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
卷二 第 1a 页 WYG0034-0403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周易像象述卷二
           明 吴桂森 撰
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(屯难也物始生而未/通之意险中能动虽)
(可以亨而在险则宜/守正而未可遽进)
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
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(天造犹言天运草/杂乱昧晦冥也)
 屯是乾坤后第一卦要识天地开辟后如何便有屯
卷二 第 1b 页 WYG0034-0403b.png
 象邵子曰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
 何谓阴含阳二气未分以静含动是阴含阳也何谓
 阳分阴二气既判阳常为主而统乎阴是阳分阴也
 易于乾坤后首列屯卦正是阴阳既剖静而向动阳
 出而统阴之始屯上坎万物入坎阴含阳下震万物
 出震阳分阴名曰屯者此际生机虽动浑沦未判混
 混沌沌然屯即沌字之义故序卦曰盈天地之间皆
 万物屯盈也物之始生也以时运言之为冬至子之
卷二 第 2a 页 WYG0034-0404a.png
 半一阳初动之历元以一日言之为半夜雷声(坎为/子时)
 以人生言之为孩提初觉之念(落地/一声)以天地言之为
 人物初生圣人始出之时此时生生伊始充天塞地
 浑是一个生机所以谓之盈乾资始坤资生皆于屯
 中造端托始故屯有元亨利贞四德邵子诗一阳初
 动处万物未生时屯正其时也这点子中阳最宜安
 俟不宜轻动故勿用有攸往这震初一阳在四德为
 善之长在人为不学不虑之良心在世为天地间第
卷二 第 2b 页 WYG0034-0404b.png
 一仁人故利建侯建者从此立基从此下脚(震/足)
 务本
本立而道生则建侯之谓也屯建侯就是人起
 手学问孔之志学孟子尚志皆本于此
 乾刚坤柔屯交之始交则生之始凡始生自是难故
 曰始交而难生(储康甫曰头/胎生必难)坎一阳陷于阴在险中
 从险中而动万物之生何者不从此出坎物之孕藏
 从坎一动动而生不可已所以动乎险中自然大亨
 贞这一动动则充塞乾坤盈天地皆动满天地皆动
卷二 第 3a 页 WYG0034-0404c.png
 必有这一番盈满天地之云雷方开得乾坤成得清
 明世界故云天造草昧此时正要开辟宇宙创造一
 个清宁世界若不从天地根元处竖基如何为天地
 主得心为生民立得命故须建侯而不宁曰侯正是
 天地之元善之长也(程子曰学者须先/识仁是这个意思)曰不宁有一
 息不可缓之意犹云不得少停也
 屯义于鸟卵最可观卵中黄白相含分明坎象卵将
 出生必须动动者一点阳气也(俗云/有雄)动则黄白交(所/谓)
卷二 第 3b 页 WYG0034-0404d.png
 (始/交)自然生而不可已所谓动乎险中也阳动则全卵
 皆动所谓满盈也此时一毫轻动不得(少泄漏/便不生)所谓
 勿用有攸往然必须时时保护此阳谓之建侯鸡抱
 卵建侯法也(彖不释勿用有攸往句其义见于雷雨/之动满盈盖不轻往正是待其满盈也)
 (云雷未合/岂可先雨)
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(经纶治丝之事经/引之纶理之也)
 云雷屯与雷雨作其义不同雷雨将作之前必先有
 一团结塞絪缊之气郁蒸于天地之间此屯时也作
卷二 第 4a 页 WYG0034-0405a.png
 则其气解矣故屯有元会运世之屯洪荒之世是也
 有一代之屯乱极思治人心郁结时也君子何以经
 纶之曰为天下求仁人而已故汤之经纶商也不于
 南巢而于聿求元圣时武之经纶周也不于牧野而
 于既获仁人时所谓利建侯也
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
下贱大得民也
 屯六爻坎轮震马分明驾车之象四柔爻驷马之象
卷二 第 4b 页 WYG0034-0405b.png
 皆坤中行地无疆之马也两刚爻则乾中乘龙御天
 之人也故必待初动则合四柔同为开屯之人矣爻
 中三言班如正驾以待人之象
 初九磐桓震初之才天生一乾坤柱石撑天拄地者
 柱础曰磐植基如此宁定也柱立曰桓自竖如此挺
 劲也分明以己身天下之任者只是轻易出不得故
 利居贞居以正盖为欲行以正也故象下一虽字(如/以)
 (不进为磐桓/则虽字无用)如初者本生民之主故惟建之为侯则
卷二 第 5a 页 WYG0034-0405c.png
 大得民矣象曰以贵下贱者初位在下也建立仁人
 为公侯正为仁民计(书经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/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)
 (民/)居贞乃初之利建侯则非但五之利通天下之利
 也
六二屯如邅如乘(去/声)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
年乃字(字许嫁也至于十年数穷理极则/妄求者去正应者合而可许矣)象曰六二之
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
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(妄行/取困)
卷二 第 5b 页 WYG0034-0405d.png
(之/象)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
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
 二邅如是当致其难之谓以时未可动而乘初易动
 故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二正应在五非为有寇害
 我之婚媾者也(本义初非为寇也乃求与己婚媾耳/一体无婚媾以初为寇不如虚说)
 只是女子轻从则失正故必待正应之合十年乃字
 方得其常道用世大君子尚未可有为岂轻出干进
 之时乎六三震动终爻又不应五不言班如有喜动
卷二 第 6a 页 WYG0034-0406a.png
 之象故详言其失鹿众阴之象(鹿以/象民)虞人初刚之象
 林中撰坤之象所幸震体犹能知几可以舍而不往
 也舍安静不轻动之谓(三五合则撰艮/故有行止之介)四与初正应
 可以交初者全在四之下求故曰求婚媾曰往与初
 同往也吉若四能为天下得人者故象曰明也内三
 爻震体同一戒轻动之词四坎体示以求通之路
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(去/声)未光也
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
卷二 第 6b 页 WYG0034-0406b.png
 五屯膏屯时之膏元轻施不得只有经纶事当做小
 贞只做柔事也大贞刚大之作为也大贞凶乃时有
 必然盖屯时经纶草昧之主举世未能知举世未能
 从浑身是凶境故只有柔小事可做做不得大贞这
 膏要珍重即文王可见如小心服事献地请去炮烙
 之刑皆小心膏泽如何大霈得云雨然几不免虎口
 矣直到化行南国戡黎伐密方是文王底大贞此则
 脱屯而解矣论屯时只是凶也惟凶而终不失大贞
卷二 第 7a 页 WYG0034-0406c.png
 方见圣人之变化
 上去初远不能得初所以至于泣(坎/象)然必有此泣血
 苦心则济屯精神方为真切可以通一卦之人而皆
 心五之心矣泣血正是不宁之极以此要终有味
 总 屯之时以唐虞观之帝尧在上如稷契皋陶伯
 益在下然屯膏未能施必尧得舜舜得禹方为建侯
 而洪荒之草昧造矣司养者仍是稷司教者仍是契
 司刑者仍是皋陶司火者仍是益但无舜禹只是乘
卷二 第 7b 页 WYG0034-0406d.png
 马得舜禹便都是经纶之人屯可一日无建侯哉(三/之)
 (无虞/象鲧)
 礼月令仲冬水泉动屯之实象是月也阴阳争诸生
 荡注云荡动也屯之明义争即所云交
 屯天地开辟之子中阳复一年一转之子中阳(每卦/有六)
 (样位可就六等人说有六样时可就一人身上说前/解就六位言也因屯总是不可动之时故爻辞如此)
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
利贞(蒙昧也物生之/初蒙昧未明也)
卷二 第 8a 页 WYG0034-0407a.png
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言行(句/)时中也匪
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
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(释利贞/之义)
 物生必蒙蒙者物之稚也乾坤交而生三男坎中交
 人之心也震下动即人心之生机艮上止即人心之
 定体亦即人心之明觉(艮体/光明)所以屯后受之以蒙
 坎震合为屯人物始生震一阳则人心初念孩提爱
 敬是也坎艮合为蒙即人心真知艮一阳从坎透上
卷二 第 8b 页 WYG0034-0407b.png
 即初念一点光明孟子所云几希是也屯后为蒙以
 初心之明明而未著(艮为少男/少时之明)蒙蒙然命之曰蒙即
 鸿濛濛字之义坎为子艮为寅子寅之交天光将发
 未发有蒙之象人心平旦此明现体时也即为人心
 真觉一定之体圣人所以觉万世者不过欲觉此人
 之所以学先觉者不过学乎此故师道于蒙而立旧
 说屯言君道蒙言师道犹二之也天生圣人为斯民
 主不开群蒙登觉路何言君道故君师一事屯蒙一
卷二 第 9a 页 WYG0034-0407c.png
 道匪我以下则详言师道也
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坎在艮止之下正是人生而静
 之心寂然不动天命本然之体也此为山下有险然
 这点心体即是天理至极天下之至善在焉故曰险
 而止惟其险乃山下所有之险其险也为天下之定
 极此正见得纯然天体不识不知一无揉杂是赤子
 真心故象之曰蒙此静中心体即是天下大本万理
 具足蒙所以亨其命之于天所谓皇降之衷者在是
卷二 第 9b 页 WYG0034-0407d.png
 其禀之于人所谓受中以生者在是立之即天下之
 大本达之即天下之达道立之即为建极之中达之
 即为随时之中在人能行与不行耳故能以亨道行
 之则随时皆天则随时皆有中曰时中也此句极言
 蒙之义如此其大虞廷人心道心所谓山下有险允
 执厥中所谓以亨行时中也(时中也一句极赞蒙之/亨其妙如此与别卦大)
 (矣哉一例非/训释亨字也)
 论蒙之心体人人具足圣凡同一中也惟以亨行则
卷二 第 10a 页 WYG0034-0408a.png
 圣凡不啻千里矣故必待先知以觉后知先觉以觉
 后觉而师道立矣九二只吾心这点刚中便是觉天
 下之主然所以觉天下者只在于我不在求蒙而觉
 之我之心体克完于此则天下人人同此心人人同
 此求明之念自然响应影从不期来而自来匪我求
 之童蒙自求我有所以感自有所以应故曰志应也
 何为初筮以初心来求我也初心是本来真心以此
 心求者则告之正就其本心上指点曰以刚中也(惟/蒙)
卷二 第 10b 页 WYG0034-0408b.png
 (不可求故爻/中只说包纳)若二三之心便有为而求非初出无染
 之水乃有污有染之渎水不可告矣这点刚中性命
 之正从此培养岂不是作圣根基故蒙之利贞养圣
 之功也蒙彖指一中于人心又提圣功于一正孟子
 曰人心有同然圣人与我同类又曰人皆可以为尧
 舜正是此旨万世心学之宗师道之宗也(蒙彖中六/爻之义井)
 (然可见故知周公作/爻辞一毫无增入)
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(泉水之始出者/必行而有渐也)
卷二 第 11a 页 WYG0034-0408c.png
 坎曰维心亨行有尚故蒙言心而曰以亨行心体之
 正不正在行耳山下出泉有源之水可以无远不达
 但恐塞而不行或行而有阻若果其行则日流日衍
 达之无非天德矣故可以育德果行是实落行也亲
 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此所谓果行育
 德(本义必行贴果字有渐贴育字/看育字是养正之义故主一直)
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(音/脱)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
人以正法也
卷二 第 11b 页 WYG0034-0408d.png
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
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
行不顺也
 二刚爻不必专指司教言刚中一念即是包刚克一
 念即是击初在下顺以承二故取法乎二莫善于初
 曰以正法也不知法二而以已往则必吝之道发者
 发动之发如孟子云待文王而兴也初因二兴起发
 蒙也二身觉世之任须有天包度量包蒙者有教无
卷二 第 12a 页 WYG0034-0409a.png
 类也其有顺德者尤不可以不受纳妇者择贤而与
 也包之吉以容众纳之吉以得贤故两言之子克家
 者作君作师原是父母天下之事因五柔有位而德
 不足师世二代为之此宗子天下为家之事也谓之
 克家世无飞龙故见龙出世以代其任曰刚柔接也
 谓以刚接柔所以克家纳妇有精义六礼有纳采纳
 币纳吉纳徵夫有所以纳于妇则妇纳于夫为顺妇
 矣教者有所以纳于蒙则蒙纳于教者为顺妇矣三
卷二 第 12b 页 WYG0034-0409b.png
 之女与妇正相反(初在二之下能顺/三在二之上不顺)顺而贞于一者
 可以为妇三不顺也未见其贞于一女之未知所从
 者故有见可贵(金夫不必/泥上九爻)而不能有诸己之象所以
 不可取勿取无往教之意只可待其来也
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
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
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(治蒙过刚故为击蒙之象/然取必太过攻治太深则)
(又反为之害惟捍其外诱以全其/真纯则虽过于严密乃为得宜)象曰利用禦寇上下
卷二 第 13a 页 WYG0034-0409c.png
顺也(上下皆/得其道)
 四以远二故困困蒙如质下如过时皆困也故亦须
 困以教之如不愤不启五正应二真能不失赤子之
 心故称童若上九虽不若二之中其欲开一世之蒙
 立心与力量则一但未免亢于刚故至于击然击而
 伤蒙是为寇也为蒙除不善是禦寇也但可禦寇岂
 利为寇盖蒙有真心可顺养不可戕贼善教者防患
 禦害皆所以顺其本心击而不为寇以上顺下也如
卷二 第 13b 页 WYG0034-0409d.png
 此必无行不顺如三者下亦顺上也此为上下顺击
 是击醒之如孟子于乐克教中之变法也
 总 人有生来气质就是桎梏习染又是桎梏惟学
 则气不能拘物不能蔽仪型正人学先觉也所以脱
 桎梏蒙以养正法正人养蒙第一义也人涉世后情
 欲是寇名利是寇到底不可不防利禦寇养蒙究
 竟义也四柔为蒙其位各异初在下只贵取法乎刚
 中即养之正也三不顺反而顺二何不可取之有(原/在)
卷二 第 14a 页 WYG0034-0410a.png
 (包/中)则虽乘二亦必下顺乃为得师四曰远实系辞曰
 远近相取虽远而能取乎二亦何吝之有五以中应
 二故直曰顺以巽可见蒙之所贵者顺而已故要终
 言上下顺也(本义三爻顺/改慎不必)
 人人圣基只此孩提一念从此萌动曰发就此涵养
 曰包不取所以防外见困学所以破愚柔必不得已
 后设击之一法蒙养无遗教矣
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(需待/也)
卷二 第 14b 页 WYG0034-0410b.png
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
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

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蒙以养正需之所养
 正是养此圣基蒙坎在下山下有险人本来之心体
 这心体不从天理上涵濡如何得出险需之所养正
 从此心养人一日不养不可以生故需为饮食之道
 吾人莫危于此心亦莫微于此心坎上乾下此心以
卷二 第 15a 页 WYG0034-0410c.png
 乾天为主心方得其为心有孚坎中一阳与乾孚孚
 则心与理合而为一矣故光而亨而贞而吉又利涉
 大川生人之养孰大于此人生涉世有顺有逆有常
 有暂于心体上无不是险富贵有富贵之险贫贱有
 贫贱之险夷狄患难固是险安常处顺尤是险人正
 要在险处养不历得险天理如何得熟不得天理为
 主险如何得不陷故彖曰需须也乾须坎坎须乾相
 须为养也又曰险在前时时有险在前也不知险则
卷二 第 15b 页 WYG0034-0410d.png
 为险所陷知险则险不能为陷乾易知险故能险在
 前也乾在内险在前则随所涉之险尽从乾天中透
 出险境俱是天理流行皆成坦途何陷之有故其义
 不困穷矣(在前二/字可玩)如此心才證得天理人人有心天
 之理是心之本位到得刚健不陷心即理理即心适
 得其位而成孚故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以
 此往往无不利险都是日用饮食曰有功也
 需养也需须也需不进也凡三解惟相须乃所以成
卷二 第 16a 页 WYG0034-0411a.png
 养惟从容乃可以相须总之所以成其养(每卦有几/义俱要通)
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
 水在下有险上于天则云矣云上于天何险之有人
 心不合天理则险上于天则皆成妙用何险之有云
 皆太虚中之变化也人心皆天理中之流行也如此
 终日之饮食方得为知味饮食所涉之境遇皆宴乐
 安居故曰以饮食宴乐
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(未近于险/之象也)象曰需于郊不犯
卷二 第 16b 页 WYG0034-0411b.png
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
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(沙则近/于险矣)象曰需于沙衍在中
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
九三需于泥致寇至(泥将陷/于险矣)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
我致寇敬慎不败也
 郊取旷远需郊者置身于可进可退之地是全身远
 害学问这无他疑难只要安常处易不犯险难故曰
 未失常也此是能见险于远不以远虑遗近忧者也
卷二 第 17a 页 WYG0034-0411c.png
 二得中不求远险(初/)亦不犯险(三/)却自有个置身于
 无害之道取象于沙沙是在水而水不濡能使水流
 行而无碍者象曰衍在中衍字更妙衍之路路皆通
 君子得理之中真是用之境境皆通此需沙之妙也
 三近坎取象于泥有不避艰险不辞污浊之义此临
 难不苟免学问也又曰致寇至致寇之事更不易言
 古两军相遇必用勇将致师胜败之机全看致师力
 量必如孔子之磨不磷涅不缁方可以致师可以需
卷二 第 17b 页 WYG0034-0411d.png
 泥矣涵养到此等处历得过是全副本领故于乾终
 爻言之象曰敬慎不败正见非此必致败甚严之也
 (解之三爻象曰致戎/戎与寇其义有辨)在外言相去不远
 人不能处险只为先不知有常道在知得常道险不
 过境何足患只依常道去自有坦途故初要不失常
 人既临患难不得不犯难而行但须先有个必不陷
 之道方可以身试故有致寇之说不是养得十分勇
 气何能当事勇决若此然曰敬慎则原非轻试也
卷二 第 18a 页 WYG0034-0412a.png
六四需于血出自穴(穴者险陷之所四交坎体入/乎险矣故为需于血之象)象曰
需于血顺以听也
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
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
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(当都浪反后/同作平声是)
 四则入险矣内三爻见险犹是境上涵养到得在险
 中实实身受要在血脉内下工夫讨调理丝丝线线
 都是自家身子内事故象需于血其需之道只有个
卷二 第 18b 页 WYG0034-0412b.png
 顺以听听者听于天理也又曰出自穴者惟四己在
 险中所以必须能出凡险原不足陷人只怕人自穴
 于险中(即如坎/之窞)如孟子所云安其危而利其菑虎险
 而不为险所穴是则出之道也(亦只是/顺听)五则正位乎
 天位者称需于酒食是醉以酒饱以德者也养道以
 五而成上六亦险体曰入于穴四要出矣何以又要
 入盖若求去险以为出终无出法就险中不陷于险
 方是真出上之入穴所谓穴不能囿以入为出者也
卷二 第 19a 页 WYG0034-0412c.png
 入穴则无心于去患必有自致之吉机有不速之客
 来也但敬之则终吉矣上柔体下乾三阳上行有客
 三人之象人能安于险则天理之妙随处发现不待
 邀求而吉自至惟吾所遇是不速之客也四居险之
 下则言出上居险之上则言入一出一入皆为妙境
 入而不出出而不入险而险者也入而出出而入则
 险非险也皆乾易之坦途矣彖言不陷正与出入之
 义互发
卷二 第 19b 页 WYG0034-0412d.png
 象曰不当位者何入穴之力量比出穴更大是视险
 如夷无入不自得境位也然视五之酒食天下则为
 不同以位非五位也然于刚健不陷之义已是一毫
 无欠故曰虽不当位未大失也
 总 内三爻以险在前为义外三爻以能不陷为义
 初有恒二有衍三敬慎四顺听一步一步养去方有
 酒食可需养道岂可不从客以待乎
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(讼争/辨也)
卷二 第 20a 页 WYG0034-0413a.png
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
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
大川入于渊也
 讼争辨也只是个争字之义(看做好/字面)尧说丹朱曰嚚
 讼孔子有云内自讼俱是从心上争辨是非不可便
 认作讦讼之讼序曰饮食必有讼礼始诸饮食故污
 樽抔饮相亲相悦必以饮食为揖让相咈相忤必于
 饮食起攘夺人情大抵然今验之孩提赤子其嬉怒
卷二 第 20b 页 WYG0034-0413b.png
 之情犹为可见故需后有讼需从天理中养心体必
 得心体都是天理流行方成需讼从心体中勘天理
 必得心体尽与天理符合方成讼故屯蒙后即有需
 讼学问大关头在此
 讼上天下水天一生水原是一气然一成水水便下
 注天是上运不免相违起来故论人心与天理何曾
 有两然一落人心便日流日下趋而下甚易挽而上
 甚难与天相违起来只为坎体下注之故所以讼之
卷二 第 21a 页 WYG0034-0413c.png
 命义正要在违处争争者谓天人之界上达下达之
 界于此分不得不争也若知得这个险一味自反自
 争争则始之违者究竟不违这讼便不可少若不知
 这个险听其相违日违日远只管与天背驰但见已
 是不见已非其争也不用于内反用于外究竟争胜
 争夺无所不至这讼便不可有故圣人干讼明系吉
 凶两路儆省特严所谓毫釐之差千里之谬正在讼
 卦辨别彖曰上刚下险惟刚在上不下交险在下不
卷二 第 21b 页 WYG0034-0413d.png
 上行所以相违然能于险中透健则乾坎原合这须
 是自讼之功故曰险而健讼坎中一刚原从乾刚而
 来其相违者陷于两柔之故即人之落于形气也若
 从这刚中论何尝有二体自然有孚所以人心与天
 理自然信得真合得真要他孚而不违只在知窒(损/窒)
 (欲之/窒)只在知惕窒者从坎上用力也(心/体)惕者从乾上
 着功也(天/理)中者心体与天理一线不差处也故窒惕
 而中则吉刚来而得中也若任从这一点违端日流
卷二 第 22a 页 WYG0034-0414a.png
 日长(不审刚中只任/气质便必至违)与天理相远之极便成了个讼
 局如何挽回得故曰终凶讼不可成也尚书怙终即
 此终字盖差错之端一不辨究竟到大相背谬不至
 遂非怙恶不止矣天地间只有一个中正之理便是
 天命便是大人行事能见得个中正在何至有违行
 故利见大人尚中正也
 不利涉大川言不可冒险而前也需之险在外故利
 涉大川可以向前出险讼之险在内岂可冒险而行
卷二 第 22b 页 WYG0034-0414b.png
 故不利于涉须还从自心中求出险象曰入于渊正
 从内心彻底去此险也(入渊恐陷/其说肤浅)入渊有妙义论人
 心之险不知而冒涉有无限风波不可测识最易陷
 最易溺者此险天下之大川也若知其险而自求有
 无限义理不胜自得其极深沈极空洞者此险也吾
 心之渊渊也(乾曰/在渊)渊是自家心体要自家能入入渊
 方探得静深之本则自有时出之妙更何险可言若
 不能入只管泛泛涉去大川如何涉得过所以不利
卷二 第 23a 页 WYG0034-0414c.png
 涉而当入也入渊入穴同一义能入渊则渊即天天
 即渊(渊坎也/天乾也)必无天水违行之端
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(违行二字特/笔要另看)
 违行二字把天人界划然分开来谋始正从违之起
 头处下挽回之力也虞廷惟危惟微惟精惟一之语
 正是讼学
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
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
卷二 第 23b 页 WYG0034-0414d.png
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象曰不克讼
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(掇自取也象三百/户两柔爻)
 初爻正是天水违行之始讼之端皆起于此能辨不
 能辨正分于此九二中能以刚中正初之违者故不
 克讼九四乾体应初能以天理克初之违者故不克
 讼不克讼讼心难抑易炽曰不克用几许窒惕气力
 味语意如曰克不讼然
 讼最怕成成于永久所以从初说不永所事这须是
卷二 第 24a 页 WYG0034-0415a.png
 小处就辨起小有言就辨其不可叫做其辨明
 二刚来得中二能险中透健便不成讼曰不克讼归
 者归于天理也(乾五中/正之理)逋者出于险局也(坎爻上/下两柔)
 而逋自归于正理跳出险机如此方不克讼故能化
 一邑之人皆息险而无讼三百户无眚也眚是小误
 (书经云/眚灾)眚且无必不至于怙终可知矣象曰窜者舜
 窜三苗是移置地方(改文亦/曰点窜)把这须险穴尽情改换
 归于天理谓之窜不是这窜必至自下讼上自取其
卷二 第 24b 页 WYG0034-0415b.png
 患矣何为下讼上凡理能胜我者其所处在上理屈
 于人者其所处在下讼者正是不服在下要争胜为
 上岂知患害立至所谓掇也知得下不可与上争则
 惟有归逋一着卒之化一邑为无眚不克讼岂不贵
 乎
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象曰食旧德从
上吉也(食犹食邑之食六三阴柔非能吉/讼者故守旧居正则虽危而终)
 三与初同为柔险然初在下而下注三则在上而上
卷二 第 25a 页 WYG0034-0415c.png
 从合四五撰巽是三以柔顺从上者也三之才非二
 四虽未能不克讼却能以柔顺自安谓之食旧德旧
 德谓本分中素有之德循理守已只于本分中生活
 三之得吉能安意从上也人之好胜好争皆起不安
 常分一念安于从上则是非可否惟上之听何至违
 而成讼此为贞此所以厉终吉若出而从王事则不
 敢自主其成就是从上之道盖为臣任事难于一味
 自守故申此义无成正是守分也(坤曰地道无成/讼三即坤之三)
卷二 第 25b 页 WYG0034-0415d.png
 之妙全在一从从与违行正相反(食旧德即/吃亏二字)
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
失也(即就也命正/理也渝变也)
九五讼元吉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
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(终讼无理而或取胜/然其所得终必失之)
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
 四乾体初或有违乎四四即能正乎初何至有讼故
 亦称不克讼反初之违而复还天理是在乎四故曰
卷二 第 26a 页 WYG0034-0416a.png
 复即命命五中正之天命也改初之违而归于一正
 亦在乎四故曰渝安贞(命指理言曰复/贞指事言曰渝)如此方无违
 行之失象曰不失也二之力在一归四之力在一复
 九五中正其讼也以至当天理照本来真心(正刚中/之相应)
 (也/)
 时时内自讼正是圣人尽心至命心与天一步不违
 工夫所以元吉上九过刚不中处讼之终有成讼之
 象以其居高应柔有讼胜之象讼而胜即或锡之鞶
卷二 第 26b 页 WYG0034-0416b.png
 带能束服人而不敢争然能服其外不能服其心安
 得有敬畏之心终朝而三褫之矣褫彻去也
 按本义讼而能胜之故有锡命受服之象大意因讼
 得利皆是必失之道故以三褫示警此亦至理但鞶
 带以皮为之(礼记男/鞶革)所以束下体未见为命服也且
 讼而强束縳人者恒有讼而获赐于上者不恒有故
 从服人之说
 总 处讼善道二以德自胜四以理剋制初能识微
卷二 第 27a 页 WYG0034-0416c.png
 于事先三能自屈于当局五尽归中正故称元吉元
 吉第一义也工夫豫于平时若不克讼之义则人人
 所宜置力亦临事当机之要诀也
师贞丈人吉无咎(卦惟九二一阳居下卦之中为将之/象上下五阴顺而从之为众之象九)
(二以刚居下而用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为人/君命将出师之象故卦之名曰师丈人长老之称)
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
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(以谓能左/右之也应)
(谓六五/应之)
卷二 第 27b 页 WYG0034-0416d.png
 需讼心体从乾上摩荡过师比心体从坤上摩荡过
 从乾上摩荡只透得乾始知体从坤上摩荡方透得
 坤能行事师之险在内正要从千险万险中透出坤
 顺故夫子杂卦于乾坤之后首列之以比乐师忧然
 不有先天下之忧何以有后天下之乐故序卦师先
 于比正是从前下手忧危剋战治心最切工夫也师
 者众之死生国之存亡系焉故行师者战战兢兢无
 一时不险无一念不险掺心之法能时时念念常知
卷二 第 28a 页 WYG0034-0417a.png
 此险真见得一或不慎便是死生存亡关系知此可
 与言师矣师道无过一正师以正动乃为王者之师
 故曰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已也以师之正正天下
 之不正者便是王道然必先于自正能使一军同以
 正天下为心方是能以众正也丈人云者即爻中所
 称长子以二撰震故也(坎中一阳即/震初一阳)震为长男元善
 之长是天地之仁德也行师天下之至险惟有以仁
 德行之杀道尽是生道如此天下岂有不顺从者所
卷二 第 28b 页 WYG0034-0417b.png
 谓行险而顺丈人正神武不杀之仁将也所以正众
 者在此正天下者在此盖师以戢暴禁乱安民和众
 故非仁人不可以言师
 师之所加不但被师者受荼毒即行师者劳民伤财
 亦极受毒然不是这一番毒不足以勘暴乱定民生
 成正邦之功也人心难正不是一番毒亦不能尅治
 以收清明宁一之功故非毒天下而民从之何得吉
 又无咎
卷二 第 29a 页 WYG0034-0417c.png
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
 地中有水险藏于顺也容民之中而畜众焉兵藏于
 民也险王公之所以守国惟民中藏兵可以潜消天
 下之邪心而无敢不一于正天下之至险在焉先王
 养兵之法如此
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(否臧谓/不善也)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

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
卷二 第 29b 页 WYG0034-0417d.png
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
六三师或舆尸凶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
 初在下从主帅初之律也故从律则臧失律则否臧
 其律谓何不杀二之律也二曰在师中真能以众正
 方称得在师中(在字重看左/传不在军事)孟子曰无敌于天下者
 天吏也为将之道一行一止都奉天为生杀方是师
 中之道如此方承得天宠而受王三锡之命矣(小象/承天)
 (宠句起/下文语)盖主将事事奉行天道则事事皆生天下之
卷二 第 30a 页 WYG0034-0418a.png
 道万邦自然归心故曰怀万邦也二为主师则三四
 皆偏裨矣三乘二有舆尸之象舆尸谓参舆中之事
 如二主仁三则主杀岂能使长子成师中之功故必
 凶而谓之大无功也
六四师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
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(敌/加)
(于己不得已而应之故为/田有禽之象言语辞也)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
子舆尸使不当也
卷二 第 30b 页 WYG0034-0418b.png
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(论功行赏/之时也)象曰大
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
 四顺体左次者听命于主将之义也此裨将之常道
 故曰未失常军事尚右故左次(即次之次/非必退舍)顺帅之象
 亦尚仁之象(左仁也/右义也)五命将者也田有禽妨民者也
 故利执言声罪致讨也惟命将也原为去乱以仁民
 故使将也必且任仁而黜暴中行长子所以可使舆
 尸弟子所以不当使上六则师之成功惟其有承天
卷二 第 31a 页 WYG0034-0418c.png
 之仁将所以致有受命之大君故称有命若小人一
 用则违天逆命所以必不可用为必乱邦也
 小人勿用小人未尝无功只以杀为功与仁人之功
 正相反故其害必乱邦与怀万邦亦正相反师中之
 小人即理中之欲念弟子必不可舆尸欲念岂得使
 胜理知此方可以承天而有命
 总 何谓师贞则仁而已矣士卒之律律此也故失
 律谓之不臧王之所宠宠此也故锡命谓之承天怀
卷二 第 31b 页 WYG0034-0418d.png
 柔万国之上公即不杀为威之仁将五云田有禽有
 残吾民之禽兽则执言以讨之讨其害仁者也上云
 以正功有以众正之功臣则开国以赏之赏其行仁
 者也故将有五德首曰仁为将且然况大君乎震生
 元善也为人心真主宰舍此无可忧者矣
比吉原筮元永贞无昝不宁方来后夫凶(比亲辅也以/一人而抚万)
(邦以四海而/仰一人之象)
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
卷二 第 32a 页 WYG0034-0419a.png
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
 乾坤既列凡叙六坎以人生坎险难平之故自屯蒙
 需讼而至于师曰行险而顺已从师忧中百般防摄
 过来至此险者已出而不见其险矣故圣人于比独
 不言险字盖师之险在内内而克尽其忧危比之险
 在外则外险自得其通达比所以乐(杂卦/比乐)从兢业中
 透出心体达之无不遍满能通天下为一心故乐也
 心体到比才得乎心之正位满得心之分量九五刚
卷二 第 32b 页 WYG0034-0419b.png
 中全是乾五飞龙体段所谓百体皆从此刚也所谓
 万物皆睹此刚也故比自吉其所以吉以众阴辅一
 阳无不顺从于下也卦德莫吉于一阳为主有一君
 统众民之象惟比以一阳居九五言其德德则居乎
 天位言其位位乃位乎天德真是大君建极之象故
 特称原筮原者万化一原之原筮者千变万化推衍
 不穷之道比五刚中真能执一以御万居中以定四
 方万事万化无不于此出谓之原筮也以其德之可
卷二 第 33a 页 WYG0034-0419c.png
 大曰元以其德之可久曰永以其可大可久而又无
 不正曰元永贞(五字皆/赞辞)元永贞是与天地合其德也
 (元乾道永/贞坤道)以此其德自无一人不顺从矣不宁方来
 者下之人内外远近不同同一心以归往内而近者
 不敢自安于内且近外而远者不敢自阻于外且远
 方方而来上下顺也又有后夫凶只因上六一爻乘
 五有不顺之象以其在上之人也称夫以其过于五
 也称后夫盖比之贵惟在德德之贵惟在刚中今上
卷二 第 33b 页 WYG0034-0419d.png
 六既无其德又非其位全是过中失正何以成比故
 曰其道穷言不能比五又不能为下所比也即如尧
 舜之德一当倦勤尚且择贤禅位正为中不可过也
 (上六之无所/终即此义)比无上比下下比上两义凡位在下者
 自比上位在上者自比下相须成比只一个道理(本/义)
 (分属/未妥)
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
 地五方异气高下燥湿之不同血脉则流贯而通于
卷二 第 34a 页 WYG0034-0420a.png
 一水是也故地上有水比象万国之民气禀习俗之
 不同其血脉亦流贯而通于一心是也故建万国亲
 诸侯欲使上下之心常得流通如地上之水也天子
 得诸侯心与民通坎象民得诸侯心与天子通坤象
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象曰比之
初六有他吉也
 比辅也下顺从也其所以能使之顺从者全以归往
 之德在五初在下其去五最远通之不易然初为坤
卷二 第 34b 页 WYG0034-0420b.png
 顺首爻初若不从何由成比故惟一心向往以孚元
 永贞之德方得比于五而无咎也又曰有孚盈缶者
 初虽与五不相当却与四正相应初六孚五之诚积
 之满而得比于四则合于五矣缶土器坤象盈缶取
 其透过坤之三爻而及于四也又曰终来者六四上
 六同为坎体初之孚既盈于四而四来则上六亦孚
 而终来合全卦成比有他吉也有他者犹云意外初
 原始要比之成必于初乎始故爻辞先及终吉焉
卷二 第 35a 页 WYG0034-0420c.png
 以心体言之从初要信得中体真是为有孚然必从
 一事孚积而至于事事孚方是盈缶如此心体到底
 相安曰终来纵有意外疑难亦无他害有他吉也以
 王道言之初是下位远臣四是公卿近地初之比须
 是一片诚心充积之盛通于王之近臣则亦通于王
 而成大顺矣如此天下岂复更有不从王者是皆初
 之诚意感孚有他吉也
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
卷二 第 35b 页 WYG0034-0420d.png
六三比之匪人(阴柔不中正/承乘应皆阴)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
六四外比之贞吉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
 二以应五称内比三以应上为比匪人四以近五反
 称外比何谓内比观小象曰不自失则所云内者一
 心以向上只是内自尽其心也何谓外比观小象曰
 比于贤则所云外者合众心之顺以归五所以谓之
 以从上也(以者能/左右之)二如天子心腹臣四乃公侯之位
 能联远近内外以从五故有此象曰比于贤能顺五
卷二 第 36a 页 WYG0034-0421a.png
 者即贤也二之内比非无外联众人之心四之外比
 非无自尽其诚之意因位而分言之互观则同一比
 之善道也
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
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
(天子不合围开一面之网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故为用/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之象盖虽私属亦喻上意不相)
(警备以求/必得也)
 阴之比阳远近内外不同若五之比下何分内外何
卷二 第 36b 页 WYG0034-0421b.png
 分远近中正而天下归荡荡平平显用其道天下共
 由人人得而比之曰显比王用三驱下则正举王者
 田猎一事以明显比之象三驱之礼从王者行则为
 顺而取之背王者行则为逆而舍之是王者明明白
 白与人一条大明之路人人可由但人自不肯由如
 前禽之失是也失谓失其正路邑人不诫王者此心
 人人共晓故王者所取人皆取之王者所舍人皆舍
 之不求其必得也此句又极状王道之显而共由如
卷二 第 37a 页 WYG0034-0421c.png
 此
 朱子曰田猎之礼置旃以为门猎者自门驱而入禽
 兽向我而出者免被驱而入者皆获 按如此舍者
 生获者死矣盖获者获以供祭祀享宾客充君庖也
 用莫大焉此为尽物之性惟君之获士亦然罗而致
 之生之用也死之用也期无见弃焉则皆吉矣(孙闻/斯说)
 (又说细察田猎之礼当以向王者而来为顺取者为/使之去而得生也以背王者而入为逆舍者舍其生)
 (也故失者为前禽而邑人不诫亦/曰不求必得也此论亦有理存之)
卷二 第 37b 页 WYG0034-0421d.png
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
 上于位则已亢于德则过中必不能为天下首出者
 也以此为比究竟何终此必凶之道曰无所终也如
 观之上九方是有终也
 总 欲识心体之广大只观一比五爻
 师内坎一段战兢恐惧之心不可不在内比外坎一
 段流通公溥之心不可不在外皆在坤顺中置力
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(畜未极而施未行故有密/云不雨自我西郊之象)
卷二 第 38a 页 WYG0034-0422a.png
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(上下谓/五阳)健而巽
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
(本义畜止之说切于大畜不切于小畜/闻斯说柔得位而上宜句下应之另句) (孙/)
 小畜履二女与乾摩荡柔道之用与三男之用绝不
 同如震之动坎之陷艮之止皆以一刚为君故爻专
 以刚为主如巽之入兑之说虽以一柔为用然须以
 中爻之刚为主柔而得乎刚中则巽所当巽说所当
 说柔道之用无非所以从刚若不得刚中则所巽所
卷二 第 38b 页 WYG0034-0422b.png
 说便易有弊故小畜四履三两柔爻通卦之主而皆
 无吉词以柔不能主刚也此易之大旨
 小畜以柔小畜乾是从细微处涵养天德曰小畜大
 畜以艮刚畜乾是大涵养曰大畜盖乾只是一个天
 德无可分大小然其用功却不同必从细微精密处
 一一透过方可寻归根诣极而成大涵养故小畜之
 功在大畜前天下万理纷纭皆是天德散见无一处
 不贯通无一处不吻合才得天理流行故必如风之
卷二 第 39a 页 WYG0034-0422c.png
 行天无所不入无所不到才成得畜畜云小乃以一
 贯万功夫所谓一本而万殊大畜则所谓万殊而一
 本交相为养者也小畜一柔乃得位之柔乃上下皆
 应之柔以其居四而巽五刚中谓之得位居当巽之
 地也惟有此柔内外相通本末相通巨细相通上下
 应也以健而巽所巽者又刚中何畜不成故曰刚中
 而志行乃亨亨曰乃见非刚中不足以行不足以亨
 也
卷二 第 39b 页 WYG0034-0422d.png
 密云不雨二句则发明畜之义必积久而盛然后有
 流行之妙故积之贵不已也乾是老阳巽是长女少
 阴以阴畜阳必畜久而阴阳相和方成妙用故以云
 之积盛而雨为象云必积而密密则自然雨未密而
 雨雨必不霈故须密之又密只管积而不已曰尚往
 也又曰自我西郊乾在西北巽在东南以巽来畜乾
 是云在西郊也这只是阴来感阳必云之密自西北
 而满于东南则阳亦应阴相和而雨矣此时尚未故
卷二 第 40a 页 WYG0034-0423a.png
 曰施未行直至上九则满东南矣故爻曰既雨云
 程传云东风多雨西风多不雨今验之东南风必在
 雨前西北风必在雨后雨之施行正在二气感应和
 合时东南风多雨必积得多西北风早雨必止得早
 小畜取象正在积时恰好密云尚在西也(自我西郊/往西去也)
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
 风行天上巽风所到皆天之生气所到所以发育万
 物成天道之精华君子巽德所通皆乾刚之德所通
卷二 第 40b 页 WYG0034-0423b.png
 所以兼备众美成文德之精华懿美之至也
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
九二牵复吉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
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(程/子)
(曰说辐反目/三自为也)
 畜之名小以六四一柔然以刚而用此一柔则皆畜
 也如主六四以为畜则柔要成弊大凡学问能巽志
 以入何处不可取益然或逐流忘源徇末遗本未免
卷二 第 41a 页 WYG0034-0423c.png
 都做了弊病必须仍以九五刚中为主方合得乾来
 此小畜之精义
 初九是畜之始又是乾体与四柔正应不患不能用
 四为畜只是先要识本领天理(乾/)是本本立然后可
 以博取所以贵复复者自复于道自家道理一复乃
 知散殊道理一一皆吾故有巽之所入皆畜乾也此
 畜第一要义故咎自无而又吉也(无咎只是补过/何咎则咎自无)
 二稍与四不相当然却得中虽不如初之自复却也
卷二 第 41b 页 WYG0034-0423d.png
 可以牵而复牵复便未免要借巽之力(牵巽绳/之象)因其
 得中所以转得快醒得早一巽便知复归天德亦如
 初之能复于道曰亦不自失也两自字同可味初复
 颜子之克复与博约也牵复子贡之繇多学而一贯
 也九三刚过而躁矣与四柔不能相取有以乾德自
 用不能巽畜之象殊不知非巽乾终不可行也故谓
 之说辐乾车也巽辐也三十辐共一毂分之则各一
 辐于车何用合之则一轮车不得不可行散殊之理
卷二 第 42a 页 WYG0034-0424a.png
 亦然有乾无巽是车而自说其辐也不惟不得其用
 必至于偾车矣又如夫妇然夫而能用妇则妇夫之
 助也妇可废乎惟夫不能用妇则妇有反目视夫以
 伤其夫者矣此其失在夫不在妻所以致此故曰不
 能正室也
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
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
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曰
卷二 第 42b 页 WYG0034-0424b.png
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
 四五有孚皆孚于乾三爻也刚柔相孚健巽相孚到
 有孚是学问最妙境界四五虽同体却要知得四是
 血血阴气人身不可一日无然只活得形骸血气中
 还有主乎血气者天性(乾/)是也故须血去惕出方得
 无咎惕乾之惕惕出血气透出天性也要去这血合
 五之刚便不成血故曰上合志也到得五中乾巽合
 一(刚相/合)天德便是众理众理亦是天德融通浃洽故
卷二 第 43a 页 WYG0034-0424c.png
 曰有孚挛如若胶结而不可解然(时习而/悦光景)如此五之
 富通上下俱成富无不成畜以其邻也上九巽德于
 此极畜道于此成矣西郊密云于此雨矣正室夫妇
 于此处矣车不脱辐积而载载皆德矣妇道之克尽
 可谓能贞矣可谓能危矣如此女道(巽/)克配乾道是
 月而几望也然其道只是个顺只是个从刚究竟妇
 要知有个夫在月要知有个日在若认这女道就是
 男道一路只管前行此为君子征凶何也为其阴而
卷二 第 43b 页 WYG0034-0424d.png
 疑阳也坤上阴疑于阳嫌于无阳就是这疑字学问
 中小畜功夫真是会万归一由博反约必不可少然
 到底要忘这博化这多故曰君子多乎哉又曰吾何
 执正怕犯了君子征凶之病如大畜上九则曰何天
 之衢道大行也此则君子征吉之路也二卦互相发
 其旨精矣
 易先小畜于大畜谓通小而后成大也若执小为得
 便都成意见私心皆血气也血之取象于人身最切
卷二 第 44a 页 WYG0034-0425a.png
 血才有馀不足都是病坤要战血需要养血小畜要
 去血都治这血病后涣卦涣其血象曰远害也血字
 之义益分明 学问凝滞处一会到本源处便不是
 血都是惕血去惕出曾无两件
 总 小畜先取象雨即乾中云行雨施之雨又取象
 辐取象夫妻取象血取象月曲尽阴阳相胥之义而
 尊卑之分截然 輹在车之中(详大/畜)以不动宰辐之
 动故以象大畜辐在车之下以善动运輹之动故以
卷二 第 44b 页 WYG0034-0425b.png
 象小畜大小相资为用
履虎尾不咥人亨
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
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(刚中正三/句释亨字)
 序卦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小畜乾在内履乾
 在外有巽德以畜此乾则条条理理一一可措之践
 履间故履者礼也
 天理人所本来具足若不见之躬行实践终非我有
卷二 第 45a 页 WYG0034-0425c.png
 履是步步实践功夫然要履得这礼须是有一段中
 心乐循天理意思故说在内乾在外方可言履盖天
 理至刚极是尊严直截必以柔道履这刚方得委委
 曲曲从容和婉而中乎天理之自然故履之为义以
 柔履刚之谓也只是这履甚非容易一毫差失不得
 履之至尊贵却至可畏至威严却至可危无异履虎
 尾然若履之道少未尽善伤害立至未有不为虎所
 咥者其难履如此如何是善履若所云可畏可危者
卷二 第 45b 页 WYG0034-0425d.png
 是天秩天序之当然这礼便不妨人底若可畏可危
 者不合于天秩天序之当然这礼便要妨人底所以
 要履又要他不咥人若论天理自然何至难履若此
 虽在以柔履之柔道上却易有病其所为柔说者说
 而得中则自心即是天理应乎乾之说也如说而不
 得中则心之所说未必天理之当然不能应乾之说
 也故彖曰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(要看是/以二字)
 其得亨如何九二九五本以刚中相应惟其说诸心
卷二 第 46a 页 WYG0034-0426a.png
 者刚中之说则其见诸作用者皆刚中正之礼以此
 履尊居正所行者必中节之礼非和而不知节之礼
 何疚之有以此为履正是礼而和用先王之道以斯
 为美小大由之者也岂不光且明乎疚字正在说之
 中不中处看光明则乾之大明所以亨
 小畜曰刚中志行明指巽五言履曰应乎乾即继之
 曰刚中正则知所以应五者全在兑二之刚中可知
 然不曰说应健而曰应乎乾健以德言不可见履实
卷二 第 46b 页 WYG0034-0426b.png
 实见诸行事曰乾所谓天则是也
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(程传曰上下/之分明然后)
(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/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)
 上天下泽截然定分不可踰越君子于定分一毫无
 越思必在上者克尽得天在上之道在下者克尽得
 泽在下之分上下必不可紊实见诸行事方成得履
 上下之辨正要在履上辨用一片精细心思去辨乃
 君子之用柔辨定而志定是君子之履刚
卷二 第 47a 页 WYG0034-0426c.png
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
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曰幽人贞言中不自乱也
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
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
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
 履之三即小畜之四皆卦主也柔而不可用所以咥
 人之凶系于三是柔之病也只用刚中所以从二之
 刚方救得此病故小象曰志刚与畜之四曰上合志
卷二 第 47b 页 WYG0034-0426d.png
 两志字正一般
 初九说个素字见得人脚下自有一条洁洁净净本
 分内天理措足可乐只是人不肯依着行行须是出
 于中心之愿(中庸素位/愿外之愿)故象谓之独行愿九二说个
 坦字见得人脚下自有一条宽宽平平天理内道路
 举步至安只怕人不能安静去行行须是有不逐世
 味幽闲贞静心肠故又说幽人贞吉夫必幽人之贞
 而得吉乃知于世情少有一毫热闹心必不能履坦
卷二 第 48a 页 WYG0034-0427a.png
 坦之道也人当此境最易乱故曰中不自乱也六三
 是个柔体于天理上见得不全便是眇之不足以明
 他却自以为能视行不能中便是跛之不足以行他
 却自以为能履如此去必要认错了非礼之礼误己
 误人如何无妨害所以咥人凶毕竟辨一片刚说之
 心只照天理中正处说而应之方可无此病故云武
 人为于大君为于大君效命于君也(如旧说于/字无用)大君
 指九五中正而履帝位者取武人贵专一也(巽卦利/武人亦)
卷二 第 48b 页 WYG0034-0427b.png
 (如/此)只要一心从刚故曰志刚也
 邵子曰五伯者借虚名以争实利者也帝不足则王
 王不足则伯伯又不足则夷狄矣若然则五伯不谓
 无功于中国语其王则未也过夷狄则远矣犹能维
 持二十四君王室不绝如线夷狄不敢屠害中原者
 犹五伯借名之力也所以圣人有言曰眇能视跛能
 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其斯之谓欤(按邵/子说)
 (此爻精矣桓丈之所严者天泽也而非中非刚故虽/视亦眇虽履亦跛未免咥人何者履者礼也正谊而)
卷二 第 49a 页 WYG0034-0427c.png
 (不谋利明道而不计功尽去名利两见所谓幽人之/贞若假之而已借虚名争实利岂礼也哉所以凶也)
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
九五夬履贞厉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
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
 四乾体愬愬乾之惕也四虽刚不得中以敬谨胜所
 以履虎尾而得终吉礼主于敬敬则无不可行象故
 曰志行五曰夬履泽上于天为夬其彖云夬决也健
 而说决而和决则极分极明和则一一自然天理今
卷二 第 49b 页 WYG0034-0427d.png
 履五刚中正应说之中至分明中却一毫天则不差
 所谓履和而至五之履也曰夬履如此而严之以贞
 又加之以厉只有和之美更无说之病履帝位而不
 疚者非此履乎故见其位正当上九履之已成特以
 反观考验结之考祥云者吉事有祥非中非正安得
 有祥考祥考中德也视履考祥则目常顾步其旋则
 要终步步返照本心此君子一步不放学问故履道
 以此为完局焉
卷二 第 50a 页 WYG0034-0428a.png
 总 人脚下一离了素一离了中便都是咥人之履
 愬愬恐惧者此也贞厉防危者此也直到其旋一一
 反诸心而无不适惬方得了手方称元吉履德之基
 也岂易言哉
 小畜初与四应曰复自道从头反复起所畜者无非
 天矣履上与三应曰其旋到底常反观所履者无非
 天矣义互相发总要完此乾德
 履履刚也履天理也圣人严此履于上下名分至拟
卷二 第 50b 页 WYG0034-0428b.png
 之以履虎尾不咥人其战兢惕厉之小心有不可胜
 言者矣(只想履虎尾时脚下/轻重敢一毫自由否)
泰小往大来吉亨(泰通也正/月之卦也)
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
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
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
 易三十六宫分而六之每六宫当一爻乾坤至履凡
 六宫一爻已尽泰否又以乾坤始焉(泰否两/卦合说)
卷二 第 51a 页 WYG0034-0428c.png
 否泰反其类谓之泰是极安极治极明盛天地间极
 好气象谓之否是极塞极乱极幽暗天地间极不好
 气象相去何啻如冰炭之不可同语然同是这乾坤
 乾在内便成泰坤在内便成否所争只在个一来一
 往之间反覆出入间不容发所以圣人论泰否正要
 在不定处论于泰曰小往大来于否曰大往小来泰
 之不可为否否之不可为泰此既定之泰否也若论
 往来往者何不可复来来者何不可复往来来往往
卷二 第 51b 页 WYG0034-0428d.png
 岂有常局此其间有个主宰而执其枢者有人岂不
 能旋转乾坤有泰无否故曰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
 地之宜泰运人掺之也非乘龙御天何以语此
 何为小往大来大往小来说者曰只以四时看春夏
 阳来万物日生日长一路开通去为泰秋冬阴来万
 物日消日灭一路闭塞去为否似矣而实非也如此
 说泰否乃一成之定运如两相对待然不可相无者
 也看来泰否是倚㐲之机一正一反然(故曰反其类/否乃泰之反)
卷二 第 52a 页 WYG0034-0429a.png
 泰失而后有否者也夫天地交而成泰天地有一息
 不交者乎不交则天地毁矣是有泰而无否者天地
 之常也有不交其变也春夏发生阳出而阴从之出
 固大来也秋冬收敛阳入而阴从之入亦大来也是
 阳常为主而阴听命谓之内阳惟夫春夏而寒冱秋
 冬而煦燠阳不为主而阴得凌逼之反小为大然后
 谓之小来是阴不从阳而阳反受制谓之内阴此非
 天地之常也泰是清宁天地否是有病天地天地何
卷二 第 52b 页 WYG0034-0429b.png
 以失其常而有病盖造化无心人为天地之心故阳
 当长则有𨗳迎之人事阴当消则有节缩之人事
 譬之一身阴阳者血气心官常正方得血气常调惟
 经纶天地燮理阴阳者无其人以致二气为乖为沴
 颠倒错乱把个开通世界翻做湮塞世界故于否独
 曰否之匪人可见天地本是泰所以成否皆人非其
 人之故人之本来俱可以开泰所以致否皆自入于
 匪之故则大来也小来也皆人为之往来也所以说
卷二 第 53a 页 WYG0034-0429c.png
 泰否之运无常总繇人造
 天地间生物者只是阳气阳明君子做了主便日日
 把生道去开通阴塞路天地得其天地万物得其万
 物故曰万物通若阴柔小人做了主便日日把阴道
 去闭杀了开通路天地不成天地万物失其万物则
 世界亦非世界故曰天下无邦这通与塞之间只在
 人心一邪正间一念主于阳刚便是内阳内健内君
 子一念主于阴邪便是内阴内柔内小人内者人自
卷二 第 53b 页 WYG0034-0429d.png
 内之也即如尧时洪水为灾四凶在朝丹朱在宫岂
 不是将否消息尧举舜禹举九官举十六族便成宇
 宙泰宁此尧开通之也后世阴阳舛逆日月告凶山
 川不宁以为适当否运看来孰非人事上感召而然
 故不患无泰运患无开泰之人有其人泰固常泰否
 亦回泰夫天地间岂有一世无开泰其人者其内之
 也与外之也则上下交与不交之分耳内则长外则
 消泰否转移系一念间先天天弗能违者也
卷二 第 54a 页 WYG0034-0430a.png
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
左右民(财成以制其过辅/相以补其不及)
 不曰阳内而阴外曰内阳而外阴有主其内与外者
 矣不曰天地泰天地否而曰天地交泰天地不交否
 有主其交与不交者矣此其故可思
 天地之道无过一生天地之宜无过一时小人用事
 都弄毁裂经常的事戕贼生理如何财成得天地之
 道都行乖违人物的事颠倒当然如何辅相得天地
卷二 第 54b 页 WYG0034-0430b.png
 之宜然则舍下交君子别无财成辅相之法则别无
 交泰之义也责在君故称后
初九拔茅茹以其汇(句/)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
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
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(主乎泰而得/中道者也)
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
福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
 泰否只是通塞两路所以初爻皆取象拔茅孟子曰
卷二 第 55a 页 WYG0034-0430c.png
 则茅塞之矣所以茅要拔又要连茹(根/)拔泰茅在外
 世路上茅塞这茅有一根未拔去终不成全盛之世
 否茅在内是人心上茅塞这茅有一根留得种终是
 否塞机括留得在泰阳刚君子同类在下开辟茅塞
 方是君子通行世路以其汇征之象也何吉如之诛
 锄外秽正要把全坤(在/外)开廓清明故曰志在外也主
 持泰运全在九二包荒者全坤都在胞与中是以宇
 宙为一身者也荒者荒远之义亦草昧之义用冯
卷二 第 55b 页 WYG0034-0430d.png
 河是临深履薄安不忘危意思不遐遗是视远如迩
 一民不遗意思朋亡者三阳本君子之朋如以阳为
 同类与阴不同有两样看便不是包荒之度所以要
 亡这见合此四者又所尚只是一中五柔中在上二
 得尚中行方与五合而成交如此可以举全坤尽成
 开泰故曰以光大坤之光大也(坤二曰/知光大)
 九三是乾之尽坤之交正是平陂往复往来之介然
 阴阳虽有往复气运之不常也只是以阳道开通阴
卷二 第 56a 页 WYG0034-0431a.png
 道则理之一定者也贞也能于往复之际艰以贞之
 自无咎盖阴之来复原不足忧能以阳孚得阴还是
 泰交还是天地通故曰勿恤其孚言不足恤只要孚
 于食有福则泰宁之福可以常亨也食字有味(只如/否卦)
 (六爻处法何忧于阴/之复来故曰勿恤)保泰全在往复之际故着际字
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(阴虚阳实故凡言/不富者皆阴爻也)
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
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
卷二 第 56b 页 WYG0034-0431b.png
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象曰城复于隍
其命乱也
 上三爻皆阴只顺了阳便是下交其顺之从四始翩
 翩顺飞貌四顺则三阴皆顺是四以其邻同去孚阳
 也顺阳者阴之愿故不富而可以(能左右/之曰以)不戒而可
 孚三阳在下以汇上征三阴在上以邻下孚岂不交
 而成泰象中失实(实指/阳)只明不富二字之义惟不富
 而能以方见心之同故曰中心愿也(翩翩顺阳虽是/好处然处泰而)
卷二 第 57a 页 WYG0034-0431c.png
 (得意之状亦/隐然在言外)六五尊位必五与二合而成交方是天
 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故取象帝乙归妹
 归妹纳后也(少女为妹中爻撰/震兑却好归妹卦)以比君臣相得如夫
 妇之和天下泰宁之福皆五所造故曰以祉元吉五
 得中能与四同从阳谓之中以行愿(即四/之愿)上六则坤
 极于上而必反于下矣城复于隍之象天时人事俱
 过于泰而不可为矣坤众则亢而失正故戒以勿用
 师非不当用不可用也但于自邑修其告命则可然
卷二 第 57b 页 WYG0034-0431d.png
 虽贞而亦吝何也告命于可用之时则治命告命于
 不可用之时则乱命也至城复于隍岂告命可以终
 治故谓之乱也可见圣人制泰全在未然至于势已
 极必不免于往复盖泰之进只有乱故既济亦曰初
 吉终乱不有圣人御天妙用与时变化泰未易亨
 也
 总 六爻各一妙用初拔是开泰手段三包是善保
 泰大力量三艰贞则当机一着所以使泰之不入于
卷二 第 58a 页 WYG0034-0432a.png
 否者全在此四五柔爻能享泰宁而已至于上特系
 泰极必否危机儆戒无穷之意尽阐于此
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(否闭塞也七/月之卦也)
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
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
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
 大义已详泰卦 健顺德也故泰可言内健外顺不
 可以内顺外健言否谓之内柔外刚柔主于内刚露
卷二 第 58b 页 WYG0034-0432b.png
 于外则刚柔皆失其正矣 曰内阴内小人明乎三
 阴为小人然阴尽得居阴之道小人尽得处小之道
 便都是转否为泰妙理何为处小之道从大是也所
 以否内三爻圣人言吉不言凶明与以处否之法见
 得挽回否运不专在君子人皆有其事也若小人而
 从君子则君子之道转消而长矣
 泰之时非无小人也是难乎其为小人否之时非无
 君子也是难乎其为君子故曰不利君子贞夫持危
卷二 第 59a 页 WYG0034-0432c.png
 定倾君子未尝无其具全身远害君子未尝无其哲
 于君子何有不利且君子之贞亦何所不利惟天下
 不得蒙正人之泽天地不得遂生贤之功是天下之
 大不利也
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(去/声)难不可荣以禄
 天地闭贤人隐到否时君子只有闭藏便是顺天地
 之道以其愈收敛愈坚贞寂无声响曰俭德避难非
 畏祸也避小人耳(本义只训敛/未尽俭字义)
卷二 第 59b 页 WYG0034-0432d.png
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

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(阴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/容承顺乎君子之象小人)
(之吉/道也)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(言不乱于/小人之群)
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
 茅阴类泰阴在外泰初拔茅拔人也否阴在内否初
 拔茅自拔也否不曰征而曰贞吉阴不可征从阳则
 其贞也否之阴柔同类在下若不自己剪除了茅塞
卷二 第 60a 页 WYG0034-0433a.png
 如何顺从得君子从初拔去病根方才众阴从之皆
 正以其汇贞也如此吉而且亨阳为阴之君芟除己
 私顺从天理即顺君之道故曰志在君(君字一君二/民之君五有)
 (君/象)否初之贞即坤道君子之安贞也
 泰二包否二亦包泰之包乾包坤不遗一物不漏一
 处乾包度量也否之包坤自包承受得起含容得下
 坤包能事也曰包承一味以承乾为事包承力量原
 不减于包荒但其事只是顺道柔道小道故小人吉
卷二 第 60b 页 WYG0034-0433b.png
 若大人处此自有个即否即亨之道大人同在否时
 同行柔顺之事然却有个默默主宰乾坤事业把个
 否世界自成亨世界岂是阴柔之群所能希其万一
 可以同日语故曰不乱群非但小人不可同君子亦
 未易几故称大人六三亦是阴柔却居了高位挽回
 气运撑持宇宙如何做得来不免取羞然却要包羞
 有此包之一念方不入媢嫉妒忌侵害君子一路盖
 藏垢纳污掩瑜匿瑕亦是善处否一件事(羞字对嫉/字看方明)
卷二 第 61a 页 WYG0034-0433c.png
 (忮人之胜己则嫉/耻己之不若为羞)以其德不称位曰位不当也
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(命谓/天命)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
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
位正当也
上九倾否先否后喜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
 内三爻坤道只有一个安顺外三爻乾道则有旋转
 乾坤之任其事业绝不同如当泰运尽处泰的事当
 否运尽处否的事这只说得俟命说不得有命天命
卷二 第 61b 页 WYG0034-0433d.png
 原只有泰无所谓否故能于否时回得气化仍旧是
 泰运方可言有命有命即孟子所云立命天之命自
 我主之也这才是统天御天行事否四即泰三泰艰
 贞则平陂往复都不为气数用故于食有福否有命
 则陂还是平乱还是治气数听命于我故畴离祉离
 丽也畴坤象泰初以汇泰四以邻否初亦以汇皆以
 其同类也到否四有命则不必言以矣合天下无不
 在覆被中阳类固被福阴类亦附阳而同被福故谓
卷二 第 62a 页 WYG0034-0434a.png
 之畴离祉九五正位大人大人出世则把一个世界
 自然一日休美一日更无否可言谓之休否一世成
 休美方见大人造福此为大人吉然大人亦无奇法
 只是念念不忘危乱所以国命日固一日自然世道
 日好一日故又系其亡二语上九则极而必变之时
 倾则把一个乾坤直翻过来故先否后喜休之力极
 其大倾之力极其难休则不必言倾倾则究竟亦休
 然于旋转否运鼎立乾坤其功则一也休否文王可
卷二 第 62b 页 WYG0034-0434b.png
 以当之倾否则武王之事大人否亨孔孟当之
 总 九二阴柔若不得拟以大人不知惟可泰可否
 刚柔无所不宜乃成其为大人否亨之大人即休否
 之大人在下则用柔中在位则用刚中此之谓与天
 地合其德
 乾坤泰否之分泰否乾坤之合知乾坤六爻作用与
 泰否爻义相通则六十卦皆可类通
 周易像象述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