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
卷三 第 1a 页 WYG1226-0585a.png
  钦定四库全书

  翠屏集卷三      明 张以宁 撰

  序

  春秋经说序

  诗有序乎古无有也春秋有传乎古无有也为无有也
诗有序春秋有传则定于一矣四诗三传何其言人人
若是殊乎古者诗以诵不以读以声歌不以文义其无
序故也史记田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
卷三 第 1b 页 WYG1226-0585b.png
十六年壬戌孔子卒春秋者圣人晚年之书乎定哀之
际多微词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当其时传宜未之有
也当其时未之有则传之者后之人也春秋者圣人之
心也圣人天地之心也生杀万物天地之心无心也至
仁焉耳矣赏罚万世圣人之心无情也至公焉耳矣天
地也圣人也惟圣人能知之能言之游夏且不能与而
谓后之人若左氏若公榖氏能尽知且言之乎后之学
焉者弗据经以说经顾任传而疑经噫其亦惑矣繇唐
卷三 第 2a 页 WYG1226-0586a.png
宋以来能不惑乎传而尊经者啖赵孙刘欧阳发其端
河南邵子徽国朱文公阐其微至我朝草庐吴文正之
纂言集而大之今参政大梁张先生之经说翼而备之
而后圣人之心庶其白乎且圣人之作春秋岂徒托之
空言将以见诸行事拨乱世反之正耳先生难进而易
退其仕也以道其言于当世一皆深明治乱之原欲为
国家建万世不拔之基君子以为深知春秋善学孔子
者以宁忝以是经第有司而用世实甚迂恐终湮微而
卷三 第 2b 页 WYG1226-0586b.png
无闻也读先生之书惕然愧以思惟当弃去微官以相
从毕力于群经庶其可以附所见而或有传乎

  经世明道集序

  天地元气之精英钟于人而为文作者固甚难选者尤
难尔何难乎尔盖词与理俱而无遗憾之难也六经之
文非有意于为之而二者俱至焕然天地之文后之极
意而为者终莫几及非吾圣人删之定之赞而修之讵
臻是耶后乎经者文之正莫如孟轲氏后乎孟者文之
卷三 第 3a 页 WYG1226-0586c.png
盛莫如韩愈氏善论者以文之圣称之观其自述为文
之本具在进学解中其传为李翱氏而论文于答进士
王载言书者详矣非司马迁为史氏一家言而理或倍
于经之比也后乎韩者周程邵子以道鸣近代则周似
经程邵类孟德之盛也固言之至又非韩氏因学文而
见道之比也至其专以文名数大家或学韩未至而有
心于小变或格致效刘向而汉初之气衰或出于史而
短于经或慕乎经而反凿乎经曾弗能以具体而况于
卷三 第 3b 页 WYG1226-0586d.png
支离猥琐降而季世者乎故尝窃谓今之为文宜仿韩
氏之有本以经传子史之文发孔孟周程之奥选文者
当法真西山之正宗裒为一书根柢之于六经孟氏干
之以韩氏推而上之于先秦汉唐之作者而后华叶之
以近代诸贤之众作别为续集仍真之旧庶几义理文
章会于两得俾圣师一贯之旨复明而道术不至于裂
盖有志而未就焉浦城徐君宗度使来京师以经世明
道集示于予盖君生真氏乡而学真学是集因正宗而
卷三 第 4a 页 WYG1226-0587a.png
增广之其选起自武王践阼之书而终于濂洛考亭诸
儒之立言精粗不遗去取不苟其名编兼邵程氏志在
扶世植教以大其所关其论柳非韩匹刘原父岂出欧
下苏明允于文最桀然而王介甫偏驳而多诐遁皆卓
然与人意合予受读之喟然叹曰斯文也而有斯人也
予乡先为有光矣乎遂因君之徵言而发予之极论僣
以附于愿学孔子之义云

  陈汉臣文集序

卷三 第 4b 页 WYG1226-0587b.png
  传称久而不朽者有三焉而立言居德与功之次古之
立言者岂易然哉后其言而先其德其德盛则其言醇
其言醇则其传永德不至焉而蕲其言之至而后之传
也否矣六经而后能言者众矣取其谓吾无间然者具
可睹也讵非天之所甚啬而不轻以畀诸人耶夫既或
畀之矣顾此之畀而彼之啬或困于屡空或阨于不遇
遇而不达或不予之以年或痼之以疾颜冉而下若此
者亦众矣窃尝疑愦愦者之忌斯文何其至是也徐而
卷三 第 5a 页 WYG1226-0587c.png
思之与其炫耀于人人孰若见知于君子与其誇诩于
一时孰若有闻于千载是数者天固授我以玉成之具
而予我以不朽之资其笃之也至矣而又奚以疑予观
于长乐陈汉臣氏益信初予友其父德初君于三山汉
臣始总角拜予予固喜其资之颖悟其后予归三山汉
臣与予游滋稔予又叹其学之赡敏其文之瑰异且亟
称之今别予寒暑十有三而汉臣使以诗文凡三帙来
京师请予序予读之则又惊其愈老成而甚古虽以予
卷三 第 5b 页 WYG1226-0587d.png
之不武且退三舍而避之矣既而闻汉臣以一文学掾
而遽痼于士安凿齿之疾且屡空予是以初而疑终而
释然信乎天之所以玉成吾汉臣而将不朽之者至厚
也盖其退处之馀致专于书静以潴之裕以居之不自
画于今之能言者志自附于古之能言者其学而造于
是固宜使繇是而益务于德而不已焉是诚古之立言
者已其传焉可必也其遇焉未可知也予也少而居三
不幸之一壮而志于功不果也中而更忧患予之志汉
卷三 第 6a 页 WYG1226-0588a.png
臣之志也今老矣而德不加进惴惴焉惟弃乎天之与
我者是惧故于汉臣乎发之并以致交勉之志云

  思存藁序

  古之人善于文也非直古其词必先古其道古之道何
居曰奉先思孝也曰思亡如思存也盖君子之孝于其
先也思诸心存诸目思于居处居处存焉耳思于饮食
饮食存焉耳敦牟卮匜焉而思则存乎敦牟卮匜琴瑟
书册焉而思则存乎琴瑟书册至于其嗜欲其笑语其
卷三 第 6b 页 WYG1226-0588b.png
志意无斯须而弗思则无斯须而弗存匪独斋祭为然
也是道也履诸其身则为行吐诸其口则为文吾诚有
其本也岂徒枝叶云乎哉朱昈伯良氏攻文若诗而请
于予曰昔唐诗人一饭于君不忘士至于今宗焉窃不
自揆慕古之一举足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者弗腆敝
藁名以思存承旨张公赐之序于诗文之法详矣思存
之为义愿先生幸以告我予以古之文不尔辞请益力
则为言曰今夫纂组胜者饰之伤雕镂巧者玉之病人
卷三 第 7a 页 WYG1226-0588c.png
恒云六经未始有文法抑岂知夫未始规规于有法而
未始不妙于有法者斯其为文之至者也惟思亦然伯
良盖知志于其本者乎传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
下无道则词有枝叶伯良盖志于行有枝叶者乎予于
伯良之志而喜斯世将复古海内将复治治必自台始
唐韩子之言殆合于今矣台之黄岩予始仕而获友其
士之贤者伯良台秀也故于予乎请而予序之也以志
予喜其诗文若干篇用心亦勤矣览者必有以识之

卷三 第 7b 页 WYG1226-0588d.png
  甑山存藁序

  儒学莫盛于前代之宋氏大要尚道义而下词章而始
以学古倡者则已崇理致黜崛奇而主平易忌艰深而
贵敷鬯蕲以复古之作者又恐沿袭而少变焉是以其
词纡馀而曲折及其后也融之以训诂发之以论说专
务明乎理是以其词详尽而周密其于诗也亦然盖不
为秦汉以来之杰然者而隐然为宋氏一代之文矣婺
为郡儒先东莱吕成公之里也近何王金许氏得勉斋
卷三 第 8a 页 WYG1226-0589a.png
黄公之传于徽国朱文公者以经学教于乡及学士黄
公待制柳公诸贤辈出又以词章仕于朝而故太常博
士古愚胡君实同一时后先倡和其源流之所自盖可
睹矣太常之子瑜兹来京师以宁曩获交于太常而见
焉因得其文与诗而尽观之其于太常君何其克肖也
既而以序请盖昔者切闻之六经至矣后乎经者惟韩
于文犹杜于诗善论者俱以圣称之而犹于杜之文韩
之诗有说焉稽之周程二夫子其为书其为诗甚简奥
卷三 第 8b 页 WYG1226-0589b.png
醇古其兴起歆动几鲁语而契雅南者诚非虚车也而
辂轮之饰亦岂以词章名世者所能至哉噫学于古者
可以悟矣记曰温柔敦厚诗教也龟山杨氏学程者也
亦曰为文贵有温柔敦厚之气二者固不同也而有同
焉噫温柔可学也敦厚难能也以宁不敏愿与君子共
学焉瑜字季城以任子仕而益学荐浙江亚榜擢照磨
杭州耻屈藩侯航海而来复以流寓贡于大都待试于
南宫盖志于忠孝者故为述理学源流之自婺者期之
卷三 第 9a 页 WYG1226-0589c.png
甑山其居也君以名其集焉

  包与直云泉漫藁序

  古之以文与诗名者岂漫然为之哉譬犹云出于山布
护蜚扬肤寸而施泽于八荒泉发于地汪洋澎湃百折
而达汇于四海其根本盛且大也苟不能然吹尘埃野
马之游氛道蹄涔汗渎之流潦则亦忽然而泯暂然而
止矣彼且恶所成哉大抵不厚其养奚敏而长不丰其
殖奚硕而实盖古之名能诗文者莫不皆然今会稽包
卷三 第 9b 页 WYG1226-0589d.png
君与直名其文与诗曰云泉漫藁也其为言曰某之为
是名也非若山泽之臞栖云以为居弄泉以为娱者盖
自束发就傅则知读四圣人之易洎壮以是经贡于乡
历校官而佐郡幕俛焉惟学殖之落是惧不腆为词窃
有慕于云行水流之义耻模刻掇拾者之为予闻而嘉
其志乎古也且知君以孝肃公之裔昆弟五人同居四
世缙绅诗其栖萼之轩予亦与焉斯其友弟可书者在
郡幕日藩侯有不义事君毅不肯署牍弃而去之台辟
卷三 第 10a 页 WYG1226-0590a.png
为掾力辞不就而承委督漕以来京师不告劳勚又其
贞洁可书者盖君之学行有根本也若是故其树立设
施若是其发挥著见于诗与文者又若是嗟乎古之人
岂特文与诗为然哉不期于倖功而功以遂无意于侥
名而名以成方今事会之来于天下者固未止于此君
子之当为于天下者而亦未止于是也君其益务盛大
其根本哉予见君之若云之施若泉之达名成而功遂
也已然后退归山泽以寻云泉之乐也讵晚乎哉予职
卷三 第 10b 页 WYG1226-0590b.png
史氏尚当为君屡书之序以赠其行且书于漫藁之首

  黄子肃诗集序

  散乎高下皆诗也古之为诗者发之情性之真寓之赋
比兴之正有常有变随感而应一是悟言而已矣其为
用也协之律吕播之声歌抑扬而反覆咏叹而淫泆以
感发而歆动之至其赋之以言志援之以释经皆不胶
乎章句之中而有会于言意之表是故孔子曰兴于诗
诗可以兴程子曰兴于诗者有吾与点也之气象吟哦
卷三 第 11a 页 WYG1226-0590c.png
讽咏姑训释而使人自省皆言悟也后乎三百篇莫高
于陶莫盛于李杜大抵二雅赋多而比兴少而杜以真
情真境精义入神者继之国风比兴多而赋少而李以
真才真趣浑然天成者继之而为二大家陶之继则韦
孟王柳之得意者精绝超诣趣与景会多出于兴然于
风雅槩有悟然至乎近代陈氏学杜者论者谓如参曹
洞诸禅不犯正位切忌死语乃以禅谕诗又其后也昭
武严氏痛矫于论议援据烂熳支离之馀亦以禅而谕
卷三 第 11b 页 WYG1226-0590d.png
诗不堕言筌不涉理路一主于悟矣然而生宋氏之季
其才其气其学类未能充其言也君子惜之逮于我朝
盛际若樵水黄先生噫其志于悟之妙者乎盖先生之
于诗天禀卓而涵之于静师授高而益之以超由李氏
而入变为一家其论具答王著作书及裒严氏诗法其
自得之髓则必欲蜕出垢氛融去查滓玲珑莹彻缥缈
飞动如水之月镜之花如羚羊之挂角不可以成象见
不可以定迹求非是莫取也噫何其悟之至于是哉以
卷三 第 12a 页 WYG1226-0591a.png
宁与先生皆荐于杭试于京师自杭归闽复自淮如京
师归于闽同舟而共载又明年复见于京师好踰弟昆
而中年久于别予留于扬先生喜予诗以书来其后先
生薨于鄂予哭以诗甚哀今年其孤某来京师请曰先
君以诗鸣于世知先君莫如先生序亦惟先生且先志
也予不敢辞泫然予涕之无从因悉发古诗之道以序
之噫世之不知先生者盖亦众矣不知予之诗其果悟
否乎其果知先生之诗之深否乎先生名清老泰定丁
卷三 第 12b 页 WYG1226-0591b.png
卯进士累官翰林国史院终湖广行省儒学提举(泫然一作
恶夫)

  李子明举诗集序

  文孰难曰诗难何难尔诗六经之一也诗已删无诗矣
非无诗也有诗焉不古也古其诗柰何非徒古其词尔
诗者性情之发也性情古则诗古矣性情不古欲诗之
古焉否也古之君子仁义忠信焉耳矣学焉者淑乎一
己以古于身仕焉者行乎一世以古于人者纯其心焉
卷三 第 13a 页 WYG1226-0591c.png
耳矣其心纯则其性情正其性情正则其发于诗也不
质以俚不靡以华渊乎其厚以醇记曰一唱而三叹有
遗音者矣于古也其庶乎予之友李子其志于古也甚
矣其志于古者何心乎仁义忠信也心乎仁义忠信矣
是故性情之发于诗焉者古无难也古者诵其诗尚论
其人焉若李子可谓古之君子矣予患世之不古志于
古未能也是故于李子之诗序之也序之者大李子之
将行乎世以其道而古斯人也李子者何今丞相掾河
卷三 第 13b 页 WYG1226-0591d.png
阴李明举氏也

  钓鱼轩诗集序

  诗于唐赢五百家独李杜氏崒然为之冠近代诸名人
类宗杜氏而学焉学李者何其甚鲜也尝窃论杜繇学
而至精义入神故赋多于比兴以追二雅李繇才而入
妙悟天出故比兴多于赋以继国风闯其藩篱者秖见
其不同而窥其阃奥则谓其气格浑完骨肉匀称浩浩
乎若元气坱圠充两间周万汇而厚且重者适两相埒
卷三 第 14a 页 WYG1226-0592a.png
也学杜者固诚未易及而间学李者率喜于飘逸弊于
轻浮盖知李之杰于材高于趣而于学之卓者犹未悉
之识也昔者考亭朱夫子疑孔壁后出书序不类西汉
文盖以格致轻故也予于学李者亦云庐陵龙子高氏
来京师出其诗示予予多其学于李而独得其不轻而
重者有异于人人子高自言为乐府甚多惜予未尽见
也噫诗至于李几于圣而不可知者岂若有意雕饰涉
于笔墨蹊径者之为哉观其诗所谓清水出芙蓉者可
卷三 第 14b 页 WYG1226-0592b.png
想见也已予妄意学焉未闯二氏之藩篱者也子高其
有会于斯言乎子高之诗题曰钓鱼轩集于其归语之
曰子之于诗盖将掣鲸鲵于碧海者矣尚其继见益有
以发予望洋之叹也夫

  马易之金台集序

  诗至于唐而盛盖其选无虑五百馀家人各不同而固
同于为唐唐之大家首称杜陵氏善学杜者必本之于
二南风雅干之于汉魏乐府古诗而枝叶之以晋宋齐
卷三 第 15a 页 WYG1226-0592c.png
梁众作而后杜可几也盖必极诸家之变态乃能成一
家之自得不然则耻于踵人后志于成一家而卒不先
于古人而愧于所谓大家者观于近代可鉴矣昔唐韩
子称文章之尤曰学西汉而为之予谓诗亦然何可以
不学古人而学焉者岂摸拟其形似而已耶葛罗鲁氏
马君易之以诗闻今世予得其金台集而读之五言短
篇流丽而妥适七言长句充畅而条达近体五七言精
缜而华润皆欲追大历贞元诸子之为者而颖川老翁
卷三 第 15b 页 WYG1226-0592d.png
新乡媪芒山巢湖新堤谣诸篇又以白传之丰赡而寓
之张籍之质古不浅而易不深而僻盖学诸唐人而有
自得其得焉者矣予识易之于京师踰十五年及观君
之游两都历邓郏而归吴越其之官绝巨海而北上其
出使凌长河而南迈其游览壮而练习多予知其诗雄
伟而浑涵沈郁而顿挫言若尽而意有馀盖将进于杜
氏也乎君以予在词林而徵予序夫善为诗者固实甚
难而果识其诗为某家某家者亦良不易予多君之颖
卷三 第 16a 页 WYG1226-0593a.png
出于其国人而我朝诗道将复盛于唐也作而为之序

  宋氏族谱序

  族有谱谱者原其本之所自出而别其末之所由分以
传诸其后也夫天下之族其来久矣今欲谱之于世代
绵邈图籍废缺之馀而求悉焉于是有妄认他人之祖
为已祖以诩于人以诳于已而诬其祖者其可乎哉前
代眉山苏氏始效礼大小宗为次以谱其族不谱其出
于高阳蔓延于天下及唐长史味道之子孙留于眉者
卷三 第 16b 页 WYG1226-0593b.png
而独谱其高曾祖以降焉示尊亲且传信也今宋氏之
祖居于广阳者其族逮五世而始著图于霜崖君致诗
于祭酒正献公本内翰文清公褧皆其六世孙而谱始
于七世孙主事君彍成于今八世孙蕃分大都永平为
二𣲖凡十世繇三世而上其迹略繇四世而下其事详
纪其所可知阙其所未备又效苏氏意而增益之以宁
忝正献公之门生也而请序所为作者于其端窃悼古
者宗子之法坏合族之道废而谱谍与焉晋宋以来官
卷三 第 17a 页 WYG1226-0593c.png
世掌之噫亦重矣然而公卿贵族降而为庶为皂𨽻使
其先德泯泯然而亡传者政何限独唐宰相表系以贵
传前代苏氏与欧阳文忠公世谱以贤传盖世族之兴
替谱系之传否存乎其人岂直宗法之坏为可叹哉且
宋氏自尚书公之仕也尝去燕而江汉矣正献公之昆
弟能不怀安于脂骨之自润而惟上世之宅兆是念卒
返其乡以文学致身通显而广阳之宋一日大闻于天
下其族谱遂与前代之欧苏二氏比庸非以贵且贤故
卷三 第 17b 页 WYG1226-0593d.png
传欤为宋氏之后者其必若二公之笃于其先焉庶乎
传之克永也已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以宁请为蕃
诵之(三祖一作已有二𣲖一作三房)

  欧阳氏族谱序

  族有谱尚矣欧阳氏自亭侯蹄受姓而后其族布濩于
天下其最著于世者在唐则太子率更令询史所纪敕
定家谱图之并府者是也在宋则参知政事楚国文忠
公修今集所载谱图并序及谱例是也其在我朝则翰
卷三 第 18a 页 WYG1226-0594a.png
林承旨乙卯进士冀郡公及庐陵安福府君万之十九
世孙周孺忠立父各有纪以宁肃观而窃慨焉繇汉晋
来千乘之族以博士显渤海之族以坚石显其后千乘
之后遂绝而渤海独传然而中间失其世次者再盖自
质至景达七世而始见自琮至安福府君又八世始复
见文忠公晚居颖子孙分散为中州人呜呼欧阳氏之
先出于禹禹功大矣当黄巢时以庐陵大族率乡人捍
贼赖而保全者千馀家子孙宜被其阴德文忠既位宋
卷三 第 18b 页 WYG1226-0594b.png
执政为时文宗至为谱序犹自谓不足以当之而有望
于后之人今承旨公又位极品为文宗继前代文忠公
天道信不诬也忠立父积德成学隐居不售其子复以
学行为国学上舍生尝诣阙上书极陈当世事特旨嘉
奖赐酒慰劳之意文忠公所谓其子孙必有当之者将
不在于复乎公之言有曰有其人虽历千载不绝其人
无称其世辄没不见以宁敢重书以勉之

  杨氏世谱序

卷三 第 19a 页 WYG1226-0594c.png
  黄岩为台附庸于浙水东实今望郡前代文献之邦予
始登泰定丁卯第佐是州因悉获交其缙绅逢掖之贤
者于时释氏之聪明识道理攻文词曰夔一叟者亦与
焉游从之暇询其先世之居在州西之杨溪五峰玉立
下磅礴为旸谷境绝胜系出汉太尉震唐京兆尹虞卿
吴越相国岩常侍大本之后自五季徙居于是族最蕃
显人闻士昔不绝书迨于今深藏不售盖犹多隐君子
焉别二十馀年其岁己丑始见岩士杨子益于京师今
卷三 第 19b 页 WYG1226-0594d.png
年夏嗣见于胄学出其先世谱再拜请予序予受而阅
之乃知君为杨溪之产常侍公十五世孙予向所与游
夔一叟者其伯父讳喜叟号观松子者其先君又予向
所闻深藏不售隐君子者盖其人耶惜予未之逮见谱
则岁泰定甲子一叟师所辑也子益得于其族人又昌
表而出之源远流分亲疏有叙可谓不诬其祖贤矣予
德薄念去岩且久岩人当不复记第予之思弗置见子
益能无情乎又念中原前代屡更兵燹故家族谱多放
卷三 第 20a 页 WYG1226-0595a.png
失国朝下江南号为兵不血刃杨氏之谱犹掇拾于残
缺之馀于今视昔时方多艰其能益无感乎予观子益
好学而甚文多交当世贵族闻人将遇且显异时乘驷
车怀章绶过家上冢以合其族杨溪之上五峰之下必
有丽牲之石穹然而屹立予虽老尚能为大书之杨氏
之谱又因子益而盛其传也夫子益名必谦

  胡太常岁月日记序

  岁月日记者东阳胡瑜记其先太常府君纯白先生出
卷三 第 20b 页 WYG1226-0595b.png
处本末之详也书年书时书月与日而事系焉者犹年
谱也不谓之年谱而曰岁月日记者以唐李杜韩柳氏
宋朱子各有谱避而易之名也年谱之作李有薛氏杜
有吕氏韩柳有洪氏文氏朱子则其高弟李氏而此瑜
作者承父志也其承父志何府君自著纯白先生传且
遗言勿丏人状其行铭其墓瑜从先训也而徵予序何
以予忝泰定丁卯进士时东原王公继学参大政与文
事府君馆于其家而予获与于交好也序者何序其所
卷三 第 21a 页 WYG1226-0595c.png
为作者之意瑜之意何记曰先祖有善而弗知不明也
知而弗传不仁也纪其父出处本末之详藏之祠堂传
之后世使之思其居处志意乐嗜一举足一出言而不
至于忽忘焉孝子之志也府君之善何见诸记者详矣
今执政危公之应奉翰林也称先生以为学问之渊懿
文词之雅正履行之清白惜其才不登显荣而叹其知
义命之所安也世称之以为知言而瑜著之记之首也
予何以赘于云云也第惟自丁卯逮今三十有六年同
卷三 第 21b 页 WYG1226-0595d.png
年同志凋沦殆尽予于先生能无慨然以感也而瑜也
又能世其文学将以袭前人之美予又焉得而已于言
也瑜字李成今杭州路架阁耻事藩侯而航海来京师
是尚义也予者何晋安张以宁也

  秋野图序

  画与诗同一妙也昔之善诗者必善画自唐王摩诘诸
名人皆然不宁惟是凡知诗者必知画盖其人品之超
迈天机之至到脱略于形似之粗领略于韵趣之胜其
卷三 第 22a 页 WYG1226-0596a.png
悠然有会于心者固不异而同也秋官贰卿东原吕君
伯益之适吾闽也临安张君师夔图山水以赠题曰秋
野君甚珍而爱之夫临安山水清绝妙天下昔称佣人
贩子皆如冰玉师夔号名士且善诗其画品之造诣固
宜东原山水既佳吕君筮仕于闽游历东南山水又最
佳是图以秋野名夫气之至清者莫如秋境之至旷者
莫如野至清且旷君于是宜必有会于心矣不然何能
甚爱若是耶盖君文献故家以政事文学跻通显而尤
卷三 第 22b 页 WYG1226-0596b.png
善诗其人品其天机予知其以善诗固知画也君徵予
诗且序之予也鲁虽非知画而颇知诗不自知其有会
于心如君与师夔否也抑吾闽武夷之清视临安未多
让予先世家于是固久君与师夔亦久留乐其山水今
君方大用于朝未获遂登临之乐若予之迂不堪用世
方将乞身告归与师夔为二老往来涧谷吟弄云月以
既其妙然亦未之能也慨然为序其卷而系之诗云

  述善集序

卷三 第 23a 页 WYG1226-0596c.png
  述善集者纪唐兀象贤氏世德行事之实而象贤汇录
之册示不忘也记序碑铭字说诗文杂著凡为篇廿九
其十有二皆故礼部尚书魏郡潘公作馀则佥宪愚庵
颜先生洎名荐绅逢掖之为词象贤所自著而中书礼
部郡侯县大夫之旌劝而褒嘉者举在是焉予受而读
之叹曰象贤之先自贺兰而澶渊为善之积盖四世矣
夫其龙祠乡社有约蓝田吕氏之范也精舍论堂曰崇
义曰亦乐有名睢阳戚氏之规也祀先之庙曰思本肄
卷三 第 23b 页 WYG1226-0596d.png
业之斋曰敬止知止则考亭家礼横渠东西铭之训也
敦武之法潜有铭昆弟之敬名有说孝感有记于是见
一家父祖子孙世济之美顺乐之堂有记观德之会有
文为善最乐有说先世质剂有志又见君禔身正家之
有本而书院锡号具载始末尤以见为下者捐己以纡
国家之急为上者褒义以敦风化之源甚盛举也既而
复有感焉古者田为井授之世联之以乡党州闾淑之
以学校庠序习之以诗书礼乐干籥弧矢正之以君臣
卷三 第 24a 页 WYG1226-0597a.png
父子朋友长幼协之以友助扶持之义而掖之以敬业
乐群之序是时士无不善也自夫经界坏教典废而上
之善治下之善俗始成无焉斯近代儒先区区修补盖
心古人之心而象贤氏拳拳景慕又心近代儒先之心
者乎于戏诚使人皆象贤则世之隆古是集将无述也
而世之人人顾有能心象贤之心者乎盖有之矣而鲜
克以直遂也然则是集苟传秉彝好德之同然必有感
发而作兴者于斯世或有助云时象贤避地自澶渊而
卷三 第 24b 页 WYG1226-0597b.png
京师实某年之嘉平月

  张氏父子善行序

  世恒言曰天道远善积者必召庆孝纯者必感天何远
乎哉予观载籍盖班班可徵以今闻于国子司乐赵彦
林言广平张公父子事益信公讳彬字文质广平之磁
州武安县鼓山人也世业野氏独奋力儒者事服劬经
史绝意荣禄以孝义闻至顺庚午挈家来京师掩关不
出训子遵古力读书以敦行务实为修齐之要勿为声
卷三 第 25a 页 WYG1226-0597c.png
利动又以善人称集贤院赐静乐处士号至正乙酉八
月病终于所寓之仁寿里年七十有三遵古念父赍志
惧不获从先人之宅兆乃力贫奉柩归葬于其乡之安
子山以戊子孟春廿又四日发引就道涉千里历四旬
始至时三月四日也窀穸有期顾志石尚阙亟谋攻石
之工成彦村氏议必得石高四尺阔二尺有四厚四寸
趺高一尺有五始中度众咸艰之遵古谨斋戒以筮焉
遇豫之六三繇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乃廿有二日偕
卷三 第 25b 页 WYG1226-0597d.png
弟某行祷于西山抵其麓里人穆中器地之南见地有
裂纹露微红隐隐如钩然掊土去尺馀见屹然若苍壁
高下广狭厚薄与议合无少异即其材而用焉通高四
尺有五上圆厚四寸下方平阔二尺有二众乃咸异之
噫岂真宰劖削灵祇閟藏颛为德人设以待孝子出耶
不然何其浑然天造不假人力如是哉遂以某官赵子
期书静乐处士张公之墓某官某志文某官某书某官
其篆额鑴而树之墓所予谓滕公石椁沈彬漆灯从昔
卷三 第 26a 页 WYG1226-0598a.png
信有之非张一家翁季积善纯孝天祐厥衷殆未易致
兹彦林太学上舍先正文敏公之诸孙其言宜不诬予
也鲁其敢泯人之善庸书以劝焉遵古字从野力学善
行尝陪冑子于成均

  李氏善行序

  高平李氏昆弟何以序书友也何以书乎友尔示劝也
李氏世本富居高平之粮山今名克敬字仲恭者昆弟
三人仲温仲良恭其季也父母早弃养伯兄亦不禄惟
卷三 第 26b 页 WYG1226-0598b.png
叔季同居良始持家服贾行四方夙劳于外恭既冠则
代兄凡田园邸舍之敛集米粟布缕之赋输官私之政
一任其劳凡丧祭冠婚庆吊宾客饮食之大小则必请
于良而后行其事良定省温凊如事其父出入必告饭
必亲授匙箸食必共案不适私寝每至自远贾不入于
私室不与室人言登堂拜兄毕罄橐中归焉无一毫私
货贿自束发至白首无间言及几微色娣姒子姓薰其
善悉相亲睦至正辛卯良有疾恭贾于鄂以心动急归
卷三 第 27a 页 WYG1226-0598c.png
睹兄羸瘠泫然涕泣以悲兄亦悲乃拜医尝药疗治祈
兄必愈问饮食进否服燠寒昼夜扶持衣不解带虽甚
倦则一假寝良病虽剧饭每上必为弟勉一食之是岁
冬良竟不起恭衰麻哀戚棺绞敛称家如礼必以诚信
弗奢弗俭远近观者咸唶唶叹曰贤哉李氏昆弟也予
谓孝友之于人大矣古者大司徒教万民而宾兴之一
曰孝而友次焉其不友者则有刑民乌得而不劝哉下
之世化衰习弊爱移于妻子欲炽于货财日滋月浸视
卷三 第 27b 页 WYG1226-0598d.png
同气如行路如寇雠者皆是也于是有一卓行焉则旌
于官传于史于以扶颓纲而激流俗是亦古之遗意已
呜呼若李氏昆弟者诚足嘉哉太学公议自出也予忝
国子师惧其郁而不闻故序而书之以俟夫有司暨史
氏旌且传之以劝云仲温子三人士宏早弃长士贤季
士亨皆好贤而干蛊仲良子希贤嗜读书游辇下以吏
进调陵州税使恭子六人士祥士祯士谦曰尹曰质曰
某尹国子生君子知李氏之门将大也

卷三 第 28a 页 WYG1226-0599a.png
  袁氏善行序

  昔周官大司徒教民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成而宾
兴之以示劝也不如教者刑以紏之以示惩也示劝则
民乐于为善示惩则民耻于为恶隆古治教之章明固
如此自夫教法废而公论微士之立行自见者必称于
逢掖闻于缙绅乃得旌而表之以劝不如是则上之人
无自而闻之而天下后世亦何自而传之故曰名誉不
闻朋友之过也今新安袁氏之家五世矣其高祖禄隐
卷三 第 28b 页 WYG1226-0599b.png
于农曾祖得永以善称于乡既殁而其配李氏能守节
教二子其祖敬温洎兄敬良并敦善让善事其母母既
殁而立祠堂树碑刻石事亡如存朝廷表其闾曰孝义
复以年德俱高旌其门温子二人曰琳字钟美以俭勤
起家以宽而有容积而能散薰其里平居尽礼以延贤
者岁饥为粥以活殍者而寿不克永曰珍字钟实能兢
爽以辅成兄志珍之子汝楫又能内睦同气外交胜己
者尝念里人假贷父祖之赀贫不能庚者火其劵更新
卷三 第 29a 页 WYG1226-0599c.png
其门闾旧旌表者俾勿坏考其行盖六者略具焉于是
蓟丘宋蕃著其事而高阳王希哲请予文皆其友也宋
叔祖祭酒予座主王乡贡士学于予故信其言为序之
是亦古者示劝之道也已汝楫尚勖于而躬训于而子
孙笃行而世守之使可传于天下后世而予言为可徵
予太史也他日将传之与古之孝友卓行者并焉尚其
无怠汝楫字巨川用材推择省书佐今向用云

  李氏四节妇诗序

卷三 第 29b 页 WYG1226-0599d.png
  予读诗三百篇见节妇一人焉不以夫亡而易其志曰
卫共姜读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又见节妇一人焉不以
国灭而废其祀曰纪叔姬夫周之东文武成康之遗泽
盖犹未沫也而列于诗笔于春秋为吾圣人所深取若
斯二人者何其廖哉阔焉之若是也岂非节义万世之
大闲固天之所甚靳而世之所甚罕者欤国子生刘本
王景仲为予言今李氏一门而有节妇四人焉予喟然
以叹乃今知我朝德化之盛虽隆古犹不逮也李氏世
卷三 第 30a 页 WYG1226-0600a.png
居河间路之山盐县长茂德配张氏次仁义配孙氏次
兴祖配张氏次希贤配陈氏昆弟有四皆蚤世娣姒有
四皆蚤自誓称未亡人者廿馀年茂德妻今五十子勉
学六岁孤今三十兴祖妻今五十有五子志学八岁孤
今廿四希贤妻今四十有五子敏学在腹而孤今廿一
仁义妻无子今六十矣其家素贫纺绩以资生诗书以
教子其同居终无二志焉嗟乎方李氏昆弟继没时世
孰不悼其不天也亦孰知天之所甚靳世之所甚罕而
卷三 第 30b 页 WYG1226-0600b.png
所谓万世之大闲者乃萃于其一门岂非真盛事哉予
闻天之所甚靳者天之所甚佑也世之所甚罕者世之
所甚重也今李氏子皆将力学以振其家则其盛事盖
益未艾也二生皆以文学选上舍其言不予欺也是以


  潞阳会文序

  学贵乎静不静则知昏业贵乎专不专则志怠然而渐
摩诱掖之功匪友则无所资其居静其习专其友良则
卷三 第 31a 页 WYG1226-0600c.png
其业精其学成无难焉都城东四十五里为潞阳商旅
之所凑集货财之所化居其俗尚盖久有生曰崔彬文
质者独不然辟一室为斋居幽阒而清旷市井之声不
接于其耳静矣非读经史缀文词他无所营纷华之习
不入于其心专矣有友七八人予所知者伴国子读张
天锡升嘏上舍生文昌奴彦彬计其馀皆良也勿惰而
窳勿嬉以荒益矣予又必其学业精且成嗣是而裒然
汇进于春官也已生以予两师国子而请为之言予嘉
卷三 第 31b 页 WYG1226-0600d.png
其当艰难之际承凋弊之馀处阛阓之中而能有志若
是是诚有异于流俗者抑予观生之学今之所谓进士
之业也古之学盖不止乎此也国初设科学主程朱亦
岂仅以此望于生辈哉其偏也有自其敝也有端生其
由今之学而进于古岂不与流俗益异哉予深有望于
生也古之学亦必本于静且专暇日予当为生更仆悉
言之

  山林小景诗序

卷三 第 32a 页 WYG1226-0601a.png
  画犹诗也夫为诗者非摸拟摽掠以为似也非瑑雕剞
劘以为工也非切摩声病组织纤巧以为密且丽也必
也涣然而悟浑然而来趣得于心手之间而神溢于札
翰之外是则诗之善也于画亦然是故古之善画者必
善诗非独善画者之善诗也盖凡知诗者莫不知画也
不然讥雪中芭蕉以为不类讥风吹柳花以为无香是
恶知画且恶知诗哉进士齐张道亨有善诗声间以画
小景示予崇者为山平者为川洼者为谷郁而秀者为
卷三 第 32b 页 WYG1226-0601b.png
林淡而远者为云为室庐为人物览之令人有出尘之
想道亨谂予曰是画也趣之具神之完作者豫章罗君
小川诗者诸名人而藏之者某君请序焉予也鲁于画
非知而能者也然颇知诗于是知某君之必知画且知
诗惜予未之识也曷日相与炉熏茗碗望西山之云而
共商略之

  送刘浚廷在五河教谕序

  海陵胡先生当宋氏初教授苏湖学学徒以千数其学
卷三 第 33a 页 WYG1226-0601c.png
之要大抵明体而适于用先经业后文词本道德仁义
不苟趋于禄利其徒既敦尚行实而先生又严条约以
身为之先虽寒暑礼不懈益虔去而教于太学也亦然
是以刘彝执中之徒用其道炳炳烺烺闻天下当是时
濂洛建之学未出也嗣是而兴一变至道取汉传注唐
声律词章之习一洒而空之上以接洙泗是虽周程朱
数君子摧陷廓清之功莫大然甘以受和白以受采实
海陵之学为之地呜呼先生之烈岂小哉海陵距扬仅
卷三 第 33b 页 WYG1226-0601d.png
数舍予恒愿拜祠下想其流风遗韵以求其绪论未能
也今年秋识中山刘廷在于扬觌其容充然聆其词亹
然询其筮仕则司训先生之精舍而今升教于泗之五
河也未几别徵予言为赠予谓学也者非世之呻佔毕
绣鞶帨蕲以华其身而止也将以润泽生民归于皇极
若胡先生明体适于用之云者是也惜乎其体具诸身
其用不大施于当时也朝廷设科目期以经明行修得
真儒其意胥是焉取于是昔之不大施者今班班然行
卷三 第 34a 页 WYG1226-0602a.png
矣予行淮东西睹其土厚以深其俗厖以质而其士多
急义而强仁盖其去中原之文献不远而近也则然矧
五河邑当淮之北而尤近者乎意其敦尚行实所谓受
和而受采者盖有其体矣以之日月刮劘其经业文词
之先后其道德仁义利禄之趋舍必有以辨之繇苏湖
学达于濂洛建以溯洙泗而为国家异时用者亦岂难
哉抑海陵予未至未知丘园寂寞之滨抱遗经蕴瑰奇
忠信材德之贤复有深藏而不市者乎先生之流风遗
卷三 第 34b 页 WYG1226-0602b.png
韵其尚有存乎刘君仕而寓其乡也久必有概闻其绪
论也成君居竹又言其叔君楚游国庠擢乡举而方辟
掾淮宪渊源所渐其有闻也益信予将见五河之士偕
刘君相与有成异时将得人为科目贺也尚无俾刘彝
专美于前哉刘君勉诸

  送王伯纯迁葬河东序

  余游于扬赢十年骨体素不媚性疏直与人出语辄倾
倒不识时忌讳仕又龃龉无气势轩轾人扬多俊彦士
卷三 第 35a 页 WYG1226-0602c.png
多不鄙与予友坐是三者故卒多不近以疏其最相知
而忘年者得数人焉其一曰河东王伯纯甫伯纯蚤孤
自树立购书万卷作亭曰青雨覆以白茆植竹百个梅
菊青松列数行有鹤缟衣朱顶翘然而长鸣每与予坐
讲孔孟程朱氏书诵史记檀弓旁及经世参同抵掌论
古今事率月东出夜漏下数刻乃散隙则赋诗饮酒相
娱乐兴未尽往往抱衾同宿或诗成夜半持烛来余归
自汴舍于伯纯者期年交益稔知益深今年九月忽告
卷三 第 35b 页 WYG1226-0602d.png
予以行盖弟妹婚嫁毕则将持三丧之浅土者溯长淮
乱黄河过崤函潼关以藏于汾水之曲石室之趾不谋
于室人朋友噫是亦人之所难为者矣余因慨然思以
余之踽于世顾有知余者不若伯纯知余之深也伯纯
之学甚敏材气甚卓荦超迈而义甚高年方富与人往
还甚简人孰不知伯纯者不若余知伯纯之深也余之
知伯纯伯纯之知余与伯纯自知之自知之而不能自
言之也今别予而归也余不能言也而不能不言也余
卷三 第 36a 页 WYG1226-0603a.png
闻古之人人之知不知不计也蕲乎古人之知天之知
而已伯纯之心夫天既知之古人知之矣则自兹而掇
巍科摅素志其能辞于人之知之也乎伯纯请予言以
永其别后之思也观于是言而谓予媚夫人者非知予
二人者也

  送李逊学献书史馆序

  曹南李时中教授有志士尝两辟省台掾辄弃去慕汉
朱云尚友古时豪杰人著江居集自见每酒酣慷慨泣
卷三 第 36b 页 WYG1226-0603b.png
数行下慕贾谊唐衢既沈郁不克施则捐千金聚经若
史诸书数万卷以遗诸子慕丁度刘式曩予闻尝奇之
来淮南读张仲举氏所为文信然今朝廷有诏修宋辽
金三史遣使购前代异书江淮间其子敏出父所藏宋
逸史为卷若干献之馆有司韪其志驿送以闻昔太史
公留滞周南自伤不获从登封其子迁䌷金匮石室书
成父志称后世良史时中暨敏虽自弗敢望太史公父
子然其志亦岂异哉嗟夫方时中在时奋欲自树立决
卷三 第 37a 页 WYG1226-0603c.png
不与草木同腐不克施以殁至身后乃能使其书不泯
没有补于世其志白于天下时中为有子不死矣士之
生诚有补不泯没于世岂必当其身际遇哉设使时中
身际遇贵富于一时而声光遂昧昧非君之志也己予
于敏之行有感也嗟夫士之有志幸生昭代困且穷曾
未得少见薄技于时中何如也世之君子其亦有感于
斯人乎其亦有感于斯人乎

  送曾伯理归省序

卷三 第 37b 页 WYG1226-0603d.png
  诗三百篇古矣汉苏李五言及十九首次之建安逮陶
阮又次之谢宣城以下盛极矣君子所不敢知也唐数
大家振六朝而中兴之然视古宁无少愧乎予蚤见宋
沧浪严氏论诗取盛唐苍山曾氏又一取诸古选心甚
喜之及观其自为不能无疑焉故尝手钞唐以上诗繇
苏李止陶阮钞七言大篇主李杜二氏近体专主杜窃
庶几志乎古也然而学焉终未得其近似也来广陵因
燕李叔成识庐陵曾伯理氏焉听其论因获悉观其为
卷三 第 38a 页 WYG1226-0604a.png
诗盖耻为唐近体一以十九首为准而人以为似焉者
也予于是有愧矣昔真文忠公作正宗唐律虽工壹不
取抑伯理有闻于是乎予乌得不喜然予闻真私淑于
朱者也陋于希世又尚友古之人岂徒诗乎哉志欲高
而心欲卑识欲远而行欲迩此古之人大过人者也伯
理之诗槩言忠与孝今复以三百篇陟岵之意宁亲于
郧予又乌得无深愧乎于其行故申古之道以赠之

  送奚子云归吴江州序

卷三 第 38b 页 WYG1226-0604b.png
  予佐黄岩日善进士曲阜孔君世平己已之冬乘传过
吴江君倅是州觞予登垂虹履明月斫鲈酾酒醉则歌
范成大三高堂招隐词引睇而望水云晻霭飞鸥明灭
意昔鸱夷子及吾家季鹰唐天随子皆仙而不死尝往
来其间冀或一遇之而不可见也又意其地扶舆清淑
之所钟必有瑰奇材德之民生其地惜予之行役匆匆
而不获识之也别去十五年世平官广东予滞留淮左
思世平不可见不知世平思予乎否也今年寓广陵与
卷三 第 39a 页 WYG1226-0604c.png
奚生子云同旅舍询其出处繇胄监生而筮仕于是访
其居邑则吴江之滨三高清风峻节犹存之地也夫以
予与世平好如此其笃也别如此其久也予之东西南
北思之而不得见也今见吾子云将不如见世平乎庄
周氏曰适千里见似人而喜讵非此谓耶生之姿莹乎
玉雪之相也生之文炳乎云锦之章也夫以扶舆清淑
之所钟意必于是乎在予不获识于前而喜乎今之遇
也他日跨騄駬上青云予之思之庸知非若今日之思
卷三 第 39b 页 WYG1226-0604d.png
世平者耶鸿飞冥冥俯仰陈迹知他日思广陵之寓舍
非若今日谭吴江之昔游者耶临文当复为之慨然也
奚生念亲之老捧檄有期举酒言分序识其别

  送刘廷修调安庆路诗序

  舒为郡淮奥区也其镇皖灊穹崇而秀特其浸大江演
迤而前陈其产有竹木之饶鱼波之富其俗厚靖而不
浮无怀牒珥笔之嚚缙绅之宦游者咸乐然今年夏五
予自匡庐舣舟城隅顾瞻山川怀不能己十二月中山
卷三 第 40a 页 WYG1226-0605a.png
刘廷修繇扬府史适调是郡求予言予观扬剧郡甚非
舒比也守以王邸临以二司水陆走集南北驿置毂相
击而蹄相劘也市廛丛贾侩其民鲜地著平旦两造立
庭下如丝棼而糜沸也噫官于是者亦烦且劳矣况司
簿书而业筐箧者乎然予闻廷修之在是府也人称之
曰能曩尝疑其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先八月送君弟
廷在教谕五河历询其家乘见全椒少府其父也前贡
士今淮西宪掾君楚其季父也君游京师欧阳内翰诸
卷三 第 40b 页 WYG1226-0605b.png
名人赠以诗盈卷乃知所渐者如是故能视烦且劳者
无难也今去而之舒譬若庖丁之刀批窾郤游肯綮而
芒刃若新发硎盖无全牛矣予诚为刘君乐之虽然以
少府为之父君楚为之叔重以内翰诸名人之知吾恐
君之升自此而不屑留于舒也予浩然有卜居志君行
访龙眠之山石峰之洞复有昔时隐君子倘为予先寄
声焉

  送郑伯钧序

卷三 第 41a 页 WYG1226-0605c.png
  予以岁己丑至京师旅食而舄吟盖煢煢垂十载矣常
思吾八郡繇晋永嘉后士皆中州衣冠之裔号称海滨
邹鲁历李唐迤前代家簪绶而人缙绅遂最于东南独
于今何寥哉阔焉若是也岂其向者发泄过盛而数有
乘除若先正西山蔡子之语徽国朱文公者耶抑其地
有水竹禽鱼之乐故其人多不乐出仕如昌黎韩子序
欧阳詹生所云哉不然则筑沧洲庐夹漈怀抱道德深
藏而不售者尚多有之也去年秋同郡生郑伯钧始来
卷三 第 41b 页 WYG1226-0605d.png
见予于京师之胄学今年夏授官主闽清簿以归盖伯
钧前代之仕族也居长乐之紫薇山下班荆而读植杖
而耘若不屑于斯世者一旦于江河阻绝之际桂玉艰
难之秋乃能奋然驾长风航巨浸以观于上国又能散
其积聚以纾国家之急取一官如拾芥予无跫然之喜
乎既壮其为勖以汉释之卜式之事功也于其别重语
之曰方圣明时廓八纮之罝以收天下之士有藏不售
如前所云者尚为招而出之曰国家方自隗始

卷三 第 42a 页 WYG1226-0606a.png
  赠李君南归序(号樵隐)

  豫章西山之麓有樵隐者居之出而驰骋四方遇翠屏
山樵叟效金马之隐者相语于燕市之中时相过命尊
酒出囊琴为叟鼓一再行如风晴日煦闻幽谷樵丁丁
然斧声与歌声互荅使人悠然与世而俱忘也留岁馀
而徵言于叟叟语之曰予与子皆樵也今夫樵者伐菑
翳剪条枚为薪为蒸以㸑以釜以烘于煁设其有用者
则以植储胥之干㭬猿狙之杙而止矣子之樵予知之
卷三 第 42b 页 WYG1226-0606b.png
牛山之萌蘖培塿之松柏有弗顾也盖方求邓林之木
气十云霄声挟风霆其阴庇车且百两者而樵然蹶深
根踣危巅芟繁梢取其干与枝之巨者将以爇函牛之
鼎饫万夫之餐而供十年之㸑择其材之良者而售之
以备建章未央千门万户之用焉其子之志也乎时方
急才豹林谷之隐者岂樵夫也耶若予之迂少之时闻
古之樵有折若木以拂日如屈子者有欲斫月中桂尽
为寒者薪如君家供奉公者辄慨慕之顾志甚长而斧
卷三 第 43a 页 WYG1226-0606c.png
柯短不适为世之用今老矣第将问伊川之樵如无名
公而优游以终岁虽然予岂敢恝然于世哉濒行更命
酒引琴为樵隐之词而和之以相其志隐者湖南照磨
李则文氏子客岁序以送之者叟则晋安张以宁也

  送曹判官序

  其岁癸巳廷议即京畿便近地辟水田艺粳稻如三吴
法以实天下本备渭海之不虞乃郡县豪杰士有能募
丁力僝其功者视数多寡授官有差是太康曹德辅擢
卷三 第 43b 页 WYG1226-0606d.png
为真州判官秩从七品初予在维扬德辅与予游予固
器之其年富其材长其学攻程朱氏易如川方至不可
禦其志慨然奋欲以功业自著者也人劝之仕不答及
是命下遂起予留京师德辅亦来京师每过予论学不
少置然见予若有不怿然者会以职事之蓟州予知德
辅者因释之曰子何以不怿哉子其病子之治田耶则
水利科将不置乎抑亦病子之进身耶则以舅氏任子
者将不仕乎斯二者昔之儒先弗病也德辅顾病之乎
卷三 第 44a 页 WYG1226-0607a.png
且子不见乎虞周之盛乎播百榖者夫岂病其于礼乐
为裨官掌邦土者亦岂病其于治教为鄙事哉九其官
六其卿亦一其儒之实而已矣世尝多汉氏犹有古之
意而病乎魏晋以降古意之日非也眩浮虚而懵本实
以高下分其品以清浊别其流使伪者得以匿其实巧
者得以剽其名甄别滋严防检滋密而名实滋戾天下
之事滋不治昔之儒先所病者固有在也而德辅奚是
之病乎方当国家用材之会子勖哉其以功业自著也
卷三 第 44b 页 WYG1226-0607b.png
子往哉蓟之左海之滨其有昔之耕且钓否也如有之
而为国家招而出之也乎德辅名时泰

  送吴宾旸之泰兴教谕序

  曩予始至扬与朱方吴君子和相好也出其子旭拜眉
睫朗彻诵朱氏书如贯珠后十馀载至焉则君窆既宿
草而旭亦能自树立为人师矣询其出处蹙然曰旭不
敏赖先人教用部使者荐录淮安郡学继受江都邑文
学以两忧皆不果上今幸调泰兴以服制未终者三月
卷三 第 45a 页 WYG1226-0607c.png
又不果上予闻惘然曰天于子和既丰其善而啬其荣
矣顾于其子乃若是意其果瞢瞢者耶今夏则来告曰
旭也始以制未终不果上既终矣以贫不克预于选方
将杜门读父书无复有意矣忽有踵门持文书来曰今
分宪姚公以泰兴邑旷教官久不可故移文以请辞不
获且行公不鄙先人之同门也既为之序愿先生一言
更羽翼之予慨然以为姚公身居风化之任匪直私于
子是举也岂不足以厚伦纪而敦风俗哉一邑文学之
卷三 第 45b 页 WYG1226-0607d.png
微于吴子未足多也然于此其有思乎方吾子之忧患
而杜门以居也讵意夫缙绅先生垂德于不报之地哉
今若此皆先大夫之善也天岂果瞢瞢者哉乌乎为善
者亦可以勉矣古之人耕筑渔盐无意于功名而功名
每每自至后世望之以为不可及者皆是也然而往往
殚其智以求幸而得其命之所固有者则诩诩于人以
为能其视古之人何如哉吾子尚勉之外以教于人内
而学诸身孳孳焉矻矻焉壹脩其在已者而惟在天者
卷三 第 46a 页 WYG1226-0608a.png
之听则功名之至也有日庶无负公与予之望于故人
子者讵一邑文学之微而止也遂为序旭字宾旸

  送钱德元教谕盱眙序

  至元己卯予溯淮适汳同年纳君文璨时长泗之旴𣅿
握手道间阔因获览观都梁之胜苏子瞻米南宫诸贤
之大书深刻照映人耳目询州故治所在遗氓老校犹
能言往时氓皆知忠所事不肯恇怯为奉头鼠窜计盖
其壤淳厚俗质果易以义驱难以力怵距中原不远而
卷三 第 46b 页 WYG1226-0608b.png
近也则宜治平百载生聚浩穰文璨之为政又能因山
川之奇胜故孔太守之遗迹作为精舍欲与岳麓石鼓
相雄伟匪规簿书者比夫世之君子尝病繇郡县而后
教典弗传治法日密人惟知畏害就利缘法律为诋欺
俗日巇以薄儒者循本持论重为世姗笑今文璨之为
顾卓卓然如是因窃叹今之科目岂为乏人也哉暨来
仪真识钱君德元焉仪真据江淮之会号繁华美丽之
区士鲜不为习尚移者德元坐一室被服经史出而与
卷三 第 47a 页 WYG1226-0608c.png
游皆缙绅章缝今兹夏调盱眙文学告予以行予见今
世多慕汉卜式穹官丰禄人竞歆艳之讵谓有能呻呫
毕味齑盐不能訾訾棼棼以饕利达如吾德元者乎嗟
乎岂不亦卓然与人异趣者乎予因感文璨之事言焉
文璨今起而为时用矣盱眙之风土如彼国家之崇劝
如此长人者安知无如文璨君者乎必有以重子矣德
元往哉教官职虽卑方百里之地颛掌教典与令长分
其任古意廑廑存者有此耳其责顾不重矣乎德元往
卷三 第 47b 页 WYG1226-0608d.png
也金谷之出内公而无私也自重其身也经史之渐摩
勤而无怠也弗鄙其民也若是教官之职得矣异时予
复适汳过第一山当持酒相属贺君教之有成也(旧刋序文
止此)

  送方德至漳学训导序

  莆士之文而最者方德至氏德至蚤能读先世书长而
求诸三古四圣人及宋程朱二儒之经之传沈潜厌饫
豁然以通慨念先世履斋公尝游朱氏门曾大父乌山
卷三 第 48a 页 WYG1226-0609a.png
公大父石岩公皆胜国崭然名进士乌山尝守于泉而
石岩迄以前太常簿终则曰吾不可以坠吾先也乃益
工文辞应进士举累进累不利然名烜然日以彰至正
八年冬漳之知事张君子琎以中州彦道于泉一见而
心悦既上而九年之正月卑辞厚币走请君训导其郡
学君适偕予坐猎缨正襟论经义文事亹亹不自休使
者至予喜赞之曰德至君往也盖昔者常观察韩刺史
延欧阳詹生赵德氏教于闽于潮由是有进士吾漳昔
卷三 第 48b 页 WYG1226-0609b.png
北溪先生道德之里而今林君唐臣实始荐于乡正于
郡学文风翕然非昔闽暨潮比知事君斯举又甚盛君
之教其有成乎一宜往昔者汉匡衡射策数不中其经
以不中故明习后竟中丙科为师教授不出长安门十
年骤致位尊贵今君往而教业益广德益光而名益彰
他日变化比昔人与否未可知也一宜往矧夫士者达
而化民俗穷则淑诸生均以行其志达其道焉耳君亟
往毋犹豫为也至幸为我寄声漳诸君于是天雨新止
卷三 第 49a 页 WYG1226-0609c.png
骊驹候门酒再行序以别之

  桐华新藁序

  昔者王道盛而雅颂兴帝功成而乐章作世隆诗道固
从而隆也我元德迈于周汉覆载之内血气之伦仁涵
义浃百有廿年于兹矣士之沐浴膏泽咏歌泰和若蛰
之于雷奋不可遏则诗焉而复古之道也宜哉温陵故
文献邦今尤为乐国缙绅之所庐冠带之所途地又多
名山水能言之彦颖然于决科外致力为诗鬯舒襟灵
卷三 第 49b 页 WYG1226-0609d.png
蜕去尘坌暇日辄会于城西南之隅清果寺寓公游士
俊异咸集僧之名者亦预焉余读之而三叹曰大夫士
幸得生盛时目不睹金革事能声于诗以自著不自菲
簿亦犹古之道乎治世之音乎是宜闻于世乃粹为编
自钱侯雪界以次九十有八人乐府暨诸诗若干首煜
乎若珠联而璧合清源林先生则尝长郡幕而适游于
兹者也郡古今善诗者盖多未遑及既成题曰桐华新
藁以地志也群公谓余辱游徵余诗余粹是诗者固以
卷三 第 50a 页 WYG1226-0610a.png
辞不可则掇南游近述赘乎右云

  草堂诗集序

  声由人心生协于音而最精者为诗缙绅于台阁而诗
者其神腴其气缛布韦于草泽而诗者其神槁其气凉
故昔之善觇人之荣悴丰约者类于是乎见盖得于天
者则然岂人之所能强者哉草堂孙君彦方翩翩治世
之佳公子也以左丞参壮敏公之孙万户侯竹楼公之
嫡先世之勤劳实在竹帛生长贵胄升庸计台而能妙
卷三 第 50b 页 WYG1226-0610b.png
年养恬屣视荣势川游岩观风哦月谣清新而壮亮雅
丽而韵度蔚乎其雾散浩乎其涛涌信乎材趣之卓乎
天出者异也余昔始第见其伯氏今南雄二守彦周君
于毂下兹游温陵始见君获其诗读而起敬曰微哉乎
其似台阁也盖君之览河华游京师客平津而馆翘材
之日久矣所养所渐之盛宜若是韩子所谓欢愉之辞
难工穷苦之言易好者岂其然哉岂其然哉君其晋而
咏歌明时之休祯然后返君之草堂赋君之遂初未晚
卷三 第 51a 页 WYG1226-0610c.png
也君笑而不答遂掇而列之桐华新藁仍序其全篇之
首焉

  赵希直诗集序

  温陵前代南外睦宗院在焉竹泉赵君希直族旧也里
第藏书嬴于卷希直能读之尤以善诗闻予粹桐华新
藁读焉而叹其才之富思之藻而气之盛也短章清妍
而妥适长篇滔滔汨汨简断而思溢人不足而已独多
也至其近作又将落华归实亹亹然志追古制而不侈
卷三 第 51b 页 WYG1226-0610d.png
今目矣乃掇其英列于卷洎别徵序其全集余订之曰
夫阔波澜者难窥窘边幅者易裁徵之杜甫氏论子非
兰苕之翡翠也抑可进于碧海之鲸鲵者乎然而风不
培则夫翼不能抟扶摇而直上也庄周氏之言岂偶哉
丽而抗之使其壮雄而沉之使其浑光而葆之使其幽
远而使之勿离深而使之勿僻也培之至诗之昌也且
子独不见前代世禄之家湮没者众矣独子家盛而且
贤盖子之先之培之厚若是也希直益培之哉非独昌
卷三 第 52a 页 WYG1226-0611a.png
其诗且昌其家遂为序

  蒲仲昭诗序

  诗必问学乎诗非训诂文词也诗不必问学乎诗莫善
乎读书万卷之杜甫氏也去古逾远诗不复列于工歌
矣漓而淳之浮而沉之返古之风完古之气以追其𦕈
然既坠之遗音舍问学何求矣然而论议之蔓援引之
繁堆积于胸寖不能化若兵移屯乱藁盈地文且不可
为况精华而为诗者乎故问学者贵乎融者也譬如大
卷三 第 52b 页 WYG1226-0611b.png
冶聚金销而水之百尔器备惟所欲为又如投盐于水
掬而饮之止见其味无有盐迹此杜甫氏之诗方之众
作超然骊黄之外而投之无不如意者也呜呼其难哉
余稡温陵诸诗得蒲仲昭氏叹其长于问学也蒲为泉
故家自其祖心泉公已以故梅州守察宋国危遂隐身
不出读书泉上遗诗若干卷宋尚书刘克庄所序者具
在盖学有原委矣仲昭既世其业而游居于泉以诗鸣
者陈众仲氏阮信道氏王玄翰氏或师或友皆薰其所
卷三 第 53a 页 WYG1226-0611c.png
长以自益故其诗视唐人盖善粹然无疵充而进之杜
甫氏之域余见其亹亹乎维日未已也予有志乎诗而
谫焉问学者也仲昭于予诗知最深喜最甚故其徵予
序其诗而予之序之也奚敢以浅言

  送地理郑隐山序

  昔者子程子之为葬之说也而曰古之卜其宅兆盖卜
地之美恶非阴阳家所谓祸福也其地美则神灵安子
孙盛其恶者反是以宁尝读而深击恻焉夫以子程子
卷三 第 53b 页 WYG1226-0611d.png
之所处所见者风雨阴阳之所交会土厚而水深之地
也然且验其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则其地何如也
今夫人之居于江岭之南山水之丛杂壤地之庳湿非
土中比苟不择其可葬者而葬焉则是委其亲之体魄
于大风之隧泥淖之□而蝼蚁蛭螾之窟穴也比死者
可能一日安为子者独安能不痛心而泚颡哉而何假
祸福之论也是故子朱子为家礼必曰择地之可葬者
而郭氏葬书于卜法不传之后固不得而废之也古田
卷三 第 54a 页 WYG1226-0612a.png
张氏自光禄公由固始来寖明寖微先大父德积而奋
以宁祗服义方滥窃科第而罪大衅深风霜夏陨三兄
无禄蚤世先宜人弃养而吾父承事公继之不肖之孤
忍死视息实以绵绵延延之遗绪在于𦕈然一身者无
二人任是用夙夜忧念以图安厝乌敢不用其诚也顾
世之葬师往往昧于郭氏之本旨不浅则诬鲜与意合
天实悯之使幸而得长乐郑君隐山焉隐山遇异人而
传其书超然于九星八卦山运冢心之外得郭氏旨简
卷三 第 54b 页 WYG1226-0612b.png
易而精微避五患用灰隔内必诚以信外不侈以夸又
合于朱子之礼不使人子溺于拘忌而久不葬盖明于
理非徒阴阳家之术者予甚感焉予家以仕而贫隐山
尽心焉不以我为贫予友郑令尹大有贫类予君方孜
孜为之择地予友蔡判官居仁身没而子幼家又贫君
每以丧在浅土言及辄泫然则重于义实亦士大夫之
所罕也今将去予而游于临漳予方俨然缞绖之中言
之文不敢亦不暇然于君也义有不得辞于是乎序其
卷三 第 55a 页 WYG1226-0612c.png
行卷之首

  送南海知县吴允思序

  洪武二年春正月制以建安儒士吴生允思知广州府
属县之南海谓予同其乡且长也将軷请为言予谂之
由唐制岭以南为管五广府为最大广属县七南海为
最大地甚重也宋制不历知县不得改京官不得监司
四举削不得升知县升知县即跻显官如取诸室中任
又甚重也今皇帝建官惩循资弊用惟其才生以一逢
卷三 第 55b 页 WYG1226-0612d.png
掖起家宰一同秩六品恩甚渥也蒙甚渥之恩而当甚
重之地之任报称宜何生作而曰某弗敏窃闻先生长
者之论三季而降治法张而教典废读城旦书视载籍
犹刍狗心甚悼之故自束发即知厌举子业从闽县恐
斋陈先生求洙泗濂洛之绪言于家用朱氏礼于乡遵
吕氏约屏异端崇正学诚不自揆将少裨于世教属时
改物叨辱误知其曷为仰称德意第以平日闻于父师
者黾勉从事庶不获戾于官箴而敢有他冀予韪其言
卷三 第 56a 页 WYG1226-0613a.png
而赞之曰昔古灵陈公居予乡四先生之一仙居之教
具载朱氏小学书夫岂徒治哉生能允蹈其言皇帝明
见万里之外岭服虽远生岂三年淹者将见儒者之用
大白于世而予海滨邹鲁之乡未乏人也已生谢曰敢
不勖诸生名萱世儒家以总兵大臣莅建者荐上于南
京入觐于奉天门下命议刑于大理寻佐从官收图籍
于燕山授集贤院校书郎三省不果立遂有今擢盖材
选云

卷三 第 56b 页 WYG1226-0613b.png
  潜溪集序

  世率言六经无文法是大不然六经之文固未始必于
有法而未始不妙于有法斯其为文之至者后乎六经
孟子舆氏之醇司马子长氏之雄弗可企已后乎二氏
则唐韩退之氏牢笼并包靡一不具正取诸孟而奇取
诸马为最多譬海之钜潮无涯涘气和景明万里一平
纤澜弗惊力倾乔岳畜之沈沈而自然其文层波鳞鳞
涣散纷纭乍合俄分千姿万态巧莫能绘浩乎一与风值
卷三 第 57a 页 WYG1226-0613c.png
则浪波起伏如山如屋鱼龙并作怵人心目此其无心
于变也故善论者以谓惟韩能然以宁曩在燕得金华
宋景濂氏潜溪集读之多其善学近代数大家比来南
京始获见于史馆受其后集隽永之矍然起叹曰先生
之文其进于韩氏之为乎其言理直而不枝其叙事赡
而不芜卤疏而极严缜恣纵而甚精深简质而自宏丽
敷腴而复顿挫非有意于为艰亦奚心于徇易所向而
合靡事镵削旁通释老咸得其髓盖夫韩之于文始乎
卷三 第 57b 页 WYG1226-0613d.png
戛戛陈言之务去成于浑浑然觉其来之易先生之进
于韩其有悟于是乎嗟夫是岂一朝夕之积也哉集义
以养其气孟也游览以壮其气马也而韩亦云气盛则
言从犹水之于物小大毕浮先生天禀特异所居又邃
幽啸歌山林脱去污浊得以博究群言穷探众赜潴而
涵之既厚既深其志静故其气完其神昌其造诣至于
是也宜走也不武亦尝窃有志于斯矣而弊弊世故日
耗以衰惝若入海望洋骇汗而却走也闻金华富名山
卷三 第 58a 页 WYG1226-0614a.png
水前代多磊落豪杰士长思翛然独往琴松风觞萝月
尽涤胸中之尘坌然后悉读六经以既吾事明年乞身
倘得请将并先生而卜邻焉

  送周参政行省广东序

  唐以领服之南分五管独节度府治广州为最大入宋
置广南路经略安抚使元立宣慰司元帅府𨽻江西行
省皇帝既一海宇乃损益前代旧制洪武一年三月肇
建山西陜右福建广东西中书行省五亲选有文武材
卷三 第 58b 页 WYG1226-0614b.png
器重臣五人为参政事省各一人凡兵民重寄咸属焉
便章左右丞皆虚位未授以谓疆场广袤弗资藩省径
达中书则稽文牍而缓事机官属具备则初郡鲜民必
困于供给见异言殊或至于矛盾以故简之慎托之专
而责之重睿谟深远矣于是保定周公干臣繇御史台
治书铸印开府涖于广东将軷翰林张以宁言于公曰
广诚大府然𨽻府之州悬隔山海蛮夷悍轻易怨以变
好则人怒则兽海外杂国以万数得其人则尽治不相
卷三 第 59a 页 WYG1226-0614c.png
贼杀否则不幸往往有事其利害具韩子送郑尚书序
中公刚明而练达严正而宽厚博稽前闻亦既悉之矣
今之往予见其刑德并流方地数千里山行海宿不识
盗贼有如韩子所称孔右丞者予奚云皇帝明烛万里
外颂声上闻必将升中书秉大政又有如唐相国广平
公著于张燕公石刻者推其惠于一方者均之四海公
其懋之哉公之先公预谋创业为国三老公扬历清要
作时伟人走也忝交公翁季间有斯文好于是乎喜之
卷三 第 59b 页 WYG1226-0614d.png
至期之深是月己未序

  送南宁摄守焦侯序

  洪武元年征南副将军参政朱公耆定南服念南宁古
邑也为五岭极边控二江要地当三十六洞之口扼其
吭方扶伤起惫之馀非刚明廉敏之才曷足以鸠斯民
固吾圉也乃选于众得前湖广郎中怀庆焦侯仲才承
制授官命守斯土侯既上而叹曰攻病于未瘳固不易
理病于新愈为尤难慨然以招来绥集为已任警以秋
卷三 第 60a 页 WYG1226-0615a.png
肃照以阳休流逋四归遂辟草莱树官府修三皇孔子
庙驿有良驷步有新船能誉洋洋乎岭海之南矣踰年
代者至侯遂行耄倪载道咸谓昔侯未来千里宿莽今
侯戾止百废具兴侯真不负朱公之知哉明天子见万
里外必知侯且重任侯也吾侪小人方冀侯之抚我育
我教我以终惠我不虞侯亟去不我留也群遮马首致
其辞曰昔侯良牧有延有光易我鳞介化为衣裳请以
为侯颂维宋名卿曰靖曰沔自我炎徼致于融显请以
卷三 第 60b 页 WYG1226-0615b.png
为侯祝言已南溟海运培风万里抟扶摇而上羾顾云
鹏其知已远于是史官晋安张以宁奉使道是邦摭舆
人之诵而叙之洪武二年十月五日序

  刘可与纪行诗序

  诗与画相类在乎气之完趣之诣故妙于画者必千岩
万壑全具吾胸中而后解衣盘礴沛然纵笔急追其所
见乃能脱凡近而入神昔拾遗公所历半寰宇今读其
纪行诸诗宛如亲行秦陇间身在天然图画中古云诗
卷三 第 61a 页 WYG1226-0615c.png
得江山之助信然梧通守刘君可与之仕于广右也发
钱塘过苕川绝具区而朝建邺遂溯大江而西逾文江
上十八滩越章贡涉庾岭贰守于始兴寻沿曲江度英
德清远之峡又西览古端康二州以涖政于邕今复自
邕而梧以里必殆万而嬴风哦月谣逸兴巡发揽撷奇
秀积成卷帙题曰岭南纪行予奉使道邕得而读之叹
曰富哉诗乎宰物者之助于君也弘矣由是以往涵而
融之则其气完而趣诣有不进于拾遗公之制作者乎
卷三 第 61b 页 WYG1226-0615d.png
嗟叹之馀序于首简

  月波亭诗序

  越王台之山走平地当南浦东偏前永春尹今秋浦真
公之别业在焉相其流泉汇为清池涵渟演迤与天同
碧微波汎月动摇金光池之旁有亭曰寒碧曰小盘谷
者数十兹以月波扁者最专其胜焉公为宋参政西山
先生文忠公之四世孙抗志林壑辞荣簪裳咏觞于兹
浩乎不知其老之至也岁迁人逝往迹寖湮亭仆扁存
卷三 第 62a 页 WYG1226-0616a.png
嗣者斯恻乃嫡孙汝善字长卿少倜傥有异材长益干
蛊用裕念先猷之未远慨堂构之在予乃即所居之后
相去不数举武作亭五楹缭以栏槛奇石竖嘉木列视
昔有加焉不忍旧扁之废也揭而昭之于是先世手泽
之存心之目之朝斯夕斯油然而孝敬之心生矣凡在
士友诗以美之嘱予为序予以谓古之汾曲先庐贤者
所保平泉草木名臣垂诫长卿是举也于秋浦公嗣守
之勤可嘉也已抑君之游焉息焉之于是亭也顾名推
卷三 第 62b 页 WYG1226-0616b.png
义仰观俯览悟容光之必照观澜之有术慨然上以探
乎西山先生所传之遗绪则继述之美又莫大焉众咸
谓然遂书于简





  翠屏集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