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六
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014-0697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诚斋易传卷十六
           宋 杨万里 撰
(兑下/坎上)
节亨苦节不可贞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
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
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
 厥初生民无穷民也民奚而穷也民之欲无穷而财
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014-0697d.png
 之生有穷以有穷奉无穷民于是乎始穷圣人忧焉
 故受之以节节者约侈而归节也节则裕裕则通故
 曰节亨亨者通也然有财之穷亦有节之穷财之穷
 自不节始节之穷自过于节始过于节则人情苦之
 而不可久于是节之说又穷圣人忧焉故受之以中
 中者非不节亦不过于节故曰苦节不可贞又曰其
 道穷也又曰中正以通中则通矣虽然中无形也无
 形则难守于是中之说又穷圣人忧焉故受之以制
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014-0698a.png
 先之礼后之法礼一立则截然不可踰法一立则凛
 然不可犯上下有分名器有等然后财不伤民不害
 矣非必上之虐取然后为伤害也下无制度则财以
 侈自伤民以侈自害也下侈且然况不止于下侈乎
 大哉圣人之制度乎其如天地乎天地节而四时成
 圣人节而天下富坎阳兑阴故曰刚柔分二五皆以
 阳居中故曰刚得中兑说坎险故曰说以行险二阳
 当君臣之正位故曰当位冬闭不固则春生不茂故
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014-0698b.png
 曰天地节而四时成
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
 水之在泽盈则溢平则钟此节之象也兑说坎险说
 过则流险以节之此节之义也二阳盛二阴节之一
 阳盛一阴节之此节之理也故曰泽上有水节民侈
 受之以节节苦受之以中中无形受之以制圣人之
 防人欲足矣乎曰未也约民以制以制为制也先民
 以身以身为制也故曰制数度为未足必反而议吾
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014-0698c.png
 身之德行焉呜呼周矣
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
 君子将有以节天下必始于节一家节一家必始于
 节一身颜子之节非求之外也节性而已不迁怒喜
 怒节矣不贰过过愆节矣一箪瓢奉养节矣不出户
 庭之间而制数度议德行不伤财不害民节之道具
 矣何咎之有塞则行之户庭而准通则行之四海而
 准而况为邦乎初九穷而在下故不出户庭
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014-0698d.png
九二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
 不出户庭不出门庭一也以初则无咎以二则凶何
 也初处士二大臣也身为大臣上逄九五阳刚中正
 之君谓宜佐其君制数度以节天下之欲议德行以
 节其君之欲此其时不可失也今乃下同初九处士
 之节私淑门庭之内而已一何不广也故凶故公孙
 弘之布被节则节矣于穷奢之主虚耗之民何裨焉
 九二说之主容说之臣故也
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014-0699a.png
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
 六三以兑说阴柔之极而在人上挟其说豫充盈之
 势极侈汰以自奉而不知节至于人恶其盈鬼瞰其
 室天收其声然后戚嗟慨叹亦何及矣自取之耳又
 谁咎哉郑伯有晋石崇是已至见逐于国人追诵于
 白首而不悟也三居泽之极故溢而不节
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
 六三之不节不及于节上六之苦节过于节无过焉
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014-0699b.png
 无不及焉节而中中而安其惟六四乎六四在坎之
 下居水之趾安焉自节而断然不溢者也方九五之
 君以甘节先天下乃得六四之大臣安节以承其上
 之道也此天下所以蒙不伤财不害民之福也故亨
 非六四之亨天下之亨也代宗欲致太平而杨绾以
 清德相曾不崇朝而黎干崔宽郭子仪翕然而承之
 非承绾也承代宗之道也使绾之清节不出于安而
 出于强是三人者肯心服而承之哉干与宽可强而
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014-0699c.png
 服也子仪可强而服也乎
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
 九五以刚德为节之主宜其过于节也然甘而不苦
 者以其位乎中也中则不过不过则可美而易从矣
 禹是也宫室卑矣衣服恶矣饮食非矣何其节也然
 致美黻冕致孝鬼神又何华也此其所以无往而不
 可尚天下皆受其吉康与
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
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014-0699d.png
 上六居节之极故为苦节苦节非不贞正也而奚其
 凶果凶矣夫凶悔吝大者凶小者悔小者尚亡大
 者奚有焉悔无凶亦无矣今也前曰凶后曰悔亡是
 凶而不凶也学者至此宜覃思焉盖君子之行或过
 或不及故圣人之言或抑或扬上六在一卦之外此
 世外之士也世外之士过于节而行一槩苦节亦何
 恶于人然厉其节极其苦以为贞正之操而不屑一
 世此世之所疾故有凶之道焉伯夷隘是也然人苦
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014-0700a.png
 其苦而已甘其苦不怨不怼不惑不偷又何悔焉圣
 人悯其人而深戒之以凶又嘉其节而深许之以悔
 亡悔且亡况凶乎是不许其一而许其百也圣人之
 意章矣又哀之曰其道穷也岂不曰斯人也而有斯
 穷也不以非道而穷盖以道而穷者与孔子曰君子
 固穷固之为言固当然也又曰伯夷叔齐饿于首阳
 之下求仁而得仁又何怨然则上六之凶何知非吉
 而其穷何知非通与呜呼上六之道其使人悲也虽
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014-0700b.png
 然可悲也而上六则荣矣贞凶悔亡之辞学者勿以
 其一废其一则上六之穷未为终穷也说者乃以上
 六爻象之辞与卦辞所谓苦节不可贞之辞彖所谓
 其道穷也之辞比而同之使其一意而申言则易赘
 矣夫卦彖之辞圣人不以苦节绳天下也上六之辞
 君子以苦节绳一身也以苦节绳天下不可以苦节
 绳一身又不可是退夷齐而进伯有石崇也岂惟易
 赘也节之卦可废矣
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014-0700c.png
(兑下/巽上)
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
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
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
 中孚之为卦三与四二柔在内则中虚中虚则无我
 二与五二刚得中则中实中实则有物中庸曰不诚
 无物心如器焉诚之在心如物之在器焉器虚然后
 物得而实之心虚然后诚得而实之若有我之心先
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014-0700d.png
 立则吾心先为有我之私所实矣将何地容此诚哉
 心者神明之舍舍不虚神明将何居焉夫惟此心洞
 然而虚则至诚充然而实矣充然者发于中而孚于
 外此所以为中孚也中有玉者外必辉中有诚者外
 必孚孚之为言此感于彼彼信于此之谓也是故中
 孚之所发上行之则顺下信之则说故曰中孚柔在
 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孟子曰不诚未有
 能动者也中孚所动至微而信豚鱼至危而蹈水火
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014-0701a.png
 至显而化邦至应乎天焉往而不动哉海客之机
 心海人未知而鸥鸟先知中孚之至信所以及豚鱼
 燕客之忮心秦人未觉而白虹先觉中孚之利贞所
 以应乎天然则涉危化邦有不足为者
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
 风无形而能震川泽鼓幽潜诚无象而能动天地感
 人物此泽上有风所以为中孚心一诚而诚万用用
 之大者其惟好生不杀乎故中孚至诚不杀之心首
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014-0701b.png
 用之以议狱缓死好生洽民舜之中孚也不犯有司
 天下之中孚也天下中孚则万心一心矣鸟巢可窥
 况豚鱼乎无他不杀之心孚于鸟耳使无诚悫好生
 之心巢中之鸟不为海上之鸥乎中庸曰诚不可掩
 议狱者求其入中之出缓死者求其死中之生至元
 恶大奸不在是典故四凶无议法少正卯无缓理
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
 邪不闲不可与存诚伪不去不可与言诚是故中
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014-0701c.png
 孚之诚不可不防其有他也然责子在初闲家在初
 防心亦在初若生子在初生见于书责子之法也闲
 有家志未变见于家人之初九闲家之法也虞吉志
 未变见于中孚之初九防心之法也虞之为言虽无
 虞戒不虞是也不及其初志之未变而防之俟其亡
 而追炎而扑曲而揉决而堤则噬脐矣一身之外无
 非妄一诚之外无非伪妄与伪皆所谓有他者也如
 禦寇贼如避风雨察吾心一毫有他则惕然而不安
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014-0701d.png
 则防之周矣不忠不信不习当如曾子之所省者三
 勿视勿听勿言动当如颜子之所克者四其庶几乎
 不燕不安也
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象曰
其子和之中心愿也
 九二以刚正诚实之德而遇九五刚中诚实之君进
 而居大臣之位其孚何先其惟以贤事君以心感贤
 乎夫惟九二刚而不谀正而不忌诚实而不欺以此
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014-0702a.png
 号召天下之同类是心一萌微而章隐而显群贤孰
 不响然而和之者盖有此爵禄者我九五之君也不
 私此爵禄于已而乐与群贤共之者九二中心之至
 愿也出于中心之至愿而无一毫之忌疾同类何疑
 而不孚何畏而不应乎彼有实忌仲舒之经术而荐
 之以相悍藩不悦真卿之刚正而荐之以使叛臣岂
 中心之孚也哉鹤祥禽也以喻九二之贤也在阴以
 阳处阴也其子同类也
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014-0702b.png
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

 水之为物深则静浅则动深则融浅则结六三泽水
 之最上浅而未深之水也今夫泽水之遇风也其上
 则波其下未必波其遇寒也其浅则冰其深未必冰
 何则浅则易摇深则难挠也六三为泽水之浅居柔
 说之极故一与物遇鼓之则动罢之则止结之则泣
 融之则歌安能有守而自信哉人必自信然后人信
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014-0702c.png
 之六三已且不自信又何孚于人无它柔说躁动而
 在人上其位不当故也仪秦轸缓在在反覆之人是
 已物我相遇曰敌风水相遭亦曰敌泽遇巽故曰得
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
 为臣者不能诚其身则不能诚于君六四以阴居阴
 以顺居下处已而不盈也不曰诚其身乎以一阴承
 九五孤进而不党也不曰诚于君乎人知以盈自裕
 莫知以盈自仆人知以党自助莫知以党自蠹六四
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014-0702d.png
 不盈如月之近于望不党如马之亡其匹其中心之
 诚人信之君信之又何咎矣张良蚤师黄石晚从赤
 松月几望也韩愈前不污伾文后不污牛李马匹亡
 也绝类上也谓绝党以承上
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
 至诚如中孚可谓道盛德至矣然五爻不言孚而九
 五独言有孚岂不曰诚之至孚之盛其惟九五之所
 独有而二三皆莫望其末光乎曰然然则九五之孚
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014-0703a.png
 下以其化邦则民斯从感物则物斯信涉险则险斯
 夷应天则天斯动乎曰是未足为九五有孚之吉也
 九五以刚健中正诚实之德来天人万物之应方且
 惕然如拘挛而不少肆歉然自敛退而不敢居若不
 足以受大人万物之归已而不足以当天下之正位
 者此九五有孚之至也曰挛如者九五之心也曰位
 正当者非九五之心也天下之心也至此所以为中
 孚之主也卦辞吉而此无咎亦九五之谦也九五虽
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014-0703b.png
 刚而为巽顺之主故挛如
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
 天下之理德之小者不可以侥大任才之下者不可
 以慕高位无其资者不可以过其望也上九处中孚
 之外非中孚之徒无中孚之实为中孚之声此妄而
 盗真诈而盗诚者也而乃挟其声之善鸣下欲以动
 夫众上欲以动夫君而躐取高显之位求之亦不可
 得得之亦不可久虽正亦凶况不正乎此如樊笼之
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014-0703c.png
 鸡乃欲一飞而登天可乎夫一举千里者鸿鹄也翔
 于万仞者凤凰也怒而九万者鹏也何也彼诚有其
 才德也曾谓一鸡而能登天乎晋之王衍唐之训注
 是也上九巽之极高者故曰登天巽为鸡故曰翰音
(艮下/震上)
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
下大吉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
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
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014-0703d.png
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者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
而下顺也
 小过之世何时也用静吉用作凶之时也曷为静吉
 而作凶也君臣俱弱一也上动而下止上作而下不
 应二也阴盛而阳孤邪众而正寡小人长而君子消
 三也可以不静而轻作乎哉当是之时君臣必也自
 揆其才互量其力而安处其时小有所过则可大有
 所过则不可卑有所就则宜高有所举则不宜如飞
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014-0704a.png
 鸟焉有所飞必有所归也飞而无归凶孰大焉是故
 飞有山可栖则不可以排空而飞也若下舍其艮之
 山而欲上穷乎震之大空至于无归而遗音哀鸣则
 何及矣是以圣人首戒之曰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
 可大事言小者过则亨则利然必正乃可也有所为
 则不可也犹恐其不量才力不度时宜而轻动也又
 戒之曰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
 吉上逆而下顺也言无若飞鸟薄山栖羡云飞始乎
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014-0704b.png
 躁卒乎悔也维卑飞则吉则顺则宜高举则逆则不
 宜也周平王之伐郑鲁昭公之伐季氏东晋之北伐
 石晋之挑契丹是已柔得中谓二五刚失位而不中
 谓三四上逆谓五上以阴乘阳下顺谓初二以柔乘
 刚内二阳外四阴有飞鸟舒翼之象圣人因其飞之
 象而戒其飞之过
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
乎俭
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014-0704c.png
 泽灭木为大过盖泽水没于林木之上此过之大也
 山上有雷乃为小过何也此以二卦之时言也夫雷
 之声其收以仲秋其发以仲春艮山也为东北之卦
 居寅丑之间今也山上有雷是季冬孟春之间而雷
 声已发是反时为灾也故亦为过然已近于发生之
 时故其过小过与不及皆德之累也亦皆君子进德
 之地也小过过矣君子用之则过于善故为过恭为
 过哀为过俭是三德者病不过耳过何病哉然是三
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014-0704d.png
 者岂君子独能之乎小人亦能之为过傲为过易为
 过奢
初六飞鸟以凶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
 飞鸟不宜上宜下大吉初六下也宜吉也而曰飞鸟
 以凶何也卦之形有飞鸟之象内二阳之实为身外
 四阴之散为翼而初六上六又翼之锐者也翼之锐
 者不量其力之微不飞则已一飞则有高翔远过一
 举千里之意初六阴柔之小人常有进躐高位之心
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014-0705a.png
 故圣人戒之曰飞鸟以凶又曰不可如何言高位必
 疾颠如高飞之必速堕也盖小过诸爻皆患于过不
 患于不及而初六之小人一过则进居于二而为大
 臣矣岂不凶于而国哉凶于身不足道也故阳城欲
 坏白麻而德宗不相裴延龄李甘欲裂诏书而文宗
 不相郑注此得圣人戒初六之旨矣
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
其君臣不可过也
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014-0705b.png
 六二以阴柔之小人居大臣之高位常有过其分之
 心故常有弱其君之心然徬徨而不敢进窥觎而不
 得僭者有二阳以振其前也过其一又遇其一进则
 九四禦其腹退则九三要其背故其僭不及于六五
 之君非不欲及也遇二臣之振已不可越而过也不
 有君子其能国乎二刚失位而其有益于君犹如此
 使其得位宜如何哉周勃有骄主色而折于袁盎之
 一言淮南有反谋而寝于汲黯之死义陶侃有坐观
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014-0705c.png
 危乱之意而忌于温峤义旗之见指皆遇其臣故不
 及其君也九三以阳居阳故称祖九四以阳居阴故
 称妣过其祖遇其妣岂惟六二安而无咎哉天下国
 家实无咎也
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
 君子之进不可过惟防小人不可不过防之不过有
 时不幸而从之矣非必升其堂哜其胾如永从凤光
 从莽固从宪邕从卓然后为从也不防而信之斯为
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014-0705d.png
 从之矣从之斯受其戕贼之祸矣国人皆知白公将
 为乱以告子西而子西独不信曹操之篡汉路人皆
 知之而荀彧独不疑至九锡而始有异议故皆受其
 祸六二有进而僭其君之心故圣人戒九三之迫切
 如此也
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象曰弗过遇
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
 当小过之世逢阴柔之君有群阴用事之党上六之
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014-0706a.png
 小人居高位矣六二之小人为大臣矣初六之小人
 则又飞翔而并进矣当是之时君与国其殆哉不幸
 而二刚皆不得位一居下卦之外一居上卦之下皆
 非得要地者又幸而刚分处于内外以遏群小往来
 之冲二君子者岂以失位而不勉乎圣人既戒九三
 以过防小人而勿从之矣则又重告九四曰尔虽失
 位不当也尔虽恬退而弗过于进也然尔既遇六二
 之欲越尔而上僭而往从之则必厉勿用往也必戒
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014-0706b.png
 可也永守尔之贞正可也能是则无咎矣彼阴柔之
 小人终不可使之道长也此圣人戒九四之至也天
 下多难得一君子犹可恃之以安而况九三与九四
 同志而分处乎一蔽遮王室于外一捍卫吾君于内
 虽六五之弱庸可觊乎故周公居东不可无召公之
 为保良平从行不可无萧相之留中此爱莫助之诗
 所以一倡而三叹也
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云不
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014-0706c.png
雨已上也
 六五弱矣然九三九四相与协力或推之或挽之宜
 其能大有为而泽润天下也然密云而不雨何也天
 地之气阴阳和则雨今众阴寇二阳二阳战众阴阴
 阳不和一不雨也阴阳均则雨今阴盛而阳微二不
 雨也阴阳交则雨今震动于上而艮止于下上下不
 应阴阳不交三不雨也雨露发生之母雷霜肃杀之
 主震与艮皆东卦也生卦也西郊杀地也卦为生卦
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014-0706d.png
 而云兴于杀地安得雨四不雨也六五之君何为其
 然也一阴不能主二阳亦不能胜群阴故也大而泽
 润天下既不能卓然立沛然施矣乃欲力其大弱以
 矜其小强如初六上六之飞鸟而不能射也如六二
 之逾越而不能止也则亦乘其栖宿于巢穴者弋而
 射之不知夫弋不射宿圣人不乘物之不虞以为己
 之能也乘物之不虞以为己之能亦可羞矣晋明帝
 戮王敦之尸唐代宗窃辅国之首是足为天子之威
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014-0707a.png
 也乎六五之公弋取彼在穴是已六五以阴处阳故
 虽弱而犹有所弋以为强也然则古之弱主亦曷尝
 无有为之志哉六五震之主也然自九三九四等而
 上之至于六五则为兑兑正秋也故曰西郊云降则
 雨升而不降则不雨已上者升而不降也公弋言王
 公之弋也易有辞同而旨异者故履之幽人为男子
 而归妹之幽人则为女子归妹之跛眇为女子而履
 之跛眇则为男子然则小畜之与小过同于密云不
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014-0707b.png
 雨中孚之与小畜同于有孚挛如岂可比而同之哉
 董子曰易无达占诗无达诂春秋无达例孟子曰以
 意逆志是谓得之
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象曰弗遇过之
已亢也
 上六以阴柔之资挟震动之才岂惟不与诸爻相遇
 而已直超而过之必出其上极其高如飞鸟焉亢满
 如此岂不罹灾眚之凶乎上自共驩下暨斯高其祸
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014-0707c.png
 败一辙也而后之小人好进者争趍之而未已哀哉
(离下/坎上)
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
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
 出多难而入无难是为既济之世当是之时小者亦
 亨况大者乎盖无一人不亨无一物不亨无一事不
 亨也如济川焉舍川而陆舍舟而毂危者安险者济
 何忧之有然人皆敌于洪流莫或敌于夷涂人皆惧
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014-0707d.png
 于覆舟莫或惧于覆车是以初吉而终乱也秦灭六
 国而秦自灭晋平吴乱而晋自乱隋取亡陈而隋自
 亡惟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此
 鄢陵之胜范文子所以忧晋之必祸也盖人之常情
 多难则戒戒则忧忧则治无难则骄骄则怠怠则乱
 圣人见其初吉而探其终乱惟能守之以贞固而不
 移持之以忧勤而不息则可以免终乱而不穷矣故
 戒之曰利贞又曰终止则乱其道穷也刚柔正谓六
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014-0708a.png
 爻刚居刚位柔居柔位柔得中谓六二终止谓上六
 柔怠自画非克终既济之才
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
 泰天地之明交也既济水火之明交而天地之互交
 也故泰者既济之纯既济者泰之杂自泰之外孰有
 如既济之吉亨者火炎上也降而居下水润下也腾
 而居上此水火之明交也初与三五皆乾也分而下
 于三阴二四与上皆坤也分而上于三阳此天地之
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014-0708b.png
 互交也天地通气水火济饪此其为既济与当是之
 时固众人所喜而君子所惧也见其吉思其乱先其
 患豫其防可以保初吉而无终乱矣此尧舜儆戒无
 虞之道也
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
 初九济难之初将去危乱而之吉亨也惟初九以刚
 居刚有济难之才又能竭济难之力如良马焉驾大
 车涉大川川将离而未离岸将登而未登自非竭力
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014-0708c.png
 以曳其轮至于濡尾而不之恤何以能济乎宜其无
 咎也此周公东征之事乎
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
 六二以阴居中妇象也九三在前为妇车之蔽茀象
 也然九三之火逼近六四之水火将进而隔于水丧
 茀之象也妇车有蔽而后可行丧其蔽不可行之象
 也六二有文明中正之德太平之贤臣也当险难既
 济之后太平之盛时也上有九五刚阳中正之君太
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014-0708d.png
 平之圣君也以贤臣当盛时遇圣君行吾道以守盈
 成吾见其易易也然一有小隔于其间则此道柅而
 不得行此众人之所躁而竞君子之所静而俟者也
 躁而竞者胜负未可知静而俟者不久而自定故曰
 勿逐七日得然非以中道自处而不躁安能如此故
 曰以中道也故管蔡之谤周公公不辩而王自悟燕
 王上官之谮霍光光不言而帝自察二与五为七六
 二与九五相应故为七日得诗有翟茀
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014-0709a.png
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
惫也
 未济求济者宁既济求过于济者倾九三当既济之
 后挟重刚之资居炎上之极有求过于济之心此小
 人之好大喜功而不可用者也虽以中兴之贤君一
 入其说轻用军师以伐远方之小夷犹久而后胜既
 胜而中国之民亦惫且困矣以贤君伐远夷宜易而
 难宜速而久宜福而祸而况其馀乎武帝承文景之
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014-0709b.png
 后而伐匈奴太宗当贞观之隆而征高丽皆此类也
 善处既济者其惟光武却臧宫马武之请乎
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
 陵于居者墙以寇退立水于宅者舟以水涸葺此匹
 夫匹妇之愚所能知也当无难之时而不为多难之
 备有天下国家者独不是之知乎六四居水之下火
 之上是燥而涸之时也宜喜而忧宜安而危方且皇
 皇焉求敝衣之袽为窒隙之具以备葺舟之用又且
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014-0709c.png
 终日而戒焉疑焉无顷刻而不戒不疑焉常若夜半
 而水骤至焉夫惟汤之旱所不能懈故尧之水所不
 能溺此有备无患傅说所以戒高宗也曰繻有衣袽
 有之为言不至于求而无之谓虞翻曰繻衣也袽败
 衣也繻或作襦
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象曰东邻
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
 九五以刚明中正之君抚既济无难之运思患豫防
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014-0709d.png
 此将奚先其惟清心寡欲恭俭无逸乎祀国之大事
 也过于丰不曰伤财厚于神不曰过制然犹以为用
 大牲不如薄祭之福俟备物不如急时之勤而况于
 奉已也乎以此防民然文王之游田未尝而八骏之
 辔已驾孝文之露台不作而万户之宫已新此圣人
 所以为九五而深虑也杀牛大牲礿薄祭也西邻之
 时言急时而不懈也
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
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014-0710a.png
 上六既济之极如已济大川自谓没世无风波之虞
 矣不知济其一又遇其一求载而无宿舟求涉而无
 善游乃欲褰裳而冯河此必溺之道也危而不可久
 生也明矣此晋武平吴之后明皇天宝之末也可不
 惧哉濡至于首则溺其身可见矣坎水故濡上六在
 上故为首此圣人所谓初吉终乱者与然犹有不信
 者何也
䷿(坎下/离上)
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014-0710b.png
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彖曰未济亨柔得中
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
当位刚柔应也
 易之卦六十有四其辩邪正其防消长其儆勤怠其
 戒治乱安危存亡其变不知其几也幸而至于既济
 矣而其终犹未济然则事何时而济济何时而定乎
 盖天下国家之治如人之一身如天地之造化一身
 吸必有嘘天地昼必有夜天下国家治必有乱其变
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014-0710c.png
 无息圣人处之亦无息此易之道也是故泰复变为
 否既济复变为未济处既济者在于有持守克终之
 心处未济者在于有进为克终之才心不克终故既
 济为未济才而克终故未济为既济济斯亨矣故曰
 未济亨非未济之亨也未济而能济之亨也既曰亨
 矣又曰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何也三阳失位而
 弱于才如狐之能济而恨其小也惟其才之能济而
 恨其小且弱故狐几济而衰力不能以举其尾如事
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014-0710d.png
 之几成而败才不能以毕其功苌弘晁错房琯是已
 柔得中谓六五未出中谓未出于险中刚柔应谓六
 爻皆一阴一阳自相应也
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
 水在火上则成烹饪之功故为既济火在水上反是
 故为未济然君子观未济之象而得慎辨物居方之
 理何也六位皆一阴在下一阳在上物各有辨居不
 乱方则类聚群分之理得矣故舜与共驩杂处尧朝
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014-0711a.png
 非辨物居方也进二八退四凶辨物居方也可不谨
 乎
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
 既济之初九濡其尾则无咎未济之初六濡其尾则
 吝何也初九强于才者也已济而濡其尾贺其济而
 后濡也故无咎初六弱于才者也几济而濡其尾忧
 其濡而不济也故吝管仲之三归反玷绛侯之有骄
 主色初九之濡尾也桓温至洛阳而复败刘裕得关
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014-0711b.png
 中而复失初六之濡尾也亦不知极谓才之小且弱
 者其极终无成而不自知也然虽不知其终极之无
 成而能力其弱以济难其济尔志也其不济非尔志
 也故圣人惜之曰吝吝者力不足之辞也
九二曳其轮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
 既济之初九曰曳其轮濡其尾则乘者人曳者马也
 未济之九二止曰曳其轮而已则一人而乘且曳也
 人乘车而马曳之或两或四或六则其车轻其济易
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014-0711c.png
 吾乘之吾曳之则其车重其济难故九二视初九可
 以为难矣自非九二以刚健坚贞之才居大臣中正
 之位受九五孚信之知安能以一身莫助之力而独
 济大难之险以底于中正之吉乎一萧何而助者二
 人一邓禹而助者二十有七人一玄龄而助者十有
 七人马曳轮也羽既死飞又死而孔明自将以出祁
 山身曳轮也哀哉
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
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014-0711d.png
 六三以阴柔之资当险难之极而位下卦之上位浮
 于才已若独行以济难得不凶乎然下有九二刚健
 之大臣上有九四刚明之近臣六三能柔顺以亲附
 之亦可因人以成事涉险以济难矣其丙吉王导之
 徒与
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象曰贞
吉悔亡志行也
 临难而坐观履险而不欲济无志者也有志矣患无
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014-0712a.png
 才有才矣患无位有志而无才者欲济而不能济有
 才而无位者能济而不得济备斯三者其惟未济之
 九四乎怀刚正之资其志立矣奋震动之威其才果
 矣居近君之地其位亲且重矣是惟无动动而用之
 以伐远夷则有大功受大赏必矣宜其志之得行吉
 而悔亡矣然未济之九四圣人喜其伐鬼方之赏既
 济之九三圣人忧其伐鬼方之惫何也既济之世利
 用静未济之世利用动也然未济之九四亦必曰三
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014-0712b.png
 年者戒其欲速谨之至也虽许其动可轻动乎马援
 请行征蛮于建武之隆李靖请行伐狄于贞观之盛
 既济之九三以之宣王兴衰拨乱之世而吉甫伐猃
 狁召虎伐淮夷方叔伐蛮荆未济之九四以之
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晖
吉也
 六五逢未济之世为济难之主而应之以阴柔之才
 宜其如周平王晋元帝之弱也今也以贞正而吉以
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014-0712c.png
 孚诚而又吉以光晖而又吉又许之以无悔何其反
 也盖未济之六五其体离也在天为日在地为火日
 与火虽柔犹刚虽弱犹强故日之在夏曀之益热火
 之在夜宿之弥壮六五文明之至盛而养之以晦刚
 烈之至猛而掩之以柔方且虚其中以临照百官正
 其身以一正天下坚其诚以信任群才故初六之在
 下而弱才乃最先濡其尾以为之用九二刚健之大
 臣则又自曳其轮以为之用六三之弱才则又亲附
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014-0712d.png
 二阳以为之用九四刚明之近臣则又奋伐远夷以
 为之用安得不一扫大难为无难之世一变未济为
 既济之时乎备三吉之盛福而无一毫之悔尤又何
 疑焉其汤武高帝之创业少康宣王光武之中兴事
 耶
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
首亦不知节也
 未济至于六五已变而为既济矣至于上九则周文
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014-0713a.png
 武终于逸乐之时也上九于此夫何为哉燕兄弟燕
 朋友燕群臣嘉宾推孚诚以待下以与天下乐其乐
 而已故曰有孚于饮酒无咎然治乱同门忧乐同根
 天之道也故又戒之曰濡其首有孚失是又戒之曰
 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其明皇末造之事耶既济上
 六之濡首者水也未济上九之濡首者非水也酒也
 水之溺人溺其一身酒之溺人溺其身以及其天下
 国家故洚水之害小于仪狄之酒禹恶旨酒之功大
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014-0713b.png
 于平洚水
 
 
 
 
 
 
 诚斋易传卷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