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一
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014-0629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诚斋易传卷十一
            宋 杨万里 撰
(艮下/坎上)
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彖曰蹇难也险在
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
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
蹇之时用大矣哉
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014-0629b.png
 处蹇之道二曰静曰动济蹇之道四曰择曰避曰才
 曰德坎险而艮能止可谓智矣此处险以静也静而
 审则动而济非终止也静而终止是坐敝舟而不求
 涉者也动而不审是暴虎冯河者也往而得中此济
 险以动也坤位西南平夷之地也求平易而利者往
 焉不曰择乎艮位东北坎位正北皆峻阻之地也逢
 峻阻而不利则止焉不曰避乎天下无大事也天下
 有大事不有大人往必无功不曰才乎有大才以经
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014-0630a.png
 天下无大正以正天下虽得之必失之不曰德乎蹇
 之时非小难之时蹇之人非小才小德之所可用故
 曰时用大矣哉西南卦多坤
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脩德
 地上有山险也山上有水险之险也君子当重险之
 世非德不免非德不济反身脩德以俟之而已
初六往蹇来誉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
 初逢难之始作不幸也在下而无位不幸而幸也往
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014-0630b.png
 而进则必罹其殃来而退则犹保其誉宜静退以待
 时之平而己获誉于乱世不若无誉之安也然名可
 得闻身不可得而见也此申屠蟠管宁之徒与
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
 初上三四圣人皆不许其往惟六二九五无不许其
 往之辞者当蹇之世六二为王者之大臣九五履大
 君之正位君臣复不往以济难而谁当往乎蹇蹇者
 多难而非一难也大臣犯天下之多难而捐躯以求
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014-0630c.png
 济何尤之有然则以六二之匪躬而不闻济难非尤
 乎曰捐躯在志济难在才六二阴柔短于才也圣人
 不尤之者嘉其志而恕其才也程子以李固周顗当
 之得之矣
九三往蹇来反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
 九三以阳刚之才居艮止之极逢坎险于前锐欲往
 而济难也而圣人止之曰往进则必蹇来归则众喜
 何也三与上为应而上六阴柔不能主三以共济也
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014-0630d.png
 此刘瑜陈蕃劝窦武速断大计而武不从之事也二
 子往而不反其济否何如也内二阴也
六四往蹇来连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
 初六无位九三无援其不可往固也六四近君而当
 位又不可往然则蹇终不可济乎四居上卦之下当
 坎险之初乃以阴柔之资应之往则上入于坎陷之
 中来则下接于无位之初六进则无才退则无与此
 其实不可强也不量其无才无与之实而抱虚以进
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014-0631a.png
 以求济大难祗以益难耳此公果与郈孙接连以伐
 季氏而昭公出训与注接连以去宦寺而唐室乱之
 事也可轻往乎连者接也实者量其实也
九五大蹇朋来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
 九五以刚阳中正之君当天下大难之世而得六二
 朋来之助宜其济难无疑也然仅能施其中正之节
 者君刚而臣柔也上不过为晋明帝唐宣宗下则高
 贵乡公皇泰主而已
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014-0631b.png
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
利见大人以从贵也
 上六以阴柔之资居蹇难之极是安能济蹇哉故往
 则蹇益其蹇退则其吉乃大硕吉大吉也盖能一退
 内则有九三刚阳之助贵则有九五大君之见是以
 吉且利也然彖言利见大人往有功也而五爻终无
 济难之功上六利见大人矣亦无济难之功何也大
 人上下之达称如言行不必信果如正己而物正如
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014-0631c.png
 能格君心之非孟子皆曰大人岂皆指君上而言哉
 上六利见大人谓九五也上六有刚阳中正之大人
 以为君而九五无刚阳中正之大人以为佐则是上
 六利见大人而九五未尝利见大人也初上三四或
 以无才或以无援皆不可往则九五所恃以自助者
 六二之大臣而己而二复阴柔而短于才则非所谓
 刚阳中正之大人也谁与成济难之大功乎彖之言
 盖叹九五之无助也与
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014-0631d.png
(坎下/震上)
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彖曰解险以
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
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
而百果草木皆甲拆解之时大矣哉
 天下有难常过于为天下无难常不及为过于为则
 扰不及为则媮蹇至解则难散矣如西南之坤安而
 静矣害己除而无所往故宜来复而不可以过于为
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014-0632a.png
 高帝已定天下而复伐匈奴过于为也利未兴而有
 攸往故宜夙为而不可以不及为高帝幸于苟安安
 于秦陋而不求复二帝三王之法度不及为也当解
 之时圣人甚喜之时也如冬闭之久而忽逢春生天
 地之凝者散雷雨之静者作万物之勾者达大哉解
 之时乎喜哉解之时乎
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
 天地与物为新故雷雨作君子与民为新故赦宥行
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014-0632b.png
初六无咎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
 六当患难解散之初以柔道处刚位适刚柔之宜得
 来复之义矣何咎之有此光武谢西域礼匈奴却臧
 宫马武之请之事也
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
 多难既彻有攸往夙吉九二以阳刚之才佐六五阴
 柔之主急于有为之时也则宜何先莫急于纪纲而
 又有急于纪纲莫先于法度而又有先于法度去小
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014-0632c.png
 人是也霍光上官并受武之托丙魏恭显杂居宣之
 朝则是无难多难之始也故当解之世九二欲其获
 狐六三戒其致寇九四欲其解拇六五欲其退小人
 上六欲其射隼一卦六爻而去小人者居其五然则
 召天下之多难者果谁乎君人者而何利于天下之
 多难而何乐于近小人以疏君子哉夫狐者小人之
 妖恭显是也拇者小人之贱通嫣是也隼者小人之
 鸷宪冀是也负乘者小人之僣莽卓是也一卦之中
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014-0632d.png
 圣人五致意焉其防难也不为不谨矣三狐三阴也
 一卦四阴而指其三者不指六五五君位也田者力
 而取之也矢者我直则壮也黄者中而不过也去小
 人而不力虽去必来去小人而不直虽行必格去小
 人而不中虽甚必乱三者尽矣又能贞固以守之则
 吉矣不然郑朋得以入望之封伦得以入太宗矣
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
致戎又谁咎也
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014-0633a.png
 六三以阴柔之资险诈之极而位乎大臣之上是何
 异于市井负贩之小人一旦乘公卿大夫之路车驾
 马以行于大逵乎此窃位僣上之甚者也孰不羞薄
 而丑之虽贞犹吝况不贞乎其致寇也必矣致寇者
 六三也寇至而受其难者不惟六三也赵高僣秦以
 致胜广胜广至而高与秦偕亡赵忠张让擅汉以致
 董卓卓至而二竖与汉俱灭盗斯夺之六三谁咎也
 解之君臣其免盗乎可不大惧也哉
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014-0633b.png
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
 四以阳刚之贤居近君之位当大臣之任而下比六
 三微贱在下之小人则君子之友望望然去之维解
 散其小人则君子信其忠正而朋至矣故薳子冯比
 八人者而申叔时远之郭子仪任吴曜而僚佐去之
 拇体之微而在下者也小人之象也而汝也
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
退也
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014-0633c.png
 六五当解之世为解之君虽以中和柔顺之资而有
 解散患难之功者维得其解之之要而已孰为解难
 之要维用九二九四一二大臣阳刚之佐以解散小
 人而已然则天下无多难有一难小人者多难之宗
 解难不多术有一术君子者解难之源故洪水非尧
 之难而四凶过于洪水四裔非四凶之威而一舜烈
 于四裔曰君子维有解吉言解之吉者维用君子一
 事而已程子云孚验也用君子之验验之于小人退
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014-0633d.png
 而已
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
隼以解悖也
 隼六三也高墉六三之负乘而窃高位者也射而获
 之者上六也公者大臣之称即上六也六三之悖乱
 遇上六射而获之则天下之悖乱涣然解散而无馀
 矣此解之终也其周公归自东山之时乎
(兑下/艮上)
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014-0634a.png
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
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
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
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
 损之为卦以泽之深益山之高此损下益上之道也
 以乾之上九降而为六三以坤之六三升而为上九
 此损刚益柔之义也然损之道有损奢以从俭者有
 损不善以从善者有损己以益人者有损己而取人
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014-0634b.png
 之益者有损之损者有损之益者有不损之损者其
 损七其所以损者一也二簋可享损奢以从俭也大
 象之惩忿窒欲六四之损其疾此损不善以从善也
 初九之益六四九二之益六五六三之益上九此损
 己以益人也六五之虚己以从诸爻之益此损己而
 取人之益也初九以己益人而又酌损此损之损
 也六三以一人之损而得友六五为损之主而得益
 此损之益也九二上九之弗损此不损之损也故曰
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014-0634c.png
 其损七然知损而不知其所以损则损者伪也汉文
 却千里马而终之以俭得其所以损也晋武焚雉头
 裘而终之以奢不得其所以损也曷谓所以损曰诚
 是也文王曰损有孚仲尼曰损而有孚言损之不可
 不诚也故曰所以损者一然损下益上是剥下以厚
 上也损刚益柔是消君子而长小人也可乎曰非是
 之谓也损下益上者不于其货于其德损刚益柔者
 不于其道于其政记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
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014-0634d.png
 则为之此损下益上之义也传曰政猛则施之以宽
 又曰宽以济猛此损刚益柔之义也圣人之言岂一
 端而己哉然圣人之所谓损不出于圣人之意而出
 于天下之时圣人何容心焉国奢示之以俭国俭示
 之以礼故曰二簋应有时彊弗友刚克燮友柔克
 故曰损刚益柔有时不然凶岁不祭肺施之丰年则
 隘平国用中典施之乱国则弛故曰损益盈虚与时
 偕行卦形顶踵实而腹虚有二器上覆下承之象故
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014-0635a.png
 曰二簋
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
 此所谓损不善以益其善也观兑之说君子得之以
 惩其忿观艮之止君子得之以窒其欲人之一性如
 山之静如泽之清其忿也或触之其欲也或诱之岂
 其性哉深戒其触之之端逆闭其诱之之隙损之又
 损则忿欲销而一性复矣
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
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014-0635b.png
 此损己以益人损下以益上之事也六四以阴柔而
 居上非初九阳刚之贤应而助之而谁也然必应之
 而不有其应之之迹助之而不居其助之之功损之
 损善之善者也故事己则速去之又从而酌损之则
 可以无咎而上合六四之志矣鲁连却秦而辞其封
 四皓安汉而不居其位庶几初九之义矣若至于宣
 帝之背负芒刺宣宗之毛发洒淅然后去则无及矣
 况不去乎
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014-0635c.png
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
 此损下益上而有不损之损也九二以刚阳之贤而
 佐六五阴柔之君所以益于君也然以兑说之资而
 济刚阳之德此非所以为中正也若使复损其刚则
 流于不正不中之域矣故戒之以利贞戒之以征凶
 戒之以中以为志皆使之不得损其刚也不损其刚
 斯足以益其君矣故曰弗损益之魏无忠再相而变
 其公清裴度晚节而安于浮沉皆损其刚者也征凶
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014-0635d.png
 谓行之以兑说则凶也
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象曰一人行
三则疑也
 此六三损下益上之事圣人慰存六三以损中之益
 之辞也天下之理消与长聚门损与益同根六三本
 乾三之阳也与初九九二三阳同行者也而六三独
 损而为阴所谓三人行则损一人也圣人则慰存之
 曰尔谓天下有损而不益者乎兑三爻而六三一阴
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014-0636a.png
 则所谓一人行矣一人行必得其友而不孤故上九
 应之是得其友也六三在下能损己以益上九上九
 在上亦降心以交六三君臣相得咸有一德而莫或
 二之者此舜得尧之事也孝于父母不得于父母弟
 于兄弟不得于兄弟非三人行则损一人乎然无邻
 于历山而尧为之邻无侣于河滨而尧为之侣非一
 人行则得其友乎三人同行其众可喜也而见疑于
 二人一人独行其孤可吊也而得友于一人岂惟损
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014-0636b.png
 益无定形哉亲疏众寡亦无定与矣圣人因一人之
 行而得致一之理故仲尼系之曰言致一也天地之
 化醇男女之化生亦若是而已矣
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
 此圣人劝六四损己以从人损不善以益其善也去
 病必医去过必师六四之有疾不医之以初九之师
 何能损乎然改过去疾而不速犹在吝与咎之域也
 速改则可喜而无咎矣然则六四何为而有疾也六
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014-0636c.png
 四以阴柔之资居下卦之上宅近君之位富贵诱于
 前忿欲动于中此其膏肓也不有初九刚方之师友
 其孰从而切磋救之哉子产容国人之议己以自药
 而不毁乡校可谓能损其疾而惩忿魏献子听阎没
 女宽之讽谏以自警而辞梗阳人可谓能损其疾而
 窒欲然曰亦可喜者亦之为言次之辞也无疾上也
 有疾而损之次矣
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
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014-0636d.png
上祐也
 此圣人赞六五之损己从人有损中之益之盛德也
 六五以山岳配天之德宅大中至正之位为损卦之
 君而其中空洞宽广谦柔挹损以从在下之群贤天
 下之有善者所以皆说而愿增益其高大也或益之
 者或之为言非一人可指之谓也一人益之十人朋
 而从之龟筮亦皆从而弗违之人谋鬼谋百姓与能
 此所以为大吉而自天祐之与此大舜舍己从人之
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014-0637a.png
 盛德也
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
损益之大得志也
 此圣人赞上九不损之损之盛德也上九居损之终
 位艮之极居损之终则必变之以不损位艮之极则
 必止之以不损当节损之世下皆损己以益其上上
 又能不损其下以益其下宜其无咎宜其正吉宜其
 利有攸往宜其得臣无家无往而不得志也故曰大
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014-0637b.png
 得志也大禹菲食而天下无饥民文王卑服而天下
 无冻老汉文集书囊罢露台而天下有烟火万里之
 富寔皆损之上九也得臣谓得天下臣民之心无家
 谓无自私其家之益
(震下/巽上)
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
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
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
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014-0637c.png
道与时偕行
 益之为道以损人者施诸己则约而丰以益己者施
 诸人则散而聚民说无疆不曰丰且聚乎以卑人者
 施诸己则卑而不可踰以尊己者施诸人则谦而尊
 其道大光不曰不可踰而尊乎得此道者是惟无动
 动罔不利矣是故天下无事则下令如流水事焉往
 而不行故曰利有攸往天下有事则涉险如夷涂难
 何向而不济故曰利涉大川事必行而难必济夫岂
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014-0637d.png
 吾一人独能之乎其行也或先之其济也或左右之
 何也道光而民悦故也何也损己而益人卑己而尊
 人故也圣人以此道而示人至矣犹曰未也又曰何
 以动而罔不利乎卑巽以动故也震以动者动必沮
 巽以动者动必进故曰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岂惟人
 哉天地且然天气降而施诸地然后地气腾而生夫
 物天且损上而益下自上而下下而况于人乎故夫
 益人之道非人为也与天时偕行而已矣惟圣人以
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014-0638a.png
 己益人惟圣人以天益己大哉益乎乾之四在上乃
 损阳而为阴坤之初在下乃益阴而为阳此卦之损
 上益下也乾之初九在上乃逊坤之初六于己上而
 己下之此卦之自上下下也震能动巽能巽故为益
 动而巽初九为天施六四为地生中谓九五正谓六
 二木道谓震巽皆木施生谓天地生木
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
 风与雷相资而相益程子言之尽矣君子体之以风
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014-0638b.png
 之长万物而长一己故见善则迁以雷之威万物而
 威一心故有过则改风以长之则益一善而为万善
 雷以威之则损不善以益至善然则君子损己以益
 人未至也损己以益己斯至矣颜子服膺于一善见
 善而迁者也有不善必知知不善必不行有过而改
 者也改过故克己迁善故复礼为仁大哉颜子
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

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014-0638c.png
 不有益天下之大才不可以任益天下之大事不有
 益天下之大德不可御益天下之大才初九以阳刚
 之才为震动之主得六四近臣之应是故位一卦之
 最下而利于作益天下之大事然圣人喜其才而忧
 其心何也大事者非常之事也如唐虞之禅汤武之
 革伊霍之废立旦息姑之摄是也有利用为大作之
 才而无至善之德且挟专权自厚之心是于天下国
 家能吉而无咎乎元者善之长也夫惟有天德之人
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014-0638d.png
 为众善之长且有不自厚其事之心斯可以作天下
 之大事兴天下之大利为天下之大益吉而无咎矣
 不然子之即尧舜吴濞即汤武桓温即伊霍王莽即
 周公鲁隐乎
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
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
 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此损之六五之爻辞也而
 益之六二亦云皆致柔虚中自损有受之益也然六
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014-0639a.png
 五曰元吉而六二曰永贞吉者程子谓六五以柔居
 刚六二以柔居柔故戒六二以常永贞固则吉也夫
 惟六二能虚中以有受一或人益之矣十人之众又
 朋而益之龟筮鬼神又弗违而益之宜其为吾王所
 用与之享上帝而天亦益之以吉也书曰惟尹躬暨
 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又曰吁俊尊上帝皆王用享
 于帝吉之谓也曰或益之自外来中不虚外敢来乎
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
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014-0639b.png
凶事固有之也
 六三柔体也然居下之上处刚之位据动之极见有
 可以益天下之事则决然自我而益之果于益而忘
 其专也故圣人戒之不一而足曰用凶事无咎者惟
 危难不得已而用则无咎非危难则有咎矣若穰苴
 之斩庄贾用之平世则专纪信之乘王车用之治世
 则僣是也曰有孚者惟有爱君益国之诚则可不然
 则行诈以益乱矣若王莽之居摄而假周公之忠是
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014-0639c.png
 也曰中行者惟果于为益而不为过甚则可不然则
 乱常以济奸矣若王敦之疾刘隗而举兵内向是也
 曰告公者吾力可为而必告之君若孔子欲讨田常
 则不敢专而请于哀公是也曰用圭者祭祀朝聘无
 不用圭动必以礼也不然非礼而动虽益而不许若
 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天王狩于河阳是也圣人之五
 戒可不惧乎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则又宽其四而
 严其一矣若曰惟凶事则固有是举不然则否然则
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014-0639d.png
 有可以益天下之事君子皆坐视而不为乎曰益之
 而益则奚而不可为益之而损则奚而可为故陈窦
 之益汉训注之益唐兹益也不如其己
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象曰告公从以益志

 六四以柔居柔又巽之下以顺居卑必进之于中乃
 可有行也然柔顺之极者懦不能以自行必告于公
 上而见从乃可行焉弱不能以自立必舍其故国而
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014-0640a.png
 用迁乃可立焉力不能以自迁必得其与国以相依
 乃可迁焉故周迁依晋郑邢迁依齐许迁依楚皆弱
 故也若盘庚之迁亳高祖之迁长安光武之迁雒阳何依
 人之有以益志者六四非无益人之志才不足耳
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象曰有孚惠心
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
 九五以刚阳之才中正之德居益之时为益之君惠
 萌于心天下不问而蒙其益之吉益被于人天下信
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014-0640b.png
 之而怀其德之惠九五何道而臻此哉有至诚益人
 之心故也有孚惠心上之诚也有孚惠我德下之信
 也上下交孚而九五之志得矣二帝三王至矣以仁
 率天下而民从之成康文景其庶乎损之六五言益
 而不言损损之至也益之九五言惠而不言益益之
 盛也程子云阳寔在中有孚之象王辅嗣云益莫大
 于信惠莫大于心
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
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014-0640c.png
或击之自外来也
 以善益己己益而人不损以利益己人损而已不益
 上九居益之极位益之亢而刚以上人此非以善益
 己也利而己利之所在可均而不可偏上九不均之
 以益人而偏之以益己偏之以益己而争之者至矣
 故人皆莫肯益之岂惟莫肯益之有击而夺之者矣
 惟其立心之偏利而不知均利之当理此其所以凶
 自外来也中不偏外敢来乎鹿台郿坞是已
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014-0640d.png
 
 
 
 
 
 
 
 诚斋易传卷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