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七
卷七 第 1a 页 WYG0014-0587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诚斋易传卷七
           宋 杨万里 撰
(坤下/艮上)
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
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
 剥落也自一阴之姤生而愈长进而愈上至于五阳
 为五阴矣五阴盛而外一阳小人众而外一君子故
卷七 第 1b 页 WYG0014-0587b.png
 君子不利有所往此君子处剥之道也然则不利有
 所往其遂听天下之自乱乎圣人固曰盍观诸剥之
 象乎坤顺艮止止乱以顺止小人亦以顺故解党祸
 者陈寔之临延唐祚者方庆之对皆顺而止之非逆
 而激之也此君子治剥之道也然天亦岂忍天下之
 久剥乎五阳消矣消极必息五阴盈矣盈极必虚故
 剥极而七日来复是以君子尚之也于是乎知有天
 道盖天道已行矣
卷七 第 2a 页 WYG0014-0588a.png
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
 五阴盛而剥一阳为小人剥君子言刚柔也高山摧
 而附下地为下民剥君上言坤艮也厚其地山不摧
 厚其民上不危
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
 天下之势若处屋屋上庇床下承人中处者也害人
 者先坏其床之足害国者先坏其国之足君子者人
 主之股肱也非国之足乎小人之灭正道消君子剥
卷七 第 2b 页 WYG0014-0588b.png
 床之足者也正道灭而后凶于而国者随之王章不
 诛汉不亡任恺不去晋不乱故剥始于灭下其流及
 上一柔自下首变一刚故有剥足之象
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
 辨床之干也床有干国亦有干大臣国之干二大臣
 之位今二柔进而变二刚此小人进为大臣而退君
 子之大臣也其当罢九龄相林甫之日也与五阴一
 阳阳孤且外孰为之与故曰未有与也未有者圣人
卷七 第 3a 页 WYG0014-0588c.png
 犹待其有也乎
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
 六三阴类不应其类而独应上九之阳内则失上下
 群阴之心外亦未能为一君子之助然许其无咎者
 劝之之辞也程子以吕强当之
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
 五君位也其象身也剥床及肤灾近于身小人近尊
 灾切于君四阴自下而进党日众势日成灾其君必
卷七 第 3b 页 WYG0014-0588d.png
 矣其当莽卓宪冀林甫国忠权盛之日乎
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
 六五群阴之类亦群阴之主能总群阴以听命而止
 其害正能调群阴以恩倖而止其弄权乃六五柔得
 尊位顺而止之之道也鱼宫人阴类也谓下四阴也
 贯者听而总之也宠者心以倖之也如是庶乎群小
 不为害矣无不利者言不为害而已非盛世之大利
 也其唐之代宗乎使文宗忍录过甘露何由而作
卷七 第 4a 页 WYG0014-0589a.png
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
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
 上九当五阴并进之日众阳剥落之馀一阳独存其
 犹岁寒百果摇落之后尚馀一硕大之果而不为所
 食耶亦危矣当是时君子至孤矣而犹曰得舆而民
 所载小人极盛矣而犹曰剥庐而终不可用何也阴
 极生阳乱极思治白公之乱楚几亡矣而国人望子
 高之来卒安楚者子高也此君子得人而民所载之
卷七 第 4b 页 WYG0014-0589b.png
 效也群小剥正道以覆邦家如剥床焉自足及干自
 干及肤犹不已必剥其室庐此大厦将颠之时也有
 国者亦可以少悟矣恶来亡商尹氏亡周椒兰亡楚
 斯高亡秦张禹胡广亡汉贾充亡晋守澄令孜亡唐
 此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之效也曰终不可用儆之之
 至也五阴载一阳庶民载一舆之象一阳庇五阴庐
 之象坤为大舆
(震下/坤上)
卷七 第 5a 页 WYG0014-0589c.png
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
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
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
见天地之心乎
 复何以亨曰刚反何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曰动而
 以顺行何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曰天行何以利有
 攸往曰刚长阳穷于剥之上必反于复之下反归也
 阳归为主阴去为客主安得不亨故复之亨以刚之
卷七 第 5b 页 WYG0014-0589d.png
 反喜之之辞也震一阳动而进坤群阴顺而退阳既
 入而处于下又将出而进于上何必欲速疾速也复
 而临临而泰三阳朋来则复不孤何患有咎故动而
 以顺行则自然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俟之之辞也天
 道之行消则息终则始观息之出入物之荣枯日之
 朝夕月之晦朔岁之冬春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曷尝
 顷刻而息哉故天行则自然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慰
 之之辞也七日者自坤之初六一阴生于午至复之
卷七 第 6a 页 WYG0014-0590a.png
 初九一阳生于子七月而曰七日犹诗一之日二之
 日也阳长则万物望生息之功君子长则天下望平
 治之福岂得止而不行哉故刚长则利有攸往勉之
 之辞也圣人极言复之亨矣无咎矣利矣又一言断
 之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然则孰为天地之心动而
 生物是天地之心贵阳贱阴是天地之心长君子消
 小人是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不可见也圣人观于复
 而见之又提之以示人有天下者可不求彼之心为
卷七 第 6b 页 WYG0014-0590b.png
 此之心乎体之圣失之愚履之治舍之乱圣愚治乱
 此心而已
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

 雷阳也地阴也冬至之日涸阴虽冰于地上一阳已
 萌于地中故万物皆寒井水独温自闭关以下皆圣
 人顺天时之一端也如后世月令是已
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
卷七 第 7a 页 WYG0014-0590c.png
 卦义为君子道长象义为承顺天时爻义为反复于
 善易之道无不含罗也吉凶悔吝生乎动下卦震而
 动之初初九动而复之初动而过过而忘反反而已
 远凶之道也岂特有悔而已初九动而即复不远而
 复也动生于心复亦生于心复心一生动心自寂君
 子以此修身吉之大也何悔之有故仲尼以颜子当
 之谓其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几者动之
 微知者复之微大哉知乎故大学在致知人心之知
卷七 第 7b 页 WYG0014-0590d.png
 即天地之阳生阳一生天地复知一至君子复
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
 初九不远复复未形之过也六二休复复已形之过
 也何以知六二为复已形之过也初而即复一过亦
 无何形之有二而后复已一过矣动而一过过而后
 求休息以补劓而息黥非二过而何虽然不有初九
 克己之仁人则六二无辅仁之友不有六二降心于
 仁人则六二无下仁之益故微曾子子夏不闻丧明
卷七 第 8a 页 WYG0014-0591a.png
 之罪微子游曾子不察袭裘之过故初九已复六二
 人复
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
 初九无一过六二二过六三三过是屡过屡复也故
 为频复厉厉危也非频复之危也危而无咎者复于
 义则无咎也圣人危其频过故曰厉以儆之开其频
 复故曰无咎以劝之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
 非而其使人亦告仲尼以欲寡其过而未能伯玉且
卷七 第 8b 页 WYG0014-0591b.png
 然而况不为伯玉者乎故曾子一日三省其身伯玉
 岁省曾子日省学者时省其庶乎
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
 六四居上下四阴之间而处其中故为中行不从四
 阴而独应初九之一阳故为独复居中得正者道也
 应一阳之君子亦道也故曰从道此如夷子焉因徐
 辟而见孟子视陈相则优不可以为公孙丑万章故
 未许之以吉无咎无悔
卷七 第 9a 页 WYG0014-0591c.png
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
 六五当阳长之时居君尊之位危可复于安乱可复
 于治亡可复于存犹运之掌也然仅能郭复无悔者
 柔而已惟其柔故一阳疏远而不能援也四阴强盛
 而不警也则亦仅能成中材之主而已其周襄王汉
 元帝之徒与考成也敦厚也六五坤之中坤厚故曰
 敦复然犹与其复者襄王出而复元帝摇而复
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
卷七 第 9b 页 WYG0014-0591d.png
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
 上六以阴柔小人之极居亢满大臣之位遂其奸而
 不改迷于邪而不复故凶于而身则天灾人眚之毕
 集凶于而国则师败君凶而不振卢杞是也害真卿
 沮怀光天下皆以为奸邪而德宗独不觉其奸邪伐
 叛之师未反而朱泚之变已作奉天之围未解而梁
 州之幸已严自是而后姑息之政行强藩之势成矣
 至于元和乃始克征何啻十年而已乎乾之上九为
卷七 第 10a 页 WYG0014-0592a.png
 君之亢复之上六以其国君凶则国君者六五也以
 之者上六也传曰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曰反道者君
 道在复今六五之君道乃为上六所左右至于迷而
 违之何复之有彖曰刚反反言归也寇退曾子反是
 也上六曰反君道反言违也文质相反是也
(震下/乾上)
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
 程子曰动以天故无妄动以人欲则妄此得圣人本
卷七 第 10b 页 WYG0014-0592b.png
 意矣诚者天之道妄者人之欲无一毫之妄诚之至
 也无妄所以元亨者利在贞而已正则诚邪则妄若
 匪正而动则动必有眚而不利有攸往矣非无妄之
 不利于往也不正而妄则不利于往也若尧舜之禅
 汤武之师禹之治水动以天也子哙之逊符坚之师
 鲧之治水动以人也
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
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
卷七 第 11a 页 WYG0014-0592c.png
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
 下震本坤体初九自坤之上而来居坤之下为震故
 曰刚自外来卦之成以震为主震之卦以阳为主下
 卦为内故曰为主于内震动乾健动以天也故曰动
 而健九五之君以刚健中正倡于上六二之臣以柔
 顺中正应于下其动岂有妄乎故曰刚中而应此其
 所以动而大亨也何为动而亨也动以正也何为而
 能动以正也动以天也何为而能动以天也天实命
卷七 第 11b 页 WYG0014-0592d.png
 吾动也故武王誓师曰天命文考肃将天威天命文
 武以动文武其得不动乎然则天命文王而武王何
 自知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故也八百国三千臣亿
 兆人以天之命诏武王而武王乃伐商是谓动以天
 举国之谏亦以天之命止符坚而坚必伐晋是谓动
 以人欲当坚之时内外无事可谓小康是亦无妄之
 世也而坚匪正妄动往将何之宜其败亡而天命不
 祐也非天不祐也天亦不能祐也行矣哉言必不行
卷七 第 12a 页 WYG0014-0593a.png
 也
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
 行于天之下而鼓于物之上者其雷乎雷以时行而
 不妄行物与雷俱出而不妄出盖雷宜收而行则物
 稽于藏雷宜行而收则物滞于达物之无妄视雷之
 无妄故曰物与无妄先王之育万物亦体雷行及时
 之义对越而茂勉之尔董仲舒引书曰茂哉茂哉古
 茂懋通
卷七 第 12b 页 WYG0014-0593b.png
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
 九本乾之体初居震之始所谓动以天者也动以天
 而无妄焉往而不吉不得志哉雷动于初而不妄万
 物一岁之盛福也圣人动于初而不妄万民一世之
 盛福也故伊尹戒太甲以谨厥初周公戒成王以在
 厥初然则高宗三年不言威王三年不飞何耶非不
 动也谨于初动也是惟无动动而得志矣
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
卷七 第 13a 页 WYG0014-0593c.png
 初九动之始六二动之继是故初耕之二穫之初菑
 之二畬之为二者何必矜其能耕且菑而妄动以变
 初之成哉一矜而动即动以人欲子玉变子文之政
 参遵何之法子玉为能参为不能矣然能者败不能
 者安六二顺而中不矜能则焉往而不利虽不耕不
 菑不求富贵在其中矣未富者实富而名未富
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
人得牛邑人灾也
卷七 第 13b 页 WYG0014-0593d.png
 六三震终而近乾动以天也无妄之至也震卦而坤
 爻以静处动也动而未尝动也吉凶生乎动今六三
 未尝动而灾是谓无妄之灾灾自我来自我得此有
 妄之灾非我来而我得此无妄之灾既无妄奚而灾
 曰事固有不相及而相遭者城失火池鱼殃鲁酒薄
 邯郸围今有牛系于斯问主之者谁莫知也问系之
 者谁莫知也故称或焉然牛之系于斯惟其存于斯
 使涂之人夜半取之而去则主之者与系之者出而
卷七 第 14a 页 WYG0014-0594a.png
 讼之矣当是时涂之人不可得而讼可讼者邑居而
 已居者奚罪焉盖不幸罹灾耳此非无妄之灾乎故
 仲尼被围貌偶似阳虎也不疑偿金偶与亡金者同
 舍也六三无妄而灾六三可无愧矣故灾至无愧者
 圣贤君子之所能也无妄免灾者非圣贤君子之所
 能也灾非无妄之所能免而小人行险妄动以求免
 不亦远乎
九四可贞无咎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
卷七 第 14b 页 WYG0014-0594b.png
 九四以刚居柔此岂妄动者哉故许之曰可以贞固
 而守此道则无咎矣又坚之曰能贞固而守之则可
 以有之而不失矣此回之择乎中庸而不失所以异
 于不能期月守者也
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
 五以刚健中正而居尊二以柔顺中正而正应此无
 妄之至也无妄之至而犹有疾则如之何听其自作
 信其自愈而已然则有疾而不治可乎曰有有妄之
卷七 第 15a 页 WYG0014-0594c.png
 疾有无妄之疾犯寒暑荒酒色如是而得疾有妄之
 疾也不治者死耳目聪明血气和平如是而偶疾无
 妄之疾也治者亦死不治有妄之疾而死者晋景公
 齐桓侯是也不治无妄之疾而不死者仲尼薳子冯
 是也故无妄之疾不药无妄之药不试则疾自愈而
 有喜矣无妄之疾无疾之疾也勿药可也无妄之药
 无害之药也亦不可试何哉盖善养生者主梁肉而
 寇药石药固无害矣吾无疾焉用药药无害犹不可
卷七 第 15b 页 WYG0014-0594d.png
 试而况有害者乎故孔子曰某未达不敢尝圣人不
 试无妄之药而秦人以未富强为疾补之以商鞅之
 乌喙晋人以未清虚为疾下之以王衍之甘遂药之
 初何如哉故有苗疾虞而禹班师泰和自此充越人
 非疾汉而武帝兴师虚耗自此痼
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
 无妄之世六爻皆无妄也故至上九圣人亦许之以
 无妄然许之未几而戒之以行有眚无攸利者何也
卷七 第 16a 页 WYG0014-0595a.png
 无妄之为卦动卦也然必动而不妄乃许其动动万
 物者莫迅乎雷宰万物者莫尊乎天雷动乎下而非
 天宰之于上则雷不发而震物必有札伤者矣天下
 雷行雷制于天也初九发造化之始六二成造化之
 终有必不可不动者是为动而无妄故圣人许其往
 吉往利造化成矣譬之农焉初九耕之六二穫之至
 于六三处顺以廪之而已九四安富以守之而已九
 五之主人高拱以飨之而已上九入此室处曰为改
卷七 第 16b 页 WYG0014-0595b.png
 岁而已使上九居无妄之极而复欲动而有行几何
 不贻穷之灾乎唐太宗高丽之师明皇云南之师是
 已故二之前有动而无妄三之后无妄而无动然则
 无妄虽曰动卦吾必谓之静卦矣
(乾下/艮上)
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
 畜聚也止也山韫天者聚之大也山止天者止之大
 也臣止君以不为不若止君以耻为吾惟正心以及
卷七 第 17a 页 WYG0014-0595c.png
 身正身以及君虽不止之以不为而君自耻为矣故
 大畜利贞贞正也利贞臣能贤也不家食君用贤也
 君臣相逢吉孰大焉虽当险难之世犹济也况治平
 之世乎
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
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
 君德刚健则有进而无息君德笃实则有韫而无竭
 韫而进进而韫韫于中者充实则溢于外者辉光辉
卷七 第 17b 页 WYG0014-0595d.png
 光而进进无息则辉光者日新其辉光矣日月常见
 而终古常新运而无息故也吾君之德何为而臻兹
 能尚贤故也其孰为贤上九是也其孰能尚贤六五
 之君是也上九以阳刚之贤六五以柔顺之资上上
 九而已下之不曰刚上而尚贤乎然则上九臣也居
 尊位之上可乎上之者非上其位也上其德也武尊
 望曰尚父康尊毕曰父师是也尚亦上也以五上二
 位言为君尚臣以艮乾二体言为臣止君乾为君艮
卷七 第 18a 页 WYG0014-0596a.png
 为少男乾健欲上进而艮止之于下此臣之止其君
 之不善者也曷为能止君之不善有大人正己之德
 而潜格其非心也凡天下之不善吾皆止而不为则
 不必止其君也盖有不止之止者矣故曰能止健大
 正也故袖中之鹞耻魏徵之见苑中之游畏韩休之
 闻夫岂待面折禽荒章交盘游哉不然三归之卿能
 禁六嬖之霸赀贪之宰能杜穷奢之主乎乾刚健艮
 笃实初二三上皆阳明故辉光天夕则晨山落则荣
卷七 第 18b 页 WYG0014-0596b.png
 故日新五应二故应天
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
 山之体小于天而能韫天道人之心灵于山而能聚
 天德君子之畜其德聚天德也何以聚之诵尧舜禹
 汤文武周孔之言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行多闻
 多见而默识心通焉识其在彼体之在此贤一变至
 于圣圣一变至于天
初九有厉利已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
卷七 第 19a 页 WYG0014-0596c.png
 臣止君在初君受止亦在初初九阳躁欲上进之初
 也六四以山压而止之其必有危言难受大欲难夺
 者矣初九能易其所至虽知其拂乎吾心而利乎天
 下国家从而已之则可以不犯天下之灾咎矣舜禹
 以益之一言而班征苗之师受止而能已之也符坚
 以举国之諌而不回伐晋之役犯灾也
九二舆说輹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
 舆所以行也说輹所以不行也二居中得正而受六
卷七 第 19b 页 WYG0014-0596d.png
 五之止故中而无尤太宗欲幸东都畏魏徵之諌而
 止舆说輹之义也凡卦二为臣此九二乾为君
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
往上合志也
 志乎进者乾之性止其进者艮之力乾为马志乎进
 者也如君子之畜德者亦志乎进以行道也九三居
 健之极上九居止之极健极则塞者通止极则严者
 宽而况九三有初九九二迫其进于下有上九引其
卷七 第 20a 页 WYG0014-0597a.png
 进于上乎上九艮体而阳德艮体则止九三者也阳
 德则其志合九三者也前一马以导之后二马以驱
 之是良马四之而相逐者也其进而不可止也孰禦
 焉而况于有车舆之坚有兵卫之众哉宜其利有攸
 往也然圣人必戒之曰利艰贞者言必难进而进必
 以正也又曰闲舆卫者言必为之防闲也初喜其往
 卒忧其妄惟艰惟闲贞在其间畜德君子行中有止
 九二为舆众阳为卫
卷七 第 20b 页 WYG0014-0597b.png
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
 童牛初九之象也牿牛在幼止恶在微六四居大臣
 之位当止健之任及初九阳之微而止之则大吉而
 有喜矣盖旨酒糠丘之滥觞漆器象箸之履霜
六五豮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
 豕牙伤物而性躁欲求其牙之不伤不若使其躁欲
 之不萌豮其躁欲之源则消其伤物之具矣尧以心
 惟危故逸乐慢游之过绝汤以礼制心故声色货利
卷七 第 21a 页 WYG0014-0597c.png
 之念消皆豮豕之牙之义也吉而有庆孰加于尧汤
 乎
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
 以艮止乾则为以臣止君之不善以二阴止三阳则
 为阴柔止阳刚之群贤止君恶者始必止止群贤者
 终必通而况上九之一阳与九三合忠与三阳同类
 乎良马相逐而衢路大通贤之所以并进道之所以
 大行善类之所以光亨也止恶而不止善是大畜之
卷七 第 21b 页 WYG0014-0597d.png
 义也有一舜在上有十六相在下共驩其能止之乎
 
 
 
 
 
 
 诚斋易传卷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