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
卷三 第 1a 页 WYG0014-003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杨氏易传卷三
             宋 杨简 撰
(震下/坎上)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彖曰屯刚
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
草昧宜建侯而不宁
 首乾次坤反对之序也其又次之屯者何也六十四
 卦错而置之如连山如归藏无不可者今就周易之
卷三 第 1b 页 WYG0014-0031b.png
 序而言之则刚柔始交而尚屯此其义也又曰有天
 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故受之以
 屯屯者盈也此又其义也无不可者固执其一者不
 足以与论夫易之道孔子曰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
 为本也言其时时皆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
 宫也言其律律皆宫也孟子习闻左右皆原之说而
 赘曰逢其原则求原于彼以逢为言犹未达孔子之
 旨犹未达三易之旨也屯者易之屯也乾坤不必专
卷三 第 2a 页 WYG0014-0031c.png
 言小乾坤不必专言先屯蒙不必专言后既济未济
 即乾坤也分本与末者陋学者为启愚昏或推本而
 言圣言之变化也刚者乾阳也柔者坤阴也震者阴
 阳刚柔之始交其象甚著也坎为险险为难下震上
 坎其始交而未通有屯难焉又震为动动乎险中犹
 屯塞而未通六画之中斯象著见孔子于是发之于
 彖辞呜呼此易之道也此易之屯也昧者徒见其为
 屯难而已不知其为易之道也则何以读屯之卦元
卷三 第 2b 页 WYG0014-0031d.png
 亨利贞与乾等也心思之始屯之元也心思之始非
 思也子曰天下何思何虑谓此也不复谆谆于此故
 不言也妙哉屯元以此处屯则屯通非亨乎以此处
 屯则无不利非利乎斯元斯亨斯利有不贞乎四言
 之可也三言之曰大亨贞亦可也元为始为大为善
 为仁通而言之曰亨利贞皆可也震雷坎雨交动而
 满盈大亨贞之时也大亨非推本始之言也夫言岂
 一端而已乾坤已详言之此则略焉或者此心之偶
卷三 第 3a 页 WYG0014-0032a.png
 昏不能明照屯时之未可遽往而攸焉益屯之道也
 圣人作易为未明者作也故戒之曰勿用有攸往建
 侯是矣夫事之所以不济物情之所以不通者未得
 其人以理之也得贤人而建为侯何事不济何屯不
 亨苟惟徒理其事不任其贤弃本从末失其道矣理
 屯如理丝固自有其绪建侯其理之绪也不得其绪
 徒扰益乱不宁者不遑康宁也尧舜之世君臣相戒
 犹谆谆曰克艰曰儆戒曰无怠无荒曰兢兢业业而
卷三 第 3b 页 WYG0014-0032b.png
 况于屯之时乎此乃孔子发卦辞之所未言其言天
 造草昧似言天继言宜建侯而不宁似言人合而言
 之亦犹乾言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坤言安正之吉应
 地无疆皆所以明天人之一体三才之一体草言未
 齐昧言未明人情居屯往往动心堕于人为其造于
 天则无思无为而自通天下之故此元亨利贞之道
 此易之道虽不宁兢兢业业而不动乎意如天地四
 时之变化如日月之光照
卷三 第 4a 页 WYG0014-0032c.png
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
 云方布于上雷方作于下故有屯滞之象君子之济
 屯也有道焉经而纶之舒徐而理之不理之不可急
 亦不可曰经纶正理屯之道也是道也即云雷之道
 其有毫发未与云雷为一者终未能尽经纶之妙也
 终未尽乎易之道也然则何以能与云雷为一云雷
 君子自是一体三才一体大传曰范围天地中庸曰
 圣人之道发育万物人心无体至善至神至明至广
卷三 第 4b 页 WYG0014-0032d.png
 大其曰范围天地发育万物非圣人独有之而众人
 无之也圣人先觉我心之所同然耳
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
下贱大得民也
 初九有盘桓不进之象昧者盘桓往往怠忽初九阳
 明非昧者故其志未尝不正苟惟不正取祸之道也
 何以济屯居贞者言止可静而居正未可动而行正
 象曰志行正者明特志可行正而事未可行正也事
卷三 第 5a 页 WYG0014-0033a.png
 虽未可遽行而亦利建侯焉恐人谓一切不可行故
 曰利建侯卦爻辞重复者于此不可已也阳为贵阴
 为贱初九居群阴之下有以贵下贱之象以贵下贱
 大得民心屯之初虽未可遽有所为而建侯之外又
 利于以贵下贱孔子于是发文辞之所未言
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
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
 诸爻皆屯惟六二屯而屯者乘初九之刚也乘马班
卷三 第 5b 页 WYG0014-0033b.png
 如而不进不得行也阴阳之物往往多合初二相比
 初有求二之想而六二守正视为初寇不与寇为婚
 媾虽九五之正应屯塞未合终不与寇而失正如子
 女终守贞节不肯妄从人自育虽十年之久不变焉
 然天下无终屯之理数之极必变屯之极必通故曰
 十年乃字言其终得九五正应合也反常者女子二
 十而嫁常也无更待十年之理今也有难义当反常
 虑或者执二十之常礼惑六二之贞心故孔子明反
卷三 第 6a 页 WYG0014-0033c.png
 常之义以破后人之疑圣人立言垂训凡以解人心
 之惑尔人心无惑则易道自在人心千变万化无可
 言者易书取象初无定论初九本爻自善自六二观
 之则初有寇象
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
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
 大抵初与四为应二与五为应三与上为应何为乎
 相应也重卦故也初八卦而已卦三画而已及其重
卷三 第 6b 页 WYG0014-0033d.png
 之则上卦之四即下卦之初也上卦之五即下卦之
 二也上卦之上即下卦之上也惟类同故有应之象
 然一阴一阳则相应两阴不相应两阳不相应此六
 三与上六两阴也故无相应之象而有即鹿无虞之
 象古者山泽有虞得虞人则可以即禽今即鹿而无
 虞则惟入于林中而已不能𫉬禽也君子于此不如
 舍之而不即不舍而往致吝之道也不得鹿而已未
 为凶也故止于吝无虞则心知其难矣而漫往有不
卷三 第 7a 页 WYG0014-0034a.png
 改过之吝象曰以从禽者夫无虞而即鹿者心在乎
 禽为禽所蔽虽无虞犹漫往不省其不可也动于利
 禄不由道而漫往求者如之君子则舍之往则吝则
 穷也将以求通反得穷焉所以破人心之惑也三为
 阳动又不中有动必失道之象毛义夫云谩从言无
 去音欺谩从水汗谩谩然
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
 乘马班如如班列然不行屯之象也曰往言六四不
卷三 第 7b 页 WYG0014-0034b.png
 可不决于此而先往焉夫初九之求我为婚媾也然
 后往则吉无不利矣俟求而后往者惟明者能之人
 心之急于婚媾者多不待求而先往故孔子于此赞
 言求而往之为明所以诱掖人之良心使之自贵而
 无轻动也以六居四皆阴有至静不先动之象
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
 九五而屯为屯其膏之象焉膏泽欲其博大不欲其
 屯啬若其居位卑小者行之如有司出纳之吝则义
卷三 第 8a 页 WYG0014-0034c.png
 当屯吝故正故吉若大人者行之如人君之施泽而
 乃屯焉虽其事出于正犹为凶也谓如今时颁赐军
 赏从厚无功而厚赏甚无谓也若减削之不为不正
 然不可行也行之必凶若此类是谓大者虽贞亦凶
 大者之施不可不光不光不足以尽大者之道故曰
 施未光也夫天下事理惟其称而已矣当大而小与
 当小而大皆非
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
卷三 第 8b 页 WYG0014-0034d.png
 上六重阴不中为屯之极有阴闇失道之象故至于
 泣血涟如天下有不可处之事易穷则变变则通自
 有道焉岂可忧愁无聊赖如此其甚颜子居陋巷而
 乐孔子遭厄而弦歌不辍亦终于脱难如文王之囚
 于羑理文王亦岂无聊至于此极哉虽不幸而至于
 死痛裂惨极亦气血之变化尔亦何至于泣血涟如
 彼昏者因物有迁执物深固故至此也何可长者言
 何可长如此也非告语之所可及惟深悯之亦觊其
卷三 第 9a 页 WYG0014-0035a.png
 变也变则庶乎通矣
(坎下/艮上)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
渎则不告利贞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
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
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
 艮为山为止坎为险此卦上艮下坎是谓上下有险
 因险而止不知所之是谓蒙孰知夫山非山险非险
 何阻之有何蒙之有所谓不蒙者非能高举遐遁不
卷三 第 9b 页 WYG0014-0035b.png
 寄天地之间离处事物之外也明者知其无非道蒙
 者见其无非物无非蔽物非蔽我我自蔽物尔孔子
 曰无声之乐日闻四方达于此则不蒙矣又曰天有
 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达于此则不蒙
 矣又曰哀乐相生正明目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
 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夫哀乐必有声必有状而孔
 子曰不可见不可闻何也达于此则不蒙矣何必此
 虽近之事亲事长忠信孝弟视听言动起居饮食达
卷三 第 10a 页 WYG0014-0035c.png
 于此则不蒙矣忠信孝弟若至易晓也起居饮食若
 无可言者而必曰达乎此则不蒙者盖人之知此者
 寡矣终年说是说非说昼说夜而其实不然者往往
 所至而是然则何以谓之不蒙孔子曰二三子以我
 为𨼆乎吾无𨼆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
 也孔子如此明白以示矣信此者谓之不蒙而尚谓
 孔子不明告者是之谓蒙盖亨则行无不通通是亨
 不可以言论不可以意推不可加一毫不可损一毫
卷三 第 10b 页 WYG0014-0035d.png
 无所倚无所党平平荡荡不学而能不虑而知动容
 周旋喜怒心思变化云为不可度思是谓时中无时
 而不中中不可能自神自明自信自觉不可以语人
 非不可以与人言之不尽语之莫知明者深念蒙者
 之性至善至灵至神特不自觉自信致此蔽塞甚念
 启告之也然亦不敢无故而彊告之必待蒙者求我
 而后告者欲其志应也志不相向虽明告之不听童
 有顺听之象筮者如卜筮然竭精尽诚而听而况于
卷三 第 11a 页 WYG0014-0036a.png
 初乎如此而求于我者则当告之盖以初筮之心刚
 坚中诚诚确无他澄然不动无偏无畔是刚中之心
 即道心也特未明尔易于启发故当告一告即发则
 善告而不问发之再三其机已失其意已乱违道远
 矣非刚中之心也烦渎而已故不当告若又告之是
 又告者反渎蒙者益乱益昏无济也其曰利贞何也
 至哉圣言所以启佑万世何其妙也盖曰蒙无所利
 独利于贞贞正也正者夫人之所知初不高远初不
卷三 第 11b 页 WYG0014-0036b.png
 幽深事亲而已事长而已忠信与物而已视听言动
 而已人不自觉虽习闻其说习学其事终未足以尽
 正之实者非说之可解非意之所习不习不知变化
 云为不习不知之谓蒙以不习不知养之是谓作圣
 人功蒙不言元非不可以言元也圣言偶不及之尔
 蒙即元也馀卦皆通通乎一也
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
 蒙有昏蒙之义有无思无虑养正之义有蒙稚之义
卷三 第 12a 页 WYG0014-0036c.png
 上艮下坎出泉之象于是发蒙微使达之德性之所
 自有不假复求顺而达之无不善者有行实焉则德
 性得所养矣果者实之谓是谓行得是谓德行行亏
 则亦能使德昏德性无体本无所动本不磨灭如夜
 光之珠泥沙混之失其明矣如水然不混浊之则水
 性不失矣顺本正之性而达是谓果行果所以育德
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
以正法也
卷三 第 12b 页 WYG0014-0036d.png
 发蒙之初即宜刑人以脱其桎梏在足曰桎在手曰
 梏人之昏蒙自囚自束意状切类之盖亦自无如之
 何矣傥不于发蒙之始痛扫除之则厥后桎梏愈固
 不复能改故曰以往吝有不改过之意象曰以正法
 也者以用也用正法以刑之也有正法而后知人之
 不善而刑之如我无正法我犹未免于桎梏安能脱
 人之桎梏天下之以桎梏为美而好之者多矣使皆
 知桎梏之为桎梏则亦岂肯自囚自束则举天下皆
卷三 第 13a 页 WYG0014-0037a.png
 不蒙矣皆聪明睿智矣惟其不知故蒙故误认非为
 是误认恶为美自处桎梏之中惟明者深知人之性
 本善本明因何以蔽因何而蒙蔽在某处病在某处
 因其蔽处病所而刑之则桎梏可脱是谓以正法刑
 人每叹以邪法刑人益人之桎梏者多矣为人上者
 以不正之法刑人而欲人之正为人师者以不正之
 法教人而欲人之明是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盖有
 人心自正而反阻之遏之人心不正而反进之导之
卷三 第 13b 页 WYG0014-0037b.png
 自三代衰正法不行以蒙治蒙以乱治乱往往而是
 所赖人有常性终不磨灭也
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
 九二阳明六五阴蒙以下发上体为不顺而九二居
 下卦之中中道也有得道之象焉则能包蒙者也包
 藏其用不露其迹如孟子之事君顺而启之如此者
 吉若直攻君之蒙后世称忠古道无取纳妇者所以
 详明包蒙顺协之意如纳妇焉则吉妇蒙子明故子
卷三 第 14a 页 WYG0014-0037c.png
 克家父子分虽严而不为甚严又情亲故子可以克
 家象曰刚柔接者言乎必情亲至协则可不然则亦
 难也凡下明上蒙者必其情如父子之亲亦皆有信
 其父子之诚而后可
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
行不顺也
 金夫九二之象女六三之象以六居三三为阳动又
 不中不中为失道之象三与二非正应而坎水就下
卷三 第 14b 页 WYG0014-0037d.png
 故有见金夫不有躬之象以阴求阳以昏求明其心
 虽求亲于我而失其道焉我不可受夫天下惟有此
 道而已矣得则吉失则凶得则利失则害彼以蒙求
 则其事虽善而其间有以非道而来君子犹不可受
 故不曰以蒙求而取以女求夫不有躬之义盖谓以
 蒙求明则正以女求夫则不正孟子不答滕更其求
 不以其道也象曰行不顺也凡以罪其不顺而已
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
卷三 第 15a 页 WYG0014-0038a.png
 六阴四又阴蒙闇之甚自以为是不应乎阳明故为
 困蒙为吝夫蒙闇者之自安于蒙不以蒙为美也惟
 以蔽焉安于所好溺于所嗜自以所好嗜者为实不
 知其不实也何谓实惟道为实万物皆变惟道不变
 祸福毁誉靡定然则惟道为实明者得道四远乎二
 远乎实也圣人悯之故云诸阴皆应阳独四不应故
 曰独
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
卷三 第 15b 页 WYG0014-0038b.png
 六五虽阴而未明而能应九二阳明之至柔顺而听
 如童然故吉
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
 昏蒙之甚至于此极则惟有击而已矣夫不得已而
 至于击则岂动于私意而治之大过哉击者击其蒙
 而已矣彼为蒙为寇悖道大甚则治之亦不得不甚
 然治之虽甚不过禦其为寇者而已去其悖道之心
 而已苟因其击蒙因其禦寇而击之又至于大甚而
卷三 第 16a 页 WYG0014-0038c.png
 我反失乎道是击之者又为寇也故戒之曰不利为
 寇利禦寇自其昏蒙之极悖道之甚我不得已以道
 击之则不过私上下当靡然顺服不唯舆论咸顺而
 蒙者当亦顺听而心服夫由道而行其效如此
 
 
 
 
卷三 第 16b 页 WYG0014-0038d.png
 
 
 
 
 
 
 
 杨氏易传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