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
卷四 第 1a 页 WYG0491-0748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齐乘卷四        元 于钦 撰
古迹
 类例有四各以类书近而相證者则联书不拘以类
 一曰城郭记古井邑二曰亭馆该乎栋宇三曰丘陇
 丘陵坟衍系焉四曰志闻碑铭诗说终焉凡此皆古
 人之迹也迹于书者人存其政举迹于地者人亡其
 迹亡过黍离而兴悲临广武而有叹旷千载而相感
卷四 第 1b 页 WYG0491-0748b.png
 者其在兹欤
   城郭
广县城 益都府南瀑水涧侧汉广县故城元魏尝以
 置青州遗址犹存土人目为古青州
广固城 府西北尧山下齐记云晋永嘉五年刺史曹
 嶷所筑有大涧甚广因之为固故曰广固初南燕慕
 容德议所都潘聪曰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地方二千
 户馀十万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广固
卷四 第 2a 页 WYG0491-0749a.png
 者曹嶷所营山川阻险为帝王之都德从之及刘裕
 围慕容超城侧有五龙口险阻难攻兵力疲乏河间
 人玄文说裕曰昔赵攻曹嶷望气者谓渑水带城未
 易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当自破石季龙塞之嶷果请
 降后五日雷雨震开之慕容恪攻段龛亦塞五龙口
 龛遂降今旧迹犹存宜试修塞裕从之超城中男女
 皆患脚弱病者大半遂出奔为裕所擒此缘城闭日
 久气郁不通自然生病自古兵革间多有之裕不学
卷四 第 2b 页 WYG0491-0749b.png
 故为玄文所诳耳其城为裕所平无复遗迹
临淄古城 临淄县北雉堞犹存齐记补谓齐古城周
 五十里高四丈十三门其西雍门韩娥鬻歌之地又
 有稷门下立学舍所谓稷下学齐宣王聚文学游说
 之士邹衍淳于髡田骈驺奭接子慎到环渊之徒皆
 赐列第为上大夫(县北有大夫/店由此取名)不治而议号稷下学
 士荀卿尝为稷下祭酒又郑康成云齐田氏时学舍
 所会号棘下棘稷音相近即稷下也亦城内地名左
卷四 第 3a 页 WYG0491-0749c.png
 传阳虎劫公伐孟氏入自东门战于棘下西南有申
 门门外申池左太冲赋谓之照华池郡国志谓之左
 右池即系水原也北曰章华门史记苏代自燕入齐
 见于章华门者是也城东北五里馀有雪宫遗址(见/寰)
 (宇/记)又西北系水之侧有梧台水经注楚使聘齐齐王
 飨之梧宫台台甚层秀东西百步亦宋愚人得燕石
 之处有汉熹平五年碑题云梧台里又南歇马台土
 人以为晏子作歌之台或又以为简公之檀台皆不
卷四 第 3b 页 WYG0491-0749d.png
 可考齐城在战国时苏秦谓城中七万户汉高又溺
 爱外妇子以齐言者皆封之故齐地惟此城独大意
 其全盛之时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
 汗成雨者信不诬矣
石槽城 临淄东十里即古安平城因城内有石槽故
 名鲁庄公三年纪季以酅入于齐杜注齐城东安平
 县有纪季墓(北有冢土人云蔽/无秦冢疑即季墓)田单封安平君即此
西安城 临淄西三十里耿弇讨张步谓西安小而坚
卷四 第 4a 页 WYG0491-0750a.png
 即此东有画邑城王蠋乡也弇进军画中居两城之
 间(路史云风俗通有齐大夫昼氏邑孟子宿昼昼在/临淄画在西安今即画水号宿留水昼乃画之讹)
 (不应/有二)
索头城 临淄东南二十里女水之南后魏慕容白曜
 围沈文秀于青州筑此城因有索头村
朱虚城 记云临朐东六十里孔融为黄巾贼所败曾
 保此城盖融保都昌与此相近又有东阳城亦曰九
 城左氏曰晏弱城东阳又有挍(音/效)城武帝封城阳王
卷四 第 4b 页 WYG0491-0750b.png
 子云为侯临原城封菑川王子始昌为侯皆在临朐
 东见寰宇记
斟灌城 寿光东四十里寰宇记云斟灌城亦名东寿
 光(自金为/斟灌店)按有穷后羿拒太康代夏政仲康子相位
 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羿相寒浞杀羿使其子浇
 (即奡/也)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
 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杜征南谓寿光县东南有灌
 亭汉北海郡有斟县应劭谓平寿为古斟寻东南有
卷四 第 5a 页 WYG0491-0750c.png
 斟亭京相璠曰斟寻去斟亭七里然则斟国在齐明
 矣皇甫谧乃谓斟灌在卫臣赞谓斟寻在河南引夏
 都为證颜监曰应氏止云斟寻本是禹后何预夏国
 之都乎瓒说非是
纪城 寿光南三十里春秋之纪国通志曰纪本在东
 海赣榆后迁剧亦称纪城内有台高九尺俗曰纪台
 城旁有剧南城汉剧县也尔雅云七达谓之剧骖北
 海剧县有此路
卷四 第 5b 页 WYG0491-0750d.png
王胡城 寿光北二十里古益都城也汉武元朔元年
 封菑川懿王子胡为益都侯薨子广嗣广薨子嘉嗣
 元凤三年坐非广子免
益城 寿光南十里汉益县城寰宇记以为益都城云
 魏始于此立县非是土人称王子胡者正益都城耳
丰城 寿光西二十里舆地记本汉菑川国城司马懿
 伐公孙渊北徙丰人住此改曰南丰城
乐望城 寿光东二十里汉宣帝封胶东戴王子先为
卷四 第 6a 页 WYG0491-0751a.png
 乐望侯今曰王望店王望北十馀里又有古城土人
 名曰女直营金人屯兵之所
延乡城 水经注千乘有延乡城世谓之从城延从字
 相似野沟水出此西北入时水今乐安西北有此城
 汉元帝封李谭延乡侯俗又云会城
千乘城 郡国志高宛县北二十五里古千乘县以齐
 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得名县北有青丘泺即今
 清水泊也又子虚赋注曰青丘山名出九尾狐在海
卷四 第 6b 页 WYG0491-0751b.png
 外盖濒海耳汉高置为郡和帝更名乐安国千乘县
 并属焉至隋开皇初移县置广饶此城遂废其东复
 有汉利县古城云
被阳县 寰宇记高苑县西南汉武封齐孝王子燕为
 被阳侯
废济阳城 唐景龙元年析高苑置在济水之北寻废
 故城在县北九十馀里
薄姑城 元和志在博昌东北六十里即殷末薄姑氏
卷四 第 7a 页 WYG0491-0751c.png
 旧都今博兴东北俗呼为嫌城者是又书序成王伐
 奄迁奄君于薄姑奄在鲁不知薄姑又是何地
博昌古城 博兴南二十里汉博昌县城(在金为/博昌镇)或亦
 呼为薄姑城非是西对古城即延乡也
利城 乐安西北二十里汉齐郡利县
平寿城 潍州西南三十里汉县古城又有废下密城
 在州西三里隋开皇中于北海县置潍州移下密县
 于此大业二年并入北海此谓西下密东四十五里
卷四 第 7b 页 WYG0491-0751d.png
 有东下密隋开皇中分下密东界为胶东县唐武德
 初废此城今在昌邑东南俗呼密城拒州不止四十
 五里又东南有后魏皇兴初所置胶东县城州东南
 三十里有汉桑犊城并见寰宇记白狼水出小王庄
 正桑犊地
废昌乐城 潍州西五十里古缘陵春秋淮夷病祀诸
 侯城缘陵而迁杞齐侯与之车百乘甲一千此城东
 南十馀里有营陵城又南安丘北海界上有起城营
卷四 第 8a 页 WYG0491-0752a.png
 陵即缘陵(见汉/书注)起即杞耳在汉曰营陵县元魏又曰
 营丘(谓即太公所/封者非是)唐初权置杞州后为县宋改曰安
 仁寻又改曰昌乐国朝至元三年废入北海今废城
 内右玉华宫旧名神游观宋宗室淄王瑞华堂碑刻
 在焉
訾城 昌邑县西北海滨春秋齐师迁纪郱鄑郚杜注
 北海都昌西有訾城则鄑地俗呼为瓦城半为水渐
 城南有孙武庙
卷四 第 8b 页 WYG0491-0752b.png
营城 昌邑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南城
 即古都昌不知何故谓之营城岂孔北海与黄巾相
 拒屯兵遗迹邪
古诸城 密州西南三十里春秋时鲁邑季孙行父城
 诸及郓
姑幕城 商侯国汉晋为县郡国志引博物记曰城东
 南五里有公冶长墓寰宇记则谓长墓在密州西北
 五十里姑幕在莒县东北百六十里详此则姑幕城
卷四 第 9a 页 WYG0491-0752c.png
 当在密州
昌安城 安丘县之外城汉石泉城后汉并入昌安在
 县西南十里寰宇记谓之安昌城今按张禹封安昌
 侯乃汝南之县又云西南十二里自安丘城实一城
 耳记皆误
平昌故城 安丘南六十里汉平昌县属琅邪亦为侯
 国文帝封齐悼王子邛为平昌侯后徙封胶西王
郚城 安丘西南六十里春秋齐迁纪郱鄑郚杜注朱
卷四 第 9b 页 WYG0491-0752d.png
 虚县东南郚城汉为梧成县后魏于此置平昌郡高
 齐改为琅邪县隋改曰郚城大业末废
淳于城 安丘东北潍汶二水交处古有此城按通志
 武王封禹后东楼公于杞(汴梁/杞县)九世成公迁于缘陵
 (潍州/昌乐)至文公又迁居淳于号州公春秋州公淳于如
 曹是也后为杞所并迁江南杞东楼之孙周亦封于
 牟娄隐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娄今诸城北有娄乡安
 丘南有牟娄山俗讹作朦胧山即其地
卷四 第 10a 页 WYG0491-0753a.png
城阳城 安丘南八十里汉城阳国亦曰龙台城城内
 有台高六丈台下有井与荆水通失物于井或于荆
 水得之有神龙出入其中故曰龙台
瓶城 安丘南与郚城相近汉武封菑川靖王子成为
 瓶侯
计斤城 胶州南五里春秋之介根汉计斤县语音有
 轻重耳莒子初都此后徙莒今有两塔对立曰东西
 计斤
卷四 第 10b 页 WYG0491-0753b.png
韨城(音/废) 胶州西南七十里汉韨侯国属琅邪俗曰肥
 城废音之转也记谓韨城无迹可考当在临朐者非
 是
黔陬城 高密县西六十里两城夹胶水而立县道记
 曰黔陬秦所置在高密郡东北古介葛卢国也后移
 县于胶水西相去三十里谓之东西二城高齐天禄
 间废介葛卢墓在东城侧
龙且城 高密西南四十里潍水之东楚将龙且所筑
卷四 第 11a 页 WYG0491-0753c.png
 水西即且冢冢南曰梁台韩信囊沙壅水之地亦曰
 城阴城
夷安城 路史云夷安古维国有维水寰宇记谓今高
 密县理东南外城即夷安城晏子莱之夷维人汉为
 县属高密国详此则今县理正古夷安城西北旧城
 乃宋县耳
高阳城 高密西北三十里汉成帝封淮阳王孙并为
 侯一名胶阳亭大业末废今有高阳村
卷四 第 11b 页 WYG0491-0753d.png
稻城 高密西南潍水堰侧土人呼堰为赵贞女防南
 有高堤谓是彭岑冢皆谬此即稻城遗迹春秋称琅
 邪之稻自汉有塘堰蓄潍水以溉稻因名其城武帝
 封齐孝王子定为稻侯郡国志亦谓之郑城康成故
 宅在此旁有稻田万顷断水造鱼梁岁收亿万号万
 疋梁今其遗迹鞠为榛莽矣
柜城 高密南三十里汉县根艾水出此东入海今曰
 柜城河
卷四 第 12a 页 WYG0491-0754a.png
古胶西城 高密东南二十五里胶墨二水之间隋置
 胶西县在此大业末废于贼土人呼为诸晏城以前
 有晏子冢故也
不其城 即墨西南二十七里汉琅邪郡不其县有太
 乙仙人祠及明堂武帝所起寰宇记云古城约周十
 馀里后汉改属东莱晋于此置长广郡高齐废之隋
 开皇十六年于此城东北二十七里置即墨县今故
 城在县西南
卷四 第 12b 页 WYG0491-0754b.png
皋虞城 即墨东五十里汉武帝封胶东康王子建为
 侯以旁有王吉庙亦曰琅邪城又西有祝兹城汉初
 徐厉及康王子延年皆封祝兹侯而两汉无此县盖
 是乡聚之名取为国号耳公孙弘封平津霍光封博
 陆之类是也
壮武城 地记即墨西六十里古夷国汉壮武县属胶
 东国晋封张华为壮武侯今华庙在胶州西南即壮
 武地
卷四 第 13a 页 WYG0491-0754c.png
莒城 莒州治外郭周四十馀里内城周二十里子城
 周十二里寰宇记曰县理在故城城三重皆崇峻惟
 南开一门无知之难小白奔焉乐毅攻齐守崄全国
 列女传齐人杞梁殖袭莒战死其妻哭于城下七日
 而城崩(琴操一说殖死妻援琴悲歌曰乐莫乐兮新/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哉皇天城为之崩)
 (一说妻泣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/苦至矣乃放声长号杞城为之颓遂投水而死其妹)
 (朝日悲之为作是歌皆/后来追述后说近是)
海曲城 莒州东百六十里地有东吕乡太公望所出
卷四 第 13b 页 WYG0491-0754d.png
 后汉纪琅邪吕母结众为子报仇杀县长起此赤眉
 皆其党今有吕母固
曹公城 莒州南二十里魏武征陶谦所筑今曰五花
 营
高乡城 莒州东南七十馀里汉侯国宣帝封城阳惠
 王子休为侯晋永嘉后城废疑即今十字路城(又有/高广)
 (新山昆山皆汉侯国/并在州南无迹可考)
箕城 莒州东北百里箕屋山下潍水出此汉宣封城
卷四 第 14a 页 WYG0491-0755a.png
 阳荒王子文为侯
折泉城 汉侯国记附密州亦云失其所在然水经析
 泉水出松山今曰分流山在马耳山西城当属此地
团城 沂水东北三十里城正圆因名团城隋开皇十
 六年尝于此置沂水县后废为镇
盖城 沂水西八十里盖公先国陈仲子兄戴盖禄万
 钟即此汉为县景帝封王皇后兄信为侯隋开皇中
 于此城置东安县后废入沂水
卷四 第 14b 页 WYG0491-0755b.png
向城 沂水西南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通志云沂州
 有古向城寰宇记云夜头水一名向水经汉椑城南
 入海向城在莒县南盖今沂州之向城镇是也
郈城 沂州东三十六里左传定公十年叔孙州仇帅
 师围郈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临沂县大业二年移
 县于今州理此城遂废通志郈邑又在郓州须城非
 是
即丘城 沂州南五十里路史云祝丘祝融氏之后临
卷四 第 15a 页 WYG0491-0755c.png
 沂东南五十里即丘城是也桓五年城祝丘齐鲁之
 音祝即相近汉为即丘县至高齐废今州西三十里
 乃汉厚丘城土人以为即丘州南即丘为新城皆误
开阳城(今曰/鄅城) 沂州北十五里古鄅国祝融之后风姓
 又云夏禹之后昭公十八年邾人入鄅杜注谓琅邪
 开阳开本作启叔孙州仇城启阳是也汉避景帝讳
 改为开汉官仪曰洛阳城南东第一门始成夜有一
 柱止楼上开阳县上言南门一柱飞去即洛城门柱
卷四 第 15b 页 WYG0491-0755d.png
 也光武建武四年封子京为琅邪王初都莒莒有城
 阳景王祠神数下言宫中多不利京上书愿徙开阳
 肃宗许之今城侧有京冢庙
郯城 沂州东南百廿里通志曰郯祈姓子爵或曰嬴
 姓少昊之后春秋时郯子朝鲁能辨古官仲尼师之
 城内郯子宣圣共庙后汉志郯有勇士亭古勇士万
 丘钦也
王僧辩城 沂州东北四十里梁将王僧辩所筑土人
卷四 第 16a 页 WYG0491-0756a.png
 目为诸葛城不知所据又州城东北有小营城晋元
 帝之发于戍营也
钟离城 沂州西南百馀里路史云钟离徐之别封今
 沂之钟离城乃晋吴会处其后徙九江吴灭之郡国
 志谓此城楚将钟离昧所筑按韩信传昧家在伊卢
 东海戚朐有此邑城或于其乡邑耳昧素与信善羽
 败昧亡归信信时为楚王及高祖伪游云梦信恐见
 禽或说信斩昧谒上必喜亡患昧曰汉所不取楚以
卷四 第 16b 页 WYG0491-0756b.png
 昧在公若捕我以自媚吾死公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
 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陈为高祖所擒先儒谓
 李广之不侯以斩灞陵尉钦亦谓信之不终以负钟
 离昧且樊于期以穷归燕太子丹犹不忍负况昧楚
 之忠臣己之良友以穷来归乃始容而后负之可乎
 以信之智独不能如鲁朱家为季布地乎信罪大矣
襄贲(音/肥)城 钟离城相对汉末刘虞初封容丘侯进封
 襄贲侯虞郯人也故封乡国俗讹作凿城
卷四 第 17a 页 WYG0491-0756c.png
古费城 费县西北二十里古费伯国姬姓懿公之孙
 后为季氏邑颛臾城在北所谓固而近于费
古武城 费西滕东两县之间子游弦歌旧邑
南成城 费县南百馀里齐檀子所守汉侯国属东海
 因南成山而名汉末黄巾之乱郑康成避难此山有
 注经石室
祊城(夲阳/口城) 左传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
 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许在郑地祊即此城寰宇
卷四 第 17b 页 WYG0491-0756d.png
 记云自汉费县移理祊城后魏大和间自祊地移县
 于阳口山隋开皇三年复自阳口移入祊城即今县
 理也土人乃以阳口城为祊城又呼为许田城皆误
古承县城 峄州城西北小城寰宇记曰前承县理今
 县西一里汉承县古城也晋已后兰陵郡或理今州
 城或理鄫此城自为承县宋始移焉
古鄫城 峄州东八十里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传
 国至春秋襄公六年莒灭之后属楚汉晋并为缯县
卷四 第 18a 页 WYG0491-0757a.png
 其后省入兰陵隋初鄫州理承县城大业二年始移
 兰陵郡理此后为山贼左君衡所据唐武德初平贼
 复置鄫州理此城
郳城 鄫城南邾夷父颜有功于周次子友父别封小
 邾为鲁附庸居于郳乐史云郳城在承县土人曰小
 灰城小邾之讹也
兰陵城 州东南六十里古鲁之次室邑列女传鲁次
 室女倚柱而叹曰君老太子幼诸女笑之次室女曰
卷四 第 18b 页 WYG0491-0757b.png
 君老必愚太子幼必悖愚悖之间其乱必生竟如其
 言次室邑后为楚地改曰兰陵春申君封荀卿为兰
 陵令城南有荀卿墓城北有萧望之墓钦按君老子
 幼不得伊周之付托必乱然未乱而先见者少矣以
 荀卿之智尚不鉴黄歇之败次室女其贤乎
(音/福)阳城 州南五十里古妘姓之国祝融之孙陆终
 第四子求言封于偪阳后为晋所灭后汉为傅阳县
 属彭城
卷四 第 19a 页 WYG0491-0757c.png
古薛城 滕州东南五十里薛任姓颛顼少子阳封于
 任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迁于邳至
 孙仲虺为汤左相复居薛六十四世至悯侯洪为齐
 所灭(奚仲庙在城/中墓在城南)齐封靖郭君田婴于此郡国志孟
 尝君时薛城中六万家其城高厚无比以抗楚魏也
 至今多英杰子弟盖有文之遗风文父子墓并在焉
 水经注云冢结石为郭作制严固莹丽可寻今墓已
 开发内如宫室以铜铁铸壁扣之有声坚不可动
卷四 第 19b 页 WYG0491-0757d.png
仲虺城(俗曰/斗城) 薛城西三十里晋太康地记曰奚正迁
 于邳其后仲虺复居此漷水经城北西入于泗
滕城 州西南十五里古滕国城秦县之汉初夏侯婴
 初为滕令号滕公因秦旧孝武改为公丘故地志以
 为公丘城
滥城 州东南六十里左传邾黑肱以滥来奔又名昌
 虑城后汉建安中曾于此立昌虑县有蓝乡即此邑
 或又名戚城汉戚朐县亦属东海
卷四 第 20a 页 WYG0491-0758a.png
古邾城 邹县南周武王封祝融安期之裔挟于邾为
 鲁附庸十二世至仪父始见春秋齐桓兴霸仪父附
 从进爵称子又十四世至邾文公乃迁于绎绎本邹
 山故亦称邹此城盖其始封之邑也汉尝以为南平
 阳
邹城 峄山南二里邾迁于绎依绎山以为邑汉志曰
 城东门外有韦贤墓今此山前古城犹存石表大刻
 曰汉丞相韦贤之墓此亦汉县也
卷四 第 20b 页 WYG0491-0758b.png
逢陵城 般阳府东北四十里逢伯陵商之诸侯封于
 齐薄姑氏代之后太公又代之逢蒙逢丑父皆其后
 或曰此即丑父之邑也
反踪城 般阳北记谓齐景公失马寻踪遂得于此舆
 地记云魏明帝景初二年以辽东新沓民渡海来归
 于此置新沓县以居之
莱芜城 般阳东南六十里齐灵公灭莱莱人播迁于
 此邑落荒芜故称莱芜后汉范史云为莱芜长清俭
卷四 第 21a 页 WYG0491-0758c.png
 守节百姓歌之曰甑生尘范史云釜生鱼范莱芜即
 此邑城西有韶山出铁代置铁官(范史云/名丹)
于陵城 长山县南二十五里风俗通曰陈仲子齐世
 家辞爵灌园居于于陵史记谓于陵在楚路史谓于
 陵商世侯国在淄之长山者是余按仲子亦高洁矣
 孟子但讥其避兄离母或至败伦乱俗后世亦曷常
 有斯人哉正足以励衰俗耳
高苑故城 长山北二十里苑城店因此名
卷四 第 21b 页 WYG0491-0758d.png
古济南郡城 长山西北盖汉济南郡理也
曲成城 莱州东北六十里海边汉曲成县参山万里
 沙皆在此晋改为曲城隋末废唐武德四年复六年
 又废
当利城 莱州西南四十里汉当利县至高齐废又有
 阳乐城在当利北阳石城即陵石侯国在当利南皆
 汉县也见十三洲记
临朐城 莱州北二十馀里汉县颜监曰齐城已有临
卷四 第 22a 页 WYG0491-0759a.png
 朐而东莱又有此县各以所近为名县道记城在海
 水祠北约五六里去海二十里然今海庙宋初所建
 去海才二三里与古不同矣
沙丘城 莱州北相传商纣所筑始皇崩处按史汉皆
 云沙丘在钜鹿县此后人附会
挺城(徒鼎/反) 莱阳县南七里汉挺县属胶东国
废昌阳城 莱阳东南二十馀里隋大业间筑唐永徽
 初为水坏
卷四 第 22b 页 WYG0491-0759b.png
长广城 莱阳东五十里貕养泽在西汉县属琅邪后
 汉属东莱高齐置长广郡于中郎城后移郡于胶东
 此城遂废此即中郎故城耳郡国志石勒遣中郎将
 石同筑此以防海故名中郎城
古即墨城 胶水县东南六十里正田单火牛城也汉
 胶东国领八县理此俗曰朱毛城北数里有乐毅城
 毅围即墨时所筑
平度城 胶水县西北六十里汉县胶水经此城北入
卷四 第 23a 页 WYG0491-0759c.png
 海又卢乡亦汉县高齐并入胶东故城在平度南十
 馀里
鲧城 登州南十五里此亦有羽山相传是魏将田预
 所筑城近羽山取殛鲧为名
乌湖戍 登州北海中二百六十五里
大谢戍 北海中三十里二戍皆唐太宗征高丽所置
 后遂为镇永徽始废
故牟平城 州东南九十里汉县城高齐天保七年移
卷四 第 23b 页 WYG0491-0759d.png
 县置马岭山此遂废
古莱子城 黄县东南二十五里古莱子国都地名龙
 门山峡之间凿石通道极为险隘土人曰莱子关路
 史谓即莱朱国
大入城 黄县东北二十里司马懿伐公孙渊筑此城
 以运军储
徐乡城 汉县盖以徐福求仙为名成帝封胶东恭王
 子炔为侯
卷四 第 24a 页 WYG0491-0760a.png
士乡城 郑康成谓越有君子军齐有士乡城图记皆
 云在黄县按管仲制国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
 乡十五岂一城邪
㡉城 黄县西南二十五里汉县有百支莱王祠高齐
 天保间废
(音/缒)城 宁海州东三十里秦汉负海县后并入牟平
 唐初置清阳县后废入文登城对之罘山临清阳水
 故名清阳城清阳汉志作声洋丹水所出东北入海
卷四 第 24b 页 WYG0491-0760b.png
育犁城 宁海州西北八十里汉县后汉省入牟平在
 㵐港水侧其地良沃故名育犁
东牟城 宁海州文登县西北十里汉县高后封齐悼
 王子兴居为东牟侯
不夜城 文登东北八十里海滨汉志云古有日夜出
 见于东莱莱子立此城有成山日祠鸡鸣岛解道虎
 云不夜在阳庭城东南阳庭有青城山始皇射鱼处
 今按青城山即之罘山也因腄名清阳城之罘号青
卷四 第 25a 页 WYG0491-0760c.png
 城山阳庭即腄城是
东平陵城 济南东七十五里春秋谭国齐桓灭之古
 城在西南龙山镇相对(史记齐世家作郯杜征南谓/谭在济南平陵郯乃东海郯)
 (县从春秋则当作谭以桓公奔/莒过郯郯莒相近则当作郯)汉为东平陵县右扶
 风有平陵故此加东文帝封齐悼王子辟光为济南
 侯都此东晋时此城北石虎一夕移于城南有狼狐
 千馀随之迹皆成蹊赵王石虎遂起南寇之计历代
 皆为县宇文周始废隋乱土豪李蒲据城归唐武德
卷四 第 25b 页 WYG0491-0760d.png
 二年置谭州平陵县以蒲为总管贞观中州县相继
 俱废都督齐王祐反土人李君求房继伯等据县不
 从抗表以闻太宗嘉之敕曰齐州平陵百姓自隋末
 至今常怀忠诚不从寇乱宜加优奖以旌义烈县依
 旧置改名全节其后废入历城此城汉为王都唐为
 州治故周二十馀里雉堞高峻三齐记以为殷帝乙
 之都按书序自契至汤八迁自汤至盘庚五迁并无
 都齐者况帝乙乃武乙之子纣之父也武乙帝乙皆
卷四 第 26a 页 WYG0491-0761a.png
 居朝歌逮纣而亡岂在此地城西北有阴地数亩天
 色澄霁亦若云阴迫视则无记谓青州有地镜水影
 盖亦此类(平陵西北十五里/有废奉先县城)
鲍城 济南东三十里鲍山下禹裔有鲍叔仕齐食采
 于鲍因以为氏鲍叔生叔牙进管仲于齐桓其后世
 为齐卿鲍城见三齐记山因城名遗山济南行记作
 □山误也
台城 济南东北十三里汉高初封戴野为台侯又有
卷四 第 26b 页 WYG0491-0761b.png
 平台城汉县也在台城北五十馀里俗曰故军城
营平城 济南东三十里汉县宣帝封赵充国为营平
 侯隋唐皆置营城县后废入平陵馀见郡邑
巨合城 济南东七十五里水经云巨合水南出鸡山
 北经巨合城耿弇讨张步进兵先胁巨里即此自宋
 为龙山镇
祝柯城 济南丰齐镇东北二里周武王封黄帝之后
 于祝春秋祝柯齐邑汉为祝阿县唐以县南有废禹
卷四 第 27a 页 WYG0491-0761c.png
 息城改曰禹城禹城移理迁善村此即祝城也西北
 有野井亭郡国志云即齐侯唁公于野井(高唐城/见亭馆)
阳丘城 章丘东南十里汉县文帝封齐悼王子安为
 阳丘侯后汉省至高齐乃以黄巾城立章丘县
宁戚城 章丘东北三十里水经注杨绪水经宁戚城
 亦汉孝武封鲁恭王子恬为宁陵侯之邑
朝阳城 章丘北二十五里汉初封华寄为朝阳侯高
 齐废入章丘隋复置改曰临济唐属齐州宋咸平四
卷四 第 27b 页 WYG0491-0761d.png
 年复省入章丘以其地为临济镇古城在镇东(杜预/云西)
 (北有崔氏/城丁公邑)
乐安城 章丘临济镇东北八十里地志以为汉千乘
 郡后更为乐安国乃在高苑此盖汉元帝封匡衡侯
 国耳
亭山城 章丘西南六十里宋元嘉中于此置济南县
 属顿丘隋开皇初改曰亭山唐元和中省入章丘
菅城 章丘临济镇北记引晋太康志以管叔之后封
卷四 第 28a 页 WYG0491-0762a.png
 于此齐灭管故其子孙仕齐愚按书称致辟管叔古
 史谓管叔鲜罪大无后管夷吾出自周穆王至夷吾
 始显岂管叔之后邪郑州管城乃管叔所封鲁有管
 邑大夫采地惟齐无管城此即汉之菅城而传写致
 误
邹平故城 邹平西南二十里俗曰赵台城唐武德初
 置县于此后移理今县城遂废
隋济南城 邹平东北十五里隋开皇中于此置济南
卷四 第 28b 页 WYG0491-0762b.png
 县大业初废入长山
梁邹城 邹平东南三十五里汉梁邹县高齐天保间
 自长山界内济南故城移平远县于此城隋开皇初
 自此移县入邹平
丰齐城 济南丰齐镇南汉茌县唐天宝元年改为丰
 齐元和十五年废入长清地产半夏极佳
济北城 长清县西三十里
卢城 长清县南五十里隐三年齐郑盟于石门寻卢
卷四 第 29a 页 WYG0491-0762c.png
 之盟杜注云卢盟在春秋前莫知年代卢即齐地济
 北卢县故城是也
旧州城 北旧州城棣州南四十里唐棣州理此城五
 代梁刺史华温琪以河水为害又南徙十馀里土人
 谓之南旧州城至宋大中祥符四年清河水复犯此
 城乃移州北置今理
富平城 阳信东南十馀里张安世子延寿徙封之邑
 亦名邵城西晋末邵续与段疋磾弟文鸯合兵攻石
卷四 第 29b 页 WYG0491-0762d.png
 勒屯此城元帝以续为平原守后为石季龙所破
阳信古城 本县西南七里俗呼城子务
马岭城 阳信东十里后魏移厌次理此
大营城 滨州西二十五里金人屯兵所筑故丁河口
 金号铁门关
榷盐务 州北门外五代之际所置遗迹尚存
鬲城 德州西北古有鬲国汉县
鄃城(音/输) 平原西南三十里汉县属清河后汉封马武
卷四 第 30a 页 WYG0491-0763a.png
 为鄃侯即今夏津县
重平城 德平西北三十里汉渤海重平县后魏大明
 间亦置高齐废入平昌
绎幕城 平原西北二十里汉县属清河高齐省入平
 原
般城 钩般河得名郭璞曰水曲如钩流盘桓也汉县
 高齐废后为水毁
厌次古城 德州东北二十里本汉富平县明帝更名
卷四 第 30b 页 WYG0491-0763b.png
 厌次元魏时县东徙马岭此其古城
韩信营 平原县相传信渡平原袭齐营于此
   亭馆(上/)
益都宣圣庙 府城西北隅有摹峄山秦碑极精制旁
 刻云峄山秦刻磨灭久矣宋初惟江南徐铉有摹本
 赞皇李建中传写得之遗余曾祖金紫公传子孙四
 世踰百年靖康建炎兵火相寻旧藏文籍散落殆尽
 独此刻仅存命善工勒于青社郡舍阜昌甲寅河南
卷四 第 31a 页 WYG0491-0763c.png
 李仲坦志下刻云盗发文箧褫去皇帝立国惟初六
 字不复敢补上下刻志五节不能备载石虽舋校邹
 峄摹本有间矣有崇宁经史阁碑(州县庙学不烦载/有古今石则书)
龙兴寺 府城西北隅修身坊宋碑云寺即田文宅盖
 本唐封演见闻记云青州南城佛寺旧传孟尝君宅
 有二大镬造食供客大者容四十石小者容三十石
 李伾毁为兵器详考图志实非孟尝君宅乃南史刘
 善明宅耳碑阴金人刻曰宋元嘉二年但呼佛堂北
卷四 第 31b 页 WYG0491-0763d.png
 齐武平四年赐额南阳寺隋开皇元年改曰长乐又
 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改名大云玄宗开元十八年
 始号龙兴今寺内有饭客鼓架寺东淘米涧南史刘
 善明仕宋为北海太守元嘉中青州饥人相食善明
 家有积粟自作饘粥开仓赈救乡里皆获全济百姓
 呼其家为续命田图志相传刘善明宅饭客鼓淘米
 涧皆当时事岂善明亦尝事佛故在宋止呼佛堂后
 因舍以为寺且青州城晋羊穆之始筑战国时未有
卷四 第 32a 页 WYG0491-0764a.png
 此城田文何故宅于旷野盖后人止慕其名谓能饭
 客者必斯人而隐没善明之高义不得不辩寺有北
 齐八分碑制刻精妙碑阴大刻四字曰龙兴之寺盖
 唐人续刻者寺后天宫院古老柏院也有石刻布衣
 张在诗云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去又回惟有
 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旁刻云青州教授毕
 仲愈元丰六年至洛谒太尉文公公曰昔范讽补之
 好论诗尝曰青州富庶地宜牡丹春时游乐之盛不
卷四 第 32b 页 WYG0491-0764b.png
 减洛阳古今人作诗者甚多而布衣张在一绝最为
 可爱补之为余诵之诚有意思皇祐中余为青守大
 书于西庑之壁今三十年矣子归试往观之仲愈还
 至老柏院其壁已坏因题于天宫院之石柱俾匠者
 刻之张生之诗既为四方所传而诗之所自不可不
 知也故具书公语而刻于左
城隍庙 龙兴寺东耆旧相传金正大间益都有潘府
 尹者暮见城隍来谒曰公昔典漕枉杀二人今以相
卷四 第 33a 页 WYG0491-0764c.png
 付即有二鬼相随驱之不去逾年尹死今上清宫潘
 尹故宅也柱上犹有斮鬼刀痕事极可怪如近岁济
 南宪司有徐好古佥事由分司归常郁郁不语一夕
 家人熟寐好古忽起抽刀先杀其妻又杀其长子婢
 媵死者数人惟幼子突窗间得逸徐乃自屠出肠而
 死竟不知其故其居宅后弃为照磨厅事愚到官始
 毁之而建架阁库焉此事众所目击四方共闻潘尹
 事亦不诬矣虑刑者可不戒哉 庙亦随郡皆有亦
卷四 第 33b 页 WYG0491-0764d.png
 不烦载馀如东岳行祠府君三陵诸祠皆然
普照寺 府东北隅美政坊古名皇化寺伪齐刘豫改
 名普照相传南燕主慕容行宫金大定碑刻存焉寺
 后东阳陵慕容德虚葬之冢近岁始为人所平
太虚宫 普照寺南初金季有全真道士丘长春自栖
 霞西入关过益都知府事徐君馆之长春相其宅曰
 此福地也徐即施与之遂卜筑焉井卤不食使弟子
 诅茶投之即成甘泉
卷四 第 34a 页 WYG0491-0765a.png
海岱楼 府城内其西宣慰司公署皆金统军司衙也
 金人有荣镇中和二堂
范公亭 府西门外文正公知青州有惠政洋溪侧出
 醴泉公搆亭泉上民感公德皆以范公目之燕谈云
 环泉古木蒙密尘迹不到去廛市数百步如在深山
 中幽人逋客往往琴诗试茗于其间真如物外之游
 也最为营丘佳处欧阳文忠公刘贡父张禹功苏唐
 卿诸贤多赋诗刻石置亭中其后金人亦有醴泉碑
卷四 第 34b 页 WYG0491-0765b.png
 兵后俱亡
表海亭 府城北南洋桥北惟古台存焉取左传世胙
 太公以表东海为名不知创于何代自欧阳文忠公
 知青州已有诗近代任君谟诗有石刻兵后不存有
 录之者并载于后
富相亭府南瀑水涧侧富文忠公知青州所建欧公
 游石子涧诗谓富相公创亭后人又建冰廉堂皆废
 微醉翁笔先贤遗迹殆将氓焉
卷四 第 35a 页 WYG0491-0765c.png
武成王庙 府北旧城内有宋大中祥符元年真宗御
 赞碑存焉
碑亭 旧城北世祖皇帝平李璮后赈恤青人民立圣
 德碑翰林阎复子静文
国王庙 旧城北王名穆呼哩招降李全有德于青人
 故立庙
郭大夫庙 齐记补曰刘裕既平广固城齐人郭大夫
 相水土劝羊穆之筑东阳城为青州后人为大夫立
卷四 第 35b 页 WYG0491-0765d.png
 庙于云门山前或云益都城在山阴其云门劈山皆
 始城者疏凿以宣风气审尔岂大夫所为乎府东五
 十里洱水东岸有郭朴墓碑土人以为即大夫之茔
 也
三元阁 旧府城内寇莱公典郡日所建今废
罗汉洞 府西山中疑即齐记补所载七级禅寺
常将军庙 临朐穆陵关上齐记补曰将军秦昭宣帝
 时为大岘戍主建元中战殁后人立庙此山皆石为
卷四 第 36a 页 WYG0491-0766a.png
 之按通鉴晋孝武太元九年谢玄乘秦乱遣兵攻青
 州降之时符坚建元二十年也将军盖与玄战死唐
 沈亚之沂水杂记又云沂水北一百里有将军岘甚
 灵民置祠路左将军曾为五郡牧姓常名玄通因筑
 城失主将意斩之其尸数日不仆有台曰立尸台台
 西南曰鞍山山北有关曰穆陵关李师古不臣作镇
 于此元和初罢之南有沂山山有庙即东安公也沂
 州刺史每春月祷于是山山有谷九十九所河分八
卷四 第 36b 页 WYG0491-0766b.png
 大曰沂曰汶汶东注潍沂南流入清沂山东南有山
 曰太平山顶平可八九十里顷岁有寇曾居之山北
 十馀里有树五坛此亚之记所说常将军事迹与齐
 记补不同而齐记补近是今两存之五坛者刘裕伐
 南燕兵过大岘而喜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馀
 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彼已入吾掌中矣遂设祭天
 五坛遗址尚存
冶官祠 临朐南冶原郦道元曰熏冶水出西溪溪上
卷四 第 37a 页 WYG0491-0766c.png
 有冶官祠广雅云金神谓之清明盖古冶官故取称
 焉水色澄清特异中有古坛邃岸凌空疏木交合先
 公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侍节东州此实栖
 游胜地渑水燕谈曰青之南有冶原昔欧冶子铸剑
 之地山奇水清旁无人烟丛城古木气象幽绝富韩
 公之镇青也闻刘孟节先生累官不起欲隐此地乃
 为筑室泉上为诗以赠曰先生已归隐山东人物空
 古碑犹存而境物因人之胜则荡然矣
卷四 第 37b 页 WYG0491-0766d.png
阿育王塔 临淄城西高僧传石虎于临漳修治旧塔
 少承露盘佛图澄曰临淄阿育王塔地中有佛像承
 露盘虎掘得之齐记补云唐太和中建寺五代无棣
 僧道圆居之与宋太祖有旧加号盖国大师增塔为
 十二级祥符中更名广化寺又载黄康弼诗云齐野
 非吴渚支郎是子陵钓台千古月宝塔万年灯又临
 淄东南天齐渊侧有石佛三尊各长丈有八尺不知
 年代
卷四 第 38a 页 WYG0491-0767a.png
古天齐观 临淄城内金大定间道士杨善渊卜此地
 建三清观掘得古砖志云大齐丙戌二年南郭石羊
 巷杨道圆施花塼三千在天齐观因知此地高齐时
 天齐观故基也今南郭石羊犹存
吕仙翁祠 博兴城内祠即韩氏酒垆仙翁尝饮于此
 书屋壁云吕嵓独酌洞滨宣和壬寅六月书凡十三
 字后盗焚民居殆尽惟韩氏室完土人因名为辟火
 符靖康间邑人乃于社稷坛碑阴模勒仙书立于祠
卷四 第 38b 页 WYG0491-0767b.png
 前社稷碑亦宣和间物图志考订极为精妙可为后
 法愚按仙翁游人间多称回道人如沈东老诗类是
 也惟此显书姓名宾字复加水岂以辟火而然邪州
 北三十里居民张氏家亦有祠捣衣石上隐然飞剑
 形影
锦秋亭 博兴东南城上中统间邑人所建取坡诗命
 名盖齐地菑时般泺众水潴为马车渎以入海博兴
 宛在水中舟楫交通鱼稻成市昔常过之爱其风水
卷四 第 39a 页 WYG0491-0767c.png
 绝类江南赋诗亭上云霜风收绿锦万顷水云秋海
 气朝成市山光晚对楼舟车通北阙图画入南州且
 食鲈鱼美吾盟在白鸥其鲈虽小亦四腮不减松江
 有莼菜齐人皆不识目鲈为豸鱼云
孔北海祠 潍州公署后北城上宋政和四年太守安
 阳韩公建又有论古堂亦韩所搆今皆废论古堂碑
 略云学术如逢纷庸谭郎宗郑康成甄宇徐房徐干
 孝友如淳于恭王裒王闾吕元蕳节义如禽庆王修
卷四 第 39b 页 WYG0491-0767d.png
 杜公赟正直如羊融周泽王义是仪韩载操尚如公
 沙穆邴原王昕隐德如逢萌管宁知人如郎顗高构
 高义如孙嵩刘敏元政事如滕抚张允济皆足以振
 扬英声扶持风教接邦人于道裒其像而绘之名其
 堂曰论古掖县簿刘杲卿文与祠堂碑金人修城记
 三碑并立于城上州署扁曰靖恭亦有政和石记存
 焉
玉清宫 潍州城北丘长春弟子尹清和建长春在漠
卷四 第 40a 页 WYG0491-0768a.png
 北还书诫清和曰勿化小末人出家盖道非薄质可
 受亦名言也书有石刻存焉
寒亭 潍州东二十五里夏诸侯寒伯明之国寒浞者
 伯明之谗子也伯明弃之有穷后羿收之以为己相
 浞遂杀羿因羿室生浇及豷使浇杀斟灌以伐斟寻
 灭夏后相后缗逃归有仍生少康焉有田一成有众
 一旅能布德兆谋以收夏众卒灭寒浞复禹之绩此
 寒国也自古图志皆载寒亭而俚俗之谈极陋以齐
卷四 第 40b 页 WYG0491-0768b.png
 无志书故也
斟亭 通志云潍州东南五十里古斟寻国汉北海郡
 亦有斟县京相璠曰斟寻去斟亭七里杜征南云寿
 光县东南亦有灌亭今按惟寿光之灌亭潍州之寒
 亭在焉馀皆废盖古人图志详明故国废城皆立亭
 以为表志后世荡析不存为可惜也
信公祠 渑水燕谈云萧榔字大珍后梁宗室为青州
 刺史有惠爱笃信于民及死民为立祠千乘县西谥
卷四 第 41a 页 WYG0491-0768c.png
 曰信公嘉祐中祠废重修今有信家庄
盖公堂 密州城内东坡建记以医为喻意在介甫比
 闻为势家所夺碑记恐不存矣钦按曹参百战馀勇
 宜其刚锐自视无前及为齐相乃能宾师盖公以清
 静化民称为贤相后世武夫健将能若是乎此古人
 所以不可及也
超然台 密州北城上坡记曰城之北因城以为台旧
 矣稍葺而新之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
卷四 第 41b 页 WYG0491-0768d.png
 其台曰超然石刻具存
城阳景王庙 莒州城内祀汉朱虚侯刘章章齐悼惠
 王子诛吕有功文帝封为城阳王汉时惟高庙有神
 灵王莽畏而毁之城阳庙亦灵异琅邪王京迁都避
 去赤眉军中犹鼓舞之盖其英烈之气有乃祖之风
 庙久废州署内有古槐半体如枯槎而根叶敷茂相
 传是章手植益都旧城北南阳水上古亦有庙遗址
 尚存
卷四 第 42a 页 WYG0491-0769a.png
马𡺸山神祠 莒州南马𡺸山宋政和四年敕额惠感
 庙
夷吾亭 蒙阴西北堂阜鲍叔解管仲缚于此今名惮
 阜音转也
庸生庙 胶州城西门外冢在庙旁而地记又云庸生
 宅在掖县非是
石臼岛龙祠 胶州海边宋绍兴三十一年封右顺侯
 赐威济庙后金主南侵遣舟师由海道趍两浙宋将
卷四 第 42b 页 WYG0491-0769b.png
 李宝遇于胶西海口祷于神祠得风助顺遂殪金师
 故加封
静治堂 沂州公署后堂宋人建有元祐六年新创莲
 花漏碑云刻漏之法莫如燕公潼川之制访求得之
 于营丘之白门盖欧阳文忠公因燕公之旧而新之
 者又参取翰林苏公子瞻所为彭门记者而制焉静
 治堂后旧有香林馆思贤堂雨声轩三休亭平野亭
 惟静治平野三休在焉至元初碑云宋时郡治堂宇
卷四 第 43a 页 WYG0491-0769c.png
 壮丽耆旧犹能道之兵后焚毁无遗仅存而可考者
 惟金防禦使郑景纯一碑而已景纯有南柯子十爱
 词石刻王黄华两声轩碑亦存
普照寺 沂州城西金皇统四年仲汝尚碑云当子城
 西南有古台台西有废池耆旧相传台曰晒书池曰
 泽笔东晋王右军故宅也往岁得断碑于土中谓招
 提复兴于后魏唐赐额开元宋崇宁初诏改为天宁
 万寿禅寺逮废齐居摄专用苛政理国知众不附尤
卷四 第 43b 页 WYG0491-0769d.png
 狭中多忌凡浮屠老子之居一切废革遂易天宁为
 普照云按寰宇记此名永嘉台琅邪王睿所筑与此
 不同记又云沂州东北三十八里故临沂城南有王
 导故宅亦无迹可考
柳毅庙 沂州艾山宋元丰二年封灵镇侯政和五年
 赐额昭应
酺神庙 艾山东厚丘城侧周礼族长祭酺酺灾害神
 主生蝝螟故祭之因合众饮酒后世遂有酺赐
卷四 第 44a 页 WYG0491-0770a.png
苍山庙 沂州南苍山宋元丰三年封丰德侯政和六
 年赐额灵丰
昭济王庙 费县蒙山神宗熙宁八年赐额灵显庙封
 潜应侯元祐七年进封公大观二年封昭济王政和
 五年封昭济惠民王
颜鲁公祠 费县东门外宋职方员外郎曹辅碑云公
 有庙在费东五十里诸满村元祐六年杨元永为邑
 建新庙于此定海主簿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秦观
卷四 第 44b 页 WYG0491-0770b.png
 书丹碑阴复刻米芾书云公之使贼也谓饯者曰吾
 昔江南遇道士陶八八得刀圭碧霞饵之自此不衰
 尝云七十后有大厄当会我于罗浮山此行几是后
 公死于贼归葬偃师北山有贾人至罗浮山观道士
 奕托书至偃师北小颜家及往访之则茔地守冢苍
 头识公书大惊家人卜日开圹棺已空矣元祐二年
 九月余游吴兴适睹邦人新公之祠因得谒拜公像
 尝阅洛中纪异载公前事刻于碑阴以贻续仙传者
卷四 第 45a 页 WYG0491-0770c.png
 云又王仁裕玉堂閒话载公遭难后十馀年家仆于
 洛京见公衣白衫张盖归城隅莱园有破屋数间仆
 随入拜之公出怀中金十两以寄其家戒仆勿与人
 言公之子亟至但见满目榛芜而已时人皆云鲁公
 尸解得道然此或即一事而记有异同公英烈之气
 在天地间非仙即神则无足疑者
二疏宅 峄州东四十里罗滕城墓亦在焉城周五六
 里土人指以为宅按二疏归乡里顾有旧田卢娱乐
卷四 第 45b 页 WYG0491-0770d.png
 终身不为子孙增益产业宁有如是之宅乎即城内
 古寺其故基也海州有景疏楼
弦歌堂 滕州公署后子游之武城近在州东故取名
 (宋人有邹堂以山谷邹操取/名又有公堂见坡记今并废)
性善书院 滕州城内
伏羲庙 滕州染山愚按颛臾风姓实司太皞之祀邹
 鲁有庙是也伏羲都陈谓州东凫山有墓则非也
陶朱公庙 滕州陶山按陶本作桃即古之华菜山也
卷四 第 46a 页 WYG0491-0771a.png
 后人因陶之讹遂以祠陶朱
赵盾祠 滕州高山唐元和志盾祠在绛州太平县宋
 会要在府州府谷县皆晋地今此有祠何也且宣子
 固晋之贤大夫董狐以其亡不出境还不讨贼为法
 受恶书曰弑君孔子韪之所以戒万世乱臣贼子之
 党也后世乃庙而祀之贼党何所惧乎盾祠当毁(又/寰)
 (宇记长青县东北有盾墓亦后人附会自/宋有天下谱系赵孤祠墓之衍盖由此也)
子思书院 邹县城内
卷四 第 46b 页 WYG0491-0771b.png
邹国公庙 邹县城内地名因利沟谓即孟子故宅宋
 元丰五年封政和五年诏孟子庙以乐正子配享公
 孙丑以下从祀其封爵乐正子克利国侯公孙丑寿
 光伯万章博兴伯浩生不害东阿伯孟仲子新泰伯
 陈臻莱伯充虞路乐昌伯屋庐连奉符伯徐辟仙源
 伯陈代沂水伯彭更雷泽伯公都子平阴伯咸丘蒙
 须城伯高子泗水伯桃应胶水伯盆成括莱阳伯季
 孙丰城伯子叔承阳伯
卷四 第 47a 页 WYG0491-0771c.png
灵贶庙 邹县峄山神祠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灵岩侯
 崇宁四年赐额
 
 
 
 
 
 
卷四 第 47b 页 WYG0491-0771d.png
 
 
 
 
 
 
 
 齐乘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