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 第 1a 页 WYG0491-072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齐乘卷三 元 于钦 撰
郡邑
禹贡别州以山川定经界后世地理家宗之汉志主
于郡国凡山川事迹附于州县之内世史宗之齐乘
者地理之书也其于山川则法禹贡导之而未尽者
依史例亦附见于郡邑之下云
益都路 禹贡青徐二州之域春秋战国之齐及鲁东
齐乘卷三 元 于钦 撰
郡邑
禹贡别州以山川定经界后世地理家宗之汉志主
于郡国凡山川事迹附于州县之内世史宗之齐乘
者地理之书也其于山川则法禹贡导之而未尽者
依史例亦附见于郡邑之下云
益都路 禹贡青徐二州之域春秋战国之齐及鲁东
卷三 第 1b 页 WYG0491-0726b.png
楚北之境秦齐郡琅邪之地汉初子肥王齐有七十
二城都于临淄后置青州刺史领郡国有九此为齐
郡北海千乘及徐之琅邪东海郡地武帝封子闳为
齐王策曰呜呼小子闳受兹青社盖古者以太社五
色土随方封国使立社故齐有青社之称后汉魏晋
又为齐国乐安高密城阳郡地而青州刺史并理临
淄永嘉之乱刺史苟晞弃青州汉将曹嶷据之以临
淄平夷难以禦敌乃于尧山南筑广固城以居降于
二城都于临淄后置青州刺史领郡国有九此为齐
郡北海千乘及徐之琅邪东海郡地武帝封子闳为
齐王策曰呜呼小子闳受兹青社盖古者以太社五
色土随方封国使立社故齐有青社之称后汉魏晋
又为齐国乐安高密城阳郡地而青州刺史并理临
淄永嘉之乱刺史苟晞弃青州汉将曹嶷据之以临
淄平夷难以禦敌乃于尧山南筑广固城以居降于
卷三 第 2a 页 WYG0491-0727a.png
东晋寻为石勒所陷后为段龛所据自称齐王慕容
恪灭赵克青州苻坚并燕尽有齐地坚败苻朗以州
降晋改置幽州以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
为慕容德所陷德都广固称南燕王子超为刘裕所
灭裕留羊穆之为刺史夷广固城而归穆之乃筑东
阳城为青州宋置青州□理历城后理东阳又移理
临淄后并冀州琅邪皆没于元魏魏置青州及北徐
州高齐因之宇文周并齐置齐郡乐安北海改北徐
恪灭赵克青州苻坚并燕尽有齐地坚败苻朗以州
降晋改置幽州以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
为慕容德所陷德都广固称南燕王子超为刘裕所
灭裕留羊穆之为刺史夷广固城而归穆之乃筑东
阳城为青州宋置青州□理历城后理东阳又移理
临淄后并冀州琅邪皆没于元魏魏置青州及北徐
州高齐因之宇文周并齐置齐郡乐安北海改北徐
卷三 第 2b 页 WYG0491-0727b.png
为沂州隋并废之大业初复为北海高密琅邪三郡
之地唐武德二年置青州总管府领州八此为青密
沂三州属河南道七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罢都
督府改为北海郡乾元元年复为青州置平卢淄青
节度石晋开运初为防禦州天福十二年复为平卢
节度宋为青密潍沂四州属京东东路淳化五年改
青州为镇海军(按会要太宗命曹彬为青州节度使/中书奏云唐乾元中侯希逸为平卢)
(节度本平州之地屡为贼所迫希逸率将士破贼又/为奚虏所侵乃拔其军二万馀人且战且行达青州)
之地唐武德二年置青州总管府领州八此为青密
沂三州属河南道七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罢都
督府改为北海郡乾元元年复为青州置平卢淄青
节度石晋开运初为防禦州天福十二年复为平卢
节度宋为青密潍沂四州属京东东路淳化五年改
青州为镇海军(按会要太宗命曹彬为青州节度使/中书奏云唐乾元中侯希逸为平卢)
(节度本平州之地屡为贼所迫希逸率将士破贼又/为奚虏所侵乃拔其军二万馀人且战且行达青州)
卷三 第 3a 页 WYG0491-0727c.png
(诏就加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自是迄今淄青节/镇皆带平卢之名今青州颇为重地请以镇海为额)
(从之诏曰眷彼营丘控于东夏太公开四履之地小/白举九合之师忠烈犹存风流可尚宜改总戎之号)
(用旌表海之邦青州/平卢军改为镇海军)开宝五年升密州为安化军节
度元祐三年改安化为临海军政和元年以青州为
齐郡金初属伪齐后升为益都府太抵魏晋已前青
州总治全齐为方牧之寄隋唐以降止同列郡故金
太常卿范拱中和堂记云汉兴田肯陈东秦形胜高
祖纳之大封同姓逮至有唐分天下为十道以青隶
(从之诏曰眷彼营丘控于东夏太公开四履之地小/白举九合之师忠烈犹存风流可尚宜改总戎之号)
(用旌表海之邦青州/平卢军改为镇海军)开宝五年升密州为安化军节
度元祐三年改安化为临海军政和元年以青州为
齐郡金初属伪齐后升为益都府太抵魏晋已前青
州总治全齐为方牧之寄隋唐以降止同列郡故金
太常卿范拱中和堂记云汉兴田肯陈东秦形胜高
祖纳之大封同姓逮至有唐分天下为十道以青隶
卷三 第 3b 页 WYG0491-0727d.png
河南止称北海郡举全齐之都会委之庶僚不择重
臣以为方伯此规画之失也宋惩唐失升为帅藩总
治八州由是益都复为重镇然不升府号尚处济南
东平之下亦未为得也金于是始建府名立东路总
管以十三州隶焉愚按此说非是汉祖初定天下三
齐之地与关中悬隔千里非亲子弟勿王惩信布也
然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亦足致乱汉初制度未必尽
善唐之十道先儒谓远不畔古近不违今其后祸乱
臣以为方伯此规画之失也宋惩唐失升为帅藩总
治八州由是益都复为重镇然不升府号尚处济南
东平之下亦未为得也金于是始建府名立东路总
管以十三州隶焉愚按此说非是汉祖初定天下三
齐之地与关中悬隔千里非亲子弟勿王惩信布也
然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亦足致乱汉初制度未必尽
善唐之十道先儒谓远不畔古近不违今其后祸乱
卷三 第 4a 页 WYG0491-0728a.png
犹阶藩镇唐制岂短于宋乎国朝沿金制以东齐业
李全父子遂致跋扈择重臣为方伯岂长策乎今益
都以东傅海皆割入宁海般阳南则益以滕峄东西
不数百里南北仅千里焉此亦犬牙之势也元领散
府一州十三县三十六司候录事司各四癸丑年废
各州录事司候入倚郭县丁巳年行长山县废入高
苑县至元二年割登莱二州八县入般阳废行淄州
淄川县入益都县行泰安州泰安县入沂水县兰陵
李全父子遂致跋扈择重臣为方伯岂长策乎今益
都以东傅海皆割入宁海般阳南则益以滕峄东西
不数百里南北仅千里焉此亦犬牙之势也元领散
府一州十三县三十六司候录事司各四癸丑年废
各州录事司候入倚郭县丁巳年行长山县废入高
苑县至元二年割登莱二州八县入般阳废行淄州
淄川县入益都县行泰安州泰安县入沂水县兰陵
卷三 第 4b 页 WYG0491-0728b.png
县入峄州三年废益都散府入本路昌乐县入北海
县九年割出宁海州及牟平文登二县延祐三年增
置蒙阴县今领州八录事司一县二十一𨽻府者六
𨽻州者十有五 东至即墨五百七十里西至般阳
路一百四十里南至邳州七百八十里北至滨州利
津县二百一十里东南到淮安路海宁州六百四十
里东北到海二百一十里西南到济宁路八百里西
北到河间路六百五十里到大都驿程一千三百五
县九年割出宁海州及牟平文登二县延祐三年增
置蒙阴县今领州八录事司一县二十一𨽻府者六
𨽻州者十有五 东至即墨五百七十里西至般阳
路一百四十里南至邳州七百八十里北至滨州利
津县二百一十里东南到淮安路海宁州六百四十
里东北到海二百一十里西南到济宁路八百里西
北到河间路六百五十里到大都驿程一千三百五
卷三 第 5a 页 WYG0491-0728c.png
十里径九百里 府城五门周二十里俗称南阳城
北城为东阳城东西长而南北狭两城相对抱洋如
偃月因洋以为隍因其崖以为壁盖古者合为一城
或皆羊穆之所筑或后人增葺未可知也舆地记曰
北齐移益都县入青州以城北门外为治所唐通典
曰今之青州理在益都县欧阳公表海亭诗注曰南
洋北洋河一在州中一在城外曾肇南洋桥记曰东
阳城府治之北城也由此推之明是一城古昔全盛
北城为东阳城东西长而南北狭两城相对抱洋如
偃月因洋以为隍因其崖以为壁盖古者合为一城
或皆羊穆之所筑或后人增葺未可知也舆地记曰
北齐移益都县入青州以城北门外为治所唐通典
曰今之青州理在益都县欧阳公表海亭诗注曰南
洋北洋河一在州中一在城外曾肇南洋桥记曰东
阳城府治之北城也由此推之明是一城古昔全盛
卷三 第 5b 页 WYG0491-0728d.png
之时初无弃地靖康兵烬之馀金人止据北城立府
后徙南城遂为瓦砾之区耳齐记补曰天会中北城
颓废移州治南阳城为益都府愚按南阳郦道元通
为水名北齐尝为龙兴寺名其为城名不知所据(天/会)
(金大宗之年齐记补谓是章宗时临淄李馀庆之笔/馀庆爵至开国编书如此则馀庆之文笔可知已或)
(云后人托名以/传未必然也)
录事司 司府城内户役初本路及沂密二州皆设录
事司潍胶莒滕四州皆设司候司癸丑年并废入倚
后徙南城遂为瓦砾之区耳齐记补曰天会中北城
颓废移州治南阳城为益都府愚按南阳郦道元通
为水名北齐尝为龙兴寺名其为城名不知所据(天/会)
(金大宗之年齐记补谓是章宗时临淄李馀庆之笔/馀庆爵至开国编书如此则馀庆之文笔可知已或)
(云后人托名以/传未必然也)
录事司 司府城内户役初本路及沂密二州皆设录
事司潍胶莒滕四州皆设司候司癸丑年并废入倚
卷三 第 6a 页 WYG0491-0729a.png
郭县惟随路置焉
益都县(中/) 倚郭本汉侯国武帝封菑川王子胡为益
都侯故城在寿光县南今县境乃两汉广县地属齐
郡晋废广县曹嶷筑广固羊穆之筑东阳皆其地元
魏于寿光益城置益都县高齐移入青州城北门外
为治所隋之北海郡唐宋之青州并理此宋以前止
为县名金因升为府号仍置县属焉国朝因之至元
二年废临淄临朐二县并颜神镇之行淄川县入此
益都县(中/) 倚郭本汉侯国武帝封菑川王子胡为益
都侯故城在寿光县南今县境乃两汉广县地属齐
郡晋废广县曹嶷筑广固羊穆之筑东阳皆其地元
魏于寿光益城置益都县高齐移入青州城北门外
为治所隋之北海郡唐宋之青州并理此宋以前止
为县名金因升为府号仍置县属焉国朝因之至元
二年废临淄临朐二县并颜神镇之行淄川县入此
卷三 第 6b 页 WYG0491-0729b.png
县后复置临淄临朐二县颜神镇止设巡检而来𨽻
焉初以北门外为治所后移府城
临淄县(下/) 府北五十里古营丘齐都也晏子曰先君
太公筑营之丘谓筑邑此地汉初齐悼惠王都此后
置齐郡后汉魏晋为齐国青州理此元魏为齐郡高
齐废入益都县隋开皇十六年移高阳县理此改为
临淄县属北海郡唐宋并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国朝
至元三年废入益都县十五年复置(元和志云县理/即临淄古城然)
焉初以北门外为治所后移府城
临淄县(下/) 府北五十里古营丘齐都也晏子曰先君
太公筑营之丘谓筑邑此地汉初齐悼惠王都此后
置齐郡后汉魏晋为齐国青州理此元魏为齐郡高
齐废入益都县隋开皇十六年移高阳县理此改为
临淄县属北海郡唐宋并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国朝
至元三年废入益都县十五年复置(元和志云县理/即临淄古城然)
卷三 第 7a 页 WYG0491-0729c.png
(则唐县在古城今县理小城/相去仅十里疑亦金乱所徙)
临朐县(下/) 府南四十五里古伯氏骈邑县北七里有
伯氏冢通典云古东阳城一名凡城左传晏弱城东
阳者是也汉置临朐县属齐郡以县东朐山取名晋
省入昌国县隋开皇六年改为逢山县大业初改曰
临朐属北海郡唐宋并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国朝至
元二年废入益都县十五年复置
高苑县(下/) 府西北百六十里汉初封丙猜为高宛侯
临朐县(下/) 府南四十五里古伯氏骈邑县北七里有
伯氏冢通典云古东阳城一名凡城左传晏弱城东
阳者是也汉置临朐县属齐郡以县东朐山取名晋
省入昌国县隋开皇六年改为逢山县大业初改曰
临朐属北海郡唐宋并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国朝至
元二年废入益都县十五年复置
高苑县(下/) 府西北百六十里汉初封丙猜为高宛侯
卷三 第 7b 页 WYG0491-0729d.png
后为县属千乘郡后汉晋属乐安国高齐改曰长乐
隋开皇十八年改曰会城大业初复曰高苑属齐郡
取高宛故城为名唐宋并属淄州宋景德三年以县
置宣化军熙宁三年军废县复来𨽻即县置宣化军
使金亦属淄州国初属行淄州至元二年行淄州废
始来𨽻通典有汉被阳城又为狄县地田儋兄弟杀
狄令起此安帝永初二年改狄为临济其后省入高
苑故城在县南
隋开皇十八年改曰会城大业初复曰高苑属齐郡
取高宛故城为名唐宋并属淄州宋景德三年以县
置宣化军熙宁三年军废县复来𨽻即县置宣化军
使金亦属淄州国初属行淄州至元二年行淄州废
始来𨽻通典有汉被阳城又为狄县地田儋兄弟杀
狄令起此安帝永初二年改狄为临济其后省入高
苑故城在县南
卷三 第 8a 页 WYG0491-0730a.png
乐安县(下/) 府北九十里汉千乘郡乐安县元帝封丞
相匡衡乐安侯后汉属乐安国晋属乐安郡隋省入
千乘县开皇三年移于广饶城属青州今县理也唐
武德二年于此置乘州八年废之县仍属青州宋因
之金改曰乐安属益都
寿光县(下/) 府东北七十里应劭曰古斟灌国禹后也
(古城在县东/说见古迹)汉为寿光县属北海郡文帝十八年置
菑川国后汉并入北海菑川故城在县西隋开皇六
相匡衡乐安侯后汉属乐安国晋属乐安郡隋省入
千乘县开皇三年移于广饶城属青州今县理也唐
武德二年于此置乘州八年废之县仍属青州宋因
之金改曰乐安属益都
寿光县(下/) 府东北七十里应劭曰古斟灌国禹后也
(古城在县东/说见古迹)汉为寿光县属北海郡文帝十八年置
菑川国后汉并入北海菑川故城在县西隋开皇六
卷三 第 8b 页 WYG0491-0730b.png
年于县北十里博昌故城置寿光县唐初属乘州后
属青州宋因之金属益都
博兴州(下/) 府西北百四十里古薄姑地东南有薄姑
城与汉博昌城相近十三州记云昌水其势平博汉
置博昌县属乐安国高齐省之移乐陵县理此(寰宇/记乐)
(陵故城在县/东十二里)隋开皇十六年复为博昌属北海唐属
青州五代唐避李国昌讳改曰博兴宋金因之历代
止为县国朝升为州
属青州宋因之金属益都
博兴州(下/) 府西北百四十里古薄姑地东南有薄姑
城与汉博昌城相近十三州记云昌水其势平博汉
置博昌县属乐安国高齐省之移乐陵县理此(寰宇/记乐)
(陵故城在县/东十二里)隋开皇十六年复为博昌属北海唐属
青州五代唐避李国昌讳改曰博兴宋金因之历代
止为县国朝升为州
卷三 第 9a 页 WYG0491-0730c.png
潍州(下/) 府东百三十里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
汉平寿县及下密桑犊地属北海郡后汉省桑犊馀
属北海国晋为济南郡(舆地记曰晋济南郡领平寿/下密胶东即墨祝柯五县而)
(以平寿为郡治考其属邑乃汉/北海平原胶东地非济南地也)元魏复北海郡高齐
改高阳郡隋开皇十六年置潍州大业末年因贼陷
俱废唐武德三年复置潍州领北海涟水平寿华池
成都下密东阳寒亭潍水汶阳胶东营丘华苑昌安
都昌城平十七县后六年唯存北海营丘下密三县
汉平寿县及下密桑犊地属北海郡后汉省桑犊馀
属北海国晋为济南郡(舆地记曰晋济南郡领平寿/下密胶东即墨祝柯五县而)
(以平寿为郡治考其属邑乃汉/北海平原胶东地非济南地也)元魏复北海郡高齐
改高阳郡隋开皇十六年置潍州大业末年因贼陷
俱废唐武德三年复置潍州领北海涟水平寿华池
成都下密东阳寒亭潍水汶阳胶东营丘华苑昌安
都昌城平十七县后六年唯存北海营丘下密三县
卷三 第 9b 页 WYG0491-0730d.png
馀并废八年州与营丘下密二县亦废惟以北海县
属青州宋建隆三年置北海军乾德三年升为潍州
政和元年又改为北海军金复置潍州属益都元领
县三昌乐废领县二曰北海曰昌邑以北海为治所
北海县(下/) 倚郭应劭曰古斟寻国禹后也汉为平寿
县属北海郡又有斟县后汉属北海国晋以平寿置
济南郡元魏后以为北海郡高齐改曰高阳随初罢
郡置下密县于废郡城开皇十六年于县置潍州大
属青州宋建隆三年置北海军乾德三年升为潍州
政和元年又改为北海军金复置潍州属益都元领
县三昌乐废领县二曰北海曰昌邑以北海为治所
北海县(下/) 倚郭应劭曰古斟寻国禹后也汉为平寿
县属北海郡又有斟县后汉属北海国晋以平寿置
济南郡元魏后以为北海郡高齐改曰高阳随初罢
郡置下密县于废郡城开皇十六年于县置潍州大
卷三 第 10a 页 WYG0491-0731a.png
业末州废移下密于此置北海县唐武德二年以县
置潍州八年州废省下密入北海属青州宋初属北
海军后属潍州金因之国朝至元三年废昌乐县入
焉按昌乐即汉之营陵县废城在县西元魏时尝曰
营丘非临淄之营丘也
昌邑县(下/) 州东七十五里古鄑城左传庄公元年齐
迁纪之鄑城汉志云在都昌西此汉都昌县属北海
郡高祖六年封朱轸为都昌侯后汉属北海国(古城/在县)
置潍州八年州废省下密入北海属青州宋初属北
海军后属潍州金因之国朝至元三年废昌乐县入
焉按昌乐即汉之营陵县废城在县西元魏时尝曰
营丘非临淄之营丘也
昌邑县(下/) 州东七十五里古鄑城左传庄公元年齐
迁纪之鄑城汉志云在都昌西此汉都昌县属北海
郡高祖六年封朱轸为都昌侯后汉属北海国(古城/在县)
卷三 第 10b 页 WYG0491-0731b.png
(南寰宇记曰都昌古城齐顷公封逢丑父食邑汉魏/晋为县后废今为昌邑县又云都昌汉更立昌邑县)
(魏晋因之按汉志武帝天汉四年更山阳为昌邑国/杨震传昌邑故城在兖州金乡县西北不应在此何)
(故自相矛盾故俚俗因此误/以为昌邑令王密怀金之地)隋曰昌都唐废入北海
县宋乾德间即唐安乡建昌邑县属潍州(金皇统题/名牌云)
县邑拒海五十里潍水之下流也韩信传又曰台昌
汉末孔北海为黄巾贼管亥所围太史慈约昭烈救
之于此
密州(下/) 府东南二百八十里战国齐地秦为琅邪郡
(魏晋因之按汉志武帝天汉四年更山阳为昌邑国/杨震传昌邑故城在兖州金乡县西北不应在此何)
(故自相矛盾故俚俗因此误/以为昌邑令王密怀金之地)隋曰昌都唐废入北海
县宋乾德间即唐安乡建昌邑县属潍州(金皇统题/名牌云)
县邑拒海五十里潍水之下流也韩信传又曰台昌
汉末孔北海为黄巾贼管亥所围太史慈约昭烈救
之于此
密州(下/) 府东南二百八十里战国齐地秦为琅邪郡
卷三 第 11a 页 WYG0491-0731c.png
汉为琅邪高密城阳三郡地后汉属琅邪北海国晋
属城阳郡元魏属高密永安二年改置胶州隋开皇
五年改为密州大业初州废复为高密郡五代汉为
防禦州宋因之开宝五年升安化军节度元祐三年
改临海军领县五金割莒县置莒州领县四国朝以
胶州高密二县置胶州领县二曰诸城曰安丘以诸
城为治所(州理有中外二城外城汉东武城也其中/城后魏筑以置胶州隋改密州并理此城)
诸城县(下/) 倚郭左传庄公廿九年城诸古城在县西
属城阳郡元魏属高密永安二年改置胶州隋开皇
五年改为密州大业初州废复为高密郡五代汉为
防禦州宋因之开宝五年升安化军节度元祐三年
改临海军领县五金割莒县置莒州领县四国朝以
胶州高密二县置胶州领县二曰诸城曰安丘以诸
城为治所(州理有中外二城外城汉东武城也其中/城后魏筑以置胶州隋改密州并理此城)
诸城县(下/) 倚郭左传庄公廿九年城诸古城在县西
卷三 第 11b 页 WYG0491-0731d.png
汉为东武琅邪之郡治后汉属琅邪国晋属东菀郡
元魏属高密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胶州五年改胶
州为密州县仍属焉十八年改东武为诸城县大业
初复属高密郡唐属密州宋金皆因之
安丘县(下/) 州西百二十里古根牟国汉高初封张说
为安丘侯后置县有两安丘一在北海一在琅邪后
汉止在北海曰古渠丘今县邻北海非琅邪之安丘
矣元魏属东菀郡宋属南平昌元魏属胶州高齐天
元魏属高密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属胶州五年改胶
州为密州县仍属焉十八年改东武为诸城县大业
初复属高密郡唐属密州宋金皆因之
安丘县(下/) 州西百二十里古根牟国汉高初封张说
为安丘侯后置县有两安丘一在北海一在琅邪后
汉止在北海曰古渠丘今县邻北海非琅邪之安丘
矣元魏属东菀郡宋属南平昌元魏属胶州高齐天
卷三 第 12a 页 WYG0491-0732a.png
保七年省隋开皇十六年分昌安县于牟乡城置牟
山县牟乡古根牟国也大业二年省昌安改牟山为
安丘县三年移于汉平昌城唐武德六年移今理乾
元二年以安禄山乱改名辅唐五代梁开平二年复
为安丘后唐又名辅唐石晋避讳改曰胶西宋开宝
四年复曰安丘金因之并属密州
胶州(下/) 府东三百五十里本汉琅邪郡黔陬高密不
其县地后汉属北海国晋属城阳元魏置胶州于高
山县牟乡古根牟国也大业二年省昌安改牟山为
安丘县三年移于汉平昌城唐武德六年移今理乾
元二年以安禄山乱改名辅唐五代梁开平二年复
为安丘后唐又名辅唐石晋避讳改曰胶西宋开宝
四年复曰安丘金因之并属密州
胶州(下/) 府东三百五十里本汉琅邪郡黔陬高密不
其县地后汉属北海国晋属城阳元魏置胶州于高
卷三 第 12b 页 WYG0491-0732b.png
密郡隋开皇初改胶州为密州并理诸城十六年置
胶西县属高密郡唐武德元年省胶西入高密以其
地为板桥镇宋元祐三年复置胶西县移临海军理
此金亦为胶西县属密州国朝至元二十四年以县
置胶州以高密即墨来𨽻
胶西县(中/) 倚郭古介葛卢国左传襄公廿四年齐崔
杼伐莒侵介根杜注云黔陬东北计基城号介国汉
文帝分齐立胶西国封悼惠子卬为胶西王都高密
胶西县属高密郡唐武德元年省胶西入高密以其
地为板桥镇宋元祐三年复置胶西县移临海军理
此金亦为胶西县属密州国朝至元二十四年以县
置胶州以高密即墨来𨽻
胶西县(中/) 倚郭古介葛卢国左传襄公廿四年齐崔
杼伐莒侵介根杜注云黔陬东北计基城号介国汉
文帝分齐立胶西国封悼惠子卬为胶西王都高密
卷三 第 13a 页 WYG0491-0732c.png
此汉黔陬县地晋属城阳元魏属高密后属平昌郡
隋置胶西县大业初省黔陬入焉唐省入高密以其
地为板桥镇宋元祐三年复置属密州又移临海军
理此金因之大德年间东岳庙碑云临海军治胶西
为东武剧邑盖控东南海道风帆信宿可至吴楚
高密县(下/)州西北五十里禹初封国春秋莱之夷维邑
也(即汉夷/安城)汉文帝十六年置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
更名高密光武封邓禹为高密侯地属北海宋孝武
隋置胶西县大业初省黔陬入焉唐省入高密以其
地为板桥镇宋元祐三年复置属密州又移临海军
理此金因之大德年间东岳庙碑云临海军治胶西
为东武剧邑盖控东南海道风帆信宿可至吴楚
高密县(下/)州西北五十里禹初封国春秋莱之夷维邑
也(即汉夷/安城)汉文帝十六年置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
更名高密光武封邓禹为高密侯地属北海宋孝武
卷三 第 13b 页 WYG0491-0732d.png
并北海后属高密高齐省之隋复置属密州大业初
罢州复属高密郡唐武德六年移高密治夷安城亦
属密州宋金因之汉淳于县本春秋之州国高齐省
入高密曹参传又为假密潍水所经信参击龙且地
即墨县(下/) 州东北百二十里战国田单所守城临墨
水故名汉即墨县属胶东国后汉即墨国属北海郡
晋属济北郡高齐省之隋开皇十六年于古不期城
东北二十里置今县属莱州(古即墨城在今/县西朱毛城是)唐宋金
罢州复属高密郡唐武德六年移高密治夷安城亦
属密州宋金因之汉淳于县本春秋之州国高齐省
入高密曹参传又为假密潍水所经信参击龙且地
即墨县(下/) 州东北百二十里战国田单所守城临墨
水故名汉即墨县属胶东国后汉即墨国属北海郡
晋属济北郡高齐省之隋开皇十六年于古不期城
东北二十里置今县属莱州(古即墨城在今/县西朱毛城是)唐宋金
卷三 第 14a 页 WYG0491-0733a.png
因之
莒州(下/) 府东南三百二十里本汉琅邪东莞东安地
晋改东安为沂水县又为南青州宇文周改曰莒州
皆在沂水县隋大业初废之唐武德五年置莒州贞
观八年废以莒县属密州沂水属沂州宋因之金升
莒县为莒州属益都府改日照镇为县并沂水来𨽻
国朝因之又析沂水置蒙阴领县四曰莒曰沂水曰
日照曰蒙阴以莒为治
莒州(下/) 府东南三百二十里本汉琅邪东莞东安地
晋改东安为沂水县又为南青州宇文周改曰莒州
皆在沂水县隋大业初废之唐武德五年置莒州贞
观八年废以莒县属密州沂水属沂州宋因之金升
莒县为莒州属益都府改日照镇为县并沂水来𨽻
国朝因之又析沂水置蒙阴领县四曰莒曰沂水曰
日照曰蒙阴以莒为治
卷三 第 14b 页 WYG0491-0733b.png
莒县(下/) 倚郭古莒国地志曰周武王封少昊之裔兹
舆于莒始都计(胶州南/计斤城)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向莒
县也传三十世至子朱号渠丘公为楚简王所灭地
入于齐燕乐毅破齐惟聊莒即墨三城不下汉莒县
属城阳国文帝封朱虚侯章为城阳王都莒光武并
入琅邪魏城阳郡徙治东武莒仍属焉晋太康十年
割莒县属东莞惠帝徙东莞郡理莒城南燕桓遵为
徐州刺史镇莒刘裕北伐遵举城降元魏亦以莒属
舆于莒始都计(胶州南/计斤城)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向莒
县也传三十世至子朱号渠丘公为楚简王所灭地
入于齐燕乐毅破齐惟聊莒即墨三城不下汉莒县
属城阳国文帝封朱虚侯章为城阳王都莒光武并
入琅邪魏城阳郡徙治东武莒仍属焉晋太康十年
割莒县属东莞惠帝徙东莞郡理莒城南燕桓遵为
徐州刺史镇莒刘裕北伐遵举城降元魏亦以莒属
卷三 第 15a 页 WYG0491-0733c.png
东莞高齐罢东莞郡以莒东莞二县属东安隋开皇
初属莒州大业初属琅邪郡唐武德五年属莒州贞
观八年属密州宋因之至今置莒州以县属
沂水县(下/) 本春秋莒鲁所争之郓邑十三州记曰鲁
昭公所居为西郓在束平莒鲁所争为东郓在此杜
预亦云城阳姑幕县南有员亭俗变其字即郓也汉
为东莞县即今县城南燕于此置县元魏孝文改为
新泰隋开皇四年改曰东安十六年于古盖城别置
初属莒州大业初属琅邪郡唐武德五年属莒州贞
观八年属密州宋因之至今置莒州以县属
沂水县(下/) 本春秋莒鲁所争之郓邑十三州记曰鲁
昭公所居为西郓在束平莒鲁所争为东郓在此杜
预亦云城阳姑幕县南有员亭俗变其字即郓也汉
为东莞县即今县城南燕于此置县元魏孝文改为
新泰隋开皇四年改曰东安十六年于古盖城别置
卷三 第 15b 页 WYG0491-0733d.png
东安以此为沂水县属琅邪郡唐宋并属沂州金属
莒州国朝至元二年废行新泰县入此延祐三年复
析置蒙阴(州西北/七十里)
日照县(下/) 州东南百五十里海滨十里盖汉海曲之
地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镇属密州金升为县属莒州
南接淮安赣榆县界有孤奎石驼山
蒙阴县(下/) 州西北二百二十里蒙山北二十五里汉
属泰山郡后汉省之晋复置属琅邪高齐省入新泰
莒州国朝至元二年废行新泰县入此延祐三年复
析置蒙阴(州西北/七十里)
日照县(下/) 州东南百五十里海滨十里盖汉海曲之
地宋元祐二年置日照镇属密州金升为县属莒州
南接淮安赣榆县界有孤奎石驼山
蒙阴县(下/) 州西北二百二十里蒙山北二十五里汉
属泰山郡后汉省之晋复置属琅邪高齐省入新泰
卷三 第 16a 页 WYG0491-0734a.png
县唐初置属泰山后亦废入新泰宋金因之国朝至
元二年废行新泰县延祐三年析沂水之新寨镇置
此县
沂州(下/) 府南五百里春秋齐鲁二国之境秦汉琅邪
东海郡地初吕后封刘泽为琅邪王文帝徙泽王燕
以琅邪为郡领县五十一后汉复为国封皇子京为
琅邪王自诸城徙都开阳故城是也晋武咸宁三年
改封东莞王胄王琅邪薨子觐嗣薨子睿嗣是为东
元二年废行新泰县延祐三年析沂水之新寨镇置
此县
沂州(下/) 府南五百里春秋齐鲁二国之境秦汉琅邪
东海郡地初吕后封刘泽为琅邪王文帝徙泽王燕
以琅邪为郡领县五十一后汉复为国封皇子京为
琅邪王自诸城徙都开阳故城是也晋武咸宁三年
改封东莞王胄王琅邪薨子觐嗣薨子睿嗣是为东
卷三 第 16b 页 WYG0491-0734b.png
晋元帝即位于江东于琅邪郡城东北置发干戍以
南军镇之后为石勒所陷乃于丹阳江乘县别立南
琅邪郡元魏庄帝置北徐州即今州理城也宇文周
改为沂州隋改为琅邪郡大业末为徐圆朗所据唐
武德四年平圆朗置沂州天宝元年复为琅邪郡宋
金并为沂州沂水经其东南淮泗舟楫通焉领县二
曰临沂曰费以临沂为治所
临沂县(中/) 倚郭本鲁地春秋城中丘在县东北汉属
南军镇之后为石勒所陷乃于丹阳江乘县别立南
琅邪郡元魏庄帝置北徐州即今州理城也宇文周
改为沂州隋改为琅邪郡大业末为徐圆朗所据唐
武德四年平圆朗置沂州天宝元年复为琅邪郡宋
金并为沂州沂水经其东南淮泗舟楫通焉领县二
曰临沂曰费以临沂为治所
临沂县(中/) 倚郭本鲁地春秋城中丘在县东北汉属
卷三 第 17a 页 WYG0491-0734c.png
东海郡后汉及晋属琅邪国元魏改属郯郡高齐省
隋开皇十六年置临沂县于古郈城(在今县东/二十六里)大业
二年移县于州理唐属沂州宋金因之
费县(下/) 州西北九十里鲁季氏之邑汉为县属东海
后汉为国属泰山晋属琅邪国自宋至隋并属琅邪
郡大业末为贼所破唐武德四年重置属沂州寰宇
记曰汉费县理祊城元魏太和间自祊城移县理阳
口山隋开皇三年复移入祊城今县理是也
隋开皇十六年置临沂县于古郈城(在今县东/二十六里)大业
二年移县于州理唐属沂州宋金因之
费县(下/) 州西北九十里鲁季氏之邑汉为县属东海
后汉为国属泰山晋属琅邪国自宋至隋并属琅邪
郡大业末为贼所破唐武德四年重置属沂州寰宇
记曰汉费县理祊城元魏太和间自祊城移县理阳
口山隋开皇三年复移入祊城今县理是也
卷三 第 17b 页 WYG0491-0734d.png
峄州(下/) 府西南七百五十里古鄫国通志曰鄫亦作
缯姒姓子爵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传国至春
秋襄公五年莒灭之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曾晰
曾参其后也古鄫城在州东八十里此汉承县地也
(胡氏大纪曰莒女为鄫夫人取莒公子为后与黄歇/进李□之妹于楚王吕不韦献邯郸之姫于秦公子)
(其事虽殊其欲灭人之祀而/有其国则一也故书莒灭鄫)汉承县属东海郡(承时/證切)
晋惠帝分东海郡之兰陵承戚合乡昌虑五县置兰
陵郡理承县隋开皇三年罢郡以承县属徐州十六
缯姒姓子爵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传国至春
秋襄公五年莒灭之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曾晰
曾参其后也古鄫城在州东八十里此汉承县地也
(胡氏大纪曰莒女为鄫夫人取莒公子为后与黄歇/进李□之妹于楚王吕不韦献邯郸之姫于秦公子)
(其事虽殊其欲灭人之祀而/有其国则一也故书莒灭鄫)汉承县属东海郡(承时/證切)
晋惠帝分东海郡之兰陵承戚合乡昌虑五县置兰
陵郡理承县隋开皇三年罢郡以承县属徐州十六
卷三 第 18a 页 WYG0491-0735a.png
年以县置鄫州大业二年省鄫州及承县移兰陵置
于废鄫州城属徐州后为山贼左君衡所破唐武德
四年复置鄫州又改兰陵为承县贞观六年废鄫州
以县属沂州宋因之(唐承县仍理鄫州/城至宋移理今县)金改曰兰陵
属邳州国朝升峄州初以兰陵为倚郭县至元二年
省
滕州(下/) 府西南八百里汉晋蕃(音/皮)邹二县地属鲁国
唐宋则徐兖二州之县金始置滕州属东平府元领
于废鄫州城属徐州后为山贼左君衡所破唐武德
四年复置鄫州又改兰陵为承县贞观六年废鄫州
以县属沂州宋因之(唐承县仍理鄫州/城至宋移理今县)金改曰兰陵
属邳州国朝升峄州初以兰陵为倚郭县至元二年
省
滕州(下/) 府西南八百里汉晋蕃(音/皮)邹二县地属鲁国
唐宋则徐兖二州之县金始置滕州属东平府元领
卷三 第 18b 页 WYG0491-0735b.png
县三至元初割沛县入济宁路领县二曰滕曰邹以
滕为治所
滕县(下/) 倚郭古滕国小邾左传曰郜雍曹滕文之昭
也文王子错叔绣所封三十二世为齐所灭汉初夏
侯婴为滕令号滕公因秦县也后置蕃县属鲁国至
武帝移置公丘属沛郡晋废公丘入蕃还属鲁国又
置蕃郡高齐废之隋以其为滕旧都故改蕃为滕县
属彭城唐属徐州宋属郓州金以县置滕州
滕为治所
滕县(下/) 倚郭古滕国小邾左传曰郜雍曹滕文之昭
也文王子错叔绣所封三十二世为齐所灭汉初夏
侯婴为滕令号滕公因秦县也后置蕃县属鲁国至
武帝移置公丘属沛郡晋废公丘入蕃还属鲁国又
置蕃郡高齐废之隋以其为滕旧都故改蕃为滕县
属彭城唐属徐州宋属郓州金以县置滕州
卷三 第 19a 页 WYG0491-0735c.png
邹县(下/) 州北百里古邾国通志云颛帝玄孙陆终氏
第五子晏安赐姓曹封于邾子孙以邾为姓周武王
封晏安之裔邾挟为附庸自挟至仪父十二世始见
春秋仪父附从齐桓定霸有功进爵称子十四世邾
文公迁于绎改称邹赵台卿曰至孟子时改曰邹矣
改说非也按六书故邾邹同声之转也春秋时邾莒
用夷故邾谓之邾娄娄有二音合闾音为邾合楼音
为邹此本邾国耳后为楚宣王所灭迁之江夏故黄
第五子晏安赐姓曹封于邾子孙以邾为姓周武王
封晏安之裔邾挟为附庸自挟至仪父十二世始见
春秋仪父附从齐桓定霸有功进爵称子十四世邾
文公迁于绎改称邹赵台卿曰至孟子时改曰邹矣
改说非也按六书故邾邹同声之转也春秋时邾莒
用夷故邾谓之邾娄娄有二音合闾音为邾合楼音
为邹此本邾国耳后为楚宣王所灭迁之江夏故黄
卷三 第 19b 页 WYG0491-0735d.png
州黄冈县有邾城古邹国则别见济南此两汉属鲁
国晋废南平阳入此县属鲁郡隋因之唐属兖州宋
属袭庆府金属东平府
般阳府路 禹贡青州之域莱夷作牧之地周礼职方
之幽州春秋战国之齐秦属齐郡汉晋则为济南乐
安东莱郡地元魏高齐为东清河郡及光州东牟之
境隋属齐郡及淄莱二州大业初淄州并入齐郡莱
州为东莱郡唐武德元年置淄州四年置莱登二州
国晋废南平阳入此县属鲁郡隋因之唐属兖州宋
属袭庆府金属东平府
般阳府路 禹贡青州之域莱夷作牧之地周礼职方
之幽州春秋战国之齐秦属齐郡汉晋则为济南乐
安东莱郡地元魏高齐为东清河郡及光州东牟之
境隋属齐郡及淄莱二州大业初淄州并入齐郡莱
州为东莱郡唐武德元年置淄州四年置莱登二州
卷三 第 20a 页 WYG0491-0736a.png
天宝元年废淄州为淄川县改莱州为东莱郡登州
为东牟郡并属河南道宋置淄莱登三州属京东东
路金属益都国初淄州属济南登莱属益都中统五
年置淄州路登莱二州来𨽻至元二年改为淄莱路
廿四年改为般阳府路元领县六至元初割邹平属
济南高苑属益都二州带入八县今领州二领录事
司一县十二𨽻府者四隶州者八 东到益都路百
四十里西到济南路二百二十里南到莱芜县百六
为东牟郡并属河南道宋置淄莱登三州属京东东
路金属益都国初淄州属济南登莱属益都中统五
年置淄州路登莱二州来𨽻至元二年改为淄莱路
廿四年改为般阳府路元领县六至元初割邹平属
济南高苑属益都二州带入八县今领州二领录事
司一县十二𨽻府者四隶州者八 东到益都路百
四十里西到济南路二百二十里南到莱芜县百六
卷三 第 20b 页 WYG0491-0736b.png
十里北到高苑县百三十里东北到临淄县九十里
东南到沂水县二百五十里西南到泰安州二百六
十里西北到青城县百五十五里到大都驿程千二
百一十里
录事司 沿革与益都路同
淄川县(中/) 倚郭本汉般阳县在般水之阳属济南郡
后汉属齐国晋省之宋元嘉五年改贝丘县于县置
清河郡高齐废郡以贝丘属齐州隋开皇十六年以
东南到沂水县二百五十里西南到泰安州二百六
十里西北到青城县百五十五里到大都驿程千二
百一十里
录事司 沿革与益都路同
淄川县(中/) 倚郭本汉般阳县在般水之阳属济南郡
后汉属齐国晋省之宋元嘉五年改贝丘县于县置
清河郡高齐废郡以贝丘属齐州隋开皇十六年以
卷三 第 21a 页 WYG0491-0736c.png
县置淄州十八年改贝丘为淄川县大业初州废县
属齐州唐武德元年复置淄州县属焉又析置长白
县六年省宋金因之
长山县(中/) 府北六十五里古于陵地(按史记索隐曰/孟子云陈仲子)
(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陵楚王聘以/为相仲子逃去为人灌园然则于陵又在楚地何也)
汉置于陵县属济南郡故城在县南魏晋因之宋武
于此侨立广川郡改为武强县高齐改广川为平原
郡隋开皇三年废平原郡移武强县入废城属冀州
属齐州唐武德元年复置淄州县属焉又析置长白
县六年省宋金因之
长山县(中/) 府北六十五里古于陵地(按史记索隐曰/孟子云陈仲子)
(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陵楚王聘以/为相仲子逃去为人灌园然则于陵又在楚地何也)
汉置于陵县属济南郡故城在县南魏晋因之宋武
于此侨立广川郡改为武强县高齐改广川为平原
郡隋开皇三年废平原郡移武强县入废城属冀州
卷三 第 21b 页 WYG0491-0736d.png
十六年分置淄州县仍属焉十八年改武强为长山
县以县南长白山名大业初废淄州以县隶齐州唐
武德元年置邹州县又属焉八年邹州废仍属淄州
宋金并因之
蒲台县(中/) 府东北二百里古有鬲氏国羿杀夏王相
其臣靡奔有鬲后与鬲君灭浞立少康汉千乘郡湿
沃县后汉为鬲侯国属平原三齐记曰秦始皇东游
于台下萦蒲系马今蒲生犹有萦者台在滨州东去
县以县南长白山名大业初废淄州以县隶齐州唐
武德元年置邹州县又属焉八年邹州废仍属淄州
宋金并因之
蒲台县(中/) 府东北二百里古有鬲氏国羿杀夏王相
其臣靡奔有鬲后与鬲君灭浞立少康汉千乘郡湿
沃县后汉为鬲侯国属平原三齐记曰秦始皇东游
于台下萦蒲系马今蒲生犹有萦者台在滨州东去
卷三 第 22a 页 WYG0491-0737a.png
此四十里名曰秦台隋开皇十六年置蒲台县属渤
海唐属淄州景龙元年属棣州五代周世宗复属滨
州宋太中祥符五年省入渤海以其地为蒲台镇金
复置县属滨州国初因之中统五年来隶
新城县(中/) 府北八十里本长山县之驿台镇国朝戊
子年以人民蕃聚置为县以田索二镇隶之
莱州(中/) 府东北五百里禹贡莱夷之地周职方幽州
之域史记周武王封太公于营丘莱侯闻之与太公
海唐属淄州景龙元年属棣州五代周世宗复属滨
州宋太中祥符五年省入渤海以其地为蒲台镇金
复置县属滨州国初因之中统五年来隶
新城县(中/) 府北八十里本长山县之驿台镇国朝戊
子年以人民蕃聚置为县以田索二镇隶之
莱州(中/) 府东北五百里禹贡莱夷之地周职方幽州
之域史记周武王封太公于营丘莱侯闻之与太公
卷三 第 22b 页 WYG0491-0737b.png
争营丘则莱为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齐侯伐莱莱共
公浮柔奔棠晏弱围棠灭之迁莱于郳(棠在即墨/郳在昌虑)秦
属齐郡汉高四年以韩信虏齐王广分齐置东莱郡
属青州莱在齐之东垂也初理掖后理黄魏因之晋
武太康四年徙辽东王蕤王东莱复理掖至宋改理
曲城元魏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光州(取界内/光水名)仍领东
莱郡州与郡同理在掖县高齐宇文周并因之隋开
皇初罢郡改光州为莱州大业初复为东莱郡唐武
公浮柔奔棠晏弱围棠灭之迁莱于郳(棠在即墨/郳在昌虑)秦
属齐郡汉高四年以韩信虏齐王广分齐置东莱郡
属青州莱在齐之东垂也初理掖后理黄魏因之晋
武太康四年徙辽东王蕤王东莱复理掖至宋改理
曲城元魏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光州(取界内/光水名)仍领东
莱郡州与郡同理在掖县高齐宇文周并因之隋开
皇初罢郡改光州为莱州大业初复为东莱郡唐武
卷三 第 23a 页 WYG0491-0737c.png
德初改为莱州天宝元年曰东莱郡乾元元年曰莱
州隶河南道宋为防禦州属京东东路金升州为定
海军节度属山东东路国初属益都中统五年来隶
至元二年割即墨县入胶州领县四曰掖曰胶水
曰招远曰莱阳以掖为治所
掖县(中/) 倚郭古过国(平/声)寒浞封子奡之地汉志夜侯
国有过乡春秋类传亦以有过在掖县战国策又云
田单封掖邑即掖省文未知是否掖水出县东南寒
州隶河南道宋为防禦州属京东东路金升州为定
海军节度属山东东路国初属益都中统五年来隶
至元二年割即墨县入胶州领县四曰掖曰胶水
曰招远曰莱阳以掖为治所
掖县(中/) 倚郭古过国(平/声)寒浞封子奡之地汉志夜侯
国有过乡春秋类传亦以有过在掖县战国策又云
田单封掖邑即掖省文未知是否掖水出县东南寒
卷三 第 23b 页 WYG0491-0737d.png
同山故以氏焉自汉以来属东莱唐宋并属莱州
胶水县(下/) 州南百三里本汉胶东国汉以即墨置胶
东国古城在县南后汉省为县属北海国晋属长广
郡元魏属北海郡隋仁寿元年改曰胶水属莱州唐
宋金并因之
招远县(下/) 州东北百二十里本掖县地有罗山金人
初置罗峰镇后升招远县属莱州西北至海五十里
海道东山河口至朱王海口仓百三十里
胶水县(下/) 州南百三里本汉胶东国汉以即墨置胶
东国古城在县南后汉省为县属北海国晋属长广
郡元魏属北海郡隋仁寿元年改曰胶水属莱州唐
宋金并因之
招远县(下/) 州东北百二十里本掖县地有罗山金人
初置罗峰镇后升招远县属莱州西北至海五十里
海道东山河口至朱王海口仓百三十里
卷三 第 24a 页 WYG0491-0738a.png
莱阳县(下/) 州东北百八十里汉县属东莱郡在昌水
之阳故名古城在文登县西南三十里晋初无此
县元康八年复立昌阳县属长广郡今理是也高齐
天保七年废长广以昌阳属东莱郡隋开皇三年罢
郡以县属莱州唐因之五代唐庄宗避国讳改为莱
阳宋金因之
登州(下/) 府东北七百五十里北至海三里禹贡嵎夷
之地春秋牟子国战国属齐秦属齐郡汉属东莱郡
之阳故名古城在文登县西南三十里晋初无此
县元康八年复立昌阳县属长广郡今理是也高齐
天保七年废长广以昌阳属东莱郡隋开皇三年罢
郡以县属莱州唐因之五代唐庄宗避国讳改为莱
阳宋金因之
登州(下/) 府东北七百五十里北至海三里禹贡嵎夷
之地春秋牟子国战国属齐秦属齐郡汉属东莱郡
卷三 第 24b 页 WYG0491-0738b.png
元魏属东牟郡高齐属长广郡隋开皇初属牟州大
业三年废唐武德四年复置牟州后因文登县人不
从贼党遂于县理置登州贞观元年牟登二州俱废
如意元年又于牟平县置登州神龙三年自牟平徙
登州于蓬莱镇析黄县置蓬莱县今州理是也天宝
元年为东牟郡乾元元年复为登州宋因之属京东
东路领县四金初析牟平文登两县置宁海军以两
水镇为福山县杨疃镇为栖霞县还登州国初属益
业三年废唐武德四年复置牟州后因文登县人不
从贼党遂于县理置登州贞观元年牟登二州俱废
如意元年又于牟平县置登州神龙三年自牟平徙
登州于蓬莱镇析黄县置蓬莱县今州理是也天宝
元年为东牟郡乾元元年复为登州宋因之属京东
东路领县四金初析牟平文登两县置宁海军以两
水镇为福山县杨疃镇为栖霞县还登州国初属益
卷三 第 25a 页 WYG0491-0738c.png
都中统五年来隶领县四曰蓬莱曰黄曰福山曰栖
霞以蓬莱为治所
蓬莱县(下/) 倚郭本黄县地汉武于此望海中蓬莱山
因筑城以为名唐贞观八年于此置蓬莱镇神龙三
年析黄县置蓬莱县宋金因之
黄县(下/) 州西南百三十里古莱子都此故城在县东
南二十五里汉黄县属东莱郡高齐天保七年移今
理唐初属牟州神龙三年属登州宋金因之汉志秦
霞以蓬莱为治所
蓬莱县(下/) 倚郭本黄县地汉武于此望海中蓬莱山
因筑城以为名唐贞观八年于此置蓬莱镇神龙三
年析黄县置蓬莱县宋金因之
黄县(下/) 州西南百三十里古莱子都此故城在县东
南二十五里汉黄县属东莱郡高齐天保七年移今
理唐初属牟州神龙三年属登州宋金因之汉志秦
卷三 第 25b 页 WYG0491-0738d.png
欲伐匈奴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(直瑞/切)琅邪负
海之郡腄即文登黄即此县
福山县(下/) 州东南二百八十五里本汉腄县地旧为
两水镇属登州金伪齐阜昌二年置福山县属登州
栖霞县(下/) 州南百五十四里腄县地旧为杨疃镇亦
伪齐所置
宁海州(下/) 禹贡嵎夷周礼幽州域春秋莱国秦齐郡
之东腄汉东牟不夜县地后汉为牟平侯国并属东
海之郡腄即文登黄即此县
福山县(下/) 州东南二百八十五里本汉腄县地旧为
两水镇属登州金伪齐阜昌二年置福山县属登州
栖霞县(下/) 州南百五十四里腄县地旧为杨疃镇亦
伪齐所置
宁海州(下/) 禹贡嵎夷周礼幽州域春秋莱国秦齐郡
之东腄汉东牟不夜县地后汉为牟平侯国并属东
卷三 第 26a 页 WYG0491-0739a.png
莱郡魏晋止为县高齐天统四年分置文登县属长
广郡隋开皇三年改长广为牟州以文登县属莱州
大业二年亦废牟州入莱州唐武德四年又于黄县
东中郎城置牟州文登县置登州领文登观(音/贯)阳二
县六年以观阳属牟州又置清阳廓定二县属登州
贞观元年二州三县俱废入文登如意元年复登州
神龙三年登州徙置蓬莱镇麟德二年复置牟平属
登州宋因之金初伪齐刘豫以两县置宁海军大定
广郡隋开皇三年改长广为牟州以文登县属莱州
大业二年亦废牟州入莱州唐武德四年又于黄县
东中郎城置牟州文登县置登州领文登观(音/贯)阳二
县六年以观阳属牟州又置清阳廓定二县属登州
贞观元年二州三县俱废入文登如意元年复登州
神龙三年登州徙置蓬莱镇麟德二年复置牟平属
登州宋因之金初伪齐刘豫以两县置宁海军大定
卷三 第 26b 页 WYG0491-0739b.png
廿二年升为州属山东东路国初属益都至元九年
直𨽻
省部领县二曰牟平曰文登以牟平为治所 东到
海二百六十里西到福山县七十五里南到汝山海
口百六十里北到营岛海口十里东北到双岛海口
六十里东南到远岛海口百八十里西南到莱阳县
二百四十里西北到清泉海口六十里到大都二千
三百里由海道千九百里
直𨽻
省部领县二曰牟平曰文登以牟平为治所 东到
海二百六十里西到福山县七十五里南到汝山海
口百六十里北到营岛海口十里东北到双岛海口
六十里东南到远岛海口百八十里西南到莱阳县
二百四十里西北到清泉海口六十里到大都二千
三百里由海道千九百里
卷三 第 27a 页 WYG0491-0739c.png
牟平县(中/) 倚郭古牟子国(祝融/后)汉牟平县(在牟山阳/其地坦夷)
(故曰/牟平)属东莱郡武帝元朔三年封齐孝王子渫(先列/切)
为牟平侯传七世至莽篡国除故城在县西北百里
高齐天保七年自牟故城移黄县东北改属长广郡
隋开皇三年改长广为牟州县属焉大业二年牟州
废县属莱州唐武德四年又属牟州贞观二年废入
文登麟德二年复置属登州宋因之金属宁海州
文登县(下/) 州东百十五里本汉牟平不夜县地高齐
(故曰/牟平)属东莱郡武帝元朔三年封齐孝王子渫(先列/切)
为牟平侯传七世至莽篡国除故城在县西北百里
高齐天保七年自牟故城移黄县东北改属长广郡
隋开皇三年改长广为牟州县属焉大业二年牟州
废县属莱州唐武德四年又属牟州贞观二年废入
文登麟德二年复置属登州宋因之金属宁海州
文登县(下/) 州东百十五里本汉牟平不夜县地高齐
卷三 第 27b 页 WYG0491-0739d.png
天统四年分牟平置文登县属长广以地有文山始
皇召集文人登之号曰文登隋开皇三年属莱州唐
武德四年于县置登州贞观元年废登州并废清阳
廓定二县入此县神龙三年徙置登州于蓬莱镇县
仍属焉宋因之金属宁海州
济南路(上/) 禹贡青西兖北之地齐履岱阴无棣之境
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汉为济南郡兼千乘平
原地文帝又分济南国封齐悼王子𠡠侯辟光为济
皇召集文人登之号曰文登隋开皇三年属莱州唐
武德四年于县置登州贞观元年废登州并废清阳
廓定二县入此县神龙三年徙置登州于蓬莱镇县
仍属焉宋因之金属宁海州
济南路(上/) 禹贡青西兖北之地齐履岱阴无棣之境
春秋战国皆属齐秦属齐郡汉为济南郡兼千乘平
原地文帝又分济南国封齐悼王子𠡠侯辟光为济
卷三 第 28a 页 WYG0491-0740a.png
南王景帝二年国除后汉复为济南国并属青州魏
建安中分置乐陵郡晋为济岷郡及乐陵国(舆地记/曰晋济)
(南郡领下密胶东即墨祝柯平寿五县以平寿为郡/治考其属邑乃汉北海平寿胶东地作济南平地也)
(或云魏平蜀将徙其豪将家于济河北改为济岷郡/而太康地志无此郡名岂永嘉散乱简编散落故失)
(其传乎寰宇记乃永嘉末济南郡自东平陵移理历/城后为石勒所据非济南属邑当从舆地记改曰济)
(岷/)永嘉乱陷没东晋义熙五年刘裕灭南燕复有其
地宋元嘉九年割青州西部于此侨立冀州元魏改
为齐州兼置济南乐陵二郡隋开皇三废郡复为齐
建安中分置乐陵郡晋为济岷郡及乐陵国(舆地记/曰晋济)
(南郡领下密胶东即墨祝柯平寿五县以平寿为郡/治考其属邑乃汉北海平寿胶东地作济南平地也)
(或云魏平蜀将徙其豪将家于济河北改为济岷郡/而太康地志无此郡名岂永嘉散乱简编散落故失)
(其传乎寰宇记乃永嘉末济南郡自东平陵移理历/城后为石勒所据非济南属邑当从舆地记改曰济)
(岷/)永嘉乱陷没东晋义熙五年刘裕灭南燕复有其
地宋元嘉九年割青州西部于此侨立冀州元魏改
为齐州兼置济南乐陵二郡隋开皇三废郡复为齐
卷三 第 28b 页 WYG0491-0740b.png
州十七年又于阳信县置棣州大业初州废又改为
齐郡唐武德元年复为齐州二年置总管府管齐邹
东泰谭淄济六州四年于厌次置棣州七年改总管
为都督府贞观元年废之七年复置督府管齐青淄
莱密五州天宝元年齐州改临淄郡棣州改乐安郡
五载临淄郡改济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齐州乐安郡
复为棣州并属河南道五代周显德三年又分棣置
滨州宋治平二年升齐州为兴德军节度政和六年
齐郡唐武德元年复为齐州二年置总管府管齐邹
东泰谭淄济六州四年于厌次置棣州七年改总管
为都督府贞观元年废之七年复置督府管齐青淄
莱密五州天宝元年齐州改临淄郡棣州改乐安郡
五载临淄郡改济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齐州乐安郡
复为棣州并属河南道五代周显德三年又分棣置
滨州宋治平二年升齐州为兴德军节度政和六年
卷三 第 29a 页 WYG0491-0740c.png
以齐州为英宗赐履之地升为济南府金人初入中
原知府刘豫以城叛降立豫为齐帝改元阜昌兼八
州之地都于汴梁以子麟知济南府八年废之仍为
散府按察置司焉国朝置济南路总管府属山东东
路元领淄陵二州至元二年淄州自为淄莱路陵州并
临邑县入河间路长清县入泰安州禹城县入曹州
齐河县入德州以滨棣二州及邹平县来隶今领州
二录事司一县十一隶府者四隶州者七长官司一
原知府刘豫以城叛降立豫为齐帝改元阜昌兼八
州之地都于汴梁以子麟知济南府八年废之仍为
散府按察置司焉国朝置济南路总管府属山东东
路元领淄陵二州至元二年淄州自为淄莱路陵州并
临邑县入河间路长清县入泰安州禹城县入曹州
齐河县入德州以滨棣二州及邹平县来隶今领州
二录事司一县十一隶府者四隶州者七长官司一
卷三 第 29b 页 WYG0491-0740d.png
东到般阳路二百二十里西到齐河县五十里南
到泰安州百八十里北到无棣县三百二十里东南
到莱芜县二百五十里东北到滨州海口四百七十
里西南到长清县七十里西北到禹城县百二十里
到大都千里
录事司 沿革同前
历城县(中/) 倚郭古齐历下城在历山之阴史记晋平
公伐齐战于历下郦食其说齐王广罢历下兵守韩
到泰安州百八十里北到无棣县三百二十里东南
到莱芜县二百五十里东北到滨州海口四百七十
里西南到长清县七十里西北到禹城县百二十里
到大都千里
录事司 沿革同前
历城县(中/) 倚郭古齐历下城在历山之阴史记晋平
公伐齐战于历下郦食其说齐王广罢历下兵守韩
卷三 第 30a 页 WYG0491-0741a.png
信袭破之皆其地自汉为历城县属济南郡晋属济
岷郡刘宋尝于此侨立冀州隋开皇三年属齐州大
业初属齐郡唐武德三年属齐州隋唐州郡并理东
平陵后改全节县元和后省全节入历城始为郡治
焉宋初属兴德军政和六年属济南府金因之按述
征记历城到营城三十里自城已东水㳽漫数十里
间南则迫山实为险固逮金乱土人因阻水立邑号
曰水寨归附后始移置今县
岷郡刘宋尝于此侨立冀州隋开皇三年属齐州大
业初属齐郡唐武德三年属齐州隋唐州郡并理东
平陵后改全节县元和后省全节入历城始为郡治
焉宋初属兴德军政和六年属济南府金因之按述
征记历城到营城三十里自城已东水㳽漫数十里
间南则迫山实为险固逮金乱土人因阻水立邑号
曰水寨归附后始移置今县
卷三 第 30b 页 WYG0491-0741b.png
章丘县(上/) 府东北百一十里本汉阳丘县属济南郡
高齐天保七年以废禹城县西有古高唐城移置高
唐县于此即古黄巾城也隋开皇十八年以博州亦
有高唐改此为章丘取县南章丘为名尔雅上平曰
章丘亦章亥葬女之山名女即山者唐武德二年属
谭州贞观元年属齐州宋景德三年移县北置清平
军以县属焉熙宁三年复移军使于县城金废军县
属济南
高齐天保七年以废禹城县西有古高唐城移置高
唐县于此即古黄巾城也隋开皇十八年以博州亦
有高唐改此为章丘取县南章丘为名尔雅上平曰
章丘亦章亥葬女之山名女即山者唐武德二年属
谭州贞观元年属齐州宋景德三年移县北置清平
军以县属焉熙宁三年复移军使于县城金废军县
属济南
卷三 第 31a 页 WYG0491-0741c.png
邹平县(上/) 府东北百八十里汉济南郡有邹县(古邹/侯国)
(舜/)有梁邹后汉以邹为邹平属济南国晋省梁邹入
邹县属乐安国永嘉后邹亦废高齐天保七年移平
原县置梁邹城隋开皇三年移入邹平城十八年复
为邹平县属淄州大业三年属齐州唐武德元年于
临济县置邹州以县属八年邹州废属谭州贞观元
年谭州废属淄州宋因之景德初徙治济阳城金属
淄州
(舜/)有梁邹后汉以邹为邹平属济南国晋省梁邹入
邹县属乐安国永嘉后邹亦废高齐天保七年移平
原县置梁邹城隋开皇三年移入邹平城十八年复
为邹平县属淄州大业三年属齐州唐武德元年于
临济县置邹州以县属八年邹州废属谭州贞观元
年谭州废属淄州宋因之景德初徙治济阳城金属
淄州
卷三 第 31b 页 WYG0491-0741d.png
济阳县(中/) 府东北九十里唐景龙元年折高宛置济
阳县属淄州元和郡国志云济水在县南又南有八
会津水陆所凑其路有八故名八会县废城在淄州
北今县本汉朝阳唐宋之临邑章邱地金初刘豫割
章邱之标竿镇及临邑封圻之半置济阳县属济南
大定六年避金主允济讳改曰清阳允济遇杀复旧
名 新市镇旧属临邑至元二年并入济阳拨户千
二百四十六置长官司管投下差税直隶济南路
阳县属淄州元和郡国志云济水在县南又南有八
会津水陆所凑其路有八故名八会县废城在淄州
北今县本汉朝阳唐宋之临邑章邱地金初刘豫割
章邱之标竿镇及临邑封圻之半置济阳县属济南
大定六年避金主允济讳改曰清阳允济遇杀复旧
名 新市镇旧属临邑至元二年并入济阳拨户千
二百四十六置长官司管投下差税直隶济南路
卷三 第 32a 页 WYG0491-0742a.png
棣州(上/) 府东北二百四十里禹贡青兖之交周封齐
履之北境秦属齐郡汉兼平原渤海千乘郡邑魏建
安中分为乐陵郡元魏又析乐陵为二隋开皇十年
以郡置厌次县属北海十七年以阳信县置棣州大
业三年废棣州自饶安县徙沧州于信阳唐武德四
年析沧州之阳信滴河乐陵厌次置棣州八年又废
入沧州贞观十七年复于乐陵置棣州其后以乐陵
还沧州割淄州之蒲台来隶徙州治厌次(故城在州/东北四十)
履之北境秦属齐郡汉兼平原渤海千乘郡邑魏建
安中分为乐陵郡元魏又析乐陵为二隋开皇十年
以郡置厌次县属北海十七年以阳信县置棣州大
业三年废棣州自饶安县徙沧州于信阳唐武德四
年析沧州之阳信滴河乐陵厌次置棣州八年又废
入沧州贞观十七年复于乐陵置棣州其后以乐陵
还沧州割淄州之蒲台来隶徙州治厌次(故城在州/东北四十)
卷三 第 32b 页 WYG0491-0742b.png
(馀里土人名/曰北旧城)天宝元年改为乐安郡属河南道乾元
元年复为棣州五代梁刺史华温琪以河水为患徙
州于厌次东南(州东南五十三里/土人名曰旧南城)宋建隆二年为团
练乾德三年升为防禦州大中祥符四年清河水溢
坏州城以厌次与阳信互易其地徙州治厌次金因
之国初滨棣自为一道中统元年置滨棣路安抚司
至元二年隶济南路领县四曰厌次曰阳信曰商河
曰无棣以厌次为治所
元年复为棣州五代梁刺史华温琪以河水为患徙
州于厌次东南(州东南五十三里/土人名曰旧南城)宋建隆二年为团
练乾德三年升为防禦州大中祥符四年清河水溢
坏州城以厌次与阳信互易其地徙州治厌次金因
之国初滨棣自为一道中统元年置滨棣路安抚司
至元二年隶济南路领县四曰厌次曰阳信曰商河
曰无棣以厌次为治所
卷三 第 33a 页 WYG0491-0742c.png
厌次县(中/) 倚郭汉高祖初封爰类为厌次侯至文帝
国除明帝永平五年更富平为厌次县属平原郡相
传秦始皇东游厌气次舍于此故名魏晋属乐陵元
魏时徙县治马岭城(今阳信县东/马岭城是)高齐省之隋开皇
十三年复置于乐陵属北海十七年属沧州大业初
属渤海郡唐武德四年属棣州贞观后徙州治此邑
五代梁徙州东南县随之宋大中祥符间与阳信县
互易仍为州理(水经阙骃注曰厌次县富平侯张安/世封邑按本传昭帝元凤六年封安)
国除明帝永平五年更富平为厌次县属平原郡相
传秦始皇东游厌气次舍于此故名魏晋属乐陵元
魏时徙县治马岭城(今阳信县东/马岭城是)高齐省之隋开皇
十三年复置于乐陵属北海十七年属沧州大业初
属渤海郡唐武德四年属棣州贞观后徙州治此邑
五代梁徙州东南县随之宋大中祥符间与阳信县
互易仍为州理(水经阙骃注曰厌次县富平侯张安/世封邑按本传昭帝元凤六年封安)
卷三 第 33b 页 WYG0491-0742d.png
(世富平侯薨子延寿嗣国在陈留别邑在魏郡租入/岁千馀万延寿自以身无功德何能久堪先人大国)
(上书让减户邑天子以为有让徙封平原并一国户/口如故而税减半然则陈留之富平乃安世始封平)
(原之富平延寿之徙封也汉功臣之世保国长久未/有若富平者岂非安世父子谦抑之所致可为后法)
(也/)
阳信县(中/) 州东北四十五里本汉县属渤海郡高祖
初封吕青为阳信侯文帝复以封刘揭王莽省之后
汉延光元年复置魏晋皆属乐陵元魏因之至高齐
废隋开皇初后置属沧州十七年属棣州大业初又
(上书让减户邑天子以为有让徙封平原并一国户/口如故而税减半然则陈留之富平乃安世始封平)
(原之富平延寿之徙封也汉功臣之世保国长久未/有若富平者岂非安世父子谦抑之所致可为后法)
(也/)
阳信县(中/) 州东北四十五里本汉县属渤海郡高祖
初封吕青为阳信侯文帝复以封刘揭王莽省之后
汉延光元年复置魏晋皆属乐陵元魏因之至高齐
废隋开皇初后置属沧州十七年属棣州大业初又
卷三 第 34a 页 WYG0491-0743a.png
属沧州唐武德四年以县置棣州六年州废县属沧
州贞观十七年还属棣州宋因之大中祥符间与厌
次县互因其地今因之(大统志晋东海王越斩汲桑/于此按通鉴荀晞破汲桑桑)
(奔马牧为人所/杀故此不录)
商河县(中/) 州西南九十里本汉平原朸(音/力)县地武帝
封城阳王子让为侯晋置漯沃县(音它/合反)隋开皇初于
汉朸县故城置滳河县取县南商河汉河堤都尉许
商疏凿后人加水为滳以为名也初属沧州后属棣
州贞观十七年还属棣州宋因之大中祥符间与厌
次县互因其地今因之(大统志晋东海王越斩汲桑/于此按通鉴荀晞破汲桑桑)
(奔马牧为人所/杀故此不录)
商河县(中/) 州西南九十里本汉平原朸(音/力)县地武帝
封城阳王子让为侯晋置漯沃县(音它/合反)隋开皇初于
汉朸县故城置滳河县取县南商河汉河堤都尉许
商疏凿后人加水为滳以为名也初属沧州后属棣
卷三 第 34b 页 WYG0491-0743b.png
州大业初属渤海唐贞观元年割属德州十七年还
属棣州宋因之前此皆称滳河至宋去偏傍为商河
岂以绍圣间河决坏城大观修复之后字从改耶然
不可考矣金因之
无棣县(下/) 齐履此境汉阳信地(阳信故城在县/东南三十里)隋开
皇六年置县取县南无棣沟为名唐贞观初省入阳
信八年复置属沧州太和二年属棣州寻属沧州五
代周显德五年改为保顺军宋复为无棣县属沧州
属棣州宋因之前此皆称滳河至宋去偏傍为商河
岂以绍圣间河决坏城大观修复之后字从改耶然
不可考矣金因之
无棣县(下/) 齐履此境汉阳信地(阳信故城在县/东南三十里)隋开
皇六年置县取县南无棣沟为名唐贞观初省入阳
信八年复置属沧州太和二年属棣州寻属沧州五
代周显德五年改为保顺军宋复为无棣县属沧州
卷三 第 35a 页 WYG0491-0743c.png
金因之国朝割无棣县半入沧州以县领三乡来属
而沧州亦有无棣故此又称东无棣云
滨州(中/) 府东北三百五十里汉渤海郡地沿革同棣
州五代之际置𣙜盐务于海滨因立赡国军周显德
三年始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两县置滨州宋因之初
省蒲台入渤海庆历六年又析置招安县金复置蒲
台县大定十三年于此立盐使司后又析置利津县
改招安曰沾化国初滨棣自为一道中统三年置滨
而沧州亦有无棣故此又称东无棣云
滨州(中/) 府东北三百五十里汉渤海郡地沿革同棣
州五代之际置𣙜盐务于海滨因立赡国军周显德
三年始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两县置滨州宋因之初
省蒲台入渤海庆历六年又析置招安县金复置蒲
台县大定十三年于此立盐使司后又析置利津县
改招安曰沾化国初滨棣自为一道中统三年置滨
卷三 第 35b 页 WYG0491-0743d.png
棣路宣抚司中统五年割蒲台县入淄州至元二年
隶济南路领县三曰渤海曰利津曰沾化以渤海为
治所
渤海县(中/) 倚郭唐垂拱四年析蒲台置渤海县天宝
五年以地斥卤西徙四十里李丘村县焉周显德三
年以县置滨州宋金并因之
利津县(下/) 州东六十里本渤海县之永利镇金明昌
三年置为县
隶济南路领县三曰渤海曰利津曰沾化以渤海为
治所
渤海县(中/) 倚郭唐垂拱四年析蒲台置渤海县天宝
五年以地斥卤西徙四十里李丘村县焉周显德三
年以县置滨州宋金并因之
利津县(下/) 州东六十里本渤海县之永利镇金明昌
三年置为县
卷三 第 36a 页 WYG0491-0744a.png
沾化县(下/) 州北六十里宋庆历三年招抚海寇得安
即其地置招安县熙宁六年省为镇元丰二年复为
县金明昌四年改曰沾化取龚遂为渤海太守海滨
之民复沾圣化立名
德州 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战国齐之北境秦属齐郡
汉高祖分齐置平原郡后汉及魏晋以为宗王封国
元魏复为郡孝文太和中移郡于安德故城改为安
德郡隋开皇元年废郡入冀州九年以郡置德州大
即其地置招安县熙宁六年省为镇元丰二年复为
县金明昌四年改曰沾化取龚遂为渤海太守海滨
之民复沾圣化立名
德州 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战国齐之北境秦属齐郡
汉高祖分齐置平原郡后汉及魏晋以为宗王封国
元魏复为郡孝文太和中移郡于安德故城改为安
德郡隋开皇元年废郡入冀州九年以郡置德州大
卷三 第 36b 页 WYG0491-0744b.png
业三年州废复为平原郡唐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复
置德州又置总管府领博德棣观四州七年改属都
督府贞观二年废督府割沧州之滳河厌次二县来
属十七年二县还属棣州以废观州之蓨县安陵来
隶天宝元年改为平原郡十四年安禄山反平原太
守颜真卿据郡讨贼(初明皇闻河北郡县皆从贼叹/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耶)
(及真卿报至大喜曰朕不识颜真卿作何状乃能如/是钦按三代之后天下承平富庶莫如明皇始祸致)
(乱毒流后代亦莫如明皇盖其初政识姚宋晚年识/李杨斯二人者天下皆识其心术明皇但识其形状)
置德州又置总管府领博德棣观四州七年改属都
督府贞观二年废督府割沧州之滳河厌次二县来
属十七年二县还属棣州以废观州之蓨县安陵来
隶天宝元年改为平原郡十四年安禄山反平原太
守颜真卿据郡讨贼(初明皇闻河北郡县皆从贼叹/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耶)
(及真卿报至大喜曰朕不识颜真卿作何状乃能如/是钦按三代之后天下承平富庶莫如明皇始祸致)
(乱毒流后代亦莫如明皇盖其初政识姚宋晚年识/李杨斯二人者天下皆识其心术明皇但识其形状)
卷三 第 37a 页 WYG0491-0744c.png
(故能败乱天下至于真卿兄弟巡远诸贤皆所不识/而竭忠许国乃能如是自古识者不贤贤者不识信)
(者不忠忠者不信岂特明皇/而已哉此祸乱所以相寻也)乾元元年复为德州属
河北道五代晋天福间移州理长河县宋复还安德
展其城(景德三年刺史/江日新展筑)亦属河北金属山东东路国
初属东平路至元五年直𨽻
省部仍割大名之清平济南之齐河两县来隶领县
五曰安德曰平原曰齐河曰清平曰德平以安德为
治所 东到商河县百八十里西到陵州七十里南
(者不忠忠者不信岂特明皇/而已哉此祸乱所以相寻也)乾元元年复为德州属
河北道五代晋天福间移州理长河县宋复还安德
展其城(景德三年刺史/江日新展筑)亦属河北金属山东东路国
初属东平路至元五年直𨽻
省部仍割大名之清平济南之齐河两县来隶领县
五曰安德曰平原曰齐河曰清平曰德平以安德为
治所 东到商河县百八十里西到陵州七十里南
卷三 第 37b 页 WYG0491-0744d.png
到高唐州百四十里北到吴桥县七十里到大都八
百里东北到宁津县百里东南到禹城县百一十里
西南到恩州百一十里西北到景州二百里
安德县(中/) 倚郭汉为县后汉为国皆属平原元魏以
县置安德郡隋开皇初复为县属冀州九年于县置
德州五代石晋徙州理长河以县为属邑宋嘉祐中
复为州理今因之
平原县(中/) 州西南五十里汉平原郡平原县有笃马
百里东北到宁津县百里东南到禹城县百一十里
西南到恩州百一十里西北到景州二百里
安德县(中/) 倚郭汉为县后汉为国皆属平原元魏以
县置安德郡隋开皇初复为县属冀州九年于县置
德州五代石晋徙州理长河以县为属邑宋嘉祐中
复为州理今因之
平原县(中/) 州西南五十里汉平原郡平原县有笃马
卷三 第 38a 页 WYG0491-0745a.png
河东北入海五百馀里(今枯河/犹存)韩信夜渡平原袭齐
历下军渡此河也高齐并鄃县入此(古城在县西光/武封马武此邑)
元魏置东青州寻废属安德郡隋开皇初郡废属冀
州九年改属德州唐太和二年属齐州寻复属德州
宋金因之
齐河县(中/) 本宋济南之耿济镇汉耿弇讨张步自朝
阳济河即此地金刘豫家此镇僭位后置为县属济
南大定八年始城之国朝至元二年来隶
历下军渡此河也高齐并鄃县入此(古城在县西光/武封马武此邑)
元魏置东青州寻废属安德郡隋开皇初郡废属冀
州九年改属德州唐太和二年属齐州寻复属德州
宋金因之
齐河县(中/) 本宋济南之耿济镇汉耿弇讨张步自朝
阳济河即此地金刘豫家此镇僭位后置为县属济
南大定八年始城之国朝至元二年来隶
卷三 第 38b 页 WYG0491-0745b.png
清平县(中/) 州东百八十里本汉清河郡之清阳县隋
开皇初徙贝丘县置此十六年改曰清平属博州大
业二年属贝州唐武德四年属博州宋属大名府旧
邑在县西四十里清平镇元丰间漯河决坏城徙置
博平县之明灵寨今理是也金因之国朝至元二年
来𨽻
德平县(下/) 州东八十五里本汉平原郡平昌县汉文
四年封齐悼王子卬为平昌侯元魏永熙二年移古
开皇初徙贝丘县置此十六年改曰清平属博州大
业二年属贝州唐武德四年属博州宋属大名府旧
邑在县西四十里清平镇元丰间漯河决坏城徙置
博平县之明灵寨今理是也金因之国朝至元二年
来𨽻
德平县(下/) 州东八十五里本汉平原郡平昌县汉文
四年封齐悼王子卬为平昌侯元魏永熙二年移古
卷三 第 39a 页 WYG0491-0745c.png
城隋开皇十三年属沧州后还属德州唐因之五代唐
避讳改德平宋熙宁六年省为镇元符二年复置属德州金因之
齐邑外属
高唐州之高唐县 本汉平原郡地理志平原郡有高
唐则汉县也
曹州之禹城县 济南西五十里古祝国黄帝之后杜
征南释地曰济南祝阿县西北有辕城有高唐城春
秋时齐邑汉祝阿县属平原郡隋属齐州唐天宝元
避讳改德平宋熙宁六年省为镇元符二年复置属德州金因之
齐邑外属
高唐州之高唐县 本汉平原郡地理志平原郡有高
唐则汉县也
曹州之禹城县 济南西五十里古祝国黄帝之后杜
征南释地曰济南祝阿县西北有辕城有高唐城春
秋时齐邑汉祝阿县属平原郡隋属齐州唐天宝元
卷三 第 39b 页 WYG0491-0745d.png
年改曰禹城取县南禹息古城为名安史之乱义营
防遏将军李铣决河水以限贼县为水坏乃北徙八
十里移县置迁善村为今理(故禹城在/丰齐之北)宋金并属济
南国初乙未年属曹州(有阿阳城汉县也在废禹城/西北隋开皇初此城侧得古)
(冢石铭云阿县令李君墓龙额城亦汉县在废禹城/东南古高唐城在南五十里瑗城在南百里春秋晋)
(赵鞅代齐取犁及辕杜云犁一名隰辕即瑗也/原阳城唐县亦在南百里废禹城在南八十里)
泰安州之长清县 济南西南七十里本卢地齐公子
傒食采于卢汉为县属泰山郡元魏孝昌二年自山
防遏将军李铣决河水以限贼县为水坏乃北徙八
十里移县置迁善村为今理(故禹城在/丰齐之北)宋金并属济
南国初乙未年属曹州(有阿阳城汉县也在废禹城/西北隋开皇初此城侧得古)
(冢石铭云阿县令李君墓龙额城亦汉县在废禹城/东南古高唐城在南五十里瑗城在南百里春秋晋)
(赵鞅代齐取犁及辕杜云犁一名隰辕即瑗也/原阳城唐县亦在南百里废禹城在南八十里)
泰安州之长清县 济南西南七十里本卢地齐公子
傒食采于卢汉为县属泰山郡元魏孝昌二年自山
卷三 第 40a 页 WYG0491-0746a.png
茌故城移东太原郡置此后废隋开皇五年置长清
镇取清水为名十四年改为县属济州唐贞观十七
年属齐州宋因之至道二年徙治剌榆店今县理金
亦属济南国初乙未年属泰安
东昌路之聊城县 济南西三百里齐西鄙之邑水经
注云聊城县东北三十里有故摄城左传所谓聊摄
以东是也战国时燕将保聊城田单攻之不下鲁仲
连为书约之矢射城中燕将见书自杀两汉属东郡
镇取清水为名十四年改为县属济州唐贞观十七
年属齐州宋因之至道二年徙治剌榆店今县理金
亦属济南国初乙未年属泰安
东昌路之聊城县 济南西三百里齐西鄙之邑水经
注云聊城县东北三十里有故摄城左传所谓聊摄
以东是也战国时燕将保聊城田单攻之不下鲁仲
连为书约之矢射城中燕将见书自杀两汉属东郡
卷三 第 40b 页 WYG0491-0746b.png
魏晋属平原因为郡治焉隋初属博州大业中属武
阳郡唐宋并属博州国朝属东昌路倚郭按汉志千
乘郡别有蓼城县后汉为蓼侯国注云东北有摄城
此古齐聊摄也今人皆以东昌之聊城当之故略具
同异云 茌平县聊城县东北七十里左传哀八年
齐取阐杜注云汉东郡茌平县北有阐乡茌平至晋
末圯于河后魏废入聊城唐武德初以聊城之兴利
镇复置贞观八年又废至今刘豫始复属博州国初
阳郡唐宋并属博州国朝属东昌路倚郭按汉志千
乘郡别有蓼城县后汉为蓼侯国注云东北有摄城
此古齐聊摄也今人皆以东昌之聊城当之故略具
同异云 茌平县聊城县东北七十里左传哀八年
齐取阐杜注云汉东郡茌平县北有阐乡茌平至晋
末圯于河后魏废入聊城唐武德初以聊城之兴利
镇复置贞观八年又废至今刘豫始复属博州国初
卷三 第 41a 页 WYG0491-0746c.png
拨属东昌石勒卖为师欢奴耕田闻鼓鞞之声县西
南地名牛丛块相传是其旧耕之地李阳争沤麻池
今有大李庄阳欢之裔犹存未知是否淳于髡墓在
县西又唐马周五代葛从周皆有墓土人名曰葛块
东平路之东阿县 济南西百二十里齐之柯邑春秋
庄公十三年会齐侯盟于柯曹沫劫盟于此汉为东
阿县(两汉有阿阳/无东阿记误)魏封曹植地晋属济北国隋属济
北郡唐初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属郓州金宋并属东
南地名牛丛块相传是其旧耕之地李阳争沤麻池
今有大李庄阳欢之裔犹存未知是否淳于髡墓在
县西又唐马周五代葛从周皆有墓土人名曰葛块
东平路之东阿县 济南西百二十里齐之柯邑春秋
庄公十三年会齐侯盟于柯曹沫劫盟于此汉为东
阿县(两汉有阿阳/无东阿记误)魏封曹植地晋属济北国隋属济
北郡唐初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属郓州金宋并属东
卷三 第 41b 页 WYG0491-0746d.png
平(有阿井贡胶井/今在闸河之西) 阳谷县东阿西南百里春秋僖
三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隋开皇十六年
始置阳谷县属济北郡唐初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属
郓州宋开宝六年县城圯于河太平兴国四年徙置
上巡镇金因之国朝属东平阿井在县东北金天眷
间重修有碑存今复废县东北安乐镇相传周世宗
养疾于此
河间路之临邑县 济南北百里汉临邑县属东郡宋
三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隋开皇十六年
始置阳谷县属济北郡唐初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属
郓州宋开宝六年县城圯于河太平兴国四年徙置
上巡镇金因之国朝属东平阿井在县东北金天眷
间重修有碑存今复废县东北安乐镇相传周世宗
养疾于此
河间路之临邑县 济南北百里汉临邑县属东郡宋
卷三 第 42a 页 WYG0491-0747a.png
孝武孝建二年立东魏郡理台城以临邑县属焉隋
开皇三年罢郡属齐州唐初属谭州后属齐州宋因
之建隆初以河决坏城徙治孙耿镇此亦汉济南著县
平原隰阴县地隰阴齐桓封公子廖之地汉为县古
城近在县西十里又名黎丘著城在县东南五十里
古相传地贡神蓍(按师古曰著音竹庶韦昭误以为/蓍龟之蓍失之远矣后人缘此有)
(贡蓍/之论) 齐东县旧赵岩口金为齐东镇后在刘豫置
夹河巡检司(以濒大清河/故名夹河)金乱天兵南下城之壬子
开皇三年罢郡属齐州唐初属谭州后属齐州宋因
之建隆初以河决坏城徙治孙耿镇此亦汉济南著县
平原隰阴县地隰阴齐桓封公子廖之地汉为县古
城近在县西十里又名黎丘著城在县东南五十里
古相传地贡神蓍(按师古曰著音竹庶韦昭误以为/蓍龟之蓍失之远矣后人缘此有)
(贡蓍/之论) 齐东县旧赵岩口金为齐东镇后在刘豫置
夹河巡检司(以濒大清河/故名夹河)金乱天兵南下城之壬子
卷三 第 42b 页 WYG0491-0747b.png
年因置齐宋县属河间路癸丑年割属济南至元二
年还属河间(县管窎户郭外皆章丘邹/平地属济南故附见云)
齐乘卷三
年还属河间(县管窎户郭外皆章丘邹/平地属济南故附见云)
齐乘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