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
卷一 第 1a 页 WYG0491-0687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齐乘卷一       元 于钦 撰
沿革
 帝喾九州之制青州初履海岱禹贡九州曰海岱惟
 青州谓东北跨海西南距岱少阳之方其色为青故
 以名也舜肇十二州以青越海析辽东为营商制九
 有以青为徐周官职方以徐为青其东北为幽州齐
 则囊括青州襟带徐兖幽营非所兼也古之国于此
卷一 第 1b 页 WYG0491-0687d.png
 者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有季荝商有逢公柏陵
 薄姑氏皆为诸侯周武王克商封太公吕尚于齐未
 得薄姑之地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成王灭之益
 封太公遂有全齐汉志曰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盖
 临淄有天齐渊以此建国命名耳管仲曰昔召康公
 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
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
 于无棣(穆陵即大岘山或以为泰山南龟山北之穆/陵山非也或又以为光州固始县南之穆陵)
卷一 第 2a 页 WYG0491-0688a.png
 (关不应如是之远元和志云齐陈二境置此关以为/防禁隋平陈始废然则南北朝之关塞耳以为古齐)
 (履可/乎)苏秦曰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
 渤海四塞之国地方二千里此其疆域也太公后二
 十九世彊臣田和篡齐自立五世为秦所灭始皇郡
 县天下始置齐郡又析置琅邪(沂/密)秦亡齐分为三齐
 王田都据临淄济北王安据博阳胶东王市据即墨
 故号三齐(刘贡父云益都为天齐济南/为中齐沂海为南齐非是)汉高初假韩
 信继封子肥为齐王有齐七十馀城后置青州刺史
卷一 第 2b 页 WYG0491-0688b.png
 部领齐郡北海千乘济南平原东莱胶东高密淄川
 郡国凡九而不常所理琅邪东海则为徐州之郡辽
 东边郡尝来属焉(光武十三年以辽东属青/州二十四年还属幽州)三国时
 齐为魏有晋置青州刺史领齐国济南乐安城阳东
 莱五郡而理临淄琅邪东莞亦为徐郡永嘉之乱青
 及徐州之半陷于刘曜石勒厥后慕容燕苻秦迭据
 其地秦败苻朗以青州降晋改置幽州以辟闾浑为
 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为慕容德所陷德称南燕定
卷一 第 3a 页 WYG0491-0688c.png
 都广固二世为刘裕所灭西济东海复为晋土而祚
 移于刘氏矣刘宋置青冀二州青理临淄冀理历城
 至明帝时二州及琅邪之地并没于元魏魏置青济
 胶光北徐州宇文周置齐郡乐安北海郡隋开皇初
 郡废复为州大业初州废复为北海高密齐郡琅邪
 东莱五郡唐武德初郡废为青齐淄潍牟密登莱沂
 等州青齐置二总管府后罢总管为都督府贞观初
 罢都督天宝初复为北海高密济南淄川东牟东莱
卷一 第 3b 页 WYG0491-0688d.png
 琅邪郡属河南道青州又升平卢节度石晋青州仍
 为平卢节度齐密二州则为防禦宋置青密齐沂登
 莱潍淄八州属京东东路升青州为镇海军密州安
 化军齐州兴德军元祐三年安化改临海军政和元
 年镇海军复为齐郡六年以齐州为英宗赐履之地
 升为济南府建炎元年京东路青州为帅府济南为
 要郡登莱沂密为次要郡(从李纲所请京辅之外建/十六帅府时天下之势已)
 (去干宝所谓非命世雄才不能/复取纲策虽善岂高宗能办哉)金人初入中原特立
卷一 第 4a 页 WYG0491-0689a.png
 宋济南知府刘豫为齐帝兼八州之地八年废之置
 益都济南二府立山东东路统军司于益都辖十三
 州焉(潍淄密莒宁海登/莱沂海滨棣清沧)国初以济南益都立二帅府
 益都仍行省事后并废置益都济南般阳三路总管
 府割德州宁海为隶省之州四分齐境立宣慰司于
 益都以镇之廉访司于济南以按治之属山东东西
 道皆古全齐之地也其详则各随郡县以载焉其旧
 属齐邑今割入他郡者亦别附见云
卷一 第 4b 页 WYG0491-0689b.png
分野
 地志曰虚危为齐分星曰玄枵宫曰宝瓶时曰子州
 曰青魏陈卓分郡国所入宿度齐国入虚六度北海
 入虚九度济南入危一度乐安入危四度东莱入危
 九度平原入危十一度淄川入危十四度鲁分徐州
 属齐者东海入奎一度琅邪入奎六度高密入娄一
 度城阳入娄九度胶东入胃一度又唐一行山河两
 界图曰河为北河江为南河自北河下流南距岱山
卷一 第 5a 页 WYG0491-0689c.png
 为三齐自南河下流北距岱山为邹鲁皆负海之国
 货殖之所阜也观两河之象与云汉之所终始而分
 野可知矣春秋运斗枢曰虚危之精流为青州分为
 齐国立为莱山其川淮泗其浸沂沭(音述又/作□)其利蒲
 鱼兖之浸曰卢维幽之浸曰菑溡薮曰貕养
山川
 禹贡青州曰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徐州曰淮沂其乂
 蒙羽其艺峄阳孤桐皆今齐境山川也取法于经则
卷一 第 5b 页 WYG0491-0689d.png
 沂山见周礼为青州之镇故冠诸山潍淄二水青之
 大川故为众水之长次则经传图志所载与夫古志
 或遗而高大可称者皆在所书其馀则略祠宇古迹
 之𩔖因山川而亘见者不复重出云
   益都山
沂山 临朐县南百里周礼职方氏青州其山镇曰沂
 山注曰沂水所出乃取名也汉志朱虚县东泰山汶
 水所出郦道元水经曰大弁山与东泰山连麓沭水
卷一 第 6a 页 WYG0491-0690a.png
 出焉以二水證之即公玉带(公玉带济南人公玉姓/带名玉一音肃见史记)
 (武帝/纪注)请汉武所封之东泰山也然汉志谓卑小不称
 其声者盖沂山远望之则高压群山缘坡麓㬅衍八
 九十里以渐而升逮至其颠则失其峻极耳又左思
 齐都赋云神岳造天惟此山可以当之疑亦因东泰
 山而得岳名山顶有二冢相传周穆王葬宫嫔于此
 故大岘关因号穆陵云按周初封太公已有南至穆
 陵之履岂曰穆妃而得名乎盖二冢不知谁氏之葬
卷一 第 6b 页 WYG0491-0690b.png
 反因穆陵而附会也山半有东镇东安王庙石刻神
 像俗传赵太祖微时阋韩通于此弃衣而石翁媪收
 之神像犹作臂衣之形故又云翁婆庙夲即沂山之
 神历代封祀有典碑志具存而俚俗诞妄如此不经
 甚矣
大岘山 即穆陵关也沂山东南曰大弁山大弁今人
 讹作大屏字相𩔖而误唐沈亚之沂水杂记又讹作
 太平山因顶平八九十里故云当从水经作大弁者
卷一 第 7a 页 WYG0491-0690c.png
 是大弁东南即大岘也其山峻狭仅容一轨故为齐
 南天险刘裕伐南燕兵过大岘指天而喜曰彼已入
 吾掌中即此山也山北数里有裕祭天五坛
仰天山 临朐南七十里有黑龙洞县邑祷雨辄应宋
 碑云元符三年敕额灵泽庙崇宁五年封济侯
逢山 临朐西十里按路史逢伯陵姜姓炎帝后太姜
 所出始封于逢在开封逢泽后改封于齐犹称逢公
 山因名焉有逢公祠汉志云祠逢山石社石鼓于临
卷一 第 7b 页 WYG0491-0690d.png
 朐山旧有石鼓或击而有声则齐乱今不存矣其山
 四面斗绝惟一径可登且有泉金末避兵于此者多
 获免
灵山 临朐东北廿里晏子春秋云齐大旱景公曰卜
 祟在高山广泽寡人欲祀灵山可乎晏子曰灵山以
 石为身草木为毛发天久不雨发将焦枯身将爇独
 不欲雨乎祀之何益盖此山也
丸山 临朐东北三十里大纪云轩辕践位天下有不
卷一 第 8a 页 WYG0491-0691a.png
 道者从而征之凡五十三征而奄有中区东至于海
 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
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竹书云尧放丹朱于丹水朱虚
 县有丹山一名丸山黄帝所禅又名尧山下带长阪
 曰破车岘东西二丹水出焉此山西接灵山东连方
 山遥见穹崇近则卑小岂上古之时为濒海之山后
 渐去海远耳俗名几山盖丸字讹也
云门山 府城南五里上方号大云顶有通冗如门可
卷一 第 8b 页 WYG0491-0691b.png
 容百馀人远望如悬镜泉极甘冽崖壁上衔蚌壳结
 石相传海田所变如沈存中笔谈载太行山崖螺蚌
 石子横亘如带之𩔖齐地尤多又有碎石子或间瓦
 砾凝结作石殆不可晓盖蚌石杂沙土凝者水所渍
 也石子自凝成石者气所化也岂天地之终万物皆
 碎为尘及其开辟渐复凝聚元气查滓中融化未尽
 者犹有其质邪以理逆之无足怪者云门之东曰劈
 山山峰分裂如劈古名劈头山西则驼山三山联翠
卷一 第 9a 页 WYG0491-0691c.png
 障城如画宋熙宁间知青州卢士宗山路记云营丘
 东秦旧服周环众山云门为之冠然此山实不闻于
 天下其磨崖题刻有宋庆历八年富文忠公题名七
 人熙宁二年欧阳文忠公六人四年赵清献公二人
 吴文肃公奎十一人政和五年安抚使梁子美十七
 人金泰和间亦有益都少尹夹谷璋十一人然则云
 门绝景前贤题品尚矣图经散逸之后乃不得与龙
 山虎丘角雄天下为可惜也故特表而出之云
卷一 第 9b 页 WYG0491-0691d.png
尧山 三齐略云在广固城西十里尧巡狩所登遂以
 为名山顶有祠祠边有柏树枯而复生不知年代此
 山正临广固废城才二三里去今府城乃十里耳唐
 开元三年青州刺史王昕碑亦云尧山者齐记谓尧
 巡狩所登大历八年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已碑云
 魏神龟三年青州牧臣沐载建祠及李乾晖碑阴疏
 栋宇甚盛今皆不存中统初益都同知刘仁杰始立
 庙设像纪石又有宋熙宁小碣凡五碑余按尧狩此
卷一 第 10a 页 WYG0491-0692a.png
 山殊不经见府东角崩山与方山相连伏琛齐记亦
 名尧山水名尧水地名尧沟以尧名者不一郑康成
 云尧游城阳而死葬焉大纪云尧葬城阳丘垄小葬
 具微前志谓济阴成阳有尧冢然齐有丹山朱虚丹
 朱所封而齐之城阳比济阴尤显岂尧老而游者齐
 莒之城阳欤丘垄微小不存而山川犹表其称欤
𡸷山 府城东五十里水经云康浪水出𡸷山尧水径
 𡸷山东山在剧县西南无事树木圆峭孤特左思赋
卷一 第 10b 页 WYG0491-0692b.png
 𡸷镇其左是也按齐城山势俱带西南东郊平原百
 馀里有香山者童然孤峙康浪发其南尧水径其东
 即𡸷山也元和志作箕山纪侯冢在山阴宋书云焦
 恭祭冢得玉硙焉今见巨洋水条下山西南十里有
 龙女泉辛酉夏旱钦祷此泉投文水中即日雨沾足
 明年复祷亦如之尝率村氓欲碑其事氓诺而不集
 因附此以垂不朽云
牛山 临淄南十里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齐景公
卷一 第 11a 页 WYG0491-0692c.png
 登牛山北顾其国而流涕为晏子所笑即此山也又
 白渊之齐道记曰黄丘北十里有鸑鷟岘下带长涧
 东北流经牛山山去此水八十馀里号曰牛头水是
 齐景公所登而叹处盖言为山浊水耳
峱山 临淄南十五里齐风曰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
 间兮即此山也汉书作嶩亦作巙与峱通
稷山 临淄西南十三里隋志曰临淄有稷山齐记补
 曰山旧有后稷祠故名又齐宣王尝立孔子庙亦名
卷一 第 11b 页 WYG0491-0692d.png
 孔父山也
愚山 临淄西二十里桑钦云山东有愚公冢山北有
 愚公谷按韩非子云桓公逐鹿入谷问一老父此何
 名愚公谷对曰臣畜牸牛生犊卖之而买驹少年谓
 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愚
 公谷后人因为立庙宋元丰间祷澍有感封隐利侯
 南曰杜山与愚山连阜水经云时水屈而西南有杜
 山高士传齐宣王猎于杜山闾丘先生长老十三人
卷一 第 12a 页 WYG0491-0693a.png
 相与劳王王赐父老不租父老皆谢先生独不拜复
 赐无徭役又不拜曰望得寿富贵于王王曰死生有
 命非寡人也仓廪备灾无以富先生大官无阙无以
 贵先生闾丘曰非也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赈乏
 以时臣得富矣令少敬长臣得贵矣山有白龙湾神
 祠宋政和赐额显贶
商山 临淄西三十里今隶高苑齐记补云南燕建平
 三年立冶逮今鼓铸不绝崔琰述征赋云涉淄水过
卷一 第 12b 页 WYG0491-0693b.png
 相都登铁山望齐密即此山也寰宇记以为密州之
 铁山者非是
孤山 潍州西四十里有冗曰龙洞祷焉云出即雨宋
 封山神曰广灵侯又以孟子言伯夷避纣居此北海
 之滨因立庙封伯夷清惠侯叔齐仁惠侯崇宁大观
 碑刻存焉国朝至元十八年加封山神曰孚泽广灵
 侯伯夷昭义清惠公叔齐崇让仁惠公(路史伯夷名/允字公信叔)
 (齐名致字公远夷齐/谥也此说恐未必然)山东曰麓台俗传公孙弘读书
卷一 第 13a 页 WYG0491-0693c.png
 处元和志以为弘墓
陆山 昌邑县南四十里潍水东岸汉封霍光为博陆
 侯食邑北海河东师古曰盖乡聚之名非县也此博
 陆聚之山耳故名陆山天宝六年敕改霍侯山南有
 岞山又南峡山皆濒潍水
浮来山 莒州西三十里春秋公及莒人盟于浮来即
 此也俗讹作浮丘山山半有莒子陵又东南马鬐山
 又东屋漏山浮来之北则洛山黄华水发源于此合
卷一 第 13b 页 WYG0491-0693d.png
 浮来众水潴为莒之西湖湖西复有定林山山有定
 林寺亦名刹也
焦原山 莒州南四十里记云莒有焦原临百仞之溪
 人莫敢近莒勇士登焉庄子伯昏瞀人射临百仞之
 渊即此汉志谓之峥嵘谷俗曰青泥巷两峡峻立如
 巷故云
雹山 沂水县西北三十里寰宇记山出紫石英好者
 映彻如雹故名亦作□山今曰□突固又东北螳螂
卷一 第 14a 页 WYG0491-0694a.png
 山与大小二鲁山相连有冗如门直入二十里真仙
 境也县西四十里有磨石岘长二十馀里极险峻岘
 下即堂阜鲍叔解管仲囚处俗讹作惮阜
高柘山 沂水东北百里汉志灵门有高柘山浯水所
 出东入潍又名巨平山俗曰台头山
望仙山 沂水西南百里县中有望仙桥以为王乔飞
 舄之地未详(按列仙传仙人王乔同姓名者有三人/吹笙王子晋一名王乔在周飞舄王乔)
 (在叶县食肉芝王乔在益州北平/山在齐地琅邪者无之俗附会耳)
卷一 第 14b 页 WYG0491-0694b.png
蒙阴山 蒙阴县南八里今名仙洞山琅邪承宫避乱
 此山立性好仁不与物竞人有认其禾者舍之而去
龟蒙二山 鲁颂閟宫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传曰龟
 蒙鲁国二山也龟山近鲁在今费县西北七十里后
 人指为蒙山者山顶宛如龟形名不虚得夫子龟山
 操曰余欲望鲁兮龟山蔽之韩退之拟曰龟之大兮
 秪以奄鲁则龟为鲁之大山明矣蒙山者在龟山东
 二山连属长八十里禹贡之蒙羽论语之东蒙此正
卷一 第 15a 页 WYG0491-0694c.png
 蒙山也邢炳曰先王封颛臾为附庸之君使主祭蒙
 山蒙山在东故曰东蒙后人疑于东蒙之说遂误以
 龟山当蒙山蒙山为东蒙而隐没龟山之夲名夫鲁
 人颂其夲国之山川辞必审矣故今定蒙山为龟山
 东蒙为蒙山以复古焉(帝王世纪少昊自穷桑都曲/阜注谓穷桑在东蒙山属鲁)
 (地然未知/果是否)龟山下有古颛臾城山前玉虚宫唐仙人
 贾神翁所建有英烈昭济惠民王祠即颛臾也山西
 南十馀里有漏泽泽有五穴春夏积水秋冬漏竭将
卷一 第 15b 页 WYG0491-0694d.png
 漏之时先有声居人扈冗取鱼随种麦比水至麦已
 收矣(费县廨有唐大中间校书郎李潜漏泽赋并序/石刻宋至和间出于泥中今断裂为二在醉翁)
 (亭记碑傍醉翁碑者欧公同时人苏唐卿为费县/宰篆记文刻石立于此并刻欧公往复手帖皆精)
 山前阳口村有玉皇庙相传老莱子故宅也阳口亦
 山名后魏费县理此高士传老莱子隐蒙山著书十
 五篇言道家之用楚王尝至其门其妻挟薪而至怪
 车马迹之多曰可食以酒肉者可加以鞭捶可受以
 官禄者可随以鈇钺先生受人官禄为人所制妾不
卷一 第 16a 页 WYG0491-0695a.png
 能为人所制也夫妇遂相与逃去(路史又云老莱子/即老子邑于苦之)
 (赖赖乃莱也孔子至楚见老莱子时已二百馀岁/斑衣戏母侧所问答皆礼事知非二人未知是否)
羽山 地记旧在朐山县西北九十里今属沂州东南
 百二十里殛鲧山也前有羽潭一名羽池左传鲧化
 为黄能入于羽渊即此渊傍生细柳野兽不敢践郡
 国志又云钟离昧城南有羽泉亦殛鲧处其水恒清
 牛羊不饮
艾山 左传隐六年公会齐侯盟于艾杜注泰山牟县
卷一 第 16b 页 WYG0491-0695b.png
 东南有艾山在今沂州城西三十里与大小凤凰山
 相近官沟水自小沂分流经艾山西注山前灵镇侯
 庙山东汉厚丘县古城城西有酺神庙详见祠宇
君山 一名抱犊山峄州北六十里述征记曰承县君
 山有抱犊固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气澄明宛然
 在目山上有池深才数尺水旱不增减平田数顷昔
 有隐者王老抱一犊于上耕种后遇异人仙去故以
 名焉汉曰楼山魏号仙台其高九里周四十五里然
卷一 第 17a 页 WYG0491-0695c.png
 今峄州城北三里别有仙坛山亦奇秀岂即仙台而
 误为君山所掩邪
鲁卿山 峄州东北七十里国语季文子相宣成二君
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鲁人思其遗惠为之立庙亦名
 季山俗作神峰山
夹山 峄州北七十里通典东海怀仁县有夹山春秋
 之夹谷也左传定十年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
 子相汉有祝其县
卷一 第 17b 页 WYG0491-0695d.png
 禹贡别州以山川定经界秦汉以降建置虽不常亦
 不敢失山川之限焉按抱犊鲁卿诸山古图经皆属
 峄州今则并属沂州访之耆旧云李璮据齐以其姻
 亲胡某者知沂州实张威福峄州畏其逼尽割州东
 二十里外境与之逮今不改呜呼璮贼据弹丸之地
 为政不平如此固不足责职方氏因之岂矇不知邪
尼丘山 滕州邹县东北六十里有坤灵洞宣圣庙其
 东颜母山水经谓之防山防墓崩即此有颜母庙南
卷一 第 18a 页 WYG0491-0696a.png
 有昌平山夫子所生之乡又南马鞍山有孟母墓又
 南唐口山有孟子墓
凫山 邹县西南五十里閟宫曰保有凫峄遂荒徐宅
 传曰凫峄二山名也古有伏羲庙今云有伏羲墓按
 左传颛臾风姓伏羲之后实司太昊之祀邹鲁有庙
 是也伏羲都陈有墓非也今讹作爷娘山
峄山 邹县东南二十里京相璠曰峄山在邹县绎邑
 之所依山东西二十里高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土
卷一 第 18b 页 WYG0491-0696b.png
 壤石间孔穴洞达相通有如数间屋者俗谓之峄孔
 避乱入峄外寇虽众无所施害永嘉之乱太尉郗鉴
 将乡曲千馀家逃此今山南有大峄名郗公峄亦有
 古城遗迹史记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峄山
 刻石颂德三代地理书曰始皇乘羊车登峄山刻石
 处名曰书门
桃山 滕州南五十里御览云即华采山也又名义珠
 山山上有井不可窥窥者不盈岁辄死有鸟巢井上
卷一 第 19a 页 WYG0491-0696c.png
 金喙黑色见则大水今讹作陶山谓有陶朱墓西微
 山谓有微子墓皆谬惟奚公山奚仲造车处上山轨
 辙犹存见地记云
牟娄山 密州安丘南二十里路史云古有巢氏治石
 楼山即牟娄也夲牟夷国密之诸城有娄乡隋因置
 牟山县今讹作朦胧按字书云牟娄微视也义或缘
 此
常山 密州南二十里东坡雩泉记曰祷雨未尝不应
卷一 第 19b 页 WYG0491-0696d.png
 盖有常德者故谓之常山庙西南十馀步有泉古者
 谓吁嗟而求雨曰雩名之曰雩泉宣和间封山神灵
 济昭应王
卢山 密州东南四十五里东坡诗注卢敖秦博士避
 难此山遂得道有卢敖洞饮酒台圣灯岩障日峰三
 泉
马耳山 密州西南六十里东坡诗试扫北台看马耳
 未随埋没有双尖(北台谓超/然台也)
卷一 第 20a 页 WYG0491-0697a.png
九仙山 密州东南百二十里坡云九仙在东武奇秀
 不减雁荡所谓九仙今已压京东是也(汉琅邪郡有/太一仙人祠)
 (九所岂以/此得名邪)
琅邪山 密州东南百五十里齐景公放于琅邪即此
 吴越春秋越王句践徙琅邪立观台以望东海秦始
 皇廿八年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徙黔首三万户
 于台下立石颂德御览云碑有六百字可读台侧有
 四时祠台上有神泉人或污之即竭汉于此置琅邪
卷一 第 20b 页 WYG0491-0697b.png
 县武帝亦尝登焉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丰泉县大
 业初复为琅邪唐省之今山下井邑遗迹犹存登山
 石道如故土人名曰御路
大朱山 胶州西南百二十里岸海名山也通典高密
 诸城县有古齐长城自大朱山起盖古齐长城起自
 齐西防门东逾泰山穆陵至大朱山海滨而绝非起
 自大朱也大朱山有石室晋永嘉中陈仲举隐此得
 道仙去旁有小朱山错水所出又东徐山方士徐福
卷一 第 21a 页 WYG0491-0697c.png
 将童男女二千人会此入海采药不返又东白猊山
 风水所出(错水风水/俱东入海)
大小二劳山 即墨东南六十里岸海名山也又名劳
 盛山四极明科云轩皇一登劳盛山是也齐记云泰
 山自言高不如东海劳吴王夫差登之得灵宝度人
 经神仙传乐子长遇仙人授以巨胜赤散方曰蛇服
 此药化为龙人服此药老成童子长服之年百八十
 岁颜如少女登劳山仙去山高十五里周八十里此
卷一 第 21b 页 WYG0491-0697d.png
 大劳也与小劳山华楼山(疑即/阴山)鼎足相联大劳山有
 上清宫五代末华盖仙人识赵太祖于侧微宋人为
 建此宫近世有刘使臣者弃金符遁此山其徒建碧
 落宫
阴山 即墨东南八十里上有小池深不盈尺水旱不
 增减池傍有石人并石马蹄迹寰宇记云秦始皇至
 牢盛山望蓬莱立马此山遣石人驱牢山不动因立
 于此石人今海滨山上往往有之(盖劳山之高以其/登陟之难则名劳)
卷一 第 22a 页 WYG0491-0698a.png
 (驱之不动/又名牢也)
不期山 即墨东南四十里又名训虎山后汉童恢为
 不期令有虎食人恢槛获二虎训之曰王法杀人者
 死虎敢食人一虎垂头服罪一虎吼跃不服服者杀
 之跃者纵之三齐记云郑玄教授此山草生如䪥长
 尺馀坚韧异常号康成书带余按劳山不期皆康成
 讲学之地文泽涵濡草木为之秀异千载之下第茅
 塞焉深可叹已
卷一 第 22b 页 WYG0491-0698b.png
天井山 即墨东十馀里上有一井极甘因号天井北
 二十馀里平地三穴汤泉出焉若有风从西北来则
 汤极热不可入
女姑山 即墨西南三十里山北旧有基汉志不期太
 一仙人祠九所及明堂武帝所起不期城西南有七
 神号曰女姑即此又东有中祠山亦九祠之一又天
 室山亦祠所并见寰宇记
田横岛 即墨东北百里横众五百人死此四面环海
卷一 第 23a 页 WYG0491-0698c.png
 去岸二十五里可居千馀处盖有竹岛塔沙福岛谷
 积车牛皆海中岛名然登州蓬莱阁西复有田横岛
 在岸不在水非是
   宁海山
大昆嵛山 州东南四十里嵎夷岸海名山也秀拔为
 群山之冠仙经云姑馀山麻姑于此修道上升馀趾
 犹存因名姑馀后世以姑馀昆崙声相类而讹为昆
 崙然今东夷人止名昆嵛又有小昆嵛与之相连宋
卷一 第 23b 页 WYG0491-0698d.png
 政和六年封仙姑虚妙真人重和元年赐号显异观
 元遗山续夷坚志昆嵛山石落村刘氏尝于海滨得
 百丈巨鱼取骨为梁搆屋曰鲤堂堂前一槐荫蔽数
 亩忽梦女冠自称麻姑乞此树修庙刘漫许之后数
 日风雷大作昏晦如夜失槐所在相与求之麻姑庙
 中树已卧庙前矣山有东牟侯神祠又金大定间关
 西王祖师访山前大姓于氏曰我前生修炼此山山
 有烟霞洞盍往登焉于氏以为我世居此未闻有洞
卷一 第 24a 页 WYG0491-0699a.png
 相与登山求之果见洞口有烟霞字迹大为神异建
 祠纪石焉
卢山 州东二十里与大岘山东牟山相连北至海百
 里上有望海台岘山有东牟侯祠又东系马山始皇
 于此系马草生犹作系结之状俗云系马础州西南
 六十里两欹山两峰欹侧相倚并见寰宇记
文登山 文登县东二里寰宇记始皇东巡召集文人
 登此山论功颂德故名又东有鸺鹠山常有鸺鹠栖
卷一 第 24b 页 WYG0491-0699b.png
 其上
斥山 文登东南六十里尔雅云东北之美有斥山之
 文皮焉盖以海滨广斥得名高门之族居此有千馀
 家东齐于氏皆斥山望也钦之曾大父端叔府君自
 斥山徙昌阳大父君瑞府君其仲子也又自昌阳徙
 益都先考礼部公尝命钦考斥山于氏所出钦对曰
 按氏族略于氏本周武王子邘叔所封之国在河内
 邘城子孙以国为氏去邑为于后魏时有自东海随
卷一 第 25a 页 WYG0491-0699c.png
 拓拔徙代改为万纽于孝文复为于氏又有淳于姜
 姓之后唐避宪宗嫌名亦为于氏此郑氏之说也然
 史记文王伐邘(在野王/县西北)书大传正作于于盖古诸侯
 之国非始于邘叔也又夏相时于夷来宾子欲居九
 夷于夷其一也或即嵎夷之转或于国之裔有奔海
 滨而君长东夷者何其族之蕃而世之衍也斥山之
 于祖此为的先君颔之
之罘山 州西北五十里海滨史记秦始皇廿九年登
卷一 第 25b 页 WYG0491-0699d.png
 之罘刋石纪功三十七年又自琅邪使徐福采药福
 言苦大鱼为患于是连舟下海登之罘射巨鱼郊祀
 志齐有八祠之罘为阳主山有阳主庙武帝太始三
 年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称万岁子虚赋又云射
 乎之罘其山入海中有垒石相传武帝造桥两石铭
 犹存山高九里周五十里西南至福山县长三十馀
 里
召石山 文登之东三齐略云始皇造石桥渡海观日
卷一 第 26a 页 WYG0491-0700a.png
 出处有神人召石下城阳一十山岌岌相随而行石
 去不驶神人鞭之见血今召石山石色皆赤伏琛齐
 记曰始皇造桥观日海神为之驱石竖柱始皇感其
 惠求与相见神曰我丑莫图我形当与帝会始皇从
 桥入海四十里与神相见左右有巧者潜以足画神
 形神怒曰帝负约可速去始皇转马前脚才立后脚
 随崩仅得登岸今验成山东入海道水中有竖石往
 往相望似桥柱之状又有柱石二乍出乍没琛云始
卷一 第 26b 页 WYG0491-0700b.png
 皇渡海立此石标之以为记山下有海神庙望海台
 始皇庙
成山 文登东北百五十里古不夜城侧汉志亦作盛
 山主祠日盛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阳以迎日出武
 帝太始三年幸东海作朱雁之歌礼日此山还而下
 恤鳏寡今按召石与成山相近因始皇会海神故后
 世遂呼成山曰神山山斗入海旁多椒岛海艘经此
 失风多覆海道极险处也
卷一 第 27a 页 WYG0491-0700c.png
铁官山 文登西百四十里去牟平城百里汉置铁官
 冶铸遗迹尚存
五垒山 文登南五十里南北成行入海如垒又南石
 门山两石耸立如门今按文登正南有铁查山东连
 斥山甚奇秀图经弗载岂古与斥山为一或即五垒
 石门之异称欤
白鹿山 文登北四十里唐神龙三年刺史毕元恺于
 此𫉬白鹿进之故名又东北海边有鸡鸣岛北海中
卷一 第 27b 页 WYG0491-0700d.png
 有海牛岛郡国志云海牛无角长丈馀紫色足似龟
 尾若鲇鱼性捷疾见人则飞赴水皮堪弓鞬脂可然
 灯与海驴岛相近海驴常以八九月上岛产乳其皮
 水不能润可以禦雨并见寰宇记海驴皮今有获之
 者浅毛灰白作鲈鱼斑又有海狸亦上牛岛产乳见
 齐记
昌山 文登西南四十里有巨神龙龙祠昌水出此山
 因氏焉南合黑水北纳昌阳汤通名昌水西南过莱
卷一 第 28a 页 WYG0491-0701a.png
 阳会五龙水南入于海昌阳汤极清温在文登西七
 里名如意汤图记文登有温泉七所此为最
   般阳山
九目山 登州东南七十里齐记云山有九窍故名北
 二十里有龙山又北羽山之罘水所出东北流合石
 门水入海寰宇记亦谓此为殛鲧之山非也东海既
 有羽山鲧庙矣此偶同名耳又有朱高密神隐丘历
 堂等山图志弗载不可备述
卷一 第 28b 页 WYG0491-0701b.png
沙门岛(海市/附) 登州北海中九十里上置巡检司海艘
 南来转帆入渤海者皆望此岛以为表志其相联属
 则有鼍矶岛牵牛岛大竹岛小竹岛历历海中苍秀
 如画海市现灭常在五岛之上海市之名始见江邻
 几杂志东坡诗序或谓类南海蜃楼蛟蜃嘘气所成
 殆不然钦尝至登州海上访之盖海市常以春夏晴
 和之时杲日初升东风微作云脚齐敷于海岛之上
 海市必现现则山林城阙楼观旌幢毡车驼马衣冠
卷一 第 29a 页 WYG0491-0701c.png
 人物凡世间所有象类万殊或小或大或暂或久或
 变现终日或际海皆满其为灵怪赫奕岂蜃楼可拟
 哉盖沧溟与元气呼吸神龙变化浩不可测如佛经
 所谓龙王能兴种种雷电云雨居于本宫不动不摇
 山海幽深容有此理钦以中秋后至海滨天已微寒
 知州事李述之诗人也亦相与祷于广德王之祠越
 二日忽报云今晨风色云气海市当现同登宾日楼
 候之日初出大竹岛上横一巨艘长馀百寻述之指
卷一 第 29b 页 WYG0491-0701d.png
 以示余余曰此海舟耳述之曰谛观之何故不动须
 臾前后曳数旗剑戟纷纭忽不见惟有空舟渐变如
 长廊而灭述之曰风稍急而寒不然现未巳也呜呼
 神哉然则史汉所称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望之如
 云未能至者殆此类耳且秦汉入海方士仅能往来
 于矶岛之间偶见此异慕之为仙亦不为过非若今
 人航海远泛黑水洋外或飘荡岁月而后返果有蓬
 莱仙山何不闻也斯言足破千古之惑矣
卷一 第 30a 页 WYG0491-0702a.png
金山 亦名岠嵎山栖霞县东北二十里以产金得名
 即地记莱阳县之黄银坈也隋开皇十八年牟州刺
 史辛公义于此坈冶铸得黄银献之山寺有隋碑淘
 金者所祖然隋唐以来皆守土官采以充贡为数不
 多未见其害今则编户置官岁定金额有增无减三
 时沙汰仅得分毫名曰淘金实则买金铸纳户渐逃
 亡官复侵剥大约金户一家之赋当他户三倍之多
 而户不胜其苦矣又指以金苗凿地人家居宅坟垄
卷一 第 30b 页 WYG0491-0702b.png
 皆所不免而民不胜扰矣其害视醝灶有加夫弘羊
 之罪良史已书辛公义作俑此毒可无诛乎故论及
 之土俗讹传隋开皇中岠嵎山出黄金九屋俗儒便
 纪之于石为可笑也
艾山 栖霞西北三十里山前温泉可浴按栖霞县夲
 以山得名曰百涧北曲方岭唐山灵峰覆甑积金芝
 阳公山棋山磁山峆㠠山(峆㠠在福/山县南)不能具述大抵
 环县皆山耳宋李常云吾州有重岩叠嶂不可名状
卷一 第 31a 页 WYG0491-0702c.png
 信然
莱山 黄县西南五十里封禅书云齐八祠莱山为月
 主山有月主真君祠一云莱阴山多仙圣所居
蹲狗山 黄县西南三十里上有石如狗蹲伏氏云山
 极灵刘宠微时途经此石犬吠之后为太尉俗名狗
 儿山
芦山 黄县南四十里山下有真君宫金县尹陈公碑
 云芦童子晋时人九岁居此山食茯苓升仙唐封冲
卷一 第 31b 页 WYG0491-0702d.png
 禧真君
三山 莱州北二十里汉志秦祠八神四曰阴主祠三
 山寰宇记云在掖县北海之南岸颜监谓即三神山
 者非也汉志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
 渤海中则三神乃蓬莱方丈瀛洲之总称岂海岸之
 三山也详见海市论
浮游岛 莱州北海中望若浮游然俗讹曰芙蓉
福禄山 莱州西五里出温石可为器又有金山马鞍
卷一 第 32a 页 WYG0491-0703a.png
 优游雄山土山君山皆县境内
万里沙 莱州北三十里夹万岁水两岸沙长三百里
 路史云云阳氏阳帝处于沙掖有万里沙祠秦皇汉
 武皆祷于此又北十馀里临海有盏石方圆五步上
 有洼樽古老相传始皇凿此盛酒以祭百神
大基山 莱州东十里金明昌间刘国枢记云大基山
 道士谷后魏郑文公得道之地流泉花竹地占高敞
 略无纤尘郡之甲胜
卷一 第 32b 页 WYG0491-0703b.png
七子山 莱阳县东南九十里山有八峰大峰居中馀
 若子然故曰七子
五龙山 莱阳南二十里四水自西北昌水自东北皆
 南流至山前五水相合名曰五龙南入于海山因名
 焉西有荆山寰宇记作韭山尔雅霍山韭者是也
高丽山 莱阳西南九十里司马懿征辽东置戍于此
 以高丽为名俗讹作嵯峨山
火山 莱阳北三十里山多赤石故以火名已上并见
卷一 第 33a 页 WYG0491-0703c.png
 寰宇记又有仓山林寺福阜三山(林寺福阜/淘金之地)又有狮
 子峰俗传金人诗今已佚
大豁山 胶水县西北二十里伏琛云虞乡城东南有
 豁口曰大豁山北又有小豁山
嵖岈山 胶水北三十里寰宇记云川形嵖岈故名北
 与蹲狗山相接天柱大泽皆一带山也
明堂山 胶水东北四十馀里齐记云卢乡城东三十
 里有明堂山与巨青山连出乌头天雄又云药石水
卷一 第 33b 页 WYG0491-0703d.png
 出此合石渎水北入于海
墨山 胶水东北六十里石色如墨故名水出兹山亦
 名墨水
金泉山 胶水东南四十里记云出桔梗防风
凤喙山 招远县北三十里夲名牛心至元六年陈节
 斋按部过之以其名俚故易之有诗石刻在县治县
 北五里有汤泉阜泉出阜南极热东流合冷泉入池
 始可浴凤喙山东有山中空俗曰虚空山又有齐山
卷一 第 34a 页 WYG0491-0704a.png
 望儿亦皆鄙俚自图经散逸齐地山川例蒙俗恶之
 称惟密州境内一山一水名存古雅盖得坡仙手涤
 凡陋千载有光信贤人之泽远矣
梓桐山 般阳府城东十馀里后有石垒圜洞古老相
 传鬼谷子隐居名鬼谷洞(典略鬼谷弟子苏秦张仪/辈五百馀人鬼谷为作窟)
 (深二丈曰有能在窟中说使泣者则能分/人主之地矣秦下说之鬼谷泣下即此洞)亦有郑康
 成庙金末燬于兵乙卯岁淄川令张孚重修渑水燕
 谈云处士王樵隐此山详见人物论梓桐东曰吉磨
卷一 第 34b 页 WYG0491-0704b.png
 山出磨石有石碌井
原山 府东南七十里地志云原山淄水所出今名岳
 阳山淄出其阴汶出其阳非止一水也山亦跨淄川
 益都两县界云
甲山 府西南三十里水经注萌水出般阳西南甲山
 东北入泷水今讹作夹谷山谓是齐鲁会盟之地非
 也当从水经
黉山 府北十里三齐略云郑玄刋注诗书栖迟此山
卷一 第 35a 页 WYG0491-0704c.png
 上有古井独生细草叶似薤俗谓郑公书带即今黉
 堂岭与长白山相连元遗山济南行记谓因范文正
 公学舍在焉故谓之黉堂盖未见古图经耳
长白山 长山县南三十里太平御览云长白山者因
 此山云雨长白故名之西南又有大湖山二山并有
 石室败漆船上有记皆谓尧时物元和志云于陵城
 西长白山高二千九百丈周六十里昔陈仲子夫妻
 隐此山阿有醴泉寺相传志公卓锡之地宋范文正
卷一 第 35b 页 WYG0491-0704d.png
 公读书寺中日惟一粥偶见窖银覆之而不取后为
 西帅僧人求为修寺公使发之取窖中银适周于用
 此与还术者子白银相类世或未之闻也上下二书
 堂在黉堂岭会仙峰下皆宋代所建遗迹尚存今即
 寺内有范公祠旧说公母嫁齐居秋口公读书此山
 相去百里往来省亲劬甚后知青州悲思不自胜秋
 口在今颜神镇土人亦名其处为范公书堂按南岱
 东沂(小泰/山)之外沂之蒙山密之九仙即墨之大小劳
卷一 第 36a 页 WYG0491-0705a.png
 宁海之姑馀般阳之长白皆三齐高大名山也馀不
 得并列
   济南山
历山 府南五里一名舜耕山古有舜祠曾南丰齐州二
 堂记云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
 时于负夏郑康成释历山在河东雷泽在济阴负夏
 在卫地皇甫谧释寿丘在鲁东门之北河滨在济阴
 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以余考之耕稼陶渔皆舜之
卷一 第 36b 页 WYG0491-0705b.png
 初宜同时则其地不宜相远孟子又谓舜东夷之人
 二家所释雷泽河滨寿丘负夏皆在鲁卫之间东方
 之地历山不宜独在河东在齐者是也世因河东雷
 首山一号历山沩水所出舜娶尧女所居迁就附益
 谓历山为雷首之别号不考其实由是言之则图记
 皆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为
 信然也或者不此之论乃备载陆鲁望象耕鸟耘之
 辩可见其赘(龟蒙曰世谓舜田历山象为之耕鸟为/之耘圣德感召非也盖耕者行端而履)
卷一 第 37a 页 WYG0491-0705c.png
 (深似象步耘者举/疾而畏晚如鸟啄)通典云山有太甲冢未详历山南
 属泰山东连琅邪崇冈叠嶂脊脉不断钦尝有诗云
 济南山水天下无晴云晓日开画图群山尾岱东走
 (音/奏)海鹊华落星青照湖此济南山势也
庙山 府城东南十里三齐记云因舜庙得名遗山济
 南行记作妙山非是
函山 府南二十里按酉阳杂俎云齐郡函山有鸟名
 王母使者汉武登此山得玉函帝下山玉函化为白
卷一 第 37b 页 WYG0491-0705d.png
 鸟飞去世传山上有王母药函鸟常守之因号函山
 有九十谷又名卧佛山
奎山 府城西南十五里三齐记奎山公神似猪头戴
 珠冠殷时有道士隐此野火四发道士祈天即雨今
 人遇旱烧山祷雨多应又北有匡山世传太白读书
 于此又北曰粟山曰药山山出阳起石极佳故名
华不注山 府东北十五里左传成公二年鲁季孙行
 父帅师会晋郤克及齐顷公战于鞍齐师败绩逐之
卷一 第 38a 页 WYG0491-0706a.png
 三周华不注又云从齐师至于靡笄之下逢丑父与
 公易位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则此山亦名靡笄(靡与/摩同)
 地记又名金舆道元谓单椒秀泽不连陵以自高虎
 牙杰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信然
 山前道院中有石刻太白诸贤诗院前即华泉水与
 小清合流
鹊山 府北二十里王绘太白诗注云扁鹊炼丹于此
 俗又谓每岁七八月乌鹊翔集故名按扁鹊卢人近
卷一 第 38b 页 WYG0491-0706b.png
 在今长清县地炼丹此山者是(古有鹊山院/见陈后山诗)
黄山 府西南六十里山周如城岱阴诸谷之水奔流
 至山西汇为池围数亩不溢而伏山即渴马崖也伏
 流至府城之西而出即趵突泉也
西龙洞山 府南六十里道玄云符秦时有竺僧朗事
 佛图澄硕学渊通与隐士张巨和居此因号朗公谷
 今有朗公寺亦三齐名刹历代有碑谷有琨瓀溪水
 过玉符山又名玉水至祝柯入济今溪水东西分流
卷一 第 39a 页 WYG0491-0706c.png
 山中人云西发趵突东发百脉验之信然谓径入济
 者误也龙洞西南有方山(长清/县界)疑即水经之玉符山
 又西隔马山(长清/东南)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伐齐齐侯禦
 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齐师惧夜遁夙沙卫连
 大车以塞隧而殿殖绰郭最曰子殿国师齐之辱也
 子姑先乎乃代之殿卫怨二子遂杀马于隘以塞道
 欲使晋师得之即此后人呼为隔马山山东北曰神
 林有隔马神君祠祠南有一潭清澈见毫发岁旱邑
卷一 第 39b 页 WYG0491-0706d.png
 人祈圣水祷雨辄应唐宋碑刻存焉又南青崖山金
 乱严侯率义兵保此(皆古齐山/今属泰安)
东龙洞山 府东南三十里山如重甗(音言甑也尔雅/重甗隒此山类)
 (之/)西洞透深一里许秉火可入东洞在万仞绝壁之
 上洞口釜鬲尚存烟火之迹如墨盖昔人避兵引絙
 以上中必有泉不知其深几许耳有翠屏岩独秀峰
 三秀峰峰侧龙祠郡邑祷雨极应宋封灵虚公九域
 志又云禹登山谓禹治水尝登
卷一 第 40a 页 WYG0491-0707a.png
龙盘山 章丘县南二十八里齐记云周初有神龙潜
 此山遂名有神迹祠姜嫄所履伏琛云宋济南太守
 萧承之立祠山上其妻亦学履而产齐帝按姜嫄炎
 帝后有骀氏之女高辛世妃后稷母也骀舜封稷作
 邰元和志邰在京兆武功县路史骀在费县南远者
 去此数千里近亦五百馀里姜嫄未嫁不应至此既
 嫁则高辛都亳河南偃师地岂在齐乎伏琛之论尤
 觉诞妄
卷一 第 40b 页 WYG0491-0707b.png
乐盘山 章丘南二十七里齐记云下有乐盘城即平
 陵王与章丘侯饯送之地
东陵山 章丘南二十八里龙盘山相连寰宇记云盗
 蹠死处山南有盗蹠冢
危山 章丘东北五里寰宇记云汉文帝十六年封齐
 悼惠王子为齐孝王景帝三年孝王与吴楚通谋自
 杀葬于此墓在山椒
女郎山 章丘东南七里又号小田山齐记云章亥有
卷一 第 41a 页 WYG0491-0707c.png
 三女溺死葬此有三阳洞俗云有子张墓即章女冢
 所谓章丘者耳
鸡山 章丘西南四十里齐记云有神鸡晨鸣于此候
 之获一石洁白如玉因以名焉巨合水出此山下俗
 名双女泉
湖山 章丘正南五十里明秀乡相传古有仙翁仙婆
 修道此山皆得寿考今有公婆庙遇旱祷雨即应
亭山 章丘西南六十里桀死处汤放桀于南巢书传
卷一 第 41b 页 WYG0491-0707d.png
 皆谓今庐江巢县独尸子云放之历山岂古有巢氏
 治琅邪之石娄山齐地亦有南巢邪又桀死后其子
 淳维妻其众妾遁于北野随畜转徙号曰荤育若桀
 死南方其子岂能北遁自齐奔漠则易矣隋唐有亭
 山县见古迹
哑妇山 邹平县西十三里俗呼哑妇山谓天子去齐
 道此山妇人阳瘖以灭迹盖因孔子去鲁之歌曰彼
 妇之口可以出走而附会此名直野语耳
卷一 第 42a 页 WYG0491-0708a.png
大山 无棣县东北八十里
小山 无棣西北一百二十里二山图经弗载然滨棣
 濒海广斥无高峻之山故志
平原岭 德州东南七十里有望远台寿公庵岭上鹿
 角关
 
 
 
卷一 第 42b 页 WYG0491-0708b.png
 
 
 
 
 
 
 
 齐乘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