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四
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491-054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延祐四明志卷十四
             元 袁桷 撰
  学校考
 慈溪县儒学
学在县西四十步庆历八年令林肇徙于县治之东南
一里鄞宰荆公王安石贻书招杜先生入学为师建炎
四年学燬淳祐间节度推官宋强摄治重建八年令唐
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491-0546b.png
仲温始落成淳祐二年郡守陈公恺俾令曹邵立乡先
生杨文元公祠于成德堂之右元贞二年燬主簿皇公
重建于今始完
   重建学记(王安石/)
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
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乡
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
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于此天下知仁
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491-0547a.png
圣义忠和之士以至一偏之伎一曲之学无所不养而
又取士大夫之材行完洁而其施设已尝试于位而去
者以为之师释奠释菜以教不忘其学之所自迁徙逼
逐以勉其怠而除其恶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
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
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
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
闲习而后能者也古之在上者事不虑而尽功不为而
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491-0547b.png
足其要如此而已此二帝三王所以治天下国家而立
学之本意也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
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旅
聚为师弟子之为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凌夷之
久则四方之学一废之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斲木抟
土为浮屠道士法为王者象州县吏春秋帅其属乃释
奠于其堂而学士者或不豫焉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
近世之法然也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频修法度而革近
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491-0547c.png
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是州之
士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
夫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州使民出钱
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时庆历(阙/)年也后林君肇至
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
毋循也虽然吾有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
孔子庙如今之所云而治其四旁为学舍搆堂其中帅
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兴于学噫林君其
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491-0547d.png
有道者耶夫吏者无变今之法而不失古之实此有道
之所能也林君之为其几于此矣林君固贤令而慈溪
小邑无珍产淫货以来四方游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
自足无水旱之忧也无游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杂有
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见其邑之士亦多美
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
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
修醇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
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491-0548a.png
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
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
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善而又忧夫
来者之不吾继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
   慈湖先生祠堂记(郑霖/)
礼有功有德则附祭于学所以助教化厚风俗示仪刑
也我朝自濂溪周元公以太极图发先天之妙于是河
南之学有所传授雷动四方上绍孔子千百年不继之
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491-0548b.png
统下破汉人专门角立之陋中兴以来推吾道扶植国
脉之功与天地并诏加节惠源分派别厥后能以所自
得者教于乡民于时其徒各尊其师力足以请于朝亦
该谥典随所寓肖像以祠斯文可谓盛哉阁学文元杨
公家于四明慈水德润湖超然口耳之学早从象山文
安陆公游以为心之精神是谓圣由觉入道推诚体物研
几察至尤深于易见诸用立朝大节浩乎不可夺分牧
于民古良吏不能先天下士宗先生之学不以爵称而
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491-0548c.png
以慈湖没于宝庆二年至今诵其书籍先生之门为重
虽阙里宫墙犹旧而相乡俎豆未设志郁焉始慈湖后
人欲仿四书院以藏家塾所著文学而习之此意美矣
相地湖中及龙虎轩既牵于道旁疑阻又病于规模奢
广辗转四三年无定地制使秘撰可斋陈公垲壬寅春
开阃布宣善彰以劝问祠堂中辍之故公谂于士友曰
郡邑于学颜孟不过侑祀所以尊吾夫子也尊夫子而
侑祀于夫子之侧者未尝不尊然则即学以祠慈湖亦
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491-0548d.png
何不可道一而已矣无适非道必指阙里为夫子之道
在是是识其小者祠于学祠于书院同一慈湖也九京
可作必为余肯于是士友翕然无异词乃拨缗钱六十
万米二十斛下邑令尹曹君邰蘧径名家也能成公志
上作而下兴役兴而民不知经始于秋孟癸巳越月庚
午告成堂三间前轩后庑称是士庶子来祭洋洋如在
相与颂曰非郡侯之尊所尊非令尹之敏于事此郡阙
典谁实顾念又相与勉曰祠既立吾徒居先生之里读
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491-0549a.png
先生之书以心会理以身率教毋为先生羞公闻之而
喜霖奉祠归雪岩山中一日谒公于鄮山之堂谓霖曰
子为我记之霖再拜辞公曰予昔分教横浦即郡庠祠
大中程公珦其事同其意合秉笔敬书先生名简字敬
仲其详见于家传为之诗俾邑士祭而歌曰慈水之东
注兮泱泱夫子之楹梦兮堂堂其书存兮人未亡跂望
不可及兮心皇皇自古有德兮侑于庠阙里俎豆兮胡
为未遑凤鸟不至孔兮伤兰佩其高洁兮遗芳九原不
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491-0549b.png
可作兮坠绪茫茫大音之寥寥兮瓦缶宫商尚云车兮
相羊想容止兮洋洋兴起人之良善兮是为慈溪之乡
千秋万岁兮畴能忘淳祐二年良月望朝奉郎主管建
宁府崇禧观天台郑霖记慈湖先生侄愉书郡人朝散
大夫直宝章阁桂万荣篆盖
 赡学田土
田四百六亩二十八步地四十六亩三十步山五十九
亩二角二十步海涂田地五百九十九亩二角三十五
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491-0549c.png
步鱼池一百二十四口
 额管钱粮
钞中统钞三锭一十七两七钱谷五十五石一升米二
百一十五石五斗三升八合小麦二十二石五升六合
八勺
 屋宇基地
礼殿讲堂斋庑等屋共九十八间牌门一座六扉门三
座基地一十亩二分八釐三毫三丝三忽二微行路直
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491-0549d.png
长四十丈横阔六丈
 祭器
  爵一十五只    牺尊二口
  象尊二口     罍洗一副
  豆一十只     簠簋共四只
  坫五片      龙勺五柄(以上铜器/)
  豆二十四只    簠簋共四十八只
  坫五片(以上木器/)  笾六十二只
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491-0550a.png
  篚五只(以上竹器/)  爵一十八只
  香炉花瓶一副   香合一个(以上镴器/)
  羃布二片
   抄籍儒人二百二十二户
 设官
  教谕一员
 定海县儒学
学在县东二十步雍熙二年主簿李齐建崇宁中广之
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491-0550b.png
绍兴八年令章汝翼改建于县东北半里嘉定十二年
令赵珌夫拨官产以赡旧田湮没者复之
   重修学记(胡刚中/)
四明人物之渊自公卿至大夫日益盛则业于士者宜
尤盛士所以为公卿大夫之阶也而士必阶于学学必
有主之者焉定海地稍偏而不当以偏故废学不讲记
童时从师于学冠则与友遂课试于学学之政粗举而
其宫则甚隘余心悯焉去之游上庠叨末第旋驰官辙
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491-0550c.png
迹于学顿少而心于学则未忘也三十馀年间如韩令
永德创殿商令逸乡崇堂崔令端学辟庑与门俱各奂
杰久则圮蠹继之矣今令陈君缵以其字民馀力留情
造士乃大修学凡梁楹之欹损者咸栉治之甍檐之阙
漏者咸鳞比之自涂墁至丹雘咸次第光明之旧观既
新而绩且多于旧学前并民屋局于地则买地使局者
舒后依山断于河则塞河使断者续四斋之外更立武
斋斋之外为射圃圃之旁则为饩廪而门之外复为台
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491-0550d.png
门丛是十数条皆敞晃出意表士既骇所未有物亦效
异池有双莲植焉君所以主学之验章章矣余滥纡朝
绂乡之士至诵言及此余闻甚耸叹洎谒告暂归里所
见副所闻朋侪谓予旧游请述其事嗟夫以余业于学
之早去于学之久而又忽见其学之成且备也能无述
乎夫士固所以为公卿大夫之阶也而学固所以为士
之阶也故为公卿大夫者必以学为公卿大夫之后者
必习于学君庆元名辅之孙习于学者也邑之士能知
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491-0551a.png
学则其阶于公卿大夫也孰禦特所以为学之阶者又
当熟讲耳他日余再归里不惟见学之成且备又士之
成材亦备则公卿大夫之盛继自今当益彬彬焉君质
勉且和为政不扰以治其本末邑人能尽言之而余不
能尽书也绍定四年二月望日朝请大夫秘书省著作
郎兼尚左郎官鄞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胡刚中记
   瑞莲图碑
绍定元年夏泮池莲出双萼咸以为瑞县令陈缵笃意
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491-0551b.png
修学内外鼎新宫墙壮观士气翕然实成佳兆其碑图
形尚在
 赡学田土
田二十一顷四十五亩三分六釐地一顷六十八亩六
分山五顷七十一亩二分七釐
 额管钱粮
米七百一十八石二斗六升八合地租中统钞三十六
两七钱三分九釐山租中统钞三十九两八钱七釐
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491-0551c.png
 屋宇
  礼殿三间     棂星门三间
  台门三间     内仪门五间
  东西廊一十八间  土祠一间
  讲堂五间     先贤祠一间
  西挟屋一间    仓屋三间
 祭器
  牺尊二只     象尊一只
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491-0551d.png
  罍二只      洗二只
  笾四十六只    豆五十八只
  簠二十只     簋二十只
  篚五只      俎二十八只
  爵三十只     坫一十五只
  勺二柄      羃布三条
  铁香炉一十五只  石香炉一十一个
  讲鼓一面     烛台一十六条
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491-0552a.png
   抄籍儒人八十户
 设官
  教谕一员
 象山县儒学
学在县东南一百步唐会昌六年建宋嘉祐中令顾方
修治建炎兵燬隆兴元年令胡锜重建嘉定十一年令
赵善晋作大成殿
 赡学田土
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491-0552b.png
田六百三亩一角五十五步一尺地一百一十七亩二
角二十八步二尺八寸山三百六十九亩三十七步
 额管钱粮
谷五百三十二石九升八合钞中统钞三十二两四钱
二分小麦一十八石一斗五升乌豆五石二斗一升
 屋宇
  大成殿并轩三间  仪门七间
  棂星门三座    东西廊庑一十二间
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491-0552c.png
  东西斋序六间(登隽/兴贤) (尊道/养正) (明德/明善)
  明伦堂正轩三间  堂五间
  祭器房一间    先贤堂一间
  仓屋一间     厨屋二间
  湢屋一间     挟屋五间
  殿东西趋廊二间
 祭器
  牺尊二口     象尊四口
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491-0552d.png
  笾三十二只    豆三十二只
  簠一十六只    簋一十六只
  坫九片      羃布一条
  罍洗一只     爵九只
  勺二柄      奠盆一面
  俎二十只     篚五只
   抄籍儒人六十六户
 设官
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491-0553a.png
  教谕一员
 本路医学
中统三年奉诏立学建三皇殿岁以三月三日九月九
日祭享配以勾芒祝融风后力牧至元十八年创建
于东北隅贯桥之南延祐二年二月重徙于东北隅魏家巷
建官掌之
   建医学记(王应麟/)
医之兴也其于上古乎巫彭初作医曷为本于三皇古
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491-0553b.png
三坟书以后无闻易以筮传本草内经以医传天之
牖民至矣本草内经医之原也易何与于医坎离阴阳
参同纳甲发其缊养生者宗焉是以言医必曰羲农黄
帝云成周医有师江左元嘉昉建学唐州郡有学助教
掌之宋崇观间置学京师在外附职侯頖自古昔方技
为王官之一今朝廷崇奖蠲复悉与儒等诸路设校
立师教育之将跻斯民寿域德至渥也惟四明学犹阙
至元二十八年冬肃政廉访副使陈公祥揽辔来临察
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491-0553c.png
民嚬呻尤以医为重顾讲习无所喟然思作新兴起之
相攸胥宇鸠工经始毖祀三皇礼仪肃肃堂宇门庑规
模奂奕学成属余以记余闻之前医修之为道推本五
行六气寒暑日星考验风土山川其于人也骨节经络
揲荒腧穴内则藏府焦鬲井谷精微奥眇虽国公高手
弗能究岂庸夫俗子可与知世不轻试而苟得者鲜矣
此学医者久废可不谨乎是故医不可无学歧伯之师
曰僦贷季秦越人之师曰长桑君太仓公之师曰公孙
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491-0553d.png
光阳庆盖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由心悟诵言未明于
心读古人之糟粕斲轮犹议之矧寿夭生死所系乎然
则学孰为要一言蔽之曰仁程子谓医书以痿痹为不
仁最善名状仁者又云切脉可观仁仁人心也天地生
生之心人得之以为心心仁则疾痛切身若保赤子万
物一体也不仁则善不胜利理汩于欲肝胆楚越也陟
降庭止前圣临之在上以仁存心以心合天如涪翁之
不求报宋清之不为市庞安常之好施许叔微之阴功
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491-0554a.png
精义入神将得不传之妙于筌蹄之表惟贯道器德艺
于一致者可以语此其或专已臆决乃曰医者意也是
犹废学古人入官之训而曰何必读书其害不止误注
本草而已殆非敩学师古之意虽然余年耄矣傥以为
然愿以为学者之箴石是岁九月旦日记
   重建医学记(袁桷/)
医之书作于上古乎后人犹疑焉阴阳气运之说与易
书礼相吻合鱼虫草木之精详于诗尤近之然其辞义
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491-0554b.png
奥古卒莫能晓非专治者不能也圣人知之始为之师
以教之后复立学以长之生人之本繇是备矣至元壬
辰济南陈公祥为肃政廉访副使来四明遵诏旨立医
学学成甫十有八年燬焉其地近市狭紊咸病展事鄞
县西有故主簿厅事基及傍近地芜砾不治于是教授
徐君源道等请于郡迁以广之乃斥于旧地得财若干
以治土木郡侯完颜鼎尔首为之劝推官贺君贞赞辅
其役𨽻于医籍者胥率钱以补之逾年而学完殿庑翼
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491-0554c.png
成轩闼深静会余自京师还里属记其事余幼尝闻长
老言乡里多名医皆修谨退让呐呐然若不胜衣察脉
视色必原于井谷经络之微眇调制汤液必通乎风土
之宜甘辛燥湿内外相为表里者悉参取于经传故其
术百不失一怀疑审问求正于胜已无忌悻之谬道同
而气和相逊以礼相处以义而昔时公卿家激厉奖与
之道又能使尽其术而无愧噫亦盛矣今皇宇恢廓五
方士民参杂于州里拘而不达将不胜其弊率然以侥
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491-0554d.png
倖惧其深有所失也徐君世儒医教授是邦今二十馀
年重静而不挠昔之所闻徐君深知之广天子好生之
德谆谆然语之使后之学者诵其书毋执一以自满虚
心逊志复昔时之长厚不幸罹于疾病将得尽其顺受
无夭阏之害则徐君之教不亦阐乎余归田里尚幸而
有见也延祐三年三月翰林待制文林郎兼国史院编
修官袁桷记
 田土
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491-0555a.png
基地一片系录事司拨到旧郡县主簿衙基地内一段
横阔九丈七尺直深七丈二尺蒙廉访分司令居民唐
棣华等四户租赁年纳钞四十两中统一段横阔一十
三丈直深三十一丈五尺于上盖学
 屋宇
  大殿三间     讲堂三间
  土祠一间     外门楼三间
  门房一间     台门一十二间
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491-0555b.png
  西廊一十二间   斜廊二间
  讲堂挟屋二间
 祭器
  尊三       爵二十一
  笾二十五     篚三
  豆二十五     俎二十五
  坫二十八     簠七
  簋七       罍二
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491-0555c.png
  洗二       羃布五
  香炉六
 书籍
  圣济总录一部    八十一难经一卷
  脉经全帙
 设官
  教授一员 学正一员  学录一员
 奉化州医学
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491-0555d.png
古者有医师掌医之政令凡民之疾病者使分而治之
今州县各有学得非此意欤延祐元年达噜噶齐茂巴
尔奉议就易洞真观废殿修葺一新设三皇像奉祠延
祐六年春达噜噶齐呼图克岱尔奉训迁于岳林寺东馆
驿故址未完而代者至是冬知州马奉议到任相视殿
宇基址湫溢卑陋自惟圣朝春秋致祭安可设于猥僻
之所于是首捐已俸及劝率近土医户出资助迁就州
之东一百步赵氏故址筑砌墙围创立棂星门起盖大
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491-0556a.png
殿讲堂廊庑等屋咸一新之规模宏丽不负尊崇
 屋宇
  棂星门三座    门楼九间
  大殿三间(扁曰开天之门知州马奉/议立男马克敬十二岁书)
  讲堂五间(扁曰明/理堂)  东西两廊共三十间
   三皇殿记(袁桷/)
马侯为州急先崇儒建尊经阁成作而曰学无田曷足
养士表圭田租励之于是乡之儒合言兹实吾党耻乡
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491-0556b.png
校日毁青衿赋焉馆粲有加士子知教盍助田以成侯
志侯复曰先贤遗则惠养存没规曷敢湮废正藉端本
耻格贪戢于是始言曰噫世祖皇帝行仁肇邦万世永
宪今获守兹土疾沴不治黎民何辜乃建三皇殿初殿
在废观址后徙寺旁庳隘弗称询图考初厥地爽亢遂
广土而兴之百柱翼成万瓦鳞比厚者效泉力者输役
官不出赋而岿然光尊耆老赞企愿纪其建立以彰侯
绩桷尝闻庖牺阐极人居其中灵根湛纯万化是生坎
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491-0556c.png
离致用穷阴阳之机寿夭不齐彼实戕窃维大圣忧之
树艺五谷辅之以医药刚柔燥湿各施诸用神农之功
也因其厚生迄于伤生以悯以原为之经问教之以知
惧使各尽性命之道则夫黄帝之功讵小矣哉三圣炳
著尊祀肇唐皇甫谧之论合于医说道不虚矣为作乐
章俾歌以祀表侯于无穷侯名称德字致远官奉议大
夫明爽轩饬吏民畏而爱然是役也州之官咸佐之乡
老皇甫简董役讫成门九楹廊庑斋序二十八楹讲堂
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491-0556d.png
五楹礼器备充围缭丹垩咸曰美哉歌曰
判鸿濛精一中八方圆握以通稽圣作逆不逢神之游
云霓从磋彭殇曷恣纵简差差指厥踪玄籥启人乔松
煌煌大圣万世功
天昭昭日月星变化周纯粹精木石土金荡至灵飞走
食物各受令一日屡苏民乃修龄览九州云泠泠是州
秀淑守著能牲具肥酒齐馨
日出作晦晏息守厥故常民用不极何颠愤自伤纵恣
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491-0557a.png
作慝帝有忧笔载籍目视毫釐尺寸脉智者惊保厥德
云龙之髯杳无迹祀靡斁千万亿
 设官
  学正一员
 昌国州医学
学在州前真武宫之南至元二十九年医提领许若璧
陈锡受李继之买民屋以建前以祀三皇圣像后以为
医生讲肄之所至元甲午胡逢辰以儒者流精于仓扁
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491-0557b.png
之术来为学正医生赖其启迪
  重建医学记(袁桷/)
医之道即夫人身以备三才其说与易箕畴诗礼相表
里亦大矣哉盖昔之君师聪明神圣因夫五行以寓于
五常之形气致坎离之用以合其阴阳推其运行以齐
夫寒暑考九州风土之宜别温凉燥湿之高下虫鱼草
木纤悉备具非博习广闻者不能也至于七情既发之
偏必求其中以返于正皆吾儒传心之极论有察于声
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491-0557c.png
气臭味于杪忽考之于遗书受之于家庭积岁年不能
以竟而掌政令者从是稽其医事以制廪禄是则宁有
夭阏疵疠之憾也哉南北地气有大不同而为之医者
各执己论近者急于好尚而恣纵不能商度十失五六
诚可罪也秦汉之主率望海求不死药药讵能令不死
盖其空岩绝岛磅礴于巨浸之际绝嚣尘接云雾灵根
异草得地气之正方外隐士时采其奇绝精良以疗治
辄奇中而功倍今所谓海上方皆其苗裔而昔之集方
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491-0557d.png
论者屡蒐类于蛟龙之窟穴海于天地间号最钜焉得
以有遗也昌国为州四履皆海至元二十九年始立三
皇祠绵蕝不称韩侯治儒学既竟复莅医学兹曷以奉
虔乃广其故址而二倍之泰定元年十月正殿成复立
讲堂翼以东西前为仪门外为神门廊庑有序祠象俨
赫首以圭租劝民胥成不三月咸乐以助复遵诏旨为
惠民药局工既毕书来俾书其事于石桷尝谓疾痛疴
痒切于吾身者犹民之身也民困鱼盐侯能纾之儒病
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491-0558a.png
徵科侯能复之既忧其生又惧其罹于疾病使夫习为
医者讲肄以精其术故余历叙医家者流其学实难三
圣之书昭然具存反覆䌷绎皆得以完其生是侯仁政
之本愈远而愈不可忘也
 设官
  学正一员
 慈溪县医学
学在坊隅至元二十五年医学教谕桂起予买一士高
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491-0558b.png
新班屋以建大德五年仆于飓风延祐元年桂一枝等
复盖以祠三皇圣像
   抄籍儒人四十一户
 设官
  教谕一员
 阴阳教授司
阴阳教授司公宇未建至大元年命天下郡邑设阴阳
教授司立教授学正学录以主之凡阴阳历数巫术铜
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491-0558c.png
壶之事咸肄焉
 设官
  教授一员 学正一员 学录一员
 鄮山书院
鄮山书院在城西五里大德二年赵寿建以奉朱文公
以其大父尝从文公游也别业一区为祠割田一顷以
赡上于省府建山长以主之赵寿其始也
   鄮山书院记(袁桷/)
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491-0558d.png
粤若古儒先各以方国所尊祭于学社自宋而降定孔子
祀馀悉撤废近百年来始有事于先师凡居邑讲习治
官游衍之地崇阐相望或者病焉夫气者周流六虚神而
存之聚者易推散者难穷声音笑貌之盛若将企焉如弗
及理有在也合属闽越之地咸尊以师惟朱文公世祖
皇帝一海宇立胄子求取文公训著为学制郡县益遵
守而祀于江南者复得推衍大德二年四明赵寿家儒
科慨然请于朝曰伊吾祖岳州善待从文公游今天子
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491-0559a.png
兴是学愿割田别居以祀而名曰鄮山事甫下赵氏已
即世未几成规废弛大德七年三山林德载奉命祗事
屋毁弗称旋辟田没不可问覈故整圯实完实成奠祀
斋明陟降俨肃宾老佐祭侯伯合馂又三年俾系其事
于石袁桷曰维四明缙绅先生辩释著微实相表里源
同流分涂殊辙一合私而恶异者标榜之弊也炳然彝
训理何外焉夫学以植身德以敦本斯道立矣饰空说
以为證弊不胜举惟性与道匪言是夸桷惧滋久愿相
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491-0559b.png
与勉焉林君精敏慎修宜展于世文公之学不坠审由
是也大德十一年中春朔日记应奉翰林文字将仕郎
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袁桷撰奉政大夫前浙东
海右道肃政廉访副使臧梦解书
 田土
水田一百亩二角九步钱粮每岁该收早黄谷二百六
十七石一斗五升输纳税粮该米五石七斗七升准谷
一十九石一斗
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491-0559c.png
 儒人
儒学提举司行下本路儒学及鄞县学分拨到生徒二
十一名递年身故见存儒人七名在院陪拜肄业
 屋宇
  燕居堂三间     讲堂三间
  门屋三间      廊二间
  仓屋三间      厨屋二间
  朱文公祠堂一间(大德十一年山长林德载建穿堂一/间至大三年山长杜世学改为祠堂)
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491-0559d.png
 祭器
  尊二        爵五
  罍一        洗一
  簠二        簋二
  龙勺二       笾十二
  篚一        豆十二
  俎四        坫五
 设官
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491-0560a.png
  山长一员
 翁洲书院
翁洲书院昌国州治北宋理宗出扁以赐参知政事应
㒡皇朝以其孙翔为山长元贞乙未嗣孙创田以赡其
礼殿仪门斋庑延祐庚申同知于文传敦劝训导张元
冲直学丘海捐赀协力起盖
 设官
  山长一员
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491-0560b.png
 岱山书院
岱山书院在昌国州岱山宋咸淳癸酉魏矩请废酒坊
基以建至元三十一年盐场徐应举致民居以迁于市
 设官
  山长一员
   岱山书院记(赵与/)
岱山居昌国县蓬莱乡之四断海中环以鲸波浩渺无
际书堂之建自咸淳辛未春邑人魏方直等联词请于
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491-0560c.png
县县为转闻于府制使蒙翁刘先生如所请给旧酒坊
基且拨僦直偿寨助以缗钱于县亦有所捐以相之邑
寓王一桂赵若諘请许君定职教职导癸酉冬阁学尚
书本翁陈先生开阃之初落成焉二先生朝家之柱石
吾道之津梁正学之标准宜是役之克始克究许君遣
二子请记岁月与以謏闻辞不获书院有记固尝闻
之矣朱文公于石鼓则曰养其全于未发之前察其机
于将发之际善则广而充之恶则克而去之吕成公于
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491-0560d.png
白鹿洞则曰挹儒先淳固懿实之馀风服大学离经辨
志之始教张宣公于岳麓则曰率性立命知天地而
宰万物者也尝试察乎事亲从兄应物处事是端也苟
能充而达之则仁之大体岂不可得乎及其至也与天
地合德与鬼神同用至于武夷精舍出于韩无咎之笔
亦曰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其徒非若畸人隐士
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之流也是数者天下
之名书院也记之者皆天下之名君子也今岱山有书
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491-0561a.png
院不范诸此将奚范想夫潜心游志于此则尊吾德行
裕吾诗书茂吾艺文岱华其高山岳其神功崇惟志知
崇效天崇高节而抗浮云斯无愧于斯矧斯地也昔有
名卿徐大农恭先有举首朱进士介有布衣许止斋孚
以文行孝义为乡闾倡有开斯学许君请曰兹卜筑已
定轮奂方新士友相聚言曰熙宁立邑以来吾地特海
屿耳淳熙间宸宠以镇名山川改观诸乡老负笈于慈
湖絜斋二老之门师友渐摩儒风日以盛今又祠先圣
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491-0561b.png
以仪后进居于德以善俗是有功于名教也请以岱山
名书院不亦有光于斯有迪于后人乎愚载思之士有
志于诗书道义映雪囊萤冬不炉夏不扇虽瓮牖绳枢
环堵萧然一性之充裕如也矧高堂大宇明窗净几良
朋益友切偲丽泽云乎道遵而人知敬德盛不侮狎吾
德行海岱也师友渊源汪洋大肆吾学问海岱也事业
日以彰声名日以起吾声誉海岱也有舍生而取义虽颓
嵩岱不吾压吾节海岱也若希孔孟之徒苟能效石鼓
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491-0561c.png
白鹿岳麓武夷之成规纵未能孔孟伊周宁不朱张吕
韩乎纵未能朱张吕韩宁不徐魏朱许乎善则善矣犹
自恕之论也若夫充石鼓广充之善固白鹿淳固懿实
之风率岳麓天地合德之神弘武夷学行其乡善其徒
之学则充其徐魏朱许者可以朱张吕韩矣充其朱张
吕韩者可以孔孟伊周矣有志竟成斯不负蒙翁本翁
之所以教庶几乎淳祐之中人以上者此今日祠先圣
建书院之意也咸淳癸酉良月通直郎知庆元府昌国
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491-0561d.png
县事主管劝农事兼岱山昌国盐场弓手寨兵军正赐
绯天台赵与
   岱山书院记(黄震/)
四明枕大海为郡居天下极东又其东而中于海为昌
国县又其东而中于海为岱山岱山尤远在鲸波浩渺
间去三韩几一帆近士而生其间往往多秀拔冠乡书
登上庠擢高科而跻膴仕者踵相接非山海硕大之气
之所钟而能尔耶余固闻风而为之兴起久矣一日士
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491-0562a.png
有家于岱者忽航海过余而言曰朱文公尝叹佛老之
区遍天下至于学校乃一郡一邑而仅一置盖为讲学
之地不可以不广也况岱山阻大海士虽欲担簦负笈
一至郡邑学不可得士果何以为丽泽之地古者五百家
为党党有庠今岱山可三千家而反古者一党之不若咸
淳七年魏君矩等因请于郡太守刘公黻得酒坊废基
创岱山书院以祠先圣而讲其说刘公既捐公帑以为
助又岁减酒息钱乃得请乡先生定正席皋比与乡之
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491-0562b.png
人士日藏修游息于其间距于五年而书院大槩成矣
愿为记之以发其意余闻之益敬而叹曰岱山多士地
之偏而学之正耶我宋二百年崇尚正学所以涵养成
就配天其泽者于是不可尚已请因以学之正者而言
之夫所谓学之正者何也理有自然而然立万世而不
可变者正也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莫不具此自然之理
人生其间秀于万物莫不明此自然之理大之为三纲
五常细之为起居服食莫非自然非然有不容于不然
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491-0562c.png
者尧舜禹汤文武以是而见之行事吾先圣孔子以是
而见之垂训皆未尝加毫末于是是所谓正而已风气
日开世变日下杨子为我墨子兼爱非正也孟子辟之
而复于正老子清净佛氏寂灭非正也韩子辟之而复
于正谈空者过高功利者过卑非正也濂溪周子河南程
子又辟之而复于正每一异说兴必得一正论以救其
后天右斯文若是信乎此理之正出于自然者终不可
得而磨矣世乃又有借周程之说售佛老之私者谓爱
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491-0562d.png
非仁直欲扫除乍见孺子入井之心谓心即道而直改
用大舜人心道心对立之说以为證谓六经为注脚谓
孝弟为支离谓讲学为邪说几于前圣所未有之论时
则有若文公先生出乎其间又辞而辟之天地为之重
开日月为之重明有人心者宜知所向方矣奈何好高
之士习惯其说犹或卑正学为不足道而必求其说之
胜不知此非文公之言也吾先圣孔子以来相传之言也
非吾孔子自为之言也天地间自然而然自尧舜禹汤
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0491-0563a.png
文武以来断断不可易之正理也夫岂加毫末于其间
而必欲外立一说以求胜耶岱山之讲文公之学正矣
然世之攻文公之学者尚多也其幸精思而实得笃信
而力行使正论日兴异说日消海隅苍生日出之地圣
朝崇正之化洋洋流动端于岱山书院占之矣敢敬书
以勉德祐元年八月望日朝散郎新除浙东提举黄震
谨记
 设官
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0491-0563b.png
  山长一员
 慈湖书院
慈湖书院在县东一里宋宝庆间建于慈湖之滨以祀
乡先生杨文元公嘉熙间制置使赵与𥲅迁于湖中之
沚咸淳辛未郡守刘黻于普济寺东易地重建咸淳壬
申拨馀姚定海没入官田以为奠飨之需至元乙酉普
济僧恃杨总统权势侵夺其地毁祠像诸生诉于官至
元丁亥按察副使侍其君佐巡按至县乃占先生旧宅
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0491-0563c.png
遗址复建礼殿祠宇越五年壬辰甫落成
   慈湖书院记(文及翁/)
慈湖杨文元公之学心学也学孰为大心为大心之精
神是谓圣不至于圣曲学也不大于心浅学也一心虚
灵其大无对六合之外思之即至前乎千百世之已往
后乎千百世之未来管摄于心若不识心何以为学自
有天地以后未有经籍以前阐道之秘惟图与书河图
中虚洛书五位心之本体也太极此心也皇极此心也
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0491-0563d.png
尧兢兢此心也舜业业此心也禹孳孳此心也汤慄慄
此心也文王翼翼此心也武王无贰此心也周公无逸
此心也孔子孟子操则存此心也曾子子思谨其独此
心也易说心书传心礼制心乐治心诗声心春秋诛心
故其帝所以为帝王所以为王圣贤所以为圣贤焉有
心外之学乎慈湖先生昔在太学肄业循理斋足不
踰阈者累年一日冠带揖谢同舍郎曰某悟道晏坐反
观忽然见天地万物万事万理澄然一片向者所见万
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0491-0564a.png
象森罗谓是一理贯通疑象与理未融一澄然一片更
无象与理之分不必言象不必言理一亦不必言万亦
不必言自是一片此先生知至至之始事也及观象山
陆文安公发本心之问举扇讼是非以对忽省此心之
清明忽省此心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守永
嘉日谒先圣又谓自幼而学长而始觉觉此心澄然虚
明无体广大无际日用云为无非变化此先生知终终
之终事也先生忠信笃敬言必由忠信而有證其注孝
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0491-0564b.png
经述已易解春秋纂先圣大训条治务最急者五次急
者八遗文训语皆先生精神流动常肃观先生手笔斋
庄中正本古篆籀心字必象心学者敬字皆从 (阙/)
心画之发挥先生家于四明之慈湖咏春诸诗有浴沂
咏归洒然出尘意花香竹影山色水光莺吟鹤舞皆道
妙之形著今玉牒侍读文昌刘公尝执笔于太史氏为
先生作传及开阃府于四明奏请于朝乞为先生赏延
于世即先生旧宅创书院于慈湖之滨规模轩豁衿佩
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0491-0564c.png
锵鸣其景行前修风厉后学恳恳切切之心即先生昭
昭灵灵之心也相其事者县宰王君愉提管陈君允平
秉彝好德谁无此心开创于前正望增益于其后刘公
为永嘉知名士又尝为太学循理斋长习闻先生前言
往行为详而及翁平生读书以本心名斋于先生片言
只字收拾殆尽知之好之乐之又若心交而神遇者噫
俗流失世败坏学士大夫童习白安漫不知心为何物
驱血气而角功名决性命而饕富贵丧精神以失虚灵
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0491-0564d.png
者总总也藏山之卷九千插架之轴三万手不停披口
不绝吟以是为学亦祗以钓声誉梯利禄膏唇吻饰竿
牍而已矣出入口耳之学各是其是反以心学为非至
有疵先生之学为禅学者何异众人皆醉执独醒者以
为狂此先生所以太息复太息也书院有规廪稍有籍
春秋之法常事不书敢书其大者以谂同志咸淳九年
良月吉日朝奉大夫权尚书户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兼
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侍讲文及翁记端明殿学
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0491-0565a.png
士朝请郎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同提举编修经武略瑞
安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实封一百户陈宜中书宝谟
阁直学士朝请大夫知庆元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沿
海制置使龙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陈存题盖
   重建慈湖书院记(王应麟/)
古者乡有庠党有序闾有塾里居又有父师少师之教
是以道德一而理义明书院之设意犹近古睢阳白鹿
为称首若周程朱吕治教之地文献尤盛天典民彝之
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0491-0565b.png
统纪恃以不坠东海之滨有大儒曰慈湖先生文元杨
公立身以诚明笃敬为主立言以孝弟忠信为本躬行
实践仁熟道凝盛德清风闻者兴起可谓百世之师矣
古涪文公及翁纪其事不幸厄于浮屠氏鞠如荒榛天
不丧于文绣衣使者侍其公行部喟然太息选一乡宿
望曹君汉炎为山长而堂录桂君应魁锐以为己任善
士相与合志协力舍旧而新是谋相攸先生旧宅熙光
遗址爰契我龟鸠工饬材经之营之礼殿崇崇祠宇奕
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0491-0565c.png
奕敷经之席肄业之舍规模视昔不愆于素冠进衣缝
游于斯习于斯如咏舞雩之风如升阙里之堂闻金石
丝竹之音莫不油然而乐跃如而悟咸曰自堂徂基轮
奂新矣陟降庭止惠我光明盍亦勉新德而进新之乎
于是属应麟著石章以永教思于无穷应麟耄未知学
辞弗获敢诵所闻切磋究之尝谓儒以道得民师以贤
得民师言贤不言道身即道也万古一道万化一心仁
人心也人者天地之心也天有四时风雨霜露地载神
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0491-0565d.png
气风霆流形无一物而非仁仁则纯一静虚与天地同
流在易为不远复在书为精一在诗为无贰在大学为
毋自欺在中庸为至诚笃恭惟先生无意而自得之斋
庄俨恪非礼不动言性必曰尧舜论治必曰三代道学
之将废则正色谠言不回于群邪道学之复行则见几
卷怀不汩于势荣髦期称道若武公之作懿戒名满天
下若君实之在西洛本心明而外物轻行藏语默参诸
百圣无不合于已易见先生洁静精微焉于广居赋见
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0491-0566a.png
先生广大高明焉于过庭训之言学者见先生自强不
息焉于讲堂之训言孝见先生一贯之道焉先生之文
章皆性与天道之昭著俯川流仰高山心之精神江汉
秋阳皓皓也居先生之居学先生之学则何以哉由事
亲从兄而尽性至命由洒扫应对而精义入神由内省
不疚而极无声无臭之妙下学上达不求人知而求天
知庶几识其大者夫一言一行之有愧可以欺其乡不
可以欺其家可以欺其家不可以欺其心无体之礼此
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0491-0566b.png
心之敬无声之乐此心之和训诂章句云乎哉先生之
学文安先生之学也文安讲论语于白鹿先辨其志听
者竦然动心收其放心而存其良者在此朱文公亦云
陆子所言专于尊德性学者多持守可观又谓先生之
学有为已之功合而观之知入德之门矣学有先后觉
无古今有能得之以省察克治深之以薰陶涵濡问津
以辨志寻源于尊德性以达圣人之阃奥海涵春融冰
释默契道体去先生之世若此其未远也得心学之传
卷十四 第 41a 页 WYG0491-0566c.png
必将有人焉济济多士克广德心凡我同志懋敬哉复
建于至元丁亥春越五年十二月成岁在壬辰三月浚
仪王应麟记
   重修慈湖书院本末记(黄翔龙/)
宋乾淳间鸿儒辈出以理学相为倡和慈邑则有慈湖
先生邑故有湖先生居焉因以自号故邑之名昉于汉
而湖之名昉于先生先生得象山陆文安之学千里心
契文安没学者尊而祠之有象山书院至今重之先生
卷十四 第 41b 页 WYG0491-0566d.png
没邑大夫始祠于湖之滨而未有讲习之地先生之道
虽尊而未明嘉熙间制阃节斋赵公与𥲅改祠于中沚
地隘不可久既又祠于邑以不专奉庙貌为歉咸淳辛
未永嘉蒙川刘公黻来帅明捐郡帑得民地于僧寺之
右负山面湖创精舍肖象而祠之于是以济民庄米为
奠飨廪士之资书院之名得与上蔡稽山齿然礼殿犹
阙也陵谷变迁浮屠氏坏之至元丁亥绣衣使者真定
侍其君佐行部至邑问故愀然曰是不足与较也先生
卷十四 第 42a 页 WYG0491-0567a.png
旧宅遗址故在盍即而图诸卜曰吉于是命前贡士曹
君汉炎为之长而堂录桂君应魁主其役始崇礼殿中
严祠庭后辟讲堂外植门壝旁翼两庑因其旧为斋四
曰忠信笃敬明通公溥先圣先师咸有像设长有署正
录有序后土有祠司阍庖湢皆有舍岁壬辰八月落成
又度地讲堂后为横经庋书之所来学于是者六十有
一人俱得占名数复其身先是刘公蒙川之创始前资
政殿大学士本心先生文公为之记今也重建又得前
卷十四 第 42b 页 WYG0491-0567b.png
尚书厚斋先生王公特大书以纪其成凡文元公心学
之要躬践之实亦既发其精蕴足以昭往而淑来矣乡
人惧后来者于废兴本末之莫详复命翔龙记其粗窃
惟前代儒先出处过化之地必建书院使学者尊慕而
学其学率繇台阃若郡邑长吏请于朝缗钱粒粟皆出
县官下无科率旁无沮挠故力省而成易今兴废植坏
遭时方艰成道未亢外侮者桀中畔者疑抵攘谋度堂
录桂君实身任之郡廪既不复继资用无所出自基而
卷十四 第 43a 页 WYG0491-0567c.png
构迤于塈涂丹雘一是诸生之力故金谷不可以缗石
计盖其力倍劳天幸斯文上恩宽大台省交劝督士知
名义之实始定弗摇是役也前令尹濮水冯君显实谋
其始而历山富君德庸成其终二令尹通敏廉正规随
一心功赖以竟士之捐赀多而趋事勇者堂宾沈君滢
其最是皆不可无纪昔吾圣人于道之行废必归之天
夫天将兴之必有慈惠之师明智之长主张纲维其上
亦惟我同志之士相与缉熙广于无穷文元公之道庶
卷十四 第 43b 页 WYG0491-0567d.png
其益昌乎
 赡学田土
田一百一十二亩一角五十三步渡六处
 额管钱粮
钞中统钞一两田租谷一百四十九石二斗三升二合
渡租榖一十五石三斗五升七合
 屋宇共七十二间
 祭器
卷十四 第 44a 页 WYG0491-0568a.png
  蜡爵一十三只   羃布四片
   抄籍儒人六十一户
 设官
  山长一员
 甬东书院
甬东书院郑忠定释奠其师迂斋先生楼昉且行乡饮
酒礼宋理宗书其扁旧在僧寺之侧至元二十八年僧
撤去教授吴宗彦复立张赟桥侧设主奉二员以掌之
卷十四 第 44b 页 WYG0491-0568b.png
 田一十七亩二角四十一步谷四十五石五斗地四
 亩一角四十步
 屋宇三间
 乡饮酒礼
岁旦至日郡守率乡士大夫奠于先圣始序拜于堂上
少长就序皆记礼之旧绍兴七年郡守仇愈复举故事
置田百有六亩以益之后郡人林保登朝取式以奏遂
行他郡故事纠仪二人乡监郡守为之士族不齿于乡
卷十四 第 45a 页 WYG0491-0568c.png
者不预入门则纠仪举笏以却由是人各自励乡饮酒
礼不可废若是
   乡饮酒记(王伯庠/)
乾道五年春王正月己未太守张公率乡大夫士释菜
序拜于郡庠礼也明之为州士风纯古凡岁之元日冬
至必相与谒先圣先师而后以序拜于堂上行之久矣
建炎末学火于兵自是礼废不讲绍兴戊午郡将徽猷
阁待制仇公一新之学成复举故事益以酒三行之礼
卷十四 第 45b 页 WYG0491-0568d.png
二年仇公被命复来乃以田百有六亩支其费伯庠是
时备员学官盖尝纪其事矣三年朝廷颁乡饮酒义于
天下行之数年虽百格不行州县犹听其便以故明年
序拜如初而仇公所拨之田移以养士酒礼遂辍乾道
三年秘阁张公来守是邦政成多暇问知其所以越明
年以鄞及昌国两县没官之田二百六十亩山地二百
四十九亩尽归之学以复拜序饮酒之礼受藏受用一
切趣办而有司不预焉是日也教授率三先生侑坐献
卷十四 第 46a 页 WYG0491-0569a.png
酬于守倅礼成拜既风动千里莫不砥砺澡濯期毋负
贤太守敦教化厚风俗之美意呜呼盛矣天下之事固
有若缓而急者或谓州县之责簿书期会之为急而礼
非所先盖亦未之思也人皆有欲欲斯有争视听言动
之间以礼自防而不流不逸则乖争陵犯非僻之心无
自而入公今礼成于一日而长幼尊卑之分昭然可见
皆率服之故能不令而行政平讼理其视劫劫于米
盐细故而日不暇给者固有间矣其可不书以告来者
卷十四 第 46b 页 WYG0491-0569b.png
因以田之亩步四至刻之碑阴
 奉化乡饮酒礼
乡饮酒古礼也近世旷而不行至大四年正月初五日
判官程时敏依奉肃政廉访司分司赵副使省会事理
于儒学讲行斯礼礼毕各为歌诗以记之
 义学
杜洲乡学在慈溪县西北三十里至大二年童金创建
 田四百亩一角二十七步
卷十四 第 47a 页 WYG0491-0569c.png
 山三百二亩一角
 地八亩
 房舍五十五间
 基地八亩
 租谷九百五十九石一斗二升(减免分数/高下收租)
 蜡香炉花瓶四副
 铜罍洗尊爵勺共一十只
 木俎豆共一十一只
卷十四 第 47b 页 WYG0491-0569d.png
 竹笾一十只
 本路乡曲义田庄
太师史忠定王镇会稽日捐公帑之金市田数百亩名
曰义田凡仕族有亲丧之不能举与孤女之不能嫁者
以其租入差给之既閒居里闬端宪沈公焕请曰吾乡
义风素著相赒相恤不待甚富者能之而求者日众授
难继也举会稽近比行于此其可乎王韪其言乃与沈
及少师汪公暨其子尚书大猷合辞以倡好义者于是
卷十四 第 48a 页 WYG0491-0570a.png
捐地产或输财以广费积田渐多郡太守相继辍在官
之田若钱今丞相史鲁公又捐楮券附益之岁得谷斛
六百米半之买地作屋十五楹于郡之望京门里扁曰
义田庄择乡之贤有力者掌焉仕族亲丧之不能举者
给十三缗孤女之不能嫁者给五十缗其亲属若乡里
以闻于郡郡覈实俾主者行之非二者勿与先后缓急
间从权宜而郡守与主者不得私焉(提刑程覃摄郡日/许人径投状于主)
(者/)始自绍熙初元于今四十载义田之增置未已也忠
卷十四 第 48b 页 WYG0491-0570b.png
定王之言曰是田之设非止济人之急抑以崇廉耻之
风将使从官者清白自持为士者专意学业人人知身
修有所恃不汩丧素节斯其惠大矣参政楼公钥记之
乡人且绘王及少师汪公端宪沈公之像于庄所祠焉
太师史公浩序云义田之设专以劝廉耻盖贤大夫从
官者居官之日少退閒之日多清节自持不肯效贪污
以取富沽败以自卑为士者生事素薄食指愈众专意
学业不善营生介洁自持不肯为屠沽之计干攫之态
卷十四 第 49a 页 WYG0491-0570c.png
者使各知有义庄在身后不至晚年忧家计之萧条男
女之失所遂至折节汩丧修洁故以此为劝使其终为
贤者凡为士大夫当知立义田之本意
   义庄记(楼钥/)
自阡陌既开兼并成俗千百馀年非复先王之旧然而
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良心美意则至今不泯顾贫富
不齐求者众而应者寡志虽广而力不赡学士大夫每
叹息于斯近时所在有为义田以给无告规画有不同
卷十四 第 49b 页 WYG0491-0570d.png
皆彷佛古意四明乡谊最重荐绅韦布序必以齿岁时
往来少长有伦无洙泗间龂龂之叹承平时大门齐国
公以列卿领画绣义襟素高恤孤济急不遗馀力乡人
犹能道之厥后外祖少师汪公太师史文惠王舅氏尚
书暨乡之先达与吾家诸父相继主盟此风不坠淳熙
中故龙舒别乘沈叔诲焕请于文惠王曰随时拯恤其
惠有限吾乡以清白相励其能称物平施者盖可数矣
盍用会稽近比为义田之举乎王韪其言与吾舅谋以
卷十四 第 50a 页 WYG0491-0571a.png
倡率诸好事者于是或捐巳产或输财以买各书于籍
又得拨助之田合为五顷有奇岁得谷近六百斛米三
之二而附益未已也买地作屋十五楹于郡城西望京
门内扁曰义田庄经画纤息皆出吾舅推爵齿之高而
有才力者提其纲又择仕而家食者一人司其出纳及
庄之事凡仕族有亲之丧不能举孤女之不能嫁者投
牒于郡参稽得实以次而授始于淳熙之改元且将二
纪虽未能一一充其欲所济亦广矣舅氏既薨诸侯以
卷十四 第 50b 页 WYG0491-0571b.png
钥閒居猥以见命逮起于挂冠而后他属令郡武使君
高裕而文善乐平丞袁木叔实任其事信义素著木叔
尤能周知州里详悉检柅渗漏明辨真实不私市恩于
是所入加多而被惠者众先是以田数序引登诸石犹
虑无以传远以钥尝预于斯也俾记之钥念昔先人太
师岐公尝命钥书范氏义田记于座右欲增益扬州伯
父义庄以及宗族清贫终身志卒不酬今乡之此举无
间亲迹可谓尤美矣文惠有言曰是田之设非止济人
卷十四 第 51a 页 WYG0491-0571c.png
之急而以崇廉耻之风将使从官者清白自持为士者
专意学业人知其所济恃不汩丧素节以为子孙计庶
其为贤者之归也敢诵旧闻以诏方来继自今富者乐
施贫者安分与者不以为恩受者不以为幸有馀则加
益焉不得已而后求焉共守规约以无负先正诸公之
意而后可以久矣凡我里士尚勉之哉嘉定五年中秋
节记
   义田庄先贤祠记(王应麟/)
卷十四 第 51b 页 WYG0491-0571d.png
古者祠先贤于学明之三贤何以祠于义田庄田以义
名三贤为乡里立也三贤者谁忠定史越王庄靖汪公
端宪沈公也始忠定里居笃于义仕者勉以励廉隅学
者劝以修文行乃为义田以济婚葬而汪沈二公比善
协心闻者乐施其规约密其给授公立义以为的一乡
莫不知义自绍熙庚戌迨今百有四年而三贤有祠亦
七十有七年矣成画犹存初意寖失济南陈公祥揽辔
咨诹惟儒雅风教是崇是迪嘉前修之尚义慨实惠之
卷十四 第 52a 页 WYG0491-0572a.png
未遍谓职掌之冗员子孙之继廪二弊不可不革维之
以乡校必守旧规董之以乡人必选宿望砥节首公永
保勿坠传之百世可也于是属郡博士苏焱前军器监
丞陈定孙总其纲学录姜材之前寿春推官史徽孙主
出纳凡故家之裔名儒之后暨学校职生有丧贫不能
举孤女不能嫁者采诸旦评参诸舆论覈实而助之因
时度宜视昔为宽所与寡而所及者众诸老之美意几
废而复续先是祠堂陋更为三楹助田于斯者列侑于
卷十四 第 52b 页 WYG0491-0572b.png
旁春秋祀焉岁中稔颇有馀粟因缮葺门轩及亭筑垣
浚池粲然一新应麟闻而叹曰义者天理之公人心之
正大学以是平天下然而行之一乡愈近而愈不可欺
我思古人礼俗相交患难相恤蓝田吕氏之为乡约也
贫穷相救婚丧相助古灵陈公之教其民也良心之存
善端之充义不可胜用比闾族党保爱赒救之法千载
百世是邦如昔义里前献表率后进忠厚廉耻之俗成
悯颠连无告若已恫瘝用敷遗无穷之泽蓝田之为约
卷十四 第 53a 页 WYG0491-0572c.png
盖不专美矣创者本于义既久而义之实不明廉车之
来振饬扶植居贤德善风俗于古灵有光焉咸愿识其事
诒永久惟建庄始末宣献楼公纪载已备而祠未之述
义理在人万古无弊秉彝好德谁无义心是心可泯则
是义可废续古之人勿替引之与者不为私恩得者不
以他费相劝以义无愧于心斯无愧于先贤敢著之石
章以谂来者
   重建义田庄记(薛基/)
卷十四 第 53b 页 WYG0491-0572d.png
鄞风俗素厚方淳熙盛时史忠定汪庄靖沈端宪诸公
投绂里居实始鸠田储粟以待仕族之有丧不能举孤
女不能嫁者规式备详掌者交自重士非甚不得已亦
以干请为耻常斥其馀积市田附之久而益广庄始于
绍熙改元宣献楼公所记犹存暨基至此循近比得与
闻其事则弊弛非昔屋亦如之虽有粟且无所容同知
府事吴郡张公伯延清明岂弟子视困穷每相与悼焉
一日公悟曰是当自择人始又曰托任贵专毋分立长
卷十四 第 54a 页 WYG0491-0573a.png
贰则革故刋冗咨诹老儒咸曰吴濠孙其可固辞公固
命之不得已乃莅事悉更前所为收敛必公赈遗必实
佥既悦服相旧仓衡立三廒与不欺亭相接偪仄幽翳
壤复卑湿不足修治其后距城犹有废地乃拓而更新
之增培燥刚流潦屏避雨楹之间虚以为治所疏棂洞
宽爽气遥集祈左右为四廒引其前荣如舫以通不欺
亭亭亦易础石加崇焉又饰土地祠美其象设改筑而
北墉达于城门先贤祠后为室用备憩休措置坚密不
卷十四 第 54b 页 WYG0491-0573b.png
为目前计噫是役也自前任其职者有不暇及而君被
选才数月谈笑成之不遗急难不告匮缩则世果无不
可为之事也世常病儒者寡于实用今国家设科取士
将责治道焉苟充是以往其弗有济乎虽然微张公戢
止伪冒戒佐史章周介严督租入吴君虽欲为顾安得
致此惟公嘉惠是邦勤劳庶政俾死有藏生有归沛然
其赢作是轮奂后之出牧者如公之心遵公之法闻风
兴起一日必葺何患乎莫之继也时掌计卢全祖实相
卷十四 第 55a 页 WYG0491-0573c.png
其事邦人谓基在文学史宜纪成绩用镵诸石以示不
忘延祐四年八月望日记
 田土
元有田一千五十二亩二十八步半山地二十四亩二
角二十四步二尺租粮每年照乡例体减收租送纳苗
粮元该米四百二十七石一斗九升五合谷一千五百
五十八石八升续置田土租粮系提管吴濠孙界内买
到田九十一亩一十五步谷一百五十三石七斗八升
卷十四 第 55b 页 WYG0491-0573d.png
 屋宇
元有门楼屋一间祠堂三间廒屋三间重行起盖庄屋
大小一十间系提管吴濠孙界内
 庄职
  提管一员 掌计一员
 奉化义庄廪
义庄自宋嘉定年间县令冯多福以学廪不足出家赀
为倡集八乡父兄出田或赀或买田共七百石有奇别
卷十四 第 56a 页 WYG0491-0574a.png
为廪以贮嘉定七年县丞周勉为之记
 旧贡院
贡院旧在学西宣和复科举额解十名绍兴末以西北
流寓者众增解十四名今为织染局
 昌国州贡士庄
旧于往宋咸淳年间令姚濂任内以邑民张氏争诉交
嗣县以其家产业五分之一申于府于台于部照应𨽻
学置庄专为贡选士人计偕之费归附后至元十七年
卷十四 第 56b 页 WYG0491-0574b.png
升州存县以本庄田粮归学后县革而学亦废有司收
系入官
 
 
 
 
 
 延祐四明志卷十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