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七
卷七 第 1a 页 WYG0491-0447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延祐四明志卷七
             元 袁桷 撰
  山川考
随山浚川禹所陈非琐言也治梁及岐后讫不能别何
哉明郡以四明山得名其山范不能定或曰在越或曰
亡是山唐一行作山河两戒深有旨矣四明山由越来
至于慈溪东行至于鄞复折入奉化脉陇连属稽诸田
卷七 第 1b 页 WYG0491-0447b.png
野可考也江入馀姚上三十里与四明水接更十里潮
势已没古为堰限之吴潜为庆元恨庆元公卿多徙堰
于上虞潮至旧堰上不一二尺舟楫蔽沙岸虽驿舟不
可发使者数言而上虞谓新堰利益不肯改噫其果有
是夫作山川考
  山
   鄞县
四明山繇天台山北面起向东北一百三十里涌为二
卷七 第 2a 页 WYG0491-0447c.png
百八十峰中有三十六峰周回八百馀里谢灵运山居
赋曰天台四明相接孙兴公赋曰登陆则有四明天台
四明方石四面自然开窗其中分通溪曰簟溪西引簟
溪东入于海地称句章又云鄞江山有七峰相去各六
十里云雾相通山东面七十峰状如惊浪之山境接句
章郭璞言后五百年当立郡至开元置明州其言适符
合梨洲洞水东出句章是四明东门山西状如奔牛曰
奔牛山连脊起峰因以名之中有三朵峰铛足以立汉
卷七 第 2b 页 WYG0491-0447d.png
张平子居焉中有石室石西南有五朵峰形如芙蓉峰
相望各去六里中峰为四明山心梨洲溪生沙梨孙兴
公与其子孙成游得梨以食因号梨洲杨修游四明山
见一老人其言曰见两人把火且当获金刀修解之两
火炎也加刀为剡因号剡溪其说诬怪后汉有刘阮二
士怪不复录四明山南耸七十峰状如驱羊其峰存者
曰存羊水源十丈有神蛇居之吐灵气如楼阁可祷雨
山足一涧出南过一百二十里水归鄞江南源也北南
卷七 第 3a 页 WYG0491-0448a.png
洞一源四明山南门也溪号白溪宋有捕鱼者恍不见
日光因号为大晦山东复有一峰下有龙窟逸士陶源
采望如楼观号小晦山西南八峰下有囊号八囊山山
向北有两阵山如走蛇旧有人居之山之北门也梅福
隐越游焉城西曰四明山四面二百八十峰周回八百
馀里东接句章西连舜窟南嗣天台北包翠碣其言不
妄山有五朵峰东有一峰高六里周十里南一岩高一
丈深七丈中有石穴通泉流于梨洲穴生甘草又多古
卷七 第 3b 页 WYG0491-0448b.png
杉柏瑞云居之西一峰高四里南有石室下有石碑相
傅刘阮居之南一峰高三里有石壁壁出数穴生石乳
北一峰高四里峰顶有天井云气吐吞山四面各生一
色树东生樟树西生松树南生柏树北生柽树及黄杨
木其山顶上极平正每有云盖之晋沙门白道猷从天
台入四明将筑室不敢居以还木玄虚梅福孟亮游最
著其事荒忽不敢纪今因山记采其实而言之刘纲事
见太平广记谢灵运山居赋天台桐柏方石太平二韭
卷七 第 4a 页 WYG0491-0448c.png
四明五奥三菁太平之北诸山神山神仙所居宋书孔
祐至行通神隐于四明山尝见山有数百斛钱视之瓦
石不异今父老相传以繇小溪以上为东四明由馀姚
而言为西四明繇奉化雪窦以入者则谓之四明山盖
山势蜿蜒连属与三境相犬牙
金峨山县南八十里州之桉山也
太白山县东六十里视诸山为最高其颠有龙池云气
蓊勃生于水面不绝若丽日晴霄澄彻如镜或风振林
卷七 第 4b 页 WYG0491-0448d.png
木落叶纷纷过之无堕池中者每风雨时雷电多从山
顶生天童山有支径可登此峰顶邦人旱暵必祷焉每
有灵物变见雨随以至或曰山以太白星得名又曰近
有小白岭故此为大白非太白也(舒亶题太白峰千峰/下视尽儿孙仙事寥)
(寥不可闻长作人间三月雨请看肤寸岭头云题太白/庵何年杖锡此徘徊天上真官为我来芝圃鹤归香火)
(冷石基空/锁旧苍苔)
天童山县东六十里晋永康中僧义兴庐山间有童子
来给薪水久乃辞去曰吾太白一辰上帝遣侍左右言
卷七 第 5a 页 WYG0491-0449a.png
讫不见太白天童之名昉于此山前有玲珑石岩多嵌
虚支径透其绝顶景象尤胜(舒亶题天童寺日日青鞋/踏白沙未应泛艇即灵槎)
(雨溪清越鸣哀玉风蔓蜿蜒动暗蛇晓润芝𥰭挑秀茁/午香茶灶煮苍芽玲珑仙客知何在千古烟霞自一家)
(树王安石题天童山溪水清连树老苍行穿溪/ 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度水香)
鄮山县东三十里高二百八十丈按十道四蕃志云以
海人持货鄮易于此故名县居鄮山之阴乃加邑为鄮
阿育王山在鄮县之东高数百仞阿育王见灵建寺其
下因以名山(详见本/寺文)寺有径路可上山腰有佛左足迹
卷七 第 5b 页 WYG0491-0449b.png
入石二寸馀有极目亭望海中山如丘垤然
玉几山阿育王山之前自寺视之横陈如几
大梅山县东南七十里盖梅子真旧隐也(按福本传王/莽颛政福一)
(朝弃妻子去其后人有见会稽汉时鄞/属会稽而子真所隐亦不止此一山)山中有石洞仙井
药炉丹灶遗迹犹存山顶昔有大梅木在其上则伐为
会稽禹祠之梁其下则为它山堰之梁禹祠之梁张僧
繇图龙于其上夜或风雨飞入镜湖与龙斗后人见梁
上水淋漓而萍藻满焉始骇异之乃以铁索锁于柱而
卷七 第 6a 页 WYG0491-0449c.png
它山堰之梁长三丈许去岸数丈岁久不朽大水不漂
或有刀坠而误伤之者血出不已(馀见它/山堰)
灌顶山县西七十里(阙/)  乡其山直上二十里方至
顶有普净禅院岁纳租故宋有采铁于此朝旨禁之自
天禧二年租输府学养士岁入钱三百贯延祐七年山
民陈永等作一十五定后寺僧分佃一半今复通佃
它山即善政侯为堰之地水南沿流皆山至是始有一
山在水北因两山相对堰得以成以其无山相接故谓
卷七 第 6b 页 WYG0491-0449d.png
之它山(亮阇黎题它山截断寒流叠石基海潮从此/作回期青山自在行人老涧阔水声无绝时)
天井山在通远乡神龙所居有三井焉一岩突然而出
者下瞰百仞之渊地仅容侧足缘萝可行如此者数十
步至下井井之旁石皆光洁如龙物常行久而熟之之
状又行三里至中井益险又行三里至上井则难矣旱
暵祈晴得蜥蜴或蛇蟹之𩔖自山下望之奕奕有光雨
辄应每欲雨则云雾先兴于此山山有龙王堂张良臣

卷七 第 7a 页 WYG0491-0450a.png
响岩县东南五十五里句章乡岩石壁立下浸江水水
流作声则岩中荅之故曰响岩有影如佛像故又名佛
影岩天寒有鸬鹚数百为群集于岩上故又名鸬鹚岩
北岩县南五十里句章乡岩中可容百人暑月清凉有
频伽鸟巢其中
凤山县西南七十里通远乡
石臼山县西南五十里光同乡山陂有石圆而匾阔可
二丈中有穴似臼世傅葛仙翁炼丹之所旁有二足迹
卷七 第 7b 页 WYG0491-0450b.png
世谓之仙迹山下溪潭深迥杳不知其底有鱼能负舟
或见则必作阴雨或见龙首枕于山麓潭上者仙隐山
与此山相连魏文节公(杞/)作碧溪庵于其上
芝山县南五十里光同乡
西石山县南六十五里通远乡出石
东石山一名稽山县东三十里出石
姜山县南三十里平原中崛起有石洞三其一最大曰
后岩中可坐数十人洞后又有一小洞上有小穴形圆
卷七 第 8a 页 WYG0491-0450c.png
如月可仰窥天里人像神祠于岩中后分其祀于山前
岩下号前岩庙
茅山县南五十里与姜山对峙
阳堂山俗曰青山县东四十九里舆地志云此山四面
悬绝下有鲍郎庙即鲍君生所居也
银山县西南四十五里地名小溪尝产银故名
锡山县西南五十里尝产锡故名
大含山县东南三十里
卷七 第 8b 页 WYG0491-0450d.png
白鹤山望春山皆在广德湖
陶公山在东钱湖山下多朱姓居之世傅陶朱公尝隐
于此有钓鱼矶在焉宋宝庆三年守胡矩建烟波馆天
镜亭于其上(详见叙水/东钱湖内)
隐学山在东钱湖其下有栖真寺放生池
二灵山在东钱湖有张王行祠
黎花山月波山百步尖山皆在东钱湖有寺
大慈山在东钱湖下水岙宋丞相史鲁公葬母夫人于
卷七 第 9a 页 WYG0491-0451a.png
此以此著名
圣女山管公山皆在县西
珠山畔跨山(有瀑布/)佛陇山阮山朱长山皆在县东东
山黄山金文山五峰山皆在县东南
建岙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
白石山在县东三十里翔凤乡其山青秀与东钱湖相
对人多游览焉山有白石故名
 旧志载亶洲山在县东四十五里按十道四蕃志云
卷七 第 9b 页 WYG0491-0451b.png
 亶洲有虞喜墓缘晋屡召不至死葬于此东方朔十洲
 记云山有不死之草赤茎绿叶人死三日以草覆之
 即活按吴志黄龙二年春正月魏遣将军卫温诸葛
 真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汉
 武洞穴记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
 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及仙药止洲不还世相承有
 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
 行亦有遭风飘至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故卫
卷七 第 10a 页 WYG0491-0451c.png
 温等但得夷洲数千人还今谓亶洲山去县四十五
 里实无此山世傅今日本国即此洲然未知是否也
 又载鸡鸣山云山有石井上有铜瓶著石有大石鸡
 云从浮桑上飞来今犹鸣应扶桑晓太平寰宇记载
 动石山云有坚石高五六丈下有小石支之暴风雨
 则其石自动山行者闻隆隆之声又载灵山云有石
 鼓临涧若鸣则野雉翔鸣故曰灵山今境内皆无之
   奉化州
卷七 第 10b 页 WYG0491-0451d.png
四明山连会稽接天台跨慈溪鄞及州境详见前
镇亭山州西南一百里汉地理志注鄞有镇亭山西界
于越跨于天台故其乡为连山
鲒埼亭山在东南四十里濒海之地与袁村相属汉地
理志注鄞有鲒埼亭颜师古云鲒音结蚌也其长一寸
广六分有小蟹在其腹中埼曲岸也其中多鲒故以名
亭俗讹为战埼
鄞城山州东五十里古鄞城在其下故名乾道旧志载
卷七 第 11a 页 WYG0491-0452a.png
赤堇山在鄞东四十里山有草曰赤堇鄞县以此名而
加邑焉
天门山在州南六十里大海海外列嶂排空有两山对
峙高入苍莽南亚于海汉地理志颜师古注云鄞县东
南有天门水入于海有越天门山陶弘景真诰云天门
在鄞县之南宁海之北半亚于海
雪窦山在州西北五十里四明山之南有千丈岩瀑布
泉锦镜池妙高峰含珠林宋理宗御书云应梦名山
卷七 第 11b 页 WYG0491-0452b.png
丹小山在州西五十里四明山之南属剡源乡之三石
村有巨石故名三石山上有二洞洞上有丹霞二字如朱
书洞如广厦中可容五六十人有深穴可容人身昔有
入者行几半日闻水声如雷而返水涓涓岩罅间其流
迹皆赤色下有龙湫旱暵祷之岩后风从窦出常飙飙
有声夏绝无暑冬则凛凛不可近俗号风洞云笈七签
所谓丹山赤水是也
徐无岩在州西北七十里岩立数百仞瀑布飞下冬夏
卷七 第 12a 页 WYG0491-0452c.png
不绝下有潭上有鞠猴岩三大字刋于石
大小晦山在州西六十里即四明山南来之两峰左肩
红嵓山下有覆盆山宋时应则入山初甚秀丽既而冥
晦故曰大小晦四明洞天记云两峰各有大小晦是也
或作悔非
望春山在州西五十里其右文笔峰其左展旗峰
宝化山在州南三里有古松如卧龙杜鹃花如翔凤题
咏诗见慈氏教寺
卷七 第 12b 页 WYG0491-0452d.png
汉城山在州东北二十里(山有五代汉时城基楼大参/攻愧有诗云城复于隍遗旧)
(基山云漠漠草离离当时雷/鼓声沉后留得寒岩伴落晖)
南山在州东南五里
西山在州西南五里
马迹山在州南五十五里石上有马迹故名
三山在州南五十五里屹立大海中如三台然旁有数
屿
金峨山在州东六十里高出众山乃郡治桉山也
卷七 第 13a 页 WYG0491-0453a.png
大雷山在州西南四十里登其山见海二百里外即唐
末谢遗尘隐处
横山在州南四十里腰山为路二十五里有石文若篆
谓之天篆旁有鲤台刘阆风有摩崖诗
新岭在州东四十里东有七十二曲
上下牢岩在州南三十五里上岩壁立下岩回顾
谢家石洞在州东三十里洞居山腰深丈许有窍可窥

卷七 第 13b 页 WYG0491-0453b.png
桃花坑山在州西五十里四明山之上二十里云之南
也山岩壁立数仞延袤数百里嵓色红白相间隐映出
没状如桃花之初发故名四山环绕宛如盘谷中有平
田数百亩
鲒埼岭在州南四十五里
畸山在州西北二十一里
湖山在州西北一十五里
吴郎山在州东南一十里
卷七 第 14a 页 WYG0491-0453c.png
蓬岛山在州西南四十里
小梅山在州南三十里
雷公山在州南三十里
九峰山在州东六十里
笔架峰在州东三十里其峰崒屼如笔架之状云兴则
必雨
天柱峰在州西六十里
丁公山在州西七十里
卷七 第 14b 页 WYG0491-0453d.png
义峰在州东七十里
九女山在州南二十里
大洞山在州南六十里
东坑山岭在州西南六十里
燕岩在州北二十里有燕子穴故名
狮子岩在州东五十里状如狮子
铜山在州西北一十五里(俗傅昔有樵夫入山满目皆/金宝意欲拾取之倏有神人)
(仗剑而出顷之/旋顾悉不见矣)
卷七 第 15a 页 WYG0491-0454a.png
毛巅岭在州西六十里四明山之南接大小晦崎岖涧
谷行者艰阻绍兴初有毛居士者凿崖以便民往来遂
以名岭
安岩在州西南三十里来自四明山有寺旧名四明院
翠峰在州西南三十里
童公岭在州西南六十里
栅墟岭在州南六十里为台明之界
梅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(东为登山有僧庐曰禅寂为/寿禅师道场南为鸣雁管管)
卷七 第 15b 页 WYG0491-0454b.png
(之上峦奇秀乡之显仕丘陇多藏焉山之西号丁令威/俗传令威尝化鹤止此有丹井在其旁一勺之泉常随)
(海潮上下父老相传以为海眼攻愧楼公有诗云峰头/丹井随潮信松下禅床据祖关盖纪此也北则环以大)
(溪其山四断兀立众山之中或谓汉之梅福尝游此因/得名今其山之下每遇大雷雨则出小石圆如梅子剖)
(亦有核其名又或因此也/上有龙湫为乡邑雩祷所)
新妇岩在州西北五里累石而成肖像类人夏侯曾先
地志云西北临溪水其石五色望之颇似花钿新妇首
饰故曰新妇岩今西北实无溪亦无五色石所谓昭德
夫人者
卷七 第 16a 页 WYG0491-0454c.png
   昌国州
翁山一名翁洲州东三十里徐偃王所居也今城址犹
存抱朴子论古仙者之药以登名山为上而以海中大
岛屿若会稽之东翁洲之𩔖者次之乾道间耕者于其
下得铜鼎一无足而有耳亦不穿中可容斗馀而底之
埃墨犹在遂归进士陈节谓炼丹之遗器
补陁洛迦山在东海中佛书所谓海岸孤绝处也一名
梅岭山或谓梅福炼丹于此山因以名有善财岩潮音
卷七 第 16b 页 WYG0491-0454d.png
洞洞乃观音大士化现之地唐大中年西域僧来即洞
中燔尽十指亲睹观音与说妙法授以七色宝石灵迹
始著海舶候风于山下谓之放洋瞻礼唯谨名公亦多
游之绍兴初给事中黄龟年为之赞十八年史越王以
馀姚尉摄昌国监三月望偕鄱阳程休甫由沈家门汎
舟风帆俄顷而至诘旦诣洞寂无所睹炷香烹茗但碗
面浮花而已晡时再往一僧指嵓顶有窦可以下瞰公
扳缘而上忽见金色身照耀洞府眉目瞭然程所睹亦
卷七 第 17a 页 WYG0491-0455a.png
同唯公更见双齿如玉雪天将暮有一长僧来访云将
自某官历清要至为太师又云公是一好结裹底文潞
公他时作宰相官家要用兵切须力谏后二十年当与
公相会于越遂告去送之出门不知所在乾道戊子以
故相镇越一夕典客报有道人称养素先生言旧与丞
相接熟不肯通刺疾呼欲入谒亟命延之貌粹神清谈
论锋起素纸数幅太书云黑头潞相重添万里之风光
碧眼神僧曾共一宵之清话遽掷笔不揖而行公大骇
卷七 第 17b 页 WYG0491-0455b.png
遍遣兵吏寻觅不获见淳熙己酉公正位太师自道本
末云尔洞前嵂崒嵌嵚措足无地僧德昭凿石甃桥六
年始成祷谒者便之嘉定七年宋宁宗亲洒宸翰为扁
曰大士桥(史越王事见补陀/寺壁记及会稽志)
东霍山在东北环以大海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棋盘
修竹环之竹枝扫拂常无纤尘若有使之者又相传以
为仙而旧志所谓虎豹龙蛇入不可到者妄也
桃花山在东南世传安期生炼丹之所尝以醉墨洒石
卷七 第 18a 页 WYG0491-0455c.png
成桃花纹山因以名
马迹山在东北安期生洞在焉
石弄山在东北山石玲珑故以名
西兰山   大若山   柽岸山
浡涂山(旧名/浮涂) □石山   滕岙山
窄客山(以上并/在南)小竿山   大竿山
兰山    昆斗山   麻隩山
蛟山    登部山   黄公山
卷七 第 18b 页 WYG0491-0455d.png
马秦山   黄砂山   徐公山
双屿山   石珠山(以上并/在东南)东勾曲山
石马山   石牛山   隩山(以上并/在东)
浪港山   深水山   蒲隩山
蛇山    竹山    洋山
东兰山   元霍山   西枯山
东晓山   东枯山   桑子山(旧名/桑石)
石蜀山   东朐山   川石山
卷七 第 19a 页 WYG0491-0456a.png
北壁山   西须山   须皓山
落华山   青阁山(并在/东北) 大碛山
东乳山   东岱山   西朐山
大洋山   吊屿山(以上/在北) 回峰山
西良山   长涂山   三姑山
滩山    长白山   西岱山
正策山   吴农山   如岸山
横子山   册子山   西桑山(以上并/在西北)
卷七 第 19b 页 WYG0491-0456b.png
嘉门山   晓峰山(以上/在西) 小苑山
三山    大苑山   砂罗山(以上并/在西南)
 外有藿山黄石鸡鸣东豸西豸碓砧大板洋横马乳
 宜山汐屿烈表五屿虎头方横白踏大桑云屿青屯
 黄屯龟鳖丁兴黄隆杨岸昼拷门小碛黄罗门大小
 扳缘狮大小镯庙址等山皆海中有名者人迹所罕
 到姑附于此
   慈溪县
卷七 第 20a 页 WYG0491-0456c.png
太平山(桷/)按孔皋会稽记曰在馀姚县南百里四明山
自越跨县接鄞奉化山形似伞四角各生一种木不杂
揉三阳之辰华卉代发今旧志云在县西六十里界馀
姚县孙绰游四明游太平有铭其山与四明犬牙相接
又孔稚圭亦有诗(详见/题咏)则太平盖四明之支陇也
塔山在县东南三里阴阳家谓之青龙山
大宝山在县西南二里阴阳家谓之白虎山(山南有泉/极清丼名)
(曰大/宝泉)
卷七 第 20b 页 WYG0491-0456d.png
句馀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(句章馀姚在此山之东西/盖因山以名县也山海经)
(云山/出锡)
戍溪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(晋孙恩卢循作乱取道入/寇刘牢之禦之屯兵于此)
(故以/戍名)
东澄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
横山在县东南十里
五马山在县西南六十里
三女山在县西南六十里(耆老相传昔有三女浴于江/次忽为雷所击化为三峰相)
卷七 第 21a 页 WYG0491-0457a.png
(望因/此名)
大隐山在县南三十里(夏侯曾先地志云大隐山口南/入天台北峰为四明东足乃谢)
(康乐炼药之所也晋虞喜三召/不就遁迹此山因此以名之)
三过山在县南十五里(山势孤峻临江潮水萦回舟人/尝倦于经过一过犹倦况三过)
(乎故/名)
鳖子山在县南五里山形似鳖
抱子山在县东南十里山势宛转如龙蛇抱子之状
骠骑山在县东三十里(会稽典录云汉时张意为骠骑/将军其子齐芳历中书郎尝隐)
卷七 第 21b 页 WYG0491-0457b.png
(此/山)
阚峰山在县东北一十里吴太子太傅阚泽居其下因
以名
大蓬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(又名达蓬山山上有岩高/四五丈又有石穴深三丈)
(馀岩上有三佛迹上多芳草又云秦始皇至此欲自此/入蓬莱故号达蓬山下有智度寺范石湖有诗云抖擞)
(轩裳一閧尘任教空翠滴乌巾老/身已到蓝舆上处处青山是故人)
桑岙山在县北六十五里
东向山在县北六十里
卷七 第 22a 页 WYG0491-0457c.png
黄牛山在县北六十里
算㠗山在县北六十里
若㠗山在县北六十里
浪港山在县北六十里
石塘山在县北四十五里
向头山在县西北八十里(亦名西龙尾东望伏龙山其/龙头以东属定海龙尾以西)
(属馀姚各有海塘每为潮损二山捍潮其中与山相接/古有海塘门柱屹然今为渔盐之地已成畎亩者禾黍)
(菽麦弥望昔以海邑之冲欲于此屯兵/以舟师难于出入遂废今置镇守司)
卷七 第 22b 页 WYG0491-0457d.png
鸣鹤山在县西北六十里(耆老相传昔有鹤栖于此/一旦飞鸣冲天而去故名)
渔溪山在县西北五十里
五磊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(上有五峰磊磊相比人谓/五磊云兴则雨常以为候)
朱墓山在县西六十里宋台州刺史朱夔死于此山
埋马山在县西六十里(夏侯曾先地志云秦始皇游/海至此马毙埋之故以此名)
雨微山在县西五十五里(旧名龙山上有云气即雨邑/人常以为候或云本是雨徵)
(山避/讳改)
夜飞山在县西四十五里(其山生甘草耆老傅此山自/蜀夜飞来蜀客识之因名山)
卷七 第 23a 页 WYG0491-0458a.png
凤凰山在县西四十五里(大亭之上其形如/凤与龙山相对)
龟子山在县西四十里(山形似/龟状)
城门山在县西三十里(宋城门校尉会稽从事/陈咏葬于此山因以名)
虎脾山在县西三十里(山形耸踞如虎脾隋大业中/尝凿山西南断迹至今犹存)
凤岩山在县西三十里(山形/似凤)
仙鸡山在县西二十五里(夏侯曾先云上有石井石床/又有铜瓶非人力所能举旁)
(有石鸡俗云是扶桑/鸡飞下因以为名)
赭山在县西八里(土色正赤/故曰赭山)
卷七 第 23b 页 WYG0491-0458b.png
   定海县
招宝山在县东北八里一名候涛山为海控扼旧称山
下有蚌生明珠往来波涛之间渔舟或得之即光耀逼
人骇浪继作不可行投之乃止大洋阴晦夕或见光彩
近则隐藏(宋梅麓楼公扶登山有词云沁园春开辟以/来便有此山独当怒涛正秋空万里寒催雁)
(信尘寰一簇轻弄鸿毛小可诗情寻常酒量到此应须/分外豪难为水算平生未有此番登高飘飘身踏金鳌)
(笑终日风波无限劳看樯乌缥缈帆归远浦廛鱼杂沓/网带馀潮待约诗人相将月夜取次携杯持蟹螯乘桴)
(意问谁人领解空立亭/皋词镌崖石今无存)
卷七 第 24a 页 WYG0491-0458c.png
巾子山县东八里与招宝山对峙(为风涛障蔽秋涛汹/涨藉两山如门遂免)
(水/患)
金鸡山居招宝山外屹立海中旧傅山有金鸡故名
鲛门山县东四十里一名嘉门山势环锁海口出鲛门
则大洋也
虎蹲山县东二里屹立海口以形得名(古称鲛门虎/蹲天设之险)
游山县东二里海中
印山县东一里
卷七 第 24b 页 WYG0491-0458d.png
梓荫山县东一里(宋时军官冯柄夷而筑之建屏山堂/火燬遗址尚存有碑云定海四明壮)
(邑也为海道冲六龙南飞遂宿兵于此以戒不虞嘉定/十一年冯柄环卫来领此戍越明年军事修明修射亭)
(刱军器库规制整齐直南得山曰梓荫作堂其上命曰/屏山祈其久故夷而不库取其质故壮而不丽自公之)
(馀领客觞咏其间郡人应煟谓客曰子知侯之所以命挹/斯堂之意乎客曰以予观屏山之景四山环峙苍翠可)
(风云月露晦明皆宜南引大江练光澄鲜北望钜海与/天无际睨视两间披剥万象无丹青之功有天然之绘)
(命之曰屏宜亦似矣此侯之意欤虽然屏之为物顿乎/方丈之室其高不过寻丈尺间今山之与堂相去或十)
(里或百里而侯取以为屏奇矣不已夸乎余曰不然世/有大人先生者扃牖日月庭衢八荒天地则其室庐也)
(然则山川城邑皆吾室中之玩而草木禽兽吾苑囿樊/笼之观而已山虽远取而屏之不亦宜乎此讵非侯之)
卷七 第 25a 页 WYG0491-0459a.png
(所以命斯堂之意欤嘉定十三年夏五月丁巳应/煟记山下峻石大刻惩忿窒欲四字各大四尺)
行㠗山县东南一十二里
青㠗山县东南一十五里
乐家山县东南二十五里
芦山县东南名石湫浦
鬼屿山县东南四十五里名石莲湾好事者易名宝㠗

小三山县东南四十五里
卷七 第 25b 页 WYG0491-0459b.png
启霞山县东南七十里有柏香嵓
紫石头山县东南八十里以石色名
云雩山县东南八十里
瑞岩山县东南九十里有十二峰(宋大中祥符年芝生/青松峰下守臣闻于)
(朝敕书褒奖云和气所钟灵苗载育时惟珍物/著厥祥经省览贡陈良增欣愧其碑石尚存)
灵岩山县南四十里(宋楼宣献游山诗云但见云生谷/初无石似岩得名非旧观买地作)
(精蓝境胜环修竹门深拥翠杉禅林自/佳趣莫问后三三此诗已见华岩寺下)
大蓬山县西北一百里一名达莱谓由此可达蓬莱
卷七 第 26a 页 WYG0491-0459c.png
乌崎山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俗傅宋高宗南渡曾登此

大榭山县东南一百二十里
小榭山县东南一百二十里
盘隩山县东南七十里(水绕太白山阴而出九二十六/盘宋名儒习庵先生陈埙墓尚)
(存/)
陈山县南七里
秀峰山县东南六十里山下古柏甚巨唐朝旧物
卷七 第 26b 页 WYG0491-0459d.png
饭锹山县南三十里
剡㠗山县南一十五里
长山县南一十五里
南山县南十里东西两山对峙
龙山县南三十五里
慈㠗山县西南九十里古傅左慈隐此
算屿山县西七十里
新妇山县西北六十里
卷七 第 27a 页 WYG0491-0460a.png
回峰山县北六十里
石坛山县西北七十里山石如坛
施公山县西北九十里(北瞰大洋东距龙头西接鸣鹤/商舟如江浙常往来宋时苦海)
(寇至元十五年县达噜噶齐张进以地扼险要创巡检/司民乃安居大德十一年巡检王质始于山前刱建衙)
(宇戎备/一新)
泽山县西北九十里旧名栎山(宋吏部郎官黄公震以/不雅改今名黄公德祐)
(初弃官归隐就山之南筑室以居名湖山行馆榜所居/室为归来之庐环植松菊林泉潇洒为一方胜览前进)
(士王翔龙游山诗独俯空堂夜无人境自宽高风河影/动斜月竹身寒潮海秋声阔山林客梦安坐来更几点)
卷七 第 27b 页 WYG0491-0460b.png
(北斗已阑干又访黄吏部不值有诗云一镜湖光半壁/山主人何往客来观閒蝶自专花富贵幽禽如语竹平)
(安烟云变化草木媚日月往来天地宽/何当共整登临屐更上崔嵬绝顶看)
洞山县西北一百里山有豹洞古有豹隐此山有锦镜
池将军石盘松
福泉山县西海晏乡三都名钓岩圣牛遇旱祷之雨泽
随应
伏龙山县西北九十里山有千丈岩山势壁立为两海
奇处
卷七 第 28a 页 WYG0491-0460c.png
灵嵓山县西四十里
东山县南十里与南山相对峙
   象山县
玉几山县南十五里县治案山
东丹山又名蓬莱山县西一里众山隐映圆秀其巅平
夷有丹灶及炼丹亭址相传云陶隐居尝炼丹于此更
上有峰巍然号大炼丹海上望之层峦杰嶂如画邑人
春月登览号为胜槩其侧有仙掌岩掌迹隐然
卷七 第 28b 页 WYG0491-0460d.png
鼓吹山县东八里其峰崒然孤峻天将雨云雾先起有
声轰轰如鼓吹鸣
仙迹岩县东十五里地名杉木𣝡嵓洞内有石佛像洞
前之石平夷阔三丈许成五彩文有石狮子如羊蹲踞
岩上
圣娘山县南十里世传昔有一女在山上隐见若神
南岩又名千头岩县南五十里三岩参天如列笋
道士岩县南五十里叠石高数十丈冠䫉𩔖道士
卷七 第 29a 页 WYG0491-0461a.png
东门山汉书地理志所谓天门山也高二百丈周回二
十五里两峰对峙其状如门阔一百五十馀步有横石
如阃潮退湍泻惟风平浪息乘舟可渡蕃舶船必经从
之潮未平有风浪则蚁聚泊舟山下此海道之冲要也
瓦山状如瓦因为名嵓上有仙迹长尺馀
版场坑山岩上有仙迹长尺三寸深半寸
师娘㠗山旧有农人垦地获一古钟
三萼山有三峰春时杂花交发绮丽可观
卷七 第 29b 页 WYG0491-0461b.png
于绾山古有渔人于绾卒于此
东西涛山四面皆风涛未尝暂息人迹少到
檐子山状如曲檐
阳太屿山
秋卢门山
大门山
石坛山(以上皆县/南海中)
□头岩县东南二十五里岩高千馀丈上如□首中断
卷七 第 30a 页 WYG0491-0461c.png
如蜂腰岌然欲摇动又谓摇嵓环嵓远近皆薝卜花夏
月花开弥望如雪香闻十馀里
锯门山县东南二十五里其山中断如门
面现山与县相望无山间隔因以为名
大睦山
秋闬山
韭山
大薤山(以上皆县/东南海中)
卷七 第 30b 页 WYG0491-0461d.png
鸡笼山县东南五里望之如鸡笼山下有鹤庙
伍师山县西南四十里上有白龙潭旧有五僧修道于上
明屿县西南海中两山相对一台山一明山此是台
明分界之所
马鞍山两头起峰如马鞍
双泉山上有二穴出泉味甘可饮过舟常汲之
东殊山(以上皆县/东海中)
天印嵓县西七里大屿其岩如六花印
卷七 第 31a 页 WYG0491-0462a.png
化气嵓县西三十里又名蒙顶山夏旱少有云气出必

西殊山县西海中
金鸡岭县东北二十五里岭上大小之石皆有鸡距迹
珠嵓山县东北三十里旧传蕃舶自海中见此有奇怪
宝气因至此寻之不获而去半嵓有古桧奇怪人莫能

郑行山县西北十里山高耸上产灵草佳茗旧有郑行
卷七 第 31b 页 WYG0491-0462b.png
居此隩
   昌国州
晓峰    门鹿    螺头
小□    中庄    小□河
盘㠗    大茅    小茅
东江    杨㠗    谢浦
翁浦    洞㠗    严家㠗
泽浦    郑㠗    刘岭东
卷七 第 32a 页 WYG0491-0462c.png
寺㠗    姚家㠗   祝家㠗
大□㠗   小□㠗   马㠗
芦花    苔浦    孟家㠗
沈家门   田公㠗   大剪
下塘头   丘家□   王大簄
南㠗    东村    施家㠗
小芦    钓屿    沈家㠗
松子    麻屿    泄㠗
卷七 第 32b 页 WYG0491-0462d.png
螺门    小枝    郎家㠗
东湖    北墠    虞家㠗
大□河   小沙㠗   蚕娘㠗
小剪东茅洋 大舟    大芦
干□    二松江   五百㠗
小舟    中庄    溪口
李家㠗   纸(阙/)    侯家㠗
东山    浦门    南(阙/)
卷七 第 33a 页 WYG0491-0463a.png
溪墠    苏仲    西山头
宜坑    小泉    白泉
东湖    西湖    虞家㠗
柯梅    蚶㠗    郎家㠗
大□    茅岭    长屿
军亭    大青
   以上八十三处并属富都乡
梅岑    外党    桑木湾
卷七 第 33b 页 WYG0491-0463b.png
里党    长股    短股
木丘    黄砂    大马秦
沙角    螺㠗    小马秦
(阙/)     富溪    册子
陈家㠗   (阙/)     枝㠗
南田    吴农    北田
北砂    桃花    登部
千步砂   黄㠗    石浜
卷七 第 34a 页 WYG0491-0463c.png
昆斗    东弄    嘉芹
下砂    庙㠗    虾崎
黄沙    外㠗    大田
杜庄    车敖    郎家㠗
朱㠗    中心    浡涂
厉㠗    东苑现   西苑现
竹头    吴家跳
   以上四十七处并属安期乡
卷七 第 34b 页 WYG0491-0463d.png
五百㠗   凿(阙/)    上周
上林    黄将㠗   三家村
里㠗    大㠗    塔头
夏家㠗   上干    泗洲㠗
东堠    西堠    小里
蛤蜊㠗   烈港    岑江
宜象㠗   涨史    扶桑
盘㠗    大沙    小沙外㠗
卷七 第 35a 页 WYG0491-0464a.png
青㠗    长白    马墓
宜山    孤史    册子(岑江/背)
秀山    秀枝    双雅
章门    石室    厉㠗
长涂    跋□    深水
灌门    家㠗    稠江
册子(海西/)
   以上四十三处并属金塘乡
卷七 第 35b 页 WYG0491-0464b.png
高亭    南亭    西㠗
蒲洋    白峰    青横
谷㠗    松屿头   郑家㠗
千步砂   戽斗    秦头
岱支    里㠗    砂塘下
东㠗    岳子    □头
戚家砂   下苑    石述
余浦    朐东    地砂
卷七 第 36a 页 WYG0491-0464c.png
桑子    岩子    杨公衕
后㠗    化坑    杨公额
三姑    (阙/)     马迹
黄㠗    䲔门    嘉湖
北沙    (阙/)     菱门
樵㠗    (阙/)     大小田㠗
大㠗头   (阙/)     (阙/)
苔汫    长表头   里行
卷七 第 36b 页 WYG0491-0464d.png
叫儿    墓㠗    上黄砂
鸡鸣    深水    大小马公
□㠗    福丘    下黄砂
神前    西庄    干斜
㠗吟    大盘    石衕
东枯    洛华    大小壁下
大发    泽下    王家㠗
    以上六十九处并属蓬莱乡
卷七 第 37a 页 WYG0491-0465a.png
新罗㠗县北七里旧传新罗国人尝泊舟于此
  陵墓
   鄞县
管公明先生墓县西四十里圣女山父老相传云
唐刺史黄晟墓与其母高阳郡太君齐氏其妻颍川县
君钟氏墓俱在隐学山(传见人物考/)
梁山伯祝英台墓县西十里接待院后有庙存焉二人
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以
卷七 第 37b 页 WYG0491-0465b.png
同学而同葬见十道四蕃志所载旧志曰义妇冢然此
事恍忽以旧志有姑存
陈国冢郡国志鄮山有陈国冢一名雁栖墓昔国为日
南太守死有双雁随柩而归栖墓上三年然后去(出太/守寰)
(宇/记)
鄞女墓城南崇法院之西北王荆公安石宰鄞时生女
周晬而殁葬于此将行别有诗云(见集/古考)
鲍郎墓在县东南三十里青山下即忠嘉神圣惠济广
卷七 第 38a 页 WYG0491-0465c.png
灵王墓也(详见祠/祀考)
   奉化州
唐银青光禄大夫王敬玘墓州西六十里地名万竹屿
有人耕其旁得小方碑载敬玘出自琅琊官于明州天
祐二年殁葬于此
唐朝散大夫王公潨墓州西北二百步公越州诸暨人
官于鄞卒于文德元年葬于此
吴越国奉国军节度使钱康宪公墓州西北三里公讳
卷七 第 38b 页 WYG0491-0465d.png
亿字延世钱公穆王第十子吴越王之大弟汉乾祐元
年判西浙盐铁明年判四明诸军事宋乾德五年薨
于奉化州之北山通儒学士朝散大夫崔仁冀奉制铭
其墓至今祠于北山广化院
   慈溪县
晋虞瑶墓五马山县西南六十里虞氏谱云瑶博学强
识当时所称累迁至伏波将军
晋虞胃墓在横山东南十里虞氏谱云胃好学不怠仕
卷七 第 39a 页 WYG0491-0466a.png
至散骑常侍常居此山死因葬焉至今人呼为常侍墓
宋朱夔墓在朱墓山县西六十里宋书朱夔字秀整吴
人也州举秀才历中书郎转台州刺史有林壑之志卜
居此山死因葬焉
梁虞孜墓在东澄山县西南三十五里孜举秀才累迁
至散骑常侍著内典要三十卷
梁建威将军虞骜墓在渔溪山县西北五十里
梁东海太守虞野人墓在戍溪山县西南三十五里
卷七 第 39b 页 WYG0491-0466b.png
隋金紫光禄大夫陈咏墓在城门山县西南十三里隋
书云咏字休宁仕为怀安令迁城门校尉会稽从事属
隋初多故因留葬此遂以名山
唐张孝子父司马墓在虎胛山县西三十里(事迹见/郡志)
千人坛在县西南十五里高数仞其上可容千人耆老
相传云昔秦始皇东游会稽登山望秩以求神仙至此
见群峰连延东入于海乃命方士徐福立坛祈祷因以
为名
卷七 第 40a 页 WYG0491-0466c.png
   定海县
丛冢宋高宗幸海道侍卫军赴舟不及多死于此骸骨
聚埋巾子山下洗马池侧因名丛冢
通天庙刘伶墓东晋人在灵绪五都东步市祠名通天
乡民祷求甚应然并无碑志可考
  海
   本路
海环府境东北迤于南潮入城东各有候(燕肃潮论曰/观古今诸家)
卷七 第 40b 页 WYG0491-0466d.png
(海潮之说多矣或谓天河激涌亦云地机翕张卢肇以/日激水而潮生封演云日周天而潮应挺空入汉山涌)
(而涛随析木大梁日行而水大源殊派别无所适从索/隐探微宜伸确论宋大中祥符九年冬奉诏按察岭外)
(尝经合浦郡沿南溟而东过海康历陵水陡恩平注南/海迨由龙川抵潮阳自出守会稽移莅句章是以上诸)
(郡皆沿海滨朝夕观望潮汐之候者有日得以求之刻/漏究之消息十年用心颇有准的大率元气嘘吸天随)
(气而涨险溟渤往来潮顺天而进退者也日者众阳之/母阴生于阳故潮附之于日也月者大阴之精水者阴)
(𩔖故潮依之于月也是故随日而应月依阴而附阳盈/于朔望消于朏魄亏于上下弦息于朓朒故潮有大小)
(焉今起月朔夜半子时潮平于地之子位四刻一十六/分半月离于日夜地之辰次日移三刻七十二分对月)
(到之时以日临之次潮必应之过月望复东行潮附日/而又西应之至后朔子时四刻一十六分半日月潮水)
卷七 第 41a 页 WYG0491-0467a.png
(亦复会于子位于是知潮常附日而右旋以月临子午/潮必平矣月在卯酉汐必尽矣或迟速消息又小异而)
(进退盈虚终不失于时期矣或问曰四海潮平来皆有/渐唯浙江涛至则亘如山岳奋如雷电水岸横飞雪崖)
(傍射澎腾奔激吁可畏也其奋怒之理可得闻乎曰或/云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)
(势逼涌而为涛耳若言狭逼则东溟自定海吞馀姚奉/化二江侔之浙江甚狭逼潮来不闻涛有声也今观浙)
(江之口起自纂风亭北望嘉兴大山水阔二百馀里后/海商舶怖于上潭惟泛馀姚小江易舟而浮运河达于)
(杭越盖以下有沙潭南北横亘隔碍洪波蹙遏湖势夫/月离震兑他潮已生惟浙江水未泊月经巽乾潮来已)
(半浊浪拥滞后水益来于是溢于沙潭猛怒顿涌/声势激射故起而为涛耳非江山浅逼使之然也)
 初一日十六日子末午末平
卷七 第 41b 页 WYG0491-0467b.png
 初二日十七日丑初未初平
 初三日十八日丑正未正平
 初四日十九日丑末未末平
 初五日二十日寅初申初平
 初六日二十一日寅正申正平
 初七日二十二日卯初酉初平
 初八日二十三日卯正酉正平
 初九日二十四日卯末酉末平
卷七 第 42a 页 WYG0491-0467c.png
 初十日二十五日辰初戌初平
 十一日二十六日辰正戌正平
 十二日二十七日辰末戌末平
 十三日二十八日巳初亥初平
 十四日二十九日巳正亥正平
 十五日三十日巳末亥末平
   象山县
海环三垂东南皆大洋北则巨港东曰钱塘南曰大睦
卷七 第 42b 页 WYG0491-0467d.png
西南曰东门皆蕃舶闽船之所经从自钱塘而北则定
海自东门而南则台温此大洋也其北港则陈山渡舟
之往来东达于洋西距鲒埼由陈山渡一潮至方门再
潮至乌埼三潮可至府城下
  江
   奉化州
奉化江源于四明之镇亭山出州之惠政桥下与诸水
会南来亘府城之东然后与慈溪江会而入海随潮上
卷七 第 43a 页 WYG0491-0468a.png

   慈溪县
江源于绍兴馀姚之太平山东来至文亭乃分为二大
江由咸池历西渡经府治之北入海小江贯县中出东
郭至西渡又与大江会入于海随潮上下大江乘潮多
风险故舟行多由小江
   定海县
大浃江县东南一里与鄞县通潮
卷七 第 43b 页 WYG0491-0468b.png
小浃江县南一十五里西抵鄞县五乡碶
  溪
   奉化州
州溪在州东二里导自镇亭逾柏溪至牢岩浮西溪出
绿荷滩过惠政桥会于三江口入北渡达于海
剡溪在州西七十里导自陆照左溪会同流于公棠逾
泉溪会于三江口入北渡达于海
双溪在州南二十五里导自杉木岭逾排溪出下郝溪
卷七 第 44a 页 WYG0491-0468c.png
别于进林常浦会于三江口入北渡达于海
   慈溪县
慈溪在县南三十里与大隐山接本名大隐溪里有后
汉董黯性笃孝母寝疾好饮此溪水每思之恐不常得
黯遂筑室溪滨板舆就养厥疾乃痊因名慈溪
文溪在县东北十五里受众山之水色清有文故以为

渔溪在县西四十五里旧传有清潭虚涧竹木连绕清
卷七 第 44b 页 WYG0491-0468d.png
澄彻底鳞介不能潜其形渔者利之故名
蓝溪在县西南六十里自发源流到江际夹岸藤萝色
深可染因以名之
   定海县
杨家溪在县南三十五里崇丘三都
章家溪在县南三十里崇丘三都
  潭
   奉化州
卷七 第 45a 页 WYG0491-0469a.png
隐潭在州西北五十里潭居两岩之下两岩相抗壁立
数百仞瀑飞如练人循崖诣潭窥天可数尺宋皇祐中
遣中使祷之辄应杜说有记
灵济潭在州南一里宋元丰七年令向宗谔祷之得九
节鳗宣和中令周因植亭祠之立碑记异
白龙潭在州东一十里宋至和元年令郏脩辅有记(记/云)
(潭方阔十馀丈巨樾下一穴相传有神物宅焉自/潭导渠分为数派溉灌民田八千九百二十二亩)
金钟潭在州东一十里(旁有一墩或傅钱氏载大金钟/过此沈焉涨沙成墩金钟今在)
卷七 第 45b 页 WYG0491-0469b.png
(墩之下历久/不为水所荡)
幽兰潭在州南五十里
白鱼潭在州西北二十里
雨师龙井在州南四十五里
西泄潭在州西五十里其潭如井
沙潭在州西六十里
灵济潭在州西三十里(地名大/毛坑)
阮家山潭在州西南五十里
卷七 第 46a 页 WYG0491-0469c.png
大洞山潭在州南六十里
马岭潭在州东七十里
龙光潭在州东三十里
浊水潭在州西南六十里
泉井在州西二十里
显济潭在州西三十里(地名楼山/遇旱祷雨)
沈坑潭在州西七十里
金井洞潭在州西七十里即茶坑
卷七 第 46b 页 WYG0491-0469d.png
石门洞潭在州西南六十里
设僧洞潭在州西北六十里
鳝应潭在州东一十五里
牙梳岩虾鱼潭玉研井乌潭在州南四十里
柏香岩观音井潭在州东南一十五里
石井潭在州南五十五里
涯济潭五云潭梅山潭在州南三十里
大龙潭小龙潭在州东六十里
卷七 第 47a 页 WYG0491-0470a.png
耀碑潭在州东二里(故老云官/清则潭清)
   昌国州
东龙潭在州东当延福万寿观之中有龙祠焉凡祷先

泄潭在州东北三十六里潭据山腰深浅不可测宋宣
和中旱簿尉刘佖投以诗曰未跃天衢卧寂寥碧潭流
溢海山腰埋藏头角虽多日鼓动风雷在一朝既若有
心成变化岂能无意泽枯焦神踪许为苍生起愿系香
卷七 第 47b 页 WYG0491-0470b.png
车上九霄诗沈而下时人异焉
岑江潭在州西小岑江上遇祷而应蜥蜴必出
   慈溪县
永昌潭旧名黄茂潭在县西南四十里至道宫之上(唐/天)
(宝二年明皇遣使投金龙密以朱笔记其左肋继而雨/降明皇目观行雨龙左肋上有朱画又有大宝永昌四)
(字谓臣寮曰此四明山所投之龙暨使回奏投潭之始/即泛出黑漆木板尺馀有金书大宝永昌四字遂赐名)
(宫大宝潭名永昌馀见至道宫事内潭之北五里有狮/子潭祈雨必应上有石一所有狮子足迹并仙人药臼)
(潭下有石台三层高数/丈乡名石台者以此)
卷七 第 48a 页 WYG0491-0470c.png
湍水岩潭在石台乡溪上近白岩院曩因祷雨随至其
后县官祷祈多应遂建祠
白龙潭在县之东南七里花墅湖上水出岩间又名冷
水湾上有龙王祠宋建炎三年正月六日并淳熙十四
年六月十九日据赐庙额宝祐六年正月敕赐顺济庙
北雪潭在德门乡三十里
乌石潭在县西屿乡去县一十里
天井潭在县西北二十里
卷七 第 48b 页 WYG0491-0470d.png
赭山潭在县西南一十里
查㠗潭在县西南六十里
圣女潭
十龟潭
   定海县
新妇潭在县南三十五里崇丘四都有娘娘祠宇连年
风雨损坏无存
匾溪龙潭在县西北百里灵绪四都黄杨岭遇旱乡民
卷七 第 49a 页 WYG0491-0471a.png
祈祷屡应大德元年潭侧建祠以祀
清林龙潭在县江南七里久已湮塞嘉泰中旱县令商
逸卿访求故迹祷雨即应自此逢亢旱县官率士民诣
潭请龙祈雨屡有奇验
钓岩龙潭在海晏三都去县百里地名福泉山县境遇
旱官吏诣潭祈龙雨泽随至
   象山县
东摄潭在县西七十里层峰峭壁扪萝而登有小瀑布
卷七 第 49b 页 WYG0491-0471b.png
流下于潭遇岁旱祷得鹤龟则雨随至鹤龟其甲长尺
许觜如鹦鹉尾长八九寸鳞甲炯然
白龙潭在县南三十里伍师山岭遇旱祷雨多应
清潭在县西南十里山木阴翳上有石霤注水于潭石
壁多菖蒲主簿陈震尝为旱祷雨甫下山而雨大作
涌泉潭在县西南十五里潭水清浅人谓龙穴亢旱则
斩鹅祭之铙鼓方鸣泉即涌出或有得云母石于潭侧

卷七 第 50a 页 WYG0491-0471c.png
金蛤潭在县东三十五里珠岩之巅其潭晴雨皆涸特
沙碛耳上有石壁遇旱祷之则有水如注从石壁中迸
出须臾盈潭游鳞蜿蜒中有金蛤呼之有声应则雨
巨穴潭又名双窦在县东南二十里有二穴深不可测
其水随潮升降下通龙洞
平石潭在县西南二十五里
白蟹潭在县西南三十五里
金松潭在县南二十五里
卷七 第 50b 页 WYG0491-0471d.png
大门潭在县南八十里
青峰潭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宋绍兴间主簿袁逵祷雨
有应
龙洞在县东南二十五里锯门山之趾世传五龙聚会
之所洞瞰巨海中如石屋阔数丈每岁上巳邑人俟潮
汛退舣舟入洞观之岩花石乳缤纷悬坠下有白黑棋
子石布于沙碛更入四五丈岩洞深迥汹涌澎湃寒阴
凛然不可进矣天将大雨水如雷鸣声闻十馀里岁旱
卷七 第 51a 页 WYG0491-0472a.png
投以朱书铁简则雨立应
   鄞县
洞井龙潭坐落三十八都
灵头山龙潭坐落三十八都旧名胡家圣井
锡山宝岩寺后有湫名白龙王显于亡宋淳祐年间至
今雨旸祈求无不感应寺北山上有洞曰龙窍屈曲而
下莫穷其底
太白山龙洞县东六十里旱暵祷之辄应
卷七 第 51b 页 WYG0491-0472b.png
天井山有三井旱暵祈祷得蜥蜴或虾蟹之𩔖雨即应
延福寺天王像堂之前有灵鳗井遇岁旱祷雨感应
  泉
   录事司
梁公泉鄮山堂前方池之外宋绍兴十二年守梁汝嘉
建亭其上今亭废井存
昌黎泉公使库造酒所宋绍兴末年守韩仲通建亭其
上至大元归附后库废为广盈仓永湮塞焉
卷七 第 52a 页 WYG0491-0472c.png
   奉化州
茯苓泉在州城令冯多福作记(即七星/井之一)
透瓶泉在州东三里以瓷器贮之水透瓶外
腰带水在州西五十里(有张玉田咏云犀绕鱼悬事已/非水光犹自湿云衣山中几日)
(浑无雨一夜/溪痕又减围)
清玉泉在州西南六十里
   象山县
瀑布泉在县西南四十里泉泻于灵岩之上飞瀑溅沬
卷七 第 52b 页 WYG0491-0472d.png
迨百馀丈有猿藏岩中时出没于瀑布之间邓仁宪廉
布吴说诸公尝有题咏相传岩端生奇花枯桧有舟船
砢石之迹
玉泉在县东北三十里广福亮院前泉深三尺味甘色
白烹茶为胜立夏后则泉溢立秋后则泉涸有怪松偃
蹇覆于上
  浦溆
   定海县
卷七 第 53a 页 WYG0491-0473a.png
朱家浦在县东南四十里太丘一都
清水浦在县南东管二都古传为湖今湮废
澥浦在县西北六十里灵绪二都渔舟聚集之地外通
大洋有巡检司及税务在焉
  津渡
   奉化州
南渡在州北二十五里(旧以舟渡后易/以桥见桥道门)
北渡在州北五十里宋庆元年间邑人汪伋造巨舟廪
卷七 第 53b 页 WYG0491-0473b.png
给渡头二家至元十五年官为造船济渡军马久而敝
至元二十七年重造
田下渡在州东一百里
东宿渡在州东八十里
石盆渡在州东七十里
施家渡在州东北
宦江渡在州东北
   昌国州
卷七 第 54a 页 WYG0491-0473c.png
舟山渡去县五里趋城由此涂出令赵大忠新创堤岸
临江教官应㒡记自县至府涉海洋有风波盗贼之虞
本府元有大渡船二只委江东寨兵分番撑驾各支小
劵钱米应过渡人每名止收钱五十文足县属之尉府
属之都税务批历遣放不许过有乞觅亦不许装载私
货然水军不受昌国统辖往来率不如期每遇解发官
钱专挟私商殊失当年渡济民旅之意且船久已敝宝
庆三年守胡矩捐楮劵五百缗有奇新造二船视旧加
卷七 第 54b 页 WYG0491-0473d.png
广行下昌国委三姑寨兵主之人给劵食属都税院与
县尉点放如故仍照浙江官渡例过渡人各给一牌收
钱批历为照有容私者许之海务检覈过渡人陈告其
两处所收渡钱过月给解赴军资库以备修船之用
竿缆渡
泗洲塘渡
册子渡
金塘渡
卷七 第 55a 页 WYG0491-0474a.png
沈家门渡
   鄞县
东渡即桃花渡罗城东门外往定海昌国路宋宝庆三
年守胡矩造昌国渡船二只(详见/县志)
西渡即西江渡望京门西二十里
北渡甬水门南二十五里往奉化路盖奉化有南渡故
以为北也
铜盆浦渡
卷七 第 55b 页 WYG0491-0474b.png
番石渡
俞公渡
李家渡
周苏渡
江东西塘路自城东灵桥门浮梁之外有河塘自甬东
至莫支堰系民旅沿塘往来之路外边河内傍田侵削
几不盈尺宋淳祐六年守颜颐仲重修
   定海县
卷七 第 56a 页 WYG0491-0474c.png
大浃渡在县东南一里
石桥渡在东管二都
施家渡在东管三都
朱家渡在崇丘二都
小浃渡在崇丘二都
东江渡在崇丘三都
蚶㠗渡在崇丘三都
胡家渡在崇丘三都
卷七 第 56b 页 WYG0491-0474d.png
算山渡在灵岩二都
芦浦渡在太丘二都
   慈溪县
黄墓渡在县西南三十里
李溪渡在县东南四十里
青林渡在县东南三十五里
任家渡在县东南二十五里
鹳浦渡在县南一十五里
卷七 第 57a 页 WYG0491-0475a.png
赭山渡在县南一十五里
沈家渡在县西南三十五里
丈亭渡在县西南五十里
吴翁渡在县西南五十五里
蜀山渡在县西南六十里
城山渡在县西南一十五里
车厩渡在县西南四十里
新渡在县东南三十里
卷七 第 57b 页 WYG0491-0475b.png
 
 
 
 
 
 
 
 延祐四明志卷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