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十五
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874-0374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事实类苑卷四十五   宋 江少虞 撰
  仙释僧道
   申国长公主入道
大宗第七女申国大长公主生不茹荤端拱初达延寿
寺对佛愿舍为尼真宗即位遂乞削发上曰朕之诸妺
皆愿赐汤沐邑筑外馆以居之因酬先帝之爱也汝独
愿出家可乎申国曰此先帝之愿也坚乞之遂允之进
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874-0374b.png
封吴国赐名清裕号慈报正觉大师建寺都城之西额
曰宗直藩国近戚及掖廷嫔御愿出家者若密恭懿王
女万年县主曹恭王惠安县主凡三十馀人皆愿出家
诏普度天下僧尼申国俗寿止三十八尼(阙/)十有六人
(见湘山/野录)
   二
初申国长公主为尼掖廷嫔御随出家者二十馀人诏
两禁送于寺赐斋馔各令作诗送之惟文僖公彭年诗
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874-0375a.png
尚有记者云尽出花钿散宝津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
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翻疑蜀锦梵声
才举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或云
作诗之说恐都下好事者为之耳
   吕先生
宿州天庆观有神仙题诗二绝于五星门扉之上俗传
云吕先生神篆其诗曰秋景萧条叶乱飞庭松影里
坐移时云游鹤驾何方去仙洞朝元失我期又曰手
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874-0375b.png
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一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
无人迹户长扄后为人刮去墨迹犹存乃知非常人
书也
   二
潭州士人夏钧罢官过永州谒何仙姑而问曰世人多
言吕先生今安在何笑曰今日在潭州兴化寺设斋钧
专记之到潭日首于兴化寺取斋历视之果其日有华
州回客设供顷年滕宗亮谪守巴陵郡有华州回道士
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874-0375c.png
上谒风骨耸秀神气清迈滕知其异人口占一诗赠之
曰华州回道士来到岳阳城别我游何处秋空一剑横
回闻之怃然大叹而别莫知所之(见东轩/笔谈)
   三
吕洞宾者多游人间颇有见之者丁谓通判饶州洞宾
往见之语谓曰君状貌颇似李德裕他日富贵皆似之
谓咸平初与予言其事谓今已执政张洎家居忽外有
一隐士通谒乃洞宾姓名洎倒屣见之洞宾自言吕渭
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874-0375d.png
之后渭四子温恭俭让终海州刺史洞宾系出海州索
纸笔八分书七言四韵词一章留与洎颇言将佐鼎席
之意其末句云功成当落破瓜年俗以瓜字为二八洎
年六十四卒乃其谶也洞宾诗什人间多传写有自咏
云朝辞百越暮三吴袖有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
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又有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
鬼难看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之句大率
词意多奇怪类此世所傅者百馀篇人多诵之(见杨文/公谈苑)
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874-0376a.png
   养素先生
尚书郎李观自言为进士时往游南岳道过潭州圣旗
亭买酒忽有一人荷竹奁持钉铰之具径至问观曰闻
君将之南岳颇识养素先生蓝方否观曰固将往见之
其人曰奉烦寄声云刘处士奉问先生十月怀胎如何
出得言讫径出不顾观至南岳访方具道其语方惄然
惊异因问曰其人眉间得无有白志乎观曰然方大惊
曰吾不遇此人命也此所谓刘海蟾者也吾养圣胎已成
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874-0376b.png
患无术以出之念非斯人不足以成吾道今声闻相通
而不得接吾之道不成矣观急回访于潭州已亡所在
是年方卒(见东轩/笔录)
   刘遁
晋公旧有园在保康门外园内有仙游亭仙游洞景趣
潇洒有道士刘遁相往来遁作仙游亭诗赠公云屡屡
仙游亭上醉仙游洞里杳无人他时鹤驾游沧海同看
蓬莱岛上春公莫晓其诗公南迁遁往见公于崖公方
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874-0376c.png
思其诗乃知遁异人也与之泛舟海上而饮公曰今日
之游诚子之诗意也(见名贤/诗话)
   华阴隐人
华山南有川广袤数百里连山洞壑不知其极人有登莲
花峰绝顶俯瞰人烟舍屋相望四时尝有花木疑灵仙
之窟宅又云秦人避难者居此其后裔也开宝中有数
人衣服异制出华阴市中语人曰我居华阴川因采药
迷路至此何地也后不知所诣疑其地仙(见杨文/公谈苑)
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874-0376d.png
   峨眉山佛现
太平兴国七年嘉州通判王衮奏往峨眉山提点白水
寺忽见光相寺西南瓦屋上山皆金色有丈六金身次
日山间有罗汉二尊空中行坐入紫色云中(见玉壶/清话)
   昙颖机辩
钱子高明远始中大科知润州值上元于因胜寺法堂
设戏幄庭下以花砖遍甃俨雅如新子高饬役徒掘砖
埋柱时长老达观师昙颖者法辩速敏度其气骄难讽
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874-0377a.png
但佯为语曰可惜打破八花砖钱然之谨不敢动
   契嵩师
吾友契嵩师熙宁四年没于馀杭灵隐山翠微堂火葬
讫不坏五物晴舌鼻耳毫数珠完好不燬以烈火重煅
煅之愈坚嵩之文可参韩柳之间治平中以所著书曰
辅教编携诣阙下大学者若今百揆王相欧阳诸公皆
低头以礼焉王仲仪公素为京尹特上殿以其编进呈
许附教藏赐号明教大师嵩重体完洁至死无犯火讫
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874-0377b.png
张器不坏此节可高天下之士余昔怪其累多讲谈音
若清磬未尝少辍及终方得其验嵩字仲灵藤州人诗
类老杜杨公济裒收全集公济深服其才答嵩诗有十
年尤可照吴邦之句
   无名高僧
成都无名高僧者诵法华经有功虽王均李顺两乱于
蜀亦不敢害一旦有一山仆至寺言先生来晨请诵经
在药室奉候至明已在外引入溪岭数重岚中有一跨
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874-0377c.png
溪山阁先生所居也仆传其语曰先生请师诵经老疾
起晚诵至宝塔品愿见报欲一听至此品处报之果出
野服藜杖两眉垂肩但拱揖焚香而听听已遂入不复
出将斋以藤盘竹箸秫饭一盂芑菊数瓯不调盐酪甚
甘美食讫仆持衬一锾敬施之曰先生寄语上人远到
山舍不及攀送遣仆送出路口因中途问仆曰先生何
姓曰姓孙曰何名仆于僧掌中书思邈二字僧因大骇
欲再往仆遽失矣凡山中寻三日竟迷旧路归衬资皆
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874-0377d.png
良金也中五六金一半尚铁由兹一膳身轻无疾天禧
中已一百五十岁长游都市后隐不见
   罗真人
太平兴国四年绵州罗江县罗公山真人罗公远旧庐
有人乘车往来山中石上有新辙迹深三尺馀尽五色
知州种士衡缘辙迹至洞口闻鸡犬声(见湘山/野录)
   番僧法调
西晋时番僧法调至洛阳见晋家宫门叹曰此正是兜
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874-0378a.png
率天宫但生死之力营建非道力所成耳将终与徒众
别谓之曰山河天下皆变灭而况人身而得久长但能
专心清净屏除三毒形骸虽乖其会必同言讫而终
   佛经
佛经之入中国自竺法兰摩腾二师以后汉明帝时至
白马寺首译四十二章经历晋及十六国南北暨唐皆
梵僧自三天竺来自华人之善竺音者迭相翻译为开
元录凡大小乘经律论圣贤集共五千四十八卷至贞
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874-0378b.png
元又别录新经二百馀卷元和之后译经遂废太宗太
平兴国初有梵僧法贤法天施护三人自西域来雅善
华音太宗宿授佛记遂建译经院于太平兴国寺访得
凤翔释清照深识西竺文字因尽取国库新贮西来梵
夹首令三梵僧检择未经翻译者各译一卷集两街义
学僧评议论难蜂起三梵僧以梵经华言对席诵众僧
无以屈译事遂兴后募童子五十人令习梵学独得惟
净者乃江南李王之子慧悟绝异能通天竺文字今上
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874-0378c.png
即位初陈恕建议以为费国家供亿愿罢之上以先朝
所留意不许及今所译新经论学凡五百馀卷自至道
以后多惟净所翻也大中祥符四年释众上言请如贞
元造录诏令润文官参知政事赵安仁与翰林学士杨
亿同编修凡为二十卷乃降赐太宗所作释门文字令
编其名题入录安仁等及释众又上表请御制释门文
字许之六月三日赐御制法因前集七卷共论次其文
理以附于先皇之次而冠于东土圣贤集之上释经院
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874-0378d.png
置润文官尝以南北省官学士充中使一人监院使释
经常以梵僧后令惟净同释经梵学并受译缀文以一
人评议二人皆选名德有才学为之
   喻浩造塔
钱镠曰释迦真身舍利塔见于明州鄞县即阿育王所
造八万四千(阙/)  得十九之一也镠造南塔以奉安
俶在国日所屡作延烧此塔一人奋身穿烈焰登第二
级持之而下衣裳肤体多被烧太平兴国初俶献其地
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874-0379a.png
太宗命取塔禁中度(阙/)开宝寺西北阙地造浮图十一
级下作天宫以葬舍利葬日上肩舆微行自安置之有
日光由塔一角而出上两(阙/)其外都人万乘皆洒泣燃
指焚香于臂掌者无数内侍数十人愿出家洒扫塔下
悉度为僧上谓近臣曰我曩世尝亲佛座但未通宿命
不能了了见之耳初造塔得浙东匠人喻浩不茹荤性
绝巧先作塔式以献每建一级即设帷幕但闻椎凿之
声凡一月而一级成其有梁柱龃龉未安者浩周旋视
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874-0379b.png
之持槌撞击数十即皆牢整自云此可七百年无倾动
人或问其北面稍高浩曰京城多北风而此数十步乃
五丈河润气津浃经一百年则北隅微垫而塔正矣而
浩求度为僧不数月死世颇疑其异(见杨文/公谈苑)
   吴长文
吴长文博学通古今尤不善释氏其父卒不召僧不作
佛事居尝闾巷细民与其父相往来者人赠二缣子华
为长史作墓铭都不及之盖子华信奉释氏韩魏公亦
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874-0379c.png
曰此事亲之际尤为难也
   死后出家
熙宁十年王禹玉丞相奏王妻庆国夫人郑氏临终遗
言乞度为女真敕特许披戴赐名希真仍赐紫衣号冲
静大师(见倦游/杂录)
   建寺
太平兴国寺旧龙兴寺也世宗废为龙兴仓国初寺主
僧屡击登闻鼓求复为寺上遣中使持剑以诘之曰此
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874-0379d.png
寺前朝所废为仓廒以贮军粮何故烦渎也朝廷命断
取汝首仍戒之曰倘偃蹇怖畏即斩之临刑无惧即未
可行既讯其僧神色自若引颈就戮中使以闻上大感
叹复以为寺官为营葺极于宏壮又修旧封禅寺为开
宝寺前临官街北镇五丈河屋数千间连数坊之地极
于钜丽
   西域僧觉称
大中祥符初有西域僧觉称来馆于传法院其僧通四
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874-0380a.png
十馀本经论年始四十馀岁丁谓延见之嘉其敏遣人
送至予处与译同来设茶问之译云入此国见屠杀猪
羊悬肉市肆甚不忍观见此方人心颇恶彼西土或一
国人全不食肉予问能留此土否觉称云愿至五台谒
文殊即还乃心思恋本国不乐居此因索纸以竹笔作
梵字横行数十字请净公译云稽首催伏诸魔力我智
者本名觉称出家至今十九腊渠视褐句议能说后作
圣德颂以上文理甚富上问其所欲但求金烂袈裟归
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874-0380b.png
至金刚坐而已诏尚书造以给之觉称自言酤兰左国
人刹帝利性善画于译堂北壁画释迦面与北方绝异
   云豁入定
吉州西峰宝龙院僧云豁常入定岁馀一出大中祥符
三年上遣中使赵履信取至阙下宣于北御园舍中扄
鐍之月馀始出定苦告求归厚赐以遣之(见杨文/公谈苑)
   王中正
汀州王健少商江淮间咸平初遇一人于南康逆旅衣
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874-0380c.png
道士服仪状甚伟后屡见之授以黄金术仍付以神剑
且戒之曰非遇人君不可妄泄后徉狂叫呼上饶市中
配流岭南逃归京师挝登闻鼓自陈上召与语悦之命
之官更名中正寓居中官刘承圭家承圭上言数闻中
正与人语声如童子云我司命真君也中正后迁神武
大将军康州团练使尝以药金银献上以助国费卒赐
岭南节度使世谓之烧金王先生建祠永宁院西至今御
府犹有中正所献金及炉钳残药(见渑水/燕谈)
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874-0380d.png
   王参政
王参政伯庸得疾既委顿是夕有灵鹤十馀只空中嘹
唳八月二十日夜三更月甚明其弟纯臣差知亳州公
人来迎候者皆以为怪讶须臾闻宅中恸哭群鹤遂散
时人以为伯庸当作仙
   日本僧
景德三年予知银台通进司有日本僧入贡遂召问之
僧不通华言善书劄命以牍对云往天台山延历寺寺
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874-0381a.png
僧三千人身名寂照号圆通大师国王年二十五大臣
十六七人郡僚百馀人每岁春秋二时集贡士所试或
赋或诗凡及第者常三四十人国中专奉神道多祠庙
伊州有大神或托三五岁童子降言祸福事山州有贺
茂明神亦然书有史记汉书文选五经论语孝经尔雅
醉乡日月御览玉篇将鲂歌老列子神仙传朝野佥载
白集六帖初学记本国有国史秘府略日本记文观祠
林混元录等书释氏论及疏抄传集之类多有不可悉
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874-0381b.png
数寂照领徒七人皆不通华言国中多习王右军书寂
照颇得其笔法上召见赐紫衣束帛其徒皆赐以紫衣
复馆于上寺寂照愿游天台山诏令县道续食三司使
丁谓见寂照甚悦之谓姑苏人与言其山水奇秀寂照
心爱因留止吴门寺其徒不愿往者遣数人归本国以
黑金水瓶寄谓并诗曰提携三五载日用不曾离晚井
斟残月春炉释夜澌鄱银难免化采石易成亏此器坚
还实寄君应可知谓分月俸给之寂照渐通此方言特
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874-0381c.png
见精律至通内外学三吴道俗以归向寂照东游予遗
以印本圆觉经并诗送之后寄书于予诗中两句云身
随客槎远心与海鸥亲不可忘也圆觉固目不暂舍云
后南海商人船自其国王弟与寂照书称野人若遇书
云嗟乎绝域殊方云涛万里昔日芝兰之志如今胡越
之身非归云不报心怀非便风不传音问人生之恨何
以过之后题宽弘四年九月又老大臣藤原道长书略
云商客至通书谁谓宋远月慰驰结先巡礼天台更可
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874-0381d.png
攀五台之游既果本愿甚悦甚悦怀土之心如何再会
塞马犹向北风土人莫忘日本后题宽弘五年七月又治
部乡原从英书略云所咨唐历以后史籍及他内外经
书未来本国者因寄便风为望商人重利惟载经货而
求上国之风绝而无闻学者之恨在此一事末云分手
之后相见无期生为两乡之身死会一佛之土书中报
寂照俗家及坟墓事甚详悉后题宽弘五年九月凡三
书皆二王之迹而野人若遇章草特妙中土能书者亦
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874-0382a.png
鲜及纸墨尤精老大臣乃国之大相治部九卿之列(见/杨)
(文公/谈苑)
   郭忠恕
郭忠恕字恕先以字行能属文善史书周广顺中累为
周易博士贬乾州司户秩满遂不复仕多游岐雍虢略
间纵酒逢人无贵贱常口称(阙/) 遇山水佳处绝粮数
日不食盛夏暴于日中体不沾汗穷冬大寒凿河冰而
浴浴傍冰皆澌释太宗召授国子监主簿纵酒自肆谤
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874-0382b.png
讟时政太宗怒决配登州至齐州临邑谓部送吏曰我
逝矣因掘地窟才容面而卒遂藁葬于道左后数日欲
取其尸改葬视之空空若蝉蜕然
   许旌阳家田夫
洪州西山有异人常见夫妇出入山中相传许旌阳家
田夫也旌阳使取米及归拔宅升仙矣遂止为地仙夫
寄妻诗曰自从明府升仙后出入尘寰直至今不是藏
名浑时俗卖柴沽酒贵安心妻寄于夫诗曰昨日因行
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874-0382c.png
过翠微醮坛风冷杏花稀碧桃为我传消息何事人间
去不归至今有见之者
   朱池寺僧
余往岁侍亲睦州寿昌县朱池寺寺僧卒方数日弟子
出卒前一日手写一颂云孤灯寂寂夜堂深寒雨潇潇
响竹林大抵浮生总如此不须哀怨动悲音字甚端谨
斯亦异矣(见李希/声诗话)
 
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874-0382d.png
 
 
 
 
 
 
 
 事实类苑卷四十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