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五 第 1a 页 WYG0859-0713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白田杂著卷五
宝应王懋竑撰
读史漫记
范雎以秦昭王之四十一年为相周赧王之四十九年
也魏齐即以是年奔赵匿平原君所昭王四十二年秦
诱执平原君魏齐与虞卿亡走魏后五年秦破赵长平
则昭王之四十七年而赧王之五十五年也雎傅所叙
白田杂著卷五
宝应王懋竑撰
读史漫记
范雎以秦昭王之四十一年为相周赧王之四十九年
也魏齐即以是年奔赵匿平原君所昭王四十二年秦
诱执平原君魏齐与虞卿亡走魏后五年秦破赵长平
则昭王之四十七年而赧王之五十五年也雎傅所叙
卷五 第 1b 页 WYG0859-0713b.png
最为详明考之虞卿傅则卿为赵计事皆在长平败后
与雎傅不合故古史疑魏齐死后虞卿复归相赵史略
不言耳然如所云则史穷愁著书之言亦无所当矣通
鉴叙诱执平原君事于赧王之五十六年则与卿傅合
然秦以赧王五十六年正月罢兵至九月复围邯郸此
数月之中秦未必能诱平原君以来而平原君亦未必
敢往且考异亦无他据其与古史所云亦未知孰是也
姑记于此
与雎傅不合故古史疑魏齐死后虞卿复归相赵史略
不言耳然如所云则史穷愁著书之言亦无所当矣通
鉴叙诱执平原君事于赧王之五十六年则与卿傅合
然秦以赧王五十六年正月罢兵至九月复围邯郸此
数月之中秦未必能诱平原君以来而平原君亦未必
敢往且考异亦无他据其与古史所云亦未知孰是也
姑记于此
卷五 第 2a 页 WYG0859-0714a.png
长平之败赵王与楼缓虞卿论事战国策皆楼缓语史
记虞卿傅以前为赵郝语后为楼缓语考其文义战国
策为顺通鉴从史而前后删削太多于意未尽窃谓当
从战国策
战国策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未尝即围邯郸
史记秦本纪赵世家白起傅六国年表皆同独战国策前
章有军果大败王入秦秦留赵王而后许之讲此饰说也
下有既解邯郸之围赵王入秦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
记虞卿傅以前为赵郝语后为楼缓语考其文义战国
策为顺通鉴从史而前后删削太多于意未尽窃谓当
从战国策
战国策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未尝即围邯郸
史记秦本纪赵世家白起傅六国年表皆同独战国策前
章有军果大败王入秦秦留赵王而后许之讲此饰说也
下有既解邯郸之围赵王入秦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
卷五 第 2b 页 WYG0859-0714b.png
而讲文义不属而又明与章旨不合(吴本有之注云脱简/史以为章首今本无)
按秦未尝即围邯郸赵王亦未尝入秦此自战国策之
误史记虞卿传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
事于秦此承战国策之误而未及正通鉴但云使赵郝
约事于秦而去邯郸入朝二语通鉴是也
秦自诱执楚怀王天下视秦真如虎豹豺狼之不可向迩
故赵与秦会渑池廉颇请三十日不还立太子以绝秦望
其畏秦也如此况自长平败后秦有灭赵之心赵王安敢
按秦未尝即围邯郸赵王亦未尝入秦此自战国策之
误史记虞卿传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
事于秦此承战国策之误而未及正通鉴但云使赵郝
约事于秦而去邯郸入朝二语通鉴是也
秦自诱执楚怀王天下视秦真如虎豹豺狼之不可向迩
故赵与秦会渑池廉颇请三十日不还立太子以绝秦望
其畏秦也如此况自长平败后秦有灭赵之心赵王安敢
卷五 第 3a 页 WYG0859-0714c.png
入朝于秦且既入朝又何以使赵郝约事于秦此必无之
理赵世家不言入朝而云赵王还不听秦还字上无所承
盖其误也秦本纪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而不言赵献
六城疑因虞卿之言而止此所谓不听秦者而邯郸之围
亦以此史文多错误而尚有可考者考异亦不尽及也
苏代主从约未尝入秦史白起傅韩赵使苏代以厚币
说秦相应侯据战国策只云谓应侯曰不云苏代也又
战国策苏子谓秦王言从之不可成不知何苏子亦似
理赵世家不言入朝而云赵王还不听秦还字上无所承
盖其误也秦本纪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而不言赵献
六城疑因虞卿之言而止此所谓不听秦者而邯郸之围
亦以此史文多错误而尚有可考者考异亦不尽及也
苏代主从约未尝入秦史白起傅韩赵使苏代以厚币
说秦相应侯据战国策只云谓应侯曰不云苏代也又
战国策苏子谓秦王言从之不可成不知何苏子亦似
卷五 第 3b 页 WYG0859-0714d.png
非代属也策末言秦兵不出于境诸侯二十九年不相
攻皆虚辞无实通鉴从史作苏代而苏子之云则略之
战国策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鲁君避席择言按婴
即惠王罃鲁君以时考之当是共公此策犹有先王礼
义之遗在战国中为景星凤凰之见矣鲁虽微弱不振
而先世礼义之传犹在亦不可不表而出之通鉴以其
无所附而削不载非也当补于鲁其公薨之下
通鉴多载孔丛子语朱子孝经刋误后跋尝辨其误而
攻皆虚辞无实通鉴从史作苏代而苏子之云则略之
战国策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鲁君避席择言按婴
即惠王罃鲁君以时考之当是共公此策犹有先王礼
义之遗在战国中为景星凤凰之见矣鲁虽微弱不振
而先世礼义之传犹在亦不可不表而出之通鉴以其
无所附而削不载非也当补于鲁其公薨之下
通鉴多载孔丛子语朱子孝经刋误后跋尝辨其误而
卷五 第 4a 页 WYG0859-0715a.png
纲目仍通鉴之旧盖未及正也纲目成于壬辰而刋误
之作在丙午相距十有四年故前后所见不同朱子晚
年尝欲更定纲目而未及其载于黄李二公所述者可
考也
秦始皇十七年始灭韩至二十五年六国尽灭秦兵所
至如猎狐兔无敢当者惟楚为少用力至齐以四十馀
年不被兵而兵卒入临淄莫之或格然则非秦之能灭
六国六国之自灭也其时李牧独能与秦亢然使不死
之作在丙午相距十有四年故前后所见不同朱子晚
年尝欲更定纲目而未及其载于黄李二公所述者可
考也
秦始皇十七年始灭韩至二十五年六国尽灭秦兵所
至如猎狐兔无敢当者惟楚为少用力至齐以四十馀
年不被兵而兵卒入临淄莫之或格然则非秦之能灭
六国六国之自灭也其时李牧独能与秦亢然使不死
卷五 第 4b 页 WYG0859-0715b.png
亦支持岁月之间耳朱子谓天下之势至此虽使圣贤
复生未知何以安之也通鉴以命魏斯赵籍韩虔为诸
侯周天子自坏其纪纲而朱子以为昧于先几故曰天
下势而已矣书曰一日二日万几又曰予临兆民懔乎
若朽索之驭六马盖诚有见于此也
汉高帝嫚而侮人然于留侯不敢轻也称之必曰子房
尤惮周昌后亦称王陵四皓之来乃大惊曰吾求公数
岁公避逃我其重之如此然则高帝所嫚侮者叔孙通
复生未知何以安之也通鉴以命魏斯赵籍韩虔为诸
侯周天子自坏其纪纲而朱子以为昧于先几故曰天
下势而已矣书曰一日二日万几又曰予临兆民懔乎
若朽索之驭六马盖诚有见于此也
汉高帝嫚而侮人然于留侯不敢轻也称之必曰子房
尤惮周昌后亦称王陵四皓之来乃大惊曰吾求公数
岁公避逃我其重之如此然则高帝所嫚侮者叔孙通
卷五 第 5a 页 WYG0859-0715c.png
随何辈耳汉廷无一儒者所以不足启高帝之敬畏也
高帝临崩吕后问以萧相国后何人可代帝历举曹参
王陵陈平周勃其时留侯见在而不及之何也岂其多
病方道引辟榖度其不久于世而不及之乎此事前人
未有论及之者
高帝崩吕后四日不发丧谋诛诸将以郦商而止通鉴
以其言为妄削不载然帝崩四日不发丧此必有故史
所传非妄也陈平之在荥阳樊哙之在代以前后事连
高帝临崩吕后问以萧相国后何人可代帝历举曹参
王陵陈平周勃其时留侯见在而不及之何也岂其多
病方道引辟榖度其不久于世而不及之乎此事前人
未有论及之者
高帝崩吕后四日不发丧谋诛诸将以郦商而止通鉴
以其言为妄削不载然帝崩四日不发丧此必有故史
所传非妄也陈平之在荥阳樊哙之在代以前后事连
卷五 第 5b 页 WYG0859-0715d.png
言之耳灌婴屯荥阳高帝纪婴傅皆无其事仅见于陈
平世家亦不详何时疑自破布归即屯荥阳也史以无
事故略之纲目依史记补入
王陵以争王诸吕高后迁之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
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七年卒其卒当在高后之七
年也人臣之义以王陵为正而言不用即以病归不复
出亦得大臣之节通鉴仅云谢病免而删杜门竟不朝
请七年而卒语似失其实当补入又当依绛侯例于高
平世家亦不详何时疑自破布归即屯荥阳也史以无
事故略之纲目依史记补入
王陵以争王诸吕高后迁之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
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七年卒其卒当在高后之七
年也人臣之义以王陵为正而言不用即以病归不复
出亦得大臣之节通鉴仅云谢病免而删杜门竟不朝
请七年而卒语似失其实当补入又当依绛侯例于高
卷五 第 6a 页 WYG0859-0716a.png
后七年补书帝太傅王陵卒
周昌以伉直为高帝所惮其为赵王如意事谢病不朝
三岁而卒虽不能全赵王然亦无负于高帝矣当与王
陵同书而通鉴并谢病不朝亦削不书
王陵谢病不朝七岁而卒汉书七作十误也七岁则卒
于高后之世若十岁则文帝之立久矣不应漫不及陵
也七误作十与汲黯傅同
史记惠帝崩吕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疆谓丞相曰云
周昌以伉直为高帝所惮其为赵王如意事谢病不朝
三岁而卒虽不能全赵王然亦无负于高帝矣当与王
陵同书而通鉴并谢病不朝亦削不书
王陵谢病不朝七岁而卒汉书七作十误也七岁则卒
于高后之世若十岁则文帝之立久矣不应漫不及陵
也七误作十与汲黯傅同
史记惠帝崩吕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疆谓丞相曰云
卷五 第 6b 页 WYG0859-0716b.png
云是时王陵陈平为丞相汉书外戚傅谓丞相陈平若
王陵必不听其计也通鉴不载此事以高后病甚始令
吕产吕禄居南北军不应八年前巳居南北军也又此
时吕释之尚在吕禄未侯故疑其语非实而删之案汉
书无吕禄字荀纪作为将监南北军事盖此时周勃为
太尉吕产以将监南北军事未尝专制至高后病甚始
以南北军专属之产禄而太尉不得入军中主其兵但
史所叙不详耳纲目依史记补入此事吕氏权由此起故
王陵必不听其计也通鉴不载此事以高后病甚始令
吕产吕禄居南北军不应八年前巳居南北军也又此
时吕释之尚在吕禄未侯故疑其语非实而删之案汉
书无吕禄字荀纪作为将监南北军事盖此时周勃为
太尉吕产以将监南北军事未尝专制至高后病甚始
以南北军专属之产禄而太尉不得入军中主其兵但
史所叙不详耳纲目依史记补入此事吕氏权由此起故
卷五 第 7a 页 WYG0859-0716c.png
不可删而仍从史记书将南北军窃谓当从荀纪为是
纲目留侯子子误作孙书法谓此条通鉴于诛吕产禄及
之不知通鉴所书乃后事非补叙前事也前人读史每
多不详当正之
高后元年正月除三族妖言令诏曰前日孝惠皇帝言
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则此本惠帝
之意通鉴不载此诏是没惠帝之美而反移之于吕后
也纲目依通鉴未及补
纲目留侯子子误作孙书法谓此条通鉴于诛吕产禄及
之不知通鉴所书乃后事非补叙前事也前人读史每
多不详当正之
高后元年正月除三族妖言令诏曰前日孝惠皇帝言
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则此本惠帝
之意通鉴不载此诏是没惠帝之美而反移之于吕后
也纲目依通鉴未及补
卷五 第 7b 页 WYG0859-0716d.png
纲目凡例凡贤臣之卒特书前汉如贾谊董仲舒汲黯
刘向皆不书卒疑缺文贾谊之卒在文帝十一年汲黯
之卒在武帝元封二年刘向之卒在成帝绥和二年惟
董仲舒史不载其卒之年无可考贾汲刘之卒通鉴皆
不书纲目因之所当补入
汲黯傅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汉书七作十黯
以元狩五年出为淮阳太守至元鼎二年以诸侯相秩
居淮阳元封二年卒史自元鼎二年计之故曰七年汉
刘向皆不书卒疑缺文贾谊之卒在文帝十一年汲黯
之卒在武帝元封二年刘向之卒在成帝绥和二年惟
董仲舒史不载其卒之年无可考贾汲刘之卒通鉴皆
不书纲目因之所当补入
汲黯傅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汉书七作十黯
以元狩五年出为淮阳太守至元鼎二年以诸侯相秩
居淮阳元封二年卒史自元鼎二年计之故曰七年汉
卷五 第 8a 页 WYG0859-0717a.png
书通计之故曰十年然以文义考之当从史或汉书七
误作十通鉴纲目皆从汉书
梁怀王薨无子则梁太傅亦罢矣谊后岁馀乃卒不知
何官岂仍以梁太傅卒乎此不可考
通鉴于宣帝甘露二年书营平侯赵充国薨而神爵二
年不书典属国苏武卒此缺文也纲目因之苏武之节
岂不得与营平比乎是亦所当补也
纲目正误谓于汉文帝十一年补书绛侯周勃卒余因
误作十通鉴纲目皆从汉书
梁怀王薨无子则梁太傅亦罢矣谊后岁馀乃卒不知
何官岂仍以梁太傅卒乎此不可考
通鉴于宣帝甘露二年书营平侯赵充国薨而神爵二
年不书典属国苏武卒此缺文也纲目因之苏武之节
岂不得与营平比乎是亦所当补也
纲目正误谓于汉文帝十一年补书绛侯周勃卒余因
卷五 第 8b 页 WYG0859-0717b.png
其语推之略举数条通鉴创始为之义例繁多不无遗
漏而纲目之作一依通鉴未及重脩此有待于后人之
补正者也
梁王武使人杀袁盎所谓直书其事而义自见者袁盎
以奉常使吴巳以楚相罢免家居然不书故奉常者贬
之(据鲍宣书故司𨽻/杨恽书故平通侯)盎多计数其陈说虽切皆有所承
迎如引郤慎夫人坐以悦母后而于邓通未尝一言及
之也阻梁王之议亦顺帝意而于临江王未尝一言及
漏而纲目之作一依通鉴未及重脩此有待于后人之
补正者也
梁王武使人杀袁盎所谓直书其事而义自见者袁盎
以奉常使吴巳以楚相罢免家居然不书故奉常者贬
之(据鲍宣书故司𨽻/杨恽书故平通侯)盎多计数其陈说虽切皆有所承
迎如引郤慎夫人坐以悦母后而于邓通未尝一言及
之也阻梁王之议亦顺帝意而于临江王未尝一言及
卷五 第 9a 页 WYG0859-0717c.png
也既以计杀晁错而使吴不疑吴王故厚遇盎其以诛
错报亦吴王之所乐闻必无围守欲杀之事特遣盎还
报而盎自撰诸妄语以幸脱其罪景帝既悔杀错则当
诛盎而卒赖窦婴之力免于诛而仍为楚相盎巳罢免
疑不过因魏其以成其议史言大臣及盎等则盎必昌
言之以专其功故及于祸此亦天也纲目不书故官盖
亦贬之书法谓不书官为薄梁罪又谓不以失刑病帝
支离之甚可笑也
错报亦吴王之所乐闻必无围守欲杀之事特遣盎还
报而盎自撰诸妄语以幸脱其罪景帝既悔杀错则当
诛盎而卒赖窦婴之力免于诛而仍为楚相盎巳罢免
疑不过因魏其以成其议史言大臣及盎等则盎必昌
言之以专其功故及于祸此亦天也纲目不书故官盖
亦贬之书法谓不书官为薄梁罪又谓不以失刑病帝
支离之甚可笑也
卷五 第 9b 页 WYG0859-0717d.png
袁盎谏赵谈参乘本为正论而史载袁种语于前则其
所由有不然者赞谓其善傅会盖窥其微矣又史谓好
声矜贤竟以名败则盎昌言之自专其功尤为切證也
孔臧为太常见于百官表而辞御史大夫则汉史无其
事至言礼赐如三公武帝时无有三公止丞相御史大
夫耳其语之妄自明朱子孝经刋误跋语中曾辨之以
通鉴为误而纲目不之削者门人所编未及更定也
以公孙弘为御史大夫奏罢沧海郡予之也请罢西南
所由有不然者赞谓其善傅会盖窥其微矣又史谓好
声矜贤竟以名败则盎昌言之自专其功尤为切證也
孔臧为太常见于百官表而辞御史大夫则汉史无其
事至言礼赐如三公武帝时无有三公止丞相御史大
夫耳其语之妄自明朱子孝经刋误跋语中曾辨之以
通鉴为误而纲目不之削者门人所编未及更定也
以公孙弘为御史大夫奏罢沧海郡予之也请罢西南
卷五 第 10a 页 WYG0859-0718a.png
夷而专奉朔方弘虽希世然此举亦不为无益矣故节
取之赐淮阳王几杖无朝赐衡山王赐书不朝毋朝不
朝一也各从其本文尔赐吴王濞几杖不朝通鉴叙于
吴楚反时而前则缺故纲目亦缺不书书法曲说穿凿
非纲目意也下条侯狱治渭阳五帝庙遗诏短丧皆直
书之独以赐吴王几杖为文帝讳乎无理曲说此为甚
矣
酷吏张汤王温舒皆书有罪自杀义纵亦酷吏也而书
取之赐淮阳王几杖无朝赐衡山王赐书不朝毋朝不
朝一也各从其本文尔赐吴王濞几杖不朝通鉴叙于
吴楚反时而前则缺故纲目亦缺不书书法曲说穿凿
非纲目意也下条侯狱治渭阳五帝庙遗诏短丧皆直
书之独以赐吴王几杖为文帝讳乎无理曲说此为甚
矣
酷吏张汤王温舒皆书有罪自杀义纵亦酷吏也而书
卷五 第 10b 页 WYG0859-0718b.png
杀不去其官盖不以其罪杀之也纵以杨可告缗为乱
民捕其为可使者此一事有直臣之节足以赎其罪矣
故书杀而不去其官
酷吏郅都为祸首然有忠直节非他酷吏比其杀之不
以罪乃太后意非景帝意也故略之
公孙弘以希世取相位而其议卜式及郭解两事有大
臣之风卜式本末无足言者而烹弘羊一语致堂亦节
取之则弘语未可略也通鉴于议卜式语不载纲目补
民捕其为可使者此一事有直臣之节足以赎其罪矣
故书杀而不去其官
酷吏郅都为祸首然有忠直节非他酷吏比其杀之不
以罪乃太后意非景帝意也故略之
公孙弘以希世取相位而其议卜式及郭解两事有大
臣之风卜式本末无足言者而烹弘羊一语致堂亦节
取之则弘语未可略也通鉴于议卜式语不载纲目补
卷五 第 11a 页 WYG0859-0718c.png
书之当矣
卜式为人本末无足言者其以家财输边以致告缗之
令毒遍天下史特载其烹弘羊一语以结正弘羊之罪
非有取于式也公孙弘虽以希世取相位然与卜悬绝
矣班氏谓公孙弘卜式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比而
言之盖失其实至拟之饭牛版筑则弘且不敢当况式
乎又云质直则汲黯卜式黯乃与式为伍其颠倒何至
于此而世未有言其非者使卜式之罪不大白于天下
卜式为人本末无足言者其以家财输边以致告缗之
令毒遍天下史特载其烹弘羊一语以结正弘羊之罪
非有取于式也公孙弘虽以希世取相位然与卜悬绝
矣班氏谓公孙弘卜式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比而
言之盖失其实至拟之饭牛版筑则弘且不敢当况式
乎又云质直则汲黯卜式黯乃与式为伍其颠倒何至
于此而世未有言其非者使卜式之罪不大白于天下
卷五 第 11b 页 WYG0859-0718d.png
后世则班氏之过也
桑弘羊子迁事皆出杜延年傅延年傅少府徐仁廷尉
王平皆论弃市百官表少府徐仁自杀廷尉王平弃市
通鉴平与左冯翊贾胜胡皆要斩与汉书不合当别有
据纲目书廷尉王平要斩依通鉴而贾胜胡以不知所
坐故略之纲目书少府徐仁自杀廷尉王平要斩盖深
讥之是时霍光专政讥不在昭帝也光以私意枉杀大
臣则夷灭之祸不独显禹云山之罪而亦光有以致之
桑弘羊子迁事皆出杜延年傅延年傅少府徐仁廷尉
王平皆论弃市百官表少府徐仁自杀廷尉王平弃市
通鉴平与左冯翊贾胜胡皆要斩与汉书不合当别有
据纲目书廷尉王平要斩依通鉴而贾胜胡以不知所
坐故略之纲目书少府徐仁自杀廷尉王平要斩盖深
讥之是时霍光专政讥不在昭帝也光以私意枉杀大
臣则夷灭之祸不独显禹云山之罪而亦光有以致之
卷五 第 12a 页 WYG0859-0719a.png
矣愚谓当从汉书作廷尉王平弃市
又汉书霍光傅任宣言廷尉李种王平左冯翼贾胜胡
及车丞相女婿少府徐仁皆坐逆将军意下狱死则李
种贾胜胡与王平徐仁非一事也通鉴或别有据然入
贾胜胡于此语无所承却未分明
通鉴宣帝即位尊皇大后曰太皇太后纲目因之考證以
为误当删此九字考證言也按汉书昌邑王即位尊皇后
曰皇太后宣帝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巳而即位皇太后归
又汉书霍光傅任宣言廷尉李种王平左冯翼贾胜胡
及车丞相女婿少府徐仁皆坐逆将军意下狱死则李
种贾胜胡与王平徐仁非一事也通鉴或别有据然入
贾胜胡于此语无所承却未分明
通鉴宣帝即位尊皇大后曰太皇太后纲目因之考證以
为误当删此九字考證言也按汉书昌邑王即位尊皇后
曰皇太后宣帝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巳而即位皇太后归
卷五 第 12b 页 WYG0859-0719b.png
长乐宫元帝即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帝纪所载分明可
考惟外戚上官后传宣帝即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此
因上有立宣帝字传写之讹遂误以元为宣非外戚传之
本然也通鉴据外戚傅故于此增入九字而于元帝即位
又书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前后违错其误亦自分明刘
氏汉书刋误既不之及胡注亦略不言惟考證能辨之而
未详其致误之由至考异反谓元帝即位再书尊皇太后
为重出羡文是并汉书而未之见也合以考證为正
考惟外戚上官后传宣帝即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此
因上有立宣帝字传写之讹遂误以元为宣非外戚传之
本然也通鉴据外戚傅故于此增入九字而于元帝即位
又书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前后违错其误亦自分明刘
氏汉书刋误既不之及胡注亦略不言惟考證能辨之而
未详其致误之由至考异反谓元帝即位再书尊皇太后
为重出羡文是并汉书而未之见也合以考證为正
卷五 第 13a 页 WYG0859-0719c.png
汉宣帝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得元城王政君送太子
宫此家人子非宣帝之宫人也唐诏立武才人以政君
为比此文饰之辞不可以欺儿童者而考异乃以为据
谓当先书以宣帝宫人为婕妤章句之儒不晓大义至
于如此所当痛斥者也
萧望之为御史大夫左迁太子太傅又为前将军录尚
书事免为庶人复赐爵关内侯给事中朝朔望官已见
前又不可书故官故止书萧望之自杀非削之也又堪
宫此家人子非宣帝之宫人也唐诏立武才人以政君
为比此文饰之辞不可以欺儿童者而考异乃以为据
谓当先书以宣帝宫人为婕妤章句之儒不晓大义至
于如此所当痛斥者也
萧望之为御史大夫左迁太子太傅又为前将军录尚
书事免为庶人复赐爵关内侯给事中朝朔望官已见
前又不可书故官故止书萧望之自杀非削之也又堪
卷五 第 13b 页 WYG0859-0719d.png
卒二字提要有之今纲目刋本漏其与张猛皆不书官
亦以官巳见上非削之也望之堪皆为元帝傅虽昧于
不可则止之义然与贪慕爵位者异矣纲目不应尽削
其官盖本于官巳见之例而书法发明妄为之说此非
纲目意也
刘向以得淮南枕中鸿宝苑秘书铸黄金几死及对成
帝犹谓甘泉汾阴雍五畤当复通人之蔽至于如此向
之贤而此一事则不及谷永远矣
亦以官巳见上非削之也望之堪皆为元帝傅虽昧于
不可则止之义然与贪慕爵位者异矣纲目不应尽削
其官盖本于官巳见之例而书法发明妄为之说此非
纲目意也
刘向以得淮南枕中鸿宝苑秘书铸黄金几死及对成
帝犹谓甘泉汾阴雍五畤当复通人之蔽至于如此向
之贤而此一事则不及谷永远矣
卷五 第 14a 页 WYG0859-0720a.png
元后传成帝发怒责问王商立根等此恐出王音意王
氏惟音为脩整商立根等奢侈放纵音所不能制故言
于帝以此恐之耳使出成帝纵使不诛音卒后必不委
商根以政事矣帝故昏弱必不为此也
许后为王氏所忌卒废杀之以许氏尊盛日久恐为所
间赵后起微贱故不之忌赵后姊弟之狂乱什倍于许
后而恣行自若张放淳于长之宠皆白罢遣之而于赵
后姊弟未尝问也暂推谷永再言之而不听即止班氏
氏惟音为脩整商立根等奢侈放纵音所不能制故言
于帝以此恐之耳使出成帝纵使不诛音卒后必不委
商根以政事矣帝故昏弱必不为此也
许后为王氏所忌卒废杀之以许氏尊盛日久恐为所
间赵后起微贱故不之忌赵后姊弟之狂乱什倍于许
后而恣行自若张放淳于长之宠皆白罢遣之而于赵
后姊弟未尝问也暂推谷永再言之而不听即止班氏
卷五 第 14b 页 WYG0859-0720b.png
云赵氏内乱外家擅朝盖由赵氏内乱而后外家擅朝
也
谷永对策言纳宜子妇人毋避尝字此必王凤欲进其
小妻弟张美人故永预言之以为张本建始四年距阳
朔元年仅五年必凤于谷永对后进之也如淳谓永为
凤洗前过则非是而此论实为凤言仲鸿论亦非也
王商以永始四年十一月庚申罢赐令安车驷马次年
正月壬戌复位相距仅六十二日其免其复皆自为之
也
谷永对策言纳宜子妇人毋避尝字此必王凤欲进其
小妻弟张美人故永预言之以为张本建始四年距阳
朔元年仅五年必凤于谷永对后进之也如淳谓永为
凤洗前过则非是而此论实为凤言仲鸿论亦非也
王商以永始四年十一月庚申罢赐令安车驷马次年
正月壬戌复位相距仅六十二日其免其复皆自为之
卷五 第 15a 页 WYG0859-0720c.png
与成帝无与也胡注商去年免今复位而不著其相距
之近似失之
龚胜节义彪炳天壤而书法发明仅以为别于莽臣之
书死者其可笑如此
莽始建国四年大司马甄邯死纲目不书此缺文王舜
甄邯同为莽大臣王舜书死而甄邯不书非其例也
邯孔光女婿于甄丰不知何属丰之诛不及于邯疑非
近族也
之近似失之
龚胜节义彪炳天壤而书法发明仅以为别于莽臣之
书死者其可笑如此
莽始建国四年大司马甄邯死纲目不书此缺文王舜
甄邯同为莽大臣王舜书死而甄邯不书非其例也
邯孔光女婿于甄丰不知何属丰之诛不及于邯疑非
近族也
卷五 第 15b 页 WYG0859-0720d.png
太皇太后王氏崩此如春秋公在乾侯之例不书新室
文母不予莽之改也以汉之太皇太后而崩于莽之始
建国五年莽之篡元后实成之虽有不忘汉之心然亦
末矣所谓不待贬绝而其义自著者也以为予之误矣
更始为新市平林所立略与盆子同虽能遣将讨莽而
以疑忌杀伯升光武亦几不免又卒于破败而降赤眉
故纲目直以元书之不成之为君也孺子婴为王莽所
立后方望以之称帝其为更始所杀纲目以击斩书之
文母不予莽之改也以汉之太皇太后而崩于莽之始
建国五年莽之篡元后实成之虽有不忘汉之心然亦
末矣所谓不待贬绝而其义自著者也以为予之误矣
更始为新市平林所立略与盆子同虽能遣将讨莽而
以疑忌杀伯升光武亦几不免又卒于破败而降赤眉
故纲目直以元书之不成之为君也孺子婴为王莽所
立后方望以之称帝其为更始所杀纲目以击斩书之
卷五 第 16a 页 WYG0859-0721a.png
孺子婴且然又何疑于更始乎吕后立恒山王义文帝
杀之纲目书诛此可以得纲目之权衡矣
通鉴建武十九年上行幸南阳进幸南顿复南顿田租
一岁复增一岁范书复南顿田租岁上无一字刘注谓当
作五岁史缺文也先复五岁后增一岁共六岁后二十
年复济阳六岁显宗复元氏六岁皆依此例案下父老
言愿给复十年若止一岁不应远请十年刘注是也胡
注亦不及此纲目复南顿田租二岁此因通鉴而误
杀之纲目书诛此可以得纲目之权衡矣
通鉴建武十九年上行幸南阳进幸南顿复南顿田租
一岁复增一岁范书复南顿田租岁上无一字刘注谓当
作五岁史缺文也先复五岁后增一岁共六岁后二十
年复济阳六岁显宗复元氏六岁皆依此例案下父老
言愿给复十年若止一岁不应远请十年刘注是也胡
注亦不及此纲目复南顿田租二岁此因通鉴而误
卷五 第 16b 页 WYG0859-0721b.png
陈寿志荀彧以忧卒通鉴从范书孙盛魏晋春秋书饮
药而卒以为彧之死魏武隐其诛不书饮药而卒后世
人君将谓隐诛可得而行至纲目则直书曰自杀以此
例之翟方进之死成帝亦隐其诛当正名之曰自杀而
今纲目书卒亦从通鉴盖未及正也
司马懿密谋诛曹爽本以倾魏爽诛而篡夺之形成矣
于此当严其词纲目一依通鉴其辞有未尽者宜书曰
魏主芳谒高平陵曹爽等从司马懿举兵矫太后令闭
药而卒以为彧之死魏武隐其诛不书饮药而卒后世
人君将谓隐诛可得而行至纲目则直书曰自杀以此
例之翟方进之死成帝亦隐其诛当正名之曰自杀而
今纲目书卒亦从通鉴盖未及正也
司马懿密谋诛曹爽本以倾魏爽诛而篡夺之形成矣
于此当严其词纲目一依通鉴其辞有未尽者宜书曰
魏主芳谒高平陵曹爽等从司马懿举兵矫太后令闭
卷五 第 17a 页 WYG0859-0721c.png
城门分据诸营奏免爽等官遂杀爽何晏等并桓范皆
夷其族懿自为丞相加九锡复辞不受凡例曰凡书篡
国随事异文而尤谨其始以此推之今纲目所书尚未
为定论也至懿自为丞相则提要巳明纲目刋本偶误
耳书法以懿为知节真可为梦语矣
魏志馀论
通鉴曹爽用何晏丁谧邓飏之计迁太后于永宁宫胡
三省注据陈寿志太后称永宁宫非迁也意者晋诸臣
夷其族懿自为丞相加九锡复辞不受凡例曰凡书篡
国随事异文而尤谨其始以此推之今纲目所书尚未
为定论也至懿自为丞相则提要巳明纲目刋本偶误
耳书法以懿为知节真可为梦语矣
魏志馀论
通鉴曹爽用何晏丁谧邓飏之计迁太后于永宁宫胡
三省注据陈寿志太后称永宁宫非迁也意者晋诸臣
卷五 第 17b 页 WYG0859-0721d.png
欲增曹爽之恶故以迁字加之按陈志文德郭皇后称
永安宫明元郭皇后称永宁宫其例正同郭后传既不
言迁曹爽傅亦不之及司马懿奏事称永宁宫皇太后
令亦无偪迁之文则胡注是也通鉴用魏略晋书宣帝
纪五行志语而未考其实纲目因之当依胡注改正
魏略丁谧傅奏使太后出居别宫皆谧之计晋书宣帝
纪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五行
志爽迁太后于永宁宫帝与太后涕泣而别案魏略止
永安宫明元郭皇后称永宁宫其例正同郭后传既不
言迁曹爽傅亦不之及司马懿奏事称永宁宫皇太后
令亦无偪迁之文则胡注是也通鉴用魏略晋书宣帝
纪五行志语而未考其实纲目因之当依胡注改正
魏略丁谧傅奏使太后出居别宫皆谧之计晋书宣帝
纪曹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五行
志爽迁太后于永宁宫帝与太后涕泣而别案魏略止
卷五 第 18a 页 WYG0859-0722a.png
言丁谧而宣帝纪增何晏邓飏以其同党故耳五行志
又误以齐王废时事以附益之恐皆非其实当以陈寿
志为正
蒋济高柔孙礼王观皆魏之大臣激于曹爽之专政而辅
司马懿以诛爽爽诛懿专政而篡弑之形成矣济盖深悔
之故发病而没干宝晋纪谓病其言之失信未尽然也孙
礼逾年亦卒高柔王观以老寿在朝高官厚禄与懿师昭
相终始其视齐王之废高贵乡公之弑漠然无所动于心
又误以齐王废时事以附益之恐皆非其实当以陈寿
志为正
蒋济高柔孙礼王观皆魏之大臣激于曹爽之专政而辅
司马懿以诛爽爽诛懿专政而篡弑之形成矣济盖深悔
之故发病而没干宝晋纪谓病其言之失信未尽然也孙
礼逾年亦卒高柔王观以老寿在朝高官厚禄与懿师昭
相终始其视齐王之废高贵乡公之弑漠然无所动于心
卷五 第 18b 页 WYG0859-0722b.png
绳以春秋之义其能免于党恶之诛乎(齐王之废柔以一/元大武告庙高贵)
(乡公之弑柔与司马昭司马孚连名具奏而高贵乡公常/道乡公之立柔观皆进爵增封邑非特无所与而已也)
蒋济为太尉在群臣之右而懿以高柔行大将军据爽
营以王观行中领军据羲营以济从屯洛水浮桥盖劫
与之同是柔观与谋而济不与谋也其上永宁宫奏首
称太尉臣济此懿自为之耳济让爵表曰语谋则臣不
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盖自明其非懿之党而于爽之
诛力言曹真之勋不可无后则犹能与懿异也懿诛爽
(乡公之弑柔与司马昭司马孚连名具奏而高贵乡公常/道乡公之立柔观皆进爵增封邑非特无所与而已也)
蒋济为太尉在群臣之右而懿以高柔行大将军据爽
营以王观行中领军据羲营以济从屯洛水浮桥盖劫
与之同是柔观与谋而济不与谋也其上永宁宫奏首
称太尉臣济此懿自为之耳济让爵表曰语谋则臣不
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盖自明其非懿之党而于爽之
诛力言曹真之勋不可无后则犹能与懿异也懿诛爽
卷五 第 19a 页 WYG0859-0722c.png
后篡夺之势巳成济固知之而力不能制故不三月发
病而卒考其始末与孙礼高柔王观不同而为魏史者
皆晋人未能辨明其事宜表而出之
高柔以黄初四年为廷尉在位二十三年转太常旬月
迁司空又徙司徒考其时在正始六年后正曹爽执政
之日也懿诛爽时以柔行大将军据爽营是与懿同谋
者自是遂为司马用矣柔在文帝明帝时以直谏显名
至曹爽执政乃默无一语而迄与懿同谋杀之前后较
病而卒考其始末与孙礼高柔王观不同而为魏史者
皆晋人未能辨明其事宜表而出之
高柔以黄初四年为廷尉在位二十三年转太常旬月
迁司空又徙司徒考其时在正始六年后正曹爽执政
之日也懿诛爽时以柔行大将军据爽营是与懿同谋
者自是遂为司马用矣柔在文帝明帝时以直谏显名
至曹爽执政乃默无一语而迄与懿同谋杀之前后较
卷五 第 19b 页 WYG0859-0722d.png
若两人当懿诛爽时柔已七十有六矣(柔卒于景元四/年逆计之正始)
(九年柔年/七十六岁)使年七十馀而死不当为魏之名臣耶陈寿
评其保官二十年元老终位盖深讥之人固有不幸而
不死者如高柔是也王观名位次于高柔而终始于司
马略同孙礼以亮直称而以争界之事为爽所黜遂为
懿画诛爽之策其后入为司隶校尉迁司空封亭侯凡
历二载史不著其一语卢毓亦有名称而与爽不协以
司𨽻校尉治晏等狱盖皆为懿用矣懿之篡魏刘放孙
(九年柔年/七十六岁)使年七十馀而死不当为魏之名臣耶陈寿
评其保官二十年元老终位盖深讥之人固有不幸而
不死者如高柔是也王观名位次于高柔而终始于司
马略同孙礼以亮直称而以争界之事为爽所黜遂为
懿画诛爽之策其后入为司隶校尉迁司空封亭侯凡
历二载史不著其一语卢毓亦有名称而与爽不协以
司𨽻校尉治晏等狱盖皆为懿用矣懿之篡魏刘放孙
卷五 第 20a 页 WYG0859-0723a.png
资导之于前而高柔王观孙礼卢毓与傅瑕助之于后
俱有力焉不独贾充陈骞之俦也余是以详著之
司马懿与曹爽各领兵三千人更宿殿内是年转为太
傅而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但不言录尚书事然
懿至正始八年始谢病不与朝政则前此固未尝不与
也正始二年四月懿出拒吴五年爽出征蜀彼此出入
未有疑忌自爽出无功晏等乃有猜防之意六年以羲
领中垒中坚营七年与懿异议八年五月懿谢病盖巳
俱有力焉不独贾充陈骞之俦也余是以详著之
司马懿与曹爽各领兵三千人更宿殿内是年转为太
傅而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但不言录尚书事然
懿至正始八年始谢病不与朝政则前此固未尝不与
也正始二年四月懿出拒吴五年爽出征蜀彼此出入
未有疑忌自爽出无功晏等乃有猜防之意六年以羲
领中垒中坚营七年与懿异议八年五月懿谢病盖巳
卷五 第 20b 页 WYG0859-0723b.png
定诛爽之计特以稔其恶而毙之耳懿受文帝遗诏辅
政已有不臣之心东禽孟达西拒诸葛威名甚盛迨辽
东之役大肆诛杀藉以服众爽之愚騃晏等之浮华夫
岂其敌懿盖玩之于股掌之上而犹迟而后发诛爽之
后自为丞相加九锡俨然以操自居而俛仰之间国祚
已移矣即使爽用桓范言奉天子诣许昌不过稍延月
日之期终必为懿禽灭盖懿之阴谋巳久威势巳成内
外诸臣皆为之用非一朝一夕之故也
政已有不臣之心东禽孟达西拒诸葛威名甚盛迨辽
东之役大肆诛杀藉以服众爽之愚騃晏等之浮华夫
岂其敌懿盖玩之于股掌之上而犹迟而后发诛爽之
后自为丞相加九锡俨然以操自居而俛仰之间国祚
已移矣即使爽用桓范言奉天子诣许昌不过稍延月
日之期终必为懿禽灭盖懿之阴谋巳久威势巳成内
外诸臣皆为之用非一朝一夕之故也
卷五 第 21a 页 WYG0859-0723c.png
晋书景怀夏侯后传明帝时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
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
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此因旧史必有所据而通
鉴以为非实其旨未可详也
懿既拥兵而子师为中领军亦执兵柄其诛爽也师勒
兵镇遏中外阴养死士三千人一朝而集昭亦率众卫
宫此直举兵称乱伺间以取人之国而以诛爽为名耳
当文帝明帝时君之失政多矣懿受腹心之托膺社稷
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
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此因旧史必有所据而通
鉴以为非实其旨未可详也
懿既拥兵而子师为中领军亦执兵柄其诛爽也师勒
兵镇遏中外阴养死士三千人一朝而集昭亦率众卫
宫此直举兵称乱伺间以取人之国而以诛爽为名耳
当文帝明帝时君之失政多矣懿受腹心之托膺社稷
卷五 第 21b 页 WYG0859-0723d.png
之重寄不闻一言之谏争而且阴结刘放孙资以为内
主卒以倾魏陈矫之对明帝曰朝廷之望也社稷未之
知也盖亦知其有不臣之心矣通鉴所云似未然也
刘放孙资排燕王宇曹肇而荐曹爽司马懿卒以亡魏
而放资复为中书监令凡八年至九年春始逊位是时
曹马之隙巳成八年懿始谢病而放资即以次年逊位
盖预知其谋而又逆料爽之非懿敌矣爽死后复以孙
资为中书令则于资之党于司马可见也(刘放傅黄初/中改秘书为)
主卒以倾魏陈矫之对明帝曰朝廷之望也社稷未之
知也盖亦知其有不臣之心矣通鉴所云似未然也
刘放孙资排燕王宇曹肇而荐曹爽司马懿卒以亡魏
而放资复为中书监令凡八年至九年春始逊位是时
曹马之隙巳成八年懿始谢病而放资即以次年逊位
盖预知其谋而又逆料爽之非懿敌矣爽死后复以孙
资为中书令则于资之党于司马可见也(刘放傅黄初/中改秘书为)
卷五 第 22a 页 WYG0859-0724a.png
(中书以放为监以资为令各加给事中又俱加侍中其/领监令如故曹爽诛后复以资为侍中领中书令而不)
(及放其下即言嘉平二年放薨资复逊位三年薨详其/文曹爽诛后复以下当有刘放为侍中领中书监九字)
(史不言者/盖脱文也)
司马孚位为上公历事四世于师昭为尊属于齐王之
废高贵乡公之弑无能有所匡正仅流涕痛哭而已且
父子尊官厚禄荣宠终其身未尝有所辞让以云魏之
纯臣其无愧乎梁之朱全昱亦然然全昱田野之人不
知书其不能辞爵宜也君子于孚不能无惜焉纲目书
(及放其下即言嘉平二年放薨资复逊位三年薨详其/文曹爽诛后复以下当有刘放为侍中领中书监九字)
(史不言者/盖脱文也)
司马孚位为上公历事四世于师昭为尊属于齐王之
废高贵乡公之弑无能有所匡正仅流涕痛哭而已且
父子尊官厚禄荣宠终其身未尝有所辞让以云魏之
纯臣其无愧乎梁之朱全昱亦然然全昱田野之人不
知书其不能辞爵宜也君子于孚不能无惜焉纲目书
卷五 第 22b 页 WYG0859-0724b.png
官书爵盖节取之与王祥同也晋书司马顺宣帝弟通
之子初封习阳亭侯武帝受禅顺叹曰事异唐虞而假
为禅名遂悲泣由是废黜顺虽受罪流放守意不移而
卒以孚视之远不逮矣(按史言孚以尊属师昭不敢偪/之顺亦武帝之从叔父也武帝)
(宽厚又非师昭比其得罪必更有/他语不第以悲泣故史弗详耳)
曹爽傅桓范不应太后召南奔爽宣王知曰范画策爽
必不能用范计干宝晋纪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
智囊往矣济曰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晋
之子初封习阳亭侯武帝受禅顺叹曰事异唐虞而假
为禅名遂悲泣由是废黜顺虽受罪流放守意不移而
卒以孚视之远不逮矣(按史言孚以尊属师昭不敢偪/之顺亦武帝之从叔父也武帝)
(宽厚又非师昭比其得罪必更有/他语不第以悲泣故史弗详耳)
曹爽傅桓范不应太后召南奔爽宣王知曰范画策爽
必不能用范计干宝晋纪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
智囊往矣济曰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晋
卷五 第 23a 页 WYG0859-0724c.png
书宣帝纪蒋济言于帝曰智囊往矣帝曰爽与范内疏
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与晋纪互异以陈
志考之疑以晋书为是懿以太后令召济劫之与同屯
洛水浮桥济非为懿用者而爽之愚闇懿固久知之矣
不待济言也通鉴从晋纪考异亦无他證
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太尉在大将军之下转
为太傅则在大将军之上矣陈志所云以宣王年德俱
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此正其实而外以名号尊之欲
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与晋纪互异以陈
志考之疑以晋书为是懿以太后令召济劫之与同屯
洛水浮桥济非为懿用者而爽之愚闇懿固久知之矣
不待济言也通鉴从晋纪考异亦无他證
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太尉在大将军之下转
为太傅则在大将军之上矣陈志所云以宣王年德俱
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此正其实而外以名号尊之欲
卷五 第 23b 页 WYG0859-0724d.png
使尚书奏事由已此特晋人之辞耳何晏邓飏素与司
马师昭互相称誉其进用亦未必尽出爽意也其后权
势相轧始相疑贰故陈志叙其事于五年后接于八年
宣王谢病不与政晋书宣帝纪八年帝于是与爽有隙
则前此固未尝异也何晏邓飏为尚书司马孚为尚书
令爽弟羲为中领军懿子师亦为中领军爽弟彦为散
骑常侍懿子昭亦为散骑常侍固相参用爽非能专制
者懿之忮狠爽晏辈自在其掌握之中然使其转太傅
马师昭互相称誉其进用亦未必尽出爽意也其后权
势相轧始相疑贰故陈志叙其事于五年后接于八年
宣王谢病不与政晋书宣帝纪八年帝于是与爽有隙
则前此固未尝异也何晏邓飏为尚书司马孚为尚书
令爽弟羲为中领军懿子师亦为中领军爽弟彦为散
骑常侍懿子昭亦为散骑常侍固相参用爽非能专制
者懿之忮狠爽晏辈自在其掌握之中然使其转太傅
卷五 第 24a 页 WYG0859-0725a.png
时已有专制之意懿岂不觉之岂迟至十年而后发乎
(晋志魏初惟置太傅位增三司景帝为大将军叔父孚/为太尉始奏改大将军在太尉下裴注所载爽表亦自)
(分明太傅太尉官有尊卑而职位不异其答诏刘放孙/资为之乃懿党也故知所云使尚书奏事由已者恐未)
(必/然)
桓范与曹爽仅乡里之旧其赴爽也盖逆知懿之必篡
魏矣而不能识爽之无成何也然人臣之义当以桓范
为正 范初出即曰太傅谋逆谓爽等曰坐汝族灭被
收曰我亦义士前后语自分明懿以太后诏召范乃矫
(晋志魏初惟置太傅位增三司景帝为大将军叔父孚/为太尉始奏改大将军在太尉下裴注所载爽表亦自)
(分明太傅太尉官有尊卑而职位不异其答诏刘放孙/资为之乃懿党也故知所云使尚书奏事由已者恐未)
(必/然)
桓范与曹爽仅乡里之旧其赴爽也盖逆知懿之必篡
魏矣而不能识爽之无成何也然人臣之义当以桓范
为正 范初出即曰太傅谋逆谓爽等曰坐汝族灭被
收曰我亦义士前后语自分明懿以太后诏召范乃矫
卷五 第 24b 页 WYG0859-0725b.png
诏也矫诏岂可从乎懿勒兵先据武库师屯司马门直
举兵称乱耳其遣高柔据爽营王观据羲营必不谋之
非仓卒间事也既以王观行中领军何复以中领军召
范此直胁之使随已同屯洛水耳范之出也司农诸吏
皆止之不听非仅听儿子言者其见懿叩头不知有无
然范尝曰我宁作卿向三公长跪则平时见懿当拜亦
非为畏死而叩头也懿收张当考问又令司蕃自首皆
以大逆诛灭之魏书晋臣所作不敢尽其辞而微见其
举兵称乱耳其遣高柔据爽营王观据羲营必不谋之
非仓卒间事也既以王观行中领军何复以中领军召
范此直胁之使随已同屯洛水耳范之出也司农诸吏
皆止之不听非仅听儿子言者其见懿叩头不知有无
然范尝曰我宁作卿向三公长跪则平时见懿当拜亦
非为畏死而叩头也懿收张当考问又令司蕃自首皆
以大逆诛灭之魏书晋臣所作不敢尽其辞而微见其
卷五 第 25a 页 WYG0859-0725c.png
意通鉴多因旧史纲目分注亦未及改正是不能无待
于后人也(以太后诏当云矫太后诏黄门张当奏当云/懿使廷尉诬奏当与爽阴谋为逆通鉴所叙)
(亦自分明俱未/直截说破耳)
蒋济桓范皆魏之大臣非懿党也幸则为蒋济不幸则
为桓范必无自全之理矣故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
鲁芝杨综之不死而反迁官此以安朝臣之心所谓盗
亦有道者既灭晏等之族又迁芝等之官庆赏刑威皆
其所专擅矣芝综不能辞官而反为懿用此其人绝无
于后人也(以太后诏当云矫太后诏黄门张当奏当云/懿使廷尉诬奏当与爽阴谋为逆通鉴所叙)
(亦自分明俱未/直截说破耳)
蒋济桓范皆魏之大臣非懿党也幸则为蒋济不幸则
为桓范必无自全之理矣故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
鲁芝杨综之不死而反迁官此以安朝臣之心所谓盗
亦有道者既灭晏等之族又迁芝等之官庆赏刑威皆
其所专擅矣芝综不能辞官而反为懿用此其人绝无
卷五 第 25b 页 WYG0859-0725d.png
足取窃谓此事可削不书
高柔行大将军据爽营王观行中领军据羲营此起兵
时事爽罢免后柔仍为司徒观仍为太仆观傅复为尚
书是自太仆为尚书也两营兵不知何属岂懿自领之
与师后为卫将军抑师领之与魏晋书皆无可考
何晏邓飏丁谧李胜当懿起兵时不知何在若在外从
行史无一语及之自是不从行也素为爽党至此乃坐
视以图倖免其视桓范逮不远矣 晏等浮华相扇凭
高柔行大将军据爽营王观行中领军据羲营此起兵
时事爽罢免后柔仍为司徒观仍为太仆观傅复为尚
书是自太仆为尚书也两营兵不知何属岂懿自领之
与师后为卫将军抑师领之与魏晋书皆无可考
何晏邓飏丁谧李胜当懿起兵时不知何在若在外从
行史无一语及之自是不从行也素为爽党至此乃坐
视以图倖免其视桓范逮不远矣 晏等浮华相扇凭
卷五 第 26a 页 WYG0859-0726a.png
藉权势惟以割分产业因缘求欲为事晏谧飏为尚书
轨司隶校尉胜河南尹皆未为要职而懿父子拥兵其
视晏等直几上肉耳一日变起束手相视俱就死地亦
非不欲为爽谋也
蒋济素有重望不在陈群之下其谏明帝信任近臣也
则不合于刘放孙资其谏何晏等变乱制度也则不合
于曹爽而于曹爽之诛夷为言曹真不可无后则不合
于司马懿此为能自立者特以身为太尉于曹马之隙
轨司隶校尉胜河南尹皆未为要职而懿父子拥兵其
视晏等直几上肉耳一日变起束手相视俱就死地亦
非不欲为爽谋也
蒋济素有重望不在陈群之下其谏明帝信任近臣也
则不合于刘放孙资其谏何晏等变乱制度也则不合
于曹爽而于曹爽之诛夷为言曹真不可无后则不合
于司马懿此为能自立者特以身为太尉于曹马之隙
卷五 第 26b 页 WYG0859-0726b.png
知乱之将起而不能辞位以去以致为懿所胁不能自
免此为失耳然视高柔王观孙礼则已远矣通鉴于桓
范之事从晋纪以懿言为济言而又削表不载又不载
济争曹真语似以济为合于懿者而著其失言于爽发
病而卒于是济之始末不得以明而几与高柔孙礼之
徒同类而弃之也 详济之始末不与高柔王观同而
桓范之死亦不与何晏邓飏同纲目多因通鉴于此未
及详定也(晋书宣帝纪收曹爽兄弟诛之蒋济曰曹真/之勋不可以不祀帝不听干宝晋纪蒋济以)
免此为失耳然视高柔王观孙礼则已远矣通鉴于桓
范之事从晋纪以懿言为济言而又削表不载又不载
济争曹真语似以济为合于懿者而著其失言于爽发
病而卒于是济之始末不得以明而几与高柔孙礼之
徒同类而弃之也 详济之始末不与高柔王观同而
桓范之死亦不与何晏邓飏同纲目多因通鉴于此未
及详定也(晋书宣帝纪收曹爽兄弟诛之蒋济曰曹真/之勋不可以不祀帝不听干宝晋纪蒋济以)
卷五 第 27a 页 WYG0859-0726c.png
(曹真之勋劳不宜绝祀故以熙为后按正始十年四月/己丑改元嘉平丙子蒋济卒而陈志云嘉平中绍功臣)
(世封真族孙熙奉真后则/非以济言也当从晋书)
纲目于魏臣书卒者三人徐邈高堂隆陈群而管宁为
变例其他一切削之然如杨阜之直谏似当附书而所
书既略情节颇有未详而高柔王观等之变节逆党其
罪亦不著矣后之君子所宜详考也
王祥以至孝称而濡迹于魏晋之际不能去位与吴之
孟宗同君子不能无惜焉纲目于王祥书卒盖节取之
(世封真族孙熙奉真后则/非以济言也当从晋书)
纲目于魏臣书卒者三人徐邈高堂隆陈群而管宁为
变例其他一切削之然如杨阜之直谏似当附书而所
书既略情节颇有未详而高柔王观等之变节逆党其
罪亦不著矣后之君子所宜详考也
王祥以至孝称而濡迹于魏晋之际不能去位与吴之
孟宗同君子不能无惜焉纲目于王祥书卒盖节取之
卷五 第 27b 页 WYG0859-0726d.png
高堂隆之卒傅不著其年通鉴附书于景初二年(纲目之/建兴十)
(五/年)纲目因而书之杨阜之卒傅亦不著其年通鉴不书故
纲目亦缺非削之也通鉴载阜疏于青龙三年(纲目之建/兴十三年)
窃谓宜附书其后(隆传景初中帝使郎吏从隆等受经/数年隆等皆卒则隆未必卒于景初)
(二年特附书耳阜/亦可用其例也)
蜀志馀论
陈志曹公征荆州刘琮迎降诸葛亮劝攻琮荆州可有
先主曰吾不忍也夫跨有荆益乃隆中之本计而以当
(五/年)纲目因而书之杨阜之卒傅亦不著其年通鉴不书故
纲目亦缺非削之也通鉴载阜疏于青龙三年(纲目之建/兴十三年)
窃谓宜附书其后(隆传景初中帝使郎吏从隆等受经/数年隆等皆卒则隆未必卒于景初)
(二年特附书耳阜/亦可用其例也)
蜀志馀论
陈志曹公征荆州刘琮迎降诸葛亮劝攻琮荆州可有
先主曰吾不忍也夫跨有荆益乃隆中之本计而以当
卷五 第 28a 页 WYG0859-0727a.png
日事势揆之恐诸葛公未必出此是时曹操巳在宛军
势甚盛先主以羁旅之众乘隙以攻人之国纵琮可取
操其可禦乎先主之欲南据江陵人众数万操以五千
骑追之不战而败至弃妻子而走其不能拒操也决矣
孔衍汉魏春秋或说备劫刘琮得荆州人士南据江陵
而不言诸葛公之计其语为是通鉴尽载其语而不从
陈志然参用陈志二语谓攻刘琮荆州可有据孔衍书
或说乃劫刘琮得荆州人士南据江陵耳非攻琮遂能
势甚盛先主以羁旅之众乘隙以攻人之国纵琮可取
操其可禦乎先主之欲南据江陵人众数万操以五千
骑追之不战而败至弃妻子而走其不能拒操也决矣
孔衍汉魏春秋或说备劫刘琮得荆州人士南据江陵
而不言诸葛公之计其语为是通鉴尽载其语而不从
陈志然参用陈志二语谓攻刘琮荆州可有据孔衍书
或说乃劫刘琮得荆州人士南据江陵耳非攻琮遂能
卷五 第 28b 页 WYG0859-0727b.png
奄有荆州也朱子论此谓先主不攻刘琮而取刘璋为
经权俱失先主之取刘璋自非是乃出于不得己之计
若不攻刘琮则固未为失也此亦朱子未定之论耳
吴志馀论
潘浚傅刘备领荆州以浚为治中从事备入蜀典留州
事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浚辅军中郎特授以兵杨戏
季汉诸臣赞列浚于麋芳傅士仁郝普陈注浚亦与关
羽不协孙权袭羽遂入吴按浚为昭烈治中又典留州
经权俱失先主之取刘璋自非是乃出于不得己之计
若不攻刘琮则固未为失也此亦朱子未定之论耳
吴志馀论
潘浚傅刘备领荆州以浚为治中从事备入蜀典留州
事孙权杀关羽并荆土拜浚辅军中郎特授以兵杨戏
季汉诸臣赞列浚于麋芳傅士仁郝普陈注浚亦与关
羽不协孙权袭羽遂入吴按浚为昭烈治中又典留州
卷五 第 29a 页 WYG0859-0727c.png
事职任盖不轻矣与士仁共守公安士仁之叛降浚岂
得不知之自典留州事而听其迎降可乎即如江表传
所言亦仅称疾不见而已及权慰劳之遽下地拜谢更
为权用且樊胄以武陵郡从事诱导诸夷图以武陵附
备为不失旧臣之义而浚自请兵往斩平之此岂有人
心者与乐毅所云终身不敢谋赵之徒隶回乎异矣故
浚当与麋芳傅士仁同戏之讥贬自不为过通鉴尽载
江表传语而削陈志注与关羽不协之云其事遂不著
得不知之自典留州事而听其迎降可乎即如江表传
所言亦仅称疾不见而已及权慰劳之遽下地拜谢更
为权用且樊胄以武陵郡从事诱导诸夷图以武陵附
备为不失旧臣之义而浚自请兵往斩平之此岂有人
心者与乐毅所云终身不敢谋赵之徒隶回乎异矣故
浚当与麋芳傅士仁同戏之讥贬自不为过通鉴尽载
江表传语而削陈志注与关羽不协之云其事遂不著
卷五 第 29b 页 WYG0859-0727d.png
故附论之
通鉴景初二年冬十月太常潘浚卒吴王以镇南将军吕
岱代浚纲目书冬十月吴遣将军吕岱镇武昌而不书
浚卒代浚盖削之也太和五年吴主假太常潘浚节督军
讨五溪蛮纲目书吴遣潘浚击五溪蛮不书官亦贬之
鲁肃首建议拒操周瑜与之同而肃欲与昭烈协力瑜
意则少异瑜卒肃劝权借荆州至吕蒙直欲图取关羽
盖与肃反矣瑜荐肃自代而肃不荐蒙自代也肃卒代
通鉴景初二年冬十月太常潘浚卒吴王以镇南将军吕
岱代浚纲目书冬十月吴遣将军吕岱镇武昌而不书
浚卒代浚盖削之也太和五年吴主假太常潘浚节督军
讨五溪蛮纲目书吴遣潘浚击五溪蛮不书官亦贬之
鲁肃首建议拒操周瑜与之同而肃欲与昭烈协力瑜
意则少异瑜卒肃劝权借荆州至吕蒙直欲图取关羽
盖与肃反矣瑜荐肃自代而肃不荐蒙自代也肃卒代
卷五 第 30a 页 WYG0859-0728a.png
者自在吕蒙而权更用严畯畯书生不闲军旅固辞然
后以授蒙盖或肃之遗意抑欲以误羽也肃卒时年四
十六使肃不死则樊围必无后患而操可蹙北方可图
曹丕不敢称帝矣故诸葛表曰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
归蹉跌曹丕称帝其事势如此亦天为之也 纲目书
冬十月吕蒙袭取江陵十二月蒙卒而削其官盖快之
也
孙权所用皆智谋勇力之士陆口重地不当以付严畯此
后以授蒙盖或肃之遗意抑欲以误羽也肃卒时年四
十六使肃不死则樊围必无后患而操可蹙北方可图
曹丕不敢称帝矣故诸葛表曰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
归蹉跌曹丕称帝其事势如此亦天为之也 纲目书
冬十月吕蒙袭取江陵十二月蒙卒而削其官盖快之
也
孙权所用皆智谋勇力之士陆口重地不当以付严畯此
卷五 第 30b 页 WYG0859-0728b.png
必肃举畯以自代肃之意欲协和吴蜀以拒操而不用
吕蒙之计也权虽用其言而意实不在畯畯亦知之故
力辞而卒以授吕蒙史谓众嘉畯之能以实让盖以肃
之荐畯为非是乃讳之而不著其语此其情事曲折虽
于诸史略无所见而千百载后犹可以意度之也
孙策创业江东自藉攻战之力而于张昭张纮虞翻俱
待以师友之礼委而用之所谓爪牙信布腹心良平不
专以武力也至权时张昭张纮虽见尊礼而不复任用
吕蒙之计也权虽用其言而意实不在畯畯亦知之故
力辞而卒以授吕蒙史谓众嘉畯之能以实让盖以肃
之荐畯为非是乃讳之而不著其语此其情事曲折虽
于诸史略无所见而千百载后犹可以意度之也
孙策创业江东自藉攻战之力而于张昭张纮虞翻俱
待以师友之礼委而用之所谓爪牙信布腹心良平不
专以武力也至权时张昭张纮虽见尊礼而不复任用
卷五 第 31a 页 WYG0859-0728c.png
昭且几不免而翻竟以窜死惟顾雍潘浚辈从容讽议
得安其位陆逊有大功而以数直谏愤恚而卒周瑜鲁
肃幸以早死不与陆逊同祸而亦恩不及嗣其所爱重
者惟吕蒙凌统甘宁周泰辈以视策万万不逮矣其保
有江东者以有吕蒙辈为之用得其死力而其不能廓
大基业上窥中原者亦以此孙盛之评盖得其实矣而
通鉴不著其语故附论之
得安其位陆逊有大功而以数直谏愤恚而卒周瑜鲁
肃幸以早死不与陆逊同祸而亦恩不及嗣其所爱重
者惟吕蒙凌统甘宁周泰辈以视策万万不逮矣其保
有江东者以有吕蒙辈为之用得其死力而其不能廓
大基业上窥中原者亦以此孙盛之评盖得其实矣而
通鉴不著其语故附论之
卷五 第 31b 页 WYG0859-0728d.png
白田杂著卷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