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十三
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858-0894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日知录卷二十三   昆山 顾炎武 撰
  姓
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妫虞姓出
颛顼封于陈姒夏姓出颛顼封于把鄫越(传云沈姒蓐/黄春秋时无)
(考/)子殷姓出高辛封于宋(小戎亦/子姓)姬周姓出黄帝封于
管蔡郕霍鲁卫毛𣆀郜雍曹滕毕原酆郇邘晋应韩凡
蒋邢茅胙祭吴虞虢郑燕魏芮彤荀贾耿滑焦杨密随
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858-0894b.png
已诸国(骊戎犬戎/皆姬姓)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自太皞秦赵
梁徐郯江黄葛麇嬴姓也自少皞莒已姓薛任姓(隐十/一年)
(疏引世本谢章薛舒吕祝/终泉毕过十国皆任姓)南燕姞姓也自黄帝(密须亦/姞姓)
(国语又有酉滕葴荀僖儇依/七姓其封国在周世无考)杜祁姓也自陶唐楚夔权
芉姓邾郳曹姓鄅偪阳妘姓鬷夷董姓也自祝融(国语/又有)
(彭秃斟三姓/在周世无考)齐申吕许纪州向姜姓也自炎帝(又有/姜戎)
六舒舒鸠偃姓也自咎繇胡归姓邓曼姓罗熊姓狄隗
姓鄋瞒漆姓阴戎允姓六者不详其所出(国语以莒为/曹姓越为芉)
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858-0895a.png
(姓与/此异)略举一二论之则今之孟氏季氏孙氏宁氏游氏
丰氏皆姬陈氏田氏皆妫华氏向氏乐氏鱼氏皆子崔
氏马氏皆姜屈氏昭氏景氏皆芊自战国以下之人以
氏为姓而五帝以来之姓亡矣(或曰嬴姓出于祝融郧/葛谷皆嬴姓伯益赐姓)
(嬴秦赵徐乃其后今凡注疏家所引姓/氏大扺出于世本 其书亡不能备考)
  氏族
礼记大传正义诸侯赐卿大夫以氏若同姓公之子曰
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孙公孙之子其亲已远不得上连
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858-0895b.png
于公故以王父字为氏若适夫人之子则以五十字伯
仲为氏若鲁之仲孙季孙是也若庶子妾子则以二十
字为氏(记所云冠而/字之之义)则展氏臧氏是也若异姓则以父
祖官及所食之邑为氏以官为氏者则司马司城是也
以邑为氏者若韩赵魏是也凡赐氏族者比为卿乃赐
有大功德者生赐以族若叔孙得臣是也虽公子之身
若有大功德则以公子之字赐以为族若仲遂是也其
无功德死后乃赐族若无骇是也(按此论亦多不然详/见第一卷卿不书族)
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858-0895c.png
(条/)其子孙若为卿其君不赐族子孙自以王父字为族
也氏族对文为别散则通也故左传云问族于众仲下
云公命以字为展氏是也其姓与氏散亦得通故春秋
有姜氏子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
战国时人大抵犹称氏族(战国策甘茂曰昔者曾子处/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)
(而杀人不言姓而言族可/见当时未尝以氏为姓也)汉人则通谓之姓然氏族之
称犹有存者汉书恩泽侯表褒鲁节侯公子宽以鲁顷
公玄孙之玄孙奉周祀元始元年六月丙午封子相如
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858-0895d.png
嗣更姓公孙氏(平帝纪封周公后公孙相如/为褒鲁侯当依表作公子宽)后更为姬
氏公子公孙氏也姬姓也此变氏称姓之一證
水经注汉武帝元鼎四年幸雒阳巡省豫州观于周室
邈而无祀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封为周子南君以奉
周祀按汲冢古文谓卫将军文子为子南弥牟其后有
子南劲纪年劲朝于魏后惠成王如卫命子南为侯秦
并六国卫最后灭疑嘉是卫后故氏子南而称君也据
此嘉本氏子南武帝即以其氏命之为爵而汉书恩泽
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858-0896a.png
侯表竟作姬嘉则没其氏而书其姓矣与褒鲁之封公
孙氏更为姬氏者正同
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
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
  氏族相传之讹
氏族之书所指秦汉以上者大抵不可尽信唐书表李
氏则云纣之时有理徵字德灵为翼𨽻中吴伯(本李延/寿北史)
(序/传)不知三代时无此名字无此官爵也表王氏则云周
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858-0896b.png
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传记亦无此事王氏定
著三房一曰琅邪二曰太原皆出灵王太子晋三曰京
兆出魏信陵君是凡王皆姬姓矣乃王莽自云舜后(汉/书)
(元后传莽自谓黄帝之后黄帝姓姚氏八世生虞舜舜/起妫汭以妫为姓至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是为胡)
(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仲奔齐齐桓公以为卿姓田氏/十一世田和有齐国三世称王至王建为秦所灭项羽)
(起封建孙安为济北王至汉兴安/失国齐人谓之王家因以为氏)莽败其族尚全未必
无后裔而春秋吴有王犯晋有王良范氏之臣王生战
国齐有王斗王蠋王驩费有王顺魏有王错赵有王登
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858-0896c.png
秦有王稽王龁王剪王绾王戊(过秦论有王廖/未知何国人)亦未必
同出于灵王也(野客丛书曹子建作王仲宣诔曰流裔/毕万末胄称王厥姓斯氏条分叶散世)
(滋芳烈扬声秦汉吕向注秦有王剪王离汉有五侯按/王粲系毕公高之后毕万封于魏后十代文侯始列为)
(侯至孙称惠王因以王为氏而秦之剪离自周太子晋/之后汉之五侯自齐田和之后此三派元不相干注引)
(为一误矣故新莽以姚妫陈田王五姓为宗室且禁元/城王氏勿与四姓为婚而已自取王䜣之女魏东莱王)
(基为子纳太原王沈女皆不以为嫌盖/知此也庾信作宇文杰墓志亦有是误)韩文公作王仲
舒神道碑文云王氏皆王者之后在太原者为姬姓春
秋时王子成父败狄有功因赐氏此语郤有斟酌
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858-0896d.png
窦氏古无所考类族者不得其本见左传有后缗方娠
逃出自窦之文即为之说曰帝相妃有仍氏女逃出自
窦奔归有仍生少康少康次子曰龙留居有仍遂为窦
(唐书宰相/世系表)此与王莽引易伏戎于莽升其高陵莽皇
帝名也升刘伯升也何以异哉乃韩文公作窦牟墓志
后缗窦逃闵腹子夏以再家窦为氏亦用此事窃意古
地以窦名者甚多必是以地为氏路史曰余尝考之古
之得姓者未有不本乎始封者也其氏于事者盖寡矣
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858-0897a.png
而姓书氏谱一每为之曲说至有弃其祖之所自出又
牵异类而属之岂不悲哉正谓若此之类也
汉时碑文所述氏族之始多不可据如魏蒋济郊议称
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王沈魏书云其先出于黄
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封
曹侠于邾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而魏
武作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陈思王作武帝诔曰于
穆武王胄稷胤周则又姬姓之后以国为氏者矣及至
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858-0897b.png
景初中明帝从高堂隆议谓魏为舜后诏曰曹氏世系
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后少帝禅晋文
亦称我皇祖有虞氏则又不知其何所据(宋书符瑞志/载博士苏林)
(董巴言但云魏之氏族出自颛顼与舜同祖见于春秋/世家 魏志蒋济以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)
(著文以/追诘隆)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岂不可笑况于士
大夫乎
程氏出程伯休父太史公自序云重黎氏世序天地其
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应劭曰封为程国伯休甫字也
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858-0897c.png
其后为司马氏(晋书宣帝纪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/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)
(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甫周宣王/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钖以官族因而为氏)而左传成
十八年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注程滑晋大夫
襄二十三年程郑嬖于公注郑亦荀氏宗此则晋之程
氏乃荀氏之别不与休甫同出今既祖休甫又祖程婴
则误矣(路史以荀为文王之后则子华子之书亦言其/族出于司马而又曰赵 真吾姓之所宗氏也)
(则程又与赵同祖朱子曰子华子近世伪书今或引其/说以證姓氏之所从出则诬其祖矣 又按庄子及吕)
(氏春秋子华子韩昭釐侯/时人非孔子所见之程子)
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858-0897d.png
沈氏宋书沈约自序昔少皞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
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
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
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(汝南去汾/州甚远)春秋之时列于盟
会定公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
灭之以沈子嘉归按沈姒蓐黄四国皆在汾水之上为
晋所灭(左氏昭公元年传曰/今晋主汾而灭之矣)黄非江人黄人之黄则沈
亦非沈子嘉之沈休文乃并列而合之为一误也唐宰
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858-0898a.png
相世系表曰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𣆀叔季食
采于沈汝南平舆沈亭即其地也此为得之(又按鲁有/沈犹氏家)
(语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曾子弟子沈犹行是/以地为姓汉书景帝封楚元王子岁为沈犹侯)
白氏唐白居易自序家状曰出于楚太子建之子白公
胜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巳降是也裔孙
白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按白乙丙见于僖之三十
三年白公之死则哀之十六年后白乙丙一百四十八
年曾谓乐天而不考古一至此哉(唐宰相世系表以西/乞术白乙丙为孟明)
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858-0898b.png
(之子/尤误)
杨氏汉书扬(从/才)雄传曰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
食采于晋之扬(左传杨/字从木)因氏焉扬在河汾之间周衰而
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
中行知伯弊当是时偪扬侯扬侯逃于楚巫山因家焉
此误以杨侯与杨食我为一人也唐书宰相世系表曰
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扬侯又云晋之公
族食邑于羊舌(左传正义引世族谱/云羊舌其所食邑名)凡三县一曰铜鞮
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858-0898c.png
二曰杨氏三曰平阳羊舌四族叔向食采杨氏其地平
阳杨氏县是也及晋灭羊舌氏而叔向子孙逃于华山
仙谷遂居华阴用修据此以杨阳扬羊四姓为一尤误
按杨城即今之洪洞县本杨侯国左氏女叔侯所云霍
杨韩魏皆姬姓也(襄二十/九年)而子云反离骚亦云有周氏
之婵嫣兮或鼻祖于汾隅灵宗初谍伯侨兮流于末之
扬侯不知其字何以为杨及其灭于晋而为大夫羊舌
氏邑则食我始见于传而杨朱与老子同时又非羊舌
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858-0898d.png
之族也阳氏则以国为氏以邑为氏皆不可知(胡三省/曰春秋)
(闵公二年齐人迁阳子孙以国为氏阳又按昭/公十二年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 是邑名)晋有阳
处父乃在叔向之前而楚之阳丐鲁之阳虎(曾子弟子/有阳肤)
非一阳也宋之羊斟邾之羊罗非一羊也安得谓阳为
平阳羊为羊舌而并附之叔向乎
段氏后汉书段颎其先出郑共叔段古人无以祖父名
为氏者凡若此类皆不通之说按段氏当出自段干史
记老子之子名宗宗魏将封于段干(唐书世系表封于/段为干木大夫谬)
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858-0899a.png
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明
褚氏唐宰相世系表云出自子姓宋共公子段字子石
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按褚师乃官名不独宋
有此官郑亦有之昭公二年郑公孙黑请以印为褚师
是也卫亦有褚师声子
贺氏晋书贺循传曰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汉世传
礼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(清/河)
(王/庆)讳改为贺氏宋史贺铸自言出王子庆忌居越之湖
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858-0899b.png
泽所谓镜湖乃庆湖也(见铸本传然/史即疑之)按古但有以王父
字为氏无以名为氏者庆忌名也不得为氏而镜湖本
名鉴湖庆古音羌声不相近若齐之庆氏居吴朱方见
于左传后人以庆封有弑君之恶讳之而欲更其祖其
不及宋司马华孙远矣(水经注有贺台越入吴还而成/之故号曰贺台苟欲求越国之)
(故何不取之于贺台而必取/之于镜湖又改镜而为庆邪)
刀氏(复古编云/作刁非)姓谱以为齐大夫竖刀之后胡三省曰
竖刀安得有后汉书货殖传有刀间愚按古书刀与貂
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858-0899c.png
通齐襄王时有貂勃
寇氏姓谱出自武王弟康叔为周司寇后人因以氏焉
按康叔为卫国之祖必无以王官氏其支庶之理此乃
卫之司寇左传哀二十五年有司寇亥即寇氏之祖也
檀弓有司寇惠子
  孔颜孟三氏
今之颜氏皆云兖国之裔考仲尼弟子列传有颜幸颜
高颜祖颜之仆颜哙颜何而孔子于卫主颜雠由此六
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858-0899d.png
人与雠由皆无后乎今之孔氏皆云夫子之裔春秋齐
有孔虺卫有孔达陈有孔宁郑有孔叔孔张此四族者
皆无后乎且夫子出于宋为子姓而郑姬姓陈妫姓卫
姞姓(哀十一/年孔姞)可合而为一乎(史记货殖传宛孔氏之先/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)
(魏迁孔氏南阳平准/书孔仅南阳大冶)
颜鲁公作家庙碑云其先出于颛顼之孙祝融融孙安
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颜子友别封郳为小邾
子遂以颜为氏多仕鲁为卿大夫按左传襄十九年齐
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858-0900a.png
侯娶于鲁曰颜懿姬其侄鬷声姬注曰颜鬷皆姬母姓
(当云/母氏)则颜之为姬姓为鲁族审矣(姓谱曰颜姓本自鲁/伯禽支子有食采颜)
(邑者因/以为族)其出于邾之说本自圈称葛洪盖徒见公羊于
邾有颜公之称而不考之于左氏也莒之犁比公岂必
为犁弥之祖乎(公羊传谓邾娄颜淫九公子于宫中因/以纳贼周天子诛颜而反孝公于鲁非)
(隐公所盟之仪父不知何/取于若人而以之为祖)
春秋时以孟为字者甚多今之孟氏皆祖子舆前代亦
未之有也魏书孟表济北蛇邱人自云本属北地号索
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858-0900b.png
里诸孟(古时孟姓亦或与芒通史记秦本纪击芒卯华/阳索隐引谯周云孟卯也淮南子孟卯注引战)
(国策曰/芒卯也)元史孔思晦传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
灭真害宣圣子孙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后思
晦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
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斥之而重刻宗
谱于石然则今之以孔姓而滥通谱牒者可以戒矣
  仲氏
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曰惟序仲氏祖统所出本
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858-0900c.png
继于姬周之遗苗天生仲山甫翼佐中兴宣平功遂受
封于齐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择居帝
尧萌兆生长葬陵在于成阳圣化常存慕巍巍之盛乐
风俗之美遂安处基业属都乡高相里因氏仲焉以传
于今其阴列仲氏有名者三十馀人又廷尉仲定碑略
同汉时仲氏自谓仲山甫之后托基于帝尧之陵而今
则以为孔子弟子子路之后援颜曾孟之例而求为五
经博士矣然春秋之以仲氏者不一而仲山甫未尝封
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858-0900d.png
齐则汉人之祖山甫未必是而今人之祖子路亦未必
非也
  以国为氏
古人之氏或以谥或以字或以官或以邑无以国为氏
者其出奔他国然后以本国为氏敬仲奔齐而为陈氏
是也其他若郑丹宋朝楚建郳申之类皆是也不然则
亡国之遗裔也
今人姓同于国者多自云以国为氏非也夏氏出于陈
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858-0901a.png
之少西而非夏后氏之夏齐氏出于卫之齐恶而非齐
国之齐左氏史记其最著明者矣(秦堇父非秦国之秦/狄虒弥非狄人之狄)
  姓氏书
姚宽西溪丛语曰姓氏之学莫盛于元和姓纂自南北
朝以官职相高沿至于唐崔卢李郑紏纷可鄙若以圣
贤所本如妫姓子姓姬姓姜姓之类各分次其所从来
以及春秋所纪用世本荀况谱杜预公子谱为法则唐
虞三代列国诸侯俱可成书此似太史公欲为而未就
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858-0901b.png
者耳愚尝欲以经传诸书次之首列黄帝之子得姓者
十二人次则三代以上之得国受氏而后人因以为姓
者次则战国以下之见于传记而今人通谓之姓者次
则三国南北朝以下之见于史者又次则代北复姓辽
金元姓之见于史者而无所考者别为一帙(略举其目/曰姓本第)
(一封国第二氏别第三秦汉以来姓氏合并第四代/北姓第五辽金元姓第六杂改姓第七无徵第八)
则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而望族五音之纷纷者皆
无所用岂非反本类族之一大事哉
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858-0901c.png
汉刘向撰世本二卷其书不传今左传注疏多本之然
亦未必无误
  通谱
同姓通族见于史者自晋以前未有晋书石苞传曾孙
朴没于寇石勒以与朴同姓俱出河北引朴为宗室特
加优宠位至司徒南史侯瑱传侯景以瑱与已同姓托
为宗族待之甚厚此以殊族而附中国也晋书孙旂传
旂子弼及弟子髦辅琰四人并有吏材称于当世遂与
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858-0901d.png
孙秀合族南史周弘正传謟附王伟与周石珍(建康之/厮𨽻也)
(为梁制局/监降侯景)合族旧唐书李义甫传义甫既贵之后自言
本出赵郡始与诸李叙昭穆而无赖之徒苟合藉其权
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李辅国传宰相李揆山东甲族
见辅国执子弟之礼谓之五父此以名门而附小人也
凡此史皆书之以志其非今人好与同姓通谱不知于
史传居何等也
北人重同姓多通谱系南人则有比邻而各自为族者
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858-0902a.png
宋书王仲德传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
莫不竭力营赡仲德闻王愉在江南是太原人乃往依
之愉礼之甚薄魏书崔玄伯传崔宽自陇右通款见司
徒浩浩与相齿次厚抚之及浩诛以远来疏族独得不
坐遂家于武城以一子继浩弟览妻封氏相奉如亲北
史杜铨传初密太后杜氏父豹丧在濮阳太武欲令迎
葬于邺谓司徒崔浩曰天下诸杜何处望高朕意欲取
杜中长老一人以为宗正令营护凶事浩曰京兆为美
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858-0902b.png
中书博士杜铨其家今在赵郡是杜预后于今为诸杜
最召见铨以为宗正令与杜超子道生送豹丧葬邺南
铨遂与超如亲超谓铨曰既是宗正何缘侨居赵郡乃
延引同属魏郡南史韦鼎传陈亡入隋时吏部尚书韦
世康兄弟显贵文帝从容谓鼎曰世康与公远近对曰
臣宗族南徙昭穆非臣所知帝曰卿百代卿族岂忘本
也命官给酒肴遣世康请鼎还杜陵鼎乃自楚太傅孟
以下二十馀世并考论昭穆作韦氏谱七卷示之欢饮
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858-0902c.png
十馀日乃还
近日同姓通谱最为滥杂其实皆植党营私为蠹国害
民之事宜严为之禁欲合宗者必上之于官使谙悉古
今者为之考定岁终以达礼部而类奏行之其不请而
私通者屏之四裔然后可革其弊古之姓氏有专官掌
之国语曰使名姓之后能知上下之神祗氏姓之所出
者为之宗又曰司啇协名姓春官宗伯其属有都宗人
家宗人而女官亦有内宗外宗今日姓氏昏姻二事似
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858-0902d.png
宜专设一官方得教民之本
氏族之乱莫甚于五代之时当日承唐馀风犹重门荫
故史言唐梁之际仕宦遭乱奔亡而吏部铨文书不完
因缘以为奸利至有私鬻告敕乱易昭穆而季父母舅
反拜侄甥者(豆卢/革传)册府元龟长兴初鸿胪卿柳膺将斋
即文书两件卖与同姓人柳居则大理寺断罪当大辟
以遇恩赦减死夺见任官罚铜终身不齿敕曰一人告
身三代名讳传于同姓利以私财上则欺罔人君下则
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858-0903a.png
货鬻先祖罪莫大焉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
当极法今则因无荫叙遂弛禁防五十年来通谱之俗
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
将不可反矣
唐朝已前最重谱牒如新唐书言河南刘氏本出匈奴
之后刘库仁柳城李氏世为契丹酋长营州王氏本高
丽之类此同姓而不同族也又如魏书高阳王雍传言
博陵崔显世号东崔地寒望劣此同族而不同望也故
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858-0903b.png
高士廉传言每姓第其房望虽一姓中高下悬隔
异姓称族自汉以来未有此事杜子美寄族弟唐十八
使君诗云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
罗源津则杜与唐为兄弟矣重送刘十弟判官诗云分
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则杜
与刘为兄弟矣韩文公送何坚序亦云何与韩同姓为
(容斋三笔引孙缅唐韵曰韩灭子孙分散/江淮间因以韩为何字随音变遂为何氏)按诗扬之
水一章言戍申二章言戍甫三章言戍许孔氏曰言甫
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858-0903c.png
许者以其俱为姜姓既重章以变文因借甫许以言申
其实不戍甫许也六国时秦赵同为嬴姓史记汉书多
谓秦为赵亦此类也(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以其先/造父封赵城为赵氏陆贾传秦任)
(刑法不变卒灭赵氏索隐曰案韦昭云秦伯翳后与赵/同出蜚廉造父有功周穆王封之赵由此一姓赵氏汉)
(书武五子传赵氏无炊火焉韦昭曰赵秦之别氏南越/传苍梧秦王晋灼曰秦王即赵先也赵本与秦同姓故)
(曰秦王淮南子亦称秦始皇为赵政三国志陈思王上/疏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注秦穆公有赦盗)
(马事赵则未闻盖以秦亦赵姓文选王融策秀才文访/游禽于绝涧作霸秦基李善注引韩非子所载赵董阏)
(于事而云史记曰赵氏之先与秦共祖以其共祖故虽/赵亦号曰秦又左思魏都赋二嬴之所曾聆李善注秦)
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858-0903d.png
(穆公赵简子史记赵氏之/先与秦同祖故曰二嬴也)崧高言生甫及申孔氏曰此
诗送申伯而及甫侯者美其上世俱出四岳故连言之
今人之于同姓几无不通谱何不更广之于异姓而以
子美退之为例也
李华淮南节度使崔公颂德碑云惟申伯翼宣王登南
邦兴周室小白率诸侯征楚翟奉王职与崔公叶德同
勋皆姜姓也
开元十九年于两京置齐太公庙建中初宰相卢杞京
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858-0904a.png
兆尹卢谌以卢者齐之裔乃鸠其裔孙若崔卢丁吕之
族合钱以崇饰之
元吴澄送何友道游萍乡序云袁柳抚何二族各以儒
官著而其初实一姬姓文之昭由鲁之展而为柳武之
穆由晋之韩而为何氏不同而姓同
宋邵伯温闻见录云司马温公一日过康节先生谒曰
程秀才既见则温公也问其故公笑曰司马出程伯休

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858-0904b.png
  二字姓改一字
古时以二字姓改为一字者如马宫本姓马矢改为马
唐宪宗名纯诏姓淳于者改姓于唐宰相世系表钟离
昧二子次曰接居颍川长社为钟氏见之史册不过一
二自洪武元年诏民间有色目姓一切禁止如今有呼
姓本呼延乞姓本乞伏皆明初改而并中国所自有之
复姓皆去其一字氏族之紊莫甚于此且如孙氏有二
卫之良夫楚之叔敖并见于春秋而公孙叔孙长孙士
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858-0904c.png
孙王孙之类今皆去而为孙与二国之孙合而为一而
其本姓遂亡公羊公沙公乘之类则去而为公母丘母
将之类则去而为母而其本姓遂亡司徒司空之类(唐/玄)
(宗御注孝经碑末有司徒巨源李邕娑罗树碑末有司/徒玄蕳宋开宝□中宗庙碑翰林待诏司徒俨书宋史)
(赵逢传有礼部侍郎/集贤殿学士司徒翊)则去而为司司马氏则去而或为
司或为马而司马之仅存于代者惟温公之后所以然
者盖因儒臣无学不能如魏孝文改代北之姓一一为
之条理而听其人之所自为也然汉姓之改不始于是
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858-0904d.png
时唐书阿史那忠以擒颉利功拜左屯卫将军妻以宗
女定襄县主赐名为忠单称史氏韩文公集贤院校理
石君墓志云其先姓乌石兰从拓跋魏氏入夏居河南
遂去乌与兰独姓石氏刘静修古里氏名字序云吴景
初本姓古里氏以代北诸姓今各就其近似者易从中
国姓故古里氏例称吴则固巳先之矣(肃宗上元二年/诏氏姓与俗讳)
(及隐疾同声者宜改与本族望所出汉金世宗大定十/三年五月戊戌禁女直人毋得混为 姓得敦本之至)
(意/)
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858-0905a.png
章邱志言洪武初翰林编修吴沈奉旨撰千家姓得姓
一千九百六十八而此邑如术如傌尚未之录(广韵傌/字下注)
(云齐大/夫名)今访之术姓有三四百丁自云金丞相珠格高
琪之后(按珠格原文作术虎前人不知/音译故缪以为术姓之祖也)盖二字改为一
字者而撰姓之时尚未登于黄册也以此知单姓之改
并在明初以后而今代山东氏族其出于金元之裔者
多矣
洪武元年禁不得蒙古姓禁中国人之为蒙古姓(元时/有此)
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858-0905b.png
(俗/)非禁蒙古之本姓也三年四月甲子诏曰天生斯民
族属姓氏各有本原古之圣王尤重之所以别昏姻重
本始以厚民俗也朕起布衣定群雄为天下主已尝诏
告天下蒙古诸色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体擢用
比闻入仕之后或多更姓名朕虑岁久其子孙相传昧
其本原非先王致谨氏族之道中书省其告谕之如已
更易者听其改正可谓正大简要至九年三月癸未以
火你赤为翰林蒙古编修更其姓名曰霍庄(北音读/霍如火)
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858-0905c.png
亦仿汉武赐日磾姓金之意然汉武取义于休屠王祭
天金人亦以中国本无金姓也今中国本有霍姓而赐
之霍则与周霍叔之后无别矣况其时又多不奉旨而
自为姓者其年闰九月丙午淮安府海州儒学正曾秉
正言臣见近来蒙古色目人多改为汉姓与土著无异
有求仕入官者有登显要者有为富商大贾者虽示怀
徕终虑淆混宜令复姓庶可辨识又臣前过江浦见塞
外之俘累累而有以臣所见不如早为之所至永乐元
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858-0905d.png
年九月庚子上谓兵部尚书刘俊曰各卫来降人多同
名宜赐姓以别之于是兵部请如洪武中故事编置勘
合给赐姓氏(按洪武中勘合赐姓实录不载惟十六年/二月故元云南右丞观音保降赐姓名李)
(观又宣宗实录绰尔洪武二/十一年来归赐姓名李贤)从之三年七月赐巴图特
穆尔名吴允诚娄图噜古名柴秉诚宝珠名杨效诚自
此遂以为例而华宗赐姓与中土旧族相乱惜乎当日
之君子徒诵招携怀远之言而无类族辨物之道使举
籍蕃人之来归者赐以汉姓所无不妨如拓跋宇文之
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858-0906a.png
类二字为姓则既不混于因生赐姓胙土命氏之旧而
又使百世之下知昭代远服四裔其得姓于朝者凡若
干族岂非旷代之盛举哉
  北方门族
杜氏通典言北齐之代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
濮阳侯族诸如此辈近将万室北史薛胤传为河北太
守有韩马两姓各二千馀家今日中原北方虽号甲族
无有至千丁者户口之寡族姓之衰与江南相去
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858-0906b.png
其一登科第则为一方之雄长而同谱之人至为之仆
役此又风俗之敝自金元以来凌夷至今非一日矣
  冒姓
今人多有冒母家姓者汉书外戚恩泽侯表扶柳侯吕
平以皇太后姊长姁子侯师古曰平既吕氏所生不当
姓吕盖史家唯记母族也按是时太后方封吕氏故平
以姊子冒吕姓而封耳唐书天后纪圣历二年腊月赐
皇太子(中/宗)姓武氏然则有天子而令之冒母姓者与
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858-0906c.png
汉书景十三王传赵王彭祖取江都易王宠姬王建所
奸淖姬者甚爱之生一男号淖子晋书会稽王道子传
许荣上疏言今台府局吏直卫武官及仆𨽻婢儿取母
之姓者本臧获之徒无乡邑品第是知冒母为姓皆人
伦之所鄙贱然亦有帝子而称母姓者如栗太子卫太
子史皇孙之类则以其失位而名之也(外戚传上怜许/太子蚤失母盖)
(霍后时/人称之)
吕平以太后姊长姁子侯此冒母姓之始(夏侯婴传曾/孙颇尚主主)
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858-0906d.png
(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/孙更为孙氏此冒外祖母姓)史记灌夫传父张孟为
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
灌孟大宛传堂邑氏故夷奴甘父汉书注服虔曰堂邑
姓也汉人其奴名甘父师古曰堂邑氏之奴本夷人名
甘父下云堂邑父者盖取主之姓以为氏而单称其名
曰父此冒主姓之始(新唐书元载父景升为曹王明妃/元氏掌田租请于妃冒为元氏)
  两姓
汉书百官表建昭三年七月戊辰卫尉李延寿为御史
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858-0907a.png
大夫一姓繁
  古人二名止用一字
晋侯重耳之名见于经而定四年祝佗述践土之盟其
载书止曰晋重岂古人二名可但称其一与昭二年莒
展舆出奔吴传曰莒展之不立晋语曹僖负羁称叔振
铎为先君叔振亦二名而称其一也
昭二十一年蔡侯朱出奔楚榖梁传作蔡侯东出奔楚
乃为之说曰东者东国也(东国隐太子之子平/侯庐之弟朱叔父也)何为谓
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858-0907b.png
之东也王父诱而杀焉父执而用焉奔而又奔之曰东
恶之而贬之也然则以削其一名为贬也(定六年季孙/斯仲孙忌帅)
(师围郓杜氏注何/忌不言何阙文)
王莽孙宗得罪自杀复其本名会宗贬厥爵改厥号是
又以增其一名为贬也
班固幽通赋发还师以成命兮重醉行而自耦潘岳西
征赋重戮带以定襄弘大顺以霸世文公名止用一字
本于践土载书却非剪截古人名字之比至岳为关中
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858-0907c.png
诗云纷纭齐万亦孔之丑马汧督诔云齐万哮阚震惊
台司则不通矣岂有以齐万年为齐万者邪若梁王彤
为征西大将军而诗云桓桓梁征尤不成语
班固幽通赋巨滔天而泯夏王莽字巨君止用一巨字
王逸九思管束縳兮桎梏百贸易兮传卖(音/鬻)遭桓缪兮
识举才德用兮列施百里奚止用一百字此体后汉人
已开之矣
吕氏春秋干木光乎德去段字(今本吕氏卷/秩有段字)惜誓来革
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858-0907d.png
顺志而用国去恶字此为剪截名字之祖
文中并称两人而一氏一名尤为变体把殖华还二人
也而淮南子称为殖华贾谊新书使曹勃不能制曹曹
参勃周勃也史记孟子荀卿传管婴不及管管仲婴晏
婴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周魏见辜周周勃魏魏其侯窦
婴也杨雄长扬赋乃命骠卫骠骠骑将军霍去病卫大
将军卫青也杜钦传览宗宣之飨国韦昭曰宗殷高宗
也宣周宣王也徐乐传名何必夏子俗何必成康服虔
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858-0908a.png
曰夏禹也子汤也汤子姓班固幽通赋周贾荡而贡愤
周庄周贾贾谊也汉𢇛彰长碑云丧父事母有柴颍之
行柴高柴颍颍考叔也夏侯湛张平子碑云同贯宰贡
宰宰我贡子贡也风俗通清拟夷叔郤正释讥褊夷叔
之高怼傅子夷叔迂武王以成名杜预遗令南观伊雒
北望夷叔陶潜诗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皆谓伯夷
叔齐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夷史之高巴郡太守樊敏
碑有夷史之直皆谓伯夷史鱼陶潜读史述九章程杵
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858-0908b.png
是程婴公孙杵臼新唐书尉迟敬德传隐巢是隐太子
巢刺王一谥一爵
  古人谥止称一字
古人谥有二字三字而后人相沿止称一字者卫之睿
圣武公止称武公贞惠文子止称公叔文子晋赵献文
子止称文子(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注谓晋君献/之庐陵胡氏曰或赵武谥献文耳)魏惠成
王止称惠王楚顷襄王止称襄王秦惠文王止称惠王
悼武王止称武王昭襄王止称昭王庄襄王止称庄王
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WYG0858-0908c.png
韩昭釐侯止称昭侯宣惠王止称宣王赵悼襄王止称
襄王汉诸葛忠武侯止称武侯
  称人或字或爵
颜曾思孟三人皆氏而思独字以嫌于夫子也樊郦绛
灌三人皆姓而勃独爵以功臣周姓者多也(汾阴侯昌/隆虑侯宠)
(魏其侯止䣙武侯综高景侯成博阳侯聚皆周姓/ 颜师古引楚汉春秋谓别有一人名绛灌者非)
史记垓下之战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孔将军蓼侯
孔丛也费将军费侯陈贺也费独以爵者以功臣陈姓
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WYG0858-0908d.png
者多也(博阳侯濞曲逆侯平堂邑侯婴阳夏侯豨棘蒲/侯武河阳侯涓高胡侯夫乞复阳侯胥槁侯错)
(猗氏侯遫龙侯署/纪信侯仓皆陈姓)
  子孙称祖父字
子孙得称祖父之字子称父字屈原之言朕皇考曰伯
庸是也孙称祖字子思之言仲尼祖述尧舜是也(朱子/曰古)
(人未尝讳字程先生云予年十四五从周茂/叔本朝先辈尚如此伊川亦尝呼明道字)
仪礼筮宅之辞曰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又曰哀子
某来日某卜葬其父某甫字父也虞祭之祝曰适尔皇
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WYG0858-0909a.png
祖某甫卒哭之祝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尔于尔皇祖
某甫字祖也祔祭之祝曰适尔皇祖某甫以隮祔尔孙
某甫两字之也
字为臣子所得而称故周公追王其祖曰王季王而兼

  已祧不讳
册府元龟唐宪宗元和元年礼仪使奏言谨按礼记曰
既卒哭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此谓已
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WYG0858-0909b.png
迁之庙则不讳也今顺宗神主升祔礼毕高宗中宗神
主上迁请依礼不讳制可
文宗开成中刻石经凡高祖太宗及肃代德顺宪穆敬
七宗讳并缺点画高中睿玄四宗己祧则不缺文宗见
为天子依古卒哭乃讳(郑氏曲礼注曰/生者不相辟名)故御名亦不缺
韩退之辩讳本为二名嫌名立论而其中治天下之治
却犯正讳盖元和之元高宗己祧故其潮州上表曰朝
廷治平日久曰政治少懈曰巍巍治功曰君臣相戒以
卷二十三 第 31a 页 WYG0858-0909c.png
致至治举张行素曰文学治行众所推平淮西碑曰大
开明堂坐以治之韩弘神道碑铭曰无有外事朝廷之
治惟讳辩篇中似不当用
汉时祧庙之制不传窃意亦当如此故孝惠讳盈而说
苑敬慎篇引易天道亏盈而益谦四句盈字皆作满在
七世之内故也班固汉书律历志盈元盈统不盈之类
一卷之中字凡四十馀见何休注公羊传曰言孙于齐
者盈讳文己祧故也若李陵诗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
卷二十三 第 31b 页 WYG0858-0909d.png
缪枚乘柳赋盈玉缥之清酒(载古/文苑)又诗盈盈一水间(载/玉)
(台新/咏)二人皆在武昭之世而不避讳又可知其为后人
之拟作而不出于西京矣(李陵诗不当用盈/字容斋随笔论之)
后唐明宗天成四年中书门下奏少帝册文内有基字
是玄宗庙讳寻常诏敕皆不迥回避少帝是继世之孙册
文内不欲斥列圣之讳今改为宗字
宋史绍兴三十二年正月礼部太常寺言钦宗祔庙翼
祖当迁以后翼祖皇帝讳依礼不讳诏恭依
卷二十三 第 32a 页 WYG0858-0910a.png
谢肇浙曰宋真宗名恒而朱子于书中恒字独不讳盖
当宁宗之世真宗己祧
崇祯三年礼部奉旨颁行天下避太祖成祖庙讳及孝
武世穆神光熹七宗庙讳正依唐人之式惟今上御名
亦须回避盖唐宋亦皆如此(观汉宣帝之诏知当/时已避天子之名)然止
避下一字而上一字天子与亲王所同则不讳
  皇太子名不讳
册府元龟唐王绍为兵部尚书绍名初与宪宗同宪宗
卷二十三 第 32b 页 WYG0858-0910b.png
时为广陵王顺宗即位将册为皇太子绍上言请改名
议者或非之曰皇太子亦人臣也(汉魏故事皇太子称/臣晋咸宁中议除此)
(制挚虞以为孝经资于事父以事君/义兼臣子则不嫌于称臣诏令依旧)东宫之臣当请改
尔柰何非其属而遽请改名岂为以礼事上邪左司员
外郎李藩曰历代故事皆自不识大体之臣而失之因
不可复正无足怪也
三国志注言魏文帝为五官中郎将宾客如云邴原独
不往太祖微使人问之原答曰吾闻国危不事冢宰君
卷二十三 第 33a 页 WYG0858-0910c.png
老不奉世子万历中年往往有借国本之名而以为题
目者得无有愧其言
唐中宗自房州还复立为皇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上言
太子皇储其名尊重不敢指斥晋尚书仆射山涛启事
称皇太子而不言名朝官犹尚如此宫臣讳则不疑今
东宫殿及门名皆有触犯临事论启回避甚难孝敬皇
帝为太子时改弘教门为崇教门沛王为皇太子改崇
贤馆为崇文馆皆避名讳以遵典礼伏望依例改换制
卷二十三 第 33b 页 WYG0858-0910d.png
从之史臣谓方庆欲尊太子以示中兴之渐然则方庆
之言盖有为言之也
有明之制太子亲王名俱令回避盖失之不考古也崇
祯二年兵部主客司主事贺烺以避皇太子名改名世
寿而光宗为太子河南府及商州属县并未尝改
实录言洪武十四年十月辛酉给事中郑相同请依古
制凡启事皇太子惟东宫官属称臣朝臣则否以见尊
无二上之义诏下群臣议翰林院编修吴沈言太子所
卷二十三 第 34a 页 WYG0858-0911a.png
以继圣体而承天位者也尊敬之体宜同从之历代不
称臣之制自斯而变
亲王之名尤不必讳而亦讳之正统十二年山西乡试
诗经题内维周之桢桢字犯楚昭王讳考试及同考官
俱罚俸一月
  二名不偏讳
二名不偏讳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为司城是其證也
杜氏通典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太宗居春宫总万几下
卷二十三 第 34b 页 WYG0858-0911b.png
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其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
及民两字不连读者并不须讳避唐书高宗纪贞观二
十三年七月丙午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
中为司马别驾为长史治礼郎为奉礼郎以避上名上
以贞观初不讳先帝二字有司奏曰先帝二名礼不偏
讳上既单名臣子不合指斥上乃从之(通典又言太宗/时二名不相连)
(者并不讳至玄宗始讳之然永徽初已改民部为户部/而李世绩已去世字单称绩矣 又按隋书修于太宗)
(时而中间多有改世为代改民为人者此唐人偏讳之/始然亦有不尽然者经籍志四民月令作四人而齐民)
卷二十三 第 35a 页 WYG0858-0911c.png
(要术仍民字是亦汉书注所云史駮文者也广章怀太/子注后汉书亦有并其本文而改之者如胡 传诗美)
(先人询于/刍荛之类)
后唐明宗名嗣源天成元年六月敕曰古者酌礼以制
名惧废于物难知而易讳贵便于时况徵彼二名抑有
前例太宗文皇帝自登宝位不改旧称时则臣有世南
官有民部靡闻曲避止禁连呼朕猥以𦕈躬托于人上
祗遵圣范非敢自尊应文书内所有二字但不连称不
得回避若臣下之名不欲与君亲同字者任自改更务
卷二十三 第 35b 页 WYG0858-0911d.png
从私便庶体朕怀
  嫌名
卫桓公名完楚怀王名槐古人不讳嫌名故可以为谥
韩文公讳辩言不讳浒势秉机乃玄宗御删定礼记月
令曰野鸡入大水为蜃曰野鸡始雊则讳雉以与治同
音也李林甫序曰璿枢玉衡以齐七政则讳玑德宗九
月九日赐曲江宴诗时此万枢暇适与佳节并则讳机
以与基同音也南史刘秉不称名而书其字曰彦节则
卷二十三 第 36a 页 WYG0858-0912a.png
讳秉以与炳同音也又如武后父讳士彟而孙处约改
名茂道韦仁约改名思谦睿宗讳旦而张仁亶改名仁
愿玄宗讳隆基而刘知几改名子玄箕州改名仪州(即/今)
(辽/州)德宗讳适而括州改名处州顺宗讳诵而斗讼律改
为斗竞宪宗讳纯凡姓淳于者改姓于惟监察御史韦
淳不改既而有诏以陆淳为给事中改名质淳不得已
改名处厚而懿宗以南诏酋龙名近玄宗讳遂不行册
礼则退之所言亦未为定论也唐自中叶以后即士大
卷二十三 第 36b 页 WYG0858-0912b.png
夫亦讳嫌名故旧史以韩愈为李贺作讳辩为纰缪而
贾曾传则曰拜中书舍人曾以父名忠固辞议者以为
中书是曹司名又与曾父名音同字别于礼无嫌曾乃
就职懿宗纪则曰咸通二年八月中书舍人卫洙奏状
称蒙恩除授滑州刺史官号内一字与臣家讳音同请
改授閒官敕曰嫌名不讳著在礼文成命已行固难依
允是又以为不当讳也
册府元龟咸通十二年分司侍御史李溪进状曰臣准
卷二十三 第 37a 页 WYG0858-0912c.png
西台牒及金部称奉六月二十七日敕内园院郝景全
事奏状内讼字音与庙讳同奉敕罚臣一季俸者臣官
位至卑得蒙罚俸屈与不屈不合有言而事关理体若
便隐默恐负圣时愿陛下宽其罪戾使得尽言臣前奏
状称准敕因事告事旁讼他人是咸通十一年十月十
三日敕语臣状中具有准敕字非臣自撰辞句臣谨按
礼不讳嫌名又按职制律诸犯庙讳嫌名不坐注云谓
若禹与雨疏云谓声同而字异注疏重复至易分晓伏
卷二十三 第 37b 页 WYG0858-0912d.png
惟皇帝陛下明过帝尧孝踰大舜岂自发制敕而不避
讳哉故是审量礼律以为无妨耳即引陛下敕文而言
不敢擅有移改不谓内园便有此论奏也臣非敢诉此
罚俸也恐自此有援引敕格者亦须委曲回避便成讹
弊臣闻赵充国为将不嫌伐一时事以为汉家后法魏
徵为相不存形迹以致贞观太平臣虽未及将相忝为
陛下持宪之臣岂可以论俸为嫌而使国家敕命有误
也愿陛下留意察纳别下明敕使自后章奏一遵礼律
卷二十三 第 38a 页 WYG0858-0913a.png
处分则天下幸甚敕免所罚
南唐元宗初名璟避周信祖庙讳改名景是不讳嫌名
按嫌名之有讳在汉末之闻晋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
事及薨荆州人为祜讳名室户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
辞曹此讳嫌名之始也
后魏地形志天水郡上邽县犯太祖讳改为上封魏太
祖名圭
宋代制于嫌名字皆避之礼部韵略凡与庙讳音同之
卷二十三 第 38b 页 WYG0858-0913b.png
字皆不收太祖讳匡胤十阳部去王切一十三字二十
一震部羊晋切一十一字皆不收它皆仿此朱子周易
本义姤卦下以故为姤作故为遇避高宗嫌名也(宋板/书贞)
(字完字多是缺笔贞音同祯仁宗讳完音同桓钦宗/讳 雍录以贞女树为正女木树音同曙英宗讳)
不闻颜氏家训所云吕尚之儿如不为上赵壹之子倘
不作一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者乎(金章宗泰和元/年七月己巳初)
(禁庙讳同音字/盖亦仿宋制也)
明代不讳嫌名如建文年号是也
卷二十三 第 39a 页 WYG0858-0913c.png
  以讳改年号
唐中宗讳显玄宗讳隆基唐人凡追称高宗显庆年号
多云明庆永隆年号多云永崇赵元昊以父名德明改
宋明道年号为显道而范文正公与元昊书亦改后唐
明宗为显宗(杜氏通典释法明游天竺记明下有国/讳改焉四字当是小注今本连作大文)
  前代讳
孟蜀所刻石经于唐高祖太宗讳皆缺书石晋相里金
神道碑民珉二字皆缺末笔南汉刘岩尊其父谦为代
卷二十三 第 39b 页 WYG0858-0913d.png
祖圣武皇帝犹以代字易世至宋益远矣而乾德三年
卜諲伏羲女娲庙碑民珉二字咸平六年孙冲序绛守
居园池记碑民珉二字皆缺末笔其于旧君之礼何其
厚与(予至西安见宋咸平二年梦英自书篆书日录偏/旁字源序立于文宣王庙者称长安为故都而唐)
(字跳行盖叹昔人之厚其/时唐之亡已九十三年矣)
杨阜魏明帝时人也其疏引书协和万国犹避汉高祖
讳韦昭吴后主时人也其解国语凡庄字皆作严犹避
汉明帝讳唐长孙无忌等撰隋书易忠节传以诚节称
卷二十三 第 40a 页 WYG0858-0914a.png
苻坚为苻永固亦避隋文帝及其考讳(后汉应劭作风/俗通有讳旧君)
(之/议)自古相传忠厚之道如此今人不知之矣
元移刺迪为常州路总管刻其所点四书章句或问集
注其凡例曰凡序注或问中题头及空处并存其旧以
见当时忠上之意(如宋德隆/盛之类)近岁新刋大学衍义亦然
时天历元年也资治通鉴周太祖世宗纪太祖皇帝皆
题头至今仍之孟子见梁襄王章末注苏氏曰予观孟
子以来自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
卷二十三 第 40b 页 WYG0858-0914b.png
一天下者四君太祖上空一字永乐中修大全于其空
处添一宋字后人之见与前人相去岂不远哉
  名父名君名祖
金縢周公之祝辞曰惟尔元孙某左传荀偃济河而祷
称曾臣彪名君也(淮南子曰/祝则名君)左传楚子围宋申犀见王
称无畏知罃对楚王称外臣首鄢陵之战栾针曰书退
名父也华耦来盟称君之先臣督栾盈辞于周行人曰
陪臣书曰其子黡名祖若父也
卷二十三 第 41a 页 WYG0858-0914c.png
  弟子名师
论语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孟子乐正
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是弟子而名师也
  同辈称名
古人生不讳名同辈皆面呼其名书周公若曰君奭礼
记曾子问篇老聃曰丘檀弓篇曾子曰商论语微生亩
谓孔子曰丘是也
  以字为讳
卷二十三 第 41b 页 WYG0858-0914d.png
古人敬其名则无有不称字者颜氏家训曰古者名以
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
子记事者皆称仲尼(子贡曰仲尼日月也皆魏鹤山/云仪礼子孙于祖祢 称字)
后微时尝字高祖为季汉袁种字其叔父盎曰丝王丹
与侯霸子语字霸为君房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
人全不辨之故有讳其名而并讳其字者三国志司马
朗传年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
亲者也客谢之常林传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
卷二十三 第 42a 页 WYG0858-0915a.png
在否林不答客曰何不拜林曰虽当下拜临子字父何
拜之有晋书儒林刘兆传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外
曰吾欲见刘延世兆儒德道素青州无称其字者门人
大怒兆曰听前旧唐书韩愈传拜中书舍人有不悦愈
者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
厚近者均子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
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至于山阳公载记言马超
降蜀常呼先主字关羽怒请杀之此则面呼人主之字又
卷二十三 第 42b 页 WYG0858-0915b.png
不可以常侪论矣
  自称字
汉书注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
言衡敬报下言匡鼎白南史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人
间书札即以隐居代名此自称字之始也
东观馀论言古人或有自称字者王右军敬谢帖云王
逸少白庐山远公集卢循与远书云范阳卢子先叩首
柳少师与弟帖云诚悬呈今按唐权德舆答杨湖南书
卷二十三 第 43a 页 WYG0858-0915c.png
称载之再拜柳冕答郑衢州书称敬叔顿首白居易与
元九书称乐天再拜宋陈搏谒高公诗称道门弟子图
南上
唐张谓长沙风土碑铭有唐八叶元圣六载正言待理
湘东张洗济渎庙祭器币物铭濯缨不才谬领兹邑元
稹作白氏长庆集序自书曰微之序乃是作文自称其

自称其字不始于汉人家父吉甫寺人孟子之诗已先
卷二十三 第 43b 页 WYG0858-0915d.png
之矣
  人主呼人臣字
汉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
(张良/字)景帝曰天下方有急王孙(窦婴/字)宁可以让邪皆
人主呼人臣字也
晋以下人主于其臣多不呼名南史梁蔡樽为吏部尚
书侍中武帝尝设大臣饼樽在坐帝频呼姓名樽竟不
答食饼如故帝觉其负气乃改唤蔡尚书樽始放箸执
卷二十三 第 44a 页 WYG0858-0916a.png
笏曰尔帝曰卿向何聋今何聪对曰臣预为右戚且职
在纳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帝有惭色(文选范云表称/乃祖玄平李善)
(注引晋中兴书范汪字玄平魏书江/式表称臣亡祖文威式祖强字文威)又南朝人如王敬
弘王仲德王景文谢景仁北朝人如萧世怡李元操之
辈名犯帝讳即以字行不复更名(宋褚叔茂张叔茂名/与太和讳同以字行)
(周通鉴大同二年时人多以字行旧史皆因之/ 韦叔裕字孝宽以字行 魏书多称扬遵彦) 魏王
昕对汝南王悦自称元景北齐祖珽对长广王湛自称
孝徵隋崔颐答豫章王启自称祖浚王贞答齐王
卷二十三 第 44b 页 WYG0858-0916b.png
自称孝逸而唐太宗时如封伦房乔高俭尉迟恭颜籀
并以字为名盖因天子常称臣下之字故尔其时堂陛
之间未甚阔绝君臣而有朋友之义后世所不能及矣
因话录文宗对翰林诸学士因论前代文章裴舍人素
数道陈拾遗名柳舍人璟目之裴不觉上顾柳曰他字
伯玉亦应呼陈伯玉
  两名
礼记正义公羊说春秋讥二名谓二字作名若魏曼多
卷二十三 第 45a 页 WYG0858-0916c.png
(公羊传春秋以仲孙何忌为仲孙忌/魏曼多为魏多皆谓讥二名而去之)左氏说二名者
楚公子弃疾弑其君即位之后改名为居是为二名许
慎谨案云文武贤臣有散宜生苏忿生则公羊之说非
(白虎通古人之名或兼或单春秋讥/二名乃谓其无常者也是用左氏说)今按古人两名
见于经传者不止楚平王如晋文侯名仇而书云父义
和楚灵王名围而春秋书弑其君虔于乾溪赵简子名
鞅而铁之战自称志父南宫敬叔名说一名绦字容又
字括蜚廉石棺铭自称处父屈原名平其作离骚也名
卷二十三 第 45b 页 WYG0858-0916d.png
正则字灵均贾谊传梁王胜注李奇曰文三王传言揖
此言胜为有两名
  假名甲乙
史记万石君传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甲乙非
名也失其名而假以名之也韩安国传蒙狱吏田甲张
汤传汤之客曰甲汉书高五王传齐宦者徐甲严助传
闽越王弟甲疑亦同此(孟尝君传田甲劫/湣王当是其名)任安传某子
甲何为不来乎三国志注许攸呼魏太祖小字曰某甲
卷二十三 第 46a 页 WYG0858-0917a.png
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左传文十四年齐公子元不顺
懿公之为政也终不曰公曰夫巳氏注犹言某甲(文选/为齐)
(明帝让宣城郡公表谨附某官某甲奉/表以闻宣德皇后令今遣某位某甲等)
汉书魏相传中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儿汤举秋贡
禹举冬不应一时四人同以尧舜禹汤为名若有意撰
而名之者及读急就章有云祖尧舜乐禹汤乃悟若此
类皆古人所假以名之也或曰高帝时实有赵尧然非
谒者
卷二十三 第 46b 页 WYG0858-0917b.png
蜀汉费祎作甲乙论设为二人之辞(世说云黄初中/有甲乙疑论)
人文字每多祖此虚设甲乙中书令张华造甲乙之问
云甲娶乙为妻后人娶丙博士弟子徐叔中服议以母
为甲先夫为乙后夫为丙先子为丁继子为戊梁范缜
神灭论有张甲王乙李丙赵丁而关尹子云甲言利乙
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俱害关尹子亦魏晋间
人所造之书也先秦以上即有以甲乙为彼此之辞者
韩非子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
卷二十三 第 47a 页 WYG0858-0917c.png
  以姓取名
古人取名连姓为义者绝少近代人命名如陈王道张
四维吕调阳马负图之类榜目一出则此等姓名几居
其半不知始自何年尝读通鉴至五代后汉有虢州伶
人靖边庭胡身之注曰靖姓也优伶之名与姓通取一
义所以为谑也(靖边庭亦见宋/史田钦祚传)考之自唐以来如黄翻
绰云朝霞(唐书魏/谟传)镜新磨(五代史/伶官传)罗衣轻(辽史伶/宦传)之辈
皆载之史书益信其言之有据也嗟乎以士大夫而效
卷二十三 第 47b 页 WYG0858-0917d.png
伶人之命名则自嘉靖以来然矣
  以父名子
左传成十六年潘尪之党潘尪之子名党也襄二十三
年申鲜虞之傅挚申鲜虞之子名傅挚也按仪礼特牲
馈食礼筮某之某为尸注曰某之某者字尸父而名尸
(少牢馈/食礼同)亦此类也(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仲之省厥濞/王吴濞乃刘仲之子称为厥濞)
  以夫名妻
左传昭元年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汉书杜钦传皇太
卷二十三 第 48a 页 WYG0858-0918a.png
后女弟司马君力(苏林曰字君力/为司马氏妇)南齐书周盘龙爱妾
杜氏上送金钗镊二十枚手敕曰饷周公阿杜孔丛子
卫将军文子之内子死复者曰皋媚女复子思闻之曰
此女氏之字非夫氏之字也妇人于夫氏以姓氏称礼

  兼举名字
史文有一人而兼举名字如子玉得臣百里孟明视之
类已于左传见之(皋陶庭坚亦/一人两称)若骈俪之文必无重出
卷二十三 第 48b 页 WYG0858-0918b.png
而亦有一二偶见者焦氏易林申公颠倒巫臣乱国刘
琨答卢谌诗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邱谢惠连秋怀诗
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沈约宋书恩倖传论胡广累
世农夫伯始致位公相黄宪牛医之子叔度名动京师
皆一人而兼举其名字也古诗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
班下一与字竟以公输鲁班为二人则不通矣
  排行
兄弟二名而用其一字者世谓之排行如德宗德文义
卷二十三 第 49a 页 WYG0858-0918c.png
符义真之类起自晋末汉人所未有也水经注昔北平
侯王谭不同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乱隐居光武
即帝位封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喜侯显才蒲阴
侯仲才新市侯季才唐侯是后人追撰妄说东汉人二
名者亦少
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始见于刘琦刘琮此后应璩应玚
卫瓘卫玠之流踵之而出矣(陈球传二子瑀璠弟子圭/若取偏旁又不当与父同)
(也/)
卷二十三 第 49b 页 WYG0858-0918d.png
今人兄弟行次称一为大不知始自何时汉淮南厉王
常谓上大兄孝文帝行非第一也
  二人同名
有以二人同名而合称之者左传庄二十八年晋献公
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晋人谓之二五耦战国策杜赫
谓楚王曰此用二忌之道也以齐田忌邹忌为二忌唐
高宗显庆二年诏曰踪二起于吴白盖仿此称
  字同其名
卷二十三 第 50a 页 WYG0858-0919a.png
名字相同起于晋宋之间史之所载晋安帝讳德宗字
德宗恭帝讳德文字德文会稽王道子字道子殷仲文
字仲文宋蔡兴宗字兴宗齐颜见远字见远梁王僧孺
字僧孺刘孝绰字孝绰庾仲容字仲容江德藻字德藻
任孝恭字孝恭师觉授字觉授北齐慕容绍宗字绍宗
魏兰根字兰根后周王思政字思政辛庆之字庆之崔
彦穆字彦穆之类至唐时尤多
藩镇传田绪字绪刘济字济此起家军伍未曾立字如
卷二十三 第 50b 页 WYG0858-0919b.png
李载义辞未有字之比尔史家例以为字非也且其文
不可省乎
  变姓名
古人变姓名多是避仇然亦有无所为而变者范蠡适
齐为䲭夷子皮之陶为朱公第五伦客河东自称王伯
齐梁鸿适齐姓运期名耀
  生而曰讳
生曰名死曰讳今人多生而称人之名曰讳金石录云
卷二十三 第 51a 页 WYG0858-0919c.png
生而称讳见于石刻者甚众因引孝宣元康二年诏曰
其更讳询以为西汉已如此蜀志刘豹等上言圣讳豫
睹许靖等上言名讳昭著晋书高頵言范伯孙恂恂率
道名讳未尝经于官曹束晢劝农赋场功毕租输至录
社长召闾师条牒所领注列名讳(王褒洞箫赋幸得谥/为洞箫兮李善注谥)
(者号也号而曰谥犹/之名而曰讳者矣)
  生称谥
汉书张敖传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故不宜有此刘攽
卷二十三 第 51b 页 WYG0858-0919d.png
曰史家记事或有如此追言谥者史记贯高与张敖言
谓帝为高祖公羊传公子翚与桓公言吾为子口隐矣
皆此类(公羊传注谥/者传家所加)今按传记中此例尚多如左氏传
石碏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国语鲍国谓子叔声伯曰
子何辞苦成叔之邑战国策智过曰魏桓子之谋臣曰
赵葭韩康子之谋臣曰段规史记秦本纪晋文公夫人
请曰缪公怨此三人入于骨髓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
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宋世家华督使人
卷二十三 第 52a 页 WYG0858-0920a.png
宣言国中曰殇公即位十年耳而十一战楚世家国人
每夜惊曰灵王入矣随人谢吴王曰昭王亡不在随齐
湣王遗楚王书曰令秦惠王死武王立郑世家庄公曰
武姜欲之楚共王曰郑成公孤有德焉赵世家吴延陵
季子使于晋曰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(赵文子/名武)韩宣
子魏献子之后矣韩世家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门吴
起传公叔之仆曰君因先与武侯言仲尼弟子传子羔
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鲁仲连传新垣衍谓赵王曰赵
卷二十三 第 52b 页 WYG0858-0920b.png
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褚先生补梁孝王世家窦太后
谓景帝曰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三王世家公户满
意谓燕王曰今昭帝始立荀子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成
王之为叔父吕氏春秋豫让欲杀赵襄子其友谓之曰
以子之才而索事襄子淮南子先轸曰昔吾先君与缪
公交诸御鞅复于简公曰陈成常宰予二子者甚相憎
也吴越春秋子胥曰报汝平王说苑景公曰善为我浮
桓子也卫叔文子曰今我未以往而简子先以来并是
卷二十三 第 53a 页 WYG0858-0920c.png
生时不合称谥又如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季桓子之丧
卫君请吊哀公辞不得命公为主客入吊康子立于门
右孔子没时哀公康子俱存此皆后人追为之辞也自
东京以下即无此语文益谨而格卑矣
史记田敬仲世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
史通曰田常见存而遽呼以谥苏氏曰田常之时安知
其为成子而称之
  称王公为君
卷二十三 第 53b 页 WYG0858-0920d.png
称周文王为文君焦氏易林文君燎猎吕尚获福号称
太师封建齐国汉张衡思玄赋文君为我端蓍兮利飞
遁以保名称晋文公为文君楚辞惜往日介子忠而立
枯兮文君寤而追求淮南子晋文君大布之衣牂羊之
裘又云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称宋文公为文君墨
子昔者宋文君鲍之时称楚庄王为庄君荀子庄君之
𦙑称齐庄公为庄君墨子昔者齐庄君之时称鲁昭公
为昭君焦氏易林乾侯野井昭君丧居称齐景公为景
卷二十三 第 54a 页 WYG0858-0921a.png
君宋何承天上陵篇指营邱感牛山爽鸠既没景君叹
称宋襄公为襄君周庾信入彭城馆诗襄君初建国称
宋元公为元君庄子宋元君夜半而梦
 
 
 
 
 
卷二十三 第 54b 页 WYG0858-0921b.png
 
 
 
 
 
 
 
 日知录卷二十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