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十一
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858-085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日知录卷二十一   昆山 顾炎武 撰
  作诗之旨
舜曰诗言志此诗之本也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
此诗之用也荀子论小雅曰疾今之政以思往者其言
有文焉其声有哀焉此诗之情也故诗者王者之迹也
建安以下洎乎齐梁所谓辞人之赋丽以淫而于作诗
之旨失之远矣
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858-0851b.png
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曰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
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
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又自叙其诗关于美刺者谓之讽
谕诗自比于梁鸿五噫之作而谓好其诗者邓鲂唐衢
俱死吾与足下又困踬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
可支持邪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邪嗟
乎可谓知立言之旨者矣
晋葛洪抱朴子曰古诗刺过失故有益而贵今诗纯虚
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858-0852a.png
誉故有损而贱
  诗不必人人皆作
古人之会君臣朋友不必人人作诗人各有能有不能
不作诗何害若一人先倡而意已尽则亦无庸更续是
以虞廷之上皋陶𢋫歌而禹益无闻古之圣人不肯为
雷同之辞骈拇之作也柏梁之宴金谷之集必欲人人
以诗鸣而芜累之言始多于世矣
尧命历而无歌文王演易而不作诗不闻后世之人议
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858-0852b.png
其劣于舜与周公也孔子以斯文自任上接文王之统
乃其事在六经而所自为歌止于龟山彼妇诸作何寥
寥也其不能与夫我则不暇与
宋邵博闻见后录曰李习之与韩退之孟东野善习之
于文退之所敬也退之与东野唱酬倾一时习之独无
诗退之不议也(石林诗话人之才力有限李翱皇甫湜/皆韩退之高弟而二人独不传其诗不)
(应散亡无一篇存者计或非其所长故不作耳二人/以非其所长而不作贤于世之不能而强为之者也)
师鲁与欧阳永叔梅圣俞善师鲁于文永叔所敬也永
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858-0852c.png
叔与圣俞唱酬倾一时师鲁独无诗永叔不议也
五子之歌适得五章以为人各一章此又后人之见耳
渭阳秦世子送舅氏也而晋公子无一言尹吉甫作崧
高之诗以赠申伯烝民之诗以赠仲山甫韩弈之诗以
赠韩侯而三人者不闻其有答是知古人之诗不以无
和答为嫌
  诗题
三百篇之诗人大率诗成取其中一字二字三四字以
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858-0852d.png
名篇故十五国并无一题雅颂中间一有之若常武美
宣王也若勺若赉若般皆庙之乐也其后人取以名之
者一篇曰巷伯自此而外无有也(雨无正篇韩诗篇首/有雨无其极伤我稼)
(穑二/句)五言之兴始自汉魏而十九首并无题郊祀歌铙
歌曲各以篇首字为题又如王曹皆有七哀而不必同
其情六子皆有杂诗而不必同其义则亦犹之十九首
也唐人以诗取士始有命题分韵之法而诗学衰矣
杜子美诗多取篇中字名之如不见李生久则以不见
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858-0853a.png
名篇近闻犬戎远遁逃则以近闻名篇往在西京时则
以往在名篇历历开元事则以历历名篇自平宫中吕
太一则以自平名篇客从南溟来则以客从名篇皆取
首二字为题全无意义颇得古人之体
古人之诗有诗而后有题今人之诗有题而后有诗有
诗而后有题者其诗本乎情有题而后有诗者其诗徇
乎物
  古人用韵无过十字
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858-0853b.png
三百篇之诗句多则必转韵(古人但谓之音不谓之/韵今姑从俗名之耳)
晋以上亦然宋齐以下韵学渐兴人文趋巧于是有强
用一韵到底者终不及古人之变化自然也
古人用韵无过十字者独閟宫之四章乃用十二字使
就此一韵引而伸之非不可以成章而于义必有不达
故末四句转一韵是知以韵从我者古人之诗也以我
从韵者今人之诗也自杜拾遗韩吏部未免此病也
叶少蕴石林诗话曰长篇最难魏晋以前诗无过十韵
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858-0853c.png
者盖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序事倾尽为工至老杜述
怀北征诸篇穷极笔力如太史公纪传此固古今绝唱
然八哀八篇本非集中高作而世多尊称之不敢议如
李邕苏源明诗中极多累句余尝痛刋去仅各取其半
方为尽善然此不可为不知者言也
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唐以下人有强用一韵中字几尽
者有用险韵者有次人韵者皆是立意以此见巧便非
诗之正格
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858-0853d.png
且如孔子作易彖象传其用韵有多有少未尝一律亦
有无韵者可知古人作文之法一韵无字则及他韵他
韵不恊则竟单行圣人无必无固于文见之矣
  诗有无韵之句
诗以义为主音从之必尽一韵无可用之字然后旁通
他韵又不得于他韵则宁无韵苟其义之至当而不可
以他字易则无韵不害汉以上往往有之
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(杜甫石/壕吏诗)两韵也至当不可易
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858-0854a.png
下句云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则无韵矣亦至当不
可易古辞紫骝马歌中有舂榖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二
句无韵李太白天马歌中有白云在青天邱陵远崔嵬
二句无韵野田黄雀行首二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
吴宫燕无韵行行且游猎篇首二句边城儿生年不读
一字书无韵
  五经中多有用韵
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于音则虽无韵之文而往
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858-0854b.png
往有韵苟其不然则虽有韵之文而时亦不用韵终不
以韵而害意也三百篇之诗有韵之文也乃一章之中
有二三句不用韵者如瞻彼洛矣维水泱泱之类是矣
一篇之中有全章不用韵者如思齐之四章五章召旻
之四章是矣又有全篇无韵者周颂清庙维天之命昊
天有成命时迈武诸篇是矣说者以为当有馀声然以
馀声相恊而不入正文此则所谓不以韵而害意者也
孔子赞易十篇其彖象传杂卦五篇用韵然其中无韵
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858-0854c.png
者亦十之一文言系辞说卦序卦五篇不用韵然亦间
有一二如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
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
之望此所谓化工之文自然而合者固未尝有心于用
韵也尚书之体本不用韵而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
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伊训圣谟
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
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
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858-0854d.png
太誓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
光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
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
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皆用韵又如曲礼行前朱鸟而
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礼运玄
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犠牲备其
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
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
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858-0855a.png
是谓承天之祜乐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
而五榖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
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中庸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
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
不可以不知天孟子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
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
诸侯忧凡此之类在秦汉以前诸子书并有之太史公
作赞亦时一用韵而汉人乐府诗反有不用韵者
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858-0855b.png
  易韵
易之有韵自文王始也凡卦辞之繁者时用韵蒙之渎
告解之复夙震之虩哑艮之身人是也至周公则辞愈
繁而愈多用韵疑古卜辞当用韵若春秋传所载懿氏
之锵姜卿京骊姬之渝羭莸臭伯姬之𥁃贶偿相姬旗
师丘孤弧姑逋家虚鄢陵之䠞目孙文子之陵雄卫侯
之羊亡窦踰又如国语所载晋献公之骨猾捽史记所
载汉文帝之庚王光汉书元后传所载晋史之雄乘崩
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858-0855c.png
兴皆韵也故孔子作彖象传用韵盖本经有韵而传亦
韵此见圣人述而不作以古为师而不苟也(郭璞注尔/雅释训篇)
(本经有韵/注亦用韵)
彖象传犹今之笺注者析字分句以为训也系辞文言
以下犹今之笺注于字句明白之后取一章一篇全书
之义而通论之也故其体不同
  古诗用韵之法
古诗用韵之法大约有三首句次句连用韵隔第三句
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858-0855d.png
而于第四句用韵者关雎之首章是也凡汉以下诗及
唐人律诗之首句用韵者源于此一起即隔句用韵者
卷耳之首章是也凡汉以下诗及唐人律诗之首句不
用韵者源于此自首至末句句用韵者若考槃清人还
著十亩之间月出素冠诸篇又如卷耳之二章三章四
章车攻之一章二章三章七章长发之一章二章三章
四章五章是也凡汉以下诗若魏文帝燕歌行之类源
于此自是而变则转韵矣转韵之始亦有连用隔用之
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858-0856a.png
别而错综变化不可以一体拘于是有上下各自为韵
若兔罝及采薇之首章鱼丽之前三章卷阿之首章者
有首末自为一韵中间自为一韵若车攻之五章者有
隔半章自为韵若生民之卒章者有首提二韵而下分
二节承之若有瞽之篇者此皆诗之变格亦莫非出于
自然非有意为之也
  古人不忌重韵
杜子美作饮中八仙歌用三前二船二眠二天宋人疑
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858-0856b.png
古无此体遂欲分为八章以为必分为八而后可以重
押韵无害也不知柏梁台诗三之三治二哉二时二来
二材已先之矣东川有杜鹘西川无杜鹘涪万无杜鹘
云安有杜鹘求其说而不得则疑以为题下注不知古
人未尝忌重韵也故有四韵成章而唯用二字者胡为
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是也有二韵成章而
惟用一字者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
女子之祥是也有三韵成章而惟用一字者苟日新日
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858-0856c.png
日新又日新是也(汤濩曰仪礼祭侯辞惟若宁侯母或/若女不宁侯左传虞叔引谚匹夫无)
(罪怀璧其罪曹子臧引志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晏子/引谚非宅是卜惟邻是卜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)
(非常名史记天官书欲终日有雨有云有风有日月当/其时者深而多实无云有风日当其时浅而多实有云)
(风无日当其时深而少实皆/古人以本字自为韵者也)如采薇首章连用二猃狁
之故句正月一章连用二自口字十月之交首章连用
二而微字车牵三章连用二庶几字文王有声首章连
用二有声字召旻卒章连用二百里字又如行露首章
起用露字末用露字又如简兮卒章连用三人字那连
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858-0856d.png
用三声字其重一字者不可胜述汉以下亦然如陌上
桑诗三头字二隅字二馀字二夫字二须字(罗敷字在/下句末三)
(见/)焦仲卿妻作三语字三言字二由字二母字二取字
二子字二归字二之字二君字二门字又二言字苏武
骨肉缘枝叶一首二人字结发为夫妇一首二时字陈
思王弃妇词二庭字二灵字二鸣字二成字二宁字阮
籍咏怀诗灼灼西隤日一首二归字张协杂诗黑蜧跃
重渊一首二生字谢灵运君子有所思行二归字梁武
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858-0857a.png
帝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二反字任昉哭范仆射诗二
生字三情字沈约钟山诗二足字然则重韵之有忌其
在隋唐之代乎
诸葛孔明梁父吟云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又云谁
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用二子字古人但取文理明当
而已初不避重字也今本或改作田疆古冶氏失之矣
潘岳秋兴赋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于华省悟时岁
之遒尽兮慨俛首而自省用二省字
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858-0857b.png
初唐诗最为严整而卢照邻长安古意别有豪华称将
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
相用二相字今人谓必字同而义异者方可重用若此
诗之二相固无异义也且诗曰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其
下文又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有何异义哉
李太白高阳歌二杯字庐山谣二长字杜子美织女诗
二中字奉先县咏怀二卒字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
二白字八哀诗张九龄一首二省字二境字园人送瓜
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858-0857c.png
二草字寄狄明府二济字宿凿石浦二系字韩退之此
日足可惜诗二光字二鸣字二更字二城字二狂字二
江字(王摩诘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重/用二名字施之律诗则为非体)
诗有以意转而韵须重者如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
子兮如此良人何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兮犹求
友声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卉木萋
止女心悲止于论鼓钟于乐辟廱于论鼓钟于乐辟廱
又若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此皆承上文而转者不容别
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858-0857d.png
换一字
  七言之始
昔人谓招魂大招去其些只即是七言诗余考七言之
兴自汉以前固多有之如灵枢经刺节真邪篇凡刺小
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视其所在迎之界凡刺寒
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
调其气存宋玉神女赋罗纨绮缋盛文章极服妙丝照
万方此皆七言之祖
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858-0858a.png
素问八正神明论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
然独悟口弗能言杰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
云故曰神三部九候为之原九针之论不必存其文绝
似荀子成相篇
  一言
缁衣三章章四句非也敝字一句还字一句若曰敝予
还予则言之不顺矣且何必一言之不可为诗也
吴志历阳山石文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楚字一句吴字
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858-0858b.png
一句亦是一言之诗
  古人未有之格
语助之外止用四字成诗而四字皆韵古未之有也始
见于庄子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是也三章章各二句而
合为一韵古未之有也始见于孟尝君传长铗归来乎
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是

  古人不用长句成篇
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858-0858c.png
古诗有八言者胡瞻尔庭有县貆兮是也有九言者凛
乎若朽索之驭六马是也然无用为全章者不特以其
不便于歌也长则意多冗字多懈其于文也亦难之矣
以是知古人之文可止则止不肯以一意之冗一字之
懈而累吾作诗之本义也(正义引颜延之云诗体无九/言者将由声度阐缓不恊金)
(石/)知此义者不特句法也章法可知矣七言排律所以
从来少作作亦不工者何也意多冗也字多懈也为七
言者必使其不可裁而后工也此汉人所以难之也
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858-0858d.png
  诗用叠字
诗用叠字最难卫诗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
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
厌赜而不乱矣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
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叠
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
屈原九章悲回风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轧
洋洋之无从兮驰逶移之焉止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
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858-0859a.png
遥其左右汜潏潏其前后兮伴张弛之信期连用六叠
字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搏搏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
之习习兮历群灵之礼礼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
躣躣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辌之锵锵
兮后辎乘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
用十一叠字后人辞赋亦罕及之者
  次韵
今人作诗动必次韵以此为难以此为巧吾谓其易而
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858-0859b.png
拙也且以律诗言之平声通用三十韵之中任用一韵
而必无他韵可易一韵数百字之中任押五字而必无
他字可易名为易其实难矣先定五字而以上文凑足
之文或未顺则曰牵于韵尔意或未满则曰束于韵尔
用事遣辞小见新巧即可擅场名为难其实易矣夫其
巧于和人者其胸中本无诗而拙于自言者也故难易
巧拙之论破而次韵之风可少衰也
严沧浪诗话曰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
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858-0859c.png
始盛于元白皮陆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
有八九和者
按唐元稹上令狐相公启曰稹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
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
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有以过之
往往戏排旧韵别创新词名为次韵盖欲以难相挑耳
江湖间为诗者或相仿敩或力不足则至于颠倒语言
重复首尾韵同意等不异前篇亦目为元和诗体而司
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858-0859d.png
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于稹是知元白作诗次韵
之初本自以为戏而当时即已取讥于人今人乃为之
而不厌又元白之所鄙而不屑者矣
欧阳公集古录论唐薛苹倡和诗曰(唐书薛苹河中/宝鼎人长于诗)
间冯宿冯定李绅皆唐显人灵澈以诗名后世然诗皆
不及苹盖倡者得于自然和者牵于强作可谓知言
朱子答谢成之书谓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
胸中自然流出东坡乃篇篇句句依韵而和之虽其高
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858-0860a.png
才似不费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
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且
或无其意而牵入他意以足其韵者千万也故韵律之
道疏密适中为上不然则宁疏无密文能发意则韵虽
疏不害
  柏梁台诗
汉武柏梁台诗本出三秦记云是元封三年作而考之
于史则多不符按史记及汉书孝景纪中六年夏四月
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858-0860b.png
梁王薨诸侯王表梁孝王武立三十五年薨孝景后元
年其王买嗣七年薨建元五年平王襄嗣四十年薨文
三王传同又按孝武纪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是为梁
平王之二十二年而孝王之薨至此已二十九年又七
年始为元封三年又按平王襄元朔中以与太母争樽
公卿请废为庶人天子曰梁王襄无良师傅故陷不义
乃削梁八城梁馀尚有十城(汉书言削五/县仅有八城)又按平王襄
之十年为元朔二年来朝其三十六年为太初四年来
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858-0860c.png
朝皆不当元封时又按百官公卿表郎中令武帝太初
元年更名光禄勋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
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治粟内史景帝后元年更名大
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中尉武帝太初元年
更名执金吾内史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
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左内史更名左冯翊主爵中尉
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凡
此六官皆太初以后之名不应预书于元封之时又按
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858-0860d.png
孝武纪太初元年冬十一月乙酉柏梁台灾夏五月正
历以正月为岁首定官名则是柏梁既灾之后又半岁
而始改官名而大司马大将军青则薨于元封之五年
距此已二年矣反覆考證无一合者盖是后人拟作剽
取武帝以来官名及梁孝王世家乘舆驷马之事以合
之而不悟时代之乖舛也
按世家梁孝王二十九年(表孝景/前七年)十月入朝景帝使使
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阙下臣瓒曰天子副车驾驷
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858-0861a.png
马此一时异数平王安得有此
  诗体代降
三百篇之不能不降而楚辞楚辞之不能不降而汉魏
汉魏之不能不降而六朝六朝之不能不降而唐也势
也用一代之体则必似一代之文而后为合格
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
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
陈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
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858-0861b.png
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李杜之诗所以独高于唐
人者以其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知此者可与言诗也
已矣
  书法诗格
南北朝以前金石之文无不皆八分书者是今之真书
不足为字也姚铉之唐文粹吕祖谦之皇朝文鉴真德
秀之文章正宗凡近体之诗皆不收是今之律诗不足
为诗也今人将繇真书以窥八分繇律诗以学古体是
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858-0861c.png
从事于古人之所贱者而求其所最工岂不难哉
鄞人薛千仞(冈/)曰自唐人之近体兴而诗一大变后学
之士可兼为而不可专攻者也近日之弊无人不诗无
诗不律无律不七言又曰七言律法度贵严对偶贵整
音节贵响不易作也今初学后生无不为七言律似反
以此为入门之路其终身不得窥此道藩篱无怪也
  诗人改古事
陈思王上书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注谓赦
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858-0861d.png
盗马秦穆公事秦亦赵姓故互文以避上秦字也赵至
与嵇茂齐书梁生适越登岳长谣梁鸿本适吴而以为
越者吴为越所灭也谢灵运诗弦高犒晋师仲连郤秦
军弦高所犒者秦师而改为晋以避下秦字则舛而陋
矣李太白行路难诗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安足
道杜子美诸将诗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
改黄犬为苍鹰改玉碗为金碗亦同此病
自汉以来作文者即有回避假借之法太史公伯夷传
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858-0862a.png
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
而行益显本当是附夫子耳避上文雷同改作骥尾使
后人为之岂不为人讥笑
  庾子山赋误
庾子山枯树赋云建章三月火按史记武帝太初元年
冬十一月乙酉柏梁台灾春二月起建章宫西京赋柏
梁既灾越巫陈方建章是经用厌火祥是灾者柏梁非
建章而三月火又秦之阿房非汉也哀江南赋云栩阳
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858-0862b.png
亭有离别之赋夜听捣衣曲云栩阳离别赋按汉书艺
文志别栩阳赋五篇详其上下文例当是人姓名姓别
名栩阳也以为离别之别又非也
  于仲文诗误
隋于仲文诗景差方入楚乐毅始游燕按汉书高帝纪
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齐田氏五姓关中与
利田宅(景驹注文颖曰/楚族景氏驹名)王逸楚辞章句三闾之职掌王
族三姓曰昭屈景然则景差亦楚之同姓也而仲文以
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858-0862c.png
为入楚岂非梁陈已下之人但事辞章而不详典据故

梁武帝天监元年诏曰雉兔有刑姜宣致贬此用孟子
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而不知宣王乃田氏非姜后
也与此一类
  李太白诗误
李太白诗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
去不归按史记言囟奴左方王将直上谷以东右方王
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858-0862d.png
将直上郡以西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汉书言呼韩邪
单于自请留居光禄塞下又言天子遣使送单于出朔
方鸡鹿塞(今在河/套内)后单于竟北归庭乃知汉与囟奴往
来之道大抵从云中五原朔方明妃之行亦必出此故
江淹之赋李陵但云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而玉关与西
域相通自是公主嫁乌孙所经太白误矣颜氏家训谓
文章地理必须惬当其论梁简文雁门太守行而言日
逐康居大宛月氐萧子晖陇头水而云北注黄龙东流
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858-0863a.png
白马沈存中论白乐天长恨歌峨眉山下少人行谓峨
眉在嘉州非幸蜀路文人之病盖有同者
梁徐悱登琅邪城诗甘泉警烽候上谷抵楼兰上谷在
居庸之北而楼兰为西域之国在玉门关外即此一句
之中文理已自不通其不切琅邪城又无论也
  郭璞赋误
郭璞江赋总括汉泗兼包淮湘淮泗并不入江岂因孟
子而误邪
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858-0863b.png
  陆机文误
陆机汉高帝功臣颂侯公伏轼皇媪来归乃不考史书
之误汉仪注高帝母兵起时死小黄后于小黄作陵庙
本纪五年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追尊先媪为昭灵夫
人则其先亡可知而十年有太上皇后崩乃太上皇崩
之误文重书而未删也侯公说羽羽乃与汉约中分天
下九月归太公吕后并无皇媪
  字
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858-0863c.png
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如左传于文止戈为武故文反
正为乏于文皿虫为蛊及论语史阙文中庸书同文之
类并不言字易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诗牛羊腓字之
左传其僚无子使字敬叔皆训为乳书康诰于父不能
字厥子左传乐王鲋字而敬小事大大字小亦取爱养
之义惟仪礼士冠礼宾字之礼记郊特牲冠而字之敬
其名也与文字之义稍近亦未尝谓文为字也以文为
字乃始于史记秦始皇琅邪台石刻曰同书文字说文
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858-0863d.png
序云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文者象物之
本字者孳乳而生(孝经援神契/亦有此语)周礼外史掌达书名于
四方注云古曰名今曰字仪礼聘礼注云名书文也今
谓之字(三国志注孙亮时有山阴朱育/依体像类造作异字干名以上)此则字之名自
秦而立自汉而显也与
许氏说文序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
文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以篆书谓之文
𨽻书谓之字张揖上博雅表凡万八千一百五十文唐
卷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858-0864a.png
玄度九经字样序凡七十六部四百廿一文则通谓之

三代以上言文不言字李斯程邈出文降而为字矣二
汉以上言音不言韵周颙沈约出音降而为韵矣
  古文
古时文字不一如汉汾阴宫鼎其盖铭曰汾阴供官铜
鼎盖二十枚二十字作十十鼎铭曰汾阴供官铜鼎二
十枚二十字作牛其末曰第二十三二十字作廿一器
卷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858-0864b.png
之铭三见而三不同自唐以后文字日繁不得不归一
律而古书之不复通者多矣
  说文
自𨽻书以来其能发明六书之指使三代之文尚存于
今日而得以识古人制作之本者许叔重说文之功为
大后之学者一点一画莫不奉之为规矩而愚以为亦
有不尽然者且以六经之文左氏公羊榖梁之传毛苌
孔安国郑众马融诸儒之训而未必尽合况叔重生于
卷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858-0864c.png
东京之中世所本者不过刘歆贾逵杜林徐巡等十馀
人之说(杨慎六书索隐序曰说文有孔子说楚庄王说/左氏说韩非说淮南子说司马相如说董仲舒)
(说京房说卫宏说扬雄说刘歆说桑钦说杜林说贾逵/说傅毅说官溥说谭长说王育说户□说张林说黄颢)
(说周盛说逯安说欧阳侨说宁严/说爰礼说徐巡说庄都说张彻说)而以为尽得古人之
意然与否与一也五经未遇蔡邕等正定之先传写人
人各异今其书所收率多异字而以今经校之则说文
为短又一书之中有两引而其文各异者(如汜下引诗/江有汜汜下)
(引诗江有汜逑下引书旁逑孱功僝下引书旁救/僝功卺下引诗赤舄己巳掔下引诗赤舄掔掔)后之
卷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858-0864d.png
读者将何所从二也(郑玄常駮许慎五经异义颜氏家/训亦云说文中有援引经传与今)
(乖者未/之敢从)流传既久岂无脱漏即徐铉亦谓篆书堙替日
久错乱遗脱不可悉究今谓此书所阙者必古人所无
别指一字以当之(如说文无刘字后人以镏字当之无/由字以甹字当之无免字以絻字当)
(之/)改经典而就说文支离回互三也今举其一二评之
如秦宋薛皆国名也秦从禾以地宜禾亦已迂矣宋从
木为居薛从辛为罪此何理也费誓之费改为䉾训为
恶米武王载旆之旆改为坺训为锸土威为姑也为女
卷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858-0865a.png
阴殹为击声困为故庐普为日无色此何理也貉之为
言恶也视犬之字如画狗狗叩也岂孔子之言乎训有
则曰不宜有也春秋书日有食之训郭则曰齐之郭氏
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不几于剿说而失
其本指乎居为法古用为卜中童为男有罪襄为解衣
耕吊为人持弓会驱禽辱为失耕时臾为束缚捽曳罚
为持刀骂詈劳为火烧门宰为罪人在屋下执事冥为
十六日月始亏刑为刀守并不几于穿凿而远于情理
卷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858-0865b.png
乎武师之而制字荆公广之而作书不可谓非滥觞
于许氏者矣若夫训参为啇星此天文之不合者也训
亳为京兆杜陵亭此地理之不合者也书中所引乐浪
事数十条而他经籍反多阙略此采摭之失其当者也
今之学者能取其大而弃其小择其是而违其非乃可
谓善学说文者与(后周书黎景熙其从祖广太武时为/尚书郎善古学尝从吏部尚书崔玄)
(伯受字义又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家传其法景熙/亦传习之颇与许氏有异可见魏晋以来传受亦各不)
(同/)
卷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858-0865c.png
王莽传刘之为字卯金刃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
得行(食货志/亦云)又曰受命之日丁卯丁火汉氏之德也卯
刘姓所以为字也光武告天祝文引谶记曰卯金修德
为天子公孙述引援神契曰西太守乙卯金谓西方太
守而乙绝卯金也是古未尝无刘字也(赵宦光曰说文/无刘字但作镏)
(今按汉书卯金刀之谶及古印流传者/刘姓不下数十百面并作刘无镏字)魏明帝太和初
公卿奏言夫歌以咏德舞以象事于文文武为斌臣等
谨制乐舞名曰章斌之舞魏去叔重未远是古未尝无
卷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858-0865d.png
斌字也(徐铉较定说文前/列斌字云是俗书)
说文原本次第不可见今以四声列者徐铉等所定也
切字铉等所加也(赵古则六书本义曰汉以前未有反/切许氏说文郑氏笺注但曰读若某)
(而已今说文反切乃朱/翱以孙愐唐韵所加)旁引后儒之言如杜预裴光远
李阳冰之类亦铉等加也又云诸家不收今附之字韵
末者(瀰/下)亦铉等加也(眸字下云说文直作牟赵宧光曰/详此则本书杂出众人之手审矣)
(安得不芜秽也凡参订经传必以/本人名冠之方不混于前人耳)
始字说文以为女之初也已不必然而徐铉释之以至
卷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858-0866a.png
哉坤元万物资始不知经文乃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
若用此解必从男乃合耳
  说文长笺
万历末吴中赵凡夫宧光作说文长笺将自古相传之
五经肆意刋改好行小慧以求异于先儒乃以青青子
衿为淫奔之诗而谓衿即衾字(诗中元有衾字抱/衾与裯锦衾烂兮)如此
类者非一其实四书尚未能成诵而引论语虎兕出于
柙误作孟子虎豹出亏□(兕/下)然其于六书之指不无管
卷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858-0866b.png
窥而适当喜新尚异之时此书乃盛行于世及今不辩
恐他日习非胜是为后学之害不浅矣故举其尤剌谬
者十馀条正之
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宰臣判国子监祭酒郑覃进
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九经者易书诗三礼春秋三传
又有孝经论语尔雅其实乃十二经又有张参五经文
字唐玄度九经字样皆刻之于石今现在西安府学凡
夫乃指此为蜀本石经又云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升九
卷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858-0866c.png
经字样亦附蜀本之后但可作蜀经字法今此石经末
有年月一行诸臣姓名十行大书开成二年丁巳岁凡
夫岂未之见而妄指为孟蜀邪
又云孙愐唐韵文殷二韵三声皆分独上声合一咸严
洽业二韵平入则分上去则合按今广韵即孙愐之遗
文殷上声之合则有之咸严洽业则四声并分无并合

切者两字相摩以得其音取其切近今改为盗窃之窃
卷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858-0866d.png
于古未闻岂凡夫所以自名其学者邪
瓜分字见史记虞卿传汉书贾谊传(战国策注分其地/如破瓜然 盐铁)
(论隔绝羌胡/瓜分其地)灶突字见汉书霍光传今云瓜当作瓜突
当作突然则鲍昭芜城赋所谓竟瓜剖而豆分魏玄同
疏所谓瓜分瓦裂者古人皆不识字邪按张参五经文
字云突徒兀反作突者讹
顾野王陈人也而以为晋之虎头(飕下头顾长康/为虎 将军)陆龟
蒙唐人也而以为宋之象山(乙下山陆九渊/号象 先生)王筠梁人
卷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858-0867a.png
也而以为晋(蜺下雌梁书王筠传沈约以郊居赋示筠/读至 霓连蜷约抚手欣忭今引此事谓)
(之晋王筠约既梁人/安得与晋人语哉)王禹偁宋人也而以为南朝(称/下)
真所谓不学墙面者与
晋献帝醉虞侍中命扶之(扶/下)按晋书虞啸父传为孝武
帝所亲爱侍饮大醉拜不能起帝顾曰扶虞侍中啸父
曰臣位未及扶醉不及乱非分之赐所不敢当帝甚悦
传首明有孝武帝字引书者未会全读但见中间有贡
献之献适与帝字相接遂以为献帝而不悟晋之无献
卷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858-0867b.png
帝也万历间人看书不看首尾只看中间两三行凡夫
著书之人乃犹如此
恂字笺汉宣帝讳而不知宣帝讳询(荀悦曰询/之字曰谋)非恂也
衍字笺汉平帝讳而不知平帝讳衎(荀悦曰衎之字曰/乐师古曰衎音口)
(旱/反)非衍也
后汉书刘虞传故吏尾敦于路劫虞首归葬之(注尾姓/敦名)
引之云后汉尾敦路劫刘虞首归之莽若以敦路为人
名而又以葬为莽是刘幽州之首竟归之于王莽也
卷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858-0867c.png
左氏成六年传韩献子曰易觏则民愁民愁则垫隘说
垫二字两引之而一作阨者古隘阨二字通用也
笺乃云未详何出野下引左传身横九野不知其当为
九亩又榖梁传之文而非左氏也
鹊鶪丑其飞也㚇(㚇/下)此尔雅释鸟文笺乃曰训辞未详
然非后人语驠马白州也(驠/下)本之尔雅释畜白州驠注
州窍也谓马之白尻者笺乃云未详疑误
中国之称夏尚矣今以为起于唐之夏州其说之荒唐
卷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0858-0867d.png
悠谬可发一笑姑未遑远徵即以尚书论语言之其所
称夏吾不知唐虞三代其时已有夏州乎又按夏州本
朔方郡赫连勃勃建都于此自号曰夏后魏灭之而置
夏州亦不始于唐也
云唐中晚诗文始见簿字前此无之(谱/下)不知孟子言孔
子先簿正祭器史记李广传急责广之莫府对簿张汤
传使使八辈簿责汤孙宝传御史大夫张忠署宝主簿
后汉舆服志每出太仆奉驾上卤簿冯异传光武署异
卷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858-0868a.png
为主簿而刘公干诗已云沈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矣
眊字云字不见经若言五经则不载者多矣何独眊字
若传记史书则此字亦非隐僻晋语被羽先升注系于
背若今将军负眊矣刘略刘备性好结眊吴志甘宁传
负眊带铃梁刘孝仪和昭明太子诗山风乱采眊初景
丽文辕
祢衡为鼓吏作渔阳挝掺掺乃操字(操/下)按后汉书衡方
为渔阳参挝蹀𨄌而前注引文士传作渔阳参搥王僧
卷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858-0868b.png
孺诗云散度广陵音参写渔阳曲自注云参音七绀反
乃曲奏之名后人添手作掺后周庾信诗玉阶风转急
长城云应闇新绶始欲缝细锦行须篸声烦广陵散杵
急渔阳掺隋炀帝诗今夜长城下云昏月应暗谁见倡
楼前心悲不成掺唐李颀诗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
条白日暗正音七绀反今以为操字而又倒其文不知
汉人书操固有借作掺者而非此也
叩京兆蓝田乡笺云地近京口故从口(叩/下)夫蓝田乃今
卷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0858-0868c.png
之西安府属而京口则今之镇江府此所谓风马牛不
相及者凡此书中会意之解皆京口之类也
寸十分也汉书律历志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本无
可疑而增其文曰析寸为分当言十分尺之一(寸/下)夫古
人之书岂可意为增改哉
  五经古文
赵古则六书本义序曰魏晋及唐能书者辈出但点画
波折逞其姿媚而文字破碎然犹赖六经之篆未易至
卷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0858-0868d.png
天宝间诏以𨽻法写六经于是其道尽废以愚考之其
说殆不然按汉书艺文志曰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又
曰孝经古孔氏一篇皆出孔氏壁中又曰有中古文易
经而不言其所出(后传儒林传言东莱费直传易授/琅邪王横本以古字号古文易)
曰礼古经五十六卷春秋古经十二篇论语古二十一
篇但言古不言文而赤眉之乱则已焚烧无遗后汉书
杜林传曰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
之虽遭艰困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卫宏徐巡曰林流离
卷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0858-0869a.png
兵乱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
之是道竟不坠于地也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
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是东京古人之传
惟尚书而已晋书卫恒传言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
淳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
其形(后汉书儒林传误以三/体书法为熹平所刋)未知所立几经而唐初魏
徵等作隋书经籍志但有三字石经尚书五卷三字石
经春秋三卷(注云梁有/十二卷)则他经亦不存矣册府元龟唐
卷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0858-0869b.png
玄宗天宝三载诏曰朕钦惟载籍讨论坟典以为先王
令范莫越于唐虞上古遗书实称于训诰虽百篇奥义
前代或亡而六体奇文旧规犹在但以古先所制有异
于当今传写浸讹有疑于后学永言刋革必在从宜尚
书应是古体文字并依今字缮写施行其旧本仍藏之
书府是玄宗所改亦止于古文尚书而不闻有他经也
夫诸经古文之亡其已久矣今谓五经皆有古文而玄
宗改之以今岂其然乎
卷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0858-0869c.png
孔安国书序曰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
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𨽻古定(正义曰就/古文体而)
(从𨽻定之故曰𨽻古/以虽𨽻而犹古也)更以竹简写之是则西汉之时所
云古文者不过𨽻书之近古而共王所得科斗文字久
已不传玄宗所谓六体奇文盖正始之书法也
宋晁公武古文尚书序曰余抵少城作石经考异之馀
因得此古文全编于学宫乃延士张仿吕氏所镂本
书丹刻诸石方将配孝经周易经文之古者附于石经
卷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0858-0869d.png
之列(末书乾/道庚寅)今其石当已不存而摹本亦未见传之人
间也世无好古之人虽金石其能保与(今有广信杨时/乔所刻周易古)
(文恐亦后人以意为/之不必有所受也)
  急就篇
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晋夏侯湛抵疑乡曲
之徒一介之士曾讽急就习甲子魏书崔浩表言太宗
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刘芳撰急就篇续注音义證
三卷陆炜拟急就篇为悟蒙章又书家亦多写急就篇
卷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0858-0870a.png
(晁氏读书记曰自昔善小学者多书急就章/故有钟繇皇象卫夫人王羲之所书传于世)魏书崔浩
传浩既工书人多托写急就章从少至老初不惮劳所
书盖以百数儒林传刘兰始入小学书急就篇家人觉
其聪敏北齐书李绘六岁未入学伺伯姊笔读之閒辄
窃用未几遂通急就章李铉九岁入学书急就篇月馀
便通自唐以下其学渐微(明初武官诰敕用二十八宿/编号永乐中字尽奉旨用汉)
(急就/章字)
  千字文
卷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0858-0870b.png
千字文元有二本梁书周兴嗣传曰高祖以三桥旧宅
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制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
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
字并使兴嗣为之萧子范传曰子范除大司马南平王
户曹属从事中即使制千字文其辞甚美命记室蔡薳
注释之旧唐书经籍志千字文一卷萧子范撰又一卷
周兴嗣撰是兴嗣所次者一千字文而子范所制者又
一千字文也(陈书沈众传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/为之注解是乂不独兴嗣子范二人矣)
卷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0858-0870c.png
隋书经籍志云千字文一卷梁给事郎周兴嗣撰千字
文一卷梁国子祭酒萧子云注梁书本传谓子范作之
而蔡薳为之注释今以为子云注子云乃子范之弟则
异矣宋史李至传言千字文乃梁武帝得钟繇书破碑
千馀字命周兴嗣次韵而成(山堂考/索同)本传以为王羲之
而此又以为钟繇则又异矣隋书旧唐书志又有演千
字文五卷不著何人作(隋书文苑传秦王俊/令潘徽为万字文)
淳化帖有汉章帝书百馀字皆周兴嗣千字文中语东
卷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0858-0870d.png
观馀论曰此书非章帝然亦前代人作但录书者集成
千字中语耳欧阳公疑以为汉时学书者多为此语而
后村刘氏遂谓千字文非梁人作误矣黄鲁直跋章草
千字文曰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非章帝书也
  草书
褚先生补史记三王世家曰至其次序分绝文字之上
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谨论次其真草
诏书编于左方是则褚先生亲见简策之文而孝武时
卷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0858-0871a.png
诏即已用草书也魏志刘廙传转五官将文学文帝器
之令廙通草书则汉魏之间笺启之文有用草书者矣
(晋书郤鉴传帝以鉴有器望万机动静/辄问之乃诏特草上表疏以从简易)故草书之可通
于章奏者谓之章草
赵彦卫云麓漫钞言宣和中陜右人发地得木简字皆
章草乃永初二年发夫讨畔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
章奏之章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概施于章奏盖小
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
卷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0858-0871b.png
𨽻比其久也复以𨽻为繁则章奏文移悉以章草从事
亦自然之势(张怀瓘书断曰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/作也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)
(散𨽻体汉俗简惰渐以/行之是也此又一说)故虽曰草而𨽻笔仍在良繇去
𨽻未远故也右军作草犹是其典刑故不胜为冗笔逮
张旭怀素辈出则此法扫地矣
北齐赵仲将学涉群书善草𨽻虽与弟书字皆楷正云
草不可不解若施之于人似相轻易若与当家中卑幼
又恐其疑是以必须𨽻笔唐席豫性谨虽与子弟书疏
卷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0858-0871c.png
及吏曹簿领未尝草书谓人曰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
或曰此事甚细卿何介意豫曰细犹不谨而况巨邪柳
仲郢手钞九经三史下及魏晋南北诸史皆楷小精真
无行字宋刘安世终身不作草字书尺牍未尝使人代
张观平生书必为楷字无一行草类其为人古人之谨
重如此旧唐书王君廓为幽州都督李玄道为长史君
廓入朝玄道附书与其从甥房玄龄君廓私发之不识
草字疑其谋已惧而奔叛玄道坐流巂州夫草书之衅
卷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0858-0871d.png
乃至是邪
  金石录
金石录有宋公䜌餗鼎铭云按史记世家宋公无名䜌
者莫知其为何人今考左传宋元公之太子栾嗣位为
景公汉书古今人表有宋景公兜栾而史记宋世家元
公卒子景公头曼立是兜栾之音讹为头曼而宋公䜌
即景公也宗均之误为宋不必證之碑及党锢传即南
蛮传云会援病卒谒者宗均听悉受降为置吏司群蛮
卷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0858-0872a.png
遂平事与本传合而南蛮传作宗本传作宋其误显然
注未及正(党锢传注宗资字叔都南/阳安众人祖父均自有传)
房彦谦高祖法寿自宋归魏封壮武侯子孙承袭魏隋
唐三书皆同独碑作庄武按汉胶东国有壮武县文帝
封宋昌为壮武侯正义曰括地志云壮武故城在莱州
即墨县西六十里后汉志壮武故夷国左传隐元年纪
人伐夷是也贾复传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等六县晋
张华亦封壮武侯字并作壮独此碑与左传杜氏注作
卷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0858-0872b.png

  铸印作减笔字
太原府徐沟县有同戈驿其名本取洞涡水此水出乐
平县西四十里陡泉岭经平定州寿阳榆次至徐沟县
入汾今徐沟县北五里洞涡河其阳有洞涡村是也水
经洞涡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
南西入于汾郦道元注刘琨之为并州也刘渊引兵邀
击之合战于洞涡即是水也旧唐书昭宗纪天复元年
卷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0858-0872c.png
四月氏叔琮营于洞涡驿(五代史唐/本纪同)新唐书地理志太
原郡有府十八其一曰洞涡宋史曹彬传为前军都监
战洞涡河北汉世家李继勋败继恩兵于洞涡河(唯魏/书地)
(形志晋阳下云同过水出木瓜岭一出沾岭一出大廉/山一出原洞祠下五水合道故曰同过西南入汾则又)
(作同过字异有又按上/文止四水或 脱漏)后人减笔借书同戈字而今铸
印遂作同戈以减借之字登于印文又不但马文渊所
言成皋印点画之讹而已
今驿多用古地名者洪武九年四月壬辰以天下驿传
卷二十一 第 43b 页 WYG0858-0872d.png
之名多因俚俗命翰林考古正之如扬州府曰广陵驿
镇江府曰京口驿凡改者二百三十二徐沟无古地名
故以水名之
  画
古人图画皆指事为之使观者可法可戒上自三代之
时则周明堂之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象有周公
相成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(孔子/家语)楚有先王之
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
卷二十一 第 44a 页 WYG0858-0873a.png
圣怪物行事(王逸楚/辞章句)秦汉以下见于史者如周公负成
王图(霍光/传)成庆画(景十三王传所犹言成/庆图非成庆 画也)纣醉踞妲己
(叙/传)屏风图画列女(宋弘/传)戴逵画南都赋图(世/说)之类未
有无因而作逮乎隋唐尚沿其意唐艺文志所列汉王
元昌画汉贤王图阎立德画文成公主降蕃图玉华宫
图斗鸡图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
十四人图范长寿画风俗图醉道士图王定画本草训
戒图(贞观尚/方令)檀智敏画游春戏艺图(振武/校尉)殷𢿾韦无沗
卷二十一 第 44b 页 WYG0858-0873b.png
画皇朝九圣图高祖及诸王图太宗自定辇上图开元
十八学士图(开元/人)董萼画鞶车图(开元人/字重照)曹元廓画后
周北齐梁陈隋武德贞观永徽间朝臣图高祖太宗诸
子图秦府学士图凌烟图(武后左/尚方令)杨升画望贤宫图安
禄山真张萱画伎女图乳母将婴儿图按羯鼓图鞦韆
(并开元/馆画直)谈皎画武惠妃舞图佳丽寒食图佳丽伎女
图韩干画龙朔功臣图姚宋及安禄山图相马图玄宗
试马图宁王调马打毬图(大梁人大/府寺丞)陈宏画安禄山图
卷二十一 第 45a 页 WYG0858-0873c.png
玄宗马射图上党十九瑞图(永王府/长史)王象画卤簿图田
琦画洪崖子橘木图(德平子汝/南太守)窦师纶画内库瑞锦对
雉斗羊翔凤游麟图(字希言太宗秦王府咨议/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)韦鶠画
天竺胡僧渡水放牧图(銮/子)周昉画扑蝶按筝杨真人降
真五星等图(字景/玄)各一卷唐文粹有王蔼记汉公卿祖
二疏图舒元舆记桃源图通鉴蜀嘉州司马刘赞献陈
后主三阁图皆指事象物之作王维传人有得奏乐图
不知其名维视之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
卷二十一 第 45b 页 WYG0858-0873d.png
集乐工按之无差自实体难工空摹易善于是白描山
水之画兴而古人之意亡矣
宋邵博闻见后录云观汉李翕王稚子高贯方墓碑多
刻山林人物乃知顾恺之陆探微宗处士辈尚有其遗
法至吴道玄绝艺入神然始用巧思而古意少减矣况
其下者此可为知者道也
宋徽宗崇宁三年立画学考画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
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此近于空摹之
卷二十一 第 46a 页 WYG0858-0874a.png
格至今尚之
谢在杭五杂俎曰自唐以前名画未有无故事者盖有
故事便须立意结构事事考订人物衣冠制度宫室规
模大略城郭山川形势向背皆不得草草下笔非若今
人任意师心卤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也余观张
僧繇展子虔阎立本辈皆画神佛变相星曜真形至如
石勒窦建德安禄山有何足画而皆写其故实其他如
懿宗射兔贵妃上马后主幸晋阳华清宫避暑不一而
卷二十一 第 46b 页 WYG0858-0874b.png
足上之则神农播种尧民击壤老子度关宣尼十哲下
之则商山采芝二疏祖道元达锁谏葛洪移居如此题
目今人郤不肯画而古人为之转相沿仿盖繇所重在
此习以成风要亦相传法度易于循习耳
  古器
洪氏随笔谓彝器之传春秋以来固已重之如郜鼎纪
甗之类历历可数不知三代逸书之目汤有典宝武有
分器而春官有典庸器之职祭祀出而陈之则固前乎
卷二十一 第 47a 页 WYG0858-0874c.png
此矣故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密须之鼓阙巩之甲
班诸鲁公唐叔之国而赤刀弘璧天球河图之属陈设
于成王之顾命者又天子之世守也然而来去不恒成
亏有数是以宝圭出河(左传昭二/十四年)九鼎沦泗武库之剑
穿屋而飞(越绝书亦载/湛卢去吴事)殿前之钟感山而响铜人入梦
钟虡生毛则知历世久远能为神怪亦理之所必有者
隋书文帝开皇九年四月毁平陈所得秦汉三大钟越
二大鼓十一年正月丁酉以平陈所得古器多为祸变
卷二十一 第 47b 页 WYG0858-0874d.png
悉命毁之而大金国志载海陵正隆三年诏毁平辽宋
所得古器亦如隋文之言盖皆恣睢不学之主而古器
之销亡为可惜矣
读李易安题金石录引王涯元载之事以为有聚有散
乃理之常人亡人得又胡足道未尝不叹其言之达而
元裕之(好/问)作故物谱独以为不然其说曰三代鼎钟其
初出于圣人之制今其款识故在不曰永用享则曰子
子孙孙永宝用岂圣人者超然远览而不能忘情于一
卷二十一 第 48a 页 WYG0858-0875a.png
物邪自庄周列禦寇之说出遂以天地为逆旅形骸为
外物虽圣哲之能事有不满一吷者况外物之外者乎
然而彼固未能寒而忘衣饥而忘食也则圣人之道所
谓备物以致用守器以为智者其可非也邪(已上檃括/元氏之文)
春秋之于宝玉大弓窃之书得之书知此者可以得圣
人之意矣
 
 
卷二十一 第 48b 页 WYG0858-0875b.png
 
 
 
 
 
 
 
 日知录卷二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