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九
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858-081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日知录卷十九    昆山 顾炎武 撰
  文须有益于天下
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
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
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
袭之说䛕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
多一篇之损矣
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858-0816b.png
  文不贵多
二汉文人所著绝少史于其傅末每云所著凡若干篇
惟董仲舒至百三十篇而其馀不过五六十篇或十数
篇或三四篇史之录其数盖称之非少之也乃今人著
作则以多为富夫多则必不能工即工亦必不皆有用
于世其不傅宜矣
西京尚辞赋故汉书艺文志所载止诗赋二家其诸有
名文人陆贾赋止三篇贾谊赋止七篇枚乘赋止九篇
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858-0817a.png
司马相如赋止二十九篇儿宽赋止二篇司马迁赋止
八篇王褒赋止十六篇扬雄赋止十二篇而最多者则
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枚皋赋百二十篇而于枚皋传云
皋为文侯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
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皋赋辞中自言为赋不如相如
其文骪骳曲随其事皆得其意颇诙笑不甚闲靡凡可
读者不二十篇其尤嫚戏不可读者尚数十篇是辞赋
多而不必善也东汉多碑诔书序论难之文又其时崇
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858-0817b.png
重经术复多训诂凡傅中录其篇数者四十九人其中
多者如曹褒应劭刘陶蔡邕荀爽王逸各百馀篇少者
卢植六篇黄香五篇刘騊駼崔烈曹众曹朔各四篇桓
彬三篇而于郑元傅云元依论语作郑志八篇所注诸
经百馀万言通人颇讥其繁是解经多而不必善也
秦延君说尧典篇目两字之说十馀万言但说曰若稽
古三万言(桓谭/新论)此颜之推家训所谓邺下谚云博士买
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者也(陆游诗文辞博士书驴/券职事参军判马曹)
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858-0817c.png
文以少而盛以多而衰以二汉言之东都之文多于西
京而文衰矣以三代言之春秋以降之文多于六经而
文衰矣(如惠施五车其书/竟无一篇傅者)记曰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
隋志载古人文集西京惟刘向六卷扬雄刘歆各五卷
为至多矣他不过一卷二卷而江左梁简文帝至八十
五卷元帝至五十二卷沈约至一百一卷所谓虽多亦
奚以为
  著书之难
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858-0817d.png
子书自孟荀之外如老庄管商申韩皆自成一家言至
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
书此子书之一变也今人书集一一尽出其手必不能
多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
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庶乎其傅也与
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
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
漏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
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858-0818a.png
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
伊川先生晚年作易傅成门人请授先生曰更俟学有
所进子不云乎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
日有孳孳毙而后已
  直言
张子有云民吾同胞今日之民吾与达而在上位者之
所共也救民以事此达而在上位者之责也救民以言
此亦穷而在下位者之责也
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858-0818b.png
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然则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
庶人之议矣故盘庚之诰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而
国有大疑卜诸庶民之从逆子产不毁乡校汉文止辇
受言皆以此也唐之中世此意犹存鲁山令元德秀遣
乐工数人连袂歌于蔿玄宗为之感动白居易为盩厔
尉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宪宗召入
翰林亦近于陈列国之风听舆人之诵者矣
诗之为教虽主于温柔敦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讳
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858-0818c.png
者如曰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如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
如曰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
史蹶惟趣马楀惟师氏艳妻煽方处如曰伊谁云从维
暴之云则皆直斥其官族名氏古人不以为嫌也楚辞
离骚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王逸章句谓怀
王少弟司马子兰椒专佞以慢慆兮章句谓楚大夫子
椒洪兴祖补注古今人表有令尹子椒如杜甫丽人行
赐名大国虢与秦慎莫近前丞相嗔近于十月之交诗
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858-0818d.png
人之义矣
孔稚圭北山移文明斥周颙刘孝标广绝交论阴讥到
溉袁楚客规魏元忠有十失之书韩退之讽阳城作争
臣之论此皆古人风俗之厚
  立言不为一时
天下之事有言在一时而其效见于数十百年之后者
魏志司马朗有复井田之议谓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
业难中夺之今承大乱之后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
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858-0819a.png
公田宜及此时复之当世未之行也及拓跋氏之有中
原令户绝者墟宅桑榆尽为公田以给授而口分世业
之制自此而起迄于隋唐守之魏书武定之初私铸滥
恶齐文襄王议称钱一文重五铢者听入市用天下州
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若重不五铢或虽重
五铢而杂铅镴并不听用当世未之行也及隋文帝之
有天下更铸新钱文曰五铢重如其文置样于关不如
样者没官销毁之而开通元宝之式自此而准至宋时
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858-0819b.png
犹仿之
唐书李叔明为剑南节度使上疏言道佛之弊请本道
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
四每等降杀以七皆择有行者馀还为民德宗善之以
为可行之天下诏下尚书省议已而罢之至武宗会昌
五年并省天下寺观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
留僧三十人天下节度观察使治所及同华商汝州各
留一寺分为三等上等留僧二十人中等留十人下等
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858-0819c.png
五人凡毁寺四千六百馀区归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
人大秦穆护祅僧二千馀人而有明洪武中亦稍行其
法元史京师恃东南运粮竭民力以航不测泰定中虞
集建言京东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滨青齐雈苇之场海
潮日至淤为沃壤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
欲得官者合其众而授以地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
之田为万夫长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视其成以地之
高下定为徵额五年有积畜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
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858-0819d.png
年佩之符印得以傅子孙如军官之法如此可以宽东
南之运以纾民力而游手之徒皆有所归事不果行及
顺帝至正中海运不至从丞相托克托言乃立分司农司
于江南召募能种水田及修筑围堰之人各一千名为
农师岁乃大稔至今水田遗利犹有存者而戚将军继
光复修之蓟镇是皆立议之人所不及见而穷则变变
则通通则久天下之理固不出乎此也孔子言行夏之
时固不以望之鲁之定哀周之景敬也而独以告颜渊
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858-0820a.png
及汉武帝太初之元几三百年矣而遂行之孔子之告
颜渊告汉武也孟子之欲用齐也曰以齐王犹反手也
若滕则不可用也而告文公之言亦未尝贬于齐梁曰
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呜呼天下之事有
其识者不必遭其时而当其时者或无其识然则开物
之功立言之用其可少哉
朱子作诗傅至于秦黄鸟之篇谓其初特出于西戎之
俗而无明王贤伯以讨其罪于是习以为常则虽以穆
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858-0820b.png
公之贤而不免论其事者亦徒闵三良之不幸而叹秦
之衰至于王政不纲诸侯擅命杀人不忌至于如此则
莫知其为非也历代相沿至明朝英宗始革千古之弊
尝读正统四年六月乙酉书与祥符王有爝曰周王薨
逝深切痛悼其存日尝奏葬择近地从俭约以省民力
自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各遣归其家
(周宪王讳有燉所著有诚斋集宪王虽有此命及/薨妃巩氏竟自经以殉谥贞烈以一品礼葬之)盖自
御极之初即有感于宪王之奏而亦朱子诗傅有以发
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858-0820c.png
其天聪也呜呼仁哉
  文人之多
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
自命为文人者矣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诗曰文章岂不
贵经训乃菑畬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己除人不通古今
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而宋刘挚之训
子孙每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然
则以文人名于世焉足重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
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858-0820d.png
不食我实者也
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
华而不实明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而陆文裕(深/)所记
刘文靖(健/)告吉士之言空同(李梦/阳)大以为不平矣(见停/骖录)
宋史言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
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
  巧言
诗云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而孔子亦曰巧言令色鲜矣
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858-0821a.png
仁又曰巧言乱德夫巧言不但言语凡今人所作诗赋
碑状足以悦人之文皆巧言之类也不能不足以为通
人夫惟能之而不为乃天下之大勇也故夫子以刚毅
木讷为近仁学者所用力之途在此不在彼矣
天下不仁之人有二一为好犯上好作乱之人一为巧
言令色之人自幼而不孙弟以至于弑父与君皆好犯
上好作乱之推也自胁肩謟笑未同而言以至于苟患
失之无所不至皆巧言令色之推也然而二者之人常
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858-0821b.png
相因以立于世有王莽之篡弑则必有扬雄之美新有
曹操之禅代则必有潘勖之九锡(世说言潘元茂作魏/公册命人谓与训诂)
(同/风)是故乱之所由生也犯上者为之魁巧言者为之辅
故大禹谓之巧言令色孔壬而与驩兜有苗同为一类
甚哉其可畏也(穆王作囧命曰无以/巧言令色便辟侧媚)然则学者宜如之
何必先之以孝弟以消其悖逆陵暴之心继之以忠信
以去其便辟侧媚之习使一言一动皆出于其本心而
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夫然后可以修身而治国矣(记/者)
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858-0821c.png
(于论语之首而列有子曾子之言所以补/夫子平日所未及其间次序亦不为无意)
世言魏忠贤初不知书而口含天宪则有一二文人代
为之后汉书言梁冀裁能书计其诬奏太尉李固时扶
风马融为冀章草唐书言李林甫自无学术仅能秉笔
而郭慎微苑咸文士之阘茸者代为题尺又言高骈上
书肆为丑悖胁邀天子而吴人顾云以文辞缘泽其奸
宋史言章惇用事尝曰元祐初司马光作相用苏轼掌
制所以能鼓动四方乃使林希典书命逞毒于元祐诸
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858-0821d.png
臣呜呼何代无文人有国者不可不深惟华实之辨也
  文辞欺人
古来以文辞欺人者莫若谢灵运次则王维灵运身为
元勋之后袭封国公宋氏革命不能与徐广陶潜为林
泉之侣既为宋臣又与庐陵王义真款密至元嘉之际
累迁侍中自以名流应参时政文帝惟以文义接之以
致觖望又上书劝伐河北至屡婴罪劾兴兵拒捕乃作
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
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858-0822a.png
子及其临刑又作诗曰龚胜无馀生李业有终尽若谓
欲效忠于晋者何先后之矛盾乎史臣书之以逆不为
苛矣王维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拘于普施寺迫以
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池维作诗曰万户伤心生野
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
弦贼平下狱或以诗闻于行在其弟刑部侍郎缙请削
官以赎兄罪肃宗乃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襄王僭号
逼李拯为翰林学士拯既污伪署心不自安时朱玫秉
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858-0822b.png
政百揆无叙拯尝退朝驻马国门为诗曰紫宸朝罢缀
鹓鸾丹凤楼前立马看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
长安吟已涕下及王行瑜杀朱玫襄王出奔拯为乱兵
所杀二人之诗同也一死一不死而文墨交游之士多
护王维如杜甫谓之高人王右丞天下有高人而仕贼
者乎乃有颠沛之馀投身异姓至摈斥不容而后发为
忠愤之论与夫名污伪籍而自托乃心比于康乐右丞
之辈吾见其愈下矣
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858-0822c.png
末世人情弥巧文而不惭固有朝赋采薇之篇而夕有
捧檄之喜者苟以其言取之则车载鲁连斗量王蠋
曰是不然世有知言者出焉则其人之真伪即以其言
辨之而卒莫能逃也黍离之大夫始而摇摇中而如噎
既而如醉无可奈何而付之苍天者真也汨罗之宗臣
言之重辞之复心烦意乱而其词不能以次者真也栗
里之徵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
而微见其情者真也其汲汲于自表暴而为言者伪也
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858-0822d.png
易曰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失其守者其辞
屈诗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夫镜情伪屏盗言君子之
道兴王之事莫先乎此
  修辞
典谟爻象此二帝三王之言也论语孝经此夫子之言
也文章在是性与天道亦不外乎是故曰有德者必有
言善乎游定夫之言曰不能文章而欲闻性与天道譬
犹筑数仞之墙而浮埃聚沫以为基无是理矣后之君
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858-0823a.png
子于下学之初即谈性道乃以文章为小技而不必用
力然则夫子不曰其旨远其辞文乎不曰言之无文行
而不远乎曾子曰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尝见今讲学先
生从语录入门者多不善于修辞或乃反子贡之言以
讥之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可得而闻夫子之文章不
可得而闻也
杨用修曰文道也诗言也语录出而文与道判矣诗话
出而诗与言离矣
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858-0823b.png
自嘉靖以后人知语录之不文于是王元美之劄记范
介儒之肤语上规子云下法文中虽所得有浅深之不
同然可谓知言者矣
  文人摹仿之病
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况
遗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且古人作文时有利钝梁
简文与湘东王书云今人有效谢康乐裴鸿胪文者学
谢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师裴则蔑弃其所长惟
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858-0823c.png
得其所短宋苏子瞻云今人学杜甫诗得其粗俗而已
(叶水心言庆历嘉祐以来天下以杜甫/为师始绌唐人之学谓之江西宗派)金元裕之诗云
少陵自有速城璧争奈微之识珷玞夫文章一道犹儒
者之末事乃欲如陆士衡所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
于未振者今且未见其人进此而窥著述之林益难之

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盖其意
中先有一人在前既恐失之而其笔力复不能自遂此
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858-0823d.png
寿陵馀子学步邯郸之说也
洪氏容斋随笔曰枚乘作七发创意造端丽辞腴旨上
薄骚些故为可喜其后继之者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
崔骃七依马融七广曹植七启王粲七释张协七命之
类规仿太切了无新意傅元又集之以为七林使人读
未终篇往往弃之几格柳子厚晋问乃用其体而超然
别立机杼激越清壮汉晋诸文士之弊于是一洗矣东
方朔答客难自是文中杰出扬雄拟之为解嘲尚有驰
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858-0824a.png
骋自得之妙至于崔骃达旨班固宾戏张衡应间皆章
摹句写其病与七林同及韩退之进学解出于是一洗
矣其言甚当然此以辞之工拙论尔若其意则总不能
出于古人范围之外也
如扬雄拟易而作太玄王莽依周书而作大诰皆心劳
而日拙者矣(世说王隐论扬雄大玄虽妙/非益也古人谓之屋下架屋)
曲礼之训毋剿说毋雷同此古人立言之本
  文章繁简
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858-0824b.png
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已出降而不能
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
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(如/绛)
(守居园池记以东西二字平常而改/为甲辛殆类吴人之呼庚癸者矣)作书须注此自秦
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
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(胡缵宗修安庆府志/书正德中刘七事大)
(书曰七年闰五月贼七来寇江境而分注于贼七之下/曰姓刘氏举以示人无不笑之不知近日之学为秦汉)
(皆贼七/之类也)
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858-0824c.png
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
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(容斋随笔论卫青傅封/三校尉语史记胜汉书)
(处正不/独此)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

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
不须重见而意巳明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
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
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
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858-0824d.png
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
所之也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
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
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
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此必须重叠而情事
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
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
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
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858-0825a.png
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
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
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
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
于旧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也
黄氏日钞言苏子由古史改史记多有不当如樗里子
傅史记曰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古史曰母韩女
也滑稽多智似以母为滑稽矣然则樗里子三字其可
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858-0825b.png
省乎甘茂傅史记曰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学
百家之说古史曰下蔡史举学百家之说似史举自学
百家矣然则事之一字其可省乎以是知文不可以省
字为工字而可省太史公省之久矣
  文人求古之病
后周书柳蚪傅时人论文体有今古之异蚪以为时有
今古非文有今古此至当之论夫今之不能为二汉犹
二汉之不能为尚书左氏乃剿取史汉中文法以为古
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858-0825c.png
甚者猎其一二字句用之于文殊为不称(元阿噜图进/宋史表曰且)
(辞之繁简以事而文之今/古以时盖用柳蚪之语)
以今日之地为不古而借古地名以今日之官为不古
而借古官名舍今日恒用之字而借古字之通用者皆
文人所以自盖其俚浅也
唐书郑馀庆奏议类用古语如仰给县官马万蹄有司
不晓何等语人訾其不适时
宋陆务观跋前汉通用古字韵曰古人读书多故作文
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858-0825d.png
时偶用一二古字初不以为工亦自不知孰为古孰为
今也近时乃或钞掇史汉中字入文辞中自谓工妙不
知有笑之者偶见此书为之太息书以为后生戒
元陶宗仪辍耕录曰凡书官衔俱当从实如廉访使总
管之类若改之曰监司太守是乱其官制久远莫可考

何孟春馀冬序录曰今人称人姓必易以世望称官必
用前代职名称府州县必用前代郡邑名欲以为异不
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858-0826a.png
知文字间著此何益于工拙此不惟于理无取且于事
复有碍矣李姓者称陇西公杜曰京兆王曰琅邪郑曰
荥阳以一姓之望而槩众人可乎此其失自唐宋五季
间孙光宪辈始北梦琐言称冯涓为长乐公冷斋夜话
称陶谷为五柳公类以昔人之号而槩同姓尤是可鄙
官职郡邑之建置代有沿革今必用前代名号而称之
后将何所考焉此所谓于理无取而事复有碍者也
于慎行笔麈曰史汉文字之佳本自有在非谓其官名
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858-0826b.png
地名之古也今人慕其文之佳往往取其官名地名以
施于今此应为古人笑也史汉之文如欲复古何不以
三代官名施于当日而但记其实邪文之雅俗固不在
此徒混淆失实无以示远大家不为也予素不工文辞
无所模拟至于名义之微则不敢苟寻常小作或有迁
就金石之文断不敢于官名地名以古易今前辈名家
亦多如此
  古人集中无冗复
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858-0826c.png
古人之文不特一篇之中无冗复也一集之中亦无冗
复且如称人之善见于祭文则不复见于志见于志则
不复见于他文后之人读其全集可以互见也又有互
见于他人之文者如欧阳公作尹师鲁志不言近日古
文自师鲁始以为范公祭文已言之可以互见不必重
出盖欧阳公自信已与范公之文并可傅于后世也亦
可以见古人之重爱其言也
刘梦得作柳子厚文集序曰凡子厚名氏与仕与年暨
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858-0826d.png
行己之大方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又可见古人不必
其文之出于己也
  书不当两序
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
凡书亦犹是矣且如明初时府州县志书成必推其乡
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
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
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
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858-0827a.png
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
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
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亦有但纪岁
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
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也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
言也
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
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
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858-0827b.png
唐杜牧答庄克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
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已之文固
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
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
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
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
于皇甫谧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傅者皆汲汲
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傅既久刻本之存
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858-0827c.png
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
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昔贤妄为优
劣之辨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
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
  古人不为人立傅
列傅之名始于太史公盖史体也不当作史之职无为
人立傅者故有碑有志有状而无傅梁任昉文章缘起
言傅始于东方朔作非有先生傅是以寓言而谓之傅
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858-0827d.png
韩文公集中傅三篇太学生何蕃圬者王承福毛颍(又/有)
(下邳侯革华/傅是伪作)柳子厚集中传六篇宋清郭橐驼童区寄
梓人李赤蝜蝂何蕃仅采其一事而谓之傅王承福之
辈皆微者而谓之傅毛颍李赤蝜蝂则戏耳而谓之傅
盖比于稗官之属耳若段太尉则不曰傅曰逸事状子
厚之不敢傅段太尉以不当史任也自宋以后乃有为
人立傅者侵史官之职矣
太平御览书目列古人别傅数十种谓之别傅所以别
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858-0828a.png
于史家
  志状不可妄作
志状在文章家为史之流上之史官传之后人为史之
本史以记事亦以载言故不读其人一生所著之文不
可以作其人生而在公卿大臣之位者不悉一朝之大
事不可以作其人生而在曹署之位者不悉一朝之掌
故不可以作其人生而在监司守令之位者不悉一方
之地形土俗因革利病不可以作今之人未通乎此而
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858-0828b.png
妄为人作志史家又不考而承用之是以牴牾不合子
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其谓是与
名臣硕德之子孙不必皆读父书读父书者不必能通
有司掌故若夫为人作志者必一时文苑名士乃不能
详究而曰子孙之状云尔吾则因之夫大臣家可有不
识字之子孙而文章家不可有不通今之宗匠乃欲使
籍谈伯鲁之流为文人任其过嗟乎若是则尽天下而
文人矣
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858-0828c.png
  作文润笔
蔡伯喈集中为时贵碑诔之作甚多如胡广陈寔各三
碑桥元杨赐胡硕各二碑至于袁满来年十五胡根年
七岁皆为之作碑自非利其润笔不至为此史傅以其
名重隐而不言耳文人受赇岂独韩退之谀墓金哉(李/商)
(隐记齐鲁二生曰刘叉持韩退之金数斤去曰此谀墓/中人所得尔不若与刘君为寿愈不能止今此事载唐)
(书/)
王楙野客丛书曰作文受谢非起于晋宋观陈皇后失
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858-0828d.png
宠于汉武帝别在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
黄金百斤为文君取酒相如因为文以悟主上皇后复
得幸此风西汉已然(按陈皇后无复幸之事此文盖/后人拟作然亦汉人之笔也)
杜甫作八哀诗李邕一篇曰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
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(邕/本)
(傅长于碑颂人奉金帛请/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)刘禹锡祭韩愈文曰公鼎侯
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可谓发露真赃者矣
(侯鲭录唐王仲舒为郎中与马逢友善每责逢云贫不/可堪何不寻碑志相救逢笑曰适见人家走马呼医立)
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858-0829a.png
(可待也此虽戏言/当时风俗可见矣)昔扬子云犹不肯受贾人之钱载之
法言而杜乃谓之义取则又不若唐寅之直以为利也
戒庵漫笔言唐子畏有一巨册自录所作文簿面题曰
利市(今市肆帐簿/多题此二字)
新唐书韦贯之傅言裴均子持万缣请撰先铭答曰吾
宁饿死岂能为是今之卖文为活者可以愧矣
司空图传言隐居中条山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
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
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858-0829b.png
尽既不有其赠而受之何居不得已也是又其次也
  文非其人
元史姚燧以文就正于许衡衡戒之曰弓矢为物以待
盗也使盗得之亦将待人文章固发闻士子之利器然
非有能一世之名将何以应人之见役者哉非其人而
与之与非其人而拒之均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吾
观前代马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埶家遂为梁冀草
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徐广
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858-0829c.png
为祠部郎时会稽王世子元显录尚书欲使百僚致敬
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陆
游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
文公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
全其晚节是皆非其人而与之者也夫祸患之来轻于
耻辱必不得已与其与也宁拒至乃俭德含章其用有
先乎此者则又贵知微之君子矣
少年未达投知求见之文亦不可轻作韩昌黎集有上
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858-0829d.png
京兆尹李实书曰愈来京师于今十五年所见公卿大
臣不可胜数皆能守官奉职无过失而已未见有赤心
事上忧国如家如閤下者今年以来不雨者百有馀日
种不入土野无青草而盗贼不敢起谷价不敢贵百坊
百二十司六军二十四县之人皆若閤下亲临其家老
奸宿赃销缩摧沮魂亡魄丧影灭迹绝非閤下条理镇
服布宣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至其为顺宗实录书贬
京兆尹李实为通州长史则曰实谄事李齐运骤迁至
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858-0830a.png
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京畿乏食实
一不以介意方务聚敛徵求以给进奉每奏对辄曰今
年虽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
木贷麦苗以应官陵轹公卿已下随喜怒诬奏迁黜朝
廷畏忌之尝有诏免畿内逋租实不行用诏书徵之如
初勇于杀害人吏不聊生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
道伺之实由间道获免与前所上之书迥若天渊矣(鹤/林)
(玉露摘/此为疑)岂非少年未达投知求见之文而不自觉其失
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858-0830b.png
言者邪后之君子可以为戒
  假设之辞
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述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
符同也子虚亡是公乌有先生之文已肇始于相如矣
后之作者实祖此意谢庄月赋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
暇又曰抽毫进牍以命仲宣按王粲以建安二十一年
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徐陈应刘一时俱逝亦是
岁也至明帝太和六年植封陈王岂可掎摭史傅以议
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858-0830c.png
此赋之不合哉庾信枯树赋既言殷仲文出为东阳太
守乃复有桓大司马亦同此例(仲文为桓玄侍中桓大/司马则玄之父温也)
(此乃因殷仲文有此树婆娑之言桓元子/有木犹如此之叹遂以二事凑合成文)而长门赋所
云陈皇后复得幸者亦本无其事俳谐之文不当与之
庄论矣(长门赋乃后人托名之作相如以/元狩五年卒安得言孝武皇帝哉)
陈后复幸之云正如马融长笛赋所谓屈平适乐国介
推还受禄也
  古文未正之隐
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858-0830d.png
晋书刘元海石季龙作史者自避唐讳后之引书者多
不知而袭之惟通鉴并改从本名
 
 
 
 
 
 日知录卷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