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八
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858-0794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日知录卷十八    昆山 顾炎武 撰
  秘书国史
汉时天子所藏之书皆令人臣得观之故刘歆谓外则
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而
司马迁为太史令䌷石室金匮之书刘向扬雄校书天
禄阁(扬雄答刘歆书自言为郎之岁诏/赐笔墨钱六万得观书于石渠)班斿进读群书
上器其能赐以秘书之副东京则班固傅毅为兰台令
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858-0794b.png
史并典校书曹褒于东观撰次礼事而安帝永初中诏
谒者刘珍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吏五十馀人诣东观校
定五经诸子傅记窦章之被荐黄香之受诏亦得至焉
(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太/仆邓康遂荐章入东观为校书郎 黄香傅初除郎中)
(肃宗诏香诣东观/读所未尝见书)晋宋以下此典不废左思王俭张缵
之流咸读秘书载之史傅(晋左思为三都赋自以所见/不博求为秘书郎中 南齐)
(王俭迁秘书丞依七略撰七志四千卷永明三年于俭/宅开学士馆悉以四部书充俭家 梁张缵为秘书郎)
(秘书郎有四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/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閤内图)
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858-0795a.png
(籍/)而柳世隆至借给二千卷(南齐柳世隆性爱涉猎启/太祖借秘閤书上给二千)
(卷/)唐则魏徵虞世南岑文本褚遂良颜师古皆为秘书
监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手书缮写藏于内库而玄
宗命弘文馆学士元行冲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
录以阳城之好学至求为集贤院吏乃得读之(阳城好/学贫不)
(能得书求为吏𨽻集贤院窃院中书读之六年无所不/通 窦威为秘书郎秩满当迁固守不调十馀岁其学)
(业益广秘段成式为秘书省/校书郎 閤书籍披阅皆遍)宋有史馆昭文馆集贤院
谓之三馆太宗别建崇文院中为秘閤藏三馆真本书
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858-0795b.png
籍万馀卷置直阁校理仁宗复命缮写校勘以参知政
事一人领之书成藏于太清楼而范仲淹等尝为提举
且求书之诏无代不下故民间之书得上之天子而天
子之书亦往往傅之士大夫自洪武平元所收多南宋
以来旧本藏之秘府垂三百年无人得见而昔时取士
一史三史之科又皆停废天下之士于是乎不知古司
马迁之史记班固之汉书干宝之晋书柳芳之唐历吴
竞之唐春秋李焘之宋长编并以当时流布至于会要
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858-0795c.png
日历之类南渡以来士大夫家亦多有之未尝禁止明
则实录之进焚草于太液池藏真于皇史宬在朝之臣
非预纂修皆不得见而野史家傅遂得以孤行于世天
下之士于是乎不知今是虽以夫子之圣起于今世学
夏殷礼而无从学周礼而又无从也况其下焉者乎岂
非密于禁史而疏于作人工于藏书而拙于敷教者邪
遂使帷囊同毁空闻七略之名冢壁皆残不睹六经之
字呜呼悕矣
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858-0795d.png
  十三经注疏
自汉以来儒者相傅但言五经而唐时立之学官则云
九经者三礼三传分而习之故为九也其刻石国子学
则云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宋时程朱诸大儒出始取
礼记中之大学中庸及进孟子以配论语谓之四书本
朝因之而十三经之名始立其先儒释经之书或曰傅
或曰笺或曰解或曰学今通谓之注书则孔安国傅诗
则毛苌傅郑元笺周礼仪礼礼记则郑元注公羊则何
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858-0796a.png
休学孟子则赵岐注皆汉人易则王弼注魏人系辞韩
康伯注晋人论语则何晏集解魏人左氏则杜预注尔
雅则郭璞注榖梁则范宁集解皆晋人孝经则唐明皇
御注其后儒辨释之书名曰正义今通谓之疏
旧唐书儒学傅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
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颁于天下又以儒学多
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
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傅习高宗纪
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858-0796b.png
永徽四年三月壬子朔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每
年明经令依此考试时但有易诗书礼记左氏春秋五
经永徽中贾公彦始撰周礼仪礼义疏宋史李至傅判
国子监上言五经书既已板行惟二传二礼孝经论语
尔雅七经疏未修望令直讲崔颐正孙奭崔偓佺等重
加雠校以备刋刻从之(今所行者榖梁唐杨士勋疏孝/经论语尔雅宋邢炳疏孟子孙)
(奭疏惟公羊疏不著/人名或云唐徐彦撰)今人但知五经正义为孔颖达作
不知非一人之书也新唐书颖达本傅云初颖达与颜
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858-0796c.png
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百馀篇其
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駮正其失诏更令裁定未
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
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
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
  监本二十一史
宋时止有十七史今则并宋辽金元四史为二十一史
但辽金二史向无刻本南北齐梁陈周书人间傅者亦
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858-0796d.png
罕故前人引书多用南北史及通鉴而不及诸书亦不
复采辽金者以行世之本少也嘉靖初南京国子监祭
酒张邦奇等请校刻史书欲差官购索民间古本部议
恐滋烦扰上命将监中十七史旧板考对修补仍取广
东宋史板付监辽金二史无板者购求善本翻刻十一
年七月成祭酒林文俊等表进至万历中北监又刻十
三经二十一史其板视南稍工而士大夫遂家有其书
历代之事迹粲然于人间矣然校勘不精讹舛弥甚且
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858-0797a.png
有不知而妄改者偶举一二如魏书崔孝芬傅李彪谓
崔挺曰比见贤子谒帝旨谕殊优今当为群拜纪此三
国志陈群傅中事(陈群字长文纪之子时鲁国孔融高/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)
(与群交更为纪拜彰古人用此事者非一北史陆卬傅/邢邵向与卬父子 交及见邛机悟博学乃谓子彰曰)
(以卿老蚌遂出明/珠意欲为群拜纪)非为隐僻今所刻北史改云今当为
绝群耳不知纪群之为名而改纪为绝又倒其文此已
可笑(南北/板同)又如晋书华谭傅末云始淮南袁甫字公胄
亦好学与谭齐名今本误于始字绝句左方跳行添列
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858-0797b.png
一袁甫名题而再以淮字起行(南北/板同)齐王囧傅末云郑
方者字子回此姓郑名方即上文所云南阳处士郑方
露版极谏而别叙其人与书及囧答书于后耳今乃跳
行添列一郑方者三字名题(北板/无者)唐书李敬元傅末附
敬元弟元素今以敬元属上文而弟元素跳行此不适
足以彰太学之无人而贻后来之姗笑乎(惟冯梦祯为/南祭酒手校)
(三国志犹不免/误终胜他本)十三经中仪礼脱误犹多士昏礼脱婿
授绥姆辞曰未教不足与为礼也一节十四字(赖有长/安石经)
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858-0797c.png
(据以补此一节/而其注疏遂亡)乡射礼脱士鹿中翿旌以获七字士虞
礼脱哭止告事毕宾出七字特牲馈食礼脱举觯者祭
卒觯拜长者答拜十一字少牢馈食礼脱以授尸坐取
簟兴七字此则秦火之所未亡而亡于监刻矣至于历
官任满必刻一书以充馈遗此亦甚雅而卤莽就工殊
不堪读陆文裕(深/)金台纪闻曰元时州县皆有学田所
入谓之学租以供师生廪饩馀则刻书工大者合数处
为之故雠校刻画颇有精者洪武初悉收上国学今南
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858-0797d.png
监十七史诸书地理岁月较工役并存可识也今学既
无田不复刻书而有司间或刻之然祇以供馈赆之用
其不工反出坊本下工者不数见也(昔时入觐之官其/馈遗一书一帕而)
(已谓之书帕自万/历以后改用白金)闻之宋元刻书皆在书院山长主之
通儒订之(主书院者谓之山长宋史理宗纪何基婺州/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徐玑建宁府教授兼)
(建安书/院山长)学者则互相易而傅布之故书院之刻有三善
焉山长无事而勤于校雠一也不惜费而工精二也板
不贮官而易印行三也有右文之主出焉其复此非难
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858-0798a.png
也而书之已为劣生刋改者不可得而正矣是故信而
好古则旧本不可无存多闻阙疑则群书亦当并订此
非后之君子之责而谁任哉
旧唐书病其事之遗阙新唐书病其文之晦涩当兼二
书刻之为二十二史如宋魏诸国既各有书而复有南
史北史是其例也
  张参五经文字
唐人以说文字林试士其时去古未远开元以前未改
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858-0798b.png
经文之日(唐书经籍志天宝三载诏集贤/学士卫包改古文尚书从今文)篆籀之学童
而习之今西安府所存唐睿宗书景龙观钟犹带篆分
遗法至于宋人其去古益远而为说日以凿矣大历中
张参作五经文字据说文字林刋正谬失甚有功于学
者开成中唐元度增补复作九经字样石刻在关中(今/西)
(安府/学)向无板本间有残阙无别本可證近代有好事者
刻九经补字并属诸生补此书之阙以意为之乃不知
此书特五经之文非经所有者不载而妄添经外之字
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858-0798c.png
并及字书中汎博之训予至关中洗刷元石其有一二
可识者显与所补不同乃知近日学者之不肯阙疑而
妄作如此
山东人刻金石录于李易安后序绍兴二年玄岁壮
月朔不知壮月之出于尔雅(八月/为壮)而改为牡丹凡万历
以来所刻之书多牡丹之类也
  别字
后汉书儒林书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近
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858-0798d.png
鄙者犹今俗用之字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
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
  三朝要典
宋史蹇序辰傅绍圣中为起居郎中书舍人同修国史
疏言朝廷前日正司马光等奸恶明其罪罚以告中外
惟变乱典刑改废法度讪讟宗庙睥睨两宫观事考言
实状彰著然踪迹深秘包藏祸心相去八年之间盖已
不可究质其章疏案牍散在有司若不汇辑而存之岁
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858-0799a.png
久必致沦失愿悉讨奸臣所言所行选官编类人为一
帙置之二府以示天下后世大戒遂命序辰及徐铎编
类由是搢绅之祸无一得免者天启中纂辑三朝要典
正用序辰之法
门户之人其立言之指各有所借章奏之文互有是非
作史者两收而并存之则后之君子如执镜以炤物无
所逃其形矣褊心之辈谬加笔削于此之党则存其是
者去其非者于彼之党则存其非者去其是者于是言
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858-0799b.png
者之情隐而单辞得以胜之且如要典一书其言未必
尽非而其意别有所为继此之为书者犹是也此国论
之所以未平而百世之下难乎其信史也崇祯帝批讲
官李明睿之疏曰纂修实录之法惟在据事直书则是
非互见大哉王言其万世作史之准绳乎
  密疏
唐武宗会昌元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宰臣及公卿论
事行与不行须有明据或奏请允惬必见褒称或所论
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858-0799c.png
乖僻因有惩责在藩镇上表必有批答居要官启事自
有记注并须昭然在人耳目或取舍存于堂案或与夺
形于诏敕前代史书所载奏议罔不由此近见实录多
载密疏言不彰于朝听事不显于当时得自其家未足
为信今后实录所载章奏并须朝廷共知者方得纪述
密疏并请不载如此则理必可法人皆向公爱憎之志
不行褒贬之言必信从之此虽出于李德裕之私心然
其言不为无理自万历末年章疏一切留中抄傅但凭
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858-0799d.png
阁揭天启以来谗慝弘多啧言弥甚予尝亲见大臣之
子追改其父之疏草而刻之以欺其人者欲使盖棺之
后重为奋笔之文逭遗议于后人侈先见于前事其为
诬罔甚于唐时故志之于书俾作史之君子详察而严
斥之也
  贴黄
章奏之冗滥至万历天启之间而极至一疏而荐数十
人累二三千言不止皆枝蔓之辞崇祯帝英年御宇厉
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858-0800a.png
精图治省览之勤批答之速近朝未有乃数月之后颇
亦厌之命内阁为贴黄之式(崇祯元/年三月)即令本官自撮疏
中大要不过百字黏附牍尾以便省览此贴黄之所由
起也
宋叶梦得石林燕语曰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
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今奏状劄
子皆白纸有意所未尽揭其要处以黄纸别书于后乃
谓之贴黄盖失之矣其表章略举事目与日月道里见
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858-0800b.png
于前及封皮者又谓之引黄
  记注
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
记注之职其来尚矣唐太宗通晓古典尤重其事苏冕
言贞观中每日退朝后太宗与宰臣参议政事即令起
居郎一人执简记录由是贞观注记政事称为毕备及
高宗朝会端拱无言有司惟奏辞见二事其后许敬宗
李义甫用权多妄论奏恐史官直书其短遂奏令随仗
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858-0800c.png
便出不得备闻机务因为故事
旧唐书姚璹傅长寿二年迁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
章事自永徽以后左右史惟得对仗承旨仗下后谋议
皆不预闻璹以为帝王谟训不可遂无纪述若不宣自
宰相史官无从得书乃表请仗下所言军国政要宰相
一人专知撰录号为时政记每月封送史馆宰相之撰
时政记自璹始也
  四书五经大全
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858-0800d.png
自朱子作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之后黄
(干字直卿号/勉斋先生)有论语通释而采语录附于朱子章句
之下则始自真氏(德秀字希元/号西山先生)名曰集义止大学一书
祝氏(洙字/宗道)乃仿而足之为四书附录后有蔡氏(模字仲/觉号觉)
(轩先/生)四书集疏赵氏(顺孙号格/庵先生)四书纂疏吴氏(真子号/克斋先)
(生/)四书集成昔之论者病其泛溢于是陈氏(栎字寿翁/号定宇先)
(生/)作四书发明胡氏(炳文字仲虎/号云峰先生)作四书通而定宇之
门人倪氏(士毅字仲宏/号道川先生)合二书为一颇有删正名曰四
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858-0801a.png
书辑释(有汪克宽序/至正丙戌)自永乐中命儒臣纂修四书大全
颁之学官而诸书皆废倪氏辑释今见于刘用章(剡/)
刻四书通义中永乐中所纂四书大全特小有增删其
详其简或多不如倪氏大学中庸或问则全不异而间
有舛误(大学格致章或问是亦不待七十子丧而大义/已乖矣辑释引汉书刘歆移太常书有曰及夫)
(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又孔子家语后序/中亦有此二句大全则去其所引刘歆书但云出家语)
(后序则失其本矣中庸九经章或问引贾捐之对元帝/语辑释引汉书本傅文曰夫后宫色盛则贤者隐微佞)
(臣用事则诤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此捐之之言谓文帝/不听后宫幸臣之请尔大全则改云元帝不行既不知)
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858-0801b.png
(古书又不/辨语气)至春秋大全则全袭元人汪克宽胡傅纂疏
(字德辅隐居不仕以/十年之功为此书)但改其中愚按二字为汪氏曰及
添庐陵李氏等一二条而已诗经大全则全袭元人刘
瑾诗傅通释(此书与胡傅纂/疏予今并有之)而改其中愚按二字为安
成刘氏曰其三经后人皆不见旧书亦未必不因前人
也当日儒臣奉旨修四书五经大全颁餐钱给笔札书
成之日赐金迁秩所费于国家者不知凡几将谓此书
既成可以章一代教学之功启百世儒林之绪而仅取
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858-0801c.png
已成之书抄誊一过上欺朝廷下诳士子唐宋之时有
是事乎岂非骨鲠之臣巳空于建文之代而制义初行
一时人士尽弃宋元以来所傅之实学上下相蒙以饕
禄利而莫之问也呜呼经学之废实自此始后之君子
欲扫而更之亦难乎其为力矣
  书傅会选
洪武二十七年四月丙戌诏徵儒臣定正宋儒蔡氏书
传上以蔡氏书傅日月五星运行与朱子诗傅不同及
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858-0801d.png
其他注说与番阳邹季友所论间亦有未安者遂诏徵
天下儒臣定正之命翰林院学士刘三吾等总其事凡
蔡氏傅得者存之失者正之又采诸家之说足其未备
九月癸丑书成赐名书传会选命礼部颁行天下今按
此书若尧典谓天左旋日月五星违天而右转(陈氏/祥道)
宗彤日谓祖庚绎于高宗之庙(金氏/履祥)西伯戡黎谓是武
(金/氏)洛诰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谓周公辅成
王之七年(张氏阙/陈氏栎)皆不易之论(又如禹贡厥赋贞主苏/氏轼谓赋与田正相当)
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858-0802a.png
(泾属渭汭主孔傅水北曰汭太甲自周有终主金氏谓/周当作君多方不克开于民之丽主叶氏 陈氏栎谓)
(古者治狱以附罪为丽皆可从然所采既博亦或失当/如金縢周公居东谓孔氏以为东征非是至洛诰又取)
(东征之说/自相牴牾)每傅之下系以经文及傅音释于字音字体
字义辩之甚详其傅中用古人姓字古书名目必具出
处兼亦考證典故盖宋元以来诸儒之规模犹在而其
为此书者皆自幼为务本之学非由八股发身之人故
所著之书虽不及先儒而尚有功于后学至永乐中修
尚书大全不惟删去异说并音释亦不存矣愚尝谓自
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858-0802b.png
宋之末造以至有明之初年经术人才于斯为盛自八
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十族诛而臣节变洪
武永乐之间亦世道升降之一会矣
  内典
古之圣人所以教人之说其行在孝弟忠信其职在洒
埽应对进退其文在诗书礼易春秋其用之身在出处
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虽其和顺积
中而英华发外(乐/记)亦有体用之分然并无用心于内之
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858-0802c.png
说自老庄之学行于战国之时而外义者告子也外天
下外物外生者庄子也于是高明之士厌薄诗书以为
此先王所以治天下之糟粕而佛氏晚入中国其所言
清净慈悲之说适有以动乎世人之慕向者六朝诸君
子从而好之其傅寖盛后之学者遂谓其书为内典(内/典)
(字见册府元龟引唐会要开成二年二/月王彦进准宣索内典目录十二卷)推其立言之旨
不将内释而外吾儒乎夫内释而外吾儒此自缁流之
语岂得士人亦云尔乎
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858-0802d.png
黄氏日抄云论语曾子三省章集注载尹氏曰曾子守
约故动必求诸身语意已足矣又载谢氏曰诸子之学
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
心于内故傅之无弊夫心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正其
心者正欲施之治国平天下孔门未有专用心于内之
说也用心于内近世禅学之说耳象山陆氏因谓曾子
之学是里面出来其学不傅诸子是外面入去今傅于
世者皆外入之学非孔子之真遂于论语之外自谓得
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0858-0803a.png
不傅之学凡皆源于谢氏之说也后有朱子当于集注
中去此一条
褚少孙补滑稽傅以傅记杂说为外家是以六经为内
也东汉儒者则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(后汉书方/术傅自是)
(习为内学注内学谓图谶之书也其事秘密故称内外/逸民傅博通内外图典 魏志管宁传张臶学兼内)
举图谶之文一归之性与天道不可得闻(后汉书桓谭/傅天道性命)
(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/下不可得闻指谓谶记)而今百世之下晓然皆悟其
非今之所谓内学则又不在图谶之书而移之释氏矣
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858-0803b.png
  心学
黄氏日抄解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
厥中一章曰此章本尧命舜之辞舜申之以命禹而加
详焉耳尧之命舜曰允执厥中今舜加危微精一之语
于允执厥中之上所以使之审择而能执中者也此训
之之辞也皆主于尧之执中一语而发也尧之命舜曰
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今舜加无稽之言勿听以至敬修
其可愿于天禄永终之上又所以警切之使勿至于困
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0858-0803c.png
穷而永终者也此戒之之辞也皆主于尧之永终二语
而发也执中之训正说也永终之戒反说也盖舜以昔
所得于尧之训戒并其平日所尝用力而自得之者尽
以命禹使知所以执中而不至于永终耳岂为言心设
哉近世喜言心学舍全章本旨而独论人心道心甚者
单摭道心二字而直谓即心是道盖陷于禅学而不自
知其去尧舜禹授受天下之本旨远矣蔡九峰之作书
傅述朱子之言曰古之圣人将以天下与人未尝不以
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0858-0803d.png
治之之法而并傅之可谓深得此章之本旨九峰虽亦
以是明帝王之心而心者治国平天下之本其说固理
之正也其后进此书傅于朝者乃因以三圣傅心为说
世之学者遂指此书十六字为傅心之要而禅学者借
以为据依矣愚按心不待傅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
而无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心者所以
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人之贤否事之得失天下之
治乱皆于此乎判此圣人所以致察于危微精一之间
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0858-0804a.png
而相传以执中之道使无一事之不合于理而无有过
不及之偏者也禅学以理为障而独指其心曰不立文
字单傅心印圣贤之学自一心而达之天下国家之用
无非至理之流行明白洞达人人所同历千载而无间
者何傅之云俗说浸淫虽贤者或不能不袭用其语故
僭书其所见如此
中庸章句引程子之言曰此篇乃孔门傅授心法亦是
借用释氏之言不无可酌
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0858-0804b.png
论语一书言心者三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曰回
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乃操则存
舍则亡之训门人未之记而独见于孟子夫未学圣人
之操心而骤语夫从心此即所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
而旦昼之所为有牿亡之者矣
唐仁卿(名伯元澄海人万历甲戌进/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)答人书曰自新学
兴而名家著其冒焉以居之者不少然其言学也则心
而已矣元闻古有学道不闻学心古有好学不闻好心
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0858-0804c.png
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今之言学者盖谓心即道
也而元不解也何也危微之旨在也虽上圣而不敢言
也今人多怪元言学而遗心孰若执事责以不学之易
了而元亦可以无辞于执事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
仁矣乎又曰一日克己复礼又曰终日乾乾行事也元
未能也孔门诸子日月至焉夫子犹未许其好学而况
乎日至未能也谓之不学可也但未知执事所谓学者
果仁邪礼邪事邪抑心之谓邪外仁外礼外事以言心
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0858-0804d.png
虽执事亦知其不可执事之意必谓仁与礼与事即心
也用力于仁用力于心也复礼复心也行事行心也则
元之不解犹昨也谓之不学可也又曰孳孳为善者心
孳孳为利者亦未必非心危乎心哉判吉凶别人禽虽
大圣犹必防乎其防而敢言心学乎心学者以心为学
也以心为学是以心为性也心能具性而不能使心即
性也是故求放心则是求心则非求心则非求于心则
是我所病乎心学者为其求心也心果待求必非与我
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0858-0805a.png
同类心果可学则以礼制心以仁存心之言毋乃为心
障与(卫蒿曰从心不踰矩孔子至七十时方敢以此自/信而今之学者未可与立而欲语从心率天下之)
(人而祸仁义/必斯言也)
论语仁者安仁集注谢氏曰仁者心无内外远近精粗
之间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乱此皆庄
列之言非吾儒之学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子曰回之
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故
曰操则存舍则亡不待存而自不亡者何人哉
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0858-0805b.png
  举业
林文恪(材/)福州府志曰余好问长老前辈时事或为余
言林尚默(名志闽县人永乐壬辰进士乡试/会试皆第一殿试一甲第二名)方游乡序
为弟子员即自负其才当冠海内士云然考其时试诸
生者则杨文贞金文靖二公也夫尚默当时所习特举
子业耳而杨金二学士皆文章宿老蔚为儒宗尚默乃
能必之二公若合符节何哉当是时也学出于一上以
是取之下以是习之譬作车者不出门而知适四方之
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0858-0805c.png
合辙也正德末异说者起以利诱后生使从其学毁儒
先诋傅注殆不啻弁髦矣由是学者伥伥然莫知所从
欲从其旧说则恐或主新说从其新说则又不忍遽弃
傅注也已不能自必况于人乎呜呼士之怀瑾握瑜范
驰驱而不遇者可胜道哉是故射无定鹄则羿不能巧
学无定论则游夏不能工欲道德一风俗同其必自大
人不倡游言始
又曰近日讲学之辈弥近理而大乱真士附其门者皆
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0858-0805d.png
取荣名于是一唱百和如伐木者呼邪许然徐而叩之
不过徼捷径于终南而其中实莫之能省也
东乡艾南英皇明今文待序曰呜呼制举业中始为禅
之说者谁与原其始盖由一二聪明才辩之徒厌先儒
敬义诚明穷理格物之说乐简便而畏绳束其端肇于
宋南渡之季而慈湖杨氏之书为最著国初功令严密
匪程朱之言弗遵也盖至摘取良知之说而士稍异学
矣然予观其书不过师友讲论立教明宗而已未尝以
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0858-0806a.png
入制举业也其徒龙溪(王/畿)绪山(钱德/洪)阐明其师之说而
又过焉亦未尝以入制举业也龙溪之举业不傅阳明
绪山班班可考矣衡较其文持详矜重若未始肆然欲
自异于朱氏之学者然则今之为此者谁为之始与吾
姑为隐其姓名而又详乙注其文使学者知以宗门之
糟粕为举业之俑者自斯人始(万历丁丑/科杨起元)呜呼降而为
傅灯于彼教初说其浅深相去已远矣又况附会以援
儒入墨之辈其鄙陋可胜道哉今其大旨不过曰耳自
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0858-0806b.png
天聪目自天明犹告子曰生之谓性而已及其厌穷理
格物之迂而去之犹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而已
任其所之而冥行焉未有不流于小人之无忌惮者此
中庸所以言性不言心孟子所以言心而必原之性大
学所以言心而必曰正其心吾将有所论著而姑言其
槩如此学者可以废然返矣
又曰嘉靖中姚江之书虽盛行于世而士子举业尚谨
守程朱无敢以禅窜圣者自兴化华亭两执政尊王氏
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0858-0806c.png
学于是隆庆戊辰论语程义首开宗门(破题见下是年/主考李春芳兴)
(化县/人)此后浸淫无所底止科试文字大半剽窃王氏门
人之言阴诋程朱
坊刻中有伪作罗伦致知在格物一篇其破题曰良知
者廓于学者也按罗文毅中成化二年进士当时士无
异学使果有此文则良知之说始于彝正不始于伯安
矣况前人作破亦无此体(旧日文字破题或二句或三/句必尽题意嘉靖八年主司)
(变体创为轻佻之格孔子圣之时者也程文破/云圣人者立大中者也试录一出士论哗然)以其为
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0858-0806d.png
先朝名臣而借之耳
  破题用庄子
五经无真字始见于老庄之书老子曰其中有精其精
甚真庄子渔父篇孔子愀然曰敢问何谓真客曰真者
精诚之至也(荀子真积力久亦是此意真/黄庭经曰积精累气以为)大宗师篇曰
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列子曰精神离形各归其
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汉书杨王孙傅曰死者
终身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
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0858-0807a.png
反其真也说文曰真仙人变形登天也徐氏系傅曰真
者仙也化也从匕匕即化也反人为亡从目从匕入其
所乘也(人老则近于死故老字从匕既/死则反其真故真字亦从匕)以生为寄以死
为归于是有真人真君真宰之名秦始皇曰吾慕真人
自谓真人不称朕魏太武改元太平真君而唐玄宗诏
以四子之书谓之真经皆本乎此也后世相传乃遂与
假为对李斯上秦王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
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韩信请为假王高帝曰大
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0858-0807b.png
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又更东垣曰真定
窦融上光武书曰岂可背真旧之主事奸伪之人而与
老庄之言真亦微异其指矣(今谓真古曰实今谓假古/曰伪左传襄十八年使乘)
(车者左实右伪以旆先舆曳柴而从之所假王犹假/君假相国唐人谓之借职是也今人之 谓假亦非)
讳玄以真代之故庙号曰真宗玄武七宿改为真武玄
冥改为真冥玄枵改为真枵崇文总目谓太玄经为太
真则犹未离其本也隆庆二年会试为主考者厌五经
而喜老庄黜旧闻而崇新学首题论语子曰由诲汝知
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0858-0807c.png
之乎一节其程文破云圣人教贤者以真知在不昧其
心而已(庄子大宗师篇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/列子仲尼篇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)始明以
庄子之言入之文字自此五十年间举业所用无非释
老之书彗星扫北斗文昌而御河之冰变为赤血矣崇
祯时始申旧日之禁而士大夫皆幼读时文习染已久
不经之字摇笔辄来正如康昆崙所受邻舍女巫之邪
声非十年不近乐器未可得而绝也虽然以周元公道
学之宗而其为书犹有所谓无极之真者吾又何责乎
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0858-0807d.png
今之人哉(罗氏困知记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/凝太极与阴阳五行非二物也不当言合又)
(言通书未尝/一语及无极)
孟子言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下文明指是爱亲敬
长若夫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则必待学而知之者
矣今之学者明用孟子之良知暗用庄子之真知
  科场禁约
万历三十一年(阙/)月礼部尚书冯琦上言顷者皇上纳
都给事中张问达之言正李贽惑世诬民之罪尽焚其
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0858-0808a.png
所著书其崇正辟邪甚盛举也臣窃惟国家以经术取
士自五经四书二十一史通鉴性理诸书而外不列于
学官而经书傅注又以宋儒所订者为准此即古人罢
黜百家独尊孔氏之旨自人文向盛士习寖漓始而厌
薄平常稍趋纤靡纤靡不已渐骛新奇新奇不已渐趋
诡僻始犹附诸子以立帜今且尊二氏以操戈背弃孔
孟非毁朱程惟南华西竺之语是宗是竞以实为空以
空为实以名教为桎梏以纪纲为赘疣以放言高论为
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0858-0808b.png
神奇以荡轶规矩扫灭是非廉耻为广大取佛书言心
言性略相近者窜入圣言取圣经有空字无字者强同
于禅教语道既为蹖駮论文又不成章世道溃于狂澜
经学几为榛莽臣请坊间一切新说曲议令地方官杂
烧之生员有引用佛书一句者廪生停廪一月增附不
许帮补三句以上降黜中式墨卷引用佛书一句者勒
停一科不许会试多者黜革(二十八年礼科摘湖广举/人董以修四书义有无去)
(无住出世住世/语罚停五科)伏乞天语申饬断在必行自古有仙佛
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0858-0808c.png
之世圣学必不明世运必不盛即能实诣其极亦与国
家无益何况袭咳唾之馀以自盖其名利之迹者乎夫
道术之分久矣自西晋以来于吾道之外别为二氏自
南宋以来于吾道之中自分两岐又其后则取释氏之
精蕴而阴附于吾道之内又其后则尊释氏之名法而
显出于吾道之外非圣主执中建极群工一德同风世
运之流未知所届上曰祖宗维世立教尊尚孔子明经
取士表章宋儒近日学者不但非毁宋儒渐至诋讥孔
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0858-0808d.png
子埽灭是非荡弃行检复安得节义忠孝之士为朝廷
用览卿等奏深于世教有裨可开列条款奏来仙佛原
是异术宜在山林独修有好尚者任其解官自便自此
稍为釐正然而旧染既深不能尽涤又在位之人多以
护惜士子科名为阴德亦不甚摘发也至于末年诡僻
弥甚
新学之兴人皆土苴六经因而不读傅注崇祯三年浙
江乡试题乂用明俊民用章上文岁月日时无易傅曰
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0858-0809a.png
不失其时也第三名龚广生文误以为历家一日十二
时之时而取冠本经刻为程文九年应天乡试题王请
大之至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内有以遏徂莒注曰
莒诗作旅众也谓密人侵阮徂共之众也第二十三名
周天一文误以为春秋莒人之莒亦得中式部科不闻
磨勘诏令之不行至此
  朱子晚年定论
宋史陆九渊传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辨所学多
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0858-0809b.png
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为讲
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
者隐微深痼之病至于无极而太极之辩则贻书往来
论难不置焉
王文成(守仁/)所辑朱子晚年定论今之学者多信之不
知当时罗文庄(钦顺/)已尝与之书而辩之矣其书曰详
朱子定论之编盖以其中岁以前所见未真及晚年始
克有悟乃于其论学书牍三数十卷之内摘此三十馀
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0858-0809c.png
条其意皆主于向里者以为得于既悟之馀而断其为
定论斯其所择宜亦精矣第不知所谓晚年者断以何
年为定偶考得何叔京氏卒于淳熙乙未时朱子年方
四十有六后二年丁酉而论孟集注或问始成今有取
于答何书者四通以为晚年定论至于集注或问则以
为中年未定之说窃恐考之欠详而立论之太果也又
所取答黄直卿一书监本止云此是向来差误别无定
本二字今所编增此二字而序中又变定字为旧字却
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0858-0809d.png
未详本字所指朱子有答吕东莱一书尝及定本之说
然非指集注或问也凡此愚皆不能无疑顾犹未足深
论窃以执事天资绝世而日新不已向来恍若有悟之
后自以为證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又
以为精明的确洞然无复可疑某固信其非虚语也然
又以为独于朱子之说有相牴牾揆之于理容有是邪
他说固未敢请尝读朱子文集其第三十二卷皆与张
南轩答问书内第四书亦自以为其于实体似益精明
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0858-0810a.png
因复取凡圣贤之书以及近世诸老先生之遗语读而
验之则又无一不合盖平日所疑而未白者今皆不待
安排往往自见洒落处与执事之所自序者无一语不
相似也书中发其所见不为不明而卷末一书提纲振
领尤为详尽窃以为千圣相传之心学殆无以出此矣
不知何故独不为执事所取无亦偶然也邪若以此二
书为然则论孟集注学庸章句或问不容别有一般道
理如其以为未合则是执事精明之见决与朱子异矣
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0858-0810b.png
凡此三十馀条者不过姑取之以證成高论而所谓先
得我心之所同然者安知不有毫釐之不同者为祟于
其间以成牴牾之大隙哉又执事于朱子之后特推草
庐吴氏以为见之尤真而取其一说以附三十馀条之
后窃以草庐晚年所见端的与否良未易知盖吾儒昭
昭之云释氏亦每言之毫釐之差正在于此即草庐所
见果有合于吾之所谓昭昭者安知非其四十年间钻
研文义之效殆所谓真积力久而豁然贯通者也盖虽
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0858-0810c.png
以明道先生之高明纯粹又蚤获亲炙于濂溪以发其
吟风弄月之趣亦必反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但其所禀
邻于生知闻一以知十与他人极力于钻研者不同耳
又安得以前日之钻研文义为非而以堕此科臼为悔
夫得鱼忘筌得兔忘蹄(出庄子蹄古罤/字通兔罥也)可也矜鱼兔之
获而反追咎筌蹄以为多事其可乎哉东筦陈建作学
蔀通辩取朱子年谱行状文集语类及与陆氏兄弟往
来书札逐年编辑而为之辩曰朱陆早同晚异之实二
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0858-0810d.png
家谱集具载甚明(黄氏日钞曰朱子答陆子寿书反复/论丧祭之礼答陆子美书辩诘太极)
(西铭至再而止答陆子静书辩诘尤切其条理有未明/而不能尽人言者凡七终又随条注释斥其空疏杜撰)
(且云如曰未然各尊所闻各/行所知可矣书亦于此而止)近世东山赵汸对江右六
君子策乃云朱子答项平父书有去短集长之言(此特/朱子)
(谦已诲人之辞未尝/教人为陆氏之学也)岂鹅湖之论至是而有合邪使其
合并于晚岁则其微言精义必有契焉而子静则既往
矣此朱陆早异晚同之说所萌芽也程篁墩(敏政/)因之
乃著道一编分朱陆异同为三节始焉如冰炭之相反
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0858-0811a.png
中焉则疑信之相反终焉若辅车之相倚朱陆早异晚
同之说于是乎成矣王阳明因之遂有朱子晚年定论
之录专取朱子议论与象山合者与道一编辅车之说
正相唱和矣凡此皆颠倒早晚以弥缝陆学而不顾矫
诬朱子诳误后学之深故今编年以辩而二家早晚之
实近儒颠倒之弊举昭然矣又曰朱子有朱子之定论
象山有象山之定论不可强同专务虚静完养精神此
象山之定论也主敬涵养以立其本读书穷理以致其
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0858-0811b.png
知身体力行以践其实三者交修并尽此朱子之定论
也乃或专言涵养或专言穷理或止言力行则朱子因
人之教因病之药也今乃指专言涵养者为定论以附
合于象山其诬朱子甚矣又曰赵东山所云盖求朱陆
生前无可同之实而没后乃臆料其后会之必同本欲
安排早异晚同乃至说成生异死同可笑可笑(按子静/卒后朱)
(子与詹元善书谓其说颇行于江湖间损贤者之志而/益愚者之过不知此祸何时而已盖已逆知后人宗陆)
(氏者之弊而东山辈不考此/书强欲附会之以为同何邪)如此岂不适所以彰朱陆
卷十八 第 35a 页 WYG0858-0811c.png
平生之未尝同适自彰其牵合欺人之弊奈何近世咸
信之而莫能察也昔裴延龄掩有为无指无为有以欺
人主陆宣公谓其愚弄朝廷甚于赵高指鹿为马今篁
墩辈分明掩有为无指无为有以欺弄后学岂非吾道
中之延龄哉又曰昔韩绛吕惠卿代王安石执政时号
绛为傅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愚谓近日继陆学而
兴者王阳明是傅法沙门程篁墩则护法善神也(此书/于朱)
(陆二家同异考之极为精详而世人不知但知其有皇/明通纪又不知通纪乃梁文康储之弟亿所作而托名)
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0858-0811d.png
(于清/澜也)宛平孙承泽谓阳明所编其意欲借朱子以攻朱
子且吾夫子以天纵之圣不以生知自居而曰好古敏
求曰多闻多见曰博闻约礼至老删述不休犹欲假年
学易朱子一生效法孔子进学必在致知涵养必在主
敬德性在是问学在是如谬以朱子为支离为晚悔则
是吾夫子所谓好古敏求多闻多见博文约礼皆早年
之支离必如无言无知无能为晚年自悔之定论也以
此观之则晚年定论之刻真为阳明舞文之书矣盖自
卷十八 第 36a 页 WYG0858-0812a.png
弘治正德之际天下之士厌常喜新风气之变已有所
自来而文成以绝世之资倡其新说鼓动海内(文成与/胡端敏)
(世宁乡试同年一日谓端敏公曰公人杰也第少/讲学端敏答曰某何敢望公但恨公多讲学耳)嘉靖
以后从王氏而诋朱子者始接踵于人间而王尚书(世/)
(贞/)发策谓今之学者偶有所窥则欲尽发先儒之说而
出其上不学则借一贯之言以文其陋无行则逃之性
命之乡以使人不可诘此三言者尽当日之情事矣故
王门高弟为泰州(王/艮)龙溪(王/畿)二人泰州之学一傅而为
卷十八 第 36b 页 WYG0858-0812b.png
颜山农(均/)再傅而为罗近溪(汝/芳)赵大洲(贞/吉)龙溪之学一
傅而为何心隐(本名梁/汝元)再传而为李卓吾(贽/)陶石篑(望/龄)
昔范武子论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以为一世
之患轻历代之害重自丧之恶小迷众之罪大而苏子
瞻谓李斯乱天下至于焚书坑儒皆出于其师荀卿高
谈异论而不顾者也困知之记学蔀之编固今日中流
之砥柱矣
姑苏志言姚荣国(广孝/)著书一卷名曰道馀录专诋程
卷十八 第 37a 页 WYG0858-0812c.png
(实录本传言广孝著道馀/录诋讪先儒为君子所鄙)少师亡后其友张洪谓人
曰少师于我厚今死矣无以报之但每见道馀录辄为
焚弃少师之才不下于文成而不能行其说者少师当
道德一风俗同之日而文成在世衰道微邪说又作之
时也
嘉靖二年会试发策(考试官蒋文定/冕石文介宝)谓朱陆之论终以
不合而今之学者顾欲强而同之岂乐彼之径便而欲
阴诋吾朱子之学与究其用心其与何澹陈贾辈亦岂
卷十八 第 37b 页 WYG0858-0812d.png
大相远与至笔之简册公私诋訾以求售其私见礼官
举祖宗朝故事燔其书而禁斥之得无不可乎(成祖实/录永乐)
(二年鄱阳人朱季友诣阙献所著书诋毁宋儒上怒/遣行人押赴饶州会司府县官杖之尽焚其所著书)
日在朝之臣有能持此论者涓涓不塞终为江河有世
道之责者可无履霜坚冰之虑
以一人而易天下其流风至于百有馀年之久者古有
之矣王夷甫之清谈王介甫之新说(宋史林之奇言昔/人以王何清谈之)
(罪甚于桀纣本朝靖康祸乱考/其端倪王氏实负王何之责)其在于今则王伯安之
卷十八 第 38a 页 WYG0858-0813a.png
良知是也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拨乱世反
之正岂不在于后贤乎
  窃书
汉人好以自作之书而托为古人张霸百二尚书卫宏
诗序之类是也晋以下人则有以他人之书而窃为已
作郭象庄子注何法盛晋中兴书之类是也若有明一
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
世说曰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
卷十八 第 38b 页 WYG0858-0813b.png
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
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
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傅于世遂窃以为已注乃自注
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馀众篇或定点文句
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今代之人但有
薄行而无俊才不能通作者之意其盗窃所成之书必
不如元本名为钝贼何辞
旧唐书姚班尝以其曾祖察所撰汉书训纂多为后之
卷十八 第 39a 页 WYG0858-0813c.png
注汉书者隐没名字将为已说班乃撰汉书绍训四十
卷以发明旧义行于代吾读有明弘治以后经解之书
皆隐没古人名字将为已说者也
  勘书
凡勘书必用能读书之人偶见焦氏易林旧刻有曰环
绪倚锄乃环堵之误注云绪疑作佩井堙水刋乃木刋
之误注云刋疑当作利失之远矣幸其出于前人虽不
读书而犹遵守本文不敢辄改苟如近世之人据臆改
卷十八 第 39b 页 WYG0858-0813d.png
之则文益晦义益舛而傅之后日虽有善读者亦茫然
无可寻求矣然则今之坊刻不择其人而委之雠勘岂
不为大害乎
梁简文帝长安道诗金椎抵长乐复道向宜春是用汉
书贾山传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三
辅决录长安十二门三涂洞开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
出右入为往来之径(水经/注同)今误作金槌而又改为椎轮
唐阎朝隐送金城公主适西蕃诗还将贵公主嫁与傉
卷十八 第 40a 页 WYG0858-0814a.png
檀王是用晋书载记河西王秃发傉檀今误作耨檀而
又改为褥毡比于金根车之改金银而又甚焉者矣
庄子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一本作所师盖魏晋以后
写书多有作草者故以所而讹石也
  改书
东坡志林曰近世人轻以意改书鄙浅之人好恶多同
故从而和之者众遂使古书日就讹舛深可忿疾孔子
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自予少时见前辈皆不敢轻改
卷十八 第 40b 页 WYG0858-0814b.png
书故蜀本大字书皆善本
汉书艺文志曰古者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
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
文也今亡矣夫盖伤其寖不正是知穿凿之弊自汉已
然故有行赂改兰台漆书以合其私者矣
万历间人多好改窜古书人心之邪风气之变自此而
始且如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本出旧唐书其曰
伪临朝武氏者敬业起兵在光宅元年九月武氏但临
卷十八 第 41a 页 WYG0858-0814c.png
朝而未革命也近刻古人改作伪周武氏不察檄中所
云包藏祸心睥睨神器乃是未篡之时故有是言(越六/年天)
(授元年九月始/改国号日周)其时废中宗为庐陵王而立相王为皇
帝故曰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也不知其人不论其世
而辄改其文缪种流传至今未已又近日盛行诗归一
书尤为妄诞魏文帝短歌行长吟永叹思我圣考圣考
谓其父武帝也改为圣老评之曰圣老字奇旧唐书李
泌对肃宗言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弘监国而仁明孝
卷十八 第 41b 页 WYG0858-0814d.png
悌天后方图称制乃鸩杀之以雍王贤为太子贤自知
不免与二弟日侍于父母之侧不敢明言乃作黄台瓜
辞令乐工歌之冀天后悟而哀悯其辞曰种瓜黄台下
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尚可四
摘抱蔓归而太子贤终为天后所逐死于黔中其言四
摘者以况四子也以为非四之所能尽而改为摘绝此
皆不考古而肆臆之说岂非小人而无忌惮者哉
  易林
卷十八 第 42a 页 WYG0858-0815a.png
易林疑是东汉以后人撰而托之焦延寿者延寿在昭
宣之世(汉书京房傅曰延寿以好学得幸梁王王共其/资用令极意学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)
(按此梁敬王定国也以昭帝始元二/年嗣四十年薨当元帝之初元三年)其时左氏未立学
官今易林引左氏语甚多又往往用汉书中事如曰彭
离济东迁之上庸事在武帝元鼎元年曰长城既立四
夷宾服交和结好昭君是福事在元帝竟宁元年曰火
入井口杨芒生角犯历天门窥见太微登上玉床似用
李寻傅语曰新作初陵踰陷难登似用成帝起昌陵事
卷十八 第 42b 页 WYG0858-0815b.png
又曰刘季发怒命灭子婴又曰大蛇当路使季畏惧则
又非汉人所宜言也
 
 
 
 
 
 日知录卷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