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
卷十 第 1a 页 WYG0858-0619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日知录卷十     昆山 顾炎武 撰
  治地
古先王之治地也无弃地而亦不尽地田间之涂九轨
有馀道矣遗山泽之分秋水多得有所休息有馀水矣
是以功易立而难坏年计不足而世计有馀后之人一
以急迫之心为之商鞅决裂阡陌而中原之疆理荡然
宋政和以后围湖占江而东南之水利亦塞(宋史刘韐/传鉴湖为)
卷十 第 1b 页 WYG0858-0619b.png
(民侵耕官田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/六倍 文献通考圩田湖田多起于政和以来其在浙)
(间者𨽻应奉局其在江东者蔡京秦桧相继得之大概/今之田昔之湖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垦田而不知湖)
(外之田将胥/而为水也)于是十年之中荒恒六七而较其所得反
不及于前人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夫欲行井地之法
则必自此二言始矣
  斗斛丈尺
古帝王之于权量其于天下则五岁巡狩而一正之虞
书同律度量衡是也其于国中则每岁而再正之礼记
卷十 第 2a 页 WYG0858-0620a.png
月令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是也(洪/武)
(初命三日一次/较勘斛斗秤尺)故关石和钧大禹以之兴夏谨权量审
法度而武王以之造周今北方之量乡异而邑不同至有
以五斗为一斗者一鬨之市两斗并行至其土地有以二
百四十步为亩者有以三百六十步为亩者有以七百二
十步为亩者(大名府志有以一十/二百步为一亩者)其步弓有以五尺为步
有以六尺七尺八尺为步此之谓工不信度者也夫法不
一则民巧生有王者起同权量而正经界其先务矣后汉
卷十 第 2b 页 WYG0858-0620b.png
书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简覈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
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馀人坐度田不实下狱死而
隋书赵煚为冀州刺史为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
之上闻令颁之天下以为常法傥亦可行于今日者乎
  地亩大小
以近郭为上地远之为中地下地盖自金元之末城邑
丘墟人民稀少先耕者近郭近郭洪武之册田也后垦
者远郊远郊继代之新科也故重轻殊也
卷十 第 3a 页 WYG0858-0620c.png
广平府志曰地有大小之分者以二百四十步为亩自
古以来未之有改也由国初有奉旨开垦永不起科者
有因洿下碱薄而无粮者今一概量出作数是以元额
地少而丈出之地反多有司恐亩数增多取骇于上而
贻害于民乃以大亩该小亩取合元额之数自是上行
造报则用大地以投黄册下行徵𣲖则用小亩以取均
平是以各县大地有以小地一亩八分折一亩递增之
至八亩以上折一亩既因其地之高下而为之差等又
卷十 第 3b 页 WYG0858-0620d.png
皆合一县之丈地投一县之元额以敷一县之粮科而
赋役由之以出此后人一时之权宜尔考之他郡如河
南八府而怀庆地独小粮独重开封三十四州县而把
地独小粮独重盖由元末未甚残破故独重于他郡邑
天下初定日不暇给度田之令均丈之法有所不及详
(解缙大庖西封事言土田之高下不均而起科之轻重/无别或膏腴而税反轻瘠卤而税反重是则洪武之时)
(即已/如此)而中原之地弥望荆榛亦无从按亩而图之也唐
陆贽有言创制之始不务齐平供应有烦简之殊牧守
卷十 第 4a 页 WYG0858-0621a.png
有能否之异所在徭赋轻重相悬所遣使臣意见各异
计奏一定有加无除此则致弊之端古今一辙而井地
不均赋税不平固三百年于此矣故东昌府志言二州
十五县步尺参差大小亩规画不一人得以意长短广
狭其间而大名府志谓田赋必均而后可久除沙茅之
地别籍外请檄诸州县长吏画一而度之以钞准尺以
尺准步以步准亩以亩准赋仿江南鱼鳞册式而编次
之旧所籍不齐之额悉罢去而括其见存者均摊于诸
卷十 第 4b 页 WYG0858-0621b.png
州县之间一切粮税马草驿传均徭里甲之类率例视
之以差数百里之间风土人烟同条共贯矣则知均丈
之议前人已尝著之而今可通于天下者也
宋史言宋时田制不立圳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
未尝考按(王洙传洙言天下田税不均请用郭咨/孙□千步开方法颁州县以均其税)又言
宣和中李彦置局汝州凡民间美田使他人投牒告陈
指为天荒鲁山阖县尽括为公田焚民故劵使田主输
租诉者辄加威刑公田既无二税转运使亦不为奏除
卷十 第 5a 页 WYG0858-0621c.png
悉均诸他州(宦者/传)是则经界之不正赋税之不均有自
宋已然者又不独金元之季矣
  州县界域
自古以来画疆分邑必相比附天下皆然后世则州县
所属乡村有去治三四百里者有城门之外即为邻属
者则幅员不可不更也下邽在渭北而并于渭南美原
在北山而并于富平若此之类俱宜复设而大名县距
府七里可以省入元城则大小不可不均也管辖之地
卷十 第 5b 页 WYG0858-0621d.png
多有隔越如南宫(属真/定)威县(属广/平)之间有新河县(属真/定)
地清河(属广/平)威县之间有冠县(属东/昌)地郓城(属兖/州)范县
(属东/昌)之间有邹县(属兖/州)地青州之益都等俱有高苑地
淮安之宿迁县有开封之祥符县地大同之灵丘广
昌二县中间有顺天之宛平县地或距县一二百里或
隔三四州县薮奸诲逋恒必繇之而甚则有如沈丘(属/开)
(封/)之县署地粮乃𨽻于汝阳(属汝/宁)者则错互不可不正
也卫所之屯有在三四百里之外与民地相错浸久而
卷十 第 6a 页 WYG0858-0622a.png
迷其版籍则军民不可不清也水滨之地消长不常如
蒲州之西门外三里即以补朝邑之坍使陜西之人越
河而佃至于争斗杀伤则事变不可不通也周礼形方
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有王
者作谓宜遣使分按郡邑图写地形奠以山川正以经
界地邑民居必参相得庶乎狱讼衰而风俗淳矣(洪武/十七)
(年八月丙戌以州之民户不及三/千者皆改为县改者凡三十七州)
  后魏田制
卷十 第 6b 页 WYG0858-0622b.png
后魏虽起朔漠据有中原然其垦田均田之制有足为
后世法者景穆太子监国令曰周书言任农以耕事贡
九榖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以馀材贡器物任商以
市事贡货贿任牧以畜事贡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
任衡以山事贡其材任虞以泽事贡其物乃令有司课
畿内之民使无牛者借人牛以耕种而为之芸田以偿
之凡耕种二十二亩而芸七亩大略以是为率使民各
标姓名于田首以知其勤惰禁饮酒游戏者于是垦田
卷十 第 7a 页 WYG0858-0622c.png
大增高祖太和九年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
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蓄既积黎元永安爰
暨季叶斯道陵替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
致令地有遗利民无馀财或争亩畔以亡躯或因饥馑
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
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劝课农桑兴富民之
本其制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民
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诸桑田不在还受
卷十 第 7b 页 WYG0858-0622d.png
之限男夫人给田二十亩课莳馀种桑五十树枣五株
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限三年种
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于是有口分世业之制唐时犹
沿之嗟乎人君欲留心民事而创百世之规其亦运之
掌上也已宋林勋作本政之书而陈同父以为必有英
雄特起之君用于一变之后岂非知言之士哉
  开垦荒地
明初承元末大乱之后山东河南多是无人之地洪武
卷十 第 8a 页 WYG0858-0623a.png
中诏有能开垦者即为已业永不起科(是时方孝孺有/因其旷土复古)
(井田/之议)至正统中流民聚居诏令占籍景泰六年六月丙
申户部尚书张凤等奏山东河南北直𨽻并顺天府无
额田地甲方开荒耕种乙即告其不纳税粮若不起科
争竞之涂终难杜塞今后但告争者宜依本部所奏减
轻起科则例每亩科米三升三合每粮一石科草二束
不惟永绝争竞之端抑且少助仓廪之积从之户科都
给事中成章等劾凤等不守祖制不恤民怨帝不听然
卷十 第 8b 页 WYG0858-0623b.png
自古无永不起科之地明初但以招徕垦民立法之过
反以启后日之争端而彼此告讦投献王府勋戚及西
天佛子(见实录成化/四年三月)无怪乎经界之不正赋税之不均

  苏松二府田赋之重
丘浚大学衍义补曰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
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府
又居两浙十九也考洪武中(据诸司/职掌)天下夏税秋粮以
卷十 第 9a 页 WYG0858-0623c.png
石计者总二千九百四十三万馀而浙江布政司二百
七十五万二千馀苏州府二百八十万九千馀松江府
一百二十万九千馀常州府五十五万二千馀是此一
藩三府之地其田租比天下为重其粮额比天下为多
今国家都燕岁漕江南米四百馀万石以实京师而此
五府者几居江西湖广南直𨽻之半臣窃以苏州一府
计之以准其馀苏州一府七县(时未立/太仓州)其垦田九万六
千五百六顷居天下八百四十九万六千馀顷田数之
卷十 第 9b 页 WYG0858-0623d.png
中而出二百八十万九千石税粮于天下二千九百四
十馀万石岁额之内其科徵之重民力之竭可知也已
杜宗桓上巡抚侍郎周忱书曰五季钱氏税两浙之田
每亩三斗宋时均两浙田每亩一斗(宋淳祐元年鲍廉/作琴川志曰国初)
(尽削钱氏白配之目遣右补阙王永高象先各乘递马/均定税数只作中下二等中田一亩夏税钱四文四分)
(秋末八升下田一亩钱三文三分米七升四合取于民/者不过如此自熙丰更法崇观多事靖炎军兴随时增)
(益然则宋初之额/尚未至一斗也)元入中国定天下田税上田每亩税
三升中田二升半下田二升水田五升(元史耶律/楚材传)至于
卷十 第 10a 页 WYG0858-0624a.png
我太祖高皇帝受命之初天下田税亦不过三升五升
而其最下有三合五合者于是天下之民咸得其所独
苏松二府之民则因赋重而流移失所者多矣今之粮
重去处每里有逃去一半上下者请言其故国初籍没
土豪田租有因为张氏义兵而籍没者有因虐民得罪
而籍没者有司不体圣心将没入田地一依租额起粮
每亩四五斗七八斗至一石以上民病自此而生(宋史/言建)
(炎元年籍没蔡京王黼等庄以为官田减/租三分洪武初未有以此故事上言者)何也田未没
卷十 第 10b 页 WYG0858-0624b.png
入之时小民于土豪处还租朝往暮回而已后变私租
为官粮乃于各仓送纳运涉江湖动经岁月有二三石
纳一石者有四五石纳一石者有遇风波盗贼者以致
累年拖欠不足(王叔英疏亦言输之官仓道路既遥劳/费不少收纳之际其弊更多有甚于输)
(富民之租者自/洪武时已然矣)愚按宋华亭一县即今松江一府当绍
熙时秋苗止十一万二千三百馀石景定中贾似道买
民田以为公田益粮一十五万八千二百馀石宋末官
民田地税粮共四十二万二千八百馀石量加圆斛元
卷十 第 11a 页 WYG0858-0624c.png
初田税比宋尤轻然至大德间没入朱清张瑄田后至
元间又没入朱国珍管明等田一府税粮至有八十万
石迨至季年张士诚又并诸拨属财赋府与夫营围沙
职僧道站役等田至洪武以来一府税粮共一百二十
馀万石租既大重民不能堪于是皇上怜民重困屡降
德音将天下系官田地粮额递减三分二分外(即宣德/五年二)
(月癸巳/诏书)松江一府税粮尚不下一百二万九千馀石愚
历观往古自有田税以来未有若是之重者也以农夫
卷十 第 11b 页 WYG0858-0624d.png
蚕妇冻而织馁而耕供税不足则卖儿鬻女又不足然
后不得已而逃以至田地荒芜钱粮年年拖欠向蒙恩
赦自永乐十三年至十九年七年之间所免税粮不下
数百万石永乐二十年至宣德三年又复七年拖欠折
收轻赍亦不下数百万石折收之后两奉诏书敕谕自
宣德七年以前拖欠粮草盐粮也种子粒税丝门摊课
钞悉皆停徵前后一十八年间蠲免折收停徵至不可
算由此观之徒有重税之名殊无徵税之实愿阁下转
卷十 第 12a 页 WYG0858-0625a.png
达皇上稽古税法斟酌取舍以宜于今者而税之轻其
重额使民如期输纳此则国家有轻税之名又有徵税
之实矣
今按宣庙实录洪熙元年闰七月广西右布政使周干
自苏常嘉湖等府巡视还言苏州等处人民多有逃亡
者询之耆老皆云由官府弊政困民所致如吴江昆山
民田亩旧税五升小民佃种富室田亩出私租一石后
因没入官依私租减二斗是十分而取八也拨赐公侯
卷十 第 12b 页 WYG0858-0625b.png
驸马等项田每亩旧输租一石后因事故还官又如私
租例尽取之且十分而取其八民犹不堪况尽取之乎
尽取则无以给私家而必至冻馁欲不逃亡不可得矣
乞命所司将没官之田及公侯还官田租俱照彼处官
田起科亩税六斗则田地无抛荒之患而小民得以安
生下部议宣德五年二月癸巳诏各处旧额官田起科
不一租粮既重农民弗胜自今年为始每田一亩旧额
纳粮自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分之二自四斗一升至一
卷十 第 13a 页 WYG0858-0625c.png
石以上者各减十分之三永为定例六年三月巡抚侍
郎周忱言松江府华亭上海二县旧有官田税粮二万
七千九百馀石俱是古额科粮太重乞依民田起科庶
徵收易完上命行在户部会官议劾忱变乱成法沽名
要誉请罪之上不许七年三月庚申朔诏但系官田塘
地税粮不分古额近额悉依五年二月癸巳诏书减免
不许故违辛酉上退朝御左顺门谓尚书胡濙曰朕昨
以官田赋重百姓苦之诏减什之三以苏民力尝闻外
卷十 第 13b 页 WYG0858-0625d.png
间有言朝廷每下诏蠲除租赋而户部皆不准甚者文
移戒约有司有勿以诏书为辞之语若然则是废格诏
令壅遏恩泽不使下流其咎若何今减租之令务在必
行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有子曰百姓不足君孰与
足卿等皆士人岂不知此朕昨有诗述此意今以示卿
其念之毋忘濙等皆顿首谢其诗曰官租颇繁重在昔
盖有因而此服田者本皆贫下民耕作既劳勚输纳亦
苦辛遂令衣食微曷以赡其身殷念恻予怀故迹安得
卷十 第 14a 页 WYG0858-0626a.png
循下诏减什三行之四方均先王视万姓有若父子亲
兹惟重邦本岂曰矜吾仁英庙实录正统元年闰六月
丁卯行在户部奏浙江直𨽻苏松等处减除税粮请命
各处巡抚侍郎并同府县官用心覈实其官田每亩秋
粮四斗一升至二石以上者减作二斗七升二斗一升
以上至四斗者减作二斗一斗一升至二斗者减作一
斗明白具数送部磨勘从之(按嘉靖十七年册长洲县/田犹有七斗以上者今与)
(民田通均而犹三斗七升/是此旨当日未尽奉行也)
卷十 第 14b 页 WYG0858-0626b.png
官田自汉以来有之宋史建炎元年籍蔡京王黼等庄
以为官田开禧三年诛韩侂胄明年置安边所韩侂胄
与其他权倖没入之田及围田湖田之在官者皆𨽻焉
输米七十二万一千七百斛有奇钱一百三十一万五
千缗有奇而已景定四年殿中侍御史陈尧道右正言
曹孝庆监察御史虞虙张晞颜等言乞依祖宗限田议
自两浙江东西官民户踰限之田抽三分之一买充公
田得一千万亩之田则岁有六七百万斛之入丞相贾
卷十 第 15a 页 WYG0858-0626c.png
似道主其议行之始于浙西六郡凡田亩起租满石者
予二百贯以次递减有司以买田多为功皆谬以七八
斗为石其后田少与硗瘠亏租与佃人负租而逃者率
取偿田主六郡之民多破家矣(理宗纪言平江江阴安/吉嘉兴常州镇江六郡)
(已买公田三百/五十馀万亩)而平江之田独多(似道传包恢知平江/督买田至以肉刑从)
(事/)元之有天下也此田皆别领于官松江府志言元时
苗税公田外复有江淮财赋都总管府领故宋后妃田
以供太后江浙财赋府领籍没朱(清/)(瑄/)田以供中宫
卷十 第 15b 页 WYG0858-0626d.png
(元史天历二年十月立/平江等处田赋提举司)稻田提领所领籍没朱(国珍/)
(明/)田以赐丞相托克托拨赐庄(在上海十九保巳元史至托/正四年六月己 赐托克)
(松江田为立松江/等处稻田提领所)领宋亲王及新籍明庆妙行二寺等
(又有汪关关/满经历田)以赐影堂寺院诸王近臣又有括入白
云宗僧田(元史成宗纪大德七年七月罢江南白云宗/总摄所其田令依例输租仁宗纪至大四年)
(二月御史台言白云宗总摄所统江南为僧之有发者/不养父母避役损民乞追收所受玺书银印勒还民籍)
(从/之)皆不系州县元额而元史所记赐田大臣如拜珠雅
克特穆尔䓁诸王如鲁王多阿克巴拉郯王彻彻尔图等公主
卷十 第 16a 页 WYG0858-0627a.png
如鲁国大长公主寺院如集庆万寿二寺无不以平江
田而平江之官田又多至张士诚据吴之日其所署平
章太尉等官皆出于负贩小人无不志在良田美宅一
时买献之产遍于平江而一入版图亦按其租簿没入
之已而富民沈万三等又多以事被籍是故改平江曰
苏州而苏州之官田多而益多故宣德七年六月戊子
知府况钟所奏之数长洲等七县秋粮二百七十七万
九千馀石其中民粮止一十五万三千一百七十馀石
卷十 第 16b 页 WYG0858-0627b.png
官粮二百六十二万五千九百三十馀石是一府之地
土无虑皆官田而民田不过十五分之一也且夫民田
仅以五升起科而官田之一石者奉诏减其什之三而
犹为七斗是则民间之田一入于官而一亩之粮化而
为十四亩矣(实录宣德七年七月己未行在户部奏直/𨽻松江府没官田宜准民田例起科上从)
(之命各处没官/田粮俱准此例)此固其极重难返之势始于景定讫于
洪武而徵科之额十倍于绍熙以前者也于是巡抚周
忱有均耗之法有改𣲖金花官布之法以宽官田而租
卷十 第 17a 页 WYG0858-0627c.png
额之重则一定而不可改若夫官田之农具车牛其始
皆给于官而岁输其税浸久不可问而其税复𣲖之于
田然而官田官之田也国家之所有而耕者犹人家之
佃户也民田民自有之田也各为一册而徵之犹夫宋
史所谓一曰官田之赋二曰民田之赋金史所谓官田
曰租私田曰税者而未尝并也相沿日久版籍讹脱疆
界莫寻村鄙之氓未尝见册买卖过割之际往往以官
作民而里胥之飞洒移换者又百出而不可䆒所谓官
卷十 第 17b 页 WYG0858-0627d.png
田者非昔之官田矣乃至讼端无穷而赋不理于是景
泰二年从浙江布政司右布政使杨瓒之言将湖州府
官田重租分𣲖民田轻租之家承纳及归并则例四年
诏巡抚直𨽻侍郎李敏均定应天等府州县官民田(先/是)
(正统中户部会官议令江南小户官田改为民田起科/而量改大户民田为官田以备其数既又因御史徐郁)
(奏令所司均配扣算务使民田量𢃄官田办粮以苏贫/困俱行巡抚侍郎周忱清理然民田多系官豪占据莫)
(能究竟其弊仍旧至是郁复以为言户部请从其议/命敏均定搭𣲖敢有恃强阻滞者执治其罪从之)
靖二十六年嘉兴知府赵瀛刱议田不分官民税不分
卷十 第 18a 页 WYG0858-0628a.png
等则一切以三斗起徵苏松常三府从而效之自官田
之七斗六斗下至民田之五升通为一则而州县之额
各视其所有官田之多少轻重为准多者长洲至亩科
三斗七升少者太仓亩科二斗九升矣国家失累代之
公田而小民乃代官佃纳无涯之租赋事之不平莫甚
于此然而为此说者亦穷于势之无可奈何而当日之
士大夫亦皆帖然而无异论亦以治如乱丝不得守二
三百年纸上之虚科而使斯人之害如水益深而不可
卷十 第 18b 页 WYG0858-0628b.png
救也(惟唐太常鹤徵作/武进志极为惋叹)抑尝论之自三代以下田得买
卖而所谓业主者即连陌跨阡不过本其锱铢之直而
直之高下则又以时为之地力之盈虚人事之赢绌率
数十年而一变奈之何一入于官而遂如山河界域之
不可动也且景定之君臣其买此田者不过予以告牒
会子虚名不售之物逼而夺之以至彗出民愁而自亡
其国(宋史买公田五千亩以上以银半分官告五分度/牒二分会子三分半五千亩以下以银半分官告)
(三分度牒三分会子三分半千亩以下度牒会子各半/五百亩至三百亩全以会子及田事成每石官给止四)
卷十 第 19a 页 WYG0858-0628c.png
(十贯而半是告牒民持/之而不得售六郡骚然)四百馀年之后推本重赋之繇
则犹其遗祸也(宋史谓其弊极多其租尤重及/宋亡遗患犹不息亮哉斯言)而况于
没入之田本无其直者乎至于今日佃非昔日之佃而
主亦非昔日之主则夫官田者亦将与册籍而俱销共
车牛而皆尽矣犹执官租之说以求之固已不可行(隋/书)
(李德林传高祖以高阿那肱卫国县市店八十区赐德/林车驾幸晋阳店人上表称地是民物高氏强夺于内)
(造舍上命有司科还价直则是以当代之君而还前代/所夺之地价古人已有之矣 又考后汉书谯玄子瑛)
(奉家钱千万于公孙述以赎父死及玄䘚天下平定玄/弟庆以状诣阙自陈尤武敕所在还玄家钱则知人主)
卷十 第 19b 页 WYG0858-0628d.png
(以天下为心/固当如此)而欲一切改从民田以复五升之额即又
骇于众而损于国有王者作咸则三壤谓宜遣使案行
吴中逐县清丈定其肥瘠高下为三等上田科二斗中
田一斗五升下田一斗山塘涂荡以升以合计者附于
册后而概谓之曰民田惟学田屯田乃谓之官田则民
乐业而赋易完视之绍熙以前犹五六倍也岂非去累
代之横征而立万年之永利者乎昔者唐末中原宿兵
所在皆置营田以耕旷土其后又募高赀户使输课佃
卷十 第 20a 页 WYG0858-0629a.png
之户部别置官司总领不𨽻州县梁太祖击淮南掠得
牛以千万计给东南诸州农民使岁输租自是历数十
年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周太祖素知其弊用张凝
李榖之言悉罢户部营田务以其民𨽻州县其田庐牛
农器并赐见佃者为永业悉除租牛课是岁户部增三
万馀户或言营田有肥饶者不若鬻之可得钱数十万
缗以资国帝曰利在于民犹在国也朕用此钱何为呜
呼以五代之君犹知此义而况他日大有为之主必有
卷十 第 20b 页 WYG0858-0629b.png
朝闻而夕行之者矣(宋绍兴二十三年知池州黄子游/言青阳县苗七八倍于诸县因南)
(唐尝以县为宋齐丘食邑故输三斗后/遂为额诏减苗税二分有半科米二分)
今存者惟卫所屯田学田勋戚钦赐庄田三者犹是官
田南京各衙门所管草场田地佃户亦转相典卖不异
民田苏州一府惟吴县山不曾均为一则至今有官山
私山之名官山每亩科五升私山亩科一升五勺
今高淳县之西有永丰乡者宋时之湖田所谓永丰圩
者也文献通考永丰圩自政和五年围湖成田初令百
卷十 第 21a 页 WYG0858-0629c.png
姓请佃后以赐蔡京又以赐韩世忠又以赐秦桧继拨
𨽻行宫今𨽻总所(宋史建康府永礼圩租/米岁以三万石为额)王弼(成化十/一年进)
(士溧水/知县)永丰谣曰永丰圩接永宁乡一亩官田八斗粮
人家种田无厚薄了得官租身即乐前年大水平斗门
圩底禾苗无半分里胥告灾县官怒至今追租如追魂
有田追租未足怪尽将官田作民卖富家得田贫纳租
年年旧租结新债旧租了新租促更向城中卖黄犊一
犊千文任时估债家算息不算母呜呼有犊可卖君莫
卷十 第 21b 页 WYG0858-0629d.png
悲东邻卖犊兼卖儿但愿有儿在我边明年还得种官
田读此诗知当日官佃之苦即已如此(元史阎复传言/江南公田租重)
(宜减以/贷贫民)而以官作民亦不始于近日矣
元微之集奏状右臣当州百姓田地每亩只税粟九升
五合草四分地头𣙜酒钱共出二十一文已下其诸色
职田每亩约税粟三斗草三束脚钱一百二十文若是
京官上司职田又须百姓变米雇车般送比量正税近
于四倍其公廨田官田驿田等所税轻重约与职田
卷十 第 22a 页 WYG0858-0630a.png
相似是则官田之苦自唐已然不始于宋元也故先朝
洪熙宣德中屡下诏书令民间有抛荒官田召人开耕
依民田例起科又不独苏松常三府为然
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其亩甚窄而
凡沟渠道路皆并其税于田之中岁仅秋禾一熟一亩
之收不能至三石(凡言石者/皆以官斛)少者不过一石有馀而私
租之重者至一石二三斗少亦八九斗佃人竭一岁之
力粪壅工作一亩之费可一缗而收成之日所得不过
卷十 第 22b 页 WYG0858-0630b.png
数斗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贷者故既减粮额即当
禁限私租上田不得过八斗如此则贫者渐富而富者
亦不至于贫元史成宗纪至元三十一年十月辛巳(时/成)
(宗即/位)江浙行省臣言陛下即位之初诏蠲今岁田租十
分之三然江南与江北异贫者佃富人之田岁输其租
今所蠲特及田主其佃民输租如故则是恩及富室而
不被及于贫民也宜令佃民当输田主者亦如所蠲之
数从之(明朝宣德十年五月乙未刑/科给事中年富亦有此请)大德八年正月乙
卷十 第 23a 页 WYG0858-0630c.png
未诏江南佃户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普减二分永为
定例前一事为特恩之蠲后一事为永额之减而皆所
以宽其佃户也是则厚下之政前代已有行之者
汉武帝时董仲舒言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唐德宗
时陆贽言今京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
租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及中等租犹
半之夫土地王者之所有耕稼农夫之所为而兼并之
徒居然受利望令凡所占田约为条限裁减租价务利
卷十 第 23b 页 WYG0858-0630d.png
贫人仲舒所言则今之分租贽所言则今之包租也然
犹谓之豪民谓之兼并之徒(食货志豪民侵陵分田劫/假师古曰分田谓贫者无)
(田而取富人田耕种共分其所收也假亦谓贫人/赁富人之田也劫者富人劫夺其税侵欺之也)宋已
下则公然号为田主矣
  豫借
唐玄宗天宝三载制曰每载庸调八月徵收农功未毕
恐难济办自今已后延至九月二十日为限至代宗广
德二年七月庚子税天下地亩青苗钱以给百官俸(田/一)
卷十 第 24a 页 WYG0858-0631a.png
(亩税钱/十五)所谓青苗钱者以国用急不及待秋方苗青而
徵之故号青苗钱主其任者为青苗使(此与宋王安石/所行青苗钱之)
(法不同彼则当青黄未接之时贷钱于贫民而/取其息本谓之常平钱民问名为青苗钱耳)遂为后
代豫借之始陆宣公言蚕事方兴已输缣税农功未艾
遽敛榖租上司之绳责既严下吏之威暴愈促有者急
卖而耗其半直无者求假而费其倍酬宪宗元和六年
二月制以新陈未接营办尤艰凡有给用委观察使以
供军钱方员借便不得量抽百姓故韩文公有游城南
卷十 第 24b 页 WYG0858-0631b.png
诗云白布长衫紫领巾差科未动是閒身麦苗含穟桑
生葚共向田头乐社神是三四月之间尚未动差科也
至后唐庄宗同光四年三月戊辰以军食不足敕河南
尹豫借夏秋税其时外内离叛未及一月国亡主灭明
宗即位颇知爱民见于文献通考所载长兴四年起徵
条流其节候早者五月十五日起徵八月一日纳足递
而下之其尤晚者六月十五日起徵九月纳足周世宗
显德三年十月丙子上谓侍臣曰近朝徵敛榖帛多不
卷十 第 25a 页 WYG0858-0631c.png
俟收穫纺绩之毕乃诏三司自今夏税以六月秋税以
十月起徵是庄宗虽有三月豫借之令而实未尝行也
乃后代国势阽危非若同光而春初即出榜开徵其病
民又甚矣
诗云硕鼠硕鼠无食我苗谢君直曰苗未秀而食之贪
之甚也明之为豫借者食苗之政也有不驱民而适乐
郊者乎
虞谦洪武末为杭州府知府尝建议僧道民之蠹今江
卷十 第 25b 页 WYG0858-0631d.png
南寺院田多或数百顷而徭役未尝及之贫民无田往
往为徭役所困请为定制僧道每人田无过十亩馀田
以均平民初是之已而谓非旧制遂废
  纺织之利
今边郡之民既不知耕又不知织虽有材力而安于游
惰华阴王宏撰著议以为延安一府布帛之价贵于西
安数倍既不获纺织之利而又岁有买布之费生计日
蹙国税日逋非尽其民之惰以无教之者耳今当每州
卷十 第 26a 页 WYG0858-0632a.png
县发纺织之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募外
郡能织者为师即以民之勤惰工拙为有司之殿最一
二年间民享其利将自为之而不烦程督矣计延安一
府四万五千馀户户不下三女子固已十三万馀人其
为利益岂不甚多按盐铁论曰边民无桑麻之利仰中
国丝絮而后衣之夏不释复冬不离窟父子夫妇内藏
于专室土圜之中崔寔政论曰仆前为五原太守土俗
不知缉绩冬积草伏卧其中若见吏以草缠身令人酸
卷十 第 26b 页 WYG0858-0632b.png
(今火同人多是如此妇人出草/则穿纸裤真所谓裸虫者也)吾乃卖储峙得二十
馀万诣雁门广武迎织师使巧手作机乃纺以教民织
(后汉书采/入本传)是则古人有行之者矣汉志有云冬民既入
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八月载绩
为公子裳豳之旧俗也率而行之富强之效惇庞之化
岂难致哉
吴华覈上书欲禁绫绮锦绣以一生民之原丰榖帛之
业谓今吏士之家少无子女多者三四少者一二通令
卷十 第 27a 页 WYG0858-0632c.png
户有一女十万家则十万人人人织绩一岁一束则十
万束矣使四疆之内同心戮力数年之间布帛必积恣
民五色惟所服用但禁绮绣无益之饰且美貌者不待
华采以崇好艳姿者不待文绮以致爱有之无益废之
无损何爱而不暂禁以充府藏之急乎此救乏之上务
富国之本业使管晏复生无以易此方今纂组日新侈
薄弥甚斲雕为朴意亦可行之会乎
  马政
卷十 第 27b 页 WYG0858-0632d.png
析因夷隩先王之所以处人民也日中而出日中而入
(左氏庄二/十九年传)先王之所以处厩马也
汉晁错言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䘚三人(师古曰当/为䘚者免)
(其三人不为䘚者/复其钱 本传)文帝从之故文景之富众庶街巷有
马仟伯(阡陌/字同)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(汉书/食货)
(志/)若乃塞之斥也桥桃致马千匹(货殖/传)班壹避坠(古地/字)
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(叙/传)则民间之马其盛可知武
帝轮台之悔乃修马复令(复䘚三人之/令 西域传)唐玄宗开元九
卷十 第 28a 页 WYG0858-0633a.png
年诏天下之有马者州县皆先以邮递军旅之役定户
复缘以升之百姓畏苦乃多不畜马故骑射之士减曩
时自今诸州民勿限有无荫能家畜十马以下免帖驿
邮递征行定户无以马为赀(唐书/兵志)古之人君其欲民之
有马如此惟魏世宗正始四年十一月丁未禁河南畜
牝马(魏书本纪河延昌元年六/月戊寅通 南牝马之禁)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
六月戊申括诸路马凡色目人有马者三取其二汉民
悉入官敢匿与互市者罪之(元史/本纪)实录言永乐元年七
卷十 第 28b 页 WYG0858-0633b.png
月丙戌上谕兵部臣曰比闻民间马价腾贵盖禁民不
得私畜故也汉文景时闾里有马成群民有即国家之
有其榜谕天下听军民畜马勿禁又曰三五年后庶几
马渐蕃息此承元人禁马之后故有此谕而洪熙元年
正月辛巳上申谕兵部令民间畜官马者二岁纳驹一
匹俾得以馀力养私马至宣德六年有陜西安定卫土民
从义畜马蕃息数以来献此则小为之而小效者也
然未及修汉唐复马之令也
卷十 第 29a 页 WYG0858-0633c.png
  驿传
后唐舆服志曰驿马三十里一置史记田横乘传诣雒
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□置是也唐制亦然(唐书百官/志凡三十)
(里有/驿)白居易诗从陜至东京(今陜州至/河南府)山低路渐平风
光四百里(在今代为/三百里)车马十三程是也(桑维翰对晋高/祖言大梁距魏)
(不过/十里)其行或一日而驰十驿岑参诗一驿过一驿驿骑
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韩愈诗衔命山东抚
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是也(天宝六载敕自今左/降官日驰十驿以上)又如
卷十 第 29b 页 WYG0858-0633d.png
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丙寅安禄山反于范阳壬申闻于
行在所时上在华清宫(在今临/潼县)六日而达至德二载九
月癸卯广平王收西京甲辰捷书至行在时上在凤翔
府一日而达而唐制赦书日行五百里则又不止于十
驿也古人以置驿之多故行速而马不弊后人以节费
之说历次裁并至有七八十里而一驿者马倒官逃职
此之故盍一考之前史乎(且如通州潞河驿四十里至/夏店驿五十里至公乐驿五)
(十里至兰州渔阳驿今以夏店公乐二驿并于三河则/一驿七十里矣岂不劳乎又如定州永定驿五十里至)
卷十 第 30a 页 WYG0858-0634a.png
(西乐驿四十五里至伏城驿四十里至真定府恒/山驿犹仍旧贯使并为三驿亦必不堪其敝矣)
古人以三十里为一舍左传楚子入郑退三十里而许
之平注以为退一舍而诗言我服既成于三十里周礼
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然则汉人之驿马三十里
一置有自来矣(史记晋世家注引贾逵曰司马法/从遁不过三舍三舍九十里也)
明初凡驿皆有仓洪熙元年六月丙辰河南新安知县
陶镕奏县在山谷土瘠民贫遇岁不登公私无措惟南
关驿有储粮臣不及待报借给贫民一千七百二十八
卷十 第 30b 页 WYG0858-0634b.png
石上嘉其称职即此一事而当时储畜之裕法令之宽
贤尹益下之权明主居高之听皆非季世之所能及矣
然则驿之有仓不但以供宾客使臣而亦所以待凶荒
艰阨实周礼遗人之掌也帖括后生何足以知先王之
政哉
今时十里一铺(俗作/铺)设䘚以递公文(金史泰和六年初/置急递铺腰铃传)
(递日行三百里奉大名府志唐有银牌末熙宁有金字/牌急脚递岳飞 诏班师一日中十二金字牌是也)
孟子所云置邮而传命盖古已有之史记白起既行出
卷十 第 31a 页 WYG0858-0634c.png
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汉书黄霸传注师古曰邮亭书
舍谓传送文书所止处
  漕程
山堂考索载唐漕制凡陆行之程马日七十里步及驴
五十里车三十里水行之程舟之重者沂河日三十里
江四十里馀水四十五里空舟沂河四十里江五十里
馀水六十里沿流之舟则轻重同制河日一百五十里
江一百里馀水七十里转运徵敛送纳皆准程节其迟
卷十 第 31b 页 WYG0858-0634d.png
速其三峡砥柱之类不拘此限此法可以不尽人马之
力而亦无逗留之患明之过淮过洪及回空之限犹有
此意而其用车驴则必穷日之力而后止以至于人畜
两弊岂非后人之急迫日甚于前人也与然其效可睹

  行盐
松江李雯论盐之产于场犹五榖之生于地宜就场定
额一税之后不问其所之则国与民两利又曰天下皆
卷十 第 32a 页 WYG0858-0635a.png
私盐则天下皆官盐也此论凿凿可行丘仲深大学衍
义补言复海运而引杜子美诗云帆转辽海粳(俗作/粳)
来东吴为證余于盐法亦引子美诗云蜀麻吴盐自古
通又曰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又曰蜀麻久不来吴
盐拥荆门若如后代之法各有行盐地界吴盐安得至
蜀哉人人诵杜诗而不知此故事所云诵诗三百授之
以政不达者也
洪武三年六月辛巳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长
卷十 第 32b 页 WYG0858-0635b.png
芦运至太和岭路远费重若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
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俱准盐一引引二百斤商
人鬻毕即以原给引自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输
之费省而军储充矣从之此中盐之法所自始
唐刘晏为转连使专用𣙜盐法充军国之费时自许汝
郑邓之西皆食河东池盐度支主之汴滑唐蔡之东皆
食海盐晏主之晏以为盐吏多则州县扰故但于出盐
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主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
卷十 第 33a 页 WYG0858-0635c.png
自馀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
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
利而民不乏盐始江淮盐利不过四十万缗季年乃六
百万缗由是国用充足而民不困弊今日盐利之不可
兴正以盐吏之不可罢读史者可以慨然有省矣
行盐地分有远近之不同远于官而近于私则民不得
不买私盐既买私盐则兴贩之徒必兴于是乎盗贼多
而刑狱滋矣宋史言江西之虔州地连广南而福建之
卷十 第 33b 页 WYG0858-0635d.png
汀州亦与虔接虔盐弗善汀故不产盐二州民多盗贩
广南盐以射利(又言虔州官盐自淮南运致卤湿杂恶/轻不及斤而价至四十七钱岭南盐贩)
(入虔一斤半当一斤纯白不杂卖钱二十以故虔人尽/食岭南盐虔州即今赣州府宋时屡议不定介䘚食广)
(东/盐)每岁秋冬田事才毕恒数十百为群持甲兵旗鼓往
虔汀漳潮循梅惠广八州之地所至劫人榖帛掠人妇
女与巡捕吏䘚斗格或至杀伤则起为盗依阻险要捕
不能得或赦其罪招之元末之张士诚以盐徒而盗据
吴会其小小兴贩虽太平之世未尝绝也余少居昆山
卷十 第 34a 页 WYG0858-0636a.png
常熟之间为两浙行盐地而民间多贩淮盐自通州渡
江其色青黑视官盐为善及游大同所食者蕃盐坚致
精好此地利之便非国法之所能禁也明知其不能禁
而设为巡捕之格课以私盐之获每季若干为一定之
额宁非奉行之具文哉
宋嘉祐中著作佐郎何鬲三班奉职王嘉麟上书请罢
给茶本钱纵园户贸易而官收租钱与所在征算归𣙜
货务以偿边籴之费可以疏利源而宽民力仁宗从之
卷十 第 34b 页 WYG0858-0636b.png
其诏书曰历世之敝一旦以除著为经常弗复更制是
以虽当王安石之时而于茶法未有所变其说可通之
于盐课者也
 
 
 
 
 日知录卷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