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八
卷八 第 1a 页 WYG0858-0563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日知录卷八     昆山 顾炎武 撰
  州县税赋
王士性广志绎曰天下赋税有土地肥瘠不甚相远而
徵科乃至悬绝者当是国初草草未定画一之制而其
后相沿不敢议耳如真定之辖五州二十七县苏州之
辖一州七县无论所辖即其广轮之数真定已当苏之
五而苏州粮二百三万八千石真定止一十万六千石
卷八 第 1b 页 WYG0858-0563b.png
然犹南北异也若同一北方也河间之繁富二州十六
县登州之贫寡一州七县相去殆若莛楹而河间粮止
六万一千登州乃二十三万六千然犹直𨽻山东异也
若在同省汉中二州十四县之殷庶视临洮二州三县
之冲疲易知也而汉中粮止三万临洮乃四万四千然
犹各道异也若在同道顺庆不大于保宁其辖二州八
县均也而顺庆粮七万五千保宁止二万然犹两郡异
也若在一邑则同一西南充也而负郭十里田以步计
卷八 第 2a 页 WYG0858-0564a.png
赋以田起二十里外则田以絙量不步矣五十里外田
以约计不絙矣官赋无定数私价亦无定估何其悬绝
也惟是太平日久累世相传民皆安之以为固然不自
觉耳夫王者制邑居民则壤成赋岂有大小轻重不同
若此之甚哉且以所辖州县言之真定三十二西安三
十六开封平阳各三十四济南三十成都三十一而松
江镇江太平止三县汉阳兴化止二县其直𨽻之州则
如徐州泽州之四县郴州之五县嘉定之六县潼川之
卷八 第 2b 页 WYG0858-0564b.png
七县俨然一府也而其小者或至于无县可辖且明初
之制多因元旧平阳一路共领九州殆据山西之半至
洪武二年始以泽潞辽沁四州直𨽻山西行省而今尚
有五州若蒲州自古别为一郡屡此建言皆为户部所
格归德一州向属开封至嘉靖二十四年始分为府天
下初定日不暇给沿元之非遂至二三百年(崔铣言今/之郡大者)
(千里属邑数十为长者名数且不能悉奚/望其理也宜令大郡不过四百里邑百里)然则后之王
者审形势以制统辖度辐员以界郡县则土田以起徵
卷八 第 3a 页 WYG0858-0564c.png
科乃平天下之先务不可以虑始之艰而废万年之利
者矣
太祖实录洪武八年三月平阳府言所属蒲解二州距
府阔远乞以直𨽻山西行省为便未许至天启四年巡
按山西李日宣请以二州十县分立河中府治运城以
运使兼知府事运同兼清军运副兼管粮运判兼理刑
事下户部户部下山西山西下河东河东下平阳府议
之竟寝不行(按汉河东郡二十四县后汉二十城魏正/始八年分河东之汾北十县为平阳郡)
卷八 第 3b 页 WYG0858-0564d.png
此所谓欲制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也且商雒之于
关内陈许之于大梁德棣之于济南颖亳之于凤阳自
古不相统属去府既远更添司道于是有一府之地而
四五其司道者官愈多而民愈扰职此之由矣昔仲长
统昌言谓诸夏有十亩共桑之迫远州有旷野不发之
田范晔酷吏传亦言汉制宰守旷远户口殷大而后汉
马援传既平交阯奏言西于县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
庭千馀里(庭县/庭也)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许之华阳国志
卷八 第 4a 页 WYG0858-0565a.png
巴郡太守但望(字伯门大山/人见风俗通)上疏言郡境南北四千东
西五千属县十四土界遐远令尉不能穷诘奸凶时有
贼发督邮追案十日乃到贼已远逃踪迹绝灭其有犯
罪逮捕證验文书诘讯从春至冬不能究讫绳宪未加
或遇德令是以贼盗公行奸宄不绝太守行农桑不到
四县刺史行部不到十县欲请分为二郡其后遂为三
巴水经注山阴县汉会稽郡治也永建中阳羡周嘉上
书以县远赴会稽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吴以
卷八 第 4b 页 WYG0858-0565b.png
东为会稽此皆远县之害已见于前事者也北齐书赫
连子悦除林虑守世宗往晋阳路由是郡因问所不便
子悦答言临水武安二县去郡遥远山岭重叠车步艰
难若东属魏郡则地平路近世宗笑曰卿徒知民便不
觉损干子悦荅以所言因民疾苦不敢以私润负心嗟
乎今之牧守其能不徇于私而计民之便者吾未见其
人矣
  属县
卷八 第 5a 页 WYG0858-0565c.png
自古郡县之制惟唐为得其中今考地理志属县之数
京兆河南二府各二十河中太原二府各十三魏州十
四广州十三镇州桂州各十一其他虽大无过十县者
此其大小相维多寡相等均安之效不可见于前事乎
后代之王犹可取而镜也但其中一二县之郡亦有可
并宪宗元和元年割属东川六州制曰分疆设都盖资
共理形束壤制亦在稍均将惩难以销萌在立防而不
紊故贾生之议以楚益梁宋氏之规割荆为郢酌于前
卷八 第 5b 页 WYG0858-0565d.png
事宜有变通此虽一时之言亦经邦制郡之长策也
  州县品秩
汉时县制万户已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
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唐则州有上中下三等县有京
畿上中中下下六等品各有差太祖实录吴元年定县
有上中下三等税粮十万石已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
县丞从七品主簿从八品六万石以下为中县知县正
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从八品三万石以下为下县知
卷八 第 6a 页 WYG0858-0566a.png
县从七品丞簿如中县之秩洪武六年八月壬辰分天
下府为三等粮二十万石已上者为上府秩从三品二
十万石以下者为中府秩正四品十万石以下者为下
府秩从四品(不知何年始改此制洪武十四年十月定/考劾法府以田粮十五万石以上州以七)
(万石以上县以三万石以上亲临王府上司军马/守禦路当驿道边方冲要者为繁不及此者为简)后乃
一齐其品而但立繁简之目才优者调繁不及者调简
古时列爵惟五之意遂尽亡之矣
  府
卷八 第 6b 页 WYG0858-0566b.png
汉曰郡唐曰州州即郡也惟建都之地乃曰府唐初止
京兆河南二府武后以并州为太原府玄宗以蒲州为
河中府益州为成都府肃宗以岐州为凤翔府荆州为
江陵府德宗以梁州为兴元府惟兴元以德宗行幸于
此其馀皆建都之地也(旧唐书田悦传朱滔自称翼王/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又请)
(李纳称齐王以幽州为范阳府魏州为大名府恒州为/真定府郓州为东平府李希烈传僭号以汴州为大梁)
(府是则以州/称府者僭也)
后梁以汴州为开封府后唐以魏州为兴唐府镇州为
卷八 第 7a 页 WYG0858-0566c.png
真定府(册府元龟载长兴三年中书省奏本朝都长安/以京兆府为上今都雒阳请以河南府为上其)
(五府旧以凤翔府为首河中成都江陵兴元为次中兴/初升魏博为兴唐府镇州为真定府皆是创业兴王之)
(地宜升在五府/之上合为七府)至宋而大郡多升为府王明清挥麈录
曰太祖皇帝以归德军节度使创业升宋州为归德府
后为应天府太宗以晋王即位升并州为太原府真宗
以寿王建储升寿州为寿春府仁宗以升王建储升建
业为江宁府英宗以齐州防禦使入继以齐州为兴德
军神宗自颖王升储升汝阴为顺昌府哲宗自延安郡
卷八 第 7b 页 WYG0858-0566d.png
王升储升延州为延安府徽宗以端王即位升端州为
肇庆府钦宗自定王建储前已升定州为中山府太上
以康王中兴升康州为德庆府今上以建王建储升建
安为建宁府宣和元年六月邢州民董世多进状以英
宗尝为钜鹿郡公又知岳州孙协进言英宗尝为岳州
防禦使诏加讨论时邢州已升安国军遂以邢州为信
德府岳州为岳阳军是岁十月又诏以列圣潜邸所领
地再加讨论以真宗尝为襄王升襄州为襄阳府仁宗
卷八 第 8a 页 WYG0858-0567a.png
尝为庆国公升庆州为庆阳府英宗尝为宜州刺史以
宜州为庆远军神宗尝为安州观察使以安州为德安
府又尝为光国公以光州为光山军哲宗尝为东平军
节度使以郓州为东平府尝为均国公以均州为武当
军徽宗尝为宁国公以宁州为兴宁军又尝为平江镇
江军节度使并升为府又以太宗尝为睦州防禦使升
睦州为遂昌军今上即位之初升隆兴宁国常德诸府
皆以潜藩拥麾之地也(隋炀帝大业九年诏曰博陵昔/为定州地居冲要先皇历试所)
卷八 第 8b 页 WYG0858-0567b.png
(基王化斯远故以道冠豳风义高姚邑朕巡抚氓庶爰/届兹邦瞻望郊廛怀德思止可改博陵为高阳郡赦境)
(内死罪已下给复一年于是召高祖时故吏皆量才授/职此前代升郡故事然以先皇涖任之邦追思旧德有)
(此特诏至宋则但列/空衔便加恩数矣)玉照新志曰徽宗尝封遂宁郡王
升遂州为遂宁府尝封蜀国公升蜀州为崇庆府沿至
于今无郡不府而狭小之处如滁和泽沁郴靖邛眉之
类犹以州名又有𨽻府之州特异其名而亲理民事与
县尹无别(凡唐宋旧设之州并有附郭县而州不亲民/事元初省冗官令州官兼领洪武初并附郭)
(县八州州浦士衡曰国朝建立府州多踵胜国其最异/者则以 统县而省县八州刺史而下行县令之事所)
卷八 第 9a 页 WYG0858-0567c.png
(谓名存实异与宋/以前不同者也)县之𨽻于州者则既𢃄府名又𢃄州
名而其实未尝管摄于州(惟到任缴凭必由州/转府尚有饩羊之意)体统乖
而名实殽矣窃以为宜仍唐制凡郡之连城数十者析
而二之三之而以州统县惟京都乃称府焉岂不画一
而易遵乎
  乡亭之职
汉书百官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
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
卷八 第 9b 页 WYG0858-0567d.png
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(宋书百官志汉制丞一人/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)
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(武帝/纪元)
(光六年诏曰少吏犯禁吏宁/成传为少吏必陵其长)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(宋/书)
(五家为伍伍长主之二伍为什什长主之十什为里里/魁主之十里为亭亭长主之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)
(表张章父为长安亭长/失官是亭长亦称官也)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(张敞/传注)
(师古曰乡有秩/者啬夫之类也)啬夫游徼(宋书又/有乡佐)三老掌教化啬夫职
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(宋书乡佐有秩主赋税/三老主教化啬夫主争)
(讼游徼/主奸非)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
卷八 第 10a 页 WYG0858-0568a.png
之皆秦制也高帝纪二年二月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
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
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(三老为乡/官故壶关)
(三老荗得上书言太子鸡黄/霸传使邮亭乡官皆畜 豚)此其制不始于秦汉也自
诸候兼并之始而管仲蔿敖子产之伦所以治其国者
莫不皆然(管子书曰择其/贤民使为里君)而周礼地官自州长以下有
党正族师闾胥比长自县正以下有鄙师酂长里宰邻
长则三代明王之治亦不越乎此也夫惟于一乡之中
卷八 第 10b 页 WYG0858-0568b.png
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若网之在纲有条而
不紊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且守令之不足任
也而多设之监司监司之又不足任也而重立之牧伯
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虽得公廉
勤干之吏犹不能以为治而况托之非人者乎后魏太
和中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
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邻长复一夫
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复征戍馀若民三载无愆则陟用
卷八 第 11a 页 WYG0858-0568c.png
陟之一等孝文从之诏曰邻里乡党之制所由来矣欲
使风教易周家至日见以大督小从近及远如身之使
手干之总条然后口算平均义兴讼息史言立法之初
多称不便及事既施行计省昔十有馀倍于是海内安
之后周苏绰作六条诏书曰非直州郡之官皆须善人
爰至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各得一乡之选以
相监统隋文帝师心变古开皇十五年始尽罢州郡乡
官而唐柳宗元之言曰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
卷八 第 11b 页 WYG0858-0568d.png
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
而后有天子由此论之则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
子其灼然者矣故自古及今小官多者其世盛大官多
者其世衰(文献通考言唐之初止有上中下都督府其/后则有节度观察团练诸使宋之初止有转)
(运使其后则有安抚提刑等官麻唐书代宗纪大历八/年九月癸未晋州男子郇模以 辫发持竹筐苇席哭)
(于东市请献三十字一字为一事其言练者请罢/诸州团练使也其言监者请罢诸道监运使也)兴亡
之涂罔不由此
汉时啬夫之卑犹得以自举其职故爰延为外黄乡啬
卷八 第 12a 页 WYG0858-0569a.png
夫仁化大行民但闻啬夫不闻郡县(后汉书/本传)而朱邑自
舒桐乡啬夫(舒县/之乡)官至大司农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
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
如桐乡民(师古曰尝谓/烝尝之祭)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
共为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(汉书循/吏传)二君者皆
其县人也必昜地而官易民而治岂其然哉
今代县门之前多有榜曰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此
先朝之旧制亦古者悬法象魏之遗意也今人谓不经
卷八 第 12b 页 WYG0858-0569b.png
县官而上诉司府谓之越诉是不然太祖实录洪武二
十七年四月壬午命有司择民间高年老人公正可任
事者理其乡之词讼若户婚田宅斗殴者则会里胥决
之事涉重者始白于官若不由里老处分而径诉县官
此之谓越诉也(宣德七年正月乙酉陜西按察佥事林/时言洪武中天下邑里皆置申明旌善)
(二亭民有善恶则书之以示劝惩凡户婚田土斗殴常/事里老于此剖决今亭宇多废善恶不书小事不由里)
(老辄赴上司狱讼之繁皆由于此依景泰四年诏书犹/曰民有怠惰不务生理者许里老 教民榜例惩治)
(天顺八年三月诏军民之家有为盗贼曾经问断不改/者有司即大书盗贼之家四字于其门能改过者许里)
卷八 第 13a 页 WYG0858-0569c.png
(老亲邻人相保管方与除之此/亦古者画衣冠异章服之遗意)惟其大小之相维详要
之各执然后上不烦而下不扰唐至大历以后干戈兴
赋税烦矣而刘长卿之题霅溪李明府曰落日无王事
青山在县门盖县令之职犹不下侵而小民得以安其
业是以能延国命百有馀年迄于僖昭而后大坏然则
鸣琴戴星有天下者宜有以处之矣
洪熙元年七月丙申巡按四川监察御史何文渊言太
祖高皇帝令天下州县设立老人必选年高有德众所
卷八 第 13b 页 WYG0858-0569d.png
信服者使劝民为善乡闾争讼亦使理断下有益于民
事上有助于官司比年所用多非其人或出自𨽻仆规
避差科县官不究年德如何辄令充应使得凭藉官府
妄张威福肆虐闾阎或遇上司官按临巧进谗言变乱
黑白挟制官吏比有犯者谨已按问如律窃虑天下州
县类有此等请加禁约上命申明洪武旧制有滥用匪
人者并州县官皆寘诸法然自是里老之选轻而权亦
替矣(英宗实录言松江知府赵豫和易近民凡有词讼/属老人之公正者剖断有忿争不已者则己为之)
卷八 第 14a 页 WYG0858-0570a.png
(和解故民以老人目之当时称为良吏弊正统以后里/老往往保留令丞朝廷因而许之尤为 政见于景泰)
(三年十月庚戌太仆/寺少卿黄仕扬所奏)
汉世之于三老命之以秩颁之以禄而文帝之诏俾之
各率其意以道民当日为三老者多忠信老成之士也
上之人所以礼之者甚优是以人知自好而贤才亦往
往出于其间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为义帝发丧而
遂以收天下壶关三老茂上书明戾太子之冤史册炳
然为万世所称道近世之老人则听役于官而靡事不
卷八 第 14b 页 WYG0858-0570b.png
为故稍知廉耻之人不肯为此而愿为之者大抵皆奸
猾之徒欲倚势以陵百姓者也其与太祖设立老人之
初意悖矣
明初以大户为粮长掌其乡之赋税多或至十馀万石
运粮至京得朝见天子洪武中或以人材授官至宣德
五年闰十二月南京监察御史李安及江西庐陵吉水
二县耆民六年四月监察御史张政各言粮长之害谓
其倍收粮石准折子女包揽词讼把持官府累经禁饬
卷八 第 15a 页 WYG0858-0570c.png
而其患少息然未尝以是而罢粮长也惟老人则名存
而实亡矣(今州县或谓之耆民或谓之公正/或谓之约长与庶人在官者无异)
巡检即古之游徼也(元史成宗大德十年/正月升巡检为九品)洪武中尤重
之而特赐之敕(洪武十三年二月丁卯/见御制文集第七卷)又定为考课之
(二十五年闰/十二月辛卯)及江夏侯周德兴巡视福建增置巡检
司四十有五(二十年/四月)自弘治以来多行裁革所存不及
曩时之半巡检裁则总督添矣(崇祯年至蓟州保定各/设总督唐自乾元以后)
(节度观察防禦使之设正与明/代累添总督巡抚兵备相类)何者巡检遏之于未萌
卷八 第 15b 页 WYG0858-0570d.png
总督治之于己乱
  里甲
常熟陈梅曰周礼五家为比比有长五比为闾闾有胥
四闾为族族有师五族为党党有正五党为州州有长
五州为乡乡有大夫其间大小相维轻重相制网举目
张周详细密无以加矣而要之自上而下所治皆不过
五人盖于详密之中而得易简之意此周家一代良法
美意也后世人才远不如古乃欲以县令一人之身坐
卷八 第 16a 页 WYG0858-0571a.png
理数万户口赋税色目繁猥又倍于昔时虽欲不丛脞
其可得乎愚故为之说曰以县治乡以乡治保(或谓/之都)
保治甲视所谓不过五人者而加倍焉亦自详密亦自
易简此斟酌古今之一端也又曰一乡几保不妨多少
何也因民居也法用圆十甲千户不得增损何也稽成
数也法用方
  掾属
古文苑注王延寿桐柏庙碑人名谓掾属皆郡人可考
卷八 第 16b 页 WYG0858-0571b.png
汉世用人之法今考之汉碑皆然不独此庙盖其时惟
守相命于朝廷而自曹掾以下无非本郡之人故能知
一方之人情而为之兴利除害其辟用之者即出于守
相而不似后代之官一命以上皆由于吏部故广汉太
守陈宠入为大司农和帝问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
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
奉宣诏书而已帝乃大悦至于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
范滂南阳太守成瑨委功曹岑晊并谣达京师名标史
卷八 第 17a 页 WYG0858-0571c.png
传而鲍宣为豫州牧郭钦奏其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
吏是知署吏乃二千石之职州牧代之尚为烦苛后归
吏部而统之宜乎事烦而日不给(隋文帝开皇二年罢/辟署令吏部除授品)
(官为州郡佐官其时刘炫对牛弘以为往者州惟置纲/纪郡置守丞县置令而已其馀具僚则长官自辟是知)
(自辟掾属即齐魏之世犹然间宋史选举志宋初内外/小职任长吏得自奏辟熙宁 悉罢归选部然要处职)
(任如沿边兵官防河捕盗重课额务场之类/寻又立专法听举于是辟置不能全废也)又其变也
铨注之法多立资格而吏治因之大坏矣
京房传房为魏郡太守自请得除用他郡人因此知汉
卷八 第 17b 页 WYG0858-0571d.png
时掾属无不用本郡人者房之此请乃是破格杜氏通
典言汉县有丞尉及诸曹掾多以本郡人为之三辅县
则兼用他郡(黄霸传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如淳曰三/辅郡得任用他郡人而卒史独二百石所)
(谓尤异/者也)及隋氏革选尽用他郡人
唐高宗时魏玄同为吏部侍郎上疏言臣闻傅说曰明
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
惟逸豫惟以理人昔之邦国今之州县土有常君人有
定主自求臣佐各选英贤其大臣乃命于王朝耳秦并
卷八 第 18a 页 WYG0858-0572a.png
天下罢侯置守汉氏因之有沿有革诸侯得自置吏四
百石已下其傅相大官则汉为置之州郡掾史督邮从
事悉任之于牧守爰自魏晋始归吏部递相祖袭以迄
于今用刀笔以量才按簿书而察行法令之弊其来已
久盖君子重因循而惮改作有不得已者亦当运独见
之明定卓然之议如今选司所行者非上皇之令典乃
近代之权道所宜迁革实为至要何以言之夫丈尺之
量所及者盖短钟庾之器所积者宁多况天下之大士
卷八 第 18b 页 WYG0858-0572b.png
人之众而可委之数人之手乎假使平如权衡明如水
镜力有所极照有所穷铨综既多紊失斯广又以比居
此任时有非人岂直愧彼清通亦将竭其庸妄情故既
行何所不至赃私一起以及万端至乃为人择官为身
择利顾亲疏而举笔看势要而措情加以厚貌深衷险
如溪壑择言观行犹惧不周今能百行九能析之于一
面具僚庶品专断于一司其亦难矣天祚大圣比屋可
封咸以为有道耻贱得时无怠诸色入流岁以千计群
卷八 第 19a 页 WYG0858-0572c.png
司列位无复增多官有常员人无定限选集之始雾积
云屯擢叙于终十不收一淄渑杂混玉石难分用舍去
留得失相半抚即事之为弊知及后之滋失夏殷以前
制度多阙周监二代焕乎可观诸侯之臣不皆命于天
子王朝庶官亦不专于一职故穆王以伯囧为太仆正
命之曰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
此则令其自择下吏之文也太仆正中大夫耳尚以僚
属委之则三公九卿亦必然矣周礼太宰内史并掌爵
卷八 第 19b 页 WYG0858-0572d.png
禄废置司徒司马别掌兴贤诏事当是分任于群司而
统之以数职各自求其小者而王命其大者焉夫委任
责成君之体也所委者当则所用者精裴子野有言曰
官人之难先王言之尚矣居家视其孝友乡党服其诚
信出入观其志义忧欢取其智谋烦之以事以观其能
临之以利以观其廉周礼始于学校论之州里告诸六
事而后贡之王庭其在汉家尚犹然矣州郡积其功能
然后为五府所辟五府举其掾属而升于朝三公参得
卷八 第 20a 页 WYG0858-0573a.png
除署尚书奏之天子一人之身所关者众一士之进其
谋也详故官得其人鲜有败事魏晋反是所失弘多子
野所论盖区区之宋朝耳犹谓不胜其弊而况于当今
乎臣窃见制书每令三品五品荐士下至九品亦令举
人此圣朝侧席旁求之意也而褒贬未明莫慎所举且
惟贤知贤圣人笃论身且滥进鉴岂知人今欲务得实
才兼宜择其举主流清以源洁影端由表正不详举主
之行能而责举人之庸滥不可得已汉书云张耳陈馀
卷八 第 20b 页 WYG0858-0573b.png
之宾客厮役皆天下俊杰彼之蕞尔犹能若斯况以神
皇之圣明国家之德业而不建久长之策为无穷之基
尽得贤取士之术而但顾望魏晋之遗风留意周隋之
敝事臣窃惑之伏愿稍回圣虑特采刍言略依周汉之
规以分吏部之选即望所用精详鲜于差失疏奏不纳
玄宗时张九龄为左拾遗上言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
而授者也虽知人之难岂不能拔十得五今胶以格条
据资配职无得贤之实若刺史县令必得其人于管内
卷八 第 21a 页 WYG0858-0573c.png
岁当选者使考才行可入流品然后送台又加择焉以
所用多寡为州县𣪫最则州县慎所举可官之才多吏
部因其成无今日之繁矣(柳浑传德宗尝亲择吏宰畿/邑有效召宰相语皆贺帝得)
(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/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听细事代尹)
(择令非陛下/所宜帝然之)
  都令史
通典晋有尚书都令史八人秩二百石与左右丞总知
都台事宋齐八人梁五人谓之五都令史旧用人常轻
卷八 第 21b 页 WYG0858-0573d.png
(后汉百官志尚书令史十八人二百石然梁冀传曰学/生桂阳刘常当世名儒冀召补令史以辱之则知此职)
(非士流之/所为也)武帝诏曰尚书五都职参政要非但总理众
局亦乃方轨二丞顷虽求才未臻妙简可革用士流以
尽时彦乃以都令史视奉朝请其重之如此彼其所谓
都令史者犹为二百石之秩而间用士流为之然南齐
陆慧晓为吏部郎吏部都令史历政以来咨执选事慧
晓任巳独行未尝与语帝遣人语慧晓曰都令史谙悉
旧贯可共参怀慧晓曰六十之年不复能咨都令史为
卷八 第 22a 页 WYG0858-0574a.png
吏部郎也故当日之为吏部者多克举用人之职自隋
以来令史之任文案烦屑渐为卑冗不参官品(金史皇/统八年)
(用进士为尚书省令史正隆二年罢世宗纪大定二年/二月甲寅复用进士为尚书省令史二十三年闰月戊)
(午上谓宰臣曰女直进士可依汉儿进士补省令史夫/儒者操行清洁非礼不行以吏出身者自幼为吏习其)
(贪墨至于为官性不能改政道兴废实由于此章宗纪/明昌二年五月戊辰诏御史台令史并以终场举人充)
(李完传言尚书省令史正隆间用杂流大定初以太师/张浩奏请始统取进士天下以为当今乞以三品官子)
(孙及终场举人委台官辟用上纳其言选举志言终金/之代科目得人为盛诸宫护卫及省台部驿史令史通)
(事仕进皆列于正班斯则唐宋以来之所无者岂非因/时制宜而以汉法为依据者乎 以令史官至宰执者)
卷八 第 22b 页 WYG0858-0574b.png
(伊喇道魏子平孟浩梁肃张万公纽赫伊特格勒董师中/王蔚马惠迪马谋杨伯通贾铉孙铎孙即康贾益谦皆)
(有/传)至于明季则品弥卑权弥重八柄诏王乃不在官而
在吏矣
旧唐书许子儒居选部不以藻鉴为意有令史缑直(新/旧)
(书并作句直句音勾是宋人/减笔字今据册府元龟正之)是其腹心每注官多委令
下笔子儒但高枕而卧语缑直云平配由是补授失序
传为口实嗟乎未若后世之以缑直为当官以平配为
著令也
卷八 第 23a 页 WYG0858-0574c.png
胥史之权所以日重而不可拔者任法之弊使之然也
开诚布公以任大臣疏节阔目以理庶事则文法省而
径窦清人材庸而狐鼠退矣
  吏胥
天子之所恃以平治天下者百官也故曰臣作朕股肱
耳目又曰天工人其代之如夺百官之权而一切归之
吏胥是所谓百官者虚名而柄国者吏胥而已郭隗之
告燕昭王曰亡国与役处吁其可惧乎秦以任刀笔之
卷八 第 23b 页 WYG0858-0574d.png
吏而亡天下此固巳事之明验也
唐郑馀庆为相有主书滑涣久司中书簿籍与内官典
枢密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事与光琦异同者令
涣往请必得四方书币赀货充集其门弟泳官至刺史
及馀庆再入中书与同僚集议涣指陈是非馀庆怒叱
之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其年八月涣赃污发赐死宪宗
闻馀庆叱涣事甚重之久之复拜尚书左仆射(唐书/本传)
处厚为相有汤铢者为中书小胥其所掌谓之孔目房
卷八 第 24a 页 WYG0858-0575a.png
宰相遇休暇有内状出即召铢至延英门付之送知印
宰相由是稍以机权自张广纳财贿处厚恶之谓曰此
是半装滑涣矣乃以事逐之(册府/元龟)夫身为大臣而有甘
临之忧系遁之疾则今之君子有愧于唐贤多矣
谢肇浙曰从来仕宦法罔之密无如今日者上自宰辅
下至驿递仓巡莫不以虚文相酬应而京官犹可外吏
则愈甚矣大抵官不留意政事一切付之胥曹而胥曹
之所奉行者不过已往之旧牍历年之成规不敢分毫
卷八 第 24b 页 WYG0858-0575b.png
踰越而上之人既以是责下则下之人亦不得不以故
事虚文应之一有不应则上之胥曹乂乘隙而绳以法
矣故郡县之吏宵旦竭蹶惟日不足而吏治卒以不振
者职此之由也
又曰国朝立法太严如户部官不许苏松浙江人为之
以其地多赋税恐飞诡为奸也然弊孔蠹窦皆由吏胥
堂司官迁转不常何知之有今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
兴人可谓目察秋毫而不见其睫者矣
卷八 第 25a 页 WYG0858-0575c.png
  法制
法制禁令王者之所不废而非所以为治也其本在正
人心厚风俗而已故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周公作
立政之书曰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又曰庶狱
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其丁宁后人之意可谓至矣秦
始皇之治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于衡石量
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秦遂以亡太史公曰
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
卷八 第 25b 页 WYG0858-0575d.png
于不振然则法禁之多乃所以为趣亡之具而愚闇之
君犹以为未至也杜子美诗曰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
高秦时任商鞅法令如牛毛又曰君看灯烛张转使飞
蛾密其切中近朝之事乎汉文帝诏置三老孝弟力田
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夫三老之卑而使之得率
其意此文景之治所以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而上
拟于成康之盛也
诸葛孔明开诚心布公道而上下之交人无间言以蕞
卷八 第 26a 页 WYG0858-0576a.png
尔之蜀犹得小康魏操吴权任法术以御其臣而篡逆
相仍略无宁岁天下之事固非法之所能防也
叔向与子产书曰国将亡必多制夫法制繁则巧猾之
徒皆得以法为市而虽有贤者不能自用此国事之所
以日非也善乎杜元凯之解左氏也曰法行则人从法
法败则法从人(宣公十二/年传解)
前人立法之初不能详究事势豫为变通之地后人承
其已弊拘于旧章不能更革而复立一法以救之于是
卷八 第 26b 页 WYG0858-0576b.png
法愈繁而弊愈多天下之事日至于丛脞其究也眊而
不行(语出汉书董仲舒传/ 师古曰眊不明也)上下相蒙以为无失祖制而
已此莫甚于有明之世如勾军行钞二事立法以救法
而终不善者也
宋叶适言国家因唐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之权尽归
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
欲专大利而无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
禁防纤悉特与古异而威柄最为不分虽然岂有是哉
卷八 第 27a 页 WYG0858-0576c.png
故人才衰乏外削中弱以天下之大而畏人是一代之
法度又有以使之矣又曰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
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忽
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巳备之矣是法之密也然
而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俛首一听于法
度而事功日堕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此
上下之所同患而臣不敢诬也又曰万里之远嚬呻动
息上皆知之虽然无所寄任天下泛泛焉而已百年之
卷八 第 27b 页 WYG0858-0576d.png
忧一朝之患皆上所独当而群臣不与也夫万里之远
皆上所制命则上诚利矣百年之忧一朝之患皆上所
独当而其害如之何此外寇所以凭陵而莫禦雠耻所
以最甚而莫报也
陈亮上孝宗书曰五代之际兵财之柄倒持于下艺祖
皇帝束之于上以定祸乱后世不原其意束之不已故
郡县空虚而本末俱弱
洪武六年九月丁未命有司庶务更月报为季报以季
卷八 第 28a 页 WYG0858-0577a.png
报之数类为岁报凡府州县轻重狱囚即依律断决不
须转发果有违枉从御史按察司纠劾令出天下便之
  省官
光武中兴海内人民可得而数裁十二三鄣塞破坏亭
燧绝灭或空置太守令长招还流民帝笑曰今边无人
而设长吏治之如春秋素王矣以故省并郡国及官僚
屡见于史而总之曰兵革即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
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以此知省官之故缘于少事今
卷八 第 28b 页 WYG0858-0577b.png
也文书日以繁狱讼日以多而为之上者主于裁省则
天下之事必将丛脞而不胜不胜之极必复增官而事
不可为矣
晋荀勖之论以为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昔萧
曹相汉载其清静民以宁一所谓清心也抑浮说简文
案略细苛宥小失有好变常以徼利者必行其诛所谓
省事也此探本之言为治者识此可无纷纷于职官多
寡之间矣
卷八 第 29a 页 WYG0858-0577c.png
  选补
汉宣帝时盗贼并起徵张敞拜胶东相请吏追捕有功
效者得壹切比三辅尤异(如淳曰壹切权时也赵广汉/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)
(石又循吏传左冯翊有二/百石卒史此之谓尤异也)天子许之上名尚书调补县
令者数十人是汉时县令多取郡吏之尤异者是以习
其事而无不胜之患后乃一以畀之初释褐之书生其
通晓吏事者十不一二而耎弱无能者且居其八九矣
又不择其人之材而以探筹投钩为选用之法是以百
卷八 第 29b 页 WYG0858-0577d.png
里之命付之阘茸不材之人既以害民而卒至于自害
于是烦剧之区遂为官人之陷阱而年年更代其弊益
深而不可振矣然汉时之吏多通经术故张敞得而举
之宣帝得而用之至明季儒非儒吏非吏则吾又不识
用之何从也
于慎行笔麈言太宰富平孙公丕扬患中人请托难于
从违大选外官立为掣签之法一时宫中相传以为至
公下逮闾巷翕然称诵而不知其非体也古人见除吏
卷八 第 30a 页 WYG0858-0578a.png
条格却而不视以为一吏足矣柰何衡鉴之地自处于
一吏之职而无所秉成亦已陋矣至于人才长短各有
所宜资格高下各有所便地方繁简各有所合道里远
近各有所准乃一付之于签是掩镜可以索照而折衡
可以坐揣也
南人选南北人选北此昔年旧例宋政和六年诏知县
注选虽甚远无过三十驿三十驿者九百里也今之选
人动涉数千里风土不谙语音不晓而赴任宁家之费
卷八 第 30b 页 WYG0858-0578b.png
复不可量是率天下而路也欲除铨政之弊岂必如此
而后为至公邪夫人主苟能开诚布公则自大臣以下
至于京朝官无不可信之人而铨选之处有不必在京
师者唐贞观元年京师榖贵始分人于雒州置选至开
耀元年以关外道里迢递河雒之邑天下之中始诏东
西二曹两都分简留放既毕同赴京师谓之东选是东
都一掌选也黔中岭南闽中官不由吏部委都督选择
土人补授上元(高/宗)三年八月壬寅敕自今每年遣五品
卷八 第 31a 页 WYG0858-0578c.png
已上彊明清正官充南选使仍令御史同往注拟(杜子/美有)
(送魏同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诗曰选曹分五岭/使者历三湘儒学传仲子陵蜀人典黔中选补乘传过)
(家西人/以为荣)大历十四年十二月己亥诏专委南选使停遣
御史是黔中岭南闽下各一掌选也(新书张九龄为桂/州都督兼岭南按)
(察选补使而九龄/又即岭南之人)李岘传曰代宗即位徵岘为荆南节
度江陵尹知江淮选补使又曰罢相为吏部尚书知江
淮选举置铨于洪州刘滋传曰兴元元年改吏部侍郎
往洪州知选事时京师寇盗之后天下旱蝗榖价翔贵
卷八 第 31b 页 WYG0858-0578d.png
选人不能赴调乃命滋江南典选以便江岭之人是江
南又一掌选也宋神宗诏川陜福建广南八路之官罢
任迎送劳苦令转运司立格就注免其赴选是亦参用
唐人之法(建炎南渡始诏福建二广/阙并归吏部唯四川仍旧)今之议者必曰如
此多请托之门而启受赇之径岂唐人尽清廉而今人
皆贪浊邪夫子之告仲弓曰举尔所知今之取士礼部
以糊名取之是举其所不知也吏部以掣签注之是用
其所不知也是使其臣拙于知人而巧于避事及乎赴
卷八 第 32a 页 WYG0858-0579a.png
任之后人与地不相宜则吏治堕吏治堕则百姓畔百姓畔则
干戈兴于是乎军前除吏而并其所为尺寸之法亦不
能守岂若廓然大公使人得举其所知而明试以功责
其成效于服官之日乎唐太宗谓侍臣曰刺史朕当自
选县令宜诏五品已上各举一人(玄宋开元九年敕京/官五品已上外官刺)
(史四府上佐各举县令一人/视其政善恶为举者赏罚)有明正统元年十一月乙
卯敕在京三品以上官各举廉洁公正明达事体堪任
御史者一人在京四品官及国子监翰林院堂上官各
卷八 第 32b 页 WYG0858-0579b.png
部郎中员外郎六科掌科给事中各道掌道御史各举
廉慎明敏宽厚爱民堪任知县者一人吏部更加详察
而擢用之夫欲救后来之弊必如此而后贤才可得政
理可兴也
自南北互选之后赴任之人动数千里必须举债方得
到官而风土不谙语言难晓政权所寄多在猾胥昔唐
之季世尝暂一行之于岭南矣文宗开成五年十一月
岭南节度使卢钧奏伏以海峤择吏与江淮不同若非
卷八 第 33a 页 WYG0858-0579c.png
谙熟土风即难搜求人瘼且岭中往日之弊是南选今
时之弊是北资臣当管二十二州惟韶广二州官僚每
年吏部选授若非下司贫弱令史即是远处无能之流
比及到官皆有积债十中无一肯识廉耻臣到任四年
备知情状其潮州官吏伏望特循往例不令吏部注拟
且委本道求才若摄官廉慎有闻依前许观察使奏正
事堪经久法可施行敕旨依奏(册府元龟桂唐书韩佽/元和中为 管观察使)
(部二十馀州自参军至县令无虑三百员吏部所补才/十一馀皆观察使商才补职 欧阳詹泉州晋江人其)
卷八 第 33b 页 WYG0858-0579d.png
(先皆为本州州佐县令闽越地肥衍有/山泉禽鱼虽能通文书吏事不肯北宦)此固昔人以为
敝法而改弦者矣
掣签之法未行选司犹得意为注阙虽多有为人择地
亦尚能为地择人自新法既行并以听之不可知之数
而繁剧之区有累任不得贤令相继禠斥者夫君子之
道在乎至公存一避嫌之心遂至以人牧为尝试昔唐
皎为吏部侍郎当引入铨或云其家在蜀乃注与吴复
有言亲老先任江南即唱之陇右史书以为讥笑以此
卷八 第 34a 页 WYG0858-0580a.png
用人岂能致太平之理哉实录言洪武四年正月壬辰
河南府知府徐麟以母老居蕲之广济请终养诏改麟
为蕲州府知府俾就养其母圣主之兴坦怀待物其所
以劝群臣者至矣
万历末常熟顾大韶作竹签传其文仿毛颖传为之谓
签对主上言上而庶吉士科道之选下而乡会试取士
壹皆用臣臣乃得展其材此愤世滑稽之言然以之晓
人可谓罕譬而喻矣夫楚王之厌纽盆子之探符古之
卷八 第 34b 页 WYG0858-0580b.png
人用以立帝立王而今日廑廑施之选人乎
唐时所谓铨者有留有放(唐书选举志凡取人之法有/四一曰身体貌礼伟二曰言)
(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/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)
(为/放)总章二年司列少常伯裴行俭始设长名榜宋白曰
长名榜定留放留者入选放者不得入选(长安志曰尚/书省之南别)
(有吏部选院谓之吏部南院选人引集之所其榜列/于院外杨国忠传故事岁揭版南院为选式是也)
定注则过门下侍中给事中按阅有不可黜之故放者
多而留者少景云中以宋璟为吏部尚书李乂卢从愿
卷八 第 35a 页 WYG0858-0580c.png
为侍郎皆不畏强禦请谒路绝集者万馀人留者三铨
不过二千人服其公宋时此法犹存孝宗乾道元年五
月乙亥诏未铨试人毋得堂除未有若前明之一登科
而受禄如持券者也
  停年格
世之言停年格者皆言起于后魏崔亮今读亮本传而
知其亦有不得已也传曰迁吏部尚书时羽林新害张
彝之后灵太后令武官得依资入选官员既少应选者
卷八 第 35b 页 WYG0858-0580d.png
多前尚书李韶循常擢人众情嗟怨亮乃奏为格制不
问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虽复官须此人停日后者
终于不得庸才下品年月久者则先擢用沈滞者皆称
其能亮外甥司空咨议刘景安以书规亮曰殷周以乡
塾贡士两汉由州郡荐才魏晋因循又置中正谛观在
昔莫不审举虽未尽美定应十收六七而朝廷贡秀才
止用其文不取其理察孝廉惟论章句不及治道立中
正惟辨氏族不考人才至于取士之途不博沙汰之理
卷八 第 36a 页 WYG0858-0581a.png
未精而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之何反为停年格
以限之天下之士谁复脩厉名行哉亮答书曰汝所言
乃有深致吾乘时徼幸得为吏部尚书常思同升举直
以报明主之恩乃其本愿昨为此格有由而然今已为
汝所怪千载之后谁知我哉古今不同时宜须异何者
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
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吾谓当尔之时无遗才无滥
举矣而汝犹云十收六七况天下之选专归尚书以一
卷八 第 36b 页 WYG0858-0581b.png
人之鉴照察天下刘毅所云一吏部两郎中而欲究竟
人物何异以管窥天而求其博哉今勋人甚多又羽林
入选武夫崛起不解书计惟可彍弩前驱指踪捕噬而
已忽令垂组乘轩责以治效是所谓未曾操刀而使专
割又武人至多官员至少设令千人共一官犹无官可
授况一人望一官何由不怨哉吾近面执不宜使武人
入选请赐其爵厚其禄既不见从是以权立此格限以
停年耳昔子产铸刑书以救敝叔向讥之以正法何异
卷八 第 37a 页 WYG0858-0581c.png
汝以古礼难权宜哉仲尼有言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亦
春秋吾之此指其犹是也但令将来君子知吾意焉后
甄琛元脩义城阳王徽相继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已踵
而行之自是贤愚同贯泾渭无别魏之失才自亮始也
(辛琡为吏部尚书上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使惟取/年劳不简贤否义均行雁次若贯鱼执簿呼名一吏足)
(矣数人而用何谓/铨衡书奏不报)然观其答书之指考其时事由羽林
之变既姑息于前武人之除复滥开于后不得已而为
此例设也上无陵压之勋人下无噪呼之叛党何疑何
卷八 第 37b 页 WYG0858-0581d.png
惮而不复前王之制乃以停年为断乎
魏书辛雄传上疏言自神龟末来专以停年为选士无
善恶岁久先叙职无剧易名到授官执案之吏以差次
日月为功能铨衡之人以简用老旧为平直且庸劣之
人莫不贪鄙委斗筲以共治之重托硕鼠以百里之命
皆货贿是求肆心纵意禁制虽烦不胜其欲致令徭役
不均发调违谬箕敛盈门囚执满道二圣明诏寝而不
遵画一之法悬而不用自此中外之民相将为乱盖由
卷八 第 38a 页 WYG0858-0582a.png
官授不得其人百姓不堪其命故也呜呼此魏之所以
未久而亡也欤
北齐书文襄帝纪摄吏部尚书魏自崔亮以后选人常
以年劳为制文襄乃釐改前式铨擢惟在得人又沙汰
尚书郎妙选人地以充之至于才名之士咸被荐擢
通典唐自高宗麟德以后承平既久人康俗阜求进者
众选人渐多总章二年裴行俭为司列少常伯始设长
名姓历榜引铨注之法又定州县官资高下升降以为
卷八 第 38b 页 WYG0858-0582b.png
故事其后莫能革焉至玄宗开元十八年行俭子光庭
为侍中兼吏部尚书先是选司注官惟视其人之能否
或不次超迁或老于下位有出身二十馀年不得禄者
又州县亦无等级或自大入小或初近后远皆无定制
光庭始奏用循资格(新唐书本传初吏部求人不以资/考为限所奖拔惟其才往往得俊)
(乂任之士亦自奋其后士人猥众专务趋竞铨/品枉挠光庭惩之因行俭长名榜乃为循资格)凡官罢
满以若干选而集各有差等官高者选少卑者选多无
问能否选满则注限年蹑级不得踰越非负谴者皆有
卷八 第 39a 页 WYG0858-0582c.png
升无降庸愚沈滞者皆喜谓之圣书虽小有常规而抡
才之方失矣其有异才高行听擢不次然有其制而无
其事有司但守文奉式循资例而已自宋以下年资之
制大抵皆本于光庭也
宋孙洙资格论曰三代以下选举之法其始终一切皆
失者其国家资格之制乎今贤材之伏于下者资格阂
之也职业之废于官者资格牵之也士之寡廉鲜耻者
争于资格也民之困于虐政暴吏资格之人众也万事
卷八 第 39b 页 WYG0858-0582d.png
之所以抏弊百吏之所以废弛法制之所以颓烂决溃
而不之救者皆资格之失也惟天之生大贤大德也非
以私厚其人将使之辅生民之治者也惟人之有大材
大智者非以独乐其身将以振生民之穷者也今小人
累日而取贵仕君子侧身而困卑位贤者戴不肖于上
而愚者役智者于下爵不考德禄不授能故曰贤材之
伏于下者资格阂之也才足以堪其任小拘岁月而防
之矣力不足以称其位增累考级而得之矣所得非所
卷八 第 40a 页 WYG0858-0583a.png
求也所求非所任也位不度才功不索实故曰职业之
废于官者资格牵之也今夫计岁阀而争年劳者日夜
相斗也有司躐一名差一级则摄衣而群争愬矣其甚
者或怀黄敕而置于丞相之前也其行义去市贾者亡
几耳故曰士之寡廉鲜耻者争于资格也来而暴一邑
既岁满矣又去而虐一州也非以赃败至死不黜虎吏
劘牙而食于民贤者郁死于岩穴而赤子不得爱其父
母也故曰民之困于虐政暴吏者资格之人众也夫资
卷八 第 40b 页 WYG0858-0583b.png
格之法起于后魏崔亮而复行之于唐之裴光庭是二
子者其当世固巳罪之不待后人之讥矣然而行之前
世不过数十年者也后得称职者矫而更之故其患不
大今资格之弊流漫根结踵为常法方且世世而遵行
之矣往者不知非来者不知矫故曰万事抏弊百吏废
弛法制颓烂决溃而不之救也虽然不无小利也小便
也利之者惷愚而废滞者也便之者耋老而庸昏者也
而于天下国家焉则大失也大害也然而提选部者亦
卷八 第 41a 页 WYG0858-0583c.png
以是法为简而易守也百品千群不复铨叙人物而综
覈功实一吏在前勘簿呼名而授之矣坐庙堂者亦以
是法为要而易行也大官大职列籍按氏差第日月遝
然而登之矣上下相冒而贤材去愈远可为太息也为
今之急诚宜大蠲弊法简拔异能爵以功为先后用以
才为序次无以积勤累劳者为高叙无以深资久考者
为优选智愚以别善否陈前而万事不治庶功不熙者
臣愚未尝闻也
卷八 第 41b 页 WYG0858-0583d.png
金章宗谓宰臣曰今之用人太拘资历循资之法起于
唐代如此何以得人平章政事张汝霖对曰不拘资格
所以待非常之材上曰崔祐甫为相未踰年荐八百人
岂皆非常之材与
  铨选之害
宋叶适论铨选之害曰夫甄别有序黜陟不失者朝庭
之要务也故自一命以上皆欲用天下之所贤者而不
以便其不肖者之人窃怪人主之立法常为不肖者之
卷八 第 42a 页 WYG0858-0584a.png
地而消靡其贤才以俱入于不肖而已而其官最要其
害最甚者铨选也吏部者朝廷喉舌之处也尚书侍郎
者天子贵近之臣也处之以其地任之以其官与之以
甄别黜陟天下士大夫之柄而乃立法以付之曰吾一
毫不信汝也汝一毫不自信也其人之贤否其事之罪
功其地之远近其资之先后其禄之厚薄其阙之多少
则曰是一切有法矣天下法度之至详曲折诘难之至
多士大夫不能一举措手足者顾无甚于铨选之法也
卷八 第 42b 页 WYG0858-0584b.png
呜呼与人以官赋人以禄生民之命致治之本由此而
出矣奈何举天下之大柄而自束缚蔽蒙之乃为天下
大弊之源乎虽然是几百年于是矣其相承者非一人
之故学士大夫勤身苦力诵说孔孟传道先王未尝不
知所谓治道者非若今日之法度也及其一旦之为是
官噤舌拱手四顾吏胥以问其所当知之法令吏胥上
下其手以视之其人亦抗然自辨曰吾有司也固当守
此法而已嗟夫岂其人之本若是陋哉陛下有是名器
卷八 第 43a 页 WYG0858-0584c.png
为鼓舞群动之具与夺进退以叙天下何忍袭数百年
之弊端汨没于区区坏烂之法以消靡天下之人才而
甘心以便其不肖如此则治道安从出而治功安从见
哉况自唐中世以前吏部用人之意犹有可考今之所
循者乃其衰乱之馀弊耳百王之常道不容于陛下而
不复也
杨万里作选法论其上篇曰臣闻选法之弊在于信吏
而不信官信吏而不信官故吏部之权不在官而在吏
卷八 第 43b 页 WYG0858-0584d.png
三尺之法适足以为吏取富之源而不足以为朝廷为
官择人之具所谓尚书侍郎二官者据案执笔闭目以
书纸尾而已且夫吏之犯法者必治而受赇者必不赦
朝廷之意岂真信吏而不信官者邪非朝廷之意也法
也意则信官也法则未尝信官也朝廷亦不自信也天
子不自信则法之可否孰决之决之吏而已矣夫朝廷
之立法本以防吏之为奸而其用法也则取于吏而为
决则是吏之言胜于法而朝廷之权轻于吏也其言至
卷八 第 44a 页 WYG0858-0585a.png
于胜法而其权至重于朝廷则吏部长贰安得而不吏
之奉哉长贰非曰奉吏也曰吾奉法也然而法不决之
于官而决于吏非奉吏而何夫是之为信吏而不信官
今有一事于此法曰如是可如是而不可士大夫之有
求于吏部有持牒而请曰我应夫法之所可行而吏部
之长贰亦曰可宜其为可无疑也退而吏出寸纸以告
之曰不可既曰不可矣宜其为不可无改也未几而又
出寸纸以告之曰可且夫可不可者有一定之法而用
卷八 第 44b 页 WYG0858-0585b.png
可不可之法者无一定之论何为其然也吏也士大夫
之始至也恃法之所可亦恃吏部长贰之贤而不谒之
吏故与长贰面可之退而问之吏吏曰法不可也长贰
无以语则亦曰然士大夫于是不决之法不请之长贰
而以市于吏吏曰可也而勿亟也伺长贰之遗忘而画
取其诺昨夺而今与朝然而夕不然长贰不知也朝廷
不诃也吏部之权不归之吏而谁归夫其所以至此其
始也有端其积也有渐而其成也植根甚固而不可动
卷八 第 45a 页 WYG0858-0585c.png
摇矣然则曷为端其病在于忽大体谨小法而已矣吏
者从其所谨者而中之并与其所忽者而窃之此其为
不可破也且朝廷何不思之曰吾之铨选果止于谨小
法而已则一吏执笔而有馀也又焉用择天下之贤者
以为尚书侍郎也哉则吾之所以任尚书侍郎者殆不
止于谨小法而已是故莫若略小法而责大体使知小
法之有所可否初无系于大体之利害则吏部长贰得
以出意而自决之要以不失夫铨选之大体而不害夫
卷八 第 45b 页 WYG0858-0585d.png
立法之大意而已责大体而略小法则不决于吏而吏
之权渐轻吏权渐轻然后长贰之贤者得以有为而选
法可以渐革也其下篇曰臣闻吏部之权不异于宰相
亦不异于一吏夫宰相之与一吏不待智者而知其悬
绝也既曰吏部之权不异于宰相又曰亦不异于一吏
者何也今夫进退朝廷之百官贤者得以用而不肖者
得以黜此宰相之权也注拟州县之百官下至于簿尉
而上至于守贰此吏部之权也朝廷之百官自大科异
卷八 第 46a 页 WYG0858-0586a.png
等与夫进士甲科之首者未有不由于吏部也未有不
由于吏部而官者今日之簿尉未必非他日之宰相而
况今日宰相之所进退者台阁之所布列者皆前日之
升阶揖侍郎者也故曰吏部之权不异于宰相虽然吏
部之所谓注拟何也始入官者则得簿尉自簿尉来者
则得令丞推而上之至于幕职由是法也又上之至于
守贰由是法也其宜得者则曰应格其不宜得者则曰
不应格曰应格矣虽贪者疲愞者老耋者乳臭者愚无
卷八 第 46b 页 WYG0858-0586b.png
知者庸无能者皆得之得者不之愧与者不之难也曰
不应格矣虽真贤实能廉洁守志之士皆不得也不得
者莫之怨不与者莫之恤也吏部者曰彼不愧不怨吾
事毕矣如募焉书其役之高下而甲乙之按其役之远
近而劳逸之呼一吏而阅之簿尽矣此县令之以止小
民之争也吏部注拟百官而寄之以天下之民命乃亦
止于止争而已矣故曰亦不异于一吏今吏部亦有所
谓铨量者矣揖之使书以观其能书乎否也召医而视
卷八 第 47a 页 WYG0858-0586c.png
之以探其有疾与否也赞之使拜以试其视听之明暗
筋力之老壮也曰铨量者如是而已矣而贤不肖愚智
何别焉昔晋用山涛为吏部尚书而中外品员多所启
拔宋以蔡廓为吏部尚书廓先使人告宰相徐羡之曰
若得行吏部之职则拜不然则否羡之荅云黄散以下
皆委廓犹以为失职遂不拜盖古之吏部虽黄门散骑
皆由吏部之较选是当时之为吏部者岂亦止取若今
所谓应格者而为黄散哉抑将止取今所谓铨量者而
卷八 第 47b 页 WYG0858-0586d.png
为黄散邪(宋史苏绅传上言古者自黄散而下及隋之/六品唐之五品皆吏部得专去留今审官院)
(流内铨则古之吏部三班院古之兵部不问官职之閒/剧才能之长短惟以资历深浅为先后有司但主簿籍)
(而已欲贤不肖/有别不可得也)臣愿朝廷稍增重尚书之权使之得以
察百官之能否而与夺之如丞簿以下官小而任轻者
固未能人人而察之也至于县宰之寄以百里之民者
守贰之寄以一郡之民者岂不重哉且天下几州一州
几县一岁之中居者待者之外到部而注拟县宰者几
人守贰又几人则亦不过三数百而已以一岁三数百
卷八 第 48a 页 WYG0858-0587a.png
之守贰县宰而散之于三百六旬之日月则一日之注
拟者绝多补寡亦无几尔一岁之间而不能察三数百
人之能否则其为尚书者亦偶人而已矣月计之而不
粗岁计之而不精则其州县之得人岂不十而五六哉
虽不五六岂不十而三四哉以此较彼不犹愈乎或曰
尚书之权重则将得以行其私奈何是不然昔陆贽请
令台省长官各举其属而德宗疑诸司所举皆有情故
或受赂者贽諌之曰陛下择相亦不出台省长官之中
卷八 第 48b 页 WYG0858-0587b.png
岂有为长官则不能举一二属吏居宰相则可择千百
其僚其要在于精择长吏贽之说尽矣今朝廷百官孰
非宰相进拟者而不疑也至于吏部长贰之注拟而独
疑其私乎精择尚书而假之以与夺之权使得精择守
贰县宰而无专拘之以文法庶乎天下不才之吏可以
汰而天下之治犹可以复起也与
绍兴三十二年吏部侍郎凌景夏言国家设铨选以听
群吏之治其掌于七司著在令甲所守者法也今升降
卷八 第 49a 页 WYG0858-0587c.png
于胥吏之手有所谓例焉长贰有迁改郎曹有替移来
者不可复知去者不能尽告索例而不获虽有强明健
敏之才不复致议引例而不当虽有至公尽理之事不
复可伸货赂公行奸弊滋甚尝观汉之公府有辞讼比
尚书有决事比比之为言犹今之例今吏部七司宜置
例册凡经申请或堂白或取旨者每一事已命郎官以
次拟定而长贰书之于册永以为例每半岁上于尚书
省仍关御史台如此则巧吏无所施而铨叙平允矣淳
卷八 第 49b 页 WYG0858-0587d.png
熙元年参知政事龚茂良言法者公天下而为之者也
例者因人而立以坏天下之公者也昔之患在于用例
破法今之患在于因例立法自例行而法废矣故谚称
吏部为例部是则铨政之害在宋时即已患之而今日
尤甚所以然者法可知而例不可知吏胥得操其两可
之权以市于下世世相传而虽以朝廷之力不能拔而
去之甚哉例之为害也又岂独吏部然哉(古无例字只/作列礼记间)
(传罪多而刑五丧多而服五上附下附列也注列等比/也释文徐邈音例即后人例字至汉书何武传曰欲除)
卷八 第 50a 页 WYG0858-0588a.png
(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杜钦传曰不为陛下广持/平例王莽传曰太傅平晏从吏过例始加人作例)
寇莱公为相章圣尝语两府欲择一人为马步军指挥
使公方议其事吏有以文籍进者公问何书对曰例簿
也公曰朝廷欲用一衙官尚须检例邪安用我辈坏国
政者正由此尔司马温公与吕惠卿论新法于上前温
公曰三司使掌天下财不才而黜之可也不可使两府
侵其事今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
安用例苟用例则胥史足矣今为看详中书条例司何
卷八 第 50b 页 WYG0858-0588b.png
也惠卿不能对
  员缺
员缺之名自晋时已有之晋书王蕴传迁尚书吏部郎
每一官缺求者十辈(世说注引山涛启事曰吏/部郎史曜出缺处当选)魏书元
脩义传迁吏部尚书时上党郡缺中散大夫高居求之
至唐赵憬审官六议遂有人少阙(缺字/同)多人多阙少之
语而崔湜以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至逆用三年员阙
令狐咺在吏部杨炎为侍郎至分阙以恶阙与炎其名
卷八 第 51a 页 WYG0858-0588c.png
相传至今不改矣
旧唐书德宗纪御史大夫崔从奏兵戎未息仕进颇多
比来每至选集不免据阙留人尝叹遗才仍招怨望此
亦似今之截留候选也
大唐新语刘思立为考功员外子宪为河南尉思立今
日亡明日选人有索宪阙者载深咨嗟以为名教所不
容乃书其无行注名籍其人比出选门为众目所视众
口所訾亦趑趄而失步矣朝廷咸谓载能振理风俗自
卷八 第 51b 页 WYG0858-0588d.png
今言之不过索一丁忧之阙亦何至见摈于清议邪不
知由是心推之则有其亲未死而设为机阱以谋夺其
处亦人情之所必至者矣孟子曰人能充无欲害人之
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
用也苟反是而充之其亦何所不至邪愿后之持铨衡
者常以正风俗为心则国家必有得人之庆矣
 
 日知录卷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