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
卷三 第 1a 页 WYG0858-044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日知录卷三     昆山 顾炎武 撰
  诗有入乐不入乐之分
鼓钟之诗曰以雅以南子曰雅颂各得其所夫二南也
豳之七月也小雅正十六篇大雅正十八篇(诗谱小雅/十六篇大)
(雅十八篇/为正经)颂也诗之入乐者也弼以下十二国之附于
二南之后而谓之风鸱鸮以下六篇之附于豳而亦谓
之豳六月以下五十八篇之附于小雅民劳以下十三
卷三 第 1b 页 WYG0858-0446b.png
篇之附于大雅而谓之变雅诗之不入乐者也(释文曰/从六月)
(至无羊十四篇是宣王之变小雅从节南山至何草不/黄四十四篇前儒申公毛公皆以为幽王之变小雅从)
(民劳至桑柔五篇是厉王之变大雅从云汉至常武六/篇是宣王之变大雅瞻卬及召旻二篇是幽王之变大)
(雅类正义曰变者虽亦播于乐或无算之节所用或随/事 而歌又在制礼之后乐不常用 今按以变雅而)
(播之于乐如卫献公使大/师歌巧言之卒章是也)乐记子夏对魏文侯曰郑音
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
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朱子
曰二南正风房中之乐也乡乐也二雅之正雅朝廷之
卷三 第 2a 页 WYG0858-0447a.png
乐也商周之颂宗庙之乐也至变雅则衰周卿士之作
以言时政之得失而弼鄘以下则太师所陈以观民风
者耳非宗庙燕享之所用也但据程大昌之辩则二南
自谓之南而别立正风之目者非(大昌字泰之孝宗时/人著诗论一十七篇)
(来子当日/或未见)
  四诗
周南召南南也非风也豳谓之豳诗亦谓之雅亦谓之
(据周礼/籥篇)而非风也南豳雅颂为四诗而列国之风附
卷三 第 2b 页 WYG0858-0447b.png
焉此诗之本序也(宋程大昌诗论谓无国风之目然礼/记王制言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即)
(谓自弼至曹十/二国为风无害)
  孔子删诗
孔子删诗所以存列国之风也有善有不善兼而存之
犹古之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而季札听之以知其国之
兴衰正以二者之并陈故可以观可以听世非二帝时
非上古固不能使四方之风有贞而无淫有治而无乱
也文王之化被于南国而北鄙杀伐之声文王不能化
卷三 第 3a 页 WYG0858-0447c.png
也使其诗尚存而入夫子之删必将存南音以系文王
之风存北音以系纣之风而不容于没一也是以桑中
之篇溱洧之作夫子不删志淫风也叔于田为誉段之
辞扬之水椒聊为从沃之语夫子不删著乱本也淫奔
之诗录之不一而止者所以志其风之甚也一国皆淫
而中有不变者焉则亟录之将仲子畏人言也女曰鸡
鸣相警以勤生也出其东门不慕乎色也衡门不愿外
也选其辞比其音去其烦且滥者此夫子之所谓删也
卷三 第 3b 页 WYG0858-0447d.png
后之拘儒不达此旨乃谓淫奔之作不当录于圣人之
经是何异唐太子弘谓商臣弑君不当载于春秋之策
(旧唐书高宗诸子传之黄氏日钞云国风之用于燕/享者惟二南而列国 风未尝被之乐也夫子之所)
(言正者雅颂而未及乎风也桑中之诗明言淫/奔东莱吕氏乃为之讳而指为雅音失之矣)真希元
文章正宗其所选诗一埽千古之陋归之正旨然病其
以理为宗不得选人之趣且如古诗十九首虽非一人
之作而汉代之风略具乎此今以希元之所删者读之
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以异乎唐诗山有枢之篇
卷三 第 4a 页 WYG0858-0448a.png
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盖亦弼诗雄雉于飞之义牵
牛织女意昉大东兔丝女萝情同车牵十九作中无甚
优劣必以坊淫正俗之旨严为绳削虽矫昭明之枉恐
失国风之义六代浮华固当芟落使徐庾不得为人陈
隋不得为代无乃太甚岂非执理之过乎
  何彼秾矣
山堂考索载林氏曰二南之诗虽大槩美诗亦有刺诗
不徒西周之诗而东周亦与焉据何彼秾矣之诗可知
卷三 第 4b 页 WYG0858-0448b.png
矣其曰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考春秋庄公元年书王姬
归于齐此乃桓王女平王孙下嫁于齐襄公非平王孙
齐侯子而何(洪氏容斋五笔曰春秋庄公元年当周庄/王之四年齐襄公之五年书王姬归于齐)
(庄公十一年当庄王之十四年齐桓公之三年又书王/姬归于齐庄王为平王之孙则所嫁王姬当是姊妹齐)
(侯之子即襄公桓公/二者必居一于此矣)说者必欲以为西周之诗于时未
有平王乃以平为平正之王齐为齐一之侯与书言宁
王同义此妄也(毛氏传平正也武王女文王孙适齐侯/之子按成王时齐侯则太公而以武王)
(之女适其子是甥为为婚周之盛时必无此事逮成王/顾命丁公始见于经而去武王三十馀年又必无未笄)
卷三 第 5a 页 WYG0858-0448c.png
(之女/矣)据诗人欲言其人之子孙则必直言之如称卫庄
姜则曰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美韩
侯取妻则曰汾王之孙蹶父之子又何疑乎且其诗刺
诗也以王姬徒有容色之盛而无肃邕之德何以使人
化之故曰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邕王姬之车诗
人若曰言其容色固如唐棣矣然王姬之车胡不肃邕
乎是讥之也按此说桓王女平王孙则是其曰刺诗于
义未允盖诗自弼鄘以讫于桧曹皆太师之所陈者也
卷三 第 5b 页 WYG0858-0448d.png
其中有美有刺若二南之诗则用之为燕乐用之为乡
乐用之为射乐用之为房中乐而鼓钟之卒章所谓以
雅以南春秋传所谓象箾南籥文王世子所谓胥鼓南
者也安得有刺此必东周之后其诗可以存二南之遗
音而圣人附之于篇者也且自平王之东周德日以衰
矣麦禾之取繻葛之战几无以令于兄弟之国且庄王
之世鲁卫晋郑日以多故于是王姬下嫁以树援于强
大之齐寻盟府之坠言继昏姻之夙好且其下嫁之时
卷三 第 6a 页 WYG0858-0449a.png
犹能修周之旧典而容色之盛礼节之备有可取焉圣
人安得不录之以示兴周道于东方之意乎(春秋襄十/五年书刘)
(夏逆王后于/齐亦此意)盖东周以后之诗得附二南者惟此一篇
而已后之儒者乃疑之而为是纷纷之说是乌知圣人
之意哉或曰诗之所言但称其容色何也曰古者妇有
四德而容其一也言其容则德可知矣(说苑引书五事/一曰貌貌者男)
(子之所以恭敬妇/人之所以姣好也)故硕人之诗美其君夫人者至无所
不极其形容而野麇之贞亦云有女如玉即唐人为妃
卷三 第 6b 页 WYG0858-0449b.png
主碑文亦多有誉其姿色者(洪氏𨽻释载郭辅碑云有/四男三女咸高贤姣孋汉)
(魏间人作/已如此)岂若宋代以下之人以此为讳而不道乎夫
妇人伦之本昏姻王道之大下嫁于齐甥舅之国太公
之后先王以周礼治诸侯之本也诗之得附于南者以
此舍是则东周以后事无可称而民间之谣刺皆属之
王风矣况二南之与民风其来自别宣王之世未尝无
雅则平王以下岂遂无南或者此诗之旧附于南而夫
子不删要亦不异乎向者之说也
卷三 第 7a 页 WYG0858-0449c.png
何彼秾矣以庄王之事而附于召南其与文侯之命以
平王之事而附于书一也
  弼鄘卫
弼鄘卫本三监之地自康叔之封未久而统于卫矣采
诗者犹存其旧名谓之弼鄘卫(汉书地理志河内本殷/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)
(畿内为三国诗风弼鄘卫国是也弼以封纣子武庚鄘/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故书序曰)
(武王崩三监畔周公诛之尽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孟/侯以夹辅周室迁弼庸之民于雒邑故弼鄘卫三国之)
(诗相与/同风)弼鄘卫者总名也不当分某篇为弼某篇为鄘
卷三 第 7b 页 WYG0858-0449d.png
某篇为卫分而为三者汉儒之误以此诗之简独多故
分三名以各冠之而非夫子之旧也(观小雅六笙诗毛公/颇有升降黍离之篇)
(毛公以为王齐诗以为卫则知今诗之次序多出于/汉儒也 新序黍离卫宣公之子寿闵其兄而作)
之左氏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于鲁为之歌弼鄘
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
如是是其卫风乎而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之言引
卫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此诗今为弼之首篇乃不
曰弼而曰卫是知累言之则曰弼鄘卫专言之则曰卫
卷三 第 8a 页 WYG0858-0450a.png
一也犹之言殷商言荆楚云尔意者西周之时故有弼
鄘之诗及幽王之亡而轶之而大师之职犹不敢废其
名乎然名虽旧而辞则今矣(若据汉书言迁弼鄘之民/于雒邑则成王之世已无)
(弼/鄘)
弼鄘之亡久矣故大师但有其名而三国同风无非卫
人之作桧(左传/作郐)之亡未久而诗尚存故别于郑而各自
为风匪风之篇其西周未亡之日乎(曰谁将西归是镐/京尚存故郑氏谱)
(以为当夷王厉王之时苏/氏以桧诗皆为郑作非也)
卷三 第 8b 页 WYG0858-0450b.png
弼鄘卫三国也非三监也殷之时邦畿千里周则分之
为三国今其相距不过百馀里如地理志所言于百里
之间而立此三监又并武庚而为一监皆非也宋陈傅
(止斋集答/黄文叔书)以为自荆以南蔡叔监之管叔河南霍叔
河北蔡故蔡国管则管城霍所谓霍太山也其绵地广
不得为弼鄘卫也
  黎许二国
许无风而载驰之诗录于鄘黎无风而式微旄丘之诗
卷三 第 9a 页 WYG0858-0450c.png
录于弼圣人阐幽之旨兴灭之心也
  诸姑伯姊
泉水之诗其曰诸姬犹硕人之庶姜古之来媵而为侄
娣者必皆同姓之国其年之长幼序之昭穆则不可知
也故有诸姑伯姊之称犹礼之言伯父伯兄也贵为小
君而能谦以下其众妾此所谓其君之袂不如其娣者

  王事
卷三 第 9b 页 WYG0858-0450d.png
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凡交于大国朝聘会盟征伐
之事谓之王事(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子展曰诗云王/事靡盬不遑启处东西南北谁敢宁处)
(坚事晋楚以蕃王室也王事无旷何常之有丧大记曰/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又曰君既葬王政入)
(于国既卒哭/而服王事)其国之事谓之政事
  朝隮于西
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朱子引周礼十煇注以隮为虹是
也谓不终朝而雨止则未然谚曰东虹晴西虹雨(其雨/者雨)
(也/)盖虹蜺杂乱之交无论雨晴而皆非天地之正气楚
卷三 第 10a 页 WYG0858-0451a.png
襄王登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所谓朝云者也
  王
弼鄘卫王列国之名其始于成康之世乎惟周王抚万
邦巡侯甸而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其采于商之故都者
则系之弼鄘卫其采于东都者则系之王(王亦周初大/师之本名)
(马永卿述元城刘先生之言亦谓/弼鄘卫本商之畿内故序王之上)其采于列国者则各
系之其国至骊山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阙轶而孔子所
录者皆平王以后之诗此变风之所由名也诗虽变而
卷三 第 10b 页 WYG0858-0451b.png
大师之本名则不敢变此十二国之所以犹存其旧也
先儒谓王之名不当侪于列国而为之说曰列黍离于
国风齐王德于邦君(晋范宁春秋/谷梁传序)误矣
自幽王以上大师所陈之诗亡矣春秋时君卿大夫之
赋诗无及之者此孔子之所不得见也是故诗无正风
二南也豳也小大雅也皆西周之诗也至于幽王而止
(惟何彼秾矣为/平王以后之诗)其馀十二国风则东周之诗也王者之
迹熄而诗亡西周之诗亡也诗亡而列国之事迹不可
卷三 第 11a 页 WYG0858-0451c.png
得而见于是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出焉是之谓
诗亡然后春秋作也周颂西周之诗也鲁颂东周之诗
也成康之世鲁岂无诗而今亦已亡矣故曰诗亡列国
之诗亡也其作于天子之邦者以雅以南以豳以颂则
固未尝亡也
  日之夕矣
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当归之时也至是
而不归如之何勿思也
卷三 第 11b 页 WYG0858-0451d.png
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日之夕矣而不来则其妇思之矣
朝出而晚归则其母望之矣(列女/传)夜居于外则其友吊
之矣(檀/弓)于文日夕为退(说文/系传)是以樽罍无卜夜之宾衢
路有宵行之禁故曰见星而行者唯罪人与奔父母之
丧者乎(曾子/问)至于酒德衰而酣身长夜官邪作而昏夜
乞哀天地之气乖而晦明之节乱矣
  大车
岂不尔思畏子不敢民免而无耻也虽速我讼亦不女
卷三 第 12a 页 WYG0858-0452a.png
从有耻且格也
  郑
自弼至曹皆周初大师之次序先弼鄘卫殷之故都也
次之以王周东都也何以知其为周初之次序弼鄘也
晋而谓之唐也皆西周之旧也惟郑乃宣王所封中兴
之后始立其名于大师而列于诸国之先者郑亦王畿
之内也故次于王也桓公之时其诗不存故首缁衣也
  楚吴诸国无诗
卷三 第 12b 页 WYG0858-0452b.png
吴楚之无诗以其僭王而删之与非也太师之本无也
楚之先熊绎辟在荆山筚路篮缕以处草莽惟是桃弧
棘矢以共禦王事而周无分器(左氏昭公/十二年传)岐阳之盟楚
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牟守燎而不与盟(晋/语)是亦
无诗之可采矣况于吴自寿梦以前未通中国者乎滕
薛之无诗微也若乃虢郐皆为郑灭而虢独无诗陈蔡
皆列春秋之会盟而蔡独无诗有司失其传尔
  豳
卷三 第 13a 页 WYG0858-0452c.png
自周南至豳统谓之国风此先儒之误程泰之辨之详
矣豳诗不属于国风周世之国无豳此非大师所采周
公追王业之始作为七月之诗兼雅颂之声而用之祈
报之事周礼籥章逆暑迎寒则吹豳诗祈年于田祖则
吹豳雅祭蜡则吹豳颂雪山王氏曰此一诗而三用也
(谓籥章之豳诗以鼓钟琴瑟四器之声合籥也笙师吹/竽笙埙籥箫篪篴管舂牍应雅凡十二器以雅器之声)
(合籥也视瞭播鼗击颂磬笙磬凡四器以颂器之声合/籥也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)
(之齐量凡和乐亦如之此用七月/一诗特其以器和声有不同尔)䲭鸮以下或周公之
卷三 第 13b 页 WYG0858-0452d.png
作或为周公而作则皆附于豳焉虽不以合乐然与二
南同为有周盛时之诗非东周以后列国之风也故他
无可附
  言私其豵
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先公而后私也言私其豵献豜于
公先私而后公也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
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惟
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
卷三 第 14a 页 WYG0858-0453a.png
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至于当官之
训则曰以公灭私然而禄足以代其耕田足以供其祭
使之无将母之嗟室人之谪又所以恤其私也此义不
明久矣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
先王之至训矣
  承筐是将
君子不亲货贿束帛戋戋实诸筐篚非惟尽饰之道亦
所以远财而养耻也万历以后士大夫交际多用白金
卷三 第 14b 页 WYG0858-0453b.png
乃犹封诸书册之间进自阍人之手今则亲呈坐上径
出怀中交收不假他人茶话无非此物衣冠而为囊橐
之寄朝列而有市井之容若乃拾遗金而对管宁倚被
囊而酬温峤曾无愧色了不关情固其宜也然则先王
制为筐篚之文者岂非禁于未然之前而示人以远财
之义者乎以此坊民民犹轻礼而重货
  罄无不宜
罄无不宜宜室家宜兄弟宜子孙宜民人也吉蠲为饎
卷三 第 15a 页 WYG0858-0453c.png
是用孝享礿祠烝尝于公先王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
先王也
  民之质矣日用饮食
民之质矣日用饮食夫使机智日生而奸伪萌起上下
且不相安神奚自而降福乎有起信险肤之族则高后
崇降弗祥有诪张为幻之民则嗣王罔或克寿是故有
道之世人醇工庞商朴女童上下皆有嘉德而至治馨
香感于神明矣然则祈天永命之实必在于观民而斲
卷三 第 15b 页 WYG0858-0453d.png
雕为朴其道何由则必以厚生为本
群黎庶人也百姓百官也民之质矣兼百官与庶人而
言犹曰人之生也直也
  小人所腓
小人所腓古制一车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
十人固守衣装五人厩养五人樵汲五人(见司/马法)随车而
动如足之腓也(传曰腓辟也笺曰/腓当作芘皆未是)步乘相资短长相卫
行止相扶此所以为节制之师也繻葛之战郑原繁高
卷三 第 16a 页 WYG0858-0454a.png
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乘弥缝卒
不随车遇阙即补斯已异矣(古时营陈遇阙处仍以车/补周礼车朴掌阙车之萃)
(注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/楚子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注游车补阙者)大卤之师
魏舒请毁车以为行伍乘为三伍(注乘车者车三人五/乘十五人今改去车)
(更以五人为/伍分为三伍)为五陈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
参为左角偏为前拒专任步卒以取捷速然亦必山林
险阻之地而后可用也步不当骑于是赵武灵王为变
服骑射之令而后世因之所以取胜于敌者益轻益速
卷三 第 16b 页 WYG0858-0454b.png
而一败涂地亦无以自保然后知车战之为谋远矣
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车战之时未有斩首至于累万
者车战废而首功兴矣先王之用兵服之而已不期于
多杀也杀人之中又有礼焉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不
亦宜乎宋沈括对神宗言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
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
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
事之日尔
卷三 第 17a 页 WYG0858-0454c.png
  变雅
六月采芑车攻吉日宣王中兴之作何以为变雅乎采
芑传曰言周室之强车服之美也言其强美斯劣矣(正/义)
(曰名生/于不足)观夫鹿鸣以下诸篇其于君臣兄弟朋友之间
无不曲当而未尝有夸大之辞大雅之称文武皆本其
敬天勤民之意至其言伐商之功盛矣大矣不过曰会
朝清明而止然则宣王之诗不有侈于前人者乎(如韩/奕之)
(篇尤/侈)一传而周遂亡呜呼此太子晋所以谓自我先王
卷三 第 17b 页 WYG0858-0454d.png
厉宣幽平而贪天祸固不待沔水之忧祈父之刺而后
见之也
  大原
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毛郑皆不详其地其以为今太原
阳曲县者始于朱子(吕氏读诗记严/氏诗缉并云)而愚未敢信也古
之言大原者多矣若此诗则必先求泾阳所在而后大
原可得而明也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有泾阳县开头山
在西禹贡泾水所出后汉书灵帝纪段颎破先零羌于
卷三 第 18a 页 WYG0858-0455a.png
泾阳注泾阳县属安定在原州郡县志原州平凉县本
汉泾阳县地今县西四十里泾阳故城是也然则大原
当即今之平凉而后魏立为原州亦是取古大原之名
(唐书原州平凉郡治平高广德元年没吐蕃节度使/马璘表置行原州于灵台之百里城贞元十九年徙)
(治平凉元和三年又徙治临泾/大中三年收复关陇归治平高)计周人之禦猃狁必在
泾原之间若晋阳之太原在大河之东距周京千五百
里岂有寇从西来兵乃东出者乎故曰天子命我城彼
朔方而国语宣王料民于大原亦以其地近边而为禦
卷三 第 18b 页 WYG0858-0455b.png
戎之备必不料之于晋国也又按汉书贾捐之言秦地
南不过闽越北不过大原而天下溃畔亦是平凉而非
晋阳也(汉武帝始开朔方郡故秦但有陇西北地上郡/而止若晋阳之太原则其外有雁门云中九原)
(不得言/不过也)若书禹贡既修大原至于岳阳春秋晋荀吴帅
师败狄于大原及子产对叔向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
原则是今之晋阳而岂可以晋之大原为周之大原乎
(司马相如上林赋布濩闳泽延蔓太原阮籍东平赋/长风振厉萧条太原高平曰原盖古人之通称也)
吾读竹书纪年而知周之世有戎祸也盖始于穆王之
卷三 第 19a 页 WYG0858-0455c.png
征犬戎六师西指无不率服于是迁戎于太原(十七/年)
黩武之兵而为徙戎之事懿孝之世戎车屡征至夷王
七年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则是
昔日所内徙者今为寇而征之也宣王之世虽号中兴
三十三年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三十八年伐条戎奔
戎王师败逋三十九年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四
十年料民于太原其与后汉西羌之叛大略相似幽王
六年命伯士帅师伐六济之戎王师败逋(后汉书西羌/传并用此)
卷三 第 19b 页 WYG0858-0455d.png
(严尤以为周得中/策盖不考之言)于是关中之地戎得以整居其间而
陜东之申侯至与之结盟而入寇(自迁戎至此一百七/十六年 周语申缯)
(西戎方强/王室方骚)盖宣王之世其患如汉之安帝也幽王之世
其患如晋之怀帝也其自贻伊戚古今同慨焉而三川
之震檿弧之谣皆适会其时者也然则宣王之功计亦
不过唐之宣宗而周人之美宣亦犹鲁人之颂僖也事
劣而文侈矣书不尽言是以论其世也如毛公者岂非
独见其情于意言之表者哉(竹书纪年自共和以后多/可信盖亦必有所传其前)
卷三 第 20a 页 WYG0858-0456a.png
(则好事者/为之尔)
  莠言自口
莠言秽言也若郑享赵孟而伯有赋鹑奔之诗是也君
子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狎侮之态
不及于小人谑浪之辞不加于妃妾自世尚通方人安
媟慢宋玉登墙之见淳于灭烛之欢遂乃告之君王传
之文字忘其秽论叙为美谈以至执女手之言发自临
丧之际(原/壤)齧妃唇之咏宣于侍宴之馀(郭舍/人)于是摇头
卷三 第 20b 页 WYG0858-0456b.png
而舞八风(祝钦/明)连臂而歌万岁(阎知/微)去人伦无君子而
国命随之矣
臧孙纥见卫侯于郲退而告其人曰卫侯其不得入矣
其言粪土也亡而不变何以复国以粪土喻其言犹诗
之莠言也
  皇父
王室方骚人心危惧皇父以柄国之大臣而营邑于向
(左传隐十一年解轵县西有/地名向上在今济源县界)于是三有事之多藏者随
卷三 第 21a 页 WYG0858-0456c.png
之而去矣庶民之有车马者随之而去矣盖亦知西戎
之已偪而王室之将倾也以郑桓公之贤且寄孥于虢
郐则其时之国势可知然不顾君臣之义而先去以为
民望则皇父实为之首昔晋之王衍见中原已乱乃说
东海王越以弟澄为荆州族弟敦为青州谓之曰荆州
有江汉之固青州有负海之险卿二人在外而吾留此
足以为三窟矣鄙夫之心亦千载而符合者乎
  握粟出卜
卷三 第 21b 页 WYG0858-0456d.png
古时用钱未广诗书皆无货泉之文而问卜者亦用粟
汉初犹然史记日者传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
  私人之子百僚是试
孔氏曰私人皂𨽻之属也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
役大贤故贵有常尊贱有等威所以辨上下而定民志
也周之衰也政以贿成而官之师旅不胜其富(左氏襄/公十年)
(传/)又其甚也私人之子皆得进而服官而文武周公之
法尽矣候人而赤芾曹是以亡不狩而县貆魏是以削
卷三 第 22a 页 WYG0858-0457a.png
贱妨贵小加大古人列之六逆又不但仍叔之子讥其
年弱尹氏之姻刺其材琐而已自古国家吏道杂而多
端未有不趋于危乱者举贤材慎名器岂非人主之所
宜兢兢自守者乎
  不醉反耻
彼醉不臧不醉反耻所谓一国皆狂反以不狂者为狂
也以箕子之忠而不敢对纣之失日(韩非/子)况中材以下
有不尤而效之者乎卿士师师非度此商之所以亡兰
卷三 第 22b 页 WYG0858-0457b.png
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此楚之所以六千里而
为雠人役也是以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保
邦于未危必自此始
  上天之载
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君子所以事
天者如之何亦曰仪刑文王而已其仪刑文王也如之
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
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而已
卷三 第 23a 页 WYG0858-0457c.png
  王欲玉女
民劳本召穆公谏王之辞乃托为王意以戒公卿百执
事之人故曰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犹之转予于恤而呼
祈父从事不均而怨大夫所谓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
足以戒也岂亦监谤之时疾威之日不敢指斥而为是
言乎然而乱君之国无治臣焉至于我即尔谋听我嚣
嚣则又不独王之愎谏矣
  夸毗
卷三 第 23b 页 WYG0858-0457d.png
天之方懠无为夸毗释训曰夸毗体柔也(后汉书崔骃传/注夸毗谓佞人)
(足恭善/为进退)天下惟体柔之人常足以遗民忧而召天祸夏
侯湛有云居位者以善身为静以寡交为慎以弱断为
重以怯言为信(抵/疑)白居易有云以拱默保位者为明智
以柔顺安身者为贤能以直言危行者为狂愚以中立
守道者为凝滞故朝寡敢言之士庭鲜执咎之臣自国
及家寖而成俗故父训其子曰无介直以立仇敌兄教
其弟曰无方正以贾悔尤且慎默积于中则职事废于
卷三 第 24a 页 WYG0858-0458a.png
外强毅果断之心屈畏忌因循之性成反谓率职而居正
者不达于时宜当官而行法者不通于事变是以殿最
之文虽书而不实黜陟之典虽备而不行(长庆/集策)罗点有
云无所可否则曰得体与世浮沈则曰有量众皆默已
独言则曰沽名众皆浊已独清则曰立异(宋史/本传)观三子
之言其于末俗之敝可谓恳切而详尽矣至于佞谄日
炽刚克消亡朝多沓沓之流士保容容之福苟由其道
无变其俗必将使一国之人皆化为巧言令色孔壬而
卷三 第 24b 页 WYG0858-0458b.png
后已然则丧乱之所从生岂不阶于夸毗之辈乎(乐天/作胡)
(旋女诗曰天宝季年时/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)是以屈原疾楚国之士谓之如
脂如韦而孔子亦云吾未见刚者
  流言以对
彊禦多怼即上章所云彊禦之臣也其心多所怼疾而
独窥人主之情深居禁中而好闻外事则假流言以中
伤之若二叔之流言以间周公是也夫不根之言何地
蔑有以斛律光之旧将而有百升明月之谣以裴度之
卷三 第 25a 页 WYG0858-0458c.png
元勋而有坦腹小儿之诵所谓流言以对者也如此则
寇贼生乎内而怨诅兴乎下矣郤宛之难进胙者莫不
谤令尹所谓侯作侯祝者也孔氏疏采苓曰谗言之起
由君数问小事于小人也可不慎哉
  申伯
申伯宣王之元舅也立功于周而吉甫作崧高之诵其
孙女为幽王后无罪见黜申侯乃与犬戎攻杀幽王(竹/书)
(纪年宣王四十一年王师败/于申则宣王之末申侯已叛)乃未几而为楚所病戌申
卷三 第 25b 页 WYG0858-0458d.png
之诗作焉当宣王之世周兴而申以强当平王之世周
衰而申以弱至庄王之世而申为楚县矣(左传哀公十/七年言楚文)
(王县/申)二舅之于周功罪不同而其所以自取如此宋左
师之告华亥曰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人亦与女何有
读二诗者岂徒论二王之得失哉
  德輶如毛
德輶如毛(即輶车鸾/镳之輶)言易举也故曰一日克已复礼天
下归仁焉又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
卷三 第 26a 页 WYG0858-0459a.png
不足者
  韩城
水经注圣水径方城县故城北又东南径韩城东诗溥
彼韩城燕师所完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王肃
曰今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世谓寒号非也(魏书地形/志范阳郡)
(方城县有/韩侯城)按史记燕世家易水东分为梁门今顺天府
固安县有方城村即汉之方城县也水经注亦云湿水
径良乡县之北界历梁山南高梁水出焉是所谓奕奕
卷三 第 26b 页 WYG0858-0459b.png
梁山者矣旧说以韩国在同州韩城县曹氏曰武王子
初封于韩其时召襄公封于北燕实为司空王命以燕
众城之窃疑同州去燕二千馀里即令召公为司空掌
邦土量地远近兴事任力亦当发民于近甸而已岂有
役二千里外之人而为筑城者哉召伯营申亦曰因是
谢人齐桓城邢不过宋曹二国而召诰庶殷攻位蔡氏
以为此迁洛之民无役纣都之理此皆经中明證(大全/载朱)
(子之言亦以/此为不可晓)况其追其貊乃东北之夷而蹶父之靡国
卷三 第 27a 页 WYG0858-0459c.png
不到亦似谓韩土在北陲之远也又考王符潜夫论曰
昔周宣王时有韩侯其国近燕故诗云普彼韩城燕师
所完其后韩西亦姓韩为卫满所伐迁居海中汉时去
古未远当有传授今以水经注为定
按毛传梁山韩城皆不言其地郑氏笺乃云梁山今在
冯翊夏阳西北韩姬姓之国也后为晋所灭故大夫韩
氏以为邑名焉(左传富辰言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左竹/书纪年平王十四年晋人灭韩按 传)
(僖公十五年晋侯及秦伯战于韩上言涉河下言及韩/又曰寇深矣是韩在河束亦非今之韩城也故杜氏解)
卷三 第 27b 页 WYG0858-0459d.png
(但云韩晋地城文公十年晋人伐秦取少/梁始得今韩 之地益明战于韩非此也)至溥彼韩城
燕师所完则郑已自知其说之不通故训燕为安而曰
大矣彼韩国之城乃古平安时众民之所筑完惟王肃
以梁山为涿郡方城县之山而以燕为燕国(孙毓/亦云)今于
梁山则用郑说于燕则用王说二者不可兼通而又巧
立召公为司空之说可谓甚难而实非矣又其追其貊
郑以经传说貊多是东夷故职方掌四夷九貉(即貊/字)
志荅赵商云九貉即九夷也又秋官貉𨽻注云征东北
卷三 第 28a 页 WYG0858-0460a.png
夷所获而汉时所谓濊貊者皆在东北(史记货殖传燕/东绾濊貊朝鲜)
(真番之利高汉书武帝纪注服虔曰濊貊在/辰韩之北 句丽沃沮之南东穷于大海)因于笺末
添二语云其后追也貊也为猃狁所逼稍稍东迁此又
可见康成之不自安而迁就其说也
  如山之苞如川之流
如山之苞营法也如川之流陈法也古之善用师者能
为营而后能为陈故曰师出以律又曰不愆于四伐五
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管子霸国之谋且犹作内政以
卷三 第 28b 页 WYG0858-0460b.png
寄军令使之耳目素习心志素定如山之不可动摇然
后出而用之若决水于千仞之溪矣
  不吊不祥
威仪之不类贤人之丧亡妇寺之专横皆国之不祥而
日月之𤯝山川之变鸟兽草木之妖其小者也传曰人
无衅焉妖不自作故孔子对哀公以老者不教幼者不
学为俗之不祥(家/语)荀子曰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
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而
卷三 第 29a 页 WYG0858-0460c.png
武王胜殷得二俘而问焉曰若国有妖乎一俘对曰吾
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一俘对曰此则妖也非其大
者也吾国之妖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
大者也武王避席再拜之(吕氏春秋畏书载箕子之言/亦曰乃罔 畏咈其耇长旧)
(有位/人)自余所逮见五六十年国俗民情举如此矣不教
不学之徒满于天下而一二稍有才知者皆少正卯邓
析之流是岂待三川竭而悲周岷山崩而忧汉哉书曰
习与性成诗云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识时之士所以
卷三 第 29b 页 WYG0858-0460d.png
引领于哲王系心于耇德也
  駉
鲁僖公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而有駉牧之盛
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
劝学授方任能而有騋牝三千之多然则古之马政皆
本于田功也吾未见厩有肥马野有饿莩而能国者也
  实始剪商
太王当武丁祖甲之世殷道未衰何从有剪商之事僖
卷三 第 30a 页 WYG0858-0461a.png
公之世距太王已六百馀年作诗之人特本其王迹所
基而侈言之尔犹泰誓之言命我文考肃将天威也犹
康诰之言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也亦后人追言之也
张子曰一日之间天命未绝犹是君臣
  玄鸟
读经传之文终商之世无言祥瑞者而大戊之祥桑高
宗之雊雉惕于天之见妖而修德者有二焉则知监于
夏王之矫诬上天而慄慄危惧盖汤之家法也简狄吞
卷三 第 30b 页 WYG0858-0461b.png
卵而生契不亦矫诬之甚乎毛氏传曰玄鸟鳦鸟也春
分玄鸟降汤之先祖有娀氏女简狄配高辛氏帝帝率
与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其为天所命以玄鸟至而
生焉可以破史迁之谬矣
  敷奏其勇
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难不竦苟非大受之人骤而当
天下之重任鲜不恐惧而失其守者此公孙丑所以有
动心之问也升陑伐夏创未有之事而不疑可谓天锡
卷三 第 31a 页 WYG0858-0461c.png
之勇矣何以能之其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之谓乎
汤武身之也学汤之勇者宜何如震惊百里不丧七鬯
近之矣
  鲁颂商颂
诗之次序犹春秋之年月夫子因其旧文述而不作也
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告宗庙鲁之颂颂其君而已而
列之周颂之后者鲁人谓之颂也(郑氏曰襄公时季孙/行父请命于周而史)
(克作之然春秋列国卿大/夫赋诗无及此四篇者)世儒谓夫子尊鲁而进之为
卷三 第 31b 页 WYG0858-0461d.png
颂是不然鲁人谓之颂夫子安得不谓之颂乎为下不
倍也春秋书公书郊禘亦同此义孟子曰其文则史不
独春秋也虽六经皆然今人以为圣人作书必有惊世
绝俗之见此是以私心待圣人世人读书如王介甫才
入贡院而一院之事皆欲纷更(宋史张/方平传)此最学者之大
病也
列国之风何以无鲁大师陈之固曰鲁诗不谓之颂矣
孔子鲁人也从鲁而谓之颂此如鲁史之书公也然而
卷三 第 32a 页 WYG0858-0462a.png
泮水之文则固曰鲁侯也
商何以在鲁之后曰草庐吴氏尝言之矣大师所职者
当代之诗也商则先代之诗故次之周鲁之后(汲冢周/书伊尹)
(朝献商书附于王会/解之后即其例也)
  诗序
诗之世次必不可信今诗亦未必皆孔子所正且如褒
姒灭之幽王之诗也而次于前召伯营之宣王之诗也
而次于后序者不得其说遂并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
卷三 第 32b 页 WYG0858-0462b.png
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鱼藻采菽十诗皆为刺
幽王之作恐不然也又如硕人庄姜初归事也而次于
后绿衣日月终风庄姜失位而作燕燕送归妾作击鼓
国人怨周吁而作也而次于前(朱子日月传曰此诗当/在燕燕之前下篇放此)
渭阳秦康公为太子时作也而次于后黄鸟穆公薨后
事也而次于前此皆经有明文可据故郑氏谓十月之
交雨无正小旻小宛皆刺厉王之诗(十月之交有艳妻/之云自当是幽王)
汉兴之初师移其第耳而左氏传楚庄王之言曰武王
卷三 第 33a 页 WYG0858-0462c.png
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敷时绎思我徂维求
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今诗但以耆定尔功一章为
武而其三为赉其六为桓章次复相隔越仪礼歌召南
三篇越草虫而取采蘋正义以为采蘋旧在草虫之前
知今日之诗已失古人之次非夫子所谓雅颂各得其
所者矣
 
 
卷三 第 33b 页 WYG0858-0462d.png
 
 
 
 
 
 
 
 日知录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