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七
卷七 第 1a 页 WYG0858-014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卮林卷七        明 周婴 撰
  洗梅
   宣城梅鼎祚禹金撰书记洞诠百十六卷又有
   诗乘古乐苑诸编暇日披览使人忘疲间有疏
   违稍为洗练故题曰洗梅
   吴陆景
 书记洞诠载吴陆景答从兄安成王书曰奉告清言
卷七 第 1b 页 WYG0858-0146b.png
 溢目眷逮周委炎光已盛愿此胜宜仰承发止已次
 新林引迈务殷无妨怡赏三湘奥区九疑形胜浮州
 动浪闻眠鸥之旧说安流洞浦忆采若之遗风昔景
 伯出蕃高风振古叔英之部清约见称兄政誉平宣
 威和兼济加以夏石奇云秋江迥月翰飞纸落理丰
 词富赏末兴馀时希忆逮暌离方远川涂修旷炎凉
 方改愿加珍勖绿字可传白云终间心伤泪洒投笔
 无宣梅氏云安成王疑有误
卷七 第 2a 页 WYG0858-0147a.png
洗之曰艺文类聚友悌门有吴陆景与兄书下连又景
答从兄安成王书云云梅氏凭之予谓此书词条绮蔚
乃齐梁人语其体裁骈丽亦三国未有寻思久之因考
梁书安成康王秀梁太祖顺之之子吴平侯萧景太祖
弟崇之之子也实为从兄弟秀天监元年封六年都督
荆湘九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立学校招隐逸
讨蛮叛赡灾民简贫老百姓甚悦景亦以高祖践祚封
七年使持节督秦郢州之竟陵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
卷七 第 2b 页 WYG0858-0147b.png
史书中皆言荆湘事盖即是时也此当吴平侯萧景答
从兄安成王书艺文类聚脱平侯萧三字耳梅氏不疑
吴陆景之讹而疑安成王之误殆未绎书中语乎叔英
者吴书孙峻字叔英坚族孙也性度恢弘才经文武为
定武中郎将屯戍薄落书盖以宗室故实喻且为孙氏
事益知此书非出士仁也然吕祖谦卧游录及尺牍清
裁并云吴陆景士仁笔则数公先不能辨矣
   至尊
卷七 第 3a 页 WYG0858-0147c.png
 洞诠周瑜与孙权笺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
 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
 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
 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陨踣之日所怀
 尽矣梅氏云按权是时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笺安
 得即称至尊此吴史氏追称之文耳
洗之曰孙权称帝后群臣俱呼陛下自称吴王以前溯
其承兄始据江东之日群下皆呼至尊如刘备伐吴陆
卷七 第 3b 页 WYG0858-0147d.png
逊疏云伏愿至尊高枕此黄武元年权称王时也吕蒙
当袭南郡说权曰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
蒙此建安二十四年也权征合肥为张辽所袭贺齐曰
至尊人主常当持重则建安二十年也自十四年刘备
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而瑜遂陨嗣后权未进号
也曹公破走权迎鲁肃肃曰愿至尊威德加于四海已
在建安十三年权征黄祖时甘宁曰至尊当早规之又
在十二年权直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耳容斋续笔
卷七 第 4a 页 WYG0858-0148a.png
尝以吴书称孙权至尊为疑予谓此或虞溥陈寿谬相
推与然汉书楼护传主簿谏王商将军至尊不宜入闾
巷是将军曾称至尊也黄羲仲十三州记曰郡之言君
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是郡守亦可称至尊
矣权既假讨虏守会稽虽称至尊亦不足怪
   杜书
 洞诠杜预与子贶书曰知汝颇欲念学今因还车致
 副书可案录受之当别置一室中勿复以借人梅氏
卷七 第 4b 页 WYG0858-0148b.png
 曰预子锡无名贶者
洗之曰予谓贶义与锡同将撰书者讳锡而假之乎然
李济翁资暇集曰惜借书籍俗曰惜一痴借二痴索三
痴还四痴案玉府新书杜元凯遗子书曰书勿借人古
人谚云借书一嗤还书二嗤后更生其词至三四因讹
为痴也洞诠无古谚两语而尺牍清裁载王乐道与穆
四书云出师颂绝妙古语借书一瓻还书二瓻在何逊
上洞诠仍之亦载梁七卷末在王次道后而注云唐韵
卷七 第 5a 页 WYG0858-0148c.png
古之借书盛酒瓶名瓻杨用修六书索隐云瓻借用鸱
扬雄酒箴所谓鸱夷也唐诗金钱百万酒千鸱婴考闻
见录曰俗语借书与人为一痴还书为一痴常疑借书
还书理也何痴之云后见王乐道与钱穆四书云云乃
知今人讹以瓻为痴也按说文瓻酒器唐韵亦曰瓻酒
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古借书盛酒瓶盖唐时所解已
然则作瓻者近是但以瓶盛书殊乖于义寻孙愐意当
是谓借书时饷酒一瓻还书时复饷酒一瓻庶可通也
卷七 第 5b 页 WYG0858-0148d.png
又段成式庐陵宫下记曰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
㨿杜荆州书告贶云知汝颇欲念学今因还车致副书
可按录受当别置一宅中勿复以借人古谚云有书借
人为嗤借人书送还为嗤也则本作嗤字以瓻代嗤后
人之凿也洞诠有讹此书差可相證穆四不审其人当
是如中郎第五之类或钱穆叔之讹乎王乐道者王荆
公有和其烘虱诗宋史王陶字乐道英宗太子詹事神
宗拜枢密御史中丞力攻韩琦徙知陈州正与穆叔同
卷七 第 6a 页 WYG0858-0149a.png
时此宋代人洞诠系之于梁岂梁有与同姓字者乎梅
氏考摭弘博弹驳精核此条似觉未确宜更详之
   陆书
 洞诠陆云答兄书曰高门降衡修庭树蓬梅氏引选
 注沈约弹王源文曰高门降衡虽自已作颜延年诗
 幽门树蓬黎本此
洗之曰予按陆云答兄平原诗曰华堂倾构广宅颓墉
高门降衡修庭树蓬感物悲怀怆矣其伤选注中作答
卷七 第 6b 页 WYG0858-0149b.png
书盖字讹耳梅氏不觉宜删
   又
 洞诠陆云与兄平原书曰一日案行并视曹公器物
 琉璃笔一枚所希闻景初三年七月刘婕妤折之见
 此期复使人怅然注引周处风土记案魏武帝于汉
 为相不得有婕妤又景初是魏明帝年如此则文帝
 物也与曹公器玩同处故致舛错矣
洗之曰予览荆楚岁时记曰陆士衡云魏武帝刘婕妤
卷七 第 7a 页 WYG0858-0149c.png
以七月七日折琉璃笔盖即风土记中语案云书但谓
魏武物至景初时为宫人所折耳二记并误又云是士
衡书亦舛然谓魏武不得有婕妤尤非也魏武遗令曰
吾婕妤伎人著铜雀台于台堂上施六尺床张繐帐朝
晡上脯□之属月朝十五辄向帐作伎据此则曹公当
时颇夺汉宫嫔御不觉于遗令露之耳
   又
 云再拜尔乃使熊罴之士虓阚之将雄声泉涌逸气
卷七 第 7b 页 WYG0858-0149d.png
 风亮超三军以奔厉贾馀勇以成壮兆洪音于寂寞
 先无声而高唱元兵时纷若屯云焕若积波授教斯
 谧静言勿哗严鼓隐其云戒(当作/雷駴)万夫翕而咸和治
 安步以止立应金奏而靡戈进总干以乘言退挥旅
 而成罗及至景陵礼既毕归旅将振寻萦员转因濑
 盖旋若疾流之绕骏沈惊飙之靡狂尘羊肠转时命
 屏翳以夕降式飞廉而朝兴涂蒙雨而后清景带天
 而先澄陪俊臣于雕辂列名僚于后乘猛将起而虎
卷七 第 8a 页 WYG0858-0150a.png
 啸商风肃其来应士凭势而响骇马嘘天而景凌
 梅禹金曰此有韵之文颇大类赋不知首何以云再
 拜为书也前书有云此中语于诸赋中何如且篇内
 有羊肠转时之语则此为赋明甚然特言兵旅岂所
 谓羊肠转者或是阵法如率然邪当以此附书后并
 呈平原后人混写耳
洗曰婴按陆云南征赋序曰太安二年秋八月羊玄之
皇甫商敢行称乱迁逼乘舆大将军身统三军以谋国
卷七 第 8b 页 WYG0858-0150b.png
难四方之会众以百万军旅之盛自古未之有也十月
军次朝歌讲武治戎观兵于殷墟于是作南征赋观此
首所载命屏翳十句与熊罴之士至成罗十八句并在
赋中但无元兵时三字与及至景陵至羊肠转时七语
耳中间章次字法亦微异同盖此属草未定先呈平原
也所谓静言勿哗景陵礼毕陪俊臣于雕辂列名僚于
后乘皆非征伐之容乃是说讲武事云更有与兄书云
欲作讲武赋远言大体献之大将军才不便作大文得少
卷七 第 9a 页 WYG0858-0150c.png
许佳语不知此可出否故钞以白兄推寻始末正谓此
篇数行所谓少许佳语也禹金注云云集无讲武赋予
谓云易讲武为南征耳然此首非书在洞诠中宜删
予又按晋书帝纪及八王二陆传成都王颖为大将军
都督中外诸军事转陆云大将军右司马前锋将军颖
恃功骄奢百度废弛惮长沙王乂在内与河间王颙表
诛后父羊玄之左将军皇甫商以平原内史陆机为前
锋都督与颙将张方伐京师惠帝遣皇甫商距方于宜
卷七 第 9b 页 WYG0858-0150d.png
阳九月癸巳羊玄之奉帝旋于城东颖次朝歌机列军
自朝歌至于河桥鼓声闻数百里汉魏以来出师之盛
未之有也十月戊申长沙王乂奉天子与机战于鹿苑
机军大败颖收斩之并收云夷三族㨿此盖与云南征
赋序同云兄弟皆在颖军也委身非所以臣伐君天人
不与长沙忠于帝室羊及皇甫帝所倚仗而谓之称乱
谄颂成都以及孔怀谓逆为顺祗为词费且临事而惧
此正其时而游情文墨以百万之师为谑曾未浃日身
卷七 第 10a 页 WYG0858-0151a.png
死族歼于卢志何尤于孟玖何恨乎此赋盖云之绝笔

   苻丕书
 洞诠苻丕致谢玄求救书曰欲假途求粮还赴国难
 须援军既接以邺与之若西路不通长安陷没请率
 所领保守邺城乃羁縻一方文降而已注云晋书苻
 丕镇邺为慕容垂所攻请救于玄书称云云
洗之曰此首词理舛错不全按书似苻丕在邺进退路
卷七 第 10b 页 WYG0858-0151b.png
穷司马杨膺倡归顺之计丕不从及为王师所败乃请
救于玄崔史谓之书称盖约略其词且发露其诈耳须
援军二语述丕二端之意乃羁縻两语则笑丕伪降之
情按王莽传瓜田仪文降未出师古注曰上文书言降
而身未出也后汉书皇甫规传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后
秦录姜纪说姚硕德曰吕隆孤城无援大军临之势必
请降然彼徒文降而已未肯遂服也盖与此同梅氏皆
以为丕书误矣
卷七 第 11a 页 WYG0858-0151c.png
   谢书
 洞诠谢灵运与弟书曰闻恶溪道中九十九里有五
 十九滩王右军游此恶道叹其奇绝遂书突星濑于
 石注引李白诗远寻恶溪去不惮恶溪恶途闻李北
 海滩闻谢康乐
洗之曰按御览引处州图经曰丽水县有恶道有突星
濑谢灵运与弟书曰闻恶道溪中九十九里有五十九
滩永嘉记曰王右军游恶道滩奇绝遂书突星濑于石
卷七 第 11b 页 WYG0858-0151d.png
又书部引永嘉郡记曰昔王右军经于恶道右军书南
边大石今犹见墨迹而字不甚了了寻灵运书只闻恶
道二语耳王右军二语乃引永嘉记也洞诠依尺牍清
裁删永嘉记曰四字而并以为谢书非也又恶道溪作
恶溪道亦倒矣
   王徽
 洞诠王徽与何偃书曰吾与义兴真恨相知之晚每
 惟君子知我者若夫嘉我小善矜余不能惟贤叔耳
卷七 第 12a 页 WYG0858-0152a.png
 梅氏云徽琅邪临沂人历廷尉为交州刺史何偃叔
 父悠之为义兴太守侍中太常与徽相善悠之卒徽
 与偃书尺牍作王微与偃书盖亦误也
洗曰按宋书吏部尚书江湛举王微为吏部郎论者云
微见举何偃亦参其议偃虑为微所咎与书自陈微报
偃言书首云卿昔称吾于义兴吾尝谓之见知则何尚
之传所云弟悠之与琅邪王徽相善者盖即王微特字
讹为徽耳史以王微名士故引其与偃书示悠之雅人
卷七 第 12b 页 WYG0858-0152b.png
深致也良吏传云太祖元嘉四年以廷尉王徽为交州
刺史其人非有才闻何足重悠之而休文著其寥寥数
语耶微传云年十六举秀才元嘉三十年卒时年二十
九予谓亦讹也当作二十九年卒时年三十何者江湛
为吏部尚书元嘉二十七年也微卒遗令以常所弹琴
置床上何长史来以琴与之何长史者偃也偃为始兴
王浚北征长史元嘉二十九年也上距四年二十六载
矣王交州尚无恙乎考异苑曰王徽之宋文帝元嘉四
卷七 第 13a 页 WYG0858-0152c.png
年为交州刺史在道有客命索酒炙炙至取自割之终
不入怒投地顾视向炙变为徽之头又睹其首在空中
至州便殒又幽冥记曰元嘉中交州刺史太原王徽始
拜乘车出行闻其前铮铮有声见一輀车当路而馀人
不见至州遂亡二事太平广记并载太平御览引异苑
太原玉徽之字伯猷亦言对客割炙事据此则是时徽
亡久矣微又有与从弟僧绰书劝以持盈畏满而僧绰
传亦曰元嘉末参与朝政从兄徽清介士也惧其太盛
卷七 第 13b 页 WYG0858-0152d.png
劝令损抑此与微书事合则微字亦讹为徽矣又谢庄
传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尚书李孝伯与镇军
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此徽字亦微之误若交
州刺史所谓车载斗量名声何足达于异域洞诠谓徽
琅邪临沂人盖误以尚之传讹字之徽为即王交州不
知交州乃太原人也史册转写帝虎日增论世考时梗
槩自得僧绰传云元凶收害之时年三十一若微卒于
三十年而年二十九则僧绰为从兄矣此题王氏为得
卷七 第 14a 页 WYG0858-0153a.png
梅氏失之当改从尺牍
   诏报
 洞诠魏太武帝诏报太子曰朕有一孝伯足以治天
 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注曰李孝
 伯为高祖所任遇太子奏请徵贤诏报之见孝伯子
 豹子疏
洗之曰按豹子上书曰于时储后监国奏请徵贤诏报
曰朕有一孝伯足以治天下何用多为此无假复求访
卷七 第 14b 页 WYG0858-0153b.png
两语惟孝伯本传恭宗曾启世祖广徵俊秀世祖曰朕
有一孝伯云云盖面相往复之语非诏板也又魏收之
书魏主问答通谓之诏豹子书意或同耳
   敕
 洞诠魏宣武敕奚康生果者果如朕心枣者早遂朕
 意注云梁直閤将军徐玄明戍郁州以城内附诏遣
 康生迎接赐细御银缠槊并枣柰果面敕云云
洗之曰按面敕者面谕耳非敕书也洞诠收之非是
卷七 第 15a 页 WYG0858-0153c.png
   崔元
 洞诠卢璩与崔元书曰岂有乱首抗巾以入都城衣
 不在体而以适人昔戴叔鸾箕坐见边文礼此皆衰
 世之慢行也注曰元散骑常侍鸿子秘书郎谋反逃
 窜赦免
洗之曰按太平御览简傲门应璩与崔元书元传在晋
书上洞诠乃列之后魏为卢璩书卢璩于魏无所见若
崔鸿子则名子元与此不合惟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
卷七 第 15b 页 WYG0858-0153d.png
元始寔不拘细行休琏差及同时或与书箴之乎
   李弼庄弼
 洞诠载魏孝静帝答李弼诏注云弼字辅玄中山曲
 阳人仕魏中书令性好名理探味玄宗带并州骠骑
 府长史表上注老子道德经诏答之又载庄弼遗张
 普惠书注曰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历胶州刺史忤
 显祖诛普惠魏谏议大夫时灵太后父司徒胡国珍
 薨赠相国太上秦公普惠疏陈不可太后召五品以
卷七 第 16a 页 WYG0858-0154a.png
 上博议普惠不屈弼遗之书普惠美之
洗之曰按北齐书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注老子表
上帝答诏洞诠作李弼误矣又魏书张普惠传庄弼与
普惠书庄弼杜弼不知是一是二清裁作杜弼洞诠仍
作庄弼而又注云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且并以与邢邵
书者为一人按魏孝静诏及与邢邵书并见北齐书中
杜弼传洞诠一以为李弼一以为庄弼而杜台卿之父
反没其姓名误亦甚矣
卷七 第 16b 页 WYG0858-0154b.png
   高隆之
 洞诠齐文襄帝密与高隆之书曰仲密枝党与之俱
 西者宜悉收其家属以惩将来注云右出资治通鉴
 隆之字延兴高平金乡人魏太保入齐录尚书事领
 大宗正高仲密之将叛阴遣人扇动冀州豪杰使为
 内应东魏遣高隆之驰驿慰抚由是得安澄密书与
 隆之
洗之曰按北齐书有高隆之封隆之二人同名也封隆
卷七 第 17a 页 WYG0858-0154c.png
之字祖裔渤海蓨人魏孝静帝时尚书侍中兴和元年拜
右仆射武定初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将叛遣使阴通消
息于冀州豪望诏隆之驰驿慰抚遂得安静世宗密书
与封隆之云仲密枝党同恶向西宜悉收其家累以惩
将来隆之启高祖事遂得停据此文襄书与封祖裔也
司马误以为与高延兴梅氏承之奚啻千里
   答赠诗
 梅鼎祚诗乘载邯郸淳答赠曰我受上命来随临淄
卷七 第 17b 页 WYG0858-0154d.png
 与君子处曾未盈期见召本朝驾言趣期群子重离
 首命于时饯我路隅赠我嘉辞既受德音敢不答之
 余惟薄德既局且鄙见养贤侯于今四祀既庇西伯
 永誓没齿今也被命义在不俟瞻恋我侯又慕君子
 行道迟迟体逝情止岂无好爵惧不我与圣主受命
 千载一遇攀龙附凤必在初举行矣去矣别易会难
 自强不息人谁获安愿子大夫勉篑成山天休方至
 万福尔臻注曰此淳应召别临淄侯诗也
卷七 第 18a 页 WYG0858-0155a.png
洗之曰按文选三山诗注引行矣去矣别易会难两句
以为邯郸湛赠伍处玄诗寻诗中称西伯圣主者盖主
曹瞒而贤侯我侯谓子建也君子群子子大夫之称皆
呼同僚则选注所云答伍处玄为得梅氏盖臆说之谬
然以会略考之是时曹瞒为汉丞相子桓五官中郎将
耳门生下吏便己拥戴推崇至云圣主受命曰附凤攀
龙而明目张胆曾不有所顾忌当涂之臣吏皆如此则
汉祚安得久长
卷七 第 18b 页 WYG0858-0155b.png
   歌阕
 诗乘载青溪小姑歌二首一曰日暮风吹叶落依枝
 丹心寸意愁君未知二曰歌阕夜已久繁霜侵晓幕
 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
洗之曰续齐谐记曰会稽赵文韶为东宫扶侍住清溪
中桥与尚书王叔卿家隔巷秋夜佳月怅然思归倚门
唱西乌夜飞其声哀怨忽有青衣前曰王家娘子逐月
游戏闻君歌声故遣相闻文韶便邀相过女年十八九
卷七 第 19a 页 WYG0858-0155c.png
行步容色可怜将两婢自随曰闻君歌声岂能为一曲
耶文韶为歌草生磐石下音韵清畅深会女心女曰但
令有瓶何患不得水顾婢子取箜篌为扶侍鼓之约两
三弹泠泠楚绝乃令婢子歌繁霜自解裙带系箜篌腰
抽簪扣之以倚歌歌曰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丹心寸意
愁君未知歌繁霜侵晓幕何意空相守坐待繁霜落歌
阕夜巳久遂相伫燕寝四更别去脱金簪赠文韶文韶
报以银碗白琉璃七既明文韶出偶至清溪庙歇神座
卷七 第 19b 页 WYG0858-0155d.png
中见碗疑之屏风后则七在焉箜篌带宛然如故庙有
女姑神像及青衣婢在前皆夜所见者宋元嘉五年也
按此歌本是一章纪作二首诗乘因之而歌繁霜侵晓幕
句乃作歌阕夜已久繁霜侵晓幕予按歌阕句乃记者
之言述其留连光景意耳览齐谐志自明且既云歌阕
岂可入词乎禹金识曲者也顾亦草草如是若诗归止
选日暮四句乃弃其半也
诗乘又云此歌本在宋而小姑晋人晋清商有青溪小
卷七 第 20a 页 WYG0858-0156a.png
姑曲因附晋予谓此叔庠假托为诗何暇辨其真晋宋
且黄能之魄晋世始闻白马之神五季方著亦可附
之虞日魏年乎异苑曰青溪小姑蒋子文第三妹子文
孙氏时人母乃当复附吴耶按齐谐未尝言是青溪小
姑之为说乃诸家俱失之矣
   陆凯
 诗乘载陆凯赠范晔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
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氏注引荆州记曰陆凯
卷七 第 20b 页 WYG0858-0156b.png
 与范晔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来诣长安兼赠之诗
 陆凯字智君代北人梅曰按范晔未尝至长安此当
 有误
洗之曰予按陆智君仕孝文之朝孝文立三年而齐已
受禅与蔚宗生不同时若诗果智君所作则陆出代北
范产江南范宜以梅寄陆而陆乃折花贻范何其倒也
吴志陆凯字敬风吴郡人为孙皓左丞相而御览十九
卷引荆州记作凯与路晔为友寄梅赠诗其诗作折花
卷七 第 21a 页 WYG0858-0156c.png
逢秦使所谓路晔者史未有见而所称陆凯亦未晓是
敬风否也诗薮云吴有丞相陆凯集一卷非折梅之陆
凯也然有集传于隋则诗文固非所短矣此亦持其两
端焉耳
   李那
 梅氏诗乘载李那有适重阳阁诗曰衔悲向玉阙垂
 泪上瑶台舞阁悬新网歌梁积故埃紫庭入绿草丹
 墀染碧苔金扉昼常掩珠帘夜暗开方池含水思芳
卷七 第 21b 页 WYG0858-0156d.png
 树结风哀行雨归将绝朝云去不回独有西陵上松
 声薄暮来
 梅禹金注曰徐陵与李那书曰获陪驾终南入重阳
 阁诗昔魏武虚帐韩王故台自古文人皆为词赋未
 有登兹旧阁叹彼幽宫标句清新发言哀断岂止悲
 闻帝瑟泣望羊碑一咏歌梁之言便掩盈怀之泪正
 指是诗也旧题作重适阳阁乃倒置之误庾信宇文
 昶并有陪驾终南诗李那当与同时又曰按周书武
卷七 第 22a 页 WYG0858-0157a.png
 帝保定元年遣治御正殷不害使陈文苑英华徐陵
 与李那书云殷仪同至止那答书云殷御正衔命来
 归正谓不害其称那云雍容廊庙献纳便繁则仕周
 者也
洗之曰按周书明帝武成二年三月重阳阁成会郡公
列将卿大夫于芳林园赐钱帛四月帝崩然则阁盖周
明之雀台那亦经赐物者故诗皆悲恸语文苑英华题
作重适阳关诸家皆承其误今从梅氏
卷七 第 22b 页 WYG0858-0157b.png
婴又按周书北史李昶顿丘临黄人小名那祖彪名重
魏朝父游有才行尔朱之乱游奔江右昶幼解属文十
岁为明堂赋周文以为丞相府记室参军转黄门侍郎
封临黄伯奏为御史中尉赐姓字文氏拜内史明帝初
行御史中大夫保定初进骠骑大将军开府转纳言进
爵为公昶于周文世已当枢要兵马处分专以委之诏
册文笔皆昶所作常曰文章不足流后世经邦政治庶
及古人故文笔了无藁草惟留心政事此颇与陵书合
卷七 第 23a 页 WYG0858-0157c.png
文苑英华李那答徐陵书曰仆世传经术才谢刘歆家
有赐书学非班嗣弱龄有意颇爱雕虫岁月三馀无忘
肄业此与昶传又合则李那即是李昶耳然徐陵赞美
那终南阳阁二制而今传陪驾终南者乃宇文昶作庾
信既和宇文内史终南篇又有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
之作窃谓昶以赐姓宇文故称宇文昶何者庾子山撰
周将相文如田弘段永辛威陆逞郑常诸人功在伯朝
名书周史即松楸掩隧碑表在阡咸从赐姓之荣舍因
卷七 第 23b 页 WYG0858-0157d.png
生之本且陆通之女遂袭步孤窦炽之娃亦承纥豆市
朝亟革李和始变其名羁旅无归高宾仍传其嗣虽国
史存其旧德而朝典守其宪章湮没虽多梗概犹在外
此唯唐瑾遗传万钮靡称崔訦残碑属籍不缀此例差
寡盖有之焉以是而推则宇文内史又即李那也宇文
昶腾于朝列示不违君李那行于邻交示不诬祖况那
父在江南则徐陵所居父母国也与书称名安可不从
父所命反覆论世灼然可凭庾信重阳阁之诗亦殊觉
卷七 第 24a 页 WYG0858-0158a.png
甚为怆恻盖即和此篇云
  原谢
   知星
 五杂组天部引习凿齿谓星人曰君尝闻知星宿有
 不覆之义乎大凡占星者皆于中天野外窥之故云
 不覆
原曰知星宿衣不覆古之遗谚也晋陶侃宅无吉凶摄
生论引之谓术弥精而穷益甚也是以桓宣武以绢一
卷七 第 24b 页 WYG0858-0158b.png
疋为戏在杭不悟晋书有字为衣字之讹遂至燕说矣
   奔牛
 五杂组云丹阳有奔牛坝相传梁武帝时有人于石
 城掘得一僧瞑目坐土中奏于帝帝问志公公曰此
 入定耳令人于傍击磬则出定矣帝命试之果开目
 问之不答志公乃说其前事僧一视志公即起南向奔
 去帝遣人逐之至此地化为牛因名近时樵阳子亦
 类此
卷七 第 25a 页 WYG0858-0158c.png
原曰按南齐书全景文与沈休之出都到奔牛埭有人
相之曰君等皆方伯也景文孝建初以功封汉水侯宋
书曰孔觊反会稽太守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至奔
牛筑垒自固又元凶劭之立世祖入讨遣顾彬之刘季
之合势与劭将燕钦等相遇于曲阿奔牛塘钦等大败
据此则奔牛之名宋齐前已有云梁僧化谬也
  申董
   滠字
卷七 第 25b 页 WYG0858-0158d.png
 董遐周吹景集曰古音略滠字音书涉切引董仲舒
 颂舟舆浮滠章樵注滠浮筏之类此字诸书不收张
 按荆州记滠阳县东有凤冈江乘记木庐山上有钟
 乳流出滠河上思村山弘君举食檄云滠河独穴之
 鲤水经注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大湖又东合滠口水
 考两汉地理郡国志俱逸之惟沈宋书刘粹滠阳县
 男又荆州有滠阳子相晋安陆人朱伺求分安陆东
 界为此县则县创宋时此前宜无闻也又温公通鉴
卷七 第 26a 页 WYG0858-0159a.png
 姚弋仲据滠头胡三省注云此清河之滠头也水经
 注郝昭营陈仓城成诸葛亮围之今滠水对亮城是
 与昭相禦处也则南北之内有二滠水矣
申曰广韵滠水名在西阳水经注涢水东通滠水又曰
江水东合滠口水上承沔水于安陆县而东径滠阳县
北晋书悯帝记建兴二年杜韬别帅王真袭荆州刺史
陶侃于林障侃奔滠中又曰朱伺字仲文安陆人为郡
将督张昌之逆太守弓钦走滠口伺率部党攻昌灭之
卷七 第 26b 页 WYG0858-0159b.png
伺部曲以诸县附昌惟本部倡义讨逆逆顺有嫌求别
立县因此遂割安陆东界为滠阳县而贯焉又宋符瑞
志晋简文帝时甘露降随郡滠阳县界桑木而刘粹传
粹封滠阳是平刘毅后在义熙八年固晋时事耳载记
冉闵攻襄国石祇遣使诣姚弋仲乞师弋仲遣子襄率
骑三万八千至自滆头何超音义曰滆音鬲通鉴似误
然十六国春秋及魏书咸作滠头又未知谁是搜神记
曰谅辅字汉儒广汉人时夏枯旱辅以五官掾出祷山
卷七 第 27a 页 WYG0858-0159c.png
川曰辅为郡股肱不能和调阴阳令天下否滠万物枯
焦此滠字似有闭塞之义然或字讹以艺文所引聊燕
说之耳陈仓之滠疑亦误书也
   泰誓今文 汤武逸书
 吹景集曰河内女子所献泰誓一篇亦与古文不同
 按史记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
 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
 赤其声魄云索隐曰此己下至流为乌见今文泰誓
卷七 第 27b 页 WYG0858-0159d.png
 马融曰王屋王所居屋流行也魄然安定意也郑玄
 曰书说云乌有孝名武卒父大业故乌瑞臻赤者周
 正色也索隐曰按今文泰誓流为雕雕鸷鸟也然则
 今文泰誓唐初犹有存者即河内女子本也惜无从
 见之又诗疏引泰誓曰师乃鼓噪前歌后舞格于上
 天下地咸曰孜孜无怠又引泰誓曰司马在前汉书
 引泰誓云立功立事刘歆三统历论引今文泰誓云
 丙午还师(以上四则/见玉海)说苑引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
卷七 第 28a 页 WYG0858-0160a.png
 死附上而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退在
 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逐墨子引泰誓曰小人见奸巧
 乃闻不言也发罪钧又引泰誓去发篇曰恶乎君子
 天有显德其行甚章惟我有周受之上帝毛诗注疏
 鸿雁小序注引书曰天将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
 疏云今泰誓文言天将有立圣德者为天下父母民
 之得有善政有安居安居为重也汉郊祀志引泰誓
 曰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注今文泰
卷七 第 28b 页 WYG0858-0160b.png
 誓也(以上二则见学斋/佔毕史庆长绳祖)此皆古文不载者史记载汤
 征亦逸书其词云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
 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
 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汤曰
 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又周本
 纪云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
 木主载中军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
 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齐栗信哉予无知以
卷七 第 29a 页 WYG0858-0160c.png
 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毕立赏罚以定其功遂兴
 师师尚父号曰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按此
 文语极尔雅今书不载岂亦书之逸篇耶并录于此
申曰孔颖达虞书疏曰按尚书伏生所传三十四篇谓
之今文则夏侯胜夏侯建欧阳和伯所传及蔡邕所勒
石经是也郑玄承其后所注皆同贾马之学贾题曰古
文尚书云又书序疏曰史记伏生得尚书二十九篇以
教于齐鲁之间则今之泰誓非初伏生所得按马融云
卷七 第 29b 页 WYG0858-0160d.png
泰誓得后郑玄书论亦云民间得泰誓别录曰武帝末
民有得泰誓书于壁内者献之与博士使读说之数月
皆起传以教人则泰誓非伏生所传而言二十九篇者
以司马迁在武帝世见泰誓出而得行入于伏生所传
内故史总谓之也但伏生虽无此篇而书传有八百诸
侯俱至盟津白鱼入舟之事与泰誓同不知为是泰誓
出后后人加增此语也案王充论衡及后汉史献帝黄
门侍郎房宏说宣帝时河内女子坏老屋得古文泰誓
卷七 第 30a 页 WYG0858-0161a.png
三篇奏之今史汉书皆云伏生传二十九篇则云宣帝
时女子所得亦不可信而古今文不同者或于先有张
霸之徒讹造泰誓以藏壁中故后得而惑世耳婴按今
论衡惟言得逸尚书一篇而疏云河内女子出古文泰
誓伯厚必以今文泰誓出一女子是刻舷之论也又史
记武王渡河之上其声魄云之下各十馀语皆今文泰
誓词伯厚以小司马之言遂不敢掇入矣诗疏在大明
篇引司马在前王肃曰司马太公也汉书引立功立
卷七 第 30b 页 WYG0858-0161b.png
事者郊祀志王商等议泰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
永年丕天之大律师古曰今文泰誓周书也丕奉也律
法也言正考古道而立事则可长年享有天下是则奉天
之大法也又平当上书引书曰正稽古建功立事可以
永年传于无穷师古亦曰今文泰誓之辞墨子引泰誓
皆本古文于兼爱下引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
于四方显于西土非命上曰泰誓曰纣夷处不肯祀上帝
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其务天亦
卷七 第 31a 页 WYG0858-0161c.png
弃之纵而弗葆非命下曰太誓之言也于去发曰恶乎
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彰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
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有以
亡上帝不顺祝降其丧惟我有周受之大帝昔者纣执
有命武王为泰誓去发以非之既称太誓又云去发未
得其解然此皆在孔氏所传中但或细衍其义或剪截
其词或错综其语以为古文不载非也至所采周本纪
则正今泰誓前段文裴骃集注于诸节下录马融曰诸
卷七 第 31b 页 WYG0858-0161d.png
受符节有司也于号曰下录郑玄曰号令之军法重者
盖马郑亦皆注今文也婴按坊记疏曰汉时别有尚书
逸篇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以下三篇之事今更寻之
复得数则并疏之
诗思文正义引曰惟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孟
津之上太子发升舟白鱼入于王舟王跪取出涘以燎
之至于五日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之为雕其
色赤其声魄五注以谷俱来注曰白鱼入舟天之瑞也
卷七 第 32a 页 WYG0858-0162a.png
鱼无手足象纣无助今尚仁人在位未可伐也得白鱼
之瑞即变称王应天命定号也涘涯也王出于岸上燔
鱼以祭变礼也五日燎后日数王屋所在之舍上流犹
变也雕当为鸦鸦乌也燎后五日而有火为乌天报武
王以此瑞书说曰乌有孝名武王卒父业故乌瑞臻赤
周之正谷记后稷之德以上皆郑玄注也又郑注合符
后云五至犹五来
杜笃论都赋注引今文泰誓曰太子发升舟中流白鱼
卷七 第 32b 页 WYG0858-0162b.png
入于王舟王跪取出以燎群公咸曰休哉休哉
汉书董仲舒对策曰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
屋流为乌周公曰复哉复哉颜师古注曰今文尚书泰
誓之辞复归也周公视火乌之瑞乃曰复哉复哉复报
也言周有盛德故天报以此瑞也春秋繁露引尚书传
言周将兴之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
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
周礼大祝疏引泰誓云周公曰都茂哉予闻古先哲王
卷七 第 33a 页 WYG0858-0162c.png
之格言太子发拜手稽首又引今文泰誓(得火乌/之瑞)使上
附以周公书报诰于王王动色变又李善注范尚书来
引周书曰武王将渡河中流白鱼入于王舟王俯取出涘
以祭不谋同辞不期同时一朝会武王于郊祀者八百
诸侯
史记齐太公世家曰武王即位九年欲东伐以观诸侯
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(以誓论衡/作号其众)
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
卷七 第 33b 页 WYG0858-0162d.png
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
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泰誓索隐曰按马融曰苍兕
主舟楫官名此文上下并今文泰誓
幽通赋注引周书武王观兵于盟津诸侯皆曰帝纣可
伐矣武王曰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又鲁颂正义
云泰誓说十一年观兵盟津之时八百诸侯皆曰受可
伐王曰尔未知天意盖有所未可也
论衡武王将诛纣哀而怜之故尚书曰予惟率夷怜尔
卷七 第 34a 页 WYG0858-0163a.png
诗谱序正义曰泰誓说武王伐纣众咸曰孜孜无怠天
将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读此则知大明疏之引泰
誓与鸿雁注之引书盖连语也然婴以为此篇人各断
章家为摘句即鸠而合之未得成全璧也要是史臣记
事之体誓众之词惟说苑稍见一斑
   南云东云西云北云
 吹景集曰晏元献公词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根溪
 引南云北雁语误以江总为文通陆士龙赠曼季诗
卷七 第 34b 页 WYG0858-0163b.png
 声播东汜响溢南云又真诰东华灵妃歌云弹璈南
 云扇香风鼓锦波江令诗亦其馀唾然不独南云可
 纪也阮嗣宗大人先生传来东云驾西风陶徵士答
 庞参军诗依依南楚邈邈西云文通诗北云竦征人
 读书不半袁豹妄甲乙古人谚所云少所见多所怪
 见橐驼言马肿背也余昔有西云诗曰谁其俟公弋
 延领留西云但怀径寸璜日与渔子群客缪谓此语
 可陵江匹阮殊过情差或免杜撰耳又闵康公引吕
卷七 第 35a 页 WYG0858-0163c.png
 览有云云气西行水泉东流
申之曰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江总扬州九日诗也
然不独一再见沈满愿昭君叹诗情寄南云反思逐北
风还鲁秀奉辞南平王曰近系南云倾属东日谢灵运
劝伐河北书注心南云为日已久宋太祖北伐诗不睹
南云阴但见胡风起陆云九愁云眷南云以兴悲濛东
雨而涕零陆机思亲赋曰指南云以寄款望归风而效
诚又袁豹檄蜀文岂不溯诚南凯延首东云此皆昔人
卷七 第 35b 页 WYG0858-0163d.png
之绪言也唯西云北云作者罕及谢朓曲池歌曰浮云
自西北江海思无穷梁简文帝乐府浮云西北起孔雀
东南飞虞世基初渡江诗无复东南气空随西北云王
胄酬陆常侍诗何言西北云复觌东南美则合西北为
咏也杨乂云赋曰东西络绎南北油裔郑玄笺东门之
诗曰如云者如其从风东西南北也墨子曰夏后开使
翁难雉乙卜于白若之龟乙言兆之繇曰亨矣逢逢
白云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则四方
卷七 第 36a 页 WYG0858-0164a.png
之云形矣然此语起于夏启之时厥亦古哉
   五观
 吹景集曰左传夏有观扈国语楚士亹云启有五观韦
 昭注五观启子太康昆弟也郦道元水经注因之按书
 五子歌惓惓先训此五子者启贤胤也何得以商均
 管蔡况之王伯厚已有辨考竹书帝启十一年放王
 季子武观沈约注武观即五观也十五年武观复叛
 彭伯寿征之乃来归观诚朱均之亚矣按汉东郡有
卷七 第 36b 页 WYG0858-0164b.png
 畔观县当由据观以畔而名之耶
申之曰韩子亦曰启有五观云云武王所诛者皆父子
兄弟之亲以其害国伤民败法圯类也古今人表太康
兄弟五人号五观夫此五观者由歌诗考之则贤由史
传求之则不肖且五人中固应有一人徇义守正者而
胡沦胥以逝耶竹书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
谓之季子则武观一人耳善长巨洋水注以五观为启
子名曰名则非五人矣且未有五人而并封一邑者也
卷七 第 37a 页 WYG0858-0164c.png
启十五年武观来归间一年太康畋于洛表五子之歌
应在此时岂三年之内五人乍悖而乍贤耶又墨子非
乐引武观曰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
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
式此逸书也不知何指矣
   毦字义
 吹景集既遍搜毦字又广推其义曰笔亦可名毦魏
 辛毗云御史簪笔以奏不法如今者直备位毦笔耳
卷七 第 37b 页 WYG0858-0164d.png
 隋志令文官七品以上通毦之是也貂亦可名毦董
 巴舆服志云内常侍加黄金附蝉毦尾谓之惠文冠
 隋志云侍臣毦丰貂是也拂亦可名毦张敞晋东宫
 旧事云皇太子纳妃有白毦拂二枚南史婆利国主
 坐金高座侍女持白毦拂及孔雀扇是也珠亦可名
 毦北史吐谷浑得夸吕椎髻毦珠以皂为帽是也色
 丝亦可名毦梁书贞惠世子以五色毦辫鲍泉须是
 也(按梁书无此/事出南史耳)鸟羽俱可名毦沈佺期诗鹦鹉林中
卷七 第 38a 页 WYG0858-0165a.png
 彩毦分柳絮荻花亦可名毦内典翻译名义集云兜罗
 棉亦翻杨华或称兜罗毦梁元帝春荻诗云非秋无
 有毦未烧不生烟是也藤亦可为毦齐民要术云毦
 藤大小如萍蒿蔓衍生人采取剥之以作毦是也据
 服虔通俗文曰毛饰曰毦则凡丝羽华草之下垂者
 并可以毦名矣毦之义于是乎大备
申之曰说文曰毦羽毛饰也毦为物饰而作毦之物与
所饰之物岂可据以毦名试举吹景所遗难焉后汉书
卷七 第 38b 页 WYG0858-0165b.png
宧者传金银罽毦施于犬马又西南夷传冉駹夷有旄
牛无角一名童牛肉重千斤毛可为毦宋书江夏王义
恭传有司奏槊毦不得孔雀白氅则孔雀旄牛犬马统
可名毦耶蜀志姜维每出北征羌胡每出马牛羊毡毦
及义谷裨军粮东宫旧事皇太子初拜有石山安车四
马有毦幢卤簿有黄旄南齐魏虏传黑毡行殿辇边三
郎曷刺真槊多白真毦梁书狼牙修国王出乘象有幡
毦旗鼓罩台盖蠕蠕传赐阿那环露丝银缠槊二张并
卷七 第 39a 页 WYG0858-0165c.png
白毦赤漆槊十张并白毦(吹景集/误读)隋礼仪志齐永明制
永露上施重屋楼栖宝凤皇缀金铃镊珠珰玉蚌佩四
角金龙衔五䌽毦帝皆省之唐礼仪志属车左右厢第十
一行大鋋白毦青地云花袄冒又夹毂队三十人胡木
鍪毦蜀铠悬铃玄武幢次细槊十二孔雀为毦则玉辂
毡辇幢幡塑鋋鍪铠铃槊俱可以毦名耶南齐舆服志
玉辂斗盖结仙人绶杂色真孔雀毦隋音乐志大业时
端门外列为戏场伎人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毦者
卷七 第 39b 页 WYG0858-0165d.png
殆三万人南蛮传赤土国居僧祇城有门三重图画飞
仙仙人菩萨之像悬金花铃毦则仙人伎人菩萨咸可
名毦也隋食货志炀帝修旄旗羽仪之饰课天下州县
凡皮革毛羽堪为氅毦者皆责焉(氅昌两反/作𣰉非)吴时外国
传黑白毦出天竺国古今注昔有神巫名曰宝毦能符
劾百鬼则岂独毛羽可以毦名即皮革不可名毦乎予
博考数者中惟华蘤得名为毦何者郭璞江赋扬皓毦擢
紫茸皆花也此为可證陈子良看群公朝还诗迎风䌽
卷七 第 40a 页 WYG0858-0166a.png
毦转照曰绶花开毦花作俪盖亦此解馀毦字皆当说为
缨緌流苏之类至于毦笔毦貂毦蝉当与珥金珥银同作
珥字文选六臣注珥插也戴也执也又服也作毦字并误
书耳后汉书注毦如志反从耳从毛广雅㲨而恭反从茸
从毛梁简文山池诗飞舻饰羽㲨长慢覆缇油此应为羽
毦㲨字亦讹若武夷志慢亭之宴肴有名㲨者注云音软
水苔也盖作上声予观嵇叔夜集向子期阮德如皆有相
难文故为遐周申之遐周闻此将无一大噱乎
卷七 第 40b 页 WYG0858-0166b.png
  商艾
   四凶
 艾千子评墨曰尧不诛四凶而舜诛之以是为尧舜
 之优劣陈大士章大力常言之此量天测海之论也
 考之于书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所谓在位言居
 摄也孟子亦曰舜相尧二十有八载记舜之居摄三
 十年中其间人才之用舍奚止如汉文帝唐贞观开
 元宋仁宗享国久而事多兴废沿革史不绝书者比
卷七 第 41a 页 WYG0858-0166c.png
 乎鲧之绩用勿成仅九载耳九载之外尧能待舜之
 即位至于三十年民之为鱼也久矣而后尧之殂落
 而乃不用之耶然则四凶之用也四凶之诛也皆在
 尧之朝舜居摄之年尧总其成舜相之而已矣迩年
 邪说盛行乃有此论真世道人心之忧也不容不辨
 子有驳尧不诛四凶论刻出与海内共见之
商曰案国语太子晋曰有崇伯鲧播其淫心遂称共工
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左传太史克曰舜臣尧宾于四
卷七 第 41b 页 WYG0858-0166d.png
门流四凶族又子产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大戴礼孔子
曰尧流共工于幽州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
蛮杀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庄
子曰尧于是放驩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危流共工于
幽都此不胜天下也荀子议兵曰尧伐驩兜舜伐有苗
禹伐共工韩非子曰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
孰以天下传之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
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于匹夫乎尧不听又
卷七 第 42a 页 WYG0858-0167a.png
举兵而诛共工于幽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
与舜淮南修务训曰尧立孝慈仁舜使民如子弟放驩
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流共工于幽州殛鲧于羽山
说苑曰尧诛四凶以惩恶汉书鲍宣书曰尧放四罪而
天下服后汉书樊鯈曰唐尧大圣尚优游四凶之狱使
天下咸知然后殛罚又何休左氏膏肓曰孔子云荡荡
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今如左氏尧在位数十年久抑
元恺而不能举养育凶人为民害而不能去则孔子称
卷七 第 42b 页 WYG0858-0167b.png
尧虚言也桀纣为恶一世则诛四凶历世而无诛放易
云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虚言也曹植赞尧亦曰克平
共工万国同尘(阙/)             又
何孟春馀冬序录曰传谓舜诛共鲧非也鲧之诛尧之
命也事非出尧则禹于舜为父雠禹事雠哉韩非有言
云云韩书不足据以理而断之吾深然其言据此则古
以四凶为尧所去者多矣艾子岂从其说乎然孔氏书
四罪疏云洪范曰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左传僖三十三
卷七 第 43a 页 WYG0858-0167c.png
年舜之兴也殛鲧其举也兴禹襄二十一年又云鲧殛
禹兴此皆言殛鲧而后用禹是四罪在治水之前明是
徵用时所行也郑玄以为禹治水事毕乃流四凶王肃
难云若用禹功成而后以鲧为无功殛之是舜用人子
之功而流放其父则禹之勤劳适足使父致殛舜失五
典克从之义禹陷三千莫大之罪矣而于左传文十八
年正义曰圣主莫过于尧审官王政所急大圣之朝不
才总萃虽曰帝其难之复何甚也此四凶者才寔中品
卷七 第 43b 页 WYG0858-0167d.png
虽行有不善未为大恶故能仕于圣世致位大官自非
圣舜登庸大禹致力则滔天之害未或可平以舜禹之
成功见此徒之多罪勋业既谢愆衅自生为圣所诛
其咎盖大此似以元圭既告四憝乃除即孔氏亦不能
明也夫谓禹已奏功彼乃蔽罪诚为躗说顾谓徵用时
事则为不然何者虞书舜受终文祖类禋望遍巡狩方岳
始有四凶之诛孔安国曰终谓尧终帝位之事孔颖达
曰类禋望遍告受禅也夫禅则以位受矣孔子曰唐虞
卷七 第 44a 页 WYG0858-0168a.png
禅自孟子而始言摄其后孔安国司马迁之徒不得不
从不知孟以辨博折群言与尼父虞史之论不合也魏
晋宋齐梁陈六代即祚咸作禅文欲以比德唐虞溯隆
舜禹未闻禅后而汉献魏奂晋恭宋顺齐宝融梁方智
犹得干预新政也即以摄言之百官总已国命独持周
公之制礼作乐何曾复关孺子孔子却莱夷诛少正曷
尝必告季桓宋缪之摄也宋之政与夷不与闻鲁隐之
摄也鲁之事桓公不得问倘此既履藉听断而彼犹拱
卷七 第 44b 页 WYG0858-0168b.png
手画诺是为佐命之臣又非摄代之义矣相之与摄正
不可同日而语孟子既言舜摄又言相尧亦自矛盾耳
史记云尧荐舜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据此则
舜虽执权尧已巽位矣又云舜巡狩归而言于帝请流
四凶按尧求禅之年耄期逾六舜四巡而归尧年九十
有一矣岂少壮宽慈至此而乃惨礉少恩乎且既已避
位又闻其政孟氏所谓二天子也郑玄云舜不刑四人
者以为尧臣不忍刑之此犹为舜解嘲亦可见四夷之
卷七 第 45a 页 WYG0858-0168c.png
投尧不与闻矣王粲难太平论亦曰圣莫盛于尧而四
族凶佞帝舜因之而三苗叛戾而陆德明庄子音义乃
曰尧六十年放驩兜于崇山六十四年流共工于幽州
六十六年窜三苗于三危与虞书孟子史记又异不知
复何案据也夫古今之言六艺者折衷于仲尼之徒论
语曰舜有天下举皋陶不仁者远矣皋陶即八恺之庭
坚也不仁者远非四凶之诛乎予反覆其事尚有可徵
者史记称尧仁如天智如神其人盖宽荡意多严烈气
卷七 第 45b 页 WYG0858-0168d.png
少故熙绩若采必咨臣岳蒐慝虽集山薮自弘朝无刑
辟之官国无缨鞞之典及舜召试日阴未移娥英已降
三载始竟天下胥迁可谓悦贤如加膝去佞如拔山各
有当也至舜而英毅之风渐开精严之道兼用御大宝
兮守金镜操太阿兮握魁柄故孔颖达以为舜自受终后
万事皆自主之但行巡狩不禀尧命予谓不但是也践
位之后敕命二十二人惟禹益垂夷岳牧咸荐其他十
有八人独断独命不复询谋至总师归禹受神宗仅遣
卷七 第 46a 页 WYG0858-0169a.png
征苗馀权弗假年百十馀苍梧零陵翠华躬狩其聪明
神武古今莫并也自孔孟之书推美虞夏其后百家之
言如竹书云舜囚尧偃塞丹朱不使与父相见故拔地
志鄄城县有囚尧城又有偃朱城史通引琐语云舜放
尧于平阳其地有城曰囚尧韩非云瞽瞍为舜父而舜
放之象为舜弟而舜杀之放父杀弟不可为仁妻帝二
女而取天下不可为义越绝云尧有不慈之名舜有不
孝之行孔颖达又按世本尧是黄帝玄孙舜是黄帝八
卷七 第 46b 页 WYG0858-0169b.png
代之孙尧女于舜之曾祖为四从姊妹以之为妻于义
不可世本之言难信或者古道质故也此等书在今皆
为诽谤圣人得罪名教学者口噤于诵耳畏于闻愤悱
之徒怀疑满腹虽有喙三尺不敢更端若此非一矣窃
案吕氏春秋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
之道为帝得地之道为三公我今得地道而不为三公
以尧为失论欲为乱比兽角为城举其尾为旌召之不
来仿佯于野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书疏云
卷七 第 47a 页 WYG0858-0169c.png
舜以侧微起升上宰初来之时天下未服既行四罪故
天下咸服用刑之当也予因思舜扬畎亩共驩之徒相
与目摄不行意表之事不足夺天下之情诸人素宦于
朝威名久著附丽拥佑实繁有徒是时二八既登羽翼
已备且群牧群后奉之于外五刑五宅裁之于内于是
而四人分崩播越裔土矣咸服者盖慑其用威未必钦
其不滥也夫共工静言象恭罪安所据驩兜举人不用
反与同辜崇伯绩用弗成顾犹能障洪水为禹修功之
卷七 第 47b 页 WYG0858-0169d.png
地乃皆使之流离囚锢毕命无人之乡三苗之行孔颖
达云尧典无文先儒以左传相考知是饕餮此亦以臆
疑人案博物志及郭璞山海经注尧以天下让舜三苗
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盖亦
以议沮揖让得戾新朝由此言之四罪之施当乎否与
且兜惟以保任共工一言撄罪则鲧之用也四岳彊请
言愈切至海宇愁垫实岳之由是宜先为羽渊波臣而
终偃然南面岂非否德之让意存妫汭克谐之对恩不
卷七 第 48a 页 WYG0858-0170a.png
可忘特盖其罪而不以宣与暮世加恩举主至同罔极
四岳之贷实为滥觞也巳太公始封于齐诛狂矞华士
营荡潘阯亦四罪而齐人之岂其效舜之英威乎抑
诸家言禹治洪水三载功成于时已有八议之法矣流
沙既被羽山可返而不闻舜施议功之恩禹陈议亲之
请者岂羽泉之熊已化辽东之鹤无归与后世昵其门
生故吏又不同者亦千载之疑端也请更一扬搉之
  增姚
卷七 第 48b 页 WYG0858-0170b.png
   莆中方言
 吾乡姚旅字园客作露书数十卷内载莆中方言数
 条余觉其未备聊因笔墨之间采诸所见而增之
增曰先王画疆分野邦域既异语音必殊而岐海之声
伧人每笑为闽语此不知音者也予阅经史言多有与
敝邑同者故掇拾以贻好事
莆人遇意外事而骇动者发声辄云夥移史记陈胜故
人见殿屋帷帐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索隐引服虔
卷七 第 49a 页 WYG0858-0170c.png
曰楚人谓多曰夥又言颐者助声之辞也谓涉为王宫
殿帷帐其物甚多惊之伟之故称夥颐也
莆闺人娇其稚子者发声辄云诩畜按汉书京兆眉怃
孟康注曰怃音诩北方人谓媚好为之诩畜此二语盖
闾巷恒言其出处乃尔雅如是且夥颐诩畜更可作一佳
对也
人物瘦瘠谓之眚本周礼大司马职冯弱犯寡则眚之
郑玄注曰眚犹人眚瘦也亦作省谢承汉书曰袁闳面
卷七 第 49b 页 WYG0858-0170d.png
猊省瘦是也
掘土地中谓之竁本周礼小宗伯郑氏注今南阳名穿
地为竁声如腐脆之脆
絷维人兽谓之傒淮南本经训傒人之子女高诱注傒
音鸡系囚也
羹縻多湆谓之滒淮南子甚淖而滒高诱曰饘粥多沈
者曰滒
淅米渟水谓之潘郑玄王制注曰汤沐曰潘陆德明曰
卷七 第 50a 页 WYG0858-0171a.png
芳袁反米汁也
炙物于火谓之别北齐书侯瑱任约攻郢州城中食少
人有死者即取其肉火别分啖
垢污所触谓之黦广雅曰墨也于物反
单家呼父谓之爸广雅曰步可反父也
谓寒凉憀戾为凄其本诗絺兮绤兮凄其以风语也
谓纵任游戏曰达挑盖亦本诗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也
幼稚谓之侲本史记秦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遣侲男
卷七 第 50b 页 WYG0858-0171b.png
女三千人资之徐广注引西京赋侲子万童裴骃案薛
综曰侲子童男女也
天从铁因声本周易毛诗读也屈原九歌亦冲天与愁人
叶语来如釐本仪礼来女孝孙也汉书亦曰莫说诗匡
鼎来呼空如康尽也徐干室思诗摧且伤与常饥空叶
年从祢因声汉书武帝叙传永年与百神叶马从母果
声潘岳西征赋为马与寄坐叶
  诠钟
卷七 第 51a 页 WYG0858-0171c.png
   鼓缶
 诗归载逸诗云君子有酒小人鼓缶虽不见好亦不
 见丑钟惺曰孔子删诗不入三百篇者非必尽以词
 理之佳恶为去取亦自有单词错简不能成篇者存
 此以志其凡
诠曰尝读淮南子说林文有此非诗也又文子上德篇
曰君子有酒小人鞭缶虽不可好亦可以丑鸿烈特取
辛氏言耳何据以为尼父删也
卷七 第 51b 页 WYG0858-0171d.png
   古谚古语
 诗归载古谚曰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将噬者爪
 缩将文者且朴钟伯敬云大好胜人所为谭元春云
 将文者且朴至理也句法之妙妙在不与上三句相
 同
诠曰蔡洪化清经文也且朴下尚有伏龙非我马白日
非我烛藏之埋之保此玄朴四语意林载化清经爪缩
下有将言者口默一句安在句法之不同也钟以为古
卷七 第 52a 页 WYG0858-0172a.png
语不知其出自松滋耳
   松果
 水经注河水南流潼溵关山因谓之潼关灌水注之
 水出松果之上钟伯敬钞云水出松果之上奇境奇
 语
诠曰山海经曰太华山东六十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
焉北流注于渭则灌水当作濩水而之上当作之山松
果山名伯敬评㩁云然岂以为悬泉树杪激波木末乎
卷七 第 52b 页 WYG0858-0172b.png
 
 
 
 
 
 
 
 卮林卷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