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
卷四 第 1a 页 WYG0856-0227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疑耀卷四
             明 张萱 撰
  图书生剋
有盛必有衰有进必有退有存必有亡余于河图洛书
得之河图左旋生数也洛书右旋剋数也一生一剋天
地且不能违而况于人乎故河图洛书相继而出天地
之情见矣
卷四 第 1b 页 WYG0856-0227b.png
  云列祀典
雨以润物有云乃有雨据祀典皆有功于民物者也古
人止祀风雷雨而不及云岂以雨云相因祀雨即祀云
耶至我朝始兼风云雷雨而并祀之又至世宗乃易风
云雷雨之序而曰云风雨雷以云为首祀是云之为神
不知历几万劫幸遇我世宗始大遇也亦奇矣哉
    附徐司马銮议
  易屯象称云雷屯以坎不言水而言云明云之气
卷四 第 2a 页 WYG0856-0228a.png
  即雨也尝登高山云气濛濛然与雨无别然此乃
  为雨之云如卿云五云之云又自不同古人以云
  纪官太史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则昭代列于
  四祀之首于义诚是
  拜帖不古
余阅一小说古人书启往来及姓名相通皆以木竹为
之所谓刺也至宋时王荆公居半山寺每以金漆木版
写经书名目往寺僧处借经时人遂以金漆版代书帖
卷四 第 2b 页 WYG0856-0228b.png
已而恐有宣泄又作两版相合以片纸封其际久之其
制渐精或又以缣囊盛而封之在宋时南人谓之简板
北人谓之牌其后通谓之简版至淳熙之世朝士乃以
小纸高四五寸阔尺馀相往来谓之手简市中遂制手
简纸卖之而竹木之刺废矣今之拜帖用纸盖起于熙
宁也余谓简札用纸其来已久矣冯盛尝诮卢杞提三
百绫文刺为名利奴郤愔遣笺诣桓温子超取视寸寸
毁裂若竹木之刺何称绫文又宁堪寸裂耶意东汉造
卷四 第 3a 页 WYG0856-0228c.png
纸后简札之制已为之一变矣王沂公取残柬裂去前
幅以遗孙京是时书帖已有长馀但不如今之侈耳其
以金漆版代书帖特取一时之便仿古制而为之决非
古制至此时犹存也若从前未有书帖何言代乎吴质
答子建书发函伸纸文帝与刘桢书获累纸之命此汉
魏间语尤可證但其制止阔尺馀而已今用七八摺为
全柬者是后人积奢之所致也余尝见杨公士奇一帖
其纸即今长安中之连七纸最粗恶者亦仅三摺面
卷四 第 3b 页 WYG0856-0228d.png
上一红签仅如箸姓名之字仅大如指顶其所语事即
书于左不用今之副启而其字草书盖真迹也今用副
启闻亦起于世庙末年书名字大则近见今日凡京朝
官其字至多与政府相等此亦士风之不古也
  东坡前定
天之生贤不与庸众同者才与位而已二者兼全十不
得三故与角去齿亦乘除之数也苏东坡志林韩退之
磨蝎为身宫而已以磨蝎守命故平生谤誉略同及南
卷四 第 4a 页 WYG0856-0229a.png
海谪还有问其艰苦者坡曰少时入京师有相者云一
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然则公之流离颠沛不获安于
大位者固才大不容而于星相二说亦前定之矣噫与
角去齿岂惟坡公
  佛经不真
余尝疑佛经五千八百卷皆华语不知凡经几译乃成
亦不知与佛所说同否孰从而辩唐显庆中玄奘译经
帝敕于志宁等监译有敕曰特为看阅有不稳当处即
卷四 第 4b 页 WYG0856-0229b.png
随事润色之是今之经典中多有中国人润色处未必
一一皆佛说也经语未必皆出于佛而欲以经语作佛
此与按图索骏何异
  通家之称
今人朋友相知往来皆称通家宋以前已然但汪彦章
诫其子恪曰自吾父及汝三世矣未尝与人通家往来
夫家者妻也妻者自娶之为后嗣计耳岂可以娱他人
称通家耶余思通家二字施于往来外姓委不雅观然
卷四 第 5a 页 WYG0856-0229c.png
相沿已久难于顿革也
  莫愁
莫愁乐古乐府及唐书乐志乐府解题皆谓出于石城
乐以石城有女子名莫愁也石城皆谓金陵之石头城
故金陵亦有莫愁湖宋曾三异以石头城在楚之郢中
而汉江之西岸至今有莫愁村及阅统志金陵故无莫
愁湖是三异之说亦有据也三异又云曾见莫愁之像
有石本衣冠甚古乃古之神仙者流非女子也郢中倡
卷四 第 5b 页 WYG0856-0229d.png
女常有自名为莫愁者甚为僣渎是以莫愁为女子其
误已久矣石城晋杜预第在今承天府即古竟陵也乐
府石城乐臧质为竟陵郡时所作是为荆楚西声莫愁
乐亦西曲也今汉江西有莫愁村志云卢家女善歌谣
尝召入楚宫古辞云莫愁在何处莫愁在城西又云闻
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唐人诗莫愁魂散石城荒又村
近莫愁连竹坞人歌楚些下蘋洲则莫愁为楚女明甚
今金陵莫愁湖在三山门外相传有妓卢莫愁家此或
卷四 第 6a 页 WYG0856-0230a.png
后代倡女慕莫愁名好事者因其人以名湖而竟陵之
与金陵石城之与石头城又易讹也即金陵有莫愁当
是两莫愁矣又乐府解题云古歌有莫愁洛阳女则是
有三莫愁矣
  李至有功名教
前代俳优之辈多有以吾孔子为戏至宋至道二年重
阳皇太子诸王宴琼林苑教坊有以吾孔子为戏者宾
客李至言唐太和中乐府以此为戏太宗笞伶人以惩
卷四 第 6b 页 WYG0856-0230b.png
无礼鲁哀公以儒为戏尚不可况敢戏及先圣乎太子
叹其言而止之此戏遂绝若李至者诚有功于名教也
  假葬
今俗过信堪舆多停捾于土上以砖石甃之至数十年
远犹不瘗埋者徽郡为甚余阅通典亦有假葬三年即
吉除服议晋郤诜母亡便于堂北壁外下棺谓之假葬
三年即吉卫瓘以其不应除服而议之是假葬虽闻于
古然而非礼也今有数十年不下棺而子孙除服从吉
卷四 第 7a 页 WYG0856-0230c.png
仕宦者可令卫瓘见乎
  建文还京
建文帝之老而还京也广西通志正统五年帝在思恩
州自言于知州岑英转闻巡按御史奏驿送赴京尝留
题四诗于横州南门寿佛寺贵州通志则以所题四诗
乃在金筑长官司罗永庵与郑晓吾学编同余意当以
贵州志为正且帝之还京在天顺年间而正统五年有
僧自称为建文帝者乃奸僧杨行祥也广西志书正统
卷四 第 7b 页 WYG0856-0230d.png
五年帝还京其失于考订如此
  坛醮之始
僧道二流道士之名先见太霄经云周穆王因尹轨真
人制楼观遂召幽隐之人置为道士平王东迁洛邑置
道士七人汉明帝永平五年置二十二人是时佛方入
中国也赵与时谓用道士设醮祈福延寿则汉建安二
十四年吴将吕蒙病孙权命道士于星辰下为请命是
设醮之法始于此亦周公金縢子路请祷遗意余谓唐
卷四 第 8a 页 WYG0856-0231a.png
陈羽诗云汉武清斋读鼎书内官扶上画云车坛上月
明宫殿闭仰看星斗礼空虚是设醮祈请汉武已有矣
非始于吴孙权也
  地下有世界
西僧利玛窦尝谓余言天上有一世界地之下亦有一
世界皆如此世界闻者多以为幻妄余阅酉阳杂俎有
人掘井深已倍于常井数丈不见水忽闻向下有车马
人物喧鬨之声近如隔壁出以告州将将遣人验之不
卷四 第 8b 页 WYG0856-0231b.png
诬欲奏其事恐涉于怪而止遽令塞之是玛窦之言亦
似有据也
  周礼大司乐辩
周礼大司乐所载大祭乐止有四音而无商音郑氏注
曰祭尚柔商属金刚也故不用商此傅会于内事外事
刚日柔日之说也贾公彦亦从之先儒乃为之说曰周
以木德王商之金能尅木故讳而不用余谓楚固失之
齐亦未得也夫五德之运起于后世谶纬家周公制乐
卷四 第 9a 页 WYG0856-0231c.png
时未闻其语且司马史周武王伐殷时有火自上复于
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故先儒皆谓周以火德王
是木王讳金不足据矣宋儒又有言鬼神畏铜商属铜
故佩玉之声中商律者不用尤为臆说余不知乐第以
乐志诸书细按其图有正声有子声有变声太蔟在少
商调中者即黄钟之商也特用太蔟之子声子声者正
声之半也故曰少商夫五音之全易辩也其半而为少
为子又为变难辩也周乐奏于圆丘者圜钟为宫黄钟
卷四 第 9b 页 WYG0856-0231d.png
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奏于方泽者函钟为宫太蔟
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奏于宗庙者黄钟为宫大吕
为角太蔟为徵应钟为羽或皆自其正声言之未及详
述其子声耳故熊朋来谓大司乐未尝无商而阙商声
者特不用于起调与毕曲也似亦得之然谓更代易世
俗乐不知改作如唐以土王不知去角而但因周礼亦
阙商宋因唐制亦阙商此又偏信五德之说者也宋乐
书注引琵琶如梦人授谱始有湘妃怨哭颜回二曲皆
卷四 第 10a 页 WYG0856-0232a.png
徵调近代俗乐原无徵调亦犹大司乐之无商也夫五
音十二律循环相生原无间断此乃天地自然之妙凡
一律中既有正有子有变而十二律之为正为子为变
者亦皆含焉一毫无所增减乃可成律倘周公作乐果
不用商必且参差不齐岂能与黄帝之云门咸池尧之
大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叶奏一堂以供六
祀哉夫六代之乐五音皆全而谓叶六代之乐者五音
有不全乎故余谓周乐虽止四音而五音必无不全之
卷四 第 10b 页 WYG0856-0232b.png
理即其上文亦曰凡六乐者文以五音矣又何疑焉古
人文字简要特举其槩郑氏未及细详遂谓无商而疑
于刚柔之说后人又疑于鬼神五德之说此皆强作解
事者也夫乐以象德也余闻之宾牟贾问武乐于孔子
迟之迟而又久何也孔子曰病不得其众也又曰恐不
逮事也又曰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又曰周道四
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夫商属金属义
属言其声明而敏与武王病不得众恐不逮事而舒缓
卷四 第 11a 页 WYG0856-0232c.png
以待诸侯之意稍乖故周公制乐尚迟久而嫌敏急不
以商之正声为宫耳谓之无商声不可也又尝退而求
乐歌先儒谓欲知乐者先须识等子今按周之乐歌载
在三百篇者试以四声等子韵之则又专用宫商徵羽
夫歌与奏相合乃为乐歌有商声而奏可无商声乎故
余谓周乐之未尝无商也于此益明独角之一声则乐
歌始终不用此又何说焉自古制乐者其五音十二律
皆起调于宫音盖宫者五音十二律之君也周乐祭天
卷四 第 11b 页 WYG0856-0232d.png
则以黄钟之羽起调祭地则以太蔟之羽起调至祭宗
庙则虽黄钟为宫而其起调亦黄钟之羽非黄钟之宫
也夫黄钟为君律宫为君声起调即无君而入调虽有
君又为他音所役是尊臣而抑君也说者又为之说曰
羽水也周以木德王水能生木故皆起调于羽君弱臣
强已兆于此周公圣人岂其智有不及或者天定之数
圣人亦且安之未可知耳余又不敢以为然也孔子之
对宾牟贾亦曰有司失其传久矣周衰诸侯僣窃又皆
卷四 第 12a 页 WYG0856-0233a.png
去其籍礼乐之制盖残阙不完复经秦火乐比礼更为
残阙汉孝文时得魏文侯乐人窦公者年百八十岁两
目皆瞽献其书乃周官宗伯之大司乐也夫以数百年
之简帙出于一瞽人之手能保其无残阙乎大司乐之
旋宫不相管摄今太蔟为徵又复重出其为错简明甚
汉初诸儒尚能习礼而习乐者则寥寥无闻周礼一书
多出汉儒手稍得其影响辄附会之大司乐所载必非
周公当时之制抑当时五音十二律其上下损益相生
卷四 第 12b 页 WYG0856-0233b.png
及四声之韵与今或当微异后世以今人音律求古音
律岂能一一皆合乎且上下损益相生其为隔八无疑
而先儒又有谓周乐皆隔五易律者是今人求今人尚
觉矛盾况以汉儒求周制乎故乐歌阙角必别有义亦
断非五行之说若起调以羽不以宫安知今之所谓羽
即周公所谓羽乎罗长源有言后世黄钟安知非古大
吕后世应钟安知非古无射故姜夔议乐请各用本均
宫角徵羽正谓此也然其称为角为徵为羽可见古人
卷四 第 13a 页 WYG0856-0233c.png
已备六十调矣故谓周乐皆以羽起调者余又不能无
疑也或曰天地元声岂以世代变易子谓五音十二律
古今微异者此亦臆说余曰说则臆矣不观之诗乎诗
三百篇先儒谓皆可被管弦者朱晦庵乃言三百篇中
可被管弦止数章此既异矣先儒有以等子韵谱取三
百篇字字韵之竟无一章合律者孰谓古今人音韵一
一同哉夫人之声固万有不齐总之止有五音而已律
且有八十四矣人之声能有八十四音乎故古之圣人
卷四 第 13b 页 WYG0856-0233d.png
所称声为律者止禹一人是自禹而外即圣人之声亦
未皆一一合律也盖五音十二律既有正有子有变而
三声之中有老有少有次又有老之老有少之少有次
之次故曰五音之变不可胜穷也夫等子于五音亦足
以尽变者尚难以叶三百篇具在之诗当汉儒时即平
上去入四声尚未立而遽信其所附会影响者谓圣人
之乐果阙商阙角且以兆弱君也何其过信汉儒轻疑
圣人哉余读书不多读乐书尤不能多故臆说如此以
卷四 第 14a 页 WYG0856-0234a.png
俟知乐者是正焉
    附徐司马銮议
  古乐残缺莫甚于今博士家绝不置谈况有能寻
  其声数正其讹误益寥然矣周礼大司乐分乐而
  序之黄钟一均以祀天神太蔟以下五均以祭地
  祇祀四望祭山川飨祖妣盖调五声兼八音而有
  之其云祭祀乐无商声者则五气不备高下夺伦
  安在为乐郑氏之谬盖泥于圜钟为宫以下三段
卷四 第 14b 页 WYG0856-0234b.png
  有宫角徵羽四声而无商音与上文不同因槩疑
  祭祀歌奏皆不用商而后儒附会其说引五德相
  胜益增其妄盖此为圜丘方泽及禘袷三大祀降
  神之乐凡祀皆有乐降神后合乐而奏之三大祀
  为重故迎神至六变八变九变若他祀乐则无此
  数注中所谓各以声类求之是也其云本宫相生
  为角徵羽有用有避者非也盖降神之乐既与六
  乐不同作者明取别义如圜钟得房心之气是为
卷四 第 15a 页 WYG0856-0234c.png
  大辰帝之明堂故首奏之以降天神函钟舆鬼之
  分是为天社坤之门户故首奏以出地示黄钟虚
  危之宫是为宗庙故首奏以迓人鬼各以其类以
  合神明之德即鼓鼗孤竹云和之类亦与八音稍
  殊明为降神而作矣若夫四声无商如郑注以祭
  尚柔商音坚刚不用推之旋宫之法并无一合朱
  晦翁亦尝非之据晦翁说以为此自四乐各举其
  一如黄钟一宫次太蔟为徵即林钟为宫应钟为
卷四 第 15b 页 WYG0856-0234d.png
  羽即大蔟为宫太吕为角即南吕为宫之类然圜
  钟一宫再奏黄钟为角系夷则宫又奏太蔟为徵
  姑洗为羽俱在林钟宫无取相生之次第又非音
  节之和谐其理终不可解即朱说亦未为得也愚
  谓声气之和生于人心符于理数乐律长者声浊
  而高短者声清而下宫声最浊损之为徵次清益
  之为商次浊又损之为羽最清又益之为角居清
  浊之中相生者一高一下相比者自高及下取唱
卷四 第 16a 页 WYG0856-0235a.png
  随子母之义三大祀者天阳而健纯粹以精数奇
  而圆其知大始圜钟阴律以帝之明堂奏之以道
  和气次黄钟太蔟姑洗居子寅辰始于一阳极于
  三阳阳明用事相间各一律律递减一寸吹之而
  和调俱含宫象天德也地道柔刚含弘光大数偶
  而方万物资生林钟得坤之本位隔八而上生太
  蔟太蔟隔八而下生南吕南吕隔八而上生姑洗
  四维之气已备以姑洗律长于南吕故后生而先
卷四 第 16b 页 WYG0856-0235b.png
  用法地道也人者参天两地兼阴兼阳相得有合
  顺位成章黄钟起于虚危其位属子子与丑合间
  以大吕太蔟寅气寅与丑合和以应钟黄钟律之
  始应钟律之终四德无所不统立人道也合三乐
  凡十二律以足十二辰之数以分祀天神地祇人
  鬼其义甚著圜钟六变一天之始五天之中也函
  钟八变二地之始六地之中也黄钟九变人参三
  才三三而九也奏既四律故音取四声为义其实
卷四 第 17a 页 WYG0856-0235c.png
  奏曲时五音及变声子声高下相从当无不备不
  然则不成调矣然则刚柔五德之说不足深信甚
  明唐太常祖孝孙制有十二和其飨圜丘以黄钟
  祀方泽以林钟祭宗庙以太蔟既与三乐稍别协
  律郎张文收乃复采三礼仍用圜钟祀天函钟祭
  地黄钟祫禘乐曲凡四又似合乐不但为降神之
  奏盖古乐之亡久矣乃若宫声起调于羽其说难
  明五声中羽为物以羽役宫为以臣役君非其本
卷四 第 17b 页 WYG0856-0235d.png
  义沈存中云君臣民不可相凌事物则不必避余
  意犹非之盖旋宫也者即潜宫也古人以其递相
  生为旋其实太和元气潜行于十二辰之内黄钟
  潜行于十二律之中无时间断唯是管长声浊高
  下难谐故有半声变声以合其节岂以尊君抑臣
  故讳避之哉试推旋宫图起黄钟宫至夹钟为羽
  凡五十五律而调毕奏一阕复起宫音以七声按
  之大不踰宫细不过羽羽上生宫音调不谐故黄
卷四 第 18a 页 WYG0856-0236a.png
  钟以应钟为变宫收之上生无射之宫然则起调
  以羽入调以宫或以贞元相生之序言之而讹以
  为周乐皆起于羽为臣弱君之兆乎若夫乐歌之
  阙角也三百篇之不尽协律也窃谓作者当以意
  求之书云声依永律和声歌咏乐章或朝廷所制
  或太史所陈岂能一一尽中宫商在登歌者自当
  随律高下依律以和声不当移律以就声如今之
  谱曲子句字不同而调同况雅乐乎四声七音等
卷四 第 18b 页 WYG0856-0236b.png
  子来自西域滥觞于李登沈约辈大备于宋儒中
  间有其理可信者有甚非其理而必不可信者可
  信者四声为经即一宫一徵一商一羽声止于四
  故不及角也七音为纬则宫商角徵羽半商半徵
  备焉古诗歌多四言疑无角声以此盖四声之虚
  角亦犹三乐之藏商也以宫商角徵羽为次宫可
  含商以宫徵商羽角相生为次则角声半清半
  浊行乎其中合之则无不备矣等子必不可信者
卷四 第 19a 页 WYG0856-0236c.png
  必字字如声乃为合律或有声无字至强造字以
  傅会之或上去二声相犯者则一音别为二义以
  活字为上声实字为去声支离穿凿沈休文自不
  能解后人遵之若金科玉条可发一噱况欲以此
  定乐则三百篇不当尽付之祝融乎等子韵甚欲
  别著一论辟之乐律之辩不敢附于知者姑述其
  胸臆以请是正于大方如此
  帝王簪珠翠
卷四 第 19b 页 WYG0856-0236d.png
今制冕旒皆缀以珠宝独不用翠福府毕姻余见王簪
翠花两枝此妇人之饰也颇以为疑及询诸内侍皆云
朝廷尝簪之此亦有所仿魏明帝好妇人之饰冕旒改
珊瑚珠晋元帝尝以翡翠饰冕帝王服饰乃尔
  梼杌
梼杌恶兽楚以名史主于惩恶又云梼杌能逆知未来
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来者也故取名
焉亦一说也
卷四 第 20a 页 WYG0856-0237a.png
  鸡口牛后之误
苏秦说韩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本国策史记皆同惟
尔雅翼释豵篇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尸主也一群之主
所以将众者从从物者也随群而往制不在我矣此必
有据且于纵横事相合今本口字当是尸字之误后字
当是从字之误也
  晏安酖毒之误
左传管仲语齐桓公以救邢曰晏安酖毒不可怀也余
卷四 第 20b 页 WYG0856-0237b.png
见一书晏安作燕安燕处堂幕知安而不知危者燕安
二字甚当今作晏安乃燕之讹也因知酖毒之酖亦当
作鸩鸩乃毒鸟上曰燕安下曰鸩毒句中的对后人作
酖亦鸩之讹耳
  觷剒雕字
尔雅释器象谓之鹄角谓之觷一本作鸴犀谓之剒一
本作鹊玉谓之雕一本作雕四者皆取鸟名岂古字皆
相通耶抑别有据也
卷四 第 21a 页 WYG0856-0237c.png
  窖养花木
今京师入冬以地窖养花其法自汉已有之汉世大官
园冬种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煴火得温气诸菜
皆生召信臣为少府谓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
以奉供养奏罢之但此法以养菜蔬未言养花木也今
内家十月即进牡丹亦是此法计其所费工耗每一枝
至数十金但在汉止言覆以屋庑而已今法皆掘坑堑
以窖之盖入冬土中气煖其所养花木借土气火气俱
卷四 第 21b 页 WYG0856-0237d.png
半也
  蘦苓字相通
蘦即苓字与莲字通龟策传龟千岁游莲叶之上徐广
曰莲一作苓声相近借字也苓小草龟老而神其形转
小故能游于小草之上若水中之莲凡龟皆可游不足
奇矣又诗采苓以首阳之巅叶之是莲亦有苓音也
  治乱甘苦黑白
以乱为治以苦为甘故甘草名大苦礼记疏牵牛三点
卷四 第 22a 页 WYG0856-0238a.png
黑名为三点白
  介鸡
左传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羽尔雅翼作芥其羽谓以
芥菜之芥播其羽也必有所据但未详其义
  郁鬯之辩
古者酿酒以黑黍为上其色必黑祭祀用郁草和之者
以郁草黄色故酒色黄而且香诗所谓黄流在中以其
酒色黄而且流动也今又乃以黄色为酒品之恶者与
卷四 第 22b 页 WYG0856-0238b.png
古异矣又绝无以郁草和酒岂其法不传耶若酒之不
和以郁者又名为鬯是黑黍之酒即鬯也若加以郁乃
名郁耳说文解鬯字乃云以秬酿郁草是鬯亦可以兼
郁自郁与鬯对言之则当致其辩耳
  虉字辩
诗邛有旨虉旨虉小草五色似绶故名绶草诗言欲有
文采具备以成调理之臣如虉者不戕贼之而后得也
但鸟名亦有虉亦名绶故古本尔雅释鸟有虉绶与释
卷四 第 23a 页 WYG0856-0238c.png
草虉绶同文罗愿遂以诗之旨虉为鸟与上防有鹊巢
为偶谓鹊善相地而后累巢若有惊惧则不累也虉善
相天而后吐绶若有戕贼之疑则不吐也此说亦有据
但谓之旨虉则似是属草盖旨与旨畜之旨相同此草
亦可食故云旨若是鸟未闻可食不应言旨矣第未得
诗之善本以正之若旨虉之虉从草其为草无疑不从
草其为鸟无疑今世所行诗及字书皆混乱故无由辩
之而诸说纷纷也
卷四 第 23b 页 WYG0856-0238d.png
  无廉耻做得尚书
长安中有一士人醉酒跨驴遇一八座于中衢不下驴
引避𨽻人叱之此士人亦大相叱八座呼而问之士人
生员也八座曰既是生员当有廉耻如何醉酒撒泼如
此士人笑曰公乃无廉耻耳八座曰我如何无廉耻士
人曰若有廉耻如何做得到尚书一时喧传绝倒因忆
杜有道妻严氏尝以书与从子预有曰谚云忍辱至三
公卿今可谓辱矣能忍之公是卿坐此亦无廉耻乃做
卷四 第 24a 页 WYG0856-0239a.png
得尚书之意也
  孔子采诗不及楚
楚词屈原诸作有用韵者有一二句即改韵者有全篇
不用韵者当原之时四声之学尚未出或皆用当时土
语自可相叶后人以今所行韵语读之自不可叶耳但
三百篇在原之先而以今韵叶之又无不通楚之土语
岂真南蛮鴃舌之音耶先儒以孔子采列国之诗为国
风独不及楚为疑余意楚在当时亦有诗可采或亦如
卷四 第 24b 页 WYG0856-0239b.png
离骚之用土韵不可施于管弦故孔子不之采耳有谓
孔子修春秋以夷狄待楚故不采其诗是亦一说然秦
亦犹楚也而秦风十篇尚序于豳风之上岂以平王东
迁之时秦仲之孙能以兵送亦能尊王者不如楚之僣
王耶
  三十六奉朝请
陶弘景与从兄书仕宦四十左右作尚书郎即抽簪高
迈今三十六方作奉朝请头颅可知不如早去余今将
卷四 第 25a 页 WYG0856-0239c.png
五十矣始作尚书郎仰望古人殊为低首
  词人用事
词人用古事多有错误者王介甫桃源行望夷宫中鹿
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二世致斋望夷宫在鹿马之后
长城之役乃始皇非二世也
  恶兽为名
凿齿乃恶兽名与梼杌同类余怪晋习主簿以之为名
未审其意北魏元叉名夜叉弟罗名罗刹夜叉罗刹皆
卷四 第 25b 页 WYG0856-0239d.png
食人之鬼亦以为名何也
  佛不度女人
刘昼与高欢书尼与优婆夷实是僧之妻妾损胎杀子
其状难言今僧尼二百许万并俗女向有四百馀万六
月一损胎如是则年族二百万户验此佛是疫胎之鬼
也大藏律文佛告诸弟子汝慎勿妄度沙弥尼女人恣
态难保悦在须臾以后佛生恶意不真菩萨不可妄度
是尼之丑行亦佛之所恶也
卷四 第 26a 页 WYG0856-0240a.png
  上林羽猎二赋
司马相如上林扬雄羽猎二赋脍炙千古北齐杨斐谓
离系以隤墙填壑乱以枚置落网而言无补于风规祗
足昭其愆戾亦是名言
  风流罪过
北齐郎基常语人曰任官之所木枕亦不须作况重于
此事唯颇令写书潘子美以书与之曰在官写书亦是
风流罪过余居京师别无所作止是乞俸写书罪过多
卷四 第 26b 页 WYG0856-0240b.png
矣基答潘曰观过知仁斯亦可矣未审京师中有能观
仁者否
  佛经恐非西来大意
余尝疑今中国所行佛经皆经数译而后通中间不无
乖其本旨者偶阅鸠摩罗什与慧壑书天竺国宝文制
倡颂宫商体裁以入弦为义今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
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饖
也今之经卷果皆西来大意乎余不敢信矣
卷四 第 27a 页 WYG0856-0240c.png
  仙书皆伪笔
西王母讯上元夫人书云比不相见四千馀年西王母
答云遂替颜色迨五千年不知所云年数如人间甲子
耶不知西王母者开辟之初即有之抑生于中古也其
书乃作今人笔其伪无疑且上元夫人书云先被太帝
君𠡠使诣玄洲校定天元正尔暂去如是当还还便来
席愿暂少留麻姑报王方平书亦云先受命按行蓬莱
今便暂往如是当往还便亲睹愿来即去其体裁相同
卷四 第 27b 页 WYG0856-0240d.png
是上元夫人麻姑书皆伪袭也
  仙宦非共途
许长史穆精心仙学似非凡胎者保命君尝示以书而
引渔阳田豫钟鸣漏尽之语以责之定录君亦责其不
即褰裳乃知仙宦原非共途今逐逐缁尘耽耽青紫猥
谈玄学真痴前说梦也
  陶渊明乞食
陶渊明耻以五斗折腰遂至贫而乞食有诗曰出门拙
卷四 第 28a 页 WYG0856-0241a.png
言词王摩诘与魏居士书谓陶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
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孔子
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鄙哉摩诘宜其困辱于安
禄山也终身之惭岂在乞食哉
  道学可护短
王槐野与王立道书云传言公今讲学弃去文词不理
此近代道学自护其短之巧术乃公柰何效之此诚不
易之论讲学者可以愧矣
卷四 第 28b 页 WYG0856-0241b.png
  姜维母书
杨用修纂尺牍清裁凡十一卷王元美谓其挂漏增至
二十八卷梓成复搜得四十条附之于后因识之曰令
刘孝标陆澄为之当免此元美自谓可无遗漏矣余检
晋书五行志复得姜维报魏人书一章云良田百顷不
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时魏人获维母令维母手
书呼维以当归譬之故维云云此元美所未及收也
  天问可疑
卷四 第 29a 页 WYG0856-0241c.png
孟子言尧殛鲧于羽山殛者杀也屈原天问永遏在羽
山夫何三年不施是尧未尝杀鲧特流放之而不赦耳
又齐桓公以群公子争位身死不敛未尝见弑今天问
云齐桓公九会卒然见杀是鲧本见杀而谓之不杀桓
本未弑而谓之见弑岂别有所据乎余按屈原天问今
所行者王逸章句耳逸谓天问文义不次多奇怪之事司
马迁论道既所不逮刘向扬雄亦不能悉逸则稽之旧
章合之经传为之符验事事可晓余未敢尽以为然也
卷四 第 29b 页 WYG0856-0241d.png
此文既云原观壁间图画而作是事为一说当时未必
相缀属者原沈江后后人乃采而缀之故文义不次耳
读者亦宜逐段读不宜总作一篇也但其事奇谲或亦
疑误相半未必皆原旧作
  元微之诗
元微之放言五章余读之殊未见佳处白乐天乃谓其
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虽前辈深于诗未有此作岂
古人评诗止以意不以词耶
卷四 第 30a 页 WYG0856-0242a.png
  元白皆无儿
元白齐名且相友善白公无儿世皆知之微之亦无儿
世未知也微之整比旧草以诗寄乐天云天遣两家无
嗣子欲将文集与他谁
  九歌
楚词九歌实十一篇乃知九者非篇数也或云九者阳
数之极故阳九乃否极之会屈原取以名篇自喻其不
得志之极也此亦有理
卷四 第 30b 页 WYG0856-0242b.png
  禹娶四日即治水
禹娶涂山氏以辛酉日娶甲子日即出而治水八年于
外是新婚四日即有启也
  荆公不事修饰
王荆公禾遇时蓬头垢面世多疑其为诈居政府时侍
朝有虱自荆公襦领而上直缘其须上顾之甚笑公不
知也朝退同行王禹玉指以告公公命去之禹玉曰未
可轻去请一言颂之曰屡游相须曾经御览荆公为解
卷四 第 31a 页 WYG0856-0242c.png
颐乃知荆公亦不事修饰者疑其诈则过也
  古今两羿
古今善射必称羿但有两羿一在夏弑夏后相者一在
尧时射河伯妻洛妃者详楚词天问注
  西北水田
今人欲于西北种水田此非创为说也唐王建水运歌
有云远徵海稻供边食岂如多种边头地即此意也
  诗文显白古奥
卷四 第 31b 页 WYG0856-0242d.png
典谟之文三百篇之诗为万世诗文之祖者以其古而
能奥也然于述事说理又未尝不显白若欧苏之文元
白之诗则一以显白为主殊无一毫古奥意何以为诗

  古无骑字
古人畜马唯以驾车未有单骑者故古经典并无骑字
至六国时乃单骑马惟曲礼前有车骑盖礼记乃后汉
书也
卷四 第 32a 页 WYG0856-0243a.png
  露筋庙辩
今高邮州露筋庙世传有两女子过此遇夜一女入宿
于人家一女贞洁不肯入宿宿于门外遂为蚊蚋所嘬
抵晓露筋而死余尝疑之蚊蚋虽猛岂能嘬人至死此
女即贞洁亦岂能忍受此蚊蚋不自搏拂耶偶阅酉阳
杂俎乃云江淮间露筋驿乃一醉人宿其处为蚊所嘬
江德藻北道记邵伯闸露筋梁故老云有鹿过此一宿
为蚊所食至晓见筋则今所云贞女露筋者乃后人傅
卷四 第 32b 页 WYG0856-0243b.png
会以惑人也第淮扬之间俗涉溱洧后人傅会露筋以
为贞女夫亦有所风耶
  儒释不必相援
使释迦生中国设教当如周孔是周孔书中自有释教
儒者何必谈佛使周孔生西方设教亦当如释迦是释
教书中亦自有儒教释者何必援儒
  宋玉招魂
宋玉招魂为屈原而作是时屈原尚未沈江宋玉见其
卷四 第 33a 页 WYG0856-0243c.png
放斥愁懑恐其魂魄先已散去其身不能久存故招其
魂使反于身非如今人已死而招其魂也
  二王书法
二王书法妙绝今古大小想皆入神梁高祖荅陶弘景
论书谓逸少书无甚极细者即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
真迹晋梁相去不远而二王极小之书已不可复见矣
余谓二王书即大如拳者亦不复见何也韦文休曰二
王书自可称能未是书也此必有说陶弘景又谓王逸
卷四 第 33b 页 WYG0856-0243d.png
少自吴兴以前书犹未称凡厥好迹皆是向会稽时永
和十许年中者从失郡告灵不任以后略不复自书皆
使此一人世中不能别见缓异呼为末年书逸少亡后
子敬年十七八全仿此人书故遂成与之相似乃知今
世所传右军遗迹不知是真是伪但陶公所云此一人
竟阙其姓名可为遗恨
  丙午丁未
俞文豹吹剑录凡丙午丁未年中国遇之必灾故宋时
卷四 第 34a 页 WYG0856-0244a.png
有术士上丙午丁未龟鉴谓自秦昭襄五十二年迄五
代凡二十一次其年皆不靖宋南渡丁未高宗渡江淳
熙丁未高宗上仙独淳祐丁未则无他异惟自夏迄冬
不雨所在湖陂河井枯竭盖丙午丁未在天之中丙丁
属火皆在丙午旺乡五行中惟水火不宜旺旺则不可
救药非有兴王盛德未易当也故大挠作甲子于丙午
丁未为天河水以水能制火也戊午己未为天上火以
戊巳土盖其上则火不能炽也他不暇引宋以丙午丁
卷四 第 34b 页 WYG0856-0244b.png
未而元代之元以丙午丁未而我太祖兴焉故有丙午
丁未而天下或无大故者未有大故而不值丙午丁未
者也天行之数亦可畏哉
  老于宦途不能自引
余尝谓官尊年至者多系恋爵位不能自决往往皆妻
孥所从臾也白乐天戊申岁暮咏怀有犹被妻儿教渐
退莫求致仕且分司计其时已五十六七矣又云龙尾
趁朝无气力又云老病旁人岂得知以此光景而犹欲
卷四 第 35a 页 WYG0856-0244c.png
求分司不意此老亦为妻孥所从臾如此其次章云更
拟踌躇觅何事末章云万一差池似前事则亦心欲去
而不能自决矣近代一大老年已望八复以三年考满
台省露章劾其不知引年此老乃自疏罪谓忘其年岂
亦有妻儿为从臾耶一笑一笑
 
 
 
卷四 第 35b 页 WYG0856-0244d.png
 
 
 
 
 
 
 
 疑耀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