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
卷一 第 1a 页 WYG0856-0175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疑耀卷一
             明 张萱 撰
  孔子无须眉辨
先圣生有异质凡四十九表苌弘之所谈姑布子卿之
所称老莱弟子之所识荀卿司马迁之所述亦云备矣
独未及舌者舌内藏不得称表也纬书所载舌理七重
又钩文在手共四十九表其言互异至须与眉则载记
卷一 第 1b 页 WYG0856-0175b.png
皆未之及惟祖庭纂要谓孔子眉有十二采孔丛子述
子思之言乃曰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
敬何燕泉亦信然其说谓先圣委无须眉今世所传先
圣之像颔颊间须髯甚盛谓皆吴道玄误笔也第今阙
里有先圣行教小图又一如吴道玄笔岂先圣后人所
傅亦可云误笔耶余按左氏传鲁昭公七年孟僖子病
命其子学礼于孔子其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
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邱乎孔子生鲁襄公二十
卷一 第 2a 页 WYG0856-0175c.png
一年至是年仅十有七耳其为当时尊敬如此故孔丛
子所云者谓先圣虽少年未有眉须时天下王侯亦皆
起敬不敢以为稚幼而狎之非真谓果无眉须也按方
言东齐谓老曰眉此言无须眉者犹云未须而老也若
作眉毛之眉则误矣夫无须尚可信至于无眉亦可信

  舜有兄妹
舜弟曰象或云随母嫁瞽瞍者未知是否然人皆知舜
卷一 第 2b 页 WYG0856-0175d.png
有弟象而不知其有兄与妹也尸子曰舜事亲养兄为
天下法是舜有兄但逸其名耳许氏说文画嫘舜妹嫘
或作婐史正义作颗又作系画始于嫘故曰画嫘列女
传舜女弟系与二嫂谐是也故或云瞽瞍与象欲杀舜
其妹嫘每为之解故舜得免但不知其与舜同母否又
按世本曰黄帝之臣史皇善图画则画又非始于舜妹
矣事物纪原引周穆王傅穆王时其臣封膜始作画者
误也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邓
卷一 第 3a 页 WYG0856-0176a.png
椿画记又画纪补遗陈德辉续画纪米芾画史汤君载
画鉴夏文彦画评诸书皆详画所自始然亦皆止言有
虞作画而不知作画者舜妹嫘也故详著之
  生子无功
晋元帝生子普赐群臣殷羡谢曰臣无勋猥蒙颁赉帝
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苕溪渔隐又载南唐时宫中
赐洗儿果有近臣谢表云猥蒙宠数深愧无功李主曰
此事卿安得有功何前后人之纰缪相合如此
卷一 第 3b 页 WYG0856-0176b.png
  姣童
司马温公家一仆三十年止称君实许鲁斋在中书日
欲买一仆牙侩以能应对娴礼节者进辄谢去最后得
蓬首垢面愚騃者乃用之或诘其故许曰聪明过我我
反为其所使矣旨哉斯言余见衣冠家畜姣童如龙阳
秦宫辈非惟能役使主人且往往能滋物议乃知鲁斋
之言非欺我也余性绝不喜此辈交游中尝以为讶余
曰许鲁斋聪明人尚恐为奴仆聪明者所役余愚騃人
卷一 第 4a 页 WYG0856-0176c.png
也能堪其役使乎
  误躬作弓
汉陈寔字仲弓余尝疑之汉人名字皆相合以弓字寔
有何意义及读洪适𨽻释载寔坛碑君讳寔字仲躬乃
了然始知诸书皆误作弓第洪氏又谓躬乃借作弓字
用又何误也
  书籍板行
上古书籍皆编竹为简以韦贯之用漆作书简帙浩重
卷一 第 4b 页 WYG0856-0176d.png
不便提挈自有制纸笔及墨者乃易去竹简诚为便易
然皆写本亦未有刻板印行也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宰
相冯道李愚请令刋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又母昭裔
贫时尝借文选于交游其人有难色昭裔发愤曰异日
若贵当版镂之以遗学者后仕孟蜀为宰相遂践其言
又以石镂九经于成都是印行书籍始之者后唐继之
者孟蜀也叶梦得曰书籍未印行之先人以藏书为贵
书虽不多而藏者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
卷一 第 5a 页 WYG0856-0177a.png
传录之难故诵读亦精详苏东坡作李公择山房藏书
记亦谓少时尝见前辈欲求史记汉书不可得幸得之
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市人转相摹刻诸子
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于书既多且易致如此其文
辞学术当倍蓰昔人而今乃不然者岂非多而难精耶
二公之言诚中时弊
  高皇帝像
先大夫令滇时从黔国邸中模高皇御容龙形虬髯左
卷一 第 5b 页 WYG0856-0177b.png
脸有十二黑子其状甚奇与世俗所傅相同似为真矣
余直西省始得内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
丈夫也须髯皆如银丝可数不甚修无所谓龙形虬髯
十二黑子也成祖则有豹额环眼之状若耸其肩两髭
横分须长裹脐皆翼善冠衣绿不正立颇与二后若相
对意至二后则以纸蒙之不敢启云
  许由
张茂先博物志称司马迁云无尧让许由事扬子云亦
卷一 第 6a 页 WYG0856-0177c.png
云誇大者为之高士传尧召许由为九州长则知庄周
谓尧以天下让者乃文饰过当耳而雄遂以为全无许
由故杨诚斋有诗云子云到老不晓事不信人间有许
由余谓雄非不信有许由也许由当尧之时尚不屑为
九州长而杨雄当王莽之时乃以莽大夫终其不信有
许由也欲以自掩也
  五霸
霸之有五春秋传皆谓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而孟
卷一 第 6b 页 WYG0856-0177d.png
子止言齐桓晋文不言其三故有以宋襄何足言霸秦
穆楚庄本皆夷狄皆不足称霸而以夏之昆吾啇之大
彭豕韦与齐桓晋文为五者何燕泉亦从其说余谓不
然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昆吾大彭豕韦亦皆
三王之罪人乎五霸之名当以春秋为正
  窈窕
窈窕二字说文解窈深也窕极深也窈窕幽閒之地也
诗称窈窕淑女郑玄笺为幽閒深宫贞专之善女杨子
卷一 第 7a 页 WYG0856-0178a.png
方言以美心为窈美容为窕故朱子训诗以窈窕为德
杨用修深辨之历引汉魏诗赋所用窈窕字皆属居处
遂以朱氏之训为谬余谓不然窈窕原有二义诗之窈
窕淑女即以居处与容德并解不两妨也
  孟母姓仉
孟母三迁其母之姓世莫知者母姓仉音掌齐后也晋
有琅琊掌同前凉掌椽宋有掌禹锡修本草者即同孟
母仉姓仉掌通用字书反瓜为掌
卷一 第 7b 页 WYG0856-0178b.png
  放生
浮图氏谓杀生者有罪放生者获福夫佃渔罟网始自
庖牺若如浮图之言则圣人庖牺当为地下罪人矣此
欧阳永叔之言诚足以破世人之惑第仁人君子存心
诚有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者孟轲氏所称君子远庖厨
此语得之又安问罪与福哉
  韩缜不识女字
与俗人书劄不可用古字多有不解者宋韩庄敏缜字
卷一 第 8a 页 WYG0856-0178c.png
玉汝初求字于欧阳文忠公公书玉女二字与之庄敏
不乐及见殊有愠容文忠曰此女字古书原无点水君
何怪耶乃取笔添女字傍三点水始相与大笑庄敏韩
忠献公亿之子岂俗人者亦不解古字如此
  汉祀以鹜易凫
武帝祭宗庙以鹜当凫董仲舒不可谓名实不相应凫
非难得之物鹜与凫大小相当以鹜易凫想必有说俟
之博古者
卷一 第 8b 页 WYG0856-0178d.png
  望帝化鹃
子规子巂杜鹃杜宇又名规又曰周燕又曰催归又曰
秭规皆一鸟也来敏本蜀论有云荆人鳖令死其尸随
水上荆人求之不得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立以为
相许慎注说文云蜀王望帝淫其相妻以惭死化为子
巂鸟李义山诗曰望帝春心托杜鹃余按常璩华阳国
志杜宇称帝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害帝
遂委以政事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
卷一 第 9a 页 WYG0856-0179a.png
每闻子鹃辄悲而思之是子鹃之鸟非望帝所化明甚
  痴了
晋杨济尝与傅咸书有云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
也了事正作痴夫痴之一字岂但了官事而已人能解得
此痴字则人间世无一不了了矣
  颜子安贫
古之安贫者如黔娄原思荣公东郭皆其难者然惟颜
回最著而古传记所称回有田二顷此亦足以具饘粥
卷一 第 9b 页 WYG0856-0179b.png
矣何至箪瓢陋巷而屡空耶无亦回之好学不求安饱
故孔子亟称之遂以安贫之名独著于后世耳韩昌黎
谓箪瓢陋巷乃哲人之细事又何怪其羡二鸟之光荣
叹一饱之无时也
  古人辞大
晋周处尝为广汉太守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
官徵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
后就徵今之仕宦每有左迁或降调者辄先辞其小必
卷一 第 10a 页 WYG0856-0179c.png
得其大而后之官与古人异矣
  伯仲埙篪
八音皆克谐无有乖戾而不和者巧言喻兄弟之和止
以埙篪注疏及朱考亭注严氏缉皆未能发其旨余因
阅古今乐律诸书乃知七音各自为五声如宫磬鸣而
徵磬和独埙篪则二器共为一音埙为宫而篪之徵和
埙为宫而篪之羽和故曰伯氏吹埙仲氏吹篪伯宫也
仲徵也此古人所以喻同气也其旨微矣呜呼余有四
卷一 第 10b 页 WYG0856-0179d.png
弟而同母者三中道见损门祚衰薄孤埙之奏何以成
音一叹
  苏武娶胡妇
苏子卿娶胡妇卒蒙后世訾议余窃疑之新安文献志
载宋建炎中有朱绩者以校尉随奉使行人在尼堪所
数日便求妻室尼堪喜令于所掳内人中自择绩择一
最陋者人皆莫晓不半月绩遂逃去人始悟曰求妻所
以固尼堪之心使不疑受其陋者无顾恋也子卿之妻
卷一 第 11a 页 WYG0856-0180a.png
于胡得无朱绩之见耶第未知此胡妇美陋何如耳或
曰胡妇之美无疑不然子卿何丁年奉使皓首始归耶
余为掩口
  徐庶归曹
晋周𧆟为西戎校尉守涪城母妻为苻坚将杨安所获
遂降于安此与徐元直舍刘归曹同情但𧆟既归秦屡
折辱坚又尝潜至汉中为坚追获后遂与坚兄子苞谋
袭坚事泄被挞徙太原而卒亦足以明其不事秦矣元
卷一 第 11b 页 WYG0856-0180b.png
直一归曹遂安于曹无他自明处以此恨恨
  北音无入声
周德清在元时自谓知音者故尝著中原音韵今所行
洪武正韵多宗之余故有侍儿工琵琶尝谱太和正音
止有平上去三声而无入声余窃疑之不知其与周德
清之音韵实暗合也德清北人其所著音韵皆北声故
以六为溜以国为鬼谓之中原之音可乎至四声而阙
入声尤为谬妄声之有平上去入犹天之有元亨利贞
卷一 第 12a 页 WYG0856-0180c.png
地之有东南西北也阙一其可乎故余所梓太和正音
谱曰北雅以此
  经济
学者有志用世固当讲究经济然不可以经济一念先
入其心董子明道不计功正谊不谋利所以为万世醇
儒也宋仁宗朝胡安定教授湖州至以治事名斋王介
甫作诗以美安定三以先生尊称之非安定经济之教
深入其心乎迨熙宁柄国安定殁矣遂行免役青苗市
卷一 第 12b 页 WYG0856-0180d.png
易首实保马保甲农田水利则皆其平日闻安定之教
以讲求者故介甫少尝见濂溪耻于下问及其为相时
濂溪年五十有四张横渠年五十有一二程年三十有
八九介甫皆以为不足与有言其所用之人吕惠卿曾
布蔡京蔡卞之徒皆急于经济者也陆氏之学高于事
功陈同父之学专于事功皆为朱考亭所不取其意念
深矣
  汉唐二高识度
卷一 第 13a 页 WYG0856-0181a.png
汉高帝初为亭长告归之田有老人过请饮因相吕后
及孝惠帝鲁元公主皆大贵及见高帝乃曰乡者夫人
儿女皆以君君相贵不可言高帝谢曰诚如父言不敢
忘德唐太宗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
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
弱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辞去高祖使人追而杀之杀
之是也先儒谓其德色如汉高祖者非也何者古今欲
为不义求福于非望者多起于佞人之谀词有以激发
卷一 第 13b 页 WYG0856-0181b.png
而成之当秦隋将亡之时欲为汉祖唐宗之所为者不
知其几为父老书生之谈者亦不知其几彼父老书生
偶验于二帝耳安知其不以告他人哉以是告他人而
不验者多是激发他人求福非望以陷于祸败者亦多
嗟夫匹夫狂言天下受祸其罪可胜诛哉追而杀之唐
高之远识过汉高万万矣史乃谓唐高之追杀书生惧
其语泄理亦有之第其意虽私其事则是如以为德色
不过女子小人歆慕富贵之心英雄如季而肯遽德色
卷一 第 14a 页 WYG0856-0181c.png
于偶然之虚誉乎
  巫觋惑人
南人信鬼里中有以妇人代神语曰圣即古之巫也亦
有男人为之者即古之觋也尝有妇人丧子往圣男所
请问其子圣云子来矣圣乃代其子语云我饥当得母
乳此妇人遂开襟出其乳哺之于是圣男就抱此妇人
颈哺乳此妇人不觉痛哭而归语其夫以圣为亡子状
相与神之其夫大怒挞之曰汝子死而问圣圣妄为汝
卷一 第 14b 页 WYG0856-0181d.png
子而欲乳汝辄开襟出乳乳之设他日汝夫死汝或问
圣而圣妄为汝夫欲求汝合汝得无从之乎余闻之不
胜扺掌后读元魏高允傅諌高宗书有言敝俗未改者
谓祭必立尸使亡者有凭今魏俗已葬魂人直求貌类
者事之如父母燕好如夫妻损败风俗渎乱情礼与开
襟乳圣为子正同
  生烟
刘禹锡竹枝词瀼西春水縠文生宋人小说以此生字
卷一 第 15a 页 WYG0856-0182a.png
为生熟之生殊足一笑杨用修亦以为然至引谢朓诗
远树暧芊芉生烟纷漠漠又引谢灵运赋云披宿莽以
迷径睹生烟而知墟此为生烟何者为熟烟耶此三处
生字皆当作生发之生方有意味
  蒌字
今南人多用槟榔及蒌然皆不解蒌字刘渊林蜀都赋
注缘木而生其子如桑椹味辛香生巴蜀岭南即郑樵
所辩西南夷傅蒟酱曰浮留是也又名扶留徐广曰木
卷一 第 15b 页 WYG0856-0182b.png
似榖树其叶如桑用叶作酱以酢羹蒟亦作枸音矩徐
广注音窭俗呼作蒌盖本于此第今乃藤生非树生也
故蒟酱者以蒟为酱今其制已不可知然亦酱成乃可
称蒟酱若称蒟即为蒟酱是秫可制酒而未制酒之秫
亦可称秫酒乎又云司马相如使蜀时求而得之者第
今巴蜀绝无此物惟滇中有之其子作穗土人乾之以
代其叶殊不类桑椹若产岭南者又绝不作穗刘渊林
云实长二三寸辛似姜不酢小颜云缘木而生二说得
卷一 第 16a 页 WYG0856-0182c.png

  郁林葛
粤中多产葛惟郁林州所产者知名最久齐武帝作估
客乐曲被管弦乘龙舟游江中令榜人皆着郁林布作
淡黄裤以舞此曲即今之郁林葛也
  泰山神祠
海内神祠惟泰山碧霞元君最盛然世莫详神所自出
余阅马端临通考泰山绝顶故有玉女池池侧有玉女
卷一 第 16b 页 WYG0856-0182d.png
石像泉源壅浊宋真宗登封先营顿置泉忽涌出清泚
可鉴味甚甘美王钦若请浚治之像颇摧折诏易以玉
石既成上与近臣临观复砻石为龛祭焉及考李谔瑶
池记谓黄帝建岱岳观尝遣女子七人云冠羽衣奉香
火以迎西昆真人则元君或亦七女中之得道而仙者
织女名天孙而岱岳亦名天孙岂以此邪李白游泰山
诗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似亦有据是元君在唐已
有之至宋而香火始盛耳
卷一 第 17a 页 WYG0856-0183a.png
  星命
禄命家言其星辰名字皆后人杜撰不足信者熊退叟
尝作命说送术者云岫有云三代盛时家有受田阡陌
未裂荫耗之星夫何居里有公选科目未兴科名科甲
之星夫何丽此言真足以袪干古之惑
  韩昌黎未见道
昔人谓韩昌黎因文见道余谓昌黎文固自佳而道或
未之见无论三上书三及门为有识者所嗤即潮州到
卷一 第 17b 页 WYG0856-0183b.png
任谢表更露破绽通篇千馀言无非帖首摇尾乞怜之
态夫东西南北唯君所命何远何近何美何劣昌黎则
首言潮地远恶人所不堪毛遂自荐虽五尺之童羞之
昌黎则继言其学问文章为时辈推许至论述朝廷功
德则古人不让此时朝廷有何功德足以称述而昌黎
至欲以封禅泰山歆动人主夫司马相如何足效也始
以諌佛骨而见斥既欲以请封禅而媒进非两截人乎
谓之见道谁则信之宋石介独尊信昌黎尝著尊韩论
卷一 第 18a 页 WYG0856-0183c.png
其徂徕集中不一而足且曰吏部不敢名也岂好而知
其恶者耶
  洞庭湘妃墓辩
按永州志帝舜陵在九疑山一名永陵礼记檀弓舜葬
苍梧之野司马史记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归葬零陵
之九疑又载于家语皇览竹书世纪岳之洞庭有君山
其上为湘妃墓古今相传为尧之二女以妻舜者舜南
巡溺于湘江二妃从征偕溺而死神游洞庭之湖故湖
卷一 第 18b 页 WYG0856-0183d.png
有黄陵庙以祀二妃详具秦博士之对始皇也王逸楚
词亦遂以二妃为湘君与湘夫人而刘向张华郦道元
罗含诸人相承为万世不解之惑及乐正子寰宇记张
叔范零陵志杨廷秀挥麈录吴格甫九疑考古并述之
楚灵王作章华之台壅汉水旋其下以象舜陵而秦皇
汉武皆尝望祀宋置守陵五户而国朝布在祀典仍建
庙箫韶峰下二妃墓在黄陵庙西云乃汉荆州牧刘表
所建国朝命有司以六月六日致祭焉余按尚书舜五
卷一 第 19a 页 WYG0856-0184a.png
月南巡狩至南岳即衡山也是岁八月复西巡狩矣溺
死之说谬妄不足辨独怪孔氏传舜典陟方注亦曰舜
南巡狩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尤足掩口夫尚书所称
舜陟方乃死是在受终文祖之后而南巡狩则尧未殂
落而舜摄政之时安得云舜以南巡狩而死于苍梧耶
但舜葬苍梧又见礼经与秦博士合夫尚书圣经也礼
经则出汉儒之手秦始皇时尚书犹在孔壁中秦博士
未之见也岂其时始皇巡狩遍天下百姓疲劳而博士
卷一 第 19b 页 WYG0856-0184b.png
辈托言舜以巡游溺死警悟君心耶抑尚书未出而谶
纬百家荧惑耳目博士亦妄言傅会故传礼者又傅会
博士耶或为之说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尚书所载
舜巡狩在摄政时安知受终文祖之后不复巡狩故或
复巡狩而溺死亦未可知耳余曰否否巡狩大典也天
子而溺死大变也受终复巡狩而溺死尚书岂有不明
言以纪之者且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尧妻以二女五
十摄行天子事五十八尧崩六十一践位故董鼎曰舜
卷一 第 20a 页 WYG0856-0184c.png
巡四岳朝诸侯封山浚川考礼正刑汲汲不少暇乃摄
政时事至践位后则惟责成于岳牧九官垂裳恭己而
已孔子曰有天下而不与此自舜践位后言也岂复出
而巡狩耶况尚书已明言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
陟方乃死是舜之死盖百一十岁也复巡狩而溺死耶
说者又以陟方为巡狩韩退之乃云地倾东南南巡非
陟也陟者升也方乃死者释陟为死也苏子瞻云陟方
犹升遐乃死为章句(阙/)     故汲书纪年帝王
卷一 第 20b 页 WYG0856-0184d.png
之死皆曰陟书云在位五十载陟者纪舜之崩也何谓
南巡哉他傅又云舜伐苗民崩于苍梧夫伐苗者禹也
已窜三危矣何得劳无为之舜于耄期之时耶都玄敬
听雨纪谈乃疑舜冢在零陵之九疑而九疑在南岳千
有馀里苍梧在广西域内去九疑又数百里书云舜南
巡狩至于南岳岂又幸九疑遂崩而葬其地乎孟子言
舜卒于鸣条鸣条在东方夷服今又不闻有舜陵是玄
敬亦有疑而不能祛者也罗长源曰象封有鼻墓在始
卷一 第 21a 页 WYG0856-0185a.png
兴有鼻者有庳也即今道州九疑之墓或象冢耳不然
啇均窆也大荒南经赤水之东苍梧之野舜子啇均所
葬元次山九疑山图记亦谓啇均窆其阴岂啇均徙此
因葬之后世遂以为舜陵耶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
于泠道舜祠下得笙白玉之琯十二枚吕氏春秋戴延
君大戴礼伏子贱尚书大传许叔重说文应仲远风俗
通陈晋之乐书范蔚宗后汉书皆言昔西王母献舜玉
琯注云西王母神也曾伯端集仙录亦云舜在位西王
卷一 第 21b 页 WYG0856-0185b.png
母使献白玉琯以和八风则白玉之琯为舜之宝器明
矣胡为乎藏于零陵哉无乃帝舜诸子分封巴陵上虞
衡山江华等国各锡宝器如成周锡封之制而啇均则
得白玉之琯遂傅流零陵耶又按舜陵载在山海经者
非一说海内南经苍梧山帝舜葬其阳又大荒南经帝
舜葬于岳山又海北经有舜台台即陵也又海内朝鲜
记南方苍梧之泉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
陵界中夫山海经世称伯益作而长沙零陵乃秦汉郡
卷一 第 22a 页 WYG0856-0185c.png
名则知此书多后人附益而九疑舜陵渺不可信矣又
宝椟记云舜葬于苍梧有鸟自丹州而来吐气名曰冯
霄能衔土成丘坟舜墓鸟所营也集仙录又云舜瞑目
端坐乘空而至南方之国其中有九疑山焉历数既往
归理兹山真源赋云舜因南巡走马逐鹿同飞苍梧莫
知所去王仲任论衡书虚篇云舜葬苍梧象为之耕四
说尤妄诞不足辩故朱晦庵粤西舜祠记业已疑之曰
舜死苍梧无明文可据独未为之辩耳司马光有诗虞
卷一 第 22b 页 WYG0856-0185d.png
舜在倦勤荐禹为天子岂有复巡狩迢迢渡湘水似为
得之是舜之不死于南巡狩与不葬苍梧明甚彼洞庭
又安得有二妃墓哉嗟嗟礼有三不吊水其一也以大
圣人而诬以不吊之灾万世下卒未有辩白之者不亦
悲乎若山海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然亦曰帝
之二女而已未尝明言谁之女也岂以尧典有二女之
文遂以洞庭二女即尧典之二女耶郭璞稍晰其妄曰
湘君湘夫人自是二神且既谓之尧女安得复称湘君
卷一 第 23a 页 WYG0856-0186a.png
因引礼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此亦足为考古一快独
惜舜不葬于苍梧璞亦未之辩也罗长源复曰虞舜晚
年已禅禹矣南狩之举总之伯禹则二妃必不从舜于
苍梧沈存中继其说亦云舜陟方之时二妃皆百馀岁
岂宜复称女信若二说是舜且未尝南巡狩则尚书亦
不足据矣景纯又云即令二女从舜其灵达鉴通无方
尚能鸟工龙裳救井廪之难岂不能自免风波况二女
乃帝舜之配不应降附小水为夫人故当以此二女为
卷一 第 23b 页 WYG0856-0186b.png
天地之女夫鸟工龙裳乃迂怪之谈既不足据而帝妃
不可降于洞庭小水为夫人天地之女又可降于小水
为夫人乎此王逸韩愈所以力辩之似得其情也罗长
源又为之说此二女者当为舜之第三妃癸比氏所生
者是舜之二女也一曰宵明一曰烛光其说亦有所仿
山海经有言舜妻癸比氏所生二女处河大泽其灵能
照百里然亦未明言处于洞庭也长源又岂以河大泽
可为洞庭也耶陈士元心叔亦该博者其江汉丛谈乃
卷一 第 24a 页 WYG0856-0186c.png
谓湘祠为舜之二女黄陵墓为癸比氏所葬而以山海
经之言为实至引陆士规黄陵庙诗帝子不知春可去
乱山无主鹧鸪啼帝子者谓舜女也此又信山海经之
过也余按竹书纪年舜即位三十年而后育卒后育者
娥皇也葬于渭帝王世纪又云舜三妃娥皇无子女英
生均舜崩之后曾随其子徙封于商故曰商均商州有
女英冢至唐时盗乃发之今平阳府蒲州南十五里曰
苍陵谷者亦有娥皇女英冢绛州鼓堆祠神为妇人像
卷一 第 24b 页 WYG0856-0186d.png
祠中石刻亦云舜之二妃夫渭与商与蒲与绛三者必
有一实然皆非楚地则岳之湘妃墓非女英之窆明甚
独盗所发女英冢乃多得大珠璆金玉碗又似与茅茨
土阶之风不协则不能无疑者竹书云鸣条有苍梧山
舜崩遂葬焉按今山西平阳府即古河中地解州安邑
县西北二十里有鸣条岗一名鸣条陌而舜墓具在孟
子曰舜卒于鸣条此万世不易之定论也郑康成以鸣
条为南夷地谬之谬矣但古今地理诸志鸣条之地并
卷一 第 25a 页 WYG0856-0187a.png
无苍梧之山岂古之河中地或有苍梧而世代绵邈图
牒失真寖不可考记礼者或傅会竹书与竹书之或傅
会礼文皆不可知也余谓考古者当以圣经为正信汉
儒不如信吾孟轲氏故舜既葬鸣条则虽南巡矣断非
崩于苍梧二妃一葬于渭一葬于商或葬于蒲洞庭湘
妃岂得云舜之二妃楚辞所称湘君湘夫人信如景纯
所核断非舜妃亦非舜女近代撰楚通志者皆博古君
子也亦未及详考而是正之故不得不为之辩
卷一 第 25b 页 WYG0856-0187b.png
    附徐司马銮书
  读洞庭湘妃辩援引博而弹驳精大快人意今鸣
  条岗即在安邑舜陵亦在安邑以孟子卒于鸣条
  一言断之确乎无疑再考竹书纪年舜三十二年
  命夏后总师陟方岳三十三年夏后受命神宗三
  十五年命夏后征有苗四十九年帝居鸣条五十
  年陟此本文也注云鸣条有苍梧山今海州注系
  沈约所述隐侯博而傍涉不尽据经当由檀弓一
卷一 第 26a 页 WYG0856-0187c.png
  语误之史记及孔氏尚书传疏皆本檀弓宋孙奭
  孟子疏又本史记孙又引书传云鸣条在安邑之
  西而不能深辩今天下称苍梧者三粤西苍梧今
  梧州洞庭苍梧今岳州鲍照赋所谓南驰苍梧也
  九域志东海县有苍梧山今海州赣榆县粤西舜
  祠无谓已不待辩洞庭苍梧之说至今牢不可破
  然宋陆均作翼孟已曾疑之困学纪闻引吕氏春
  秋舜葬于纪以苍梧山在海州界近莒之纪城以
卷一 第 26b 页 WYG0856-0187d.png
  附会于吕览及竹书注海州之说愚以为此亦穿
  凿好异之见耳竹书文最古纵有傅讹亦不出于
  汉儒之手据尚书五十载陟方乃死似总言舜受
  禅后遍陟方岳乃崩如竹书三十二年所云纪其
  大政非必以陟方为舜崩之年也九疑舜墓千古
  以来孰知其处特衡岳舜所南巡今有舜祠理为
  近之海州苍梧山记载几湮绝无舜墓舜祠遗址
  岂有帝都冀方而身没乃葬于海僻一隅莒纪小
卷一 第 27a 页 WYG0856-0188a.png
  国春秋时且为附庸唐虞时当甚荒落帝陟方岳
  朝群后当之名岳通都乃之穷海之滨野死不还
  而葬此乎唯孟子卒于鸣条与竹书四十九年帝
  居鸣条语合故当以孟子为信矣又有帝王世纪
  一说有苗氏叛舜南征崩于鸣条殡以瓦棺葬于
  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此其无端
  牵合尤为可笑虞书有苗弗率命禹徂征即在三
  十四年禹受命神宗之后与纪年所载无异越十
卷一 第 27b 页 WYG0856-0188b.png
  五年而帝始陟亲征而死敢于诞妄瓦棺殡葬乃
  周人以葬下殇者而以证帝制抑又诞矣礼经苍
  梧一语或出汉儒且苍梧既无定名安知古鸣条
  之野不有以苍梧号者山海经云苍梧山帝舜葬
  其阳丹朱葬其阴舜以唐封丹朱即今平阳则古
  苍梧即鸣条地可为一證如云楚之苍梧则丹朱
  亦从舜南巡而葬此耶足下所述已详已悉因尚
  有数种姑述所闻以共折时人三尺之喙若舜墓
卷一 第 28a 页 WYG0856-0188c.png
  之说明则湘君湘夫人尧女舜妻之谬不攻自破
  矣
  石经
自有九经以来镌于石者有十四种而始之者东汉也世
鲜有能详者故论列焉○汉建宁间蔡邕以八分书书
石经而其文则諌议大夫马日磾五官中郎将堂溪
典光禄大夫杨赐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
求校定者也洛阳记曰石经五部碑凡四十六板三行分
卷一 第 28b 页 WYG0856-0188d.png
树于太学之前西行周易尚书公羊传共碑二十八板
时十六板存十二板毁南行礼记碑共十五板悉毁然
尚有可读者东行论语三碑而二碑毁矣是蔡邕所书
四十六碑此时毁者已十八板而存者尚有二十八板
也然亦止周易尚书论语礼记公羊传五经而已隋志
乃云镌刻七经皆邕笔岂建宁石经至隋时尚有七而
记洛阳者未及见耶七经之外皆不书岂其力有未及
耶方仁声泊宅编石经跋云石经残碑在洛阳张景元
卷一 第 29a 页 WYG0856-0189a.png
家世传蔡中郎书未知何所据而邕所书石经乃八分
仁声误以为三体不知三体者乃谢承书也东汉书儒
林传注熹平四年又诏谢承书五经镌碑乃古文篆𨽻
三体其碑高一丈许广四尺骈罗相列与邕碑不同水
经注又云汉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于讲堂前
余按建宁熹平光和皆献帝年号建宁四年熹平六年
光和六年是十六年之中三书石经矣然熹平石经虽
知为谢承之笔而不知所书为何经光和石经非惟不
卷一 第 29b 页 WYG0856-0189b.png
知经为何经书为何体即书者亦不知其何人矣岂邕
既书七经之外未书者熹平续书之熹平未书者光和
续书之耶若然则东汉石经盖十有七矣夫邕之石经
八分也承之石经三体也光和之石经不知其书为何
体然三石经想亦不出五与七之外其间必有重书而
其文亦必有互异者今三石经皆亡无从考据唐经籍
志又有蔡邕金字论语二卷而隋经籍志则一字论语
二卷即金字本不言作者姓名后人遂以唐史为误然
卷一 第 30a 页 WYG0856-0189c.png
其书久亡亦穷经博古者之一憾也○魏陈留邯郸淳
尝书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亦即汉之三体也然亦未
详其为何经正始中又有一字石经江式曰魏尝立二
字石经其迹已亡亦皆未详经为何经笔为何人一字
二字之为何体也○晋裴頠尝奏修国学刻石写经○
唐开成元年郑覃奏言宜准汉旧事镂石太学示万世
法乃表周墀崔球张次宗孔温业等是正之凡九经共
一百六十卷亦不知为何人书大历中司业张参又承
卷一 第 30b 页 WYG0856-0189d.png
诏校定五经镵石太和七年又敕唐玄度覆定石经并
孝经论语尔雅为九经凡一百五十九卷字样四十卷
则开成九经未收孝经论语尔雅而九经者不知何经
即太和九经自孝经论语尔雅外其六经者亦不知为
何经也但太和字体大乖师法名儒宿学多不窥焉是
唐有两石经也李阳冰又愿刻石作篆备书六经后不
果其所称六经岂即周易尚书毛书春秋传礼记及周
礼耶今秘阁所藏有孝经二册乃唐玄宗八分书天宝
卷一 第 31a 页 WYG0856-0190a.png
四年国子祭酒李齐古摹勒上石者完好如故盖宋拓
也○伪蜀相母昭裔尝取唐太和本琢石于成都而文
与唐本小异孝经论语尔雅则广政甲辰张德钊书周
易辛亥杨钧孙逢吉书尚书周德政书周礼孙朋吉书
毛诗礼记仪礼张绍文书公羊榖梁二传则宋皇祐间
田元均补刻孟子宋宣和间席叔献补刻皆未著书者
名氏阅统志宋绍兴间席益尝刻礼殿圣贤图于成都
石经堂岂益即叔献耶春秋传亦未知为何人书而于
卷一 第 31b 页 WYG0856-0190b.png
祥字皆阙其画此必孟蜀时笔也余幸承乏西省校阅
秘阁藏书及见蜀本石经周易三册尚书三册毛诗八
册左氏春秋三十册公羊七册榖梁七册礼记十四册
周礼八册仪礼十册孝经十册论语三册孟子三册尔
雅三册完好如故独左氏春秋未知为何人书其纸墨
之精拓法之妙当是宋物真希世宝也抚玩一月不忍
释手○宋至和元年命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克继书石
经又以上所书论语刻石国子仁宗又命以易诗书周
卷一 第 32a 页 WYG0856-0190c.png
礼礼记春秋孝经作篆𨽻二体刻石于太学两楹杨南
仲书周易十书十三诗二十春秋十二礼记二十时与
南仲同书者草泽章友直殿中丞张次立也国子王洙
乃言刻石经已十五年矣止完一孝经耳尚书论语见
书镌未就乞促限毕工馀经权罢从之绍兴十三年内
出御书左氏传及史记列传周易令临安知府张澄刋
石十四年又出御书尚书毛诗十六年又出御书论语
孟子皆刻石立于太学然御书间有困倦辄令宪圣吴
卷一 第 32b 页 WYG0856-0190d.png
后代书与御书毫不可辩是绍兴石经未必皆高宗笔
也然赵宋御笔高宗最胜而宪圣能乱其真亦彤史中
之希有乎第自古镌石者惟经而绍兴独镌史记列传
此亦腐史千载特达之知也
  贺季真乞休
贺季真乞鉴湖归老古今以为美谈余考其时年已八
十馀矣故其回乡诗幼小离乡老大回声音难改鬓毛
衰家童相见不相识却问客从何处来夫仕宦而至八
卷一 第 33a 页 WYG0856-0191a.png
十馀不归复何为耶季真尝谒一卖药王老问黄白之
术持一珠贻之老即以珠易饼共食季真心念宝珠何
以易饼口不敢言老曰悭吝未除术何由得是季真者
乃贪恋富贵一老悖耳张旭谓贺八真清鉴风流千载
人岂别有所据耶若以乞鉴湖归老时为风流则鉴湖
有灵必为吐秽矣因考汉二疏乞身亦皆居閒曹耳若
居津要未知能勇退否白居易有诗散员疏去未为贵
小邑归休何足云此足以评二疏矣
卷一 第 33b 页 WYG0856-0191b.png
 
 
 
 
 
 
 
 疑耀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