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六
卷六 第 1a 页 WYG0030-040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易经存疑卷六
            明 林希元 撰
(坎下/震上)
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
 解难之散也为卦下体坎也其德为险上体震也其
 德为动震动在坎险之上是在险能动也居险能动
 则出乎险之外矣故为难之既散解之象也
卷六 第 1b 页 WYG0030-0401b.png
 难之既散斯民方离汤火残伤之为灾乃元气复还
 之始正当培养调息之时也若以烦苛严急治之则
 人情弗堪而元气必为之损故利于平易也若无所
 往而不安静则自启事端自作祸孽必害平宁之治
 故利于安静若有所为而不疾夙则迁延岁月养衅
 酿祸或生意外之事故不利久为烦扰也成汤放桀
 之暴而以宽治武王伐纣之暴而反商旧政有得于
 西南之义矣汉光武陇蜀平后不复言兵颍川盗起
卷六 第 2a 页 WYG0030-0402a.png
 即日讨平有得于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之
 义矣
 天下之难方解病者未瘳伤者未起必在安全培养
 而后生意复完故无所往则宜来复其所而安静
 有所往则宜早往早复不久为烦扰然后斯民无生
 离死别之忧而有室家之乐闾阎无差调供输之苦
 而遂生息之天是以吉也不然无聊困苦之馀又从
 而促之一脉生意其存几何未有不激变生灾而至
卷六 第 2b 页 WYG0030-0402b.png
 于覆国也
 天下之难既解国家之元气方复闾阎之生意方苏
 正当培养之时也必当埽去烦苛严急而存宽大简
 易之政然后人心怀而安之故利于西南也若方隅
 宁谧而无意外之警是无所往也即当来复其所而
 安静归将于朝归兵于野与斯民相安于无事之天
 如是则不激变生灾苍生蒙福而吉可得矣如或事
 变生于意外风波起于旦夕是有所往也则宜早往
卷六 第 3a 页 WYG0030-0402c.png
 早复兵不再籍役不三载速收平定之功如是则
 不养衅酿祸国家治安而吉可得矣
 程传谓无所往是天下之难已解有攸往是当解而
 未尽者蒙引谓只当泛说难后安得尽无事看来蒙
 引为是当从
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
 说见卦辞
解利西南往得众也
卷六 第 3b 页 WYG0030-0402d.png
 坤之象为众其义为平易此卦自升而来三往居四
 入于坤体是为得众有平易之义故其占利于西南
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
 其来复吉者盖三往居四入于坤体二居其所而得
 其中是即所安也有安静之义故来复其所而安静
 有攸往夙吉者亦以九二得中能即所安有不久为
 烦扰之义故能早往早复而有功也
 卦变只是三往居四二得其中亦谓之卦变者盖二
卷六 第 4a 页 WYG0030-0403a.png
 之得中是因三而得也蒙引说见蹇彖传下
 乃得中蒙引有二说一说二居其中而得中是即所
 安之意故以释无所往其来复之象一说九二得中
 能审时宜故能来复夙往而得吉二说不同今以解
 利西南蹇利西南往得中之例观之从前说为是盖
 均有是义故其占如之也
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
大矣哉
卷六 第 4b 页 WYG0030-0403b.png
 解之道极而言之穷冬闭塞之时天气不下交地气
 不上腾其气郁结而不开舒既而天道下降地气上
 腾天地之气絪缊和畅于是乎舒解由是奋而为雷
 沛而为雨雷以动之雨以润之而百果草木皆于是
 乎甲坼矣夫天地一解而功用至于如此解之时其
 大矣哉
 甲者生意含于中坼者生意达于外
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
卷六 第 5a 页 WYG0030-0403c.png
 震之象为雷坎之象为雨震坎合体是雷雨交作也
 雷雨交作雷以动之雨以润之万物之勾者萌甲者
 坼为解之象故其卦为解君子以之有过者赦之而
 不问有罪者宥之而从轻而民之郁者舒困者通亦
 犹天地之解万物也过是小过出于无心故赦之今
 诏书云尽行赦除是也罪是重罪者宥而从轻今之
 两京热审差官审录有减等之恩是也
初六无咎
卷六 第 5b 页 WYG0030-0403d.png
 天下之难既散初六以柔在下则能安静而不生事
 以自疲上有九四正应则能主事足为吾倚仗以自
 安但见上善作而下善守政令无纷更之失斯民戴
 宁一之治何咎之有占者如是则无咎矣无咎是占
 象在占中
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
 天下之难既解初六与九四以刚柔相交际初之柔
 既足为彼之承顺四之刚又足为此之倚仗彼此相
卷六 第 6a 页 WYG0030-0404a.png
 承何事不济故于义当得无咎也
九二田𫉬三狐得黄矢贞吉
 卦凡四阴除六五一爻是君位其馀三阴便是三个
 阴柔邪媚之小人故云三狐之象夫邪正不两立邪
 媚不去则中直不得进九二当解之时而能解之则
 三个邪媚俱去而正直之君子并进矣故其象为田
 猎而𫉬三狐得黄矢也然必己正而后可以正人自
 为邪行欲去小人之邪难矣故占者必所行合于道
卷六 第 6b 页 WYG0030-0404b.png
 义之正而固守焉则一正可以服千邪然后邪媚可
 去而中直可得矣吉之道也
 蒙引曰贞吉二字是占田𫉬三狐得黄矢自是二之
 贞也占者能守其正则无不吉矣卜田固吉去邪媚
 亦吉也
 此爻本义既曰大抵卜田之吉占亦为去邪媚而得
 中直之象以卜田为先去邪媚为后曰大抵曰亦又
 皆未定之说难以命题今亦姑依本义为之说欲求
卷六 第 7a 页 WYG0030-0404c.png
 一定之说未也
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
 得道中不是得中直尚在得中直之前言九二去邪
 媚得中直能贞而吉者由其居下体之中得中道也
 已得中道然后己正而物可(缺/)
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
 六三阴柔居下之上则不中以阴居阳则不正以是
 而居下之上是无才德而窃据高位者也处非其位
卷六 第 7b 页 WYG0030-0404d.png
 终必失之故其象为负且乘致寇至虽云得之以正
 而非诡道然其德不称毕竟可羞故其占为贞吝避
 而可免此朱子教人之意也在三恐未必能然
 负且乘言肩负之人而且乘车也故大传曰小人而
 乘君子之器
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
 此夫子以义言之爻辞未有此意需九二自我致寇
 敬慎不败亦是此意
卷六 第 8a 页 WYG0030-0405a.png
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
 四与初相应初则以阴居阳四则以阳居阴而皆不
 得其位是其相应不以正者也但四阳初阴其𩔖不
 同四终是善𩔖初非其𩔖也道不同是初固所当解而
 四亦庶几其能解之矣故圣人戒之曰若能解去乎
 初则同德之朋至而相信矣此爻取义是不可晓初
 与四应则取其刚柔际而得无咎四与初应则为不
 善而能解之他卦初四相应亦未有为不善者此独
卷六 第 8b 页 WYG0030-0405b.png
 为不善何耶愚意四居近五乃大臣之位大臣之义
 无私交四位大臣与初相应而皆不正有私交之嫌
 故圣人因而致戒盖教人散私党而上结于君者欤
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
 蒙引曰未当位兼初与四所谓皆不得其位而相应
 者也故在四之阳当解初之阴
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
 五当君位乃与三阴同𩔖则蛊心志蔽主聪妨正害
卷六 第 9a 页 WYG0030-0405c.png
 治无所不至奚可哉故占此爻之君子维能解而去
 之则社稷生灵之福也何吉如之然君子之解将何
 以验之验诸小人之退而己小人若退则吾能为解
 也若曰吾欲去小人而小人尚在侧则实未尝解也
 盖庸君世主固有外迫公议必欲去小人而内牵私
 爱姑饰辞以掩天下之耳目者故圣人如此立言其
 旨深矣
 六五本与三阴同𩔖未必其能解也圣人为社稷生
卷六 第 9b 页 WYG0030-0405d.png
 灵计故如此开导之尔九四解而拇意亦如此
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
 言君子有解以小人之退为验也象传之意与爻辞
 同
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𫉬之无不利
 上六以一阴居一卦之上是小人而居高位若隼之
 在高墉之上也王公得此必射而𫉬之则子孙黎民
 均蒙其利矣故曰无不利
卷六 第 10a 页 WYG0030-0406a.png
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
 小人妨政害治故谓之悖
(兑下/艮上)
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
 下卦本乾上卦本坤今乾之上画变阴坤之上画变
 阳是损下卦上画之阳益上卦上画之阴也此是圣
 人名卦时看得有此象非真乾上画阳变阴坤上画
 阴变阳也
卷六 第 10b 页 WYG0030-0406b.png
 损兑泽之深益艮山之高程传有二义气通上润是
 一义深下以增高是一义泽在山下其气上通润及
 万物百木固损兑泽之深益艮山之高也下深则上
 益高下面只管深去上面只管高起来亦损兑泽之
 深益艮山之高也
 损下益上以上下言损内益外以内外言剥民奉君
 之象总承上四句
 有孚信实也谓损其所当损而不妄也盖国家或不幸
卷六 第 11a 页 WYG0030-0406c.png
 天灾流行饥馑荐臻或兼之师旅之兴取民常数之
 内有不足用其势不得不于常数之外取诸民以自
 益是损所当损而不妄乃有孚也若非天灾流行师
 旅之兴或营作土木或穷兵黩武以致仓廪空虚乃
 于常数之外立名色以取诸民则不当损其损也妄
 非有孚也
 何谓损所当损后非民不食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
 上不足用义当取之于民民见上之不足义当供给
卷六 第 11b 页 WYG0030-0406d.png
 之故为当损也损所当损而不妄则民知上之取于
 下也非得已咸乐供输而事易济故为大善之吉也
 若妄损于民民不乐输严刑峻法以促之或生意外
 之变如吕秦驱民筑阿房随炀驱民伐辽不惟不足
 以济事而反害事矣其得为元吉乎
 损所当损而不妄则揆之于理而无亏求之于心而
 无愧上无悖入之货民无非上之心何咎之有若妄
 损于民揆之于理则有亏反之于心则有愧上有悖
卷六 第 12a 页 WYG0030-0407a.png
 入之货民有非上之心矣其能免咎乎
 损下本非常法权时用之则可守以为常法不可也
 损有孚而元吉无咎则不但权时可用虽常用之可
 也故曰可贞言可守以为常法也故国家不幸遇有
 此事则此法可用也
 损本拂人情之事行之未免伤民君德治道皆有所
 损本不利于有往也损有孚而元吉无咎则不伤民
 不累德不害治决然可行故曰利有攸往
卷六 第 12b 页 WYG0030-0407b.png
 元吉要看得与利有攸往不相犯方是
 元吉无咎本于有孚可贞有攸往人本于元吉无咎
曷之用二簋可用享
 既言损下之道复言自损之道以终义盖既以乏用
 而损于民必当损已而俭于用不然则用于已也易
 竭取于民也不可继若又从而取之所谓有孚者将
 转为妄所谓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者俱不可得
 矣故言有孚须说到此其义始备言损而有孚故有
卷六 第 13a 页 WYG0030-0407c.png
 四者之应矣然取之于民既非得已用之于已也又
 可已而不已殆非处损之道也当损之时将如何其
 为用哉虽二簋之薄亦可用以享焉夫祭祀宜丰不
 宜啬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当损之时财用不充欲
 备物致丰以祭鬼神则不可得苟积其诚意则虽二
 簋之薄以致享鬼神鬼神鉴其诚而略其物亦从而
 享之矣夫祭祀犹在所损其他用费在所损也无疑
 矣若用度无莭用之不继不免复取诸民民财有限
卷六 第 13b 页 WYG0030-0407d.png
 而已之用恒见其不充上下俱困而国非其国矣其
 可乎
象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
 损下益上下损则上亦损故曰其道上行道者损之
 道也如此方道字说得去程传小注蒙引俱作利归
 于上说愚谓卦以损下取名所重不在于利人难以
 道为利故不用其说
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
卷六 第 14a 页 WYG0030-0408a.png
 只添一而字而其义自明圣人之笔也
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
盈虚与时偕行
 夫子恐人泥二簋可用享之辞而失之固也故解之
 曰祭祀贵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何哉盖凡物皆有
 其时当损之时财用不足凡百用费皆当减省鬼神
 之祀亦从与杀焉是二簋之享应有其时尔非谓寻
 常皆可用也且以卦言之刚岂在所损柔岂在所益
卷六 第 14b 页 WYG0030-0408b.png
 今而损刚益柔亦以其时尔又以造化人物言之其
 日消月蚀者损也日升月长者益也益之不已而至
 于极者盈也损之不已而至于尽者虚也损益盈虚
 一与时偕行尔时之未至不能先时之既至不能后
 皆不能于时而独违也然则二簋之用享亦时焉而
 已使非其时宁可损乎
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
 忿怒也惩治也人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故遇
卷六 第 15a 页 WYG0030-0408c.png
 忿心之发须有以治之使其不发欲人欲也窒塞也
 欲生子心易炽而难止故遇人欲之发须有以塞之
 使其不流惩忿如止火窒欲如止水
 明道定性书曰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
 非朱子曰忘怒则公观理则顺此惩忿工夫
 窒欲工夫不过省察克治人心𨼆微之间动而未形
 之际天理固当发见人欲亦萌乎其间矣故于是加
 察焉但是人欲则窒塞之不使其充长大学中庸之
卷六 第 15b 页 WYG0030-0408d.png
 谨独者窒欲之事也
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
 初九当损下益上之时上应六四之阴悯其阴柔之
 疾辍所为之事而速往以应之此其意急于济君而
 不遑顾其私者也于义得矣故无咎然居下而益上
 上下之交尚浅而君上之事无穷在初济君之志虽
 急亦当酌其浅深之宜以益之则其为有渐其言可
 入而其功易成若不量浅深相与之初尽举其平生
卷六 第 16a 页 WYG0030-0409a.png
 之所有者以益其君如汉贾谊见文帝就为之痛哭
 流涕举平生所见尽以献之不惟一时君父不能尽
 用向后亦无得说矣岂非不能酌损而无继者乎
 此爻如广文难继及蒙引有限无穷之说则已事遄
 往似以利言如旧时卜式助边之说以愚鄙见焉有
 臣下有财可助国而责其长久者其说不通亦不待
 辨矣如不以利言则下之力有限上之需无穷又说不
 去故愚为此说虽人之所未闻而于理有可通者因
卷六 第 16b 页 WYG0030-0409b.png
 书之以俟知者评焉
象曰己事遄往尚合志也
 上应六四其志与之相合也
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
 九二在爻则为刚中在人事则为志在自守不肯妄
 进志在自守不肯妄进九二之贞也故占者利于守
 贞若征行则是变其所守而得凶矣夫自守而不妄
 进宜若无益于上矣然由是而启时君尊德乐道之
卷六 第 17a 页 WYG0030-0409c.png
 心止士大夫奔竞之习其益于上也不少是弗损乃
 所以益之也桐江一丝系汉九鼎清风高节披拂士
 习可当此爻之义
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
 此解利贞自守而不妄进二之中也而二以是为志
 所以为利贞总是本义志在自守不肯妄进意
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
 下体本乾乾三阳也上体本坤坤三阴也如此则所
卷六 第 17b 页 WYG0030-0409d.png
 谓三则杂而乱不得为两相与矣惟乾之一阳上往
 坤之一阴下来则初与二两相与四与五两相与三与
 上两相与不至杂而乱矣初二四五以相比而相与也
 三与上九相去隔越以相应而相与也三人行则损
 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二句紧紧相接说言三人行
 则损去一人一人既损去则得其友矣此纯是象占
 者必当致一也
 此爻之辞兼举六爻以三正是当损之爻乃卦之所
卷六 第 18a 页 WYG0030-0410a.png
 以为损者故于此言之
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
 只举一人行而得其友兼举之矣即本义杂而乱意
 三则疑所以必损一人也
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
 六四阴柔无位是其疾也下应初九之阳刚则是个
 贤者资之切磨箴规以自益而损其阴柔之疾以友
 辅仁从善克己之道也然救过之道当如救焚拯溺
卷六 第 18b 页 WYG0030-0410b.png
 若因循怠惰终不能矫偏而归之正必也昼而有为
 夜而计过孜孜汲汲敏速以为之则虽柔必强疾可
 去而有喜矣占者能如是则亦可以有喜而无咎
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
 损其疾则其疾可瘳矣故可喜也
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
 柔顺尧之克让舜之温恭文王之徽柔懿恭也虚中
 小心翼翼不自满假文王望道如未见之心也以是
卷六 第 19a 页 WYG0030-0410c.png
 而居尊位则履帝位而不疚凡有血气莫不尊亲者
 矣当损下益上之时或遇水旱凶荒或有兵革之事
 不得已取之于民将见民皆乐于供输争出财以给
 供上之需惟恐上之不受虽欲违之有不可得而违
 者焉故其象为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或者众无
 定主之辞言人人皆益之不知其所自来也六五如
 是大善之吉也占者有柔顺虚中之君德亦当受天
 下之益而元吉矣
卷六 第 19b 页 WYG0030-0410d.png
 本义既曰当损之时受天下之益便是惟正之供之
 外者蒙引以任土作贡为说恐未是盖若非柔顺虚
 中之君正赋之供亦不可已故难从
 十朋之龟龟之直十朋也两贝为朋十朋为二十贝
 朋直二百一十六十朋直二千一百六十古人有三
 宝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以龟
 为宝盖用之占卜也此名元龟天子所用又有公龟
 侯龟子龟等此诸侯以下用之也
卷六 第 20a 页 WYG0030-0411a.png
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
 六五元吉受天下之益者也所以然者由其行合于
 天自天祐之也盖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五
 之得人者天也
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
 上九居卦之首受益之极始则损人以自益终则自
 损以益人盖报施之道也然居上而益下必损己之
 财以益人则天下之人欲得益者何限亦不能给矣
卷六 第 20b 页 WYG0030-0411b.png
 惟夫弗损诸己而益之则其出无穷于人有济可以
 塞益人之责而无咎也然弗损之益亦或有不正者
 如梁惠王所移特民间之粟汉桓帝令民铸钱以赈
 饥宋王安石散青苗钱之𩔖如是则虽云惠而不费
 然于民不见实惠君人之德所损亦多矣何由能吉
 故必讲求善道必于己不损于民有济而于君德无
 伤乃得吉而利有攸往如汉文帝当富庶之后屡下
 蠲租之诏我太祖既定天下以应天等府及山东河
卷六 第 21a 页 WYG0030-0411c.png
 南各省频年供给之劳屡蠲田租可以弗损之益而
 得其正者矣
 得臣无家谓人心归服无远近内外之限也以惠而
 不费故也惠而不费则其惠广矣故有此效
 贞吉利有攸往与卦辞元吉利有攸往一般可以参
 看
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
 只曰弗损益之一句下文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
卷六 第 21b 页 WYG0030-0411d.png
 兼举之矣如比九五泰九二象傅一例言弗损益之
 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则人君之志于是乎大得
 矣或以孟子其道大行无一夫不被其泽君子乐之
 为说似稍差
(震下/巽上)
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
 损上卦初画之阳益下卦初画之阴重在损上益下
 上自上卦而下于下卦之下重在下下上申言其损
卷六 第 22a 页 WYG0030-0412a.png
 上益下实自上卦而下于下卦之下谓其益之究于
 下无所不利也故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
 损上益下自上下下下益则上亦益矣故其卦为益
 蒙引曰损则上下通一损也益则上下通一益也要
 也要之关于上者为多
 当益之时无所不益又卦之九五六二皆得中正下
 震上巽皆木之象是以其占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利
 有攸往凡事之益也利涉大川一事之益也损上益
卷六 第 22b 页 WYG0030-0412b.png
 下亦不是常事在上安得有许多财物可以益下故
 利有攸往利涉大川俱泛说为是
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
 以卦体释卦名义损上卦初画之阳益下卦初画之
 阴在人事是损上以益下也损上以益下下之受益
 者感其惠而说无疆矣且其所以益下者实自上卦
 而下于下卦之下是其泽无不周遍海隅苍生罔弗丕
 冒也如是则其道大光矣下二句申上二句皆见其卦
卷六 第 23a 页 WYG0030-0412c.png
 所以为益也
 损上益下看来与损上九一般皆在制民常产之外
 如山林川泽之利捐以予民蠲民田租之𩔖不然说
 不得损上蒙引损上益下是人君薄于自奉专务富
 民意然薄于自奉只是不伤府库之财而下之供自
 有惟正之常数分毫不得减少者安见得能益下而
 制民常产又不见自损故愚作制民常产外之说不
 为无见
卷六 第 23b 页 WYG0030-0412d.png
利有攸往中正有庆
 以卦体言卦之九五在上体之中以阳爻居阳位而
 得其正六二在下体之中以阴爻居阴位而得其正
 是中正也惟其中正故有为有行无往不利
利涉大川木道乃行
 此卦之象下震之象为木上巽之象亦为木皆木道
 也是为舟楫之象故利涉大川
益动而巽日进无疆
卷六 第 24a 页 WYG0030-0413a.png
 动进为也巽入也动而巽是有所进为而潜心恳到
 以入之必当于理而后己如是则理为吾得日增月
 益而不可量矣故日进无疆
 巽顺以入之也不顺则不能入入则无不顺者顺以
 入乃巽也顺不足言巽入字重
 日进无疆人事之益也
天施地生其益无方
 以卦体言损上卦初画之阳益下卦初画之阴天之
卷六 第 24b 页 WYG0030-0413b.png
 施也以下卦初画之阴受上卦初画之阳地之生也
 天施地生举万物而并育之其益无方也
凡益之道与时偕行
 益动而巽时当得益也则日进无疆矣天施地生时
 当得益也则其益无方矣以此推之凡一切益道咸
 与时偕行大而造化小而人事凡时当得益者无不
 益也
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
卷六 第 25a 页 WYG0030-0413c.png
 寻常风多有无雷者雷多有无风者自有风雷相益
 之风雷不是雷之风也
 见善则迁未必有过也特见彼之善有胜于此则迁
 徙而从之尔有过则是有过失了直须更改也见善
 则迁是未甚善者徙而甚善也有过则改是有不善
 改而善也朱子语录曰迁善如渗淡之物要使之白
 改过如黑物要使之白用力自是不同
 迁善则可以尽天下之善有过能改则无过矣益于
卷六 第 25b 页 WYG0030-0413d.png
 人者莫大于是速于迁善则过当益寡速于改过则
 善当益纯而其交相助益亦犹风雷之交相益也
初凡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
 此爻极难看若以受禄于君为受上之益则抱关击
 柝皆有常职以食于上如何教人利用大作必是常
 禄之外有受上之赐若魏徵之受金瓮受绢帛于太
 宗之𩔖然大事亦必上之人付托之方可有为若无
 上之人付托则非其分之所当为亦岂能越分以有
卷六 第 26a 页 WYG0030-0414a.png
 为意是以事关国家生民大利病者建白于上若汉
 贾谊治安策之𩔖但其一见君父之初就为人痛哭
 流涕又举其生平所为而尽陈之未免不量浅深之
 失以致绛灌之徒不悦而生谗谤其事遂为所阻是
 未能元吉故不免于有咎也
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
 此是发明元吉无咎之意盖居下而任厚事已有越
 分之嫌而所作又不善其咎大矣故必其所大作者
卷六 第 26b 页 WYG0030-0414b.png
 大善而吉然后其咎可免尔
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
 六二虚中不自满假处下则卑以自牧而不矜高皆
 臣德之极其盛者也若禹之不矜不伐周公之公孙
 硕肤是已惟有是德故名位宠禄群然而并至多福
 毕集百禄是遒有或益之十朋之龟之象然爻位皆
 阴而不足于阳刚恐不能固守故占者必固守其虚
 中处下之德而永贞焉则能受上益而吉矣然六二
卷六 第 27a 页 WYG0030-0414c.png
 以下受上益者若在王者则上帝又在上王者又为
 下矣故王者占之若有虚中之德用之以享于帝则
 实受其福而吉也
 或者不知何人之辞言人皆得益之不知其所自来
 也
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
 曰或益之十朋之龟是益之者众不但十朋之龟曰
 十朋之龟是就中偶举一件言也本义曰或者众无
卷六 第 27b 页 WYG0030-0414d.png
 定主之辞正是释自外来之旨言六二或益之十朋
 之龟益之者众莫可定主是何物是皆自意料之外
 而来也
 蒙引曰本义云或者众无定主之辞盖带十朋之龟
 而取象之辞尔若受上之益安得有许多人众耶窃
 谓此说未得本义之旨
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
 六三阴柔则才弱不中正则德劣本不当得益然当
卷六 第 28a 页 WYG0030-0415a.png
 益之时槩当得益而居下之上又立乎多凶多惧之
 地者以是故亦有以益之然以是才德而居是位故
 不益之以好事而益之以凶事盖虽益之而以凶事
 虽凶事而实益之也盖投之险阻艰难之中置之利
 害忧患之途使之劳筋苦骨困心衡虑于以动其心
 而忍其性成其德而达其才也爻辞如此占者得之
 而受上凶事之益也则可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
 能而无咎矣然此岂易能哉盖上之益我以凶事者
卷六 第 28b 页 WYG0030-0415b.png
 责望之意有在也三之所以应上责望之意者当如
 何哉必也存诸心者至诚无妄而外之所行者皆合
 于中道则能动心忍性增益不能而不负上所以责
 望于吾之意而告公用圭矣益用凶事是象无咎是
 占有孚中行以下乃为之计也
 蒙引可看
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
 固有言固守其本心之德盖秉彝之德乃人之所自
卷六 第 29a 页 WYG0030-0415c.png
 有或不能不因物而迁益用凶事乃所以动心忍性
 固有其德也
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
 以益下为心而合于中行其所以益下者合于中道
 也如是则真足以利民矣故告于公而公从之
 告公从上之人信之也利用为依迁国下之人信之
 也皆以益下中行故也
 四居大臣之位者也大臣能以益下为心则凡献纳
卷六 第 29b 页 WYG0030-0415d.png
 陈谋于君为君者必谅其志在于为国为民而无不
 信从者矣虽用为依以迁国亦利也盖国者宗庙社
 稷之所在百官万民之所居一欲改迁许多动摇其
 利害所关不少宜乎不可迁矣苟于民物有利则虽
 用之为依迁国民亦信之矣是无不利也盘庚迁殷
 以避水患太王迁邠以避狄人从之者如归市矣何
 不利之有
 古者迁国必有所依如周秦汉依山河之险迁都关
卷六 第 30a 页 WYG0030-0416a.png
 中是也亦有依大国者如晋郑之依周邢之依晋是
 也
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
 四告于公而公从之者由其志在于益下也夫苟其
 志在于益下则图事揆策而君必用其言陈见悃诚
 而上必然其信未信而諌则人未免以为病已也
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
 惠心上惠下之心也惠我德下以上之德为惠也上
卷六 第 30b 页 WYG0030-0416b.png
 惠字死下惠字活而皆有孚焉上以诚感下亦以诚
 应也
 九五以阳刚中正居尊位而当益下之时是有诚实
 惠下之心也占者勿问而元吉可知矣盖下之人必
 诚实惠我之德也
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
 程傅曰人君有至诚惠益天下之心其元吉不假言
 也故曰勿问之矣天下至诚怀吾德以为惠是其道
卷六 第 31a 页 WYG0030-0416c.png
 大行人君之志得矣
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
 阳性务进居益之极求益不已贪心无厌终必为人
 所贱故有莫益之或击之之象求益不己正立心勿
 恒者故占者立心勿恒则凶即是莫益之或击之也
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
 求益不己岂特莫益之而已哉其莫益之者犹从其
 求益之偏辞而言也若究而言之则又有击之者矣
卷六 第 31b 页 WYG0030-0416d.png
 岂但莫益之而已哉
(乾下/兑上)
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
 夬决也决者必然之辞不止于去言去之决也以五
 阳之盛而去一阴之微决然是去之不遗馀力矣故
 曰决之而已以盛阳而去衰阴其必胜者势也圣人
 系辞拳拳于决之之道者理不可忽而𫝑不可恃也
 卦辞五句当作五项说
卷六 第 32a 页 WYG0030-0417a.png
 扬于王庭正名其罪也原来君子之去小人必正名
 其罪者岂徒欲情真罪当使欲无辞而心服哉实欲
 暴扬其罪于天下使奸人无所掩其恶无所逃其罪尔
 如唐高祖伐隋炀后世犹恨不正其弑父之罪唐中
 宗去武后后世犹恨不正其革唐之罪是岂虑无以
 服其心哉正为罪大恶极无以暴扬于天下尔苏轼
 作贬吕惠卿制词曰惠卿以斗筲之才穿窬之知首
 建青苗次行助商均输之政自同商贾手实之法下
卷六 第 32b 页 WYG0030-0417b.png
 及鸡豚(云云/)天下傅诵称快正得扬于王庭之义
 决小人非众力不克众力非孚号不齐若陈平交欢
 周勃以诛诸吕狄仁杰密结五王以去二张得孚号
 之义也
 君子之防小人也常疏小人之谋君子也常巧彼罪
 虽著吾力虽齐若安然自肆以为无事而忘危惧之
 心未有不生意外之事者若诸吕得志陈平燕居深
 念陆贾直入坐而平不见陆生曰何念之深也平曰
卷六 第 33a 页 WYG0030-0417c.png
 生揣我何念生曰足下极富贵无欲矣不过患诸吕
 尔平曰然因请教谋诸吕之事若陈平者可谓能有
 厉者矣五王既诛二张薛季昶谓张柬之敬晖曰二
 凶虽诛产禄犹在去草不除根终当复生二人曰大
 事已定彼犹机上肉尔夫何能为所诛已多不可复
 益也季昶叹曰吾不知死所矣刘幽求谓桓彦范敬
 晖曰武三思尚存公辈终无葬地若不早图噬脐无
 及不从故不久而祸作是不知圣人有厉之义也
卷六 第 33b 页 WYG0030-0417d.png
 邑是私邑告自邑告命自其私邑也自其私邑告命
 所以治私邑也故曰先治其私只是躬自治耳唐文
 宗与李训郑注谋诛宦官二人相挟朝多计议言无
 不从声𫝑烜赫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训又
 出注于凤翔其实俟既诛宦官并图注其所为如此
 宜其不能诛宦官反自取灭亡也唐宦官曰南衙文
 臣赃动数十万谓我曹乱天下不亦过乎是失自治
 之义无以服小人之心也汉张猛周堪萧望之辈亦
卷六 第 34a 页 WYG0030-0418a.png
 是如此
 不利即戎言当有深谋秘计不可专尚威武也夫五
 阳强盛之时威武其素有也若无深谋秘计而专尚
 威武以胜之则必不能胜而适足以取祸惟不专尚
 威武而有深沈之思若汉诸吕为患陈平燕居深念
 纳陆贾之计而结欢平勃卒能诛诸吕而成安刘之功
 可谓得不利即戎之义矣利有攸往是许其决之也
 言有是五者则可以决矣盖以是决小人小人必无
卷六 第 34b 页 WYG0030-0418b.png
 不去也
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
 分明是以卦体释卦名义本义不言不知何故
健而说决而和
 蒙引曰健而说以德言决而和以事言惟健而说则
 决而和矣言卦有健而说之德故见于人事决而和
 也然观彖傅解易之例人事就在卦体德中无有就
 卦体德上体贴人事如此卦者依愚见健而说以卦
卷六 第 35a 页 WYG0030-0418c.png
 德言而人事在其中决而和是赞美之辞决字指卦
 名和字通指健说盖健则有发强刚毅之气而无逡
 巡畏缩之心其决也不失之不及说则有宽缓详密
 之为而无忿躁急迫之病其决也不伤于过无过不
 及而得其中无所乖戾而得其和也周子曰和也者
 中节也即此和字意
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
 以一小人加于众君子之上匪德而据高位也故为
卷六 第 35b 页 WYG0030-0418d.png
 小人之罪而当扬于王庭不知本义为何不取此义
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
 其危乃光危者使平也解有厉意孚号带言
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
 谓尚威武乃困穷也故不利即戎
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
 此卦五刚一柔刚复长去则柔尽去而为纯乾矣此
 见小人有垂尽之势攸往之所以利也
卷六 第 36a 页 WYG0030-0419a.png
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
 泽上于天岂有是理只是雨泽之气积于上则下决
 为雨尔雨泽之气上积于天其势必下沛决之象也
 故其卦为夬施禄及于下犹泽上于天而溃决也此
 君子体易之事也若居其德惠而不流及于下则非
 溃决之意矣故忌
 本义未详蒙引曰夫傅例无仄辞此卦之象辞有仄
 戒故曰未详不然义至明也何未详之有
卷六 第 36b 页 WYG0030-0419b.png
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
 壮于前趾兼当决之时居下任壮三意盖当决之时
 志锐于决者趾在下而进动之物初居下当趾之处
 则有趾之象居下本欲上进又以阳居之则益锐于
 进是为任壮也故为壮于前趾之象居下而壮于进
 势既有所不足而事又有未善其不胜也宜矣君子
 之去小人事成则以为功不成则祸及身而国亦随
 之适足以为过而已若杜乔李固之于汉李训郑注
卷六 第 37a 页 WYG0030-0419c.png
 之于唐是也初之不胜不足哀其志之不就直当咎
 其事之不臧也故曰往不胜为咎蒙引曰其不胜者
 自为不胜也故曰为咎
象曰不胜而往咎也
 初九居下而任壮其𫝑不可胜也势不可胜乃往而
 不顾直是可咎知时识𫝑君子所尚见险而止是乃
 为知不胜而往咎将谁诿
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
卷六 第 37b 页 WYG0030-0419d.png
 九二刚而居柔不过乎刚也况又得中道故能内怀
 兢惕外严号呼以自戒备有备无患故虽暮夜之间
 卒有兵戎之变亦自有防禦之道不必恤倾危之患
 矣
 惕心惧也号事惧也暮夜意外之祸也心惧事惧虽
 有意外之祸亦可无患有备故也
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
 凡自防之疏者良由中道之有疚遇事而不能酌其
卷六 第 38a 页 WYG0030-0420a.png
 宜尔令九二居下体之中得乎中道也得中道故不
 任壮而戒备故虽有戎亦可勿恤也
 本义只用象傅得中一意
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
 九三当决之时则其势有所恃以刚则其资足以挺
 过乎中则所以用刚者又不得其当是欲决小人而
 刚壮见于面目也夫小人之倾险无所不至君子无
 深长之思而徒挺刚忿之气将见吾未能有加于彼
卷六 第 38b 页 WYG0030-0420b.png
 而彼先有加于吾矣凶之道也故其占凶要之君子
 何必然哉顾其本心何如尔本心果是要去小人则
 虽与之合如独行遇雨至于若濡而为君子所愠终
 必能决去小人而无咎也
 壮于頄九三也遇雨若濡亦九三也胡一爻而两象
 邪盖九三本与上六为应然其性体之刚则能果决
 其决而不牵于私者也但其决之过于暴尔圣人以
 其过于暴也故为之危曰壮于頄凶以其不牵私爱
卷六 第 39a 页 WYG0030-0420c.png
 故为之谋曰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
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
 曰终无咎则知暂时不免有咎也所谓遇雨若濡有
 愠是也说者当有此意
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
 九四以阳居阴不足于刚也不中不正才与德俱劣
 也惟其如是故其心不能自静其才不足有为也惟
 其心不能自静也故居则不安必与众阳俱进而为
卷六 第 39b 页 WYG0030-0420d.png
 臀无肤惟其才不足有为也故虽与众阳竞进而竟
 不能遂其进故为其行次且为九四计者当何如哉
 若能自知自屈以已不足有为也不与众阳竞进而
 安出其后凡其出谋吐虑一一听从于人吾在君子
 党中惟因人成事尔如是则能遂其进而悔亡矣然
 以四如是之性行而当如是之时𫝑肯但已乎故虽
 闻牵羊悔亡之言而亦不必信也蒙引曰臀无肤其
 行次且危之之辞也牵羊悔亡教之之辞也闻言不
卷六 第 40a 页 WYG0030-0421a.png
 信所以激厉之使必信也
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
 以阳居阴位不当也
闻言不信聪不明也
 刚则明柔则暗居柔则暗而聪不明是以闻言不信
 也
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
 九五当决之时为决之主而切近上六之阴其入于
卷六 第 40b 页 WYG0030-0421b.png
 小人也深矣故有苋陆之象盖苋陆感阴气之多者
 五既入小人之深其𫝑似难于决者然为决之主其
 义不可不决而五为阳爻又庶几其能决者故圣人
 教之曰占者若决而决之不为过暴而合于中行则
 小人可去而无咎矣夫决志之坚也中行事之善也
 不壮于趾不壮于頄中行之理也
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
 此夫子诛心之论也五心有所比以义之不可而决
卷六 第 41a 页 WYG0030-0421c.png
 之虽行于外不失中正之义而无咎然于中道未为
 光大也宋神宗以人言而罢王安石是中未光也故
 不久复用
上六无号终有凶
 自一阳之复此时阴已渐消积至五阳之夬则众阴之消已
 尽仅有一阴而无复有党类矣故曰党𩔖已尽夫以五阳之
 盛而决一阴其势岂能存故终有凶而象傅曰不可长也
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
卷六 第 41b 页 WYG0030-0421d.png
(巽下/乾上)
姤女壮勿用取女
 姤之义遇也遇之义不期而遇也此卦一阴之生本
 非所望而卒然值之是不期而遇也故其卦为姤春
 秋𨼆公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胡傅曰遇者草次
 之期吉有遇礼不期而会明造次亦有恭肃之心观
 此则遇之义得矣
 自五阳决一阴决尽而为纯乾之卦方喜小人之尽
卷六 第 42a 页 WYG0030-0422a.png
 去君子之满朝也而一阴忽然生于积阳之下实出
 于意料之外者故曰本非所望而卒然值之
 一阳复生于下其卦为复一阴复生于下其卦为姤
 阴阳之复同而名卦不同何也复者复其旧也有喜
 幸之意姤者不期而遇也有忧骇之意阳复则喜阴
 复则忧圣人之情见矣
 本义云遇已非正又以一阴而遇五阳是两意看已
 字可见然皆自姤字内取女德不贞而壮之甚本是
卷六 第 42b 页 WYG0030-0422b.png
 承上两句说本义曰壮之甚实自下句而生盖遇已
 非正固可见女之壮矣又以一阴而遇五阳则女德
 不贞而壮之甚也
 夫姤之象为遇是不期而遇也不期而遇是非六礼
 所聘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者故为不正遇已非
 正况又以一阴而遇五阳则女德不贞而壮之甚也
 故其象为女壮若是娶以自配必害乎阳故其占勿
 用取女
卷六 第 43a 页 WYG0030-0422c.png
 诚齐杨氏曰阴阳之相为消长如循环然剥者阳之
 消然剥极为复不旋踵而一阳生夬者阴之消然夬
 极为姤不旋踵而一阴生邵子曰复次剥明治生于
 乱乎姤次夬明乱生于治乎时哉时哉未有剥而不
 复夬而不姤者防乎其防邦家其长子孙其昌是以
 圣人贵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纲
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
 本以卦体释卦名本义不言者亦以此𩔖易中言之
卷六 第 43b 页 WYG0030-0422d.png
 已详故止曰释卦名而卦体之义自见尔依本义是
 阳遇阴依彖傅是阴遇阳彖傅乃本义以一阴而遇
 五阳意盖彖傅是为下文勿用取女不可与长而设也
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
 取女将与成家为长久之计也此卦之象为女壮取
 以自配必害乎阳矣何可与为长久哉曰勿用取女
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
 此是就阴阳相遇上取象不重在一与五上
卷六 第 44a 页 WYG0030-0423a.png
 言此卦之体以五阳而遇一阴以一阴而遇五阳则
 是天气下降以交于地地气上腾以交于天天地相
 遇也天地相遇则乾元资始坤元资生万物出乎震
 齐乎巽相见乎离形形色色咸章著而不可掩矣
 名卦为姤以淑慝之阴阳言天地相遇以不可相无
 之阴阳言
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
 刚以德言中正以位言亦是卦体
卷六 第 44b 页 WYG0030-0423b.png
 又以卦体言之以九之阳画居五之阳位九为刚五
 在上体之中以阳居阳为正是刚遇中正也刚遇中
 正所谓圣人在天子之位也由是举三重之道兴礼
 乐之教礼乐刑政四达不悖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
 同伦矣是其道大行于天下也姤本是不好卦曰天
 地相遇刚遇中正是就不好中取个好处说与睽彖
 傅天地睽而其事同同旨
姤之时义大矣哉
卷六 第 45a 页 WYG0030-0423c.png
 本义云几微之际圣人所谨是以姤之本义言依愚
 见只是承上文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刚遇中正天下
 大行而叹其时义之大与睽之时用大矣哉同意但
 朱子既为此说谁敢更作主张姑记之以俟后圣尔
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
 风行天下无物不遇后以施命诰四方无人不遇是
 亦人君之风行也只是命与民相遇如风与物遇相
 𩔖不必用中溪君臣之心相遇意
卷六 第 45b 页 WYG0030-0423d.png
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
 初六一阴始生于下其终必盛其𫝑可畏故圣人因
 为之戒曰若能坚于自止而不进以害于阳如系其
 车以金柅然如是而正则吉若有攸往以害乎阳则
 必立见其凶盖自古小人害君子未有能独存者况
 五阳之盛在初六未必胜之故圣人豫为之戒虽为
 君子谋亦所以为小人谋也然初阴在下而方进其
 势必不可止如羸弱之豕必蹢躅而进剥床之灾只
卷六 第 46a 页 WYG0030-0424a.png
 在于目下为君子者宜深为之备不可以其微而忽
 之也程傅系于金柅作君子止小人说未是还依本
 义为是
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
 言所以系于金柅者以柔道方进也故用金柅以止
 之人之进必相牵故以进为牵
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
 鱼阴物也初阴爻故为鱼象九二位在上与之相遇
卷六 第 46b 页 WYG0030-0424b.png
 是时初阴之𫝑尚微犹在二管辖之中如包中有鱼
 者然当此之时二犹得制之故曰制之在已若能有
 以制之则小人不得肆君子之福也故吉若失此不
 制使进而遇众阳则受其害者多矣故曰不利宾丁
 谓为寇准拂须时包有鱼也寇准不能制反从而进
 之焉卒之其身自不能保是昩于不利宾之义也蒙
 引曰宾谓他人自主身外皆为宾也(缺/)
卷六 第 47a 页 WYG0030-0424c.png

卷六 第 48a 页 WYG0030-0425a.png
九五以把包瓜含章有陨自天
 瓜在地上蔓生之物故曰阴物之在下者其味甚美
 其实最容易溃烂故曰甘美而善溃此以象初阴亦
 有不能久之意把之为木高大而又坚实以象九五
 阳刚中正主卦于上主卦于上犹杞木之高大也阳
 刚中正犹把木之坚实也九五不主君位说为含章
 有陨自天说不去岂有为君而不能胜小人者耶蒙
 引谓是众君子之领袖亦是
卷六 第 48b 页 WYG0030-0425b.png
 九五以阳刚中正主卦于上而下防始生必溃之阴
 其象如以把包瓜然此其志直欲以力胜之矣然阴
 阳相胜时运之常阴之胜阳者时也命也力能如之
 何哉若能含晦章美静以制之则阴有时而往阳有
 时而复而有陨自天矣
 有陨自天不期之辞谓忽然如从天而降下也以高
 大坚实之把而包甘美善溃之瓜岂有不胜之理然
 而必含章者所谓时也命也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
卷六 第 49a 页 WYG0030-0425c.png
 礿祭亦时焉而已
 含章不是全无所事是用意周密不动声色而自有
 以消患于方萌也
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
 以其中正故能含章不然则为九三之臀无肤其行
 次且矣不舍命顺乎天命也即是含章其志能顺乎
 天命故阴有时去而有陨自天
上九姤其角吝无咎
卷六 第 49b 页 WYG0030-0425d.png
 姤其角言其遇以角也角刚而在上之物以角求遇
 安能遇哉故曰不得其遇为可羞吝然阴邪之伤由
 是可免故无咎
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
 言上之象为姤其角是居姤之上而无所遇其𫝑穷
 促也故可羞吝
(坤下/兑上)
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
卷六 第 50a 页 WYG0030-0426a.png
 坤顺兑说我顺而从乎彼彼说而乐乎我彼此之情
 聚也九五刚中诚实而下交六二柔中诚实而上应
 上下之情聚也泽上于地何谓万物萃聚之象凡百
 果草木发荣滋长皆水泽上行故能如此使水泽不
 上行则枯死矣今人伐柯其树已断根头在地上水
 犹上出可见泽上于地之义
 王假有庙承萃字说来谓萃则可至于庙以享祖考
 也其萃者精神萃也所谓人必能萃已之精神然后
卷六 第 50b 页 WYG0030-0426b.png
 可至于庙以假祖考也
 大人兼德位说万物萃聚若不得人治之则散而无
 统欲得亨不能也然无位则威不行无德则才不足
 二者缺一皆不可大人有德有位则法立而能行所
 以能治萃当萃而占是卦者必见大人然后可以得
 亨也
 见大人虽可以得亨然所萃不正亦非大人之所与
 也故必利于正然后可以得亨萃不以正则人聚为
卷六 第 51a 页 WYG0030-0426c.png
 苟合财聚为悖入学聚为伪学皆非大人之所与也
 故不足以致亨
 利贞与利见大人只是一事观彖傅合解可见
 祭祀贵诚贵丰丰所以致其诚也当萃聚之时若不
 用大牲是以天下俭其亲也而诚有不至矣惟诚不
 至故物不腆而神不之享故必用大牲然后吉
 损用二簋非薄乎神也时乎无也萃用大牲非厚乎
 神也时乎有也无则俭有则丰丰俭惟时非诚有至
卷六 第 51b 页 WYG0030-0426d.png
 不至也
 兴工举事必相其时时屈时嬴古人所戒当萃之时
 财力丰足兴工举事必然饶裕而无匮乏之忧矣故
 利有攸往
 王假有庙占之吉也必萃而后可戒也利见大人亨
 占之吉也必萃而后可戒也用大牲吉占之吉也必
 萃而后可用大牲戒也利有攸往占之吉也必萃而
 后可攸往戒也故曰皆占吉而有戒之之意详见蒙
卷六 第 52a 页 WYG0030-0427a.png
 引
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
 说见卦辞
 彖傅只用卦德卦体不用卦象
王假有庙致孝享也
 致孝享是补卦辞意王假有庙意含糊不明故补足
 其意言王者至于有庙所以致其孝享也孝享是一
 串说人之享祖考皆是孝心所形故谓享为孝享犹
卷六 第 52b 页 WYG0030-0427b.png
 书曰孝思也致即致敬之致犹云行孝享
 聚己之精神尚在孝享前蒙引说
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
 此是举利见大人亨利贞二句而合解之言聚之时
 必见大人而后可以得亨者由其聚以正也其聚以
 正故为大人所与为之解纷息争而亨可得矣
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
 天命即理也大牲必聚而后有有则用乃理也聚则
卷六 第 53a 页 WYG0030-0427c.png
 可以有所往可往而往亦理也故曰顺天命若非萃
 而用大牲所谓约而为泰矣岂顺理乎非聚而往则
 为时屈时嬴矣岂顺理乎
 蒙引曰顺天命朱子之说与伊川不同伊川之说谓
 聚则宜用大牲不然不可也聚则宜于所往不然亦
 不可也以此为顺天命朱子之说是谓大牲必聚而
 后可用不然不可用也聚则可以有为不然不可往
 也以此为顺天命伊川之说未悖于此亦有同于此
卷六 第 53b 页 WYG0030-0427d.png
 但语意轻重所指不同
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
 此拆开说与上文不相蒙言即其所聚而观之天地
 万物之情皆可得而见矣盖天地万物之情无有散
 而不聚者天地交而二气通天地之情聚也父子兄
 弟夫妇聚于家君臣朋友聚于外农聚于野商贾聚
 于市蛟龙鱼鳖聚于渊鸟兽草木聚于山方以𩔖聚
 物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皆其情然也岂有
卷六 第 54a 页 WYG0030-0428a.png
 不聚者乎
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
 众聚则争物聚则乱不虞之患所不能免也弛而无
 备祸斯至矣故君子修治戎器以戒不虞所谓制治
 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也
 费誓言善𢿰乃甲胄敿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
 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皆除戎器之事𢿰连条
 仄注缝完也敿举夭反注犹系也吊音的注精至也
卷六 第 54b 页 WYG0030-0428b.png
 锻淬砺磨也
 除是修治程傅简治即此意盖去其旧弊而更新之
 也本义添一聚字是欲说聚萃之义戎器既修则治
 而藏以备用自实事也
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
 初六上应九四是其当与萃者而隔于二阴一时不
 得遂其萃然此在柔正之女处之必能自守以需正
 应如屯之六二也
卷六 第 55a 页 WYG0030-0428c.png
 初六阴爻又居阳位不正以是当萃之时急于求萃
 不能自守以有待而苟从二阴是有孚不终志乱妄
 萃之象不终者不终于四也乃乱乃萃者萃于二阴
 也虽然九四正应二阴非正也为初计者义当舍二
 阴而从九四四虽正而在远二阴虽邪而在近初若
 舍二阴而从九四在二阴必笑其舍近就远矣要之
 美既当然虽笑何恤苟不之恤而直往以从正应则
 非惟无妄聚之嫌而又得所聚之正矣可以无咎也
卷六 第 55b 页 WYG0030-0428d.png
 初从九四而二阴笑之者邪人指正人为邪固有是事也
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
 志乱则自乱本是为人所乱故因之自乱尔初六既
 远四而近二阴为二阴所惑其志不能自守而为乱
 也此惟初六以阴居阳阴柔不正故也若是阳爻则
 知明守固志不为乱当如屯之六二女子贞不字矣
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
 二应五而杂于二阴之间若系于二阴则失乎九五
卷六 第 56a 页 WYG0030-0429a.png
 若从于九五则失乎二阴是皆未吉不免有咎惟牵
 二阴以萃于五则既得所萃之正又无离群为邪之
 嫌吉而无咎矣又六二柔顺中正虚中以上应九五
 刚健中正诚实以下交是吾之孚诚有以感在彼之
 孚诚也故卜祭者若有孚信则至诚足以感神虽用
 薄物以祭亦受福矣
 吉无咎不必分与小畜何其咎同
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
卷六 第 56b 页 WYG0030-0429b.png
 中未变犹云中未亡也惟其中未变故能牵引以萃
 不然其不为初之乃乱乃萃者几希
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
 六三阴柔不中不正上无应与兼是二者故欲求萃
 于近而不得若使有应与虽阴柔不中正亦不求萃
 于近矣惟阴柔不中正上无应与自家既无持守之
 操在外复无气义之交故见二四比近不暇审择随
 从而求萃焉三虽求萃于二四为二四者以三既无
卷六 第 57a 页 WYG0030-0429c.png
 平生之交而其人又无可取之善三虽求萃而不与
 之萃故为三者嗟如而无所利然三之与上彼此俱
 六虽无相偶之几而位居相应实有故交之好为三
 之计惟舍二四而往从上六为上六者必相纳而不
 至见拒可得其萃而无咎矣然不得其萃困然后往
 则是以穷来归出于不得已而非其夙心复得阴极
 无位之爻纵与之萃亦不足以伸其志故小吝然以
 义理论之上六毕竟是吾应小吝所不恤也
卷六 第 57b 页 WYG0030-0429d.png
象曰往无咎上巽也
 上巽谓上从上六也夫子言此正缘六三与上既无
 正应恐人不知所往为谁故言此以明六三之往即
 上六而非他也
九四大吉无咎
 程傅非理枉道而得君若阿意为容逢迎为悦以至
 神仙土木声色游畋聚敛羡馀之𩔖皆是也非理枉
 道而得民若乃别播敷造民大誉之𩔖以至陈恒之
卷六 第 58a 页 WYG0030-0430a.png
 厚施于民子产之惠而不知为政皆是也孟子所谓
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枉道得君之咎
 也枉道得民之咎不必说到陈恒之无君处只背上
 行私便是积诚以动上意而非容悦之为仁义以结
 主知而非功利之说则所以萃于上者大吉矣以义
 使民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以惠养民罔徇私以市
 一己之恩则所以萃于下者大吉矣
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
卷六 第 58b 页 WYG0030-0430b.png
 即本义以阳居阴不正意
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
 九五以阳刚中正之德当人心萃聚之时而居尊位
 是萃有位也有是德当是时而居是位则动而民莫不
 悦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敬故可以无咎若居
 是位而人未见信则是已得之未至也则修其元善
 长永贞固之德而人自信之矣故其悔可亡九五本
 无匪孚曰匪孚元永贞悔亡戒占者之辞
卷六 第 59a 页 WYG0030-0430c.png
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
 举一句以包其馀君泰九二象傅程傅曰王者之志
 必欲诚信著于天下有感必通含生之类莫不怀归
 若尚有未孚是其志之未光大也
 蒙引曰朱子以为不可晓是诚不可晓盖爻辞萃有
 位与匪孚元永贞悔亡元不是一个人也愚谓夫子
 是据九五之辞而论其理如此非指九五也依此未
 尝不通故本义曰未详字意亦是无可复疑
卷六 第 59b 页 WYG0030-0430d.png
上六赍咨涕洟无咎
 处萃之终萃极终散之时阴柔则才弱虽有求而人
 不之与无位则望轻虽有求而人莫之应故必忧危
 之甚至于赍咨涕洟然后可以安其位而免于祸故
 曰无咎
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
 未安上故必赍咨涕洟然后可安于上味此可见爻
 辞无咎只是危而𫉬安意
卷六 第 60a 页 WYG0030-0431a.png
(巽下/坤上)
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
 升之义进而上也此卦自解而来柔本居三今进而
 上居于四柔以时升也故其卦曰升系辞圣人谓此
 卦之变既以柔时升且卦德内巽而外顺是其德之
 利于升也此卦之体九二刚中而五应之是其𫝑之
 利于升也故其占当得元亨元亨如何用见大人则
 勿恤南征则吉也
卷六 第 60b 页 WYG0030-0431b.png
 本义卦变下不贴卦名连卦德卦体直归于卦辞者
 卦辞之元亨实兼卦变之义本义恐烦于再举故并
 归于卦辞而名卦之意待观者自悟亦以下面彖傅
 有释此不待言而其意自可见也见大人泛说如讼
 者见之而𫉬伸蹇者见之而𫉬济萃者见之而得亨
 是也南征吉则就仕进一事说凡人见大人或恐其
 不见接纳自有许多忧虑升而元亨必见接纳不用
 忧虑矣故曰勿恤南征吉只是其志得行说见彖
卷六 第 61a 页 WYG0030-0431c.png
 傅
彖曰柔以时升
 柔在解卦本居于三今进而居四时焉而已故曰时
 升居三是以阴居阳不得其位居四是以阴居阴得
 其位也柔进得位如人之仕进得官也故曰升
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
 内巽则内能极深研几以酌乎事理外顺则外能因
 时顺理不拂乎时宜是其德之利于升也刚中则才
卷六 第 61b 页 WYG0030-0431d.png
 德之茂有可升之具而应则汲援有人有可升之机
 是其势之利于升也故曰是以大亨
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
 见大人得遂其所图便是福庆
南征吉志行也
 南征得遂其仕进便是志行志行不必说到行道处
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
 木自地中而生由萌芽而拱把由拱把而合抱干霄
卷六 第 62a 页 WYG0030-0432a.png
 有升之象也故其卦为升君子以慎德积小以高大
 由善信而美大由美大而圣神亦犹地中生木日长
 而上升也此君子之所以法升也德者人之所得乎
 天具众理而应万事本自高大也不能不坏于气禀
 物欲人欲复其本然之善要在于慎之而已然其慎
 之也勿以善小而不为自其微小而积累之暗室屋
 漏必谨也动静语默必谨也一颦一笑衣服饮食以
 至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皆必谨也铢铢而积之寸寸
卷六 第 62b 页 WYG0030-0432b.png
 而累之至于无一理之或遗无一善之不备则天之
 与我具众理而应万事者无不复全于我矣慎德积
 小以高大则德于是乎升矣亦犹地中之生木长而
 上升也云峰念念谨审事事谨审二句最切积小以
 高大俱在慎德内非是慎德又从而积小以高大曾
 子于圣人用处随事精察而力行之至于一贯之地
 积小以高大也自洒扫应对到圣人事由孝弟而通
 神明之德亦积小以高大也
卷六 第 63a 页 WYG0030-0432c.png
初六允升大吉
 本义柔顺居下巽之主重在柔顺上巽之主初六巽
 之所以为巽也居下只在巽之主内以柔顺之德又
 居下为巽之主以是而当升之时巽于二阳故二阳
 助之夫有巽顺之德则有可升之具当升之时巽于
 二阳而得其助则有可升之机故其占信能升而大
 吉也允升就是大吉也
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
卷六 第 63b 页 WYG0030-0432d.png
 上指二阳言初六之允升大吉由能巽于二阳与之
 合志也二阳合志则与之同升而其升也不难矣
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
 九二刚中诚实以上交而致六五柔顺虚中而下应
 至诚感神之象也占者若有孚信则虽用礿以祭神
 亦享之而无不利矣何咎之有诚不足享神其咎大
 矣
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
卷六 第 64a 页 WYG0030-0433a.png
 至诚而得神之享实受其福是有喜也
九三升虚邑
 升虚邑之义只是象傅无所疑也而爻之所取则自
 进临于坤来要之此义亦轻紧要则在阳刚当升时
 上若非以阳刚当升时虽进临于坤亦不取升虚邑
 之象矣
 当升之时既利于升阳刚之才又足以遂其升以是
 而升固无所阻矣而所临者坤则又国邑之象也故
卷六 第 64b 页 WYG0030-0433b.png
 其象为升虚邑
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
 无所疑是解升虚邑意言得遂其进更无阻碍也然
 本于刚阳当升时进临于坤言九三之得遂其升若
 升虚邑然者由三以阳刚之才而当升时又进临于
 坤故得遂其升惟意所欲而无所阻碍也
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
 蒙引云本义云义见随卦随上六曰拘系之乃从维
卷六 第 65a 页 WYG0030-0433c.png
 之王用亨于西山其本义云居随之极随之固结而
 不可解者也诚意之极可通神明则此爻以柔居柔
 柔顺之至也亦诚意之极可通神明其义与随卦同
 故其辞曰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
 言六四以柔居柔柔顺之至当升之时是极其诚意通
 于神明者也王者得此占若用之亨于岐山则神必
 亨之而吉矣又何咎之有
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
卷六 第 65b 页 WYG0030-0433d.png
 六四一爻王者可用之亨于岐山者果何所取哉盖
 六四以柔居柔柔顺之至而当升之时以顺而升者
 也以顺而升即积其诚意以通神明之义登祭于岐
 山之象也故王者可用之以亨于岐山
 顺事言以顺有事也故本义解曰以顺而升
六五贞吉升阶
 此爻蒙引通典俱说是人君升居尊位依愚见似未
 通盖五君位已是升居君位了何待贞正而后能升
卷六 第 66a 页 WYG0030-0434a.png
 其云贞吉升阶者是言治道之升尔书曰治道允升
 于大猷此之谓也
 言六五以阴爻居阳位有不正之嫌当升之时而居
 五之尊位则治道未必其能升者占者必于正而固
 守之则君德日新治道日进其得吉也有若升阶之
 易矣如太甲继汤之后正当修文德以臻至治之时
 也而嗣王不惠其能升乎既受伊尹之训令德克终
 则治道允升而商家六百年之治所由成矣
卷六 第 66b 页 WYG0030-0434b.png
 囧命曰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可
 见六五之贞处
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
 治道允升于大猷人君之得志可知矣
 蒙引说五爻得志俱引孟子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来
 说似未是盖孟子所云乃士者之事易之五爻是人
 君事不可用也此云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亦未
 是盖依此是以位升言也
卷六 第 67a 页 WYG0030-0434c.png
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
 冥升是志在于升昏迷而不知止者也占者遇此何
 所利哉若反其不已之心施之于不息之正则道明
 德立而无不利矣汲汲于升者未必其能升而或因
 之以致败者有之尝见同僚有因要求迁职不得而
 气死者真无益矣
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
 消者损也富者益也消不富言徒有损而无益也
卷六 第 67b 页 WYG0030-0434d.png
(坎下/兑上)
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
 刚为柔掩君子为小人掩也合二体言则坎刚为兑柔
 所掩分二体言则九二为上下二阴所掩四五二爻为上六
 所掩是皆君子为小人所掩也兑之掩坎上六之掩四五小
 人在上如绛灌之掩贾谊公孙弘之掩仲舒是也二阴之掩
 九二前后左右皆小人如曹节侯览辈之掩党锢诸贤
 王安石吕惠卿蔡京辈之掩元祐诸贤是也
卷六 第 68a 页 WYG0030-0435a.png
 卦德坎险兑说兑在坎上是处险而说处险不为险
 所困身虽在险之中其心则超乎险之外所谓乐天
 知命自得其安乐故本义曰身虽困而道则亨若文
 王幽于羑里而演易夫子厄于陈蔡而弦歌是处困
 能亨所谓素患难行乎患难也故为得正若处困而不
 能亨则是不能素位而行而失其道矣其得为正乎
 圣人既发亨贞之旨复曰大人吉无咎者盖处困而
 亨非小人所能此卦刚中又有大人之象故又曰大
卷六 第 68b 页 WYG0030-0435b.png
 人吉无咎言必大人然后能亨而得其正也吉即亨
 无咎即贞
 困而有言何也当困之时欲资口舌以求免或既困
 之后欲因言以自见也不知时当在困其谁见信人
 情世态往往而然圣人亦见之审矣
彖曰困刚掩也
 说见卦辞下
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
卷六 第 69a 页 WYG0030-0435c.png
 险说说见卦辞处困不失其所亨即本义身虽困而
 道则亨也其惟君子乎亦惟君子然后能之也君子
 即大人不曰大人而曰君子为下文欲以卦体释大
 人也盖言困而不失其所亨不言其为大人乎则无
 归著欲言之下文以卦体刚中解贞大人又举大人
 似赘故以君子易大人则上文困而不失其所亨有
 归著下文以卦体解贞而举大人不为赘非圣人无
 此主张
卷六 第 69b 页 WYG0030-0435d.png
贞大人吉以刚中也
 言处困而能贞又必大人然后吉者盖以此卦九二
 九五皆以刚而得中也刚中则有贞之义又有大人
 之象故曰贞曰大人
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
 彖傅此是以卦象释有言不信盖困之时言固不见
 信于人兑为口舌此爻乃兑之上又当口之处也故
 其占为尚口乃穷但本义不取此义予说本小注吴
卷六 第 70a 页 WYG0030-0436a.png
 张氏
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
 兑泽在上坎水在下是水下漏也水下漏则泽上枯
 故曰泽无水水如何下漏只是堤岸崩决而水漏泄
 耳
 君子平生所志在于忠义而躯命吾所爱惜者使安
 常无事吾志可以直遂固所愿也不幸遭流离变故
 二者不可得兼行志则妨命完命则失志此则困之
卷六 第 70b 页 WYG0030-0436b.png
 时也这时直须致命以行吾志而已盖命吾所欲也
 所欲有甚于命者故不敢爱命也孔子曰杀身成仁
 孟子曰舍生取义文天祥曰我为纲常谋有身不得
 顾皆是事也
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凶
 臀困于株木就全卦上取入于幽谷三岁不觌就下
 卦上取臀困于株木本义曰处困之底是矣曰暗之
 甚尚未见得愚谓初六处困之底臀之象也以阴柔
卷六 第 71a 页 WYG0030-0436c.png
 处之不能自拔于困是臀困于株木也此卦下体坎
 也坎为险初在坎之下所谓坎陷也有幽谷之象以
 阴柔处之则不能自拔于坎陷为入于幽谷三岁不
 觌之象此说与本义异明者其择焉
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
 象傅只解入于幽谷遗了困于株木
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
 此爻本义极难看其云有刚中之德以处困时虽无
卷六 第 71b 页 WYG0030-0436d.png
 凶害而反困于得其所欲之多故其象如此其文势
 似皆以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只云上应之也不为之
 困且以朱绂方来为困未免牵强故今只逐句讲解
 于本义之文势姑且略之耳
 九二刚中之德以处困时亦不免有困处然其困也
 不以凶事而以好事其困于好事也为困于酒食之
 象然有刚中之德而上应之故有朱绂方来之象其
 占利用亨祀盖至诚亨神神之亨之锡以多福也时
卷六 第 72a 页 WYG0030-0437a.png
 当困处故征行则有凶然乃时之不偶非其才之不
 足也故元咎
 二困于酒食实事如何如周公亲遭大变破斧缺斨
 之时曲折调𫉬心劳力瘁杜诗咏诸葛孔明云运移
 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可见其困处
 困于酒食就困上说朱绂方来利用亨祀泛说不带
 困征凶无咎又就困上说
 九二爻辞可与益六三反对看六三当得益以其阴
卷六 第 72b 页 WYG0030-0437b.png
 柔不中正故不益以好事而益以凶事虽益之而以
 凶事虽凶事而实益之也九二在困之时槩当有困
 以其有刚中之德故不困以凶事而困以好事虽困
 之以好事虽好事而实困之也九二朱绂方来如文
 王遇太公于渭水刘先主见孔明于隆中是也
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
 此傅当与泰九二象傅同看只举困于酒食一句朱
 绂方来利用亨祀二句俱兼举故曰中有庆也庆指
卷六 第 73a 页 WYG0030-0437c.png
 朱绂方来利用亨祀说
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
 六三上无正应而处二四二阳之间其德阴柔而不
 中正若求上进则四之刚在其上为所压而不好进
 是困于石也九二之阳刚在下而三居其上则不能
 以自安如据于蒺藜也上六本居相应之位犹吾妻
 也然彼此俱阴不为吾应如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也
 占者如此必无所利故凶
卷六 第 73b 页 WYG0030-0437d.png
 石坚重难胜之物以比九四之刚也三以阴柔不中
 不正居四之下而欲推乎四则四坚不可动是困于
 石也蒺藜刺不可据之物以比九二之刚也三以阴
 柔不中不正居二之上而欲藉二以为安则二岂能
 承伏于其下乎是据于蒺藜也夫四固石不可犯二
 固蒺藜不可据然何以知六三之欲犯四而前欲据
 二以安三阴柔而不中正理固应然程傅所谓不善
 处困而益以困耳
卷六 第 74a 页 WYG0030-0438a.png
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
 乘刚指九二不祥明其凶也只解据于蒺藜入于其
 宫二句困于石不解
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
 初六是九四正应其来从四也乃徐徐然而不能进
 为何益九二之刚间乎其中其才足以制初而九四
 之不中正其才不足为之援故初四相应其理虽正
 而二强四弱其𫝑不敌故不免为之困是于车金也
卷六 第 74b 页 WYG0030-0438b.png
 夫以正应隔于豪强而已之才不足以相援在四者
 亦可羞矣然邪不胜正道不终屈卒之妄求者去正
 应者合是有终也
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
 言九四虽才不足以拯初而致其来徐徐然其志则
 在于初而必欲拯之也
虽不当位有与也
 言虽以不当位而不能相遇然邪不胜正终相得遇
卷六 第 75a 页 WYG0030-0438c.png
 也
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
 九五当困之时上为阴掩则见伤于上是劓其鼻也
 其下乘刚则见伤于外是刖其足也夫赤绂蔽膝以
 行之物也足既受伤则不能行而赤绂之服于膝反
 为之困矣如崇高莫大乎富贵本所以荣身也一受
 制于权臣而不能自振则富贵适足为身累如汉献
 之迁于曹操高贵乡公之受制于司马是也
卷六 第 75b 页 WYG0030-0438d.png
 夫五之被困时命使然也然其刚而得中又居说体
 刚中则有善处之术说则有困亨之义故一时虽未
 有出困之功终久有出困之效故曰乃徐有说占者
 有刚中之德是能积诚意上交于神而神必锡以多
 福矣故利用祭祀
 他卦刚中有应不取祭祀之占独于升困取之者升
 之说既明意刚中有应在困他无所利独于祭祀犹
 宜与然曰久当获福则一时亦有未通者矣
卷六 第 76a 页 WYG0030-0439a.png
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
 本刚中也不曰刚中而曰中直何也中以心言直以
 理言语曰人之生也直是以理言也惟其中直故终
 能济困而出乎困
利用祭祀受福也
 解利字
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
 上六以阴柔处困极终不能出于困故有困于葛藟
卷六 第 76b 页 WYG0030-0439b.png
 于臲卼之象困于葛藟缠缚而不得解也于臲卼危
 动而不能安也若此者动辄有悔故曰动悔然物穷
 则变故其占若能有悔焉则可以征而吉矣
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
 以阴柔处困极故曰未当
(巽下/坎上)
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
其瓶凶
卷六 第 77a 页 WYG0030-0439c.png
 井者穴地出水之处言是成穴之地出水之处而其所以
 成穴则人凿之也不曰凿地掘地而曰穴地者就既凿掘
 成穴之后言不是初凿掘也
 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先儒多作水桶汲水说今不用
 者以卦辞羸其瓶是古人以瓦器汲水未尝用木桶也
 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是水气乘木而
 升出于木末此犹井水本在下被人汲而上出也故
 其卦为井大象傅木上有水津润上行即是此象
卷六 第 77b 页 WYG0030-0439d.png
 木根着地非水气上升则无以润其枝叶而木枯矣
 凡栽种树木必根本着地而活方能引水若根不着
 地不生活亦不能引水也
 邑可改而之他而井则不可改邑可迁改则有得丧
 井不可迁改则无得丧往来井井井之用也此三句
 就井上说
 繘绠也汲水之索也汲水几至亦未尽其绠于井由
 是而羸败其瓶则水不及物人不得用是凶也此四
卷六 第 78a 页 WYG0030-0440a.png
 句就人之汲井上说卦辞只就井上说道理人事在
 言外本义曰其占为事仍旧无得丧而又当敬勉不
 可几成而败是其义也
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
 巽乎水而上水说见卦辞养而不穷是言井之功用
 盖既为井便养物而不穷也
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
 改邑不改井当就人事上说不可只就井上说
卷六 第 78b 页 WYG0030-0440b.png
 不刚则无立过则又难久是不能居其所而不变也
 此卦二五皆阳各居一卦之中是刚中也刚则不懦
 中则不过故能卓然立于斯道之中而不为事物之
 所摇夺所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
 之大道富贵不能□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是矣
 故曰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
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
 未有功未有成功也羸其瓶则不但未有功也故凶
卷六 第 79a 页 WYG0030-0440c.png
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
 木上有水即彖傅巽乎水而上水之义本义津润上
 行蒙引曰本义不解于彖傅而解于象傅者以巽乎
 水而上水于井之义已明木上有水于井之义有稍
 晦尔
 劳民者以君劳民劝相者使民相养自家既又以养
 民又劝之使以其𩔖而相食养之道始尽矣不然犹
 未也
卷六 第 79b 页 WYG0030-0440d.png
 劳民者慰劳安存之意制田里教树畜老者衣帛食
 内黎民不饥不寒是也劝相者使民相养出入相友
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之𩔖是也
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
 井以阳刚为泉初六阴柔则不泉井以上出为功初
 六居下则功不上出其不泉也则是淤泥而已故其
 象为井泥其功不上出则无以养人矣故其象为不
 食其井既泥则为旧井矣人既不食则禽鸟亦莫之
卷六 第 80a 页 WYG0030-0441a.png
 顾矣此爻纯是象占在象中
 此是德不足以及物而为所弃者
象曰井泥不食下也
 象傅只取居下意不见阴柔不泉意此是孔子之易
 但得依之
旧井无禽时舍也
 只是解无禽略了旧井时舍只就井上说如比九五
 舍逆取顺失前禽也例
卷六 第 80b 页 WYG0030-0441b.png
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
 九二阳刚本有泉也上无正应下比初六则上无当
 路为之汲引下与鸟兽同群而已故以井言则为井
 谷射鲋以汲井言则为瓮敝漏
 井谷之泉仅下射于鲋无能及人也井谷者井旁穴出
 之水也鲋是鱼属吹沫相即曰鲫相附曰鲋详蒙引
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
 只言上无正应不兼下比初六
卷六 第 81a 页 WYG0030-0441c.png
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
 井以阳刚为泉九三以阳居阳乃泉之不停污而洁
 者也不幸居下之上未离乎下而未为时用故虽井
 渫不为人之食夫以有用之才而放弃于无用之地
 在人宁无伤痛之心乎故虽行道之人见之亦曰斯
 井也功不上行泽不及物实使我心恻夫此井可汲
 矣而莫有汲之者何耶汲之者其王明乎王明则汲
 井以及物而施者受者并受其福矣
卷六 第 81b 页 WYG0030-0441d.png
 此爻纯是象占在象中我者行人自我也非指九三
 也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在九三本无恻特他人见之
 而恻尔故曰行恻也
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
 明非三自恻也若三自恻则鄙矣
求王明受福也
 言求之而得王明则受福也见贤人君子若不遇明
 君未必能行其志也圣人之意深矣
卷六 第 82a 页 WYG0030-0442a.png
六四井甃无咎
 以六居四而得其正故能甃治其井以阴柔无泉故
 虽能甃治其井而无及物之功以其但能甃治而无
 及物之功故其象为井甃以其虽无及物之而犹能
 修治故其占为无咎六四所谓宗族称孝焉乡党称
 弟焉抑亦其次者也
 凿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井甃而得旡咎何也
 要在得意而忘象若就井而观之则有不通者矣
卷六 第 82b 页 WYG0030-0442b.png
象曰井甃无咎脩井也
 脩井是解无咎言六四之柔顺得正但能修治其井
 也即无及物之功而亦不至于自弃矣此其所以无
 咎也与
九五井冽寒泉食
 凡才德足以养人皆井之有泉者也九五阳刚中正
 则才德兼茂故为井冽寒泉食
 蒙引欲以中正当时位盖欲见上出食字意如此则
卷六 第 83a 页 WYG0030-0442c.png
 井冽寒泉之义反晦盖其所以为井冽寒泉者以阳
 刚又且中正尔若专就阳刚说则与九三之井渫何
 异意本义不言者岂以九五自是得时位者无待于
 言耶且既以中正当时位又以小象中正为兼德位
 益纽捏破碎矣
 蒙引曰不取君位是贤人非君人是矣但不当以中
 正当时位尔今当为之说云九五一爻是得时得位
 者阳刚中正功及于物以养道言之是道成于已而
卷六 第 83b 页 WYG0030-0442d.png
 功覆斯民德修于身而泽被天下其象为井冽而其
 寒泉为人之食也纯以象言
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
 但言寒泉则井冽在其中但言中正则阳刚在其中
 言五之为井冽寒泉食由其阳刚而得中正也阳刚
 中正则道足以济苍生功足以覆斯民故为井冽寒
 泉食之象
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
卷六 第 84a 页 WYG0030-0443a.png
 井收勿幕言井为人汲取而无覆蔽也盖井以上出
 为功上六居卦之上井收之象也坎口不掩上六适
 居坎口勿幕之象也夫上六之井收勿幕是有孚也
 是井之有源而出不穷也占者若有其德而其施不
 穷则物无不济天下之匹夫匹妇皆被其泽矣大善
 之吉也
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
 在上即上出为功之象以在上释元吉如元吉在上
卷六 第 84b 页 WYG0030-0443b.png
 大有庆也例言井之元吉者以其在上也盖井以上
 出为功上六在卦之上是有上出之功也夫在上而
 得元吉则泽无不被而物无不济井道之大成也
 
 
 
 
 易经存疑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