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
卷三 第 1a 页 WYG0030-0284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易经存疑卷三
            明 林希元 撰
(乾下/坤上)
泰小往大来吉亨
 乾下坤上之卦伏羲名之曰泰者盖泰之义通也此
 卦乾之象为天坤之象为地乾在下坤在上是天气
 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交而二气通也故名卦曰泰文
卷三 第 1b 页 WYG0030-0284b.png
 王系辞谓阳为大阴为小此卦之体坤往居外乾来
 居内固小往大来也此卦之变自归妹来六往居四
 九来居三亦小往大来也小往大来则是君子道长
 小人道消之时占者遇此若有刚阳之德则吉而亨
 矣吉者得遂其进而无阴邪之伤所谓出入无疾朋
 来无咎是也亨者得行其道而无掣肘之患所谓动
 而不括出而有获是也其卦曰泰以不可相无之阴
 阳言也其辞曰小往大来吉亨以淑慝之阴阳言也
卷三 第 2a 页 WYG0030-0285a.png
 惟天地交则小往大来矣其理一也
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
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
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
 此卦释卦名卦辞不取卦德卦变等义直曰则是(云/)
 (云/)否卦亦然是就卦上说上造化人事来如今说易
 一般此变例也必然者盖圣人于否泰之卦而三致
 意焉泰曰则是(云云/)喜阳道之通也否曰则是(云云/)
卷三 第 2b 页 WYG0030-0285b.png
 忧阳道之塞也一喜一忧而圣人之情见矣
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二气交感而万物因之发生是
 万物通也此泰之见于造化也君礼其臣臣忠其君
 圣主得贤臣以弘功业贤士得明主以显其德是其
 志相同也此泰之见于人事也阴阳以气言健顺以
 德言蒙引曰阴阳以气言犹诸卦之卦体也健顺以
 德言犹诸卦之卦德也体犹人身也德犹人心也温
 厚和平发生长育此天地间之阳气也严凝凛冽惨
卷三 第 3a 页 WYG0030-0285c.png
 刻肃杀此天地间之阴气也内阳而外阴是温厚和
 平发生长育之气充塞乎宇宙严凝凛冽惨刻肃杀
 之气敛藏而不见也健顺是阴阳之德然最难体认
 看来阴阳二气各有性格如乾确然示人易矣可见
 其健坤隤然示人简矣可见其顺然易简健顺以不
 可相无之阴阳言外健内顺以淑慝之阴阳言此顺
 是不好底顺当即此类推矣
 人因健顺难说多就人上说不知传分造化人事说
卷三 第 3b 页 WYG0030-0285d.png
 阴阳健顺是造化君子小人是人事若健顺就人说
 则非造化矣不可用
 内君子而外小人不是真个君子在朝廷小人在州
 县但得志柄用者虽在外犹在内也但不得志缩首
 者虽在内犹在外也
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
左右民
 蒙引曰此句不宜于交字读直至泰字为一句如云
卷三 第 4a 页 WYG0030-0286a.png
 雷屯火雷噬嗑与天雷无妄之类
 裁成是个全体事物将来剪裁成个器具如浑沦一
 个段匹裁成一个衣服相似天气笼统都无分别圣
 人历象日月星辰分别个晦朔弦望分至启闭以成
 岁功地只是一块荒土不成世界圣人画野分州分
 别个东西南北城邑井里山川道路民生之初颛蒙
 无知圣人为之别生分类以立亲戚君臣上下此是
 裁成处
卷三 第 4b 页 WYG0030-0286b.png
 辅相天地之宜是时势所趋合当如此但力不能为
 圣人从而赞助之如春夏宜耕耘秋冬宜收穫此天
 之宜高宜种黍下宜种稻此地之宜老者宜安朋友
 宜信少者宜怀此亦天地之宜圣人因天之时以教
 民耕穫因地之利以教民树艺顺民之情以教民孝
 信慈此皆是辅相处
 裁成是就有馀处收敛入来使归中道故曰制其过
 辅相是就不足处补起来使就中道故曰补其不及
卷三 第 5a 页 WYG0030-0286c.png
 左右是左右夹辅使之植立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
 故后之裁成辅相皆以左右斯民使得其所此圣人
 参天地赞化育之事也
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
 三阳在下其志相同初九一阳进而上二阳与之相
 连而进如拔茅而其茹亦以其汇而起也占者有其
 德而当其会则众贤协心相与以成天下之泰者在
 是征行之吉也
卷三 第 5b 页 WYG0030-0286d.png
 程传曰茹根之相牵者以本义三阳在下相连而进
 推之乃别茅之根非本茅之根也盖一阳进而二阳
 与之相连犹一茅拔根而别茅之根与之相连也
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
 以三阳言志在外言其志欲上进也三阳之志皆欲
 上进故拔茅而连茹也
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
 九二以刚居柔在下之中是中行也上有六五之应
卷三 第 6a 页 WYG0030-0287a.png
 是主乎泰也是居伊周之任者
 当泰之时人情安肆则政舒缓而法度废弛庶事无
 节治之者若无含弘之度有忿疾之心则无深远之
 虑有暴扰之患深弊未革而近患巳生矣故在包荒
 也包容荒秽不急治之非终不治也姑从容以俟其
 机会耳汉光武初定天下久困兵革而隗嚣公孙述
 尚割据未服光武曰且致此两子于度外是包荒也
 泰宁之世人情习于久安安于守常惰于因循惮于
卷三 第 6b 页 WYG0030-0287b.png
 更变治之者若无刚果之志有怠惰之气则无振作
 之心而有废弛之弊决不足以扶衰而革弊故在用
 冯河夫冯者无舟而济非极猛勇果决不能也治泰
 而用冯河则挺特奋发事无不果而弊无不革矣如
 唐宪宗征淮蔡功久不成民间至有以驴代耕者众
 皆劝罢兵宪宗与裴度独断然必征卒能擒淮蔡而
 成大功韩昌黎平淮西碑谓凡此蔡功惟断乃成是
 能用冯河也
卷三 第 7a 页 WYG0030-0287c.png
 泰宁之时人心狃于泰则苟安逸而已恶能深思远
 虑及于遐远之事哉故治泰者必深思远虑旁稽远
 绍周及庶事尽于万物以成可久可大之治虽遐远
 不可遗也如汉高祖初安天下其时去古未远正好
 搜求二帝三王礼乐制度以复古昔帝王之盛而乃
 苟安目前因仍秦人一切苟简之治不能祖述尧舜
 宪章文武以复古昔先王之盛鲁两生不肯行其人
 识见必有以高出汉廷诸臣之上正可与兴礼乐者
卷三 第 7b 页 WYG0030-0287d.png
 乃不能如商高宗之远求傅说而竟致不问此其遐
 遗者也
 时之既泰则人情习于安其情肆而失节凡所以妨
 政害治者皆自近始盖前后左右之人依时凭势恣
 为不法然后四方之人从而效尤之而天下之弊从
 此生矣欲从而治之则又夤缘请托无所不至使人
 主之心为其牵制而终以阻格似此之类若非断以
 大公之道绝去朋党之私未必能有为也若汉人禁
卷三 第 8a 页 WYG0030-0288a.png
 奢侈则害于近戚限田产则妨于贵家是其验矣故
 其道在于朋亡也
 四者皆中行之道九二以刚居柔在下之中则自具
 此四者占者能此四事则合乎此爻中行之道矣四
 句纯是占
 蒙引曰在下之中兼位言以刚居柔在下之中得中
 道也在下之中而上有六五之应主乎泰也又曰事
 各有个中行盖不能含容非中也当断不断非中也
卷三 第 8b 页 WYG0030-0288b.png
 泄迩非中也忘远亦非中也中也者天理之当然恰
 好者尔然析而言之一事有一事之中合而言之则
 统体一中也
 言九二以刚居柔在下之中上有六五之应主乎泰
 而得中道者也占者之治泰也诚能包容荒秽而不
 伤于急遽果断刚决而不狃于因循周及庶事而不
 遗遐远断绝私情而不昵朋比则合乎此爻中行之
 道矣
卷三 第 9a 页 WYG0030-0288c.png
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
 以光大是推原所以得尚中行处主心言
 不光则昧于义理暗于事势但见凡事可行则行安
 知其当包荒而未可遽行但知目前可以苟安无事
 安知当奋𤼵振作但知目前既安且治可以无事乎
 远图安知当不遐遗而周乎庶事但知朋比为我之
 私人安知彼为吾蠹而当去故光则明足以有照而
 知当包荒当用冯河当不遐遗朋亡
卷三 第 9b 页 WYG0030-0288d.png
 不大则局量𥚹浅规模卑狭凡事惟欲速成安能宽
 容而停待凡事惟守常因循而已安能奋𤼵而改作
 凡事惟苟办目前安能有深远之虑煦煦姑息而已
 安能绝乎私爱故大则气足以有为能包荒能用冯
 河能不遐遗朋亡
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

 此爻之德位俱无取只就时上说道理见圣人之情
卷三 第 10a 页 WYG0030-0289a.png
 见乎辞处无平不陂泰将极也无往不复否欲来也
 九三将过乎中泰将极而否欲来之时也故圣人为
 之戒曰治乱安危相为倚伏无有常平安而不险陂
 者无有常往而不复来者为今之计当何如哉惟艰
 难其心正固其行则得保泰之道而无咎虽曰泰极
 而否理之必然不必恤之惟尽吾所以处之之道则
 泰可常保而于食有福矣
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
卷三 第 10b 页 WYG0030-0289b.png
 天地际言天地否泰之会阴阳消长之交也
 本义曰无平不陂天地际也程傅曰无往不复天地
 际也虽有不同总是举一句以见其馀如包荒得尚
 于中行例
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
 九三无往不复阴犹未复也六四翩翩则阴于是乎
 复矣三阴翩然而下复则乾往居外坤来居内而为
 下复
卷三 第 11a 页 WYG0030-0289c.png
 三阴翩然而下复是小人之象不主造化说若九三
 无往不复则兼造化说
 言时当六四巳过乎中泰巳极矣故三阴翩然而下
 复不待富厚之力而自以其邻不待戒命而其心自
 相信所以然者盖小人党邪害正之志同恶相济其
 势则然故象传谓中心愿君子当此之时不可不为
 之备也
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
卷三 第 11b 页 WYG0030-0289d.png
 言六四三阴翩然下复不富以其邻何也盖阴本居
 下今此三阴乃在上位皆失其实矣不待戒命而自
 相信何也盖居上失实既非所安反本牵复必其素
 志其翩然下复者实其中心之所愿也
 三阴在上何谓失实君子上达小人下达为恶而害
 君子者实小人之本心是小人之实也今为善而不
 害君子是失其实矣失实非其所安故三阴翩然而
 下复盖小人之道既长而小人之心复萌也
卷三 第 12a 页 WYG0030-0290a.png
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
 六五以阴居尊又为泰主乃不以富贵自骄不以承
 平自肆而柔中虚已下应九二之贤是为帝乙归妹
 不挟贵以骄夫家之象占者如是则君臣同德上下
 交修泰宁之业可保于悠久矣有祉而元吉也
 此爻非帝女下嫁帝女下嫁其象也犹乾九五飞龙
 在天亦象也然必是帝乙归妹筮得此爻故因系之
 爻
卷三 第 12b 页 WYG0030-0290b.png
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
 中以行愿就是本义柔中虚已下应九二之贤言由
 其有柔中之德以行下贤之愿也人君信任其臣本
 自素愿然非有柔中之德未免为谗邪所间鲜有能
 行其愿者如唐玄宗初任张九龄及入李林甫之谮
 恩意遂疏宋真宗初任寇准及入丁谓之谮卒至贬
 斥亦由二君皆中常之主于中德有亏故不能行其
 愿也
卷三 第 13a 页 WYG0030-0290c.png
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
 程传隍土积累以成城如治道积累以成泰及泰之
 终将反于否如城土颓圯复反于隍也
 周室东迁号令不行于天下其后为东周君独守河
 南二邑即此爻之义也虽贞亦吝者自邑告命未必
 无善事然终不能有为也
 城墉也隍池也今各州县城隍乃为人象又无城池
 州县亦有城隍非其制矣
卷三 第 13b 页 WYG0030-0290d.png
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
 因政令之乱故为否本义爻辞则云但可自守象传
 又云告命所以治之二者若相反何也盖但可以自
 守者时也天也告命所以治之者尤冀人事或可以
 回天也此圣人之开物成务处也
(坤下/乾上)
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
 乾坤虽有定位而其气则相交此卦乾上坤下则天
卷三 第 14a 页 WYG0030-0291a.png
 气不下降地气不上腾天地二气不交而闭塞伏羲
 以此命卦为否也文王系辞以为泰者人道之常否
 与泰反非人道矣故曰否之匪人其占不利于君子
 之正道何也阳为大阴为小此卦乾往居外坤来居
 内固大往小来也以卦变言此卦自渐而来则九往
 居四六来居三亦大往小来也大往小来则是小人
 用事之日故不利君子贞
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
卷三 第 14b 页 WYG0030-0291b.png
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
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
 泰言天地交而二气通否言万物不通者盖万物本
 于天地天地二气不通则万物因之也
 上下不交则政令不行而天下乱故曰无邦
 泰言健顺此变言刚柔者圣人下笔偶然不同初非
 有意也蒙引说
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
卷三 第 15a 页 WYG0030-0291c.png
 深自韬晦不以贤能示人使人无得而物色之盖否
 之时不利君子贞违时冒进必遭小人之难如此者
 正以避小人之难尔是虽万钟之禄荣于其身亦不
 能强之而使就也故曰不可荣以禄
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
 此爻是就初上说道理于爻义无取因其恶未形故
 为贞吉亨之戒而未必其能否也泰初九爻辞只云
 征吉此乃云吉亨者圣人喜阳之长故善辞以贺君
卷三 第 15b 页 WYG0030-0291d.png
 子忧阴之长故盛辞以劝小人无非为世道计也
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
 读贞吉志在君之语可见小人之不正者皆非为君
 只是为身谋也
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
 六二阴柔本是个小人而居中得正则未纯乎为恶
 乃小人中之君子也故能包容承顺乎君子不敢肆
 其伤害之心夫小人肆邪心以害君子君子固不利
卷三 第 16a 页 WYG0030-0292a.png
 矣亦岂小人之福哉占者小人能如是不但名节可
 完而身家亦可保吉之道也然在君子于此最易为
 所溺者故为大人者必安守其否而后道亨不可以
 彼包承于我而自失其守也大人否亨者盖道不以
 穷达而有加损也
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
 不乱群正解安守其否意
 君子以彼包承于我而遂与他去便是乱于小人之
卷三 第 16b 页 WYG0030-0292b.png
 群如汉蔡邕之于董卓是也
六三包羞
 六三阴柔本是小人志于伤善者居阳则处非其位
 不中正则才力未充兼是二者故虽欲伤善而力则
 未能羞耻之心包藏于内而不𤼵于外包羞之象也
 吉凶悔吝生乎动包羞未𤼵故无凶咎之可言
 问不中正谓之无才使居中正则为君子矣如何又
 志于伤善曰易不可为典要此爻在否就当小人看
卷三 第 17a 页 WYG0030-0292c.png
 以中正为小人之才者盖小人欲害君子也须有权
 谋术数方能济其奸不中正则权谋术数俱无足取
 故志于伤善而犹未能
象曰包羞位不当也
 即是以阴居阳不中不正
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
 九四否过中矣将济之时则是否极而泰天道好还
 之日也故为有命九四以阳居阴不极其刚则是不
卷三 第 17b 页 WYG0030-0292d.png
 刚不柔允执厥中故为无咎占者所遇之时能若四
 之有命所处之事又若四之无咎则足以承天之休
 命而否可转为泰矣岂特九四一阳之福畴类三阳
 皆获其福也
 此爻本义皆以为占是象在占中
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
 君子之志未尝不欲世道之泰但无其时无其才虽
 有是志而终弗克伸九四有命无咎则否转而泰而
卷三 第 18a 页 WYG0030-0293a.png
 其志得行矣
 愚于否泰六四九四二爻见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治
 乱安危相为倚伏之理焉夫乾下坤上之卦其时为
 泰爻才过四而阴巳复于此其辞为翩翩是日中则
 昃泰兮否所伏乱不生于乱而生于治也乾上坤下
 之卦其时为否爻才过四而阳巳复于比其辞为有
 命无咎月盈则食否兮泰所伏治不生于治而生于
 乱也
卷三 第 18b 页 WYG0030-0293b.png
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
 九五阳刚中正则有可为之才居尊位则有可为之
 势故能拨乱世而反之正休时之否也休否乃大人
 之事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则能休否而得吉又
 当戒惧以为吾其将亡乎吾其将亡乎此心常在则
 不至于亡而系于苞桑矣程传曰谓为安固之道如
 维系于苞桑也桑之为物其根深固苞谓丛生者其
 固尤甚
卷三 第 19a 页 WYG0030-0293c.png
 其者冀其将然之辞与卫风伯兮之诗其雨其雨杲
 杲出日意思相同
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
 即阳刚中正以居尊位正包阳刚中正当指居尊位
上九倾否先否后喜
 上九居卦之上否极而泰将来之时也九以阳刚之
 才而当其时必能拨乱世而反之正故曰倾否占者
 先虽得否后则有喜否倾故喜也倾倒泻也如倾水
卷三 第 19b 页 WYG0030-0293d.png
 之倾将水尽倾于地也
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
 倾否兼天运人事说此专就天运上说言否至于终
 决然是倾何可长也
(离下/乾上)
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
 阴丽于阳则为文明何也阳本明阴本暗阴丽于阳
 资其明而明生故为文明家语曰与善人同居如入
卷三 第 20a 页 WYG0030-0294a.png
 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亦此意也
 离之象为火者水阴根阳火阳根阴故水内明而外
 暗火内暗而外明离外阳而内阴犹火阳根阴也坎
 外阴而内阳犹水阴根阳也
 蒙引曰其象为日者只就明上取不必拘内阴而外
 阳电亦然
 本义解卦名兼取彖传火上同于天取诸大象六二
 得位得中取诸彖传又卦惟一阴五阳同与之乃自
卷三 第 20b 页 WYG0030-0294b.png
 取
 同人于野不是出野外去同人乃旷远无私之象也
 同人于门亦不是出门外去同人乃无私之象也
 于野对于门广狭之辨也于门对于宗公私之辨也
 人在家则有父母兄弟妻子之属自不能无私故人
 家谓之私家出在门外则东邻西舍皆吾人而无所
 私然犹狭也进而于野则四方八畔皆吾人而无私
 则旷远无私矣
卷三 第 21a 页 WYG0030-0294c.png
 本义曰于野谓旷远而无私最看得好旷是横说远
 是直说旷远无私是至广至远皆无私系而与同凡
 是人皆与之同而无分尔盖大同也君子之心无藩
 篱无畔岸视民为同胞物为吾与视天下犹一家中
 国犹一人大度弘量兼临博爱而情无不孚恩无不
 洽在一家则一家之人皆与之同而无分尔我在一
 乡则一乡之人皆与之同而无分尔我在国与天下
 亦然所谓视天下无非我故曰大同
卷三 第 21b 页 WYG0030-0294d.png
 序卦传曰与人同者物必归之同人于野则恩无不
 敷物无不应人无不助而事无不济故亨虽大川之
 险亦利于涉矣然必所同者合于君子之正道乃为
 于野而亨且利涉使不以正虽所同满天下毕竟是
 私情之合不足谓之于野又何以致亨而利涉哉
 利涉大川济难之象也与需等卦涉川不同
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又有利君子贞之戒者盖天
 下固有不正之同如陈恒相齐而人归之非不大同
卷三 第 22a 页 WYG0030-0295a.png
 也乃以厚施得民王莽居摄献符命者成群非不大
 同也乃以奸伪欺天下是皆不可谓君子之正道如
 周公居东惠爱在人临去而民思之有无以我公归
 之咏召公治南惠爱在人既没而民思之有甘棠勿
 伐之咏可谓君子之正道矣
 问同人君子之正道何如曰同人与比相似夫鸟兽
 不可与同群斯人同生天地间焉得而不同比然所
 以相同相比者自有大公至正之道非可以私恩小
卷三 第 22b 页 WYG0030-0295b.png
 惠私意小智为也故内而一家父子兄弟夫妇之相
 接各自有道此君子之贞也若子曲意以说其亲弟
 曲意以说其兄妇曲意以说其夫非君子之贞矣外
 而朋友其所以相交相处者自有道此君子之贞也
 若拍肩执袂以为气合饮食游戏相徵逐非君子之
 贞矣远而国与天下其所以获上治民者各有其道
 此君子之贞也若阿意逢迎以求获上违道干誉以
 求得民非君子之贞矣
卷三 第 23a 页 WYG0030-0295c.png
 蒙引曰必合于君子之贞乃为于野乃得亨而利涉
 此正与恒亨无咎利贞有攸往一般
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
 此以君臣同心一德立说柔得位正也得中中也应
 乾应九五也亦以中正也二五中正是君臣同心一
 德也
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
子正也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
卷三 第 23b 页 WYG0030-0295d.png
 言同人利君子贞何也盖此卦之德内离而其德为
 文明外乾而其德为刚健此卦之体居上之中中也
 得阳之位正也上应九五亦居中得正也文明则能
 明乎正理刚健则能存乎正理中正在巳正也有应
 所应正也凡此四者皆君子之正道也夫天下之人
 不同所同者此心天下之心不同所同者此理同人
 而出于正则吾此心此理天下之人亦此心此理也
 宁有二乎故能通天下之志如父子兄弟夫妇同于
卷三 第 24a 页 WYG0030-0296a.png
 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其所同者天下之
 正理也天下之为父子兄弟夫妇者不过如此而已
 矣岂有不相通乎若父子兄弟夫妇曲意以相承则
 私心邪意不能以相通矣朋友同于庠序切磨箴规
 其所同者天下之正理也天下之为朋友者不过如
 此而巳矣岂有不相通乎若拍肩执袂以为气合饮
 食游戏相徵逐则非心邪行不能以相通矣君臣上
 下同于国君敬其臣臣忠其君上使其下下承其上
卷三 第 24b 页 WYG0030-0296b.png
 其所同者天下之正理也天下之为君臣上下者不
 过如此而巳矣有何不相通乎若阿意为容逢迎为
 悦则邪心诡道不能以相通矣
 必通天下之志乃为于野而大同若不通天下之志
 只是私情之合而已虽所同者通天下亦犹陈恒之
 于齐王莽之于汉尔岂足为大同乎
 乾健也健则不屈于物欲故无偏私之累而能同人
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
卷三 第 25a 页 WYG0030-0296c.png
 类族者随其族而类之使各以其类而相聚如类姓
 册一般黄与黄做一族张与张做一族李与李做一
 族天下之人上而公卿大夫下而农工商贾内而中
 国外而夷狄蛮貊其族至不一也皆随其族而类之
 使公卿与公卿为一族大夫与大夫为一族士与士
 为一族农工商贾各自为族中国居内夷狄居外是
 之为类族如是则公卿大夫士各享其尊农工商贾
 各安其分中国居内而不沦于蛮貊蛮貊居外而不
卷三 第 25b 页 WYG0030-0296d.png
 混乎中华彼此相安而无胥戕胥虐之患矣辨物非
 徒辨之而巳辨其性之同异而类之使各自为类以
 致用于榖辨高下耕穫之宜以养生于药辨温凉燥
 湿之性以疗病辨牛之性以耕辨马之性以乘辨鸟
 兽鱼鳖之性而烹饪之以供祭祀宾客之需辨金银
 铜铁而陶冶之以备民生之用大而辨衣服采章之
 等以别尊卑定冠婚丧祭之仪以备制度又如益烈
 山泽而焚之禹驱蛇龙而放之菹周公驱猛兽之类
卷三 第 26a 页 WYG0030-0297a.png
 皆是不能尽书也辨物则天下之物各得其所各适
 其用而相生相养之道得矣
 类族中亦有辨物辨物中亦有类族各省文以互见
 也
 审其异则同就在其中无他作为故曰审异致同如
 审黄与李异不使混于李则凡黄姓者同为一族矣
 审公卿与大夫异不使混于大夫则凡为公卿者同
 一位矣其馀以类推之不能尽书也
卷三 第 26b 页 WYG0030-0297b.png
 蒙引曰致同全在审异不审其异则混淆杂乱反不
 同矣
 类族辨物所以审异致同所以体同人之象也
初九同人于门无咎
 同人之初以时言刚以爻德言在下以爻位言上无
 系应以应爻言同人之初是在事始初心未变也固
 未有所私刚则不屈于物欲自不为私在下位则未
 与物交未缘有所私上无系应则在上无相知之人
卷三 第 27a 页 WYG0030-0297c.png
 亦无所与私故其象为同人于门于门其象也非真
 出门外去同人也夫人在家室之中则有父子兄弟
 妻子之累自不能无偏昵之私出在门外则父子兄
 弟妻子不为吾累而无复偏昵之私矣是盖无内外
 无尔我随其人之来而皆与之同亲疏厚薄其分虽
 有不同亦随其分而处之而情无不孚恩无不洽不
 于其中有所偏昵犹出门外去同人而无偏昵之私
 也出门同人则内不失已外不失人故其占为无咎
卷三 第 27b 页 WYG0030-0297d.png
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
 出门同人是解同人于门明于门为出门也言出门
 外去同人无私系而能同人者也内不失已外不失
 人又谁得而咎之若有私系则人得而咎之矣
六二同人于宗吝
 宗不解宗族而曰宗党是私党也六二中正然有应
 于上不能大同故取此象不能大同而系于私其如
 君子之道何故可羞吝
卷三 第 28a 页 WYG0030-0298a.png
 彖传以二应五为好爻爻辞乃为不好爻何也同人
 贵公而嫌私初九以出门同人为善二则专与上应
 者不若初之无私矣彖传以为好爻是舍其恶而取
 其善亦犹睽姤二传此孔子之易也
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
 此以义断之言同人而系于宗其道可羞吝也
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
 刚而不中则德性不善而妄于求同上无正应则独
卷三 第 28b 页 WYG0030-0298b.png
 立无与而急于求同故二与巳虽非正应而三必欲
 同之三欲夺二而惧五之见攻故厚为之备其象为
 伏戎于草莽中又升其高陵以顾望升高伏莽三之
 情状可见矣然理既不正势又不敌故至于三岁而
 终不敢发
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
 言所攻者九五其敌刚强也三岁不兴者由其敌刚
 故终不能行也
卷三 第 29a 页 WYG0030-0298c.png
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
 九四亦欲同于二而隔于三故乘三以攻二为乘墉
 以攻之象然四以刚居柔不若三之以刚居刚故能
 以义自反而弗克攻占者如是则是能改过而得吉
 也
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
 义弗克也是圣人嘉四之能知义也困而反于法则
 是以吉也法则即是义弗克攻如何有困初欲攻而
卷三 第 29b 页 WYG0030-0298d.png
 终弗克攻中间自有许多困心衡虑处
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
 九五隔于三四始不得同而终同故其象为先号咷
 而后笑然三四之强未易取胜六二之弱有难扶植
 故必用大师克之而后能相遇大师克相遇明其所
 以后笑也
 九五不取君象程传说是彖传则取其善者言故曰
 孔子之易也若就君位言岂有人君不能克三四而
卷三 第 30a 页 WYG0030-0299a.png
 还用大师耶
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
 言二以中正应五中正其理直也所谓义理所同物
 不得而问之也大师克相遇者言必克了三四然后
 得相遇也
上九同人于郊无悔
 居外则无事任无应则无交与非不欲与人同也但
 人不与同尔故其象为同人于郊郊荒僻无人之境
卷三 第 30b 页 WYG0030-0299b.png
 独立无与者实似之吉凶悔吝生乎动独立无与静
 而无动悔安从生
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
 上九之志本欲与人同也但居荒僻之地而莫与同
 故其志未得观此则胡云峰以此爻为荷蒉之徒不
 是盖荷蒉之徒以隐为高正是其得志处也
(乾下/离上)
大有元亨
卷三 第 31a 页 WYG0030-0299c.png
 火在天上无所不照是四海九州皆在其照临之下
 所有之大也六五一阴居尊得中而五阳应之五阳
 皆为一阴所有亦所有之大也故其卦之名为大有
 火在天上此火字当日字看若作实火焉有火在天
 上耶
 居尊应天二义俱重有位有德五阳所以应之也
 火在天上取之大象六五一阴居尊得中而五阳应
 之取之象传本义兼取彖传大象二义解卦名
卷三 第 31b 页 WYG0030-0299d.png
 乾健离明应天时行治有之道也故凡有所为凡冇
 所行皆大善而亨通中庸曰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
 言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法此元亨也礼记
 曰礼乐刑政四达不悖而王道举矣此元亨也
 据大有之时似可得元亨而必本之卦德卦体者天
 下未有无道而可以致治者中庸曰虽冇其位苟无
 其德不敢作礼乐焉此之谓也
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
卷三 第 32a 页 WYG0030-0300a.png
 五阳皆为一阴所有者阳多阴少以少者为主也而
 况居尊得中则其位与德亦足以有之矣
 蒙引曰只是中而曰大中者以大有之时而居尊位
 故其中亦为大中非寻常之中也
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
 此以卦德卦体释卦辞其指居大有者
 其德之德兼指卦德卦体刚健则不屈于物欲文明
 则不惑于义理应天时行则动维厥时允执厥中如
卷三 第 32b 页 WYG0030-0300b.png
 此则凡施之政教命令者尽善尽美而四达不悖矣
 故元亨言不特亨通又大善而亨通也
 天者理之当然也理之当然处便是时故曰当其可
 之谓时天之所在即时之所在非应天之外又有时
 行也
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
 治有以遏恶扬善为言何也所有既大无以治之则
 衅蘖萌于其间衅蘖之萌皆起于赏罚之不明善恶
卷三 第 33a 页 WYG0030-0300c.png
 之无惩劝其初甚微其终至于不可禦而天下之祸
 成矣故圣人于大有著遏扬之戒以谨之于微也
 遏人之恶扬人之善非有他也天命之性有善无恶
 恶是他性分所无者故从而遏之遏恶所以顺天也
 善是他性分所有者故从而扬之扬善所以顺天也
 反之于身亦若是者此朱子之意
 顺天休命不是奉行天命惇庸命讨之意亦不是遏
 恶扬善欲以顺全在人之天命只是浅说谓遏恶扬
卷三 第 33b 页 WYG0030-0300d.png
 善皆是因人性之本然而治之彷佛行所无事意思
 本义曰天命有善而无恶故遏恶扬善所以顺天犹
 孟子注天下之理本皆利顺顺而循之则为大智意
 思
 遏恶扬善最是治天下急务遏其恶使之惩也扬其
 善使之劝也民皆惩恶而劝善天下所以治也赏罚
 不明于天下民无所惩劝相趋于恶而莫之禁乱之
 所由起也周至康王大有之时也康王命毕公保釐
卷三 第 34a 页 WYG0030-0301a.png
 东郊其实只是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
 风声俾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即遏恶扬善之
 谓也
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
 书周官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故大有有涉害之理
 程傅曰大凡富有鲜有不害初九虽当大有之时然
 阳则刚正而心有守居下则处卑而志未盈上无系
 应则无内外之交浮侈之心未作在事初则新与事
卷三 第 34b 页 WYG0030-0301b.png
 接而勤俭之心未变四者皆不涉乎害者也占者如
 是则无骄侈之失故无咎然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易
 之道也若谓无咎而以易心处之反有害矣故必艰
 以处之则终无咎书曰居宠思危罔不惟畏艰之道
 也
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
 此傅文势与比之初六有他吉也一般只举大有初
 九本义以阳居下上无系应而在事初皆举之矣
卷三 第 35a 页 WYG0030-0301c.png
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
 刚中才德之茂也得应乎上委任之隆也以是才德
 承是委任用能竭其忠智以任天下事如大车之能
 载物也伊尹任天下之重诸葛孔明𤼵愤感慨许先
 主以驰驱皆此道也程传曰其才如此所以能胜大
 有之任大车之材强壮能胜载重物也
 有所往如是兼刚中得应说无咎是能胜任而免责
 本义刚中字重在下字轻是对下文得应乎上字
卷三 第 35b 页 WYG0030-0301d.png
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
 此是解爻辞言象云大车以载是任物充积于中而
 皆不败也即克胜任重之意能胜重任所以无咎
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
 九三居下卦之上公侯之象刚而得正是才德之茂
 克谨侯度勋劳升于王室者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
 贤是人君嘉其勋劳从而优礼之如天王赐胙于齐
 桓晋文者然由是三以其土地所产重物如玉帛之
卷三 第 36a 页 WYG0030-0302a.png
 类朝献于天子以致尊君敬上之心有亨于天子之
 象若小人无刚正之德无君上之礼遇则无由朝献
 于天子故曰小人弗克
 蒙引曰亨于天子盖周礼所谓时见曰会者也此在
 常朝之外方小人弗克说得去
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
 言小人则不利也此是与积中不败句协韵不然亦
 不用害字
卷三 第 36b 页 WYG0030-0302b.png
九四匪其彭无咎
 四近君之位其位既高又以刚居之而所遇者又六
 五柔中之君故有僭迫之嫌所谓权不招而自大威
 权太重势陵于君者也犹幸其处柔不极其刚故能
 谦降损抑不极其盛而得无咎占者亦当如是也
 伊尹之于太甲周公之于成王霍光之于汉昭帝郭
 子仪之于唐代宗此爻是也臣罔以宠利居成功伊
 尹之匪彭也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周公之匪彭也出
卷三 第 37a 页 WYG0030-0302c.png
 入朝堂小心谨慎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霍光
 之匪彭也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
 子仪之匪彭也
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
 言其明辨之晰然也所明者君尊臣卑之义进退存
 亡之理也
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
 六五当大有之世柔中居尊虚巳以应九二之贤是
卷三 第 37b 页 WYG0030-0302d.png
 五之信有以孚于二也上下归之是天下之民见二
 五之相孚亦倾心信服于六五也五之孚感于上下
 上下之孚应乎五故曰交如言上下之相交也盖当
 天下无事之时不用刑威而以德化民也然君道贵
 刚太柔则废时当大有衅蘖易生若一于孚信而严
 威不立则纪纲法度因之废弛人将慢易之而无畏
 避之心矣故必济之以威猛厉之意常行于宽恕之
 中神武之威常行于仁厚之内则天下之人不敢玩
卷三 第 38a 页 WYG0030-0303a.png
 法以安肆所有之大可以长保而无虞矣何吉如之先
 王之明罚敕法周王之董正治官克诘戎兵皆是道也
象曰厥孚交如信以𤼵志也
 言一人之信见于虚已以应九二之贤而上下归之
 是有以𤼵上下之志也
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
 易而无备是解威如吉是必用威严也愚谓大有之
 世天下既安且治无事乎有为盖享盈盛之治者也
卷三 第 38b 页 WYG0030-0303b.png
 故人君但虚已下贤而上下自归之若非大有之世
 须费许多气力未必但如此而上下遂归之本义先
 下大有之世不为无意如此看方有著落不然只虚
 已下贤如何便上下归之
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
 履信思顺尚贤俱就以刚居上下从六五上取六五
 厥孚交如信也而上下从之是履信也谦退不居而
 下从六五是思顺也但不可谓履六五之信思六五
卷三 第 39a 页 WYG0030-0303c.png
 之顺尚贤作尚六五之贤说
 言上九以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是能履信思顺而
 尚贤也如是则行合乎天矣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
 利
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
 此是解上吉意要本爻德说言大有上九吉无不利
 者是履信思顺又以尚贤行合乎天自天祐之也故
 吉无不利
卷三 第 39b 页 WYG0030-0303d.png
(艮下/坤上)
谦亨君子有终
 谦者有而不居之义有德而不以德自居有功而不
 以功自居也止乎内其心敛戢不自大也顺乎外卑
 以自牧无骄亢也
 以山之高而处于卑地之下故为谦之象总是居高
 能下之意初非实象岂真有个山在地下之理哉人
 能谦卑降屈则随其所至而人皆爱敬之而行无不
卷三 第 40a 页 WYG0030-0304a.png
 得故亨始虽不居其有所有终不可没而名成功立
 故有终亨是目前通达无碍如所谓在邦必达在家
 必达州里可行蛮貊可行意有终是将来有结果成
 就如所谓汝惟不矜天下莫敢与争能汝惟不伐天
 下莫敢与争功意彖传尊而光卑而不可踰系辞传
 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皆是此意
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
 彖传不释卦名义径释卦辞此一例也其云天地之
卷三 第 40b 页 WYG0030-0304b.png
 谦亨亦与卦辞本义不甚相贴要圣人之精因卦以
 𤼵者尔
 天虽在上其气常下交于地以生万物是下济也然
 气一嘘而万物以生气一吸而万物以成是其道则
 光明也下济谦也光明则亨矣
 地以形言则处万物之下以德言则无成而代有终
 可见其卑也然其气则上腾以交于天而生物是其
 道则上行也卑谦也上行则亨矣
卷三 第 41a 页 WYG0030-0304c.png
 似此解谦亨与人皆爱敬行无不得意稍差此孔子
 之易也
天道亏盈而益谦
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寒极则暑暑极则寒此亏盈也日入而升月
 缺而圆暑生于寒极之后寒生于暑极之后是益谦也
地道变盈而流谦
 盈满者倾变而反陷如高岸为谷潮汐之大极而渐
 小草木之荣而悴开而落是也卑下者流注而益增
卷三 第 41b 页 WYG0030-0304d.png
 如深谷为陵潮汐之小极而渐大草木之悴而荣落
 而开是也
鬼神害盈而福谦
 鬼神要不外天地之道盖天地之功用造化之迹也
 然依此说则与上文无分别当以福善祸淫言蒙引
 欲兼动植之物说愚按草木之荣悴开落总在地道
 变盈流谦之内矣惟当从福善祸淫之说为是
人道恶盈而好谦
卷三 第 42a 页 WYG0030-0305a.png
 人之盈满高亢者则人情之所恶柔逊谦屈者则人
 情之所好故曰谦受益满招损德日新万邦惟怀志
 自满九族乃离
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
 承上言天地人鬼俱好乎谦故人而能谦若其位居
 尊则其德因之而愈光若其位居卑则人终不可得
 而踰盖谦者德本自光其位之尊其德因之而愈光
 也卑者位本可踰因其卑而能谦其德则高而卒不
卷三 第 42b 页 WYG0030-0305b.png
 可踰也何谓谦尊而光盖君子居尊则下民之所承
 载而瞻仰者于是而能谦焉其瞻仰又当何如哉书
 曰汝惟不矜天下莫敢与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敢
 与争功是也九三象传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可以见
 尊而光矣何谓卑而不可踰盖居下位之人不足以
 起斯人之景仰而有慢易之心是可踰也于是而能
 谦焉则人尊仰之而不敢生慢易之心矣故曰不可
 踰所谓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
卷三 第 43a 页 WYG0030-0305c.png
 慢易焉是也
 光是德光不可谓谦德之光蒙引说
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
 地中有山地本卑而中却有山是胸中有许多高处
 乃自掩其高而卑以自牧也故为谦之象此与本义
 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不同此说本之
 蒙引
 凡人待己之心常多故巳有片善便自以为无前待
卷三 第 43b 页 WYG0030-0305d.png
 人之心常寡故人虽有许多善视之若不足如此则
 在巳者多在人者寡而不得其平矣非谦也故体谦
 之君子裒去在巳之多以益在人之寡巳有善不大
 自张皇而深自贬损人有善不过于贬损而必加称
 扬于以称量事物之宜而平其施使待巳者犹待人
 待人者犹待巳人巳一致无复有多寡之异焉则人
 巳各得其平而谦在是矣此君子所以体谦之道也
 本义损高增卑以趣于平是就本文裒多益寡称物
卷三 第 44a 页 WYG0030-0306a.png
 平施上贴入谦上去观下文曰亦谦之意字可见
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
 柔既能谦而又处下谦而又谦者也故曰谦谦君子
 本义曰谦之至也用此以涉险则得众力之助而险
 可济故吉涉大川是虚象凡人之涉险难皆是与需
 讼诸卦涉大川不同
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
 程传曰自牧自处也言以卑下自处也释谦谦君子
卷三 第 44b 页 WYG0030-0306b.png
六二鸣谦贞吉
 六二柔顺中正谦德之盛者也由是积于中而著于
 外矣故为鸣谦夫谦而有闻巳无不正事无不成吉
 也占者能如六二之鸣谦焉则亦正而吉矣处巳处
 人不失其道正也动而不括行无不得吉也
 贞吉是占本义正而且吉是就鸣谦上先贴出占意
 然后正言占者如是则如其应
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
卷三 第 45a 页 WYG0030-0306c.png
 言六二之鸣谦贞吉由其中心之自得也谦德得于
 中则自闻于外矣即本义柔顺中正意
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
 卦惟一阳居下之上则其时为独尊无有出其上者
 此位之隆也刚而得正刚既足以有为而得正又为
 之尽善此德之隆也德位兼隆而为上下所归是功
 业足以盖世如唐之郭子仪是也乃劳而不伐有功
 而不德以其功下人故为劳谦夫虽不有其功其功
卷三 第 45b 页 WYG0030-0306d.png
 终不可掩虽不伐其劳其劳终不可没所谓汝惟不
 矜天下莫敢与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敢与争功是
 也故曰君子有终吉吉即君子有终
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
 万民服其功劳不是服其有功劳能谦即天下莫敢
 争能争功意此释君子有终
六四无不利撝谦
 柔而得正柔谦德也得正不过乎谦也居上而能下
卷三 第 46a 页 WYG0030-0307a.png
 亦谦也如是则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在邦必达在家
 必达矣故无不利然居九三功臣之上功不过于九
 三而位乃过之恐三不能甘而衅蘖所由起也故戒
 以更当发挥其谦以示不自安之意则为之上者嘉
 其谦为之下者安其让而利可永保矣撝谦如何谦
 让之意恐无以表白于三或见之言辞或见之动作
 或有意外之恩殊常之宠皆先彼后巳再三推让于
 三而巳不敢当焉务使此意表白于三此之谓撝谦
卷三 第 46b 页 WYG0030-0307b.png
 若蔺相如之让廉颇寇恂之屈贾复彷佛此爻之义
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
 此为六四之撝谦恐人疑其太过故为之解释如此
 言六四之撝谦似乎过于卑巽而违其法则矣然四
 以无功而处九三有功者之上理当如是虽过于卑
 巽而不为过似乎违则而实不违则也
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
 六五居尊富本其所有而能以其邻者亦其常事也
卷三 第 47a 页 WYG0030-0307c.png
 此曰不富以其邻者明六五之以其邻不以富而以
 德也以柔居尊在上能谦是其德也既曰不富以其
 邻又曰利用侵伐者执谦之人于武事多非所乐如
 汉文帝之屈于匈奴与和亲是其验也故曰利用侵
 伐以济其不及也蒙引曰此亦君道贵刚不可一于
 柔之意无不利放开说言凡事皆利不但侵伐之利
 也以其能谦故也
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
卷三 第 47b 页 WYG0030-0307d.png
 此恐后世之好兵者泥利用侵伐之辞而失之至于
 黩武殃民故为之解释如此言六五之利用侵伐是
 因其不服而征之也若苗民逆命而舜征之淮夷背
 叛而宣王伐之是也
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
 于谦而著行师之利何也盛言能谦之效所以劝也
 利用行师矣又曰征邑国者为其质柔而无位也质
 柔则才有所不及无位则力有所不足故不能征伐
卷三 第 48a 页 WYG0030-0308a.png
 四方但可征巳之邑国而巳无位是无君位不然说
 不得征邑国
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
 依本义志未得只是个过文尔其志之未得以阴柔
 无位才力不足故也此与爻辞意少异
(坤下/震上)
豫利建侯行师
 豫和乐也是泛解字义人心和乐以应其上是说此
卷三 第 48b 页 WYG0030-0308b.png
 卦之所以为豫盖豫有二义有一人自和乐者有众
 人共和乐者而此则是众人共和乐也
 九四一阳上下应之其志得行即人心和乐以应其
 上也以卦体言是言卦具有此义也以坤遇震为顺
 以动以卦德言是所以致人心和乐以应其上也顺
 以动顺理而动也夫天下之人不同所同者心天下
 之心不同所同者理既顺理而动则动合乎人心矣
 故人心和乐以应之论语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孟
卷三 第 49a 页 WYG0030-0308c.png
 子曰得道者多助即其义也
 建侯立君以治民也若非素得民心则民不服从非
 立君之利也故屯初九以贵下贱而大得民则利建
 以为侯行师戡乱除暴也然人心不乐未有不激变
 而生灾者故曰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
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
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
 说见卦辞下志行属九四蒙引曰彖传志行二字只
卷三 第 49b 页 WYG0030-0308d.png
 贴应字意非如俗说上下之和乐也愚谓其志得行
 毕竟是谁志若说上下之志如何谓之得行必是九
 四上下应之方其志得行故爻辞谓之大有得象传
 谓之志大行蒙引之说愚未敢从识者择之
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
 天地如之是天地和乐以应之也人君顺理而动则
 行合乎天地天地有不和乐以应之者哉如宋景公有君
 人之言三而荧惑为之退舍商高宗因雉雊而脩德
卷三 第 50a 页 WYG0030-0309a.png
 则天祐之而商道复兴汉高帝败于彭城而以大风
 脱汉光武逼于王郎而以冰合渡是皆天地之应处
 天地如之是举其大者以况其馀故曰而况建侯行
 师乎言必得人心之和应而建侯行师无不利也
 顺以动是举其平日言天地如之人心之应乃平日
 顺动之所召致
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
 天地顺动气机之动静阖辟也不可专就天左旋上
卷三 第 50b 页 WYG0030-0309b.png
 说为地说不得左旋也日月星辰寒暑昼夜之运转
 皆在天地之动内天位乎上地位乎下其间气机之
 阖辟往来皆有常则日月五星各有缠度次舍所谓
 顺动不过循其常则而运行依其度数而旋转尔天
 地若不顺动则七政之行皆失其度四时之行皆失
 其序欲其不过不忒不可得也若以顺动则日月之
 行秋冬而南陆春夏而北陆自春分而夏至昼浸长
 自秋分而冬至昼浸短何尝有过差乎气一舒而为
卷三 第 51a 页 WYG0030-0309c.png
 春为夏气一敛而为秋为冬四时代谢通复相仍何
 尝有差忒乎
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
 圣人在上礼乐刑政之施皆合乎天理而当乎人心
 是以顺动也将见此以理感彼以理应从欲以治四
 方风动不用刑罚而民自服矣
豫之时义大矣哉
 此承上言顺以动豫之时义也在天则以顺动而日
卷三 第 51b 页 WYG0030-0309d.png
 月不过四时不忒在圣人则以顺动刑罚清而民服
 天地之化圣人之治皆不外乎是然则豫之时义不
 其大哉
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
祖考
 雷始伏声于地及出地而奋震则所以鼓天地之和
 气而发万物之生意者在是和之至也故有豫之象
 先生作乐一则象其出地之声一则取其至和之义
卷三 第 52a 页 WYG0030-0310a.png
 为之诗歌宣以琴瑟钟鼓而乐于是乎有声为之舞
 蹈饰以干戚羽旄而乐于是乎有容声容皆有而乐
 之制于是乎备矣然乐非无因而强作也先王文以
 经治武以戡乱治功既成于是述其功德形之诗歌
 被之声音效之舞蹈以为功德之形容则先王之文
 德武功昭彰乎人之耳目而不可掩矣是乐之作所
 以崇德也先生之作乐也自闺门而邦国而宗庙朝
 廷无非用乐之所在也而其大者则冬至祭天于圜
卷三 第 52b 页 WYG0030-0310b.png
 丘以是乐荐之上帝而配以祖季秋享帝于明堂以
 是乐荐之上帝而配以考焉
 作乐以崇德则人和乐矣作乐以享神则神和乐矣
 乐所以和神人也
初六鸣豫凶
 初六是阴柔小人与九四为应是其强援也九四方
 得时主事初六依时附势其志因之得行说乐之极
 不能自胜至于自鸣所为如此其取败也必矣故其
卷三 第 53a 页 WYG0030-0310c.png
 占凶如唐顺宗朝王伾王叔文用事韩泰柳宗元刘
 禹锡等采听谋议汲汲如狂互相推奖僩然自得以
 为伊周管葛复出是鸣豫也
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
 志穷是解鸣豫志意满极不胜其豫而以自鸣凶之
 道也
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
 豫虽主乐然易以溺人言此以起六二之不溺于豫
卷三 第 53b 页 WYG0030-0310d.png
 也六二居中得正当可乐之地独以中正自守不溺
 于豫故其象为介于石言其坚确如石也凡人溺于
 富贵逸乐之中其心遂为昏蔽而昧乎吉凶祸福之
 几六二不溺于豫则心无所蔽而不昏昧故吉凶祸
 福之未来而几先动即能早见而预图之故又为不
 终日吉不俟终日而见凡事之几微也介于石二之
 贞也不终日二之吉也占者能如二之贞则亦吉矣
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
卷三 第 54a 页 WYG0030-0311a.png
 此推不终日本于介于石言六二不终日而见凡事
 之几微得正而吉者由其以中正自守其介如石也
 本义卦独此爻中而得正是取诸此
六三盱豫悔迟有悔
 六三阴不中正是小人也位近于四四为卦主得时
 主事三依时附势窃取宠位而以自乐名节顿丧祸
 败将及可悔也占者处此惟当速悔若悔之迟则凶
 咎随至而有悔矣
卷三 第 54b 页 WYG0030-0311b.png
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
 只是本义阴不中正意
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
 九四卦之所由以为豫是天下之豫由四致之如伊
 尹周公其人也举天下之人跻之寿富安逸之域丈
 夫之事业志愿无不遂矣所得孰大焉故其占为大
 有得然天下之豫虽由已而致非巳所能独保所赖
 以共保天下之豫者实在于天下之贤天下之贤非
卷三 第 55a 页 WYG0030-0311c.png
 猜忌嫉妒者之所能致必也任之勿贰用之勿疑如
 所谓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者焉则同类之
 朋合而从之如发之聚于簪众贤毕集群策悉用而
 豫可永保矣勿疑以下是戒占之辞
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
 志大行是解大有得盖君子所志常欲举一世而生
 全之天下由九四以致豫则平生之志于是乎大得
 矣
卷三 第 55b 页 WYG0030-0311d.png
六五贞疾恒不死
 以柔居尊则不能自振而沈溺于豫又乘九四之刚
 九四方得志于下众皆归之而不附巳巳之颠危频
 于死亡故为贞疾之象贞常也物以得正为常故谓
 贞为常常疾言久疾而不痊愈也然以所处得中善
 道犹有存者故又为恒不死之象衰周之君汉魏末
 世之主皆然也
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
卷三 第 56a 页 WYG0030-0312a.png
 乘刚即本义乘九四之刚众不附而处势危此解贞
 疾不及以柔居尊沈溺于豫意
 中未亡虽时势巳去善道犹有存者赖此一脉生意
 犹在故又为恒不死之义
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
 阴柔居豫极永溺于豫而无悔悟之期矣故为昏冥
 于豫之象然在震之终是动体也居动体尚有激昂
 奋𤼵之资而非衰颓不振者比故又为其事虽成而
卷三 第 56b 页 WYG0030-0312b.png
 能有渝之象革故而鼎新悔过而迁善如楚庄王以
 伍举之谏而罢淫乐秦穆公因于殽之败而悔告群
 臣以至汉武轮台之诏皆是也占者如是则能改而
 无咎矣
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
 在上是解冥豫如元吉在上大有庆也其位在中以
 贵行也例何可长言不能久将死亡也
(震下/兑上)
卷三 第 57a 页 WYG0030-0312c.png
随元亨利贞无咎
 本自困卦九自二来而居于初盖困卦下坎上兑坎
 卦九本在二今来居初也又自噬嗑九自上来而居
 于五盖噬嗑下震上离离卦九本在上今来居五也
 而自未济来者亦为九来居初九来居五盖未济之
 卦离上坎下离则九在上坎则九在二九来居初则
 成震九来居五则成兑震下兑上则为随也兼此二
 变者自困自噬嗑一变也自未济一变也
卷三 第 57b 页 WYG0030-0312d.png
 困卦九本在二六本在初今六自初上而居二九自
 二来而居初是刚来下柔退居其后也噬嗑九本在
 上六本在五今六自五上而居上九自上来而居五
 是刚来下柔而退居其后也未济放此故曰刚来随
 柔或疑刚来随柔难说巳能随物不知柔既为刚所
 随便是已能随物初不论刚柔也况此所主不重在
 刚柔此动彼说者此动而感乎彼彼说而从乎我亦
 随之义也必巳能为物之所随然后物从而随之如
卷三 第 58a 页 WYG0030-0313a.png
 比卦以一人而抚万邦以四海而仰一人亦是巳足
 为人之比然后人从而比之
 彼此相从则何事不立何功不建故大亨然使所随
 不正则为非道以相与虽大亨亦未免于有咎故必
 利贞方无咎
 利贞兼物我两边说已之随物无违道之私物之随
 我非于宗之吝所谓贞也七十子之从孔子孔明之
 从先主贞也何咎之有三千珠履之从田文荀彧之
卷三 第 58b 页 WYG0030-0313b.png
 从曹操不正也得为无咎乎
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
 说见卦辞下
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
 言大亨又能得正而无咎则天下之所随也盖大亨
 者彼此之随一人之随也贞无咎而天下随时则不
 但一人之随而天下皆随之矣天下随之极言其效
 也犹天下归仁邦家无怨意
卷三 第 59a 页 WYG0030-0313c.png
 随当兼上下说蒙引就有国者说恐未是
 言随出于正则得随之道而无咎然不但彼此之相
 随而已将见近者悦远者来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
 思不服尽天下之所随也何也正者天下之达道也
 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故随出于正则天下随之
随时之义大矣哉
 正者随之时义也夫随一出于正而天下皆随之其义不
 亦大哉人苟知随义之大则于所随可不谨哉可不贞哉
卷三 第 59b 页 WYG0030-0313d.png
 味卦辞及彖传之意虽云已能随物物来随已然归
 重在已能随物上
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
 此是于人事中觅个来配易非教人必如是也只是
 出作入息之意无大意义穷冬闭塞之时雷隐泽中
 造化之宴息也日入晦夜之时君子入宴息于内人
 事之宴息也易中大象俱当如此看如后以裁成天
 地之道先王至日闭关之类又一义当别看
卷三 第 60a 页 WYG0030-0314a.png
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
 初九以阳居下即所谓九来居初刚来随柔也为震
 之主震动也所谓此动彼说亦随之义也是皆卦之
 所以为随者也卦之所以为随则为成卦之主而主
 乎随者也故曰官犹屯初九为成卦之主也
 初九以阳居下为震之主卦之所以为随是主乎随
 者也故为官之象官者有所随也既有所随则心便
 有所主而变其常不得如常时无所主之虚矣是有
卷三 第 60b 页 WYG0030-0314b.png
 渝也私于所随固为未善然亦顾所随何如尔若所
 随是正人端士无匪人之伤则有辅仁之益犹为吉
 也虽然终是狭而未广又当出门以交不私其随但
 是正人端士皆与之交而不专主一人则兼众长集
 众善事无不成业无不就是有功也
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
 言其集众善而无有遗失也故能有功
六二系小子失丈夫
卷三 第 61a 页 WYG0030-0314c.png
 六二初阳在下非正应而实近五阳是正应而在远
 处一时未得遂其交六二阴柔性急不能宁耐自守
 以须五之正应但狃于近便而从初既从乎初则不
 得复从乎五矣是系小子失丈夫也女之从夫臣之
 从君弟子之从师士之交友皆有此事不可不谨也
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
 二系小子则弗能兼与乎丈夫然则人可不一于从
 正哉
卷三 第 61b 页 WYG0030-0314d.png
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
 四阳在上丈夫之象初阳在下小子之象也三近四
 而远于初则惟近之从而不暇及于远矣故其象为
 系丈夫失小子系者为之牵系而不去也四阳当任
 而三随之何求不得何欲不遂富贵功名可以立致
 何难之有哉故其占为冇求得虽有求得以此之故
 而苟于求虽得禽兽如丘陵然于君子之道相去远
 矣故又利于贞居易以俟命不行险侥倖以饕分外
卷三 第 62a 页 WYG0030-0315a.png
 之富贵是三之贞而君子之所当戒也
 六三上不就应爻取象而就四取象者上无可随四
 阳当任三之所欲随者也下不自比爻取象而就初
 取象者因下云系小子失丈夫而云也
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
 此当与上二爻弗兼与对看圣人之意谓初系小子
 则弗得兼与乎丈夫矣三系丈夫不虑失小子者盖
 三之志在于舍下失初非所顾也二狃于近而失五
卷三 第 62b 页 WYG0030-0315b.png
 三志乎四而失初二三之得失见矣
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
 九四以刚德之盛也居下之上位之隆也与五同德
 与君同心共济如伊尹之于太甲周公之于成王是
 也人臣若是何求不获故其占随而有获夫人臣以
 功能而求于君固亦义所当得而不为过然挟功陵
 上之嫌不能免矣故虽正亦凶必也内有诚心而外
 之所行者在于道理如是而明哲以处之则君嘉其
卷三 第 63a 页 WYG0030-0315c.png
 让而安于上民服其谦而安于下矣何咎之有有孚
 在道只是一理而分内外总是不挟功而陵于五也
 不可分讲有孚如何在道又如何愚谓有孚存谦虚
 不伐之心也在道行谦虚不伐之事也有孚在道就
 是他明处夫人臣挟其功能以陵于上取败之道也
 自非聪明睿智明于尊卑堂陛之分达于亏盈益谦
 之理孰能早见而预图之故卦辞就事论事曰明哲
 之事而象传溯流穷源曰明哲之功交相发也
卷三 第 63b 页 WYG0030-0315d.png
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
 言以理言当得凶也有孚在道以明此明哲之功也
九五孚于嘉吉
 九五阳刚中正下应六二亦中正是明君任贤相如
 尧舜之于禹皋汤武之于伊周孚于嘉者也占者如
 是则内焉有以启沃乎君心君德以之而成矣外焉
 有以弼成乎治道天下由之而治矣吉之道也
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
卷三 第 64a 页 WYG0030-0316a.png
 言五之信于善者由其位正中也盖位正中五之善
 也惟巳之善故能信乎善非成汤无以信伊尹非文
 王无以信太公孔子非不圣也遇春秋而卒老于行
 孟子非不贤也遇战国而终身坎坷圣人因孚嘉而
 发正中之义其所感者深矣
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
 上六拘系从维为何取此象自随言也上六爻义无
 所取只就居卦之上随之极上说道理王用亨于西
卷三 第 64b 页 WYG0030-0316b.png
 山又自此生出一意言以上六之诚意用之亨于岐
 山则吉也
象曰拘系之上穷也
 上言居卦之上也穷极也由其居上是以穷极即本
 义居随之极随之固结而不可解意
(巽下/艮上)
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
 有事有两意灾害之来有事也救灾解难亦有事也
卷三 第 65a 页 WYG0030-0316c.png
 故程传曰蛊非训事乃有事也既蛊而治之亦事也
 本义总其意而改之曰坏极而有事
 朱子语录曰皿虫为蛊言器中盛那虫教他自相并
 便是积弊那坏烂底意思如汉唐之衰弄得来到那
 极弊大坏时愚谓天下国家都是苟且因循弄得那
 极弊大坏处方有事出来坏未至极未必有事
 艮刚居上是其情高亢而不下接巽柔居下是其性
 退缩而不上交故曰上下不交
卷三 第 65b 页 WYG0030-0316d.png
 下卑巽是逡巡畏缩而不前进上苟止是因循止息
 而不事事上下不交则事无人共理下卑巽而上苟
 止则事听其废坏所以积弊而至于蛊
 蛊乱之极乱当复治故其占当得元亨盖否极而泰
 乱反为治不但国势自是而一伸治道亦于是乎振
 举是不但亨而且大亨也然元亨非可以坐致也必
 也冒险越深以求济然后可以拨乱世而反之正故
 曰利涉大川言当有事以治蛊也而治蛊之道在乎
卷三 第 66a 页 WYG0030-0317a.png
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盖甲日之始在治蛊则是事之
 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辛有自新之义
 前事过中而将坏则当自新以为后事之始而不使
 至于速坏故曰先甲三日言当革故鼎新也丁有丁
 宁之义后事方始而尚新又当致其丁宁之意而不
 使至于速坏故曰后甲三日言当忧深思远也自新
 于先丁宁于后则治蛊有道而乱反为治矣
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
卷三 第 66b 页 WYG0030-0317b.png
 说见卦辞下
蛊元亨而天下治也
 此句与坤后得主利而有常一般而字当是字后得
 主利乃是常道蛊元亨乃是天下治也蒙引曰是实
 天下治非谓天下将治也
利涉大川往有事也
 程傅曰方天下坏乱之际宜涉艰险以往而济之是
 往有所事也
卷三 第 67a 页 WYG0030-0317c.png
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
 言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则拨乱反正乱之终治之始
 矣终则有始虽云人事实则天道故曰天行非天有
 是时则人亦无缘有是事矣归重在天时上邵子曰
 时者天也事者人也时动而事起天运而人从犹形
 行而影会声发而响应与
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
 程传曰风遇山而回则物皆散乱故为有事之象此
卷三 第 67b 页 WYG0030-0317d.png
 只是一边尚遗了一边须兼两边看本义而事莫大
 于二者方说得去愚谓风遇山而回物皆挠乱固有
 事也既挠乱旋复返旧亦有事也蛊之时教化陵夷
 风俗颓败故必振作其民使去其旧染之污以自新
 而新民之本又必培养己德使天之与我者常存不
 丧然后推己及人斯民始可得而治矣
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
 初六于爻义无取只就卦初上说道理
卷三 第 68a 页 WYG0030-0318a.png
 蛊者前人巳坏之绪故有父母之象初为父母则诸
 爻皆其子也皆当以干蛊为责独九二上应六五为
 干母之蛊其馀诸爻皆干父之蛊
 在卦之初故蛊未深蛊未深故事易济事易济故有
 子则能治蛊而考得无咎然至于蛊亦危矣又必战
 兢自持以危厉处之方能终吉盖恐人以为易而以
 易心处之故为是以戒之也
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
卷三 第 68b 页 WYG0030-0318b.png
 言初六干父之蛊其意在于承考之志而置之无过
 之地也夫前人之蛊巳坏未始不欲贤子孙振起之
 故初六之干蛊谓之意承考也凡有干蛊之责者当
 知勉矣
 本义蛊未深而事易济在有子考无咎内干父之蛊
 是诸爻所共不取爻义独六四裕父之蛊是取爻义
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
 爻辞无中字本义生出一个得中是本象传意本义
卷三 第 69a 页 WYG0030-0318c.png
 九二刚中上应六五即象传之中道也
 干母之蛊而得其中言所干之事得其当也司马公
 入相尽变熙宁之法可谓善矣亦有不必变者如雇
 役之类是未当也故苏子瞻诸公力争之不可贞是
 就容色上说宋儒论谏官谓言事是目容色是纲正
 是此意不可贞本以刚乘柔来盖凡刚有多所违拂
 而柔必有所不堪故圣人特以为戒
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
卷三 第 69b 页 WYG0030-0318d.png
 说见爻辞
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
 九三亦是干父之蛊者以刚居刚而过乎刚又居下
 之上而不中固是未善然三是巽之上爻为巽之体
 以阳居阳为得其正巽则可以制其刚正则可以救
 其不中故其干蛊不无失当处是小有悔也然亦不
 至大狼狈故无大咎因是小有悔故仅无大咎因是
 无大咎故仅小有悔过刚不中巽体得正二句当合
卷三 第 70a 页 WYG0030-0319a.png
 说过刚不中若非巽体得正岂止小有悔正缘善恶
 相济故不至大违拂尔本义分过刚不中于小有悔
 分巽体得正于无大咎似未稳
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
 言九三过刚不中巽体得正以制之其干父之蛊初
 间虽若有小悔然终无过咎也
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
 夫前人之事巳坏为子孙者当如救焚拯溺以振起
卷三 第 70b 页 WYG0030-0319b.png
 之六四阴柔无为乃宽裕以治之若无事者然如是
 则蛊将日深矣安能有济哉故以往则见吝占者当
 以为戒也
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
 言未得干其蛊也
六五干父之蛊用誉
 六五柔中居尊当蛊之时似未必能振拔以有为者
 得九二以刚中之德奉承之于下有以匡巳之不逮
卷三 第 71a 页 WYG0030-0319c.png
 故能振前人之蛊垂声誉于天下得贤之效有如此
 哉
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
 言六五之用誉由九二承之以德也
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
 刚阳有德也蛊有事之卦在上则在事之外矣
 以刚阳居卦上而在事之外是贤人君子不偶于时
 而高洁自守者也故其象为不事王侯高尚其事
卷三 第 71b 页 WYG0030-0319d.png
 程传可玩
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
 言上九不偶于时而高洁自守是用舍惟时进退以
 道非洁身乱伦之徒也故其志可法则
(兑下/坤上)
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
 二阳之卦取名曰临何也夫邪正不两立阳进则阴
 必退其势然也当一阳来复之时虽有刚长之势然其势
卷三 第 72a 页 WYG0030-0320a.png
 犹孤未见其陵逼于阴也及二阳并进则众正汇征为
 泰为大壮为夬皆势所必至小人始无容足之地矣
 故取其卦为临圣人庆幸之意其见于此乎
 元亨利贞俱就临上说群邪退听君子之志得行元
 亨也不恃势用壮而守道义合于中行利贞也
 二阳寖长巳有临阴之势兑说坤顺九二刚中上应
 六五又有临阴之善故其占当得大亨然又利于守
 正盖势德兼隆固君子得志之日然所行不正则德
卷三 第 72b 页 WYG0030-0320b.png
 不合卦而失自处之道矣又安能以得志哉故元亨
 而利于贞者乃理之当然彖易圣人以为戒而彖传
 以为天之道也
 蒙引曰元亨大半自势上得利贞大半自理上来愚
 谓大半自势上得则小半自理上得盖刚长之时又
 有此善也大半在理上来则小半从势上来盖有其
 善既当利贞有其势又当善用之也
 八月有凶言平陂往复天运之常阳之长既可喜阳
卷三 第 73a 页 WYG0030-0320c.png
 之消又可忧自一阳之复至二阴之遁以卦计之凡
 有八卦以月计之当得八月到此时则阴浸而长阳
 当退避故有凶也
彖曰临刚浸而长
 刚浸而长则骎骎乎不可禦之势冇临之义也故曰
 临
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
 说是和颜悦色不壮于頄也顺是动而以顺行不突
卷三 第 73b 页 WYG0030-0320d.png
 如其来也刚中所处得当也而应有助也夫君子之
 去小人固自有道若徒刚壮见于面目而无深沈之
 思不顺不中而失善处之道势孤援绝而无正人之
 助则不惟小人不可去而患害已生矣又安能得志
 哉故说而顺刚中而应乃临阴之善圣人彖传深嘉
 之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
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
 本义意颇缓愚意圣人是说二阳虽长然不久将消
卷三 第 74a 页 WYG0030-0321a.png
 君子当预为之戒不可付之天运之自然也蒙引曰
 或谓主周正八月非也文王系辞之时未有周正至
 武王得天下方用周正此可以破其说
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
 潴水有泽泽上有地地高泽下是上临下也临下之
 道教养二者而巳故君子以之教民之意思无有穷
 尽其容保乎民也无有疆限教思无穷其意思如兑
 泽之深也容保民无疆其度量如坤土之大也
卷三 第 74b 页 WYG0030-0321b.png
 教思无穷者所谓圣人之心无穷世虽极治然岂能
 必四海之内无一物之不得其所哉故尧舜犹以安
 百姓为病若曰吾治巳足便不是圣人矣正是此意
 容保民无疆者盖圣人之心无内外如天地之无不
 持载无不覆帱天下民物皆欲使之得其所是无疆
 限也
初九咸临贞吉
 咸临遍临也君子以世道为巳责初九阳德方亨则
卷三 第 75a 页 WYG0030-0321c.png
 四阴皆在所临之内矣故其象为咸临占者能守其
 正不失临阴之道则小人可去而吉矣贞吉只是元
 亨利贞之意
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
 此申贞字之义如屯初九虽盘桓志行正也例
九二咸临吉无不利
 刚得中而势上进所谓当刚长之时又有此善也故
 其占吉无不利即卦辞元亨也不言贞者意此爻与
卷三 第 75b 页 WYG0030-0321d.png
 初九一体初既言贞此不待言也若谓九二刚得中
 而势上进犹盛于初无待于言则贞自是戒占之辞何与
 爻德且四阳大壮其势岂不尤盛亦有利贞戒何也
 初言贞吉二加之无不利者盖其德其势俱盛于初
 非初可得而比也
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
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
 六三阴柔不中不正无可临人却把甘辞好语临在
卷三 第 76a 页 WYG0030-0322a.png
 下之君子甘临之象也夫惟诚动物君子难说甘临
 诡道其谁听之故其占无所利然制行在我能知其
 无所利而改之则无咎
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
 言其不中不正也
 曰咎不长则知其始之有咎也始虽有咎然能忧之
 则可以免矣故曰咎不长也
六四至临无咎
卷三 第 76b 页 WYG0030-0322b.png
 处得其位正也下应初九阴阳相得其情密矣故其
 象为至临言情意恳笃所谓情如胶漆契如芝兰也
 朋友以信相临切至友道得矣故无咎不言吉利者
 爻非刚中相临未必其善否也朱子语录曰至临无
 咎未必极好只是与初相临得切至故谓之至
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
 只是本义处得其位
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
卷三 第 77a 页 WYG0030-0322c.png
 人君以一人之身临乎天下之广若区区自任岂能
 周于万事故自任其知者适足为不知惟能取天下
 之善任天下之聪明则无所不周而其知大矣尧舜
 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而巳六五柔中下应九二不
 自用而任人可谓得临下之道矣故曰知临大君之
 宜吉其所行乃知之事大君之所宜也如是将见不
 用其聪而聪自周于九围不用其明而明自照于万
 里君道得而治可成矣何吉如之
卷三 第 77b 页 WYG0030-0322d.png
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
 即本义以柔居中在爻为以柔居中在临为不自用
 而任人此何以谓中盖人君不自用而任人便是理
 之正当处便是中故曰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巳
 此题最难程文未好
上六敦临吉无咎
 此爻只是卦位说道理于爻义无取盖居卦之上处
 临之终与人相临自始至终而无替可谓厚矣子曰
卷三 第 78a 页 WYG0030-0323a.png
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上六其有焉故曰敦临
 厚德临人人无不服而邦家无怨矣故吉无咎吉以
 事言无咎以理言
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
 言其志专在于内卦之二阳也有念念不忘之意有
 厚道矣所以释敦临之义也
 程传以志在内为应二阳蒙引用其说今从之
 
卷三 第 78b 页 WYG0030-0323b.png
 
 
 
 
 
 
 
 易经存疑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