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
卷二 第 1a 页 WYG0030-024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易经存疑卷二
            明 林希元 撰
(震下/坎上)
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
 本义一阳动于二阴之下阳是动物而况居二阴之
 下岂能止得其必进动无疑也故其德为动雷是阳
 动于地之物也故为震之象
卷二 第 1b 页 WYG0030-0246b.png
 坎一阳在二阴之间而为之陷何也曰此以淑慝之
 阴阳言也阳善阴恶一阳在二阴之间不惟欲加害
 乎阳必且浼之使同为恶矣故其德为陷为险陷物
 之丽乎险也险即所陷之地也
 离一阴在于二阳之间而谓之丽者阳明阴暗阴在
 阳间得其所辅故为丽以明辅暗则变暗为明故为
 文明阴在上阳上进不得则蒸郁四布悠扬而成云
 云盛则成雨雨盛则成水以甑盖气酒验之最明小
卷二 第 2a 页 WYG0030-0247a.png
 畜彖傅密云不雨上往也邵子观物篇阳为阴累则
 相持下降而为雨即此意故坎之象为云为雨为水
 乾坤始交而遇险难在造化则是物始生而未通也
 震以一阳居二阴之下是阴阳相交之始故曰乾坤
 始交坎险在前是遇险难阴阳交而万物生故以乾
 坤始交为物始生在人事如汉高帝初兴而遇项羽
 唐太宗初兴而遇王世充刘黑闼李密萧铣诸雄是
 也凡人初作事而有阻厄者皆是不专就天下国家
卷二 第 2b 页 WYG0030-0247b.png
 说
 中溪张氏以系辞乾称父坤称母震一索而得男为
 乾坤始交不是盖系辞傅所言乃文王后天之卦非
 伏羲先天命卦之意也
 元亨是未通终必通也本于震之能动利贞戒占者
 宜守其正不可行险侥倖也是本于坎陷在前道不
 可须臾离天下未有舍正而能集事者况在屯难之
 时乎故凡所为利于固守其正文王幽于羑里而演
卷二 第 3a 页 WYG0030-0247c.png
 易孔子厄于陈蔡而弦歌得屯贞之义矣或问汉高
 帝困于白登而用陈平之计以脱可谓正乎曰君子
 不死于盗贼当厄难之中苟可以脱而无甚害于义
 者亦君子所不避也观散宜生以美女美玉释西伯
 可见矣
 勿用有攸往是因其居屯而戒其轻进非终不进也
 故本义曰未可遽有所往项羽王沛公于汉中汉王
 怒欲击羽张良曰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耶愿大王
卷二 第 3b 页 WYG0030-0247d.png
 云云此勿用有攸往之义也勿用有攸往与利贞是
 二义蒙引说勿用有攸往即是利贞与愚说不同在
 识者之自择耳
 初九阳居阴下以贤下人之象也为成卦之主乾坤
 始交而遇险难卦之所以为屯也以贤下人则得民
 得民则可君故利建
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
 刚柔以爻言也卦辞本义言乾坤就生物上言也本
卷二 第 4a 页 WYG0030-0248a.png
 是阴体一阳生于下是刚柔始交也
动乎险中大亨贞
 地有险阻有平易坎之地险阻坤之地平易地非坎
 之卦德地之险阻乃坎之卦德也故本义曰险坎之
 地蒙引说似未是且费力
 能动是其才足以有为也故得元亨在险则其时犹
 未易为也故又当利贞焉
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
卷二 第 4b 页 WYG0030-0248b.png
 震之象为雷坎之象为雨震坎合体是雷雨动作盈
 满乎两间也其在天造或世尚洪荒人物荒野或四
 海分崩生民扰攘而天下未定或百姓不亲五品不
 逊或三纲既沦九法亦斁而名分未明当此之时宜
 于众人之中择才德出类之人建之为侯俾任弥纶
 参赞之责施迅扫荡定之功然世难方殷事变无穷
 建侯特其大纲耳而事所当为者尚未止此也故既
 建侯了又须忧勤兢畏不遑宁处未明求衣日昃求
卷二 第 5a 页 WYG0030-0248c.png
 食天下若何而定名分若何而明凡可亨屯解难者
 皆竭心力以图之不可谓建侯则其事已尽邈然不
 加之意也舜命五官周建万国而忧勤惕厉者犹未
 已汉唐创业之君率用此道隋文帝平陈而骄唐宪
 宗平淮蔡而肆其忽于大易不宁之戒矣
 不宁是建侯之人心上自不安宁本义未可遽谓安
 宁之时语录须自以为不安宁方可此意当安在不
 宁之上
卷二 第 5b 页 WYG0030-0248d.png
 本义把草昧二字之义入在满盈内此会意解不可
 为正义满盈二字是缘雷雨之动而生
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
 云雷合体是云雷交作故其卦为屯君子以经纶亨
 屯之事也凡事有个大纲有个细目经是分其大纲
 纶是理其细目先举其大纲然后就中理其细目则
 巨细毕举屯难之世变为亨通之日矣
 如今建五府六部九卿以总庶政此举其大纲也府
卷二 第 6a 页 WYG0030-0249a.png
 部卿寺之中各有许多节目此理其细目也分人为
 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五伦此举其大纲也五伦
 之中各有许多节目此理其细目也自此推之不能
 尽书
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
 屯难之初时未可进以阳在下阳欲进而在下势未
 可进又居动体其志欲进而上应阴柔险陷之爻则
 有挤之不与进者故其象为盘桓夫在恒情不得进
卷二 第 6b 页 WYG0030-0249b.png
 多有行险侥倖以求进者是虽得遂其进而平生之
 守为之扫地矣义当守正不可失其守而初九以阳
 居阳得其正又能守正之人也故占者利于安处其
 正言必安于义命不可萌侥倖之心也孔子进以礼
 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孟子不肯枉尺而直寻者
 皆是道也
 初九一阳交于二阴卦之所以为屯也故曰本成卦
 之主以阳下阴为民所归侯之象也占者能如初九
卷二 第 7a 页 WYG0030-0249c.png
 则利建以为侯卦辞利建侯所建者初九也初九利
 建侯则自当之为人所建矣二建侯俱作占说蒙引
 谓卦辞是占初九是象尚未见得
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
 言初九虽盘桓不得进然其志在于行正而不行险
 侥倖以求进也
以贵下贱大得民也
 阳贵阴贱初九以阳来居阴下为以贵下贱之象夫
卷二 第 7b 页 WYG0030-0249d.png
 屯难之初天下未定名分未明生民愚蒙未能自立
 非有圣哲君子开其壅蔽而指其迷途施其政教而
 立其准极则生人之类不沦于禽兽夷狄者鲜矣初
 九阳刚之爻以德则为时人之耳目以位则为生民
 之父母是个尊贵之人也而居于三阴之下是不以
 尊贵自骄逸而降身屈己以恤人穷以理民事汲汲
 乎为生民造命立极以遂其生养明其伦理息其争
 夺如禹之治水胼手胝足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
卷二 第 8a 页 WYG0030-0250a.png
 入真能以贵下贱者也当生民未能自立之时一有
 圣哲君子能为之造命立极孰不望之如父母而来
 归不但得民而又大得民也
 蒙引谓已贵为君了何以说得建侯来愚谓无个君
 位如何得以贵去下贱圣贤如孔孟非不贵乃卒老
 于行不能援天下之溺何也故贵当兼德位曰利建
 侯则是得民而可君如舜历试诸难而尧禅禹治水
 有功而舜禅尔
卷二 第 8b 页 WYG0030-0250b.png
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
乃字
 六二阴柔中正不过于柔也在人为有德之士与九
 五相应或有平生之雅或有联属之分或有意气之
 交义所当从不幸乘初九之刚二之于初虽无可从
 之义然初知二之贤实有攀援之意而其力又足以
 相制故能难之而使不得上进以应于五故其象为
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然初之难二非为之害也乃求
卷二 第 9a 页 WYG0030-0250c.png
 与己共事耳故其象为匪寇婚媾夫初之求二其意
 本善恒情鲜不为所移者而二独有真见以初与已
 非正应固守其正而不之与其象为女子贞不字至
 于十年数穷理极则初之妄求者去而四五之正应
 者合而可与矣故曰十年乃字窦融据陇西志从光
 武而隔于隗嚣久然后得合恍惚此爻之象女子贞
 不字十年乃字纯是象占在其中
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
卷二 第 9b 页 WYG0030-0250d.png
 二与五应其常也为初所难是失其常十年乃字是
 反其常道也
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
 君子欲有为于天下必有其具有其势有其辅六三
 阴柔则才劣不中不正则德偏是无其具也居上卦
 之下则位卑是无其势也上六是阴爻不得个阳爻
 与之为应是无其辅也无此三者本不足以济屯但
 六三阴柔智识暗昧而不能明理不中不正则轻举
卷二 第 10a 页 WYG0030-0251a.png
 妄动而不能择行故已虽不足以济屯乃不能审时
 度势而妄往以济之其取困也必矣故其象为即鹿
 无虞惟入于林中夫虞人守山林之吏山林之孰险
 阻孰平易皆其所知也即鹿而无虞人为之指引险
 阻何知其陷于山林之中也必矣隗嚣公孙述皆非
 霸王之器又据偏安之地豪杰如马援者又不之与
 乃欲与汉光武争天下卒自取灭亡亦三之谓也
 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戒占者之词也是承上文即鹿
卷二 第 10b 页 WYG0030-0251b.png
 无虞而言蒙引曰六三固不能然也无虞不可以逐
 鹿其理甚明其吉凶之几在于未即鹿之先君子见
 几不如舍之而勿逐不能见几而往逐不舍必致羞
 吝矣隗嚣公孙述皆犯是戒者也
 屯初二两爻皆是实象惟三一爻是虚象盖即鹿无
 虞非言即鹿之事也
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
 无虞不可以即鹿而即鹿者心贪乎禽也天下之祸
卷二 第 11a 页 WYG0030-0251c.png
 皆生于人之贪心
 君子见几不如舍去若往逐而不舍其致羞吝而取
 困穷也必矣
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
 六四以阴柔之才居屯难之世不能上进以济屯故
 为乘马班如之象然初九守正居下以应于己可以
 为吾辅有婚媾之象占者若下求婚媾以往济时艰
 则忠贤陈力而大难可平矣故吉无不利
卷二 第 11b 页 WYG0030-0251d.png
 往是往济屯小注作四往求初不是蒙引有辨
象曰求而往明也
 知己之才不足以济屯知初之贤可以为吾辅是其
 明也子阳井底蛙不知己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
 用不知人也可谓明乎
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
 九五以阳刚中正之德居九五君人之位其于君道
 固无可议矣不幸当屯之时陷于险中虽有六二正
卷二 第 12a 页 WYG0030-0252a.png
 应而阴柔才弱不足以济又初九得民于下众皆归
 之内无可恃之人外有方兴之敌大势已去而不可
 为九五坎体一阳陷于二阴之间有膏润而不得施
 为屯其膏之象占者若遇小事能守其贞则吉遇大
 事虽守其正而亦不免于凶盖饮食起居之常无关
 于理乱兴衰之数者得正则可以获安若建侯行师
 之类有关于国家之大体者虽得其正亦不能救其
 弊也
卷二 第 12b 页 WYG0030-0252b.png
 蒙引曰小贞吉大贞凶明言其无可为也
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
 有膏润而不得施故曰施未光非膏泽得施但未光
 大也六四才无可为得贤自辅犹足以济屯九五才
 堪有为辅相无才则终于不济人才有关邦国之兴
 衰也如此
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
 上六阴柔是本身无才无应是外面又不得贤人为
卷二 第 13a 页 WYG0030-0252c.png
 之辅处屯之终否极而泰将来正可有为之时也乃
 以无才无辅而不能进卒于忧惧故其象为泣血涟
 如
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
 丧无日矣岂能长久哉
(坎下/艮上)
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
利贞
卷二 第 13b 页 WYG0030-0252d.png
 一阳止于二阴之上阳自下升极于上则止也故其
 卦为艮其德为止其象为山者山在地之上而隆起
 坤为地艮本坤体一阳在上是坤体而隆其上也故
 有山之象
 物生之初蒙昧未明凡物皆然不独人类以坎险而
 遇艮止为山下有险山下已自险阻又遇个险使人
 蒙昧莫知所往故曰蒙之象内险是中心危殆不安
 外止是外面执滞不通总是一片鹘突人故为蒙之
卷二 第 14a 页 WYG0030-0253a.png
 意
 蒙亨蒙不终于蒙而必开通领悟也然蒙之所以亨
 者以发蒙有道尔盖童蒙不我求则无好问愿学之
 心安能得其来而使之信我求而诚或未至则无专
 心致志之勤安能警其惰而使之听故皆不足以致
 亨此卦九二以刚居中能𤼵人之蒙而与六五阴阳
 相应是其𤼵蒙也匪我去求童蒙乃童蒙来求我其
 𤼵之也又因其初筮之诚而后告若再三则渎渎则
卷二 第 14b 页 WYG0030-0253b.png
 不告夫待其我求而𤼵之则相信之深一投而即入
 矣待其诚至而𤼵之则求道之切一启而即通矣此
 蒙者所以得亨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
 三渎渎则不告皆就九二以刚居中能𤼵人之蒙而
 与六五阴阳相应二句见得若非以刚居中必不能
 待其我求待其诚至而告之若非六五阴阳相应亦
 不能得童蒙我求而𤼵之利贞是戒占者上言𤼵蒙
 之有道然养蒙之道未之及也故𤼵利贞之义盖童
卷二 第 15a 页 WYG0030-0253c.png
 稚初生志向未定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明者之于童
 蒙所以启𤼵与其所养育者不以正道其弊有不可
 胜言者矣故必启其良知良能之天充其仁义本然
 之善捍其外诱以全其真纯闲其私邪以养其德性
 奸声乱色不入于聪明淫乐慝礼不接于心术务使
 所闻皆正言所见皆正事所行皆正道则习与智长
 化与心成中道若性圣贤同归其为利无穷矣贾谊
 曰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而天下定此之谓也秦
卷二 第 15b 页 WYG0030-0253d.png
 始皇使赵高傅胡亥汉文帝使晁错教太子皆刑狱
 法律之事卒使胡亥好杀而亡而景帝卒为忌刻寡
 恩之主其忽于大易利贞之戒矣
 匪我求童蒙至利贞就蒙者一边说本义筮者明则
 人当求我至蒙者之养蒙与蒙者之自养是𤼵明占
 法在易中多有如此者蒙引有说
 利贞本义就养蒙说愚意欲就发蒙而兼养蒙说盖
 养蒙发蒙原非二事对前日之蒙言则曰发对后日
卷二 第 16a 页 WYG0030-0254a.png
 之作圣言则曰养利贞之语实蒙上文如咸恒利贞
 之例非𤼵蒙之后又别出养蒙之义也或曰据彖傅
 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似就养蒙说曰彖傅圣功之语
 是即利贞之旨而极言之故不得不言养𤼵者一时
 之事养者自初至终养之以至有成也彖傅之旨与
 彖辞稍异愚见如此但本义既有说今亦未敢遽自
 主张
彖曰山下有险险而止蒙
卷二 第 16b 页 WYG0030-0254b.png
 山下有险险字只是水险而止险字只是不安之意
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
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
 谓蒙之所以亨者由九二以可亨之道𤼵人之蒙而
 又得其时之中也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者亦以
 亨行而得其时之中也故曰皆以亨行而当其可志
 应即本义二刚明五柔暗故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其
 志自相应
卷二 第 17a 页 WYG0030-0254c.png
 以刚中也刚则能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也
 中则其告有节初筮告再三不告是也
蒙以养正圣功也
 蒙以养正即此就是作圣功夫非谓他日方为作圣
 功夫也朱子语录之说少差
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正而已矣蒙而养之以正虽
 未遽至于圣域然由此而充之由善信而美大而圣
 神而圣域可驯致矣是造圣之域虽在后日作圣之
卷二 第 17b 页 WYG0030-0254d.png
 功就在今日
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
 泉水之始出者其势必是流行而有渐故为蒙之象
 盖蒙者物生之初蒙昧未明水之始出行而有渐未
 至盛大流行亦犹生物之初蒙昧未明也故取象为
 蒙果行育德乃养蒙之功不必粘著山泉或以果行
 法水之必行育德法水之有渐盖以必字带行字谓
 水之必行故君子法之而果行尔此不可用
卷二 第 18a 页 WYG0030-0255a.png
 道之体诸身者谓之行行有弗果则逡巡畏缩因循
 怠惰而道不可得矣故必果决其行猛勇直前不逡
 巡而畏缩奋𤼵精进不因循而怠惰若子路有闻未
 之能行惟恐有闻真能果行者也行道而有得于心
 者谓之德德有不育则急遽而无馀功局促而无馀
 味其德亦止于小成矣故必优游涵泳日就月将待
 其自长涵育薰陶勿忘勿助俟其自化文言所谓宽
 以居之杜预所谓优之游之使自求之厌之饫之使
卷二 第 18b 页 WYG0030-0255b.png
 自趋之真能育德者也果行育德则虽愚必明虽柔
 必强蒙不终于蒙而圣人之域可驯致矣养蒙之道
 孰有加于此哉
初六𤼵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
 初六以阴居下阴既暗而在下又暗故曰蒙之甚也
 占者遇此当𤼵其蒙夫蒙无知也告之而弗喻引之
 而屡违非威之以刑莫能从也故利用刑人用刑之
 人如今之皂𨽻是也利用刑人是必施其鞭朴治以
卷二 第 19a 页 WYG0030-0255c.png
 严威然后愚蒙无知之人克就规矩准绳之中而有
 启𤼵开通之美然以资质庸下之人责效于旦夕恐
 未必遽能领略而吾之鞭朴为徒劳又必从而宽假
 之从而暂舍之观其惩艾奋𤼵之馀或能悔悟而通
 晓故曰用说桎梏若遂往而不舍击蒙无巳非惟在
 彼有所不堪而在我亦失敷教之道非惟不利乎蒙
 而又有害乎蒙必且见害于蒙矣故为吝
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
卷二 第 19b 页 WYG0030-0255d.png
 本义之说不待加增矣
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
 九二以阳刚为内卦之主统治群阴当𤼵蒙之任者
 以理言之所治既广物性不齐不可一槩取必固当
 有所包容而爻之德刚而不过又能有所包容故占
 者能包蒙则吉矣
 九二以阳刚为内卦之主统治群阴又有纳妇之象
 故占者纳妇则吉云峰纳妇之说不是
卷二 第 20a 页 WYG0030-0256a.png
 九二一爻统治群阴而当𤼵蒙之任是居下而能任
 上事者故又为子克家之象
 蒙引曰此爻三句辞就本爻言只是包蒙吉一句便
 了其纳妇吉子克家都是就包蒙之象特取出来故
 本义以阳受阴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二句毕竟都
 是统治群阴之义
 又曰三句各自为一事包蒙是爻有此象占者能包
 蒙则吉矣纳妇是爻有此象占者能纳妇则吉矣子
卷二 第 20b 页 WYG0030-0256b.png
 克家又纯是象占意巳在克家字内矣
 有其德而当其事通解三句为是纳妇亦须有德关
 睢之诗可见子克家一句纯是象与上包蒙纳妇不
 同作此题若随事体贴又觉琐碎程文槩作占讲辞
 语虽善尚觉未安
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
 象傅与爻辞不同子克家作虚象说其义是居下而
 任在上𤼵蒙之事如此方刚柔接可通若把刚柔作
卷二 第 21a 页 WYG0030-0256c.png
 父子则浅矣不可不知言九二居下能任在上𤼵蒙
 之事其象为子克家者由六五居上与之相应刚柔
 之情相接也程傅二与五刚柔之情相接故得伸其
 刚中之道成𤼵蒙之功苟非上下之情相接则二虽
 刚中安能尸其事乎
 虽云刚柔接然重在五应二一边彖傅志应亦然盖
 士不枉道以求合君当屈己以下贤也
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
卷二 第 21b 页 WYG0030-0256d.png
 六三不就蒙说又别取一义此不可晓意当时只因
 上爻取纳妇一事见得此爻在女子是个不正之女
 故𤼵此象程傅正应在上不能远从见九二为群蒙
 所归得蒙之时故舍其正应而从之是女之见金夫
 也其说似可用不知本义为何不取
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
 顺当作慎言此女之行不慎也即见金夫不有躬也
六四困蒙吝
卷二 第 22a 页 WYG0030-0257a.png
 六四既远于阳以此爻言上下皆阴也又无正应以
 应爻言指初六远于阳是左右前后无贤哲之人无
 正应是平日亲友无贤哲之士故蒙终无启𤼵而致
 困其占为可羞吝
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
 阳实阴虚远实远于阳也指上下皆阴说
六五童蒙吉
 六阴柔也居上之中中也五君位居尊也九二以阳
卷二 第 22b 页 WYG0030-0257b.png
 刚为内卦之主统治群阴而五与之相应凡居尊位
 者多以势自高而情不下接五以柔中居尊位而能
 下应九二是柔中道胜好德心诚不以势为有无者
 也故本义云纯一未𤼵以听于人盖真纯之天未丧
 赤子之心尚存不作聪明任己见以自主事而惟虚
 心以听仁贤者也故其象为童蒙如成王之于周公
 是也太甲亦近之占者如是则德性以之而明治功
 以之而成矣故吉
卷二 第 23a 页 WYG0030-0257c.png
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
 柔顺以巽乎人故其象为童蒙即本义所谓柔中居
 尊下应九二者也
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
 蒙卦六爻凡处阳者皆是𤼵蒙之人上九阳爻故为
 治蒙之人九阳性刚而又居卦之上其性益刚故其
 义为治蒙过刚其象为击蒙盖严威太过鞭朴常用
 而少敷教在宽之道也圣人因而开𤼵之曰击蒙固
卷二 第 23b 页 WYG0030-0257d.png
 是未好亦顾所以击之何如耳若不量其资质取必
 太过攻治太深欲责效于旦夕则蒙者有所不堪虽
 曰爱之其实害之是为寇也何利之有然蒙虽良知
 之天不丧不能不坏于人欲盖一心之微众欲攻之
 其寇盖不胜其多矣若以击蒙之道而用之禦寇过
 于防闲而不少怠弛严于攻治而不少宽假夏楚不
 废鞭朴常用务使放心邪气不得坏其天理之公性
 命之正则所以击之者实所以成之也何不利之有
卷二 第 24a 页 WYG0030-0258a.png
 不利为寇利禦寇于是见圣人开物成务之学又以
 见易为尽性之书非后世卜筮之流也
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
 上之刚不为寇而止寇上之得其道也下之人因其
 所止而其寇为之止下之得其道也故曰上下顺也
(乾下/坎上)
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
 凡人作事皆责成于目前其间多有阻隔而目前不
卷二 第 24b 页 WYG0030-0258b.png
 可成者其势不容于不待然不容不待者其心多非
 所乐其待也未必出于中诚不免于急迫觊望之意
 如此则怀抱不开胸中许多暗昧抑塞而不光明豁
 达故圣人特𤼵有孚之义盖遇事势之未可为即安
 于义命雍容以待几会而不切切焉以厚觊望则其
 待也出于真实而非虚假矣如此则心逸日休胸襟
 洒落而无滞碍不亦光明亨通乎然使心安于需而
 事或未出于正则将来亦未必可成必也所需之事
卷二 第 25a 页 WYG0030-0258c.png
 皆出于正而无行险侥倖之为则功深而效得时动
 而事起向者之所需而今皆就绪矣故吉汉高帝厄
 于项羽强就汉中之王萧何劝以养民致贤任用三
 杰卒能破秦灭项而成帝业刘盆子虽为众所推四
 方未定不能立纲陈纪以兴复帝业而犹踵盗贼之
 故习而卒于无成可以见圣人贞吉之旨矣利涉大
 川作实象说天下之险难亦在其中大川多有风波
 之险人多不能宁耐而致覆溺之祸故圣人特于需
卷二 第 25b 页 WYG0030-0258d.png
 𤼵其义使天下后世之人知涉大川巨险者皆必能
 待然后有济其仁天下也至矣
 阴柔性躁不能宁耐阳性刚健则沈毅不苟而能宁
 耐苏子瞻张良论云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天下之
 大勇也可见刚健能待之义孚信之在中者是以心
 言𤼵已自尽为忠循物无违为信孚则𤼵已自尽之
 忠也
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
卷二 第 26a 页 WYG0030-0259a.png
 言需之义须也此卦坎上乾下坎之性为险而在其
 上是险在前也乾之性为健而在其下以临于险刚
 健之性能宁耐久待而不遽进以陷于险此其理自
 不至于困穷矣
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
 言需而有孚则光亨若又得正则吉何所取哉盖以
 卦体言此卦以九居五而在上体之中是居乎天位
 正而且中有有孚得正之义盖以阳居阳正也正是
卷二 第 26b 页 WYG0030-0259b.png
 贞之义在上体之中中也中为中实是有孚之义正
 则顺乎道理而无行险侥倖之事卦辞之贞取此中
 则安于义命而无计获期望之私卦辞之有孚取此
 彖辞有孚在先贞吉在后彖傅正中则贞又在先有
 孚又在后位乎天位只是明居五不重在位上程傅
 曰居天位指五可见
利涉大川往有功也
 据彖傅程傅不见两象意似只承正中说来本义兼
卷二 第 27a 页 WYG0030-0259c.png
 两象未知是夫子之意否今但得依他然不可遗了
 上文正中意观本义以卦体及两象释卦辞以及字
 界卦体似亦兼正中意今为之说曰所谓利涉大川
 者由卦体正而且中卦象乾健以临坎水夫正则不
 行险侥倖中则无私意期望刚健则能从容宁耐有
 此数者故往涉大川险必可济而有功也有功是利
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
 问本义云上于天待其阴阳之和而自雨云既上于
卷二 第 27b 页 WYG0030-0259d.png
 天阴阳犹未和何也曰云是阴阳之气阴阳初交则
 成云及交而固则成雨固则和矣云上于天是阴阳
 相交之始犹未固也未固则未和然亦自此积之久
 之则固而和矣无容别有造作矣故曰无所复为待
 其阴阳之和而自雨程傅曰云气蒸而上升于天必
 待阴阳洽然后成雨云方上于天未成雨也
 饮食宴乐非教人饮食宴乐也明其无所作为尔事
 之当需者如为学为治以至凡百事务皆有之为学
卷二 第 28a 页 WYG0030-0260a.png
 者致知力行工夫已做了无容复为若夫学业之成
 则不容急惟当待之尔孟子勿忘勿助即此意也为
 治者纪纲法度治道规矩皆已备举无容复为若夫
 治效之成则不容急惟当待之尔夫子必世而后仁
 即此意也
 蒙引曰饮食即宴乐之具
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
 郊旷远之地未近于险初九在乾卦之下去上卦坎
卷二 第 28b 页 WYG0030-0260b.png
 险尚隔二爻是未近于险故为需于郊之象郊未近
 险义不可进而初九阳刚又有能恒于其所之象占
 者止而不进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则不陷于险而无
 咎矣
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
 言不犯险难而行即本义未近于险之意未失常言
 未失其所需之常也常时需于郊而今尚在其所而
 未失也
卷二 第 29a 页 WYG0030-0260c.png
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
 沙水涯之物近于险也九二渐进近坎故其象为需
 于沙去险渐近虽未至于患害然亦未能全无事故
 未免小有言盖人以言语伤我也言语之伤虽灾害
 之小然使不善处之未有不因以起祸者九二刚而
 得中刚则能宁耐中则能善处故不但不入于险而
 终得出乎险是终吉也
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
卷二 第 29b 页 WYG0030-0260d.png
 言二虽近险然九为刚爻刚则能宽裕而不急迫是
 以宽在中而不急进也以宽居中故始虽渐近于险
 而终则能出乎险故曰以吉终
九三需于泥致寇至
 近水有沙沙下有泥泥与水连需于泥将陷于水矣
 九三去险甚近地已可危过刚不中性又不善乃致
 寇至孽自巳作咎将谁归占者不可不慎也
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
卷二 第 30a 页 WYG0030-0261a.png
 外谓外卦言其灾只在近也寇自我致不敬慎焉尔
 若能敬慎则不败也此圣人𤼵明占外之意盖占中
 所无而圣人𤼵之也
六四需于血出自穴
 四交坎体已入乎险故其象为需于血血者杀伤之
 地四需于此则害临身矣然六居四为柔得其正柔
 得其正则能需而不进是有消灾解难之术而卒出
 乎险故又为出自穴既伤有血又曰需何也缘卦名
卷二 第 30b 页 WYG0030-0261b.png
 而言也均之四也既曰血又曰穴何也自其伤言则
 曰血自其出言则曰穴
 沛公见羽鸿门彷佛此爻之义吴东湖工尚初为江
 西参政征姚源洞为贼所得卒能诱说贼徒使缚其
 酋长而自脱其身又因以平贼亦庶几此爻之义
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
 言虽需于血能柔顺以听时而不躁进以犯难故卒
 能出自穴也
卷二 第 31a 页 WYG0030-0261c.png
九五需于酒食贞吉
 九五居尊而当需之时是治道之所当为者皆已为
 之而无容复为矣特当雍容以待治功之成尔然使
 急于功利之君未必不妄有作为以生意外之患者
 九五阳刚中正阳刚则性能宁耐中则心不偏正则
 事不邪故能安以待之而不妄有所为其象为需于
 酒食言只以酒食为事而无所作为非纵情于酒食
 以衔杯为高致也需于酒食贞也占者如之而贞则
卷二 第 31b 页 WYG0030-0261d.png
 吉矣
 本义需于尊位蒙引重之谓非其尊位则不得安以
 待之依愚见需于尊位特言其为君尔世有苟于功
 利之君非不居尊位也而亦不能安以待之何也故
 不重为是
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
 居上体之中是其中也以阳居阳是其正也中则心
 不偏正则行不邪故当需之时能安以待之而不生
卷二 第 32a 页 WYG0030-0262a.png
 急迫觊望之私
 蒙引曰中正字含得尊位意似不必用大抵彖象傅
 各自为说不可比而同之
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
 上六据不速之客爻辞未见得是不好人据本义柔
 不能禦及非意之来二句又似是不好人今只依爻
 辞大抵上六在险难之中九三既与已相应未必是
 不好人其下二阳与之同类需极并进未必有恶意
卷二 第 32b 页 WYG0030-0262b.png
 特其来非出于己之召致故以为不速之客尔敬之
 终吉言能致敬尽礼于三人则可资其力以出险也
 如沛公先入关项羽怒攻之项伯与张良善欲与俱
 去张良邀项伯入见沛公奉卮酒为寿与为婚姻遂
 因以谢项羽而得免于难彷佛此爻之义
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
 未详
(坎下/乾上)
卷二 第 33a 页 WYG0030-0262c.png
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
 讼争辩是讼于官非内自讼之讼为卦上乾下坎上
 刚以制其下则下情为之不堪下险以伺其上则其
 智足以谋上此讼之道也内阴险其奸足以害物外
 强健其力又足以济奸亦讼之道也已险能执彼之
 短以为辞彼健能为我之敌而不屈亦讼之道也故
 其卦为讼
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观卦爻中有此象便系以此辞
卷二 第 33b 页 WYG0030-0262d.png
 今术家六壬卦取贵人天喜禄马六亲之类其源皆
 出于此此卦九二中实有中孚之象上无应与有见
 窒之象坎为加忧有惕之象卦变刚来得中有得中
 之象上九过刚居讼之极有终极其讼之象九五刚
 健中正以居尊位有大人之象以刚乘险以实履陷
 有不利涉大川之象故其占为有孚信而见窒能惧
 而得中则吉终极其讼则凶见大人则利涉大川则
 不利皆卦有此象而系以此辞占者当随其所处以
卷二 第 34a 页 WYG0030-0263a.png
 为吉凶也 言占得此卦者必情本真实而不免见
 窒一时或未能直然讼非美事必恐惧畏谨如在已
 之枉能伸即止而不过于求胜则既不伤身又不费
 财吉之道也如讼不知止过于求胜终极其讼不但
 伤身而又费财凶之道也大人善于听断必见大人
 然后可以求直故利行险侥倖以取胜是涉大川也
 其理决难取胜而所丧亦不为小故不利
象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
卷二 第 34b 页 WYG0030-0263b.png
 说见卦辞
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
 易中卦变见朱子卦变图凡一阴一阳二阴二阳三
 阴三阳四阴四阳五阴五阳之卦各有所自来遁卦
 二阴四阳易中二阴四阳之卦凡十四皆自遁而来
 此非易之本义乃有易之后圣人看得有此义故特
 𤼵一例尔言此卦自遁而来刚自三来而居二柔自
 二进而居三是刚来而得中也有得中之义是以惕
卷二 第 35a 页 WYG0030-0263c.png
 中吉
终凶讼不可成也
 程傅曰讼非善事不得已也不可终极其事极意于
 其事则凶矣故曰不可成也
利见大人尚中正也
 程傅曰讼者求辩其是非也辩之当乃中正也故利
 见大人以所尚者中正尚中正是大人自尚不是人
 去尚他
卷二 第 35b 页 WYG0030-0263d.png
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
 以刚乘险以实履陷入于渊之象也故不利涉大川
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
 彼此违戾讼之由也若两情相顺讼何由兴此天水
 违行所以有讼之象夫讼不兴于讼之日而兴于作
 事之始作事不预谋此讼端之所由起也故君子于
 其始而谋之看事理有无违碍人情有无违拂终久
 有无祸患凡其事之不善而可以致讼者皆杜绝之
卷二 第 36a 页 WYG0030-0264a.png
 而不为则讼端无自起矣
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
 阴柔则才弱居下则力微故不能终极其讼其象为
 不永所事言不能久讼也然当讼之时必有雀角之
 灾而至于小有言虽小有言终得辩明故吉
 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纯是象占在外
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
 此只据理言不本爻位言讼非善事不可终极也终
卷二 第 36b 页 WYG0030-0264b.png
 极其讼纵使能胜所损己多而或不胜祸兹及矣其
 辩明解终吉意
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
 阳刚为险之主是刚强而且险狡也故其志本欲讼
 所幸者以刚居柔得下之中是不独任乎刚而有柔
 顺得中者在况所遇者九五以阳刚居尊其势亦不
 敌故其象为不克讼归而逋逃其邑只有人三百户
 盖自处于卑约之地以示屈服之意也苟犹据大邑
卷二 第 37a 页 WYG0030-0264c.png
 虽曰退伏迹尚可疑如都城百雉足以偶国岂能免
 于祸乎占者如是则可以免祸矣故无眚
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
 归逋窜直说下至患至掇方是解其意言九二不克
 讼随退归而逋窜也所以然者盖自下讼上患之至
 乃自取也
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
 六三阴柔则才弱当讼之时亦不能讼守旧而已故
卷二 第 37b 页 WYG0030-0264d.png
 其象为食旧德而居于贞受侮于人不免可危然含
 忍不较毕竟是好故为终吉以阴柔之才使或出而
 从王之事必无成功
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
 此傅不复粘讼说只举食旧德一句或从王事无成
 俱带了惟或从王事无成故只宜食旧德惟只宜食
 旧故或从王事无成二句只是一意言六三之食旧
 德或从王事无成者盖三之才不足以有为凡事惟
卷二 第 38a 页 WYG0030-0265a.png
 主于上而已一从其所为则事可成而吉也若不从
 上之所为而欲自主事必无成功矣此三所以食旧
 德也
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
 九四刚而不中刚则不屈于人不中则所行失当故
 有讼象以其居柔则不纯任乎刚而有退巽者在故
 为不克讼而复就正理渝变其心安处于正之象复
 即命以事言渝安贞以心言曰复就正理可见始之
卷二 第 38b 页 WYG0030-0265b.png
 欲讼者非正理也曰渝安贞可见始之欲讼者非贞
 也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若四者可无愧矣
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
 解吉字此以理之得失为吉凶非以事之祸福为吉
 凶也
九五讼元吉
 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中则听不偏正则断合理
 故曰听讼而得其平占者遇之讼而有理必获伸矣
卷二 第 39a 页 WYG0030-0265c.png
 故元吉
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
 即彖傅尚中正意
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禠之
 上九以刚居讼极刚则能讼居讼极又能终极其讼
 夫强辞足以夺正理终讼无理而或取胜世固有之
 故有或锡之鞶带之象然理无终屈人难常胜得之
 既以终讼失之亦不旋踵故又为终朝而三见夺之
卷二 第 39b 页 WYG0030-0265d.png
 象或者未必然之辞三者不可得之甚得之未必其
 果然失之乃一朝而三褫可见得之难而失之易得
 者间一二而失者常百千也
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
 圣人为此语以抑侥倖之小人也
(坎下/坤上)
师贞丈人吉无咎
 伏至险于大顺即坎险坤顺藏不测于至静之中即
卷二 第 40a 页 WYG0030-0266a.png
 坎水坤地就是寓兵于农之意故有师之象
 卦有寓兵于农之象九二有将之象上下五阴有众
 之象二五相应有人君命将出师之象合此数象故
 其卦为师
 兵凶器战危事不可轻举师不以正则有黩武殃民
 之灾将不得人则有偾军杀将之祸故圣人于师𤼵
 贞丈人之戒言出师以正任将得人则可以成功而
 无咎也吉无咎当分看有吉而无咎者汤武之伐桀
卷二 第 40b 页 WYG0030-0266b.png
 纣汉高之诛秦蹙项是也有吉而有咎者嬴秦之灭
 六国是也有无咎而不吉者孔明之伐魏是也吉无
 咎言其功可成于理又无咎也语录蒙引说吉方无
 咎觉未是使无名兴师而倖胜如嬴秦之灭六国可
 谓吉矣谓无咎可乎故愚不用
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
 本义此以卦体释师贞之义卦体不甚明白只在以
 字内见得故本义曰一阳在下之中而众阴皆为所
卷二 第 41a 页 WYG0030-0266c.png
 以
 师众也贞正也只是解字义于卦义卦体俱无取言
 师之义众也贞之义正也以卦体言此卦一阳在下
 卦之中上下五阴顺而从之可见众皆为所以矣夫
 师之正不正全在以之何如尔能以之而出于正则
 为王者之师而可以王矣此师之所以利贞也
 本义以卦体释卦辞未知是夫子之意否依愚见若
 作只据义理说不粘著卦体尤善
卷二 第 41b 页 WYG0030-0266d.png
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

 不刚则无威过刚则太暴无应则信任不专不得行
 其志行险而不顺人心则殃民刚中而应行险而顺
 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以此行师虽云师旅之兴
 不无伤财害民而毒害天下然天下皆知上之此举
 非以殃民乃以安民咸服而从之箪食壶浆以迎王
 师而大功可成吉莫加矣又何咎之有
卷二 第 42a 页 WYG0030-0267a.png
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
 坎水在坤地之下故曰地中有水地中有水犹民中
 有兵也故其卦为师君子体之以为兵众不外于庶
 民则所以畜兵众者亦岂外于民哉故于无事之时
 务本节用以阜其财薄赋轻徭以节其力省刑薄敛
 以缓其生凡以容保其民使有生之类各得其所然
 民生既厚则膂力方刚预养有素则缓急得用卒伍
 军旅之众皆藏于比闾族党之中行伍战斗之事咸
卷二 第 42b 页 WYG0030-0267b.png
 伏于畎亩耰锄之内一有徵𤼵皆为王敌忾为国禦
 侮而不患于无兵矣是容保其民者即所以畜养其
 兵众不待外民以求兵也
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
 此爻只据在卦之初为师之始上说道理如蒙初六
 一样言师者关众之死生国之存亡律则行师之法
 师之所由以成败者也故师之出也必以律必也造
 作进退之有节攻杀击刺之有则牛马臣妾之勿逐
卷二 第 43a 页 WYG0030-0267c.png
 或六步七步之不敢越或四伐五伐六伐之不敢乱
 如此则将为知兵而成功可保矣若师出不以律而
 不善则功不可成偾军败国之祸立见矣故凶
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
 失律凶明否臧之为失律也
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
 九二在下为众阴所归将之象也有刚中之德则恩
 威并行谋猷克壮以是而在师旅之中将见战必胜
卷二 第 43b 页 WYG0030-0267d.png
 而攻必取故吉无咎上应于五为所宠任又为王三
 锡命之象盖将兵在将将将在君将虽有才非君委
 任亦无所施此王者所以致隆于九二锡命频繁至
 再至三而不已也
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
 言九二在师旅之中而得吉者以承天之宠任也人
 臣非君宠任之安得专征伐之权而有成功之吉王
 者所以三锡命于九二者盖其心怀念万邦之民陷
卷二 第 44a 页 WYG0030-0268a.png
 于水火宠任良将使诛暴锄乱以安之也
六三师或舆尸凶
 以阴居阳阴则才弱阳则志刚不中则心邪不正则
 行颇故犯非其分而至于舆尸犯非其分者不量势
 力不敌而轻举妄动以取败也师或舆尸是象凶是
 占
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
 大无功解凶字
卷二 第 44b 页 WYG0030-0268b.png
六四师左次无咎
 阴柔不中其才智不足以料敌而制胜而居阴得正
 则能审时而量力也故知其不可胜而全师以退为
 师左次之象占者如此可以无咎
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
 知难而退师之常也左次之得无咎者以未失其常
 也以未失常解无咎
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
卷二 第 45a 页 WYG0030-0268c.png
 六五居尊用师之主柔顺而中不为兵端是有恭俭
 玄默之德无喜功生事之心敌加于己不得已然后
 应之是必蛮夷猾夏寇贼奸宄为生民之害然后兴
 师动众以伐之故其象为田中有禽食我禾稼其占
 利于搏执而无黩武殃民之咎夫用师得正固可无
 咎任将不专亦难成功故必用长子帅师可也若以
 弟子参之则权出多门事无专主而功不可成矣故
 凶
卷二 第 45b 页 WYG0030-0268d.png
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
 言必用长子帅师者由九二以中德而行师也弟子
 舆尸由上之所使不当也夫将者三军之司命任不
 可不专也既用长子复参之以弟子使事权不一而
 致败事是上之所使不当也将谁咎乎
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
 小人勿用若依本义但优以金帛之说则一例有功
 如何不及他得若如语类之说作勿与之谋议经画
卷二 第 46a 页 WYG0030-0269a.png
 又与上文不相接觉未是似难判断今以愚见断之
 小人勿用是以戒行师之初不可用小人立功也盖
 用小人立功及至有功不得不一例赏以爵邑若一
 例赏以爵邑又恐播恶于众故不若于行师之初不
 用之为愈也故象傅圣人谓其必乱邦彖辞于师贞
 之下即言宜用丈人五爻之辞又戒用弟子即此意
 也或谓行师之初戒之可也今既成功然后戒勿用
 不巳晚乎曰师之始既言之师之终而复言正戒人当
卷二 第 46b 页 WYG0030-0269b.png
 谨于其始也按愚之说似可通姑俟识者评焉
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
 言大君有命或开国或承家所以正武功大小之等
 也盖军旅之功有大有小论功行赏务必停当然后
 可以服众人之心如斩将搴旗攻城略地关成败之
 大数者功之大也寻常斩数级挫一锋无关成败之
 大数者功之小也必论量揆度功之大者受大赏功
 之小者受小赏务俾大小轻重各得其当爵必称功
卷二 第 47a 页 WYG0030-0269c.png
 赏必酬劳无僭差无私吝然后可服有众之心劝从
 事之臣而塞祸乱之源矣若功次不明大小紊乱人
 心何以服从事之臣何以劝祸乱之源何以遏哉夫
 子特𤼵其义于象傅其旨深矣
(坤下/坎上)
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
 比之为卦不止是下比上实兼上比下盖必在已有
 以为人所比然后人从而比之故本义谓以一人而
卷二 第 47b 页 WYG0030-0269d.png
 抚万邦以四海而仰一人之象兼上下解卦辞吉本
 义解曰当为人所亲辅是说下比上原筮元永贞无
 咎不宁方来是说上比下亦是兼上下说非卦无此
 象系辞添入也
 本义比亲辅也下曰九五以阳刚居上之中而得其
 正上下五阴比而从之就见比之义故不复提卦名
 而直及卦辞从省文也而其义亦未尝不备
 原训再如人所谓依原之原汉立原庙中庸或问注
卷二 第 48a 页 WYG0030-0270a.png
 谓又一庙也可见
 元训善盖元即仁也仁即善也春秋胡傅曰元即仁
 仁人心也亦是此意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则以元
 为善其来远矣古有元而不永者唐太宗贞观之治
 而不克终唐明皇开元之治变为天宝之乱是也有
 元永而不贞者汉文帝恭俭二十年如一日而不免
 溺于黄老清净之说宋神宗锐志更政终身为王安
 石所惑而不悟是也用是知比人之道元永贞三字
卷二 第 48b 页 WYG0030-0270b.png
 缺一不得真万世君人之格式律令也
 无咎是就为人所比者言不宁方来又是极其效而
 言之略似有他吉意
 后夫依愚见还是执迷不服者如汉隗嚣公孙述之
 徒故凶言被诛戮也不是不见受王者于人无有不
 受之理
 卦辞只就比上说道理不用彖傅意
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
卷二 第 49a 页 WYG0030-0270c.png
 比吉也本义谓三字疑衍语录谓也字羡程傅曰比
 者吉之道也物相亲比乃吉道也比辅也释比之义
 下顺从也解卦所以为比也依愚见程傅之说似是
 文无加增而义亦无失或谓不当先卦辞而后及卦
 名不知卦辞之吉本于卦名故彖傅先举卦辞而后
 以比之所以为比者释之是一举而卦名卦辞两得
 之则辞不重复而意俱完亦从省文也
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
卷二 第 49b 页 WYG0030-0270d.png
 此言圣人本卦体以系辞也盖九五以阳刚居上之
 中在比道为元善而且永贞故取其象程傅曰以阳
 刚当尊位为君德元也居中得正能永而贞也九五
 显比之吉位正中也亦当依此例看
 刚中即是元永贞但就卦体言则曰刚中就比道言
 则曰元永贞或以天德王道立说不是
不宁方来上下应也
 言不宁方来何所取哉盖卦体上下五阴皆应乎九
卷二 第 50a 页 WYG0030-0271a.png
 五即不宁方来也故取其象
后夫凶其道穷也
 道即理也执迷不服其理当困穷矣言当被诛戮也
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
 水流亦有不到之处曰地上有水水比于地不容有
 间何也此指地中之水也地若无水不能生草木地
 岂有一处无水哉
 地上有水水比于地不容有间比之象也先王观斯
卷二 第 50b 页 WYG0030-0271b.png
 象也以天下至广亿兆至众天子以一人之身居九
 重之上安得人人而比之于是列爵惟五分土惟三
 建立公侯伯子男之万国而有巡狩述职之典以亲
 诸侯则诸侯各承其命令行其政教而保其民人天
 子虽不人人而比之而惠泽周流无一人之不被此
 先王所以比天下而无间亦犹水比于地不容有间
 也
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
卷二 第 51a 页 WYG0030-0271c.png
 孚信之在中者夫与人相比者多事外貌而比之初
 相信未久又恒情之所不敢委以腹心也故圣人𤼵
 有孚之象言与人初比也内有诚心不事外貌而有
 孚焉则外不失人内不失己而无咎矣若自此积之
 自事上接下事亲交友凡一切待人接物无一而不
 出于诚而充满积实焉则诚能动物信以𤼵志将来
 有他至之吉不止其初比之无咎矣
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
卷二 第 51b 页 WYG0030-0271d.png
 曰比之初六则有孚比之有孚盈缶皆举之矣故曰
 有他吉也
六二比之自内贞吉
 臣必择君而仕然非有道之臣则求非其类亦不能
 得贤君也六二柔顺中正是不苟于从人而上应九
 五又可事之君故由内卦而往比之是盖遭逢有道
 舍畎亩而依日月之光以冀其道之得行不甘与鸟
 兽同群而自失其可为之机也占者如是则所比得
卷二 第 52a 页 WYG0030-0272a.png
 人可谓正矣正则无失身之嫌故吉
 比之自内内卦也在卦为内外在时位为隐显比之自内者入
 仕于君而自畎亩如伊尹起于畎亩太公兴于渭水是也
 六二释畎亩而际风云所亲辅者龙飞之天子是比
 之自内而得其正者也占者如是则不降志不辱身
 进退以道出处以义何吉如之
 吉者得正则无失身之辱也本象傅意未及功业者
 圣人方喜其出处之得正未及其功业之何如也
卷二 第 52b 页 WYG0030-0272b.png
 本义自内比外为得其正吉之道是言爻有此象占
 者如是则正而吉方是解爻辞贞吉六四亦然
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
 不自失解吉意
六三比之匪人
 六三上面所承者六四下面所乘者六二与之相应
 者上六皆是阴爻故为比之匪人六二六四在本爻
 皆为善就三言则为恶者易不可为典要随在取义
卷二 第 53a 页 WYG0030-0272c.png
 故不得而同也
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
 爻辞无凶咎此曰不亦伤乎乃夫子之意所以深警
 乎人也
六四外比之贞吉
 六四居在外卦是以在位之臣而比九五之君者故
 曰外比之之字指九五六四以柔居柔而得其正故
 能比乎正而所比者九五又可比之君也故曰为得
卷二 第 53b 页 WYG0030-0272d.png
 其正吉之道也占者如是则正而吉矣此吉字与六
 二不同盖二新进之臣四则近君之臣所以不同遭
 逢有道而无匪人之伤二之吉也圣君贤相共成正
 大光明之业四之吉也
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
 象傅释六四爻辞有两意言六四外比九五之贤实
 以从君上也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四之从
 五岂徒以德而实以位也
卷二 第 54a 页 WYG0030-0273a.png
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
 显与隐对光明正大而无隐伏回曲闇昧褊窄者显
 也隐伏回曲闇昧褊窄而不光明正大者隐也王者
 以父母天下为职生养教诲但知吾分所当为尽其
 道而为之至于民之感恩与否则听其在彼初不屑
 屑焉暴其私恩小惠违道干誉以求百姓之我亲此
 其施为举措何等光明正大而岂有隐伏回曲闇昧
 褊窄之病故谓之显比譬如王者解一面之网用三
卷二 第 54b 页 WYG0030-0273b.png
 驱之田禽兽向我而入者取之背我而前去则失之
 初不求于必得至于私属亦喻上意不相警备以求
 必得焉夫王用三驱失前禽者王道之得邑人不诫
 者王化之行凡此皆吉之道也占者能如九五之显
 比则亦王道得而王化行矣是其吉也
 孟子曰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杨氏解曰王者如天不
 令人喜不令人怒此最可玩味显比气象夫王者因
 民之所利而利之初非有心于利之使民喜也因民
卷二 第 55a 页 WYG0030-0273c.png
 之所恶而去之初非有心于去之而使民忘怒也此
 其道不亦光明正大乎若有心于利民而使人喜有
 心于杀民而使民忘怒则隐伏回曲闇昧𥚹窄而非
 王者大公之道矣
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
 言九五显比之吉何所取哉由其所居之位正而且
 中也盖九五以阳居阳是其正也居上之中是其中
 也在爻为正中在比道则为显比故取其象旧说以
卷二 第 55b 页 WYG0030-0273d.png
 天德王道立说者非是以下句邑人不诫上使中观
 之可见盖邑人不诫上使中则是王用三驱失前禽
 上之中也以是观之正中之为显比益明矣凡诸爻
 象傅中正正中之类皆当如此看
舍逆取顺失前禽也
 禽之逆我而去者舍之顺我而来者取之是失前去
 之禽也只就田猎上解正意在言外如屯六二即鹿
 无虞以从禽也例
卷二 第 56a 页 WYG0030-0274a.png
邑人不诫上使中也
 邑人不诫邑人之中所以然者由上之中使之也盖
 王用三驱失前禽上之中也上行下效理之必然故
 下之中皆上之所使
上六比之无首凶
 居卦之上首之象也上六以阴柔居之则无可比下
 若人之无首然故其占凶汉之刘盆子是也
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
卷二 第 56b 页 WYG0030-0274b.png
 爻取上下之象曰无首傅取终始之义曰无终既无
 首可以比人终竟如何收杀故曰无所终也故本义
 曰无首则无终
(乾下/巽上)
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
 巽之德为巽为入阴性最善入而其入必以巽巽者
 顺势渐入之谓也气之善入者莫如风物之善入者
 莫如木故其象为风为木
卷二 第 57a 页 WYG0030-0274c.png
 小畜有二义一是以小畜大一是所畜者小亦惟以
 小畜大故所畜者小其归一而已矣上巽下乾以阴
 畜阳固小畜也六四一阴上下五阳皆为所畜亦小
 畜也
 占得小畜者当被畜止张南轩谓君子之行事小人
 得以扰系之大事之将就小物得以邀阻之朱子谓
 君子为小人所畜君为臣所畜亦是亨是为人所畜
 者得亨通也蒙引为阳亨是也夫以小畜大所畜者
卷二 第 57b 页 WYG0030-0274d.png
 小以势言阳固当亨况此卦之德内健外巽此卦之
 体二五皆阳各居一卦之中而用事在阳又有不为
 所畜者故其占当得亨通然以小畜大所畜者小畜
 未极而施未行又有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之象筮者
 得之则占亦如其象盖未能厚积而远施也亨是言
 目前被畜之事得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言目下未
 能做大事业不复粘著阴畜阳说蒙引曰此畜字难
 把以阴畜阳畜字来为例当与上九畜极而成畜字同
卷二 第 58a 页 WYG0030-0275a.png
 看又曰文王演易时方见囚系未能得志行乎中国
 所谓畜未极而施未行也故曰小畜之时
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
 柔指六四得位指六居四得时位也惟得时位而上
 下应之故皆为所畜
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
 内健则有能为之资外巽则有善处之术二五皆阳
 各居一卦之中而用事则其势犹得以有为也故当
卷二 第 58b 页 WYG0030-0275b.png
 小畜之时虽为畜止而栖蹇终能进作而亨通
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
 此是就造化说不就人事说言密云不雨者以阴畜
 阳畜之未极其气犹上进也所以然者盖自我西郊
 阴先倡也
 阴倡而阳不与和故其气只管上进而不雨也原来
 雨泽是地气上升得上面天气下降畜得他固则地
 气进去不得始下降而为雨天气不降畜阴不固地
卷二 第 59a 页 WYG0030-0275c.png
 气犹上进故不能下降而为雨也曰自我西郊施未
 行者盖阴阳和而后雨泽降阳先阴倡则阴和之而
 和阴先阳倡则阳不和而不和阳之倡必在东郊东
 阳方也阴之倡必在西郊西阴方也自我西郊是阴
 先倡也阴倡而阳不和故云虽密而不成雨
 阳之倡必在东阴之倡必在西各自其方而起也然
 有不尽然者大抵文王亦自阴方以著小畜之义尔
 问天气属阳地气属阴今以阴畜阳反以天气为阴
卷二 第 59b 页 WYG0030-0275d.png
 地气为阳何也曰以两仪之分言则位乎下而气上
 腾者为阴位乎上而气下降者为阳自四象之爻言
 则阴之腾上者又为阳阳之下降者又为阴此蒙引
 之说也可谓𤼵朱子之所未𤼵
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
 大风一过草木皆为之屈挠过后则旋复其旧是能
 畜而不能久也有气而无质故也
 懿文德威仪文辞之类是也论语曰知及之仁能守
卷二 第 60a 页 WYG0030-0276a.png
 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然则文德亦学
 问之不可少者此是就人事中觅一件来配小畜之
 象不是说君子之学专要懿文德也
 风行天上造化之小畜也君子以懿文德人事之小
 畜也
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
 乾上坤下阴阳之定分也故以乾为在上之物在上
 如何君子上达是也在上之物屈而在下故不能安
卷二 第 60b 页 WYG0030-0276b.png
 其志欲上进盖欲复其旧也如君子或有不幸而遇
 小人为其所畜不得行其志然其志不甘于卑下而
 欲自振拔以向上是志欲上进也如窦融隔于隗嚣
 马援隔于公孙二人不能从光武以自守不从其后
 卒得归汉是二人不能阻乃复自道也
 初九体乾则志欲上进居下则未交于物而初心未
 变得正则不苟合前远于阴则不近害故虽与四为
 正应卒能自守以正不为所畜而得遂其上进之志
卷二 第 61a 页 WYG0030-0276c.png
 有复自道之象谓复其本位自其故道也盖阳本在
 上之物向也失之而今复之也夫不尼于邪而得遂
 其平生之志在我不失其守何咎之有哉无咎则吉
 矣志行不亏名节无丧便是吉也常说皆谓无咎是
 理吉是事愚独不然者为复自道是得遂其进已是
 事吉了难再说吉字观小象不复曰何其咎只曰吉
 以吉即无咎也
 亦者承上爻义初小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二小象
卷二 第 61b 页 WYG0030-0276d.png
 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以牵复之吉为亦不自失
 可见初复之吉本不自失也亦可见何其咎之为吉
 矣
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
 言其无咎而得吉理之宜然也小象为此语与爻辞
 何其咎皆快之之辞盖嘉其能守不为阴畜也不然
 他处皆有无咎吉之辞为何圣人都不如此立言
九二牵复吉
卷二 第 62a 页 WYG0030-0277a.png
 三阳志同皆欲上进者也而九二渐近于阴不若初
 九之前远于阴之尤善矣然其德刚而得中则其守
 犹不减于初也故能与初九牵连而复去邪归正不
 屈折其平生志义相先在中行而独复吉之道也占
 者如是则不自失而吉矣
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
 言所以牵复者以其在中故亦有以自守而不至于
 自失也以亦不自失之言观之可见初九之何其咎
卷二 第 62b 页 WYG0030-0277b.png
 即是不自失
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
 九三欲上进与初二同然刚而不中与初之得正二
 之刚中不同迫近于阴又与初之前远于阴二之渐
 近于阴不同故但以阴阳相说为所系畜而不能自
 进盖初志不终见欲而动者也故为舆说辐之象然
 三阳爻也其志素刚虽一时动于欲而为阴所畜终
 能悟其非而思反乎正故又不能平而与之争有夫
卷二 第 63a 页 WYG0030-0277c.png
 妻反目之象三之不能平者实自志欲上进而来也
 志欲上进而为其所畜者天理之公卒无以胜人欲
 之私也又不能平而与之争者天理不终泯又有时
 而𤼵见也
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
 且就夫妻上说正意见于言外如即鹿无虞以从禽
 也例不能正室咎在三也圣人之情可见矣
 乾体三阳皆为阴所畜者初以得正而复自道二以
卷二 第 63b 页 WYG0030-0277d.png
 刚中而牵复三以不中而舆说辐可见吉凶皆在已
 而不在人吾人可以自勉矣
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
 六四以一阴畜众阳力不能支本有伤害忧惧然以
 柔顺得正虚中巽体是诚信足以孚乎人而上二阳
 来助之与之合力共济是有孚而血去惕出也得众
 力之与而免于患害始虽不足有为而终乃克有济
 有因人之功无偾事之失何咎之有
卷二 第 64a 页 WYG0030-0278a.png
 有孚血去惕出是象无咎是占
 此爻是以寡畜众以弱畜强如燕昭王用乐毅之策
 连赵魏之师以伐齐刘先主用孔明之计结好孙权
 以抗曹操是也
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
 本义巽于二阳言六四有孚而血去惕出者由柔顺
 得正虚中巽体巽于二阳而上二阳与之合志也二
 阳之助固以四之能巽然非柔顺得正虚中二阳亦
卷二 第 64b 页 WYG0030-0278b.png
 未必助之盖必巳能自立而后人辅之不能自立而
 欲人之辅助者未之有也
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
 巽体三爻同力畜乾邻之象也而九五实为之首然
 无德者不足以孚人无力者不能以使众其势皆不
 能有为九五居中则有其德矣处尊则有其力矣故
 其势能有为以兼乎上下之力为有孚挛如富以其
 邻之象占者有孚则能以其邻矣曰富以其邻则有
卷二 第 65a 页 WYG0030-0278c.png
 孚挛如亦挛其邻也一气读下亦犹论语揖让而升
 下而饮其升揖让下而饮亦揖让也亦一气读下
 居中者信之质所谓有孚也处尊者有馀力所谓富
 也然必信为之本故爻辞孚富兼举本义独归重有
 孚
 蒙引曰此爻虽巽体亦不做小人说故本义云占者
 有孚则能如是也亦岂为小人谋耶故就人事或是
 以下畜上或是以弱畜强或以偏裨而畜主帅之类
卷二 第 65b 页 WYG0030-0278d.png
 皆是以阴畜阳也故其辞虽若善而终不许以吉利
 之占圣人之意可知矣
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
 言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者也不独以富厚之力
 也
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
 阴阳和然后雨泽降故以既雨既处为阴阳和其雨
 固和雨止亦和举其始终言也以阴畜阳畜之既极
卷二 第 66a 页 WYG0030-0279a.png
 阳不与抗而顺从之是阴阳和也然必阳尚阴德至
 于积满然后肯帖然于阴而与比和若阳尚阴德未
 至积满阳犹未肯帖然于阴而与比和盖自阴之畜
 乎阳也阳固亦有尊尚之心矣但其势未盛此心未
 至于极安肯遽帖然于彼耶此便是未和也逮阴之
 德至于盛大能畜得阳住阳尊尚之至于积满到此
 时方肯帖然于彼而与比和此方是阴阳和如唐武
 后之势既盛高宗俛首而受其制辽金之势既成宋
卷二 第 66b 页 WYG0030-0279b.png
 人帖首称臣与连和可见尊尚阴德至于积满也
 阴加于阳如何谓之正盖阴虽加阳然其所行未必
 无善事如季氏世执鲁柄田氏世执齐柄武后易唐
 为周辽金入据中国其施政立教皆有足以君国子
 民者谓之非正亦不可也然终不能保其常所以有
 危厉之戒
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
 德积载言尊尚阴德积至于满也小人而抗君子君
卷二 第 67a 页 WYG0030-0279c.png
 子安得不疑虑哉故曰有所疑也
(兑下/乾上)
履虎尾不咥人亨
 一阴见于二阳之上其德为说者阴本在下之物又
 上升而在二阳之上则自幸其得势故其情说水阴
 物阴在阳上如泽水在坤地之上故取其象
 履者有所蹑而进之义也此卦以兑遇乾和说以蹑
 刚强之后则不犯其暴而得遂其进故其占为履虎
卷二 第 67b 页 WYG0030-0279d.png
 尾不咥人亨
 均之和说以蹑刚强之后也取其卦为履取其辞为
 履虎尾不咥人亨者盖卦名重在蹑上卦辞重在和
 说上义各有所主
 蒙引曰以兑遇乾一句便当柔履刚了鄙意不然如需
 本义以乾遇坎亦就当险在前乾刚而不陷耶蒙引想
 是于本义觅不得柔履刚出强以牵合于彖傅尔
 本义解经有全用彖傅意者有不尽用彖傅意者此
卷二 第 68a 页 WYG0030-0280a.png
 卦彖傅柔履刚以卦体言说而应乎乾以卦德言而
 不用卦体者毋亦以卦德和说以蹑刚强之后这里
 就有柔之义了故不复用卦体尔未知是否学者详
 之
 以兑遇乾取卦为履意不可晓蒙引谓以至柔而履
 至刚履非所履故名之曰履危之也或然与
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
 刚柔是卦体盖以卦画言观系辞傅𤼵挥于刚柔而
卷二 第 68b 页 WYG0030-0280b.png
 生爻可见与屯刚柔始交而难生一例
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朱子曰柔能胜
 刚弱能胜强谚云凶拳不打笑面以履卦辞观之信
 然沛公见羽鸿门近之
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
 刚九也居上之中中也以阳居阳正也五帝位也以
 九居五则刚中正而履帝位也刚中正履帝位则德
 称其位而无疚病由是功业著于四方是光明也
卷二 第 69a 页 WYG0030-0280c.png
 此别取一义以解履亨不复粘著履刚之意
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
 夫民志不定由上下之分不明故定民志在于辨上
 下然上下之辨岂止章服宫室车旗之差等而已哉
 必度德授官因能任事使自士庶至于公卿各以其
 德而居位无德者不敢以卑而谋尊其间车服采章
 亦为之差别农工商贾各勤其事而食力而非力者
 不敢以贱而僭贵其间宫室服用亦为之限制上下
卷二 第 69b 页 WYG0030-0280d.png
 既辨则人度德量力以居位任事而不敢萌分外之
 思民志于是乎定矣故以诸侯则安于诸侯而请隧
 与繁缨者无有也以大夫则安于大夫而僭八佾者
 无有也以邑宰则安于邑宰而僭称公者无有也如
 后世之庶人帝服倡优后饰者益无有也是皆上下
 之辨而其效如此也
初九素履往无咎
 阳君子也在下则位卑而志未肆居履之初则𤼵轫
卷二 第 70a 页 WYG0030-0281a.png
 之初方与物接合此三者均未为物迁盖富贵之念
 未兴穷居之初心未变也故凡事只率其平生之所
 履而往非仁无为非义无行此初九平生之所履也
 今兹之往亦若是而已矣非仁无为非义无行视其
 平生不少变焉是之谓素履往伊尹耕于有莘之野
 乐尧舜之道及膺汤聘而起则欲使是君为尧舜之
 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可谓素履之君子矣世之贪
 饕无耻之徒则无素可率若夫举平生所学如弁髦
卷二 第 70b 页 WYG0030-0281b.png
 而尽弃之则有素而不率然后知穷不失义达不离
 道者之难其人也不负平生不枉所学达不离道富
 贵不能淫故曰无咎
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
 方其素履之时其志愿吾他日亦将以是行之今之
 素履而行独行平日之所愿也
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
 在下则无位无应则无援是身在物外之人也有刚
卷二 第 71a 页 WYG0030-0281c.png
 中之德则独行其道而不愿乎外宠辱不惊黜陟不
 闻一路平坦无崎岖险阻也故为履道坦坦坦平坦
 也坦坦平坦之甚也犹云平稳所以平坦以履道也
 虽在物外然不履道而非理妄为鲜不及矣欲坦坦
 不可得也故必履道然后平坦顺理则裕为善最乐
 皆此义也履道平坦幽独守贞之象也故曰幽人履
 道而遇其占则贞而吉矣贞吉如何二之履道便是
 贞也二之坦坦便是吉也
卷二 第 71b 页 WYG0030-0281d.png
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
 九二幽人守贞而得吉是志在于道不以外物而自
 乱也所以然者由其居下体之中尔中德在内则内
 重而见外之轻故不以外物而自乱
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
 六三不中不正而又阴柔是其才德俱无足取也居
 三之阳位是志刚也志刚则有自用自专之病故其
 象为眇本不能视也而自以为能视跛本不能履也
卷二 第 72a 页 WYG0030-0282a.png
 而自以为能履以此履乾其刚愎自用之气必有以
 触其刚忿之心其见伤害也必矣故又为履虎尾咥
 人凶又为武人为于大君之象盖柔本无能也而志
 刚则好于自用武人本无能也而为大君则得以自
 肆如此之人岂能久哉秦政项籍可见矣
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
 此圣人以理断之言六三虽自以为能视而实不足
 以有明也虽自以为能履而实不足与之有行也
卷二 第 72b 页 WYG0030-0282b.png
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
 位不当即不中不正志刚居三也
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
 九四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刚故亦为履虎尾之象
 然以刚居柔与三之以柔居刚者异矣故能危惧而
 得终吉
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
 履有所蹑而进之象也愬愬而得终吉者是得遂其
卷二 第 73a 页 WYG0030-0282c.png
 进也故曰志行
九五夬履贞厉
 九五以刚中正履帝位刚中正则有能为之资履帝
 位则挟可为之势下又以兑说应之则无违拂之臣
 而得以遂其欲为之志故凡事必行无所疑滞为夬
 决其履之象夫才常伤于所恃而危多出于所安天
 下之事以夬履行之能无蹉跌之患乎故其占虽贞
 而不免于厉
卷二 第 73b 页 WYG0030-0282d.png
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
 位正当即刚中正履帝位也所恃在此故至夬履
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
 上九在卦之上以始终言之是履之终夫吉凶生于
 人之所履所履未终则吉凶未定而无可考所履既
 终则吉凶既定而有可考者矣故圣人系辞特示考
 祥之教祥非吉凶乃吉凶之兆也人事多方有远有
 近其远者吉凶或见于数百年之后或见于数十年
卷二 第 74a 页 WYG0030-0283a.png
 之后目前未可见然其朕兆则已见矣故考祥者不
 必求之窈冥昏默也惟即其云为动作之著而求之
 观其或善或恶为何如则其朕兆之或吉或凶俱从
 可考矣其旋元吉示之考祥之例也言若所履者周
 旋无亏有十分善则得元吉若只七八分善亦只得
 七八分吉或只五六分善亦只得五六分吉初未有
 定也故曰占者祸福视其所履而未定也
 此于爻义俱无取只是就履终说道理如比初六小
卷二 第 74b 页 WYG0030-0283b.png
 畜上九之例
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
 此犹其位在中以贵行也例在上履之终也言于履
 之终而得元吉则大有福庆也在上是解所以元吉
 大有庆是正解元吉大即是元庆即是吉
 
 
 易经存疑卷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