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八
卷十八 第 270729c 页
卷十八 第 1a 页 0859-136.png
天原发微卷之十八𨓜九
    鲁斋鲍云龙 景翔 编著
    虚 谷 方 回万里 校正
变化
 天地变化而阴阳生阴阳变化而人物生
 人物变化而圣贤生古之为士者三年有
 成十年一化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皆变
 化其气质之性以复于天命之性亦曰敬
 而已矣敬则主一一则诚诚则形形则著
 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
卷十八 第 1b 页 0859-137.png
 诚为能化或问变化何以居二十五篇之
 终曰自太极肇判以来天地如大洪炉人
 物生其中自无而有皆从里面陶冶出来
 自有而无又从里面销缩将去由先天开
 物之初六万四千八百年后天自禹甲子
 至元甲午又三千五百一十馀年中间人
 物几变几化圣贤几古几今陵谷变迁宇
 宙更革安有一人一物之常在惟赖典籍
 之存有可稽考云尔寒变燠燠变暑暑变
 凉凉又变冷变之中有化焉故春化为夏
卷十八 第 2a 页 0859-138.png
 夏化为秋秋化为冬寒暑代谢无有穷已
 人之与物亦囿于天地变化之中而不能
 违也腐柱生芝麻扶蓬直鱼化龙潜者变
 而飞雀化蛤飞者变而潜鹰化鸠恶者变
 而善鸠化鹰善亦可变而恶狸变而豹豹
 变而虎小固可以化大矣惟圣罔念作狂
 大或变之而小亦可惜哉以阴阳推之亦
 无有不可变者况灵于万物而为人乎瞽
 之子可为尧涂之人可为禹陋巷之如愚
 可以为圣人此善于变化者也其不善变
卷十八 第 2b 页 0859-139.png
 化者丹朱商均不肖其父夏癸商辛不类
 其祖下惠蹠蹻弟不能化其兄桓魋司马
 牛兄不肯似其弟人为天地万物之灵而
 不能自变其气质以复于善是有负于天
 地之化有也然则欲善于变化者当如何
 亦惟纯于敬以造诚之阃域则无愧于为
 人而可与天地参矣士希贤贤希圣圣希
 天舍敬其将曷以此变化一篇所以殿诸
 篇之后者以此
〇程叔子曰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朱
卷十八 第 3a 页 0859-140.png
 子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又曰阴变
 为阳阳化为阴
 变化相对言则变是长化是消若统体言
 则皆是化到换头处便是变变是自阴而
 阳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夜而昼柔变为
 刚寒变为暖自萌芽变来成枝叶突然浸
 长改换而有头面者变也化是自阳而阴
 自有而无自盛而衰自昼而夜刚化为柔
 暖化为寒凡有形有迹者皆渐渐恁地消
 缩去以至于无者化也又曰阴变为阳变
卷十八 第 3b 页 0859-141.png
 是进自然长得猛阳化为阴化是退自然
 渭去无形迹阳进极而回故为退阴退极
 而上故为进故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阳
 化为阴阴变为阳变化也所以变化者道
 也道者本然之妙变化者所乘之机故阴
 变阳化而道无不在两在故不测故曰知
 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故神无方
 而易无体神无方者或在阴或在阳如方
 在春或已为夏方在秋或已为冬易无体
 者或为阴或为阳如方为春而又为夏方
卷十八 第 4a 页 0859-142.png
 为秋而又为冬交错代换而不可以形体
 拘也伊川云变如物方变而未化化则更
 无旧迹鹤山要义却云反归旧形谓之化
 渐渐改者谓之变虽有旧形忽改者谓之
 化此古说也今说到朱子方亲切
〇朱子曰化而裁之存乎变裁是裁截之义
 又曰推而行之存乎通通是通其变将已
 裁定者推而行之
 如一岁裁为四时一时裁为三月一日裁
 为十二时此是变也阴阳互变若不裁截
卷十八 第 4b 页 0859-143.png
 岂有定体往来不穷谓之通因其变而处
 得恰好便是通通则不穷化是因其自然
 而化裁是人为变是变了他化是个亹亹
 地渐去底意思如天意渐渐凉到得立秋
 便截断这已后是秋便是变如子丑寅卯
 十二时皆以渐化而不见其迹及亥后子
 时便截取是属明日所谓变也又如星辰
 运行无顷刻停息若以逐时及昏旦纪之
 则一日差一度亦记不得所以只于逐月
 裁断通昏某中旦某中逐日便是化到这
卷十八 第 5a 页 0859-144.png
 一月处便是变又如一年三百六十日日
 日渐次进去到那满时这便是化自春而
 夏夏而秋秋而冬圣人去这里截做四时
 这便是变
〇又曰通其变使民不倦须是得一个人通
 其变若听其自变如何得
 如亢龙有悔是不通了处得来无悔便是
 通通其变只要常教流通不穷如人处富
 贵贫贱夷狄患难这是变行乎富贵行乎
 贫贱行乎夷狄患难至于无入而不自得
卷十八 第 5b 页 0859-145.png
 此便是通如就化处裁截便是变就变上
 处得好便是通天下事物之变只由他阴
 阳两个他自阴了反阳阳了反阴只得顺
 他圣人若到那善之极处又自有一个道
 理不到得履霜坚冰至之地阳里才见阴
 生便百种去裁抑他固是如此若一向是
 阳则万物何由得成他自是恁地国家气
 数盛衰亦恁地尧到那七十载时也自衰
 了便所以求得一个舜分付与他又自重
 新转遍若一向做去到死后也衰了文武
卷十八 第 6a 页 0859-146.png
圣慧急急如高上神霄东华仙君律令敕
 右法取东华气咽之再取气吹使百骸九
 窍调和三尸九虫消灭
   天民梳头法
玉顶之上泥丸绛室玄华宝精天帝景色长
存玉林神光表异右为隐月左为隐日六合
清练百神化密急急如高上神霄大帝律令

 右法面对生气方取气咽之方梳头反白
 成黑大吉大昌也
卷十八 第 6b 页 0859-147.png
   天民沐浴冠带法
玉晨宝冠云帔霞裳虎裙制魔流金吐精五
浊速去八景光明令臣受赐罪削福臻长与
神霄弃真上灵急急如高上五老天君律令

 右法存五这玉女自月而下玉童侍立取
 生气吹入水中方可沐浴
   天民与漱法
天清地明日月辉晨灌我五体光赫玉清气
不受垢五藏华禜罪消比都祸灭九真恶邪
卷十八 第 7a 页 0859-148.png
伏匿福连上清今日鍊沐一切受恩身生羽
服升入帝庭急急如南极长生大帝律令敕
 右法合目存仙人玉女五色韦衣四兽狮
 子白鹤在面前日月辉光入水中叩齿三
 十六通东向取气吹入水中先服一口然
 后用之
   天民出入法
奉佐玉清佩累神虎也日入月开明八景六
甲随神六丁从行利贞天地扶替勾陈七星
辅卫亿保长生五雷兵甲与列净真刀兵水
卷十八 第 7b 页 0859-149.png
火得离身形犯我天敕𧠕罡越行急急如高
上玉清消魔帝君律令敕
 右法早吸日光晚吸月光一中吹在左右
 辟邪万灾恶人断口舌咒诅
   天民解衣法
受命天帝上升九天百神安位列侍神仙魂
魄和柔五藏华丰百体生液本精灵盈火令
交焕灭魁除凶上愿神霄神府长真僮劫游
带侠日无穷急急如高上太微天帝律令敕
 右法左叩天钟右叩天磬中呜法鼓各三
卷十八 第 8a 页 0859-150.png
 通解衣存太微虚皇至室方令卧人精健
 不病有吉感应
   天民临卧咒
天有九星地有九官我有九窍万神查从三
尸伏灭五藏流通三田四支动息守中八卦
龙虎来侍我身妖精鬼魅万邪不干真宫肃
静邪梦不侵急急如高上神霄消魔玉律令

 右法兆取长生灵气咽之呜法鼓三通任
 意卧之
卷十八 第 8b 页 0859-151.png
 生皆自此出焉
 天地之气交而生人物观其所交则气之
 所至可以知其类之所从出矣天气交乎
 地于人为男于物为牡地气交乎天于人
 为女于物为牝男女牡牝又自交而生生
 化化之类砂穷人物既生气随天地之气
 升降交感人得天地之中气四方之气无
 不感物得天地之偏而亦各随所感故观
 天地之气交可以知人物之初生矣观天
 地之气感可以知人物之相生矣天地形
卷十八 第 9a 页 0859-152.png
 也其交也以乾坤乾坤不用其交也以坎
 离非知道者孰能识之一日之气十二时
 一月之气三十日一岁之气十二月气之
 所至万物各以其气禀随所禀而受天地
 之气以为生生不穷之本人得天地之中
 故与天地同运而收万物之气于一身此
 人所以贵于天地灵于万物也有能得天
 地之道执其机而用之是亦天地而已矣
〇又曰得天地之中气为人而四方之气无
 不具故人为天地之贵万物之灵也
卷十八 第 9b 页 0859-153.png
 人头圆顶天足方履地面南背北左东右
 西耳聪目明手举足履无不通正居天地
 中当子午位君臣父子五典之伦仁义礼
 智五常之理根于心而著于外得其气之
 清而正且通者为圣为贤得其气之浊而
 偏且塞者为愚为不肖至于近东者多仁
 而柔近西者多义而刚亦气禀之异不得
 不然夷狄亦人类悍暴无礼义者以其得
 地尤偏故禀气亦偏气使然也非性也人
 直生禽兽横生草木侧生横生者得气尤
卷十八 第 10a 页 0859-154.png
 偏故首西向背天足地于其偏之中亦有
 仁义存焉得东者仁得西者义所以当卯
 酉之位禽虽横而首昂与兽微异亦得东
 方之气者仁得西方之气者义鳞甲毛蜾
 之类又气之渐入于地者也侧生者得入
 地之气得西北者刚得东南者柔天下之
 类尽之矣龙得正东虎得正西故东有苍
 龙西有白虎说文云麟东方仁兽驺虞西
 方仁兽凡得东气皆角得西气皆齿角者
 常仁其不及者亦柔而易驯如牛羊之类
卷十八 第 10b 页 0859-155.png
 是其太过者必刚而多贼如豺狼犬豕之
 类是西方兽皆宵行东方兽宵则暝惟龙
 不丽此数神故也禽横而首昂以气离地
 以上渐近乎天故首昂而能飞然东西者
 自下而升首短尾长羽多文其将飞必腾
 而上西南者自上而降首长尾短羽多玄
 缟其将飞必坠于下亦有仁义存焉升之
 小者为鸡雉飞不离地大者为鸾凤飞冲
 天降之小者为鸽为鹤飞近天极为凫鸭
 飞抢地至于入水东南夜暝西北夜飞自
卷十八 第 11a 页 0859-156.png
 戌至酉渐入地自寅至卯渐出地故西方
 为甲虫蜾虫常多蛰气渐入故也东方为
 鳞虫羽虫常多生气渐出故也故龟鼋之
 类善伏息鱼蛇之类善变化阴阳变化升
 降使然也草得入地之气故皆倒生与人
 正相反盖气有逆顺不容不然生于东者
 柔秋落春夏荣生于西者刚春落秋冬荣
 枝叶向阴叶不离地故兽宿之且食其叶
 木参乎天故禽栖之且食其实类也亥子
 丑三方不生物馀方皆生物惟其不生故
卷十八 第 11b 页 0859-157.png
 天地自相生此天地所以长久而生物不
 息也岁之冬月之晦朔日之夜天地之道
 也
〇张观物曰人寿百岁自阴之长数言之一
 年为增一岁自阳之分数言之一年为减
 一岁
 天以一三五七九而造始自子至巳六至
 九少至多为阳长阴消其气自下而上阳
 生于下为阴中之阳此所谓阳先分之以
 立大限也阳分则虚虚为阴阳极则阴生
卷十八 第 12a 页 0859-158.png
 地以二四六八十而续终由午至亥自九
 至六自多至少为阴长阳消其气自上而
 下阴生于上为阳中之阴此阴乃长之以
 充其细数也阴长则实实为阳阴极则阳
 生阳先立大限者如人寿百岁已有定数
 阴来消阳者消其已定之数阴以形数言
 虽似一年长一岁阳以分数言实一年减
 一岁也故曰阳来则生阳去则死非阳去
 也阳为阴消尽其数尔
〇朱子曰言贵有序言语无序则不能有所
卷十八 第 12b 页 0859-159.png
 为也
 艮六五艮其辅辅颊车也艮止其辅言不
 妄出而有序则人易听易行而悔可亡矣
 汉贾谊有才文亦雄伟胸次狭甚著事不
 得有些子尽要迸出来一齐说了只管跳
 踯暴躁不已失进言之序宜乎其徒绛灌
 之说帝亦谦让未遑终是做事不成如韩
 信邓禹孔明辈其言语皆有次序所以其
 君易听终身行之不易其素岂特无悔而
 已哉素有一定之规模尔或问咸上六为
卷十八 第 13a 页 0859-160.png
 辅艮六五为辅何也曰咸以兑上为口艮
 以九三为心故以五之阴为辅
〇邵子曰人之所以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
 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
 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
 其曰声色臭味者万物之体目耳鼻口者
 万人之用体用交而人物之道备天下之
 物莫不有理有性有命穷之尽之至之而
 后可用天下之目耳鼻口为已之目耳鼻
 口则目无所不观耳无所不听口无所不
卷十八 第 13b 页 0859-161.png
 言鼻无所不通夫如是则以天下之心为
 心心无所不谋故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
 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不观以
 目而观以心不观以心而观以理天下之
 物孰有出于此理之外哉故曰万物静观
 皆自得以此又曰自天地观万物则万物
 为万物自太极观天地则天地亦物也人
 能尽太极之道则能范围天地曲成万物
 而造化在我矣岂千千之物为细物千千
 之民为细民之比哉
卷十八 第 14a 页 0859-162.png
〇又曰天下将治人必尚行尚义天下将乱
 人必尚言尚利
 尚行则笃实之风行尚言则诡谲之风行
 尚义则谦让之风行尚利则攘夺之风行
 是以三王尚行入于义五伯尚言入于利
 下于五伯夷而已哉岂忍言哉三代世治
 未有不治人伦之为道三代作乱未有不
 乱人伦之为道去人伦则夷矣自古杀人
 之多未有如秦之甚夫杀人之多不必以
 刃谓天下之人无生路可趍况以刃多杀
卷十八 第 14b 页 0859-163.png
 之乎
〇朱子曰人心道心精一执中一十六字尔
 而一身之是非得失天下之安危治乱莫
 不系焉尧舜禹汤文武传之孔子孟子者
 此也
 三代有道之长人以此立心国以此立治
 自孟轲氏没此学不传功利乘之汉唐而
 下千五百年间未免架漏牵补过了时日
 虽不无小康而二帝三王周孔所传之学
 未尝一日得行乎天地之间也世之学者
卷十八 第 15a 页 0859-164.png
 稍有才气便不肯低心下意做儒家事业
 圣学功夫但取获禽之多不羞诡遇之不
 正反取敛然规矩准绳之儒而姗笑之此
 正学所以不明而世变日下也
〇又曰君子小人上达下达只初间用心分
 毫之差尔
 由乎天理故曰上达只管透进向上日进
 一日徇乎人欲日究污下故曰下达小人
 只管向下一日沉沦一日被这人欲坠下
 去如人坠水相似大抵上下之分初间只
卷十八 第 15b 页 0859-165.png
 争些子少间究竟将去越见差得多虽有
 智力亦补助救扶他不得了
〇古今人表述孔子之言曰生而知之者上
 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
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曰中人以上可
 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
 班氏曰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
 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
 得而称而诸子颇言之归乎显善昭恶劝
 戒后人故传采焉解说经义曰传传曰譬
卷十八 第 16a 页 0859-166.png
 如尧舜禹稷莴与之为善则行鲧驩兜欲
 与为恶则诛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
 上智桀纣龙逢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于
 莘桀之勇人崇侠纣佞臣与之为恶则行
 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齐桓公
 管仲相之则伯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
 可与为恶是谓中人兹因以列九等之序
 究极经传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要略云
〇上上圣人太昊帝伏羲氏黄帝轩辕氏少
 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
卷十八 第 16b 页 0859-167.png
 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帝汤殷
 商氏文王周氏武王周公孔子
 伏羲神农黄帝三皇也少昊颛顼高辛唐
 虞五帝也书序已言之矣禹汤文武三王
 也周公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
 制礼作乐身致太平圣德不可加矣仲尼
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
 六经制作垂诏万世自伏羲以来至于孔
 子集大成矣班氏列古今人品分为九等
 以此一十四圣归之上上固得之矣胡为
卷十八 第 17a 页 0859-168.png
 上中以下析为八等名实不称错乱颠倒
 俱失其次序哉愚并纪张颜二氏之辩于
 后张曰老子之默仲尼所师虽不在圣要
 为大贤文伯之父达于礼典动为圣人所
 叹言为后世所则而在第四田单以即墨
 孤城复强齐之大鲁连之博通忽于荣利
 蔺子申威秦王退让廉颇乃在第五大姬
 巫怪好祭鬼神陈人化之国多淫祀寺人
 孟子违于大雅以保其身既被宫刑怨刺
 而作乃在第六嫪毒之蒸昏乱礼度恶不
卷十八 第 17b 页 0859-169.png
 忍闻乃在第七其馀差违纷错不少本业
 未究而寻遇窦氏之难使之然乎颜曰六
 家之论轻重不同百行所存趣舍难一张
 氏辄申所见捃摭班史然而所编又自差
 舛大要知其古帝王之号而已诸人士见
 于史传者无待解释其间幽昩时复及焉
〇邵子曰人有十百千万之不同各四四一
 十六等上而皇帝王伯下而士农工商贤
 愚相远辽绝矣
 人也者物之至圣也者人之至生一一之
卷十八 第 18a 页 0859-170.png
 物当兆兆之物岂非人乎生一一之人当
 兆兆之人岂非圣乎故千千之民分一民
 者细民也一一之士能兼兆民者巨民也
 物有小大民有贤愚故曰有一人之人有
 十人之人有百人之人有千人之人有亿
 人之人有兆人之人
〇又曰人有三品善恶在焉上品之人不教
 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
 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
 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
卷十八 第 18b 页 0859-171.png
 凡言教者教其可教者也不可教者非其
 所能教之也虽然不可以教之亦可以戒
 之庶几免于凶德也是故作善则谓之吉
 人作不善则谓之凶人夫吉人者目不视
 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谈非礼
 之言足不履非礼之地人非其道不交物
 非其义不受就贤如饥渴避恶如陷阱良
 如金石重如丘山仪如鸾凤气如芝兰或
 曰不谓之吉人吾不信也凶人者言语险
 躁贪名逐非耽酒好色恶直丑正幸灾乐
卷十八 第 19a 页 0859-172.png
 祸嫉良善如仇雠犯刑宪如衽席小则殒
 身灭性大则覆宗绝祀或曰不谓之凶人
 吾不信也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
 积不足以灭身此之谓也南轩张氏曰人
 有三等上焉不变下焉不变轩轾斯世者
 常是中等人君子聚于朝中人皆化为善
 则是二分君子一分小人小人得用中等
 皆被引用则是二分小人一分君子愚曰
 康节之言所以教人为善南轩之言所以
 勉励朝廷用君子之善家齐而后国治二
卷十八 第 19b 页 0859-173.png
 先生之言可为万世法邵又曰尧舜之世
 难乎其为小人虽有四凶不能肆其恶商
 纣之世难乎其为君子虽有三仁不能遂
 其善此又系乎上之人变化之如何
〇程子曰性相近习相远此言气质之性非
 性之本也张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
 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
 有弗性者焉朱子曰人气质相近之中又
 有美恶一定而非习之所能移者下愚也
 或问性之本何也曰孟子道性善是也程
卷十八 第 20a 页 0859-174.png
 子所谓极本穷原之性也张子所谓万物
 之一原是为天地之性乃未受生以前天
 理之流行所谓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言者
 亦可谓之命也自其理言之不杂乎气质
 而言是乃天命付子万物之本然者纯粹
 至善降而在人则寓乎气质之中也故其
 言曰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盖谓天地之
 性未尝离乎气质之中也故曰形而后有
 气质之性又问气质之性何也曰天地之
 所生物者理也其生物者气与质也人物
卷十八 第 20b 页 0859-175.png
 得是气质以成形而其理之在是者则谓
 之性然所谓气质者有偏正纯驳昏明厚
 薄之不齐故性之在是者其为品亦不一
 告子所谓生之谓性程子所谓生质之性
 荀卿所谓性恶扬雄所谓善恶混韩文公
 所谓三品是皆指气质之性而言也而不
 知性之本愚谓孟子道性善知本矣而不
 言气质所以启荀扬韩之纷纷也故程子
 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荀扬韩言气质之性
 矣而所以为性则不知直去孔孟千馀年
卷十八 第 21a 页 0859-176.png
 后至濂溪而始明故又曰论性不论气不
 以黄勉斋有言横渠张子分为天地人性
 气质之性然后诸子之说始定信哉斯言
 又曰气有偏正所受之理随而偏正气有
 昏明所受之理随而昏明木气盛则金气
 衰故仁常多而义常少金气盛则木气衰
 故义常多而仁常少此气质之性有善恶
 也既有气质善恶之性则非天地本然之
 性矣以子思未发之中求之此心未发其
 中湛然万虑不生是天地之性纯粹至善
卷十八 第 21b 页 0859-177.png
 则气虽偏而理自正气虽昏而理自明气
 虽有嬴乏而理则无胜负及其感物而动
 则气动而理亦随之或理动而气挟之由
 是至善之理听命于气善恶由之而判矣
 先师尝曰此心未发之前气不用事所以
 有善而无恶者此也又曰性近而习远者
 何也曰自其常者而言之则性之善者习
 于善而日进乎高明性之恶者习于恶而
 日流乎污下自其变者而言之则性之善
 者或习于恶而失其善性之恶者或习于
卷十八 第 22a 页 0859-178.png
 善而失其恶凡是四者始皆相近而终则
 远矣又引程子之言曰人性本善也语其
 才则有下愚之不移下愚有二焉自暴自
 弃也人苟以善自治则无不可移虽昏愚
 之至皆可渐磨而进也惟自暴者拒之以
 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
 能化而又也仲尼之所谓下愚也然其质
 非必昏且愚也往往强戾而才力有过人
 者商辛是也圣人以其自绝于善谓之下
 愚然考其归则诚愚也又云懈意一生便
卷十八 第 22b 页 0859-179.png
 是自暴自弃朱子曰自暴者有强悍意非
 毁礼义是不好不通与他说好话自弃者
 有懦弱意亦道礼义是好也受人说只是
 自不肯做
〇张子曰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
 命于德穷理尽性则性天德命天理气之
 不可变者独死生脩夭而已故论死生则
 曰有命以言其气也语富贵则曰在天以
 言其理也此大德所以必受命
 吕氏曰君子之所以学者为能变化气质
卷十八 第 23a 页 0859-180.png
 而已德胜气质则愚者可进于明柔者可
 进于强不能胜之则虽有志于学亦愚不
 能明柔不能立而已矣盖均善而无恶者
 性也人所同也昏明强弱之禀不齐者才
 也人所异也诚之者所以反其同而变其
 异也夫以不美之质求变而美非百倍其
 功不足以致之今以卤莽灭裂之学或作
 或辍以变其不美之质及不能变则曰天
 质不美非学所变是果于自弃其为不仁
 甚矣大德必受命者德即理也程子谓行
卷十八 第 23b 页 0859-181.png
 天命天达天理也必受命是得其应也天
 之报应皆如影响得其报者是常理也不
 得其报者非常理也但八以浅狭求之便
 为差互天命不可易也然有可易者惟有
 德者能之如脩养之引年世祚之祈天永
 命常人之至于圣贤皆此道也侯氏曰得
 其常者舜也不得其常者孔子也舜自匹
 夫而有天下栽者培之也桀自天子而为
 匹夫倾者覆之也天非为舜桀而存亡之
 理固然也即是而推他可以触类矣
卷十八 第 24a 页 0859-182.png
〇朱子曰化不是一日内顿然便恁地人之
 进德亦然三十而立不到那三十时便立
 须从十五志学渐渐化去不惑知命耳顺
 从心皆然
 胡氏曰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何学也曰大
 学也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也
 三十而立何立也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
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退转也四十
 而不惑何不惑也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
 能移威武不能屈卓然立乎万物之表也
卷十八 第 24b 页 0859-183.png
 五十而知天命何知也曰元亨利贞乾之
 四德行之昭明浩然与万物同波处之各
 得其分而不乱也六十而耳顺何其顺也
 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几于天矣七十而
 从心所欲不踰矩何也曰以其动也天故
 也子贡曰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
 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非天能
 如是乎愚谓圣人之学与天无极如建千
 万年之基业然志欲大而久故三十以前
 十五年一化入大人之学以开其志又十
卷十八 第 25a 页 0859-184.png
 五年持循已久则所学不变而卓有成立
 矣自此以后亹亹地去十年一化有渐进
 底意思不惑则进于立矣故洞然于事物
 当然之理而无所疑又十年而知天命则
 不惑又不足言矣此心与天命相流通无
 间然也又十年而声入心通无所违碍不
 思而得也由是涵养积累之久至于从心
 不踰矩之地此十年之间则安而行之不
 勉而中矣盖夫子之学乾大人之学也前
 三十年分为两节所以开其久大之其后
卷十八 第 25b 页 0859-185.png
 三十年分为三节所以造于从心不踰矩
 之地确乎不拔志学也闲邪存诚而立也
 知至知终不惑也声气相求耳顺也乃见
 天则不踰矩也故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
 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
 吉凶夫岂一日之力而至此哉吾故曰夫
 子之学乾大人之学也黄勉斋谓说者以
 为圣人立法谦辞以勉人则圣人皆是架
 空虚诞之辞岂圣人正大之心哉至哉斯
 言朱子亦曰圣人非心实自圣而姑为是
卷十八 第 26a 页 0859-186.png
 退托也
〇又曰致知诚意是学者两个关
 致知乃梦与觉之关诚意乃善与恶之关
 透得致知之关即觉不然则梦透得诚意
 之关则善不然则恶也
〇天即人人即天
 人之始生其得于天也既生此人则天亦
 在人矣凡语言视听动作皆天故曰顾误
 天之明命常见得此道理昭然在目也下
 学者事也理在事中若直能尽得下学之
卷十八 第 26b 页 0859-187.png
 事则上达天理便在此人之所生理与气
 合而已凡思虑云为皆气也而理存焉故
 发为五常万善皆理也西山真氏曰穷理
 主知而言无一物之不格尽性主行而言
 无一理之不体知得尽行得尽便是至于
 命命是天之赋于我者圆外窍中是心之
 体虚灵知觉是心之用仁义礼智是心之
 理五峰胡氏曰大哉性乎万善具焉天地
 由是而立有源之水寒冽不冻有德之人
 厄穷不塞日没见托于月孔子亡矣道托
卷十八 第 27a 页 0859-188.png
 于孟
〇周子曰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伊尹颜渊
 大贤也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得
 其所若挞干市颜渊不迁怒不或过三月
 不违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
 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
 朱子曰随其用力浅深以为所至远近不
 失令名以其有为善之实也故胡氏曰周
 子患人以发策波科荣身肥家希宠为事
 也则曰志伊尹之所志患人以知识闻见
卷十八 第 27b 页 0859-189.png
 为得而自画不待贾而沽也故曰学颜子
 之所学人有真能立伊尹志修颜子学然
 后知通书之言包括至大而圣门之事业
 无穷矣愚曰学者欲变化其气质莫大于
 希圣希天之学然必自希贤始伊尹耕莘
 乐道未尝无颜渊之学颜渊居陋巷而有
 为邦之问未尝无伊尹之志二大贤易地
 则皆然士能反身而诚不事缘饰希之则
 是必也立志讲学以实而无愧于身事亲
 从兄以实而无愧于家忠信笃敬以实而
卷十八 第 28a 页 0859-190.png
 无愧于乡进思尽忠以实而无愧于官有
 实胜之善而无名胜之耻由是复焉执焉
 而贤可希性焉安焉而圣可希发微不可
 见充周不可穷而天可希志伊学颜者可
 不及求诸身耶
〇程子曰充广得去则天地变化草木蕃充
 广不去则天地闭贤人隐
 朱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管充广将
 去则万物各得其所充之于一家一国一
 天下自莫不各得其所如何天地不变化
卷十八 第 28b 页 0859-191.png
 草木不蕃若充广不去则出门便有碍孟
 子一书只是要人充广曰收其放心此是
 外面收入里来曰知皆广而充之又要从
 里面推出去故曰修其身而天下平皆不
 出恕之一字
〇朱子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八个字一生
 用之不穷
 敬立则内直义形而外方这终身可以受
 用义是心头断事底心断于内而外便方
 正万物各得其宜丹书曰敬胜怠者吉怠
卷十八 第 29a 页 0859-192.png
 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敬便
 竖起怠便放倒以理从事是义不以理从
 事是欲又以敬字解直字义字解方字敬
 而无义则做事便错了只义无敬则无本
 须是敬义立方不孤敬以直内是持守工
 夫义以方外是讲学工夫直是直上直下
 胸中无纤毫委曲方是割截方整之意敬
 譬如镜义便是能照底敬无义便是死杀
 了不是活底敬
〇又曰须是将来做个本顾涵养得贯通时
卷十八 第 29b 页 0859-193.png
 敬以直内便义以方外
 又如虽在静坐处亦须验个敬肆敬便是
 天理肆便是人欲如居处便须验得恭与
 不恭执事便须验得敬与不敬有一般人
 专要就寂然不动上理会及其应事却七
 颠八倒又牵动他寂然底又有专要理会
 事却于根本上全无工夫须是彻上彻下
 表里洞彻方可
〇又曰敬天德也敬便彻上彻下与天无间
 程子曰毋不敬可以对越上帝范氏曰经
卷十八 第 30a 页 0859-194.png
 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
 朱子曰尧是初头出治第一个圣人尚书
 尧典是第一篇典籍说尧之德都未下别
 字钦是第一个字如今看圣贤千言万语
 大事小事莫不本于敬收拾得自家精神
 在此方看得道理尽然后修身齐家举而
 措之天下尔敬有甚形影只是收敛身心
 不容一物便是主一明道教人静坐李先
 生亦然须静坐始能收敛临事方用便有
 气力又曰敬字通贯动静真氏曰冬气闭
卷十八 第 30b 页 0859-195.png
 藏不密温暖无霜雪则来年阳气无力五
 谷不登人心亦是如此静时纷优则动时
 安能中节故周子以主静为本程子以主
 敬为本皆此理也武夷胡氏曰敬之一字
 力行十年须别朱子曰天地似也有个主
 宰方始恁他变易便是天地底敬成汤所
 以克配上帝者盖自圣敬日跻始愚按东
 莱吕氏曰敬是百圣相传第一个字圣学
 下工夫处至顾命之书又曰周公精微之
 传成王得之将终方以示群臣孔子精微
卷十八 第 31a 页 0859-196.png
 之传曾子得之将终方以示孟敬子皆主
 于敬而已圣人太极之全体不假修为而
 尚存乎敬况学者乎夫知此而修之君子
 之所以吉也不知此而悖之小人之所以
 凶也修之悖之亦在乎敬肆之间而已矣
 敬则欲寡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则
 圣学可希矣故朱子谓程先生所以有功
 于后学者最于敬之一字为有力者此也
 学者可不勉诸
天原发微卷之十八
卷十八 第 31b 页 0860-004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