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三
卷十三 第 270682c 页
卷十三 第 1a 页 0858-004.png
天原发微卷之十三𨓜四
    鲁斋鲍云龙景翔编注
    虚谷方回万里校正
象数
 河出图而八卦画阴阳始有象洛出书而
 九畴叙五行始有数象非偶不立数非奇
 不行二者可以相有而不可以相无朱子
 曰天地只是不会说倩圣人出来说若天
 地会说想见更说得好如河图洛书便是
 天地画出底易伏羲仰观俯察见天地间
卷十三 第 1b 页 0858-005.png
 无非易而河图之出适契其心故因之以
 画卦后世象数之学不明者有由矣汉上
 朱氏曰商瞿学于夫子自丁宽而下其流
 为孟喜京房至唐犹可考一行集二家之
 易论卦气纳甲五行之类皆同出周易大
 传系辞说卦尔后马郑荀虞各自名家去
 象数之源犹未远至魏王弼与钟会同学
 尽去旧说杂以老庄专尚文辞不复推原
 大传所自来天人之道于是分裂
〇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
卷十三 第 2a 页 0858-006.png
 朱子曰孔安国云河图者伏羲王天下龙
 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
 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
 因而第之以成九类愚按天地开辟之初
 太河混沦象数未显此河图洛书天所以
 开圣人也语曰河不出图易曰河洛出图
 书书曰天球河图则知图书乃天地自然
 之文古今以为瑞物非人力之所为也马
 欧二公何如更有说哉又有肆为怪诞者
 淮南子以为丹书绿图春秋纬以为九篇
卷十三 第 2b 页 0858-007.png
 六篇顾野王以洛书农用敬用十八字为
 神龟之负者班固以为初一至六极六十
 五字为洛书本文者唐孔氏曰天语简要
 不应叮咛曲折如是惟孔安国之言极为
 的当故朱子取之
〇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
 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
 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此所以
 成变化而行鬼神也
 朱子曰此夫子所以发明河图之数也其
卷十三 第 3a 页 0858-008.png
 位一六下二七上三八左四九右中五为
 衍母次十为衍子次一二三四四象之位
 次六七八九四象之数二老位西北二少
 位西南其数各以类而交错于外且曰相
 得有合四字该尽河图之数愚按天数者
 五奇之积地数者五偶之积一得二为偶
 三得四为偶五得六为偶七得八为偶九
 得十为偶各以奇偶相从两两相得如兄
 弟者所以循其序而不容紊也一合六为
 水二合七为火三合八为木四合九为金
卷十三 第 3b 页 0858-009.png
 五合十为土各以阴阳相配两两如夫妇
 者所以合其情而不容间也又如十干亦
 然甲阳得乙阴为木甲去合已又化土丙
 阳得丁阴为火丙去合辛又化水戊阳得
 已阴为土戊去合癸又化火庚阳得辛阴
 为金乙来合庚又化金壬阳得癸阴为水
 丁来合壬又化木皆是两其五行而合于
 一也得必有合合之中又有相生相胜相
 同相异而不齐者此君臣父子兄弟夫妇
 长幼之五典所以与五行相乘而不可离
卷十三 第 4a 页 0858-010.png
 也天地其合之大者一三五七九合为天
 数而不离乎五二四六八十合为地数而
 不离乎五二五妙合生人生物总之为五
 十有五五者中也中则变变则化其道不
 穷一变六化二化七变三而八四而九五
 而十变则化化则变奇偶生成屈伸往来
 皆不出于河图天地五数之内岂若后世
 之言鬼神言变化而流于荒诞者比哉
〇朱子曰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洛书以
 五奇数统四偶数
卷十三 第 4b 页 0858-011.png
 朱子谓生数皆在内生者天地之心成数
 皆在外成者天地之功斯言至矣愚按河
 图以生成分阴阳一二三四五生数属阳
 居内六七八九十成数属阴居外以生统
 成以内合外中为主而外为客所谓体之
 有常而各居其方也洛书以奇偶分阴阳
 一三七九居四正位配四阳卦二四六八
 十位四隅偏配四阴卦以奇统偶以尊临
 卑正为君而侧为臣是谓以数之变而各
 居其所也然二图常变不可拘一在图则
卷十三 第 5a 页 0858-012.png
 少阴老阳不动而少阳居南当乾位老阳
 居西当坎位不协夫生卦之序在书则老
 阳居南当乾少阳居西当坎反协夫生卦
 之序所谓常中有变变中有常其妙处不
 可窥也
〇邵子曰圆者星也历纪之数其肇于此乎
 唐志历本议曰天数始于一地数始于二
 合二始以定刚柔天数中于五地数中于
 六合二中以通律历天有五音所以司日
 地有六律所以司辰朱子释之详矣兹不
卷十三 第 5b 页 0858-013.png
 再及邵子曰离为星震为辰星合日之十曰
 十即五也辰为支之十二即六也五六息
 阴阳中经世以此起历九与十相取算法
 以此起间自历象以来则然矣圆者星也
 河图无那四角□其形便圆图数未尝不
 与星数合张曰天体数七北斗星七日月
 五星数七二十八宿四七共为七七并南
 斗星六通五十五数以此知用于天地人
 文之间皆有合于河图之数
〇又曰方者土也昼州井地之法其放于此
卷十三 第 6a 页 0858-014.png
 乎
 朱子曰州有九井九百亩是所以昼州井
 地也愚按方者洛书之文地有四方书皆
 以阳数居四正位方里而井之象书以九
 为主亦井九百亩之象天锡九畴禹因治
 水而得此书所以开之俾之别九州任土
 作贡而尽力乎沟洫也禹成九功而为天
 下万世利者于以知九章之书为大
〇又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
 乂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
卷十三 第 6b 页 0858-015.png
 数始于一阴一阳阳之象圆故河图体圆
 而数方阴之象方故洛书体方而数圆所
 谓参天两地者也数十而方者为河图故
 大传有五十有五之文数九而圆者为洛
 书故洪范有天锡九畴之目鸿荒之世天
 地阴阳须各有象然初未尝有数至河图
 然后五十有五数奇偶生成粲然可睹此
 其所以深发圣人之独智也
〇朱子曰一至十为河图虚其中以为易
 河图体圆象天数十而方象地阳数二十
卷十三 第 7a 页 0858-016.png
 五阴数三十共五十有五所以偶嬴而奇
 之虚其十则洛书四十五虚其五则大衍
 五十积五与十则洛书纵横之数以五乘
 十以十乘五则又皆大衍之数图以生数
 从北东而左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
 生金金又生水然以对待之位言之则北方
 一六水剋南方丙丁火西方四九金剋东
 方甲乙木而相剋者已寓于相生之中生
 生之谓易虚其中则太极生两仪四象八
 卦也故曰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图中亦
卷十三 第 7b 页 0858-017.png
 涵洛书之旨天地间生而不剋则生者何
 以成剋而不生则生人之类灭矣此造化
 所以即图书而示其意
〇又曰一至九为洛书实其中以为范
 洛书体方而象地数九而圆象天阳数二
 十五阴数二十共四十五所以奇嬴而偶
 乏虚其中亦太极也奇而各二十两仪也
 二二三四含六七八九从横十五亦为四
 象中五含五并于四十亦为大衍之数积
 五与十得十五通为河图之数书与图亦
卷十三 第 8a 页 0858-018.png
 互相备书以成数从北西而右转水剋火
 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又剋火
 然以对待之位言之则东南方四九金生
 西北方一六水东北方三八木生西南方
 二七火其相生者已寓于相剋之中相剋
 乃所以相成实其中者即五皇极以为之
 本也唐孔氏曰皇极不言数者以其该统
 九畴以一统八而位乎中天也五行五事
 各五八政八五纪五皇极独居一三德三
 稽疑七庶政十福极生是九畴子目亦该
卷十三 第 8b 页 0858-019.png
 河图之数矣
〇又曰图书皆以五居中
 五者叁天两地而倚数也朱子曰河图以
 生数为主故其中之所以为五者亦具五
 生数之象谓其下一点天一之象一便合
 四其左一点天三之象三便合八其右一
 点地四之象四便合九其中一点天五之
 象五便合十五数居中生数在外成数又
 在生数之外一得五而为六二得五而为
 七三得五而为八四得五而为九一二三
卷十三 第 9a 页 0858-020.png
 四以五而生故曰生数六七八九得五而
 成故曰成数数虽相对未尝不相错也然
 则河图之五十五数固具于中央五黠之
 中矣洛书以奇数为主故其中之所以为
 五者亦具五奇数之象谓其下一黠亦天
 一之象一必偶二其左一点亦天三之象
 三必偶四其中一点亦天五之象五必偶
 十其右一点亦天七之象七必偶六其上
 一点则天九之象九必偶八五数居中奇
 数居四方之正偶数列四隅之偏一得五
卷十三 第 9b 页 0858-021.png
 而为后右之六二得五而为右之七三得
 五而为后左之八四得五而为前之九一
 三七九得五之奇故曰奇数二四六八为
 五之偶故曰偶数数虽从横交综而亦各
 有条理而不乱此洛书之四十五数亦各
 具于中央五点之中矣
〇朱子曰阴阳老少互藏其宅又曰七八九
 六之数不同
 河图以一二三四位数合六七八九象数
 则四十中五包五则十五通五十五互藏
卷十三 第 10a 页 0858-022.png
 之说董盘涧详矣一者老阳之位六则老
 阴之数而一中含九已藏了老阳之数在
 里四者老阴之位九则老阳之数而四中
 含六已藏了老阴之数在里二少亦然使
 阴阳不互根而藏其宅则造化之机息矣
 又七九为阳阳主进由少阳七进至于八
 之上则进极而为老阳九更没去处了阳
 极生阴故六八为阴阴主退由少阴八退
 至于七之下则退极而为老阴六亦无去
 处了故阴极而阳又生焉少者老老者变
卷十三 第 10b 页 0858-023.png
 而少者又进焉亦造化不穷之机也然阳
 进则饶故老阳饶于八少阳饶于六阳数
 常盈也阴退则乏故老阴乏于七少阴乏
 于九阴数常缩也易曰天地盈虚与时消
 息知此者其知道乎
〇又曰洛书从横十五迭为消长
 书以一二三四含七八九六是谓四象之
 阴阳老少八卦由是生焉迭为消长皆不
 出乎七八九六也邵子引易传曰震以长
 之乾以分之巽以消之坤以翕之此言消
卷十三 第 11a 页 0858-024.png
 长之大意也盖震始交阴而生阳至乾之
 九而阳老巽始消阳而生阴至坤之六而
 阴老张氏曰七以长六至九则分八以消
 九至六则翕又曰阳之长也自七历八至
 九而老阴之消也自八历七至六而老此
 统言一气之消长则指震与巽为七八若
 以洛书卦位求之则震反为八而巽又居
 九矣其迭为消长也则一得五为六而与
 南方之九迭为消长四得五为九而与东
 北之六迭为消长六进为九则九长而六
卷十三 第 11b 页 0858-025.png
 消九退为六则九反消而六又长矣三得
 五为八而与西方之七迭为消长二得五
 为七而与东北之八迭为消长七进为八
 则八长而七消八退为七则八反消而七
 又长矣大抵数进为长退为消长者退则
 又消消者进则又长四维四正之数从横
 以数皆为十五虚中之五而数则从横皆
 十以十分之朱子曰九者十分一之馀八
 者十分二之馀七者十分三之馀六者十
 分四之馀也参伍错综无适而不遇七八
卷十三 第 12a 页 0858-026.png
 九六之合焉
〇或问朱子曰河图与卦画不相类伏羲何
 以则之而画卦
 愚按易大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
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夫子所以发明伏
 羲则河图以画八卦也太极而曰易有者
 即五与十隐于河图中宫之象也其曰生
 两仪者即一三七九之为阳仪二四六八
 之为阴仪也其曰生四象者即以一二三
 四为生数之象含六七八九为成数之象
卷十三 第 12b 页 0858-027.png
 也其曰生八卦者即以七六八九为乾坤
 离坎之卦而居四正之位以一二三四为
 艮兑震巽之卦以补四隅之阙伏羲所以
 则之者不出一图而仪象卦画备矣一者
 太极也惟有故生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
 八而六十四生生不穷皆自此中生去愚
 又闻之师曰此数语者固作易之本而其
 为数也柰何曰不必泛为之说求之天地
 之始则圣人作易之精蕴尽在是矣一者
 阳之始故圣人取一奇以画乾一曰一一
卷十三 第 13a 页 0858-028.png
 而一凡卦之属乎阳者皆乾也如震曰一
 二而二坎曰二一而二艮曰二二而一皆
 以一为主二者阴之始圣人取二偶以画
 坤二曰二二而二凡卦之属乎阴者皆坤
 也如巽曰二一而一离曰一二而一兑曰
 一一而二皆以二为主八卦由是画焉至
 文王重之又不过上下其画而已取乾之
 一以交坤则易坤为坎而居此取坤之二
 以交乾则易乾为离而居南以震居东则
 内一阳而外二阴以兑居西则内二阳而
卷十三 第 13b 页 0858-029.png
 外一阴西北曰乾三阳也西南曰坤三阴
 也东北为艮二阴一阳也东南为巽一阴
 二阳也四正四维皆以一与二而次第之
 耳伏羲本河图而画先天之卦文王祖伏
 羲而演后天之易禹锡九畴而先于治水
 地道以平箕子陈洪范而先一水二火彝
 伦攸叙皆以天一地二之数而得之也舍
 河图吾将安放
〇传曰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
 表里
卷十三 第 14a 页 0858-030.png
 朱子曰五十五为体而四十五之变可推
 合而言之河图有九畴之象洛书有五行
 之象河图是常数洛书是变数生数统成
 数为常数之主奇戴统偶数为变数之用
 河图以生数为主洛书以奇数为主河图
 表可以画卦里可以叙畴洛书表可以叙
 畴里可以画卦河图以生成合阴阳合者
 未尝不分故内外之文有主宾之辨洛书
 以奇偶分阴阳分者未尝不合故对待之
 中有流行之妙其曰经纬者非是以上下
卷十三 第 14b 页 0858-031.png
 为经左右为纬也盖经言其正纬言其变
 也其曰表里者非是指此为里彼为表也
 盖言图中有书书中有图也图书互为正
 变在所主何如尔主图而言图为正书为
 变主书而言书为正图为变表里亦然
〇朱子曰图书之数与位皆三同而二异
 河图以一六水居北二七火居南三八木
 居东四九金居西五十土居中央是五者
 各当其方之本位数之体也必有变焉洛
 书所以通其变也书土水木三位皆同而
卷十三 第 15a 页 0858-032.png
 不变者谓天五居中央生土是为大极一
 动而出于北则为天一生水再出于东则
 为天三生木此阳气也藏息于冬而发生
 于春体不可易长其根苗以内之生数言
 也若夫二七本南方火位时入乎夏则乾
 金生巳阳居大夏以长育万物大其施生
 正如王者出临明堂以操大政故少阳巽
 坎之生于二七者不得不避乾父之尊以
 退居于西也时入乎秋则乾兑又复居西
 巽坎又复居南各循其体以守其常也大
卷十三 第 15b 页 0858-033.png
 抵扶阳抑阴者乃天地好生之本心图十
 为主阳嬴而奇乏天地相敌以为体体立
 而用以行故书以九为主奇嬴而偶乏天
 包地以为用所以抑阴数而退为二十扶
 阳之成数于外七九变而六八不变也天
 地以此数而寓之图书圣人则之以发其
 缴也先儒之论详矣兹不赘书姑述已之
 所见云详见衍五水一木三土五说
〇节斋蔡氏曰易主象范主数河图数偶偶
 者对待故易本二气洛书数奇奇者流行
卷十三 第 16a 页 0858-034.png
 故范本五行
 偶者静静以动为用故河图之行合皆奇
 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五合十奇
 者动动以静为用故洛书之位合皆偶一
 合九二合八三合七四合六是故易之吉
 凶生乎动则河图者动由乎我所以知几
 而先吉故曰先天范之吉凶见乎静静者
 必以动而后成则洛书者动顺乎天惟能
 明吉凶而已故曰后天气有二而行有五
 一三五七九者阳之行也故夫子总天之
卷十三 第 16b 页 0858-035.png
 五数得二十五二四六八十阴之行也故
 总地之五数得三十二非五不能变化五
 非二不能自行言阴阳所以成变化行鬼
 神者在乎五五者五行也天地阴阳对待
 之定体自一至十者阴阳流行之次序分
 为奇偶则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
 为阴列为先后则一二三四五生数为阳
 六七八九十成数为阴数行乎阴阳而形
 未定象著乎阴阳而形已成(易有太极具/阴阳之理而)
 (未有/形)象阴静也数阳动也太极非静非动
卷十三 第 17a 页 0858-036.png
 而主乎静太极之前象数不可分先后及
 其动而生阳数为始而象亦自此始静而
 生阴象方成而数亦至此成阴阳分合动
 静不同主立而言静则二(对待/之时)动则一(流/行)
 (之/时)主行而言静则一(阴阳/合德)动则二(先阳/后阴)
 按此段精妙读者宜加思焉
〇伏羲本河图以画先天横图
 横图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顺卦序自右
 至左而数之与圆图一逆一顺不同老阳
 居一分之为乾兑少阴居二分之为离震
卷十三 第 17b 页 0858-037.png
 少阳居三分之为巽坎老阴居四分之为
 艮坤此自上而下也又自下而上从左而
 右则艮坤生于老阴之一六巽坎生于少
 阳之二七离震生于少阴之三八乾兑生
 于老阳之四九于太阳之上生一奇一
 偶则为乾兑于少阴之上生一奇一偶
 则为离震于少阳之上生一奇一偶则
 为巽坎于太阴之上生一奇一偶则为
 艮坤此先天横图也自一至八本为生卦
 之次序而已
卷十三 第 18a 页 0858-038.png
〇伏羲本河图以画为先天圆图
 朱子曰六十四卦横图震巽复姤正在中
 间却就中间摺转以作圆图先自震复而
 却行以至于乾乃复自巽姤而顺行以至
 于坤便成圆图而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昼
 夜昏旦皆有次第此作图之大旨也又曰
 横图皆顺数方圆一向皆逆圆图只一半
 逆详见左右篇
〇先天八卦合洛书数
 先天八卦与洛书合老阳九为乾在正南
卷十三 第 18b 页 0858-039.png
 四为兑在东南少阴三为离在正东八为
 震在东北少阳二为巽在西南七为坎在
 正西老阴一为坤在正北六为艮在西北
 圆以乾兑离震为四阳卦居左巽坎艮坤
 为四阴卦居右书亦以乾坤坎离居四正
 震兑巽艮居四隅图与书卦皆合其不同
 者老阳与少阳交互于西南而为变尔
〇后天八卦合河图数
 后天八卦亦与河图数合一六水坎居北
 二七火离居南三八木震三居正东巽八
卷十三 第 19a 页 0858-040.png
 居东南四九金兑四居正西乾九居西北
 五与十者艮五居东北坤十居西南贯乎
 中宫而为土后天之数未尝不与河图合
 或者见其二七居南曰离四九居西北曰
 乾兑遂谓十为洛书又见其戴九于南曰
 乾二七居西南曰巽坎遂谓九为河图乃
 曰文王法此以为后天之易于是二图交
 杂而刘牧之说行焉学者当考
〇图书阴阳奇偶相错
 图以一二三四含七八九六而为十书以
卷十三 第 19b 页 0858-041.png
 一二三四对七八九六而为十十即二五
 也二者之数皆以乘五而生得五而成也
 老阳之位一而在北一则含九而成数却
 在西少阴之位二而在南二则含八而成
 数却在东少阳之位三而在东三则含七
 而成数却在南老阴之位四而在西四则
 含六而成数却在北所以互为生成也若
 书数则直相对而已一与九对北而南也
 三与七对东而西也位之四正也四隅又
 各自为对东北角对西南角二与八也东
卷十三 第 20a 页 0858-042.png
 南角对西北角四与六也亦互相经纬也
 书与图皆各各藏十于中者亦两其五行
 以相成也董氏止以四象之位与数言之
 亦善
〇朱子曰易乃伏羲之所先得乎图而初无
 待于书范则禹之所独得乎书而未必追
 考于图尔
 郑氏曰圣人因河图而画八卦因洛书而
 叙九畴岂拟规而画圆模矩而作方之谓
 邪彼有是理此有是事方伏羲据图画卦
卷十三 第 20b 页 0858-043.png
 之时不必预见洛书而其数遂与之合大
 禹据洛书叙九畴之时亦不必追考河图
 之数而求与之合愚谓河图之位合乎先
 天洛书之位合乎后天位虽有先后数虽
 有十与九之不同而皆本于五行而以五
 居中则一而已
〇濮上陈希夷先生传授
 希夷先生名抟以数学授穆脩伯长脩授
 李之才之才授邵康节遂著皇极经世书
 伯长又以太极图传周濂溪敦颐朱汉上
卷十三 第 21a 页 0858-044.png
 曰颐授二程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
 之间故敦颐作通书程颐作易传载造太
 和三两篇又以象学授种放放授庐江许
 坚此一枝传于南方也或曰先天方圆二
 图始于麻氏心悟朱子明其不然谓图皆
 伏羲所自作但有卦画无言语文字孔孟
 没后为方士所秘至希夷始传云
〇蔡西山曰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歆魏
 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尧夫皆谓如
 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
卷十三 第 21b 页 0858-045.png
 复之悉从其旧
 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谓
 河图授羲洛书授禹关子明邵康节皆以
 十为河图九为洛书而九宫之数戴九履
 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
 之象也朱子曰读大戴礼书只得一證甚
 明其明堂篇有二九四七五三六八一之
 语郑注谓法龟文也然则汉人固以九为
 洛书矣胡为刘牧意见以九为河图十为
 洛书悉反先儒之说托言其图出于希夷
卷十三 第 22a 页 0858-046.png
 不立文字谓许坚传于谔昌谔昌传于刘
 牧世多祖其说流传天下今观汉上著为
 易传蜀人张行成著为七易他如蒲阳郑
 氏之类皆用其说悉未经刊正以前者至
 朱夫子出始与西山蔡隐君共订證之以
 十为河图九为洛书一还其旧天下信之
 然刘牧之说亦不可不知今摭一二于后
 云其引大传以为二者皆出于伏羲之世
 不必言授羲假使后世不见系辞十三卦
 之文必以六十四卦重于文王后世不见
卷十三 第 22b 页 0858-047.png
 洪范天锡之文必以为九畴叙于箕子岂
 知取豫取夬已具于文王作卦之前而司
 徒司空之官已见于舜命九官之日是为
 图书皆上世已有但使羲则画之禹法而
 陈之尔愚谓此说未为不是但谓洛书不
 出于禹治水时则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一
 句有妨尔近辛未科刘梦荐用此说居南
 宫第一时多祖文公图书说者反居后且
 谓禹贡言道洛而不言得书舜典言惠畴
 而不言九畴天锡禹者天启之尔刘牧又
卷十三 第 23a 页 0858-048.png
 曰天地五十五数河图四十五虚十戴而
 不用者以四隅四正皆合而得十又合中
 央之五而纵横皆十五亦五十五也而五
 数不用者天一加五为六地二加五为七
 天三加五为八地四加五为九天五加五
 为十故曰地十成之也又八卦之数三十
 六虚九数而不用者乾与坤数九也震与
 巽数九也坎与离艮与兑数皆九也何独
 疑九数之不可为河图而十数之不可为
 洛书也四正皆奇阳也四隅皆偶阴也所
卷十三 第 23b 页 0858-049.png
 谓独阴不生独阳不成必一奇一偶而后
 造化生焉又曰一之为数在天为一在日
 为甲象为六之中数卦为坎之中爻在重
 卦为初九在复为阳爻在辰为建子在五
 行为水律为黄钟一者定位也五十去一
 则一在四十九中四十九又去一则一在
 四十八中凡有数未尝无一一之所在无
 往不为万物但执此不失是谓执天地之
 机其说颇有理愚录此于象数终者以见
 其说当时与图书盛行但不合颠倒而错
卷十三 第 24a 页 0858-050.png
 置之尔学者亦不可不知


天原发微卷之十三






卷十三 第 24b 页 0858-051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