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
卷二 第 270587a 页
卷二 第 1a 页 0855-024.png
天原发微卷之二情二
   鲁斋鲍云龙景翔编著
   虚谷方回万里校正
动静
 此章言太极动静而阴阳分太极无象阴
 阳有气动静气也理乘气而行也奇耦变
 化牝牡相御得其阳气者乾道成男得其
 阴气者坤道成女气聚成形形交气感阴
 阳综错所以为易天地间只有个动静循
 环不已此外更无馀事或问阳动为用阴
卷二 第 1b 页 0855-025.png
 静为体今周子说太极动而生阳却自动
 处说起则用在体先且道未动以前是如
 何愚曰未动以前则是理所谓无极而太
 极是也理不当对动静言未动则是静未
 静则是动未动则又是静然则理无对理
 不可以动静言理则因动静而见也若夫
 邵子谓用起天地先朱子谓太极之用所
 以行皆指用处说尔盖谓动而生阳以上
 更不容说者其意深矣
○周子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
卷二 第 2a 页 0855-026.png
 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
 阳两仪立焉
 朱子释此章极为精妙曰太极之有动静
 是天命之流行也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
 诚者圣人之本物之终始而命之道也其
 动也诚之通也继之者善万物之所以资
 始也其静也诚之复也成之者性万物各
 正性命也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
 互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动而
 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分之
卷二 第 2b 页 0855-027.png
 所以一定而不移也盖太极者本然之妙
 动静者所乘之机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
 阳形而下之器也愚谓太极理也动静气
 也所乘之机是动静乘载此理在气上不
 觉动了又静静了又动故曰太极犹人动
 静犹马马以载人人以乘马马一出一入
 人亦与之出入所以太极乘此气之动静
 而生阴阳也动时便是阳之太极静时便
 是阴之太极从阴阳处看阴阳只在太极
 里谓之太极在阴阳里亦得物则滞于巳
卷二 第 3a 页 0855-028.png
 定之形或流于动而无静或沦于静而无
 动物则不通也神则不离于形而不囿于
 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谓神妙万物也
 由五行二气而上则根于太极之一动而
 静阳而阴是万为一性之原也由二气五
 行而下则散为庶物之万静而动阴而阳
 一实万分命之行也静则太极混合而归
 于一动则太极开辟而散于万或曰如此
 则太极亦有分裂乎曰本一太极尔万物
 各有禀受又自各全一个太极如月在天
卷二 第 3b 页 0855-029.png
 一而已及其散在江湖影随处而见渠可
 谓月分乎一本万殊万殊一本无间然也
○程子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
 动而生阳其初本是静静之上又须动动
 前又有静推而上之其始无端此天道也
 始于阴成于阳本于静流于动人道也然
 阳复本于静静复根于动其动静亦无端
○又曰动静互为其根根字最宜玩味
 盖有已定之动静有可见之动静而未定
 不可见者动静之根也此一根字难说谓
卷二 第 4a 页 0855-030.png
 动根于静静根于动亦只说得个互换往
 来无问客主尔意味未永不若朱子说得
 圆活其曰元亨诚之通动也利贞诚之复
 静也元者动之贞本乎静贞者静之质著
 乎动是贞也者万物之所以成终而成始
 也故人不能不动而立乎人极者必主乎
 静则着乎动者自无不中节而不失本然
 之静矣静者性之所以立动者命之所以
 行其实一动一静皆命之行而行乎动静
 者乃性之贞也故曰无极之贞包动静而
卷二 第 4b 页 0855-031.png
 言未发之中止以静言此似指个贞字为
 动静之根也愚谓动而生阳非自动也根
 于太极而动出而赋予万物也静而生阴
 亦非自静也根于太极而静入而各正性
 命也是则太极者天地之根所以御阴阳
 动静之气以行能生成万物也其为根也
 岂易言哉
○又曰如百尺之木自根本至枝叶皆是一
 贯不可分动静为两段事渐安排引入来
 太极如一木生上分为枝干又分而生花
卷二 第 5a 页 0855-032.png
 生叶生生不穷到得成果子个里又自有
 生生不穷之理生将出去又是无限个太
 极更无停息只是到成果时自合少止易
 曰终始万物莫盛乎艮艮止是生息之意
 造物自然如此岂待人安排哉皆本末一
 贯之理
○朱子曰动静亦有两仪一是变易便是流
 行底一是交易便是对待底
 动静生阴阳继善成性是流行底分阴分
 阳两仪立焉是对待底太极之动是流行
卷二 第 5b 页 0855-033.png
 也动而静则为阴阳之对待对待则复动
 而为流行如寒暑往来一个横一个直是
 也流行复静而为对待如天地四方东阳
 西阴南阳北阴是也对待是体流行是用
 体静而用动此动静两端所以变化不穷
 其曰变易者如阳变阴阴变阳老阳变为
 少阴老阴变为少阳此是占筮之法屈伸
 往来之类是也其曰交易者是阳交于阴
 阴交于阳卦图上天地定位之类是也
○又曰思轲以后无人识性始自濂溪说动
卷二 第 6a 页 0855-034.png
 静阴阳五行之变不齐二程因此推出气
 质之性来
 人未生时只有此理受得这理而生方唤
 作性天地之性纯乎此理而无杂才到阴
 阳五行处便是气质以理与气杂言之于
 是有昏明厚薄之殊故曰五性感动而善
 恶分性是形而上者全是天理气是形而
 下者便是查滓至于形又是查滓至浊者
 也
○又曰众人具动静之理而常失之于动圣
卷二 第 6b 页 0855-035.png
 人全动静之德而常本之于静
 动静二字相为对待乃天理之自然若不
 与动对则不名为静不与静对则不名为
 动但众人之动流于动而无静众人之静
 沦于静而无动所以欲动情胜利害相攻
 从怀如流其违禽兽不远矣惟圣人则不
 然其动也静之理未尝亡其静也动之理
 未尝息是以其行之也中处之也正发之
 也仁裁之也义一动一静莫不有以全夫
 太极之道而无所亏焉则向之所谓欲动
卷二 第 7a 页 0855-036.png
 情胜利害相攻者于此乎定矣未至此而
 修之戒谨恐惧而静者常为主君子所以
 吉也不知此而悖之放辟邪侈而无不为
 小人所以凶也
○邵子曰天生于动地生于静动之始则阳
 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
 则刚生阴阳之中又有阴阳故有太阴太
 阳少阴少阳刚柔之中又有刚柔故有太
 刚太柔少刚少柔
 愚按邵子所说由太极而动静则一生二
卷二 第 7b 页 0855-037.png
 由动静而分阴阳刚柔而二生四又从而
 分太少则四生八卦自此画数自此推举
 天地万物不能逃矣于浑然太极之中井
 然有条如此先儒谓康节自阴阳相接处
 看得分晓信哉斯言
静动
 此章言动根于静也天地四时流行不息
 然常着个静做本若无夜则做得昼不分
 晓若无冬则做得春夏秋不能生长成实
 如人终日应接须少休息便精神较健如
卷二 第 8a 页 0855-038.png
 四时无冬只管一向生去元气也有竭时
 易曰阖户之谓坤先于辟户之谓乾是由
 静而动也坤自夏至以一阴右行万物从
 以入故曰阖乾自冬至以一阳左行万物
 从以出故曰辟坤阖则阳变而阴乾辟则
 阴变而阳故一阖一辟谓之变阖往辟来
 万变不息在一岁为寒暑在一日为昼夜
 在一身为出入生死无静则无动人乃世
 之以首坤欤阴虽夏至方生不到那亥上
 六阴独处则未可言静极则动
卷二 第 8b 页 0855-039.png
○易系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
 通天下之故
 程子曰中者言寂然不动和者言感而遂
 通其寂然者无时而不感其感通者无时
 而不寂是乃天命之全体人心之至正其
 未发也见其感通之体其已发也见其寂
 然之用人心天理一也
○邵子曰一动一静之间天地人之至妙至
 妙者欤
 阳辟而动阴阖而静一动一静也不役乎
卷二 第 9a 页 0855-040.png
 动不滞乎静非动非静而主乎动静者一
 动一静之间也或曰太玄谓阳气潜乎干
 黄钟之宫信无不在其中信者诚而已矣
 周子通书曰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一
 通一复之间有个真实之理在其殆元亨
 利贞之贞是也后乎贞为利前乎贞为元
 由利而贞则天地人之妙归藏于此由贞
 而元则天地人之妙发越于此正而固诚
 实而不妄所谓万变不息而贞实者在此
 无极而太极之妙所以贯通天人之际圣
卷二 第 9b 页 0855-041.png
 人用之主静以立人极者正在乎此谓之
 至妙至妙者盖极言其莫可得而形容也
 这个妙处大开造化动极复静便是死静
 极复动便是生阳极生阴便是化阴极生
 阳便是变人能识一动一静之间者便能
 知变化死生也
○又曰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阳分
 阴也朱子曰自姤至坤自阴含阳自复至
 乾是阳分阴复姤之间为无极自坤反姤
 是无极之前
卷二 第 10a 页 0855-042.png
 朱子曰此只就图上说循环之意坤阴收
 敛已尽复阳包含未露乃是本然之静不
 与动对而为动静之根本先儒谓不与动
 对之静即无极而太极也至静之时但有
 能知能觉者而无所知所觉之事此于易
 为纯坤无阳之象而有贞至不可磨之理
 在其间若论复卦则须以有所知觉不得
 合为一说矣邵子有言一阳初动处万物
 未生时恐是此意若以人心观之此是欲
 动未动之间如怵惕恻隐于赤子入井之
卷二 第 10b 页 0855-043.png
 初此时此意须虚心静虑方见得今以图
 之左右推之图右属阴阴主阖阴中有阳
 言自巽消以至坤翕静之妙也是无极之
 前阴含阳也图左属阳阳主辟阳去分阴
 言自震长而至乾分是有象之后阳分阴
 也乾生一阴故曰父生长女而为姤坤生
 一阳故曰母孕长男而为复此合乾阳坤
 阴举一图而通论也若单论无极只在复
 姤中间却不可指有象之后泛言之也故
 曰自坤反姤是无极之前又曰复姤之间
卷二 第 11a 页 0855-044.png
 为无极其间谓何无动静而包动静无阴
 阳而含阴阳有是理而不见其迹无声无
 臭至微至妙周子谓无极而太极是也不
 可以形容尽矣忽然半夜一声雷万户千
 门次第开若识个中元有象许君亲见伏
 羲来朱子其得之矣
○又曰元有二有生天地之始者太极也有
 生万物之始者生之本也
 先天反本复静曰坤在一日则亥时在一
 年则十月在一元则太极未动之际有一
卷二 第 11b 页 0855-045.png
 未形后天阳动于中为复在一日则子中
 在一年则冬至在一元则太极之始以卦
 气论复又为先天欲观万古一元是也冬
 至者天之元一之一春分者物之元二之
 一一者元之体二者元之用先闭后开者
 春也纯开者夏先开后闭者秋也冬则闭
 而无声冬虽收藏之终实是施生之始元
 而亨利收藏于贞闭固得密则春阳发舒
 必正一年造化实基于此故冬暖无霜雪
 则来岁五谷不登正以阳气发泄之故也
卷二 第 12a 页 0855-046.png
○朱子曰静中有动见天地心正如大黑暗
 中有一点明
 三阳盛万物蕃此时只见物之盛不见其
 心惟是万物未生冷冷静静一阳生物之
 心动于积阴之下自藏掩不得此天地之
 心所以于此可见邵子谓天心无改移正
 是年年岁岁月月日日皆如此无差忒愚
 尝曰复之一阳动于坤下善端初发见天
 地心大壮四阳震在乾上发于颜色见天
 地情坤之六阴一主乎静寂然不动见天
卷二 第 12b 页 0855-047.png
 地性
○又曰静可救得动此以静为主也静在这
 里虚明洞彻便从这里应去自然透彻心
 若有私便都差了
 其心湛然纯一只在这里无一毫私意杂
 之则物来能名动静便一齐当理尝闻延
 平李先生教人大抵令人于静中体认大
 本未发时气象分静动处事应物自然中
 节此龟山门下相传指诀也人之一心当
 如明鉴止水不当如槁木死灰镜明水止
卷二 第 13a 页 0855-048.png
 其体虽静可以鉴物是静中函动体中藏
 用人心之妙如此若槁木不可生死灰不
 可然是乃无用之物心者具众理而应万
 事委之无用可乎
○又曰静也不是闭门独坐块然自守事物
 都不应如艮其止止是静所以止之便是
 动此又静中涵动不流于一偏之说
 老氏之学则于静中有动苏张之学流于
 动而无静是故有一般人专要就寂然不
 动上理会及其应事却七颠八倒又牵动
卷二 第 13b 页 0855-049.png
 他寂然不动底又有一般人专要就事上
 理会却于根本上全无工夫须是彻上彻
 下表里一贯如居仁便能由义由义便能
 居仁直内便能方外方外便能直内始得
○又曰敬贯动静则求放操存皆在里非块
 然默守之谓静也
 君子内外一贯之学不可分为二若只说
 涵养于未发而已发之失乃不能制是有
 得于静而无得于动只知制其已发而未
 发时不得涵养则是有得于动而无得于
卷二 第 14a 页 0855-050.png
 静存养是静时工夫静时是中无所偏倚
 省察是动时工夫动时是和无所乖戾静
 时知觉不昧复之见天地心静中之动也
 动时发皆中节止于其则乃艮之不获其
 身不见其人动中之静也前章以动静
 名者以见太极动而生阳是用起天地先
 也此章以静动名者以见静翕动辟体先
 天而用后天也故曰龙蛇不蛰则无以奋
 天蠖不屈则无以伸是亦天理之必然者
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盖亦审诸
卷二 第 14b 页 0855-051.png
辨方
 北方壬癸亥子皆水王之地其卦为坎一
 阳陷二阴中为险为劳为隐伏其方曰幽
 都又曰朔方朔之为言苏也万物至此死
 而复苏犹月之晦而有朔日行至是则沦
 于地中万象幽暗先天图乾南坤北乾来
 交坤成坎坤去交乾成离阳生子中阴生
 午中坎离交媾子与午对阳为主而阴为
 臣天与人皆背北面南故南见北潜辰极
 居北众星环共而数四方者皆以北为尊
卷二 第 15a 页 0855-052.png
 南为对而后次东次西宜太玄以罔冥为
 北康节以太极居坤复之间也
○程叔子曰朔初也谓阳初始生之方也如
 彼北方终其阴而始其阳
 邵子曰朔易以阳气自北方而生至北方
 而尽谓变易循环也尧典三方皆言东西
 南独北方言朔易三方皆言平秩独北方
 言平在月令曰散将几终岁且更始伊川
 又曰既成今岁之终又虑来岁之始曰终
 曰始曰今岁曰来岁皆成两仪又坤变坎
卷二 第 15b 页 0855-053.png
 一卦变成两卦去岁阳气至此而终今岁
 阳气又自此生起
○朱子曰天地间有个局定底如四方是也
 有个推行底如四时是也属北方便有二
 义如冬至前四十五日属今年后四十五
 日属明年子时前四刻属今日后四刻属
 明日艮终始万物青龙白虎朱雀皆一物
 惟龟蛇二物
 天有春夏秋冬气候不齐地有东西南北
 一定不易故为西北之地既有朔方又有
卷二 第 16a 页 0855-054.png
 北方天之东南有君火有相火日月者阴
 阳之真精是生水火故七曜有日复有火
 有月复有水人之五脏心有包络肾有命
 门水火各有二君火真精实相通真火有
 气无形所谓心奇而肾耦朱鸟一而龟蛇
 二夫心奇一而肾耦二乾坤之画象之北
 方有龟有蛇考之易离有龟象又有甲胃
 龟有甲也损益颐皆言龟互体有离也息
 气于内如阳伏地中之象背上中心有五
 条文出外又成八卦外面又成二十四气
卷二 第 16b 页 0855-055.png
 取象于此固切但不知其何属于十二辰
 为已不当位北考之记与书传俱不之及
 何也意者玄字曲绕而走有蛇之状化则
 龙也震为龙伏坤下为复义或近是当别
 考或曰玄阳属蛇武阴属龟王氏云肾有
 两龟蛇亦两所以朔易属贞贞有两义正
 而固也智字亦有两义智前一半方收藏
 属阴后一半复开发属阳周礼龟蛇四游
 以象营室龟有甲能捍禦故曰武水色黑
 故曰玄魏氏曰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
卷二 第 17a 页 0855-056.png
 龟蛇蟠蚪相扶牝鸡自卵其雏不全观雌
 雄交媾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得其符
 节非有工巧以制御之若男生而伏女偃
 其躯本胞胎受气之初而然死复效之此
 非父母教令其然皆造化自然之妙
○西山蔡氏曰一奇一耦对待者阴阳之体
 阳三阴一一饶一乏者阴阳之用故四时
 春夏秋生物而冬不生物天地东西南可
 见而北不可见人之瞻视亦前与左右可
 见而背不可见皆造化自然之妙杨子云
卷二 第 17b 页 0855-057.png
 以北方为玄而统三方有罔有冥意正在
 此
 今以太玄考之其文曰罔直蒙酋冥罔北
 方也(万物藏黄泉/中无可名)故万物罔乎北直乎东
 蒙乎南酋乎北罔者有之舍(有生/于无)冥者明
 之藏(明以幽/自藏)罔舍其气(阳气/含内)冥反其奥(物/在)
 (黄/泉)出冥入冥新故更代(新故相代出/入冥昧中)将来
 者进功成者退罔之时玄矣哉(有形入无/形无形出)
 (有形/故玄)罔之时可制也八十一家由罔者也
 (无形时/可制)又曰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
卷二 第 18a 页 0855-058.png
 玄人以心腹为玄天奥西北郁化精也(十/月)
 (纯坤用事阳/气积地下)地奥黄泉隐魄荣也人奥思
 虑含至精也详味此章则北方罔冥之义
 断可识矣盖万物入乎北则有化于无故
 谓之冥万物出乎北无化于有故谓之罔
 张氏谓冥当不用之一三者之所息藏乎
 密也愚谓此是冬至前一半属今年事也
 又曰罔当无体之一四者之所生出乎虚
 也此又是冬至后一半属明年事也先入
 乎冥后出乎罔冥当为北罔当为中故天
卷二 第 18b 页 0855-059.png
 之中在北是为辰极冥罔始息而后生有
 本者如是故曰天有四时冬不用地有四
 方北不用人有四体背不用一正不动三
 用无穷天地之玄奥于北其深矣哉或曰
 冥是玄德居中不动而罔直蒙酋即乾之
 元亨利贞也此说甚当
○朱汉上曰坎本坤体位居北方主天地鬼
 神之事也
 北方入冥天形也坎为鬼神之府斗为天
 庙危又主庙堂祭祀之事此一说也况先
卷二 第 19a 页 0855-060.png
 天位坤于北以对乾于南是兼天上地下
 之事文王又易之以坎者无他以乾中一
 阳来交坤体是名为坎以坎对离为水火
 既济推以济生民之日用也中藏互体为
 艮西北阴美既于此而止尽东南阳和又
 有伏震自此发生坤有伏坎坤上六文言
 曰天玄而地黄天玄即指坎中一阳之色
 地黄即其外之四阴也是以冬至日月五
 星皆起牵牛之一度牵牛星纪也水位也
 坎卦也故卦气起于中孚太玄始于中首
卷二 第 19b 页 0855-061.png
 者亦以此也


天原发微卷之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