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五
卷五 第 1a 页 WYG0853-0700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宾退录卷五      宋 赵与峕 撰
列仙传琴高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
 术浮游冀州涿郡间二百馀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
 子弟子洁斋候于水傍且设祠屋果乘赤鲤出祠中
 留一月馀复入水去今宁国府泾县东北二十里有
 琴溪溪之侧石台高一丈曰琴高台俗传琴高隐所
 有庙存焉溪中别有一种小鱼他处所无俗谓琴高
卷五 第 1b 页 WYG0853-0700b.png
 投药滓所化号琴高鱼岁三月数十万一日来集渔
 者网取渍以盐而曝之州县须索无艺以为苞苴土
 宜其来久矣旧亦入贡乾道间始罢前辈多形之赋
 咏梅圣俞王禹玉欧阳文忠公皆有和梅公仪(挚/)
 高鱼诗圣俞诗云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鳞来接
 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大官常膳有肥羊禹玉诗云三
 月江南花乱开青溪曲曲水如苔琴高一去无踪迹
 枉是渔人尚见猜文忠诗云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
卷五 第 2a 页 WYG0853-0701a.png
 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矜好奇圣
 俞又有宣州杂诗二十首其一云古有琴高者骑鱼
 上碧天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边少妇自捞摝远人
 无弃捐凭书不道薄卖取青铜钱圣俞宣人也汪彦
 章尝赋长篇百川萃南州水族何磊砢其间琴高鱼
 初未列楚些岂堪陪薧鲜裁用当殽果土人私自珍
 千里事封裹遂令四方传噍嚼亦云颇俗云琴高生
 控鲤宛溪左灵踪散如烟遗鬣尚馀颗向来骑鲸人
卷五 第 2b 页 WYG0853-0701b.png
 逸驾尝慕我不应当时游反用此么么得非效齐谐
 怪者记之过彭越小如钱踪迹由汉祸越书载王馀
 变化更微琐因知天地间人莫穷物夥区区于其中
 臆决盖不可伪真吾何知且用慰颐朵故山谷送舅
 氏野夫之宣城诗有云籍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霜
 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蜀人任渊注此诗不知宣城
 土地所宜但引列仙传事直云琴高鲤也误矣公仪
 诗恨未见汪诗不载集中
卷五 第 3a 页 WYG0853-0701c.png
吴虎臣(曾/)漫录云婺州下里有俗字如以为矮斋为
 斋讼牒文案亦然范文穆桂海虞衡志云边远俗陋
 牒诉劵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今姑记临桂
 数字虽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音矮不长也䦟
 音稳坐于门中稳也亦音稳大坐亦稳也仯音袅
 小儿也奀音勒人瘦弱也音终人亡绝也音腊
 不能举足也音大大女及姊也音磡山石之岩
 窟也闩音𣟴门横关也他不能悉记岭外代荅于此
卷五 第 3b 页 WYG0853-0701d.png
 外又记五字汆音酋言人在水上也溺音魅言没入
 水下也閄和馘切言隐身忽出以惊人之声也
 胡言多髭也丼东敢切以石击水之声也余按魏书
 江式传延昌三年上表论字不正体略曰皇魏承百
 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
 𨽻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巧谈辨之士又以意说
 炫惑于时难以釐改乃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小儿
 为䨲神虫为蚕如斯甚众又颜氏家训载北朝丧乱
卷五 第 4a 页 WYG0853-0702a.png
 之馀书迹鄙陋加以专辄造字乃以百念为忧言反
 为变不用为罢追来为归更生为苏先人为老如此
 非一遍满经传乃知俗字何代无之车同轨书同文
 岂易能哉与峕昔年侍先人官赣之石城俗字如此
 者尤多今不能记忆唐君臣正论载武后改易新字
 如以山水土为地千千万万为年永主久王为證长
 正主为圣一忠为臣一生为人一人大吉为君然尝
 考之但有地□□四字合證作□圣作君作□
卷五 第 4b 页 WYG0853-0702b.png
 皆与正论所言不同今大理国文书至广右者犹书
 国作国亦后所改又吴主孙休名字四子尝创□(音/湾)
 莔(音/迄)(音/脱)(音/礥)(音/莽)(音/举)(音/褒)(音/拥)八字南汉刘岩
 自制䶮(音/俨)字为名盖取飞龙在天之意云
论语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
 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
 不以富亦祗以异古注曰此诗小雅也祗适也言此
 行诚不足以致富适足以为异耳取此诗之异义以
卷五 第 5a 页 WYG0853-0702c.png
 非之正义曰取此诗之异义以非人之惑也范氏谓
 人之成德不足以富亦祗以行异于野人而已侯氏
 谓若其诚不富祗以取异耳伊川谓此错简当在第
 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亦有齐景
 公字而误也杨文靖尹和靖朱文公皆从之南轩谓
 言其诚实之不富祗以自取异云耳与峕按我行其
 野之诗诚作成取义与此不类不当迁就以求合此
 孟子所谓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者也尝
卷五 第 5b 页 WYG0853-0702d.png
 闻平安赵先生云此特因子张之问而荅之学者之
 学圣人盖不止此富者道盛德至善之谓常人不能
 主忠信不能徙义爱之者未免欲其生恶之者未免
 欲其死若能反之诚未可谓之至善但亦足以异于
 常人而已此说最明白
唐张鷟自号浮休子张芸叟盖袭其名
南唐保大中赐道士谭紫霄号金门羽客事见庐山记
 祐陵赐林灵素号用此故事
卷五 第 6a 页 WYG0853-0703a.png
彭器资洪忠宣皆号鄱阳集王岐公张彦正皆号华阳
 集杨文公胡文定皆号武夷集魏仲先李汉老皆号
 草堂集谢无逸俞退翁傅子骏皆曰溪堂苏子美张
 会川张徽皆曰沧浪李师中石守道皆曰徂徕晏元
 献王荆公皆曰临川他如钱文僖有伊川集邵康节
 有伊川击壤集而程子又号伊川朱文公编二程文
 题河南程氏文集而尹师鲁先有河南集又吕居仁
 舍人诗曰东莱先生诗集而从孙太史成公学者亦
卷五 第 6b 页 WYG0853-0703b.png
 尊之曰东莱先生其著述尤多凡此数者骤见其名
 未免疑混要皆不若汉魏以来诸文人但标姓名曰
 某人某人集之为明白洞达也
汉书扬雄传云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韩文公题张十
 六所居诗云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然传但云学
 作奇字不言问奇字后来相承而用盖又以韩诗为
 本传又曰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
 酒肴从游学与前学作奇字凡隔数十字了不相涉
卷五 第 7a 页 WYG0853-0703c.png
 而近世文人多云载酒问字载酒问奇字之类不知
 何所本也艺文志云萧何草律太史试学童能讽书
 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
 尚书御史书令史史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𨽻书缪
 篆虫书师古曰古文谓孔子壁中书奇字则古文而
 异者也许叔重说文解字云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
 丰等校文书之部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
 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与颜注合其后晋卫
卷五 第 7b 页 WYG0853-0703d.png
 巨山四体书势元魏江式论书表皆同然则奇字者
 与科斗文字略相似而异于小篆六书之一体耳今
 人才见书籍中难字便谓之奇字非也容斋三笔摘
 周礼中字如□㲈风鲜之类凡数十为一则题曰周
 礼奇字且云前贤以为此书出于刘歆歆常从扬子
 云学作奇字故用以入经盖亦失于详考学作奇字
 者歆之子棻亦非歆也
王荆公一日访蒋山元禅师坐间谈论品藻古今元曰
卷五 第 8a 页 WYG0853-0704a.png
 相公口气逼人恐著述搜索劳役心气不正何不坐禅
 体此大事又一日谓元曰坐禅实不亏人余数年欲作
 胡笳十八拍不成夜坐间已就元大笑事见宗门武库
元魏青州刺史公孙邃卒官高祖在邺宫为之举哀青
 州佐吏疑为所服诏主簿近代相承服斩过葬便除
 可如故事自馀无服大成寥落可准诸境内之民为
 齐衰三月则知境内之民旧为刺史制服矣近世所
 无也然河中蒲坂人石文德自祖父以来凡刺史守
卷五 第 8b 页 WYG0853-0704b.png
 令卒官者皆制服送之朝廷遂标榜门闾史官复列
 之节义传夸而书之审如邃传所言则文德之事不
 足为异矣此又何耶
启颜录载元魏太府少卿孙绍对灵太后臣年虽老臣
 卿乃少于是拜正卿按魏书亦书此事然绍自太府
 少卿迁右将军太中大夫非正卿也孝庄建义初复
 除卫尉少卿将军如故永安中方拜太府卿
权利所在小人之所必争故虽父子之亲有不恤也晋
卷五 第 9a 页 WYG0853-0704c.png
 会稽王道子得政之久末年有疾加以昏醉其子元
 显知朝望去之谋夺其权讽天子解道子扬州刺史
 及司徒而道子不之觉元显遂自为扬州刺史既而
 道子酒醒方知去职于是大怒而无如之何其后又
 加元显录尚书事先是谢安薨后道子已录尚书至
 是更为长夜之饮政无大小一委元显时谓道子为
 东录元显为西录西府道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
 雀罗矣蔡京蔡攸父子俱贵权势日相轧轻薄者互
卷五 第 9b 页 WYG0853-0704d.png
 煽摇以立门户由是父子遂为仇敌攸别赐第尝诣
 京京方与客语使避之而呼攸入甫就席遂起握父
 手为切脉状曰大人脉势舒缓体中得无有疾乎京
 曰无之攸曰禁中适有公事不得留遂去客窃窥得
 其事以问京京曰君不解此此辈欲以吾疾罢我也
 居数日京果致仕又以季弟绦钟爱于京数白徽宗
 请杀之徽宗曰太师老矣不许但削绦官而已此四
 臣者卒皆贻家国之祸善乎康节先生之言曰人之
卷五 第 10a 页 WYG0853-0705a.png
 所谓亲莫如父子也人之所谓疏莫如路人也利害
 在心则父子过路人远矣父子之道天性也利害犹
 或夺之况非天性者乎夫利害之移人如是之深也
 可不慎乎路人之相逢则过之固无相害之心焉无
 利害在前故也有利害在前则路人与父子又奚择
 焉路人之能相交以义又何况父子之亲乎夫义者
 让之本也利者争之端也让则有仁争则有害仁与
 害何相去之远也尧舜人也桀纣亦人也人与人同
卷五 第 10b 页 WYG0853-0705b.png
 而仁与害异尔仁因义而起害因利而生利不以义
 则臣弑其君者有焉子弑其父者有焉岂若路人之
 相逢一目而交袂于中逵者哉
欧阳文忠公著五代史记梁太祖本纪初称温赐名后
 称全忠封王后称王至即位始称皇帝徐无党注曰
 始而称名既而称爵既而称帝渐也爵至王而后称
 著其逼也末帝而下讫于汉周诸帝纪皆然而新唐
 书本纪高祖之生即称高祖太宗方四岁已书太宗
卷五 第 11a 页 WYG0853-0705c.png
 二书出一手而书法不同如此未详其旨昔李子经
 (郛/)作纬文琐语亦云唐五代史书皆公手所修然义
 例绝有不同者一人之作不应相去如此之远议者
 谓唐书盖不尽出公意
前车之覆后车之戒也元魏道武以服寒食散发动喜
 怒乖常遂来弑逆其子明元可以已矣而又服此药
 不堪万几旋致夭折唐穆宗因击毬暴得疾浸淫以
 至于崩其子敬宗亦可以已矣而听政未踰月已连
卷五 第 11b 页 WYG0853-0705d.png
 日为此戏自此驰逐不已宦者恐惧不三年而身罹
 不测之祸所谓下愚不移者与
俗说愚人以八百钱买匹绢持以染绯工费凡千二百
 而仅有钱四百于是并举此绢足其数以偿染工艾
 子云人有徒行将自吕梁托舟趋彭门者持五十钱
 造舟师师曰凡无赍而独载者人百钱汝尚少半吾
 不汝载也人曰姑收其半当为挽纤至彭门以折其
 半又夷坚戊志载汪仲嘉(大猷/)自言其族人之仆出
卷五 第 12a 页 WYG0853-0706a.png
 干抵暮趑趄呻吟而来问何为曰恰在市桥上有保
 正引绳缚二十人过亦执我入其中我号呼不伏则
 以钱五千置我肩上曰以是倩汝替我吃县棒我度
 不可免又念经年佣直不曾顿得五千钱不可失此
 遂勉从之到鄞县与同缚者皆决杖乃得脱汪曰所
 得钱何在曰以谢公吏及杖直之属仅能给用向使
 无此将更受楚毒岂能便出哉汪笑曰憨畜产可谓
 痴人仆犹愠曰官人是何言同行二十人岂皆痴耶
卷五 第 12b 页 WYG0853-0706b.png
 竟不悟前二事盖寓言以资笑谑而后一事乃真有
 之
吴虎臣辨唐异闻集所载开元中道者吕翁经邯郸道
 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卢生睡事谓此吕公非洞宾
 也盖洞宾自序以为吕渭之孙渭仕德宗朝今云开
 元中则吕翁非洞宾无可疑者而或者又以为开元
 恐是开成字亦非也开成虽文宗时然洞宾此时未
 可称翁本朝国史称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馀岁而
卷五 第 13a 页 WYG0853-0706c.png
 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若以国史證
 之止云百馀岁则非开元人明矣雅言系述有吕洞
 宾传云关右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值巢贼为梗携
 家隐居终南学老子法以此知洞宾乃唐末人此皆
 吴说萧东夫吕公洞诗云复此经过三十年唯应岩
 石故依然城南老树朽为土檐外稚松青拂天枕上
 功名祗搅搅指端变化又玄玄刀圭乞与起衰病稽
 首秋空一剑仙第五句误用吕翁事又唐逸史虞乡
卷五 第 13b 页 WYG0853-0706d.png
 永乐两县连接有吕生者居二邑间为童儿时畏闻
 食气唯食黄精日觉轻健耐风寒见文字及人语率
 不忘母及诸妹每劝其食不从后以猪脂置酒中强
 使饮生方固拒已嘘吸其气忽一黄金人长二寸许
 自口出即仆卧困惫移时方起先是生年近六十鬓
 发如漆至是皓首恨惋垂泣再拜别母去之茅山不
 知所终此又一人也何神仙多吕氏乎
俗谓婚姻之家曰亲家唐人已有此语见萧嵩传又有
卷五 第 14a 页 WYG0853-0707a.png
 以亲字为去声者亦有所据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
 有人主人臣是亲家之句
山海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郭氏注云天帝之二
 女而处江为神即列仙传江妃二女也离骚九歌所
 谓湘夫人称帝子者是也而河图玉版曰湘夫人者
 帝尧女也秦始皇浮江至湘山逢大风而问博士湘
 君何神博士曰闻之尧二女舜妃也死而葬此列女
 传曰二女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为湘君郑司农亦以
卷五 第 14b 页 WYG0853-0707b.png
 舜妃为湘君说者皆以舜陟方而死二妃从之俱溺
 死于湘江遂号为湘夫人按九歌湘君湘夫人自是
 二神江湘之有夫人犹河洛之有虙妃也此之为灵
 与天地并矣安得谓之尧女且既谓之尧女安得复
 总云湘君哉何以考之礼记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
 明二妃生不从征死不从葬义可知矣即令从之二
 女灵达鉴通无方尚能以鸟工龙裳救井廪之难岂
 当不能自免于风波而有双沦之患乎假复如此传
卷五 第 15a 页 WYG0853-0707c.png
 曰生为上公死为贵神礼五岳比三公四渎比诸侯
 今湘川不及四渎无秩于命祀而二女帝者元后配
 灵神祗无缘当复下降小水而为夫人也参伍其义
 义既混错错综其理理无可据斯不然矣原其致谬
 之由由乎俱以帝女为名名实相乱莫矫其失习非
 胜是终古不悟可悲矣其说最近理而古今传楚词
 者未尝及之书于此以祛千载之惑张华博物志多
 出于山海经然末卷载湘夫人事亦误以为尧女也
卷五 第 15b 页 WYG0853-0707d.png
战国策旧传高诱注残缺疏略殊不足观姚令威(宽/)
 注亦未周尽独缙云鲍氏彪校注为优虽间有小疵
 多不害大体惟东西二周一节极其舛谬深误学者
 反不若二氏之说是然高氏但云东周成周今洛阳
 西周王城今河南其说甚略姚氏特作世系谱似稍
 详矣而亦未备其指巩为东周则又未免小误今世
 学者但知镐京之为西周东迁之为东周而已若敬
 王之迁成周固已漫漶至于两周公之东西周则自
卷五 第 16a 页 WYG0853-0708a.png
 非熟于考古者盖茫不知其所以也此鲍氏之误所
 以不得不辨余故博采载籍究极本末而论焉周之
 先后稷始封于邰不窋自窜于戎狄公刘徙居于豳
 至于太王徙居岐周文王降崇乃作丰邑自岐而徙
 都焉武王之时复营镐京而居之诗书称宗周者指
 镐京也迄东迁之前无所迁徙然武成云王来自商
 至于丰召诰序云成王在丰周官序云还归在丰左
 传亦曰康有酆宫之朝则虽改邑于镐而丰宫元不
卷五 第 16b 页 WYG0853-0708b.png
 废盖丰在京兆鄠县镐在长安县西北十八里相距
 才二十五里往来不为劳也武王克商之后尝曰我
 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瞻有河粤瞻伊洛毋远天室
 营周居于洛邑盖洛邑居土地之中宜作天邑武王
 既得天下有都洛之意矣而未暇及也先于其地迁
 九鼎焉武王崩周公相成王成武王之志营以为都
 是为王城其地实郏鄏亦名河南洛诰所谓我乃卜
 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者也洛阳者周公营下都以
卷五 第 17a 页 WYG0853-0708c.png
 迁殷顽民是为成周其地又在王城之东洛诰所谓
 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者也洛诰序云周公往营
 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河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
 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
 则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周人朝夕受事习见既
 久遂独指以为成周矣按洛诰王祀于新邑召诰王
 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则成王固尝居之然卒驾而
 西也宣王中兴尝一会诸侯于东都下至幽王为犬
卷五 第 17b 页 WYG0853-0708d.png
 戎所灭宗周迫近戎狄平王之立不得已而东迁都
 于王城始奠居焉自是始有东西周之名谓之东者
 以别于镐京之为西耳河南洛阳未分画也王子朝
 之乱其馀党多在王城敬王畏之徙都成周后九十
 馀年考王弑兄而自立惧弟揭之议已遂以王城封
 之以续周公之官职是为西周桓公此时未有东周
 公而称西周者后人推本而言之也桓公传威公威
 公传惠公考王十五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
卷五 第 18a 页 WYG0853-0709a.png
 以奉王是为东周惠公(父子/同谥)而西周惠公长子自为
 西周武公自是周公之国始东西城分周为东西王
 城复为西周矣盖自河南桓公续周公之职而秉政
 三世一专所以别封少子使奉王者殆欲独擅河南
 之地不复奉王且王城成周皆为东西周君所有天
 子直寄焉耳东周者指周王所居之洛阳也巩班之
 采邑也世本曰东周惠公名班居洛阳是班秉政于
 洛阳而采邑则在巩前汉地理志曰巩东周所居姚
卷五 第 18b 页 WYG0853-0709b.png
 令威用其说非也赧王时东西周分治王复徙都西
 周至五十九年秦昭王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
 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秦受其献归其君于
 周盖权移于下其极乃至于尽献其邑于他人亦不
 出于天子之命矣是年赧王卒其国先绝西周武公
 亦卒秦迁西周公于𢠸狐实武公子公子咎者而东
 周惠公之后亦尚能一传后七岁秦庄襄王尽灭东
 西周始不祀大略如此战国策之西周即揭之西周
卷五 第 19a 页 WYG0853-0709c.png
 战国策之东周即班之东周西周建国在东周之前
 而旧书跻东周于西周之上为失其次鲍氏正之是
 矣但其说曰西周正统也不可以后于东周其注韩
 使人让周则曰此时周之命已不行于诸侯矣其注
 周君谋主也则曰犹为天子故他如此类不一又尽
 以西周之策分系之安赧二王盖直以西周为天子
 而不知实桓威诸公之事也余尝反覆考之东西二
 周之策皆曰周君至周君自谓必曰小国曰寡人皆
卷五 第 19b 页 WYG0853-0709d.png
 当世诸侯之称其间或及周王则直称王或称天子
 非不明白鲍氏乃比而一之可乎原其致误之由盖
 亦有说温人之辞云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周
 君天下者言周王之君天下也鲍必误以为周君有
 天下矣又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为东周谓韩王
 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国也多名器重宝是时周王未
 徙西周故天子之国者谓敬王故都也鲍必愈疑西
 周君即天子矣不特此也周王周公国号既同史记
卷五 第 20a 页 WYG0853-0710a.png
 不为二周公立世家而混书其事于周纪宋忠注周
 君王赧卒又不知周君与王赧此年俱卒但见二者
 连文遂谓赧王卒谥西周公武小司马张守节辈皆
 能辨之然世多承其误虽如司马文正公亦不能免
 通鉴直以奔秦献邑者为赧王稽古录中复误以西
 周桓公为东周无责乎鲍也东周策首章书秦临周
 求鼎事鼎实在西而不在东也岂周王在东故东周
 君犹能挟天子以制命欤不然则错简也注家皆无
卷五 第 20b 页 WYG0853-0710b.png
 发明者因并及之
曾文清访戴图诗小艇相从本不期剡中雪月并明时
 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近岁豫章米子
 仪亦赋此诗四山摇玉夜光浮一舸玻璃凝不流若
 使过门相见了千年风致一时休末句实祖文清之
 意
俗谚洗脚上船语见三国志吕蒙传注引吴录曰孙权
 欲作濡须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上船何用坞
卷五 第 21a 页 WYG0853-0710c.png
 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人
 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之
淳熙十四年冬十一月丙寅宰执奏事延和殿宿直官
 洪迈同对因论高宗谥号孝宗圣谕云太上时有老
 中官云太上临生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
 云我好来朝便留住我终须还我山河待教第三子
 来迈又记其父皓在边买一妾东平人偕其母来母
 曾在明节皇后閤中能言显仁皇后初生太上时梦
卷五 第 21b 页 WYG0853-0710d.png
 金甲神人自称钱武肃王寤而生太上武肃即镠也
 年八十一太上亦八十一卜都于此亦不偶然张淏
 云谷杂记仅载其略且不记其语之所自得独周必
 大思陵录备载其详如此上所谕钱王指俶俶第三
 子惟演也终团练使
 
 
 宾退录卷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