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
卷三 第 1a 页 WYG0853-0678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宾退录卷三      宋 赵与峕 撰
晋简文母郑太后讳阿春晋人避其讳皆以春秋为阳
 秋后传孝武下诏依阳秋故事上尊号孝武母李太
 后传何澄等议服制曰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是也若
 褚裒传桓彝目之曰有皮里阳秋荀弈传张闿孔愉
 难弈驳陈留王出城夫谓宋不城周阳秋所讥则皆
 事在郑后之前晋之史官追改以避之耳故孙盛辈
卷三 第 1b 页 WYG0853-0678b.png
 著书曰晋阳秋近世葛常之侍郎(立方/)作诗话极其
 该洽顾名之曰韵语阳秋以今人而为晋讳不深考
 也晋世后讳多矣独避郑讳为不可晓然盛又有魏
 氏春秋习凿齿亦著汉晋春秋司马彪作九州春秋
 则当时亦不尽避史官亦不能尽改盖晋史凡十八
 家而唐人修书又出于二十一人之手岂无同异耶
世俗称列寺卿曰大卿诸监曰大监所以别于少卿监
 自国初以寺监寄禄之时已然相承甚久然前代但
卷三 第 2a 页 WYG0853-0679a.png
 有大鸿胪大司农大匠而已大卿大监之名殊不典
 元魏虽有大宗正卿大司农卿隋亦有新都大监然
 皆不足證也独晋人谓著作郎为大著作职官志亦
 然今称著作郎曰大著觕有据依
元昊寇边韩忠献驻兵延安夜有人携匕首至卧内遂
 褰帷韩起坐问谁何曰某来杀谏议谁遣汝来曰张
 相公盖张元也韩复就枕曰汝携我首去曰某不忍
 愿得谏议金带足矣取带而出明日不复治其事俄
卷三 第 2b 页 WYG0853-0679b.png
 守陴卒报城橹上得金带乃纳之明受之变张忠献
 自平江起义勤王行次嘉禾一夕坐至夜分警备严
 甚忽有刺客至前出腰间文书乃苗刘使来贼公者
 赏格甚盛时左右睡已熟张遽问尔欲何为对曰某
 河北人粗知逆顺岂肯为贼用况侍郎精忠大节感
 通神明某又安忍致害邪特见备禦未至恐后复有
 来者故相报耳张下执其手问其姓名曰某粗读书
 若言姓名是徼后利顾有母在河北今径归矣拂衣
卷三 第 3a 页 WYG0853-0679c.png
 而去超捷若神翼日张取郡狱死囚斩以徇曰此刺
 客也私识其人终身物色竟不遇二事颇相似但受
 带一节韩不及张而前之刺客亦不可以望后者也
 汉梁王使人刺爰盎刺者至关中问盎称之皆不容
 口乃见盎曰臣受梁王金刺君君长者不忍刺然后
 刺者十馀曹备之又与张事相类然爰卒不免而张
 竟无他张公忠臣爰非真长者天理为不诬矣韩事
 见王彦辅麈史张事具行状
卷三 第 3b 页 WYG0853-0679d.png
光逸为门亭长迎新令至京师胡母辅之辈诣令家望
 见奇之李矩为吏送故县令于长安梁王肜以为牙
 门以是知吏从迎送之仪晋已然矣宋书庾登之传
 载其除豫章太守自临川便道之官亦云仪迓光赫
 又谢方明自晋陵太守为南郡相晋陵亦有送故主
 簿随在西萧梁时诸镇皆有迎主簿
今人以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
 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不食肉谓之
卷三 第 4a 页 WYG0853-0680a.png
 十斋释氏之教也余按唐会要武德二年正月二十
 四日诏自今已后每年正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
 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钓永为常式乾元元年
 四月二十二日敇每月十斋日及忌日并不得采捕
 屠宰仍永为式其来尚矣九国志亦载南唐大臣多
 蔬食月为十斋今断狱律疏议列此十日谓之十直
 日
白乐天于浔阳舟中见商妇赋琵琶行其中有云商人
卷三 第 4b 页 WYG0853-0680b.png
 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是时此商留家浔阳
 而远取茶于浮梁始知浔阳之茶唐未有也今其行
 几遍天下而浮梁所产反不著时代推移而土地所
 生亦复变迁如此
晋书王育仕刘渊为太傅韦忠仕刘聪为镇西大将军
 刘敏元仕刘曜为中书侍郎三人者皆尝委质于晋
 矣而皆谓之忠义王宏桎梏罪人以泥墨涂面置深
 坑中饿不与食太康中检察士庶使车服异制宏缘
卷三 第 5a 页 WYG0853-0680c.png
 此复遣吏科检妇人衵服至褰发于路顾谓之良吏
 王浑妻钟氏尝夫妇共坐其子济趋庭而过浑欣然
 曰生子如此足慰人心钟笑曰若使新妇得配参军
 生子故不翅如此参军者浑弟沦也顾谓之烈女真
 可发一笑
邵康节洛阳春八绝其一云四方景好无如洛一岁花
 奇莫若春景好花奇精妙处又能分付与閒人先鉴
 堂朝野遗事载吕吉甫在赵韩王南园京师丐人曰
卷三 第 5b 页 WYG0853-0680d.png
 风乞儿者持大扇造吕求诗吕即书扇上无人肯作
 (佐/)除非乞没药堪医最是风求乞害风都占断算来
 世上少如公吕诗虽戏谑然句体绝与邵诗相类
吕居仁舍人尝与汪圣锡尚书论并拜两相独曾文昭
 草文肃制为得右相词命之体乾道间虞忠肃拜右
 揆汪适当制遂祖其意而为之余按曾制云左右置
 相以总吾喉舌之司东西分台以斡我钧衡之任居
 中如鼎足之峙承上若台符之联相须而成阙一不
卷三 第 6a 页 WYG0853-0681a.png
 可乃登次辅以告大廷汪制云朕洪惟国朝之制并
 建宰辅之司应变守文咸底于道献可替否各单厥
 心矧予继承惟日兢惕懋乃后德交修繄赖于同寅
 扬于王庭孚号式新于众听其登次相以叶旧章似
 微不及也初韩忠彦拜左仆射蔡京当制欲刺探徽
 宗之意徐奏请曰制词合作专任一相或作分任两
 相之意徽宗曰专任一相翼日京出宣言曰子宣不
 复相矣已而复召肇草制拜布右仆射肇之词盖有
卷三 第 6b 页 WYG0853-0681b.png
 为云
李昊仕于蜀王衍之亡为草降表及孟昶降又草焉蜀
 人夜表其门曰世修降表李家当时传以为笑余记
 晋谢澹少历显位桓玄之篡以澹兼太尉与王谧俱
 赍册到姑孰元熙中为光禄大夫复兼太保持节奉
 册禅宋正堪作对
汉昭帝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后世称其明顺
 帝时张逵辈谮梁商谋废立帝知其妄收逵等杀之
卷三 第 7a 页 WYG0853-0681c.png
 与昭帝相类洪文敏谓顺帝复以政付梁冀其明非
 昭帝比故不为人所称前燕慕容炜初立慕容根谮
 慕容恪慕容评将谋为乱炜曰二公国之亲穆先帝
 所托终应无此未必非太师将为乱也收根等斩之
 可与昭顺并称考三君之年昭帝十四顺帝二十五
 而炜方十一尤不可及然其末年恪既死母后乱朝
 评以黩货干政不能容慕容垂之勋德遂为苻秦所
 灭与早岁殊不相似又非顺帝比也
卷三 第 7b 页 WYG0853-0681d.png
东蜀杨天惠撰彰明县附子记云绵州故广汉地领县
 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会昌
 昌明宜附子总四乡之地为田五百二十顷有奇然
 粳稻之田五菽粟之田三而附子之田止居其二焉
 合四乡之产得附子一十六万斤已上然赤水为多
 廉水次之而会昌昌明所出微甚凡上农夫岁以善
 田代处前期辄空田一再耕之莳荠麦若巢縻其中
 比苗稍壮并根叶耨覆土下复耕如初乃布种每亩
卷三 第 8a 页 WYG0853-0682a.png
 用牛十耦用粪五十斛七寸为垄五尺为符终亩为
 符二十为垄千二百垄从符衡深亦如之又以其馀
 为沟为涂春阳坟盈丁壮毕出疏整符垄以需风雨
 风雨时过辄振拂而骈持之既又挽草为援以御烜
 日其用工力比它田十倍然其岁获亦倍称或过之
 凡四乡度用种千斛以上种出龙安及龙州齐归木
 门青堆小平者良其播种以冬尽十一月止采撷以
 秋尽九月止其茎类野艾而泽其叶类地麻而厚其
卷三 第 8b 页 WYG0853-0682b.png
 花紫叶黄蕤长包而圆盖其实之美恶视功之勤窳
 以故富室之入常美贫者虽接畛或不尽然又有七
 月采者谓之早水拳缩而小盖附子之未成者然此
 物畏恶猥多不能常熟或种美而苗不茂或苗秀而
 实不充或已酿而腐或已暴而挛若有物焉阴为之
 故园人将采常祷于神或目为药妖云其酿法用醯
 醅安密室淹覆弥月乃发以时暴凉久乃乾定方出
 酿时其大有如拳者已定辄不盈握故及两者极难
卷三 第 9a 页 WYG0853-0682c.png
 得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种之化者为
 乌头附乌头而傍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
 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佳又
 附而上出者为侧子又附而散生者为漏篮皆脉络
 连贯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贵故独专附名自馀不得
 与焉凡种一而子六七以上则其实皆小种一而子
 二三则其实稍大种一而子特生则其实特大此其
 凡也附子之形以蹲坐正节角少为上有节多鼠乳
卷三 第 9b 页 WYG0853-0682d.png
 者次之形不正而伤缺风皱者为下附子之色以花
 白为上铁色次之青绿为下天雄乌头天佳以丰实
 过握为胜而漏篮侧子园人以乞(弃/)役夫不足数也
 大率蜀人饵附子者少惟陜辅闽浙宜之陜辅之贾
 才市其下者闽浙之贾才市其中者其上品则皆士
 大夫求之盖贵人金多喜奇故非得大者不厌然上
 人有知药者云小者固难用要之半两以上皆良不
 必及两乃可此言近之按本草经及注载附子出犍
卷三 第 10a 页 WYG0853-0683a.png
 为山谷及江左山南嵩高齐鲁间以今考之皆无有
 误矣又云春采为乌头冬采为附子大谬又云附子
 八角者良其角为侧子愈大谬与余所闻绝异岂所
 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者类耶以上皆杨说古涪志既
 删取其略著于篇然又云天雄与附子类同而种殊
 附子种近类漏篮天雄种如香附子凡种必取上为
 槽作倾邪之势下广而上狭寘种其间其生也与附
 子绝不类虽物性使然亦人力有以使之此又杨说
卷三 第 10b 页 WYG0853-0683b.png
 所未及也审如志言则附子与天雄非一本矣杨说
 失之本草图经与此小异广雅云奚毒附子也一岁
 为荝(与侧/同)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
 五岁为天雄盖亦不然鬲子天佳漏篮三物本草皆
 不著张华博物志又云乌头天雄附子一物春秋冬
 夏采各异也
左氏传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
 公入汉太始四年赵有蛇从郭外入邑与邑中蛇群
卷三 第 11a 页 WYG0853-0683c.png
 斗孝文庙下邑中蛇死六年而武帝崩异哉然赵敬
 肃王彭祖薨于次年亦其应也
玉壶清话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丁晋公奏曰每升
 三十杜甫诗曰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
 与时尝因是戏考前代酒价多无传焉惟汉昭帝罢
 榷酤之时卖酒升四钱明著于史刘贡父云所以限
 民不得厚射利是已典论谓孝灵末百司湎酒酒千
 文一斗曹子建乐府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此三
卷三 第 11b 页 WYG0853-0683d.png
 国之时也然唐诗人率用此语如李白金樽清酒斗
 十千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白乐天共把十千酤一
 斗又软美仇家酒十千方得斗又十千一斗犹赊饮
 何况官供不著钱崔辅国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
 郎士元六言绝句十千提携一斗远送潇湘故人皆
 不与杜诗合或谓诗人之言不皆如诗史之可信然
 乐天诗最号纪实者岂酒有美恶价不同欤抑何其
 辽绝耶穆宗朝王仲舒为江西观察使时谷数斛易
卷三 第 12a 页 WYG0853-0684a.png
 斗酒尤可怪杨凝诗湘阴直与地阴连此日相逢忆
 醉年美酒非如平乐贵十升不用一千钱岭表录异
 云广州人多好酒生酒行两面罗列皆是女人招呼
 鄙夫先令尝酒盎上白瓷瓯谓之三文不持
 一钱来去尝酒致醉者当垆妪但笑弄而已岭表录
 异唐之书也今必不然字不见于字书说文云瓯
 瓿谓之瓵瓵盈之切疑是瓵字传写之误或南方俗
 字自有字亦不可知若梁元帝长歌行当垆擅旨
卷三 第 12b 页 WYG0853-0684b.png
 酒一卮堪十千谓之堪则非真十千也
谚谓物多为无万数汉书成帝纪语
汉成帝诏言昌陵作治五年客土疏恶终不可成服虔
 注曰取他处上以增高为客土乃知客土二字其来
 甚古唐书方伎杜生传亦有客土无气之语盖又近
 世云
唐太宗时米斗三钱后世以为美谈梁天监四年米斛
 亦三十钱唐元和六年天下米斗有直二钱者人罕
卷三 第 13a 页 WYG0853-0684c.png
 称道然皆不若汉宣帝元康间尝谷石五钱矣此古
 今所无也东魏元象兴和中谷斛九钱可以为次矣
汉世大率钱重前所书酒升四钱谷石五钱槩可推已
 元康神爵之间金城湟中谷斛亦不过八钱惟元帝
 永光二年岁比不登京师谷石二百馀边郡四百关
 东五百时四方饥馑朝廷以为忧而其先初元二年
 齐地饥谷石财三百馀民已多饿死者矣王莽时黄
 金一斤直钱万朱提善银八两直一千五百八十它
卷三 第 13b 页 WYG0853-0684d.png
 银八两直一千而已高帝贺吕公绐曰贺钱万吕公
 大惊起迎之门颜师古谓以其钱多故特礼之若今
 世十千何足惊也元帝临兽圈猛兽惊出冯贵人前
 当之帝虽嘉美其义仅赐钱五万惠帝元年民有罪
 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应劭谓一级直钱二千凡
 为六万武帝天汉大始间募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
 死一等虽数踰惠帝时八倍然后世正使匮乏之极
 亦何肯出此令可见当时钱之艰得也至成帝鸿嘉
卷三 第 14a 页 WYG0853-0685a.png
 中买爵之贾杀而为千钱矣西都制禄以谷奉钱皆
 无所考仅可知者丞相大司马大将军月六万御史
 大夫月四万光禄大夫月万二千司𨽻校尉月数千
 谏大夫月九千二百秩百石月六百待诏公车月二
 百四十其薄至此贡禹迁光禄大夫犹谓家日益富
 后汉之制凡受俸者皆半钱半谷延平中定制中二
 千石俸钱月九千不若今世初品官之奉也洪文惠
 𨽻释云汉刻载修庙及表墓人所费有出钱百者熹
卷三 第 14b 页 WYG0853-0685b.png
 平四年济阴太守张宠以二千祠尧碑遂夸而书之
 贡禹被徵卖田百亩以供车马以今江浙田贾会之
 不减二三千缗车马之费当不至是则当时田贾亦
 非今比西都外戚之盛萌芽于元帝之时王嘉谓是
 时赀千万者尚少他复何言崔烈入钱五百万得为
 司徒五百万五千缗也以今助边之数校之但可得
 校副尉耳并发观者一笑
汉长安有四尉晋洛阳有六尉隋改县尉为县正又为
卷三 第 15a 页 WYG0853-0685c.png
 书佐新唐书百官志注云唐武德元年改书佐曰县
 尉寻改曰正畿县上县正皆四人七年改县正复曰
 尉然唐六典载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奉先太原晋阳
 七县尉各六人京兆河南太原诸畿县及诸州上县
 尉各二人而已新旧唐书皆从之新书自与注文矛
 盾不能定于一也按李太白作溧阳濑水贞义女碑
 云县尉广平宋陟丹阳李济南朝陈然清河张昭皆
 有卿才霸略同事相协又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
卷三 第 15b 页 WYG0853-0685d.png
 亦云县尉李向赵济卢荣等同德比义好谋而成以
 此二碑推之则上县不止两尉明矣本朝虽赤县无
 三尉者盖前代无巡检今剧县巡检至四五人小县
 亦一二人尉虽少未害也
熙宁中华山圯雨木冰已而韩魏公薨王荆公挽词云
 木稼曾闻达官怕山颓果见哲人萎西清诗话谓用
 孔子及唐宁王事宁王事新书无之见于刘耀远旧
 史传中开元二十九年冬京城寒甚凝霜封树学者
卷三 第 16a 页 WYG0853-0686a.png
 以为春秋雨木冰即此是亦名树介言其象介胄也
 宪见而叹曰此俗所谓树稼者也谚曰树稼达官怕
 必有大臣当之吾其死矣十一月薨按汉天文志亦
 曰今之长老名木冰为木介介者甲甲兵象也余谓
 稼字义不可通特介声之讹耳刘向曰冰者阴之盛
 木者少阳贵臣卿大夫象也此人将有害则阴气胁
 木未雨而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达官怕之谚本此
 颜师古注刘向传谓今俗呼为间树齐民要术黍穄
卷三 第 16b 页 WYG0853-0686b.png
 篇又谓之谏树云
故人杨晋翁(天桂/)尝语予昔为泷水令初谒郡时盛暑
 德庆林守(会/)衣纱公服出延客谓遐陬僻郡敢于纵
 肆其野如此后阅初寮外制集有朝散郎刘绎朝见
 著纱公服特降一官盖政和间又江邻几(休复/)嘉祐
 杂志云一朝士五月起居衣绯纱公服为台司所纠
 三司使包拯亦衣纱公服閤门使易之且诘有何条
 例荅云不见旧例只见至尊御此耳始知何代无之
卷三 第 17a 页 WYG0853-0686c.png
 然包公未必尔也
唐慎微蜀州晋原人世为医深于经方一时知名元祐
 间帅李端伯招之居成都尝著经史證类备急本草
 三十二卷盛行于世而艾晟序其书谓慎微不知何
 许人故为表出蜀今为崇庆府
世俗谓自辨解曰分疏(平/)颜师古注爰盎传不以亲为
 解曰解者若今言分疏又北齐书祖珽传高元海奏
 珽不合作领军并与广宁王交结珽亦见帝令引入
卷三 第 17b 页 WYG0853-0686d.png
 珽自分疏则北朝暨唐已有是言矣
英宗于仁宗为从子宣仁后于光献为甥自幼同鞠禁
 中会温成有宠英宗遂还宫邸宣仁亦归其家洎温
 成薨仁宗竟无子一日谓光献曰吾夫妇老无子旧
 养十三滔滔各已长立朕为十三后为滔滔主婚使
 相娶嫁十三英宗行第滔滔宣仁小字也时宫中谓
 天子娶妇皇后嫁女事具邵伯温见闻录与时按汉
 成帝欲与近臣游宴张安世玄孙放以公主子且开
卷三 第 18a 页 WYG0853-0687a.png
 敏得幸放取皇后弟许嘉女上为放供张赐甲第充
 以乘舆服饰亦号为天子取妇皇后嫁女又唐中宗
 时萧至忠以女妻韦后舅崔从礼子帝主萧后主崔
 时谓天子嫁女皇后娶妇此皆非可与圣世同年而
 语也姑记其语之适同而已
王孝先(曾/)谥文正王子明(旦/)谥文贞避仁庙嫌讳亦称
 文正后来称孝先者多称其封国以为别子明封魏
 国人罕称也韩参政(亿/)谥忠宪韩魏公谥忠献字虽
卷三 第 18b 页 WYG0853-0687b.png
 不同音则莫辨此四臣者皆名臣也至于赵阅道谥
 清献而赵正夫(挺之/)谥清宪则几于珷玞乱美玉矣
丝竹筦弦汉张禹传语王右军兰亭序承用之四字实
 二物耳
今职制令诸县有繁简难易监司察令之能否随宜对
 换仍不理遗阙按薛宣为左冯翊频阳县北当上郡
 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
 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而粟邑县小辟在山中民
卷三 第 19a 页 WYG0853-0687c.png
 谨朴易治令钜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为楼烦长举茂
 材迁在粟宣即以令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
 而两县皆治则汉已著此令矣近世监司未尝行也
吾夫子论君子小人之情状与时既书之以自警然邵
 康节先生诸诗尤能推广圣人之意不暇悉载特取
 其尤深切著明者一篇以谂观者处身吟云君子处
 身宁人负己己无负人小人处事宁己负人无人负
 己持此诗以观人君子小人如辨白黑所恶于上毋
卷三 第 19b 页 WYG0853-0687d.png
 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
 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
 毋以交于右此君子絜矩之道小人何足以知之子
 贡谓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无加
 诸人足矣人之加诸我者安能绝之夫子曰赐也非
 尔所及也盖未然其言耳康节又有诗云人如负我
 我何预我若辜人人有词孟子亦谓自反而仁矣自
 反而有礼矣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则此亦妄
卷三 第 20a 页 WYG0853-0688a.png
 人也已矣又何难焉学者当知此意
九江琵琶亭壁间题咏甚多嘉泰初撤而新之俱不复
 存时族父石埭府君丞德化被郡檄督工独取成都
 郭宗丞(明复/)一诗刻之石真绝唱也其诗云香山居
 士头欲白秋风吹作湓城客眼看世事等虚空云梦
 胸中无一物举觞独醉天为家诗成万象遭梳爬不
 管时人皆欲杀夜深江上听琵琶贾胡老妇儿女语
 泪湿青衫如著雨此公岂作少狂梦与世浮沈聊尔
卷三 第 20b 页 WYG0853-0688b.png
 汝我来后公三百年浔阳至今无管弦长安不见遗
 音寂依旧康庐翠扫天夏文庄尝有寄题琵琶亭一
 绝云流光过眼如车毂薄宦拘人甚马衔若遇琵琶
 应大笑何须泣泪满青衫近时陈益之待制(谦/)又赋
 续琵琶行有云青衫夜半何曾著引兴参差杂椒糈
 亦皆有新意倦游杂录载史沆尝题诗亭上坐上骚
 人虽有泪江边寡妇不难欺若使王涯闻此曲织罗
 应过赏花诗沆早登进士第坐事迁谪而死平生好
卷三 第 21a 页 WYG0853-0688c.png
 持人短长世以凶人目之故虽古人亦妄肆诋訾云
 
 
 
 
 
 
 
卷三 第 21b 页 WYG0853-0688d.png
 
 
 
 
 
 
 
 宾退录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