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二十二
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853-0411a.png
  钦定四库全书

  古今考卷二十二

  元 方回 续

  故项籍臣称其主名者尽拜为大夫郑君不从逐


  吕东莱曰按郑当时传其先郑君尝事项籍籍死而属
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
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高帝之怨项籍
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853-0411b.png
可谓甚矣恶其姓而使其宗族改之贱其名而迫其故
臣名之虽恢廓大度及困厄不可消释褊忿乃如此然
则天资岂可恃哉 紫阳方氏曰古之人有逃名避难
变姓名如范蠡之陶朱公范睢之张禄者有如智果之
为辅氏伍子胥之子为齐氏者汉高不诛项氏族属贤
矣而使项伯等姓为刘氏使项籍之臣皆名籍以忮忍
之心为戏弄之举百世之下范唐鉴吕成公得以笔诛
之人主岂可不谨哉

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853-0411c.png
 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徙信为楚王

  汉书韩信传汉王之败固陵用张良计徵信将兵会垓
下项羽死高祖袭夺信军徙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传
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
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(徐广曰以齐为平原千乘东莱齐郡)汉五年正
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史记高祖本纪葬羽榖城
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正月汉王为皇帝(云云)
皇帝曰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
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853-0411d.png
邳汉书高帝纪于夺齐王信军之后书共敖子尉事乃
上书春正月追尊兄伯武哀侯而书下令曰楚地已定
义帝无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
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读纪表志传之文一事必三
四处书之夺韩王信改王楚一事史记汉书纪传四处
捡挍皆微不同盖袭夺信军之时在汉五年冬十二月
改王楚之时在春正月汉依秦以十月为岁首也史记
书即皇帝位在信改王楚之先汉书书即皇帝位在信
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853-0412a.png
改王楚之后今按汉纪书诸侯上疏请即皇帝位凡七
异姓王楚王韩信为首知即位汜水二月甲午也夺军
十二月也改王正月也按信之得罪于高皇帝假王之
请实自王帝愤之一也固陵之会(即今光州固始)许地乃至帝
愤之二也武涉蒯通二人之说帝尚未知也夺军者帝
之愤不可遏矣改王者犹不欲食言其实不得已也然
而犹善为辞曰义帝无后曰齐王信习楚风俗汉谋臣
有人哉武涉蒯通之说司马迁何从得之其文章纵横
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853-0412b.png
甚妙

  以彭越为梁王(五年春正月)

  徙汉信为楚王以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紫阳方氏曰
汉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(今亳州阳夏县)止军与齐
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至固陵不会用张良计许越
睢阳以北至榖城之地王之于是与韩信皆引兵来灭
羽垓下(沛洨县聚邑名洨衡交反)高祖挟不会之怨久矣正月信越
之王不食言不得巳而已人臣事君而观望徼利彭越
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853-0412c.png
无识何足道韩信亦为之乎

  黥布之王

  立布为淮南王 紫阳方氏曰随何使九江英布叛楚
归汉汉二年夏四月彭城之败之后也以故九江王从
汉王击楚四年秋七月立布为淮南王汉书高纪布传
史记布传并同惟史记高纪于大会垓下之后书立武
王布为淮南王此一句未可晓汉书高纪不书大会垓
下但于五年书曰十二月围羽垓下史记高纪书大会
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853-0412d.png
垓下在四年徐广注曰七月此亦不可晓

  赦天下殊死以下

  又下令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今天下事毕其
赦天下殊死以下韦昭曰殊死斩刑也师古曰殊绝也
异也言其身首离绝而异处也 紫阳方氏曰二年六
月立孝惠为太子史记书大赦罪人汉纪书立太子赦
罪人此赦史记不书其曰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
不以得天下为誇不急于即皇帝位而发此语辞简意
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853-0413a.png
恻后世下一赦多为俪语不近人情曷不法此八年者
秦二世元年壬辰秋七月陈胜起蕲二年癸巳三年甲
午九月二世弑子婴立四十六日秦亡高祖元年乙未
丙申丁酉戊戌己亥五年十二月诛项羽凡八年也此
高祖第二赦也其先书曰大赦罪人境内而已今书赦
天下文法自不同而又知古不数赦凡赦非常之恩也

  二月甲午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

  汉书本纪书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
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853-0413b.png
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
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(此一句文章关
纽见高祖功第一)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
(八字好)以安万民功盛德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
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(辞意甚美)
汉王曰(云 云)王固请于是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臣
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谨择良日二月甲
午上尊号汉王即皇帝位于泛水之阳

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853-0413c.png
  史记注蔡邕曰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其次称王秦
乘三王之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五帝故并以为
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

 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
(云 云)坐六王罪状乃云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
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
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(注姓王)御史大夫
劫(注姓冯御史大夫秦官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)廷尉斯等(注廷尉秦官听狱必质诸朝廷与众
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853-0413d.png
共之兵狱同制故称廷尉)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
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
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
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(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)曰古有天
皇有地皇有泰皇泰最贵(索隐注泰皇人皇也盖三皇以前称泰皇一云泰皇太吴
也)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
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
议制曰可

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853-0414a.png
  吕东莱大事记注引致堂胡氏曰古之圣人应时称号
故曰皇曰帝曰王而止矣非帝贬于皇王贬于帝也惟
不知此义遂以皇帝为首称而以自居以王为降等而
以封其臣子失之甚矣王之为名继天抚世之谓也曾
是而可使臣子称之曰吴楚僭王春秋比之夷狄六国
用夷礼乃周公之所膺也岂可以此之故谓王卑于帝
而不称哉仲尼祖述唐虞宪章三代尊周立号系王于
天其礼隆极于秦何取焉有天下者必法孔子称天王
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853-0414b.png
其列爵诸侯自公而降则名正言顺百世以俟而不惑


  吕东莱大事记注曰张晏曰汜水在济阴界晏敷剑反
按地志云高祖即位坛在曹州济阴县界汉书地理志
定陶属济阴郡今兴仁府济阴县 紫阳方氏曰吕东
莱大事记书汉王即皇帝位取胡待制寅读史管见一
段注为小字盖谓自秦汉以来有天下者称皇帝至今
不可改矣存致堂之说古之经也当孝庙时著此书必
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853-0414c.png
欲时君从致堂之说则不可行或以此请目为狂怪必
矣从时达变今之权也大事记刋本误以赵王张敖为
张耳耳死矣不见汉王诛项羽也

  附天皇地皇泰皇十纪考(方叔机附见)

  紫阳方氏曰索隐注泰皇人皇也三皇以前称泰皇易
系辞言伏羲神农黄帝世所谓三皇者指此故康节皇
极经世书谓易始三皇书始二帝诗言三王春秋言五
霸分而为四上古之天皇地皇人皇无人言及刘恕通
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853-0414d.png
鉴外纪细字注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
纪大率一纪二十七万六千年十纪者九头纪五龙纪
摄提纪合洛纪连通纪序命纪此下见郑玄六艺论之
名中有吾家方叔机注回生晚不见此书此后循蜚纪
因提纪禅通纪疏讫纪或云疏仡此十纪也此下始说
盘古盘古之下始说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然后说有
巢氏燧人氏而伏羲氏女娲氏而又有大庭柏皇中央
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混沌皞英有巢(又是一冇巢氏非天地人皇之后有
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853-0415a.png
巢氏)朱襄阴康无怀氏博采异书居多怪说兹不详录回
别考之初学记乃唐徐坚所纂又在道原三百年前有
项峻始学篇曰天皇十三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地
皇十一头治八千岁人皇九头兄弟各三百岁依山川
地势度为九州各居一方有遁甲开山头之说有洞冥
记之说谓天皇一姓十三人有徐整三五历记之说有
春秋纬之说有帝系谱之说其他杂书不一唐之书至
宋南渡多亡矣回不得皆见然天地人皇十纪诸氏不
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853-0415b.png
可得而考存疑可也

  昧死再拜自秦始

  汉书张晏注曰秦以为人臣上书当言昧死死罪而言
汉遂遵之 紫阳方氏曰昧死死罪今人不用秦人臣
上人主犹曰再拜近世乃动曰百拜可怜哉

  命为制令为诏自秦始

  记秦始皇纪命为制令为诏注蔡邕曰制书帝者制度
之命也其文曰制诏诏书诏告也 紫阳方氏曰尚书
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853-0415c.png
训诰誓命此命之始也书发号施令令出惟行弗惟反
令者命之异名古上下通称一国一家皆有君命父命
而军中惟知有将军之令后世一监司太守县令皆有
令字旗秦改命为制令为诏则以上谕下之文人主独
称制诏而人臣不敢称后世有律令之令有制曰有诏
曰有内制掌宰相以上除拜诰词及诏书赦文德音批
答不一外制专掌执政以下诰命诰亦曰告魏晋以来
亲王临民曰教下达上之文其名甚夥上谕下之文亦
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853-0415d.png
不能卒书按汉五年春正月徙王韩信书下令曰未即
帝位也追尊昭灵夫人之下始书诏曰既即帝位用秦
法也

  天子自称曰朕自秦始

  事已见前注蔡邕曰朕我也古者上下共称之贵贱不
嫌则可以同号之义也皋陶与舜言朕言惠可底行屈
原曰朕皇考至秦然后天子独以为称至汉不改 紫
阳方氏曰予读吕居仁诗有云乃知钁头通已胜狗脚
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853-0416a.png
朕下一句出北史上一句出传灯录世传钁头通禅师
为魏孝静帝之后身皆邪说也秦之称朕亦何所益赵
高愚二世曰天子称朕固不闻声于是二世常居禁中
与高决诸事公卿希得朝见岂不悖哉索隐曰臣下属
望才有兆朕闻其声耳不见其形也一字之祸乃至于


  制曰可自秦始

  始皇不从泰皇之请自为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注蔡邕
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853-0416b.png
曰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司曰制天子答之
曰可 紫阳方氏曰二典都俞吁咈此古君臣相可否
之称也秦始以天子之命为制当时秦皇帝口可之而
史官书制曰二字也下文制曰除谥法制曰二字亦史
官所书也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请焚书制曰可呜呼此
所谓大不可者而可之哀哉近世臣僚奏劄曰奉圣旨
依辞免则奉圣旨不允或加三省同奉圣旨依或大事
御笔依大臣辞免或御笔降诏不允御笔或俪语连篇
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853-0416c.png
出于私人之代言如朱熠之徒文多不佳识者窃叹不
知人君之大体矣

  附曲礼天子称谓考

  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
人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临诸侯
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 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生
名之死亦名之 郑玄注天子予一人皆摈者辞天子
谓外及四海也今汉于蛮夷称天子于王侯称皇帝觐
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853-0416d.png
礼曰伯父实来余一人嘉之余古予字 注孝王某嗣
王某皆祝辞也唯宗庙称孝天地社稷祀之郊内而曰
嗣王不敢曰外内 注天王某甫畛致也祝告致于鬼
神辞也曰有天王某甫且字也不名者不亲往周礼大会
同过山川则太祝用事鬼神谓百辟卿士 注予小子
谦未敢称一人春秋传曰以诸侯之踰年即位亦知天
子之踰年即位以天子三年然后称王亦知诸侯于其
封内三年称子 注生名之死亦名之生名之曰小子
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853-0417a.png
王死亦曰小子王也晋有小子侯是僭取于天子号也

  紫阳方氏曰曲礼汉儒所撰不书秦汉皇帝称朕事

  存古也郑玄以汉事注三礼先儒病之然其引汉于蛮
夷称天子于王侯称皇帝则有据汉文帝细柳之幸曰
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武帝在位之三十一年元封
元年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遣使
者告匈奴曰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
如郑玄言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书成王顾命康王自
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853-0417b.png
称曰眇眇予末小子然康王之诰曰惟予一人钊报诰
乃不曰予小子何也岂以予小子称于宗庙先王之前
而待其群臣则称予一人耶踰年即位有之二年后称
王别考

  尊王后曰皇后

  白虎通曰天子之配谓之后后者君也天子之配至尊
故谓后也按夏殷已前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大率皆称
妃故黄帝有四妃帝喾四妃(正嫡曰元妃以下称次妃又有禹妃汤妃皆是也并
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853-0417c.png
出史记)周则天子立后正嫡曰王后秦称皇帝正嫡曰皇
后汉因之帝祖母称太皇太后母称皇太后魏晋之后
母后之号并遵秦汉 紫阳方氏曰成王顾命曰皇后
冯玉几导扬末命即皇后字本是天子之称曲礼曰天
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秦称王之后周天王未亡不
见秦王后之文孝文王之为太子有正夫人曰华阳夫
人子楚母曰夏姬秦昭王五十六年卒孝文王以安国
君立为王以华阳夫人为王后此秦称王后之始也孝
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853-0417d.png
文王卒子楚立是为庄襄王称养母为华阳太后尊母
夏姬为夏太后此秦称太后而又并后之始也子楚之
在邯郸纳吕不韦有孕之妾是为始皇帝母史记终不
见其姓故天下称始皇为吕政而其母赵氏既寡与吕
不韦淫不韦又进大阴人嫪毐为始皇母日夜淫嫪毐
伏诛不韦饮鸩始皇杀母之淫嫪可也杀不韦乃杀所
生父矣又迁母太后于雍以茅焦之说始迎还咸阳吕
不韦传书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是时始皇
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853-0418a.png
未并天下未称皇帝故其母无皇太后之称索隐注谓
秦不用谥法始皇称皇帝之后故其母号为帝太后非
诔列生时之行然始皇之后史不见为何人何姓长子
扶苏幼子胡亥不知其母为谁始皇死时胡亥犹称公
子无爵位李斯赵高诈为遗诏立为太子二世立杀六
公子其一名曰将闾当时扶苏诸弟胡亥诸兄亦不闻
其母为谁李斯传始皇有二十馀子注云辨士隐姓名
遗章邯书曰李斯为秦王死废十七兄而立今王也裴
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853-0418b.png
骃谓二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此书在善文中未详然
则始皇不立太子为其子者皆匹夫称公子而已无尺
土之封无一命之爵二十馀子皆不见其母为谁李斯
传又云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六主矺死社(矺音翟与
磔同)又公子高上书请死胡亥可书赐钱十万以葬皆不
见诸公子公主之母始皇男女三十馀人皆屠戮无孑
遗哀哉

  太子曰皇太子

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853-0418c.png
  韩诗外传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
传贤故自唐虞以上经传无太子称号夏殷之王虽则
传嗣其文略矣至周始见文王世子之制白虎通曰何
以知天子之子称世子春秋传曰王世子会于首止是
也何以知天子之子称太子尚书曰太子发升于舟是
(回曰此伪秦誓也)或云诸侯之子称世子则春秋传云晋有
太子申生郑有太子华齐有太子光由是观之周制天
子世子亦不定也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
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853-0418d.png
诸侯王之嫡称世子后代咸因之 紫阳方氏曰秦始
皇称皇帝之后不立太子史记书长子扶苏长子即太
子也古者严嫡庶之分春秋公羊传天子一娶十二女
三国来媵媵以娣侄诸侯一娶九女二国来媵虽未可
尽信而春秋经有来媵之文天子诸侯不再娶后死夫
人死以娣侄之媵者主后宫事惟后夫人所生之嫡长
子即是太子世子为天子者无后世所谓初生子称皇
子次封公次封王无册立皇太子之制后世不分嫡庶
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853-0419a.png
惟人主爱憎必爱也然后自皇子立为太子册立之礼
甚盛非古也高帝初为汉王彭城之败皇太子吕后皆
为项王所得马上危怠屡欲弃孝惠帝矣赖夏侯婴以
完二年六月汉王还栎阳壬午立太子令诸侯子在关
中者悉集栎阳为卫时惠帝始六岁耳



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853-0419b.png








  古今考卷二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