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
卷四 第 1a 页 WYG0852-0020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考古编卷四
            宋 程大昌 撰
   正朔四
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二十八星之位辨其致
事以会天位骤而观之岁云岁云不过积月十二而周
足其数疑若无分于年矣至太史之职又有所谓正岁
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都鄙者苟其岁也年也无所殊
卷四 第 1b 页 WYG0852-0020b.png
异而兼举两语则周公所书其亦有时而衍文矣诸家
至此俱不能究穷其别特不明夏周固有明制不可推
也尔雅叙载岁之在辰者于夏曰岁于商曰祀周曰年
而唐虞曰载郭璞从而明之曰岁取星行一次年取禾
更一熟今用其言质之诗书论语具如璞语非臆说也
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是夏人以
星名岁之所本也旧榖既没新榖既升必从食稻以命
一期则是周人所为因禾命年之则也何以卒岁曰为
卷四 第 2a 页 WYG0852-0020c.png
改岁每岁孟春皆夏语也作十有三载乃同则禹在唐
虞间语亦犹箕子归周陈言而犹推本其来曰惟十有
三祀不相杂也若夫周之称年则纯一无他矣泰誓伐
商自称十有三年而追数旧事亦曰惟九年大统未集
也武王克商之后周公辅政之久商周之享国方岳之
朝狩悉以年纪而论语之百年三年父母之年亦首末
如一也是凡涉岁年者夏周之制无一语相乱也冯相
氏所掌十有二岁者以当岁之一星亘乎十二次者言
卷四 第 2b 页 WYG0852-0020d.png
之也左氏所谓一星终者是也其曰十有二月则具十
二朔晦者是也占星知岁循岁数月而天时人事孰当
从周孰当行夏可以参合无牾故曰以会天位也天位
可会则以夏乘周其无爽矣于是事之可以遵周者循
子正以立岁事之不得不以行夏者则本正岁以若天
故岁与年可以交相正而时令先后可授之官府都鄙
矣今六官岁年异文者若生齿大比则以三年至其大
计群吏诛赏则必于三岁等之为三十六月焉其大比
卷四 第 3a 页 WYG0852-0021a.png
大计必各有需时待挟始得施其会计者故三年三岁
不一其制惜不得尽闻其详也
   正朔五
汉祖入关也以十月又会五星聚见东井遂仍秦故十
月为岁首其谓十月者固秦之十月而其正月亦仍秦
建寅也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颜师古
曰未正历前岁首以十月今以建寅之月为正月是也
前世历家如边韶之徒谓太初改元易朔行夏之正者
卷四 第 3b 页 WYG0852-0021b.png
误也起历而改用丁丑元纪岁而首建寅月者武帝也
若夫始寅而数以次比十二晦朔者秦人已然不始武
帝也王莽闰位当初始元年十一月遂改汉正以其年
十二月朔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鸣鸡为候则改寅
用丑矣更始改元不足三年决未暇及正朔事而光武
受命于更始三年遂改建武其置社稷立郊兆复旧服
色皆著于史而正朔改否辄无所书固未见其改丑为
寅矣魏文之在黄初事事改汉而独循用汉正明帝以
卷四 第 4a 页 WYG0852-0021c.png
黄龙见山荏县有司曰魏得地统正当建丑于是遂以
青龙五年三月为景初元年四月夫文帝正朔用汉而
明帝改汉用丑则是东都固尝用寅矣而范晔虽于历
志亦不纪序也明帝之正虽诚改丑然不及三年而齐
王芳以夏正得天亟更其建于是又改景初四年建寅
之月为正月而以景初三年建丑之月为后十二月盖
至此而岁复首寅也
   正朔六
卷四 第 4b 页 WYG0852-0021d.png
明帝诏改丑正也其言曰景初之历春夏秋冬孟仲季
月虽与正岁不同至于郊祀迎气礿祠蒸尝巡狩蒐田
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岁斗
建为历数之序夫明帝之谓正岁者即周之正岁也其
谓景初历乃明帝自制之历也丑为正月明帝可得而
改也四气之应夏时者明帝虽欲强出意见不容易也
故凡当若天者仍用正岁为断而其率然建丑特虚名
耳宜乎正始以为难用而复建以寅也汉魏去古不远
卷四 第 5a 页 WYG0852-0022a.png
正始之臣又多博雅今其改历建丑而不敢移革正岁
其必有所受之则周家正月正岁兼著于时者是其祖
也独怪夫历家自主其术者曰立数已定推而上之近
则获麟远则尧典又远而开辟其天行历算皆可复其
疏密为说甚美而其畴人自相攻驳固皆具见失实矣
至有不待考历而知者子丑寅既有三建而月之周匝
十二辰者无古今也商之代夏改正为丑则其年当虚
十二月矣周之代商用子更丑秦之十月改从古亥于
卷四 第 5b 页 WYG0852-0022b.png
其改建之间法当虚月不以入历也类而推之王莽代
汉改丑则初始之年亦无十二月明帝自青龙而改景
初其历亦当尽十一月夫其既虚一月矣则十日十二
辰之相配者其年其历必当取一甲子有半而附之它
月历家不闻于此有所稽验特既数岁年而誇张其算
曰吾之历却见远古不知凭何气数以验天行耶
   象刑一
舜典曰象以典刑皋陶谟曰方施象刑惟明是唐虞固
卷四 第 6a 页 WYG0852-0022c.png
有象刑矣而去古既远说者不一荀况记时人之语曰
象刑墨点慅婴共艾毕葑对履杀赭衣而不纯也汉文
帝诏除肉刑曰有虞氏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
犯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武帝之策贤良曰唐虞画
象而民不犯应劭曰二帝但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犯
也孝经纬曰三王无文五帝画象三王肉刑画象者上
罪墨象赭衣杂屦中罪赭衣杂屦下罪杂屦而已白虎
通曰画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巾犯劓者以
卷四 第 6b 页 WYG0852-0022d.png
赭著其衣犯膑者以墨蒙其膑象而画之犯宫者扉(扶/未)
(反/)犯大辟者布衣无领凡此数说者虽不能会归于一
要其大致皆谓别异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于用刑此
远古而讹传也禹之称舜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特
不杀不辜耳而未尝去杀也怙终贼刑刑故无小是未
尝置刑不用也战国之时未经秦火已谓象刑者示辱
而已无所事于刀锯斧钺也荀况既知其不然而亦不
能别援古典以当其有无特能推理以辨而曰以为治
卷四 第 7a 页 WYG0852-0023a.png
耶则人固不触罪非独不用肉刑亦不用象刑矣人或
触罪矣而直轻其刑是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也此
数语者虽尧舜复出无以易也扬雄曰唐虞象刑惟明
夏后肉辟三千不胶者卓矣雄以肉辟始夏则真谓尧
舜之刑无刀锯斧钺也此盖汉世之所通传故文武二
帝诏语亦以为然也肉刑之制孔颖达辈集会传记皆
不能知其所起然而劓刵㭬黥苗民固已有之帝舜斥
数其虐特以不能差罪而遂至于淫用耳则肉辟所起
卷四 第 7b 页 WYG0852-0023b.png
岂复待夏后氏之世哉且舜之刑五服五用明有所施
而此时未有笞杖徒若无肉刑其阅罪而五服之法服
罪而五用其刑以何器具而行其论决也况象刑之次
每降愈下者方有流鞭朴挞若谓象刑止于示辱则是
正丽五刑者反可以异服当刑而恶未入刑者乃真加
之流鞭朴挞焉是何其不伦也此自可以理料也
   象刑二
孔安国之传象刑曰象法也法以用刑也以象为法于
卷四 第 8a 页 WYG0852-0023c.png
义既迂而法以用刑似非六经语度故世以为疑至荀
况氏出疑异冠服之不足以惩也遂作意直诋以为无
有故其言曰象刑不生于治古起于乱今也象刑虞书
尝两出又亲纪舜语若舍之不据则尧舜不足祖典谟
不作经矣然则何以曰古无全制则当参其类而求之
类既相比则当推其理以究之待其彼此交质相说以
解则古制见矣夫既谓象则必有形可绘有状可示也
既其可绘可示则凡谓为象者其必于形象焉求之岂
卷四 第 8b 页 WYG0852-0023d.png
容泛言也历象日月星辰虽书其轨度于历然璿玑玉
衡正是模写天形星晷以致之于书故夏诛羲和谓其
昏迷于天象也观象作服则诚以日月山龙加采色而
会之于衣后世宗本其制而差降之其最下者亦以象
服为名则象刑云者是必模写用刑物象以明示民使
知愧畏而可他求泛说哉第世言象刑者不究其本而
直谓画象可以代刑则人不信耳
   象刑三
卷四 第 9a 页 WYG0852-0024a.png
周之阙名象魏魏者取其巍巍然也象者实有六典事
物之象画著其上也司寇之职正月则垂刑象之法于
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此其为制正本有虞
也既名为象且又可垂可敛则不止巍然徒阙而已其
观之上必有具焉则画刑为象者其是矣周言刑象命
其形也虞言象刑著其成也其实一也六官皆有职六
职皆有具治教政礼刑工随其事物有图写之其绘事
属刑者则刑官取而垂之魏阙是为刑象由刑象以推
卷四 第 9b 页 WYG0852-0024b.png
唐虞则象刑云者以有象而名可类推也鲁哀公二年
火踰公宫公立于象魏之外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亡
也夫指象魏之象以为旧章而可藏焉则凡周礼在鲁
者尚皆有象也管仲对齐桓公曰昔吾先王世法文武
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比缀以度韦昭曰设象者
设教象于象魏也夫象设于魏而遗魏可以自见是象
不附魏自得名象魏而无象则观阙耳象可以离魏而
言设则刑之可以循象而为职守是殆一制也况仲之
卷四 第 10a 页 WYG0852-0024c.png
所言象也度也权也皆形器也则象刑之为画象又何
疑哉圣人之设刑也盖期人之不犯而其肯以不犯者
非有畏焉则有耻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世之知义者
固遂有耻且格不待致警矣上之不入于德礼而下之
未至于无藉则墨劓剕宫大辟之用刀锯斧钺椎凿
之具先事绘象以昭示之使其观具生警以不及犯则
唐虞之象刑是皆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也不愚其民忠
厚之至者也
卷四 第 10b 页 WYG0852-0024d.png
   象刑四
夫子之言曰不教而杀谓之虐庄周曰慝为物而愚不
识皆咎世之教饬无素者也盖周人布刑象之法大司
寇垂之象魏小司寇宣之四方则既详矣犹以为未也
则有执木铎以警者执旌节以达者属民而读者书五
禁于门闾者谕刑罪于邦国者其上下相承极其重复
正虑不知者之误触也以此言之则藉藻色以暴昭其
可愧可畏者正圣人忠厚之意也经之言曰象以典刑
卷四 第 11a 页 WYG0852-0025a.png
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象流鞭扑皆
士师致刑之具也自流以下不独出五刑之外亦皆加
轻焉故惟象之所绘是其一代刑辟之大者也典之为
言与典三礼之典同舜之致戒盖曰循象以掌常刑用
流以宥轻罪鞭以警有位扑以惩不率金以赎其可恕
𤯝灾而应赦怙终而不改则皆随其丽法者加操纵焉
则舜之刑于此数者皆相须而不可相无也然至于制
中弼教帝以其功归之皋陶特曰方施象刑惟明而流
卷四 第 11b 页 WYG0852-0025b.png
鞭扑赎皆不在数则象刑者其一代刑典之大者也虽
然有刑而后有象刑者实用也象者假设也从假设者
以名其刑似举影明形不本其本何也曰此所以见圣
人期无刑之意也及其未用而设警以先则不待入畏
而后知畏也世之有魑魅魍魉人固不愿与之相直也
然天地间不能无此种物怪也圣人范金肖物著诸鼎
以示之则山行草茇者知畏而预为之辟也此其铸鼎
象物之意与画象而期不犯之意同也以期不犯者名
卷四 第 12a 页 WYG0852-0025c.png
其刑而使见者不及于犯则刀锯斧钺椎凿皆付之不
用圣人之欲也示之以畏而民应之以不畏则其假设
者为实用矣故曰方施象刑惟明也其后成王之刑以
义断制则自名其刑义刑穆王之训夏明赎则圣人本
其制而命之曰赎刑亦各宾其实而已矣
   象刑五
谓异衣冠之为象刑不足以得其实矣而不无所本也
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大
卷四 第 12b 页 WYG0852-0025d.png
司寇凡万民之有罪过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
而坐诸嘉石夫秋官所掌既有三典五刑以明正纠诘
矣而又有加桎梏而坐石以耻者又有去冠饰而书版
以辱者是则于其起居服用实有意乎以别异行惩艾
矣而又古者典册希简传政不详战国之时刑辟滋众
已有伤时慕古者曰古能以画衣代刑而今独不能其
在荀况固已闻之至汉而传益讹诸儒遂和附其说以
为诚然郑玄之于司圜因有弗使冠饰之文而遂用以
卷四 第 13a 页 WYG0852-0026a.png
證实其语曰不冠而著墨幪若古之象刑也夫象以典
刑揆诸舜典则在流赎之先而加桎梏去冠饰质之司
寇顾在五刑纠慝之外设使其制诚尝辅刑以行则不
过若毕命之殊异井疆也秦人之赭衣徒𨽻也汉世之
胥靡城旦舂也本非正在用刑之数则安可以刑馀之轻
者而證古制大典也哉且夫舜命皋陶作士而授以制
刑之则类皆差五刑而三其服即五服而三其就其所
以辨浅深綦严密无不曲尽而槩谓示耻可以去杀固
卷四 第 13b 页 WYG0852-0026b.png
无惑乎后世之不信也于是结绳理暴秦之绪干戚解
平城之围遂为迂古者之口实抑不思有太古之民则
结绳虽简岂不足以立信有舜禹之德则干戚非武亦
岂有不能屈服强梗之理哉彼其结绳舞干特致其至
而非其所从致也苟以民顽俗薄而疑象刑之无能有
惩是特不究其所从致者耳三后恤功以期多赖伯夷
降典以折未然民日迁善远罪既与刑忘矣而犹时有
不肃故画象以示而发其愧畏之机是画象者可以昭
卷四 第 14a 页 WYG0852-0026c.png
愧畏而非以致其愧畏也欲知画象之为刑助其必循
本以观乃有得哉
 
 
 
 
 
 
卷四 第 14b 页 WYG0852-0026d.png
 
 
 
 
 
 
 
 考古编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