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
卷三 第 1a 页 WYG1220-067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环谷集卷三
            元 汪克宽 撰
 策
  省试策
三代以上经术施于治道三代以下治道隐于经术而
能明之者盖鲜自唐以降且别而二之益可叹也夫三
代以上天子公卿行于上故言而为尚书行而为春秋
卷三 第 1b 页 WYG1220-0671b.png
进退周旋法乎易动容举措中乎礼歌之为诗奏之为
乐施之治道无非经术教万民而宾兴之文艺后于德
行初未尝以明经而取人也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
学校之政不修教化凌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
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乃取先王之法
诵而传之以诏后世删诗书赞易象定礼乐修春秋使
后之学者诗足以正言书足以广听易足以通神明类
万物春秋足以断事礼足以明体乐可以和神而唐虞
卷三 第 2a 页 WYG1220-0672a.png
三代之治道悉具于六经之策矣然当是时见而知之
者有四科之目如闵子骞仲弓居德行之科而能諌长
府之改作悟行简以临民子由子夏居文学之科而能
兴弦歌之化发仕优之言是皆达于政事者则其德非
尾生孝己之流而其学非记诵辞章之习矣此古之儒
者所谓施经术于治道习文法而通世务者也暴秦煽
虐煨烬六经而三代之道遂泯汉高之兴靡好儒术不
足论矣以孝文之贤君尊黄老而尚刑名当时所得如
卷三 第 2b 页 WYG1220-0672b.png
贾谊晁错皆习申韩之说是则虽曰广游学之路而实
未尝用儒也孝武始求亡书表章六经人材之出于科
目者众矣然能求治道于经术者仅见一二董仲舒正
谊明道且泥于灾异几不免其身公孙弘学究天人曲
学以阿世倪宽博通经术而亦无所匡谏于其君盖虽
邪正之不同而于世务之际皆有论者厥后隽不疑引
春秋蒯聩以断事刘向推五行以徵五事之休咎平当
考禹贡之行河究疏凿之源张敞以经术饰吏而能剸
卷三 第 3a 页 WYG1220-0672c.png
烦以治剧四人者虽能考经术以明时务然其行事皆
有未尽善者不能通治道之大体也东京之世高者立
奇节下者守章句以经术而明治道者益无闻矣南北
分裂历隋及唐而设科之目至八十有六今虽未暇疏
举然自明经宏词等科一设而时务之与儒术盖岐而
二之夫始也治道隐于经术犹有能明之者终也治道
别于经术而章句之徒遂与案牍之吏如冰炭之不侔
至韩愈氏仅能因文以见道而谏不行言不听终亦无
卷三 第 3b 页 WYG1220-0672d.png
益于唐之治惜哉下逮宋氏章句之习益滋而坏乱极
矣钦惟圣朝兴崇文治取士以德行为首较艺则以经
史时务兼之将欲求治道于经术其中选者俱授州县
之官使朝廷之行皆合六经而牧民之职多出儒士甚
盛举也兹承执事先生发策秋闱下询末学以䆒时务
之实举昔人论吏治之八计为问愚敢稽诸往古酌诸
当时之务以对夫古者有一年成市二年成邑三年成
都者孔子适卫发庶矣之叹孟子于齐有民不改聚之
卷三 第 4a 页 WYG1220-0673a.png
言今求户口之增不必待十年而生聚也但轻其徭税
俾安其业家给人足无流离转徙之患则户口丰而抚
字称矣古者田必井授八家各授田以同养公田宅不
毛者出里布民无职事者征夫家今田不可复井也欲
求垦田之多不必如李悝尽地力但核劝农之实加优
恤之方罢妨农之务则垦田广而本末辨矣古者力役
之征岁不过三日后世过之而不赡今亦不必如十日
二十日之说也但能视田亩之多寡以均役视年岁之
卷三 第 4b 页 WYG1220-0673b.png
凶丰以行役而后停不急之务罢杂泛之徵则赋役均
而廉冒别矣古者虞芮质成而不争听讼必使无讼今
不必如纵囚四百也但能严法律而使之不敢犯有罪
则速断之以警其馀毋淹滞以苦其身毋数纵以恣其
倖则囚系寡而听断果矣古者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后
世或至外户不闭今不必加诘盗之法也但能常恤贫
民使无冻馁鳏寡孤独各得其所又重令以禁未犯而
峻法以治其已犯则奸盗息而禁禦严矣古者卿大夫
卷三 第 5a 页 WYG1220-0673c.png
宾兴贤能而升之司徒司马论定然后官之后世举之
于郡国今选举之法不必更定也但核荐举而革冒滥
厚敦遣而公遴选弃其小以取其大因其文以观其心
数年之后人才既盛又当增中选之额则选举众而风
化行矣古者自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而教养
必有其方后世犹有争欲为学官弟子者今学校不必
复兴也但能择师儒之官而讲习无虚日敦养育之规
而既禀无侵渔使所养皆在儒生而儒生尽得其养则
卷三 第 5b 页 WYG1220-0673d.png
学校兴而教化勤矣如是则八计之策虽不尽出于经
史而圣贤之大意不越是矣经术而施之治道不过如
此而已矣愚尝考之国朝之典凡州县之官以五事为
殿最给由铨注则验之即所谓稽抚字稽本末稽廉冒
稽听断稽禁禦者也他如学校选举之事则令风宪之
司以紏察之盖如陆宣公之八计自有吻合焉者而古
人三考黜陟不外是矣然愚窃谓兴崇学校选举人材
非细务也宣公所以先户口垦田而终之以二事者所
卷三 第 6a 页 WYG1220-0674a.png
以庶而富富而教之意也然学校不修则民不知义人
材不举则吏不称职二者为政之所当重也今国家之
法长吏给由而不述其事吏部铨注而不考其绩虽曰
风宪紏察而或失其详得非善政之小疵欤五事之备
往往未观其成效得非州县之官未尽出于科举而政
治不本于经术之故欤抑朝廷千里之远给由或得以
诈伪恐考绩者犹有未尽其实欤执事先生欲求设施
之要则愚已粗陈于前欲其八计之成效则在考绩之
卷三 第 6b 页 WYG1220-0674b.png
覈实而已矣愚也草泽之士幼绩圣人之经确守先儒
之绪惟知穷理修身而推之平治之业若夫雕组之文
则所未学也兹敢以草茅之见直述其故以对惟高明
恕其强妄可也执事先生举唐志有曰方其取以词章
若浮文而少实及其临事设施隐然为国名臣愚谓昔
之名臣虽未敢望其万一而设施之序盖得之素讲矣
执士之幸也实多士之幸也
 论
卷三 第 7a 页 WYG1220-0674c.png
  先王制礼之盛论
盛哉先王之礼也其本在于养性防欲其用在于视听
言动周旋揖逊之间使人之视听言动周旋揖逊一于
礼则安有放其邪心骄奢淫佚荡而莫之节者哉不放
其邪心不骄奢淫佚荡而莫之节则祸乱可息孝弟可
行治教可兴其立意微其为法远矣故设其器备其物
辨其数立其文以待其有事者其用则在乎视听言动
周旋揖逊之间而已然孝弟莫始于亲亲亲亲之心无
卷三 第 7b 页 WYG1220-0674d.png
所不用则燕之之礼不得而废焉燕之之礼不得而废
则设其器备其物辨其数立其文以待其有事者于是
而用之也是故莫尊乎君也君虽尊不以位加于父兄
燕序必以齿者达乎孝弟之道也莫亲乎同姓也然亲
亲不可以无杀燕则族人世降一等焉凡燕之礼必主
宾以备酬酢而族燕之宾主则异姓与膳宰为之者笃
亲亲之道也夫饮食口腹之欲也而必节之以礼则骄
奢淫佚平而无过也歌舞耳目之欲也而必加之以乐
卷三 第 8a 页 WYG1220-0675a.png
则言动揖逊易而无乖也莫不由亲以笃乎恩有恩以
著乎爱有爱以尽其礼尽其礼则言动视听周旋揖逊
之间不徒接乎耳目所以服习而安之者自得于养性
防欲之几也虽然不特宗族兄弟之亲也远而异姓诸
侯之君臣以至于蛮貊夷狄之邦皆由是礼之行故人
说而天下服矣人说而天下服则祸乱何由作祸乱不
作则孝弟行而治教兴矣此乃先王之所以为燕也呜
呼于此可以观其礼之盛矣
卷三 第 8b 页 WYG1220-0675b.png
  越国公论
仁足以救生民之死而义有所不为此事之至难而不
可以两全者也白起破赵兵于长平坑降卒四十万又
前后斩获四十五万其杀人若刈草菅然王莽以外戚
受封新都遂窃国柄视弃君如土梗弁髦而因以毙之
他日赐剑杜邮传首宛城天道好还无毫发爽后之悖
仁违义者可为永鉴矣隋大业之乱天下豪杰并起各
为雄长互相吞噬杀戮无虚日惟越国汪公集果毅保
卷三 第 9a 页 WYG1220-0675c.png
州里遂兼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之地救生民于涂炭逮
天下既定奉表于唐高祖赐诏褒嘉命为方牧方是时
江左之聚兵据土如林士弘李子通之徒并称尊号残
忍苛刻卒覆其宗且祸逮无辜之民公乃保全始终子
姓显荣盖其仁足以救生民之死而义有所不为者也
予独怪唐臣编史比于主簿张金称辈以贼名之窃考
高祖起兵太原既以私幸晋阳宫人又杀留守取长安
阳尊代王侑而假禅受之礼其与宇文化及王世充李
卷三 第 9b 页 WYG1220-0675d.png
轨刘武周薛举梁师都之流直五十步笑百步耳不省
已过而以恶名加之他人亦独何哉欧阳公唐史及司
马公资治通鉴并因旧史本文未之有改善乎吾邦朱
子著通鉴纲目凡例凡起兵以义曰起兵其起虽不义
而所与敌者不得以盗贼名之则曰兵起故隋末白瑜
婆王薄之类人微而事未成则书曰兵起盖深恶秦隋
之暴谓人人得而诛之故汉唐之初书法不异乃立论
之至公也惜乎越国公之始末史不立传是以纲目不
卷三 第 10a 页 WYG1220-0676a.png
获特书以表之耳予故辨而论之以告后之修史者当
以纲目为法
  省试论
   仲孙蔑会晋荀罃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
   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戍郑
   虎牢
合人心而霸统定据地势而王制明此春秋录霸之权
衡也悼公复霸其惓惓于服郑至切也而春秋致意于
卷三 第 10b 页 WYG1220-0676b.png
笔削之际盖不以霸统之立而终紊王制之旧也故于
戚之会历序十国之大夫而继以虎牢之城虎牢在中
国则霸统斯定矣及乎虎牢之戍又反而系诸郑虎牢
在郑王制其有不明者乎吾于是得圣人笔削之旨矣
尝考隐桓之世霸犹未立也盖周之东迁王泽未泯桓
之二年蔡郑会邓曰惧楚而未与之也当时虽无霸可
也逮乎僖文之世霸业盛矣盖楚氛甚恶侵凌中华僖
之四年而伐楚必侵陈蔡以先之结江黄以援之当是
卷三 第 11a 页 WYG1220-0676c.png
时虽欲天下之无霸不可也然申侯之赐曾不以虎牢
之轻重也孰谓中国之衰而江黄陈蔡尽折弗支辰陵
既盟之后遂委溱洧之郊为南北之战场乎夫郑以成
皋汜水之险介乎晋楚之间晋得之则霸在晋楚得之
则霸在楚故虎牢在晋而中国之势安虎牢在楚而荆
蛮之势盛是宜悼公九合诸侯终始致意于虎牢也于
戚之役悼公图霸之初也大而齐鲁宋卫之卿小而曹
邾滕薛小邾之大夫莫不奔走于兵车之会人心之合
卷三 第 11b 页 WYG1220-0676d.png
者众矣无何虎牢之筑板干之兴有以蔽荆楚之关而
将得郑人之服圣人曰悼公而谋之至是则霸统自兹
以定矣故虎牢而不系于郑所以责郑之从楚背华而
先祖之地遂为他人之守也至于虎牢之戍悼公得郑
之兆也既合十二国之君为伐郑之举故归疾于虎牢
之城而致完守之计于是地势之所据者固矣然诸侯
之心非欲蔽荆蛮之路而坚壁以守惟欲振郑人之吭
圣人曰悼公之规模若是则王制不几于紊乎故戍虎
卷三 第 12a 页 WYG1220-0677a.png
牢而复系于郑所以责诸侯据地扼险以擅列国之地
久假不归而莫知非有也虽然春秋之于悼公盖责备
贤者之意也未几萧鱼告会三驾奏功惟至诚以待人
一洒虎牢之专而郑自此不复叛二十四年春秋所以
美悼公为何如哉奈何戍城不终而以为有陈非吾事
平公嗣世私母家而会城杞二十七年为宋之盟一撤
南北之藩篱而晋楚之从得交相见虽无事于虎牢之
戍而中国之衣冠玉帛悉改元于申息之间矣昭公元
卷三 第 12b 页 WYG1220-0677b.png
年楚灵为申之会合十有三国而用齐桓召陵之礼列
国之贤如左师子产皆有献焉圣人至是盖亦伤之而
有末如之何者矣至昭公三十二年合大夫以城成周
而守在一国矣自是中国无霸吴楚争衡而春秋遂终
焉由是知圣人惜虎牢之意非为郑惜也实为中国惜

  霸论八则
霸者之事假借仁义之名以济其利欲之私故欲之未
卷三 第 13a 页 WYG1220-0677c.png
遂则汲汲焉谋度而经营之欲之既遂则懈惰苟且而
不复能有为矣由其心伪而不诚是以始终勤怠之殊
而前后盛衰之异也
   春晋侯侵曹伐卫(文公重耳鲁僖公二十八年/)
晋文救宋攘楚扶中国之已衰却荆蛮之方横视齐桓
虽少劣而贤于宋襄远矣而春秋责之者徇私用诈而
设施之际失缓急之序也或谓陈蔡郑许迩于楚曹卫
迩于宋向使晋文远攻四国无以释宋之围曹卫虽不
卷三 第 13b 页 WYG1220-0677d.png
与围然楚所以横行中国者实得曹而昏于卫故也吁
是不然陈蔡郑许乃华夷之要冲楚必越四国始能猾
夏况是时陈蔡郑许实举兵从楚文公苟能亲帅三军
直造陈蔡郑许之国都而讨其从楚之罪且以扼楚人
之归路则捣虚攻瑕势如破竹而宋之围榖之戍将狼
狈却走倍日并行自救之不暇我因乘胜以剪其罢敝
之馀卒则霸功不劳而定矣今文公内则利于复怨而
分地外则狃于谲谋以致楚是以图霸之始事春秋特
卷三 第 14a 页 WYG1220-0678a.png
书侵以陋之
   秋天王(定/)使王季子来聘(鲁宣公十年/)
宣公简慢于王知有齐而不知有周所以君臣朝夕奔
走于临淄之境者其心必曰济西之田未复不可不曲
意事之而不思鲁封七百里之地秋毫皆君赐也而拔
本塞源其罪应诛定王始则徵聘于鲁中则厚贿于仲
孙终则命贵弟报聘是犹为人父而不责子之狠傲乃
三揖于定省之常礼而德色于借耰之微恩也宣公既
卷三 第 14b 页 WYG1220-0678b.png
不知所当尊而王亦不能自尊矣故来求之书止于文
公来聘之书止于宣公锡命之书止于成公非削之而
不纪盖王命不足为轻重而王亦不复遣使于诸侯耳
寥寥百有馀年而石尚以归脤录自是天王之名号不
见于经矣
   初税亩(鲁宣公十五年/)
三代制田取民虽皆不过什一而其为法至周始详密
而周尽为人君者苟能谨守其中正之制则可以足国
卷三 第 15a 页 WYG1220-0678c.png
而裕民矣今宣公以篡得国既不能修德以弭天灾而
感水旱螽蝝之变又不能敛奢以节国用而贻饥馑空
乏之忧于是一旦紊先王之制增税亩之法作法于贪
其害有不可胜言矣易世而成公作邱甲而赋民之力
有加于古迄春秋之终而哀公用田赋而民财民力殆
无遗馀皆肇于宣公之作俑也又使诸国效尤郑子产
则作邱赋魏文侯则增租赋卒至暴秦开阡陌更赋税
而先王之制至今不复岂非宣公首祸以致然乎春秋
卷三 第 15b 页 WYG1220-0678d.png
书初者二初献六羽喜礼之复正也初税亩忧田制之
变古也美恶不嫌同词
   冬公会单子(襄/)晋侯(厉/)宋公(平/)卫侯(献/)曹伯(成/)
   齐人(灵/)邾人(定/)伐郑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郑(鲁成公/十七年)
王官下临诸侯景从以却已败之楚服怀贰之郑宜若
振槁然夏伐郑楚师至而诸侯还冬伐郑楚师至而诸
侯还望风却走何哉盖厉公既胜鄢陵骄佚放恣黩于
用武慢于尊王是以诸侯无同心戮力之诚郑不畏而
卷三 第 16a 页 WYG1220-0679a.png
楚复肆非中国之力有不足盖厉公之德有歉尔有嗣
霸之资而以无道行之惜哉
   城武城(鲁襄公十九年/)
鲁于是时苟能信任仁贤修明政事使民效死而弗去
则将制梃以挞邻国之坚甲利兵而何畏于强齐今乃
君弱臣惰安于不道内则疲民于亟城之劳外则徼惠
于霸国之援曾无一毫自立之志使齐庄而有报怨之
图则鲁之祸未有纪极也
卷三 第 16b 页 WYG1220-0679b.png
   己卯地震(鲁昭公十九年/)
夫地道安静以震动为反常之异臣道恭顺以悖逆为
犯上之恶是时季孙强僭已甚天之示变欲人君之有
所警而以德消之也昭公漫不知省遄及于难悲夫
   公会晋侯(悼/)宋公(平/)卫侯(献/)曹伯(成/)莒子(黎/比)
   子(宣/)滕子(成/)薛伯杞伯(孝/)小邾子(穆/)(灵/)世子
   光伐郑(简/)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(鲁襄公九/年冬)
齐桓之时在于服楚晋文之时在于胜楚晋悼之时在
卷三 第 17a 页 WYG1220-0679c.png
于敝楚盖召陵以前楚人连岁加兵于郑及次陉之伐
屈完来盟而郑无楚患矣城濮以前楚灭黄而霸主不
能恤败徐而诸大夫不能救执中国盟主而在会者不
敢与之争既又戍榖逼齐合兵围宋战胜中国威动天
下及得臣败绩而楚愿慑服矣迨夫晋师败邲之后楚
复凌驾中华既县陈入郑又灭萧围宋于蜀之会奄然
以蛮夷之大夫主盟诸夏而听命者十有一国卒之保
郑以为已有厉公败之于鄢陵三假王命以伐郑而终
卷三 第 17b 页 WYG1220-0679d.png
不服悼公复霸郑与五会之信而犹叛焉悼公欲直捣
方城汉水之境继齐桓帖荆之绩则楚寖强盛未肯服
义而昔者处父之伐不足以屈其力也欲与之决胜复
文公馆榖之捷则暴骨以逞克不可命而先君鄢陵之
胜不足以服其心也于是数伐郑而不与楚战使楚人
疲于奔命而莫能争郑既有以挫其暴狠之锋又有以
摧其凭陵之志桓文以降于斯为盛故于戏亳北虽书
同盟以恶郑之反覆而会于萧鱼特笔以著其美也然
卷三 第 18a 页 WYG1220-0680a.png
悼公四驾伐郑唯盟戏不至者因子驷之言而未得志
于郑是以不书至悼公九合诸侯独于于鄢于戏不至
春秋岂无意哉
   鲁公如晋(平/) (襄公二十一年春王正月/)
僖公取济西田则使公子遂如晋拜之成公取汶阳田
襄公取邾田则君亲往拜其赐受霸主尺寸之惠而不
忘其德如此也然鲁君袭奕世之封端冕委弁以临于
七百里之侯国而水木本原不察所自襄公之立踰二
卷三 第 18b 页 WYG1220-0680b.png
十年未闻遣一介行李至于京师其何以为秉礼之子
孙也哉
 
 
 
 
 
 环谷集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