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吴船录 卷上
吴船录 卷上 第 1a 页 WYG0460-0848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吴船录卷上
            宋 范成大 撰
石湖居士以淳熙丁酉岁五月二十九日戊辰离成都
是日泊舟小东都合江亭下合江者岷江别派自永康
离堆入成都及彭蜀诸郡合于此以下新津绿野平林
烟水清远极似江南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
故事腊月赏梅于此管界巡检在亭旁每花开及三分
吴船录 卷上 第 1b 页 WYG0460-0848d.png
巡检司具申一两日开燕盐司预焉蜀人入吴者皆自
此登舟其西则万里桥诸葛孔明送费祎使吴曰万里
之行始于此后因以名桥杜子美诗曰门泊东吴万里
船此桥正为吴人设余在郡时每出东都过此桥为之
慨然东下五里曰板桥滩自蜀都下峡滩之始也六月
己巳朔发孥累舟下眉州彭山县泊单骑转城过东北
两门又转而西自侍郎堤西行岷山道中流渠汤汤声
震四野新秋勃然郁茂前两旬大旱种几不入土临行
吴船录 卷上 第 2a 页 WYG0460-0849a.png
连日得雨道见田翁欣然曰今年又熟矣五十里至郫
县观者塞涂皆严妆盛饰帟幕相望盖自来无制帅行
此路者自是而西州县皆然郫邑屋极盛家家有流水
脩竹而杨氏之居为最县圃本犀浦县今废属郫犹为
壮镇杜子美诗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
冥冥细雨来蜀无梅雨子美梅熟时经行偶值雨耳恐
后人便指为梅雨故辩之唐玄宗幸蜀尝以成都为南
京云郫商截大竹长二尺以下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
吴船录 卷上 第 2b 页 WYG0460-0849b.png
花纹上有盖以铁为提梁或朱或黑不漆大率挈酒竹
筒耳华阳风俗记所载乃刳竹倾酿闭以藕丝蕉叶信
宿馨香达于外然后断取以献谓之郫筒酒观此则是
就竹林中为之今无此酒法矣庚午二十里早顿安德
镇四十里至永康军一路江水分流入诸渠皆雷轰雪
卷美田弥望所谓岷山之下沃野者正在此崇德庙在
军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辛未登
城西门楼下临岷江江自山中至此始盛壮对江即岷
吴船录 卷上 第 3a 页 WYG0460-0849c.png
山岷山之最近者曰青城山其尤大者曰大面山大面
之后皆西戎山矣西门名玉垒关自少城转登浮云亭
李蘩清叔守郡时所作取杜子美诗玉垒浮云变古今
之句登临雄胜又登怀古亭俯观离堆离堆者李太守
凿崖中断分江水一派入永康以至彭蜀支流自郫以
至成都怀古对崖有道观曰伏龙相传李太守锁孽龙
于离堆之下观有孙太古画李氏父子像出玉垒关登
山谒崇德庙新作庙前门楼甚壮下临大江名曰都江
吴船录 卷上 第 3b 页 WYG0460-0849d.png
江源正自西戎中来由岷山涧壑出而会于此故名都
江世云江出岷山者自中国所见言之也李太守疏江
驱龙有大功于西蜀祠祭甚盛岁刲羊五万民买一羊
持以祭而偶产羔者亦不敢留并驱以享庙前屠户数
十百家永康郡计至专抑羊税甚矣其杀也余作诗刻
石以讽冀神听万一感前近离堆累石子作长河以遏
水号象鼻以形似名西州夏旱支江水涸即遣使致祷
增堰壅水入支江三四宿水即遍谓之摄水余在成都
吴船录 卷上 第 4a 页 WYG0460-0850a.png
连岁遣郡丞冯辅摄水祠下皆如期而应连得稔既谒
谢于庙徜徉三楼而返将至青城冉度绳桥长百二十
丈分为五架桥之广十二绳排连之上布竹笆攒立大
木数十于江沙中辇石固其根每数十木作一架挂桥
于半空大风过之掀举幡幡然大略如渔人㬠网染家
晾䌽帛之状又须舍舆疾步从容则震掉不可立同行
皆失色郡人云稍迂数里有白石渡可以船济然极湍
险也十五里早顿罗汉院沿江行山脚入青城界左右
吴船录 卷上 第 4b 页 WYG0460-0850b.png
多幽居流水琮琤脩竹弥望晚渐入山三十里至青城
山门曰宝仙九空洞天夜宿夫人观观在丈人峰下五
峰峻峙如屏观之台殿上至岩腹丈人自唐以来号五
岳丈人储福定命真君传记略云姓宁名封与黄帝同
时帝从之问龙蹻飞行之道本朝增崇祠典与灊庐皆
有宫名此独号丈人观先是其徒以为言余为请之朝
李焘仁父适为礼部侍郎上议曰按河图括地象岷山
之精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注曰昌即庆也青
吴船录 卷上 第 5a 页 WYG0460-0850c.png
城实岷山第一峰会庆又符诞节之名乃赐名会庆建
福宫余将入山而敕书适至乃作醮以祝圣谢恩真君
殿前有大楼曰玉华翚飞轮奂极土木之胜殿四壁孙
太古画黄帝而下三十二仙真笔法超妙气格清逸此
壁冠于西州两庑古画尚多半已剥落惟张果老孙思
邈二像无恙壬申泊青城山始生之辰今春病少城几
殆仅得更生因来名山禳祭夜道士就殿前作步虚仪
方升坛有大炬出殿后岩上色洞赤周旋山顶有顷变
吴船录 卷上 第 5b 页 WYG0460-0850d.png
灭同游者疾趋来观则无有矣余默请于丈人此灯正
为仆出当复见使诸人共观之语脱灯复出分合眩转
若经藏然食顷乃没观人云从来此峰无灯四年前曾
一见今日山后老人村耆耋妇子辈闻余至此皆扶携
来观村去此不远但过数绳桥俗称其村曰獠泽余以
为不雅驯更名老宅近来盐酪路通寿亦减癸酉自丈
人观西登山五里至上清宫在最高峰之顶以板阁插
石作堂殿下视丈人峰直堵墙耳岷山数百峰悉在栏
吴船录 卷上 第 6a 页 WYG0460-0851a.png
槛下如翠浪起伏势皆东倾一轩正对大面山一上六
十里有夷坦曰芙蓉坪道人于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
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雪山三峰烂银琢玉
闯出大面后雪山在西域去此不知几里而了然见之
则其峻极可知上清之游真天下伟观哉夜有灯出西
山以千百数谓之圣灯所至多有说者不能坚决或云
古人所藏丹药之光或谓草木之灵者有光或又以为
龙神山鬼所作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甲
吴船录 卷上 第 6b 页 WYG0460-0851b.png
戌下山五里复至丈人观二十里早顿长生观范长生
得道处也有孙太古画龙虎二像在殿外两壁上笔势
挥扫云烟飞动盖孙笔之尤奇者殿壁又孙画未成龙
一堵相传孙欲画龙而不知其真有丈夫过云君欲识
真龙乎忽变而夭矫孙谛视画得之视稍久一目遂眚
即此画也旧壁宣和间取入京师后道士募名笔摹新
壁今所存者摹本也晚宿范氏庄园乙亥十五里发青
城县同年雅州守何正仲子方来见招游其群从园林
吴船录 卷上 第 7a 页 WYG0460-0851c.png
江水分流入县滩声聒耳以故人家悉有流渠脩竹易
成幽趣四十五里晚宿蜀州城外圣佛院丙子二十里
早顿周家庄周氏三大第皆高爽严洁大抵沃野所在
二百年不见兵火居民屋室如法有承平气象十里至
蜀州郡圃内西湖极广袤荷花正盛湖船汎之系缆古
木脩竹间景物甚野为西州胜处湖中多小菱可食蜀
无菱至此始见之郡守吴广仲撤旧四相堂新之名曰
熙春余谓不若仍其旧四相谓唐李绛钟绍京等皆尝
吴船录 卷上 第 7b 页 WYG0460-0851d.png
为蜀州刺史者然但名四相嫌限定数乃为更名相业
丁丑三十里早顿江原县前馆职张演季长招至其曾
祖所作善颂堂上季长之祖与司马公范太史同朝相
善也论新法不合归二公作善颂堂诗以送之使归寿
其亲诗卷皆存壁有赵清献公宰邑时题字季长之族
祖浩藏仁宗御飞白书山谷所跋者其末句誉天地之
高厚赞日月之光华臣知其不能也今集中作臣自知
其不能也自字盖后来所增语意方全山谷自称洪州
吴船录 卷上 第 8a 页 WYG0460-0852a.png
分宁县双井里前史官臣黄庭坚盖谪戎州时所跋四
十里宿新津县成都及此郡送客毕会邑中借居僦舍
皆蒲县人以为盛成都万里桥下之江与岷江正派合
于此戊寅为送客住一日饭罢发遣令各归留者尚十
五六新津县廨上雨旁风无一席宽洁处送客贪于相
从欢然竟日忘其居之陋也己卯大雨不可登修觉者
新津县对江一小山上有绝胜亭一望平野可尽西川
杜子美所谓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是日雾雨昏昏
吴船录 卷上 第 8b 页 WYG0460-0852b.png
非远望所宜故不复登辰初以小舟下彭山已刻与孥
累船会即解维午后至眉州城外江即玻瓈江也冬时
水色如此方夏潦怒涛涨皆黄流耳江上小山名蟆颐
川平远似江浙间城中荷花特盛处处有池塘他郡种
荷者皆买于眉遍城悉是石街最为雅洁前守王杨英
昭祖所作也景疏楼在子城上甚草草闻旧在其角尤
不如今其前多草木蔽亏无所见庚辰刘惇文潜眉人
也招集于郡圃起文堂堂名盖为东坡设对起文又一
吴船录 卷上 第 9a 页 WYG0460-0852c.png
堂前守李石知几所作名元祐学堂眉人云李揭堂名
轻薄子于郡前旗亭上亦书其榜曰淳熙酒肆俗大抵
好论议文潜郡人也眉郡治有古灶在厅事后太守不
敢居扃钥奉祠之又闻军资库有一水瓮满贮石子每
月朔亦祠之仍增水石各一器不知其几年而至今不
满官府怪诬之事未有如眉之灶瓮者辛巳招送客燕
于眉山馆与叙别荔子已过郡中犹馀一株皆如渥丹
尽撷以见饷偶有两拌留馆中经宿取视绿叶红实粲
吴船录 卷上 第 9b 页 WYG0460-0852d.png
然乃知寻常用篮络盛贮徒欲透风不知为雨露沾洒
风日炙薄经宿色香都变试取数百颗贮以大合密封
之走介入成都以遗高宋二使者亦两夕到二君回书
云风露之气如新记之以告好事者壬午发眉州六十
里午至中岩号西川林泉最佳处相传为第五罗汉诺
矩那道场又为慈姥龙所居登岸即入山径半里有唤
鱼潭水出岩下莫知浅深是为龙之窟宅人拍手潭上
则群鱼自岩下出然莫敢玩两年前有监司从卒浴其
吴船录 卷上 第 10a 页 WYG0460-0853a.png
中若有物曳入岩下翌日尸浮出江上又半里有深源
泉凡五里至慈姥岩岩前即寺也凡山中岩潭亭院之
榜皆山谷书山谷贬戎州今叙州也有亲故在青神遂
至眉游中岩自此不复西盖元不识成都疑有所畏避
云入寺侧出石磴半里馀有三石峰平正如高楼巍阙
巀嶪奇伟不可名状前二峰后一峰如品字前二峰之
间容一径可以并行至中峰之下有石室诺矩那庵也
旧说有天台僧过病僧与一木锁匙曰异日至眉之中
吴船录 卷上 第 10b 页 WYG0460-0853b.png
岩以此匙扣石笋我当出见已而果然天台僧怃然识
为病僧挈以赴海中斋会既回如梦觉自此中岩之名
遂显三峰上人谓之石笋余观之乃三石楼笋盖不足
道旁又有宝瓶峰数百尺上侈下缩真一古壶亦甚奇
怪送客复集山中遂留宿初夜月出东岭松桂如蒙霜
雪与诸人凭栏极谈至夜分散癸未早食后与送客出
寺至慈姥岩前徘徊皆不忍分袂复班荆小饮岩下须
臾风雨大至岩溜垂下如布雨映松柏如玉尘散飞诸
吴船录 卷上 第 11a 页 WYG0460-0853c.png
贤各即席作诗不觉日暮遂皆不成行下山复入寺中
宿甲申早出山至江步与送客先归者别放船过青衣
入湖瀼峡由平羌旧县至嘉州日未晡自眉至嘉百二
十里中岩其半途也谒宪使程咏之于雪堂咏之葺重
堂之后一堂深邃清凉专以度暑尽取所藏雪图挂四
壁而榜曰雪堂将以馆余余不暇迁然未行以前盖日
造焉先是余造舟于叙既成溯流泊于嘉甫毕而被召
自合江乘小舟至此登新舰乃治装及载诸军封桩稍
吴船录 卷上 第 11b 页 WYG0460-0853d.png
治一行私商匿税之弊例留数日行馆之侧曰问月堂
虽久不葺然月正出前檐名不虚得城累大石为之以
备涨湍虽庳而坚仪门之榜曰犍为郡然非汉郡旧地
也尤多荔枝皆大本轮囷数围以九顶寺殿前极核者
为最每岁宪司专之乙酉泊嘉州渡江游凌云在城对
岸山不甚高绵延有九山头故又名九顶旧名青衣山
青衣蚕丛氏之神也旧属于羌县县废并属龙游跻石
磴登凌云寺寺天宁阁即大像所在嘉为众水之会导
吴船录 卷上 第 12a 页 WYG0460-0854a.png
江沫水为岷江皆合于山下南流以下犍为沫水合大
渡河由雅州而来直捣山壁滩泷险恶号舟楫至危之
地唐开元中浮屠海通始凿山为弥勒佛象以镇之高
三百六十尺顶围十丈目广二丈为楼十三层自头面
以及其足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佛足去
江数步惊涛怒号汹涌过前不可安立正视今谓之佛
头滩佛阁正面三峨馀三面皆佳山众江错流诸山间
登临之胜自西州来始见此耳东坡诗但愿身为汉嘉
吴船录 卷上 第 12b 页 WYG0460-0854b.png
守载酒常作凌云游后人取其语作载酒亭于山上丙
戌泊嘉州游万景楼在州城旁高丘之上汉嘉登临山
水之胜既豪西州而万景所见又甲于一郡其前大江
之所经犍为戎泸远山缥缈明灭烟云无际右列三峨
左横九顶残山剩水间见错出万景之名真不滥余诗
盖题为西南第一楼也九顶之旁有乌龙一峰小江水
绕之如巧画之图楼前百馀步有古安乐园山谷常游
之名轩曰涪翁壁间题字犹存云见水绕乌龙惟此亭
吴船录 卷上 第 13a 页 WYG0460-0854c.png
耳是时未有万景故山谷以安乐园为胜今不足道矣
下山入小巷至广福院中有水洞静听洞中时有金玉
声琅然清越不知水滴何许作此声也旧名东丁水寺
亦因名东丁院山谷更名方响洞题诗云古人名此东
丁水自古丁东直到今我为更名方响洞要知山水有
清音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泊嘉州遣近送人马归
者十九留家嘉州岸下单骑入峨眉有三山为一列曰
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小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
吴船录 卷上 第 13b 页 WYG0460-0854d.png
大峨一山其高摩霄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示现之所
自郡城出西门济燕渡水汹涌甚险此即雅州江其源
自巂州邛部合大渡河穿夷界千山以来过渡宿苏稽
壬辰早发苏稽午过符文镇两镇市井繁类壮县符文
出布村妇聚观于道皆行而绩麻无索手者民皆束艾
蒿于门然之发烟意熏韨秽气以为候迎礼午后至峨
眉县宿癸巳发峨眉县出西门登山过慈福普安二院
白水庄蜀村店十二里龙神堂自是涧谷春淙林樾雄
吴船录 卷上 第 14a 页 WYG0460-0855a.png
深小憩华严院过青竹桥峨眉县新观路口梅树垭雨
龙堂至中峰院院有普贤阁回还十二峰绕之背隐白
崖峰右旁最高而峻挺者曰呼应峰下有茂真尊者庵
人迹罕至孙思邈隐于峨眉茂真在时常与孙相呼相
应于此云出院过樟木牛心二岭及牛心院路口至双
溪桥下石堑深数十丈窈然沉碧飞湍喷雪奔出桥外
则入岑蔚中可数十步两溪合为一以投大壑渊渟湛
澈为溪滩滩中悉是五色及白质青章石子水色曲尘
吴船录 卷上 第 14b 页 WYG0460-0855b.png
与石色相得如铺翠锦非摹写可具朝日照之则有光
彩发溪上倒射岩壑相传以为大士小现也牛心寺三
藏师继业自西域归过此将开山两石斗溪上揽得其
一上有目以为宝瑞至今藏寺中此水遂名宝现溪自
是登危磴菩萨阁当道有榜曰天下大峨山遂至白水
普贤寺自县至此步步皆峻阪四十馀里然始是登峰
顶之山脚耳甲午泊白水寺大雨不可登谒普贤大士
(铜/像)国初敇成都所铸有太宗仁宗真宗三朝所赐御制
吴船录 卷上 第 15a 页 WYG0460-0855c.png
御书百馀卷七宝冠金珠璎珞袈裟金银瓶钵奁炉匙
箸果垒铜钟鼓锣磬蜡茶塔芝草之属又有崇宁中宫
所赐钱幡及织成红幡等物甚多内仁宗所赐红罗紫
绣袈裟上有御书发愿文曰佛法长兴法轮常转国泰
民安风雨顺时干戈永息人民安乐子孙昌盛一切众
生同登彼岸嘉祐七年十月十七日福宁殿御劄记次
至裹藏亦朝廷遣尚方工作宝藏也正面为楼阙两旁
小楼之钉校皆以䃋石极备奇靡相传纯用京师端门
吴船录 卷上 第 15b 页 WYG0460-0855d.png
之制经书则造于成都用碧□纸银书之卷首悉有销
金图一卷之事经帘织轮相铃竹器物及天下太平皇
帝万岁等字于繁花缛叶之中今不复见此等织文矣
次至三千铁佛殿云普贤居此山有三千徒众共住故
作此佛冶铸甚朴拙是日设供且祷于佛丏三日好晴
以登山乙未大霁遂登上峰自此至峰顶光相寺七宝
岩其高六十里大略去县中平地不下百里又无蹊磴
无此比者余以健卒挟山轿强登以山丁三十三曳大
吴船录 卷上 第 16a 页 WYG0460-0856a.png
绳行前挽之同行则用山中梯轿出白水寺侧门便登
点心山言峻甚足膝点于心胸云过第亭觜石子雷大
小深坑骆驮岭簇店凡言店者当道板屋一间将有登
山客则寺僧先遣人煮汤于店以俟蒸炊又过峰门罗
汉店大小扶掩错喜欢木皮里胡孙梯雷洞平凡言平
者差可以托足之处也雷洞者路左深崖万仞磴道缺
处则下瞰沉黑若洞然相传有渊水龙神所居凡七十
二洞岁旱则祷于第三洞初投香币不应则投死彘及
吴船录 卷上 第 16b 页 WYG0460-0856b.png
妇人敝履之类以枨触之往往雷风暴发峰顶光明岩
上所谓兜罗绵云亦多出于此洞过新店八十四盘娑
罗平娑罗者其木华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
间开惟此山有之如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山皆是大
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固传闻今
亲验之余来以季夏数日前雪大降木叶犹有雪渍斓
斑之迹草木之异有如八仙而深紫有如牵牛而大数
倍有如蓼而浅青闻春时异花尤多但是时山寒人鲜
吴船录 卷上 第 17a 页 WYG0460-0856c.png
能识之草叶之异者亦不可胜数山高多风木不能长
枝悉下垂古苔如乱发鬖鬖挂木上垂至地长数丈又
有塔松状似杉而叶圆细亦不能高重重偃蹇如浮图
至山顶尤多又断无鸟雀盖山高飞不能上自娑罗平
过思佛亭软草平洗脚溪遂极峰顶光相寺亦板屋数
十间无人居中间有普贤寺小殿以上卯初登山至此
己申后初辰暑路渐高渐寒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
山顶亟挟纩两重又加毳衲驼茸之裘尽衣笥中所藏
吴船录 卷上 第 17b 页 WYG0460-0856d.png
系重巾摄毡犹凛慄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山顶有
泉煮米不成饭但碎如砂粒万古冰雪之汁不能熟物
余前定知之自山下携水一缶来财自足也移顷冒寒
登天仙桥至光明岩炷香小殿上木板皮盖之王瞻叔
参政尝易以瓦为雪霜所薄一年辄碎后复以木皮易
翻可二三年人云佛现悉以午今己申后不若归舍明
日复来逡巡忽云出岩下旁谷中即雷洞山也云行勃
勃如□仗既当岩则少驻云头现大圆光杂色之晕数
吴船录 卷上 第 18a 页 WYG0460-0857a.png
重倚立相对中有水墨影若仙圣跨象者碗茶顷光没
而其旁复现一光如前有顷亦没云中复有金光两道
横射岩腹人亦谓之小现日暮云物皆散四山寂然乙
夜灯出岩下遍满弥望以千百计夜寒甚不可久立丙
申复登岩眺望岩后岷山万重少北则瓦屋山在雅州
少南则大瓦屋近南诸形状宛然瓦屋一间也小瓦屋
亦有光相谓之辟支佛现此诸山之后即西域雪山崔
嵬刻削凡数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烂银晃耀
吴船录 卷上 第 18b 页 WYG0460-0857b.png
曙光中此雪自古至今未尝消也山绵延入天竺诸蕃
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瑰奇胜观真冠
平生矣复诣岩殿致祷俄氛雾四起混然一白僧云银
色世界也有顷大雨倾注氛雾辟易僧云洗岩雨也佛
将大现兜罗绵云复布岩下纷郁而上将至岩数丈辄
止云平如玉地时雨点犹馀飞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
卧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至正
中虚明凝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釐无隐
吴船录 卷上 第 19a 页 WYG0460-0857c.png
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旁人僧云摄身
光也此光既没前山风起云驰风云之间复出大圆相
光横亘数山尽诸异色合集成采峰峦草木皆鲜妍绚
茜不可正视云雾既散而此光独明人谓之清现凡佛
光欲现必先布云所谓兜罗绵世界光相依云而出其
不依云则谓之清现极难得食顷光渐移过山而左顾
雷洞山上复出一光如前而差小须臾亦飞行过山外
至平野间转徙得得与岩正相直色状具变遂为金桥
吴船录 卷上 第 19b 页 WYG0460-0857d.png
大略如吴江垂虹而圯有紫云捧之凡自午至未云物
净尽谓之收岩独金桥现至酉后始没同登峰顶者幕
客简世杰伯隽杨光商卿周杰德俊虞植子建及家弟
成绩今日复有同年杨逊伯勉幕客李嘉谋良仲自夹
江来甫至而光现丁酉下山始登山时虽跻攀艰难有
绳曳其前犹险而不危下山时虽复以绳纵与后梯斗
下舆夫难著脚既险且危下山渐觉暑气以次减去绵
衲午至白水寺则絺如故闻昨暮寺中大雷雨峰顶夕
吴船录 卷上 第 20a 页 WYG0460-0858a.png
阳快晴元不知也幕客范谟季申郭明复中行杨辅嗣勋
皆自汉嘉来会而不及余于峰顶食后同游黑水过虎
溪桥奔流激湍大略(缺/) 而小不及始开山僧自白水
寻胜至此溪涨不可渡有虎蹲伏其旁因遂跨之乱流
以济故以名溪白黑二水皆以石色得名黑石前对日
峰栋宇稍洁宿寺中东阁秋七月戊戌朔离黑水复过
白水寺前渡双溪桥入牛心寺雨后断路白云峡水方涨
碧流白石照人肺肝如层冰积雪中篮舆下行峡浅处以
吴船录 卷上 第 20b 页 WYG0460-0858b.png
入寺飞涛沬襟裾皆濡境过清毛发尽竦寺对青山莲
峰有白云青莲二门最佳牛心本孙思邈隐居相传时
出诸山寺中人数见之小说亦载招僧诵经施与金钱
正此山故事有孙仙炼丹灶在峰顶及淘朱泉白云峡
最深处去数里水深不可涉独访丹灶旁多奇石祠堂
后一石尤佳可以箕踞晏坐名玩丹石寺有唐画罗汉
一板笔迹超妙眉目津津欲与人语成都古画浮屠像
最多以余所见皆出此下蜀画胡僧惟卢楞迦之笔为
吴船录 卷上 第 21a 页 WYG0460-0858c.png
第一今见此板乃知楞迦源流所自馀十五板亡之矣
此寺即继业三藏所作业姓王氏耀州人隶东京天寿
院乾德二年诏沙门三百人入天竺求舍利及贝多叶
书业预遣中至开宝九年始归寺所藏涅盘经一函四
十二卷业于每卷后分记西域行程虽不甚详然地里
大略可考世所罕见录于此以备国史之阙业自阶州
出塞西行由灵武西凉甘肃瓜沙等州入伊吾高昌焉
耆于阗疏勒大石诸国度雪岭至布路州国又度大葱
吴船录 卷上 第 21b 页 WYG0460-0858d.png
岭雪山至伽涅弥罗国西登大山有萨埵太子投崖饲
虎处遂至健陀罗国谓之中印土又西至庶流波国及
左烂陁罗国国有二寺又西过四大国至大曲女城南
临滔牟河北背洹河塔庙甚多而无僧尼又西二程有
宝阶故墓又西至波罗柰国两城相距五里南临洹河
又西北十许里至鹿野苑塔庙佛迹最夥业自云别有
传记今不传矣南行十里渡洹河南大有浮图自鹿野
苑西至摩羯提国馆于汉寺寺多相入入村隶焉僧徒
吴船录 卷上 第 22a 页 WYG0460-0859a.png
往来如归南与杖山林相直嵬峰岿然山北有优波掬
多石室及塔庙故基西南百里孤山名鸡足三峰云是
迦叶入定处又西北百里有菩提宝座城门相望金刚
座在其中东向至东尼连禅州东岸有石柱记佛旧事
自菩萨提座东南五里至佛苦行处又西五里至三迦
叶村及牧牛女池金刚座二北门外有师子国伽蓝又
北五里至伽耶城又北十里至伽耶山是佛说宝云经
处又自金刚座东北十五里至正觉山又东北三十里
吴船录 卷上 第 22b 页 WYG0460-0859b.png
至骨磨城业馆于虾罗寺谓之南印土诸国僧多居之
又东北四十里至王舍东南五里有降醉象塔又东北
登大山细路盘斜有舍利子塔又临涧有下马迎风塔
度绝壑登山顶有大塔庙云是七佛说法处山北平地
又有舍利本生塔其北山半曰鹫峰云是佛说法华经
处山下即王舍城城北山址有温泉二十馀井又北有
大寺及迦兰陁竹园故迹又东有阿难半身舍利塔温
汤之西有平地直南登山腹有毕钵罗窟业止其中诵
吴船录 卷上 第 23a 页 WYG0460-0859c.png
经百日而去窟西复有阿难證果塔此去新王舍城八
里日往乞食会新王舍城中有兰若隶汉寺又有树提
迦故宅城其西有轮王塔又北十五里有那烂陁寺寺
之南北各有数十寺门皆西向其北有四佛座又东北
下五里至乌巅头寺东南五里有圣观自在像又东北
十里至伽涅弥罗汉寺寺南距汉寺八里许自汉寺东
行十二里至却提希山又东七十里有鸽寺西北五十
里有支那西寺古汉寺也西北百里至花氏城育王故
吴船录 卷上 第 23b 页 WYG0460-0859d.png
都也自北渡河北至毗耶离城有维摩方丈故迹又至
拘尸那城又多罗聚落踰大山数重至泥波罗国又至
磨逾里过雪岭至三耶寺由故道自此入阶州太祖已
晏驾太宗即位业诣阙进所得梵筴舍利等诏择名山
修习登峨眉北望牛心众峰环翊遂作庵居已而为寺
业年八十四而终出牛心复过中峰之前入新峨眉观
自观前山开新路极峻斗下冒雨以游龙门竭蹶数里
歘至一处涧溪自两山石门中涌出是为龙门峡也以
吴船录 卷上 第 24a 页 WYG0460-0860a.png
一叶舟棹入石门两岸千岩壁色如碧玉刻削光润入
峡十馀丈有两瀑布各出一岩顶相对飞下嵌根有盘
石承之激为飞雨溅沫满峡舟过其前衣皆沾洒透湿
又数丈半岩有圆龛去可二丈以木梯升之即龙洞也
峡中绀碧无底石寒水清非复人世舟行数十步石壁
益峻水益湍亟回棹舟人云前去更奇以雨大作如飞
瀑沾濡暑肌起粟骨惊神𢥠慄乎其不可以久留也昔
尝闻峨眉双溪不减庐山峡前日游之真奇绝及至龙
吴船录 卷上 第 24b 页 WYG0460-0860b.png
门则双溪又在下风盖天下峡泉之胜当以龙门为第
一要之游者自知未之游者必以余言为过然其路崄
绝乱石当道将至峡口盖大峨峰顶天下绝观蜀人固
自罕游而龙门又胜绝于山间游峨眉者亦罕能到非
好奇喜事忘劳苦而不惮疾病者不能至焉复寻大路
出山初夜始至县中己亥发峨眉晚至嘉州庚子辛丑
皆泊嘉州壬寅将解缆嘉守王亢子苍留看月榭前权
守陆游务观所作正对大峨取李太白峨眉山月半轮
吴船录 卷上 第 25a 页 WYG0460-0860c.png
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之句郡治乃在山坡上正堂之偏
有孙真人祠祠前有丹井又有石洞亦有水声如东丁
号鸣玉洞食后发嘉监司太守前路相别宪司更独棹
叶舟过佛头滩覆于望中子侄船上重下轻屡欹侧不
免议易舟仅行二十里至王波宿蜀中称尊老者为波
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所谓天波日波月波者皆尊之之
称此王波盖王老或王翁也宋景文尝辩之谓当作皤
字鲁直贬涪州别驾自号涪皤或从其俗云癸卯发王
吴船录 卷上 第 25b 页 WYG0460-0860d.png
波渡四十里至罗护镇岸有石如马村人常以绳縻之
云不然为怪百里至犍为县县有江楼甚高爽下临长
川过县二十里至下坝宿
 
 
 
 
 吴船录卷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