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
卷四 第 1a 页 WYG0158-009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秋集传详说卷四   宋 家铉翁 撰
   桓公下(桓王十/七年)
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
 公羊曰前既称王后则其辞成矣今复称季姜纪父
 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愚谓自王国而
 逆则曰王后女虽在纪而后之名已正自纪国而往
 则曰纪季姜后虽在途而女之出必本其所自此诸
卷四 第 1b 页 WYG0158-0091b.png
 侯女归于京师之例也伊川曰书王国之事不可用
 无王之月故书时而已或曰借如正月日食则如何
 书之曰书春日食则其义尤明东莱吕氏似不以为
 然曰史失季姜归月春秋不得而增也独记其春耳
 当从吕氏
夏四月
秋七月
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
卷四 第 2a 页 WYG0158-0092a.png
 春秋于射姑来朝之后继之以曹伯终生卒此责射
 姑以事亲之终也礼著文王有疾武王不脱冠带而
 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夫所以详记
 而备言者垂后世事亲之法也今终生之疾已革而
 射姑朝于邻邦废视膳尝药之事脩奉币相朝之礼
 其不忧亲之疾可以见矣或曰以父命而出柰何曰
 此非存亡安危之所系父命犹可辞也榖梁以世子
 伉诸侯之礼为曹伯失正愚谓曹世子之来必不敢
卷四 第 2b 页 WYG0158-0092b.png
 伉诸侯之礼鲁亦必不待以诸侯之礼春秋所讥在
 于废子职而治常事是以继书曹伯终生卒以见其
 当亲病而出失为子之道耳许止亦世子也不谨于
 尝药几丽大刑可不谨哉可不戒哉
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
 榖梁曰桓无王其曰王以正终生之卒非也陈侯鲍
 卒在五年正月曷不书王以正其卒此书王不为终
 生也胡氏曰十者盈数天道十年则一周人事十年
卷四 第 3a 页 WYG0158-0092c.png
 则必变桓篡弑以来数周于十其数已盈宜见诛于
 天人十年书王纪常理也木讷云是岁齐卫郑来战
 于郎虽未能声罪致讨而圣人以迹取之是以复书
 王于正月之上冀王法之可伸耳合二说而观庶得
 圣人之意(馀义见三/国战于郎)
夏五月葬曹桓公
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
 此鲁桓有求于卫侯欲为此会卫人拒而不许春秋
卷四 第 3b 页 WYG0158-0092d.png
 与之诸说皆以为讥卫侯失信非也自入春秋弑君
 者卫州吁鲁桓宋督三人耳州吁迄正天讨而宋督
 以赂故免鲁桓者请昏以结齐割许以赂郑故得逭
 讨至今而诸侯实不尽与也卫之于鲁亲而非党自
 弑君未尝受其要结之赂今鲁人请以为会卫侯独
 介然不从未几遂与三国之兵偕至战于郎愚意郎
 之师乃卫侯所倡安知是时不以讨乱为辞而左氏
 乃以为三国来战以郑忽之故忽一怒而连三国之
卷四 第 4a 页 WYG0158-0093a.png
 兵必无是也春秋书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继书三
 国来战于郎夫岂讥卫侯之失信盖幸其犹存一分
 天理以兵向逆人之国夫岂以失信为贬乎榖伯邓
 侯朝桓于篡弑七年之后先儒犹谓春秋书名以贬
 此斥绝逆人不与为会而谓春秋贬其失信必不然
 也善观春秋者须通前后文以求圣人之意不可以
 一句为一事
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
卷四 第 4b 页 WYG0158-0093b.png
 自鲁桓篡逆迄今十年始则郑伯受许田之赂而与
 之盟继而齐侯昏之滕子朝之甚而天王之尊亦遣
 宰渠下聘天理民彝几泯灭而无馀矣今适当十年
 之期以人事而观而知天心祸盈桓之恶亦将稔矣
 今桃丘不遇而三国之师不旋踵俱至天也左氏乃
 谓鲁以周班后郑郑忽怒请于齐以有郎之师所争
 亦细故耳何遽三国连兵而来愚以为是师也不专
 以郑忽之故彼齐僖郑庄亦岂以一忽之怒而为之
卷四 第 5a 页 WYG0158-0093c.png
 轻动大兵伐人之国盖卫连齐郑以问鲁桓弑君之
 罪齐姻也郑贿也非有讨乱之实心不过诛求弗遂
 胁之以兵然春秋犹幸其以兵向逆有以詟乱贼之
 胆故于是年特书王正月而秋之与冬惟书此二事
 不及他事方治篡贼不暇及其他此春秋意也战不
 言胜负胜负未分也公羊以为为鲁讳败恐不然(馀/义)
 (见于恶曹之/盟宋之战)
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
卷四 第 5b 页 WYG0158-0093d.png
 战于郎三国皆爵冀其能讨乱也卒无成功倏忽俱
 退以为此盟是以春秋贬之三国皆人此三国之君
 也而书人岂得谓之无贬左氏谓齐卫郑宋盟于恶
 曹春秋不书宋责不在宋也或曰三国既战于郎而
 为此盟宋不预战而预盟何耶曰宋亦将有讨于鲁
 故耳方督之弑君鲁桓实取郜鼎之赂宋庄岂无憾
 于鲁是以求预此盟且将偕三国之师更为后举鲁
 人知之故自是两年之间两盟四会以有求于宋左
卷四 第 6a 页 WYG0158-0094a.png
 氏莫测其故以为鲁为郑而请宋非也详辨于下
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
 春秋初年诸侯如鲁桓卫宣齐襄晋献皆禽犊无知
 不足深责惟庄公者则犹知名义之可贵既克其弟
 而曰寡人有弟不能教训使糊其口于四方既入许
 矣而曰许大岳之后吾其能与许争既称兵犯上矣
 而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然而党于宋
 鲁之篡贼而怙其乱终身弗悔岂非利欲之心不胜
卷四 第 6b 页 WYG0158-0094b.png
 其义理之心者欤故不得为贤君然此一郑也在庄
 公用之而有馀及其子孙迫于强国颠沛陨越不能
 自振以迄于春秋之终是以有国有家者必贵自强
 孟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郑之谓矣
秋七月葬郑庄公
九月宋人执郑祭仲
 盟主执诸侯之大夫以王事而执之也宋非方伯连
 帅而擅执郑之为执政者郑之执政非其臣属而甘
卷四 第 7a 页 WYG0158-0094c.png
 于受其执而不以为怒盖相与共为盗奸外示执而
 中则同也左传谓宋庄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
 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以厉公归而立之愚三
 复当时事窃以为仲与庄内外合谋而为此本非执
 也仲为郑卿柄其国者也岂得一旦轻行为宋所执
 又与突俱归而遂立之当是时立弗立其权在仲彼
 迫胁而为之盟又何足以要我而仲也出君纳君若
 是之易耶盖忽者郑庄公嫡子尝有功于齐刚傲自
卷四 第 7b 页 WYG0158-0094d.png
 大祭仲忌之故与宋庄合谋更立弱君为固位之计
 突既篡兄复不假仲以权仲又出之而复以忽归若
 仲者郑之大盗周若有王诛死而不以赦者也春秋
 先书宋人执郑祭仲继书突入忽出著祭仲为首恶
 也突非祭仲无以遂其篡夺之谋仲非首恶而何公
 羊乃谓春秋贤仲是以字而不名因是傅会而为之
 辞有权者反经合道之说误天下后世岂不甚哉(义/又)
 (见十五年/突出忽归)
卷四 第 8a 页 WYG0158-0095a.png
突归于郑
 郑有君而突自外归篡也削其公子之号不系之郑
 所以讨也凡书归有宜归而归之者有不宜归而归
 者考其前后乃见突不系之郑去公子而书归明其
 为篡也祭仲执而突归突由仲而入也仲名而突去
 公子皆所以诛也刘氏曰郑突内因强臣之力曹赤
 外挟戎狄之援以夺其嫡而祸其宗春秋所恶也专
 治突则祭仲之罪不明专治赤则戎狄之祸不见故
卷四 第 8b 页 WYG0158-0095b.png
 挈其上而易其下正谓褒贬非一归字所可见考其
 前后乃识本旨
郑忽出奔卫
 郑昭之立四阅月矣不称郑子而书郑忽讥不能君
 也忽以嫡长君郑名正而位定者也权臣悖弟内外
 合谋逐之曾无难焉其不克负荷亦甚矣是故名以
 奔之或曰诗人刺忽辞昏于齐以致失援而见逐忽
 之罪其在是乎曰否诗序杂出于后儒之手未可尽
卷四 第 9a 页 WYG0158-0095c.png
 据以为不刊之论也案传鲁桓之未昏于齐也齐僖
 欲以文姜妻忽忽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辞之
 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曰无事于齐吾犹不
 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民其谓我何其
 持论据正在当时未易多得厥后齐女之嫁于鲁桓
 庄者曰文姜曰哀姜皆以淫乱而弑其夫毙其子忽
 之辞昏可谓有过人之先识但其才器浅薄不足以
 君国驭臣始立而为权臣所逐再入而死于乱臣之
卷四 第 9b 页 WYG0158-0095d.png
 手亦其所遇然耳要亦无大恶之可书诗人惜其无
 大国之助可也谓齐女贤而不取则非也齐女淫乱
 失道如此尚何贤之有哉或曰然则诗人奚刺曰诗
 人之刺固当有之何至以狡童而目其君乎盖郑风
 刺狡童狂童者凡三山有扶苏之序刺所美非美其
 诗云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言君子见弃小人获用子
 充以目君子狡童以目小人也狡童之诗序刺不能
 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其诗云彼狡童兮不与我
卷四 第 10a 页 WYG0158-0096a.png
 言兮正是刺擅命之权臣如祭仲等辈夫岂刺其君
 乎郑风诸诗作于公子五争之时突以少贱而篡其
 君兄有不可胜诛之罪诗人必不偏刺其君兄而独
 遗其悖弟褰裳之序云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
 已狂童云者正是指突之猖狂妄行日以篡兄为事
 而当时诸侯无有能举方伯连帅之职者而说诗诸
 公考之未精皆以为刺忽愚读诗至此不能无疑尝
 为说以辨正之诗人用意忠厚岂有目其君为狡童
卷四 第 10b 页 WYG0158-0096b.png
 狂童之理味诗之旨盖刺突也或曰如子所言忽为
 无过何以颠沛若是卒不能君以死乎曰刚傲而自
 大已见为冢嗣之日则其为君也必以是而失众但
 考之经传不见其有大恶之可指诗人之刺不应遽
 至是故欲为之一辨焉耳
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
 或曰大夫会盟公侯礼欤曰诸侯更相会盟此衰世
 事三代盛时所未尝有也而公侯复不自行俾大夫
卷四 第 11a 页 WYG0158-0096c.png
 往尸其事是之谓渎盟何礼之足言然传家以为会
 伯子男可会公侯不可又曰在会更有诸侯则可以
 盟大夫其意以大夫特盟诸侯为不可此亦传家随
 事而推之以为之说耳大夫盟诸侯岂足言礼强国
 行之则为伉弱国行之则为僭而末流之弊诸侯大
 夫因是而外交强国以胁制其君如鲁季卫孙宋华
 之所为此其权舆春秋不与也柔者鲁未赐族之大
 夫叔者蔡大夫叔其名也(义已见隐二年无骇/入极庄三年溺帅师)
卷四 第 11b 页 WYG0158-0096d.png
公会宋公于夫钟冬十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(义已见/恶曹之)
(会/)
 二年之间两盟四会惟宋之故春秋书盟会未有若
 是频数者也而左氏乃谓宋庄挟其纳突之功多责
 赂于郑郑不堪命鲁欲平之会至五六宋卒不许于
 是鲁郑合而与宋战愚谓鲁为郑有求固人情之所
 不免何至二岁中再会三会盟而复盟情状迫切乃
 至于此乎盖恶曹之会宋将不利于鲁鲁知之故二
卷四 第 12a 页 WYG0158-0097a.png
 年之间两盟四会备其事宋之礼求为自免之计非
 为郑也然求者愈卑应者愈傲故卒至于战春秋备
 书以责之责鲁也亦责宋也
十有二年春正月
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(公榖作/纪侯)
 公榖以杞为纪是也愚考隐二年纪子帛莒子盟于
 密左氏曰鲁故也注谓莒鲁有怨纪侯既昏于鲁使
 大夫盟莒以和解之纪帛字前辈以为疑然纪莒以
卷四 第 12b 页 WYG0158-0097b.png
 鲁故而为盟有自来矣
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榖丘
 盟义并见下战于宋此燕人南燕也南燕姞姓在郑
 卫之间姞女为后稷元妃周王业所以基也北燕姬
 姓在晋之北召公奭之后也昭三年北燕伯款奔齐
 称北所以别于南二燕皆周家建国而俱以燕为号
 岂受封之始便有南北之异乎史记谓北燕为山戎
 所隔至齐桓伐戎开道而后与中国通故其见于春
卷四 第 13a 页 WYG0158-0097c.png
 秋独后此二燕之辨
八月壬辰陈侯跃卒
 左传谓蔡人杀陈佗而立厉公厉公即跃公羊何氏
 注乃以跃为佗子故削其葬疑佗子未必为君史记
 世家跃乃太子免之弟杀佗而立与左传所载不同
 姑存俟考
公会宋公于虚(并见下/战于宋)
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
卷四 第 13b 页 WYG0158-0097d.png
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
 前此与齐卫伐鲁战于郎者忽也此与鲁桓会盟者
 突也突篡忽者也故务与忽相反而独善于鲁自是
 鲁郑遂合
丙戌卫侯晋卒(重书丙戌/传录之误)
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
 鲁桓两年之间两为之盟四为之会以有求于宋左
 氏谓鲁为郑故请于宋以求息肩宋不之许乃连郑
卷四 第 14a 页 WYG0158-0098a.png
 以伐宋盖因鲁郑连兵傅会而为之说非其实也夫
 为人有求固邻好之不能免何至奔走道途汲汲无
 宁日若此者乎盖其盟也其会也皆鲁所以自为也
 愚于恶曹之盟阚之会既辨之详矣鲁事宋无所不
 至而宋庄乃不肯降心以相从其志在于责赂耳宋
 庄之篡也鲁尝取其郜鼎之赂今宋人乘三国伐鲁
 愿自附以责郜鼎之偿其合也以利而已矣郑突者
 篡忽者也忽鲁之雠也突既篡忽亦愿自附于鲁以
卷四 第 14b 页 WYG0158-0098b.png
 塞宋庄无厌之欲故武父之盟一请而遂获以篡从
 篡自为树党计其合也亦为利而已矣春秋初年王
 纲已弛霸政未兴宋鲁齐郑各立党与喜而会会而
 同盟相与四顾而罔利怒而叛盟叛盟而战复相对
 峙而争利今日为附明日为禦率皆肆情于法度之
 外中国之大纷然靡所统摄几底于乱故春秋于宋
 鲁齐郑之会盟争战详记而备书皆所以贬也春秋
 之始五六十年盟会争战大率皆贬宋鲁齐郑为罪
卷四 第 15a 页 WYG0158-0098c.png
 之首故于其战皆目其君而责之论者或以为春秋
 爵之失其旨矣是役也鲁君在而不书若为之讳实
 亦贬也
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
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(及战义见庄/二十八年)
 三传为说不同左氏以为郑与宋战公羊以为宋与
 鲁战谷梁以为纪与齐战愚以经旨而观此两相遇
 之战也是时鲁与纪郑为党宋与齐卫燕为党齐之
卷四 第 15b 页 WYG0158-0098d.png
 所恶者纪宋之所恶者鲁与郑齐率三国而来非袭
 纪则攻鲁而困郑鲁人谍知之率纪郑待之境上伐
 其谋一战而却之彼来伐此逆击适相遇而战故不
 书战处齐侯序宋公之上齐为之倡也或曰春秋何
 所与乎曰春秋皆所不与而责齐为甚矣宋冯鲁允
 郑突皆篡国之君其罪皆当讨齐方伯之国也仗义
 而讨之夫谁曰不然今乃侪宋人以治鲁郑失其为
 方伯之道矣春秋先书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目
卷四 第 16a 页 WYG0158-0099a.png
 其君也又书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哀其民也齐
 以侯序宋公上坐兵首也或曰前日三国伐鲁以有
 郎之战而春秋与之今四国伐鲁而春秋不与何哉
 曰前日三国之来卫为之倡主于讨乱故春秋与之
 今四国之来齐为之倡主于治其私非义战也是以
 不为春秋所与春秋有事同而褒贬异者此类是也
三月葬卫宣公
 卫宣死未葬而嗣子朔从诸侯及鲁纪郑战败绩而
卷四 第 16b 页 WYG0158-0099b.png
 归乃葬其亲甚哉卫朔之不仁也春秋不书卫子而
 以爵书绝之于名教也夫所谓金革变礼者不得已
 而用之今朔之从诸侯战非为社稷计亦相与逐利
 焉耳卫宣淫乱失道行同犬彘教之行于家者可想
 而知是不足深责而春秋垂法后世不容无责也(金/革)
 (变礼义又见僖三十/三年晋襄殽之战)
夏大水
 大水纪灾也谓夏时之四五六月或以为周正则夏
卷四 第 17a 页 WYG0158-0099c.png
 时之二三四月失之矣
秋七月
冬十月
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
无冰
 春秋书无冰者凡三皆在春月以冰政不举而书也
 诗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谓十二月取冰三之日纳
 于凌阴谓正月藏冰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谓二月
卷四 第 17b 页 WYG0158-0099d.png
 开冰月令周礼藏冰开冰与此略同春秋于正月二
 月而书无冰者谓藏冰荐冰之月而无冰故书以讥
 之耳
夏五
 胡氏以为圣人因旧史而阙之此阙文也愚以为此
 脩经以后之阙文若旧史有阙圣人必脩之矣何必
 传疑以为后世之惑盖有旧史之疑而圣人因之而
 不革者将以垂法于后若夏五阙文实阙文也圣人
卷四 第 18a 页 WYG0158-0100a.png
 何以不脩故曰此脩经以后之阙文也
郑伯使其弟语来盟(榖梁作禦义已见隐七/年齐侯使其弟年来聘)
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(义已见纲/领夏正中)
 公羊曰御廪者粢盛积委之所藏也御廪灾何以书
 记灾也乙亥尝讥尝也御廪灾不如勿尝而已矣榖
 梁亦曰未易灾之馀而尝志不敬也孙泰山胡氏以
 春秋用周正纪事此八月尝乃夏之六月书不时愚
 以为春秋行夏之时此八月尝时也常事不书此书
卷四 第 18b 页 WYG0158-0100b.png
 为其不易灾馀而尝志不敬也御廪所以藏天地宗
 庙之粢盛今前期三日告灾天示之谴为国君者当
 恐惧贬损以答天戒改卜而尝可也今不改卜而尝
 是以天戒为不足畏又不易灾馀则祭其卤率可知
 故春秋于灾后三日而书尝所以讥其不敬夫岂为
 不时书乎愚于此又得春秋用夏时之一證
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(僖公/也)
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
卷四 第 19a 页 WYG0158-0100c.png
 或曰榖梁子谓以者不以者也然则凡书以皆为贬
 乎曰否有以贬者有以褒者此宋人以齐蔡卫陈伐
 郑贬也去年宋齐卫燕之君动大师伐鲁报宋之战
 败北而回实郑人来救之力宋不知自反移怒于郑
 复以四国伐郑春秋坐宋以兵首书之曰以责宋也
 亦责四国也四国以其民为宋人役贼其民者也僖
 二十六年鲁以楚师伐齐取榖乞外兵伐同好亦贬
 也惟定四年蔡昭侯以吴师伐楚独为春秋所与为
卷四 第 19b 页 WYG0158-0100d.png
 其复世雠摧强楚大有功于中国故蔡虽小国而许
 之以吴吴虽强而命之以从蔡此春秋褒善录功之
 笔因事而见者也故以之一字不可以例观读春秋
 者谨之其详已著之纲领明例
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
 求之为言下之人有求于上也不足者求之有馀者
 也上之于下不以求言也今以天王之尊而徵需猥
 及于不禀命之侯始之求赙犹曰求其所当求诸侯
卷四 第 20a 页 WYG0158-0101a.png
 不膊天子求之以愧之也继而求车继而求金非所
 当求而求而春秋以求书者见成周号令不行于当
 时而逊辞以有求非特责王深责诸侯之无王也职
 贡不供致劳王命下徵诸侯之罪大矣公谷以为专
 责王未尽经意
三月乙未天王崩(王崩葬义/见隐三年)
 桓王之始立周虽衰而纪纲法制犹未尽坏及宋鲁
 相继弑君王不能讨又从而宠奖之天下于是始不
卷四 第 20b 页 WYG0158-0101b.png
 知有王矣周之东迁晋郑是依曲沃之支夺宗图篡
 王不能讨更使尹氏武氏以兵助之晋由是不克振
 以逮于亡郑于周最睦王始即位夺郑伯政以畀虢
 公郑由是叛郑当亲而疏之曲沃当讨而辅之坐此
 二失威令遂不行于天下至是崩嗣子不克负荷七
 年而后葬是虽诸侯无王而王亦有以自取焉庄僖
 二君继之崩葬皆不见录于史周自是不复能国赖
 霸者兴而祭号仅保焉耳
卷四 第 21a 页 WYG0158-0101c.png
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
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郑
 或曰前此突入忽出春秋书曰突归于郑郑忽出奔
 卫所以诛篡贼而奔出君也今也忽入而突出忽尝
 君郑矣而书世子突实篡忽者也而书郑伯何哉曰
 此旧史所书春秋存而不削示君不能君位虽嫡长
 终不能自保焉耳盖忽之为君曾不数月为贼臣悖
 弟所逐以奔凶徒逆俦既戴突为君反以忽为未成
卷四 第 21b 页 WYG0158-0101d.png
 君之世子旧史因其来告而书春秋存而不革一以
 示君不能君者之戒亦以见忽以世子而君郑异乎
 庶孽之干正者耳乃若忽书复归于郑突则名以奔
 之则出于圣人之特笔书复归见位乃世子之当得
 复而归之于其所书名以奔著突之为篡也春秋因
 旧史而垂戒戒之中而寓深意一字之褒贬存乎其
 间似此更多惟潜玩乃能识之耳项平甫谓是时忽
 为君突在外忽止称世子突反称君见突虽不正国
卷四 第 22a 页 WYG0158-0102a.png
 人君之忽虽正嫡而国人不以为君也此论似是而
 非者也忽虽不能君无失众之大恶突虽以狡险窃
 位无及人之盛美今谓忽不为国人所君谓突虽不
 正国人君之实不然也春秋辨分之书彼篡人之国
 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人怀其惠而戴篡贼为君皆春
 秋之所不与而况突者实无一善之可书乎此因旧
 史而垂君不能君之戒书世子正所以别异庶孽之
 为篡者其间自有微旨也或曰突之入春秋书执祭仲
卷四 第 22b 页 WYG0158-0102b.png
 以见其所以入今突之出祭仲实逐之春秋无讨于
 仲何哉曰入而书祭仲所以志祭仲之外交邻国突
 之内结强臣以篡其兄皆所以诛也出而不书祭仲
 以见君位非突之所宜居举国之人皆欲逐之不书
 臣逐讨篡之义也而祭仲之罪亦并见矣曰祭仲之
 纳君可得而补出君之过乎曰否忽之出祭仲之所
 为而假手于宋也忽之入祭仲恶突谋已出突而纳
 之非为忽为正而彼纳之以反乎正直反覆为利耳
卷四 第 23a 页 WYG0158-0102c.png
 出君纳君系乎反掌有帝王在上若仲者必诛而不
 以赦者也○复归之例公羊曰复归者出恶归无恶
 复入者出无恶入有恶入者出入恶归者出入无恶
 考之经实不皆然也盖有失国而得归曰复归者此
 是也有以罪见执而复归者卫侯郑曹伯襄是也有
 书归不书复者卫侯郑之再入不与之以复归也盖
 复有牵复之义出而得复复之于其所也若书归不
 书复则徒归而已此国君复归例人臣之复归不与
卷四 第 23b 页 WYG0158-0102d.png
 此同(复归义又见僖二/十八年及三十年)
许叔入于许
 隐十一年齐鲁郑入许既得之矣齐以让鲁鲁不取
 以与郑郑不敢有而使许大夫奉庄公之弟叔居许
 东偏而郑大夫获居其西偏其意亦欲有之而未敢
 遽以为己有惧众之不与也至是死已五年突入忽
 出忽入突出郑国多故许叔乘之复有其宗社非若
 逃亡公子自外而得入者比盖有善之可录无过之
卷四 第 24a 页 WYG0158-0103a.png
 可书者许叔也或者乃谓许叔不告之天王请之方
 伯伸大义以复其国乃乘郑乱而得之以是为春秋
 所贬其不然欤是时天王之令不行于诸侯方伯连
 帅皆党凶怙乱之人许叔将以谁告其入之也甚难
 春秋其无贬乎盖入一也有入之善者有入之恶者
 许叔之入入之善也卫朔之入郑突之入入之恶也
 春秋书许叔入于许既系之于国复书字以入之与
 其能入无贬辞也若以一字为例而不深考当时之
卷四 第 24b 页 WYG0158-0103b.png
 事则失春秋之旨矣
公会齐侯于艾
 左氏谓谋定许也愚以为非十三年鲁及齐交兵未
 之有合而齐僖忽以死告今襄始立复与鲁通虽曰
 脩婚姻之好而彭生之祸实权舆于此春秋书以示
 警焉耳
邾人牟人葛人来朝
 邾牟葛之朝为公羊之学者曰桓行恶而三国相率
卷四 第 25a 页 WYG0158-0103c.png
 以朝之是故贱之而并外之此论不为不正但前是
 来朝若滕若榖若邓犹存其爵此并爵而去之后朝
 者罚过于前不无可疑耳董子曰为天王崩而相朝
 故贬得其旨矣此不惟相朝又累数俱至僭朝王之
 礼不奔王丧罪也以朝王之礼而朝鲁亦罪也是故
 去爵以贬鲁君不奔王丧而受三国之旅朝鲁亦有
 责责三国即所以责鲁谓鲁君无贬不可也(馀义又/见上滕)
 (子来朝榖伯/邓侯来朝)
卷四 第 25b 页 WYG0158-0103d.png
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
 或曰忽复归而君郑郑有君矣突自外窃入亦以郑
 伯书何欤曰此亦因旧史之已书而存之以示戒焉
 耳鲁桓与郑突同恶相济出师辅篡至于再三故鲁
 史崇突而卑忽以郑伯书春秋因之以示戒程子所
 谓书爵以戒居君位者已不能保则人将取之是其
 义也夫君之位一而已矣国有君则自外入者贼也
 君不能君则自外入者寇也突者忽之贼也郑之寇
卷四 第 26a 页 WYG0158-0104a.png
 也今自外窃入栎人纳之诸侯之无道者与之忽为
 君居内曾不能声罪致讨以致臣民怀贰忽与子亹
 子仪后先死突卒篡有郑国甚矣夫忽之不能君也
 春秋虽存爵以示戒然于突之出则名以奔之突之
 入则名以入之所以著其篡兄攘国之罪也木讷有
 得于此其言曰诸侯再入不至于国者惟郑突入于
 栎与襄二十五年卫侯入于夷仪而已郑伯突名而
 卫侯衎不名衎书复归于卫而郑伯突不书归于郑
卷四 第 26b 页 WYG0158-0104b.png
 此正与不正之辨也卫衎之出国固其国也林父逐
 之而立剽不正也衎入于夷仪待剽之死非篡也故
 圣人不名以别之突之出也位固非其位乃篡也突
 入于栎将迫兄而出之谋再篡也故圣人名以见其
 恶其后卫衎自夷仪复得卫春秋书之以明衎之当
 有卫也郑突居于栎终亦入郑春秋不书明突不当
 有郑也得春秋之意故备录之
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
卷四 第 27a 页 WYG0158-0104c.png
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四月公
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
 自去冬迄今夏三书公会再书伐郑不间以他事诛
 宋鲁之辅篡而干正也人孰无义理之心忽之正突
 之不正皦乎如白黑方圆之易辨忽在外五年莫有
 仗义而复之者突甫入栎五国之君翕然来会如蚁
 之慕膻蚋之集醯其故何哉盖宋冯鲁允以其所以
 篡者而辅人之篡不惟同恶相济抑亦惟利是趋郑
卷四 第 27b 页 WYG0158-0104d.png
 之土田郑之重器有以荡摇其方寸故虽党篡而隳
 义彼亦有所不恤矣盖自东迁以后王章埽地人纪
 废绝至是大乱之极党州吁辅鲁允成宋乱纳郑突
 传所谓四逆四党者其去于禽兽也盖无几矣幸二
 霸出而正之此风稍戢彼二霸者虽非纯乎为义之
 人然犹欲仗义理以济其权术如拂顺助逆之事彼
 有不为矣呜呼当桓庄之世其王霸之交乎王道熄
 而霸业兴亦时使之然耳○会于曹蔡先卫及伐郑
卷四 第 28a 页 WYG0158-0105a.png
 蔡序卫陈之下此盖以兵之多寡而为先后耳不然
 何以会居先而伐居后班序变于俄顷哉旧史据实
 而书圣人存而弗革以讥宋鲁擅废周班倡乱而无
 纪也
秋七月公至自伐郑
 榖梁曰桓无会其致何也危之也范氏曰桓公再助
 篡伐正危殆之甚春秋幸其得归而致之愚以为非
 幸其归乃所以著其过也自去年十一月会而伐师
卷四 第 28b 页 WYG0158-0105b.png
 未及息今年正月又会又伐历三时之久乃归暴师
 一年为是逆理悖常之事桓之恶亦稔矣已篡弑未
 讨前既会诸侯于稷以成宋之乱此复合三国以辅
 郑突之篡谓天下无王而敢为此也物极必复天讨
 将加泺之祸且将作矣
  附见明年十月郑昭为其臣高渠弥所弑立公子
  亹又明年齐侯讨郑之乱杀子亹轘高渠弥祭仲
  逆子仪于陈而立之春秋不书其后子仪死郑突
卷四 第 29a 页 WYG0158-0105c.png
  自栎入春秋亦不书或以为缺文殆不然也盖君
  不能君者于其弑也略之不书所以垂戒于后篡
  而得国者于其入也废而不书所以示讨或曰齐
  襄讨乱并不书何耶曰春秋不以乱讨乱也齐襄
  躬为兽行怙淫姜以弑其夫名教之大贼也十八
  牟夏贼杀鲁君其秋乃师于首止为郑人讨乱已
  之罪当讨而未讨乃讨郑国之乱春秋削而不书
  不与乱贼以讨乱云耳
卷四 第 29b 页 WYG0158-0105d.png
冬城向
 左传曰书时也若以周正而言则此冬乃夏正之八
 月八月非水星昏正之时何以谓之时有以见左传
 自不能守其周正之说周家四时十二月不改于夏
 此一證也或曰时则不书此何以书曰为城非其地
 将以启衅故书以讥尔宣四年乃伐莒取向此城向
 必鲁莒中间壤地相接处其名偶同立城于此必将
 以是召衅故春秋书以讥
卷四 第 30a 页 WYG0158-0106a.png
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
 公羊曰朔何以名绝曷为而绝之得罪于天子也榖
 梁之说亦同惟左氏具述所从来朔之父宣公躬兽
 行纳急子之妻生朔朔与其母谮杀其兄而居其处
 因是有国卫人不义朔之所为左公子泄右公子职
 因众怒逐之而立黔牟此朔所为奔也春秋不书所
 逐之人以朔杀兄篡国其罪固当逐是故名以奔之
 盖讨之也其后诸侯纳朔而天王命子突救黔牟则
卷四 第 30b 页 WYG0158-0106b.png
 知朔以有罪见黜于王而黔牟之立王实命之则黔
 牟不得谓之篡而朔非君矣
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
 案左传以为平齐纪且谋卫鲁纪甚睦鲁为纪谋所
 以为自全之计盖十馀年矣今齐僖死襄始立且将
 用师于纪故鲁为会以平之犹曰恤患救邻之义而
 鲁桓为义之心不胜其为利之心方为纪求成乃因
 而谋卫谋卫者助朔而攻黔牟以抗王命为利谋耳
卷四 第 31a 页 WYG0158-0106c.png
 义利不并行出乎此则入乎彼鲁桓之用心既不能
 出乎正何以要齐侯之降心于纪为之解雠而戢兵
 乎故夏五月丙午遂及齐师战于奚乌在其为盟也
二月丙午公会邾仪父盟于趡(翠轨/切)
 说者谓隐公立之始年即及仪父为蔑之盟桓公立
 十有七年始为是盟盖隐公贤君也故仪父愿相附
 于鲁桓公篡国之君仪父恶而远之八年为鲁所伐
 十五年乃与牟葛俱朝至是始会而盟犹曰寻蔑之
卷四 第 31b 页 WYG0158-0106d.png
 盟仪父之高风雅怀不苟于有所附从是可见至秋
 桓遂偕宋卫以伐之隐之所善桓之所恶有以知其
 为人矣书公会仪父盟于趡鲁欲亲之而不可得也
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
 今年春鲁及齐纪会盟于黄曾几何日遽战于此齐
 无信也鲁桓自齐僖存时为纪有求及襄之立继伸
 前请遂为黄之会盟襄不惟不从乃遽以兵加于鲁
 襄之慢鲁甚矣书及不书公为公讳也凡书及而不
卷四 第 32a 页 WYG0158-0107a.png
 书公有为公讳者有恶其事而不欲书者随事而观
 可见
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
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
 左氏谓蔡桓侯无子蔡人召蔡季于陈而立之公羊
 则以季为归而非立何氏注封人无子季次当立封
 人欲立献舞而疾害季季避而之陈封人死归而奔
 丧思慕三年卒无怨心故贤而字之以献舞与季为
卷四 第 32b 页 WYG0158-0107b.png
 两人左氏则谓季即献舞诸儒多从公羊之说谓季
 以让国而出献舞既立季乃自陈来归春秋所以贵
 而书之与闵元年季子来归义同皆字而归之褒之
 也献舞失国之君蔡季让国之贤春秋二人之贤否
 具见书法而左氏乃谓季献舞为一人使贤者让德
 隐而不扬愚窃惑焉木讷是左氏而非公羊舛矣
癸巳葬蔡桓侯(义已见隐元年公及邾仪/父盟及三年宋公和卒)
 春秋五等诸侯葬皆称公惟蔡桓侯书本爵啖子曰
卷四 第 33a 页 WYG0158-0107c.png
 蔡季之贤为之请谥于王故仍其爵凡请谥天子锡
 之策书为某侯史因而纪之东迁诸侯不请谥于王
 而僭称公爵春秋因而书之臣子送终之不以礼也
 其论虽正然二百四十二年诸侯葬者皆称公不应
 此独异盖公者诸侯在国臣子以是称之美名也非
 爵亦犹大夫称子死而皆系之于谥美名之通称者
 也以子之非爵而知公之非爵无可疑矣蔡桓侯之
 称侯此简册传录之误不必强为之说
卷四 第 33b 页 WYG0158-0107d.png
及宋人卫人伐邾(义已见上/盟于趡)
冬十月朔日有食之
 左氏曰不书日日官失之谓是日不书甲子为日官
 之咎此亦缺文耳然其说谓日官居卿以底日日官
 虽非正卿而其位望视卿所以重其事也后世为日
 官者仅同卜祝何以使之任底日之事必使士大夫
 明历知天文者居卿以底日其职乃举耳
十有八年春王正月
卷四 第 34a 页 WYG0158-0108a.png
 鲁桓弑兄篡国至是十有八年天王不能讨因而善
 之彼篡贼者亦忘其为篡久矣孰知乱自内作送死
 彊邻以迄天诛而春秋乃于是年始复书王正月者
 何哉盖所谓王正月者春秋所以垂一王之法非时
 王之法也其赏善也为天命有德其惩恶也为天讨
 有罪讨而曰天乃物理之必至人事之当然虽假手
 于他人而实天讨之所在天讨行而王诛亦伸矣春
 秋为诛乱贼而作奉天讨而明王法者也是以于正
卷四 第 34b 页 WYG0158-0108b.png
 月之上复书王以正篡贼之罪而垂法于后世夫然
 后知不书王者十有四年春秋殆有深意论者以为
 衍文过矣是岁由正月迄于岁终惟书鲁桓所以死
 不间以他事于此见圣人之经为诛乱贼而作
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
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丁酉公之丧至自齐
 案公羊夫人谮公于齐侯谓公尝有言同非吾子齐
 侯之子也齐侯怒与之饮酒于其出使彭生害之齐
卷四 第 35a 页 WYG0158-0108c.png
 与鲁虽为婚姻之国盟会未几而战争相寻盖敌国
 也公一旦与姜氏如齐殆天所以致其篡逆之诛非
 人所能为也方子同之生人已疑为齐侯之子则齐
 襄淫乱兽行实兆于未君国之先而鲁桓辨之不蚤
 以至此极盖国君未有与夫人俱宁者也今鲁桓败
 度违礼挟淫艳以适他国遂送死焉春秋书公会齐
 侯公与夫人遂如齐公薨于齐先书会继书与书遂
 书薨夫人之淫乱失道桓之死襄之杀并见而无以
卷四 第 35b 页 WYG0158-0108d.png
 自隐矣
秋七月
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
 贼未讨而书葬公榖皆以为雠在外也愚谓贼苟当
 讨不以内外废也盖桓之葬与隐异隐让国之贤君
 而为悖弟乱臣所弑鲁国臣子皆有讨贼之义贼未
 讨不书葬责臣子也桓篡国之贼鲁臣子为隐复雠
 则桓在所讨今而送死邻国受毙艳妻自其身而言
卷四 第 36a 页 WYG0158-0109a.png
 固为不幸自天讨而言与州吁之死于陈子亹之死
 于齐陈佗之死于蔡殆无以异鲁之臣子尚不能为
 隐复雠则于篡贼乎何有故春秋诛姜氏葬桓公明
 桓之死与隐异也若曰雠在外而非臣子之责石碏
 之杀州吁又岂以内外而间乎虽然圣人为鲁讳微
 见意而不尽其讨贼之辞也诛姜氏葬桓公子同不
 书即位是圣人用法之深意也○春秋初年鲁为望
 国以周公鲁公之威德在焉故也及桓公以篡弑得
卷四 第 36b 页 WYG0158-0109b.png
 国务卑屈以逭诸侯之讨鲁自是始卑庄倚雠襄以
 自树立鲁益不振僖以权假季氏贤人君子无在位
 者自是国非其国降而愈下
 
 
 
 
 春秋集传详说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