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十 第 1a 页 WYG0429-023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何文简疏议卷十 明 何孟春 撰
辨斥忠邪疏
题为辨小人斥谗说以全大礼以保治道事臣等闻气
化有阴阳人生有邪正正为君子邪为小人时之方泰
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否则反是君子与小人不两立也
自古愿治之君莫不愿得君子而任之任之伊何听其
言也然君子事上动为匡拂之言小人在朝每托将顺
何文简疏议卷十 明 何孟春 撰
辨斥忠邪疏
题为辨小人斥谗说以全大礼以保治道事臣等闻气
化有阴阳人生有邪正正为君子邪为小人时之方泰
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否则反是君子与小人不两立也
自古愿治之君莫不愿得君子而任之任之伊何听其
言也然君子事上动为匡拂之言小人在朝每托将顺
卷十 第 1b 页 WYG0429-0231b.png
之说将顺之说行则邪干正矣匡拂之言弗入则君子
避小人矣自古所以治日少而乱日多者非愿治之君
少也愿治之君不能知其臣之孰为正为邪孰为君子
为小人也自古帝王莫圣于尧舜而书曰惟帝其难正
邪之别君子小人之辨其果难乎书曰朕堲谗说殄行
震惊朕师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尧舜其既知之矣
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
非道古之人欲其君之求知君子小人者其道如此陛
避小人矣自古所以治日少而乱日多者非愿治之君
少也愿治之君不能知其臣之孰为正为邪孰为君子
为小人也自古帝王莫圣于尧舜而书曰惟帝其难正
邪之别君子小人之辨其果难乎书曰朕堲谗说殄行
震惊朕师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尧舜其既知之矣
书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
非道古之人欲其君之求知君子小人者其道如此陛
卷十 第 2a 页 WYG0429-0231c.png
下兴维新之治丁方泰之时寤寐唐虞登庸贤俊盍亦
其言之听而察之逆于心而道焉必正也必君子也逊
于志而非道焉必邪也必小人也迩者大礼之议邪正
不同陛下听言而求诸道与非道莫要于此今大礼则
既成矣礼官与执政若九卿中及诸台谏匡拂之言累
千万矣所谓逆于心之言者陛下亦尝求诸道与否乎
而二三小人敢为将顺之说且𩔖招罢閒在下不学无
耻之徒相与依附设钩距以导谀圣意所谓逊于志之
其言之听而察之逆于心而道焉必正也必君子也逊
于志而非道焉必邪也必小人也迩者大礼之议邪正
不同陛下听言而求诸道与非道莫要于此今大礼则
既成矣礼官与执政若九卿中及诸台谏匡拂之言累
千万矣所谓逆于心之言者陛下亦尝求诸道与否乎
而二三小人敢为将顺之说且𩔖招罢閒在下不学无
耻之徒相与依附设钩距以导谀圣意所谓逊于志之
卷十 第 2b 页 WYG0429-0231d.png
言者陛下亦尝求诸非道与否乎何彼说之易行而臣
等会议之言之弗入也臣等惟彼近日所陈自第一条
至第十二条所以托诸将顺而惑误我皇上者不一而
足而第六条言陛下只当称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
圣皇太后亟去本生二字改称皇伯考孝宗皇帝皇伯
母慈寿皇太后得礼之当第十二条言新颁诏令决宜
重改何其不顾纲常说之容易迹其大逆罪不容诛此
臣等有死不敢听闻者也而第十三条又有今日议礼
等会议之言之弗入也臣等惟彼近日所陈自第一条
至第十二条所以托诸将顺而惑误我皇上者不一而
足而第六条言陛下只当称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
圣皇太后亟去本生二字改称皇伯考孝宗皇帝皇伯
母慈寿皇太后得礼之当第十二条言新颁诏令决宜
重改何其不顾纲常说之容易迹其大逆罪不容诛此
臣等有死不敢听闻者也而第十三条又有今日议礼
卷十 第 3a 页 WYG0429-0232a.png
朋党之故之说臣等实窃惧焉宋欧阳脩曰士不忘身
不为忠言不逆耳不为谏小人之谗忠良其说不远欲
广害良善则不过指为朋党欲动摇大臣则必须诬以
专权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则未为小人之利惟有
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至于大臣已被知遇而蒙信
任难以他事动摇则惟有专权是上之所恶故须此说
方可倾之臣等用是于大礼既成之后不得已而复有
言焉而必每条为之辩者诚望圣明察之而知彼所持
不为忠言不逆耳不为谏小人之谗忠良其说不远欲
广害良善则不过指为朋党欲动摇大臣则必须诬以
专权去一善人而众善人尚在则未为小人之利惟有
指以为党则可一时尽逐至于大臣已被知遇而蒙信
任难以他事动摇则惟有专权是上之所恶故须此说
方可倾之臣等用是于大礼既成之后不得已而复有
言焉而必每条为之辩者诚望圣明察之而知彼所持
卷十 第 3b 页 WYG0429-0232b.png
之说之欺妄也宋张方平言历代败乱之兆皆由朝廷
立彼此之论而已彼此立则朋党分朋党分则胜负生
胜负生则攻夺作攻夺作则败乱之所以起臣等于此
窃惧焉惟圣明察之早赐辨斥宗社幸甚天下幸甚为
此合辞连名具本开坐谨题请旨
计开
一其言古者天子无为人后之礼云三代以前天
子无嗣者皆兄终弟及无立后之礼防奸臣利
立彼此之论而已彼此立则朋党分朋党分则胜负生
胜负生则攻夺作攻夺作则败乱之所以起臣等于此
窃惧焉惟圣明察之早赐辨斥宗社幸甚天下幸甚为
此合辞连名具本开坐谨题请旨
计开
一其言古者天子无为人后之礼云三代以前天
子无嗣者皆兄终弟及无立后之礼防奸臣利
卷十 第 4a 页 WYG0429-0232c.png
于立幼非社稷之福故商尚书凡兄弟相及者
不称嗣子而称及王至汉成帝立定陶共王子
为嗣宋仁宗又立濮安懿王子为嗣大儒朱熹
有曰古礼之坏自定陶王时已坏了盖成帝不
立弟中山王以为礼兄弟不得相入庙乃立定
陶王盖子行也孔光以尚书盘庚之及王争之
不获当时濮庙之争都是不曾好好读古礼见
得古人意思观此知古者天子无为人后之礼
不称嗣子而称及王至汉成帝立定陶共王子
为嗣宋仁宗又立濮安懿王子为嗣大儒朱熹
有曰古礼之坏自定陶王时已坏了盖成帝不
立弟中山王以为礼兄弟不得相入庙乃立定
陶王盖子行也孔光以尚书盘庚之及王争之
不获当时濮庙之争都是不曾好好读古礼见
得古人意思观此知古者天子无为人后之礼
卷十 第 4b 页 WYG0429-0232d.png
今议礼之臣畔古礼书强执陛下为孝宗皇帝
后此欺妄一也以上通鉴前编并朱熹语录存
證
前件臣等惟三代家天下以来父死子继兄终弟
及曰继曰及父子兄弟传位之名以别世昭世
穆之异同尔汉孔光所谓及王本殷王传位名
也何知殷法兄弟相及者不称嗣于其先君乎
商颂曰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
后此欺妄一也以上通鉴前编并朱熹语录存
證
前件臣等惟三代家天下以来父死子继兄终弟
及曰继曰及父子兄弟传位之名以别世昭世
穆之异同尔汉孔光所谓及王本殷王传位名
也何知殷法兄弟相及者不称嗣于其先君乎
商颂曰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
卷十 第 5a 页 WYG0429-0233a.png
所又曰顾予烝尝汤孙之将此商之及王承嗣
大宗之一證也汉成帝以兄弟不得相入庙舍
中山而立定陶于是兄终弟及之典少见于世
唐之敬文武三宗虽相继而及然皆乘时搆祸
立不以正宋太祖之于太宗初拟传弟及子哲
宗而下非所足论然则前代兄弟相及情文俱
备未有若我武宗皇帝遵奉祖训亲挈神器以
授我皇上者也夏有天下传十五世凡一十七
大宗之一證也汉成帝以兄弟不得相入庙舍
中山而立定陶于是兄终弟及之典少见于世
唐之敬文武三宗虽相继而及然皆乘时搆祸
立不以正宋太祖之于太宗初拟传弟及子哲
宗而下非所足论然则前代兄弟相及情文俱
备未有若我武宗皇帝遵奉祖训亲挈神器以
授我皇上者也夏有天下传十五世凡一十七
卷十 第 5b 页 WYG0429-0233b.png
君而以弟继兄者二人仲康之于太康扄之于
不降则兄终弟及之始也商有天下传十七世
凡三十君而以弟继兄者多至十三人孔光所
谓及王是也周有天下傅三十二世凡三十七
君而以弟继兄者犹五人焉前此议礼者谓三
代宗祀之文今虽不可考见而凡嗣先君者未
尝不称嗣未尝不以臣道自处弟之于兄亦何
异子之于父春秋书公孙婴齐而曰仲婴齐以
不降则兄终弟及之始也商有天下传十七世
凡三十君而以弟继兄者多至十三人孔光所
谓及王是也周有天下傅三十二世凡三十七
君而以弟继兄者犹五人焉前此议礼者谓三
代宗祀之文今虽不可考见而凡嗣先君者未
尝不称嗣未尝不以臣道自处弟之于兄亦何
异子之于父春秋书公孙婴齐而曰仲婴齐以
卷十 第 6a 页 WYG0429-0233c.png
弟而后兄也列国陪臣尚明此义况于有天下
者胡氏传以兄不可以子其弟以乱昭穆而谓
弟不可以后兄不有春秋大事于太庙逆祀之
说从祀先公复正之说臣子一例之说乎例以
君臣之道而仍不废其兄弟之名以乱昭穆之
序固春秋之所予也汉周举引闵僖二公事断
殇顺二帝昭穆之序谓殇帝在先于秩为父顺
帝在后于亲为子是亦以君臣例之有得于春
者胡氏传以兄不可以子其弟以乱昭穆而谓
弟不可以后兄不有春秋大事于太庙逆祀之
说从祀先公复正之说臣子一例之说乎例以
君臣之道而仍不废其兄弟之名以乱昭穆之
序固春秋之所予也汉周举引闵僖二公事断
殇顺二帝昭穆之序谓殇帝在先于秩为父顺
帝在后于亲为子是亦以君臣例之有得于春
卷十 第 6b 页 WYG0429-0233d.png
秋之义矣宋刘原父释从祀先公云阳虎恶季
氏臣陵君犹僖公子先父故先正逆祀以微喻
其意盖本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之说直称僖为
子闵为父而兄为弟后者亦以君臣例之于父
子矣况弟为兄后者乎唐宣禘祭祀文于穆宗
及敬文武宗皆称嗣皇帝臣某昭告穆宗宣宗
皆宪宗子敬文武宗皆宪宗孙而宣宗以弟于
兄叔父于犹子前一皆称嗣称臣盖当时与其
氏臣陵君犹僖公子先父故先正逆祀以微喻
其意盖本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之说直称僖为
子闵为父而兄为弟后者亦以君臣例之于父
子矣况弟为兄后者乎唐宣禘祭祀文于穆宗
及敬文武宗皆称嗣皇帝臣某昭告穆宗宣宗
皆宪宗子敬文武宗皆宪宗孙而宣宗以弟于
兄叔父于犹子前一皆称嗣称臣盖当时与其
卷十 第 7a 页 WYG0429-0234a.png
群臣讲明为人后之义弟之于兄叔父之于犹
子以君臣例之与父子无弗同焉者君臣之分
重兄弟叔侄之分轻也况兄有君道焉以命其
弟者乎大儒朱熹谓古礼之坏自定陶不可嗣
成帝也孔光不获行其言而定陶立乃听董宏
冷褒段犹之言而坏古礼也故即接云当时濮
庙之争都是不曾好好读古礼见得古人意思
为人后为之子其义甚详熹谓为人后为之子
子以君臣例之与父子无弗同焉者君臣之分
重兄弟叔侄之分轻也况兄有君道焉以命其
弟者乎大儒朱熹谓古礼之坏自定陶不可嗣
成帝也孔光不获行其言而定陶立乃听董宏
冷褒段犹之言而坏古礼也故即接云当时濮
庙之争都是不曾好好读古礼见得古人意思
为人后为之子其义甚详熹谓为人后为之子
卷十 第 7b 页 WYG0429-0234b.png
其义甚详者语其门人问古礼之本旨也语录
存證如此所谓古礼者莫大于仪礼曰为人后
者孰后后大宗也大宗者尊之统也诸侯及其
太祖天子及其祖之所自出尊者尊统上卑者
卑统下此可见古天子为后于大宗者重其统
也又何知古者天子无为人后之礼乎而彼乃
去朱子为人后为之子其义甚详之语又去周
公仪礼天子后大宗之文以欺陛下而谓今议
存證如此所谓古礼者莫大于仪礼曰为人后
者孰后后大宗也大宗者尊之统也诸侯及其
太祖天子及其祖之所自出尊者尊统上卑者
卑统下此可见古天子为后于大宗者重其统
也又何知古者天子无为人后之礼乎而彼乃
去朱子为人后为之子其义甚详之语又去周
公仪礼天子后大宗之文以欺陛下而谓今议
卷十 第 8a 页 WYG0429-0234c.png
礼之臣为畔古礼书为强执陛下为孝宗皇帝
后为欺妄臣等不知其所谓畔古礼书者畔何
古礼所谓强执陛下为孝宗后者何处见得强
执其所具馀条妄注某书存證大抵𩔖此皆是
借證删截文饰其自欺妄之词尔此其人之欺
妄一也
一其言祖训天子无为人后者云祖训凡朝廷无
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曰必兄终
后为欺妄臣等不知其所谓畔古礼书者畔何
古礼所谓强执陛下为孝宗后者何处见得强
执其所具馀条妄注某书存證大抵𩔖此皆是
借證删截文饰其自欺妄之词尔此其人之欺
妄一也
一其言祖训天子无为人后者云祖训凡朝廷无
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曰必兄终
卷十 第 8b 页 WYG0429-0234d.png
弟及则不立后可知曰须立嫡母所生者则伦
序可知盖兄终弟及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立嫡
母所生嫡长无嗣则立次嫡弟之嫡长不可夺
者此太祖高皇帝真稽古三代之礼以垂万世
之法者也今礼官所强执陛下为孝宗皇帝后
不惟畔古礼书虽高皇帝训亦不之遵此欺妄
二也以上祖训存證
前件臣等伏惟我皇明祖训之意朝廷既无皇子
序可知盖兄终弟及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立嫡
母所生嫡长无嗣则立次嫡弟之嫡长不可夺
者此太祖高皇帝真稽古三代之礼以垂万世
之法者也今礼官所强执陛下为孝宗皇帝后
不惟畔古礼书虽高皇帝训亦不之遵此欺妄
二也以上祖训存證
前件臣等伏惟我皇明祖训之意朝廷既无皇子
卷十 第 9a 页 WYG0429-0235a.png
则亲莫亲于同产兄弟故必用殷法兄终弟及
而兄弟间有嫡有庶故又须立嫡母所生者使
庶不得以干嫡严定分以遏乱源也而彼乃言
不立后可知何所蒙也朝廷亲弟先帝次子先
帝本统不移旁支安用立后改其私亲之礼陛
下入继大统乃孝宗皇帝亲弟所生之嫡武宗
皇帝无皇子无亲弟而伦序之当立属在陛下
武宗遗诏实载此言何由彼又于此曰伦序可
而兄弟间有嫡有庶故又须立嫡母所生者使
庶不得以干嫡严定分以遏乱源也而彼乃言
不立后可知何所蒙也朝廷亲弟先帝次子先
帝本统不移旁支安用立后改其私亲之礼陛
下入继大统乃孝宗皇帝亲弟所生之嫡武宗
皇帝无皇子无亲弟而伦序之当立属在陛下
武宗遗诏实载此言何由彼又于此曰伦序可
卷十 第 9b 页 WYG0429-0235b.png
知也彼言嫡长无嗣则立次嫡弟之嫡子不可
夺者就孝宗视陛下也岂非所当后于朝廷者
乎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是宋杜太后临终命其
子太祖之语太祖舍子传弟及后太宗问所立
于其臣赵普普曰太祖已误彼引之欲何如祖
训兄终弟及明云朝廷无皇子如前日武宗之
不幸是也若有皇子子自当继祖训岂欲圣子
神孙蹈宋之误而彼乃敢厚诬制书辄犯朝廷
夺者就孝宗视陛下也岂非所当后于朝廷者
乎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是宋杜太后临终命其
子太祖之语太祖舍子传弟及后太宗问所立
于其臣赵普普曰太祖已误彼引之欲何如祖
训兄终弟及明云朝廷无皇子如前日武宗之
不幸是也若有皇子子自当继祖训岂欲圣子
神孙蹈宋之误而彼乃敢厚诬制书辄犯朝廷
卷十 第 10a 页 WYG0429-0235c.png
所宜深忌讳者以欺陛下亦何忍也臣等切详
彼前一条首云三代以前兄终弟及无立后之
礼防奸臣利于立幼非社稷之福也此又引杜
后语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其意不在议礼必
他有所附会前此台谏劾其所奏主闇弱而臣
强之说不过欲离间陛下君臣之情自为希图
富贵之计盖见其肺肝矣彼意在此而不觉其
言之隐切至此极也或曰彼尝上言尧舜传贤
彼前一条首云三代以前兄终弟及无立后之
礼防奸臣利于立幼非社稷之福也此又引杜
后语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其意不在议礼必
他有所附会前此台谏劾其所奏主闇弱而臣
强之说不过欲离间陛下君臣之情自为希图
富贵之计盖见其肺肝矣彼意在此而不觉其
言之隐切至此极也或曰彼尝上言尧舜传贤
卷十 第 10b 页 WYG0429-0235d.png
及三代传弟而多兴矣彼尝曰尧以不得舜为
忧舜以不得禹为忧而不忧失天子之祀矣臣
惟舜之嗣位格于文祖是尧之庙天子之祀不
绝尧又有丹朱为子延及汉高尚曰尧之苗裔
也禹之嗣位受命于神宗是舜之庙天子之祀
不绝舜又有商均为之子延及虞思陈胡公之
属也尧舜何尝曰吾之嗣不必继而天子之祀
可轻乎尧舜禹异姓而禅受者也舜格于尧曰
忧舜以不得禹为忧而不忧失天子之祀矣臣
惟舜之嗣位格于文祖是尧之庙天子之祀不
绝尧又有丹朱为子延及汉高尚曰尧之苗裔
也禹之嗣位受命于神宗是舜之庙天子之祀
不绝舜又有商均为之子延及虞思陈胡公之
属也尧舜何尝曰吾之嗣不必继而天子之祀
可轻乎尧舜禹异姓而禅受者也舜格于尧曰
卷十 第 11a 页 WYG0429-0236a.png
艺祖而瞽瞍之名犹夫故也禹受于舜曰神宗
而伯鲧之名犹夫故也何尝推尊若今日之盛
乎彼之历指傅弟而兴者太戊盘庚二君外率
是牵合儒先尝谓仲丁以来更立诸弟比九世
乱诸侯莫朝宋宣传弟而穆公逐子殇公杀身
吴诸樊馀祭夷昩兄弟次傅以启僚光篡弑之
祸亦可以言兴乎自禹至今传子兴者何止千
万独不可举以为言乎据其所言祖训兄终弟
而伯鲧之名犹夫故也何尝推尊若今日之盛
乎彼之历指傅弟而兴者太戊盘庚二君外率
是牵合儒先尝谓仲丁以来更立诸弟比九世
乱诸侯莫朝宋宣传弟而穆公逐子殇公杀身
吴诸樊馀祭夷昩兄弟次傅以启僚光篡弑之
祸亦可以言兴乎自禹至今传子兴者何止千
万独不可举以为言乎据其所言祖训兄终弟
卷十 第 11b 页 WYG0429-0236b.png
及乃为取法帝王则以父子相继为非可法者
矣大位当以传弟为是皇上圣子神孙万世承
统将欲以传子为法乎将以传弟为法乎如前
日之事武宗之幸乎亦大不幸乎此不得已之
事而彼每举为皇上告意欲何如鲁庄公将死
召季子授以国政曰吾将焉致乎鲁国季子曰
般也存何忧公曰牙谓我曰鲁一生一及君已
知之矣庆父也存季子曰是将为乱夫何敢于
矣大位当以传弟为是皇上圣子神孙万世承
统将欲以传子为法乎将以传弟为法乎如前
日之事武宗之幸乎亦大不幸乎此不得已之
事而彼每举为皇上告意欲何如鲁庄公将死
召季子授以国政曰吾将焉致乎鲁国季子曰
般也存何忧公曰牙谓我曰鲁一生一及君已
知之矣庆父也存季子曰是将为乱夫何敢于
卷十 第 12a 页 WYG0429-0236c.png
是季子召叔牙酖而杀之彼辈自犯滔天之罪
而不自知陛下诚一思及而问彼不道之罪万
死有馀戮矣高皇帝稽古三代之礼以垂万世
之法陛下之所深鉴有在凡我臣子莫敢不服
若为人后礼高皇帝已定于孝慈录孝慈录序
曰朕观前代之君好内山林之士暴贵其身致
君牵制文义优游不断于是制为五服为人后
者为所后父母谓之正服为其本生父母谓之
而不自知陛下诚一思及而问彼不道之罪万
死有馀戮矣高皇帝稽古三代之礼以垂万世
之法陛下之所深鉴有在凡我臣子莫敢不服
若为人后礼高皇帝已定于孝慈录孝慈录序
曰朕观前代之君好内山林之士暴贵其身致
君牵制文义优游不断于是制为五服为人后
者为所后父母谓之正服为其本生父母谓之
卷十 第 12b 页 WYG0429-0236d.png
降服为其兄弟及姑姊妹谓之义服此明训具
在也而尽背之而谓今礼官必强执陛下为孝
宗皇帝后为畔古礼书为虽高皇帝训亦不之
遵不知其谁畔谁不遵乎彼于祖训且加厚诬
而况于他书有何书是其證据此其人之欺妄
二也
一其言与为人后者孔门所鄙云天子诸侯自古
皆无为人后礼末世诸侯之大夫以下始有与
在也而尽背之而谓今礼官必强执陛下为孝
宗皇帝后为畔古礼书为虽高皇帝训亦不之
遵不知其谁畔谁不遵乎彼于祖训且加厚诬
而况于他书有何书是其證据此其人之欺妄
二也
一其言与为人后者孔门所鄙云天子诸侯自古
皆无为人后礼末世诸侯之大夫以下始有与
卷十 第 13a 页 WYG0429-0237a.png
为人后者昔孔子射于矍相之圃使子路延射
曰偾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此
可见为人后者孔门之徒所深鄙今议礼者不
以陛下为入继大统之君而忍比与为人后之
例如闾阎中乞养过房子一般何哉况古礼族
人以支子后大宗实大夫士之礼未闻以臣下
敢执天子为人后者此天地之变古今之异事
此欺妄三也以上仪礼礼记射义存證
曰偾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此
可见为人后者孔门之徒所深鄙今议礼者不
以陛下为入继大统之君而忍比与为人后之
例如闾阎中乞养过房子一般何哉况古礼族
人以支子后大宗实大夫士之礼未闻以臣下
敢执天子为人后者此天地之变古今之异事
此欺妄三也以上仪礼礼记射义存證
卷十 第 13b 页 WYG0429-0237b.png
前件臣等惟为人后者之说见仪礼丧服篇为人
后者为之子之说见春秋公羊高傅仪礼周公
所制礼也公羊高实子夏弟子子夏实圣门高
弟高此言与礼经合其传授有自而矍相圃之
射摈与为人后者儒先训与为人后者宗子死
无子族人以支子为后矣此非其近属因有所
利复求为之忘亲之人故可摈孔子非摈为人
后者也使无为人后之礼则家语亦在所不载
后者为之子之说见春秋公羊高傅仪礼周公
所制礼也公羊高实子夏弟子子夏实圣门高
弟高此言与礼经合其传授有自而矍相圃之
射摈与为人后者儒先训与为人后者宗子死
无子族人以支子为后矣此非其近属因有所
利复求为之忘亲之人故可摈孔子非摈为人
后者也使无为人后之礼则家语亦在所不载
卷十 第 14a 页 WYG0429-0237c.png
矣为人后者若摈于孔子是人不可为人后
也大宗或绝人不得后大宗也不后大宗是
有父而无其祖也不知尊祖则不知严父其
无纲常大矣孔子梦周公且从时制者儒先
故谓孔子非摈为人后者也仪礼傅为人后
者也孰后后大宗也大宗不可以绝族人以
支子后大宗也然则适子不得后大宗其有
支子在也汉戴圣曰大宗不可绝言适子不为
也大宗或绝人不得后大宗也不后大宗是
有父而无其祖也不知尊祖则不知严父其
无纲常大矣孔子梦周公且从时制者儒先
故谓孔子非摈为人后者也仪礼傅为人后
者也孰后后大宗也大宗不可以绝族人以
支子后大宗也然则适子不得后大宗其有
支子在也汉戴圣曰大宗不可绝言适子不为
卷十 第 14b 页 WYG0429-0237d.png
后者不得先庶耳族无庶则当绝父以后大宗
魏田琼晋范汪并同此议而大儒程颐亦曰无
兄弟而继统之宗绝亦当继礼虽无文可以义
起以此见大宗不可绝也此前日陛下入继大
统之事也为人后者为之子陛下继体先帝持
重大宗死服祭葬生事者称谓四年于兹矣为
后于天子者然后得有其天下为后于诸侯者
然后得有其国为后于卿大夫士者然后得有
魏田琼晋范汪并同此议而大儒程颐亦曰无
兄弟而继统之宗绝亦当继礼虽无文可以义
起以此见大宗不可绝也此前日陛下入继大
统之事也为人后者为之子陛下继体先帝持
重大宗死服祭葬生事者称谓四年于兹矣为
后于天子者然后得有其天下为后于诸侯者
然后得有其国为后于卿大夫士者然后得有
卷十 第 15a 页 WYG0429-0238a.png
其家何也后大宗也陛下为后于天子者也天
子者父天母地之宗子也自古帝王无嗣诸侯
入继大统未有不明为人后之义者也继其大
统系者承其宗祀此为人后之义也霍光迎立
宣帝议曰礼大宗无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
武皇帝曾孙病已可以嗣孝昭皇帝后魏明帝
诏曰择建诸侯以继大宗则当纂王统而奉公
议岂复顾私亲哉又曰后嗣万一有由诸侯入
子者父天母地之宗子也自古帝王无嗣诸侯
入继大统未有不明为人后之义者也继其大
统系者承其宗祀此为人后之义也霍光迎立
宣帝议曰礼大宗无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
武皇帝曾孙病已可以嗣孝昭皇帝后魏明帝
诏曰择建诸侯以继大宗则当纂王统而奉公
议岂复顾私亲哉又曰后嗣万一有由诸侯入
卷十 第 15b 页 WYG0429-0238b.png
奉大统者则当明为人后之义宋司马光修资
治通鉴前代诏书惟此特录全文以章示万世
顷岁礼官已尝随奏呈御览矣陛下奉武宗遗
诏遵祖训为入继大统之君于今四年凡有血
气莫不尊亲而况议礼者在廷之臣也而彼乃
有不以为入继大统之君而忍比与为人后之
例之说无乃故为是躗也乎礼族人以支子后
大宗指大夫而下彼谓后大宗大夫士之礼也
治通鉴前代诏书惟此特录全文以章示万世
顷岁礼官已尝随奏呈御览矣陛下奉武宗遗
诏遵祖训为入继大统之君于今四年凡有血
气莫不尊亲而况议礼者在廷之臣也而彼乃
有不以为入继大统之君而忍比与为人后之
例之说无乃故为是躗也乎礼族人以支子后
大宗指大夫而下彼谓后大宗大夫士之礼也
卷十 第 16a 页 WYG0429-0238c.png
遂谓诸侯天子无宗法天子诸侯无为人后之
礼殊不知礼者道其常而已天子一娶十二女
诸侯一娶九女所以广继嗣若道其常岂有无
后而以小宗为后者然而有不得其常者继有
天下之宗子无嗣无同产弟而可无为天子后
者乎旁支固未有不后于天子而有天下者也
此仪礼之所具载以为天子及其祖之所自出
而大宗之统即宗法也礼无生而贵者虽天子
礼殊不知礼者道其常而已天子一娶十二女
诸侯一娶九女所以广继嗣若道其常岂有无
后而以小宗为后者然而有不得其常者继有
天下之宗子无嗣无同产弟而可无为天子后
者乎旁支固未有不后于天子而有天下者也
此仪礼之所具载以为天子及其祖之所自出
而大宗之统即宗法也礼无生而贵者虽天子
卷十 第 16b 页 WYG0429-0238d.png
诸侯之子苟不命于君父则上无所承下无所
受何以成其尊也诸侯虽有世子必请命天子
而后立故曰未有诸侯而不之王诸侯无子其
立后在天子所不必言矣且大夫宗子收族者
也尚必以支子后之诸侯一国之宗天子天下
之宗而可以云无为后之礼乎彼只有见于适
子不得为人后而不知宗子不可以无后此程
颐所以有义起之说也诗曰宗子维城天子之
受何以成其尊也诸侯虽有世子必请命天子
而后立故曰未有诸侯而不之王诸侯无子其
立后在天子所不必言矣且大夫宗子收族者
也尚必以支子后之诸侯一国之宗天子天下
之宗而可以云无为后之礼乎彼只有见于适
子不得为人后而不知宗子不可以无后此程
颐所以有义起之说也诗曰宗子维城天子之
卷十 第 17a 页 WYG0429-0239a.png
宗也春秋傅曰鄫取莒公子为后诸侯为后之
證也但其立异姓为可罪耳彼谓为人后与闾
阎过房乞养一般夫闾阎小人之所为本立异
姓之子也而卿大夫以上明于宗法则同姓同
宗之子也故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
母何算焉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矣诸侯天子
则知尊其太祖及祖之所自出也陛下之于孝
宗同姓而非异姓同宗而非异宗也孝宗有陛
證也但其立异姓为可罪耳彼谓为人后与闾
阎过房乞养一般夫闾阎小人之所为本立异
姓之子也而卿大夫以上明于宗法则同姓同
宗之子也故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
母何算焉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矣诸侯天子
则知尊其太祖及祖之所自出也陛下之于孝
宗同姓而非异姓同宗而非异宗也孝宗有陛
卷十 第 17b 页 WYG0429-0239b.png
下为之子则大宗之统不绝也武宗有陛下为
之弟则大君之统不绝也诗曰君之宗之此之
谓也而彼乃指斥乘舆比之为乞养之子以激
陛下之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汉宣帝尝诏
议故太子谥有司奏曰礼为人后者为之子成
帝议宜为后者翟方进等皆以为礼曰昆弟之
子犹子也为其后者为之子哀帝欲为定陶共
皇立庙京师师丹曰为人后者为之子光武时
之弟则大君之统不绝也诗曰君之宗之此之
谓也而彼乃指斥乘舆比之为乞养之子以激
陛下之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汉宣帝尝诏
议故太子谥有司奏曰礼为人后者为之子成
帝议宜为后者翟方进等皆以为礼曰昆弟之
子犹子也为其后者为之子哀帝欲为定陶共
皇立庙京师师丹曰为人后者为之子光武时
卷十 第 18a 页 WYG0429-0239c.png
宗庙未定张纯朱浮奏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
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唐陈贞节告玄宗宋张
齐贤告真宗司马光范镇吕诲等告英宗皆引
为人后者为之子之说而彼乃言未闻以臣下
敢执天子为人后者而谓今议礼者为天地之
大变古今之异事无乃其自谓乎此其人之欺
妄三也
一其言陛下实入继大统之君云武宗皇帝遗诏
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唐陈贞节告玄宗宋张
齐贤告真宗司马光范镇吕诲等告英宗皆引
为人后者为之子之说而彼乃言未闻以臣下
敢执天子为人后者而谓今议礼者为天地之
大变古今之异事无乃其自谓乎此其人之欺
妄三也
一其言陛下实入继大统之君云武宗皇帝遗诏
卷十 第 18b 页 WYG0429-0239d.png
云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贤明仁孝伦序当
立迎取来京嗣皇帝位谓之嗣皇帝位是继武
宗皇帝之统初无为孝宗皇帝之子之说至陛
下登极始变其说以陛下为孝宗之子继孝宗
之统使陛下违武宗皇帝之诏背献皇帝之恩
遂至父子君臣皆失其道此欺妄四也以上迎
立之诏书存證
前件臣等仰惟陛下实入继大统之君已具陈于
立迎取来京嗣皇帝位谓之嗣皇帝位是继武
宗皇帝之统初无为孝宗皇帝之子之说至陛
下登极始变其说以陛下为孝宗之子继孝宗
之统使陛下违武宗皇帝之诏背献皇帝之恩
遂至父子君臣皆失其道此欺妄四也以上迎
立之诏书存證
前件臣等仰惟陛下实入继大统之君已具陈于
卷十 第 19a 页 WYG0429-0240a.png
前议礼者三四年间言之已详统与嗣之为继
非有二也武宗遗诏迎取陛下来京嗣皇帝位
不但曰伦序当立而必曰朕皇考亲弟兴献王
长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者孝宗皇帝莫亲于
献皇帝而武宗皇帝莫亲于陛下也诏内亲之
一字亲陛下也长之一字长陛下也贤之一字
贤陛下也以亲以长以贤皆在陛下而皇祖有
训兄终弟及则陛下伦序当立以后大宗继大
非有二也武宗遗诏迎取陛下来京嗣皇帝位
不但曰伦序当立而必曰朕皇考亲弟兴献王
长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者孝宗皇帝莫亲于
献皇帝而武宗皇帝莫亲于陛下也诏内亲之
一字亲陛下也长之一字长陛下也贤之一字
贤陛下也以亲以长以贤皆在陛下而皇祖有
训兄终弟及则陛下伦序当立以后大宗继大
卷十 第 19b 页 WYG0429-0240b.png
统天与而人归矣彼乃称引遗诏伦序当立嗣
皇帝位为陛下继武宗统无为孝宗之子之说
何也近有为大礼设问者曰遗诏无为后为子
之文今可强为后乎遗诏固尝曰伦序当立也
曰嗣皇帝位也曰立曰嗣也何也立也者立后
也嗣也者为人后也其嗣一也何以谓之无文
且持重于三年死服祭葬生事者称谓于三年
矣乃今欲抵其隙而背之邪为此答者盖为邪
皇帝位为陛下继武宗统无为孝宗之子之说
何也近有为大礼设问者曰遗诏无为后为子
之文今可强为后乎遗诏固尝曰伦序当立也
曰嗣皇帝位也曰立曰嗣也何也立也者立后
也嗣也者为人后也其嗣一也何以谓之无文
且持重于三年死服祭葬生事者称谓于三年
矣乃今欲抵其隙而背之邪为此答者盖为邪
卷十 第 20a 页 WYG0429-0240c.png
说而发者彼谓陛下登极之日始变其说以陛
下为孝宗之子继孝宗之统乃我太祖高皇帝
之统也大宗之统也而傅于武宗武宗之统岂
有异孝宗之统乎武宗遗诏视陛下为同产弟
陛下被命迎取时天下臣子其谁弗庆之亲之
长之贤之以继先帝以奉大统者陛下当天与人
归之期其自知而信矣在廷之臣与劝进者有
变于武宗之遗诏者乎或曰彼尝有继统不必
下为孝宗之子继孝宗之统乃我太祖高皇帝
之统也大宗之统也而傅于武宗武宗之统岂
有异孝宗之统乎武宗遗诏视陛下为同产弟
陛下被命迎取时天下臣子其谁弗庆之亲之
长之贤之以继先帝以奉大统者陛下当天与人
归之期其自知而信矣在廷之臣与劝进者有
变于武宗之遗诏者乎或曰彼尝有继统不必
卷十 第 20b 页 WYG0429-0240d.png
继嗣之说矣夫天子以天下万世为心固重于
正统也然自家天下以来禹汤文武皆傅之子
不以为非安得谓嗣不足重也若云只要帝王
之统不绝则如汤之于桀夏之统不绝武王于
纣殷之统不绝汉高祖于秦唐高祖于隋宋艺
祖于周元世祖于宋我太祖高皇帝于顺帝皆
谓之继统可也皇上奉先帝遗诏入继大统而
谓之不必继嗣只是继统彼欲皇上比于汤武
正统也然自家天下以来禹汤文武皆傅之子
不以为非安得谓嗣不足重也若云只要帝王
之统不绝则如汤之于桀夏之统不绝武王于
纣殷之统不绝汉高祖于秦唐高祖于隋宋艺
祖于周元世祖于宋我太祖高皇帝于顺帝皆
谓之继统可也皇上奉先帝遗诏入继大统而
谓之不必继嗣只是继统彼欲皇上比于汤武
卷十 第 21a 页 WYG0429-0241a.png
可也将置先帝于何地也礼官与进言之臣望
行于初政者仁之至义之尽矣而彼乃谓使陛
下违武宗之诏背献皇帝之恩遂至父子君臣
皆失其道何其心之倒而言之悖也此其人之
欺妄四也
一其言礼官以陛下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慈寿皇
太后为圣母恭穆献皇帝章圣皇太后为本生
父母者非礼云仪礼丧礼篇云为人后者传曰
行于初政者仁之至义之尽矣而彼乃谓使陛
下违武宗之诏背献皇帝之恩遂至父子君臣
皆失其道何其心之倒而言之悖也此其人之
欺妄四也
一其言礼官以陛下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慈寿皇
太后为圣母恭穆献皇帝章圣皇太后为本生
父母者非礼云仪礼丧礼篇云为人后者传曰
卷十 第 21b 页 WYG0429-0241b.png
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又曰为人
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也不贰斩也夫于所
后父母服三年名曰重于本生父母服期年同
于伯叔父母名曰轻今孝宗皇帝本陛下之伯
慈寿皇太后本陛下之伯母反称之曰皇考曰
圣母而为重焉献皇帝本陛下之父章圣皇太
后本陛下之母反称之曰本生皇考本生母而
为轻焉轻者反重重者反轻议礼之臣亦各有
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也不贰斩也夫于所
后父母服三年名曰重于本生父母服期年同
于伯叔父母名曰轻今孝宗皇帝本陛下之伯
慈寿皇太后本陛下之伯母反称之曰皇考曰
圣母而为重焉献皇帝本陛下之父章圣皇太
后本陛下之母反称之曰本生皇考本生母而
为轻焉轻者反重重者反轻议礼之臣亦各有
卷十 第 22a 页 WYG0429-0241c.png
父母者试以其身处之于心安乎此欺妄五也
以上仪礼存證
前件臣等谨按仪礼丧服为人后者传曰何以三
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何如而可谓之后
同宗则可为之后何如而可以为人后支子可
也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
之子若子孙为所后者之兄弟之子若子若子
者以言乎如真子也若非真子何服斩之有又
以上仪礼存證
前件臣等谨按仪礼丧服为人后者传曰何以三
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何如而可谓之后
同宗则可为之后何如而可以为人后支子可
也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
之子若子孙为所后者之兄弟之子若子若子
者以言乎如真子也若非真子何服斩之有又
卷十 第 22b 页 WYG0429-0241d.png
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以期也不贰斩
也何以不贰斩也特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
夫治亲疏贵贱之节惟丧服足以尽其详何也
称情而立文也故曰三年者至痛极也非父母
不足以当之至于期而谓之曰报则有所间矣
执父母之丧则父母之未有执期之丧而犹以
父母者此则所后所生之别百王之所同古今
之所一不可易也然仪礼于本生有父母之云
也何以不贰斩也特重于大宗者降其小宗也
夫治亲疏贵贱之节惟丧服足以尽其详何也
称情而立文也故曰三年者至痛极也非父母
不足以当之至于期而谓之曰报则有所间矣
执父母之丧则父母之未有执期之丧而犹以
父母者此则所后所生之别百王之所同古今
之所一不可易也然仪礼于本生有父母之云
卷十 第 23a 页 WYG0429-0242a.png
司马光则以为立文宜尔胡寅则以为假曰父
母以明当降降则不可名父母矣彼之所引者
此也而曰于所后父母服三年名曰重于本生
父母服期年同于伯叔父母名曰轻岂非彼释
经之旨邪彼尝蹈袭宋欧阳修濮议谓为人后
者为之子非圣人之言礼丧服记为人后者为
其父母报是所后称父母无改称伯叔之文而
今乃为此言既言称所后为父母者为非又言
母以明当降降则不可名父母矣彼之所引者
此也而曰于所后父母服三年名曰重于本生
父母服期年同于伯叔父母名曰轻岂非彼释
经之旨邪彼尝蹈袭宋欧阳修濮议谓为人后
者为之子非圣人之言礼丧服记为人后者为
其父母报是所后称父母无改称伯叔之文而
今乃为此言既言称所后为父母者为非又言
卷十 第 23b 页 WYG0429-0242b.png
称所后为父母者为是此近献议者所以谓彼
天夺之魄者也从前言之则曰天子无为人后
之礼此又引所后之文何其自相乖僻如此非
天夺之魄而使之然乎礼记曰自仁率亲等而
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
祢名曰重固有宜不宜也夫絜重揆礼在陛下
诚宜率祖之秋也彼前之名曰轻曰重者盖窃
乎此而为之言者也彼前谓所后为父母本生
天夺之魄者也从前言之则曰天子无为人后
之礼此又引所后之文何其自相乖僻如此非
天夺之魄而使之然乎礼记曰自仁率亲等而
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
祢名曰重固有宜不宜也夫絜重揆礼在陛下
诚宜率祖之秋也彼前之名曰轻曰重者盖窃
乎此而为之言者也彼前谓所后为父母本生
卷十 第 24a 页 WYG0429-0242c.png
父母为伯叔父母于仪礼虽未有明文而有宋
大儒程颐司马光等曾言之则今日礼官与建
议之臣所执之正义也而彼又谓今孝宗本陛
下伯慈寿本陛下伯母反称之曰皇考曰圣母
而为重焉献皇帝本陛下父章圣本陛下母反
称之曰本生皇考本生母而轻焉彼之云重焉
轻焉者承其名曰重名曰轻而言也而其言又
若此轻者反重重者反轻其于前言不侔甚矣
大儒程颐司马光等曾言之则今日礼官与建
议之臣所执之正义也而彼又谓今孝宗本陛
下伯慈寿本陛下伯母反称之曰皇考曰圣母
而为重焉献皇帝本陛下父章圣本陛下母反
称之曰本生皇考本生母而轻焉彼之云重焉
轻焉者承其名曰重名曰轻而言也而其言又
若此轻者反重重者反轻其于前言不侔甚矣
卷十 第 24b 页 WYG0429-0242d.png
此其人之欺妄五也
一其言陛下只当称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章圣
皇太后亟去本生二字改称皇伯考孝宗皇帝
皇伯母慈寿皇太后得礼之当云唐玄宗称中
宗为皇伯考宋真宗称太祖室曰皇伯考妣及
伏读祖训凡亲王若天子之侄则称天子曰伯
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生可称伯父死独
不可称伯考乎今陛下本以伦序入继大统于
一其言陛下只当称皇考恭穆献皇帝圣母章圣
皇太后亟去本生二字改称皇伯考孝宗皇帝
皇伯母慈寿皇太后得礼之当云唐玄宗称中
宗为皇伯考宋真宗称太祖室曰皇伯考妣及
伏读祖训凡亲王若天子之侄则称天子曰伯
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生可称伯父死独
不可称伯考乎今陛下本以伦序入继大统于
卷十 第 25a 页 WYG0429-0243a.png
孝宗皇帝宜生称伯父死称伯考今礼官以为
庙中无伯考之称弃礼书背祖训此欺妄六也
以上祖训并文献通考存證
前件臣等惟本生二字诚古礼书所无者献皇帝
章圣皇太后胡为乎有本生之称称本生者盖
陛下恭爱之心无有穷已必欲尊称献皇帝曰
皇考尊亲章圣皇太后曰皇母而重违在廷之
议而加本生字以别于入继之大宗此实礼之
庙中无伯考之称弃礼书背祖训此欺妄六也
以上祖训并文献通考存證
前件臣等惟本生二字诚古礼书所无者献皇帝
章圣皇太后胡为乎有本生之称称本生者盖
陛下恭爱之心无有穷已必欲尊称献皇帝曰
皇考尊亲章圣皇太后曰皇母而重违在廷之
议而加本生字以别于入继之大宗此实礼之
卷十 第 25b 页 WYG0429-0243b.png
以义起者也非礼官之所敢拟者也献皇帝始
尊曰兴献帝继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章圣
皇太后始尊曰兴国太后继曰本生圣母章圣
皇太后其为崇隆自古之所无也汉高祖尊太
公汉宣帝尊悼考光武尊南顿君皆不曰皇帝
哀帝尊定陶王曰共皇安帝尊清河王曰孝德
皇桓帝尊蠡吾侯曰孝崇皇灵帝尊父曰孝仁
皇皆不曰帝礼官与执政以陛下孝情所迫而
尊曰兴献帝继曰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章圣
皇太后始尊曰兴国太后继曰本生圣母章圣
皇太后其为崇隆自古之所无也汉高祖尊太
公汉宣帝尊悼考光武尊南顿君皆不曰皇帝
哀帝尊定陶王曰共皇安帝尊清河王曰孝德
皇桓帝尊蠡吾侯曰孝崇皇灵帝尊父曰孝仁
皇皆不曰帝礼官与执政以陛下孝情所迫而
卷十 第 26a 页 WYG0429-0243c.png
将顺以至此极也其亦可以惬矣陛下始当未
惬之时彼因进谓执政留一皇字以待而谓百
皇字不足以易一考字而陛下遂深信之以至
此也献皇帝尝为武宗之臣初省一字欲有所
别尊无二上之义今于皇考上加本生字欲有
所别礼无二考之义宋王曾所谓称权犹足示
后者礼官与执政于此甚非得已者也皇上爱
亲虽有无穷之情亦有不得自尽之情人臣事
惬之时彼因进谓执政留一皇字以待而谓百
皇字不足以易一考字而陛下遂深信之以至
此也献皇帝尝为武宗之臣初省一字欲有所
别尊无二上之义今于皇考上加本生字欲有
所别礼无二考之义宋王曾所谓称权犹足示
后者礼官与执政于此甚非得已者也皇上爱
亲虽有无穷之情亦有不得自尽之情人臣事
卷十 第 26b 页 WYG0429-0243d.png
君虽有必从之义亦有不容曲从之义而彼每
进危言以激圣怒何忍乎陛下于孝宗皇帝称
皇考于祀文于慈寿皇太后称圣母增徽号于
册宝而诏示天下者四年于兹今欲改称皇伯
考伯母义岂安乎近有为大礼问者曰夫义惟
时之从故礼门内之制恩掩义门外之论义断
恩且已受诏于武宗曰君已受迎立于昭圣曰
母已后于孝宗曰考纲常在此而不在彼也而
进危言以激圣怒何忍乎陛下于孝宗皇帝称
皇考于祀文于慈寿皇太后称圣母增徽号于
册宝而诏示天下者四年于兹今欲改称皇伯
考伯母义岂安乎近有为大礼问者曰夫义惟
时之从故礼门内之制恩掩义门外之论义断
恩且已受诏于武宗曰君已受迎立于昭圣曰
母已后于孝宗曰考纲常在此而不在彼也而
卷十 第 27a 页 WYG0429-0244a.png
又欲改于四年之后乎呜呼孝宗上宾于天已
二十年称之为考不知已改之为伯考不知已
而彼忍为是言乃累疏而求必遂也昭圣后在
上彼前此累疏尚未诵言改为伯母而今得并
言矣彼固知前言之可啖也昭圣既改为伯母
章圣当母仪天下而昭圣凡百理当回避天下
表章俱应停革皇上可以安乎章圣可以安乎
彼必曰是则姑仍其旧古今天下岂有母后在
二十年称之为考不知已改之为伯考不知已
而彼忍为是言乃累疏而求必遂也昭圣后在
上彼前此累疏尚未诵言改为伯母而今得并
言矣彼固知前言之可啖也昭圣既改为伯母
章圣当母仪天下而昭圣凡百理当回避天下
表章俱应停革皇上可以安乎章圣可以安乎
彼必曰是则姑仍其旧古今天下岂有母后在
卷十 第 27b 页 WYG0429-0244b.png
上而又使伯母母仪之理乎彼尝谓奉迎章圣
既至子为天子不可以臣妾之礼事人独不念
昭圣夫为天子十八年子为天子十六年为皇
上之母又四年可从降礼以事人乎彼于此必
又变其说曰孝宗虽伯有祖道焉则昭圣有祖
母道焉臣恐昭圣之不能以祖母而自处也何
也不得为母故也其名实已异也陛下虽欲如
前尊上礼节之行先昭圣而次章圣亦有所弗
既至子为天子不可以臣妾之礼事人独不念
昭圣夫为天子十八年子为天子十六年为皇
上之母又四年可从降礼以事人乎彼于此必
又变其说曰孝宗虽伯有祖道焉则昭圣有祖
母道焉臣恐昭圣之不能以祖母而自处也何
也不得为母故也其名实已异也陛下虽欲如
前尊上礼节之行先昭圣而次章圣亦有所弗
卷十 第 28a 页 WYG0429-0244c.png
可也彼为是言者非先帝之臣子乎而忍负先
帝至此欲望其忠于陛下得乎彼谓唐玄宗称
中宗为皇伯考宋真宗称太祖室为皇伯考妣
而谓陛下当称孝宗为皇伯考也事果𩔖欤玄
宗真宗之称于中宗太祖者果可法欤春秋之
义臣子一例不以亲亲害尊尊也晋元帝有事
于太庙钟雅奏景皇帝不以伯祖而登庙称伯
祖不安诏从之玄宗时太庙坏孙平子上言臣
帝至此欲望其忠于陛下得乎彼谓唐玄宗称
中宗为皇伯考宋真宗称太祖室为皇伯考妣
而谓陛下当称孝宗为皇伯考也事果𩔖欤玄
宗真宗之称于中宗太祖者果可法欤春秋之
义臣子一例不以亲亲害尊尊也晋元帝有事
于太庙钟雅奏景皇帝不以伯祖而登庙称伯
祖不安诏从之玄宗时太庙坏孙平子上言臣
卷十 第 28b 页 WYG0429-0244d.png
继君犹子继父孝和宜迁还庙何必为礼下同
鲁晋陈贞节苏献等不以为然平子援经辩数
分明献等不能屈而苏颋右博士诸儒以平子
孤挺见迕于礼官不平其公议者在也真宗时
张齐贤等定庙祀言天子绝期丧宗庙中安得
有伯氏称唐朝五代有称者礼官之失请自今
有事太庙有太祖室宜称孝孙太宗室宜称孝
子而其说不行真宗既伯太祖则宜自称侄而
鲁晋陈贞节苏献等不以为然平子援经辩数
分明献等不能屈而苏颋右博士诸儒以平子
孤挺见迕于礼官不平其公议者在也真宗时
张齐贤等定庙祀言天子绝期丧宗庙中安得
有伯氏称唐朝五代有称者礼官之失请自今
有事太庙有太祖室宜称孝孙太宗室宜称孝
子而其说不行真宗既伯太祖则宜自称侄而
卷十 第 29a 页 WYG0429-0245a.png
终其世犹称孝子是其当时不能自安之情亦
可见矣且夫玄宗真宗所以伯中宗太祖者睿
宗嗣中宗玄宗有睿宗为之考太宗嗣太祖真
宗有太宗为之考睿宗太宗尝为天子矣太庙
有考能承大宗统矣献皇帝未尝缵承正统而
陛下特起嗣武宗位为是武宗后不假言者弟
于武宗则子于孝宗不假言者子于孝宗而伯
之称焉可乎而可使太庙无考庙乎礼记祭法
可见矣且夫玄宗真宗所以伯中宗太祖者睿
宗嗣中宗玄宗有睿宗为之考太宗嗣太祖真
宗有太宗为之考睿宗太宗尝为天子矣太庙
有考能承大宗统矣献皇帝未尝缵承正统而
陛下特起嗣武宗位为是武宗后不假言者弟
于武宗则子于孝宗不假言者子于孝宗而伯
之称焉可乎而可使太庙无考庙乎礼记祭法
卷十 第 29b 页 WYG0429-0245b.png
王立七庙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
庙曰祖考庙远庙为祧有二祧此天子之七庙
也祖训凡亲王若天子之侄则称伯父皇帝陛
下叔父皇帝陛下为进贺表笺言也而何尝谓
入继大统之君上承大宗之统而可称伯考于
庙祀乎夫自家天下以来宗藩入继者多矣惟
元魏孝庄昩于礼故敢称高祖为伯考其臣临
淮王彧表谏以为高祖之于圣躬亲实犹子陛
庙曰祖考庙远庙为祧有二祧此天子之七庙
也祖训凡亲王若天子之侄则称伯父皇帝陛
下叔父皇帝陛下为进贺表笺言也而何尝谓
入继大统之君上承大宗之统而可称伯考于
庙祀乎夫自家天下以来宗藩入继者多矣惟
元魏孝庄昩于礼故敢称高祖为伯考其臣临
淮王彧表谏以为高祖之于圣躬亲实犹子陛
卷十 第 30a 页 WYG0429-0245c.png
下既纂洪绪岂宜加伯考之名历观载籍未有
此事元魏之后中国之君岂复有此事乎而彼
乃敢为是言而谓今礼官为弃礼书背祖训此
其人之欺妄六也
一其言陛下宜别为献皇帝立庙京师云汉宣帝
别为父史皇孙立皇考庙汉光武别为父南顿
君立皇考庙礼也又按汉哀帝追尊定陶共皇
帝立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盖成帝曾
此事元魏之后中国之君岂复有此事乎而彼
乃敢为是言而谓今礼官为弃礼书背祖训此
其人之欺妄六也
一其言陛下宜别为献皇帝立庙京师云汉宣帝
别为父史皇孙立皇考庙汉光武别为父南顿
君立皇考庙礼也又按汉哀帝追尊定陶共皇
帝立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盖成帝曾
卷十 第 30b 页 WYG0429-0245d.png
立哀帝为子故师丹以为不可者以共王为本
生父故也今礼官强执陛下为孝宗皇帝子比
之定陶王为成帝子以献皇帝为本生父故来
邪说纷挐此欺妄七也以上文献通考存證
前件臣等切惟汉宣帝嗣昭帝后昭帝其祖也得
考史皇孙然止谥曰悼其庙止是因园为寝有
司奏为人后者为之子故降其父母不得祭魏
相又请园毁不修汉光武起于匹庶荡涤天下
生父故也今礼官强执陛下为孝宗皇帝子比
之定陶王为成帝子以献皇帝为本生父故来
邪说纷挐此欺妄七也以上文献通考存證
前件臣等切惟汉宣帝嗣昭帝后昭帝其祖也得
考史皇孙然止谥曰悼其庙止是因园为寝有
司奏为人后者为之子故降其父母不得祭魏
相又请园毁不修汉光武起于匹庶荡涤天下
卷十 第 31a 页 WYG0429-0246a.png
名为中兴实同创革及立亲庙张纯朱浮亦以
为为人后者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亲
庙不合礼意设不遭王莽推求宗室以陛下继
统者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纯等谓继统者
不顾私亲盖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也纯等盖
明于继统之义者也又谓宣帝以孙后祖不敢
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今宜除亲庙以
则旧典戴涉等议宜以宣光以下代今亲庙于
为为人后者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亲
庙不合礼意设不遭王莽推求宗室以陛下继
统者安得复顾私亲违礼制乎纯等谓继统者
不顾私亲盖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也纯等盖
明于继统之义者也又谓宣帝以孙后祖不敢
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今宜除亲庙以
则旧典戴涉等议宜以宣光以下代今亲庙于
卷十 第 31b 页 WYG0429-0246b.png
是南顿君立庙于章陵亦独群臣侍祠而已宣
帝于悼考无两考嫌光武取天下于既绝身复
汉祚岂太平入继之可比而为其臣子议礼如
此二帝俱能从之所谓礼者是否自有在也汉
安帝于孝德皇清河嗣王奉祀而已桓帝于孝
崇皇博陵置令丞奉祠而已晋元帝于恭王以
皇子琅邪王嗣而巳宋英宗于濮安懿王以濮
国公主祀而巳安等诸帝虽不可比宣帝光武
帝于悼考无两考嫌光武取天下于既绝身复
汉祚岂太平入继之可比而为其臣子议礼如
此二帝俱能从之所谓礼者是否自有在也汉
安帝于孝德皇清河嗣王奉祀而已桓帝于孝
崇皇博陵置令丞奉祠而已晋元帝于恭王以
皇子琅邪王嗣而巳宋英宗于濮安懿王以濮
国公主祀而巳安等诸帝虽不可比宣帝光武
卷十 第 32a 页 WYG0429-0246c.png
犹为不尽弃礼惟是定陶共皇立庙京师以后
桓帝有烈庙灵帝有奂庙万世下有议及此未
尝不唾骂冷褒段犹等之作俑也而彼引此文
有共皇帝称又有序昭穆仪如孝元帝之说何
所考见是欲争附褒等而妄尊奉乎往代以诱
今日也彼尝奏乞今日必父其父以法尧舜而
欲别立庙反导皇上于哀帝桓灵之间独何心
哉为子为本生父之说臣等已详于前无复用
桓帝有烈庙灵帝有奂庙万世下有议及此未
尝不唾骂冷褒段犹等之作俑也而彼引此文
有共皇帝称又有序昭穆仪如孝元帝之说何
所考见是欲争附褒等而妄尊奉乎往代以诱
今日也彼尝奏乞今日必父其父以法尧舜而
欲别立庙反导皇上于哀帝桓灵之间独何心
哉为子为本生父之说臣等已详于前无复用
卷十 第 32b 页 WYG0429-0246d.png
辩大内之奉慈殿缘周人有祀先妣之典汉宋
因之孝穆太后之祀援此为例故为有据今日
事非所伦也程颐尝言神道不远人情献皇帝
上视孝宗武宗为君为兄宪宗以上为父为祖
其亲且尊皆如皇上之于献皇帝皇上之孝事
如生存俨然在上设若同期宴会献皇帝独专
一室以私子养乎皇上兼事二宗诚敬必有所
分九庙神灵其享诚敬不专之祀乎是致献皇
因之孝穆太后之祀援此为例故为有据今日
事非所伦也程颐尝言神道不远人情献皇帝
上视孝宗武宗为君为兄宪宗以上为父为祖
其亲且尊皆如皇上之于献皇帝皇上之孝事
如生存俨然在上设若同期宴会献皇帝独专
一室以私子养乎皇上兼事二宗诚敬必有所
分九庙神灵其享诚敬不专之祀乎是致献皇
卷十 第 33a 页 WYG0429-0247a.png
帝于父祖君兄不得为孝且敬也而皇上于献
皇帝又得谓之孝乎今观德殿已当落成献皇
帝神主奉迎将至揆诸典礼虽巳过情而陛下
则为至孝彼之言则既行矣而又哓哓焉诬礼
官为强执何其怙恩而求胜也此其人之欺妄
七也
一其言礼官以陛下比宋濮王事体大不相同云
宋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初名宗实仁宗未
皇帝又得谓之孝乎今观德殿已当落成献皇
帝神主奉迎将至揆诸典礼虽巳过情而陛下
则为至孝彼之言则既行矣而又哓哓焉诬礼
官为强执何其怙恩而求胜也此其人之欺妄
七也
一其言礼官以陛下比宋濮王事体大不相同云
宋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初名宗实仁宗未
卷十 第 33b 页 WYG0429-0247b.png
有嗣取宗实入宫命曹皇后拊鞠之年方四岁
亲命学士王圭草诏立为皇子养之宫中二十
八年与陛下不同况仁宗立濮王子为嗣大儒
朱熹已曾并定陶王事论其坏礼今礼官牵合
以比陛下此欺妄八也以上通鉴存證
前件臣等查得礼官初议引宋英宗以濮安懿王
子继仁宗后而载其当时司马光等之奏与程
颐代彭思永之奏以为今日之事兴献王于孝
亲命学士王圭草诏立为皇子养之宫中二十
八年与陛下不同况仁宗立濮王子为嗣大儒
朱熹已曾并定陶王事论其坏礼今礼官牵合
以比陛下此欺妄八也以上通鉴存證
前件臣等查得礼官初议引宋英宗以濮安懿王
子继仁宗后而载其当时司马光等之奏与程
颐代彭思永之奏以为今日之事兴献王于孝
卷十 第 34a 页 WYG0429-0247c.png
宗为弟于皇上为本生父亦犹濮安懿王之于
仁宗英宗皇上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
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
大王妃及奉再议至五议俱不敢违前说乃得
奉敕尊本生父为兴献帝本生母为兴国太后
比因彼续有所奏奉议至再多系前说又奉敕
尊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兴国太后
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而彼乃又奏此臣等
仁宗英宗皇上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
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
大王妃及奉再议至五议俱不敢违前说乃得
奉敕尊本生父为兴献帝本生母为兴国太后
比因彼续有所奏奉议至再多系前说又奉敕
尊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兴国太后
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而彼乃又奏此臣等
卷十 第 34b 页 WYG0429-0247d.png
切惟陛下之入继与宋英宗事其迹若异其义
实同彼谓陛下未尝以宗室子入宫为孝宗所
养育有异于英宗此以迹言之而若异者也礼
官谓前代选立旁支或先俾主震器于生前或
遂令主宗祧于身后非谓生前为子者可为人
后身后入继者不为人后也向使英宗未尝育
于宫中未尝爵为皇子仁宗既没曹太后始援
而立之以继仁宗则英宗遂可不考仁宗母曹
实同彼谓陛下未尝以宗室子入宫为孝宗所
养育有异于英宗此以迹言之而若异者也礼
官谓前代选立旁支或先俾主震器于生前或
遂令主宗祧于身后非谓生前为子者可为人
后身后入继者不为人后也向使英宗未尝育
于宫中未尝爵为皇子仁宗既没曹太后始援
而立之以继仁宗则英宗遂可不考仁宗母曹
卷十 第 35a 页 WYG0429-0248a.png
太后乎仁宗在位久垂老而无子乃预立英宗
为嗣其他中道崩殂而无后者皆不及预立而
入继其统者皆曰吾未尝亲受诏而为之子吾
自继统非为之后也其说得乎此以其义言之
而实同者也近者建议为人后者曰按晋杜瑗
曰夫所谓为人后者有先之名也言其既没于
以承之耳非并存之称也子夏曰族人以支子
后大宗明为人后者实宗子已没而族人立之
为嗣其他中道崩殂而无后者皆不及预立而
入继其统者皆曰吾未尝亲受诏而为之子吾
自继统非为之后也其说得乎此以其义言之
而实同者也近者建议为人后者曰按晋杜瑗
曰夫所谓为人后者有先之名也言其既没于
以承之耳非并存之称也子夏曰族人以支子
后大宗明为人后者实宗子已没而族人立之
卷十 第 35b 页 WYG0429-0248b.png
非宗子存而立之也以是言之仁宗养英宗于
宫中乃立嗣耳及仁宗崩而英宗继统斯应为
人后之礼也故生前为子者但曰立嗣而身后
入继者始为人后耳彼谓孝宗未尝命陛下为
子因曰非为人后者此正不知为人后之义也
臣等愚意此义比之礼官所言尤为明白宋朝
宗室皆在京师非如今日分封外服故可择为
预养仁宗尝告其臣曰宫中养一子其后只立
宫中乃立嗣耳及仁宗崩而英宗继统斯应为
人后之礼也故生前为子者但曰立嗣而身后
入继者始为人后耳彼谓孝宗未尝命陛下为
子因曰非为人后者此正不知为人后之义也
臣等愚意此义比之礼官所言尤为明白宋朝
宗室皆在京师非如今日分封外服故可择为
预养仁宗尝告其臣曰宫中养一子其后只立
卷十 第 36a 页 WYG0429-0248c.png
宗实为嗣若论养育则其同养而不得立者亦
可谓之为后乎向使仁宗立皇子后或亲生有
子天下必归所立皇子乎亦必归所生子乎然
则所立皇子亦未可即谓之为人后者明矣故
当时司马光请建储疏亦曰大宗无子则小宗
为之后者为之子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摄储
贰以待皇嗣之立退居藩服宗实被命为皇子
将入宫戒其舍人亦曰谨守吾舍上有适嗣吾
可谓之为后乎向使仁宗立皇子后或亲生有
子天下必归所立皇子乎亦必归所生子乎然
则所立皇子亦未可即谓之为人后者明矣故
当时司马光请建储疏亦曰大宗无子则小宗
为之后者为之子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摄储
贰以待皇嗣之立退居藩服宗实被命为皇子
将入宫戒其舍人亦曰谨守吾舍上有适嗣吾
卷十 第 36b 页 WYG0429-0248d.png
归矣彼乃谓养育与亲立为后而身后入继不
为后者真坐不知为人后之义故也今人有生
三子而其长子死焉者次子三子岂不可为父
后而长子之子持三年丧谓之承重代父为后
也庶子虽叔而不得主父祭长子之子虽侄而
得主祖祭孙死而孙之子亦然故谓之为后皇
上既主孝宗武宗之祀而可谓不为之后乎朱
子曾并定陶王事论古礼之坏者见其语录答
为后者真坐不知为人后之义故也今人有生
三子而其长子死焉者次子三子岂不可为父
后而长子之子持三年丧谓之承重代父为后
也庶子虽叔而不得主父祭长子之子虽侄而
得主祖祭孙死而孙之子亦然故谓之为后皇
上既主孝宗武宗之祀而可谓不为之后乎朱
子曾并定陶王事论古礼之坏者见其语录答
卷十 第 37a 页 WYG0429-0249a.png
门人濮议之问曰欧阳修之说断不可且如今
有为人后者一日所后之父与所生之人相对
坐其子来唤所后父为父终不成又唤其父为
父这自是道理不可试坐仁宗于此亦坐濮王
于此使英宗过焉终不成都唤两人为父只缘
众人道是死后为鬼神不可考胡乱呼都不妨
都不思道理不可如此先时仁宗有诏云朕皇
兄濮安懿王之子犹朕之子也此甚分明当时只
有为人后者一日所后之父与所生之人相对
坐其子来唤所后父为父终不成又唤其父为
父这自是道理不可试坐仁宗于此亦坐濮王
于此使英宗过焉终不成都唤两人为父只缘
众人道是死后为鬼神不可考胡乱呼都不妨
都不思道理不可如此先时仁宗有诏云朕皇
兄濮安懿王之子犹朕之子也此甚分明当时只
卷十 第 37b 页 WYG0429-0249b.png
以此为据足矣亚夫问古礼自何时坏起曰自
定陶王时已坏了盖成帝不立弟中山王以为
礼兄弟不得相入为庙乃立定陶王盖子行也
孔光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争之不获当时濮
庙之争都是不曾好好读古礼见得古人意思
为人后为之子其义甚详已上语录之所载也
而彼乃谓仁宗立濮王子为嗣大儒朱熹巳曾
并定陶王事论其坏礼则是彼全不识文义见
定陶王时已坏了盖成帝不立弟中山王以为
礼兄弟不得相入为庙乃立定陶王盖子行也
孔光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争之不获当时濮
庙之争都是不曾好好读古礼见得古人意思
为人后为之子其义甚详已上语录之所载也
而彼乃谓仁宗立濮王子为嗣大儒朱熹巳曾
并定陶王事论其坏礼则是彼全不识文义见
卷十 第 38a 页 WYG0429-0249c.png
得大儒所论坏礼处也而敢腼颜以论大礼而
谓礼官牵合以比陛下近日进言者所以谓其
天夺之魄而无廉耻者也此其人之欺妄八也
一其言陛下宜迎献皇帝神主至京入别立新庙
云古者迁国载群庙之主以从礼也今礼官以
为史籍并无迁主之事此欺妄九也以上礼记
曾子问存證
前件臣等惟彼之所引者迁国载主之礼是谓本
谓礼官牵合以比陛下近日进言者所以谓其
天夺之魄而无廉耻者也此其人之欺妄八也
一其言陛下宜迎献皇帝神主至京入别立新庙
云古者迁国载群庙之主以从礼也今礼官以
为史籍并无迁主之事此欺妄九也以上礼记
曾子问存證
前件臣等惟彼之所引者迁国载主之礼是谓本
卷十 第 38b 页 WYG0429-0249d.png
为天子如盘庚迁都及为诸侯而迁国者非谓
今日以旁支入继大统为天子者也若如其言
献皇帝分封已越数世有继别之宗有继祢之
小宗或陛下更有亲弟迎使既至陛下以宗社
为重必须受命而亲弟当嗣王爵为献皇帝后
无疑陛下自不得而考献皇帝矣献皇帝神主
在庙有嗣王共祀又将何如前此礼官谓安陆
陵园当立嗣王共祀礼也彼乃比于古者迁国
今日以旁支入继大统为天子者也若如其言
献皇帝分封已越数世有继别之宗有继祢之
小宗或陛下更有亲弟迎使既至陛下以宗社
为重必须受命而亲弟当嗣王爵为献皇帝后
无疑陛下自不得而考献皇帝矣献皇帝神主
在庙有嗣王共祀又将何如前此礼官谓安陆
陵园当立嗣王共祀礼也彼乃比于古者迁国
卷十 第 39a 页 WYG0429-0250a.png
之事谓献皇帝神主宜迎至京而又知万万不
可以入太庙而欲别立新庙祀之其非礼无稽
自可见矣此其人之欺妄九也
一其言陛下入继大统遵高皇帝祖训不当辄称
慈寿皇太后懿旨云伏睹祖训凡皇后只许内
治宫中诸等妇女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
况立君继统实遵太祖高皇帝兄终弟及之训
慈寿皇太后固不得专制干预者也今礼官辄
可以入太庙而欲别立新庙祀之其非礼无稽
自可见矣此其人之欺妄九也
一其言陛下入继大统遵高皇帝祖训不当辄称
慈寿皇太后懿旨云伏睹祖训凡皇后只许内
治宫中诸等妇女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
况立君继统实遵太祖高皇帝兄终弟及之训
慈寿皇太后固不得专制干预者也今礼官辄
卷十 第 39b 页 WYG0429-0250b.png
陷慈寿皇太后违祖训以干预外事此欺妄十
也以上祖训存證
前件臣等仰惟祖训此言见内令第四条礼记所
谓听天下之内治者也而彼引之言陛下入继
当遵祖训不当辄称慈寿皇太后懿旨然则慈
寿懿旨其有弗遵祖训者乎臣等伏读武宗遗
诏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贤明仁孝伦序当
立已遵照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
也以上祖训存證
前件臣等仰惟祖训此言见内令第四条礼记所
谓听天下之内治者也而彼引之言陛下入继
当遵祖训不当辄称慈寿皇太后懿旨然则慈
寿懿旨其有弗遵祖训者乎臣等伏读武宗遗
诏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贤明仁孝伦序当
立已遵照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
卷十 第 40a 页 WYG0429-0250c.png
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钦
此继立大事也武宗以告于宗庙八庙之太皇
太后孝宗皇帝在天之灵实闻之圣母存焉则
不当请之而使闻之乎请于慈寿而即日遣迎
是慈寿之尊祖训也既而慈寿懿旨云皇帝寝
疾弥留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
即日遣官迎取兴献王长子来京嗣皇帝位君
临天下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施行钦此然
此继立大事也武宗以告于宗庙八庙之太皇
太后孝宗皇帝在天之灵实闻之圣母存焉则
不当请之而使闻之乎请于慈寿而即日遣迎
是慈寿之尊祖训也既而慈寿懿旨云皇帝寝
疾弥留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
即日遣官迎取兴献王长子来京嗣皇帝位君
临天下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施行钦此然
卷十 第 40b 页 WYG0429-0250d.png
则慈寿何尝敢违祖训以干预外事乎而礼官
又何尝有陷之之事乎懿旨岂礼官之与定者
乎天下太祖高皇帝之天下也法度亦太祖高
皇帝之法度也若无所本不敢创立祖训谓朝
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此子孙万世守以为法
度者也彼尝谓武宗皇帝无子又无亲弟献皇
帝在则实为孝宗皇帝亲嫡弟伦序当为天子
以及陛下故皇帝皇考皆当追称之者设使武
又何尝有陷之之事乎懿旨岂礼官之与定者
乎天下太祖高皇帝之天下也法度亦太祖高
皇帝之法度也若无所本不敢创立祖训谓朝
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此子孙万世守以为法
度者也彼尝谓武宗皇帝无子又无亲弟献皇
帝在则实为孝宗皇帝亲嫡弟伦序当为天子
以及陛下故皇帝皇考皆当追称之者设使武
卷十 第 41a 页 WYG0429-0251a.png
宗弥留之际献皇帝无恙先帝遗诏母后懿旨
廷臣集议咸以祖训初无以叔继侄之文止迎
陛下而献皇帝方命不遣曰是伦序当我乎立
可不可也陛下亦曰吾不知有天下只知有吾
父吾为父后不得去本国卒不受命可不可也
又或其时有阴奸如彼者而在执政之位倡议
献皇帝止生一子不得为人后圣母之意别有
所属孝宗诸亲弟尚有在者先帝之兄弟行者
廷臣集议咸以祖训初无以叔继侄之文止迎
陛下而献皇帝方命不遣曰是伦序当我乎立
可不可也陛下亦曰吾不知有天下只知有吾
父吾为父后不得去本国卒不受命可不可也
又或其时有阴奸如彼者而在执政之位倡议
献皇帝止生一子不得为人后圣母之意别有
所属孝宗诸亲弟尚有在者先帝之兄弟行者
卷十 第 41b 页 WYG0429-0251b.png
又不止数十人陛下果如彼说直以祖训为辞
不用诏旨而自谓当立可不可也今日神器必
归真主虽皇祖之训先帝之遗诏固圣母之意
也英庙之复辟也孝恭太后懿旨实行中外而
彼欲绝陛下大宗之恩谓武宗无与焉圣母不
得干预焉者欲陛下之不母之也是何心哉陛
下之心其亦然之否乎或曰彼尝有正名之说
矣即如其言谓献皇帝在必为天子武宗为君
不用诏旨而自谓当立可不可也今日神器必
归真主虽皇祖之训先帝之遗诏固圣母之意
也英庙之复辟也孝恭太后懿旨实行中外而
彼欲绝陛下大宗之恩谓武宗无与焉圣母不
得干预焉者欲陛下之不母之也是何心哉陛
下之心其亦然之否乎或曰彼尝有正名之说
矣即如其言谓献皇帝在必为天子武宗为君
卷十 第 42a 页 WYG0429-0251c.png
献皇帝为臣万世定分将谓以武宗为侄皇帝
而可乎又如皇上在藩邸臣也今日君也天下
亲王伯也叔也兄也伯叔祖父也今日皆臣也
兹亦得谓之正名而不可改乎夫天下有名有
实固有实存而名亡者亦有名存而实亡者去
实全名正名统实圣贤道名分之大法也陛下
不得考献皇帝者名也然一日离潜继统献皇
帝即为天子之父章圣皇太后又享天下之养
而可乎又如皇上在藩邸臣也今日君也天下
亲王伯也叔也兄也伯叔祖父也今日皆臣也
兹亦得谓之正名而不可改乎夫天下有名有
实固有实存而名亡者亦有名存而实亡者去
实全名正名统实圣贤道名分之大法也陛下
不得考献皇帝者名也然一日离潜继统献皇
帝即为天子之父章圣皇太后又享天下之养
卷十 第 42b 页 WYG0429-0251d.png
是父母之实也子孙万世克守宗祧陛下之后
即献皇帝之后是有天下之实也独不念所以
致是者非由武宗遗诏乎孝宗君临天下十有
八年深仁厚泽士民思之至今垂涕武宗遗诏
降而陛下入继天下万国翕然仰戴亦曰孝宗
之子昭圣皇太后母仪天下几四年属先帝宴
驾血属乏人逆彬伺衅禁阙□攘懿旨内出次
第诛夷而能恪遵祖训虚天位逾月以待陛下
即献皇帝之后是有天下之实也独不念所以
致是者非由武宗遗诏乎孝宗君临天下十有
八年深仁厚泽士民思之至今垂涕武宗遗诏
降而陛下入继天下万国翕然仰戴亦曰孝宗
之子昭圣皇太后母仪天下几四年属先帝宴
驾血属乏人逆彬伺衅禁阙□攘懿旨内出次
第诛夷而能恪遵祖训虚天位逾月以待陛下
卷十 第 43a 页 WYG0429-0252a.png
又守家法不袭垂帘故事一应政务旨示群臣
俱待嗣君至日施行若此后德在古为难而有
功于皇上不在生育之下尚赖体念先帝付托
之重孝养备至亦仅建父母之名于上而彼又
请并欲夺之不知所以处庄肃太后者又何如
也此岂人臣之所忍言者哉亦岂陛下之所忍
闻者哉祖训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
亲者斩近有进言者谓彼非风宪官太后又无
俱待嗣君至日施行若此后德在古为难而有
功于皇上不在生育之下尚赖体念先帝付托
之重孝养备至亦仅建父母之名于上而彼又
请并欲夺之不知所以处庄肃太后者又何如
也此岂人臣之所忍言者哉亦岂陛下之所忍
闻者哉祖训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
亲者斩近有进言者谓彼非风宪官太后又无
卷十 第 43b 页 WYG0429-0252b.png
小过又陛下母非亲王比而敢于诽谤离间如
此设使太后忧思不豫虽斩彼万段恐无益也
此其人之欺妄十也
一其言寿安皇太后不得率天下终三年丧实陛
下终天之恨云礼经嫡孙承重者为祖父母服
三年寿安皇太后止生献皇帝献皇帝止生陛
下今献皇帝不在陛下实承重嫡孙当率天下
为三年丧礼也礼官乃定为哭临一日丧服十
此设使太后忧思不豫虽斩彼万段恐无益也
此其人之欺妄十也
一其言寿安皇太后不得率天下终三年丧实陛
下终天之恨云礼经嫡孙承重者为祖父母服
三年寿安皇太后止生献皇帝献皇帝止生陛
下今献皇帝不在陛下实承重嫡孙当率天下
为三年丧礼也礼官乃定为哭临一日丧服十
卷十 第 44a 页 WYG0429-0252c.png
三日但以文移行之两京而已夫以日易月三
年丧应二十七日期年应十二日然则十三日
之说果何制也寿安既为皇太后矣为天子祖
母矣当诏天下丧之礼也以文移而不以诏及
两京而不及天下又何制也此等已往之事莫
大之失为天下后世非笑陛下虽欲追悔而不
可及前日既误今日可容再误邪议礼者皆安
然而无愧悟此欺妄十一也
年丧应二十七日期年应十二日然则十三日
之说果何制也寿安既为皇太后矣为天子祖
母矣当诏天下丧之礼也以文移而不以诏及
两京而不及天下又何制也此等已往之事莫
大之失为天下后世非笑陛下虽欲追悔而不
可及前日既误今日可容再误邪议礼者皆安
然而无愧悟此欺妄十一也
卷十 第 44b 页 WYG0429-0252d.png
前件臣等切惟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嫡庶定矣
故诸侯不再娶于礼无二适鲁隐公立仲子之
宫春秋罪其非礼至汉朝乃引公羊母以子贵
之说当时已自为非义矣寿安皇太后为宪庙
贵妃终孝宗武宗之世皇上继统之后推原本
始故尊称之典特隆其丧也彼比陛下于嫡孙
承重然则陛下之所承何处为重而当率天下
终三年丧不知其果出于何礼也公羊春秋天
故诸侯不再娶于礼无二适鲁隐公立仲子之
宫春秋罪其非礼至汉朝乃引公羊母以子贵
之说当时已自为非义矣寿安皇太后为宪庙
贵妃终孝宗武宗之世皇上继统之后推原本
始故尊称之典特隆其丧也彼比陛下于嫡孙
承重然则陛下之所承何处为重而当率天下
终三年丧不知其果出于何礼也公羊春秋天
卷十 第 45a 页 WYG0429-0253a.png
子曰崩诸侯曰薨献皇帝以兴王薨于正德十
四年而彼曰献皇帝不在彼知不可曰崩而又
謟不曰薨而曰不在不在其可为死亡称乎彼
言之可羞形于议礼大扺𩔖此古礼所无者臣
等今无暇于辩矣伏睹太祖高皇帝孝慈录序
服子为父母庶子为所生母嫡孙为祖父母承
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祖
父母承重皆斩衰三年孙为祖父母父母众子
四年而彼曰献皇帝不在彼知不可曰崩而又
謟不曰薨而曰不在不在其可为死亡称乎彼
言之可羞形于议礼大扺𩔖此古礼所无者臣
等今无暇于辩矣伏睹太祖高皇帝孝慈录序
服子为父母庶子为所生母嫡孙为祖父母承
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祖
父母承重皆斩衰三年孙为祖父母父母众子
卷十 第 45b 页 WYG0429-0253b.png
为所生母齐衰不杖期寿安皇太后之丧陛下
得为三年服乎非承重则不得为三年服然则
陛下所承之重可知已宪庙正后孝贞纯皇后
也孝穆太后寿安太后皆宪庙妃而孝穆为孝
宗母寿安为陛下祖母而皆尊称曰后者也陛
下以嫡孙言则承重在宪庙孝贞纯皇后以为
人后言亦在孝贞纯皇后礼之委曲非臣等所
能尽彼所言为遵古礼乎为遵御制孝慈录乎
得为三年服乎非承重则不得为三年服然则
陛下所承之重可知已宪庙正后孝贞纯皇后
也孝穆太后寿安太后皆宪庙妃而孝穆为孝
宗母寿安为陛下祖母而皆尊称曰后者也陛
下以嫡孙言则承重在宪庙孝贞纯皇后以为
人后言亦在孝贞纯皇后礼之委曲非臣等所
能尽彼所言为遵古礼乎为遵御制孝慈录乎
卷十 第 46a 页 WYG0429-0253c.png
彼前欲陛下不考孝宗不母昭圣而此所言又
欲陛下不祖母于孝贞纯皇后矣恐非宪庙之
所欲闻也故大学士丘浚议汉孝元陵云为大
宗后承正统非但继父也亦继母焉哀帝为成
帝后而祖元帝则元后其祖母也尊无二上则
所当合葬于元帝者元后也而傅氏合葬焉哀
帝于傅太后固若隮于尊矣无乃卑其祖乎寿
安之丧前此礼官议服期哭临一日丧服十二
欲陛下不祖母于孝贞纯皇后矣恐非宪庙之
所欲闻也故大学士丘浚议汉孝元陵云为大
宗后承正统非但继父也亦继母焉哀帝为成
帝后而祖元帝则元后其祖母也尊无二上则
所当合葬于元帝者元后也而傅氏合葬焉哀
帝于傅太后固若隮于尊矣无乃卑其祖乎寿
安之丧前此礼官议服期哭临一日丧服十二
卷十 第 46b 页 WYG0429-0253d.png
日若夫十三日之制实出宸断乃陛下不能自已
之孝情也文移行两京以文移之不以诏及两
京而不及天下礼官考之先朝故事或有损益
尔故大学士李东阳燕对录弘治十七年孝肃
太后崩孝宗召内阁臣议陵庙事谓孝庄睿皇
后葬不合礼欲为釐正又谓祔庙之礼尤所当
讲刘健等奏先年奏议已定慈懿太后居左今
大行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配享英庙且引
之孝情也文移行两京以文移之不以诏及两
京而不及天下礼官考之先朝故事或有损益
尔故大学士李东阳燕对录弘治十七年孝肃
太后崩孝宗召内阁臣议陵庙事谓孝庄睿皇
后葬不合礼欲为釐正又谓祔庙之礼尤所当
讲刘健等奏先年奏议已定慈懿太后居左今
大行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配享英庙且引
卷十 第 47a 页 WYG0429-0254a.png
唐宋故事为證臣等不敢轻议其实汉以前惟
一帝一后唐始有二后宋亦有三后并祔者孝
宗曰二后已非若三后尤为非礼事须师古末
世鄙亵之事不足学宗庙事关系纲常极重岂
可有毫发僣差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恩泽深厚
朕何敢忘但一人之私情尔钱太后乃皇祖册
立正后我朝祖宗以来惟一帝一后今若并祔
乃从朕坏起后来杂乱恐无纪极孝穆太后朕
一帝一后唐始有二后宋亦有三后并祔者孝
宗曰二后已非若三后尤为非礼事须师古末
世鄙亵之事不足学宗庙事关系纲常极重岂
可有毫发僣差太皇太后鞠育朕躬恩泽深厚
朕何敢忘但一人之私情尔钱太后乃皇祖册
立正后我朝祖宗以来惟一帝一后今若并祔
乃从朕坏起后来杂乱恐无纪极孝穆太后朕
卷十 第 47b 页 WYG0429-0254b.png
生身母止尊称为皇太后别祀于奉慈殿今仁
寿宫前殿尽宽意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
孝穆太后于后殿岁时祭享一如太庙不敢少
缺此孝宗所以为圣人而庙号为孝者也孝宗
若从在先定议二后并祔人无复有言者而犹
必改合于古礼不有孝宗高世之见彼于今日
又将何如其不请以寿安并祔于宪庙乎彼之
谓已往之事莫大之失为天下后世非笑追悔
寿宫前殿尽宽意欲奉太皇太后于此他日奉
孝穆太后于后殿岁时祭享一如太庙不敢少
缺此孝宗所以为圣人而庙号为孝者也孝宗
若从在先定议二后并祔人无复有言者而犹
必改合于古礼不有孝宗高世之见彼于今日
又将何如其不请以寿安并祔于宪庙乎彼之
谓已往之事莫大之失为天下后世非笑追悔
卷十 第 48a 页 WYG0429-0254c.png
不及皆是把持君父之说使我皇上于是有戚
戚焉弗满者以为前日真误而今日不可再也
亦何忍乎彼谓议礼之臣安然而无愧悟何也
执政礼臣于今日事建议者谓其不能积诚以
格圣心坚守以回天听是则有愧焉尔而非此
之谓也此其人之欺妄十一也
一其言新颁诏令决宜重改云记曰生曰父母死
曰考妣盖人之生必各禀父母而无二岂可有
戚焉弗满者以为前日真误而今日不可再也
亦何忍乎彼谓议礼之臣安然而无愧悟何也
执政礼臣于今日事建议者谓其不能积诚以
格圣心坚守以回天听是则有愧焉尔而非此
之谓也此其人之欺妄十一也
一其言新颁诏令决宜重改云记曰生曰父母死
曰考妣盖人之生必各禀父母而无二岂可有
卷十 第 48b 页 WYG0429-0254d.png
两考之称乎虽闾阎童子亦羞称之可加之万
乘之尊乎主称两考不知傍注奉祀果何称乎
近者傅闻陛下于孝宗皇帝称嗣子于恭穆献
皇帝称长子夫于恭穆献皇帝称长子是矣于
孝宗皇帝可更称嗣子乎长子嗣子之别为二
主傍注子称自古经传未闻有此礼也今陛下
改诏在一言之决片纸之费不改则百世之羞
万古之笑此欺妄十二也
乘之尊乎主称两考不知傍注奉祀果何称乎
近者傅闻陛下于孝宗皇帝称嗣子于恭穆献
皇帝称长子夫于恭穆献皇帝称长子是矣于
孝宗皇帝可更称嗣子乎长子嗣子之别为二
主傍注子称自古经传未闻有此礼也今陛下
改诏在一言之决片纸之费不改则百世之羞
万古之笑此欺妄十二也
卷十 第 49a 页 WYG0429-0255a.png
前件臣等闻书曰令出惟行弗惟反易曰涣汗其
大号诏者帝王之所以号令天下告诸天地宗
庙达之邦国一定而不可易所谓吁谟定命远
猷辰告者也陛下远体祖宗之心辅导诸臣上
体陛下之心于是乎演之为丝纶播之为号令
传之为典则天下诸藩宗室闻而遵之群黎百
姓闻而遵之九夷八蛮闻而遵之而可改乎其
有改也必有悔也改而合礼悔而从义必如是
大号诏者帝王之所以号令天下告诸天地宗
庙达之邦国一定而不可易所谓吁谟定命远
猷辰告者也陛下远体祖宗之心辅导诸臣上
体陛下之心于是乎演之为丝纶播之为号令
传之为典则天下诸藩宗室闻而遵之群黎百
姓闻而遵之九夷八蛮闻而遵之而可改乎其
有改也必有悔也改而合礼悔而从义必如是
卷十 第 49b 页 WYG0429-0255b.png
而得乎天理之正必如是而即乎人心之安而
后可改也然已犯不慎始之戒反汗易令已非
治朝美节又况于天理有未正而人心所未安
乎而彼乃敢昌言新诏决宜重改乃敢擅议宗
庙非毁诏书盖汉制大不敬必诛而无赦者也
臣等惟彼所引礼记父母考妣之云闾阎童子
诚亦知之两考之称其失不细正是臣等重大
宗者该以为言彼却反言之尔仪礼所谓不二
后可改也然已犯不慎始之戒反汗易令已非
治朝美节又况于天理有未正而人心所未安
乎而彼乃敢昌言新诏决宜重改乃敢擅议宗
庙非毁诏书盖汉制大不敬必诛而无赦者也
臣等惟彼所引礼记父母考妣之云闾阎童子
诚亦知之两考之称其失不细正是臣等重大
宗者该以为言彼却反言之尔仪礼所谓不二
卷十 第 50a 页 WYG0429-0255c.png
斩者正是以小宗继大宗便当以大宗所后为
父母而服斩故于本生降为期是之谓不二斩
嫌于二父也陛下入继大统自当以孝宗为皇
考献皇帝为皇叔而后无两考之嫌今以孝宗
为皇考四年矣更以献皇帝为本生皇考岂得
已哉彼云以嗣子长子傍注奉祀之事非臣等
所与知然实经传未有之礼也彼之此言若似
而非者也言若似礼而不明正统大义亦犹王
父母而服斩故于本生降为期是之谓不二斩
嫌于二父也陛下入继大统自当以孝宗为皇
考献皇帝为皇叔而后无两考之嫌今以孝宗
为皇考四年矣更以献皇帝为本生皇考岂得
已哉彼云以嗣子长子傍注奉祀之事非臣等
所与知然实经传未有之礼也彼之此言若似
而非者也言若似礼而不明正统大义亦犹王
卷十 第 50b 页 WYG0429-0255d.png
莽之借周公之礼以自文曹操之借文王之功
以自况尔故大学士丘浚作世史正纲书汉宣
帝追尊悼考为皇考立寝庙而为之议曰后世
自外入继大统为其本生父母立庙始此夫无
子者立兄弟之子以为后为之后者为之子也
我既以彼为子则彼必以我为父其所生于我
兄邪则称之以伯父于我弟邪则称之以叔父
天地之大义生人之大伦不得而变易者也宣
以自况尔故大学士丘浚作世史正纲书汉宣
帝追尊悼考为皇考立寝庙而为之议曰后世
自外入继大统为其本生父母立庙始此夫无
子者立兄弟之子以为后为之后者为之子也
我既以彼为子则彼必以我为父其所生于我
兄邪则称之以伯父于我弟邪则称之以叔父
天地之大义生人之大伦不得而变易者也宣
卷十 第 51a 页 WYG0429-0256a.png
帝继孝昭之统而又尊其所生以为皇考是其
有见于生身之恩不可忘而无见于继统之义
不可二于伦则紊于礼则失后世自旁支入继
者往往引以为据而不以为非善乎伊川程氏
有言揆量事体别立殊称若曰皇伯叔父某国
大王而使其子孙袭爵奉祀则于大统无嫌二
之失而于所生亦极尊崇之道斯言也可以示
法万世矣孝宗皇帝敕翰林儒臣为历代通鉴
有见于生身之恩不可忘而无见于继统之义
不可二于伦则紊于礼则失后世自旁支入继
者往往引以为据而不以为非善乎伊川程氏
有言揆量事体别立殊称若曰皇伯叔父某国
大王而使其子孙袭爵奉祀则于大统无嫌二
之失而于所生亦极尊崇之道斯言也可以示
法万世矣孝宗皇帝敕翰林儒臣为历代通鉴
卷十 第 51b 页 WYG0429-0256b.png
纂要书宋仁宗立宗实为皇子而为之注曰英
宗被召为皇子戒其舍人曰谨守吾舍上有适
嗣吾归矣此固其谦让避祸之心亦可见古者
大宗之礼为后之义犹有存者此义若明则立
后者无太早之嫌为后者无迟留之衅而天下
之大计可定矣此注盖详定官李东阳等笔也
续书诏称濮王为亲立园庙又注程子颐曰言
事之臣知称亲之非而不明尊崇之礼使濮王
宗被召为皇子戒其舍人曰谨守吾舍上有适
嗣吾归矣此固其谦让避祸之心亦可见古者
大宗之礼为后之义犹有存者此义若明则立
后者无太早之嫌为后者无迟留之衅而天下
之大计可定矣此注盖详定官李东阳等笔也
续书诏称濮王为亲立园庙又注程子颐曰言
事之臣知称亲之非而不明尊崇之礼使濮王
卷十 第 52a 页 WYG0429-0256c.png
与诸父等若尊称为皇伯父濮国大王则在濮
王极尊崇之道于仁宗无嫌二之失矣丘浚成
书在成化十七年李东阳等进书在正德二年
当时未有今日事也其论议引注巳如此使先
朝老成尚存为陛下议今日事亦不过如此陛
下亦岂忍深罪之乎而彼因在廷诸臣议礼进
言于陛下咸斥其非遂乃攘臂而起力诋执政
礼官为欺妄向使丘浚李东阳等柄用如成化
王极尊崇之道于仁宗无嫌二之失矣丘浚成
书在成化十七年李东阳等进书在正德二年
当时未有今日事也其论议引注巳如此使先
朝老成尚存为陛下议今日事亦不过如此陛
下亦岂忍深罪之乎而彼因在廷诸臣议礼进
言于陛下咸斥其非遂乃攘臂而起力诋执政
礼官为欺妄向使丘浚李东阳等柄用如成化
卷十 第 52b 页 WYG0429-0256d.png
弘治时其敢肆其丑诋指为朋党乎大礼已成
矣而拟更于三年之后大诏已颁矣而直斥为
片纸之费礼齿君之路马者有诛而彼欲更易
已成之礼奇邪惑众而不听悬法象魏者必杀
而不以听而彼敢非毁已颁之诏此在廷诸臣
所以不得不合辞而诉于我皇上也陛下若再
误用彼言重改诏书则彼之所谓百世之羞万
古之笑者有在矣此其人之欺妄十二也
矣而拟更于三年之后大诏已颁矣而直斥为
片纸之费礼齿君之路马者有诛而彼欲更易
已成之礼奇邪惑众而不听悬法象魏者必杀
而不以听而彼敢非毁已颁之诏此在廷诸臣
所以不得不合辞而诉于我皇上也陛下若再
误用彼言重改诏书则彼之所谓百世之羞万
古之笑者有在矣此其人之欺妄十二也
卷十 第 53a 页 WYG0429-0257a.png
一其言今日议礼朋党之故云以陛下为孝宗之
子之说者其始变于奸权大臣一人而已礼官
附之九卿科道附之初不顾事体之大礼义之
非者也九卿六科十三道官连名之疏岂议论
同哉如九卿党首自草一疏不令众见止以空
纸列书九卿官衔著吏送与画一知字有不画
者回报即令科道党与指事劾之内阁批令自
陈吏部覆令致仕虽大臣多衔冤而去无敢声
子之说者其始变于奸权大臣一人而已礼官
附之九卿科道附之初不顾事体之大礼义之
非者也九卿六科十三道官连名之疏岂议论
同哉如九卿党首自草一疏不令众见止以空
纸列书九卿官衔著吏送与画一知字有不画
者回报即令科道党与指事劾之内阁批令自
陈吏部覆令致仕虽大臣多衔冤而去无敢声
卷十 第 53b 页 WYG0429-0257b.png
言至于科道连章则亦犹然者掌事一人执笔馀
者画知今在廷助臣议者不为不多瞻前顾后
但颔首称是而已此欺妄十三也
前件臣等尝读宋欧阳修朋党论曰君子以同道
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但当退小人
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
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
六人为一朋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
者画知今在廷助臣议者不为不多瞻前顾后
但颔首称是而已此欺妄十三也
前件臣等尝读宋欧阳修朋党论曰君子以同道
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但当退小人
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
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凯十
六人为一朋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凯君
卷十 第 54a 页 WYG0429-0257c.png
子之朋天下大治舜为天子而皋陶稷契二十
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善推让为一朋而舜皆
用之天下亦大治盖尧舜能用君子之真朋故
也又尝读欧阳修五代史传论曰小人欲空人
之国而去其君子者必进朋党之说欲孤人主
之势而蔽其耳目者必进朋党之说夺国而与
人者必进朋党之说去其君子者惟以朋党罪
之则无免者矣善人日远小人日进则为人主
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善推让为一朋而舜皆
用之天下亦大治盖尧舜能用君子之真朋故
也又尝读欧阳修五代史传论曰小人欲空人
之国而去其君子者必进朋党之说欲孤人主
之势而蔽其耳目者必进朋党之说夺国而与
人者必进朋党之说去其君子者惟以朋党罪
之则无免者矣善人日远小人日进则为人主
卷十 第 54b 页 WYG0429-0257d.png
者谁与之图治安之计一君子在群小人虽众
必有所忌而不敢为惟空国而无君子然后小
人得肆志而无所不为则汉魏唐梁之际是也
夺国而与人者由其国无君子由以朋党而去
之也朋党之说傅所谓一言丧邦者也而彼之
疏于此终篇乃有今日议礼朋党之故之说皇
上宪天聪明岂弗鉴哉顷岁皇上奉遗诏入继
大统施行之见于代言者虽不能一一致其详
必有所忌而不敢为惟空国而无君子然后小
人得肆志而无所不为则汉魏唐梁之际是也
夺国而与人者由其国无君子由以朋党而去
之也朋党之说傅所谓一言丧邦者也而彼之
疏于此终篇乃有今日议礼朋党之故之说皇
上宪天聪明岂弗鉴哉顷岁皇上奉遗诏入继
大统施行之见于代言者虽不能一一致其详
卷十 第 55a 页 WYG0429-0258a.png
然天下闻之皆知其大体是也礼官奉敕旨会
议大礼辩论之出于当事者虽不能一一致其
详然天下闻之皆知其大体是也彼以为非是
之小人乃持将顺之说者也将顺之说便于逢
迎匡拂之言易于沮忤公议未有能遽合者今
日议礼之事是也彼谓权奸大臣一人必有所
指若入继之君之为人后则其公议不敢变也
礼官附之九卿科道附之众口同辞亦是附其
议大礼辩论之出于当事者虽不能一一致其
详然天下闻之皆知其大体是也彼以为非是
之小人乃持将顺之说者也将顺之说便于逢
迎匡拂之言易于沮忤公议未有能遽合者今
日议礼之事是也彼谓权奸大臣一人必有所
指若入继之君之为人后则其公议不敢变也
礼官附之九卿科道附之众口同辞亦是附其
卷十 第 55b 页 WYG0429-0258b.png
公议非附其人也礼官近承陛下孝情所迫而
公议莫克自伸者有之士林虽能谅其不得已
于当时史册终不能不责其备于后世而彼又
托将顺以迎合激怒其间臣等益惧受其任者
之难其人也权奸非盛世之所宜有非大臣之
所敢当也彼前此尝言强臣乘君闇弱之渐以
激怒于陛下矣陛下英颖天纵远过周成汉昭
而彼敢以闇弱言之其狂悖无人臣礼已甚无
公议莫克自伸者有之士林虽能谅其不得已
于当时史册终不能不责其备于后世而彼又
托将顺以迎合激怒其间臣等益惧受其任者
之难其人也权奸非盛世之所宜有非大臣之
所敢当也彼前此尝言强臣乘君闇弱之渐以
激怒于陛下矣陛下英颖天纵远过周成汉昭
而彼敢以闇弱言之其狂悖无人臣礼已甚无
卷十 第 56a 页 WYG0429-0258c.png
怪乎有权奸之言也我祖宗分任大臣不设丞
相事权视古为最轻而老臣之事少主只恐恭
之太过故宋韩琦有曰一小黄门至即可縳臣
矣何谓跋扈即如彼二三奇邪昔者远在千里
附驰尺牍恣意谗说以动圣聪而师辅之罢省
卿之去如弃敝屣臣强君弱顾有是乎大礼之
议九卿六科十三道及诸部署南北两京各陈
所见无虑百十章劄皆以尊正统重大宗为说
相事权视古为最轻而老臣之事少主只恐恭
之太过故宋韩琦有曰一小黄门至即可縳臣
矣何谓跋扈即如彼二三奇邪昔者远在千里
附驰尺牍恣意谗说以动圣聪而师辅之罢省
卿之去如弃敝屣臣强君弱顾有是乎大礼之
议九卿六科十三道及诸部署南北两京各陈
所见无虑百十章劄皆以尊正统重大宗为说
卷十 第 56b 页 WYG0429-0258d.png
人心理义不约自同而彼乃因近各衙门有会
本又谓九卿党首自草一疏不令众见止以空
纸列书官衔著吏人送与画一知字科道官连
章亦然掌事一人执笔馀者画知及谓在廷助
彼议者不为不多瞻前顾后但颔首称是此等
谲诳最为易见陛下试于御殿门时令九卿科
道等官面议当时有何人不见疏草何人议论
不同则党首与掌事者之议自可破矣又令群
本又谓九卿党首自草一疏不令众见止以空
纸列书官衔著吏人送与画一知字科道官连
章亦然掌事一人执笔馀者画知及谓在廷助
彼议者不为不多瞻前顾后但颔首称是此等
谲诳最为易见陛下试于御殿门时令九卿科
道等官面议当时有何人不见疏草何人议论
不同则党首与掌事者之议自可破矣又令群
卷十 第 57a 页 WYG0429-0259a.png
臣愿从礼官议者班于左从彼议者班于右则
助议之多寡自可见矣至谓不画知者令科道
党与劾之批令自陈覆令致仕虽大臣多衔冤
而去不知谓谁彼徒掇拾欧阳修濮议之绪馀
以议大礼而不能鉴欧阳修朋党之说以自照
其奸而复以惑陛下以倾君子实欧阳修之罪
人也九卿党首彼之所指又必有在臣等伏睹
我太祖高皇帝法周官之制建立六部以吏部
助议之多寡自可见矣至谓不画知者令科道
党与劾之批令自陈覆令致仕虽大臣多衔冤
而去不知谓谁彼徒掇拾欧阳修濮议之绪馀
以议大礼而不能鉴欧阳修朋党之说以自照
其奸而复以惑陛下以倾君子实欧阳修之罪
人也九卿党首彼之所指又必有在臣等伏睹
我太祖高皇帝法周官之制建立六部以吏部
卷十 第 57b 页 WYG0429-0259b.png
尚书为百官之长故凡德业闻望称为君子者
吏部得以荐之以陟其明凡纠结琐碎称为小
人者吏部得以罢之以黜其幽故当时圣论有
曰众人恶之一人悦之未必正也众人悦之一
人恶之未必邪也出于众人为公论出于一人
为私意又曰谗人之能害国犹稂莠之能害苗
故善治田者必去稂莠善治国者必去谗邪稂
莠始生似真及其久也苗不能胜矣谗人始言
吏部得以荐之以陟其明凡纠结琐碎称为小
人者吏部得以罢之以黜其幽故当时圣论有
曰众人恶之一人悦之未必正也众人悦之一
人恶之未必邪也出于众人为公论出于一人
为私意又曰谗人之能害国犹稂莠之能害苗
故善治田者必去稂莠善治国者必去谗邪稂
莠始生似真及其久也苗不能胜矣谗人始言
卷十 第 58a 页 WYG0429-0259c.png
似忠及其久也正人不能胜矣彼二三辈为朋
而同利干进者又从而附和之此正欧阳修所
谓小人之伪朋也此正我太祖所谓稂莠谗邪
而私好私恶者也又且巧腾萋菲之谤而苍蝇
贝锦何所不至于九卿而曰党首于六科十三
道而曰党与是何无礼不根之甚矣充是心也
必如汉之党祸使诸贤禁锢必如唐之党祸使
李德裕等出避牛僧孺必如宋党祸禁司马光
而同利干进者又从而附和之此正欧阳修所
谓小人之伪朋也此正我太祖所谓稂莠谗邪
而私好私恶者也又且巧腾萋菲之谤而苍蝇
贝锦何所不至于九卿而曰党首于六科十三
道而曰党与是何无礼不根之甚矣充是心也
必如汉之党祸使诸贤禁锢必如唐之党祸使
李德裕等出避牛僧孺必如宋党祸禁司马光
卷十 第 58b 页 WYG0429-0259d.png
等而进王安石行新法以乱天下昔人云注本
草误其祸疾而小注六经误其祸迟而大又云
邪说之害正甚于洪水猛兽之灾惨于夷狄篡
弑之祸彼之谓也此其人之欺妄十三也伏望
圣明加察治其欺妄之罪庶九庙常安两宫无
间而亿万载灵长之休可保矣嘉靖三年七月
十三日
回话疏
草误其祸疾而小注六经误其祸迟而大又云
邪说之害正甚于洪水猛兽之灾惨于夷狄篡
弑之祸彼之谓也此其人之欺妄十三也伏望
圣明加察治其欺妄之罪庶九庙常安两宫无
间而亿万载灵长之休可保矣嘉靖三年七月
十三日
回话疏
卷十 第 59a 页 WYG0429-0260a.png
奏为乞恩认罪回话事嘉靖三年七月十六日于吏科
抄出该臣等题为辨小人斥谗说以全大礼以保治道
事奉圣旨已有敕旨了但朕奉天明命嗣承大统祇奉
宗庙罔有间越尊称大礼出自朕心何孟春等既居大
臣各司所职却乃恣意奏扰訾毁君上害正妄为辨乱
是非且不查究张璁等奏十三条本未经发出如何先
知论奏便著回将话来该衙门知道钦此钦遵臣等闻
命惊惶罔知攸措切照南京刑部主事张璁桂萼行取
抄出该臣等题为辨小人斥谗说以全大礼以保治道
事奉圣旨已有敕旨了但朕奉天明命嗣承大统祇奉
宗庙罔有间越尊称大礼出自朕心何孟春等既居大
臣各司所职却乃恣意奏扰訾毁君上害正妄为辨乱
是非且不查究张璁等奏十三条本未经发出如何先
知论奏便著回将话来该衙门知道钦此钦遵臣等闻
命惊惶罔知攸措切照南京刑部主事张璁桂萼行取
卷十 第 59b 页 WYG0429-0260b.png
到京之时先次奏为昭圣断息妄议以成大礼事本未
投通政使司即以私稿所条七事传示于人以炫其邪佞
之得行也而其本留中不出故前此言官称皇上聪明
天授自能洞察其非且鸿号久定天地祖宗实皆鉴临
天下臣民咸已知悉必不肯轻信其说辄有改移但其
奏章宿留尚在依违舆论噂沓而未平群情惶惑而靡
定者是也而彼后次又奏为条陈證据典籍乞昭圣断
以成大礼事本未投通政使司又即以私稿所条十三
投通政使司即以私稿所条七事传示于人以炫其邪佞
之得行也而其本留中不出故前此言官称皇上聪明
天授自能洞察其非且鸿号久定天地祖宗实皆鉴临
天下臣民咸已知悉必不肯轻信其说辄有改移但其
奏章宿留尚在依违舆论噂沓而未平群情惶惑而靡
定者是也而彼后次又奏为条陈證据典籍乞昭圣断
以成大礼事本未投通政使司又即以私稿所条十三
卷十 第 60a 页 WYG0429-0260c.png
事传示于人以炫其欺妄之得行也而其本亦留中不
出本月十二日该礼部官钦奉敕谕一道臣等被召在
左顺门实亲见之自念忝从大臣之后与议大礼之末
闻彼之奏章委的宿留见彼之欺妄委的得行各于通
政使司查得张璁等二次所奏副本见在臣等委的不
忿彼之欺妄发其狂愚要与辨论遂同连名具本开坐
上闻臣等冒渎天威罪当万死伏望圣明加察分别孰
正孰邪孰为君子小人孰为忠鲠孰为逄迎有以赦臣
出本月十二日该礼部官钦奉敕谕一道臣等被召在
左顺门实亲见之自念忝从大臣之后与议大礼之末
闻彼之奏章委的宿留见彼之欺妄委的得行各于通
政使司查得张璁等二次所奏副本见在臣等委的不
忿彼之欺妄发其狂愚要与辨论遂同连名具本开坐
上闻臣等冒渎天威罪当万死伏望圣明加察分别孰
正孰邪孰为君子小人孰为忠鲠孰为逄迎有以赦臣
卷十 第 60b 页 WYG0429-0260d.png
等之无他仍从所请并将一时愚直见被挐监之臣溥
垂矜宥庶朝纲不坏国体无亏众心获安公议可息天
下庆幸臣等不胜幸甚缘系乞恩认罪回话及节该奉
钦依张璁等奏十三条本未经发出如何先知论奏便
著回将话来该衙门知道事理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
闻伏候敕旨嘉靖三年七月十六日
认罪疏
奏为乞恩认罪回话事嘉靖三年七月十八日于吏科
垂矜宥庶朝纲不坏国体无亏众心获安公议可息天
下庆幸臣等不胜幸甚缘系乞恩认罪回话及节该奉
钦依张璁等奏十三条本未经发出如何先知论奏便
著回将话来该衙门知道事理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
闻伏候敕旨嘉靖三年七月十六日
认罪疏
奏为乞恩认罪回话事嘉靖三年七月十八日于吏科
卷十 第 61a 页 WYG0429-0261a.png
抄出该臣等奏前事奉圣旨尊崇大礼出自朕心巳降
有敕谕何孟春等不以君命为重辄行奏扰及令回话
又不输情服罪好生玩法不谙大体且不究治还查的
是何人倡率著从实回将话来该衙门知道钦此钦遵
臣等再被天威益增冰惧所有奏辩张璁等原奏条件
臣何孟春与尚书臣秦金臣金献民臣赵鉴臣赵璜臣
俞琳侍郎臣王承裕臣郑岳臣刘玉臣陈雍都御史臣
王时中臣张润通政臣张瓒臣陈沾参议臣陈经臣葛
有敕谕何孟春等不以君命为重辄行奏扰及令回话
又不输情服罪好生玩法不谙大体且不究治还查的
是何人倡率著从实回将话来该衙门知道钦此钦遵
臣等再被天威益增冰惧所有奏辩张璁等原奏条件
臣何孟春与尚书臣秦金臣金献民臣赵鉴臣赵璜臣
俞琳侍郎臣王承裕臣郑岳臣刘玉臣陈雍都御史臣
王时中臣张润通政臣张瓒臣陈沾参议臣陈经臣葛
卷十 第 61b 页 WYG0429-0261b.png
桧少卿臣张缙臣徐文华寺丞臣袁宗儒臣毛伯温均
怀窥豹之忱各积输涓之愿心惟一理岂甘陷于狂愚
口实一词初不容于倡率而衙门之次序非可那移故
臣等之姓名以为先后回话自应从实垂怜惟在推仁
臣等不胜惶悚之至缘系乞恩认罪回话及节该奉钦
依还查的是何人倡率著从实回将话来该衙门知道
事理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伏候敕旨嘉靖三年七
月十八日
怀窥豹之忱各积输涓之愿心惟一理岂甘陷于狂愚
口实一词初不容于倡率而衙门之次序非可那移故
臣等之姓名以为先后回话自应从实垂怜惟在推仁
臣等不胜惶悚之至缘系乞恩认罪回话及节该奉钦
依还查的是何人倡率著从实回将话来该衙门知道
事理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伏候敕旨嘉靖三年七
月十八日
卷十 第 62a 页 WYG0429-0261c.png
自劾免任疏
奏为奉敕修省自劾不职乞退休以消变异事迩者仁
寿宫火灾仰惟皇上祇承天戒亲降德音布告臣邻同
加修省臣与闻圣训思体上心敢不图竭涓忱用裨渊
虑臣诚惶诚恐除北向拜恩外窃念臣性资愚戆言行
狂疏荷乾坤覆载之仁有罪不加于至死叨雨露沾濡
之泽无才犹录以备员居三品历两京者八年佐六卿
专一衔者四任若不更求閒退何由消弥灾祥且将益
奏为奉敕修省自劾不职乞退休以消变异事迩者仁
寿宫火灾仰惟皇上祇承天戒亲降德音布告臣邻同
加修省臣与闻圣训思体上心敢不图竭涓忱用裨渊
虑臣诚惶诚恐除北向拜恩外窃念臣性资愚戆言行
狂疏荷乾坤覆载之仁有罪不加于至死叨雨露沾濡
之泽无才犹录以备员居三品历两京者八年佐六卿
专一衔者四任若不更求閒退何由消弥灾祥且将益
卷十 第 62b 页 WYG0429-0261d.png
积愆尤重致沦胥谴谪如蒙伏望皇上特徵策免爰许
诏归俾晚节克全乎暮龄庶共工无旷于盛世臣无任
悚仄俟命之至缘系修省并乞退休事理为此具本顺
差办事官陈表赍捧谨具奏闻嘉靖四年五月 日
何文简疏议卷十
诏归俾晚节克全乎暮龄庶共工无旷于盛世臣无任
悚仄俟命之至缘系修省并乞退休事理为此具本顺
差办事官陈表赍捧谨具奏闻嘉靖四年五月 日
何文简疏议卷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