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a 页 WYG0426-0725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六
            宋 宋敏求 编
  政事
   制举
    处分举人敕
    处分制举人敕
    孝悌力田举人不令考试词策敕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b 页 WYG0426-0725b.png
    建中元年试制举人策问
    贞元元年贤良方正科策问
    又博通坟典科策问
    又试洞韬略科策问
    放制科举人诏
    贞元四年贤良方正策问
    元和元年尚书省试制科举人敕
    才识兼茂科策问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a 页 WYG0426-0726a.png
    放制举人敕
    元和三年试制举人
    长庆二年试制科举人敕
    策问
    放制举人诏
    除制举人官敕
    宝历元年试制举人敕
    策问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b 页 WYG0426-0726b.png
    放制举人诏
    太和二年亲试制举人敕
    策问
    放制举人敕
   贡举
    条流明经进士诏
    令贡举人勉学诏
    令礼部掌贡举敕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3a 页 WYG0426-0726c.png
    处分高道不仕举人敕
    亲试四子举人敕
    条流习礼经人敕
    釐革新及第进士宴会敕
  制举
   处分举人敕
敕求贤济理询事考言务取由衷以观深识顷年策试
颇成弊风所问既不切于时宜所对亦何关于政事徒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3b 页 WYG0426-0726d.png
徵隐僻莫见才明以此择贤良未得所卿等各膺推荐
副朕虚求宜其悉心各尽所见勿复仍旧空载游词各
宜就食讫就试(开元/年)
   处分制举人敕
敕君子之道所以正其志全贞吉也逸人之举所以励
天下激浮躁也朕钦崇先训以道化人思致栖真之士
用光咸在之列是以频降旌帛冀空岩薮虚怀式伫明
发不忘卿等来膺辟命远至城阙周文多士既叶于旁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4a 页 WYG0426-0727a.png
求虞舜畴咨亦在于佥议爰命台省询于道业或善行
无迹名实难窥或大器晚成春秋尚杪津涯未测抡别
何施事且隔于行藏道遂分于出处其马尚曾常广心
贺兰迪等三人宜待后处分崔从一王元瞻韩宣胡贲
赵玄奖等五人年鬓既高稍宜优异各赐绿衣一副物
二十段馀并赐物十段不夺隐沦之志以成高尚之美
并宜坐食食讫好去依前给公乘还都
   孝悌力田举人不令考试词策敕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4b 页 WYG0426-0727b.png
敕孝悌力田风化之本苟有其实未必求名比来将此
同举人考试词策便与及第以为常科是开侥倖之门
殊乖敦劝之意自今以后不得更然其有孝悌闻于郡
邑力田推于邻里两事兼著状迹殊尤者委所由长官
特以名荐朕当别有处分更不须随考试例申送
   建中元年试制举人策问
问朕闻古之善为国者未尝不旁求正士博采直言勤
而行之辅成教化者也朕临御日浅政理多阙每期忠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5a 页 WYG0426-0727c.png
义切投药石子大夫戢翼藏器思奋俟时今启心以沃
予当有犯而无隐朕不自满假企慕前王上法羲轩下
遵尧舜返已散之淳朴振将颓之纪纲使礼让兴行刑
罚不用而人犹轻犯吏尚徇私为盗者未奔不仁者未
远岂臣非稷契而致是乎抑君谢禹汤使之然也设何
谋而可以西戎即叙施何化而可以外户不扄五谏安
从三仁孰最周昌比汉高于桀纣刘毅方晋武于桓灵
但见含容两无猜忌故君不失圣臣不失忠子既其俦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5b 页 WYG0426-0727d.png
应详往行四贤优劣伫辨深疑在于朕躬所有不逮条
问之外悉书之必无面从以重不德(二月十/五日)
   贞元元年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问(试官鲍防/独孤愐)
皇帝若曰盖闻上古至道之君垂拱无为以临海内不
理而人化不劳而事成星辰轨道风雨时若邈乎其不
可继何施而臻此欤三代以来制作滋广异文质之变
明利害之乡威之以刑道之以礼敦其俗而弥薄防其
人而益偷岂浇醇必系于时耶何圣贤间生而莫之振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6a 页 WYG0426-0728a.png
也朕祇膺累圣之业猥居兆人之上虔恭克厉如恐失
坠忧济庶务夕惕晨兴永惟前王之典谋是宪则师大
禹以崇俭法高宗以求贤兴夏启之征作周文之罚旌
孝弟举直言养高年敦本业平均徭税黜陟幽明励精
孜孜勤亦至矣然而浮靡不革理化不行暴乱不惩奸
犯不息五教犹郁七臣未臻乡党废上齿之仪蒸庶无
安土之志赋入日减而私室愈贫廉察日增而吏道愈
滥意者朕不明欤何古今之事同而得失之效异也思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6b 页 WYG0426-0728b.png
欲刬革前弊创立新规施之于事而易从考之于文而
有据备陈本末将举而行无或惮烦略于条对自顷阴
阳舛候祲沴荐兴仍岁旱蝗稼穑不稔上天作孽必有
由然屡降凶灾其咎安在传曰时之不乂厥罚恒𤾉又
曰尧汤水旱数之常也二者乖反其谁云从今人靡盖
藏国无廪蓄朕屡延卿士询访谋猷至乃减冗食之徒
罢不急之务既闻嘉话亦已遵行而停废之馀所费犹
广候转输于江徼则远不及期将搜粟于关中则扰而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7a 页 WYG0426-0728c.png
无获节军食则功臣怀怨省吏员则多士靡归中心浩
然罔知攸济子大夫蕴蓄材器通明古今副我虚求森
然就列匡朕之寡昧拯时之艰危毕志直书无有所隐
(九月二/十五日)
  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策问
问皇帝若曰朕承祖宗之鸿休获主神器任大守重惧
不克堪思与士大夫共康理道虚襟以伫侧席以求而
群议纷然所见异指或率古义而不变或趋时会而不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7b 页 WYG0426-0728d.png
经七年于兹矣国制多缺朕甚恶焉今子大夫博习典
坟深明教化袖然充举咸造于庭其极思研精思以谕
朕之未寤仲尼叙礼乐删诗书修春秋广易道六经之
义所尚各殊岂学者修行理当区别将圣人立意本异
宗源施之于时孰为先后考之于道何者深浅差次等
伦指明归趣执其本乃能通于变学于古所以行于今
用之教人则异于是工祝陈乐之器而不知其情生徒
诵礼之文而不究其事欲人无惑其可得耶将革前非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8a 页 WYG0426-0729a.png
固有良术尧舜率天下以义比屋可封桀纣率天下以
暴比屋可戮然则上之化下罔或不从而三仁四凶较
然同异有教无𩔖岂虚言耶作乐移风闻诸昔典夫至
味必淡至音必希文侯列国之贤君犹曰则唯恐寝矧
彼流俗其能化乎将使天地同和灾沴不作黎人丕变
奸慝不萌何施何为以至于此王者制礼必同其时故
忠敬质文更变迭救三代之际罔不由之自秦刬古法
汉杂霸道纷纶干纪王教不兴国家接周隋之馀俗未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8b 页 WYG0426-0729b.png
淳一处都邑者利巧而无耻躬田亩者朴野而近愚尚
文则弥长其浇风复质则莫救其鄙俗立教之本将安
所从自古哲王唯此三正互用后之术士乃言五运相
生以汉应火行则周为木德礼犹尚赤义则颇乖永言
于变莫识厥理九流得失之论历代兴亡之由王郑言
礼之异同公谷传经之优劣必精必究用沃虚怀
   识洞韬略堪任将帅科策问
皇帝若曰朕遐览典谟详求至理三代之制粲然可徵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9a 页 WYG0426-0729c.png
未尝不文武并兴农战兼务故能居则足食动则足兵
兵足则暴乱息食足则教化行兴国之本实在于此秦
汉以降王制不修选士废射御之仪教人无蒐狩之礼
即戎者不知其稼穑力本者罕习于干戈于是异文武
之人分农战之道守则乏食征则鲜兵历兹千年竟莫
能复抑知之者盖寡将行之者惟艰朕念之甚勤思继
前躅良以军旅之事役戍靡宁勋庸既多爵秩咸贵俾
服田亩虑兴怨咨仰于县官不可胜计由是版图频蹙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9b 页 WYG0426-0729d.png
阡陌日荒水旱小愆廪饷咸竭欲使军人悦归于耒耜
儒者兼达于韬钤田莱尽耕攻取必胜诱人甚易其术
安施王者之师本于立德兵家之法方务出奇德以信
成奇以诈胜理有违反将何适从宋襄成列而败军见
嘉鲁册韩信决囊以摧敌取贵汉朝然则丧国亡家岂
霸王之道冒危乘险非仁义之心所宜讨论以定褒贬
夫众寡不敌尅必以谋乐生下齐孙子破楚魏武之胜
袁绍宋高之灭姚泓成败之由备陈本末古有言曰诛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0a 页 WYG0426-0730a.png
伐不可偃于天下又曰善为国者不师二端异焉其有
深旨子房叙次兵法任宏论撰军书指明异同详录名
氏所闻高略择善而行
   贞元元年放制科举人诏
朕祇膺祖宗之业猥临亿兆之上任大守重不敢康宁
永怀万事之统惧有所阙夕惕若厉中夜以兴求贤审
官期于致理而政化犹郁太平未臻思得海内忠良竭
陈匡谏洎经术之士才略之臣以明教化以立武事惟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0b 页 WYG0426-0730b.png
兹三者政之大经虑岩穴之间尚多遗逸故科列条目
广延异能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韦执谊等达于理道
甚用嘉之位以旌能宜其秩叙其第三等人委中书门
下即超资与处分第四等人即优处分第五等人即与
处分嗟乎强学以待问进德以及时昔之孙弘犹闻十
上失之正鹄必反诸身凡为多士宜各自勉
   贞元四年贤良方正策问
皇帝若曰朕闻王者统御寰宇司牧黎元一人之聪不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1a 页 WYG0426-0730c.png
足以周听一人之目不足以遍观敷求贤良用辅闻见
朕以寡德纂承丕绪托于人上十载于兹虽多难仅宁
而升平未复永惟前古之理布在方册宪章典礼可得
而详考之则易遵行之则难至中夜忘寝莫知所以然
子大夫学览该通待问斯久敛襟应召朕甚嘉焉各启
尔心以祛予惑成王致理刑措不用孝文励精断狱四
百太宗皇帝萧勺群慝削平八隅囹圄空虚又踰前代
一岁所决二十九人今者官署尚存法令明具封域之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1b 页 WYG0426-0730d.png
内可谓小康而黔首上僚尚资科禁循源究本其故何
哉岂朕教之不明将或人之多僻伫敷旨要当酌其宜
文王建邦经制斯备周公立政礼乐增修然而朝命六
卿揆分百度乡闾有长林泽有官计以职员动以万数
农夫不充于缉伍编籍不给于虞衡以是制人义或安
在永言师效良用为疑唐虞设规九载三考俾安其位
将尽其能列授群司寄之众务一官不理事有所隳一
吏非人官有所废罚宁俟于终日赏不待于踰时若官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2a 页 WYG0426-0731a.png
废而后求人事废而后变法政将滞浇其道如何今欲
济天下于太和致群生于仁寿劝农务本何术为先敦
学崇儒何礼为切何方可以顺风雨何典可以序神祗
成汤遇灾何七年而后祷高祖伐叛何历载而不宾辨
于古者通于今鉴于事者明于理备陈终始朕亲览焉
(正月/)
   元和元年尚书省试制科举人敕
朕以寡薄获奉睿图严恭寅畏不敢暇逸永惟万邦之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2b 页 WYG0426-0731b.png
广庶务之殷而烛理未明体道未至思欲复三代之盛
烈觐十圣之耿光是用详求正言思继先志子大夫等
藏器斯久贲然而来白驹就维洪钟待扣膺兹献纳朕
甚嘉之言观国光宜有廷试本将询事岂忘临轩园邑
有期营奉是切永言诚感未暇躬亲爰命公相洎于卿
士亲谕朕意延访嘉谋至于兴化之源才识攸重练达
吏理详明儒术当是三道副朕旁求意或开予靡有所
隐条列所问毕志尽规当酌古而参今使文约而意备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3a 页 WYG0426-0731c.png
朕将亲览择善而行并宜坐食讫就试
  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问
皇帝若曰朕观古者君人受命兢兢业业敬天顺地靡
不思贤能以济其理求谠直以闻其过故禹拜昌言而
嘉谟罔伏汉徵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
厥后相循有名无实而又设以科条增求茂异舍斥已
之至谏尚无用之虚文指切著明罕称于代兹朕所以
叹息郁悼思索其真是用发恳恻之诚咨体用之要庶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3b 页 WYG0426-0731d.png
乎言之可行行之不倦上获其益下输其情君臣之间
驩然相与子大夫得不勉思朕言而茂明之我国家光
宅四海年将二百十圣弘化万邦怀仁三王之礼靡不
讲六代之乐罔不举寖泽于下升中于天周汉以还莫
斯为盛自祸阶漏坏兵宿中原生人困竭耗其大半农
战非古衣食罕储兹念疲氓遂乖富庶督耕植之业而
人无恋本之心峻𣙜酤之科而人有重敛之困举何方
而可以复其盛用何道而可以济其难既往之咎何者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4a 页 WYG0426-0732a.png
宜惩将来之虞何者当戒昔者主父惩患于晁错而用
推恩夷吾致霸于齐桓而行寓令精求古人之意用启
迪哲之怀睿兹洽闻固所详究又执契之道垂衣之言
委之于下则人用其私专之于上则下无其效元帝优
游于儒学盛业竟衰光武责课于公卿峻政非美二途
取舍未获所由余心浩然益所疑惑子大夫熟究其旨
属之于篇兴自朕躬无悼后害(四月二/十八日)
   放制举人敕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4b 页 WYG0426-0732b.png
构大厦者必总于群材成大川者亦资于百谷故思理
之主求贤罔遗所以昭宣令图广大前绪观文缉化其
在兹乎朕以寡昧获奉丕业虚已问政实始于兹考言
求益敢不祇若故命左右辅弼洎有位之臣会于中台
必究其论缄密以献省自朕躬果获贤能副予饥渴才
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人第三次等元稹韦惇第四等独
孤郁白居易曹景伯韦庆复第四次等崔韶罗让元修
薛存庆韦珩第五上等萧俛李蟠沈传师柴宿达于吏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5a 页 WYG0426-0732c.png
理可使从政科第五上等陈岵咸以待问之美观光而
来询以三道之要复于九变之选得失之间粲然可观
宜膺德懋之典或叶言扬之举其第三次等人委中书
门下优与处分第四等第五上等中书门下即与处分
   元和三年试制举人策问(考官杨于陵郑/敬李益韦贯之)
皇帝若曰盖闻古之令王体上圣之姿御大宁之时犹
惧理之未至也求贤以致用犹惧动之不中也咨谏以
闻道矧惟寡昧膺受多福思负荷之重警风浪之虞求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5b 页 WYG0426-0732d.png
贤咨谏是敢怠忽至若穷神知化以盛其德经纬文武
以大其业考古会极通教化之源明目达聪周视听之
表实亦夙夜之所志也子大夫将何道逮而致之乎自
三代已还求理继作皆意其砥砺而效难彰明莫不欲
还朴厚而浇风常扇莫不欲遵俭约而侈物常贵莫不
欲远小人而巧谀常进莫不欲近庄士而忠直常疏莫
不欲勉人于义而廉愧常不修莫不欲禁人为非而抵
冒常不息其所缪盭岂无根源爰自近岁仍敷大泽霜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6a 页 WYG0426-0733a.png
露所坠沾濡必同涤瑕秽以道人心省徭役以丰物力
蠲田租以厚农室葺国学以振儒风督废职以补维纲
备众官以序贤俊庶继先志臻乎治平而改行者未闻输
劳者未艾务农者无以免艰食学者无以通微言立事
之绩未纪于庶工乏才之叹未辍于终食蠹于法者无
不去而法未修明切于政者无不行而政未光大岂不
变其俗道广而难济乎岂不得其门事繁而愈失乎伫
闻嘉猷言无或隐周之受田有经制汉之力田有恒数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6b 页 WYG0426-0733b.png
今疆畛相接半为豪家流佣无依率是编户本于交易
焉得贪富以卑贫相欲因循是以损多而益寡酌于中
道其术何如取人以行不必文采命官以性不必资考
然则行非造次而备察才非错综而遍知不必文采为
轻重而事可进退不必资考为程准而吏有条贯适变
矫枉渴于良规何方可以序六气来百祥何施可以寿
群生仁众姓由于前训而可据设于当代而易从勿猥
勿并以称朕意(三月二/十三日)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7a 页 WYG0426-0733c.png
   长庆二年试制科举人敕    李德裕
敕古人有言常引一代之人以理一代之务虽隽贤茂
彦不乏于时然亦在敷纳以言精核其实若决川渎以
导其气叩金石以求其音使抱忠义者必尽其诚知古
今者必宣其虑朕纂承鸿业以抚兆人尝欲宪三代之
理修列祖之法犹念和气之未洽休祥之未臻百姓之
未安五兵之未戢故详延修洁之士庶得闻乎未闻将
以达天地之心究俗化之变研安危之虑探理乱之源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7b 页 WYG0426-0733d.png
子大夫殚思于六经驰骛于百代得不讲求至论以沃朕
心方直者举朕之阙政术者体时之要慕古远者卑其
论赡文词者抑其华言经者折衷于圣人以明教化论
将者先之以仁义无效纵横于戏子大夫当朕之时必
冀思自达且古之翼其君者尚委辂纳说荷担吐奇由
壶关以上言自南昌而讽刺况文陛之下负扆亲临若
藏器不耀结囊而去顾朕深志复何望焉当体予衷无
惧后害宜坐食讫就试(十月二/十三日)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8a 页 WYG0426-0734a.png
   策问(考官白居易/陈岵贾餗)
皇帝若曰盖闻舜禹之有天下也起于侧微积德累勤
多历年所夫经盛圣之虑岂有遗哉然犹好问察言勤
求贤士盖以承天之任重忧人之志深也况朕长于深
宫涉道日浅奉列圣之洪绪抚万宇之黎人夙夜严恭
不敢懈怠实惧烛理未究省躬未明所以详求谠言以
辅不逮子大夫是宜发所蕴蓄沃予虚怀当极意正词
勿有隐讳昔王政之兴必臻于康泰霸道所立犹致于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8b 页 WYG0426-0734b.png
富强我国家提封溢于三代酌宪兼乎百王无尧汤之
灾积祖宗之化而人未蕃庶俗尚凋讹家无盖藏公阙
储偫卒乘之数货币之资统而校之莫继前代岂率土
生植变于古欤将阜时政令失于今欤因以揣摩必穷
利病明徵末失之渐具陈兴复之谟且文武兼学以成
身士农迭居以丰业故家给人足可以恋土本末周备
可以应时近古各徇一端不相资用致令从事异心难
以成课民佚无守轻为惰游指明共贯之方䜣合二途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9a 页 WYG0426-0734c.png
之利永言化理期酌厥中施为或差得失斯远将修睦
劝义则在下难知将任数驭情则人心尽伪思闻旨要
得合诚明旌别比周之情敷详忠厚之道知人则哲从
古攸慎九惩恐泥五事难精或望可服人而才非周物
或言皆诣理而行有乖方宜陈取舍之端用彰真伪之
辨至于朝廷之阙四方之弊详延而至可得直陈退有
后言朕所不取子大夫其勉之
   放制举人诏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19b 页 WYG0426-0734d.png
朕自郊上玄御端门发大号与天下更始思得标明四
科命群公卿士暨守土之臣详延下位周于草泽成列
待问副予虚求昧爽临轩俾究其论正辞良术精义宏
谋绎之旬时深见忠益言刈其楚列而第之贤良方正
能直言极谏第三等人庞严第三次等人吕术第四等
人韦署姚中立李经第四次等人崔□崔龟从任畹第
五上等人韦正贯崔知白陈在锡博通坟典达于教化
第四等人李思立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第四次等人崔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0a 页 WYG0426-0735a.png
郢军谋宏达堪任将帅第三等人吴思第五等人李商
咸以懿学茂识扬于明庭况当短晷之晨颇尽论思
之美璨然高论深沃朕心永言藏罟之规岂忘絷驹之
美宠之命秩允答嘉猷其第三等人第四次等人委中
书门下优与处分其第四等人第四次等人第五上等
人中书门下即与处分(长庆二年/十二月)
   除制举人官敕
昔仲尼之门以四科品第诸生所得十哲今吾徵四海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0b 页 WYG0426-0735b.png
九州之士而登名者十有五人搜罗简拔非不勤至以
今况古可谓才难是用诏爵以嘉奖其忠超擢以光明
其道俾岩石之下人思自奋晁董之盛远以为邻延登
谏垣式伫匡益储书结绶皆曰显途循其袂次亦视科
等服我新命勖哉远猷可依前件
   宝历元年试制举人诏
朕闻心术顺道天下可一言而兴聪明自壅堂上有千
里之远故唐虞而降则考试观俗汉魏之际则诏策求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1a 页 WYG0426-0735c.png
贤朕缵绍丕图抚临方夏实惧诚有所偏信鉴有所求
周乃前岁诏六官九卿方岳尹正有位之士逮于庶僚
高悬四科博存群产将访众政之阙酌至论之中子大
夫庭列俨然各应其品是用宵兴前殿永日渴求条列
坦明咸本经意固子大夫之所讲摩矣当竭诚尽虑无
有蕴藏宜坐食讫就试(二月二/十八日)
   策问(考官郑函崔/琯李虞仲)
皇帝若曰朕恭守宪祖中兴之运穆宗绍宁之业寅畏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1b 页 WYG0426-0735d.png
兢翼亦免荒坠诸侯忠上而奉职卿士循法而恪官四
夷内向兆人休息至于属统垂文程示后代终有致乂
之意未有理人之术古人云希颜之徒亦颜之流也又
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予窃不让欲追踪乎三代俯视
乎两汉陶今俗于至道济乱人于太和子大夫皆蕴器
应荐愤愤悱悱思所以奋者于日久矣当极其虑开予
郁滞夫礼乐刑政理之具也礼乐非谓威仪升降铿锵
拊击也将务乎阜天时节地财和神人齐风俗也刑政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2a 页 WYG0426-0736a.png
非谓科条章令繁文申约也将务乎愧心格耻设防销
微也必有其论何方致之四人混处迁于异物历代以
降皆所苦患士本于儒而有诡道之行农尚笃固而多
损本之心工缮用物而作雕靡之器商通有无而赍难
得之货思矫其弊必有其术汉高之基称萧曹孝宣之
兴称邴魏朕观其书粲然尽在我国家之盛其纪年则
曰贞观开元其辅相则曰房杜姚宋朕观其书则拔群
绝类者不能相远然两朝之盛四子之能不可诬也将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2b 页 WYG0426-0736b.png
与元化合德谟谋而无际欤为史官词志不能久其事
业欤口食至多而垦辟者堕供亿至众而财官是空官
无阙员而家食者告困德泽仍臻而鳏弱者未赡必有
其旨何以辨之无泛无略无游说无隐情以副虚求朕
将亲览
   放制举人诏
朕深居法宫高处宸极常虑天下多务壅于上闻朝廷
大猷阙于中兴至于伏陛叩颡造膝犯颜皆骤迁显荣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3a 页 WYG0426-0736c.png
宠以优锡犹思物不得茂遂道有所郁堙是用虚中访
贤侧席前殿缄密以献阅自朕躬切磨予违无所回忌
第于上下扬于正朝吾之不宏亦可谓信于海内矣贤
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举人第三等唐伸韦端符舒元
褒第四等萧敞杨曾士杨俭来择赵祝裴惮第四次等
王繇李昌实严荆田必崔璜第五上等李浐萧夷忠冯
球元晦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第五上等韦正贯军谋
宏远材任边将科第三等裴俦第四次等侯云章咸以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3b 页 WYG0426-0736d.png
谠言正词兵符教本应问如响不穷于众著之于篇烂
然尽在宜膺中鹄之选用叶靡爵之经其第三等人委
中书门下优与处分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上等中书
门下即与处分
   太和二年亲试制举人敕
士志于道盖道以致君为先代实生才盖才以济理为
务不索何以获其实不言何以知其志故帝尧垂询众
之训殷宗首沃心之术其传曰嘉言罔攸伏又曰俊乂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4a 页 WYG0426-0737a.png
用彰汉魏以还诏策时作暨于我唐遵为故事由是善
政惟乂魁能间出朕祇荷大宝勤恤兆人明不烛于幽
昧惠未流于鳏寡御朽兢虑求贤永图是以诏命有司
会群材列稽疑延问阙政子大夫达学通识俨然来思
操觚濡翰条诲宿滞慰我虚伫必弘嘉猷故临轩命书
策以审访继烛俟奏其悉乃诚辞各宜坐食食毕就试
(三月二/十九日)
   策问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4b 页 WYG0426-0737b.png
问朕闻古先哲王之治也玄默无为端拱司契陶氓心
以居正凝日用于不宰立本以厚下推诚而建中繇是
天人通阴阳和俗跻仁寿物无疵厉噫盛德之所臻夐
乎其莫可及已三代令王质文递尚而巧伪滋炽流失
寖多自汉魏以降足徵盖寡朕昧理道祇荷丕构奉若
谟训不敢荒宁任贤惕厉宵衣旰食讵追三五之遐轨
庶绍祖宗之鸿休而心有所未达信有所未孚由中及
外阙政斯广是以人不率化气或堙厄灾旱竟岁播植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5a 页 WYG0426-0737c.png
愆时国廪罕蓄乏九年之储吏道多端微三载之绩京
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踰检太学明教化
之源也期于宣化而生徒多堕业列郡在于颁条而科
禁或未绝百工在于按度而淫巧或未衰俗堕风靡积
讹成蠹其择官济理也听人以言则枝叶难辨御奸以
法则耻格不形其阜财发号也生之寡而食之众烦于
令而鲜于理思欲救此缪盭致之治平兹心浩然若涉
泉水故前诏有司博徵群彦伫启宿懵冀增时雍子大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5b 页 WYG0426-0737d.png
夫皆识达古今明于康济造庭待问副朕虚怀必当箴
主之阙辨政之疵明纲条之所紊稽庶富之所急何施
斯革于前弊何泽斯惠于下土何修而理古可近何道
而和气克充推之本源著于条对至若夷吾轻重之权
孰辅于理严尤底定之策孰叶于时元凯之考课何先
叔子之克平何务惟此龟镜择乎中庸期在洽闻朕将
亲览
   放制举人敕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6a 页 WYG0426-0738a.png
王者谨天戒酌人言叶时凝资赞理斯为令典也朕以
菲德祇膺大统岁属凶旱人思底宁庶察弊以勤理因
举能而询众科别条问临轩致诚载搜尤魁果副虚伫
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举人第三等裴表第三次等
李合第四等南卓李甘杜牧马植郑亚崔玙第四次等
崔谠王式罗郡京崔渠慎田苗惜韦昶崔博第五上等
崔换王宾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举人第四次等宋昆
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举人第四等郑冠李栻等皆直躬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6b 页 WYG0426-0738b.png
遵道博古知微敷其远猷志在弘益实能攻朕阙政究
天人交际之理极皇王通变之义指切精洽粲然可观
既效才于明世宜旌能于受禄其第三等第三次等人
委中书门下优与处分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上等人
中书门下即与处分
  贡举
   条流明经进士诏
学者立身之本文者经国之资岂可假以虚名必须徵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7a 页 WYG0426-0738c.png
其实效如闻明经射策不读正经抄撮义条才有所解
进士不寻史传惟读旧策共相模拟本无实才所司考
试之日曾不拣练因循旧例以分数为限至于不辨章
句未涉文词者以人数未充皆听及第其中亦有明经
学业该深者唯许通六经进士文理华赡者意无甲科
铨综艺能遂无优劣试官又加颜面或容假手更相属
请莫惮糺绳由是侥倖路开文儒渐废兴廉举孝因此
失人简能任贤无方可致自今以后考功试人明经每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7b 页 WYG0426-0738d.png
经摘试簏十帖得六以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合文律
者然后并令试策日仍严加捉搦必才艺灼然合升高
第者并即依令其明法并书算贡举人亦量准此例即
为恒式(永隆二/年八月)
   令贡举人勉学诏
古之学者始入小学见小节大学见大节知父子长幼
之序君臣上下之位然后师逸功倍化人成俗莫不由
之子不云乎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故道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8a 页 WYG0426-0739a.png
行于上禄在其中所贵于有成不惟于迟达自顷州里
所荐公卿之绪门人众矣孰嗣子音国胄颙然未臻吾
道至使钻仰之地寂寥厥化贵于责实务于求士将去
圣滋远尚治浇薄为敦儒未弘不行劝沮朕承百王之
末居四海之尊惟怀永图思革前弊何以发后生之智
虑垂先王之法则朕甚惧之敢忘于是天下有业擅专
门学优重席堪师授者所在具以名闻自今以后贡举
人等宜加勖勉须获实才如有义疏未详习读未遍辄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8b 页 WYG0426-0739b.png
充举送以希侥倖所由官亦寘彝宪有司申明条例称
朕意焉(开元二/年五月)
   令礼部掌贡举敕      张九龄
敕每岁举人求士之本专典其事宁不重欤顷年以来
惟考功郎中所职位轻事重名实不伦故尽委良吏长
官乂铨猥积且六官之职例体是同况宗伯掌礼宜主
宾荐自今以后每诸色举人及斋郎等简试并于礼部
集既众务烦杂仍委侍郎专知(开元/年)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9a 页 WYG0426-0739c.png
   处分高蹈不仕举人敕     孙逖
敕古之贤君贵重真隐者将以励激浮躁敦厚风俗传
不云乎举逸人天下之人归心焉盖谓此者朕缅稽古
训思弘致理以为道之为体先崇于静退政之所急实
仗于贤才是用求诸岩薮假以轺传虚伫之怀亦云久
矣卿等各因旌贲来赴阙庭诚合尽收以光是举然孔
门荷蓧惟数七人商山采芝空传四老今之应辟其数
颇多朕顷缘幸汤粗令探赜或全诚抗迹固辞避于呈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29b 页 WYG0426-0739d.png
试或含光隐器不耀颖于文词未测津涯难于处置语
默之际用舍遂殊其弟子春等并别有处分自馀人等
宜各赐物十段用成难进之美以全至高之节宜皆坐
食食讫好去仍依前给公乘还贯其华阴郡李岗等十
六人虽所举有名或称疾不到宜令本部取诸色官物
各赐二十段以充药物之资
   亲试四子举人敕
朕听政之暇常读道德经文列庄子等书文约而义精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30a 页 WYG0426-0740a.png
词高而旨远可以理国可以保身朕敦崇其教以左右
人也子大夫能从事于此甚用嘉之夫古今异宜文质
相变若在宥而不理外物而不为行邃古之化非御今
之道适时之术陈其所宜又礼乐刑政所以经邦图圣
智仁义所以序人伦使之废绝未知其旨道德经曰绝
学无忧则乖进德修业之教列子力命曰汝奚切于物
又遗惩恶劝善之文二旨孰非何优何劣文子曰金积
折廉壁袭且申其义庄子曰恬与知交相养相徵其言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30b 页 WYG0426-0740b.png
使一理混同二教兼举成不易之则副虚伫之怀(开元/二十)
(九年/九月)
   条流习礼经人敕
王者设教劝学攸先生徒肄业执礼为本故孔子曰不
学礼无以立又曰安上理人莫善于礼然则礼者盖务
学之本立身之端居身之大猷致理之要道属辞比事
而不裁之以礼则乱疏通知远而不节之以礼则诬实
百行之本源为五经之户牖虽圣人设教罔不会通而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31a 页 WYG0426-0740c.png
学者遵行宜有先后自顷有司定议计功记习不量教
化浅深义理难易遂使博学者例从冬集习礼经者独
授散官敦本劝人颇乖指要始务弘奖以广儒风自今
以后明经习礼记及第者亦宜冬集如中经兼习周易
若仪礼者量减一选应诸色人中习三礼者前资及出
身人依科目例白身人依贡举例每经问大义三十条
试策三道仍主司于朝官学官中简择精通经术三五
人闻奏主司与同试问质定通否义策全通为上等转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31b 页 WYG0426-0740d.png
加超奖大义每经通十五条以上策通两道以上为次
等依资与官如先是员外试官者听依正员例其习开
元礼人问大义一百条试策三道全通者为上等大义
通八十条以上策通两道以上为次等馀一切并准习
三礼例处分其诸馆学士愿习三礼及开元礼者并听
仍永为恒式
   釐革新及第进士宴会敕
敕进士策名向来所重由此从官第一出身诚宜行止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32a 页 WYG0426-0741a.png
端庄宴游俭约事务率醵动合兢修保他日之令名成
在此之慎静岂宜纵逸惟切追欢近年以来浇风大扇
一春所费万馀贯钱况在麻衣从何而出力足者乐于
书罚家贫者苦于成名将革弊讹实在中道宜令礼部
切加诫约每年有名宴会一春罚钱及铺地等相许每
人不得一百千其勾当分手不得过五十人其开试开
宴并须在四月内稍有违越必举朝章仍委御史台当
加糺察(乾符二/年正月)
唐大诏令集 卷一百六 第 32b 页 WYG0426-0741b.png
 
 
 
 
 
 
 
 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