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七
卷七 第 1a 页 WYG1271-0795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方斋存稿卷七
            明 林文俊 撰
 记
  猫相乳记
大宗伯甘泉湛公家尝病鼠畜二猫焉其一猫生三子
皆不育未几其一猫又生四子于是前之三子不育者
与其母更乳之其母或出求食则为之守其子不忍暂
卷七 第 1b 页 WYG1271-0795d.png
离已而一子死为之舐且嗅焉悲而鸣焉若失其子然
久之则所乳三子者视之亦若其母然异矣哉公自志
其事以为人物之灵者也猫人之畜者也人之于子或
非巳出者多妒害之饥寒之而失其慈爱之本心是为
人而畜者也是猫也盖畜而人者也其言深有裨于世
教然其所以致是则非偶然而公有难于自言者按唐
北平王家猫相乳昌黎韩子著说谓为北平王之德所
致其说是也公为大宗伯修其典礼以和神人明其彝
卷七 第 2a 页 WYG1271-0796a.png
伦以端化本而退视于家则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
妇妇慈考恭让之风蔼如也夫道之行也必自家始家
人化之至于其所畜亦感而化则公之德其亦可知已
公邃学宿儒名重海内方将入相天子调元气干化枢
使民用康乂物无疠疵岁稔时和灾沴不作而一家之
瑞一物之祥又有不足言者矣文俊于公忝在末僚且
居相比也故得闻其事而记之以备史氏之纪录云
  九华山甘泉书院田记
卷七 第 2b 页 WYG1271-0796b.png
甘泉先生起自岭南以圣贤之学为倡一时有志之士
不远千里负笈从之游者户屦常满故所至辄有书院
以为讲学之地若青阳之九华山先生足迹所未至而
亦有书院者何哉初先生之教南成均也前御史何君
乔时为诸生与江生学曾辈十馀人皆自青阳来受学
及先生入为少宗伯诸生送至淮上先生作诗与别每
若不能忘情于九华者故诸生归谋即兹山创书堂居
之以相与讲明乎先生之学盖蓄志久矣而愿莫之遂
卷七 第 3a 页 WYG1271-0796c.png
嘉靖甲午提学闻人君巡按虞君始命池守侯君为先
生作书院于兹山化城寺之东而以先生所作讲义及
九华诗刻置壁间如先生之临乎是也泾野吕子既为
之记但山高路峻四方士之来学者不能里粮为久居
计贰守柯君斥俸金买田十亩入焉所收仅足以充公
费而赡士之资无所出柯君患之邑有宁生涵者尝从
学柯君而慕先生之学一日告其父曰今书院虽成而士
无所赡不能久居于此其若先生之教何吾家幸有先
卷七 第 3b 页 WYG1271-0796d.png
人之田取给饔飧足矣多畜赢馀以遗子孙无益也其
父然之遂刈腴田百亩入书院以赡士之来学者予闻
而叹曰善哉今夫世之人往往能畜不能散能散矣乃
或用之以广异端而徼非望之福非徒无益且受诳而
甘心焉其为愚一也若宁氏者可谓积而能散散而要
诸道者也然非先生之道德风教深入乎人抑何以致
其然哉于是柯君属江生来南都徵予文记其事且曰
愿申其说于终篇以勉学者文俊与泾野子皆先生门
卷七 第 4a 页 WYG1271-0797a.png
下士也凡先生之所以教人者泾野子取以为记发明
无馀蕴矣予记书院田耳此可略也无巳请以田喻学
可乎夫学者之于道犹农之于田也耨之不勤其实不
栗农且然况学乎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
实者有矣夫孟子曰五榖不熟不如荑稗盖病学之无
成也今四方之士学于书院者亦既悦慕先生之学矣
亦知实用其力以求深造而远诣者乎不然亦归于无
成而已岂非先生之所病哉学之要致知力行二者而
卷七 第 4b 页 WYG1271-0797b.png
已然亦知之者必若知五榖之可以充饥而后为知之
真行之者必若食者之求饱而后为行之至近世学者
病在徒知而不能行夫苟不能行则其为知也口耳而
已岂得谓之真知也哉此先生知行并进之说所以为
破俗学之陋而大有功于来学也然则有志于道者即
是求之足矣岂必先生亲居于是面承指授然后为有
益哉江生归试以是说复柯君以为何如宁生之父名
铎居乡多善行即此可占其馀矣田之疆亩徭赋及一
卷七 第 5a 页 WYG1271-0797c.png
切条约则刻之碑阴
  瑞葵记
佥宪山阴敬轩沈公之圃有瑞葵焉一蒂七花时公适
致仕家居凡来观者皆曰此沈氏将盛之徵为之见之
赋咏者既甚侈矣公没若干年其子今御史文澜恐岁
久事湮无以昭示来裔乃命工图之而虚其上方徵予
记公之为莆郡推刑也予以诸生数辱奖借公既归犹
每向御史君道之御史君以予为公知已故以记见属
卷七 第 5b 页 WYG1271-0797d.png
呜呼予何足以知公而为之记哉今夫天下植物多矣
惟葵之开必向日日君象也故臣子之忠其君者必取
葵藿以自况然古今植物之为瑞者若木之连理瓜之
并蒂禾之同颖见于传记者多矣而葵之为瑞独未之
闻乃至于公而创见焉公虽玩而乐之亦不自知其何
以致是也以予闻之物有以类而相感者殆此类也乎
始公以进士来为吾郡推刑多平反冤狱郡称神明自
是邻郡有疑狱不能决者当道多檄公决之公在郡三
卷七 第 6a 页 WYG1271-0798a.png
年比归行橐如始至时可谓廉吏矣使者交荐之召居
宪幕久之出为湖广按察佥事分巡衡永虽僻远州邑
巡历必至官之受球及吏货法为蠹孽者立寘于法而
申雪冤滞抚摩庾瘵威行德流境内大治及致政归御
史君复起进士出知霍山南昌二邑公复遗书以清白
忠勤勖之考公平生之所履历要之为不负于君不负
于国如葵藿之倾心太阳者盖至老而不衰也然则是
物之为瑞将以表公之心而彰公之德乎不然公之圃
卷七 第 6b 页 WYG1271-0798b.png
岂无他植而其瑞乃独见于葵哉孟氏之孝也而瑞见
于竹田氏兄弟之友也而瑞见于荆夫物之以类相感
者往往如此公之事信非适然也公之学不及大用于
时而优游林下享年七十五以终今御史君又能光绍
前徽扬声天路持斧所至风棱凛然而其清修之行忠
直之节视公无愧焉一时士大夫皆以远大之器期之
其馀诸孙未仕者皆温温不去儒业夫以公子孙之多
贤者如此然则是瑞也谓为沈氏将盛之徵岂不信乎
卷七 第 7a 页 WYG1271-0798c.png
予不敏谨濡笔而记之既以颂公之德且以俟于无穷

  乐庭记
乐庭者奉新廖翁别号翁仲子馀姚丞振缨比在京师
徵予记予观世之王公贵人位高禄厚者常怀不测之
忧而沉于下寮有意进取者又常终日役役奔走跼蹐
于持权者之门乃得尺寸焉其得之未必乐而失之又
以为忧也若夫士庶人无位者宜可以乐而无忧也然
卷七 第 7b 页 WYG1271-0798d.png
庸众之氓鲜克循礼贫者则以饥寒而迩邪富者或因
温腆而溢欲为之不巳小则为怨詈之招大则速徽纆
之入忧辱至矣然则自王公至于士庶人苟非其心不
累于欲其有能乐者鲜矣廖翁隐者不以荣利动心久
矣而用以治其身刑于家者造次必在于礼义平居无
外事惟教子读书力田供赋及货物于人薄入其息如
是而巳有司高其行谊岁举乡饮必延致宾席盗过其
门曰此翁长者也相戒不敢加害吁亦异矣翁既寿考
卷七 第 8a 页 WYG1271-0799a.png
而子孙多贤家产亦丰居有庐食有肉出入有舆马自
少壮至老七八十年未尝一日有忧患之干世之乐亦
有如翁者乎而翁之乐非以其心不累于欲而然与孟
子以不愧天怍人为乐汉东平王言为善最乐翁之乐
殆近是乎予从子景晖尉奉新知翁之行为详间以语
予予固以识之于心矣故今于振缨之请不复辞而乐为
之记吁安得世皆若翁也翁名心传字若虚
  易州重建府判公馆记
卷七 第 8b 页 WYG1271-0799b.png
易州为西北咽喉自茂山卫移至于此兵民杂处治之
益难其西八十里为紫荆关岁宿重兵焉盖外控夷狄
内蔽京师要害之地也先年添设山西副使一员开署
易州专理兵备保定府通判一员𨽻焉后指为冗员一
切裁省比因抚巡建议以为非便乃复设通判仍即易
州为治所凡境内大小事及边关重务悉听分理其不
重乎初府判既革所居公署有司视为空谷不复修葺
日就倾圮及今通判绩溪程君伯祥至惟见苍莽中颓
卷七 第 9a 页 WYG1271-0799c.png
垣断础而巳视事数月会部内无事乃白于巡按御史
赵君请即故址重建赵君然之委知易州事胡君山专
涖其事而以易州库金若干两为之费前门中为𠫇事
三间为厢房东西向各三间以为吏舍𠫇事之后为燕
居之室五间东西厢房亦各三间则井汲庖爨在焉缭
以周垣固以围棘规制宏敞黝垩壮丽经始于嘉靖已
丒三月庚戌落成于是岁六月甲子盖费出公帑仅三
之一其馀则胡君私规缗力以为之助程君使人至京
卷七 第 9b 页 WYG1271-0799d.png
师曰愿有记也予闻先王之时以火见兴土功修其城
郭宫室此王政所不废者况署以出政政以轨民所系
尤重顾可槩视为不急之役乎赵君识达大体所至以
修举坠典为务故锐意兹举而贤有司终始其事于例
皆得附见然是举也一材一甓皆出于公而成于民力
居是者其得无思乎是故睹轮奂之美必思吾得安其
居矣吾之民将有未宁干止者乎睹垣墉之固必思吾
得免于外侮矣而西北边者国家之籓篱也边防将有
卷七 第 10a 页 WYG1271-0800a.png
未固者乎推所以往随事致思思矣必求有以善于政
则庶乎其无愧也予不佞因记斯役之成敢附是说以
勖夫居是者赵君名镗京师人以才行简入台为名御
史云
  枫山别墅记
泉城南十里有山曰枫山树木葱茜四时异状而枫尤
多故特以名其山今国子学录杨君裕卿别墅在焉君
有第在城中以其近市喧嚣常欲卜幽寂僻远人迹罕
卷七 第 10b 页 WYG1271-0800b.png
到之处别营一室为藏修之所而久未克遂乃岁戊寅
归自京师始买地兹山之麓构堂数楹居焉堂之北有
山高而锐类文笔者曰紫帽山由紫帽而北稍东为朋
山为三台山其前左为狮山有三石突起如鼎足形者
曰三才山其右近堂有山焉则裕卿预营以为乐丘者
也涧谷之水下合溪水东南流至孤山下入海而前揖
于堂堂之规制虽小而山水之胜具焉裕卿心乐之稍
暇则挟书诵读其中悠然自足客至肃以入弹琴赋诗
卷七 第 11a 页 WYG1271-0800c.png
为乐或相与登高眺远见四山环翠众水流碧藻思横
发愈不可遏凡来游者皆留诗壁上自裕卿再来京师
今四五年而意恒在枫山也间命善绘事者写入缣素
悬于退居之署时玩之以自适予一日偶过之裕卿指
以语予曰此吾枫山别业也吾营是以待老且十年矣
他日子过泉南尚其觅我于此我当以胡麻饭为饷尽
出山中所作待子评之子能为我信宿留乎予笑曰有
是哉夫古之君子虽身居重位毕力殚智于天下之务
卷七 第 11b 页 WYG1271-0800d.png
而其心未尝一日忘丘园之适视婴情于富贵溺志于
声利至于老而不知止者万万不侔也今裕卿犹是耶
裕卿文学行义见推时辈然历官二十年恒在文墨之
地其学及于人者未普也是将膺显秩跻膴仕以尽䆒
其施俟功成志遂然后以老请于天子归隐兹山之下
日从故人宾客游览以毕此乐则枫山之胜将因裕卿
而有闻于时岂不伟哉嘉靖丁亥夏某月记
  东园祠堂记
卷七 第 12a 页 WYG1271-0801a.png
何氏旴江望族文献之盛者著在往牒国朝仕最显者
太子太保吏部尚书东园公讳文渊始以温州守课为
天下第一召入为少司寇后晋冢宰致仕卒有子六人
第三子曰刑部尚书椒丘公讳乔新当成化弘治间椒
丘公之名满天下其卒也守臣交疏其贤赠少傅谥文
肃第四子讳乔寿从一峰罗先生受经亦举乡闱第六
人呜呼盛哉初冢宰公有读书之屋在城南门外溪山
秀朗竹树蓊荟公乐之既没侧室张氏知公不忘是也
卷七 第 12b 页 WYG1271-0801b.png
即其中肖像朝夕哭之其前买山数亩自营寿竁前为
享堂读佛氏书其中曰死祀我于此张氏没无子其婢
为尼居其中主香火遂袭以为常嘉靖丁亥坐诡祠毁
公之孙实同其子姓谋曰此吾先人故业也亟诣官赎
之就以是岁冬十月即享堂故址创祠堂三楹而以肖
像之堂为寝室祠堂五龛中祀始祖宋宝谟阁学士文
定公左为赠吏部侍郎德源公右为赠刑部尚书景营
公冢宰公祖父也又左右则冢宰公及其子孙各以昭
卷七 第 13a 页 WYG1271-0801c.png
穆祔扁东园者祠为冢宰公作也既成明年实同用学
宫例贡至京师授宁国县学训导将行具事始末来请
记予闻盈虚消息造物之常国朝父子尚书才四五家
何氏居其一斯极盛矣今其子孙顾多且贤也则先公
遗泽所以衣被后人者深且厚矣后之人胡可不深长
思乎思之何如尽其孝焉耳庙以时修墓以时展四时
之祀燔濯必洁节祝必虔庶几其歆享之孝尽于是乎
未也诗不云乎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夫修德所以崇孝
卷七 第 13b 页 WYG1271-0801d.png
也出而仕也用前辈君子之道以事其君治其民隐而
处也用是道治其身曰吾以忝吾先人也若然天下言
公卿家有仪轨者必以何氏为首称而世泽益绵将来
之盛其未艾哉其未艾哉
  新建水南书院记
莆文献莫右水南弦诵之声闻数里由科目出为显官
有名于时者后先踵接可谓盛哉然市肆杂喧士无讲
论之所恒以为病其地西南故有红泉宫弘治中乡人
卷七 第 14a 页 WYG1271-0802a.png
以诡祠奏改为社学正德壬申燬于火始谋即其地为
书院请于巡按御史李公如圭提学副使姚公镆皆曰
可檄既下会二公相继去有司惮于劳费遂寝今守冯
侯驯下车之初锐意文教诸生复以为请侯亟诺之而
水南缙绅若翁方伯朱侍御诸公首出泉货为倡士各
以赀来助有差而属丘君谐许君效贤专涖其事以辛
巳十有一月某甲子先建文庙三楹以祀先圣未几告
成侯见而喜之顾讲堂未立斋序门庑未备欣然以为
卷七 第 14b 页 WYG1271-0802b.png
已责贰守李侯缙别驾何侯晋节推朱侯鼐暨大尹雷
侯应龙咸协心相成遂命河泊官洪宪等兼涖之为讲
堂三间于庙之后翼以二室为东西斋房各十有五间
南有仪门仪门之外左祀所尝讲学于斯者曰林公艾
轩右仍祀名宦郎中裴公次元御史蔡公熙凡斋居庖
库诸室罔弗具备总为大门以扄鐍之甍栋壮丽规模
宏敞而其为费则皆冯侯随时区画不烦于民今天子
嘉靖初元四月某日甲子工既告讫诸士来观皆若勃
卷七 第 15a 页 WYG1271-0802c.png
然而兴起者扁曰水南书院岁以春秋二仲次丁日请
乡先生主祀事而祭祀之费与诸生廪饩之供则冯侯
与新尹赵侯叶方次第规画以充佥谓此举旷古盛事
不可无记乃具事颠末请文俊记文俊窃观春秋新一
门筑一台必谨书之重民力也惟鲁侯修泮宫不书以
为是所当举也有若书院之建不当以劳费为惮者此
春秋之义也冯君及诸君于是贤远乎人矣前代盛时
学校寖兴然有志之士往往依书院以讲习大率多至
卷七 第 15b 页 WYG1271-0802d.png
数百人官设山长以主其教此盖学校之外别出一垆
冶以为陶成人才之具而为圣贤之学者恒由是以出
此今日建立之本意也学于斯者必尽弃俗学之陋而
相与潜心所谓圣贤之学者以是而知以是而行以是
而始以是而终孳孳汲汲期必至于圣人而后巳然其
用力之要敬是已盖自程子提出以示人而学者始有
所从入文俊不敏敢述所闻为同志者告愿共勉之
  杨烈妇碑记
卷七 第 16a 页 WYG1271-0803a.png
烈妇汪氏讳庄泉州人山阴教谕某之女归同郡庠生
杨希闵为国子学录孟洪冢妇正德癸酉秋九月希闵
卒烈妇时年二十三每哭辄仆地良久复苏又拊膺大
哭天乎吾何以为生耶欲自经死家人防之预弗得间
时自齧其舌出血见者惶骇防益谨烈妇度不得间闻
茉莉根有毒能杀人取之煮为汤贮卧内家人不知也
希闵死既弥月其家延缁流诵经烈妇自为文祭之词
极悲苦是夜五鼓家人倦且就寝守者亦懈烈妇入卧
卷七 第 16b 页 WYG1271-0803b.png
内更衣取所贮汤饮之比天明觅烈妇死矣预为殓具
甚悉邻里闻者无不泣下烈妇没十馀年郡以其事闻
覈实未上提学宪副邵君锐檄郡守高君钺以官钱若
干缗新其墓前之祠巡按侍御王君以旂清戎侍御徐
君州为之扁其词曰贞烈于是凡过祠下者皆低徊感
叹凛然若有清风袭人毛发为竖邑士夫侍御郭君楠
等谓兹事不传蔑以厚风教矣相与徵文刻石祠中以
垂不朽予读烈女传见投崖赴水事每伟其所为谓当
卷七 第 17a 页 WYG1271-0803c.png
与古之忠臣并垂宇宙惜后世不多见也兹以烈妇视
何如耶大丈夫读四库书平日开口论天下事何处更
有豪杰一旦临小利害不幸丧其所守者往往有之此
其视烈妇为何如哉呜呼君臣父子夫妇谓之三纲惟
其所在则致死焉一也烈妇之事传而忠臣孝子接迹
于天下矣
 柯希斋曰维骐著宋史其烈女传小序云易坤之词
 曰妻道也臣道也褒烈女者所以劝为臣也文修公
卷七 第 17b 页 WYG1271-0803d.png
 先得我心乎
  祁门县重修阊门堰记
祁门县西南十三里许有滩曰阊门其水下流入鄱阳
合于大江商贾之舟往来相续夹滩巨石对峙如门乱
石剑立舟上下从石罅中诘曲行稍失防祸且叵测唐
元和中路君旻为令即滩上流筑堰别开斗门引水西
注丁家湾民甚便之岁久而溃水由故道咸通间令陈
君甘节复积木为横梁筑成之未几亦溃盖为患久矣
卷七 第 18a 页 WYG1271-0804a.png
正德某年漳州洪侯晰来知邑事既下车问兴革所宜
父老具图志上之侯慨然有志顾役重费钜未欲劳民
居无何邑人前锦衣汪君琼归自京师侯与语是事君
曰此吾志也愿私出赀成之无勤有司侯义之以其事
闻于郡及抚按使者咸加赏叹遂以属之君念前此用
木则水啮易坏辄修修且劳民今吾当为经久计爰代
以石即故址累为堰其崇二丈五尺广三十四丈长视
广杀三之二坚厚比昔特倍焉用金凡三千馀两费不
卷七 第 18b 页 WYG1271-0804b.png
出于公敛不及于民盖踰年而堰成既成水不得南奔
复西入丁家湾以流风樯浪楫悉从是往来舟人贾客
自幸得以去险即夷凡过此者皆沥酒相贺而江湘川
广之货日至境内物价不致翔涌则君之惠岂不溥哉
予观世之人率能蓄不能散间有挥斥金玉而不惜者
则或用之以饰释老之宫浮屠之像其意盖以邀冥福
而已吁亦惑哉若汪君者捐数千金之费以为民建万
世之利可谓仁人之用心矣然自路陈二君后令于此
卷七 第 19a 页 WYG1271-0804c.png
者多矣至洪侯始复究意于是侯其岂弟君子民之父
母者乎邑父老汪以深等不忍忘侯与汪君之功属庠
生胡泉以书币来京师请记其事于是乎记
  兰崖记
吾乡翁君祥伯别号兰崖间来京师与予处踰年知其
为有道者久而益亲盖助益予为多譬之芝兰之室入
其中者久而与之化矣将归请予为记予未暇究君兰
崖之说曩时尝行于野见夫涧壑之隈崖谷之间往往
卷七 第 19b 页 WYG1271-0804d.png
有兰生焉为之叹曰骚经以况君子故君子好之为其
臭味之似也是宜殖于户庭阶圮近人之处顾丛生于
此何哉吾恐兰虽芳终芜没于凉烟白草之中与榛莽
等耳夫谁知者哉吾悲夫兰之不遭也虽然幽贞绝俗
此兰之所以可贵也世之君子履仁服义抱其德馨而
退处于宽閒寂寞之野深藏耻售贤达之士或未必知
知而未必为之推挽是不犹兰生崖谷而知之者寡乎
是不足为君子病也使夫君子者亦与夫希进之徒轻
卷七 第 20a 页 WYG1271-0805a.png
自矜衒以求人知则所谓芳草变为萧艾者矣又何芳
之可祗乎易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君以兰崖自命意
在是耶呜呼芝兰生于僻远而荆棘弥于路周任世道
者又不能无愧于斯矣
  太平府儒学重建记
太平古姑孰郡人才之盛著在往牒国朝太祖高皇帝
自和州渡江首驻跸于此及定鼎金陵遂为畿内郡圣
化所被最先且深百七十年间鸿儒魁士以道德功烈
卷七 第 20b 页 WYG1271-0805b.png
著称者亦既多矣然科第之盛视江南诸郡顾若不及
议者谓学宫卑隘又前迫孔子庙幽昧不明才之登耗
固不系于此然非所以为文明之地也且岁久不葺衰
敝滋甚监察御史莆田宋君茂熙奉命巡按南畿所至
察廉利病而建革之风裁峻甚犹汲汲于文教间因诣
学见之病其不称也顾瞻庙东校官廨舍在焉则指以
诹于众曰是不可改建于别隙地而徙学于此乎佥曰
然遂出赎金百馀两属郡守卫祝侯咏改作之祝侯自
卷七 第 21a 页 WYG1271-0805c.png
给事中来知是郡下车即有志于是属时诎未遑也至
是欣然为已责度地筹费庀材计佣凡所当为靡昼靡
夜巡抚都御史平溪侯公位提学御史姚江闻人君铨
闻之皆协力相成会岁饥巡抚公檄郡出粟募饥民就
工民争趋赴提学君则捐学租之入以佽助之为明伦
堂若干楹为东西斋各若干楹前为仪门若干楹材木
瓴甓必坚必良黝垩丹漆侈然光新而规制恢弘位势
显敞迥异旧观别为校官居舍于学傍其外若门垣若
卷七 第 21b 页 WYG1271-0805d.png
泮池则因旧修葺而疏浚焉工既讫巡按君帅郡长贰
暨学官弟子以始立学礼舍奠于先师庙下退坐明伦
堂见青山前陈黄山北峙白纻天门诸山萦带左右则
皆相与叹赏以为奇疑天造地设以待今日非偶然也
而是郡人文益盛盖肇于斯矣于时教授郑富由进士
铨授始至谓兹盛事宜有述也爰具事始末率庠生李
珂何铣来南都徵是记盖闻先王之世家有塾党有庠
州有序国有学皆所以为造士之地也士者民之望也
卷七 第 22a 页 WYG1271-0806a.png
士习正则民俗美而治可几矣我国家稽古右文崇儒重
教内自京师外达海裔罔不有学而岁久或圮任风纪
师帅之责者乃或指是为非吏议所急坐视其敝而不
为之所此为知先务者乎今兹郡学赖贤宪臣又诸君
子相为振厉而作兴之得因弊为新去幽即明既幸矣
士之讲论于是而接于耳目者盍亦充类致思以求学
之要乎必也讲学以致知主敬以立本涵养深而操存
熟使私欲不留而吾方寸之地廓然广大湛然虚明无
卷七 第 22b 页 WYG1271-0806b.png
一物为之障碍及出而任治平之责设施论议亦必磊
磊落落为阳之光明而不为阴之柔暗审如是世道将
有赖焉庶几建学者之意乎鲁人颂僖公能修泮宫曰
济济多士克广德心俊不佞敢援诗人之旨而致其望
于多士者如此是役也经始于嘉靖乙未某月某甲子
成于明年某月某甲子肇斯举者巡按君而规画缗力
以助不给者祝侯也若通判诸阳总程督事知事谭景
翀训导丘佐时郭守识李大有分董其役盖皆效劳于
卷七 第 23a 页 WYG1271-0806c.png
是例得附见云嘉靖丙申某月某日记
 说
  瓶鱼说
里人陈氏子客京师几上常置一瓦瓶中贮水可一盂
畜小鱼数尾绝怜之间数日辄为涤瓶易清冷水又为
捕小虫时食之予偶见之窃怪其员头横目黑鬣而赤
尾犹夫鱼也胡怜于人独尔耶虽然是鱼久处江湖今
见畜于此游泳跳跃不过数寸之地亦困矣哉即不幸
卷七 第 23b 页 WYG1271-0806d.png
爱者稍弛食之不时以累月日水不为易臭秽之气触
鼻而鱼死矣是将与涸辙之鳞无异视泛处江海不为
人所怜者又不知孰为幸不幸孔甲时尝有豢龙者其
后龙死醢而食之夫龙可豢则亦醢龙且尔矧鱼乎哉
今观是鱼悠悠然若在江海不以为忧者世传鱼目夜
明顾不能察此何也悲夫
  望字希吕说
从兄西庄先生将冠其冢孙望而命之字曰希吕间以
卷七 第 24a 页 WYG1271-0807a.png
书命文俊曰必为之说以诏之俊闻之方吕望之在渔
钓也其志若终身焉及西伯出猎遇之与语大悦曰吾
太公望子久矣载以归立为师尊之曰尚父其后佐武
王伐纣定天下而功烈之盛遂与伊傅周召并称夫尚
父之学虽不可详考然其告武王之言曰敬胜怠者吉
怠胜敬者凶义胜欲者存欲胜义者灭此四言者即大
易敬义之旨也可谓约而精矣故孟子曰若太公望则
见而知之谓其得道统之传也自司马迁作史记望为
卷七 第 24b 页 WYG1271-0807b.png
文武师其事多兵权奇计后世更相沿习遂以尚父为
兵家者流而取其书杂次之孙武穰苴尉缭子之间是
盖不知尚父者无足怪也而或者又以其治齐之政少
之予考之郑玄云望既受封留为太师辅周未尝之齐
也果可尽信乎是皆不足深辩吾以为学尚父者且当
用力于其敬义之训使无一时一念不在于此幸而见
用则以其学施之天下如其弗用宁终于渭滨而已不
轻于求售也若然则进可为名臣退不失为君子庶几
卷七 第 25a 页 WYG1271-0807c.png
尚父之徒哉西庄兄学成不售益务善弗懈以委祉于
后人望幼慧嗜学意者其在是乎夫学者立志当以三
代以上人物自期故予因其命名与字之意而推明吕
氏之学以勉之吕何人哉希之则是
  梦升字君符说
都宪松厓方公卜日冠其嫡孙梦升属予命之字并为
之说梦升生之前一夕公梦有龙见于井绕屋而升乃
生因以梦升名之异矣哉昔郑穆公以梦兰而生唐叔
卷七 第 25b 页 WYG1271-0807d.png
以梦虞而生其事皆验今梦升岂异哉因字梦升以君
符又推其义而为之说曰夫龙阳物也时潜而潜时见
而见变化莫测盖惟大人之德足以当之故易称大人
之德为龙德然则徵于龙而生者未为奇当以符龙之
德为贵也鳞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裸虫三百有
六十而人为之长人固龙也而何具龙之德者若是少
也梦升年妙质美今当乾爻初九之时正宜养静处晦
从师友以问学为事盖潜而未见之龙也他日学优而
卷七 第 26a 页 WYG1271-0808a.png
仕致身青云之上必将推其所学以霖雨天下功业昭
于时利泽施于人人将争先睹之为快则九二之见龙
九四之跃龙是也至是则龙之潜者升矣而公之梦不
果符矣乎公之文章风节闻海内譬之神龙威凤天下
无贤不肖皆知其为瑞冢子思兴孝行笃纯亦既以文
学举于乡矣梦升为公之孙思兴之子也不亦难其继
乎不思所以继之公之梦殆未见其能符也可不惧哉
可不慎哉
卷七 第 26b 页 WYG1271-0808b.png
 
 
 
 
 
 
 
 方斋存稿卷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