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六
卷六 第 1a 页 WYG1271-0773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方斋存稿卷六
            明 林文俊 撰
 序
  送少参乔君之陜西序
今年春陜西缺右参议吏部请以南台御史束鹿乔君
伯藏补之制可将行其同官李君仲谦辈来徵言焉夫
今之布政使即唐虞之十二牧其下如参政如参议皆
卷六 第 1b 页 WYG1271-0773b.png
以牧佐而赋政于四方者秩宗位重非其平日践敡著
有声绩者盖罕得至焉盖陜为名藩山川雄壮疆域博
大在周之时周召二公分治其地陜以西召公实主之
今夫乔君所居者唐虞方岳之官所治者周召分陜之
地也其重如此独不思所以称之乎君为御史按部所
至刚棱不挠以材推掌河南道考覈臧否允惬物望前
后所上凡十馀疏皆切中时弊上皆嘉纳之今位亚方
伯受恩益隆则为报宜益厚也顾肯缄默因循无所事
卷六 第 2a 页 WYG1271-0774a.png
事以召戾速尤吾知君不其然兹行也其将大有建革
以慰悦陜民也必矣或曰是则然矣然君兹所治其地
于陜为极西迩于边陲其职在督飞挽给馈饷何暇及
民乎予曰何为其然也子贡问政子曰曰足食足兵民
信之矣夫兵食国之大政也其可以及民者孰大于此
今边储告乏守臣辄请内帑及鹾利以为舍是二者则
无法也试与君私论之昔有徙屯田于塞下以省郡国
转输之费者其法今果尽行乎夫今之关陜皆周时井
卷六 第 2b 页 WYG1271-0774b.png
田之地沟涂畎浍之制虽坏其遗迹必有存者独不可
修而复之以资灌溉之利乎夫民无事则耕有事则战
此三代兵农合一之制如之何其可废也君能建议行
之则国与民皆受其利他日民之思君将有不如南国
之歌甘棠者乎若然则居方岳之职而履召公分治之
地信不愧矣予不佞请以是告君不视为迂阔否乎
  寿闻人母王太孺人七十序
太孺人王氏今南京提学侍御姚江闻人君之母寿七
卷六 第 3a 页 WYG1271-0774c.png
十矣六月十二日设帨之辰南畿诸君仕留都者将以
某日具醪醴登堂列拜为寿而徵予序且合辞言曰提
学君以文章道德师表吾邦吾邦自得提学君俗为之
厚才为之成吾属子弟多赖焉吾德之无以报贶念提
学君纯孝人也所愿者母夫人寿耳今吾为之致其颂
祝于太孺人者将以为报也愿假辞于下执事幸无靳
予尝读诗而叹诗人之忠厚也爱其人必祝以寿考至
于令妻寿母则祝及其亲忠厚之至也诸君是举可谓
卷六 第 3b 页 WYG1271-0774d.png
得诗人之旨矣予嘉其义不容辞而况太孺人之贤予
所稔闻而乐为之表白者乎惟太孺人为冢宰海日公
之妹新建伯阳明先生之姑既归贞庵公执妇道谨甚
不以门阅自矜贞庵公告逝时年方三十誓死守志称
未亡人者今四十年教其子用进士起家至显官君子
谓太孺人之为妇也有诗柏舟之风焉有易代终之义
焉可不谓贤乎独念太孺人初丧所天二孤尚稚当是
时也朝夕有泪盈睫而己中岁以来又以哭长子致目
卷六 第 4a 页 WYG1271-0775a.png
眚计其平生履历在疾疚忧虞之日什常七八至于晚
年乃以提学君贵得受恩封霞帔翟冠荣映白发鱼轩
文驷就养两都每遇岁时子妇孙曾罗拜膝下以次持
觞起为寿太孺人之乐何如也此无他盖造物者鉴其
贞烈之节故报以介福如此妇之贞臣之忠一也用是
推之臣之忠于所事者将无其报乎诗曰神之听之介
尔景福其弗信邪是则太孺人之寿也有足以劝为人
妇者焉有足以劝为人臣者焉三纲赖以立四维赖以
卷六 第 4b 页 WYG1271-0775b.png
张而国之元气亦将赖以寿焉独太孺人之寿也哉予
乐为之表白者固将为世道计亦以寿其令名无穷也
区区颂祷常语要之不足为太孺人寿
  赠职方费子民献序
今年夏天子思得耆艾之臣置之左右特遣行人赍手
敕起少师湖东费公于家公以四朝旧臣一旦入政府
国朝所未有也既踰月职方缺主事公之子民献又自
南京吏部被命入补之与之游者皆曰民献是往也日
卷六 第 5a 页 WYG1271-0775c.png
趋阙下联鹭序而簉鹓班既近君行所学矣而又得朝
夕在公之侧奉侍温凊承膝下之欢忠与孝庶其两尽
乎予曰是则然矣然上之所以召用民献其意盖不专
为是也何也国家属兵政于司马而职方在诸司中尤
为要剧凡将领之推用兵马之调度以至边徼四夷一
切戎务之大者皆职方主之在无事之时犹当择人而
使况今将悍卒骄负恩干纪武备不饬边防渐堕而北
方之敌时复出入为边民害斯时也为职方者庸可弗
卷六 第 5b 页 WYG1271-0775d.png
择其人矣乎民献博学多闻好谈说古今治乱成败事
皆有本末次第而又自其少时侍公于宥密之地习闻
国朝典故而于政体时务悉能晓练不为空言视草野
酸寒之士见闻疏陋一旦出为世用持古人所不可行
于今者而强行之至于败事者万万不侔也斯其为今
日用民献之意乎其不轻也较然矣民献在留都职清
务简徒欲效而无阶也今幸居可为之地而遭时之盛
又如此平生所学不于是而施之乎则上负国家之恩
卷六 第 6a 页 WYG1271-0776a.png
下忝家世之懿安在其为忠与孝也哉是故忠非仆仆
趋走之谓也孝非区区温凊之谓也民献盍亦务其大
者乎少师公方且纯德正学相我圣天子旋斡化枢以
致太平相业之盛有宋韩范二公不能专美矣然韩公
之子忠彦范公之子纯仁皆以文章政事克肖其父而
其后皆为大官名位功业后先辉映前史荣焉予知民
献之贤不忝于此故以是望之勉哉民献孰谓古之人
不可跂及乎其行也其同寅诸君子徵赠言念民献尝
卷六 第 6b 页 WYG1271-0776b.png
从予游于其别而去也不可无言故为之序
  耆寿荐恩序
今莆中先辈以长者称无踰吾族丈易斋舜卿公公起
辛丒进士为长兴汉川令务以德化民不尚鞭朴民爱
之如父母为立生祠擢太仆丞九载不调言官疏其淹
滞晋拜曲靖守是时逆瑾擅柄所遣询事于四方者往
往凭藉其威以邀赂入公不从坐年老勒致仕公在曲
靖仅一年归无遗赀所需或不给而亦旷然不以为意
卷六 第 7a 页 WYG1271-0776c.png
也今上嘉靖初元以云南巡抚何公荐命有司具礼存
问时所存问多先朝公卿有名德者然不过十馀人乃
若知府获预者公一人而巳是年其子汝桓以主事推
封加公中宪大夫戊子徽号霈恩文官五品以上致仕
七十者晋其阶一级公又得从三品盖自致仕以来三
被恩命寿八十一矣乡缙绅在朝者以是为公荣也相
与属辞于予将驰归为公寿予闻汉四百年循良之吏
以卓茂为第一史称其视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信爱
卷六 第 7b 页 WYG1271-0776d.png
不忍欺其所为颇与公似茂在王莽时以病免归及光
武即位首访求茂赐之几杖絮帛封褒德侯仍官其子
为中郎给事公在逆瑾时亦罢归今天子即位因大臣
荐首被恩赉屡陟官阶而其子亦为曹郎盖晚年遭际
之奇子孙之盛亦往往相同予因是思之循吏所至必
有实惠及民不求人知故位多不显然自天佑之终享
完厚之福彼夫役智术任苛刻以为治者其在当时或
可以致赫赫之名而掩取大位然其功德弗及于民欲
卷六 第 8a 页 WYG1271-0777a.png
庆集于躬施及后胤如公者少矣予惧世之为吏者或
慕于彼而不知为此故于公之事乐诵之庶闻者咸有
劝云
  送郑君有章守滁州序
滁州地僻而事简予读欧阳公醉翁亭及丰乐亭记爱
其山水奇秀有观游之乐而又喜公之为守能与民同
其乐也公在滁仅三年召还朝廷历践华要遂参大政
然滁人思公至于久而不忘则公泽在于滁者顾不深
卷六 第 8b 页 WYG1271-0777b.png
且远哉长乐郑君有章今年春由进士出守于滁有章
尝学公为文章今之筮仕履公旧宦之地其政舍公安
所从法乎虽然公之在滁正当昭陵治平之时四方无
事而是州又得公为之守岂弟宽平民安其政盖自公
至州无不获之岁无不给之民民乐丰登故公得与四
方宾客及是州之民日游览于山水之胜而乐也今四
方郡国以灾告者相继至而滁之旱蝗尤甚一二年来
民之愁苦寒饿失业者何可殚状然则官于是者其亦
卷六 第 9a 页 WYG1271-0777c.png
奚暇于乐乎矧今天子轸念元元涣命之颁每以民生
未遂为忧而督责守令尤严且切有章至州宜先问民
所苦而煦濡之喔咻之务以苏民之困而纾上之忧为
急俟政成民安州以无事然后循欧阳公故事日从宾
客及州民游以乐山水之胜此范文正公所谓先忧后
乐者也有章能是则其政无愧于公他日去此而践华
要滁人之思之也将不犹昔之思公者乎予于有章同
年交契最久其行也正郎陈君允恭属言为赠于是乎
卷六 第 9b 页 WYG1271-0777d.png

  送陈珍夫尉江陵序
吾乡陈君珍夫今年春谒选吏部得尉荆之江陵濒于
大江其地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南极湘潭北据汉沔四
方达官贵人往来于是者舳舻相衔迎送供亿之烦数
倍他邑珍夫虑之间以问予予曰不足虑也子视今之
江陵与昔何如哉惟荆襄在三国为必争之地东晋及
南北朝皆以是为雄镇兵革蹂践之馀几无孑遗矣隋
卷六 第 10a 页 WYG1271-0778a.png
唐之际稍获苏息及宋之南也以是为江汉上流戍守
益严南侵之师在江上者无岁无之元季干戈鼎沸尤
甚我太祖皇帝神武天授汎扫群雄江汉之间始获底
宁至我文皇徙都北京则以西北边为重镇而漕东南
之粟以给京师多由江淮汶泗以达于是荆襄之民不
复知有兵革之苦馈挽之劳而为有司于是者亦不复
调发兵食规画戎务得以专意于安民此珍夫之所闻
也其自以为幸否乎夫今之江陵既与昔异则今江陵
卷六 第 10b 页 WYG1271-0778b.png
之民脱有未安为有司者固不得诿曰时固然也予未
尝道荆楚然概观之有司官废事罔以民生为心惟
计橐入之厚薄者往往有之以珍夫之贤固不出此然
亦岂得不以为戒乎珍夫读书知古今事职务之暇试
按图经以览观于昔人争战之地惟见残壁故垒黯然
苍莽间而盖世之雄安在哉则知人生富贵不可恃以
常存其必慨然有感于斯矣
  送林君世观宰黄陂序
卷六 第 11a 页 WYG1271-0778c.png
朱子论文章道德不可出于二以予观之政事文章亦
未尝不出于一也何也理在天下一而巳矣蕴之为道
德发之为文章施之为政事者皆是物也是故明于道
者其为文也简以莹而其政必达昧于道者其为文也
浮以诐而其政必乖夫文也者君子于是观人焉于是
考政焉槩指为末技则误矣去岁已丒予同考礼闱偶
于同舍见一卷其文简朴特异诸作徐玩之其言皆根
柢于道而意味隽永气格高古如商敦周彝文采剥落
卷六 第 11b 页 WYG1271-0778d.png
古意仅存予曰是其名士乎及拆视之则吾莆林君世
观也世观尝取省元有时誉故主司咸贺得人既成进
士客京师予与之处踰年而见其言与行皆笃实君子
然则世观之于文也不大类其为人矣乎今天子重县
令之选必简名进士为之故以世观之贤未得上芸阁
登兰省特从常调出宰黄陂夫函牛之鼎非所以烹鲜
也试之云尔黄陂介淮楚之间地剧而民贫世观之为
之也其设施次第吾不得悬知要之必有实惠及民决
卷六 第 12a 页 WYG1271-0779a.png
不效世俗吏徒为粉泽之具以眩世取名而巳果然则
世观之于政也不又类其为文矣乎予又闻之二程子黄
陂产也伊川未尝临民而其所论为政皆简要可行若
明道则尝为令矣其所施于晋城扶沟者今尚可考也
此非世观所当法者乎二先生文章政事必出于道德
所以卓乎不可及世观尚以是求之
  送知事陈继殷序
我国家置卫以统貔貅一切戎政寄焉然以其长皆武
卷六 第 12b 页 WYG1271-0779b.png
人不学故其幕职必选夫通晓诗书明习法令者为之
吾乡陈君继殷今年春授宁波卫知事盖幕职也将行
客有徵言赠之者予闻君子居其官则思顾其名夫官
以知事为名非以于卫之事皆所当知者乎当知而不
能知其为官莫大矣汉文帝问周勃以决狱及钱榖
之数勃谢不知是时勃为丞相文帝所问者非其职也
若使勃为廷尉而不知决狱之数为治粟都尉而不知
钱榖之出入则勃为失职矣顾可以是为长者耶他日
卷六 第 13a 页 WYG1271-0779c.png
问上林尉以禽兽簿尉仰视不能对是尉之失职也而
文帝不加罪则仁柔之过矣今国家承平百六十年武
臣率膏粱子弟不知武事而为幕者亦多优游玩愒每
旦出署公牍退则偃然高卧而巳至于卒乘之虚实城
池之修否器械之利钝馈饷之盈缩漫不知省问之则
曰有主者吾弗知也呜呼是不亦旷职矣乎用是兵政
日弛卒然有变束手莫支他未遑论姑即宁波近事言
之一二年前值倭夷之变城中居民罹其荼毒者何可
卷六 第 13b 页 WYG1271-0779d.png
胜数当是时也武臣有能向贼发一矢者乎幕下之士
有能草一檄出一筹以退贼者乎所以然者由武事不
素讲故其临事狼狈失据至于如此及朝廷遣官按治
守臣而下皆坐罪有差是可诿之不知乎况今天子励
精图治文武大小之臣咸思见功业以祗承休意君之
往其毋狃于故常以为当然哉尚其赞尔元戎饬尔武
备于以弭灾变于未形致疆土之宁谧人将称之曰是
子也其知军旅之事乎则于所居之官庶乎名实相副
卷六 第 14a 页 WYG1271-0780a.png

  送周肃卿掌教江都序
肃卿周君以鄱阳学谕丁外艰去服阕谒选改江都将
行以予辱在同年属序之始君格于例去为鄱阳也众
方为君惜而君独泰然及是来京师间出别后所作示
予盖阅之累日不能尽焉度其心方自幸得处閒散以
放意于文墨词翰之间其视世俗所尚者不知为何物
呜呼君亦贤矣哉今夫鄱阳东南巨浸浩荡汹涌弥望
卷六 第 14b 页 WYG1271-0780b.png
无际吞吐烟霭晨夕异状游人估客惊心骇目然君子
之学所以奇伟而雄壮则恒于是而得之今江都扬州
倚郭邑其地枕江臂淮为东南都会朱甍碧瓦鳞次栉
比陆海之饶甲于天下称繁侈者必曰扬益焉然君子
之学所以宏博富丽并收而广蓄则恒于是而得之周
君游宦由鄱阳而江都夫孰非其所资以益吾学者耶
虽然未也君往哉拜董子于祠下退而详味其正谊明
道数语则所谓奇伟雄壮宏博而富丽者又必归之于
卷六 第 15a 页 WYG1271-0780c.png
此而后得学之正儒之醇也夫教与学非二也知所以
学则知所以教君谓然否
  送从侄养之赴凤阳参军序
吾宗自始祖回年府君辟东井义学命族子艾轩为子
弟师而诗书之泽绵绵至今入国朝举科第者十有六
人虽仕不甚显而清白传家百数十年以来莫之敢改
者养之其一也养之举丁卯乡荐为德州学正用荐擢
尹海丰毅然以锄强植弱为巳任有豪民为不法事养
卷六 第 15b 页 WYG1271-0780d.png
之按之急遂诬摭养之事诉于部使者使者下所司验
治无状乃抵诬者罪既踰年前之诬养之者又诣新使
者入牒新使者颇尚苛刻所司迎合虽知养之诬莫敢
为湔雪者几二年及是朱君守中按部至乃辨其诬而
出之然犹坐以诖误左授凤阳右卫经历养之将行意
若有不怡者予解之曰士立两间求俯仰无愧怍焉尔
矣无妄之灾贤者不免而宦途所历跋前𨇈后亦仕者
恒事也顾可用是为惭且戚乎抑予有感焉当元之季
卷六 第 16a 页 WYG1271-0781a.png
四方云扰我圣祖起自临濠天戈一挥中外底定至今
百五十馀年海内熙熙得享太平之乐者谁之功也今
养之之往也览其兴王遗迹而追思圣德神功同乎天
地将能忘其所以为报乎
  送洪君玉方守绍兴序
绍兴古会稽郡其地有湖山之胜其民有桑麻鱼稻之
饶其郡非通道无供亿徵召之烦而其俗重儒多贤士
大夫有司得以咨取焉守是邦者亦幸矣然天子宰相
卷六 第 16b 页 WYG1271-0781b.png
以是为雄望之邦非材且贤盖不轻授今年冬郡守缺
其郡人为公卿于朝者慎择所任曰无踰洪某疏其名
以请从之是时玉方为户部郎中有名上命大臣举郡
守不称且连罪既踰时不闻有所论荐予曰此必荐者
惧连累耳不然天下之大也乃无一堪任者乎其后有
诏宽连坐之罚矣而荐者亦寥寥久之南都稍荐三五
人焉天下之大也才任郡守者岂宜止此乎既而思之
未可易言也守所统地常千里千里之民利病戚欣皆
卷六 第 17a 页 WYG1271-0781c.png
悬之守在守之下者位卑而施狭且事多肘掣在其上
者官虽尊然去民远泽难下究事无细巨非倚守莫办
甚哉守之重也守乎守乎诚取充位而巳谁不可者必
求称其职如古良二千石岂不难其人哉荐者既然巳
于是默计吾所见闻可以当此者谁乎指数屈而巳耳
玉方其尤也玉方志行高洁才识敏达尝奉命督赋江
淮两浙民悦其政今之为郡也以其所能者施之而巳
感于此有不感于彼者乎玉方且行乡缙绅合饯于郊谓
卷六 第 17b 页 WYG1271-0781d.png
予职文翰且于玉方友善也属为序
  贺侍御陈君考最序
今中外之官得行其志者莫如御史盖其于天下之事
不拘职守皆得言之出而按部一方之事无问细钜皆
得行之固非他百执事比也虽然得言矣言而不度事
势谓之迂近于讥讪谓之讦迂不可也讦不可也其惟
时乎得行矣行而涉于依违谓之随过于矫伉谓之激
随不可也激不可也其惟中乎是故难也久矣今中外
卷六 第 18a 页 WYG1271-0782a.png
百司皆吏部循资注授惟台諌必简而用之非学识兼
懋者弗得与也非以责之重称之难故慎其选如此与
五山陈君道源以名进士简为御史于南京始巡京庾
搜剔宿蠹已著能名既踰年奉命出视江防弭莭京口
风裁尤峻始至捕得逋寇数人不烦榜笞折以片辞辄
皆吐实引伏君立毙之于市观者填街溢巷魂飞魄褫
从此小人革心奸宄屏迹吴樯楚柁往来江上者野宿
旅泊不择处所远近歌颂之是时太仓盐徒争利聚党
卷六 第 18b 页 WYG1271-0782b.png
互相雠杀三吴动摇君偕抚按诸公设策抚处竟降其
党而不烦用师坐销大患则君主其议为多岁满代归
推署河南道考覈诸司臧否人服其明尤慎举措明大
体其所建白必关利害之大而不毫举细事以为功其
所举刺必当贤否之实而不捃拾细过以为名君之意
以为言而讦焉则宁迂行而随焉则宁激然君于是焉
皆无之其斯以为称乎今三载秩满将献其绩于朝同
寅诸君嘉其有成绩也相与徵予言为贺予昔承乏南
卷六 第 19a 页 WYG1271-0782c.png
雍辱君知厚亡何君偕同官言事忤旨逮下诏狱赖上
察其忠得释还职方归在途予适被召北上邂逅道左
见其言议侃侃色和而貌泽初若未尝涉忧患者于是
知其所养矣自是寂焉不相闻问去岁叨贰南曹因复
与君获晨夕焉盖君之事皆予亲得之见闻者君固未
尝自言也以君之贤积之岁月穷阶峻秩褚囊中素所
畜物耳奚暇予言惟君坚其所守勿变而迂而讦而激
而随则其所至将畴之能量也哉君世家浙之上虞为
卷六 第 19b 页 WYG1271-0782d.png
邑望族五山其所自号
  送赵弥高赴盐城司训序
国家养士于学每岁贡其良者于京师天子廷试之命
礼部吏部覆试之最后又试于廷而后命官盖与科目
并行得人亦相半焉故事廷试以翰林职校阅予实承
乏焉每披卷辄有科目遗才之叹及得君卷益奇之曰
是必名士发其封视之则君也君名崇字弥高连城世
家先大父云庄公由吏部郎中出为湖南参政多惠政
卷六 第 20a 页 WYG1271-0783a.png
有遗文二十卷行世尊考贰守公历常德维扬二大郡
比解官归橐无百金之赍惟指架上数万卷语崇曰吾
以是遗若不犹愈乎君承祖父之志刻励问学夙有场
屋名而屡阨于命今年方强壮俛首乞教职去盖念母
老亟欲得禄以为养耳君既授盐城司训见予颜色怡
甚问之则曰吾母尝侍先考游宦维扬今盐城去之最
近是其旧所经游地也以此知母必来就崇之养也崇
不敏不能致身通显以承先志然视簿书小吏于叱辱
卷六 第 20b 页 WYG1271-0783b.png
之来甘之若饴者窃恧焉今幸官一校得与衣冠士周
旋于诗书俎豆之间退而又得以养吾母崇以为所得
多矣兹所以乐也予数曰崇孝哉崇孝哉昔有为亲而
色动于捧檄者君岂近是耶遂书以赠
  送逸轩王君归槎溪序
丰城之西有溪曰槎溪邑钜姓王氏世居其上诗礼相
承为江以西文献旧家者数百年于此矣王之族有曰
习韬君其号为逸轩读书知大义侨寓金陵三十馀年
卷六 第 21a 页 WYG1271-0783c.png
初厥考耐斋及母杨氏在堂君岁归为寿比二亲殁间
数岁辄一归展封茔今不至者五六年矣间谓其子镐
曰吾性嗜静故轩以逸名中岁以来干父之蛊奔走四
方非得巳也今老矣槎溪之上幸有先人之庐可蔽风
雨有田数百亩可耕吾将归老于此矣汝其卒业太学
毋以吾为念镐奉命惟谨既来京师介其姻魏进士良
辅徵言为君赠予未识君然尝得其家世于杨文贞公
所为谱序近又得稼村集读之而叹王氏之先多闻人
卷六 第 21b 页 WYG1271-0783d.png
也君之贤其所从远矣君好礼嗜义笃伦纪女兄之子
及宗族孤寡者抚之甚恩见人贫乏辄推泉货助之里人
重其行留都士大夫亦多与君厚每出城饯客必过君
谈竟日乃去而君未尝苟有所干尝裒名公贤士为其
父母寿挽诸作至盈卷帙知君者题其录曰孝思盖君
之贤可称者多而于孝友尤笃也今之归也岁时伏腊
偕父兄子弟祗谒祠墓展考敬之诚而以其馀赀从宗
族亲戚饮酒洽比为欢君之乐如何也世之贪饕之徒
卷六 第 22a 页 WYG1271-0784a.png
縻于升斗盖有老且至而忘桑梓之念者矣若君者未
老而逸是知止足者其可尚矣故乐为之序
  送由正夫驿丞序
国家设邮置以传王命通贡赋而徐州当要会之地东
达齐鲁北达燕蓟南通吴会百粤使者往来境上岁无
虚日供亿之烦数倍他处故特设驿二曰彭城驿凡舟
行者取给焉曰黄河东岸驿凡陆行者取给焉而丞皆
必择夫强敏有材力者为之以为不如是不足以胜任
卷六 第 22b 页 WYG1271-0784b.png
清源由正夫今年春选黄河东岸驿丞将行客有徵言
赠之者予闻武宗末年权珰贵臣往来于郡国者连艘
数十所在充斥往往怙势驱吏取快丞度不能支闻其
至常鼠伏不出有弃官去者矣皇上在潜邸深知其弊
即位以来非事关秘密锦衣内监不遣出京而凡奉命
乘使轺者亦皆惴惴奉法惟谨于是民困始苏丞所职
者迎送供应而巳苟常职不废可无忧于罪谴之及矣
故咸乐为焉予夙闻先朝之弊及嘉靖初元被召赴阙
卷六 第 23a 页 WYG1271-0784c.png
道路所见迥与昔异也窃念于驿如此则百司庶府可
知于丞如此则中外百执事又可知矣此诚世道休明
之徵圣天子更化之效仕者遭际斯时苟不思自效以
荅上天之大贶则非人也予方有感于是适正夫行辄
一言之正夫亦思所以为报否乎
  送顾正甫赴遂安邑幕序
夫幕所以赞政也今内之府部南监外而藩臬郡邑皆
置幕古也然古之幕自方镇而下得自辟者而今则命
卷六 第 23b 页 WYG1271-0784d.png
于朝此其所以异也惟其自辟署也不惟士得择所从
而在上者亦得自择其士故其所得多一时之良如董
晋之幕则有韩愈严武之幕则有杜甫是巳惟其命于
朝也则选用之权必委之吏部吏部岁所铨注动至数
千人岂暇一一详择故居幕职者贤不肖尝参半焉亦
其势然也夫幕于事无大小皆所当闻古者于幕礼如
宾客每事咨焉而幕亦常出其意见与之相可否今名
虽幕宾上下之际直以分相临耳至于郡邑之幕其职
卷六 第 24a 页 WYG1271-0785a.png
尤卑吾见为之者其不肖者不假言矣虽贤者亦惟谨
修其常职至于其长之前则亦唯唯而巳敢与之相异
同者少矣幕之设其初意果若是哉呜呼古道之不复
也久矣诚使今之为长者曰吾谋其政非可以独任巳
见也而虚心延访必求尽人之长为幕者曰吾谋人之
政非可以苟徇为悦也而往复商确必思尽巳之见若
然则庶乎其能相与以有成也然非心存至公而旷然
相期于形迹之外者未易以语此也吾乡顾君正甫为
卷六 第 24b 页 WYG1271-0785b.png
幕于浙之遂安将行其弟验封颐斋属予以言予素悉
正甫贤而重颐斋之请也于是乎序
  赠姚在韬掌教建平序
畅山姚君在韬嘉靖壬午与其从弟在明同领乡荐在
明连登进士为刑部而在韬上春官屡不利今年以母
老乞恩授建平学谕客有私于予者曰在韬叔父少卿
慎修先生与今刑部君皆起家进士在韬文行之美得
于家传脱少须当趾美甲科驯致显位以为亲荣今不
卷六 第 25a 页 WYG1271-0785c.png
此之图而俛首微官以规斗禄之养此果孝乎予哄曰
客误矣若客言士庶人不得为孝乎古之言孝者莫如
曾参闵损夫曾闵岂尝以名位荣其亲者哉且子不闻
养之大乎昔人有云一日之养三公不换夫苟有见于
天性之乐虽三公之贵直草芥耳近世学者耽嗜荣进
宁乏父母之养而不屑小官必冀成进士乃巳然有终
身弗得者矣幸而得之万一养不逮亲位虽崇不过荣
其身禄虽丰惟肥其妻子而巳以若所为揆之以圣人
卷六 第 25b 页 WYG1271-0785d.png
之道得无戾乎今在韬为亲老决意出求仕至于位之
崇卑禄之厚薄皆不暇计可谓笃天伦而薄荣进其于
道也不既合矣乎客曰先生之论在韬者是矣抑孝止
于养而巳乎予曰何为其然也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
子可以为孝矣曾子曰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故大
孝尊亲其次不辱其次能养且国家建学校之官亦非
为其贫而畀之禄以为养也将赖以成人才而美风俗
其责重矣在韬能尽其职则所谓尊亲所谓不辱者皆
卷六 第 26a 页 WYG1271-0786a.png
在于是其为学不尤大乎客唯唯而退适有徵言赠在
韬者予因述与客语次于卷端以为序
  赠大司马紫岩刘公被召入朝序
今年秋八月紫岩刘公尚书六载当考绩以方奉敕赞
留务不得辄离乃书绩于牍走使者驿奏于朝留都诸
公喜公之有成绩也方图修贺盖奏未至而公巳承召
命矣始公以弱冠及进士第入翰林为太史为宫僚为
学士文名满天下晋少宗伯久之进尚书于南京历礼
卷六 第 26b 页 WYG1271-0786b.png
吏兵三部声称益懋在礼部则礼典明而百神秩焉在
吏部则型范端而百寮式焉及为大司马任居守之寄
则威行彊禦德洽茕嫠数年之间兵民安堵九重免南
顾之忧公之功也然惜其所及者止于一方而不能遐
今公得立于朝则其泽将及天下矣是以命下之日远
近闻者无不动色相贺顾惟留都文武衣冠之士至于
闾井细氓数十万貔貅之卒皆戚然不怿甚至赍咨涕
洟若不忍别公以去者予闻而叹曰休矣哉昔郑桓公
卷六 第 27a 页 WYG1271-0786c.png
武公相继入为周司徒周人爱之有缁衣之诗焉今喜
公之入者将不类是也乎昔周公之居东都召公之巡
南国其民或预恐其归而悲之或追思其德而爱之乃
有九罭之歌甘棠之咏焉今戚公之去者将不类是也
乎予观公之出入其所系于人心者如此而公也当不
思所以慰天下之望哉公在翰林日以经史侍上讲读
受知为深而自转迁南来回首阙廷身不至焉者六七
年矣圣天子思旧学之臣念勤劳之义惟是有今日之
卷六 第 27b 页 WYG1271-0786d.png
召命盖其倚重公也不浅矣而公也当不思所以酬圣
明之知哉是故兹行也人为公荣而予知公之心固独
以为忧且惧也曷惧乎上之眷倚若是乎其厚也天下
之属望若是乎其重也而吾脱无以副之是栋之挠而
鼎之折足也独得而不惧也曷忧乎公既以身任天下
之重则衮职之有缺民生之弗安君子之未进小人之
未退干戈之未戢灾沴之未消凡若此畴之责独得而
不忧也然则公之入朝秉大政握要枢未足为贺惟公
卷六 第 28a 页 WYG1271-0787a.png
居之不忘其忧且惧之心则生民被其泽国家蒙其利
而公之勋德将竹帛不胜书矣是之为足贺乎公之行
也公卿以下饮饯于郊少司马莪峰潘公授简于予曰
盍有赠乎文俊在翰林从公后将二十年今承乏南省
又获侍教焉辱公之爱为厚因僭为之说如此狂瞽之
言脱可采乎则亦庶乎效爱助之万一云
  寿质轩邹公序
质轩邹公今年春秋七十十月三十日悬弧之辰也公
卷六 第 28b 页 WYG1271-0787b.png
之孙主事君哲以縻官于朝不得偕诸孙立阶下跽进
一觞为寿乃属词于予致遥祝焉忆十年前过公之乡
时方盛暑见有施水浆以饮渴者问为谁有老叟荅曰
此吾乡邹公也行之三十馀年矣予嗟异久之叟又言
公之善不止是其居家甚严冠婚丧祭率依古礼尝斥
其兄俸馀与岁祀之羡创作祠宇朔望帅子孙谒拜肃
如也比岁大祲公出粟贷贫者不增其息邻有汤氏者
尝病疫俗忌传染独公数视其母殁又为买槥殓之近
卷六 第 29a 页 WYG1271-0787c.png
海之田以堤岸善崩水常损稼公与有田者约共修筑
仍植木堤畔以为固用是岁连有秋公之仪于家惠于
乡之人类此者甚多叟言如此予于是时巳知慕公所
为而占其后当有兴矣亡几公之子淑之果起乡荐为
彬州学正或以为公积善之报予曰未也淑之官满归
养其子君哲复起进士为主事于户部天之报公者诚
厚矣予曰犹未也何以知之昔有阳雍者给水浆以济
行旅之渴其后生五男位至卿相彼一善尚尔况公之
卷六 第 29b 页 WYG1271-0787d.png
善不止是者乎予未及识公比于君哲所见公所寄手
书皆蝇头细字端整成列其言谆谆又皆居官行巳格
论乃知公年虽迈而耳目聪明精神完固其寿未艾也
夫家之将兴也必有善人积德以基之而又登年以载
其德德愈厚则其流庆愈无穷若公是巳予不佞请以
是言为公寿
  送程吉甫通判保定府序
绩溪程君吉甫以太学生试吏部第一得授保定府通
卷六 第 30a 页 WYG1271-0788a.png
判将行诣予徵赠言保定自宋以来邻于强寇为用武
之地者数百年及我国家定鼎燕京遂为畿内之郡而
诸卫内屯重关外蔽岁宿重兵以禦寇患兵苦于戌守
民疲于给饷其来亦久矣今年春畿内寇起保定亦煽
动有司不能捕治至烦禁旅讨平之未数月戍卒以乏
粮群噪府庭欲杀守臣为变事闻仅按首恶数人及易
其守将而已此岂畿内所宜有哉是虽治久法弛致然
然亦当求其故也予尝道燕赵之间而观于其俗大率
卷六 第 30b 页 WYG1271-0788b.png
以骑射相高多旷土多惰民民无贮积而赋繁役重一
遇岁凶非徙则死不然则去为盗耳此势所必至而自
逆瑾柄政遣使四出括天下之财州郡帑藏为之一空
自是每遇蠲贷即军实告乏有司束手莫措此又天下
通患不特保定然也然则今之为政于是顾有急于足
食者乎足食之要曰兴水利也课农桑也禁末作也宽
赋役也广屯田也此数者皆古人之明验吉甫倘能行
也数年之后民财寖裕兵食亦充夫民富兵强平居则
卷六 第 31a 页 WYG1271-0788c.png
重自保有事则足以为卫不惟境内宁谧无意外之虞
所以拱卫京师而绵亿万年太平之基必将于斯有赖
焉此其计功岂彼屑屑于簿书琐委者所可同哉吉甫
通达闿朗负才具故予以是告之吉甫其必有副予之
望哉
  送姚君在明使便归省序
吾乡姚君在明始举进士为刑部主事其尊甫慎修先
生实丞太仆父子同官于朝一时荣之未几先生晋光
卷六 第 31b 页 WYG1271-0788d.png
禄少卿致仕在明独留京师每念先生及母余太安人
辄寝食不宁第初登仕籍自念宜竭力报国未敢言私
兹既考最蒙恩诰进先生奉政大夫母太宜人奉命录
囚南畿遂谋取便过家捧封诏为亲寿吾想先生太宜
人亦念在明久矣今见其归必为之喜津津溢眉宇而
在明䌽服侍养承膝下之欢此其为乐虽三公之贵九
鼎之奉吾知无以易此也于是吾乡大夫士皆歆艳其
行相与饯之以予为先生同年有通家之好属为序予
卷六 第 32a 页 WYG1271-0789a.png
惟臣子之于君亲一也孔子曰事亲孝则忠可移于君
国家定制京官六载许归省所以劝孝也今在明念亲
之切不必六载假使事以行虽若情溢于法然世有縻
于爵禄不暇念及其亲至于踰期不能归省者则在明
是行非仁人孝子之所予乎虽然古之君子不忘于君
犹不忘于亲也吾愿在明展拜家庆之馀促装还朝勉
图报称而以令名贻厥所生此非孝之大者乎况王事
有程简书可畏非可久昵于私者诗曰仲山甫徂齐式
卷六 第 32b 页 WYG1271-0789b.png
遄其归请以是赠
  恩遇图序
都諌三山蔡君廷彝始以知县考最蒙恩封其尊甫西
峰公如其官及入为礼科右给事因考绩疏请改封制
曰可则又封公右给事母郑氏继母刘氏封赠俱孺人
时公方就养京邸闻命感激翼日率廷彝入谢班行注
目或数羡其荣廷彝幸兹恩遇谓宜有纪乃图焉而虚
其上方属予序惟我国家推恩臣下必本其所生者仁之
卷六 第 33a 页 WYG1271-0789c.png
至也子能移孝为忠而致君宠渗及其亲者孝之大也
虽然有遇不遇焉故有终身弗得之者其得之亦或遥受
而巳若廷彝官在七品公巳两沾恩命又在京师得父
子同入谢为时所荣者真希阔之遇也公居家孝友笃
义方之训始廷彝以进士尹嘉兴日寓书勖以王事及
在諌垣因事纳忠多所裨益公私用为慰而尤以沽名
售直为深戒若公者可谓善教矣是以克成其子令名
荐跻华要公亦服兹殊宠岂偶焉者哉君子谓是事也
卷六 第 33b 页 WYG1271-0789d.png
于以见君之劝孝焉于以见臣之移忠焉于以见公之
善教子之义养焉其于天常人纪皆有足言者公年龄
未迈廷彝位望方跻所以貤荣公者宜未有艾而感上
之知遇思所以为报于万一者在公与廷彝亦讵忍一
日忘哉
  贺菊坡龚公暨林安人荣封序
三山龚君鸣治以丙戌进士第一人入翰林为修撰遂
迎其尊甫菊坡公暨母林氏养于京邸今年以尊号恩
卷六 第 34a 页 WYG1271-0790a.png
封公修撰母安人公率鸣治入朝谢退与安人命服坐
堂上鸣治率林氏妇命服拜阶下既成礼皆以手加额
言曰上之赐也其曷以报是日也吾乡诸君咸走贺焉
谓予于鸣治忝为同官属序之予闻公事亲至孝与弟
提举君恭爱甚笃训迪诸子必以圣贤行巳之实平居
造次必在于礼义而耻以智巧衒于俗也故又自号朴
庵盖其贤如此而安人之贤足以俪公然则成鸣治之
贤者公与安人也其享今日之荣岂偶然焉者哉昔陈
卷六 第 34b 页 WYG1271-0790b.png
尧叟尧咨皆举进士第一时其父秦公省华及母冯夫
人皆康彊无恙颇与龚氏相类后二子名位俱显而考
论人物者或不满焉谓其不能用其父忠孝之训也岂
惟是哉宋仁宗廷试之夕宫中焚香祝天愿得忠孝状
元是科得郑獬獬固名士及考其所就亦未见其有以
厌天下之望也夫望之重而副之难如此鸣治以文行
重词林与之游者皆许其雅量如吕文穆志轻温饱如
王文正也倘不以是为足而益勉焉异时位望勋烈赫
卷六 第 35a 页 WYG1271-0790c.png
然追古名臣人将称之曰是不负主上拔擢之恩父母
之教矣是之谓忠与孝矣乎国家推恩臣下必本其所
生者劝孝也亦劝忠也故予因贺公并勖鸣治公必乐
闻予言矣
  一默先生挽诗序
一默先生以嘉靖癸未卒卒之又五年其冢嗣某计偕
来京以缙绅君子所为哀挽之什示予请序余观近世
挽歌动盈卷帙所挽率其人在显位者不然则亦必其
卷六 第 35b 页 WYG1271-0790d.png
子孙尝宦达者也然吾观为之作者亦因其请漫应之
云耳未必知其人何如也则有不足信者矣若先生者
累举不售布衣终其身其子若孙亦未有跻于贵仕者
顾岂有名位动人哉而为之作者若是富也则先生之
贤有足感人者从可知巳予闻先生事亲至孝其弟世
熙卧病累年视其药石甚谨少瘥则教之学世熙后取
乡荐官至廉州府同知语人曰微吾兄吾不及此也葺
祖祠具祭器修宗谱尤所汲汲蔡忠惠之裔流落岭南
卷六 第 36a 页 WYG1271-0791a.png
十馀年先生谋于世熙归之而忠惠复祀性寡合独与
佥宪忍庵彭公交好忍庵入城辄就先生谈竟日皆商
确经义不顾其它吁观其所友可以知其人矣先生尝
曰吾曾祖三复公祖易斋公皆以大儒得祀乡贤吾从
子见素又以道德称海内吾侪虽雌伏不出当思自立
忍堕凡格以夷吾门乎盖先生所以为心者如此则修
于身刑于家于乡者顾敢苟焉而已哉先生之学既不
及用于时其享年亦仅踰下寿此诸君子所为悼惜不
卷六 第 36b 页 WYG1271-0791b.png
能自巳者诗以哀之盖情之发也岂所谓漫作者哉余
亦知先生者故推作者之意而为之序
  贺同年王君志洁陟宪副致仕序
予与晋江王君志洁同举于乡同第进士往还相好也
君由大理左寺副出为广东佥事所至以洗冤泽物为
巳任吏受赇者廉得之辄寘于法有望风自解去者当
道以为能委征番禺贼平之威名益震新宁诸邑残寇
未殄君复提兵与分守章公兵备王公合攻之连战俱
卷六 第 37a 页 WYG1271-0791c.png
捷俘获无算事闻加俸二级大军征乐昌也君以纪验
有劳又加俸一级先帝念君功多而赏不酬劳命吏部
进之官未及用也会有中以飞语者勒致仕君既去广
而广之士氓思君不巳巡抚张公巡按涂君复疏君前
后军功请仍加之秩以示优劝兵部覆其疏亦为之请
上从之升广东副使致仕于是君归巳五年杜门不出
买园一区亭其中引水环之时奉亲以游甚乐也客问
时事笑而不荅故人在要路者书亦不荅此岂复有所
卷六 第 37b 页 WYG1271-0791d.png
希觊哉而诸公之所荐闻朝廷之所甄录是可以占公
论矣呜呼士苟见短于公论虽进辱也公论苟吾与虽
退荣也古之君子宁违荣而不违道若君非与君之弟
主事志达闻予言喜曰先生深知予兄者曷书以遗之
于是乎书
  钟石山房诗序
予友铅山费君子和有读书之室在钟石之上去所居
横林仅半里许石在溪房圆明秀耸曰钟石以形似名
卷六 第 38a 页 WYG1271-0792a.png
也水自东来二百里经过此石激射舂撞汇成澄潭乃
复折而西流其外若鹅湖五峰芙蓉诸山登石以望皆
在目睫正德甲戌子和以编修致仕家居与兄少师湖
东公皆为宸濠所忌濠常阴伺其所为将中以奇祸子
和以是益自韬晦而防检愈严足迹不窥城府日挟书
就钟石读之其声琅琅昼夜不绝意有所感则以竹如
意击石歌曰汝形似钟兮胡不能鸣时当閟藏兮宜勿
发声石乎石乎吾资汝以攻玉兮惟器之成盖闻者皆
卷六 第 38b 页 WYG1271-0792b.png
知其志也子和废居八年值宸濠败乃以荐起复为编
修又三年以史成晋左赞善与子和同时贬斥后被召
用者皆得超迁而子和以少师公在首台引嫌退避故
随例仅进一级久之乃为南京尚宝卿将别携缙绅大
夫所为钟石山房诗示予请序予与子和同第进士同
官词垣在经筵同以尚书进讲相知为深而见其学之
惇也志之确也行之介也外示浑沦而有璞中藏也意
其得之石者多矣使他日得见具瞻之地当作砺之责
卷六 第 39a 页 WYG1271-0792c.png
岂不优为亦惟俟知于匠石焉耳知不知命也而君子
之于学琢之磨之淬之厉之不至于圣贤不巳也予无
似愿与子和共懋之
  送王司训之新会序
平海王君汉举今年春授新会邑庠司训将行乡缙绅
在都下者以予善于汉举也徵言赠之汉举在诸生中
以文行知名前后督学诸公暨郡邑大夫咸礼敬之遇
若宾友及贡至京师偕天下士试于大廷于吏部皆寘
卷六 第 39b 页 WYG1271-0792d.png
名前列然场屋试辄不利年几知命乃授一校官去此
其所谓命者非与汉举之父为百夫长既没家贫甚汉
举既葬其父走京师乞奏以父职让弟其弟后调官潮
州念汉举贫时分俸赡之乡人以王氏为孝友也汉举
且选私谓予曰吾惟一弟在潮念欲见之倘得一官广
南实所愿也己而果然呜呼今之学者有能文章者矣
求操行如汉举者少也昔人有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
新会得汉举非甚幸与周礼大司徒以三物教万民先
卷六 第 40a 页 WYG1271-0793a.png
六德次六行又次六艺夫先王之教不以艺先德行何
也贵本也近世古法不复而造士之意尤与古异盖所
以教者艺焉而巳吁才之盛也难矣汉举有志复古者
今之新会也予喜其道之行而邑之人才风化必将有
赖也故为之序
  送郡守詹君朝章赴建宁序
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至孔子而明孔子传孟氏之后其
传泯焉文公朱先生折衷诸儒之大成于是复明也世
卷六 第 40b 页 WYG1271-0793b.png
以先生比孔子则建宁为先生所生之乡固当比阙里
矣予比岁北上尝至考亭访先生故居又至武夷访所
谓精舍者及暮泛舟溪上歌九曲棹歌以归欣然若挹
先生之清风焉因叹此邦人士道德问学远有师承固
云幸矣而仕于是者亦得以瞻拜宫墙遂仰止之思因
其遗俗之未泯者而顺导之治固甚易也亦岂非幸哉
先生尝居南康军其后知漳州又知潭州所至爱民如
子若奏减横赋修举荒政凡可利民者罔弗尽心而尤
卷六 第 41a 页 WYG1271-0793c.png
以厚人伦美风化为急焉先生立朝最浅使浙东亦不
过一年惟治郡之日粗得行其所学其设施次第人皆传
录为式然则凡今为郡者皆当师之况守先生之郡不
以所学于先生者顾将安所从法乎虞衡郎中番阳詹
君朝章今年擢守建宁副郎郑君谐甫合其同官来徵
赠言君起丁丒进士由行人司正转郎工部出纳廉慎
为人忠信恭雅温然君子是知向往于先生者故予告
之以此君必有以副予之望哉
卷六 第 41b 页 WYG1271-0793d.png
  赠后峰黄先生赴南京大理丞序
昔元城刘公学于司马温公以诚而入及为谏官以直
道不容于朝屡窜岭外章蔡数以虚声迫之不为动时
称铁汉彭惠安公记铁汉楼谓公之学得之于诚盖知
言云后峰黄先生伯固素有志圣贤之学其再入兵部
为郎中也总兵江彬用事误国数诱先帝巡游先生上
疏谏止因显斥彬奸请斩之以谢天下疏入彬大怒必
欲置之死讽锦衣深治其狱连日拷治体无完肤俄有
卷六 第 42a 页 WYG1271-0794a.png
旨杖于廷或谓先生必毙杖下矣而先生亦不为动慷
慨自若语且斥彬既削籍放归彬憾犹未平阴使人贼
之先生单骑由间道获免呜呼方先生之在诏狱也彬
之毒深于章蔡死生之祸甚于窜斥非其学本于诚而
能不为所动乎行部使者命有司于先生所居之里为
建书院扁之曰立诚可谓知先生者今上在潜邸闻先
生名及嗣大位诏起为南京大理丞先生闻命感激至
于泣下顾书院初成方欲潜心讲学其中未有翻然之
卷六 第 42b 页 WYG1271-0794b.png
意而士大夫所与游者皆谓圣政方新群贤茅拔此千
载一时也况贤如先生睿眷尤渥诚不宜卧家不起以
孤简注乃各移书劝之行先生将行谓予曰子素善我
今可无一言以别乎于是窃有感焉以元城之贤名在
谪籍者三十年晚始召还竟不及大用以死则元城之
遇不及先生而主上之贤过宋帝远矣先生是行亦思
所以酬圣主之知副天下之望乎予观近世人才以气
节自许者不少至于晚节往往寖以沮丧无他诚不足
卷六 第 43a 页 WYG1271-0794c.png
也诚则不息不息则久矣先生慎乎哉毋使海内士夫
得以致议于晚节之际则幸矣而未必非得之于诚也
  寿舫斋黄翁序
予与舫斋黄翁旧相识已卯之春予束装北上翁载酒
崇殽饯于涵水之上琴奕壶矢皆具翁倾写乐客每引
满为予导予素不喜饮是日亦大醉至晡别去是时翁
年六十矣入京以来史事方殷不获以书问翁安否者
盖四五年前冬翁之子安以掾吏至京予见之问翁无
卷六 第 43b 页 WYG1271-0794d.png
恙乎曰然曰尚能倾倒乐宾客乎曰然予既为之喜且
知其寿未艾也而安念翁春秋高不忍离左右迩者自
疏陈情愿给冠带归养诏从之闻者皆叹其孝也安将
行诣予请曰安幸蒙恩归省惟某月日为家君悬弧之
晨安将率子侄跽进一觞为寿惟执事畀之言贶莫大
焉予闻翁为人倜傥好义旷达坦夷其与人交诚实恳
款不以贵贱亲疏异致尤喜拯人之急或劝殖产为子
孙计曰贻之安足矣壮岁遨游江海与诗人林景清辈
卷六 第 44a 页 WYG1271-0795a.png
相厚善迨至晚年息驾故里独与朋旧十馀人为真率
会分日设酌以诗酒自娱老居有庐出有骑食有甘旨
而岁入常有赢故翁得以不问家有无而日与宾客乐
也况安之归慰悦亲颜于违阔之久翁之乐又当何如
哉予官于朝不获豫寿觞之末沥继今以往请岁寄诗为
翁寿翁能抚节击案歌予诗以乐客否
 
 
卷六 第 44b 页 WYG1271-0795b.png
 
 
 
 
 
 
 
 方斋存稿卷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