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a 页 WYG0246-0415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史记集解卷一百三十
             宋 裴骃 撰
史记一百三十
太史公自序第七十
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
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
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(应劭曰封为程/国伯休甫字也)当周宣王时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b 页 WYG0246-0415d.png
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
氏去周适晋(张晏曰周惠王襄王有子颓/叔带之难故司马氏奔晋)晋中军随会
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
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(徐广曰/名喜也)在赵者以
传剑论显(服虔曰世善传剑也苏林曰传手搏论而释/之晋灼曰史记吴起赞曰非信仁兼勇不能)
(传剑论/兵书也)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
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(苏林曰守/郡守也)错孙靳(徐广/曰一)
(作/蕲)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坑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a 页 WYG0246-0416a.png
赵长平军(文颖曰赵/孝成时)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
(晋灼曰地/名在鄠县)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
孙卬为武信君将(徐广曰张耳传云/武臣自号武信君)而徇朝歌诸侯之
相王王卬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
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
高门(苏林曰长安北门也/瓒曰长安城无高门)喜生谈谈为太史公(如淳曰/汉仪注)
(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/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迁死后宣帝以其官为令行太)
(史公文书而已瓒曰百官表无太史公/茂陵中书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)太史公学天官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b 页 WYG0246-0416b.png
于唐都受易于杨何(徐广曰/淄川人)习道论于黄子(徐广曰儒/林传曰黄)
(生好黄/老之术)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悯学者之不达其
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(张晏曰谓/易系辞)天下
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
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
之术大祥(徐广曰一作详骃案李奇/曰月令星官是其枝叶也)而众忌讳使人拘
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
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3a 页 WYG0246-0416c.png
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
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
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尖真
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
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
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
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
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3b 页 WYG0246-0416d.png
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(如淳曰知雄守雌是去健也不/见可欲使心不乱是去羡也)
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太劳则敝形神
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
度二十四节(张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/二十四节就中气也各有禁忌谓日月也)
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
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
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
也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4a 页 WYG0246-0417a.png
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
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
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
茅茨不剪采椽不刮食土簋(徐广曰一作溜骃案服/虔曰土簋用土作此器)
土刑粝梁之食(张晏曰一斛粟七斗米为粝瓒曰五斗/粟三斗米为粝音剌韦昭曰粝砻也)
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
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
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4b 页 WYG0246-0417b.png
遵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
虽百家弗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
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
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
百家弗能改也名家苛察缴绕(服虔曰缴音近叫呼谓/烦也如淳曰缴绕犹缠)
(绕不通/大体也)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
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(晋灼曰引名/责实参错交)
(互明知/事情)此不可不察也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5a 页 WYG0246-0417c.png
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
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(韦昭曰因/物为制)
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
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
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
不中其声者谓之窾(徐广曰音款空也骃/案李奇曰声别名也)窾言不听奸
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
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5b 页 WYG0246-0417d.png
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
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
之人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(韦昭曰声气者神/也肢体者形也)
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太史公既掌天
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(徐广曰在冯翊夏阳县/骃案苏林曰禹所凿龙)
(门/也)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
上会稽探禹穴(张晏曰禹巡狩至会稽而崩因葬/焉上有孔穴民间云禹入此穴)窥九
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6a 页 WYG0246-0418a.png
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(徐广曰峄音亦县名有山也/鄱音皮邹鄱薛三县属鲁)
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
略邛笮昆明还报命(徐广曰元鼎六年平西南夷以/为五郡其明年元封元年是也)
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(徐广曰挚/虞曰古之)
(周南今/之洛阳)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
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
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
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6b 页 WYG0246-0418b.png
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
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
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
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
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
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
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馀岁(案年表鲁哀公十四年/获麟至汉元封元年三)
(百七十/一年)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7a 页 WYG0246-0418c.png
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
文余甚惧焉汝某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
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
(徐广曰/䌷音抽)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(李奇曰/迁为太)
(史后五年适当于武帝/太初元年此时述史记)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
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(徐广曰封禅序曰封禅则万灵/罔不禋祀骃案韦昭曰告于肖)
(神与天下更/始著纪于是)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
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7b 页 WYG0246-0418d.png
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
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
公曰余闻董生曰(服虔曰/仲舒也)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
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
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
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
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
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8a 页 WYG0246-0419a.png
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
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
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
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是非故长于治
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
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
成数万其指数千(张晏曰春秋万八千字当言减而云/成数字误也骃谓太史公此辞是述)
(董生之言董仲舒自治公羊公羊春秋经传凡有四万/四千馀字故云文成数万也不得如张议但论经万八)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8b 页 WYG0246-0419b.png
(千字便/为之误)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
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
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豪釐(徐广曰一云/差以豪釐)
以千里(馀广曰一云谬以千里骃/案今易无此语易纬有之)故曰臣弑君子弑父
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
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
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
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9a 页 WYG0246-0419c.png
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
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(张晏/曰赵)
(盾不知讨贼而/不敢辞其罪也)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
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
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
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之大宗也夫
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
礼之所为禁者难知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9b 页 WYG0246-0419d.png
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
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
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(晋灼曰唯唯谦应/也否否不通者也)
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
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
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已来至
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(如淳/曰受)
(天命清/和之气)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(应劭曰款叩也/皆叩塞门来服)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0a 页 WYG0246-0420a.png
(从也如淳曰款宽也请除/守塞者自保不为寇害)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
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
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
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
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
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于是论次其文七
(徐广曰天/汉三年)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
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0b 页 WYG0246-0420b.png
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
羑里(徐广曰/在汤阴)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
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
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
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
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(张晏/曰武)
(帝获麟迁以为述事之端上纪黄/帝下至麟止犹春秋止于获麟也)自黄帝始维昔黄帝
法天则地四圣遵序(徐广曰颛顼/帝喾尧舜)各成法度唐尧逊位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1a 页 WYG0246-0420c.png
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维禹
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
条作夏本纪第二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
阿衡武丁得说乃称高宗帝辛湛湎诸侯不享作殷本
纪第三维弃作稷德盛西伯武王牧野实抚天下幽厉
昏乱既丧酆镐陵迟至赧洛邑不祀作周本纪第四维
秦之先伯翳佐禹穆公思义悼豪之旅以人为殉诗歌
黄鸟昭襄业帝作秦本纪第五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1b 页 WYG0246-0420d.png
锋铸鐻(徐广曰严安上书销/其兵铸以为种鐻也)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
任力二世受运子婴降虏作始皇本纪第六秦失其道
豪杰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(徐广曰宋义/为上将号庆)
(子冠/军)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作项羽本纪第七
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
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帝本纪第八惠之早霣诸吕不
(徐广曰无台辅之德也一/曰怡怿也不为百姓所悦)崇彊禄产诸侯谋之杀隐
幽友(徐广曰赵隐王/如意赵幽王友)大臣洞疑遂及宗祸作吕太后本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2a 页 WYG0246-0421a.png
纪第九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
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作孝文本纪第十
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
安殷富作孝景本纪第十一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
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
二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
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
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2b 页 WYG0246-0421b.png
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春秋之后陪臣
秉政彊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作
六国年表第三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
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三嬗事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
际月表第四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
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彊弱之原云以世(徐广曰一作云/已也天汉序曰)
(敞义依敞/庶几云已)作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维高祖元功辅
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3a 页 WYG0246-0421c.png
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
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征伐
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诸侯既彊
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德
归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
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
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维三代之
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情性通王道故礼因人质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3b 页 WYG0246-0421d.png
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乐者所以移风
易俗也自雅颂声兴则已好郑卫之音郑卫之音所从
来久矣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(徐广曰乐者所以感和/人情人情既感则远方)
(殊俗莫不怀/柔向化也)比乐书以述来古作乐书第二非兵不强
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不慎欤司
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(徐广曰王/子成甫)能绍而明
之切近世极人变作律书第三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
而治阴律历更相治间不容翲忽五家之文怫异维太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4a 页 WYG0246-0422a.png
初之元论作历书第四(徐广曰论/一作编)星气之书多杂禨祥
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度以
次作天官书第五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(徐广曰一/云答应)
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
第六维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防决渎通沟作河渠
书第七维币之行以通农商其极则玩巧并兼兹殖争
于机利去本趋末作平准书以观事变第八太伯避历
江蛮是适文武攸兴古公王迹阖庐弑僚宾服荆楚夫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4b 页 WYG0246-0422b.png
差克齐子胥䲭夷信嚭亲越吴国既灭嘉伯之让作吴
世家第一申吕肖矣(徐广曰肖音/痟痟犹衰微)尚父侧微卒归西伯
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缪权于幽(徐广曰缪错也犹云缠/结也权智潜谋幽昧不)
(显所谓太/公阴谋)番番黄发爰飨营丘不背柯盟桓公以昌九
合诸侯霸功显彰田阚争宠姜姓解亡(徐广曰阚一云/监解一作迁)
嘉父之谋作齐太公世家第二依之违之周公绥之愤
发文德天下和之辅翼成王诸侯宗周隐桓之际是独
何哉三桓争彊鲁乃不昌嘉旦金縢作周公世家第三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5a 页 WYG0246-0422c.png
武王克纣天下未协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
之于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宁东土燕易之禅乃成
祸乱嘉甘棠之诗作燕世家第四管蔡相武庚将宁旧
商及旦摄政二叔不飨杀鲜放度周公为盟太任十子
周以宗强嘉仲悔过作管蔡世家第五王后不绝舜禹
是说维德休明苗裔蒙烈百世享祀爰周陈把楚实灭
之齐田既起舜何人哉作陈把世家第六收殷馀民叔
封始邑申以商乱酒材是告及朔之生卫倾不宁南子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5b 页 WYG0246-0422d.png
恶蒯瞆子父易名周德卑微战国既强卫以小弱角独
后亡嘉彼康诰作卫世家第七嗟箕子乎嗟箕子乎正
言不用乃反为奴武庚既死周封微子襄公伤于泓君
子孰称景公谦德荧惑退行剔成暴虐(徐广曰一云偃/宋剔成君生偃)
宋乃灭亡嘉微子问太师作宋世家第八武王既崩叔
虞邑唐君子讥名卒灭武公骊姬之爱乱者五世重耳
不得意乃能成霸六卿专权晋国以耗嘉文公锡圭鬯
作晋世家第九重黎业之吴回接之殷之季世粥子牒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6a 页 WYG0246-0423a.png
之周用熊绎熊渠是续庄王之贤乃复国陈既赦郑伯
班师华元怀王客死兰咎屈原好谀信谗楚并于秦嘉
庄王之义作楚世家第十少康之子实宾南海文身断
发鼋鳝与处既守封禺(徐广曰封禺山/在武康县南)奉禹之祀句践
困彼乃用种蠡嘉句践夷蛮能修其德灭彊吴以尊周
室作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桓公之东太史是庸及侵
周禾王人是议祭仲要盟郑久不昌子产之仁绍世称
贤三晋侵伐郑纳于韩嘉厉公纳惠王作郑世家第十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6b 页 WYG0246-0423b.png
二维骥騄耳乃章造父赵夙事献衰续厥绪佐文尊王
卒为晋辅襄子困辱乃禽智伯主父生缚饿死探爵王
迁辟淫良将是斥嘉鞅讨周乱作赵世家第十三毕万
爵魏十人知之及绛戮干戎翟和之文侯慕义子夏师
之惠王自矜齐秦攻之既疑信陵诸侯罢之卒亡大梁
王假厮之嘉武佐晋文申霸道作魏世家第十四韩厥
阴德赵武攸兴绍绝立废晋人宗之昭侯显列申子庸
之疑非不信秦人袭之嘉厥辅晋匡周天子之赋作韩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7a 页 WYG0246-0424a.png
世家第十五完子避难适齐为援阴施五世齐人歌之
成子得政田和为侯王建动心乃迁于共嘉威宣能拨
浊世而独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周室既衰诸
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
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
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
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
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难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第十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7b 页 WYG0246-0424b.png
八成皋之台薄氏始基诎意适代厥崇诸窦栗姬偩贵
王氏乃遂陈后太骄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
家第十九汉既谲谋禽信于陈越荆剽轻乃封弟交为
楚王爰都彭城以彊淮泗为汉宗藩戊溺于邪礼复绍
之嘉游辅祖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维祖师旅刘贾是
与为布所袭丧其荆吴营陵激吕乃王琅邪怵午信齐
往而不归遂西入关遭立孝文获复王燕天下未集贾
泽以族为汉藩辅作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天下已平亲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8a 页 WYG0246-0425a.png
属既寡悼惠先壮实镇东土哀王擅兴发怒诸吕驷钧
暴戾京师弗许厉之内淫祸成主父嘉肥股肱作齐悼
惠王世家第二十二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填
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
作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与信定魏破赵拔齐遂弱楚
人续何相国不变不革黎庶攸宁嘉参不伐功矜能作
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
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作留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8b 页 WYG0246-0425b.png
侯世家第二十五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吕氏之事
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
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吴楚之兵亚夫
驻于昌邑以厄齐赵而出委以梁作绛侯世家第二十
七七国叛逆蕃屏京师唯梁为捍偩爱矜功几获于祸
嘉其能距吴楚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既王亲
属洽和诸侯大小为藩爰得其宜僭拟之事稍衰贬矣
作五宗世家第二十九三子之王文辞可观作三王世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9a 页 WYG0246-0425c.png
家第三十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
伯夷列传第一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
治作管晏列传第二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韩非揣
事情循势理作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自古王者而有司
马法穰苴能申明之作司马穰苴列传第四非信廉仁
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
君子比德焉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维建遇谗爰及子
奢尚既匡父伍员奔吴作伍子胥列传第六孔氏述文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19b 页 WYG0246-0425d.png
弟子兴业咸为师传崇仁厉义作仲尼弟子列传第七
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彊霸孝公后世遵其法作商君
列传第八天下患衡秦毋餍而苏子能存诸侯约从以
抑贪彊作苏秦列传第九六国既从亲而张仪能明其
说复散解诸侯作张仪列传第十秦所以东攘(徐广曰/一作襄)
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苞河
(徐广曰苞/一作施)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者魏冉之功
作穰侯列传第十二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0a 页 WYG0246-0426a.png
安为率破荆灭赵王剪之计作白起王剪列传第十三
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
(徐广曰/一作坏)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好客喜士士归于
薛为齐捍楚魏作孟尝君列传第十五争冯亭以权(徐/广)
(曰以一作反太史公讥平原君/利令智昏故云争冯亭反权)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
其君复称于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能以富
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
子列传第十七以身徇君遂脱彊秦使驰说之士南乡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0b 页 WYG0246-0426b.png
走楚者黄歇之义作春申君列传第十八能忍诟于魏
(徐广曰/诟音逅)而信威于彊秦推贤让位二子有之作范雎
蔡泽列传第十九率行其谋连五国兵为弱燕报彊齐
之雠雪其先君之耻作乐毅列传第二十能信意彊秦
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传
第二十一湣王既失临淄而奔莒唯田单用即墨破走
骑劫遂存齐社稷作田单列传第二十二能设诡说解
患于围城轻爵禄乐肆志作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1a 页 WYG0246-0426c.png
三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作屈原贾生列
传第二十四结子楚亲使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作
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
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能明其画因
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第二十
七为秦开地益众北靡匈奴据河为塞因山为固建榆
中作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填赵塞常山以广河内弱楚
权明汉王之信于天下作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收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1b 页 WYG0246-0426d.png
两河上党之兵从至彭城越之侵掠梁地以苦项羽作
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以淮南畔楚归汉汉用得大司
马殷卒破子羽于陔下(徐广曰堤/塘之名也)作黥布列传第三十
一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
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楚汉相距
巩洛而韩信为填颍川卢绾绝籍粮饷作韩信卢绾列
传第三十三诸侯畔项王唯齐连子羽城阳汉得以间
遂入彭城作田儋列传第三十四攻城野战获功归报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2a 页 WYG0246-0427a.png
哙商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作樊郦列传第三
十五汉既初定文理未明苍为主计整齐度量序律历
作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结言通使约怀诸侯诸侯咸
亲归汉为藩辅作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欲详知秦
楚之事唯周緤常从高祖平定诸侯作傅靳蒯成列传
第三十八徙彊族都关中和约匈奴明朝廷礼次宗庙
仪法作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能摧刚作柔卒为
列臣栾公不劫于势而倍死作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2b 页 WYG0246-0427b.png
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画作袁盎
朝错列传第四十一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
明作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敦厚慈孝讷于言敏
于行务在鞠躬君子长者作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
守节切直义足以言廉行足以厉贤任重权不可以非
礼挠作田叔列传第四十四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
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作扁鹊
仓公列传第四十五维仲之省(徐广曰吴王/之王由父省)厥濞王吴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3a 页 WYG0246-0427c.png
遭汉初定以填抚江淮之间作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
吴楚为乱宗属唯婴贤而喜士士乡之率师抗山东荥
阳作魏其武安列传第四十七智足以应近世之变宽
足用得人作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勇于当敌仁爱士
卒号令不顺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自三
代已来匈奴常为中国患害欲知彊弱之时设备征讨
作匈奴列传第五十直曲塞广河南破神连通西国靡
北胡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大臣宗室以侈靡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3b 页 WYG0246-0427d.png
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作平津侯列传第五十
二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扬越以保南藩纳贡职作南
越列传第五十三吴之叛逆瓯人斩濞(徐广曰今之永/宁是东瓯也)
葆守封禺为臣作东越列传第五十四燕丹散乱辽间
满收其亡民厥聚海东以集真藩(徐广曰一作莫/藩音普寒反)葆塞
为外臣作朝鲜列传第五十五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
笮之君请为内臣受吏作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子虚
之事大人赋说靡丽多誇然其指风谏归于无为作司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4a 页 WYG0246-0428a.png
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黥布叛逆子长国之以填江淮
之南安剽楚庶民作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奉法循
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
第五十九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说长孺
矜焉好荐人称长者壮有溉(徐广曰/一作慨)作汲黯列传第六
十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
如也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民倍本多巧奸轨弄法善
人不能化唯一切严削为能齐之作酷吏列传第六十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4b 页 WYG0246-0428b.png
二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欲亲中国作
大宛列传第六十三救人于厄振人不胆仁者有乎不
既信(徐广曰一/云不慨信)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第六
十四夫事人君能说主耳目和主颜色而获亲近非独
色爱能亦各有所长作佞幸列传第六十五不流世俗
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
列传第六十六齐楚秦赵为日者各有俗所用欲循(徐/广)
(曰一/作总)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第六十七三王不同龟四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5a 页 WYG0246-0428c.png
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略窥其要作龟策列传第六
十八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
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维我汉继
五帝末流接三代统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
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(如淳曰刻玉/版以为文字)图籍散乱于是汉
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(如淳曰章历/数之章术也)
(程者权衡丈尺斛斗之平法也瓒曰茂陵书丞相为工/用程数其中言百工用材多少之量及制度之程品者)
(是/也)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5b 页 WYG0246-0428d.png
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
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
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曰于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
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掌天官至于余乎
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
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
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
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数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6a 页 WYG0246-0429a.png
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
(汉书音义曰象黄帝已下三十世家老子/言车三十辐运行无穷以象王者如此也)运行无穷辅
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
义俶傥不令已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
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
遗补蓺(李奇曰/六艺也)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
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(卫/宏)
(汉书旧仪注曰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/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)
史记集解 卷一百三十 第 26b 页 WYG0246-0429b.png
(室有怨言/下狱死)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
三十篇(汉书音义曰十篇阙有录无书张晏曰迁没之/后亡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已来将相)
(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蒯成列传元成/之间褚先生补阙作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日者列传)
(言辞鄙陋非/迁本意已)
 
 
 
 史记集解卷一百三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