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九
卷九 第 1a 页 WYG1269-0492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苑洛集卷九
            明 韩邦奇 撰
 正德八年山西乡试
  问黄钟为万事根本乐由之而作焉古乐之亡久
   矣兹欲复云门之和继伶伦之妙舍黄钟何以
   哉黄钟定而十二律得矣汉唐而下制作纷纷
   卒未有得其术者今举其要而摘其疑与诸士
卷九 第 1b 页 WYG1269-0492b.png
   子商之微若声若之何吹而和也细若气若之
   何候而应也天地之数十而已黄钟之实何以
   用九黄钟之数九而已黄钟之长何以用十管
   员而分方何以容之律正而有变何以通之子
   为黄钟之管寅辰午申戌为寸分釐毫丝之数
   子寅辰为阳是矣午申戌何以属之阳哉亥为
   黄钟之实酉未巳卯丑为寸分釐毫丝之法亥
   酉未为阴是矣巳卯丑何以属之阴哉十一律
卷九 第 2a 页 WYG1269-0493a.png
   皆得黄钟之数而成者又有三分损益何欤十
   一律皆次黄钟之序而间者又有隔八相生何
   欤调有六十乘五而得者也可详言乎声有八
   十四乘七而得者也可指陈乎载观前古治定
   功成而礼乐作焉我列圣相承百五十年大礼
   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诸士子于律吕
   之学讲之有素矣其详言之毋略
圣人先得元声而制器数学者当察器数而求元声夫
卷九 第 2b 页 WYG1269-0493b.png
得元声而制器数上达之妙圣人之神也察器数而求
元声下学之功学者之事也上达不可以顿悟下学亦
可以驯致及其成功则一也圣人往矣欲求元声而不
于器数正犹孟子之论圣神而不于善信圣神何自而
入哉请因明问而荅之天下之事习则熟熟则精精则
神神则上达矣云门之音既绝舍器数则何所持循哉
为荒唐之说者曰欲兴古乐必先得元声不必屑屑于
器数之末是未能真积自得而窥元声之涯者也昔者
卷九 第 3a 页 WYG1269-0493c.png
圣人不能以一身周天下之用故制为器数以教万世
使升高者之有阶梯孔子闻韶于齐当其时戛击而搏
拊者非皆夔伦也而其美如此器数存故也律吕之学
历代诸儒各有论著而是非颇谬于圣人惟汉之班固
颇执其枢而宋之蔡氏为得其宗即二子之见律吕可
得而言矣盖尝考之声有五也必以律而和之假令黄
钟为宫则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大
吕为宫则夹钟为商仲吕为角夷则为徵无射为羽其
卷九 第 3b 页 WYG1269-0493d.png
他律吕亦皆以次而和也气有十二也必以律而候之
假令冬至则黄钟应气升伍分一釐三毫大寒则大吕
应气升三分七釐六毫其他律吕亦皆以时而候也天
地之数十而黄钟之实用九者约体之十以为九使损
益无奇零之积乃黄钟之用数也黄钟之数九而黄钟
之长用十者分用之九以为十使乘积得九九之实乃
黄钟之体数也平置十二分均而方之规而员之有馀
不足各四而为全分者一规外四馀不用而得方分者
卷九 第 4a 页 WYG1269-0494a.png
九此非管员而分方之说乎仲吕之实以三分之不尽
二算以变律之六而得六三之数因六三之积而乘仲
吕之实此非律正而有变之说乎子一者黄钟之律也
其寅九则黄钟之寸数辰八十一则黄钟之分数午七
百二十九则黄钟之釐数申六千五百六十一则黄钟
之毫数戌五万九千四十九则黄钟之丝数此以一为
一者也亥一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者黄钟之实也
其酉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为黄钟之寸法未二千一
卷九 第 4b 页 WYG1269-0494b.png
百八十七为黄钟之分法已二百四十三为黄钟之釐
法卯二十七为黄钟之毫法丑三为黄钟之丝法此以
三为一者也午申戍本阴辰而曰阳者岂非以蕤宾夷
则无射三阳律在位邪巳卯丑本阳辰而曰阴者岂非
以林钟南吕应钟三阴律在位邪黄钟一分为九寸林
钟得九之六太簇得九之八南吕得九之五十分寸之
三姑洗得九之七十分寸之一应钟蕤宾得全釐大吕
夷则得全毫夹钟无射得全丝而仲吕则得九之六有
卷九 第 5a 页 WYG1269-0494c.png
五分八釐三毫四丝六忽此十一律之生专主黄钟而
言者也至于黄钟损一而得林钟林钟益一而得太簇
太簇损一而得南吕南吕益一而得姑洗姑洗损一而
得应钟应钟益一而得蕤宾蕤宾损一而得大吕大吕
益一而得夷则夷则损一而得夹钟夹钟益一而得无
射无射损一而得仲吕非以十二律互相生而言之者
乎黄钟而大吕大吕而太簇太簇而夹钟夹钟而姑洗
姑洗而仲吕仲吕而蕤宾蕤宾而林钟林钟而夷则夷
卷九 第 5b 页 WYG1269-0494d.png
则而南吕南吕而无射无射而应钟此以阴阳长短之
序而言之者也主于黄钟隔八下生林钟林钟隔八上
生太簇太簇隔八下生南吕南吕隔八上生姑洗姑洗
隔八下生应钟应钟隔八上生蕤宾蕤宾隔八下生大
吕大吕隔八上生夷则夷则隔八下生夹钟夹钟隔八
上生无射无射隔八下生仲吕非以十二律相生之序
而言之者乎六十调者十二律尽五声五声各得十二
律以律之十二乘声之五共六十调所谓乘五而得者
卷九 第 6a 页 WYG1269-0495a.png
如此八十四声者十二律尽七声七声各得十二律以
律之十二乘声之七共八十四声所谓乘七而得者如
此呜呼乐者所以象功而昭德也尧钦明而时雍则奏
大章舜重华而风动则作大韶苟徒极声容之盛而无
和乐之实则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亦圣人所不取也
我列圣相承礼法制而教化脩三纲正而九畴叙百姓
太和万物咸若八风之气宣而天下之情平矣猗欤盛

卷九 第 6b 页 WYG1269-0495b.png
  问论士者以年少则精敏也而新进者多浮薄年
   迈则老成也而耄期者多倦勤然考之于古有
   中兴汉室而为云台之冠者有保障江东而成
   赤壁之功者有定策隆中而谈笑以却曹兵者
   有决策澶渊而博谑以退辽师者或扪虱而谈
   当世之务或建节而负克敌之志或拜御史而
   人为之胆落或任招讨而贼为之胆寒是皆年
   少者也而建立乃如此浮薄果足为年少累乎
卷九 第 7a 页 WYG1269-0495c.png
   有起自渭滨而成伐商之功者有膂力既愆而
   止伐郑之举者有使秦而十数言存郑者有击
   先零以万三百馀人屯田者或以狄仁杰之荐
   而复唐于周或贺阳城之谏而名重天下或以
   矍铄示勇而天子称叹或以相业显名而敌使
   动容是皆年迈者也而勋名乃如此倦勤果足
   为年迈累乎将用之于年迈者耶一言成天书
   之误者非年少之人也抑用之于年少者耶附
卷九 第 7b 页 WYG1269-0495d.png
   会新法之行者非年迈之人也二者何居而后
   可其明言之母隐
君子之建功也必本于道人主之用人也不拘其迹夫
天下之事未尝不以得人而兴不得人而废天下之士
未尝不以知道为贤不知道为不肖然士之于道也有
浅深而见于功业有大小彼黯黯焉不知道为何物者
适足以败天下之事以自偾而已矣人主者操天下之
衡以权天下之士亦惟举其贤者而进之取其不肖者
卷九 第 8a 页 WYG1269-0496a.png
而退之使进之而拘其迹则进贤之路不广退之而拘
其迹则退不肖之法不严路不广则君子或滞于不用
法不严则小人或幸于苟容是故少而贤也吾进之少
而不肖也吾退之老而贤也吾进之老而不肖也吾退
之吾知有道而已矣年之老少吾何计哉古者登崇俊
良与之共政摧折镇定付之以瓜牙之权咨议论思委
之以腹心之寄虽以武王之圣穆公之贤汉唐而下诸
君之英武亦必资于太公蹇叔之流或有以兴创业中
卷九 第 8b 页 WYG1269-0496b.png
兴之烈或有以成治内捍外之功当是时也择贤而用
之随才而使之初何尝论其年之老少乎且新法之行
举天下称其不便而始终附会之者曾布也人将曰年
少者之所为也是岂年少之病哉人自病耳今以一人
而尽疑天下之年少者不犹因噎以废食者乎天书之
误举朝廷知其不可而一言赞成之者杜镐也人将曰
年迈者之所为也是岂年迈之病哉人自病耳今以一
人而尽疑天下之年迈者不犹因刖而废屦者乎以年
卷九 第 9a 页 WYG1269-0496c.png
少者而言之孝平不造西汉之鼎已移于巨君之手矣
邓仲华杖策以从光武数言之间而天下之大计以定
其为云台之冠不亦宜哉献生不辰东汉之鹿已掎于
孟德之手矣周公瑾决策以赞孙权一炬之火而江东
之大势以张其成赤壁之功不亦奇哉老瞒之下江陵
也战檄一示而群臣失色张昭辈已倡迎降之议合孙
吴之势而却之者亮之所以为人龙也契丹之寇澶渊
也边书一告而中外震骇钦若辈已建出幸之策得高
卷九 第 9b 页 WYG1269-0496d.png
琼之助而退之者准之所以为锁钥也桓温既入关中
王景略留心江左扪虱而谈当世之务可谓三秦豪杰
之才矣惜温之不见知金人既陷中原岳鹏举唾手云
燕建节而负克敌之志可谓南渡精忠之将矣惜桧之
不见容温造为御史而劾李祐祐为之胆落其风力可
嘉也韩琦任招讨而镇西夏贼为之胆寒其威名可畏
也数君子者皆年少之人也而建立乃如此岂奸䛕皆
如布者哉以年迈者而言之周武怒商受之虐为伐商
卷九 第 10a 页 WYG1269-0497a.png
之举得太公以为辅卒成四海永清之功牧野洋洋之
颂至今尚昭昭也秦穆信杞子之言为侵郑之谋忽蹇
叔而不听卒获三帅被囚之耻良士番番之戒至今尚
耿耿也赵充国以万三百馀人而屯田其智将之流矣
当是时先零倡乱于先䍐幵胁从于后汉之边鄙盖扰
扰也卒之䍐开既服而先零亦降充国之功不亦多乎
烛之武以十数言而存郑其辩士之流矣当是时晋军
于函陵秦军于泛南郑之社稷盖岌岌也卒之秦伯既
卷九 第 10b 页 WYG1269-0497b.png
悦而晋侯亦解之武之功不亦茂乎天后革唐之号自
立为帝罪莫大焉廷诛佞幸而复唐于周者张柬之也
阳城论列延龄营救陆贽罪莫测焉廷拜言官而名重
天下者张万福也马援以矍铄示勇而天子称叹其心
可谓壮矣文彦搏以相业显名而敌使动容其仪可以
象矣数君子者皆年迈之人也而勋名乃如此岂昏庸
皆如镐者哉为今之计者少不必拘也少而如布之奸
䛕则斥之如孔明诸人则用之老不必拘也老而如镐
卷九 第 11a 页 WYG1269-0497c.png
之昏庸则去之如太公诸人则进之进而用之者皆贤
也斥而去之者皆不肖也年之老少吾不得而知之也
嗟夫天下之事功未有不本于道者也事功而不本于
道是功利私智而已然求人才于三代之上道纯而功
亦隆求人才于三代之下则亦随其分之所得而为功
之所著耳太公不可尚矣孔明可兴礼乐盖天民之未
粹者其馀诸君子或得其一偏而全体之未窥或资之
暗合而造诣之未尽故亦能因事而有成随事而辄效
卷九 第 11b 页 WYG1269-0497d.png
也其下如布如镐者得免于王诛亦幸矣何道之足云

  问书曰今惟淫舍牿牛马诗曰驷騵彭彭肆伐大
   商征伐之资于马也尚矣其制始于黄帝备于
   周官汉唐宋各有其法而我国家尤为详悉内
   有太仆寺矣而府州县设佐吏以专领之外有
   行太仆矣而苑马寺设监苑以分领之互市有
   茶马也分蕃有圉长也设官何其备欤既有见
卷九 第 12a 页 WYG1269-0498a.png
   马以给军又有寄马以给民既责之以牧养而
   又责之以孳息印烙以防之也考课以验之也
   立法何其详欤若是者宜马之蕃盛也夫何一
   遇小警马即告乏出帑藏之钱遣市马之使所
   谓见马寄马者何在乎经有之学古入官议事
   以制是准今者必酌乎古今举古人一二事试
   与诸士子商确之一马复三卒内郡之制也令
   民自畜马边塞之制也至于封君而下以次出
卷九 第 12b 页 WYG1269-0498b.png
   马官给牝马归息什一不有坠于先烈乎府兵
   既立给钱而市之府兵既变给马而用之至于
   一缣一马息士十万别色为群望如云锦不有
   裨于国家乎曰官马曰户马曰戎马法亦善矣
   及保马之法行而天下之民困当是时也首倡
   其议而力称不便者谁欤骐翼銮锵猃狁息整
   居之祸龙骊駮白丐奴肆平城之围马之关于
   成败亦重矣然则蕃育之有官岁时之有祭宜
卷九 第 13a 页 WYG1269-0498c.png
   也今欲使在内者有有骊有黄之多在外者有
   既佶且闲之盛其道安在将酌古法而行之欤
   抑我国家法已详备今莫若脩其废坠欤二者
   何居
经天下之政存乎法行天下之法存乎人故为治者不
患法之不脩而患人之未得吾见法具而不得其人者
有矣未见得其人而法有不举者也马政之制国朝之
经画已备特承平日久怠于吏而玩于民法固未尝有
卷九 第 13b 页 WYG1269-0498d.png
敝也敝之者人也今能一振而作之其所以经天下者
沛乎有馀裕焉苟徒是古非今役役于纷更改革之劳
而不知脩复之道其为为治之累岂小小哉孔子曰文
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
不我欺也请因明问而复之武王之伐商也有驷騵彭
彭之诗鲁侯之征淮夷也有淫舍牛马之誓则马之用
于征伐也尚矣猃狁整居焦穫矣而宣王成薄伐之功
者以骐翼銮锵之盛高帝威加海内矣而丐奴肆平城
卷九 第 14a 页 WYG1269-0499a.png
之围者以龙骊駮白之多则马之系于成败也大矣此
历代以来所以考成分属有蕃育之官祈休报赐有岁
时之祭也以其官而言之其厩有未央承华騊駼骑马
路軨大厩之异其官有三令四令丞五监长之殊而掌
之于太仆者汉制也其署有六闲八坊四十八监之类
其官有主簿直司圉官牧尉排马群头之属而领之于
太仆者唐制也至于骐骥有院天驷有监天厩有坊既
置群牧司又置群牧使此在内监牧之法自河北至许
卷九 第 14b 页 WYG1269-0499b.png
州已有十八监两河陜西有都总管处复置一监太原
交城又复置马监既委群牧司又委守倅兼领此在外
监牧之法又非有宋之制乎以其祭而言之春祭马祖
夏则祭先牧秋祭马社冬则祭马步者周礼也牲用少
牢地用大泽四祭之礼同积柴以燔坎地以埋四神之
礼异者隋礼也至于筮日致斋于未祭之先瘗燎柴
于既祭之后又非开元礼乎肆惟我国家列圣相承立
经陈纪参之于往昔之规断之以聪明之独其设官不
卷九 第 15a 页 WYG1269-0499c.png
为不备矣其立法不为不详矣是宜马之蕃盛也迩者
青蜀之贼一兴边关之寇少警厩既竭乏马则玄黄朝
廷遣市马之使帑藏出市马之钱遂使闾阎之下槽枥
为之一空价值为之腾涌此无他良以我国家长治久
安百五十年以来天下雍容于礼乐文章之化熙皞于
富寿安乐之天官虽备也世平则易玩法虽详也岁久
则易湮其欲在内者有有黄有骊之多在外者有既佶
且闲之盛不亦难哉策曰准今者必酌乎古将酌古法
卷九 第 15b 页 WYG1269-0499d.png
而行之欤抑我国家法已详备今莫若脩其废堕欤嗟
夫泥古者不通遵先王者无过今举古人一二事而言
之劝民养马有一匹者复卒三人盖居闲则免三人之
算有事则当三人之卒此内郡然也纵民畜牧官不为
禁或致马千匹或致马数千此边塞然也是非汉制乎
当给马者官与其直市之每匹钱二万五千刺史折断
果毅岁周察不任战者鬻之以其钱更市不足则府供
之此给钱以市也府兵渐坏兵贫难致乃给以监牧之
卷九 第 16a 页 WYG1269-0500a.png
马此给马以用也是非唐制乎至于有宋之时有曰官
马畜于监牧者也曰民马散于编户者也曰戍马市于
边郡者也此皆古人之法执事所欲参酌以行之者而
愚生直以为不可也是何也盖彼法之善者当今既以
采而用之矣其不宜于时者则又不可行也载考当时
之制内有太仆寺矣而府州县设佐吏以专领之外有
行太仆矣而苑马寺设监苑以分领之户市有茶马也
分蕃有圉长也其设官也拟之汉唐宋岂不为尤密乎
卷九 第 16b 页 WYG1269-0500b.png
今亦取其贤者而任之取其不肖者而退之耳既有见
马以给军而又有寄马以给民既责之以牧养而又责
之以孳息印烙以防之也考课以验之也其立法也视
之汉唐宋岂不为尤密乎今亦摘其弊而祛之举其坠
而兴之耳呜呼祖宗之法至精至备行之天下而无弊
传之万世而可法今马政之未举者则亦讲求之未明
脩复之未至耳岂可不责之人而惟法之是咎不究乎
今而惟古之是图哉夫以我祖宗精备之法适我圣天
卷九 第 17a 页 WYG1269-0500c.png
子大有为之日硕俊简布于朝廷群能分列于外服竭
蹇蹇之忠秉明明之节司太仆者宁无张万岁其人耶
司苑马者宁无王毛仲其人耶诚一振举于萎薾之馀
刬剔乎奸微之弊则一缣一马云锦成群亦何难致之
有哉若夫孝武上自封君以次出马官给牝马归息什
一至安石信曾孝宽之言忽文彦博之议卒行保马之
法而为天下之害则汉宋之敝政不敢屑屑为执事陈
也虽然涤肠续骨医者之技虽妙不如不疾之为愈焦
卷九 第 17b 页 WYG1269-0500d.png
头烂额救者之功固多不如不焚之为贵与其畜马以
为用不如无事而不用马也书曰归马于华山之阳此
又愚生言外之望也不知执事以为何如
  问昔先王经国子民必先食货而重戎兵肆我列
   圣法古制治以食货言之既有边储矣复有京
   运存留之设食宜无不足也而何仓廪每至于
   空乏既有岁办矣复有丁佣货搉之例货宜无
   不足也而何帑藏每至于匮竭稽之于古二十
卷九 第 18a 页 WYG1269-0501a.png
   税一取民何轻也乃有海内庶富之治课役皆
   免赋民何宽也乃有斗米三钱之效今自山西
   所急言之边已云储而督并之使屡遣乎廷臣
   禄已云班而告乏之疏累陈于藩室厥咎何由
   乎所以充足之者抑有道乎夫令有缓急而物
   有重轻岁有凶穰而谷有贵贱食所当平也币
   重则民不堪币轻则民亦患货所当权也二者
   古人已有定制矣而可行于今乎三年耕必有
卷九 第 18b 页 WYG1269-0501b.png
   一年之积九年耕有三年之积足食之道也千
   乘之国藏镪百万万乘之国藏镪千万足货之
   道也二者当今亦略施行矣其有合于古乎以
   戎兵言之内有五府也又设卫所以分属之综
   理周矣外有司卫也又设将臣以总率之经略
   备矣稽之于古府兵之制不为不善何以致蕃
   镇之祸衙厢之制不为不密何以有金人之变
   今自近日之事言之饥民啸聚流劫郡县尝调
卷九 第 19a 页 WYG1269-0501c.png
   京军以捕禦矣而飘忽震荡过无坚城卒赖边
   军以剿之京军抑不足恃耶套众骄纵侵窃边
   关尝有边军以屯戍矣而凭陵斥突阵无勇将
   复调京军以捍之边军又不足恃耶其弊安在
   乎所以振扬之者抑有道乎夫潢池弄兵置而
   不捕较之捕盗朝歌以安民者孰得得是人而
   用之盗可弭乎备敌数岁戢兵不战比之两炬
   疑敌一战而取胜者孰优得是人而用之边可
卷九 第 19b 页 WYG1269-0501d.png
   备乎夫识时务者在俊杰数者时务之大者也
   诸士子其详言之毋以俊杰为嫌而自让
有足国之大本有强国之大本食货者足国之道也而
其本在于节用戎兵者强国之道也而其本在于安民
用既节则国不期足而自足民既安则国不期强而自
强苟务国之足而不本于节用吾知所入者不能给其
所出虽头会箕敛民力愈竭而用益不足矣务国之强
而不本于安民吾知本既先拨而戎狄乘之良民善众
卷九 第 20a 页 WYG1269-0502a.png
亦且化而为大盗矣孔子曰节用而爱人请以是并为
明问复盖尝闻之洪范先食货于八政故知有天下者
不可无财用周官列司马于六卿故知有天下者不可
无戎兵昔者先王因地制贡则壤成赋料丁起役而食
货兴矣我国家之制既有边储矣复有京运存留之设
既有岁办矣复有丁佣货摧之例其综理之详虽夏后
之贡成周之彻何以加焉若是者食宜无不足也货宜
无不充也今自山西所急而言之督并之使屡下于边
卷九 第 20b 页 WYG1269-0502b.png
陲告乏之疏累陈于藩室噫有由然哉输于边者有常
数而客兵调集每至若林之多供乎禄者有定额而天
潢繁衍乃有螽斯之盛况夫穷民之逋欠灾伤之蠲除
豪右窃揽代之权贪夫肆侵渔之利其欲粟陈而不可
食贯朽而不可较不亦难哉为今之计者宜何如耶粟
之贵贱所当平也贵则减价以粜之贱则增价以籴之
是亦古人备荒之一策也币之轻重所当权也币轻则
母权子而行币重则子权母而行是亦古人救时之一
卷九 第 21a 页 WYG1269-0502c.png
法也今之存积即先王积馀之意脩其废焉非常之用
宁不足充乎今之预备即先王藏镪之意举其坠焉不
时之需宁不足给乎夫然后时检校以阅其实严刑罚
以禁其奸其庶乎食货之可足矣虽然䆒其本而言之
不有节用者乎无名之赏赐有度不急之土木不兴非
时之游观有节无益之冗赘不设如是而已耳先王威
诸侯平邦国除盗贼而戎兵兴矣我国家之制内有五
府也又设卫所以分属之外有司卫也又设将臣以总
卷九 第 21b 页 WYG1269-0502d.png
率之其经略之备虽商之赫业周之诘扬莫有过焉若
此者蛮夷宜率服也盗贼宜屏息也今自近日之事而
言之饥民啸聚流劫郡县尝调京军以捕禦之乃至飘
忽震荡过无坚城而剿之者卒赖边军焉是郡县之变
京军既不足恃矣套众骄纵侵窃边关尝有边军以屯
戍之乃至斥突凭陵阵无勇将而禦之者又调京军焉
是边关之变边军亦不足恃矣噫有由然哉武弁以甲
胄为耻而慕文墨军士以工贾为业而恶战斗况夫坐
卷九 第 22a 页 WYG1269-0503a.png
作进退之未习而卒不知兵敿谷锻砺之未第而兵无
完器精锐或隐于权门老弱多充于部伍其欲摧锋陷
敌折馘执俘不亦难哉为今之计者宜何如耶选将以
主兵阅卒以实伍而兵之本以立简器以利用演阵以
教战而兵之用以备治渤海如龚遂长朝歌如虞诩必
求是人而任以捕盗之责备北边如李牧守云中如廉
范必择是人而付以备边之任夫然后鼓之以庆赏震
之以刑威庶乎戎兵可振矣虽然究其本而言之不有
卷九 第 22b 页 WYG1269-0503b.png
安民者乎生之而不伤厚之而不困扶之而不危节其
力而不尽如是而已耳稽之于古度官禄量国用以徵
其租出口钱计算钱以课其丁或至三十税一者汉之
取民可谓宽矣而文景乃有海内庶富之效田有租家
有调丁有佣既以为经常之制量事宜度灾变差老少
又以为减除之权或至课役皆免者唐之取民可谓轻
矣而太宗乃有斗米三钱之效此汉唐食货之大略也
府兵之制不为不善而卒致藩镇之祸者府兵之制坏
卷九 第 23a 页 WYG1269-0503c.png
而彍骑之兵兴彍骑之兵变而藩镇之权重至其末年
朝廷行姑息之政强将拥不制之兵而唐亡矣衙厢之
兵不为不密而卒致金人之变者藩镇之权释而兵始
弱保甲之法行而民始困至其末年主之以非人用之
以妖术而宋危矣此唐宋戎兵之大略也或始焉粗备
而仅致小康或终焉不戢而卒成大祸汉唐宋之所以
为汉唐宋也曷足以为当时法而执事陈哉
 嘉靖七年顺天府乡试
卷九 第 23b 页 WYG1269-0503d.png
  问数载乎理理寓于数数非理莫立理非数莫彰
   理之备而数之显莫过于图书昔者图出于河
   伏羲因图以画卦文周因画以系辞筮者其用
   之一也书出于洛大禹因书以第畴箕子因畴
   以衍义筮者其目之一也易至朱子作启蒙以
   尽乎蓍之变范至蔡子作皇极以通乎蓍之用
   然易之揲以四范之揲以三奇偶殊其用宜若
   相背矣其分卦揲归之法通变极数之妙考占
卷九 第 24a 页 WYG1269-0504a.png
   成业之义乃又参同契合者何也窃又疑之易
   经四圣而始成范乃成于蔡子一人之手而其
   数之妙直与大易同流似非三代以还儒者之
   所能到也其或别有所授乎易爻用变今载之
   经惟九六耳朱子筮仪四爻五爻之变乃用之
   卦不变之爻易无七八之爻也何自而占乎不
   知于孔子大传之说合乎否乎抑亦别有说乎
   河图洛书数之大者也诸士子究心久矣其详
卷九 第 24b 页 WYG1269-0504b.png
   言之勿隐
对数之为用有不同而圣贤之著述亦不同其理则一
而已矣理之一则不害其用之不同著述之不同也圣
贤之著述岂圣贤自为一端臆想之说哉数有是理也
圣贤为之著述以发其蕴耳圣贤何以知之也揆之理
而已矣圣贤之著述一于理也学者论圣贤之著述也
亦一于理而已矣请因明问而答之道原于一而散于
万原者理也散者数也天下有不同之数而无不同之
卷九 第 25a 页 WYG1269-0504c.png
理理者数之神宰也数者理之形象也非理则数不生
非数则理不著舍数而言理者虚无之学也舍理而言
数者技术之流也故吾道者合理与数而言之也昔者
伏羲氏继天而王龙马负图出于河所谓一六居北二
七居南三八居东四九居西五十居中者是也卦之理
寓焉伏羲因而则之以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之八卦
六十四卦既成文王系卦辞周公系爻辞筮则用之一
耳大禹治水成功神龟负书出于洛所谓戴九履一左
卷九 第 25b 页 WYG1269-0504d.png
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者是也范之理寓焉禹因
而陈之以为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徵
福极之九畴九畴既列箕子衍其义武王传其学筮则
目之一耳易筮起于前古至朱子作启蒙以尽乎蓍之
变其揲也以四三变而一爻具九变而小成乾一兑二
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大抵卦至于八图之秘
固已泄矣由是十有八变而大成触类而长之六十四
卦之变而四千九十六卦于是乎备天下之疑决焉天
卷九 第 26a 页 WYG1269-0505a.png
下之业定焉范筮前无所考至蔡子作皇极以通乎蓍
之用其揲也以三一揲而纲以立再揲而目以具一一
为一一二为二一三为三二一为四二二为五二三为
六三一为七三二为八三三为九大抵数至于九书之
秘固已泄矣四揲而八十一章成由是触类而长之至
于八揲而四会六千五百六十一数于是乎备天命人
事由是较焉吉凶祸福由是彰焉易之揲四而其变三
体方而用员者也范之揲三而其变二体员而用方者
卷九 第 26b 页 WYG1269-0505b.png
也此执事所谓分卦揲归之法通变极数之妙考占成
业之义无一不同者盖理之同也于此不同则亦不足
以为数矣夫易广矣大矣而范之数直与之同流执事
疑非蔡子之作愚生亦谓数学自易以后虽代有作者
经世仿于易而为之者也大玄潜虚之类支离破碎强
合难通未有如范数之大不用乎易而能准乎易者此
必上世以来有所秘传混于丹灶之家而蔡子得之于
异人之授不然则蔡子既圣矣乎何以能作也孔子曰
卷九 第 27a 页 WYG1269-0505c.png
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乾之群龙用九坤之永贞用六
今朱子启蒙考占之法四爻五爻之变乃占之卦不变
之爻易之爻非九则六而不变之爻非七则八也易无
七八之爻何自而占乎且于孔子观变之说有不合矣
意者义理则先儒之论精详至到无可言者至于名物
度数虽圣人亦有未及学而或不尽者也夫天下古今
理而已矣理之同也遵之不以为阿理未同也议之不
以为僭此末学之臆见或亦执事发问之意也大哉数
卷九 第 27b 页 WYG1269-0505d.png
乎天非数不覆地非数不载人非数不成彰往知来者
数也通幽达变者数也藏神显化者数也数岂易言哉
今执事问及愚生则不敢然也然未知其是否谨对
  问威天下在乎兵而主兵者在于将吴子有言三
   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将固不
   可以不知兵矣尝即一二兵法而观之途有所
   不由也不由崤渑者成七国之功由壶头者致
   五溪之败城有所不攻也不攻华费者完兵而
卷九 第 28a 页 WYG1269-0506a.png
   深入攻郢郡者众溃而走死君命有所不受也
   叱吴使之说者成霸越之功拒长史之谋者舍
   格天之业士卒当如爱子也与士卒分劳苦者
   著绩于河西不恤士卒饥寒者见杀于安阳数
   将于兵法合之则成违之则败是固然矣然有
   可疑者争北山而败高陵不可向也或以蹙马
   鞍山而取胜以卒神而胜妖术似可用也或以
   用六甲而致败临泜水而退舍全军宜矣何退
卷九 第 28b 页 WYG1269-0506b.png
   舍涧水者卒至丧师日夜行三百里败走宜矣
   何日夜行二百里者卒至成功是又于兵法也
   或同合而成败顿殊或同违而胜负特异然则
   为将者将无事于兵法乎其或兵法之变有非
   可以常法拘乎文事武备皆诸士子分内事也
   毋曰吾儒生未学于军旅
对有用兵之常有用兵之变常者固兵法也变者亦兵
法也自其常而观之合乎兵法者知兵法者也自其变
卷九 第 29a 页 WYG1269-0506c.png
而观之合乎兵法者固知兵法者也不合乎兵法者亦
知兵法者也夫兵者随机应变因敌制胜者也何常形
之有哉昔赵括能读父书奢不能难岳飞好野战不用
古法盖飞知变而括不知变也观乎此则可以答明问
矣夫威天下在于兵而主兵者在于将三军之众百万
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为将者固不可不知兵用兵
之妙存乎一心微乎微乎应形于无穷而谈兵者又不
可不知变也崤渑诚不可由也亚夫于是竟走蓝田所
卷九 第 29b 页 WYG1269-0506d.png
谓途有所不由者而马援之困败盖不知壶头之不可
由矣华费诚不可攻也曹公所以深入徐州所谓城有
所不攻者而沈攸之之走死盖不知郢郡之不可攻矣
越王许吴王之成范蠡不从其命乃叱王孙雄之请而
遂成霸越之功董卓挟汉帝之命皇甫嵩欲赴其召乃
忽梁衍之谋而竟就匹夫之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
蠡则知之而嵩不知也吴起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
守河西而拒强秦之兵宋义置酒大会不恤士卒之冻
卷九 第 30a 页 WYG1269-0507a.png
馁留安阳而致项羽之诛爱士卒当如爱子起则知之
而义不知也数将者其于兵法合之则成违之则败所
谓合之者知兵法者也不合者不知兵法者也兵法之
常也高陵不可向也赵奢先拒北山秦师争山不得秦
师大败刘备先据马鞍山陆逊四面蹙之汉师大败盖
逊以乘胜之兵蹙备已败之兵是得夫激水之疾可以
漂石之意若秦师大败则两军相敌未有胜负者也岂
可槩论乎祥疑所当禁也田单令一卒为神以破燕者
卷九 第 30b 页 WYG1269-0507b.png
田单智勇之将乘忿怒之军志复宗国是得夫能愚士
卒耳目之意若郭京之败则市井无赖原不知兵者也
岂可以同语乎阳处父退舍于泜水此合令半济而击
之之法符坚驻军于涧水挥兵使却亦合此法也退不
可止而大败者盖坚军无纪律耳是岂知法令孰严之
旨哉魏武日夜行三百里逐先主于当阳正犯百里争
利则擒之法唐太宗日夜行二百里追宋金刚于雀鼠
谷亦犯此法也遂破金刚而大捷者盖金刚已败沮耳
卷九 第 31a 页 WYG1269-0507c.png
是岂非其疾如风之旨哉所谓合之者固知兵法者也
不合者亦知兵法者也兵法之变也即是而观之则常
者固常也而变者亦常也孙子有言声不过五五声之
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视也兵不
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变之一字其用兵之最
要者乎抑又有说焉兵凶器也黩之则危然昔有周当
成康之时四方无虞九夷通道矣召公告以张皇六师
周公告以诘尔戎兵二公岂导君以威武者哉盖人主
卷九 第 31b 页 WYG1269-0507d.png
于天下无事之时多留心于仪文制度之间以为藻饰
太平之具至于兵之一事往往视为不急之务言之者
以为不祥为之者以为多事及天下卒然有变则茫然
无以为应奸人贼子得以肆其淊天之恶而天下遂至
于大乱唐玄宗之时何等全胜之天下也安禄山渔阳
一鼓而诸镇瓦解乘舆播越矣今天下万国乂治百蛮
款塞庶职奉法文章礼乐闾巷彬彬而愚生之虑以为
所因循而不振者兵与将耳此亦或执事未发之意也
卷九 第 32a 页 WYG1269-0508a.png
敢僭言之谨对
  问天下之大势在外则边陲在内则郡邑边陲所
   以禦外侮郡邑所以安内治也今边陲之上军
   士怯怠矣纪纲陵迟矣帑藏空虚矣其何以禦
   外乎郡邑之中风俗颓败矣盗贼窃发矣生民
   困瘁矣安在其安内乎致是者厥咎何由也今
   所以处之者何道也遐想古之人教步兵于泽
   潞者天下推勇诛乱将于朔方者诸镇奉法屯
卷九 第 32b 页 WYG1269-0508b.png
   要害浚沟渠而兴屯田者羌夷降败是皆名将
   也得是人而用之军气可振帑藏可足纪纲可
   伸欤守蜀郡者治崇礼义长朝歌者人称神明
   劝农桑重牧养而禁奢侈者郡有蓄积是皆良
   吏也得是人而用之民生可苏盗贼可息风俗
   可淳欤古人未尝借才于异代今天下文武之
   士岁进几千人独无是人出于其间欤抑或有
   之而莫之用欤此天下剥肤之弊而庙堂之所
卷九 第 33a 页 WYG1269-0508c.png
   欲闻者也诸士子其纵言之主司者为之达
有致弊之源有拯弊之道然欲拯其弊当先究其源拯
弊而不究其源是犹医者之治病苟不究乎病源之所
在抑何以施治疗之法哉生也恭承明问而有以知前
日致弊之源今日拯弊之道矣天下之道二义与利之
间也天下尚义则治尚利则乱前日之致弊者利也今
日拯弊之道亦有义而已矣仰我圣天子在上日勤圣
学总揽乾纲备二帝三王之德则固宜有太和雍熙之
卷九 第 33b 页 WYG1269-0508d.png
治也而天下之弊如执事所言种种者何哉在边陲帅
臣格之也在郡县有司格之也自正德十六年间权奸
相继用事政以贿成我祖宗以来生养安全之道礼义
廉耻之教纲纪法度之制扫荡无几外而边陲之将内
而郡县之吏陟者以利而超迁黜者以利而幸免而将
与吏多不得其人矣将既不得其人则边陲之上军士
不得不怯怠帑藏不得不空虚纪纲不得不陵迟也吏
既不得其人则郡县之内生民不得不困瘁盗贼不得
卷九 第 34a 页 WYG1269-0509a.png
不窃发风俗不得不颓败也是前日所以致是弊者无
他利而已矣知前日所以致弊之源则今日所以拯弊
之道可得而言矣盖尝闻之士有百善惟廉为最士有
百恶惟贪为最盖廉则众欲皆伏而达之于政自无不
善贪则众欲皆起而达之于政自不能善廉者义之大
也贪者不义之大也是故今日之所急者义而已矣必
也绝请托之私重苞苴之禁公铨选之法明黜陟之典
则前日之私既足以驱天下于利而今日之公独不足
卷九 第 34b 页 WYG1269-0509b.png
以驱天下于义乎诚使边陲之将郡县之吏皆忘一身
之私秉为国之公则前日之弊将不革而自除焉不然
则操演虽勤徒足以为观听之具转输虽多徒足以长
侵渔之奸诛戮虽严徒足以激凶顽之怒矣边陲何自
而理哉蠲赈虽频徒足以资里书之欺捕诘虽急徒足
以贻地方之扰教戒虽切徒足以为文具之虚矣郡县
何自而治哉遐想古人李抱真之帅泽潞也教习步兵
而天下推勇郭子仪之至朔方也按诛乱将而诸镇奉
卷九 第 35a 页 WYG1269-0509c.png
法赵充国屯要害浚沟渠而兴屯田于是羌夷降败是
皆名将也得是人而布之边陲之上如李抱真焉何患
乎军士之不振如郭子仪焉何患乎纪纲之不伸如赵
充国焉何患乎帑藏之不足今武举之选世袭之胄多
矣其中独无是人欤文翁之守蜀郡也建立学校而治
崇礼义虞诩之长朝歌也诱擒盗贼而人称神明龚遂
劝农桑重牧养而禁奢侈于是郡有蓄积是皆良吏也
得是人而布于郡县之中如文翁焉何患乎风俗之不
卷九 第 35b 页 WYG1269-0509d.png
淳如虞诩焉何患乎盗贼之不息如龚遂焉何患乎民
生之不安今科目之举畿藩之贡多矣其中独无是人
欤易曰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夫天下之势在外则边
陲在内则郡县今边陲之上郡县之内其弊如此可谓
蛊之极矣然则今日治蛊之责能无劳于圣天子之心
乎先甲后甲治蛊之道也程子曰治蛊者先究其所以
然则知救之之道后虑其所将然则知备之之方善救
则前弊可革善备则后利可久今日拯弊之要无踰于
卷九 第 36a 页 WYG1269-0510a.png
此者矣虽然窃又尝究理乱之势推盛衰之迹乃既为
今日忧而又为今日喜书曰天閟毖我成功所然则今
日圣天子承先朝之大弊虽不能不廑宵旰之忧而其
所以弘中兴之业永万世之誉者亦岂不在于是乎是
故商道不衰无以成高宗之名周道不衰无以见宣王
之绩今天下行将太平矣明明天子令闻不已敢为今
日诵谨对
 
卷九 第 36b 页 WYG1269-0510b.png
 
 
 
 
 
 
 
 苑洛集卷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