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
卷三 第 1a 页 WYG1269-0367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苑洛集卷三
            明 韩邦奇 撰
  河中书院记
苑洛韩子河中书院记曰河中书院者故东岳祠也世
人言五岳皆有神独泰山神主地下死人人之死者皆
𨽻泰山不与他岳比故其祠遍天下蒲有祠在州东三
里所州人率以岁六月歌舞为会以乐神云为其死者
卷三 第 1b 页 WYG1269-0367b.png
之父母亲戚解脱即弗乐神神且苦其死者之父母亲
戚云九川吕子云礼教不兴而惟鬼之务有司者之过
也今夫泰山非蒲人所可私事也古者礼德则祀食功
则祀然制无僣神而飨无淫鬼也夫击钟鼓酾牲醴群
巫在前三老在后使其妇人女子群集而奔走焉此天
下之弊俗也夫鲁有杏坛弦歌之声至汉不辍何则教
化行而礼让之俗可作也语曰弗琢弗光弗阐弗明言
教化之行自上倡之也故导则易流嘘则易爇势使之
卷三 第 2a 页 WYG1269-0368a.png
然也孟子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吾将
正其经焉吕子毁其祠以为河中书院生徒入院而习
业者几百馀人吕子曰今夫学者群居而相议也穷志
而竭思月月而程之卒岁而计功凡以为道也舜之告
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之至
也夫蒲舜之居也故度德而较功莫舜若也清如殷伯
夷叔齐大如文中子王通正如文清公薛瑄善人如黄
霸诸子皆于德莫可贬少而功及于蒲者也吕子遂即
卷三 第 2b 页 WYG1269-0368b.png
书院为祠以祀舜以下吕子者尝为吏科都给事中举
劾无所避忌而留中不出人所不及知者尚多至于甲
戍之疏指陈时事略尽尤非人所敢言丙子冬中者出
为蒲州同知吕子毁东岳祠为书院也乃在明年五月
云得屋殿寝廊庑凡若干间以其中殿为重华殿重华
者即以祀舜配食者即伯夷叔齐王通薛瑄凡四人以
东堂为名宦祠名宦者凡四十三人汉黄霸周堪田延
年杜诗刘祐史弼杜畿晋王浚路述薛善元淑隋杨尚
卷三 第 3a 页 WYG1269-0368c.png
希杨弘丘和党君素唐杜楚客蒋俨陆象先颜真卿徐
弘敏姜师度郭子仪韦陟宋晁补之范仲淹范纯仁赵
尚宽朱寿昌钱晦孙载游师雄郝仲连金张万公巴图
噜完颜策丹额克元刘天孚拜珠哈雅靳克忠国朝康
茂才徐政张廉邵童曹端西堂为乡贤祠乡贤者凡四
十七人周段干木汉姚平司马迁暴胜之胡建晋张华
魏皇甫遐敬珍隋薛浚陈孝意赵绰敬肃张文诩唐吕
子藏敬播罗道宗柳范柳泽吕諲裴晃柳芳薛珏卢操
卷三 第 3b 页 WYG1269-0368d.png
杨巨源樊宗师马存亮胡证薛逄赵匡司空图宋柳开
李兴姚宗明侯仲良金强伸王廷筠庞整侯小叔田世
英李献甫陈元凯裴居敬国朝薛鲁张福冯祥卫述杨
莹以旁殿为讲堂五所以露台为尊经阁以馀屋居生
徒已而太守又尽取其旧屋而葺之为坊牌四为砖门
一有扁为井二有亭检閒田二百有八亩为祀养作新
屋若干间又与同知为文告以谕意为条约以劝生徒
太守者甲戌进士王君治蒲有声民悦而安之先是时
卷三 第 4a 页 WYG1269-0369a.png
太守适巡下邑不视州事故同知得自治书院事然卒
成之者太守也于是太守与善之美翊正之功又可尚
已昔者河水为患父老乃为河伯娶妇西门豹令邺乃不
为河伯娶妇而穿三渠以济民民获其利至汉时乃毁
令所穿渠为驰道夫贤者作法不肖者疑焉君子所为
众人固不识也故曰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
终言继之者之难也二君之为书院也诚美矣予惧其
他日之为邺令之三渠也后之人可不念哉可不念哉
卷三 第 4b 页 WYG1269-0369b.png
  刘烈女祠堂记
烈女既殁三十年苑洛子为之传有二十年郜侯始建
祠考而祠焉既而伐石构亭将请文撰述本末而郜侯
以卓异徵矣既而纪侯敷奏至京受郜侯之托归而言
之王侯陈侯永终是图夫自光岳气分人无全节虽芹
宫硕士类朝燕阙而暮秦庭矧兰室丽人能却鲁金而
完赵壁斯亦不足崇之庙貌荐之牲牷勒之𤦹珉铭之
彝鼎者乎此郜侯所以兴思仰止表树于前而王侯纪
卷三 第 5a 页 WYG1269-0369c.png
侯陈侯所以济美恊心缉成于后也烈女者朝邑龙门
村人也幼有至性长不踰闲从德度人针丝绝类虽目
不知书而心涵大道足不履外而情见大观若夫色云护
翠竹于阶异乐拥仙娥入寝此又其母诞烈女之祥而
兆之梦寐者也天人之际灵秀之钟亦岂寻常也哉烈
女幼字里舍儿未往之家而里舍儿死烈女闻之易服
不食涕泣请徇乃复自谓死得其所重于丘山义或未
谐自同沟渎往就诸卞伟而质焉伟曰异哉斯女也夫
卷三 第 5b 页 WYG1269-0369d.png
归妹天地之大义从夫伦理之宏纲顾恒一之风久而
不作而大过之行俗之所骇虽子之甚善如众之所笑
何烈女曰天下之理是而已矣苟即乎此心之安又何
恤于万口之腾哉乃改女饰脩妇容缢而死焉嗟夫西
周之迹熄而郑卫之风行麀聚之羞闾阎相望鸡鸣之
想风雨犹存故再醮之妇釐装以自悦五姤之女冶容
以媚人烈女虽绿藿之倾惟阳是尚而芳梅之陨于春
未知乃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抑又何所为欤且其就
卷三 第 6a 页 WYG1269-0370a.png
死之际详择所托虽化圣大贤之从容无以加此彼烈
夫志士之感慨者未足论也非所谓得死非难处死为
难者乎昔五泉大夫将采拾烈女之事入于县志执其
传而泣曰斯人也所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
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呜呼斯言也尽之矣
夫其高标峻节绝操清风使君子兴悲方之至理则千
百世而下可徵矣夫仲尼临河伤类而悲燕士适越见
似而喜烈女之行尚矣郜侯王侯纪侯陈侯秉彝好德
卷三 第 6b 页 WYG1269-0370b.png
之心兴贤翊正之志亦不足称欤祠堂正堂三间门房
一座伟监察御史识高而行正故烈女质焉郜侯名相
泽州人王侯名思贤乐平人俱大尹纪侯名年曹县人
二尹陈侯名廷桂五台人三尹五泉大夫里人韩邦靖
苑洛子者韩邦奇作是记者也
  高先生祠堂记
先生姓高讳翔洪武中以明经拜监察御史靖难之师
至江上先生遂革除之义云邦奇自为儿童时往往闻
卷三 第 7a 页 WYG1269-0370c.png
父老称说先生事感慕咨嗟辄泣下数行顾以文典未
徵徒识于心未敢称述会见侍御张君芹备遗录载先
生姓名官称适五泉大夫韩邦靖为朝邑志爰命次序
先生事于书而先生之事始白于人人矣当洪武时高
皇帝甚眷注先生先生所奏事无不关国家几事当上
心者及革除文皇帝素间先生乃召先生欲用之先生
以衰服见语又乏肤敏左右遂兵之嘉靖元年冬部侯
来尹吾邑乐节慕古咨询文献惟日孜孜邦奇乃以先
卷三 第 7b 页 WYG1269-0370d.png
生语侯侯曰嗟乎世俗之敝也久矣计利者忘义谋家
者负国孰有杀身成仁如先生者哉夫当革除时变通
之士比之惟初受他吉者多矣而过涉灭顶先生乃蹈
之夫褒死者所以劝生者起顽懦而激民风相之责也
乃建祠肖像于五衢之地俾过者居者咸有式焉事竣
乃属邦奇为文勒之石夫先生之没至今百五十馀年
而表树之典始兴于今日者岂前人好德之心或有间
欤徒以先生为主之忠发于吠尧之节故论者往往以
卷三 第 8a 页 WYG1269-0371a.png
为非时之宜耳昔者武王孟津之会顺天应人夷齐乃
叩马而谏使当时非太公之言则夷齐亦刃下人也其
后亦竟饿死于首阳之阿千百世之下武王不失为圣
夷齐不失为贤然则祠先生者又何过焉练子宁方孝
孺张鴳庵与先生同事者也子宁祠于江西孝孺祠于
台州鴳庵祠于富平又永乐时有朝贵变姓名为子宁
讳者文皇闻之曰使子宁在朕固当用之于是乎见圣
人之本心矣然则祠先生者又何过焉
卷三 第 8b 页 WYG1269-0371b.png
  大理左寺题名记
余大理左寺诸君子伐石砻之为题名碑以文属余夫
石以题名文以述旨将以彰往昔昭后世示劝戒也夫
名者名也名之题也名斯立焉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
名不称焉君子弗求名亦甚惜名也然名不贵苟得故
君子笃实而辉光请以名实为诸君子告大理古廷尉
刑官也昔周书训刑大要有五曰清曰公曰明曰勤曰
仁此五者刑之则而名由以成者也是故奉禄而讫富
卷三 第 9a 页 WYG1269-0371c.png
清也则有清名循法而弗挠公也则有公名微暧情伪
之必烛明也则有明名剖断无滞以由慰勤也则有勤
名匪削以入弗纵以出仁也则有仁名否则获贪名焉
否则获私名焉否则获昏名焉否则获怠名焉否则获
惨刻之名焉善哉名之题乎惧哉名之题乎诸君子于
名也宜无所苟矣是故忘名而名者名之上者也为名
而名者名之次者也伪于中而饰名于外焉名亦末如
之何已诸君子于名也宜有所择矣经曰人无水监当
卷三 第 9b 页 WYG1269-0371d.png
于民监张释之于定国贤名至今焉张汤杜周厉名至
今焉诚如是也千百世之久史为之碑而人心之公为
之记虽无是石若文焉可也诸君子其图名于碑之外
乎建是碑者寺正孙裕寺副陈京吴㻞评事冯惠潘高
李文凤而为之文者余也余与诸君子又兴事题名之
首尤人所指者其于名也可不慎诸是为记
  合阳张侯救荒之记
岁辛卯当阳九之馀占之维旱虽多方受之而合阳惟
卷三 第 10a 页 WYG1269-0372a.png
甚合阳为北山之坂去大河北洛五六十里或七八十
里地高而土坚地高则恒风云气弗能交故恒阳土坚
则不能受泽微雨则滋而随焦大雨则奔流趋下地斥
为沟直扺两河之滨而后已独润雨而久禾乃生故他
邑皆旱而合阳之旱为甚侯有忧之稽之民谋之士筹
度于心得救荒之策四焉惠而不费简而不扰本之人
情而无所拂请之抚臣抚臣佳赏令推行之侯乃停不
急之讼罢泛常之役节浮冗之费循行周察专意抚安
卷三 第 10b 页 WYG1269-0372b.png
于是亡者复饿者兴合阳之旱虽甚于他邑合阳之民
则安于他邑夫灾厄天数也救灾人事也天弗可逃人
定则胜传称大猷之世无灾非无灾也虽有灾弗能害
如无灾合阳之旱焉能为侯之灾乎经曰鲜以不浮于
天时于侯有徵焉侯名道山西洪洞人严而不虐敏而
果足以推行其仁爱之心云合阳之士若民为之立石
乃请记侯余门墙友也素知其贤因以是书之
  同州重修州廨记
卷三 第 11a 页 WYG1269-0372c.png
吾同郡侯唐公既新郡廨于是二守刘君汉伦节判张
君朝宗赞郡岳君溥共立石以记其事请予为记是役
也自经始及告成阅再岁正堂五间东西夹室各一间
东西幕各三间东西廊各十五楹后堂六楹退思堂六
楹皆极敝而更新之若创建也正德初予谒州大夫见
廨宇倾圮适大雨州火夫伞于厅执事者棚席于廊余
出而问诸民民曰太守贪不暇为也正德末余再谒州
大夫其倾圮视昔加甚则风日弗能蔽矣余出而问诸
卷三 第 11b 页 WYG1269-0372d.png
民民曰太守廉不肯为也夫君子之治国也如治家使
其家之敝坏若此克家之子宁肯坐视哉夫贪则已矣
幸而廉顾乃避劳伤之嫌虑侵尅之诬使公居废顿至
不可息何其爱身者甚重而爱国者甚轻也君子之心
固如是乎皆非也嘉靖三年予复诣州谒侯见其焕然
更新翼然壮丽矣予出而问诸民民曰太守贤百废兴
焉然则侯斯举也非所谓治国如治家者哉乃复问其
费曰以千百计问其工亦曰以千百计夫费以千百其
卷三 第 12a 页 WYG1269-0373a.png
用侈民将怨曰太守之取民也有道奚其怨工以千百
其役繁民将怨曰太守之役民也有节奚其怨夫用民
之财而民不以为贪役民之力而民不以为劳侯胡以
得此治国如治家公也惟公也故民服民服故忘其劳
且费也固宜民以侯为贤也亦宜夫如是则亦何害于
廉哉侯姓唐氏名相字舜夫大宁都司营州中屯卫军
籍顺天府蓟州平谷县人侯之善政多矣此指其振废
之一节云
卷三 第 12b 页 WYG1269-0373b.png
  澄城县重脩文庙记
余生华岳之下长而游齐鲁陟泰岳游晋代陟恒岳游
梁豫陟嵩岳游荆楚陟衡岳历吴越观于瓯闽足迹将
遍天下凡梵宇琳宫巍然壮丽有上拟廷阙者类皆其
徒为之乃阅孔庙视学宫颓敝剥落甚者不庇风雨今
官于郡县者独非孔氏之徒与且琳梵之脩建国有禁
例若庙学又孰从而禁之哉侍御郑公谪尹是邑未期
年政通民和乃撤文庙学宫而重新之神有依而士有
卷三 第 13a 页 WYG1269-0373c.png
业群情大悦于是学教谕训导率诸生来问记若公者
其真孔氏之徒欤余读宋史至循吏传意其人必吁吁
煦煦无所动于民也及观其治行乃肃纪纲正法度辟
田野实仓库捕盗贼浚水渠缮城池抑兼并脩武备谨
置邮礼百神兴学校于是叹史臣之有识也若公者得
不谓之循吏也哉公之素善余已备识于樵楼记其行
已立政皆孔氏之徒也岂特庙学之脩而已哉使琳梵
之徒见之亦将叹曰吾辈方行天下独见郑公耳公讳
卷三 第 13b 页 WYG1269-0373d.png
光溥山东益都人起家进士
  重脩城隍庙记
我太祖高皇帝诞膺天命为百神主洪武元年诏天下
郡县建城隍庙封爵有差以帝以王以公以侯以伯五
等以爵不应经意改称本号司官民善恶凡吏于其土
者始至必斋宿庙舍先与神誓而后视事祀孤魂则以
神主其祭盖寄以幽明之责诚要神也古不载祀典唐
李阳冰一为缙云城隍庙碑其文不过三数行然亦非
卷三 第 14a 页 WYG1269-0374a.png
制也我高皇帝始著之令典遍祀于天下圣谟幽潜神
道设教之心度越百王矣吾邑城隍庙成化中祥符李
公英增拓之弘治中南阳苏公槃重新之嘉靖初泽州
郜公相再新之二十年来朽蠹剥落日就颓圮今刘公
始加脩复夫有司之职治民事神二者而已然惟贤者
则敬神否则自绝于神何敬之有故贤者惟恐神之不
灵不肖者惟恐其灵也贤者洁已爱民弗得于人将求
之神是故惟恐神之弗灵无以鉴已之诚不肖者黩货
卷三 第 14b 页 WYG1269-0374b.png
虐民外欺乎人必忌乎神是惟恐神之灵以烛彼之隐
然神之灵不可昧也自庙之建垂百七十年而中间长
于斯佐于斯幕于斯不知其几而脩之者四公盖皆循
良令也故于神崇焉是役也不取之民不取之官于有
罪者从惟轻之典以示罚故用而不费成之速而民弗
知劳刘公讳尚义晋之汾州人以名进士拜监察御史
谪判秦州稍迁至今职其先大父讳志尝丞朝邑亦以
廉著云
卷三 第 15a 页 WYG1269-0374c.png
  思萱堂记
情有所感弗能已则有思思之甚而无所泄则必有所
寄古今之人或为之碑或为之台或为之观皆所以寄
其情而泄其思也然情之真思之笃有弗可以物释弗
可以理慰弗可以命喻则惟亲耳此仁人孝子穷天终
地而罔有所极者也王母任孺人卒其子生瑷生璇生
珙既尽其哀矣殡矣葬矣为之志为之表矣思之不置
乃为之堂且为之扁乃又请余为之记夫王生之思是
卷三 第 15b 页 WYG1269-0374d.png
盖出于天衷之弗能自已者也乃若思其居处思其笑
语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念念而思哀哀而慕朝夕如见
焉此人子之常耳王生其知所以慎思乎夫父母之于
子无所不用其情则子于父母当无不致其思节饮食
谨动息履薄图全思其疾之忧也澄心志励操行博施
于礼爱思不亏体以遗辱也勤俭立其本辑睦达其用
思以用宏家贲也树功名阐经济用光佑启思所以显
扬也慎此四者可以为子矣否则虽呕心而出子道何
卷三 第 16a 页 WYG1269-0375a.png
加焉孟子有曰大孝终身慕父母王生其勿迁乎瑷璇
珙皆学生瑷璇余门墙友也乃为之记
  仇氏安贞堂记
易坤传曰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安顺也贞正也顺而正
妇之道也地道也坤道也仇氏名堂之义盖取诸此仇
氏为潞大族爰及高祖给事君始范于家内外是正子
孙嗣守之五世矣今惟宿州吏目君楫沈府仪宾君森
又撝张其绪于是作堂以申教曰有序曰同心曰安贞
卷三 第 16b 页 WYG1269-0375b.png
登堂各有训言每旦会集以礼长而诲幼则于有序堂
男之会食则于同心堂而安贞堂则女之会食之所也
有序同心训语载仇氏家传安贞之训曰昔我高祖劳
于作家诏我后之人凡我内人勿窃勿妒勿不顺勿迷
夫子勿多言以幻是非而二我骨肉有一于此庸坏我
高祖之训将举礼议法以行夫仇氏之家既已正矣吏
目君仪宾君思皇思武笃叙弗已者以惧夫极而变久
而湮将永终之难图也夫贞又固也固者所以永终者
卷三 第 17a 页 WYG1269-0375c.png
也考之于易渐之女归则正始之贞家人之无攸遂则
从夫之贞恒之从一则终身之贞察夫是三者而女德
备矣又家人上九曰有孚威如终吉朱子曰正家久远
之道也然则家之正固在于女之贞而所以为之则者
主家者也仇氏之训诸家也而并庸是以告之而后之
人克嗣服之又何患乎终之不可图哉仇氏取易之义
名夫堂吾故始终以易告焉吾邑侯王公数言仇氏之
家训也吾以是详于仇氏而为之记
卷三 第 17b 页 WYG1269-0375d.png
  朝邑县大庆关创建戍城记
大庆关新城既成周围一千二百步高二丈五尺厚下
三丈顶二丈关士耆老介国子生赵子瓘来问记夫集
事非难得才为难才得而事举矣负才者多知要者鲜
才而不知其要则事偾矣故曰人存则政举言得才也
所恶于智者为其凿言不知要也广陵之盗人莫能治
天下以为难张纲一至而平之鲧之才虽虞廷诸臣亦
皆推让而卒汨陈其五行是岂才之不足哉易曰易简
卷三 第 18a 页 WYG1269-0376a.png
而天下之理得矣然则治平之道易简而已矣易简者
才而知要之谓也甲辰归正人数言北敌欲拥众下平
阳掠蒲坂渡河西入关内人情汹汹大中丞北村路公
相山川察形势谓夏阳以北两崖山险敌不能渡南至
潼关旷然平地而朝邑大庆关其冲也谋筑城以戍之
且虑工大难举非得人不足以图成察庶僚惟吾郡二
守朱公也委重焉公至甫一月西北二工告成余问诸
民曰功大而速民其苦矣民曰无苦也朱使君平易近
卷三 第 18b 页 WYG1269-0376b.png
人不作刑威顺众情布公道与士庶父老图谋议拟用
人若已惟善之从疏食之馀躬亲劝阅故民忘其劳焉
若公者可谓达易简之理矣彼悻悻呶呶者舞机变眩
智能中藏私慝毒痛生民何益哉余家食来既病且懒
未尝出里门闻公善而私往观之公闻之邀余入坐曰
淳哉朝邑之民数千人一呼而至无脱役无惰工官不
劳而功速成余骇然而惊怆然而叹曰吾入仕来几四
十年凡莅乎民者皆苦民之难治而怨忿之而公独归
卷三 第 19a 页 WYG1269-0376c.png
德于民焉异哉斯言鬼神听之予出而问诸士何朱公
之不尤民也士曰先儒有言无求取于人则不尤人宜
公之归德于民也公其达易简矣乎既而工皆告成士
民又曰料丁夫公佥𣲖先后劳来以播民和则二尹王
君相成之力也终始给事则本关巡检黄鉴高陵典史
耿臣余曰皆实录也遂书以为记朱公讳光霁句容人
王君讳戟观城人
  木轩墨迹记(弘治甲寅/)
卷三 第 19b 页 WYG1269-0376d.png
木轩余友也其缔交也志合陈雷情投胶漆之好墨迹
者木轩漫笔也及其别也白楼沧海不胜云树之思偶
检箧笥中得墨迹焉展而玩之明珠拱璧犹照颜色乃
装潢成轴而悬之且为之记木轩浙东天台人也秀称
人杰粹禀清资余关内长春人也志在四方情笃友谊
乃于弘治中岁维壬子月应黄钟相遇于福州南台之
上夫两浙三秦相违万里非西北东南之极乎矧夫岊
水圜瘴江之浒三山俯烟海之洋南台之区又千馀里
卷三 第 20a 页 WYG1269-0377a.png
矣于是乎异国萍逄同心兰契盍簪脩伐木之情倾盖
结断金之友夫岂偶然而已哉余常闻天台山水之盛
佳丽瑰奇甲于天下心切慕之而身未之登临也与吾
木轩交如入芝兰之室倚琼玉之屏则固神畅于建标
之霞心沃于界道之水冰雪逼人清凉透骨矣夫申毓
岳降眉濯苏生地灵则人杰吾不知赤城之为木轩而
木轩之为赤城也斯时也余与木轩年各二七髻未缨
冠问道登萧朱之门论文分王杨之席昼倚芸匆夜烧
卷三 第 20b 页 WYG1269-0377b.png
薰篆未尝顷刻之相违也而梅亭风雨之宵时酬丽句
芋原莺花之候每倒芳樽盖五年于兹焉一旦碧箫吹
月声断阳关锦瑟华年歌残南浦烟帆画舫木轩之北
下也梦绕荆门雨盖雕鞍𦕈末之西归也魂销灞水物
存人远睹物思人爱其人而亦爱其物见其物而如见
其人墨迹之记也如此
  王氏世德记
善必积而后大泽必衍而后长古今世家名族类则然
卷三 第 21a 页 WYG1269-0377c.png
矣今读王氏乘而知吾友友山子之所以大也王氏自
善以来称善世自聚以来占仕籍而友山子兴玉季金
昆桂枝宝树联翩科甲光耀士林可谓盛矣孰非友山
子之馀乎王氏乘者友山子子潼谷府伯自述其家世
之典因以问记云王氏之先本大梁人自善始避乱居
朝邑之伯子村善以下无可考几世而生佐佐生聚以
材选历永济奉新驿丞调全州局大使性仁信宁受人
欺不疑人也聚生斌以邑掾授中牟典史居守官廉中
卷三 第 21b 页 WYG1269-0377d.png
牟人颂之以子贵赠户部主事斌生卺字汝器成化辛
卯中式入太学司成丘公试其文佳甚器重异诸生弘
治庚戌登进士历官户部郎中屡上封事谪阿迷州同
知迁和州知州调亳州稍迁至苏州府同知免官归太
史王渼陂称其负志挟气吞吐风云排击山岳谓卿相
可立致也所著有养浩论纲目兵法子六朝玺字国重
监生有气岸不苟屈用世之志老而不衰故号益壮斋
母殁庐墓三年朝雍字仲和即友山子也初名朝㻾丁
卷三 第 22a 页 WYG1269-0378a.png
卯秋试梦瓮去底榜出为今名盖监临易之也别号友
山子授严州府推官历泽州知州怀庆府同知升南京
户部员外郎郎中山西按察司佥事疾作潼谷君迎养
府邸卒友山子择言而发慎行其馀资性英懿才识宏
达富有淑乎生徒敦睦刑于家室盖儒者之行非以文
学论也其治严及泽也法严行恕政平讼理上信其贤
下怀其惠涖而畏且爱之去而思且颂之盖循良之治
非以功名论也所著有燕石稿板行之朝流字仲冕丁
卷三 第 22b 页 WYG1269-0378b.png
丑进士授三河知县调鹿邑升宿州知州未任卒三河
权锐故里也时锐贵震天下生杀予夺出于造次仲冕
守法不阿屡忤其意故调史官韩苑洛称其当正德时
群阉擅权畴败伦斁天下靡靡而岁寒显后彫之资风
急见独摇之操仲冕其人也朝望字德辉县学生早卒
字季良乙酉乡进士授获鹿知县调永清朝璋国
重二子三策生员三献友山子五子三省字诚甫所谓
潼谷府伯也癸未进士历官保定府知府年甫四十馀
卷三 第 23a 页 WYG1269-0378c.png
以疾恳乞归归来诵读述作亹亹不倦如书生三知三
益三畏俱生员三至三恕仲冕子二三俊生员三杰德
辉子三让季良子一三复朝璋二子三聘三友潼谷君
子传乡进士登第时年甫弱冠也王氏自善翁著姓朝
邑世有闻人时称显族而诸生粹美敏秀皆可大成潼
谷君时虽养晦然徵诸今昔文学政迹山川其舍异时
膺荐而兴名位建立岂有量哉至如友山子即其所至
使生春秋时可预速肖七十子之列当先汉时虽与龚
卷三 第 23b 页 WYG1269-0378d.png
黄同传可也可谓淳且大矣呜呼王氏其盛矣乎自佐
翁而下世次刻之碑阴自德辉而上行业载之志表兹
不详书云
  合阳增脩城学记
合阳王侯增脩城学既即工侯僚属暨合士大夫介司
训杨君琳茂才褚子镗来请记夫城垣固地方重务在
今日尤所当先学校固六事首政在合阳尤所当急初
自庚子以来北敌入云中掠至太原入上谷掠至完县
卷三 第 24a 页 WYG1269-0379a.png
入上郡掠至鄜延辛亥春归正人传言敌欲犯三原抚
臣檄下郡县戒严合阳故城女墙土岁脩岁损民苦其
役阅视使者至饰以灰而使者又不时至或妨稼穑侯
易以砖城故有损薄增筑之合阳古形胜地也被山带
河环以深堑得人以守虽数万之敌环攻岁月亦末如
之何也书曰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是岂泛然
兴作而已乎合阳自乙酉以来脱乡榜几三十年吏于
土者每下视之神宫学宇倾颓至不蔽风雨侯彻而新
卷三 第 24b 页 WYG1269-0379b.png
之且为通道已酉中式者一人合阳古人材区也自周
卜子夏汉司马迁之下代不乏人
 
 
 
 
 
 苑洛集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