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五十二
卷五十二 第 1a 页 WYG1268-0321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俨山集卷五十二
             明 陆深 撰
  记一
   浮山遗灶记
平定之山以浮名者二故称东西浮山云东浮山在城
东五十里馀即女娲氏补天之处其炼石灶尚存山多
产石炭胜他产而所产诸色石亦可烧云予尝荒唐补
卷五十二 第 1b 页 WYG1268-0321b.png
天之说今适其地睹其迹于是召其土人问之土人曰
然又问之土人之耆宿耆宿曰然已又问之学士大夫
士大夫又曰然予曰何谓也时佥宪白君实之曰是遗
俗焉可徵已凡吾定之人环而家者以千万计而附州
者尤密今州居之家复以百千计岁上元之夕无论小
大家家置一垆焉当户高五六尺许实以杂石附以石
炭至夜炼之达旦火焰焰然光气上属天为之赤至于
今不废也是之谓补天予闻之始悟而未有以发也遂
卷五十二 第 2a 页 WYG1268-0321c.png
过乐平与太宰白岩先生乔公谈浮山及此予以为此
盖史氏之微词也要之实理固亦有然按娲皇之兴继
太昊而诛共工是时火德中微生民甚朴想夫茹毛饮
血之外日出而作尔日入而息尔固未能尽火之用也
况鸿荒初开林木鲜少樵薪之利尚微而附丽之机犹
隐娲皇乃察物宜前民用是故制此以通昏黑之变辅
烹饪之宜所以开物而成务盖曰补天之所不及尔后
世所谓焚膏继晷爝火代明亦斯义也此诚赞化育之
卷五十二 第 2b 页 WYG1268-0321d.png
一端圣人继作舟车宫室之制安往而非补天也哉补
助也赞也未必尽寓弥缝修缀之义谓因其罅漏而补
塞之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后世方士家本列子之言以
为烧丹接气之术故神其事世遂惑焉公大以为然云
此可破千古之疑予许为作辨而未有以复也聊记于

   徽守南侯复役记
徽父老郑廉等言于深曰徽郡于江南据大鄣之麓俯
卷五十二 第 3a 页 WYG1268-0322a.png
视诸郡地产民力于诸郡特劣而饶富之名顾不后诸
郡是故号难治治之而得民心又难也南侯之治徽三
载矣善政以十百计最得其民心者复役一事尤钜于
徽盖百世功也徽之民自是有子孙矣徽之民自是有
田庐矣徽之民自是有殖业矣侯之功安可忘也惟我
太祖高皇帝定鼎金陵太平实首善之地比于汉之三
辅南阳故凡粮科力役独加优厚若汤沐云近有桀黠
者巧为规避视吾徽犹壑也先是芜湖役夫使徽代之
卷五十二 第 3b 页 WYG1268-0322b.png
繁昌祗候使徽又代之当涂之民复谋以南京兵马司
弓兵凡四十八名岁以银计者数百改派于徽徽弗堪
矣由是歙休绩祁黟婺六县之民交诉于朝事下抚臣
都御史毛公驰檄属郡议其便不便者于是池宁安太
四守臣会于广德太平林侯议曰太平属县地当冲要
水则有递陆则有驿使符旁午客之贵且重者每一接
待凡费三十金或五十金其下者且十金徽僻处独无
此改派便南侯曰不然国初都南故云贵川广五六省
卷五十二 第 4a 页 WYG1268-0322c.png
使道必经采石荻港支应为难未闻告乏今朝廷在北
诸道使客皆由西路岂昔有馀而今反不足耶且太之
粮亩以升计徽之粮亩以斗计自昔经制者固已权轻
重于其间矣近奉部符调发凡坐派若干凡洒派若干
视他郡独多定额之上供者每岁计银三万两有奇而
不时之需大工之具不与焉徽烦矣改派不便林侯曰
徽善贾多富商是民力有馀也改派便南侯曰徽地狭
民不容居故逐未以外食商之外富民之内贫也徽近
卷五十二 第 4b 页 WYG1268-0322d.png
多盗内犯则外移外犯则内索大扺明于法则务伤养
其成则滋害皆吾民也实弊矣按会典则户口之耗者
且半凡皆役之重也役之重民之贫也太之户口视国
初不及者才三之一顾可谓徽富而嫁役乎于是林侯
语塞议上毛公亟是之而改派之役罢徽之民得复旧
规用是以和深闻之曰善乎侯之治徽也其辞不费而
利则漙矣其事不烦而民则洽矣其心不党而邻则睦
矣其功不耀而风则逖矣虽古循良蔑以加此适侯有
卷五十二 第 5a 页 WYG1268-0323a.png
考绩之行因录为赠将以闻于当宁并以慰徽人之心
   铏鼎记
海虞王君文洁喜文博古尝获一鼎其识曰维绍兴丙
寅三月己丑太师秦公桧一德协济配兹乾坤乃作铏
鼎赐家庙以奉时祀子孙其永保是盖宋高宗之所赐
而其相秦桧所从受者也文洁读之愀然怜岳武穆之
冤忠而鄙其当时君臣之所为若是弃而勿顾久之当
正德辛未秋流贼入江江南骚动文洁又慨然思得若
卷五十二 第 5b 页 WYG1268-0323b.png
武穆者之为将而又恐有若桧者以害武穆之成功乃
发愤即家山作万松楼以祀武穆而以所得鼎奉焉既
又范铜像桧跪于鼎足间若伏罪者以向武穆云是举
也可谓雄伟不群者矣而文洁固奇士也哉按史载桧
之杀武穆也在绍兴辛酉之冬至丙寅之春乃作家庙
遂有此赐五六年间和议已成忠贤尽摈固自以为百
世之勋也观鼎铭所称以君而谀臣若此计一时顽钝
无耻之士道盛德于前誇成功于后者何限也抑孰知
卷五十二 第 6a 页 WYG1268-0323c.png
百世而下人心好恶之公不容泯灭虽声色之间亦有
甚于钟鼎刀锯之所及者而况其他哉人可不自力于
为善也予尝道西湖拜武穆墓下睹所谓南枝树银瓶
井焉又一桧树中剖而植其前固亦谓之秦桧也疑皆
好事者所为又闻汤阴有武穆祠户外铸铁为桧拜焉
凡一方疫疠者必祷祷者辄持笞箠踣击铁桧或十百
千数皆如所祝辄得福事虽涉怪诞于此益以见人心
之公而忠贤正气流行于宇宙间鼓为风霆照为日星
卷五十二 第 6b 页 WYG1268-0323d.png
形为川岳真有不随生死古今而变者则兹楼也谓非
武穆之所飨耶而文洁固奇士也哉文洁名澄别号竹
泉有子曰授攻进士业质美而勤尝问学于予者予知
其庭训义方之贻遗安振宗之具激劝之微权皆类是
余友姚君尚絅最能道之作铏鼎记
   江南新建兵备道记
江南之兵备设也自今天子正德始兵备之有官也自
弋阳谢公始先是公以监察御史来按江南当庚午辛
卷五十二 第 7a 页 WYG1268-0324a.png
未之际兴革举措屹然不以祸福利害动其心江南以
宁既受代去天子以为明于江南之故会有江上之师
用大臣议设兵备于太仓州乃自御史陟公为浙江提
刑按察副使莅太仓凡水利屯田盐法狱讼之类咸属
焉又听以法纠察其属文武吏之职不职者而独以兵
备名最重也公奉玺书而来知州汪君惇以兵备道为
请乃即水利分司之旧址益以民间地若干亩而即工
焉外建重门凡门之楹若干门内为厅事凡厅之楹若
卷五十二 第 7b 页 WYG1268-0324b.png
干翼厅而南者为两廊凡廊之楹若干缀厅而属之后
者为穿堂若干楹后为寝堂若干楹旁为两厢又若干
楹又别市民地若干为内宅其制视前而为墙门一杀
去两廊少西建楼几楹以供晀望而穿堂又杀焉又益
以屋若干楹凡庖湢溷圊之类备具缭以周垣以丈计
者若干经始于七年之秋九月明年二月讫工凡六月
嘉定知县王君某以书属深记之惟古昔宪王经理之
制凡以为民也而兵则惟大惟慎大抵兵不息则治不
卷五十二 第 8a 页 WYG1268-0324c.png
兴而忘备于无事之日者至戒也窃观自古顽民之弄
兵未必尽包不轨其始也起于无所弹压以遂其无所
忌惮之心及其过成恶稔则一切决裂为之至用天下
之力而仅克若近日之用兵皆前日撤备之所致也呜
呼孰为之哉是故先王所以有禁于将然与救于已然
者其效可睹已仰惟天子除去大憝求复祖宗之经制
若兹兵备之设惟善是从以保佑民宜示有永按太仓
当江海之冲三吴之蔽而金陵之门户也公既至承天
卷五十二 第 8b 页 WYG1268-0324d.png
子德意加以博大练达之才经纶体用之学惟地与民
为久远规后之来者将寻公之始政而考求之则国家
之幸而江南之民之福亦宁有既哉深故敢列其大者
以告若工费之自出与有事兹役法当牵联书者勒诸
碑阴
   大益书院记
嘉靖十有五年冬大益书院告成书院在今四川省城
之东北隅四川古蜀都而益州蜀古名也惟我朝声教
卷五十二 第 9a 页 WYG1268-0325a.png
暨万里而四川号称大藩合今昔之盛以大益名书
院而书院之大者凡以文教辅国政也与古四书院之
制同今天子中兴加意文化薄海内外蔚然向风矣而
是院之成适当礼乐大明之后于时四川巡抚都察院
右副都御史西野张公翰巡按监察御史玉洲陆公琳
相与落之而顾谓深宜记深自乙未夏来辖蜀司与闻
斯事稽诸案牒盖自正德戊寅提督学校佥事王公廷
实始其事即故少师万文康公之旧寓前为讲堂后
卷五十二 第 9b 页 WYG1268-0325b.png
为燕寝翼以左右之室列为五斋进为先贤之祠树之
门阀缭以垣墙于是书院之体位立矣继之者副使张
公邦奇端方指授于是书院之师模具矣士之来学者
彬彬然巡按御史卢公雍熊公相助以罚金五百于是
书院之润饰美矣巡抚都御史许公廷光巡按御史黎
公龙提学副使欧阳公重知成都府刘天泽王遵益以
庑舍实嘉靖之甲申岁也巡按御史范公永銮刘公黻
相继买田于双流以六百金岁入以四百六十有馀石
卷五十二 第 10a 页 WYG1268-0325c.png
于是书院之居养裕矣副使江公良贵出学道赎金凡
四百左布政使林公茂达按察使许公赞相与佐协以
广门衢之地于是书院之观瞻胜矣会张公鲲以副使
来督学政请于巡按御史熊公爵加理葺焉甲午之岁
副使顾公阳和踵至请于巡抚都御史范公嵩潘公鉴
再新之于是书院之基构永矣巡按御史邹公尧臣以
为未足也再檄知府邵经济拓之潘公申之曰兹惟毋
后时凡费重以三百金于是书院之圮废者起矣于时
卷五十二 第 10b 页 WYG1268-0325d.png
经济方有事于学宫谋作乡贤名宦二祠佥事蔡公复
元适视学曰隘矣书院学等尔宜容有作宪副阮公朝
东适奉玺书议合即请于张公陆公皆报可乃左为名
宦右为乡贤之祠于是书院之典章大备矣诸生复有
请曰王公实创斯举且师道传焉万公尝主斯地且相
业懋焉宜像王公于新堂宜俎豆万公于右祠庶诸生
来游于斯者以无负王公于生以无忘万公于永永经
济复以白二公复报可佥同之议亦曰礼以义起此类
卷五十二 第 11a 页 WYG1268-0326a.png
是也经济乃具石请书其事以诏来世按春秋之法最
重兴作凡始事必书凡终事必书凡有益于治道者必
书是役也历年二十经营数公前此所未有也不大益
于蜀乎在易有之震下巽上其卦曰益益之彖曰损上
益下益之象曰迁善改过夫损上益下政也迁善改过
学也学与政通学所以学为政也诸生盍顾名以思义
乎学成而出持是以佐我皇明礼乐之化益之名义
于是为大是书院也殆将与岳麓白鹿媲美矣此王公
卷五十二 第 11b 页 WYG1268-0326b.png
建置之本意而诸公作兴之盛心也皆不可以不记其
诸牵联宜书者具之碑阴
   留鹿记
东海有邑莆田黄侯实来治之侯之治海也任德而好
古使民各自为便虽三尺之童皆得以谒其所欲于前
退而无不得也其取诸民而用之也自一钱以上度得
已辄已之而民未之或知簿书狱讼之暇其所好尚则
弹琴挽弓投壶歌诗考古文物以求先王之精义庭畜
卷五十二 第 12a 页 WYG1268-0326c.png
鹿鹤听其和平之音玩其洁白之操以养吾之高明而
致之用不能委曲与上官遇钓取奇誉以耸动当世之
观听故民之宜于侯也若群饮于河各充其量若时雨
之浸物皆沾足而不自知其功之及恩之为大也几考
而荐为户部主事于南京将自海发也其民始慕焉若
失而侯亦眷眷于海也顾其二鹿而叹曰是亦尝刍饲
兹土者耶乃留之而去陆深曰黄侯于是乎有仁政矣
夫仁者之心一视皆同先难而获是故天下者一邑之
卷五十二 第 12b 页 WYG1268-0326d.png
积也万化者一事之积也万物者一物之积也古之君
子由一事之谨以成万化之理自一方之治以表万方
之则自一物之爱以至于物物无所不爱故易于近者
非知远者也忽于小者不可与图大者也天下之情贱
目而任耳久矣故尝以所不见者为奇而忽于其身之
所自有其居此也若将浼焉其慕彼也若将跂焉得失
之机交战而靡宁故化理之本摇而仁者之泽鲜矣以
侯之才固不难于立致通显而乃低回剧县殆且十年
卷五十二 第 13a 页 WYG1268-0327a.png
其来也若将终焉其去也若有受焉非其笃于自信而
无所慕于外者能之乎异日居裁成辅相之地无内外
无将迎无畔援无歆羡以底同仁之绩则斯鹿也固其
徵哉士大夫雅知侯者从而歌咏之以比于时苗之留
犊云按苗魏人尝令寿春始时以一㹀驾车而至久之
生犊其去也以为非已来时所有之物遂留之可谓持
洁者矣然其区区于子母之间犹有论量较计之私是
殆有所慕而为之者耶若侯者恻隐之心随感而发去
卷五十二 第 13b 页 WYG1268-0327b.png
留之际卒归于无意此则颜孟之所以为学者而非苗
之所知也于是作留鹿记
   上海县令题名记
上海县令题名者题令上海县者之名也石之者示不
朽也创之者嗣令上海浮梁曹侯孟辉也由曹侯而上
令凡四十有一人其在元者十有二县元始也元令始
于周侯汝楫也由周侯而下列其姓氏以官历次第之
使可考见复虚其左以俟后之令兹县者题焉是役也
卷五十二 第 14a 页 WYG1268-0327c.png
循名以求其实弗替乎旧而引之今侯可谓知体矣县
人陆深记之曰令于县无所不统令犹令也所以使令
一县之人以知公上尊亲之义而和以富寿安逸之福
悬以刑赏礼律之文发而出之故曰令盖言令之而必
行也令于民亲诲谕训诫不越乎堂皇之间里阈向方可
以遍于时日之内故令之民也便亲则有感便则有功
此治之基也基于县而天下运矣基于令而六官举矣
是故令于民也身教之手泽之民之视令也公则官之
卷五十二 第 14b 页 WYG1268-0327d.png
私则父母之遇则戴之去则思之殁则神明之尸祝之
此县令题名之所以不容己也或曰凡是四十一令者
有善乎曰有之亦有不善者乎曰亦有之曰善不善奚
取于兹石哉曰民思其善以忘其不善令监其不善以
底于善此关雎麟趾之意而周官之法度也又曰我皇
明之治体也侯名煜丙戌进士有惠政为县之三年当
嘉靖之十年是月某日立石
 俨山集卷五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