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十八
卷四十八 第 1a 页 WYG1268-029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俨山集卷四十八
             明 陆深 撰
  序十二
   重刋豆疹论序
医家素难如士人本经至矣备矣独豆创不经见本草
号称古书亦无明著方录至汉未时始言豆疹以为得
自征羌岂上古生人无此疾耶又迤北诸人苟南近长
卷四十八 第 1b 页 WYG1268-0296b.png
城即出豆疹多死亡似又系于地气矣江南水土湿热
凡婴儿必痘死生虽异无一得脱亦有长大始出者予
所生育子女多罹此毒比年四孙连接夭殇至为楚割
不能不致憾于医药之无工也尝闻宋有闻人规者著
书专论痘疹具有条理往在馆阁多方寻访而未获表
弟顾世安氏素修医业收蓄古书甚富每与论此而托
焉归田之又明年汾州柏山刘先生莅松之日首以此
书为惠展卷读之殊快夙心乃为手订数字因命黄甥
卷四十八 第 2a 页 WYG1268-0296c.png
标校勘出甥立抄方以成一家之言呜呼使穷乡下邑
家置而户藏之稍识文义决不至讹误其所保全者可
胜道哉乃重翻朗刻庶便览观经云如保赤子盖言保
赤子之难尤难于保民之难也柏山以才御史出副郡
车观于斯举可谓先其所难者松民坐享仁寿之福必
矣世安授官太医院为御医供事圣济殿盖欲广先生
之意因请为序以传
   怀旂集叙
卷四十八 第 2b 页 WYG1268-0296d.png
弘治辛酉深忝乡荐乙丑春释褐于成均三四年间客
都门游齐鲁留南雍出入三吴旅食之日多所得诗凡
若干篇率皆道路语尔既被上命储史馆得专意文学
探囊读之感念今昔恍然若一日之所遇也取其甚不
谬者存十二三焉传有之曰士以旂昭有事也深叨列
下士仰沐鸿泽虽远在草莽其敢一日忘斯招之至耶
故命之曰怀旂集云
   介庵先生郑公哀挽序
卷四十八 第 3a 页 WYG1268-0297a.png
同知南雄府致仕进阶奉议大夫介庵郑先生既卒其
子通判大名府相希说编其志铭墓表哀挽之作若干
篇元老名卿文士诗人海内之贤言焉而信今信焉而
传后沨沨乎事覈而情悲也上海陆深读之曰此循良
之吏论定而不朽仁孝之人扬亲以致志者于是乎徵
之矣呜呼君子之学以经纶为至其遇不遇系乎逢君
子之道以出处为大其安不安存乎我故持必遇之心
者无必安之地者也介庵先生四佐大郡其在南昌也
卷四十八 第 3b 页 WYG1268-0297b.png
以左调其在高州也以忧去其在大名也以荐升其为
南雄也以龃龉停任又以纷更报罢然不皆遇也清白
之操惠爱之政郡之人至今思之不能忘是可谓善行
其所学者矣方其解南雄也使先生少自媒必获安其
位及权奸之诛也先生当起矣卒致其仕恬退之风止
足之义视世之巧营固恋者何如也是可谓安于出处
者矣夫遇制乎命者也安由于义者也以义处命此儒
者之能事而先生之考终也无少遗憾岂易得哉深闻
卷四十八 第 4a 页 WYG1268-0297c.png
之其德厚者其后昌其学深者其风远乃今希说之向
用未艾固将大发先生之藏而天下之钦德慕义者其
于先生之阐白容少缓耶惜深生也晚不获侍先生以
探其大全深造然辱交于希说亦有年矣始获论次其
经纶之方出处之大为哀挽序
   送何述斋太守入觐序
易有之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盖言上下之交也
仰惟皇上中兴御极二十有二年凡七朝诸侯矣明年
卷四十八 第 4b 页 WYG1268-0297d.png
甲辰复当大朝之期松江何侯述斋先生先期戒行士
大夫咸怅怅然不释其去相与就陆深谋之思为留行
亦欲望侯之久于吾郡也深亟是之而愿有以告夫临
年入觐以行明陟古之大典盖常礼尔惟国有大事与
方隅未和则以特旨留之方今上际治平下成康阜四
海九州方轨毕至固我侯之乐于有事也忠勤大业行
矣于是唐宪副龙江曰是礼也夫天子制礼诸侯禀礼
以致之天下载见之诗所为作也盍相与送之自赵太
卷四十八 第 5a 页 WYG1268-0298a.png
常曲江而下咸饯之江上御医顾定芳宁丞乔训趋而
进曰饯必有赠赠必以言属深为之序深惟我朝稽古
建官超越百代太祖高皇帝开天启运朝觐之典自洪
武丙寅著令行之百七十馀年矣藩臬郡县之长吏精
白一心以承德意者惟此举庶僚有位颙然以待旌甄
者亦惟此举虽然天下之郡皆统于藩臬而幽明听焉
天子以一身主张于上而幽明之柄付之铨曹铨曹所
寄以为耳目者诸侯也劝惩之义所以为理者莫大于
卷四十八 第 5b 页 WYG1268-0298b.png
是惟畿辅之郡则百执事之贤否独守得与铨曹共之
视藩臬等郡守之任莫重于两畿而南畿为尤重实以
高皇首善之地典礼存焉然南畿之郡又莫重于苏松
非徒以财赋之浩繁也六官之事亦最他郡顾松地狭
矣尤难于苏守固天下之选也我侯述斋先生之守松
也特出妙简其为治也不动声色而百务具兴二年于
兹慈良恺悌之政覃敷四境是故沾其惠者亲之为父
母服其断者仰之为神明觌其德者尊之为贤圣古之
卷四十八 第 6a 页 WYG1268-0298c.png
龚黄夫复何让兹朝正礼成天官卿必且明扬于廷则
松郡治平天下第一无疑矣百执事之师帅于是乎在
一方之民瘼于是乎达千里之风教于是乎宣侯方敛
功绩于无言之表以成上下相交之业是行所系顾不
伟与爰念先朝列圣每当入觐时有特旨举其贤者能
者异等者锡燕午门兼赐玺书驰驿以还或不次迁擢
遂登台辅皇上励精图治明作之功与三代并隆必举
旧章我侯又当第一无疑矣则吾郡士夫感知之情不
卷四十八 第 6b 页 WYG1268-0298d.png
于是而少慰哉诗亦有之蓼彼萧斯零露湑兮盖言逮
下也既见君子为龙为光盖言承上也深不佞请歌以
侑别
   送司训吴先生九年考满序
石峰吴先生教上海学学者有成矣遂从海学满九载
考以上吏部将去海而海之士夫相与叹息其贤酌酒
送之有为留行之计者曰先生政成九载海实三年吾
有子弟何可一日无先生有为达才之言者曰先生束
卷四十八 第 7a 页 WYG1268-0299a.png
缚校官几二十载内外枢要何可一日无先生相与质
于陆子以为何如深闻之曰先生去留资格具在非我
辈之所能与深独爱敬先生之有量有识而又以叹资
格之重困夫豪杰也士举于乡矣旅试于春官其上者
为进士正榜其次者为进士副榜其艺能无以大相远
也其实皆谓之出身然从正榜出者二十年可至卿相
出副榜为校官者必限以实历之岁月未满一日不听
使去去而以殿最也特视其子弟员之中式与不中式
卷四十八 第 7b 页 WYG1268-0299b.png
者乃皆若此间亦有去为御史者终不数数也岂才之
同出于乡举里选者顾遂尔悬绝耶抑人之限于地者
无以自见也将采听者之未广与推毂者之无公耶先
生自丁卯举于乡戊辰举于礼部教于苏者三年教于
长沙之攸者乂三年至于教海始满实历云先生清才
博学勤于讲说所至以春秋为教其生徒自官司外常
数百人每举必中式往来校文于蜀于广于齐鲁所得
多名士驰驱万里江山湖海之奇胜辄有纪述咸可传
卷四十八 第 8a 页 WYG1268-0299c.png
诵淹留散缓之意未尝少见其去海也束书就道与尝
所往来者叙分留别道义缱绻之情薰然入人是其卿
辅之量经纶之业盖已具见于此矣此所以为先生也
若乃舍文字而持权衡辞冷局而当要路窃谓先生亦
既晚也深于是乎有感昔临川聂先生大年为校官时
王文端公抑庵先生在吏部大年尝因题画以致意其
略曰以二十年求画之心求天下之士天下其有遗材
耶是后斯言彻于文端公欣然荐奏于是大年遂有修
卷四十八 第 8b 页 WYG1268-0299d.png
书之命人两贤之今先生之才无愧大年而整庵罗先
生之贤远过抑庵适居吏部是行必有遇也又例得再
试礼部先生袖然举首以发于持满之馀深于是乎有
望故序
   竹亭诗序
芝山之麓有竹亭焉今少司寇胡公之所筑也有桑梓
之义公之托于物者如此京都之间有竹亭焉今士大
夫之所贤也有配德之道物之附于公者如此始公之
卷四十八 第 9a 页 WYG1268-0300a.png
在荆也荆有竹亭其在广也广有竹亭其在闽也闽亦
有竹亭宦辙所至凡竹亭云者必公也无疑其于今也
惟公而不惟竹或见竹焉俨乎若公之有临也物因人
重者如此由是士大夫之能言者咸有作积为若干什
公以深尝登斯亭也授简为序深暇日从二三子读焉
沨沨乎何其音之长也充充乎又何其好德之同也融
融乎何其入人之深也二三子识之夫物生也有自成
也有托是故瘠土无丰苗弱质无正色其斯之谓与予
卷四十八 第 9b 页 WYG1268-0300b.png
昔将命而南也止于饶使礼告成遂有事于观察登芝
山而望焉鄱湖之渺瀰我圣祖吊伐之所也封藩之规
度守令之理制明秀之山川膏沃之田畴富庶之齿淳
庞之俗我列圣休养之厚也万竹森映极潇洒之趣则
公之故居而亭之所为筑也乃降而修谒焉式其里闻
弦诵之声登其堂挹清修之操入其室观朴素之业有
先世之文献在焉既而觞予于亭示予以晚节之志苍
粉碧玉与秋色相高令人肃乎其为心穆乎其为容欲
卷四十八 第 10a 页 WYG1268-0300c.png
去而不能者久之已复从公移植数本于公署为旦夕
之瞻企予盖有所感也夫昔人有言礼乐必积德百年
而后兴盖生养教习之渐然尔皇明抚运混一规模成
于鄱湖之役则饶固首善之地也凝和被化宜有为天
下先者而公生其间适应百年之运加以故家流风荷
承传之学具礼乐之材为钜儒为名臣为天下羽仪蔚
乎其有章也卓乎其不群也优优乎应变而不穷也屹
乎处毁誉而不惧也其不为斯竹矣乎莳以佳壤育以
卷四十八 第 10b 页 WYG1268-0300d.png
和气固以籓篱时以培植坚刚茂密之质足以资世用
而和民生乃若挺拔之操可以干霄汉葱茜之色可以
傲霜雪使乾坤之正气后时而独存者是宜公之有取
于斯也故曰至治之世多君子至人之居无疵疠二三
子唯而退因录为序公名韶字大声登甲辰进士扬历
中外以至今官柄用方始云
   澹轩集序
诗之作工体制者乏宽裕之风务气格者少温润之气
卷四十八 第 11a 页 WYG1268-0301a.png
盖自李杜以来诗人鲜兼之矣兼之曰诗不其难矣乎
得其一体者然且有至焉有不至焉则诗之道或几乎
废矣而世未尝无人也三百篇多出于委巷与女妇之
口其人初未尝学其辞旨顾足为后世经何则出于情
故也诗出于情而体制气格在所后矣此诗之本也深
少游邑校时澹轩先生已号宿学工为诗其时固未能
读之也其子鶠与深同举于乡又同举进士于朝往来
两都间每与先生俱当其时又未暇读之也今年以先
卷四十八 第 11b 页 WYG1268-0301b.png
孺人服家居其子鶠方编次为集始得请而读之凡若
干首呜呼是诚所谓出于情者耶先生厉孤耿之操秉
刚方之性侃侃不与俗人瓦合是故其诗锻鍊清峭如
其人虽屡屈场屋薄淡自居无怨尤迫蹙之态可谓情
之正者矣夫诗出于情难情而得其正又难也是宜有
传焉鶠作而曰家君道固如是其果然与宜为集叙且
夫伯俞之梃无恙无恤之简不忘君子所以为其亲者
无所不爱而况于其言之成章者乎宜鶠之蚤图之也
卷四十八 第 12a 页 WYG1268-0301c.png
而先生苦志力探嗜好俱泯者得所付托矣其决传而
无疑者又于是乎在
   送浮屠默庵序
普照僧默庵尝从定庵曹先生学诗与书又每从士大
夫游故释而文余道松亦主焉至则设茗论诗持纸乞
余书数诗以为常屡焉故契若古之方外交也乙丑岁
会郡僧纲阙默庵捧郡檄谒选于吏部既受命冠服有
章又加昔一等矣一日过余别且请以赠余曰维佛氏
卷四十八 第 12b 页 WYG1268-0301d.png
以无为宗万有皆幻身世电泡耳吾之所有尔之所不
取也何以赠默庵曰缘爱生欲缘欲堕干万劫非爱非
欲即證果矣何名为有何名为无余曰终然不同奈何
相谋默庵曰不必于同不必于不同愿卒两忘之余曰
余与尔异趋也独不畏其相妨哉默庵笑曰何见之太
晚也佛之道常附圣人之道而行不相妨久矣余曰异
哉当竟其说默庵曰吾佛氏之道一切修于内然常使
外者无扰也扰之则力倍矣是故圣人之道行使君臣
卷四十八 第 13a 页 WYG1268-0302a.png
父子礼乐刑政各职其职以纲维乎天下大定矣然后
吾徒始得出其一身以究其学不然且弗暇矣故琳宫
梵宇金璧辉煌而吾徒安飨常在太平之世颓垣败宇
而沛颠流离者必丧乱之日也故佛道独盛非佛之福
也圣人之道盛非独儒者有望也虽吾徒亦日夜望之
余服其甚辩然终未以为然也遂次第其语以为赠使
归质诸定庵焉定庵之季十峰与其群从皆余友也而
甚文必有能印正其说者
卷四十八 第 13b 页 WYG1268-0302b.png
 
 
 
 
 
 
 
 俨山集卷四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