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四
卷四 第 1a 页 WYG0146-0066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秋释例卷四
             晋 杜预 撰
  执大夫行人例第二十六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桓十一年秋(云/云)九月宋人执郑祭仲传曰宋雍氏宗有
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(云/云)归而
立之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
庄十七年春齐人执郑詹传曰春齐人执郑詹郑不朝
卷四 第 1b 页 WYG0146-0066b.png

僖四年夏(云/云)齐人执陈辕涛涂传曰陈辕涛涂谓郑申
侯曰师出于陈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
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齐侯许之
申侯见(云/云)齐侯说与之虎牢执辕涛涂秋伐陈讨不忠

文十四年冬单伯如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传
曰襄仲使告于王请以王宠求昭姬于齐冬单伯如齐
卷四 第 2a 页 WYG0146-0067a.png
请叔姬齐人执之又执子叔姬
十五年夏(云/云)单伯至自齐传曰齐人许单伯请而赦之
使来致命书曰单伯至自齐贵之也
成十六年秋(云/云)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传
曰宣伯使告郤犨(云/云)晋人执季文子于苕丘公还待于
郓使子叔声伯请季孙于晋(云/云)乃许鲁平赦季孙
襄十一年秋(云/云)楚人执郑行人良霄传曰郑人使良霄
太宰石㚟如楚告将服于晋(云/云)楚人执之书曰行人言
卷四 第 2b 页 WYG0146-0067b.png
使人也
十八年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十七年传曰卫石买孙
蒯伐曹取重丘曹人愬于晋十八年传曰夏晋人执卫
行人石买于长子执孙蒯于纯留为曹故也
二十六年秋(云/云)晋人执卫宁喜传曰六月公会晋赵武
宋向戌郑良霄曹人于澶渊以讨卫疆戚田(云/云)于是卫
侯会之晋人执宁喜北宫遗使女齐以先归
昭八年夏四月(云/云)楚人执陈行人干徵师杀之传曰徵
卷四 第 3a 页 WYG0146-0067c.png
师赴于楚且告有立君公子胜诉之于楚楚人执而杀
(云/云)书曰楚人执陈行人干徵师杀之罪不在行人也
冬十月壬午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
十一年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
用之传曰楚子灭蔡用隐太子于冈山申无宇曰不祥
五牲不相为用况用诸侯乎
十三年秋(云/云)八月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传曰邾人莒
人愬于晋曰鲁朝夕伐我几亡矣我之不共以鲁之故
卷四 第 3b 页 WYG0146-0067d.png
晋侯不见公(云/云)公不与盟晋人执季孙意如(云/云)以平子

十四年春(云/云)意如至自晋传曰春意如至自晋尊晋罪
已也尊晋罪已礼也
二十三年春王正月(云/云)晋人执我行人叔孙婼传曰邾
人城翼还将自离姑(云/云)遂取邾师获锄弱地邾人愬于
晋晋人来讨叔孙婼如晋晋人执之书曰晋人执我行
人叔孙婼言使人也
卷四 第 4a 页 WYG0146-0068a.png
二十四年春王二月(云/云)婼至自晋传曰婼至自晋尊晋

定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传曰晋魏舒
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将以城成周(云/云)宋仲几不受功
(云/云)乃执仲几以归三月归诸京师
六年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传曰宋乐祈言于景公
曰诸侯惟我事晋今使不往晋其憾矣(云/云)公谓乐祁曰
唯寡人说子之言子必往(云/云)赵简子逆而饮之酒于绵
卷四 第 4b 页 WYG0146-0068b.png
上献杨楯六十于简子(云/云)范献子言于晋侯曰以君命
越疆而使未致使而私饮酒不敬二君不可不讨也乃
执乐祁
七年秋(云/云)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传曰齐侯郑
伯盟于咸徵会于卫卫侯欲叛晋诸大夫不可使北宫
结如齐而私于齐侯曰执结以侵我齐侯从之
昭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
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传曰楚子以诸侯伐吴(云/云)使屈
卷四 第 5a 页 WYG0146-0068c.png
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执齐庆封而尽灭其族(云/云)使
言曰无或如齐庆封弑其君弱其孤以盟其大夫
   右执大夫行人及叔姬并书至凡二十
 释例曰古之诸侯享頫聘问相系于时所以抒人情
 蠲烦惑合嘉好也及作征伐会盟军之所兴兵之所
 加各有本志志于惩治不轨伐叛柔服而已使以行
 人言之言之以接事(案此二句襄十一年正义引/释例作使以行言言以接事)
 令之要于是乎在举不以怒则刑不滥刑不滥则两
卷四 第 5b 页 WYG0146-0068d.png
 国之情得通兵有不交而解者皆行人之勋也是以
 虽飞矢在上走驿在下及其末节不统大理更迁怒
 肆忿快意于行人譬诸豺狼求食而已传曰郑人使
 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故
 夫子特显行人之例(案例字襄十一年/正义引释例作文)行人有六而
 发傅有三者因良霄以显其称行人之事因干徵师
 以示其非罪因鲁叔孙婼以同外内大夫则馀三人
 皆随例而为义也诸以行人为名通及外内以卿出
卷四 第 6a 页 WYG0146-0069a.png
 使义取于非其罪也若涛涂宁喜之类(案类字襄十/一年正义引)
 (释例/作属)罪在其身郑叔詹鲁行父之等以执政受罪本
 非出使故不称行人从实而书皆以罪之也(案杜预/集解云)
 (齐桓始伯郑既伐宋又不朝齐詹为郑执政大臣诣/齐见执不称行人罪之也孔颖达正义云刘炫以注)
 (云诣齐见执释例云詹本非出使谓其自相矛盾今/考齐不朝而责于郑郑令詹诣齐谢罪齐人执之故)
 (释例云原非出聘之使与集解文异/事同刘炫不寻此义乃为规过非也)郑祭仲之如宋
 也非会非聘与于见诱而以行人应命不能死节挟
 伪以篡其君故经不称行人以罪之也伯仲叔季固
卷四 第 6b 页 WYG0146-0069b.png
 人字之常然古今亦有以为名者而公羊守株专谓
 祭氏以仲为字既谓之字无辞可以善之因托以行
 权人臣而善其行权逐君是乱人伦坏大教也说左
 氏者知其不可更云郑人嘉之以字告故书字此为
 因有告命之例欲以苟免未是春秋之实也宰渠伯
 紏萧叔大心皆以伯叔为名然则仲亦名也传又云
 祭仲足或偏称仲(案此句永乐大典无之从桓/五年正义所引释例增入)或偏
 称足盖名仲字仲足也单伯天子之卿也为我如齐
卷四 第 7a 页 WYG0146-0069c.png
 故书其行齐人无礼逆执王使并及叔姬是以季文
 子如晋求助晋无救恤之实而单伯能敷宣王命以
 免于执叔姬见释遂还致命皆单伯之力故鲁人嘉
 之而告庙传曰书曰单伯至自齐贵之也又曰齐人
 来归子叔姬王故也此皆归功单伯明晋无令政也
 意如至自晋傅言尊晋罪己也婼至自晋传复重发
 但言尊晋意如以罪见执宜在罪己婼本者使人不
 应见执故尊晋而已内大夫行还皆不书至异于公
卷四 第 7b 页 WYG0146-0069d.png
 也今此二人执而见释更以书至见义也晋在王城
 执仲几不即归之天子而送归于国后乃致之王所
 故但书其执而不书其归言失节也庆封得罪于齐
 绝位奔吴吴与之朱方为吴大夫今见杀而经书齐
 者楚人以齐罪杀之故告以齐明此庆封非异人也
 贾氏以为书执行父舍于苕丘言失其所不书至者
 刺晋听谗执之示已无罪也按传曰囚之苕丘以别
 晋都无义例也公待于郓与行父俱归从于公故不
卷四 第 8a 页 WYG0146-0070a.png
 书行父入至也(案从于公二句成十六年正义引释/例作厌于公尊故不书行父至耳)
 若欲示无罪则宜于执见义今既直书其执处更绝
 不书至乃所以示不终于见执非示无罪也
  书谥例第二十七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谥者兴于周之始王变质从文于是有讳焉
 传曰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易之以谥末世
 滋蔓降及匹夫爰暨妇人妇人无外行于礼当系夫
 之谥以明所属诗称庄姜宣姜即其义也(隐元年正/义引释例)
卷四 第 8b 页 WYG0146-0070b.png
 谥法云隐拂不成曰隐(吕祖谦春秋/集解引释例)
  书叛例第二十八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古之大夫或锡之田邑或分之都城故有千
 室之邑百乘之家君之禄义则进否则奉身以退若
 专禄以周旋虽无危国害主之实皆书曰叛叛者反
 背之辞也庶贱之人不齿于列虽有善恶不章显名
 氏若乃披邑害国则以地重以书其名且终显其恶
 也适鲁则书地曰来奔来奔则叛可知盖记事外内
卷四 第 9a 页 WYG0146-0070c.png
 之辞也刘贾说三叛人以地来奔不书叛谓不能专
 也此直外内之辞既以地来妻公之姑姊还其大邑
 不得复言不能专也(襄二十六年/正义引释例)齐侯郑伯诈朝于
 纪欲以袭之纪人大惧而谋难于鲁请王命以求成
 于齐公告不能齐遂偪之迁其三邑国有旦夕之危
 而不能自入为附庸故分季以酅使请事于齐大去
 之后季为附庸先祀不废社稷有奉季之力也故书
 字不书名书入不书叛也叛分也传曰始分为纪侯
卷四 第 9b 页 WYG0146-0070d.png
 大去张本也刘贾谓纪季以酅奔齐不言叛不能专
 酅也傅称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季非叛也纪亡
 之后叔姬归于酅明为附庸犹得专酅故可归也(庄/三)
 (年正义/引释例)
  书次例第二十九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 释例曰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此周公
 之典以详录师出入行止迟速因为之名也兵事尚
 速老师费财不可以久故春秋以告命三日以上必
卷四 第 10a 页 WYG0146-0071a.png
 告其次舍之与信不书者轻碎不以告也兵未有所
 加所次则书之以示迟速公次于滑师次于郎是也
 既书兵所加则不书其所次以事为宜非虚次诸久
 兵而不书次是也既书兵所加而又书次者(案句首/既书兵)
 (三字永乐大典脱从庄/三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义有取于次(案此句永乐大/典作义有所次)
 (从庄三年正义/所引释例改正)遂伐楚次于陉盟于牡丘遂次于匡
 是也所纪或次在事前次以成事也或次在事后事
 成而次也皆随事实无义例也(案庄三年正义云杜/言既书兵所加则不)
卷四 第 10b 页 WYG0146-0071b.png
 (书其次者或伐或战旷日持久其间必有三日之次/既书战伐则不书次虽次在事前次在事后皆不书)
 (也既书兵所加而又书次者义有取于次齐侯伐楚/楚彊齐欲绥之以德故不速进而次于陉盟于牡丘)
 (本为救徐各使大夫救徐次匡以为之援义取于次/故书兵所加而又书其次次在事前谓僖元年齐师)
 (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也次在事后谓襄二十三/年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也聂北之下公羊传)
 (曰曷为先言次而后言救君也雍榆之下公羊传曰/曷为先言救而后言次先通君命也左传先儒取彼)
 (为说言齐桓君也进止自由故先次后救叔孙臣也/先通君命故先救后次杜以传无此言故改正其谬)
 (言此二事或次以成事或事成而次/皆随事实先后而书之无义例也)楚子蔡侯次于
 厥貉宋公郑伯陈侯麇子不书于经者陈郑自息而
卷四 第 11a 页 WYG0146-0071c.png
 从楚子宋公势卑以苟免在列郑伯为楚仆任受令
 于司马麇子耻之遂逃师而归三君失位降爵故不
 列诸侯宋郑犹然则陈侯必同也叔孙豹救晋次于
 雍榆传曰礼者善其宗助盟主非以次为礼也齐桓
 次于聂北救邢亦以存邢具其器用而还师人无私
 见善不在次也而贾氏皆即以为善次次之与否自
 是临时用兵之宜非礼之所素制也若鲁公次于乾
 侯之比非为用师不应在例而复例之亦为滥也
卷四 第 11b 页 WYG0146-0071d.png
  迁降例第三十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 释例曰邢迁于夷仪则以自迁为文宋人迁宿齐人
 迁阳则以宋齐为文各从彼此所迁之实记注之常
 辞亦非例也刘贾依二传以为鄣纪之遗邑计纪侯
 去国至此二十七年纪侯犹不堪齐而去则邑不得
 独存此盖附庸小国若邿鄟者也(案自刘贾依二传/以下永乐大典无)
 (之从庄三十年正/义所引释例增)须句子鲁之私属若颛臾之比鲁
 谓之社稷之臣故来奔及反不书于经贾氏云但因
卷四 第 12a 页 WYG0146-0072a.png
 成风来不见公亦未安
  以归例第三十一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据宗庙社稷已亡而君见获于敌君身虽在
 与亡无异皆以灭为文则定六年郑游速帅师灭许
 以许男斯归是也若社稷宗庙不亡君身见获于敌
 则云以归以蔡侯献舞归是也(庄十年正/义引释例)
  夫人内女归宁例第三十二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其篇目亦存)
庄十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
卷四 第 12b 页 WYG0146-0072b.png
二十七年冬把伯姬来传曰把伯姬来归宁也傅例曰
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
曰归于某
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传
曰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夏遇于防
而使来朝
十五年秋九月(云/云)季姬归于鄫
二十八年秋把伯姬来
卷四 第 13a 页 WYG0146-0072c.png
文九年春(云/云)夫人姜氏如齐
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
十五年冬(云/云)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传曰齐人来
归子叔姬王故也
十八年冬十月(云/云)夫人姜氏归于齐传曰夫人姜氏归
于齐大归也
宣五年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传曰冬来反马也
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传曰秋郯伯姬来归出也
卷四 第 13b 页 WYG0146-0072d.png
成五年春王正月把叔姬来归
   右夫人内女归宁出凡十一
桓十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
如齐传曰春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
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
庄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传曰冬夫
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
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传曰春文姜会齐侯于
卷四 第 14a 页 WYG0146-0073a.png
防齐志也
僖十七年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传曰秋声姜以公
故会齐侯于卞
   右夫人行十一错综其四以包通之
 释例曰归宁者女子既嫁有时而归问父母之宁否
 父母殁则使卿归问兄弟也出者谓犯七出而见绝
 者也归者有所往之称来者有所反之言也故嫁谓
 之归而宁谓之来见绝而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
卷四 第 14b 页 WYG0146-0073b.png
 返也如某者非终安之称归于某者亦不反之辞也
 叔姬以娣而适纪纪侯大去其国而死叔姬归于鲁
 纪季自定于齐姬得归酅全守节义以终妇道故系
 之于纪而以初嫁为文贤之也不书其来既非常宁
 又非大归也鄫姬季以礼来宁公怒而绝之故亦不
 书来宁遂留之至明年九月乃遣故更书归明前年
 已绝于鄫也齐人执子叔姬鲁请于王而后齐人送
 之故与直出者异文礼送女谦不敢自安留其所送
卷四 第 15a 页 WYG0146-0073c.png
 之马三月庙见而后夫家遣使返其马今高固因返
 马礼遂与子叔姬俱宁情近于渎故经并书其来而
 傅见返马以示讥也妇人无外事见兄弟不踰阈故
 其他行非礼所及亦例所不存而当时实有出入或
 以事宜或以淫纵小君之行不得不书故直书其行
 而其善恶各系于本会于禚傅称书奸夫人入齐地
 也会于防傅称齐侯志齐侯入鲁地也(案齐侯二字/永乐大典脱)
 (从庄七年正义/所引释例增)于经无例傅以实言也凡内女见经
卷四 第 15b 页 WYG0146-0073d.png
 而不书归者时史之阙漏而贾氏皆以为适世子故
 也按把桓公以僖二十三年即位襄六年卒凡在位
 七十一年文成之世经书叔姬二人一人卒一人出
 皆把桓公夫人也而经皆不书归知虽正夫人归或
 亦有所不载非唯适世子也
   凡八百六十六字经传三百九十四字释例四
   百七十二字(案经传实三百八十九字释例实/四百八十字共八百六十九字)
  大夫奔例第三十三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其篇目亦存)
卷四 第 16a 页 WYG0146-0074a.png
文八年冬(云/云)宋司城来奔传曰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
昭公不礼焉夫人因戴氏之族以杀襄公之孙(云/云)司城
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公以其官逆之皆复之
亦书以官皆贵之也
十四年秋(云/云)九月(云/云)宋子哀来奔传曰宋高哀为萧封
人以为卿不义宋公而出遂来奔书曰宋子哀来奔贵
之也
宣十年夏四月(云/云)齐崔氏出奔卫传曰崔杼有宠于惠
卷四 第 16b 页 WYG0146-0074b.png
公高国畏其偪也公卒而逐之奔卫书曰崔氏非其罪
也且告以族不以名傅例曰凡诸侯之大夫违告于诸
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
则告不然则否
十八年冬十月(云/云)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传曰公孙
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
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冬公薨季文子(云/云)遂逐东
门氏子家还及笙坛帷复命于介既复命袒括发即位
卷四 第 17a 页 WYG0146-0074c.png
哭三踊而出遂奔齐书曰归父还自晋善之也
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晋十一年传曰周公楚恶惠襄
之偪也且与伯与争政不胜怒而出及阳樊王使刘子
复之盟于鄄而入三日复出奔晋十二年传曰春王使
以周公之难来告书曰周公出奔晋傅例曰凡自周无
出周公自出故也
襄二十年秋(云/云)陈侯之弟黄出奔楚传曰陈庆虎庆寅
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
卷四 第 17b 页 WYG0146-0074d.png
(云/云)书曰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
二十九年秋九月(云/云)齐高止出奔北燕传曰秋九月齐
公孙虿公孙灶放其大夫高止于北燕乙未出书曰出
奔罪高止也高止好以事自为功且专故难及之
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传曰秦后子有宠于桓
如二君于景其母曰不去惧选癸卯针适晋其车千乘
书曰秦伯之弟针出奔晋罪秦伯也
 二十年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释例曰奔者迫窘
卷四 第 18a 页 WYG0146-0075a.png
 而去逃死四邻不以礼出也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
 远也臣之事君三谏不从有待放之礼(案放者以下/二十四字永)
 (乐大典脱佚从宣元年/正义所引释例补人)故传曰义则进否则奉身以
 退迫窘而出奔及以礼见放俱去其国故傅通以违
 为文仲尼修春秋又以所称为优劣也怀宠之人皆
 身及祸难唯子哀不义宋公先机而发是以贵而书
 字也若乃称司城以贵效节于府人书归父之还以
 善复命于介因齐人告辞以著崔氏之无罪盖随事
卷四 第 18b 页 WYG0146-0075b.png
 以示褒贬也傅既云书曰崔氏以明非罪复云且告
 以族不以名知典策之书旧当以名通也齐国虽谬
 以族告适合仲尼新褒贬之实因而不革以示无罪
 且明春秋之作或因仍旧史成文不必皆有改也夫
 立功立事者国之厚益而身之表的也表高的明虽
 女人犹欲弯弓(案女人襄二十九年/正义引释例作妇人)而况当涂之士
 是以君子慎之道家贵善行者无辙迹功遂而身退
 高止既犯其始又专以终之免死为幸斯乃贤圣之
卷四 第 19a 页 WYG0146-0075c.png
 笃戒故变放言奔文致其罪以示过曹公孙会虽小
 国之卿当有玉帛之使于鲁曹人以告而书也陈公
 子黄偪而出奔既称弟以明无罪故不复变本告之
 名贾氏以为称名以贬陈黄之偪是不复顾有非罪
 之文一黄之身或罪或否也
  逃溃例第三十四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庄十七年秋郑詹自齐逃来
僖五年秋八月(云/云)郑伯逃归不盟传曰王使周公召郑
卷四 第 19b 页 WYG0146-0075d.png
伯曰吾抚汝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
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(云/云)弗听
逃其师而归
襄七年冬(云/云)十有二月(云/云)陈侯逃归传曰二庆使告陈
侯于会曰楚人执公子黄矣君若不来群臣不忍宗庙
社稷惧有二图陈侯逃归
僖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
曹伯侵蔡蔡溃传曰秋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
卷四 第 20a 页 WYG0146-0076a.png
伐楚
成九年冬十有一月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
传曰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渠丘城恶众
溃奔莒(云/云)楚师围莒莒城亦恶庚申莒溃楚遂入郓莒
无备故也君子曰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豫备不虞
善之大者也
 释例曰传曰众保于城城保于德言上能以德附众
 以功庇下民信其德恃其固故能交相依怀以卫社
卷四 第 20b 页 WYG0146-0076b.png
 稷苟无固志盈城之众一朝而散如积水之败故曰
 溃溃者众败流遁之辞也国君而逃师弃盟违其典
 仪弃其车服群臣不知其谋社稷不保其安此与匹
 夫逃窜无异是以在众为溃在君为逃(案僖五年正/义引释例此)
 (句作在/上曰逃)以别上下之名无取于别国邑也贾颖以为
 举国曰溃一邑曰叛案左氏无此义也傅文廧咎如
 溃上失民也今经但言伐廧咎如无廧咎溃之文若
 经本无此文则丘明为横益经文而加失民之傅也
卷四 第 21a 页 WYG0146-0076c.png
 (案傅文以下四十五字永乐大典/阙佚从成三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传曰陈侯如楚庆
 氏以陈叛此则举国不必言溃也叛者举城而属他
 非民溃之谓也例之溃逃指谓一国一军一邑君民
 相须为用变文以别之也郑詹见囚于齐自齐逃来
 此为逸囚无下可逃春秋指事而书所谓民逃非在
 上之逃也而贾氏复申以入例亦不安也
  杀世子大夫例第三十五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古者讨杀其大夫各以罪状宣告诸侯所以
卷四 第 21b 页 WYG0146-0076d.png
 惩不义重刑戮也晋侯使以杀太子申生之故来告
 卫杀孔达傅载其辞辞虽有临时之状其告则常也
 (庄二十二年/正义引释例)晋鲁久不交使而告杀申生则所告不
 必尝有玉帛之使但欲广声其罪耳(僖五年正/义引释例)鲁哀
 之可谏者甚众未闻仲尼之苦言至于陈恒弑其君
 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求讨不义显事施舍足以
 致益者固人臣之所当造膝也若乃情色之惑君不
 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臣子而欲显直于其
卷四 第 22a 页 WYG0146-0077a.png
 君父适所以益谤而致罪也陈灵公宣淫悖德乱伦
 志同禽兽非尽言所救泄冶进无匡济远策退不危
 行言孙安昏乱之朝慕匹夫之直忘蘧氏可卷之德
 死而无益故经同罪贱之文傅特称仲尼以明之忠
 为令德非其人犹不可况不令乎此其义也(宣九年/正义引)
 (释/例)陈之叛楚罪在子辛共王既不能明法示教以肃
 大臣陈叛之日又不能严断威刑以谢小国而拥其
 罪人以兴兵致讨暴师经年加礼于陈陈恨弥笃乃
卷四 第 22b 页 WYG0146-0077b.png
 愠而归罪子辛子辛之贪虽足以取死然共王用刑
 为失其节故君子论之以为不刑也(襄五年正/义引释例)大臣
 相杀死者无罪则两称名字以示杀者之罪王札子
 杀召伯毛伯是也若死者有罪则不称杀者名氏晋
 杀其大夫阳处父是也若为贼者众因乱而杀则亦
 称国人杀者主名不分故也主名不分死者虽名氏
 可知亦随而去之嫌于罪死者也士杀大夫则书曰
 盗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辙是也(文七年正/义引释例)
卷四 第 23a 页 WYG0146-0077c.png
  作新门厩例第三十六(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其/篇目则见敬铉续明三传)
  (例说/略)
 释例曰门户道桥城郭墙堑官民之开闭不可一日
 阙者也故特随坏时而修之皆当其时而讫不必用
 土功之常时也故傅既曰书不时又曰启塞从时重
 发以明二义其他急事亦包之也(僖二十年正/义引释例)春秋
 分而昼夜等谓之日中凡马春分百草始繁则牧于
 坰野秋分农功始藏水寒草枯则皆还厩此周典之
卷四 第 23b 页 WYG0146-0077d.png
 制也今春而作厩已失民务又违马节故曰书不时
 也言新意所起言作以兴事通谓兴起功役之事也
 总而言之不复分别因旧与造新也经书延厩称新
 而不言作傅言新作延厩书不时也此称经文而以
 不时为讥义不在作也然寻傅足以知经阙作字也
 而刘贾云言新有故木言作有新木延厩不书作所
 用之木非公命也凡诸兴造固当有新固当有因今
 谓春秋微意直记别此门此观有新木故木既已鄙
卷四 第 24a 页 WYG0146-0078a.png
 近且材木者立厩之具也公命立厩则众用皆随之
 矣焉有所用之木非公命也此为匠人受命立厩而
 盗供其用岂然乎哉(庄二十九年/正义引释例)
  作主禘例第三十七(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/佚今从敬铉续明三传例说)
  (略/补)
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传曰秋禘而致哀
姜焉非礼也傅例曰凡夫人不薨于寝不殡于庙不赴
于同不祔于姑则弗致也
卷四 第 24b 页 WYG0146-0078b.png
文二年秋(云/云)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传曰秋八
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逆祀也
宣八年夏六月(云/云)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
犹绎万入去籥传曰有事于太庙襄仲卒而绎非礼也
 释例曰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烝尝
 禘于庙此诸侯之礼故称君君既葬反虞则免丧故
 曰卒哭卒止也以新死者之神祔之于祖尸柩既已
 远矣神形又不可得而见矣孝子之思弥笃徬徨求
卷四 第 25a 页 WYG0146-0078c.png
 索不知所至故造木主立几筵特用丧礼祭祀于寝
 不同之于宗庙宗庙则复用四时烝尝之礼也三年
 丧毕致新死者之主以进于庙庙之远主当迁入祧
 于是乃大祭于太庙以审定昭穆谓之禘此皆自诸
 侯上达天子之制也庄公丧未阕闵公吉禘故传曰
 速也哀姜以罪受戮不薨于寝淫而与弑故疑其礼
 八年乃致之也于例既不应加吉禘之礼也已过用
 致夫人言以此夫人与致礼也文公二年僖公之丧
卷四 第 25b 页 WYG0146-0078d.png
 未终未应行吉禘之礼而于太庙行之其讥已明徒
 以跻僖而退闵公故特大其事而异其文定八年亦
 特书顺祀皆所以起非常也有事于武宫及顺祀傅
 皆称禘则知大事有事于太庙亦禘也禘于太庙礼
 之常也各于其宫时之为也虽非三年大祭而书禘
 用禘礼也昭二十五年传曰将禘于襄公亦其义也
 三年之禘自国之常常事不书故惟书此数事祭虽
 得常亦纪仲遂叔弓之非常也今推历僖以十一月
卷四 第 26a 页 WYG0146-0079a.png
 薨则文元年三月于礼应葬今四月乃葬通计闰为
 七月故为缓又礼葬讫当卒哭作主而至三年乃作
 主故二年经书作僖公主传曰书不时也以此推之
 傅发葬僖公之缓又云作主非礼因开明凡例当继
 于文元年葬僖公之经也既议葬缓又重之以作主
 非礼明作主当在讫葬故连讥之也今傅见于僖公
 之末年殆简编之错缪以失其次非丘明之正也旧
 说以为诸侯丧三年之后乃烝尝按傅襄公十五年
卷四 第 26b 页 WYG0146-0079b.png
 冬十一月晋侯周卒十六年春葬晋悼公改服修官
 烝于曲沃会于溴梁其冬穆叔如晋且言齐故晋人
 答以寡君之未禘祀其后晋人徵朝于郑郑公孙侨
 曰溴梁之明年公孙夏从寡君以朝于君见于尝酎
 与执膰焉此皆春秋之明證也旧说或以为经所书
 禘皆夏祭之名非三年之禘鲁周公之故也周家祭
 于夏则曰礿无缘兼取殷家祭名也且按其月又非
 时祭之月益可知也凡三年丧毕然后禘(案僖三十/三年正义)
卷四 第 27a 页 WYG0146-0079c.png
 (引释例然/后作而后)于是遂以三年为常节当仍计除丧即吉
 之月卜日而后行事故无复常月也是以经书禘及
 大事傅唯见禘庄公之速他无非时之讥也贾氏以
 为僖公始不顺祀生则致哀姜终则小寝以慢典常
 故其子文公缘事生邪志作主陵迟于是文公复有
 夫人归嗣子罹咎(原注或/作名字)傅故上系此文于僖公篇
 迂哉
  得获例第三十八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卷四 第 27b 页 WYG0146-0079d.png
定九年夏(云/云)得宝玉大弓传曰夏阳虎归宝玉大弓书
曰得得器用也傅例曰凡获器用曰得得用曰获
僖元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拿
传曰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拿非
卿也嘉获之也
十五年冬(云/云)十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
传曰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
(云/云)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(云/云)
卷四 第 28a 页 WYG0146-0080a.png
既而皆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
(云/云)秦获晋侯以归
宣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
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续获宋华元传曰宋师败绩囚华
元获乐吕
襄八年夏(云/云)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传曰庚寅郑子国
子耳侵蔡获蔡司马公子燮
昭二十三年秋七月(云/云)戊辰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
卷四 第 28b 页 WYG0146-0080b.png
于鸡父胡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齧传曰吴子以罪人
三千先犯胡沈与陈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(云/云)书曰胡
子髡沈子逞灭获陈夏齧君臣之辞也
哀十一年夏(云/云)五月(云/云)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
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传曰大败齐师获
国书
十四年春西狩获麟传曰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
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
卷四 第 29a 页 WYG0146-0080c.png
后取之
 释例曰获得也得亦获也实同而文异故假其异文
 以别事器用亦于人可为人用者得用焉曰获谓用
 诸物以有所获也又系于器用曰获则凡以器而获
 皆在用例敌国交兵亦有兵器之获欲殊别君臣故
 于君曰灭于臣曰获国君者社稷之主百姓之望当
 与社稷宗庙共其存亡者也而见获于敌国虽存若
 亡死之与生皆与灭同至于偏军元帅君之臣仆出
卷四 第 29b 页 WYG0146-0080d.png
 身致命荣辱得失自其常事故传曰胡子髡沈子逞
 灭获陈夏齧君臣之辞也诸以战伤死虽败绩而不
 见禽故经皆不曰灭也晋侯背施无亲愎谏违卜宜
 在贬绝故不齿君列下从众臣之名同曰获也华元
 在经书获而在傅称囚国书见获于吴传云归其元
 此称获通死生之文也西狩获麟亦是田狩之获获
 例无来仪之文而贾颖曰书称凤凰来仪今麟不言
 来非外麟也春秋据其得不见其来故但曰获若必
卷四 第 30a 页 WYG0146-0081a.png
 以内外为义则虞舜奚独外凤乎
  执诸侯例第三十九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其篇目亦存)
僖五年冬晋人执虞公传曰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
(云/云)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(云/云)
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
十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
夏六月(云/云)己酉邾人执鄫子用之传曰夏宋公使邾文
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子鱼曰(云/云)
卷四 第 30b 页 WYG0146-0081b.png
一会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
难乎得死为幸
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
盂执宋公以伐宋冬(云/云)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
薄释宋公传曰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
人许之(云/云)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
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冬会于薄
以释之
卷四 第 31a 页 WYG0146-0081c.png
二十八年春(云/云)二月丙午晋侯执曹伯畀宋人传曰晋
侯围曹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
百人也且曰献状(云/云)执曹伯而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
(云/云)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传曰卫侯与元咺讼(云/云)
卫侯不胜(云/云)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寘诸深室
成九年秋七月(云/云)晋人执郑伯传曰秋郑伯如晋晋人
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
十五年春王二月(云/云)晋人执曹伯归于京师十三年传
卷四 第 31b 页 WYG0146-0081d.png
曰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
其役之劳请俟他年十五年传曰春会于戚讨曹成公
执而归诸京师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傅例曰
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侯不
然则否
襄十六年春(云/云)二月(云/云)晋人执莒子邾子以归传曰春
(云/云)会于溴梁命归侵田以我故执邾宣公莒犁比公且
曰通齐楚之使
卷四 第 32a 页 WYG0146-0082a.png
十九年春王正月(云/云)晋人执邾子传曰盟于督扬曰大
母侵小执邾悼公以其伐我故
昭四年夏(云/云)楚人执徐子传曰六月丙午楚子合诸侯
于申(云/云)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
哀四年春王二月(云/云)宋人执小邾子
(云/云)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传曰单浮馀围蛮氏蛮
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
(云/云)士蔑请诸赵孟赵孟曰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
卷四 第 32b 页 WYG0146-0082b.png
与之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
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
三户
 释例曰诸侯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
 执某诸侯见执者以身在罪贱之地书名与否非例
 所加故但言执某侯也天生蒸民而树之君使司牧
 之勿使失性若乃肆恶于民上人怀怨讟(案怨讟成/十五年正)
 (义引释例/作怨雠)诸侯致讨则称某人执某侯众讨之文也
卷四 第 33a 页 WYG0146-0082c.png
 不然则否谓诸侯虽身犯不义而恶不及民则不称
 人以执之晋人执曹伯是也虞公昧于货贿贪以自
 亡国非其国臣非其臣晋人取之若执一夫故称人
 以执而不言晋灭罪虞且言易也凡诸侯无加民之
 恶而称人以执皆时之赴告欲重其罪以加民为辞
 国史承之以书之于策而简牍之记具存夫子因示
 虚实故左传随实而著其本末以明其得失也(案此/二句)
 (僖十九年正义引释例作故傅/随而著其本状以明得失也)滕子鄫子皆称人见
卷四 第 33b 页 WYG0146-0082d.png
 执宋欲重二国之罪故以不道见赴或名或不名从
 所告之文也(案昭十六年正义引/释例所告作所赴)傅具载子鱼之辞
 以虐二国之君见义明非罪也宋襄志于好古贪于
 为善而不知其节先为鹿上之会见其易而不虑其
 难遂有霸心召诸侯于是诸侯与之好会因执以伐
 宋不称人以执者罪不加民也不称国者总见众国
 诸侯同志也傅称楚执宋公以伐宋者言宋公所因
 亡也晋许执戎蛮子以送于是深耻讳之故称人以
卷四 第 34a 页 WYG0146-0083a.png
 告欲云蛮子无道于民执诸侯当归于京师而或以
 归或归于诸侯皆失其所从实而显之义可知也
  丧称例第四十(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其篇目/则见本书第二篇会盟朝聘例)
 释例曰父虽未葬丧服在身踰年则于其国内即位
 称君伐郑之役宋公卫侯是也春秋书鲁事皆踰年
 即位称公不可旷年无君则知他国亦同然据文未
 葬于其国内虽得伸其尊若以接邻国则违礼失制
 也(恒十三年正/义引释例)位弥高者事弥重重虑周于经远故
卷四 第 34b 页 WYG0146-0083b.png
 义制异于凡人存其实笃其志足以叙亲疏之情通
 万事之理而已故诸列国之君在丧或不得已而修
 会盟之事唯公侯特称子以别尊卑(僖九年正/义引释例)卫文
 公欲平莒于鲁未终而薨故卫子寻父之志鲁人由
 此亦修文公之好此孝子之至感而人情之所笃故
 成公虽已免丧至于此盟会降从在丧自名犹武王
 伐纣称太子发故经随而书子傅从而释之曰修文
 公之好也(僖二十五年/正义引释例)厉公见杀悼公自外绍立本
卷四 第 35a 页 WYG0146-0083c.png
 非君臣无丧制也(成十八年正/义引释例)
  告朔例第四十一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人君者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远细事以全委
 任之责从诸下以尽知力之用总成败以效能否执
 八柄以明诛赏故自非机事皆委心焉诚信足以相
 感事实尽而不拥故受位居职者思效忠善日夜自
 进而无所顾忌也天下之细事无数一日二日万端
 人君之明有所不照人君之力有所不堪则不得不
卷四 第 35b 页 WYG0146-0083d.png
 借问近习有时而用之如此则六乡六遂之长虽躬
 履此事躬造此官当皆移听于内官回心于左右政
 之秕乱恒必由此圣人知其不可故简其节敬其事
 因月朔朝庙迁坐正位会吏而听大政考其所行而
 决其烦疑非徒议将然也乃所以考已然又恶其密
 听之乱公也故显众以断之是以上下交泰官人以
 理万民以察天下以治也文公谓闰非常月缘以阙
 礼傅因所阙而明言典制虽朝于庙则如勿朝故经
卷四 第 36a 页 WYG0146-0084a.png
 称犹朝于庙也经称告月傅言告朔明告月必以朔
 也每月之朔必朝于庙因听政事事敬而礼成故告
 以特羊然则朝庙正告朔视朔皆同日之事所从言
 之异耳(文六年正/义引释例)
  戕杀例第四十二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列国之君而受害于臣子其所由来者积微
 而起所以相测量非一朝一夕之渐故改杀为弑戕
 者卒暴之名有国之君当重门设险而轻近暴客变
卷四 第 36b 页 WYG0146-0084b.png
 起仓卒亦因事而见戒也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世之
 恶逆君子难言故春秋谓自内虐其君者通以弑为
 文也春秋弑君多矣其戕惟此一事自弑其君足明
 无道臣罪之例戕者外人所杀为无防被害皆是君
 自招之纵使君或无道其恶不加外国不得从弑君
 之例也若战死则书灭此谓在国见杀耳(宣十八年/正义引释)
 (例/)蔡侯般弑父自立楚子欲显刑诛以章伯业诱而
 杀之蔡人深怨故称名以告春秋从而书之(成十六/年正义)
卷四 第 37a 页 WYG0146-0084c.png
 (引释/例)
 
 
 
 
 
 
 
卷四 第 37b 页 WYG0146-0084d.png
 
 
 
 
 
 
 
 春秋释例卷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