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三
卷三 第 1a 页 WYG0146-0042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秋释例卷三
             晋 杜预 撰
  灾异例第十三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物者杂而言之则昆虫草木之类也大而言
 之则岁时日月星辰之谓也岁者水旱饥馑也时者
 寒暑风雨雷电雪霜也日月者薄食夜明也星辰者
 彗字霣错失其次也山崩地震者阳伏而不能出阴
卷三 第 1b 页 WYG0146-0042b.png
 迫而不能升也凡天反其时地反其物以害其物性
 皆为妖灾(宣十五年正/义引释例)天人之际或异而无感或感
 而不可知沙鹿崩固谓期年必有大咎梁山崩则云
 山有朽壤而自崩此皆圣贤之谠言达者所宜先识
 (僖十四年正/义引释例)陈既已灭降为楚县而书陈灾者犹晋
 之梁山沙鹿崩不书晋也灾害系于所灾所害故以
 所在为名(僖十四年正义引释例案宣十五年傅民/反德为乱正义云民谓人也感动天地皆)
 (是人君感之非庶民也昭七年传曰国无政不用善/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言以政取谪是其由君不由)
卷三 第 2a 页 WYG0146-0043a.png
 (民以民表人故释例引此即改民为人是其/民谓人也今无从考释例全文附录于此)
  崩薨卒例第十四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隐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传曰壬辰羽父使贼
弑公于寪氏不书葬不成丧也
桓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传曰公会齐侯于泺
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
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
闵二年秋八月辛丑公薨传曰秋八月辛丑共仲使卜
卷三 第 2b 页 WYG0146-0043b.png
齮贼公于武闱
僖三十三年冬十有二月(云/云)乙巳公薨于小寝传曰冬
(云/云)公薨于小寝即安也
成十八年秋(云/云)八月(云/云)己丑公薨于路寝传曰己丑公
薨于路寝言道也
昭三十二年冬(云/云)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传曰己
未公薨(云/云)书曰公薨于乾侯言失其所也
隐七年春王三月(云/云)滕侯卒传曰春滕侯卒不书名未
卷三 第 3a 页 WYG0146-0043c.png
同盟也传例曰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
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
桓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传曰春正月甲戌
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太子免
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
僖四年夏许男新臣卒传曰许穆公卒于师葬之以侯
礼也传例曰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
于是有以衮敛
卷三 第 3b 页 WYG0146-0043d.png
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把子卒传曰把成公卒书曰子
把夷也不书名未同盟也传例曰凡诸侯同盟死则赴
以名礼也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避不敏也
二十七年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传曰夏齐孝公卒有
齐怨不废丧纪礼也
文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传曰夏四月乙亥王叔文公
卒来赴吊如同盟礼也
成十三年夏五月(云/云)曹伯庐卒于师传曰公会晋侯伐
卷三 第 4a 页 WYG0146-0044a.png
(云/云)曹宣公卒于师
襄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把伯姑容卒传曰把桓公卒始
赴以名同盟故也
七年冬(云/云)十有二月(云/云)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
卒于鄵传曰及将会于鄬(云/云)及鄵子驷使贼夜弑僖公
而以疟疾赴于诸侯
十二年秋九月吴子乘卒传曰秋吴子寿梦卒临于周
庙礼也传例曰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
卷三 第 4b 页 WYG0146-0044b.png
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姫临于周庙为
凡蒋邢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
昭元年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麇卒传曰楚公子围将
聘于郑(云/云)闻王有疾而还(云/云)入问王疾缢而弑之(云/云)
王于郏谓之郏敖
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传曰丁未滕子原卒同
盟故书名
六年春王正月把伯益姑卒传曰把文公卒吊如同盟
卷三 第 5a 页 WYG0146-0044c.png
礼也
二十五年冬(云/云)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传曰
宋元公将为公故如晋(云/云)己亥卒于曲棘
三十一年夏四月丁巳薛伯榖卒传曰薛伯榖卒同盟
故书
定四年夏(云/云)五月把伯成卒于会
十四年夏(云/云)五月(云/云)吴子光卒传曰吴伐越越子句践
禦之陈于槜李(云/云)灵姑浮以戈击阖闾阖闾伤将指取
卷三 第 5b 页 WYG0146-0044d.png
其一履还卒于陉去槜李七里
哀十年春(云/云)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传曰公会吴子伐
(云/云)齐人弑悼公赴于师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
昭二十二年冬十月王子猛卒传曰十一月乙酉王子
猛卒不成丧也
庄三十二年冬十月己未子般卒传曰子般即位次于
党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
文十八年冬十月子卒传曰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
卷三 第 6a 页 WYG0146-0045a.png
宣公书曰子卒讳之也
襄三十一年秋九月癸巳子野卒传曰毁也
   右崩薨卒一百五十错综其三十一以包通之
 释例曰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古之制也春
 秋所称曲存鲁史之义内称公而书薨所以自尊其
 君则不得不略外诸侯书卒以自异也至于既葬虽
 邾许子男之君皆称谥而言公各顺臣子之辞两通
 其义也诸侯同盟皆称名以接神故薨则臣子必以
卷三 第 6b 页 WYG0146-0045b.png
 名赴同盟之国告亡君之终称今君之嗣好恶由之
 故传曰有齐怨不废丧纪礼也盟载之辞下逮子子
 孙孙当奉而弗忘故云继好好同则相亲相亲则不
 争故曰息民也把子降爵嫌有异同故传重发不书
 之例又更发凡者以明虽薨赴有法若或违之国史
 亦承告而书不必改正也把伯姑容未与襄同盟而
 事逮其父王子虎又未接于文尝与僖同盟故皆用
 同盟之礼盖继好之义也嫌于赴非所盟之君又天
卷三 第 7a 页 WYG0146-0045c.png
 子公卿其礼或异故传曰始赴以名同盟故也又曰
 吊如同盟各以正所疑也赴以名则亦书之者诸侯
 虽不同盟或以名赴也不然则否避不敏者谓虽同
 盟而赴不以名则亦不书名以审违谬也益姑之卒
 传重复发者有夺田之忿而不废丧纪故称礼以明
 之也陈人再赴两书其日齐缓告乱书以十二月天
 王伪赴遂用其虚明日月阙否亦从赴辞子驷实弑
 僖公赴以疟疾而经从之楚弑郏敖齐弑阳生皆其
卷三 第 7b 页 WYG0146-0045d.png
 类也君子不变其文以慎其疑(案二句永乐大典正/二其字从隐三年无)
 (义所引/释例增)且虚实相生随而表之真伪之情可以两见
 承赴而书之亦所以示将来许穆公卒于师吴子寿
 梦卒临于周庙公登观台必书云物传皆发凡以言
 例经皆无异议诸若此盖周之旧礼传因事以存于
 经则常事不书也若卒于朝会或书师或书地者史
 之成文非义例所存也至于鲁公之薨则皆书地成
 公薨路寝传称得道昭薨乾侯言失其所详内事谨
卷三 第 8a 页 WYG0146-0046a.png
 凶变也其未成君而卒者(案庄二年正义/引释例者作若)君未葬则
 嗣子书名在丧之礼也既葬则嗣君谅闇群臣复吉
 免丧服则礼成也(案此句庄三十二年正/义引释例作则成君也)文公既葬
 襄仲杀恶及视书曰子卒与未成君同文所以为讳
 也公子恶鲁之正适嗣位免丧则鲁君也襄仲倚齐
 而弑之国以为讳故不称君若言君之子也及子般
 子野或见杀或不胜丧言罪则不足成贬为孝而灭
 性故直略而书卒也(案自公子恶鲁之正适以下永/乐大典无之从庄三十二年正)
卷三 第 8b 页 WYG0146-0046b.png
 (义所引/释例增)恶视犹不显则知隐闵二公称薨桓不称弑
 亦讳之也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也微谏见志造膝
 诡辞执其是而諌其非(案諌其非三字永乐大典脱/从隐十一年正义所引释例)
 (补/入)不必其得盖匡救将然而将顺其已然故有隐讳
 之义焉至于激节之士则不然南史执简而累进董
 狐书法而不隐鬻拳劫君而自刖晏婴端委而引直
 贤圣亦录而善之所以广义训傅大道殷有三仁此
 之谓也刘贾许颖复于薨卒生例云日月详者吊赠
卷三 第 9a 页 WYG0146-0046c.png
 备日月略者吊有阙傅无此辞非载大夫卒例
  书弑例第十五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群物所以系命
 也故戴之如天地亲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事之如
 神明其或受雪霜之严雷电之威则奉身归命有死
 无贰故传曰君天也天可逃乎此人臣所执之常也
 然本无父子自然之恩未有家人习玩之爱高下之
 隔县殊壅塞之否万端是以居上者降心以察下表
卷三 第 9b 页 WYG0146-0046d.png
 诚以感之然后能相亲也若亢高自肆群下绝望情
 义圯隔是谓路人非君臣也人心苟离则位号虽存
 无以自固故傅例曰凡弑君称君君无道称臣臣之
 罪称君者惟书君名而称国称人以弑言众之所共
 绝也称臣者谓书弑者主名以垂来世终为不义而
 不可赦也然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故宋昭之恶
 罪及国人晋荀林父讨宋曰何故弑君犹立文公而
 还深见贬削诸怀贼乱以为心者固不容于诛也若
卷三 第 10a 页 WYG0146-0047a.png
 郑之归生齐之陈乞楚之公子比虽本无其心春秋
 之义亦同大罪是以君子慎所以立也诸侯不受先
 君之命而篡立得与诸侯会者则以成君书之齐商
 人蔡侯般之属是也若未得接于诸侯则不称爵楚
 公子弃疾杀公子比蔡人杀陈佗齐人杀无知卫人
 杀州吁公子瑕之属是也诸侯篡立虽以会诸侯为
 正此列国之制也至于国内策名委质即君臣之分
 已定故诸杀不成君者亦与成君同义也传曰会于
卷三 第 10b 页 WYG0146-0047b.png
 平州以定公位又云若有罪则君列诸会矣此以会
 为断也经书赵盾弑君而傅云灵公不君又以明于
 例此弑宜称君也弑非赵盾而经不变文者以示良
 史之意深责执政之臣傅故特见仲尼曰越竟乃免
 明盾亦应受罪也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古之慎戒也
 人子之孝当尽心尝祷而已药物之剂非所习也许
 止身为国嗣国非无医而轻果进药故罪同于弑二
 者虽原其本心而春秋不赦其罪盖为教之远防也
卷三 第 11a 页 WYG0146-0047c.png
 楚灵无道于民于例当称国以弑公子比首兵自立
 楚众散归而灵王缢死故以比为弑王也比既得国
 国人惊乱弃疾从而扇之比惧自杀皆弃疾之由故
 书公子弃疾杀公子比也左氏义例止此而已其馀
 小异皆从赴也刘贾许颖以为君恶及国朝则称国
 以弑君恶及国人则称人以弑案傅郑灵宋昭经文
 异而例同故重覆以同之子弑其父又嫌异于他臣
 亦重明其不异既不碎辨国之与人而傅云莒纪公
卷三 第 11b 页 WYG0146-0047d.png
 多行无礼于国太子仆因国人以弑之经但称国不
 称人知国之与人虽言别而事一也(宣四年正/义引释例)先儒
 旁采二传横生异例宋之蒙泽楚之乾溪俱在国内
 闵公之弑则以不书蒙泽国内为义楚弑灵王复以
 地乾溪为失所明仲尼本不以为义例则丘明亦无
 异文也(庄十二年正/义引释例)经书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
 夫孔父仲尼邱明唯以先后见义无善孔父之文孔
 父为国政则取怨于民治其家则无闺闱之教身先
卷三 第 12a 页 WYG0146-0048a.png
 见杀祸遂及君既无所善仇牧不警而遇贼又死无
 忠事晋之荀息期欲复言本无大节先儒皆随加善
 例又为不安经书臣蒙君弑者有三直是弑死相及
 即实为文仲尼以督为有无君之心改书一事而已
 无他例也(桓二年正/义引释例)
  及会例第十六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与谋者同志之国彼我之计未定相与共谋
 讲议利害计成而后行之故以相连及为文不与谋
卷三 第 12b 页 WYG0146-0048b.png
 而出师者谓不得已而应命故以外合为文皆㨿鲁
 而言之也公亲会齐侯伐莱而传以师出示例所以
 通卿大夫帅师者也鲁既春会于曹以谋伐郑夏遂
 起师而更从不与谋之文者厉公篡太子忽之位谋
 而纳之非正故讳之从不与谋之例若夫盟主之令
 则上行乎下非匹敌和成之类故虽或先谋皆从不
 与谋之例成八年晋士燮来聘且言将伐郯下云会
 伐郯是也凡乞师者深求过礼之辞执谦以偪成其
卷三 第 13a 页 WYG0146-0048c.png
 讨故虽小国乞之于大国大国乞之于小国亦皆从
 不与谋之例臧宣叔郤锜是也傅以师出为例是惟
 系于战伐而刘许贾颖滥以经诸及字为义本不在
 例今欲强合之所以多相错乱也(宣七年正/义引释例)凡师能
 左右之曰以为求助于诸侯而专制其用征伐进退
 帅意而行故变会及之文而曰以施于匹敌相用者
 若霸主之命则上行于下非例所及也吴虽大国顺
 蔡侯之请自将其众唯蔡侯之命故亦言以吴子也
卷三 第 13b 页 WYG0146-0048d.png
 傅例称师则诸不言师者皆不用以为例也以之于
 言所涉甚多刘贾许颖既不守例为断又不能尽通
 诸以唯杂取晋人执季孙以归刘子单子以王猛居
 于皇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随示以义数事
 而已又云诸称以皆小以大下以上非其宜也寻案
 晋侯以季孙归又非下以上也荆以蔡侯归亦非小
 以大也(僖二十六年/正义引释例)
  蒐狩例第十七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卷三 第 14a 页 WYG0146-0049a.png
 释例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传曰春蒐夏苗秋
 猕冬狩皆于农隙以讲武事也三年而治兵习战备
 也入而振旅治兵礼毕整众而还也归而饮至告于
 庙也所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顺少长辨等列习
 威仪也晋侯登有莘之墟以望曰少长有礼此之谓
 也田狩必有三驱之礼以备四时之祀鸟兽之肉不
 登于俎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举出必告于庙
 获必用于庙于是乃书椒举称寡君属有宗祧之事
卷三 第 14b 页 WYG0146-0049b.png
 于武城此事之谓也凡天子诸侯田狩皆于其封内
 传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不越国而取诸人
 隐公观鱼于棠棠实他境故传云远地(案隐五年正/义引释例云)
 (旧说棠鲁地据傅公辞欲略地则非/鲁境也今释例无此文恐有脱佚)河阳实已属晋
 非王狩所在故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义在隐其召
 君之阙也邱明之为傅所以写仲尼之意也而河阳
 之狩越盾之弑泄冶之罪于此三事特称仲尼者危
 疑之理须圣言以明之圣人之辞可能使人信之贤
卷三 第 15a 页 WYG0146-0049c.png
 者之辞则不能此其义也三王异正朔而夏数为得
 天虽在周世于言时举事皆据夏正故公以春狩于
 即而传曰书时礼也焚咸邱鲁地非蒐狩常处经不
 言蒐狩但称焚咸邱言火田尽物非蒐狩之义也红
 之蒐传言革车千乘所以示大蒐也而经不书大诸
 事同而文异傅不曲言经义者直是时史之阙略仲
 尼略而从之春秋不可错综经文此之类也刘贾颖
 云蒐于红不言大者言公大失权在三家也十一年
卷三 第 15b 页 WYG0146-0049d.png
 蒐于比蒲经书大蒐复云书大者言大众尽在三家
 随文造意以非例为例不复知其自违也(案红之蒐/下永乐大)
 (典无之从昭八年正/义所引释例补入)
  庙室例第十八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 释例曰太庙有八名其体一也肃然清静谓之清庙
 行禘祫序昭穆谓之太庙告朔行礼谓之明堂行飨
 射养国老谓之辟雍占云物望氛祥谓之灵台其四
 门之学谓之太学其中室谓之太室总谓之合宫诸
卷三 第 16a 页 WYG0146-0050a.png
 儒皆以庙学为一郑氏以为异处(案自此以上孔颖/达诗灵台疏引之)
 (以为颖容释例永乐大典/以为杜氏之文未知何据)太室之屋国之所尊朽而
 不善久旱遇雨乃遂倾颓不共之甚故特书之(案自/太室)
 (之屋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/文十三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新宫灾者宣公之庙父
 庙也谅闇始阕而遇天灾故感而哭之以致哀异于
 馀庙也(案自新宫灾者以下永乐大典无/之从成三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
  土功例第十九(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/今从敬铉续明三传例说略补)
 释例曰都邑者民之聚也国家之藩卫百姓之保障
卷三 第 16b 页 WYG0146-0050b.png
 不固则败不修则坏故虽不临寇必于农隙备其守
 禦无妨民务传曰龙见而毕务戒事也谓夏之九月
 周之十一月龙星角亢晨见东方于是纳其禾稼三
 务始毕而戒民以土功事也火见而致用大火星次
 角亢而晨见于是致其用也水昏正而栽谓夏之十
 月定星昏而中于是树板干而兴作也日至而毕谓
 日既南至微阳始动故土功息传既显称凡例而书
 时不书时各重发者皆以别无备而兴作如书旱雩
卷三 第 17a 页 WYG0146-0050c.png
 之别过雩也冬城西郛傅特曰惧齐此其意也(案冬/城西)
 (郛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庄/二十九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冬城防臧武仲请俟毕
 农事故传曰书事时言兴作出火见致用之前亦得
 兼以事时即礼也(案襄十三年正义云此冬城防经/傅皆不言月当在火见致用之前)
 (当时农收差早虽天象未致而民事已间言/时节未是时而事已得时故言书事时也)凡城都
 筑邑国之大事是以春秋详其得失救患分灾恤病
 备难有为而然则不拘时制诸侯以夏城邢傅称得
 礼正月城楚邱而鲁讳后期此其义也浚洙者深之
卷三 第 17b 页 WYG0146-0050d.png
 也冬兴功而无傅亦得其时筑之为例唯以都邑为
 别至于他土功之事则通用时例总谓之筑筑鹿囿
 郎台王姫之馆是也周礼四县为都四井为邑此周
 公本制小大之别也若邑有先君之宗庙则虽小曰
 都尊其所居而大之也然则都而无庙固宜称城城
 漆是也而颖氏唯系于有先君之庙患漆本非鲁邑
 也因说曰漆有邾之旧庙是使鲁人尊邾之废庙与
 先君同非经传意也桓十六年冬城向传曰书时也
卷三 第 18a 页 WYG0146-0051a.png
 案其下月似城向在建酉之月以经传事类相推则
 通在下建戌之月邱明发书时之传不误也其说具
 见长历也(案自冬城防以下永乐大典无之/从敬铉续明三传例说略补入)
  归献例第二十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阙)
 释例曰归者遗也献者自下奉上之称遗者敌体相
 与之辞传曰诸侯不相遗俘齐侯楚人失辞称献失
 礼遗俘故因其来辞见自卑也以其太卑故书以示
 过(庄三十一年/正义引释例)齐人来归卫宝公羊榖梁经传及左
卷三 第 18b 页 WYG0146-0051b.png
 氏傅皆同唯左氏经独言卫俘者三家经传有六而
 其五皆言宝此必左氏经之独误也(庄六年正/义引释例)
  归入纳例第二十一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桓十五年夏(云/云)五月(云/云)许叔入于许隐十一年传曰郑
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(云/云)桓十五年传
曰许叔入于许
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传曰秋郑伯因栎人杀檀伯而
遂居栎
卷三 第 19a 页 WYG0146-0051c.png
庄六年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五年传曰冬伐卫纳惠
公也六年传曰春王人救卫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
周放宁跪于秦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
九年夏(云/云)齐小白入于齐传曰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
自莒先入
二十四年秋(云/云)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传曰秋哀姜至
成十八年夏(云/云)宋鱼石复入于彭城传曰楚子辛郑皇
辰侵城郜取幽邱同伐彭城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
卷三 第 19b 页 WYG0146-0051d.png
鱼府焉以三百乘戍之而还书曰复入传例曰凡去
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
以恶曰复入
襄二十三年夏(云/云)晋栾盈复入于晋传曰栾盈帅曲沃
之甲因魏献子以昼入于绛(云/云)
二十五年秋八月(云/云)卫侯入于夷仪传曰晋侯使魏舒
宛没逆卫侯将使卫与之夷仪(云/云)卫献公入于夷仪
三十年秋七月(云/云)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郑人杀
卷三 第 20a 页 WYG0146-0052a.png
良霄传曰癸丑晨自墓门之渎入因马师颉介于襄库
以伐旧北门驷带率国人以伐之(云/云)伯有死于羊肆
昭二十二年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传曰冬十
月丁巳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以
纳王子王城
二十六年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传曰召伯逆王于尸
(云/云)癸酉王入于成周
定十一年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传曰宋公母弟辰
卷三 第 20b 页 WYG0146-0052b.png
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萧以叛秋乐大心从之大为
宋患宠向魋故也
桓十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传曰蔡桓侯卒蔡
人召蔡季于陈秋蔡季自陈归于蔡
闵元年秋八月(云/云)季子来归传曰秋八月公及齐侯盟
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
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
僖二十八年夏(云/云)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传曰卫
卷三 第 21a 页 WYG0146-0052c.png
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(云/云)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(云/云)
月晋人复卫侯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(云/云)卫侯先期

冬曹伯襄复归于曹传曰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
筮史使曰以曹为解(云/云)公说复曹伯
三十年秋(云/云)卫侯郑归于卫传曰晋侯使医衍酖卫侯
宁俞货医使薄其酖不死公为之请纳玉于王与晋侯
皆十瑴王许之秋乃释卫侯卫侯使赂周歂冶廑(云/云)
卷三 第 21b 页 WYG0146-0052d.png
元咺及子适子仪
成十四年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传曰晋侯使郤犨
送孙林父而见之
十五年秋八月(云/云)宋华元自晋归于宋传曰鱼石曰右
师苟获反虽许之讨必不敢且多大功国人与之不反
惧桓氏无祀于宋也(云/云)鱼石自止华元于河上请讨许
之乃反
十六年秋(云/云)曹伯归自京师传曰曹人复请于晋晋侯
卷三 第 22a 页 WYG0146-0053a.png
谓子臧反吾归而君子臧反曹伯归
襄二十六年春王二月(云/云)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传曰
卫献公使子鲜为复辞(云/云)子鲜不获命于敬姒以公命
与宁喜言曰苟反政由宁氏祭则寡人(云/云)二月庚寅宁
喜右宰榖伐孙氏(云/云)辛卯杀子叔及太子甬(云/云)甲午卫
侯入书曰复归国纳之也
昭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
乾溪传曰观从以蔡公之命召子干子晰及郊而告之
卷三 第 22b 页 WYG0146-0053b.png
情强与之盟入袭蔡(云/云)依陈蔡人以国(云/云)以入楚(云/云)
子比为王(云/云)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氏
(云/云)八月(云/云)蔡侯庐归于蔡传曰平王即位既封陈蔡
而皆复之礼也隐太子之子庐归于蔡礼也
陈侯吴归于陈传曰悼太子之子吴归于陈礼也
定十三年冬(云/云)晋赵鞅归于晋传曰韩魏以赵氏为请
十二月辛未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宫
隐八年春(云/云)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传曰
卷三 第 23a 页 WYG0146-0053c.png
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
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
宣十年春(云/云)齐人归我济西田传曰春公如齐齐侯以
我服故归济西之田
成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
定十年夏(云/云)齐人来归郓欢龟阴田
哀八年冬十有二月(云/云)齐人归欢及阐传曰十二月齐
人归欢及阐季姫嬖故也
卷三 第 23b 页 WYG0146-0053d.png
僖二十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传曰楚令尹子
玉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
宣十一年冬(云/云)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
传曰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(云/云)因县陈(云/云)乃复封
(云/云)故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

昭十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传曰春齐高
偃纳北燕伯𣢾于唐因其众也
卷三 第 24a 页 WYG0146-0054a.png
哀二年夏四月(云/云)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瞆于戚传
曰晋赵鞅纳卫太子于戚(云/云)使太子絻八人衰绖伪自
卫逆者告于门哭而入遂居之
 释例曰凡去其国者通谓君臣及公子母弟也国逆
 而立之本无位则称入本有位则称复归齐小白入
 于齐本无位也卫侯郑复归于卫复其位也诸侯纳
 之有位无位皆曰归卫孙林父蔡季是也身为戎首
 则曰复入晋栾盈是也皆所以明内外之援(案皆字/成十八)
卷三 第 24b 页 WYG0146-0054b.png
 (年正义引释例作此/内外正义作外内)辨逆顺之辞故经正鱼石卫衎
 以表旧制传称凡例总而明之也卫人逆公子晋于
 邢宜称入善其得众公子友忠于社稷国人思之(案/此)
 (句成十八年正义引/释例作国人所思焉)故闵公为落姑之盟以复之夫
 卫之公子晋绝位而在邢鲁之季子势弱而出奔咸
 得民望享国有家是以圣人贵之殊其文也庄六年
 五国诸侯犯逆王命以纳卫朔大其事故字王人谓
 之子突(案孔颖达庄六年正义云再命三命皆书名/一命乃称人周礼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)
卷三 第 25a 页 WYG0146-0054c.png
 (下士一命称王人者下士也进之不称人而越称字/者王之上士下士爵同而命异耳进之同中士未足)
 (以为荣故超从大夫/之例称字以贵之也)朔惧有违众之危(案庄六年正/义引释例危)
 (字作/犯字)而以国逆告华元实国逆欲挟晋以自助故以
 外纳赴春秋从而书之以示二子之情也韩魏有耦
 国之强陈蔡有复国之端故晋赵鞅楚公子比皆称
 归从诸侯纳之例也言非晋楚之所能制也侯獳爱
 君以请故曹伯有国逆之辞许始复国故许叔有国
 逆之文此皆时史因周典以起时事之情也傅例称
卷三 第 25b 页 WYG0146-0054d.png
 诸侯纳之曰归今检经诸称纳者皆有兴师见纳之
 事不须例而自明故但言纳而不复言归也邾有成
 君晋赵盾不度于义而大兴诸侯之师涉邾之境见
 辞而退虽有服义之善所兴者广所害者众故贬称
 人卫侯郑曹伯负刍皆见执在周晋鲁请而复之郑
 称归于卫负刍称归自京师所发事同而文异者例
 意本在于归不以他文为义也贾氏又以为诸归国
 称所自之国所自之国有力也案楚公子比去晋而
卷三 第 26a 页 WYG0146-0055a.png
 不逆是无援于外而经书自晋陈侯吴蔡侯庐皆平
 王所复(案复字成十八年/正义引释例作封)可谓有力于楚而不言自
 楚此既明證又春秋称入其例有二施于师旅则曰
 不地在于复归则曰国逆国逆而立又以为例(案此/二句)
 (昭二十一年正义引释/例作国逆又以立为例)逆而不立则皆非例所及郑
 之良霄以寇而入入则见杀而复例之(案则字成十/八年正义引)
 (释例作/即字)例称凡去其国明非天子之制也周敬王王
 子猛不书出而书入襄王书出而不书入凡自周无
卷三 第 26b 页 WYG0146-0055b.png
 出故非春秋旧例也诸在例外称入直是自外入内
 (案是自二字永乐大典无之从/桓十五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记事者常词义无所
 取而贾氏虽夫人姜氏之入皆以为例如此甚多又
 依仿榖梁云称纳者内难之词因附会诸纳为义至
 于纳北燕伯于阳傅称因其众穷不能通乃云时阳
 守距难故称纳此又无證经书楚人围陈纳顿子于
 顿则顿国之所欲也北燕伯傅有因众之文不可言
 内难也又书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言书有礼不可
卷三 第 27a 页 WYG0146-0055c.png
 言内难也陈县而见复上下交驩二人虽有淫纵之
 阙今道楚匡陈贼讨君葬威权方盛傅称其礼理无
 内难(案此二句宣十一年正义引/释例作傅称有礼理无所难)此皆先儒说之不
 安也
  班序谱第二十二(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其篇目/则见桓十六年孔颖达正义)
 释例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故践土之盟载书齐宋
 虽大降于郑卫斥周而言指谓王官之宰临盟者也
 其馀杂盟未必皆然践土召陵二会皆蔡在卫上诸
卷三 第 27b 页 WYG0146-0055d.png
 国次之至盟乃正其高下者敬恭明神本其始也(僖/二)
 (十八年正/义引释例)鲁为春秋主常例诸侯上非其实次也子
 帛卿也依鲁大夫之比列于莒上故传曰鲁故也叔
 孙豹曰宋卫吾匹也又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
 君是鲁在卫上也宋既先代之后又襄公一合诸侯
 以绍齐桓之伯宋在齐上则鲁次宋也(庄十四年正/义引释例)
 自隐至庄十四年四十三岁征伐盟会者凡十六国
 时无霸主会同不并无以成序其间蔡与卫凡七会
卷三 第 28a 页 WYG0146-0056a.png
 六在卫上唯此处在陈下故以为盖后至也(桓十六/年正义)
 (引释例班序谱郑案桓十六年夏四月公会宋公卫/侯陈侯蔡侯伐 正义云诸侯之序以大小为次蔡)
 (此处在陈下/故以为后至)自隐至庄十四年四十三岁卫与陈凡
 四会卫在陈上自庄十五年尽僖十七年三十五岁
 凡六会陈在卫上(庄十六年正义引释例班序谱侯/案庄十六年冬十有二月会齐)
 (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杜集/解云陈国小每盟会皆在卫下齐桓始霸楚亦始强)
 (陈侯介于二大国之间而为三恪之客故/齐桓因而进之遂班在卫上终于春秋)齐桓既没
 宋楚争盟起僖十八年尽二十七年陈与蔡凡三会
卷三 第 28b 页 WYG0146-0056b.png
 在蔡上楚合诸侯蔡与陈凡六会其五在陈上(昭四/年正)
 (义引释例班序谱陈案昭四年正义云楚/以大小为序不进 班故蔡多在陈上)晋合诸侯
 二十国起僖二十八年尽哀十四年大率皆陈后次
 蔡蔡后次卫(襄二十七年正义/引释例班序谱)
  公行至例第二十三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惟篇目佚今补)
桓二年秋(云/云)九月(云/云)公及戎盟于唐传曰公及戎盟于
唐修旧好也
冬公至自唐传曰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傅例曰凡公
卷三 第 29a 页 WYG0146-0056c.png
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特相会往来
称地让事也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会成事也
十六年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十五年
传曰冬会于袲谋伐郑将纳厉公也弗克而还十六年
传曰夏伐郑
秋七月公至自伐郑传曰秋七月公至自伐郑以饮至
之礼也
十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
卷三 第 29b 页 WYG0146-0056d.png
齐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丁酉公之丧至自齐
庄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传曰公如齐观社非礼也
公至自齐
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
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姫于洮传曰公会把伯姫于洮
非事也天子非展义不巡狩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
命不越境
僖十六年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
卷三 第 30a 页 WYG0146-0057a.png
许男邢侯曹伯于淮
十七年夏灭项(云/云)九月公至自会传曰淮之会公有诸
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人以为讨而止公秋声姜以公
故会齐侯于卞九月公至书曰至自会犹有诸侯之事
焉且讳之也
二十八年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
邾子秦人于温诸侯遂围许
二十九年春(云/云)公至自围许
卷三 第 30b 页 WYG0146-0057b.png
宣五年春公如齐夏公至自齐传曰春公如齐高固使
齐侯止公请叔姫焉夏公自至齐书过也
七年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传曰晋
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盟
于黄父公不与盟以赂免故黑壤之盟不书讳之也
八年春公至自会
襄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
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
卷三 第 31a 页 WYG0146-0057c.png
偪阳传曰春会于柤会吴子寿梦也(云/云)晋荀偃士丐请
伐偪阳而封宋向戌焉(云/云)甲午灭之书曰遂灭偪阳言
自会也
公至自会
十二年冬(云/云)公如晋传曰公如晋朝且拜士鲂之辱礼

十三年春公至自晋传曰公至自晋孟献子书劳于庙
礼也
卷三 第 31b 页 WYG0146-0057d.png
昭二十五年秋(云/云)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
二十六年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传曰三月公至自齐
处于郓言鲁地也
二十七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郓传曰公如齐公
至自齐处于郓言自外也
定十二年冬(云/云)十有二月公围成传曰将堕成公敛处
父请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也
无成是无孟氏也子伪不知我将不堕冬十二月公围
卷三 第 32a 页 WYG0146-0058a.png
成弗克
公至自围成
   右公行一百七十六书至者八十二错综其二
   十九以包通之
 释例曰凡公出朝聘奔丧会葬皆但书而不言其事
 此春秋之常(案凡公出下下二十二字永乐大典无/之从庄二十三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)
 经书公行及至皆因告于庙书之于策桓二年公至
 自唐传曰告于庙也然则凡盟有一百五公行一百
卷三 第 32b 页 WYG0146-0058b.png
 七十六书至者八十二(案盟有以下十八字永乐大/典无之从桓二年正义所引)
 (释例/增)其不书至者九十有四皆不告庙也隐公之不
 告谦也馀公之不告慢于礼也公行或朝或会或盟
 或伐或得礼或失礼其事非一故傅随而释之于盟
 释告庙嫌他例不通故复总曰凡公行告于宗庙反
 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此以明公之出境当无不
 告及其反也则必饮至有功则策勋故公至自伐郑
 傅重言以饮至之礼孟献子书劳于庙傅复云得礼
卷三 第 33a 页 WYG0146-0058c.png
 所以反覆凡例也公朝于晋而献子书劳知策勋非
 惟讨伐之功虽或常行有以宁国安民(案宁国襄十/三年正义引)
 (释例作/定国)亦书功于庙也然则凡反行饮至必以嘉会
 昭告于祖祢有功则舍爵策勋无勋无劳告成事而
 已若夫执止之辱压尊毁列所以累其先君沗其社
 稷固当克躬罪已不以嘉礼自终宣公如齐既已见
 止连婚于邻国之臣而行饮至之礼故传曰书过桓
 公之丧至自齐此则死还告庙而书至者也庄公违
卷三 第 33b 页 WYG0146-0058d.png
 礼如齐观社用饮至之礼此则失礼之书至者也公
 又如齐逆女则得礼亦书至也宣公黑壤之会以赂
 免讳不书盟而复书至亦讳不以见止告庙也襄公
 至自晋此则策劳还而书至昭公至自齐居于郓此
 则宜告而书至者也诸书至皆告庙启反或即实而
 言或有所讳避傅于伐郑见饮至之礼于宣见书过
 之讥于襄见书劳于庙举此三者以包其他行也僖
 十七年传曰公至自会犹有诸侯之事讳之也明以
卷三 第 34a 页 WYG0146-0059a.png
 诸侯之事越境还至用饮至之礼正也公以灭项为
 齐所止会事既毕踰年乃还非公所终而经书至自
 会故傅特释曰犹有诸侯之事且讳之也温之会遂
 围许书公至自围许柤之会遂灭偪阳书公至自会
 诸若此类事势相接或以始致或以终致盖时史之
 异耳无他义也(案此句永乐大典无之从桓/二年正义所引释例增入)陪臣执
 命大都耦国仲由建堕三都之计而成人不从故公
 亲围之虽不越境动众兴兵大其事故出入皆告于
卷三 第 34b 页 WYG0146-0059b.png
 庙也
  郊雩烝尝例第二十四(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/目佚今从孔颖达僖九年)
  (正义/补)
桓八年春正月己卯烝
夏五月丁丑烝
 释例曰启蛰而郊谓夏正建寅之月于是祀南郊配
 后稷以祇农事也龙见而雩谓建巳之月苍龙七宿
 之体昏见东方于是大雩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也
卷三 第 35a 页 WYG0146-0059c.png
 始杀而尝谓建酉之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阴气始
 杀嘉榖始熟于是荐尝于宗庙也(案桓五年正义云/始杀尝祭实起于)
 (建申之月今云建酉者言其下限贾服解始杀唯/据孟秋不通建酉之月故释例破贾服而为此言)
 蛰而烝谓建亥之月草木枯槁昆虫闭蛰履霜坚冰
 万物皆成可荐者众于是享祭烝于祖考也言凡祀
 举郊雩烝尝则天神人鬼地祗之祭皆通也其他群
 祀不录可知也礿祠及地祗经无其事故不备言亦
 约文以相包也(案此四句桓五年正义引释例作不/云礿祀地 者经无其事故传略而)
卷三 第 35b 页 WYG0146-0059d.png
 (不/言)过则书者谓非其时非其祀不旱而雩之类是也
 始夏而雩者谓纯阳用事防有旱灾而祈之也至于
 四时之旱及又因用此礼而求雨故亦曰雩宗庙之
 祀也既有天雨又须所荐之物可荐卜日又有吉否
 则仲月其常也故周礼祀号日以四时仲正之也经
 书正月烝得仲月之时也其夏五月复烝此为过烝
 若但书夏五月烝则唯可知其非时故先发正月之
 烝而后经书五月烝(案后经二字桓五年/正义引释例作继字)以示非时
卷三 第 36a 页 WYG0146-0060a.png
 并明再烝渎也四时享祀孝子之所以致忠故虽大
 灾大礼大凶亡丧哀是以废大事乃有阙今以建未
 之月而修尝祭之礼非也然既戒日致斋御廪虽灾
 不害嘉榖祭亦不应中废故经书乙亥尝以示过傅
 释之以不害也传曰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
 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然则虽书不雨必须将
 为灾然后得雩常事不书诸书雩而傅不以旱释之
 者皆过雩也经书过雩则与旱雩不别故传七发之
卷三 第 36b 页 WYG0146-0060b.png
 天子郊祀因望祭四方众神诸侯不得依天子唯望
 祭其封内山川分野之星是谓三望鲁以周公故得
 用天子礼乐故虽诸侯而特郊祀配以后稷其望祭
 也自从常祀制也常祀自祭之所必故礼唯卜郊日
 而又卜可郊与否今郊既配有日而更复疑卜或既
 耕而后卜郊废上天之祀而别祀三望阙大存小怠
 慢失序故经书犹傅皆随而发之也此事三见卜而
 傅释其二以明卜郊不从与郊牛死所以不郊虽异
卷三 第 37a 页 WYG0146-0060c.png
 而讥同也成七年不郊亦俱以牛事故不重释也辛
 丑用郊文异而邱明不发傅明时史之辞非圣意也
 (案明时史二句成十七年正义/引释例明作因非圣下有贤字)凡以旱为雩者傅皆
 从而释之上辛季辛一月之中再雩释其旱甚明皆
 得礼也先儒之辩郊雩烝尝各据所见多不审悉今
 博采以断诸疑历法正月节立春启蛰为中气(案孔/颖达)
 (桓五年正义云夏小正日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发/蛰也故汉氏之始以启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)
 (及太初以后更改气名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/月节以迄于今踵而不改今历正月雨水中四月小)
卷三 第 37b 页 WYG0146-0060d.png
 (满中八月秋分中十月小雪中注皆以此四句为建/寅建巳建酉建亥之月则启蛰当雨水龙见当小满)
 (始杀当秋分闭塞当蛰雪晋世之历亦以雨水为正/月中而释例云历法正月节立春启蛰为中气者因)
 (傅有启蛰之文故远取汉/初气名欲令傅与历合)二月节惊蛰春分为中气
 三月节清明榖雨为中气四月节立夏小满为中气
 五月节芒种夏至为中气六月节小暑大暑为中气
 七月节立秋处暑为中气八月节白露秋分为中气
 九月节寒露霜降为中气十月节立冬小雪为中气
 十一月节大雪冬至为中气十二月节小寒大寒为
卷三 第 38a 页 WYG0146-0061a.png
 中气凡十二月而节气有二十四共通三百六十六
 日分为四时间之以闰月故节未必得恒在其月初
 而中气亦不得恒在月之半是以傅举天宿气节为
 文而不以月为正僖公襄公夏四月卜郊但讥其非
 所宣卜而不讥其四月不可郊也孟献子曰启蛰而
 郊郊而后耕耕谓春分也言得启蛰即当卜郊不应
 过春分也案历法有启蛰惊蛰而无龙见始杀闭蛰
 此古人所名不同然其法推不得有异传曰火伏而
卷三 第 38b 页 WYG0146-0061b.png
 后蛰者毕此谓十月始蛰也至十一月则遂闭之犹
 二月之惊蛰既启之后遂惊而走出始蛰之后又自
 闭塞也(案桓五年正义云注以闭蛰为十月而释例/云十一月遂闭之者以正月半蛰虫启户二)
 (月初则惊而走出十月半蛰虫始闭十一月初则遂/闭之傅称四者皆举中气言其至此中气则卜此祭)
 (次月初气仍是祭限次月中气乃为过时既以闭蛰/为建亥之月又言十一月则遂闭之欲见闭蛰以后)
 (冬至以前皆/得烝祭也)白露秋分谓之始杀龙星之体昏见(案/昏)
 (字恒五年正义/引释例作毕)谓立夏之月言得此月节则当卜祀
 过涉次节则以过而书故秋雩书不时此涉周之立
卷三 第 39a 页 WYG0146-0061c.png
 秋节也(案孔颖达正义云言涉立秋节者谓涉立秋/之月中气节也过涉次节亦谓中节非初节)
 (也若始涉初节/则不讥之矣)土功作者不必月日故亦书龙见而
 毕务戒事也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此
 其大准也周礼祭宗庙以四仲盖言其下限也月令
 之书出自吕不韦其意也欲为秦制非古典也颖氏
 因之以为龙见五月五月之时龙星已过于见此为
 疆牵天宿以附会吕不韦之月令非所据而据既以
 不安且又自违左氏传称秋大雩书不时此秋即颖
卷三 第 39b 页 WYG0146-0061d.png
 氏之五月而忘其不时之文欲以雩祭刘贾又以为
 诸书用皆不宜用(案书字成十七年/正义引释例作言)反于礼者也施
 之用郊似若有义至于贽用币及用鄫子诸若此比
 皆当须书用以别所用者也若不言用则事叙不明
 所谓辞穷非圣人故造此用以示义也且诸过祀三
 望之类奚独皆不书用邪案左氏传用币于社称曰
 得礼(案称字成十七年/正义引释例作传)冉有用矛于齐师孔子以为
 义无不宜用之例也丘明云我师岂欺我哉
卷三 第 40a 页 WYG0146-0062a.png
  王侯夫人出奔例第二十五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其篇目亦存)
桓六年春正月实来五年传曰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
危遂不复六年传曰春自曹来朝书曰实求不复其国

十五年夏(云/云)五月郑伯突出奔蔡传曰祭仲专郑伯患
之使其婿雍纠杀之(云/云)祭仲杀雍纠(云/云)公载以出
十六年冬(云/云)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传曰宣姜与公
子朔搆急子(云/云)二公子故怨惠公(云/云)立公子黔牟惠公
卷三 第 40b 页 WYG0146-0062b.png
奔齐
庄元年春(云/云)三月夫人孙于齐传曰夫人孙于齐不称
姜氏绝不为亲礼也
四年夏(云/云)纪侯大去其国传曰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
季夏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
闵二年秋(云/云)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传曰闵公之死也
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
僖二十四年冬天王出居于郑传曰初甘昭公有宠于
卷三 第 41a 页 WYG0146-0062c.png
惠后(云/云)颓叔桃子曰我实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太叔以
狄师攻王王御士将禦之王曰先后其谓我何(云/云)天子
无出书曰天王出居于郑避母弟之难也
二十八年夏四月(云/云)卫侯出奔楚传曰卫侯欲与楚国
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说于晋卫侯出居于襄牛(云/云)卫侯
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
文十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十一年传曰郕太子朱
儒自安于夫钟国人弗徇十二年传曰春郕伯卒郕人
卷三 第 41b 页 WYG0146-0062d.png
立君太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公以诸侯逆之非礼也
故书曰郕伯来奔不书地尊诸侯也
襄十四年夏四月(云/云)己未卫侯出奔齐传曰卫献公戒
孙文子宁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二
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(云/云)公出奔齐(云/云)
使祝宗告亡且告无罪定姜曰无神何告若有不可诬
也有罪若何告无舍大臣而与小臣谋一罪也先君有
冢卿以为师保而蔑之二罪也余以巾栉事先君而暴
卷三 第 42a 页 WYG0146-0063a.png
妾使余三罪也告亡而已无告无罪
昭三年冬(云/云)北燕伯款出奔齐传曰燕简公多嬖宠欲
去诸大夫而立其宠人冬燕大夫比以杀公之外嬖公
惧奔齐书曰北燕伯𣢾出奔齐罪之也
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传曰楚费无极取货于东
国而谓蔡人曰朱不用命于楚君王将立东国若不先
从王欲楚必围蔡蔡人惧出朱而立东国(云/云)
二十三年秋七月莒子庚舆来奔传曰莒子庚舆虐而
卷三 第 42b 页 WYG0146-0063b.png
好剑苟铸剑必试诸人国人患之又将叛齐乌存率国
人以逐之
二十五年秋(云/云)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
公于野井传曰齐侯将唁公于平阴公先至于野井齐
侯曰寡人之罪也使有司待于平阴为近故也书曰公
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礼也将求于人则
先下之礼之善物也
哀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七年传曰秋伐邾(云/云)
卷三 第 43a 页 WYG0146-0063c.png
邾子益来(云/云)八年传曰乃归邾子邾子又无道吴子使
太宰子馀讨之囚诸楼台栫之以棘使诸大夫奉太子
革以为政十年传曰春邾隐公来奔齐甥也故遂奔齐
桓十一年秋(云/云)九月(云/云)郑忽出奔卫传曰雍氏宗有宠
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(云/云)祭仲与
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秋九月丁亥昭公奔卫己亥
厉公立
昭元年秋(云/云)莒展舆出奔吴传曰莒展舆立而夺群公
卷三 第 43b 页 WYG0146-0063d.png
子秩公子召去疾于齐秋齐公子锄纳去疾展舆奔吴
(云/云)君子曰莒展之不立弃人也夫人可弃乎诗曰无竞
维人善矣
八年夏四月(云/云)陈公子留出奔郑传曰哀公有废疾三
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(云/云)
公子胜愬之于楚(云/云)公子留奔郑
二十六年冬十月(云/云)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二
十二年夏经书王室乱二十三年秋经书尹氏立王子
卷三 第 44a 页 WYG0146-0064a.png
朝二十六年传曰晋师克巩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
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嚚奉周之典籍以奔

 释例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股肱元首同体合用相
 须而成也然假异气以合德执名义以相服非忠诚
 之感和理之应则四体交兢元首失德燕𣢾以多宠
 见逐郑突以专臣失位蔡朱以外谗出奔莒展以弃
 人不立由此观之君臣之间有衅多矣唯秉德而志
卷三 第 44b 页 WYG0146-0064b.png
 公者必博听而远览无常亲也无常疏也有亲必有
 疏有常必致非常也此人君之安危今古之成败也
 诸侯有国社稷是重州公如曹度其国危危而无患
 虑容身于鲁社稷绝祀非奔非朝故实来内讳奔谓
 之孙使若不为臣子之所逐自孙位而去之(案之字/庄元年)
 (引释例/作者字)文姜与公如齐以淫见谪惧而归诚于襄(案/此)
 (句庄元年正义引释例/作惧而归诉于襄公)襄公戕公而委罪于彭生(案/戕)
 (字庄元年正义/引释例作杀字)弑公之谋姜所不与疑惧而自留于
卷三 第 45a 页 WYG0146-0064c.png
 齐庄公感其不反以阙即位之礼故姜氏自齐而还
 鲁鲁人探情以责之故复出奔夫子以为姜氏罪不
 与弑于庄公之义当以母淫于齐而绝其齐亲内全
 母子之道故经不称姜氏传曰绝不为亲礼也明绝
 之于齐也文姜称夫人明母义存也哀义外淫故孙
 称姜氏明义异也文姜之身终始七如齐再如莒皆
 以淫行书出而不书反(案书出庄元年正/义引释例作书行)则元年之
 还亦不告庙推此可知也纪侯力弱虑穷自以列国
卷三 第 45b 页 WYG0146-0064d.png
 不忍屈臣于齐使纪季以酅求安而脱身外寓季果
 为附庸社稷有奉故不言灭不见迫逐故亦不言奔
 大去者不反之辞盖时史即实而言仲尼不改故传
 不言故书书曰也天子以天下为家故传曰凡自周
 无出今以出居为名而不书奔殊之于列国郕之世
 子以地来奔此罪人也公乃嘉而君之谬用诸侯之
 礼待之同于郕伯夫子即而书郕伯来奔书斯示此
 亦有意于褒贬也诸侯奔亡皆迫逐而苟免非自出
卷三 第 46a 页 WYG0146-0065a.png
 也傅称卫孙林父宁殖出其君名在诸侯之策此以
 臣名赴告之文也仲尼之经更没逐者主名以自奔
 为文者责其君不能自安自固所犯非徒所逐之臣
 也且卫赴不以名而燕赴以名各随赴而书之者义
 在于彼不在此也傅不发于蔡朱卫衎而发于燕𣢾
 者𣢾罪轻于卫衎而重于蔡朱故举中示例以兼通
 上下也朱虽无罪据其失位而出奔(案此句永乐大/典作据位出奔)
 (从春秋序正义/所引释例增)亦其咎也晋侯问于师旷曰卫人出
卷三 第 46b 页 WYG0146-0065b.png
 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
 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
 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
 出乎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之
 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焉用之弗去何为天之爱
 民甚矣岂使一人肆千民上以从其淫必不然矣晋
 悼感卫衎而发问师旷恃其目盲因问答以极言且
 明君不能君故臣亦不能臣罪不纯在臣也郑忽既
卷三 第 47a 页 WYG0146-0065c.png
 葬免丧而不称君者忽为太子有母氏之宠宗卿之
 援有功于诸侯此太子之盛者也守介节以失大国
 之助知三公子之强不用祭仲之言修小善洁小行
 从匹夫之仁忘社稷之大计故君子谓之善自为谋
 言不能谋国也父卒而不能自君郑人亦不君之是
 以出则降名以赴入则逆之以太子之礼始于见逐
 终于见杀三公子更立乱郑国者实忽之由也故仲
 尼因而示义也公子留莒展舆书名者篡弑而立未
卷三 第 47b 页 WYG0146-0065d.png
 列于会也诸侯即位上有王命次则列国以为班然
 后成君故凡不受先君之命者虽已踰年不与诸侯
 会而出奔皆不称爵此古之常制故传曰会于平州
 以定公位也
 
 
 
 春秋释例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