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一
卷一 第 1a 页 WYG0146-0005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春秋释例卷一
            晋 杜预 撰
  公即位例第一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其篇目亦存)
隐元年春王正月传曰不书即位摄也
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
庄元年春王正月传曰不称即位文姜出故也
闵元年春王正月传曰不书即位乱故也
卷一 第 1b 页 WYG0146-0005d.png
僖元年春王正月传曰不称即位公出故也
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
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
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
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
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
定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
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
卷一 第 2a 页 WYG0146-0006a.png
   右公即位凡八
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传曰春王正月公在楚
释不朝正于庙也
昭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传曰春王正月公在乾
侯不先书郓与乾侯非公且徵过也
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传曰春王正月公在乾
侯言不能外内也
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传曰春王正月公在乾
卷一 第 2b 页 WYG0146-0006b.png
侯言不能外内又不能用其人也
 释例曰凡有国有家者必审别嫡庶以明正统君薨
 之日嗣子之位国已定也尚书顾命即是天子在殡
 之遗制也推此亦足以准诸侯之礼矣天子诸侯丧
 制与士不同国史每备而录其得失嗣子位定于初
 丧而改元必须踰年者继父之业成父之志不忍有
 变于中年也遭丧继立者每新年正月必改元正位
 百官以序故国史皆书即位于策以表之隐既继室
卷一 第 3a 页 WYG0146-0006c.png
 之子于第应立而寻父娶仲子之意委位以让桓天
 子既已定之诸侯既已正之国人既已君之而隐终
 有让国授桓之心所以不行即位之礼也隐庄闵僖
 虽居君位或有故而不修即位之礼或让而不为或
 痛而不忍或乱而不得礼废事异国史固无所书非
 行其礼而不书于文也(案遭丧继立者以下永乐大/典无之从隐元年正义所引)
 (释例/补入)文公成公先君之丧未葬而书即位因三正之
 始明继嗣之正表朝仪以固百姓之心此乃国君明
卷一 第 3b 页 WYG0146-0006d.png
 分制之大礼譬周康王麻冕黼裳以行事事毕然后
 反丧服也虽踰年行即位之礼名通于国内必须既
 葬卒哭乃免丧古之制也(案文公成公以下永乐大/典无之从文元年正义所)
 (引释例/补入)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丧在外
 踰年而入故因五日改殡之节国史用元年即位之
 礼因以此年为元年也然则正月之时未有公矣公
 未即位元必不改而于春夏即称元年者公未即位
 必未改元未改之日必乘前君之年于时春夏当名
卷一 第 4a 页 WYG0146-0007a.png
 此年为昭公三十三年及六月既改之后方以元年
 纪事及史官定策须有一统不可半年从前半年从
 后虽则年初亦通此岁故入年即称元年也古法既
 然故汉魏以来虽于秋冬改元史于春夏即以元年
 冠之是有因于古也(案癸亥以下永乐大典无之从/定元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)
 襄二十九年经书春王正月公在楚传曰释不朝正
 凡公之行始则书所如还则书公至今复书在楚者
 (案此句襄二十九年正义引/释例作今中复书公在楚者)明国之守臣每月亦以
卷一 第 4b 页 WYG0146-0007b.png
 公不朝之故告于庙也每月必告而特于正月释之
 者盖岁之正也月之正也日之正也三始之正嘉礼
 所重人理所以自新故特显所以通他月也公之在
 外所以阙朝正之礼甚多唯书此一年释此一事者
 斯礼有常非义例所急故因公远出踰年存此一事
 以示法也鲁之群公以疾不视朔多矣亦因齐事而
 见(案六十六年正义引释/例此句作因有事而见)亦释不朝正之义也昭公
 之孙每正月必书者以孙告庙也昭二十五年始出
卷一 第 5a 页 WYG0146-0007c.png
 居郓及乾侯累岁居外而仲尼不书于经故传曰不
 先书郓与乾侯非公且徵过也既以非责公之妄且
 明过谬之可掩故不显书其在外使若在国然也自
 三十年至于终殁则皆显书所在之地传皆随年而
 互言其事明罪之在公非复过误也(案昭三十年正/义引释例误作)
 (谬/)三代封建自上及下降杀以两君不亢高臣不极
 卑强弱相参众力相须贤愚相厕故虽有昏乱之君
 必有忠贤之辅(案昭三十年正义/引释例必作亦)我周东迁晋郑是
卷一 第 5b 页 WYG0146-0007d.png
 依无知之乱实获小白骊姬之妖重耳以兴天下虽
 瓦解而不土崩海内虽糜沸而不瓮溢(案昭三十年/正义引释例)
 (此句作海内虽/鼎沸而不盆溢)天生季氏以贰鲁侯季氏未有篡夺
 之恶公虽失志亦无抽筋倒悬之急听用隶竖侥倖
 之私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身死于外见贬于春
 秋也凡新君即位必书元以明年首称王以壹纪统
 年之四节虽或无事必在于事难时也传各言其所
 感而已颖氏说以为鲁十二公国史尽书即位仲尼
卷一 第 6a 页 WYG0146-0008a.png
 修之乃有所不书若实即位则为隐公无让若实有
 让则史无缘虚书也又贾氏云不书隐即位所以恶
 桓之篡然则僖不篡闵闵不篡庄而此三君皆不书
 即位复以何恶隐公傅则以摄为文庄公傅则以姜
 出为文闵公傅则以乱为文僖公傅则以公出为文
 此皆是实不假文托义也丘明于四公发傅以不书
 不称起文其义一也(案邱明三句永乐大典无之从/隐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增入)
 刘贾颖又欲为傅文生例云恩深不忍则傅言不称
卷一 第 6b 页 WYG0146-0008b.png
 恩浅可忍则傅言不书(案此四句永乐大典误作恩/深不忍传言不书从隐元年)
 (正义所引/释例改正)博据傅词殊多不通案杀栾盈则云不言
 大夫(案永乐大典无案字从隐/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杀良霄则云不称大
 夫君氏卒则云不曰薨不言葬不书姓郑伯克段则
 云称郑伯(案郑伯克段六字永乐大典脱去/从隐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增入)此皆同
 意而别文之验也傅本意在解经非曲文以生例也
 (案曲字永乐/大典误作由)若当尽错综傅辞以生义类则不可通
 苟说此一两事虽欲槩观终必泯焉
卷一 第 7a 页 WYG0146-0008c.png
  会盟朝聘例第二(案此篇见永乐大典/典惟篇目佚今补)
隐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傅曰春王正
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
桓二年春(云/云)三月公会齐候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
傅曰会于稷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
十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傅曰春会于曹曹人致
饩礼也
僖元年秋(云/云)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
卷一 第 7b 页 WYG0146-0008d.png
傅曰盟于荦谋救郑也
五年夏(云/云)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
王世子于首止傅曰会于首止会王太子郑谋宁周也
九年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
葵丘傅曰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
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
盂执宋公以伐宋傅曰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
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
卷一 第 8a 页 WYG0146-0009a.png

文十七年夏(云/云)六月诸侯会于扈傅曰晋侯蒐于黄父
遂复合诸侯于扈平宋也公不与会齐难故也书曰诸
侯无功也
宣七年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傅曰
晋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
盟于黄父公不与盟以赂免故黑壤之盟不书讳之也
襄五年秋(云/云)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曹伯莒子
卷一 第 8b 页 WYG0146-0009b.png
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于戚傅曰九月丙
午盟于戚会吴且命戍陈也穆叔以属鄫为不利使鄫
大夫听命于会
八年夏(云/云)季孙宿会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
邢丘傅曰五月甲辰会于邢丘以命朝聘之数使诸侯
之大夫听命季孙宿齐高厚宋向戌卫宁殖邾大夫会
之郑伯献捷于会故亲听命大夫不书尊诸侯也
十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丐齐人宋人卫
卷一 第 9a 页 WYG0146-0009c.png
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把人小邾人会
吴于向傅曰春吴告败于晋会于向为吴谋楚故也夏
傅曰于是齐崔杼宋华阅仲江会伐秦不书惰也向之
会亦如之卫北宫括不书于向书于伐秦摄也
十六年春(云/云)二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
邾子薛伯把伯小邾子于湨梁傅曰晋侯与诸侯晏于
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荀偃怒
且曰诸侯有异志矣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于是
卷一 第 9b 页 WYG0146-0009d.png
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宁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
盟曰同讨不庭
(云/云)叔老会郑伯晋荀偃卫宁殖宋人伐许传曰书曰
会郑伯为夷故也
二十六年夏(云/云)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傅
曰六月公会晋赵武宋向戌郑良霄曹人于澶渊以讨
卫疆戚田(云/云)赵武不书尊公也向戌不书后也郑先宋
不失所也
卷一 第 10a 页 WYG0146-0010a.png
二十七年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
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傅曰宋向戌善于
赵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
三十年冬十月(云/云)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
邾人滕人薛人把人小邾人会于澶渊宋灾故傅曰为
宋灾故诸侯之大夫会以谋归宋财冬十月叔孙豹会
晋赵武齐公孙虿宋向戌卫北宫佗郑罕虎及小邾之
大夫会于澶渊既而无归于宋故不书其人君子曰信
卷一 第 10b 页 WYG0146-0010b.png
其不可不慎乎澶渊之会卿不书不信也夫诸侯之上
卿会而不信宠名皆弃不信之不可也如是诗曰文王
陟降在帝左右信之谓也又曰淑慎尔止无载尔伪不
信之谓也书曰某人某人会于澶渊宋灾故尤之也不
书鲁大夫讳之也
定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傅曰公会齐侯于祝其实
夹谷孔丘相犁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
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(云/云)
卷一 第 11a 页 WYG0146-0010c.png
齐侯闻之遽辟之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境而
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
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齐侯将
亨公孔丘谓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吾子何不闻焉事既
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
合飨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
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
已也乃不果享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田
卷一 第 11b 页 WYG0146-0010d.png
哀七年夏公会吴于鄫傅曰夏公会吴于鄫吴来徵百
(云/云)邾茅夷鸿以束帛乘韦自请救于吴曰(云/云)若夏盟
于鄫衍秋而尽背之(云/云)
十二年夏(云/云)公会吴于橐皋傅曰会吴于橐皋吴使太
宰嚭请寻盟公不欲使子贡对(云/云)乃不寻盟
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傅曰秋卫侯会吴于郧公及
卫侯宋皇瑗盟而卒辞吴盟
十三年夏(云/云)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傅曰夏公会单
卷一 第 12a 页 WYG0146-0011a.png
平公晋定公吴夫差于黄池(云/云)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
(云/云)乃先晋人
 释例曰傅曰朝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会以训
 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
 业间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
 明古之制也春秋之世文襄之伯其务不烦更制三
 年而聘五年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足以昭礼命
 事谋阙而已虽备此制迫于事难君臣交驰相继于
卷一 第 12b 页 WYG0146-0011b.png
 时或以拜朝或以殷聘初聘报聘来谓使而来见疏
 数之节无复常制皆书有礼者亦时之所宜也将求
 于人必先下之故公孙夏谢晋不敏君子称善事大
 国也称朝者两君相见揖让于两楹之间聘者使问
 于邻国必皆使卿尊君命也会者讲礼示威遇者草
 次相见二国君各简其礼若道路相逢遇也盟者(案/永)
 (乐大典无者字从隐元年/傅正义所引释例增入)杀牲载书大国制其言小
 国尸其事珠槃玉敦以承流血而同歃(案隐元年傅/正义所引释)
卷一 第 13a 页 WYG0146-0011c.png
 (例承字/作奉)地主致饩侯伯致礼于其国都则主人与于
 盟可知故称客而不复称主盟于齐盟于宋是也天
 子畿内封爵各无明据礼记又是后儒所集(案隐元/年正义)
 (引释例此句作/礼记后人所作)亦不正与春秋同今案春秋以考之
 居三公六卿之位者皆以伯爵子爵居位而别食采
 邑经自因氏以为文其称公者皆三公非五等之公
 也称伯称子皆爵称也通经传既无称侯又无称男
 者天子之制本不以此爵赐畿内也毛凡之等始以
卷一 第 13b 页 WYG0146-0011d.png
 列国入为公卿世事天朝而本封绝灭者若灭虢鄫
 之等或畿内诸侯据其本封兼仕王朝者也王之公
 卿皆书爵祭伯凡伯是也大夫称字(案永乐大典句/首有卿字从隐)
 (元年正义所/引释例删)南季荣叔是也元士中士称名刘夏石
 尚是也下士称人公会王人于洮是也其或称祭公
 举官而言也单伯或称子时王降爵也附庸称名郳
 犁来是也鲁之叔孙父兄再命而书于经晋之司空
 亚旅一命而经不书推此知诸侯之卿大夫再命以
卷一 第 14a 页 WYG0146-0012a.png
 上皆书于经自一命已下大夫及士经皆称人名字
 不得见也(案昭十二年正义/引释例字作氏)王之世子不名诸侯之
 世子则名会王世子于首止曹世子射姑来朝是也
 附庸世子称人邾人牟人葛人来朝是也此皆典策
 之正文也至于夫子治春秋则因事以示臧否王官
 之宰当以才授位而渠伯纠摄父之职出聘列国故
 去字称名盖姓渠名伯纠也仍叔之子王以恩使故
 称父以讥幼弱嘉陈之好故不名其卿贱榖伯邓侯
卷一 第 14b 页 WYG0146-0012b.png
 故以名系爵贬把伯贵仪父诸此谓夫子之变例也
 名重于字故君父之前自名朋友之接自字是以春
 秋之义贬责书其名斥所重也褒厚显其字避所讳
 也傅灭入例卫侯燬灭邢同姓故名又云榖伯绥邓
 侯吾离来朝名贱之也又云不书蔡许之君乘楚车
 故也谓之失位此皆贬诸侯之例例不称人也(案此/二句)
 (永乐大典作此皆褒贬之例例有不称/人也从庄十四年正义所引释例改正)诸侯在事(案/永)
 (乐大典诸侯下衍一故字从/庄十四年正义所引释例删)傅有明文而经称人者
卷一 第 15a 页 WYG0146-0012c.png
 凡有十二条(案庄十四年正义/引释例作十一条)丘明不示其义而诸
 儒皆据案生意原无所出贬诸侯而绌爵称人(案绌/爵庄)
 (十四年正义引/释例作去爵)是为君臣同文非正等差之谓也又
 澶渊大夫之会傅曰不书其人案经皆去名称人至
 诸侯亲城缘陵(案至字亲字永乐大典脱从/庄十四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傅亦曰
 不书其人而经总称诸侯此大夫及诸侯经傅所以
 为别也通校春秋自宣公五年以下百数十年诸侯
 之咎甚多而皆无贬称人者益明此等当时告命记
卷一 第 15b 页 WYG0146-0012d.png
 注之异非仲尼所以为例故也楚之君臣最多混错
 旧说亦随文强生善恶之状混渎无已其不能得辞
 则皆言恶蛮夷得志然当齐桓之盛而经以屈完敌
 之若此必有褒贬非抑楚也此乃楚之初兴未闲周
 之典礼告命之书(案书字庄二十三年/正义引释例作礼字)自生同异犹
 秦之僻陋不与中国准故春秋亦未以存例也楚之
 熊绎始封于楚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及武
 王熊达始居江汉之间然犹未能自同于列国故经
卷一 第 16a 页 WYG0146-0013a.png
 称荆败蔡师荆人来聘楚人使宜申来献捷从其所
 居之称而总其君臣至于鲁僖始称楚人而班次在
 于蔡下僖二十一年当楚成王之世能遂其业同公
 侯会于盂(案此句成二年正义引释/例作内列于公侯会于盂)楚之君爵始与
 中国列然其臣名氏犹多差错(案差错成二年正/义引释例作参错)
 鲁成二年楚公子婴齐始乃具列传曰卿不书匮盟
 也兼为楚臣示例也自此以上春秋未以入例自此
 以下褒贬之义可得而详(案成二年正义引释例/此句作可得而论之也)
卷一 第 16b 页 WYG0146-0013b.png
 晚通上国故其君臣朝会不同于例亦随楚之初始
 也(案随字襄二十九年/正义引释例作犹)庄三十二年庆父既杀子般
 国人不与惧而适齐时鲁无君其行无辞盖假赴告
 之礼而出也云介葛卢东夷之国也实以朝来故传
 书其朝不能备仪故经但称来也郤犨文子交盟会
 鲁晋之君其意一也故唯书来盟举重者也周礼诸
 侯之适子誓于天子则下其君礼一等未誓则以皮
 帛继子男此谓公诸伯子男之世子出会朝聘之仪
卷一 第 17a 页 WYG0146-0013c.png
 也誓者告于天子正以为世子受天子报命者也未
 誓谓在国正之而未告天子者也曹之世子未誓而
 来故宾之以上卿谓比于诸侯之上卿也继子男之
 末命数相准故也齐世子光光之立也闻于诸侯则
 亦是未誓天子之文于次亦当宾之以上卿继子男
 之末晋侯嘉其先至故特进之令在滕薛之上此谓
 霸主临时之宜非常例也鄫之国君既正属役于鲁
 则降比附庸不得复在诸侯本例故世子从豹如晋
卷一 第 17b 页 WYG0146-0013d.png
 经不书及傅曰比诸鲁大夫也胥命于蒲本无嫌隙
 申约言以相继故傅曰不盟也郑人来渝平公及齐
 侯平莒及郯之属皆弃恶从好盟要以成信不歃血
 也而宋人及楚平暨齐平时实盟而书平者从赴辞
 也昭六年冬齐侯伐北燕七年春而平冬春相接其
 间无异事省文故不重言燕犹桓五年冬州公如曹
 六年春因曰实来也(案曰字昭七年正/义引释例作书)傅以其不分
 明故超见齐燕平之月以正之也(案超见昭七年正/义引释例作起见)
卷一 第 18a 页 WYG0146-0014a.png
 盟于邓盟于荦盟于戚公既在会而不书其盟者以
 理推之会在盟前知非后盟也盖公还告会而不告
 盟也诸侯畏晋而窃与楚盟故书盟而贬其卿此所
 以成晋为盟主也吴之强大始于会鄫终于黄池凡
 三会三伐三盟唯书会伐而不书盟者吴以盟主自
 居而行其夷礼礼仪不典则神明不蠲非所以结信
 义昭明德故不录其盟不与其成为盟主也既不与
 吴之为盟主则宋鲁卫三国私盟可许故无贬文也
卷一 第 18b 页 WYG0146-0014b.png
 稷之会经称成宋乱成犹平也桓公受赂立华氏贪
 纵之甚也恶其指斥故远言始与三国为会之本意
 也璧假易田而谓之假皆所以讳国恶也公子结媵
 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经备其事而传无
 释文公羊谷梁盖以为从鲁女媵陈国之妇于鄄闻
 齐宋有乱遂权事之宜以成二君之好一人而二事
 得失先见于当时故但遂之而已也襄仲既受命聘
 周未发又兼受命聘晋故传云将聘于周遂初适晋
卷一 第 19a 页 WYG0146-0014c.png
 也入自春秋九十馀岁鲁大夫于是始聘晋国故云
 初聘也齐仲孙之来发于省鲁之难故不言聘不称
 其名故曰嘉之高子盟不称使得遂之宜亦其义也
 祭叔来聘傅无明文谷梁以为祭叔为祭公来聘天
 子内臣不得外交故不言使不与其得外聘也鲁受
 其聘行其礼故书聘也盟者假神明以要不信故载
 辞或称同以服异为言也未有臣而盟君臣而盟君
 是子可盟父(案可字永乐大典脱从僖/五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故春秋王世
卷一 第 19b 页 WYG0146-0014d.png
 子以下会诸侯者皆同会而不同盟洮之盟王室有
 子带之难襄王惧不得立告难于齐遣王人与诸侯
 盟故传释之曰谋王室以明王室敕其来盟非诸侯
 所敢与也践土之盟王子虎临会诸侯而不同歃故
 经唯列诸侯(案唯字襄三年正/义引释例作但)而传具载其实此实
 圣贤之垂意以为将来之永法也一年之间诸侯辑
 睦翼戴天子而翟泉之盟子虎在列君子以为非天
 子之命亏上下常节故不存鲁侯而人子虎以示笃
卷一 第 20a 页 WYG0146-0015a.png
 戒也诸在盟者经皆夺其宠名传既见所加罪又重
 明不会公侯之法明兼有二阙也鸡泽之会单子与
 盟亦王所命也(案孔颖达襄三年正义云杜言王使/盟者传无其文正以经无贬责知是)
 (命使/盟也)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是以得会伯子男也传
 称叔老会郑伯为夷故此其义也卫叔武称子见丧
 称例会以训上下之则盟以申旧要之言虽一时之
 事所用礼殊在会列众国之名则在盟总曰诸侯因
 事约文皋鼬之盟鲁侯重见会盟异处也若夫会盟
卷一 第 20b 页 WYG0146-0015b.png
 名列未彰总曰诸侯者或会而无功或功不及其事
 也不书其会后者通谓君臣相会不及会所故总书
 其国而不见地所以避不敏也若战阵之事则皆列
 诸侯唯不书战地处父为晋正卿动不以礼而亲与
 公盟故贬其族族去则非卿故以微人常称为耦也
 以直厌不直而随比称人则所罪之名不彰故特书
 处父也(案孔颖达文二年正义云春秋卿则书名氏/贱者则称人外卿之贬例皆称人鲁卿之贬)
 (乃去其族去族与称人相类即是不为卿也处父为/晋正卿不能匡君以礼君使盟鲁即从君命故贬去)
卷一 第 21a 页 WYG0146-0015c.png
 (其族若言处父是晋之贱人故不复书公直言及晋/处父盟若鲁之贱人往与之盟也贱人不合书名举)
 (其所为之事而已以徵人常称与处父为耦若处父/亦贱人也曾以徵人敌徵人直也晋以卿敌公不直)
 (也经以鲁之直厌晋之不直也不贬处父称人者/称人则恶名不见贬其族留其名所以恶处父也)
 于守臣受命不受辞出疆有可以利社稷者(案文八/年正义)
 (引释例出/疆作出竟)专之可也故襄仲始盟赵盾遂会盟伊洛
 之戎四日之间经再书公子不可以遂事常辞显之
 也古之盟会必备礼仪示等威明贵贱各以成礼为
 节节制兼备则名位不愆华孙居扰攘之世而能率
卷一 第 21b 页 WYG0146-0015d.png
 由古典所以敬事而自重也使自重而事敬则鲁尊
 而礼笃故贵之也至于宴会追称先人之罪为己谦
 辞谦以失辞故传云鲁人以为敏明君子之所不与
 也宋伐陈之贰而受楚之讨可谓守清丘盟信也诸
 侯背宋不救故传云不实其言华椒奉君命以结信
 当徵言以成利者也而承群伪之言以误其国故宋
 可为守信而华椒亦受虚谬之贬也(案孔颖达宣十/二年正义云传)
 (云盟曰恤病讨贰陈贰于楚而宋讨之卫救陈不讨/贰也楚伐宋而晋卫不救不恤病也是晋卫背盟故)
卷一 第 22a 页 WYG0146-0016a.png
 (贬其大夫而称人曹是小国贬与不贬俱当称人故/不言曹也明年傅称君子曰清丘之盟唯宋可以免)
 (则宋不违盟而亦贬宋卿者彼晋卫曹并皆伪妄华/椒承群伪之言以谋其国致使宋为盟故伐陈楚人)
 (讨之伐陈怒楚被伐无救宋虽有守/信之善为诸国失信而累及椒也)袁侨后至礼不
 敌诸侯故以大夫盟大夫礼之正也溴梁之盟总称
 大夫文异于鸡泽者记事者异非傅例也邢丘之会
 晋悼霸功就德立刑行其务不烦诸侯故别遣鲁公
 而约以大夫听命是时郑伯献捷而亲于会则诸侯
 大夫虽在列不为敌公侯公侯之名无所加尊故春
卷一 第 22b 页 WYG0146-0016b.png
 秋特贬四国大夫所以尊崇晋德明示来世尊晋侯
 者明罪在大夫犹尊秦谓之崇德也蜀之盟蔡侯许
 君之参会故婴齐无讥澶渊之会赵武向戌良霄以
 大夫而会鲁公(案公字襄二十六年/正义引释例作侯)违古礼之制其
 罪一也戌加后会之尤霄有不失所之进文不得并
 言卿不书罪之故特言尊公则非三人之所敌三人
 之罪既正而二人独以他义别序也季氏专鲁禄之
 去公室三世矣制命出于私门非国所知也叔孙豹
卷一 第 23a 页 WYG0146-0016c.png
 鲁之贤臣欲匡难以矫时故季孙惮之不敢以己意
 假公命以敦叔孙释己而依顺也邾滕之班不列于
 会豹不登朝固请受命而行临会邾滕降次事非机
 危既不驰请又不辞会而师意改命(案师意襄二十/七年正义引释)
 (例作/率意)失命之甚君饱食于深宫今一出命恭命之使
 所宜崇长虽有小失遂而申之国内固知我君之命
 不可以违则季氏有惧而义士生心君子以谓豹不
 倚顺以显弱命之君而辨小是以自从故以违命贬
卷一 第 23b 页 WYG0146-0016d.png
 之也蔡许之君附乘于楚谓之失位诸侯之卿在于
 盟誓一言之违宠名皆丧此则仲尼之微意而明将
 来之刑罚也卫北宫括惰于会向摄于伐秦一年之
 中兴废随事过而能改不远复无祗悔之义也凡此
 三百七十馀条刘贾许君曲为辞义来盟细碎既非
 经传本体又诸无传者或有直辞不须传文绝落而
 诸儒皆妄为生义趋于不穷今诸经无传非直辞者
 皆从阙文也夹谷之会齐侯劫公孔丘以义叱之以
卷一 第 24a 页 WYG0146-0017a.png
 兵威之将盟又使兹无还责侵田距齐之享屈强国
 正典仪此圣人之大司也(案司字/有讹误)徒以二君虽会而
 兵刃相要二国微臣共终盟事故贱而不书非所讳
 也旧说以同于黑壤之辱为负仲尼也(案孔颖达定/十年正义云)
 (贾逵云不书盟讳以三百乘从齐师其意以宣七年/盟于黑壤而不书经传言晋侯之立也公不朝又不)
 (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公不与盟不书盟讳之也/缘彼有讳谓此亦讳案此会孔子相反汶阳之田以)
 (共齐命孔子意也得其三邑而以三百乘从之为相/当矣于鲁不为负何以讳其盟即以三邑田少不足)
 (以当三百乘孔子不㦄惟命反此而已今令反此共/命必其足以相当何以讳其从齐也若三百乘从齐)
卷一 第 24b 页 WYG0146-0017b.png
 (必是可讳孔子为相义不能拒何贵乎圣人也故杜/以为于是孔子以公退贱者终其事要盟不洁故略)
 (不/书)遇者仓卒简仪若道路相逢遇者耳于礼(案此句/隐四年)
 (正义引释/例作周礼)诸侯冬见天子曰遇刘氏因此名以说春
 秋自上与传违案礼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觐冬曰遇
 此四时之名今春秋不皆同又于礼(案又字隐四年/正义引释例作)
 (之/)冬见天子当是百官备物之时而云遇礼简易经
 书季姬鄫子遇于防此妇呼夫共朝岂用见天子之
 礼于理皆违
卷一 第 25a 页 WYG0146-0017c.png
  战败例第三(案此篇永乐/大典全阚)
 释例曰长勺之役虽俱陈而鼓音不齐槜李之役越
 人患吴之整以死士乱吴虽皆已陈犹以独克为文
 者举其权诈也(庄十年正/义引释例)鲁败宋莒再发未陈之例
 者嫌君臣有异也(庄十一年正义引释例曰案庄十/一年公败宋师于鄑传 凡师敌)
 (未陈曰败某师昭五年叔弓败莒师于鼢泉传曰莒/未陈也是再发例也以上释传例敌未陈曰败某师)
 (句/)桓十三年战不书所所者期战所在之地也公会
 战而后其期犹及诸侯共其成败故备书诸国而不
卷一 第 25b 页 WYG0146-0017d.png
 书地成十六年传曰战之日齐国佐至于师此其类
 也然则诸战书日者日即从月计此经当云二月己
 巳公会纪侯郑伯今退己巳于郑伯之下者春秋之
 例公之出会例多以月要盟战败例多以日故己巳
 之文在公会纪侯郑伯之下十二年十二月及郑师
 伐宋丁未战于宋亦其类也(桓十三年正/义引释例)令狐之役
 晋人潜师夜起而书战者晋讳背其前意而夜薄秦
 师以战告也河曲之战秦晋交绥长岸之战吴楚两
卷一 第 26a 页 WYG0146-0018a.png
 败交绥并退军士未慭吴楚俱病莫肯以告故皆书
 战而不书败也邲之战上军先陈林父乃败故书战
 又书败也(庄十一年正/义引释例)楚之囊瓦贪佩马以致讨称
 人罪贱之也(定四年正义引释例战案/以上释传例皆陈曰 句)鄢陵之战楚
 师徒未大崩楚子伤目而退故指事而言也言楚子
 身败非师败也故言楚子败绩僖十五年晋侯戎马
 还泞而止为秦所获师不大崩故不言败也(庄十一/年正义)
 (引释例奔案以上释/传例大 曰败绩句)若太叔段之比才力足以服众
卷一 第 26b 页 WYG0146-0018b.png
 威权足以自固进不成为外寇强敌退复狡壮有二
 君之难而实非二君克而胜之则不言彼败绩但书
 所克之名(案此系庄十一年集解之文正义谓释例/与此尽同 又案以上释传例得儶曰克)
 (句/)覆者谓威力兼备若罗网之所掩覆一军皆所禽
 制故以取为文专制之辞也(哀九年正义引释例之/案此释传例覆而败)
 (曰取某/师句)
  母弟例第四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其篇目亦存)
隐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传曰公子吕曰国不堪
卷一 第 27a 页 WYG0146-0018c.png
(云/云)公曰无庸将自及(云/云)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
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
乘以伐京京叛太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
太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
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
之也
七年夏(云/云)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传曰齐侯使夷仲年来
聘结艾之盟也
卷一 第 27b 页 WYG0146-0018d.png
桓三年(云/云)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传曰冬齐仲年来聘
致夫人也
十四年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传曰夏郑子人来寻
盟且修曹之会
宣十七年冬十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传曰冬公弟叔
肸卒公母弟也傅例曰凡太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
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
成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传曰卫子叔黑背
卷一 第 28a 页 WYG0146-0019a.png
侵郑晋命也
襄二十年秋(云/云)陈侯之弟黄出奔楚传曰陈庆虎庆寅
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
书曰(云/云)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
二十三年夏陈侯之弟黄自楚归于陈传曰楚人纳公
子黄
二十七年夏(云/云)卫侯之弟鱄出奔晋传曰杀宁喜(云/云)
鲜曰逐我者出纳我者死赏罚无章(云/云)遂出奔晋(云/云)
卷一 第 28b 页 WYG0146-0019b.png
使止之不可及河又使止之止使者而盟于河托于木
门不向卫国而坐
三十年夏五月(云/云)天王杀其弟佞夫传曰儋括欲立王
子佞夫佞夫弗知戊子儋括围蔿逐成愆成愆奔平畤
五月癸巳尹言多刘毅单蔑甘过巩成杀佞夫括瑕廖
奔晋书曰天王杀其弟佞夫罪在王也
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传曰秦后子有宠于桓
如二君于景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卯针适晋其车千乘
卷一 第 29a 页 WYG0146-0019c.png
书曰秦伯之弟针出奔晋罪秦伯也
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传曰哀公有废疾
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太子偃师而立公子留
(云/云)书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
定十年冬(云/云)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传曰宋
公子地嬖蘧富猎(云/云)地出奔陈公弗止辰为之请不听
辰曰是我迋吾兄也吾以国人出君谁与处冬母弟辰
暨仲佗石彄出奔陈
卷一 第 29b 页 WYG0146-0019d.png
十一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入于
萧以叛传曰春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入于
萧以叛秋乐大心从之大为宋患宠向魋故也
十四年秋(云/云)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
 释例曰母弟之宠异于众弟盖缘自然之情以养母
 氏之志公在虽俱称公子其兄为君则特称弟殊而
 异之亲而睦之既异隆友于之恩亦以将为人弟之
 敬成相亲之益也通庶子为君故不言夫人之子而
卷一 第 30a 页 WYG0146-0020a.png
 曰母弟母弟之见于经者二十而传之所发者六条
 而已凡称弟皆母弟此策书之通例也庶弟不得称
 弟而母弟得称公子(案得庄公二十五年/正义引释例作独)故传之所
 发随释而称(案宣十七年正义引释/例此句作随而释之)诸称弟者亲不
 言母皆必称弟也秦伯之弟针适晋女叔齐曰秦公
 子必归此公子亦国之常言得两通之證也仲尼因
 母弟之例据例以兴义郑伯怀害弟之心天王纵群
 臣而杀弟(案而字宣十七年正/义引释例作以字)夫子故探书其志而
卷一 第 30b 页 WYG0146-0020b.png
 显称二兄以首恶佞夫称弟不闻反谋也郑段去弟
 身为谋首也(案此四句二也字永乐大典无之/从隐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增入)然则
 兄害弟者(案隐元年庄二十五年正/义引释例兄字下有而字)则称弟以彰兄
 罪弟又害兄则去弟以罪弟身也推此以观其馀秦
 伯之弟针陈侯之弟黄卫侯之弟鱄出奔皆是兄害
 其弟者也秦伯有千乘之国而不能容其母弟传曰
 罪秦伯也归罪秦伯见针罪轻也陈侯不能制禦群
 臣(案群臣宣十七年正/义引释例作臣下)使逐其弟传曰言非其罪也
卷一 第 31a 页 WYG0146-0020c.png
 非黄之罪则罪在陈侯此互举之文也至于陈招杀
 兄之子宋辰率群卿以背宗国披大邑以成叛逆然
 不推刃于其兄故以首恶称弟称名从两下相杀也
 统论其义兄弟二人交相杀害各有曲直存弟则示
 兄曲也(案襄二十七年正义引/释例存作书示作是)郑伯既云失教若于
 例存弟(案隐元年正义/引释例于作依)则嫌善段也故特去弟而两
 见其义也若夫朝聘盟会嘉好之事此乃兄弟之笃
 睦非义例之所兴故仍因旧史之策或称弟或称公
卷一 第 31b 页 WYG0146-0020d.png
 子践土之盟叔武不称弟此其义也莒挐非卿非卿
 则不应书(案永乐大典脱非卿二字从/僖元年正义所引释例补入)今嘉获故特
 书之特书犹不称弟明诸书弟者皆卿也经书公子
 庆父伐于馀丘而公羊以为庄公母弟计其年岁既
 未能统军又无晋悼王孙满幼知之文(案知字永乐/大典误稚字)
 (从庄二年正义/所引释例改正)此盖公羊之妄而先儒曾不觉悟取
 以为左氏义今推案传之上下羽父之弑隐公皆䛦
 谋于桓公然则桓公已成人也传云生桓公而惠公
卷一 第 32a 页 WYG0146-0021a.png
 薨指明仲子唯有此男非谓生在薨年也桓公已成
 人而弑隐公公即位乃娶于齐自应有长庶故氏曰
 孟氏此明證也(案孔颖达庄二年正义云氏曰孟氏/傅文实然经称仲孙杜无明释八年)
 (传称仲庆父其举谥称之则谓之共仲盖庆父虽为/庶长而以仲为字其后子孙以字为氏是以经书仲)
 (孙时人以其庶长称孟故傅称孟孙其以谥配字而/谓之共仲犹臧僖伯管敬仲之类也刘炫云盖庆父)
 (自称仲欲同于正适言已少次庄公为三家之长故/以庄公为伯而自称仲春秋之例经称当时之事书)
 (其自称之辞其人自称仲孙不得不书为仲傅序已/往之事举其时人之语时人呼为孟氏不得不以孟)
 (录论语云孟孙问孝于我是时人呼云孟氏也楚公/子弃疾弑君取国改名为居经书楚子居卒是从其)
卷一 第 32b 页 WYG0146-0021b.png
 (自称/也)公疾问嗣于叔牙(案问嗣庄二年正/义引释例作问后)叔牙称庆
 父材疑是同母弟也傅称季友文姜之爱子与公同
 生故以死奉般情义相推考之左氏有若符契也今
 先儒说母弟善恶褒贬既多相错涉又云称弟皆谓
 公子不为大夫者得以君为尊案傅莒挐非卿乃法
 所不书书而不言弟非得以君为尊也凡聘享嘉好
 之事于是使卿故夷仲年来聘等(案此句宣十七年/正义引释例作故)
 (夷仲年/之聘)皆以卿称弟而行此例所谓凡称弟皆母弟
卷一 第 33a 页 WYG0146-0021c.png
 左氏传明文而自违之颖氏又曰臣无境外之交故
 去弟以贬季友子招乐忧故去弟以惩过郑段去弟
 唯以名通故谓之贬今此二人皆书公子公子者名
 号之美称又非所贬也
  吊赠葬例第五(案此篇见永乐大/典其篇目亦存)
隐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传曰
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且子氏未薨故名
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
卷一 第 33b 页 WYG0146-0021d.png
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预凶
事非礼也
三年秋武氏子来求赙传曰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
五年夏四月葬卫桓公传曰葬卫桓公卫乱是以缓
桓十七年秋八月(云/云)癸巳葬蔡桓侯
庄三年夏(云/云)五月葬桓王传曰夏五月葬桓王缓也
闵元年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传曰夏六月葬庄公
乱故是以缓
卷一 第 34a 页 WYG0146-0022a.png
文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三月(云/云)王使召
伯来会葬传曰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会葬礼

六年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传曰襄仲如晋葬
襄公
八年冬十月(云/云)公孙敖如京师传曰穆伯如周吊丧
九年春毛伯来求金传曰毛伯卫来求金非礼也不书
王命未葬也
卷一 第 34b 页 WYG0146-0022b.png
(云/云)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禭传曰秦人来归僖公成
风之襚礼也诸侯相吊贺也虽不当事苟有礼焉书也
以无忘旧好
宣十年夏四月(云/云)公如齐传曰公如齐奔丧
成十年秋七月公如晋传曰秋公如晋晋人止公使送
(云/云)冬葬晋景公公送葬诸侯莫在鲁人辱之故不书
讳之也
十八年冬(云/云)十有二月丁未葬我君成公传曰葬我君
卷一 第 35a 页 WYG0146-0022c.png
成公书顺也
襄三十年冬十月葬蔡景公
昭六年春王正月(云/云)葬秦景公传曰大夫如秦葬景公
礼也
十三年冬十月葬蔡灵公传曰葬蔡灵公礼也
定十五年秋(云/云)九月(云/云)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
午日下昃乃克葬传曰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
   右内外葬一百有二吊赠会葬求赙拜葬二十
卷一 第 35b 页 WYG0146-0022d.png
   六错综其十八以包通之
 释例曰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
 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各以赴吊远近为
 差等所以通意叙事周典四方诸侯各自以其方会
 盟虞书肆觐东后地如岱礼皆不施于异方远盟故
 诸侯必以五月为断夫哀死送终臣子之所尽礼是
 以未及期而葬谓之不怀过期而不葬谓之缓慢以
 示讥也春秋从实而书以示是非卫桓公十四月而
卷一 第 36a 页 WYG0146-0023a.png
 葬傅称乱是以缓不以责卫臣子之辞也周室虽乱
 桓王七年乃葬亦由怠慢故傅称缓以示讥召伯来
 会葬傅谓之得礼宰咺归赗但讥其缓此天子使接
 诸侯之礼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吊大夫送葬及其
 失也礼过于重文襄之伯因而抑之诸侯之丧大夫
 吊卿共葬事夫人之丧士吊大夫送葬犹过古制故
 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傅不言礼葬秦景公传曰大
 夫如秦葬景公特称礼也一以示古制二以示书他
卷一 第 36b 页 WYG0146-0023b.png
 国之葬必须鲁会三以示奉使非卿则不得书于经
 此皆邱明之微文也万国之数至众封疆之守至重
 故天子之丧诸侯不得越境而奔修服于其国卿供
 吊送之礼(案吊送隐元年正/义引释例作吊丧)讫葬卒哭而除丧(案文/九年)
 (正义引释例此句作/既葬卒哭而除凶)文八年襄王崩鲁侯无故而穆
 伯如周吊叔孙得臣会葬此天子崩诸侯遣卿供吊
 葬之经传葬赠之币(案葬赠隐元年正/义引释例作丧赠)车马曰赗货
 财曰赙衣服曰襚珠玉曰含然而总谓之赠故传曰
卷一 第 37a 页 WYG0146-0023c.png
 赠死不及尸秦之于鲁本非方岳同盟鲁薨不赴秦
 秦不赗鲁自是其常也僖穆二公虽有同盟之义二
 君已卒则二子亦非得用同盟之礼也(案亦非二字/文九年正义)
 (引释例/作不字)今秦康公远慕诸华欲通敬于鲁无以为辞
 因狄泉有盟追赠僖公并及成风假吊礼而行故曰
 礼也送死不及尸故谓不当其事书者书之于策垂
 之子孙以示过厚之好也鲁君薨葬多不顺制唯成
 公薨于路寝五月而葬国家安静世嫡承嗣故传见
卷一 第 37b 页 WYG0146-0023d.png
 庄之缓举成书顺以包之也诸侯之葬书经者甚多
 至于葬蔡灵公傅独云得礼以明存亡继绝灭绝虽
 久义不得废也送终之式必有定期以雨后期既非
 怠慢礼成于备故傅称礼以明之毛伯求金亦但称
 非礼武氏子来但言未葬所以示人君既葬讫乃得
 行成君之制宜非仲尼所改之例故傅礼以居之因
 成文以示义也凡崩薨卒者见经一百五十不书葬
 者四十八或鲁慢而不往或乱而不葬或讳而见隐
卷一 第 38a 页 WYG0146-0024a.png
 或丧而不成直言时事之详略无较例也吴楚之葬
 僭而不典故绝而不书以惩求名之伪也周礼太史
 氏掌丧事考其德行而赐之谥及周之衰天子不能
 帅礼则臣子亦自奉谥皆因葬而成其礼故葬乃称
 谥自卒而外赴者皆正爵而称名慎始考终不敢违
 大典也书葬者皆从主人私称客主之敬各有夲末
 谦敬各得其所而后二国之礼制成也贾颖云君弑
 不书葬贼不讨也案蔡世子般弑其君国人不讨而
卷一 第 38b 页 WYG0146-0024b.png
 书葬宋长万弑君国人醢之而不书葬此违经傅者
 也薨葬蔡桓侯独不称公刘贾许曰桓卒而季归无
 臣子之辞也蔡侯无子以弟承位群臣无废主社稷
 不乏祀故傅称蔡人嘉之非所贬也把伯称子傅为
 三发蔡侯有贬傅亦宜说史书谬误疑在阙文也凡
 公所出朝聘奔丧葬皆止书如不言其事此春秋之
 常宣十年公如齐刘贾许曰不书奔丧讳过也于聘
 例既不宜独生此义又讳过之意欲依成十年公如
卷一 第 39a 页 WYG0146-0024c.png
 晋所讳在于不书晋侯葬亦复不同也
  大夫卒例第六(案此篇见永乐大典惟篇目佚今/从本书第十四篇崩薨卒例补)
隐元年冬十有二月(云/云)公子益师卒传曰众父卒公不
与小敛故不书日
五年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传曰冬十有二月辛
巳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
加一等
文十四年秋(云/云)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传曰穆伯请
卷一 第 39b 页 WYG0146-0024d.png
重赂以求复惠叔以为请许之将来九月卒于齐告丧
请葬不许
十五年夏(云/云)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传曰齐人或为孟氏
谋曰鲁尔亲也饰棺寘诸堂阜鲁必取之从之卞人以
告惠叔犹毁以为请立于朝以待命许之取而殡之齐
人送之书曰齐人归公孙敖之丧为孟氏且国故也葬
视共仲
宣八年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辛巳有事于太
卷一 第 40a 页 WYG0146-0025a.png
庙仲遂卒于垂王午犹绎万入去籥传曰有事于太庙
襄仲卒而绎非礼也
襄五年冬(云/云)十有二月(云/云)辛未季孙行父卒传曰季文
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尤家器为葬备
昭十五年春(云/云)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
乐卒事传曰禘叔弓涖事籥入而卒去乐卒事礼也
定五年夏(云/云)六月丙申季孙意如卒传曰季平子行东
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
卷一 第 40b 页 WYG0146-0025b.png
   右大夫卒三十一错综其七以包通之
 释例曰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疾
 则亲问焉死则亲其小敛大敛(案隐元年传正义引/释例死作丧其与作)
 慎终归厚之义也故仲尼修春秋卿佐之丧公不与
 小敛大敛则不书日示薄厚戒将来也(案永大典奥/也字作之心)
 (二字从隐元年正/义所引释例改正)即亲新死小敛为文(案亲字隐元/年正义引释)
 (例作/以)则但临大敛及不临其丧亦同不书日也公子
 彄季文子经皆书日傅又因事以见恩厚此皆丘明
卷一 第 41a 页 WYG0146-0025c.png
 所以申寻二例互相起发之意也公孙敖纵情弃命
 既已绝位非大夫也而备书于经者惠叔毁请于朝
 感子以赦父敦公族之恩崇仁孝之教故传曰为孟
 氏且国故也仲遂叔弓皆遇祭事而卒得失之义存
 于所书之辞各如其事故傅得直言举礼以正之也
 傅称朝聘而终以尸将事又有朝聘而已遭丧之礼
 今仲遂至黄而复道死于垂明不以尸将事也垂实
 齐地故书之鲁大夫卒其境内则不书地傅称季平
卷一 第 41b 页 WYG0146-0025d.png
 子行东野卒于房是也其或公疾在外大夫不卒于
 国(案不字永乐大典脱从隐/元年正义所引释例增)而犹存其日者君子不
 责人以所不得备非不欲临也(案备字以下六字永/乐大典无之从隐元)
 (年正义所引/释例增入)其生见经傅死而不书卒者皆不得以
 卿礼终也凡日月者所以纪远近明先后盖记事之
 常录各随事而存其日月不有阙也国史集而书于
 策则简其精粗合其同异率意以约文案春秋朝聘
 侵伐执杀大夫土功之属或时或月皆不书日要盟
卷一 第 42a 页 WYG0146-0026a.png
 战败崩薨卒葬之属亦不皆同然已颇多书日自文
 公已上书日者二百四十九宣公已下亦俱六公书
 日者四百三十二计年数略同而日数加倍此则久
 远遗落不与近同也承他国之告既有详略且鲁国
 故典亦又参差去其日月则或害事之先后备其日
 月则古史有所不载故春秋皆不以日月为例唯卿
 佐之丧独托日以见例者事之得失既未足褒贬人
 君然亦非死者之罪无辞可以寄文而人臣轻贱死
卷一 第 42b 页 WYG0146-0026b.png
 日可略故特假日以见义日食传曰不书朔与日官
 失之也甲乙者历之纪也晦朔者日月之会也日食
 不可以不存晦朔晦朔须甲乙而可推故日食必以
 书朔日为例于大夫之卒唯以不存甲乙为义丘明
 之傅月无徵文日之为例者二事而已其馀详略皆
 无义例也而诸儒溺于公羊谷梁之说横为左氏造
 日月褒贬之例经传久远本有其异义者犹尚难通
 况以他书驱合左氏引二条之例以施诸日无例之
卷一 第 43a 页 WYG0146-0026c.png
 月妄以生义此所以乖误而谬戾也僖三十三年冬
 十二月公至自齐乙巳公薨于小寝陨霜不杀草李
 梅实晋人陈人郑人伐许凡四事皆当共系十二月
 贾氏唯以二事系月云月者为公薨不忧陨霜李梅
 实也然则假设不忧即不得书月不得书月则无缘
 知霜不杀草之月又告至伐许在何月为可去此乱
 注记诡惑后世也温之会有日而无月贾氏云欲上
 月则嫌异会欲下月则嫌异月故但书日即如贾氏
卷一 第 43b 页 WYG0146-0026d.png
 例本自可书月而悬属下事奚独于有日而无月者
 十四处未闻所解说此一事而复自违邾文公卒公
 使吊焉不敬因云吊有阙故不书日把伯益姑卒经
 亦不书日而传曰吊如同盟礼也复不申解公孙敖
 出奔贾氏曰日者以罪废命大讨也公子庆父弑君
 出奔应在大讨而经不书日何以又不说盟之见经
 百有三事其五十三不书日五十书日贾氏许氏曰
 盟载详者日月备易者日月略详易之别殊无其證
卷一 第 44a 页 WYG0146-0027a.png
 清邱之盟恤病讨贰也湨梁之盟同讨不庭辞无详
 易而湨梁书日清邱不书日此比甚多皆散他例略
 因此论举数事焉先世通儒而乖妄若此者由于左
 氏与公羊谷梁阙阙者谓左氏不传春秋世无盟主
 听断可惑假取二传以救当时之事然亦后进君子
 所当悟思也
 
 
卷一 第 44b 页 WYG0146-0027b.png
 
 
 
 
 
 
 
 春秋释例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