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八十九
卷八十九 第 1a 页 WYG0701-0850c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朱子语类卷八十九
  礼六
   冠昏丧
    总论
冠礼昏礼不知起于何时如礼记疏说得恁地不知如
 何朱暇辨得(义/刚)
问冠昏丧祭何书可用曰只温公书仪略可行亦不备
卷八十九 第 1b 页 WYG0701-0850d.png
 又曰只是仪礼问伊川亦有书曰只有些子(节/)
敬夫尝定诸礼可行者(淳录云在广/西刋三家礼)乃除冠礼不载问
 之云难行某答之云古礼惟冠礼最易行(淳录云只/一家事)
 如昏礼须两家皆好礼(淳录云碍两家如五两之/仪须两家是一样人始得)
 得行丧礼临时哀痛中少有心力及之祭礼则终献
 之仪烦多长久皆是难行看冠礼比他礼却最易行
 (贺孙○淳/录少异)
问丧祭之礼今之士固难行而冠昏自行可乎曰亦自
卷八十九 第 2a 页 WYG0701-0851a.png
 可行某今所定者前一截依温公后一截依伊川昏
 礼事属两家恐未必信礼恐或难行若冠礼是自家
 屋里事却易行向见南轩说冠礼难行某云是自家
 屋里事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又云昏礼
 庙见舅姑之亡者而不及祖盖古者宗子法行非宗
 子之家不可别立祖庙故但有祢庙今只共庙如何
 只见祢而不见祖此当以义起亦见祖可也问必待
 三月如何曰今若既归来直待三月又似太久古人
卷八十九 第 2b 页 WYG0701-0851b.png
 直是至此方见可以为妇及不可为妇此后方反马
 马是妇初归时所乘车至此方送还母家(贺/孙)
问冠昏丧祭礼曰今日行之正要简简则人易从如温
 公书仪人己以为难行其殽馔十五味亦难办舜功
 云随家丰俭曰然问唐人立庙不知当用何器曰本
 朝只文潞公立庙不知用何器曰与叔亦曾立庙用
 古器然其祭以古玄服乃作大袖皂衫亦怪不如著
 公服今五礼新仪亦简唐人祭礼极详(可/学)
卷八十九 第 3a 页 WYG0701-0851c.png
问冠昏之礼如欲行之当须使冠昏之人易晓其言乃
 为有益如三加之辞出门之戒若只以古语告之彼
 将谓何曰只以今之俗语告之使之易晓乃佳(时/举)
    冠
因言冠礼或曰邾隐公将冠使孟懿子问于孔子孔子
 对他一段好曰似这样事孔子肚里甚多但今所载
 于方册上者亦无几尔(广/)
    昏
卷八十九 第 3b 页 WYG0701-0851d.png
天子诸侯不再娶亡了后妃只是以一娶十二女九女
 者推上鲁齐破了此法再娶大夫娶三士二却得再
 娶(扬/)
因论今之士大夫多是死于欲曰古人法度好天子一
 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老则一齐老了都无许多
 患(扬/)
亲迎之礼从伊川之说为是近则迎于其国远则迎于
 其馆(闳/祖)
卷八十九 第 4a 页 WYG0701-0852a.png
问程氏昏仪与温公仪如何曰互有得失曰当以何为
 主曰迎妇以前温公底是妇入门以后程仪是温公
 仪亲迎只拜妻之父两拜便受妇以行却是程仪遍
 见妻之党则不是温公仪入门便庙见不是程仪未
 庙见却是大槩只此两条以此为准去仔细看曰庙
 见当以何日曰古人三月而后见曰何必待三月曰
 未知得妇人性行如何三月之久则妇仪亦熟方成
 妇矣然今也不能到三月只做个节次如此曰古人
卷八十九 第 4b 页 WYG0701-0852b.png
 纳采后又纳吉若卜不吉则如何曰便休也曰古人
 纳币五两只五匹耳恐太简难行否曰计繁简则是
 以利言矣且吾侪无望于复古则风俗更教谁变曰
 温公用鹿皮如何曰大节是了小小不能皆然亦没
 𦂳要曰温公妇见舅姑及舅姑享妇仪是否曰亦是
 古人有此礼(淳/)
或问古者妇三月庙见而温公礼用次日今有当日即
 庙见者如何曰古人是从下做上其初且是行夫妇
卷八十九 第 5a 页 WYG0701-0852c.png
 礼次日方见舅姑服事舅姑已及三月不得罪于舅
 姑方得奉祭祀(义/刚)
问妇当日庙见非礼否曰固然温公如此他是取左氏
 先配后祖之说不知左氏之语何足凭岂可取不足
 凭之左氏而弃可信之仪礼乎(卓/)
人著书只是自入些己意便做病痛司马与伊川定昏
 礼都是依仪礼只是各改了一处便不是古人意司
 马礼云亲迎奠雁见主昏者即出(不先见妻父母者/以妇未见舅姑也)
卷八十九 第 5b 页 WYG0701-0852d.png
 是古礼如此伊川却教拜了又入堂拜大男小女这
 不是伊川云婿迎妇既至即揖入内次日见舅姑三
 月而庙见是古礼司马礼却说妇入门即拜影堂这
 又不是古人初未成妇次日方见舅姑盖先得于夫
 方可见舅姑到两三月得舅姑意了舅姑方令见祖
 庙某思量今亦不能三月之久亦须第二日见舅姑
 第三日庙见乃安亦当行亲迎之礼古者天子必无
 亲至后家之礼今妻家远要行礼一则令妻家就近
卷八十九 第 6a 页 WYG0701-0853a.png
 处设一处却就彼往迎归馆成礼一则妻家出至一
 处婿即就彼迎归自成礼(贺/孙)
叔器问昏礼温公仪妇先拜夫程仪夫先拜妇或以为
 妻者齐也当齐拜何者为是曰古者妇人与男子为
 礼皆侠拜每拜以二为礼昏礼妇先二拜夫答一拜
 妇又二拜夫又答一拜冠礼虽见母母亦侠拜(淳/)
问今有士人对俗人结姻欲行昏礼而彼俗人不从却
 如何先生微笑顾义刚久之乃曰这也是费力只得
卷八十九 第 6b 页 WYG0701-0853b.png
 宛转使人去与他商量古礼也省径人也何苦不行
 直卿曰若古礼有甚难行者也不必拘如三周御轮
 不成是硬要扛定轿子旋三匝先生亦笑而应义刚
 曰如俗礼若不大段害理者些小不必尽去也得曰
 是久之云古人也有不可晓古人于男女之际甚严
 却如何地亲迎乃用男子御车但只令略偏些子不
 知怎生地直卿举今人结发之说为笑先生曰若娶
 用结发则结发从军皆先用结了头发后方与番人
卷八十九 第 7a 页 WYG0701-0853c.png
 厮杀耶(义/刚)
尧卿问姑舅之子为昏曰㩀律中不许然自仁宗之女
 嫁李璋家乃是姑舅之子故欧阳公曰公私皆已通
 行此句最是把嵓(去/声)这事又如鲁初间与宋世为昏
 后又与齐世为昏其间皆有姑舅之子者从古已然
 只怕未不是(义/刚)
    丧
问丧礼制度节目曰恐怕仪礼也难行如朝夕奠与葬
卷八十九 第 7b 页 WYG0701-0853d.png
 时事尚可未殡以前如何得一一恁地仔细只如含
 饭一节教人从那里转那里安顿一一各有定所须
 是有人相方得孔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已是厌
 周文之烦了某怕圣人出来也只随今风俗立一个
 限制须从宽简而今考得礼仔细一一如古固是好
 如考不得也只得随俗不碍理底行去(胡/泳)
因论丧服曰今人吉服皆已变古独丧服必欲从古恐
 不相称闳祖云虽是如此但古礼已废幸此丧服尚
卷八十九 第 8a 页 WYG0701-0854a.png
 有古制不犹愈于俱亡乎直卿亦以为然先生曰礼
 时为大某尝谓衣冠本以便身古人亦未必一一有
 义又是逐时增添名物愈繁若要可行须是酌古之
 制去其重复使之简易然后可又云一人自在下面
 做不济事须是朝廷理会一齐与整顿过又云康节
 说某今人须著今时衣服忒煞不理会也(闳祖○以/下丧服)
问子升向见考祔礼煞仔细不知其他礼数都考得如
 此否曰未能及其他曰今古不同如殡礼今已自不
卷八十九 第 8b 页 WYG0701-0854b.png
 可行子升因问丧礼如温公仪今人平时既不用古
 服却独于丧礼服之恐亦非宜兼非礼不足哀有馀
 之意故向来斟酌只以今服加衰绖曰论来固是如
 此只如今因丧服尚存古制后世有愿治君臣或可
 因此举而行之若一向废了恐后来者愈不复识矣
 (木/之)
问丧服今人亦有欲用古制者时举以为吉服既用今
 制而独丧服用古制恐徒骇俗不知当如何曰骇俗
卷八十九 第 9a 页 WYG0701-0854c.png
 犹些小事但恐考之未必是耳若果考得是用之亦
 无害(时/举)
丧礼衣服之类逐时换去(如葬后换葛衫小祥/后换绅布之类○扬)
问丧服之制曰衣带下尺郑注云要也广尺足以掩裳
 上际廖西仲云以布半幅其长随衣之围横缀于衣
 下而谓之要
问丧服如至尊之丧小官及士庶等服于古皆差仪礼
 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传曰君至尊也注天子诸侯
卷八十九 第 9b 页 WYG0701-0854d.png
 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庶人为国君齐衰三月注
 不言民而言庶人庶人或有在官者天子畿内之民
 服天子亦如之以是观之自古无通天下为天子三
 年之制前辈恐未之考曰今士庶人既无本国之君
 服又无至尊服则是无君亦不可不示其变如今凉
 衫亦不害此亦只存得些影子问士庶亦不可久庶
 人为国君亦止齐衰三月诸侯之大夫为天子亦止
 小功繐衰或问有官人嫁娶在祔庙后曰只不可带
卷八十九 第 10a 页 WYG0701-0855a.png
 花用乐少示其变又曰至尊之服要好初来三日用
 古冠服上衣下裳以后却用今所制服四脚幞头等
 自京官以上是一等服京官以下是一等服士人又
 一等服庶人又一等服如此等级分明也好器之问
 寿皇行三年之丧是谁建议曰自是要行这是甚次
 第可惜无好宰相将顺成此一大事若能因举行盛
 典及于天下一整数千百年之陋垂数千百年之成
 宪是甚次第时相自用紫衫皂带入临用白衫待退
卷八十九 第 10b 页 WYG0701-0855b.png
 归便不著某前日在上前说及三年之丧亦自感动
 次日即付出与礼官集议意甚好不知后来如何忽
 又住了却对宰相说也似咤异不知寿皇既已行了
 又有甚咤异只是亦无人助成此事因检仪礼注疏
 说嫡孙承重甚详君之丧服士庶亦可聚哭但不可
 设位某在潭州时亦多有民众欲入衙来哭某初不
 知外面被门子止约了待两三日方知遂出榜告示
 亦有来哭者(贺孙○以/下君丧)
卷八十九 第 11a 页 WYG0701-0855c.png
因说天子之丧自太子宰执而下渐降其服至于四海
 则尽三月服谓凶服讣所至不问地之远近但尽于
 三月而止天子初死近地先闻则尽三月远地或后
 闻之亦止于三月之内也又云古者次第公卿大夫
 与列国之诸侯各为天子三年之丧而列国之卿大
 夫又各为其君三年之服盖止是自服其君如诸侯
 之大夫为本国诸侯服三年之丧则不复为天子服
 百姓则畿内之民自为天子服本国之君服三年之
卷八十九 第 11b 页 WYG0701-0855d.png
 丧也故礼曰百姓为天子诸侯有土者服三年之丧
 为此也又云君之丧诸达官之长杖达官谓得自通
 于君者如内则公卿宰执六曹之长九寺五监之长
 外则监司郡守皆自得通章奏于君者凡此者皆杖
 以次则不杖如太常卿杖太常少卿则不杖若无太
 常卿则少卿代之杖也只不知王畿之内公卿之有
 采地者其民当何如服当检看(卓/)
徽庙讣至胡明仲知严州众议欲以日易月张晋彦为
卷八十九 第 12a 页 WYG0701-0856a.png
 司理为明仲言前世以日易月皆是有遗诏今太上
 在远无遗诏岂可行胡曰然则如之何曰盍请之于
 朝胡如其说不报(可/学)
高宗登遐寿皇麻衣不离身而臣子晏然朝服如常只
 于朝见时略换皂带以为服至尊之服冠有数样衣
 有数样所以当时如此者乃是甚么时便著甚么样
 冠服昨闻朝廷无所折衷将许多衣服一齐重叠著
 了古礼恐难行如今来却自有古人做未到处如古
卷八十九 第 12b 页 WYG0701-0856b.png
 者以皮束棺如何会弥缝又设熬黍稷于棺旁以惑
 蚍蜉可见少智然三日便殡了又见得防虑之深远
 今棺以用漆为固要拘三日便殡亦难丧最要不失
 大本如不用浮屠送葬不用乐这也须除却所谓古
 礼难行者非是道不当行只怕少间止了得要合那
 边要合这边到这里一重大利害处却没理会却便
 成易了古人已自有个活法如身执事者面垢而已
 之类(贺/孙)
卷八十九 第 13a 页 WYG0701-0856c.png
器远问安常习故是如何曰且如亲生父母子合当安
 之到得立为伯叔后疑于伯叔父有不安者这也是
 理合当如此然而自古却有大宗无子则小宗之子
 为之后这道理又却重只得安于伯叔父母而不可
 安于所生父母丧服则为为后父母服三年所生父
 母只齐衰不杖期(贺孙○以/下服制)
问天下事易至于安常习故如何曰且如今人为所生
 父母齐衰不杖期为所养父母斩衰三年以理观之
卷八十九 第 13b 页 WYG0701-0856d.png
 自是不安然圣人有个存亡继绝底道理又不容不
 安且如濮安懿王事当时皆以司马公为是今则濮
 安懿王下却有主祀朝廷却未尝正其号(卓/)
祖在父亡祖母死亦承重(扬/)
嫡孙承重庶孙是长亦不承(阙/)
庶子之长子死亦服三年(扬/)
礼只有父母服他服并无故今长幼服都无考妻服期
 子以父在服亦期故哭祭之类同今律则不然故其
卷八十九 第 14a 页 WYG0701-0857a.png
 礼皆龃龉(扬/)
显道问服制曰唐时添那服制添得也有差异处且如
 亲叔伯是期堂叔须是大功乃便降为小功不知是
 怎生地(义/刚)
服议汉儒自为一家之学以仪礼丧服篇为宗礼记中
 小记大传则皆申其说者详密之至如理丝栉发可
 试考之画作图子更参以通典及今律令当有以见
 古人之意不苟然也(灏/)
卷八十九 第 14b 页 WYG0701-0857b.png
问孝子于尸柩之前在丧礼都不拜如何曰想只是父
 母在生时子弟欲拜亦须俟父母起而衣服今恐未
 忍以神事之故亦不拜(胡泳○以/下居丧)
或问哀慕之情易得间断如何曰此如何问得人孝子
 丧亲哀慕之情自是心有所不能已岂待抑勒亦岂
 待问人只是时时思慕自哀感所以说祭思敬丧思
 哀只是思著自是敬自是哀若是不哀别人如何抑
 勒得他因举宰我问三年之丧云云曰女安则为之
卷八十九 第 15a 页 WYG0701-0857c.png
 圣人也只得如此说不当抑勒他教他须用哀只是
 从心上说教他自感悟(僩录/略)
问居丧以来惟看丧礼不欲读他书恐妨哀然又觉精
 神元自荒迷更专一用心去考索制度名物愈觉枯
 燥今欲读语孟不知如何曰居丧初无不得读书之
 文古人居丧废业业是簨簴上版子废业谓不作乐
 耳古人礼乐不去身惟居丧然后废乐故丧复常读
 乐章周礼司业者亦司乐也
卷八十九 第 15b 页 WYG0701-0857d.png
问有王事用墨衰便于出入而不合礼经如何曰若能
 不出则不服之亦好但有出入治事则只得服之丧
 服四制说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
 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盖
 惟天子诸侯始得全伸其礼庶人皆是自执事不得
 伸其礼(淳○义/刚同)
亲丧兄弟先满者先除服后满者后除以在外闻丧有
 先后者(扬/)
卷八十九 第 16a 页 WYG0701-0858a.png
丧妻者木主要作妻名不可作母名若是妇须作妇名
 翁主之卒哭即祔更立木主于灵坐朝夕奠就之三
 年除之(扬/)
长子死则主父丧用次子不用侄今法如此宗子法立
 则用长子之子此法已坏只从今法(扬/)
问丧之五服皆有制不知饮食起居亦当终其制否曰
 合当尽其制但今人不能行然在人斟酌行之(宇/)
问丧礼不饮酒不食肉若朝夕奠及亲朋来奠之馔则
卷八十九 第 16b 页 WYG0701-0858b.png
 如之何曰与无服之亲可也(淳/)
丧葬之时只当以素食待客祭馔荤食只可分与仆役
 (贺/孙)
问居丧为尊长强之以酒当如何曰若不得辞则勉徇
 其意亦无害但不可至沾醉食已复初可也问坐客
 有歌唱者如之何曰当起避(僩/)
或问亲死遗嘱教用僧道则如何曰便是难处或曰也
 可以不用否曰人子之心有所不忍这事须仔细商
卷八十九 第 17a 页 WYG0701-0858c.png
 量(胡/泳)
或问设如母卒父在父要循俗制丧服用僧道火化则
 如何曰公如何曰只得不从曰其他都是皮毛外事
 若决如此做从之也无妨若火化则不可泳曰火化
 则是残父母之遗骸曰此话若将与丧服浮屠一道
 说便是未识轻重在(胡/泳)
丧三年不祭盖孝子居倚庐垩室只是思慕哭泣百事
 皆废故不祭耳然亦疑当令宗人摄祭但无明文不
卷八十九 第 17b 页 WYG0701-0858d.png
 可考耳(闳祖○以/下丧废祭)
伊川谓三年丧古人尽废事故并祭祀都废今人事都
 不废如何独废祭祀故祭祀可行先生曰然亦须百
 日外方可然奠献之礼亦行不得只是铺排酒食仪
 物之类后主祭者去拜若是百日之内要祭或从伯
 叔兄弟之类有人可以行或问今人以孙行之如何
 曰亦得又曰期大小功缌麻之类服今法上日子甚
 少便可以入家庙烧香拜(扬/)
卷八十九 第 18a 页 WYG0701-0859a.png
问丧三年不祭曰程先生谓今人居丧都不能如古礼
 却于祭祀祖先独以古礼不行恐不得横渠曰如此
 则是不以礼祀其亲也某尝谓如今人居丧时行三
 二分居丧底道理则亦当行三二分祭先底礼数(今/按)
 (此语非谓只可行三二分但既不得/尽如古则丧祭亦皆当存古耳○广)
古人缌麻已废祭祀恐今人行不得(扬/)
问三年丧中得做祭文祭故旧否曰古人全不吊祭今
 不柰何胡籍溪言只散句做不押韵(扬/)
卷八十九 第 18b 页 WYG0701-0859b.png
先生以子丧不举盛祭就影堂前致荐用深衣幅巾荐
 毕反丧服哭奠于灵至恸(贺/孙)
问练而祔是否曰此是殷礼而今人都从周礼若只此
 一件却行殷礼亦无意思若如陆子静说祔了便除
 去几筵则须练而祔若郑氏说祔毕复移主出于寝
 则当如周制祔亦何害(贺孙○/以下祔)
今不立昭穆即所谓祔于曾祖曾祖姑者无情理也(德/明)
古人所以祔于祖者以有庙制昭穆相对将来祧庙则
卷八十九 第 19a 页 WYG0701-0859c.png
 以新死者安于祖庙所以设祔祭豫告使死者知其
 将来安于此位亦令其祖知是将来移上去其孙来
 居此位今不异庙只共一堂排作一列以西为上则
 将来祧其高祖了只䟎得一位死者当移在祢处如
 此则只当祔祢今祔于祖全无义理但古人本是祔
 于祖今又难改他底若卒改他底将来后世或有重
 立庙制则又著改也神宗朝欲议立朝廷庙制当时
 张虎则以为祧庙祔庙只移一位陆农师则以为祔
卷八十九 第 19b 页 WYG0701-0859d.png
 庙祧庙皆移一匝如农师之说则是世为昭穆不定
 岂得如此文王却是穆武王却是昭如曰我穆考文
 王又曰我昭考武王又如左传说管蔡郕霍鲁卫毛
 那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这十六国是文王
 之子文王是穆故其子曰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
 穆也这四国是武王之子武王是昭故其子曰武之
 穆也则昭穆是万世不可易岂得如陆氏之说陆氏
 礼象图中多有杜撰处不知当时庙制后来如何不
卷八十九 第 20a 页 WYG0701-0860a.png
 行(贺/孙)
袝新主而迁旧主亦合告祭旧主古书无所载兼不说
 迁于何所天子则有始祖之庙而藏之夹室大夫亦
 自有始祖之庙今皆无此更无顿处古人埋桑主于
 两阶间盖古者阶间人不甚行今则混杂亦难埋于
 此看来只得埋于墓所大戴礼说得迁祔一条又不
 分晓(分一/作可)
先生以长子大祥先十日朝暮哭诸子不赴酒食会近
卷八十九 第 20b 页 WYG0701-0860b.png
 祥则举家蔬食此日除祔先生累日颜色忧戚(贺/孙)
二十五月祥后便禫看来当如王肃之说于是月禫徙
 月乐之说为顺而今从郑氏之说虽是礼疑从厚然
 未为当看来而今丧礼须当从仪礼为正如父在为
 母期非是薄于母只为尊在其父不可复尊在母然
 亦须心丧三年及嫂叔无服这般处皆是大项事不
 是小节目后来都失了而今国家法为所生父母皆
 心丧三年此意甚好(贺孙○/以下禫)
卷八十九 第 21a 页 WYG0701-0860c.png
先是旦日吴兄不讲礼先生问何故曰为祖母承重方
 在禫故不敢讲贺礼或问为祖母承重有禫制否曰
 礼惟于父母与长子有禫(贺孙录云却/于祖母未闻)今既承重则
 便与父母一般了当服禫(广○贺/孙同)
或问女子已嫁为父母禫否曰(贺孙录云想/是无此礼)据礼云父
 在为母禫止是主男子而言(广○贺/孙同)
问今吊者用横乌如何曰此正与羔裘玄冠不以吊相
 反亦不知起于何时想见当官者既不欲易服去吊
卷八十九 第 21b 页 WYG0701-0860d.png
 人故杜撰成个礼数若閒居时只当易服用凉衫(广/○)
 (吊/)
本朝于大臣之丧待之甚哀贺孙举哲宗哀临温公事
 曰温公固是如此至于尝为执政已告老而死祖宗
 亦必为之亲临罢乐看古礼君于大夫小敛往焉大
 敛往焉于士既殡往焉何其诚爱之至今乃恝然这
 也只是自渡江后君臣之势方一向悬绝无相亲之
 意故如此古之君臣所以事事做得成缘是亲爱一
卷八十九 第 22a 页 WYG0701-0861a.png
 体因说金人初起时其酋长与部落都无分别同坐
 同饮相为戏舞所以做得事如后来兀术犯中国虏
 掠得中国士类因有教之以分等陛立制度者于是
 上下位势渐隔做事渐难(贺孙○君/临臣丧)
某旧为先人饰棺考制度作帷㡛李先生以为不切而
 今礼文觉繁多使人难行后圣有作必是裁减了方
 始行得(贺孙○/饰棺)
先生殡其长子诸生具香烛之奠先生留寒泉殡所受
卷八十九 第 22b 页 WYG0701-0861b.png
 吊望见客至必涕泣远接之客去必远送之就寒泉
 庵西向殡掘地深二尺阔三四尺内以火砖铺砌用
 石灰重重遍涂之棺木及外用土砖夹砌将下棺以
 食五味奠亡人次子以下皆哭拜诸客拜奠次子代
 亡人答拜盖兄死子幼礼然也(贺孙○/以下殡)
伯量问殡礼可行否曰此不用问人当自观其宜今以
 不漆不灰之棺而欲以砖土围之此可不可耶必不
 可矣数日见公说丧礼太繁絮礼不如此看说得人
卷八十九 第 23a 页 WYG0701-0861c.png
 都心闷须讨个活物事弄如弄活蛇相似方好公今
 只是弄得一条死蛇不济事某尝说古者之礼今只
 是存他一个大槩令勿散失使人知其意义要之必
 不可尽行如始丧一段必若欲尽行则必无哀戚哭
 泣之情何者方哀苦荒迷之际有何心情一一如古
 礼之繁细委曲古者有相礼者所以导孝子为之若
 欲孝子一一尽依古礼必躬必亲则必无哀戚之情
 矣况只依今世俗之礼亦未为失但使哀戚之情尽
卷八十九 第 23b 页 WYG0701-0861d.png
 耳有虞氏瓦棺而葬夏后氏堲周必无周人之繁文
 委曲也又礼圹中用牲体之属久之必溃烂却引虫
 蚁非所以为亡者虑久远也古人圹中置物甚多以
 某观之礼文之意太备则防患之意反不足要之只
 当防虑久远毋使土亲肤而已其他礼文皆可略也
 又如古者棺不钉不用漆粘而今灰漆如此坚密犹
 有蚁子入去何况不使钉漆此皆不可行孔子曰如
 用之则吾从先进已是厌周之文了又曰行夏之时
卷八十九 第 24a 页 WYG0701-0862a.png
 乘殷之辂此意皆可见使圣贤者作必不尽如古礼
 必裁酌从今之宜而为之也又如士相见礼乡饮酒
 礼射礼之属而今去那里行只是当存他大槩使人
 不可不知方周之盛时礼文全体皆备所以不可有
 纤毫之差今世尽不见徒掇拾编缉于残编断简之
 馀如何必欲尽仿古之礼得或曰郁郁乎文哉吾从
 周圣人又欲从周之文何也曰圣人之言固非一端
 盖圣人生于周之世周之一代礼文皆备诚是整齐
卷八十九 第 24b 页 WYG0701-0862b.png
 圣人如何不从得只是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谓自为
 邦则从先进耳(僩/)
伯谟问某人家欲除服而未葬除之则魂魄无所依不
 可祔庙曰不可如何不早葬葬何所费只是悠悠因
 语莆人葬只是于马鬣上大可忧须是悬棺而葬(可/学)
 (○以/下葬)
丧事都不用冥器粮瓶之类无益有损棺椁中都不著
 世俗所用者一物(扬/)
卷八十九 第 25a 页 WYG0701-0862c.png
因说地理曰程先生亦拣草木茂盛处便不是不择伯
 恭却只胡乱平地上便葬若是不知此理亦不是若
 是知有此道理故意不理会尤不是(㽦/)
尧卿问合葬夫妇之位曰某当初葬亡室只存东畔一
 位亦不曾考礼是如何安卿云地道以右为尊恐男
 当居右曰祭以西为上则葬时亦当如此方是(义/刚)
先生葬长子丧仪铭旌埋铭魂轿柩止用紫盖尽去繁
 文埋铭石二片各长四尺阔二尺许止记姓名岁月
卷八十九 第 25b 页 WYG0701-0862d.png
 居里刻讫以字面相合以铁束之置于圹上其圹用
 石上盖厚一尺许五六段横凑之两旁及底五寸许
 内外皆用石灰杂炭末细沙黄泥筑之(贺/孙)
问改葬曰须告庙而后告墓方启墓以葬葬毕奠而归
 又告庙哭而后毕事方稳行葬更不必出主祭告时
 却出主于寝(贺/孙)
人家墓圹棺椁切不可太大当使圹仅能容椁椁仅能
 容棺乃善去年此间陈家坟墓遭发掘者皆缘圹中
卷八十九 第 26a 页 WYG0701-0863a.png
 太阔其不能发者皆是圹中狭小无著脚手处此不
 可不知也(又此间坟墓山脚/低卸做盗易入)问坟与墓何别曰墓想
 是茔域坟即土封隆起者光武纪云为坟但取其稍
 高四边能走水足矣古人坟极高大圹中容得人行
 也没意思法令一品已上坟得一丈二尺亦自尽高
 矣守约云坟墓所以遭发掘者亦阴阳家之说有以
 启之盖凡发掘者皆以葬浅之故若深一二丈自无
 此患古礼葬亦许深曰不然深葬有水尝见兴化漳
卷八十九 第 26b 页 WYG0701-0863b.png
 泉间坟墓甚高问之则曰棺只浮在土上深者仅有
 一半入地半在地上所以不得不高其封后来见福
 州人举移旧坟稍深者无不有水方知兴化漳泉浅
 葬者盖防水尔北方地土深厚深葬不妨岂可同也
 问椁外可用炭灰杂沙土否曰只纯用炭末置之椁
 外椁内实以和沙石灰或曰可纯用灰否曰纯灰恐
 不实须杂以节过沙久之灰沙相乳入其坚如石椁
 外四围上下一切实以炭末约厚七八寸许既辟湿
卷八十九 第 27a 页 WYG0701-0863c.png
 气免水患又截树根不入树根遇炭皆生转去以此
 见炭灰之妙盖炭是死物无情故树根不入也抱朴
 子曰炭入地千年不变问范家用黄泥拌石灰实椁
 外如何曰不可黄泥久之亦能引树根又问古人用
 沥青恐地气蒸热沥青溶化棺有偏陷却不便曰不
 曾亲见用沥青利害但书传间多言用者不知如何
 (僩/)
风之为物无物不入(因解巽/为风)今人棺木葬在地中少间
卷八十九 第 27b 页 WYG0701-0863d.png
 都吹喎了或吹翻了问今地上安一物虽烈风未必
 能吹动何故地如此坚厚却吹得动曰想得在地中
 蕴蓄欲发其力盛猛及出平地则其气涣散矣或云
 恐无此理曰政和县有一人家葬其亲于某位葬了
 但时闻圹中响声其家以为地之善故有此响久之
 家业渐替子孙贫穷以为地之不利遂发视之见棺
 木一边击触皆损坏其所击触处正当圹前之笼圹
 今捲塼为之棺木所入之处也或云恐是水浸致然
卷八十九 第 28a 页 WYG0701-0864a.png
 曰非也若水浸则安能击触有声不知此理如何(阙/)
古人惟冢庙有碑庙中者以系牲冢上四角四个以系
 索下棺棺既下则埋于四角所谓丰碑是也或因而
 刻字于其上后人凡碑刻无不用之且于中间穴孔
 不知欲何用也今会稽大禹庙有一碑下广锐而上
 小薄形制不方不圆尚用以系牲云是当时葬禹之
 物上有𨽻字盖后人刻之也(僩○/碑)
 
卷八十九 第 28b 页 WYG0701-0864b.png
 
 
 
 
 
 
 
 朱子语类卷八十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