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或作者
正文关键词
声明: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.org,kanripo.org, db.itkc.or.kr 和 zh.wikisource.org
卷六十七
卷六十七 第 1a 页 WYG0701-0349a.png
钦定四库全书
 朱子语类卷六十七
  易三
   纲领下
上古之易方是利用厚生周易始有正德意如利贞是
 教人利于贞正贞吉是教人贞正则吉至孔子则说
 得道理又多(闳祖○道夫录云利贞贞吉文王/说底方是教人随时变易以从道)
乾之元亨利贞本是谓筮得此卦则大亨而利于守正
卷六十七 第 1b 页 WYG0701-0349b.png
 而彖辞文言皆以为四德某尝疑如此等类皆是别
 立说以发明一意至如坤之利牝马之贞则发得不
 甚相似矣
伏羲自是伏羲易文王自是文王易孔子自是孔子易
 伏羲分卦乾南坤北文王卦又不同故曰周易元亨
 利贞文王以前只是大亨而利于正孔子方解作四
 德易只是尚占之书(德/明)
须是将伏羲画底卦做一样看文王卦做一样看文王
卷六十七 第 2a 页 WYG0701-0350a.png
 周公说底彖象做一样看孔子说底做一样看王辅
 嗣伊川说底各做一样看伏羲是未有卦时画出来
 文王是就那见成底卦边说画前有易真个是恁地
 这个卦是画不迭底那许多都在这里了不是画了
 一画又旋思量一画才一画时画画都具(渊○壮祖/录云须将)
 (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周公爻辞孔子系辞及/程氏传各自看不要相乱或无牴牾处也)
问易曰圣人作易之初盖是仰观俯察见得盈乎天地
 之间无非一阴一阳之理有是理则有是象有是象
卷六十七 第 2b 页 WYG0701-0350b.png
 则其数便自在这里非特河图洛书为然盖所谓数
 者秖是气之分限节度处得阳必奇得阴必偶凡物
 皆然而图书为特巧而著耳于是圣人因之而画卦
 其始也只是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而已但
 才有两则便有四才有四则便有八又从而再倍之
 便是十六盖自其无朕之中而无穷之数已具不待
 安排而其势有不容已者卦画既立便有吉凶在里
 盖是阴阳往来交错于其间其时则有消长之不同
卷六十七 第 3a 页 WYG0701-0350c.png
 长者便为主消者便为客事则有当否之或异当者
 便为善否者便为恶即其主客善恶之辩而吉凶见
 矣故曰八卦定吉凶吉凶既决定而不差则以之立
 事而大业自此生矣此圣人作易教民占筮而以开
 天下之愚以定天下之志以成天下之事者如此但
 自伏羲而上但有此六画而未有文字可传到得文
 王周公乃系之以辞故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
 明吉凶盖是卦之未画也因观天地自然之法象而
卷六十七 第 3b 页 WYG0701-0350d.png
 画及其既画也一卦自有一卦之象象谓有个形似
 也故圣人即其象而命之名以爻之进退而言则如
 剥复之类以其形之肖似而言则如鼎井之类此是
 伏羲即卦体之全而立个名如此及文王观卦体之
 象而为之彖辞周公视卦爻之变而为之爻辞而吉
 凶之象益著矣大率天下之道只是善恶而已但所
 居之位不同所处之时既异而其几甚微只为天下
 之人不能晓会所以圣人因此占筮之法以晓人使
卷六十七 第 4a 页 WYG0701-0351a.png
 人居则观象玩辞动则观变玩占不迷于是非得失
 之途所以是书夏商周皆用之其所言虽不同其辞
 虽不可尽见然皆太卜之官掌之以为占筮之用有
 所谓繇辞者左氏所载尤可见古人用易处盖其所
 谓象者皆是假此众人共晓之物以形容此事之理
 使人知所取舍而已故自伏羲而文王周公虽自略
 而详所谓占筮之用则一盖即那占筮之中而所以
 处置是事之理便在那里了故其法若粗浅而随人
卷六十七 第 4b 页 WYG0701-0351b.png
 贤愚皆得其用盖文王虽是有定象有定辞皆是虚
 说此个地头合是如此处置初不黏着物上故一卦
 一爻足以包无穷之事不可只以一事指定说他里
 面也有指一事说处如利建侯利用祭祀之类其他
 皆不是指一事说此所以见易之为用无所不该无
 所不遍但看人如何用之耳到得夫子方始纯以理
 言虽未必是羲文本意而事上说理亦是如此但不
 可便以夫子之说为文王之说又曰易是个有道理
卷六十七 第 5a 页 WYG0701-0351c.png
 底卦影易以占筮作许多理便也在里但是未便说
 到这处如楚词以神为君以祀之者为臣以寓其敬
 事不可忘之意固是说君臣(林录云但假/托事神而说)但是先且
 为他说事神然后及他事君意趣始得今人解说便
 直去解作事君底意思也不唤做不是他意但须先
 与结了那一重了方可及这里方得本末周备易便
 是如此今人心性遍急更不待先说他本意便将道
 理来滚说了易如一个镜相似看甚物来都能照得
卷六十七 第 5b 页 WYG0701-0351d.png
 如所谓潜龙只是有个潜龙之象自天子至于庶人
 看甚人来都使得孔子说作龙德而隐不易乎世不
 成乎名便是就事上指杀说来然会看底虽孔子说
 也活也无不通不会看底虽文王周公说底也死了
 须知得他是假托说是包含说假托谓不惹著那事
 包含是说个影象在这里无所不包又曰卦虽八而
 数须是十八是阴阳数十是五行数一阴一阳便是
 二以二乘二便是四以四乘四便是八五行本只是
卷六十七 第 6a 页 WYG0701-0352a.png
 五而有十者盖是一个便包两个如木便包甲乙火
 便包丙丁土便包戊巳金便包庚辛水便包壬癸所
 以为十彖辞文王作爻辞周公作是先儒从来恁地
 说且得依他谓爻辞为周公者盖其中有说文王不
 应是文王自说也(贺/孙)
孔子之易非文王之易文王之易非伏羲之易伊川易
 传又自是程氏之易也故学者且依古易次第先读
 本爻则自见本旨矣(方/子)
卷六十七 第 6b 页 WYG0701-0352b.png
长孺问乾健坤顺如何得有过不及曰乾坤者一气运
 于无心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有心以为之主故
 无过不及之失所以圣人能赞天地之化育天地之
 功有待于圣人(贺/孙)
    邵子易
康节易数出于希夷他在静中推见得天地万物之理
 如此又与他数合所以自乐今道藏中有此卦数(谓/魏)
 (伯阳参同契魏/东汉人○德明)
卷六十七 第 7a 页 WYG0701-0352c.png
王天悦雪夜见康节于山中犹见其俨然危坐盖其心
 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其数以阴阳刚柔
 四者为准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只管推之无穷有
 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刚太柔少刚少柔今人推他
数不行所以无他胸中(德/明)
康节也则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(渊/)
康节只说六卦乾坤坎离四卦震巽含艮兑又说八卦
 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其馀反对者二十八卦
卷六十七 第 7b 页 WYG0701-0352d.png
 (人/杰)
圣人说数说得疏到康节说得密了他也从一阴一阳
 起头他却做阴阳太少乾之四象刚柔太少坤之四
 象又是那八卦他说这易将那元亨利贞全靠着那
 数三百八十四爻管定那许多数说得太密了易中
 只有个奇耦之数是自然底大衍之数却是用以揲
 蓍底康节尽归之数所以二程不肯问他学若是圣
 人用不过如大衍之数便是他须要先揲蓍以求那
卷六十七 第 8a 页 WYG0701-0353a.png
 数起那卦数是恁地起卦是恁地求不似康节坐地
 默想推将去便道某年某月某日当有某事圣人决
 不恁地(此条有误可/详之○渊)
圣人说数说得简略高远疏阔易中只有个奇耦之数
 天一地二是自然底数也大衍之数是揲蓍底数也
 惟此二者而已康节却尽归之数窃恐圣人必不为
 也因言或指一树问康节曰此树有数可推否康节
 曰亦可推也但须待其动尔顷之一叶落便从此推
卷六十七 第 8b 页 WYG0701-0353b.png
 去此树甚年生甚年当死凡起数静则推不得须动
 方推得起(方子○/高录略)
    程子易传
有人云草草看过易传一遍后当详读曰不可此便是
 计功谋利之心若劈头仔细看虽未知后面凡例而
 前看工夫亦不落他处(方/)
已前解易多只说象数自程门以后人方都作道理说
 了(砺/)
卷六十七 第 9a 页 WYG0701-0353c.png
伊川晚年所见甚实更无一句悬空说底话今观易传
 可见何尝有一句不著实(大/雅)
伯恭谓易传理到语精平易的当立言无毫发遗恨此
 乃名言今作文字不能得如此自是牵强处多(一本/云不)
 (能得如此自/然○闳祖)
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
 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句句
 字字有用处问胡文定春秋曰他所说尽是正理但
卷六十七 第 9b 页 WYG0701-0353d.png
 不知圣人当初是恁地不是恁地今皆见不得所以
 某于春秋不敢措一辞正谓不敢臆度尔(道/夫)
易传须先读他书理会得义理了方有个入路见其精
 密处盖其所言义理极妙初学者未会使看不识其
 味都无启发如遗书之类人看著却有启发处非是
 易传不好是不合使未当看者看须是已知义理者
 得此便可磨砻入细此书于学者非是启发工夫乃
 磨砻工夫(㽦/)
卷六十七 第 10a 页 WYG0701-0354a.png
易传难看其用意精密道理平正更无抑扬若能看得
 有味则其人亦大段知义理矣盖易中说理是预先
 说下未曾有底事故乍看甚难不若大学中庸有个
 准则读著便令人识蹊径诗又能兴起人意思皆易
 看如谢显道论语却有启发人处虽其说或失之过
 识得理后却细密商量令平正也(人/杰)
伯恭多劝人看易传一禁禁定更不得疑著局定学者
 只得守此个义理固是好但缘此使学者不自长意
卷六十七 第 10b 页 WYG0701-0354b.png
 智何缘会有聪明(㽦/)
看易传若自无所得纵看数家反被其惑伊川教人看
 易只看王弼注胡安定王介甫解今有伊川传且只
 看此尤妙(阙/)
易传义理精字数足无一毫欠阙他人著工夫补缀亦
 安得如此自然只是于本义不相合易本是卜筮之
 书卦辞爻辞无所不包看人如何用程先生只说得
 一理(阙/)
卷六十七 第 11a 页 WYG0701-0354c.png
问易传如何看曰且只恁地看又问程易于本义如何
 曰程易不说易文义只说道理极处好看又问乾繇
 辞下解云圣人始画八卦三才之道备矣因而重之
 以尽天下之变故六画而成卦㨿此说却是圣人始
 画八卦每卦便是三画圣人因而重之为六画似与
 邵子一生两两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
 二三十二生六十四为六画不同曰程子之意只云
 三画上叠成六画八卦上叠成六十四卦与邵子说
卷六十七 第 11b 页 WYG0701-0354d.png
 诚异盖康节此意不曾说与程子程子亦不曾闻之
 故一向只随他所见去但他说圣人始画八卦不知
 圣人画八卦时先画甚卦此处便晓他不得又问启
 蒙所谓自太极而分两仪则太极固太极两仪固两
 仪自两仪而分四象则两仪又为太极而两仪又为
 四象以至四象生八卦节节推去莫不皆然可见一
 物各具一太极是如此否曰此只是一分为二节节
 如此以至于无穷皆是一生两尔因问序所谓自本
卷六十七 第 12a 页 WYG0701-0355a.png
 而干自干而支是此意否曰是又问以功用谓之鬼
 神以妙用谓之神二神字不同否曰鬼神之神此神
 字说得粗如系辞言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所谓
 妙用谓之神也言知鬼神之情状此所谓功用谓之
 鬼神也只是推本系辞说程易除去解易文义处只
 单说道理处则如此章说天专言之则道也以下数
 句皆极精(录/)
伊川只将一部易来作譬喻说了恐圣人亦不肯作一
卷六十七 第 12b 页 WYG0701-0355b.png
 部譬喻之书朱震又多用伏卦互体说阴阳说阳便
 及阴说阴便及阳乾可为坤坤可为乾太走作近来
 林黄中又撰出一般翻筋斗互体一卦可变作八卦
 也是好笑据某看得来圣人作易专为卜筮后来儒
 者讳道是卜筮之书全不要恁他卜筮之意所以费
 力今若要说且可须用添一重卜筮意自然通透如
 乾初九潜龙两字是初九之象勿用两字即是告占
 者之辞如云占得初九是潜龙之体只是隐藏不可
卷六十七 第 13a 页 WYG0701-0355c.png
 用作小象文言释其所以为潜龙者以其在下也诸
 爻皆如此推看怕自分明又不须作设戒也(浩/)
易传言理甚备象数却欠在又云易传亦有未安处如
 无妄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只是说一个无所作为之
 意易传却言不耕而穫不菑而畬谓不首造其事殊
 非正意(闳/祖)
易要分内外卦看伊川却不甚理会如巽而止则成蛊
 止而巽便不同盖先止后巽却是有根株了方巽将
卷六十七 第 13b 页 WYG0701-0355d.png
 去故为渐(㽦/)
问伊川易说理太多曰伊川言圣人有圣人用贤人有
 贤人用若一爻止做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止做得
 三百八十四事也说得极好然他解依旧是三百八
 十四爻止得三百八十四事用也(淳○义刚录云林/择之云伊川易说)
(得理也太多先生曰伊/川求之便是太深云云)
问程传大槩将三百八十四爻做人说恐通未尽否曰
 也是则是不可妆定做人说看占得如何有就事言
卷六十七 第 14a 页 WYG0701-0356a.png
 者有以时节言者有以位言者以吉凶言之则为事
 以初终言之则为时以高下言之则为位随所值而
 看皆通系辞云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岂可妆定做
 人说(学/履)
伊川易煞有重叠处(贺/孙)
易传说文义处犹有些小未尽处(公/谨)
学者须读诗与易易尤难看伊川易传亦有未尽处当
 时康节传得数甚佳却轻之不问天地必有倚靠处
卷六十七 第 14b 页 WYG0701-0356b.png
 如复卦先动而后顺豫卦先顺而后动故其彖辞极
 严似此处却閒过了(可/学)
诗书略看训诂解释文义令通而已却只玩味本文其
 道理只在本文下面小字尽说如何会过得他若易
 传却可脱去本文程子此书平淡地慢慢委曲说得
 更无馀蕴不是那敲磕逼拶出底义理平铺地放在
 面前只如此等行文亦自难学如其他峭拔雄健之
 文却可做若易传样淡底文字如何可及(㽦/)
卷六十七 第 15a 页 WYG0701-0356c.png
问先儒读书都不如先生精密如伊川解易亦甚疏曰
 伊川见得个大道理却将经来合他这道理不是解
 易又问伊川何因见道曰他说求之六经而得也是
 于濂溪处见得个大道理占地位了(德/辅)
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正谓伊川这般说话难说
 盖他把这书硬定做人事之书他说圣人做这书只
 为世间人事本有许多变样所以做这书出来(渊/)
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原显微无閒观会通
卷六十七 第 15b 页 WYG0701-0356d.png
 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此是一个理一个象一
 个辞然欲理会理与象又须辞上理会辞上所载皆
 观会通以行其典礼之事凡于事物须就其聚处理
 会寻得一个通路行去若不寻得一个通路只蓦地
 行去则必有碍典礼只是常事会是事之合聚交加
 难分别处如庖丁解牛固是奏刀騞然莫不中节若
 至那难处便著些气力方得通故庄子又说虽然每
 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
卷六十七 第 16a 页 WYG0701-0357a.png
 说话虽无头当然极精巧说得到今学者却于辞上
 看观其会通以行典礼也(贺/孙)
体用一源体虽无迹中已有用显微无閒者显中便具
 微天地未有万物已具此是体中有用天地既立此
 理亦存此是显中有微(节/)
刘用之问易传序观会通以行典礼曰如尧舜揖逊汤
 武征伐皆是典礼只是常事(贺/孙)
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此伊川吃力为人
卷六十七 第 16b 页 WYG0701-0357b.png
 处(宇/)
用龟山易参看易传数段见其大小得失(方/)
婺州易传圣字亦误用王氏说圣字从王不当从王(㽦/)
    朱子本义启蒙
看易先看某本义了却看伊川解以相参考如未看他
 易先看某说却易看也盖未为他说所汨故也(焘/)
方叔问本义何专以卜筮为主曰且须熟读正文莫看
 注解盖古易彖象文言各在一处至王弼始合为一
卷六十七 第 17a 页 WYG0701-0357c.png
 后世诸儒遂不敢与移动今难卒说且须熟读正文
 久当自悟(大/雅)
某之易简略者当时只是略搭记兼文义伊川及诸儒
 皆已说了某只就语脉中略牵过这意思(砺/)
圣人作易有说得极疏处甚散漫如爻象盖是汎观天
 地万物取得来阔往往只髣髴有这意思故曰不可
 为典要又有说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如说吉
 凶悔吝处是也学者须是大著心胸方看得譬如天
卷六十七 第 17b 页 WYG0701-0357d.png
 地生物有生得极细巧者又自有突兀粗拙者近赵
 子钦有书来云某说语孟极详易说却太略譬之此
 烛笼添得一条骨子则障了一路明若能尽去其障
 使之统体光明岂不更好盖著不得详说故也(方子/○渊)
 (录云易中取象似天地生物有生得极细巧底有生/得粗拙突兀底赵子钦云本义太略此譬如烛笼添)
 (了一条竹片便障了一路明尽彻去了使它统体光/明岂不更好盖是著不得详说如此看来则取象处)
 (如何/拘得)
启蒙初间只因看欧阳公集内或问易大衍遂将来考
卷六十七 第 18a 页 WYG0701-0358a.png
 算得出以此知诸公文集虽各自成一家文字中间
 自有好处缘是这道理人人同得看如何也自有人
 见得到底(贺/孙)
先生于诗传自以为无复遗恨曰后世若有扬子云必
 好之矣而意不甚满于易本义盖先生之意只欲作
 卜筮用而为先儒说道理太多终是翻这窠臼未尽
 故不能不致遗恨云(僩/)
先生问时举看易如何曰只看程易见其只就人事上
卷六十七 第 18b 页 WYG0701-0358b.png
 说无非日用常行底道理曰易最难看须要识圣人
 当初作易之意且如泰之初九拔芧茹以其汇征吉
 谓其引贤类进也都不正说引贤类进而云拔茅何
 那如此之类要须思看某之启蒙自说得分晓且试
 去看因云某少时看文字时凡见有说得合道理底
 须旁搜远取必要看得他透今之学者多不如是如
 何时举退看启蒙晚往侍坐时举曰向者看程易只
 就注解上生议论却不曾靠得易看所以不见得圣
卷六十七 第 19a 页 WYG0701-0358c.png
 人作易之本意今日看启蒙方见得圣人一部易皆
 是假借虚设之辞盖缘天下之理若正说出便只作
 一件用唯以象言则当卜筮之时看是甚事都来应
 得如泰之初九若正作引贤类进说则后便只作得
 引贤类进用唯以拔茅茹之象言之则其他事类此
 者皆可应也启蒙警学篇云理定既实事来尚虚用
 应始有体该本无便见得易只是虚设之辞看事如
 何应耳先生颔之因云程易中有甚疑处可更商量
卷六十七 第 19b 页 WYG0701-0358d.png
 看时举问坤六二爻传云由直方而大窃意大是坤
 之本体安得由直方而后大耶曰直方大是坤有此
 三德若就人事上说则是敬义立而德不孤岂非由
 直方而后大耶(时举/)
敬之问启蒙理定既实事来尚虚用应始有体该本无
 稽实待虚存体应用执古御今以静制动曰圣人作
 易只是说一个理都未曾有许多事却待他甚么事
 来凑所谓事来尚虚盖谓事之方来尚虚而未有若
卷六十七 第 20a 页 WYG0701-0359a.png
 论其理则先自定固已实矣用应始有谓理之用实
 故有体该本无谓理之体该万事万物又初无形迹
 之可见故无下面云稽考实理以待事物之来存此
 理之体以应无穷之用执古古便是易书里面文字
 言语御今今便是今日之事以静制动理便是静底
 事便是动底且如即鹿无虞人必陷于林中君子几
 不如舍往吝其理谓将即鹿而无虞人必陷于林中
 若不舍而往是取吝之道这个道理若后人做事如
卷六十七 第 20b 页 WYG0701-0359b.png
 求官爵者求之不已便是取吝之道求财利者求之
 不已亦是取吝之道又如潜龙勿用其理谓当此时
 只当潜晦不当用若占得此爻凡事便未可做所谓
 君子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若是无事之时观其象
 而玩其辞亦当知其理如此某每见前辈说易止把
 一事说某之说易所以异于前辈者正谓其理当人
 皆用之不问君臣上下大事小事皆可用前辈止缘
 不把做占说了故此易竟无用处圣人作易盖谓当
卷六十七 第 21a 页 WYG0701-0359c.png
 时之民遇事都闭塞不知所为故圣人示以此理教
 他恁地做便会吉如此做便会凶必恁地则吉而可
 为如此则凶而不可为大传所谓通天下之志是也
 通是开通之意是以易中止说道善则吉却未尝有
 一句说不善亦会吉仁义忠信之事占得其象则吉
 却不曾说不仁不义不忠不信底事占得亦会吉如
 南蒯得黄裳之卦自以为大吉而不知黄中居下之
 义方始会元吉反之则凶大传说上下无常刚柔相
卷六十七 第 21b 页 WYG0701-0359d.png
 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便见得易人人可用不是
 死法虽道是二五是中却其间有位二五而不吉者
 有当位而吉亦有当位而不吉者若扬雄太元皆排
 定了第几爻便吉第几爻便凶然其规模甚散其辞
 又涩学者骤去理会他文义已自难晓又且不曾尽
 经历许多事意都去凑他意不著所以孔子晚年方
 学易到得平常教人亦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却
 未曾说到易又云易之卦爻所以该尽天下之理一
卷六十七 第 22a 页 WYG0701-0360a.png
 爻不止于一事而天下之理莫不具备不要拘执著
 今学者涉世未广见理未尽凑他底不著所以未得
 他受用(贺/孙)
    读易之法
易不可易读(沬/)
说及读易曰易是个无形影底物不如且先读诗书礼
 却紧要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(淳/)
问看易如何曰诗书执礼圣人以教学者独不及于易
卷六十七 第 22b 页 WYG0701-0360b.png
 至于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乃是圣人自说非学者
 事盖易是个极难理会底物事非他书之比如古者
 先王顺诗书礼乐以造士亦只是以此四者亦不及
 于易盖易只是个卜筮书藏于太史太卜以占吉凶
 亦未有许多说话及孔子始取而敷绎为十经彖象
 系辞文言杂卦之类方说出道理来(僩/)
易只是空说个道理只就此理会能见得如何不如诗
 书执礼皆雅言也一句便是一句一件事便是一件
卷六十七 第 23a 页 WYG0701-0360c.png
 事如春秋亦不是难理会底一年事自是一年事且
 看礼乐征伐是自天子出是自诸侯出是自大夫出
 今人只管去一字上理会褒贬要求圣人之意千百
 年后如何知得他肚里事圣人说出底犹自理会不
 得不曾说底更如何理会得(淳/)
人自有合读底书如大学语孟中庸等书岂可不读读
 此四书便知人之所以不可不学底道理与其为学
 之次序然后更看诗书礼乐某才见人说看易便知
卷六十七 第 23b 页 WYG0701-0360d.png
 他错了未尝识那为学之序易自是别是一个道理
 不是教人底书故记中只说先王崇四术顺诗书礼
 乐以造士不说易也语孟中亦不说易至左传国语
 方说然亦只是卜筮尔盖易本为卜筮作故夫子曰
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(如程子所/说是也)以动
 者尚其变(已是卜筮了易以变者占故曰若子居则/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)
 以制器者尚其象(十三卦/是也)以卜筮者尚其占文王周
 公之词皆是为卜筮后来孔子见得有是书必有是
卷六十七 第 24a 页 WYG0701-0361a.png
 理故因那阴阳消长盈虚说出个进退存亡之道理
 来要之此皆是圣人事非学者可及也今人才说伏
 羲作易示人以天地造化之理便非是自家又如何
 知得伏羲意思兼之伏羲画易时亦无意思他自见
 得个自然底道理了因借他手画出来尔故用以占
 筮无不应其中言语亦煞有不可晓者然亦无用尽
 晓盖当时事与人言语自有与今日不同者然其中
 有那事今尚存言语有与今不异者则尚可晓尔(如/利)
卷六十七 第 24b 页 WYG0701-0361b.png
 (用侵伐是事存而词可晓者只如比卦初六有孚/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之类便不可晓)
 尝语学者欲看易时且将孔子所作十翼中分明易
 晓者看如文言中元者善之长之类如中孚九二鸣
 鹤在阴其子和之亦不必理会鹤如何在阴其子又
 如何和且将那系辞传中所说言行处看此虽浅然
 却不到差了盖为学只要理会自已胸中事尔某尝
 谓上古之书莫尊于易中古后书莫大于春秋然此
 两书皆未易看今人才理会二书便入于凿若要读
卷六十七 第 25a 页 WYG0701-0361c.png
 此二书且理会他大义易则是尊阳抑阴进君子而
 退小人明消息盈虚之理春秋则是尊王贱伯内中
 国而外夷狄明君臣上下之分(广/)
问读易未能浃洽何也曰此须是此心虚明宁静自然
 道理流通方包罗得许多义理盖易不比诗书它是
 说尽天下后世无穷无尽底事理只一两字便是一
 个道理又人须是经历天下许多事变读易方知各
 有一理精审端正今既未尽经历非是此心大段虚
卷六十七 第 25b 页 WYG0701-0361d.png
 明宁静如何见得此不可不自勉也(铢/)
敬之问易曰如今不曾经历得许多事过都自凑他道
 理不著若便去看也卒未得他受用孔子晚而好易
 可见这书卒未可理会如春秋易都是极难看底文
 字圣人教人自诗礼起如鲤趋过庭曰学诗乎学礼
 乎诗是吟咏情性感发人之善心礼使人知得个定
 分这都是切身工夫如书亦易看大纲亦似诗(贺/孙)
易与春秋难看非学者所当先盖春秋所言以为褒亦
卷六十七 第 26a 页 WYG0701-0362a.png
 可以为贬亦可易如此说亦通如彼说亦通大抵不
 比诗书的确难看(阙/)
问易如何读曰只要虚其心以求其义不要执已见读
 其他书亦然(一作平易求/其义○去伪)
看易须是看他卦爻未画以前是怎模样却就这上见
 得他许多卦爻象数是自然如此不是杜撰且诗则
 因风俗世变而作书则因帝王政事而作易初未有
 物只是悬空说出当其未有此爻卦画则浑然一太
卷六十七 第 26b 页 WYG0701-0362b.png
 极在人则是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一旦发出则阴阳
 吉凶事事都有在里面人须是就至虚静中见得这
 道理周遮通珑方好若先靠定一事说则滞泥不通
 了此所谓洁净精微易之教也(学履○僩录云未浑/画之前在易只是)
 (然一理在人只是湛然一心都未有一物在便是寂/然不动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也忽然在这至虚至静)
 (之中有个象方发出许多象数吉凶道理来所以灵/所以说洁净精微之谓易易只是个洁净精微若似)
 (如今人说得恁地拖泥𢃄水有甚理会处○焘录云/未画以前便是寂然不动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只是)
 (个至虚净而已忽然在这至虚至静之中有个象方/说出许多象数吉凶道理所以礼记曰洁净精微易)
卷六十七 第 27a 页 WYG0701-0362c.png
 (教也盖易之为书是悬空做出来底谓如书便真个/有这政事谋谟方做出书来诗便真个有这人情风)
 (俗方做出诗来易却都无这已往底事只是悬空做/底未有爻画之先在易则浑然一理在人则浑然一)
 (心既有爻画方见得这爻是如何这爻又是如何然/而皆是就这至虚至静中做许多象数道理出来此)
 (其所以灵若是似而今说得来恁/地拖泥带水便都没理会处了)
易难看不比他书易说一个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
 非真龙若他书则真是事实孝弟便是孝弟仁便是
 仁易中多有不可晓处如王用亨于西山此却是享
 字只看王用亨于帝吉则知此是祭祀山川底意思
卷六十七 第 27b 页 WYG0701-0362d.png
 如公用亨于天子亦是享字盖朝觐燕飨之意易中
 如此类甚多后来诸公解只是以已意牵强附合终
 不是圣人意易难看盖如此(赐/)
易最难看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包涵万理无所不有其
 实是古者卜筮书不必只说理象数皆可说将去做
 道家医家等说亦有初不曾滞于一偏某近看易见
 得圣人本无许多劳攘自是后世一向乱说妄意增
 减硬要作一说以强通其义所以圣人经旨愈见不
卷六十七 第 28a 页 WYG0701-0363a.png
 明且如解易只是添虚字去迎过意来便得今人解
 易乃去添他实字却是借他做已意说了又恐或者
 一说有以破之其势不得不支离更为一说以护吝
 之说千说万与易全不相干此书本是难看底物不
 可将小巧去说又不可将大话去说又云易难看不
 惟道理难寻其中或有用当时俗语亦有他事后人
 不知者且如樽酒簋贰今人硬说作二簋其实无二
 簋之实陆德明自注断人自不曾去看如所谓贰乃
卷六十七 第 28b 页 WYG0701-0363b.png
是周礼大祭三贰之贰是副贰之贰此不是某穿凿
 却有古本若是强为一说无来历全不是圣贤言语
 (盖/卿)
易不须说得深只是轻轻地说过(渊/)
读易之法先读正经不晓则将彖象系辞来解又曰易
 爻辞如签解(节/)
看易且将爻辞看理会得后却看象辞若鹘突地看便
 无理会处又曰文王爻辞做得极精严孔子传条畅
卷六十七 第 29a 页 WYG0701-0363c.png
 要看上面一段莫便将传拘了(胡/泳)
易中彖辞最好玩味说得卦中情状出(季/札)
八卦爻义最好玩味(祖/道)
看易须著四日看一卦一日看卦辞彖象两日看六爻
 一日统看方仔细(因吴宜之记不/起云然○闳祖)
和靖学易(从伊/川)一日只看一爻此物事成一片动著便
 都成片不知如何只看一爻得(砺/)
看易若是靠定象去看便滋味长若只恁地悬空看也
卷六十七 第 29b 页 WYG0701-0363d.png
 没甚意思(焘/)
季通云看易者须识理象数辞四者未尝相离盖有如
 是之理便有如是之象有如是之象便有如是之数
 有理与象数便不能无辞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
 爻有自然之象不是安排出来且如潜龙勿用初便
 是潜阳爻便是龙不当事便是勿用见龙在田离潜
 便是见阳便是龙出地上便是田即鹿无虞惟入于
 林中此爻在六二六四之閒便是林中之象鹿阳物
卷六十七 第 30a 页 WYG0701-0364a.png
 指五无虞无应也以此触类而长之当自见得(端/蒙)
先就乾坤二卦上看得本意了则后面皆有通路(砺/)
系辞中说是故字都是唤那下文起也有相连处也有
 不相连处(渊/)
钦夫说易谓只依孔子系辞说便了如说公用射隼于
 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
 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
 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只如此
卷六十七 第 30b 页 WYG0701-0364b.png
 说便了固是如此圣人之意只恁地说不得缘在当
 时只理会象数故圣人明之以理(贺/孙)
洁净精微谓之易易自是不惹着事只悬空说一种道
 理不似它书便各著事上说所以后来道家取之与
 老子为类便是老子说话也不就事上说(学/蒙)
洁净精微是不犯手又云是各自开去不相沾黏(去声/○方)
 (子○佐录云是不/沾着一个物事)
问读易若是从伊川之说恐太见成无致力思索处若
卷六十七 第 31a 页 WYG0701-0364c.png
 用已意思索立说又恐涉狂易浩近学看易主以伊
 川之说参以横渠温公安定荆公东坡汉上之解择
 其长者抄之或足以已意可以如此否曰吕伯恭教
 人只得看伊川易也不得致疑某谓若如此看文字
 有甚精神却要我做甚浩曰伊川不应有错处曰他
 说道理决不错只恐于文义名物也有未尽又曰公
 看得诸家如何浩曰各有长处曰东坡解易大体最
 不好然他却会作文识句法解文释义必有长处(浩/)
卷六十七 第 31b 页 WYG0701-0364d.png
    总论卦彖爻
古易十二篇人多说王弼改今本或又说费直初改只
 如乾卦次序后来王弼尽改彖象各从爻下近日吕
 伯恭却去后汉中寻得一处云是韩康伯改都不说
 王弼据某考之其实是韩康伯初改如乾卦次序其
 他是王弼改(雉/)
卦分明自将一片木画卦于壁上所以为卦爻是两个
 交乂是交变之义所以为爻(学/履)
卷六十七 第 32a 页 WYG0701-0365a.png
问见朋友记先生说伏羲只画八卦未有六十四卦今
 看先天图则是那时都有了不知如何曰不曾恁地
 说那时六十四卦都画了又问云那时未有文字言
 语恐也只是卦画未有那卦名否曰而今见不得(学/履)
问卦下之辞为彖辞左传以为繇辞何也曰此只是彖
 辞故孔子曰智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如元亨利
 贞乃文王所系卦下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此名彖
 辞彖断也陆氏音中语所谓彖之经也大哉乾元以
卷六十七 第 32b 页 WYG0701-0365b.png
 下孔子释经之辞亦谓之彖所谓彖之传也爻下之
 辞如潜龙勿用乃周公所系之辞以断一爻之吉凶
 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大象之传潜龙勿
 用阳在下也所谓小象之传皆孔子所作也天尊地
 卑以下孔子所述系辞之传通论一经之大体凡例
 无经可附而自分上系下系也左氏所谓繇字从系
 疑亦是言系辞系辞者于卦下系之以辞也(铢/)
八卦之性情谓之性者言其性如此又谓之情者言其
卷六十七 第 33a 页 WYG0701-0365c.png
 发用处亦如此如乾之健本性如此用时亦如此(渊/)
卦体如内健外顺内阴外阳之类卦德如乾健坤顺之
 类(渊/)
有一例成卦之主皆说于彖词下如屯之初九利建侯
 大有之五同人之二皆如此(砺/)
或说一是乾初画某谓那时只是阴阳未有乾坤安得
 乾初画初间只有一画者二到有三画方成乾卦(淳/)
问乾一画坤两画如何曰观乾一而实与坤二而虚之
卷六十七 第 33b 页 WYG0701-0365d.png
 说可见(本义系辞/上第六章)乾只是一个物事充实遍满(天所/覆内)
 (皆天/之气)坤便有开阖乾气上来时坤便开从两边去如
 两扇门相似正如扇之运风甑之蒸饭扇甑是坤风
 与蒸则乾之气也(○僩/录略)
凡易一爻皆具两义如此吉者不如此则凶如此凶者
 不如此则吉如出门同人须是自出去与人同方吉
 若以人从欲则凶亦有分晓说破底妇人吉夫子凶
咸其腓虽凶居吉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如需于泥致
卷六十七 第 34a 页 WYG0701-0366a.png
 寇至更不决吉凶夫子便象辞中说破云若敬慎则
 不败也此是一爻中具吉凶二义者如小过飞鸟以
 凶若占得此爻则更无可避祸处故象曰不可如何
 也(㽦/)
六爻不必限定是说人君且如潜龙勿用若是庶人得
 之自当不用人君得之也当退避见龙在田若是众
 人得亦可用事利见大人如今人所谓宜见贵人之
 类易不是限定底物伊川亦自说一爻当一事则三
卷六十七 第 34b 页 WYG0701-0366b.png
 百八十四爻只当得三百八十四事说得自好不知
 如何到他解却恁地说(渊/)
易中紧要底只是四爻(渊/)
伊川云卦爻有相应看来不相应者多且如乾卦如其
 说时除了二与五之外初何尝应四三何尝应六坤
 卦更都不见相应此似不通(渊/)
伊川多说应多不通且如六三便夹些阳了阴则浑是
 不发底如六三之爻有阳所以言含章若无阳何由
卷六十七 第 35a 页 WYG0701-0366c.png
 有章含章为是有阳半动半静之爻若六四则浑是
 柔了所以括囊(渊/)
问王弼说初上无阴阳定位如何曰伊川说阴阳奇偶
 岂容无也乾上九贵而无位需上九不当位乃爵位
 之位非阴阳之位此说极好(学/履)
程先生曰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先生曰卦或是时
 爻或是事都定不得
卦爻象初无一定之例(渊/)
卷六十七 第 35b 页 WYG0701-0366d.png
    卦体卦变
伊川不取卦变之说至柔来而文刚刚自外来而为主
 于内诸处皆牵强说了王辅嗣卦变又变得不自然
 某之说却觉得有自然气象只是换了一爻非是圣
 人合下作卦如此只是卦成了自然有此象(砺/)
汉上易卦变只变到三爻而止于卦辞多有不通处某
 更推尽去方通如旡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只是
 初刚自讼二移下来晋柔进而上行只是五柔自观
卷六十七 第 36a 页 WYG0701-0367a.png
 四挨上去此等类按汉上卦变则通不得(○与季通/在旅邸推)
 (○义/刚)
卦有两样生有从两仪四象加倍生来底有卦中互换
 自生一卦底互换成卦不过换两爻这般变卦伊川
 破之及到那刚来而得中却推不行大率是就义理
 上看不过如刚自外来而得中分刚上而文柔等处
 看其馀多在占处用也贲变节之象这须无紧要然
 后面有数处彖辞不如此看无来处解不得(渊/)
卷六十七 第 36b 页 WYG0701-0367b.png
易上经始乾坤而终坎离下经始艮兑震巽而终坎离
 杨至之云上经反对凡十八卦下经反对亦十八卦
 先生曰林黄中等上下经阴阳爻适相等某算来诚
 然(方/子)
问近略考卦变以彖辞考之说卦变者凡十九卦盖言
 成卦之由凡彖辞不取成卦之由则不言所变之爻
 程子专以乾坤言变卦然只是上下两体皆变者可
 通若只一体变者则不通两体变者凡七卦随蛊贲
卷六十七 第 37a 页 WYG0701-0367c.png
 咸恒渐涣是也一体变者两卦讼旡妄是也七卦中
 取刚来下柔刚上柔下之类者可通至一体变者则
 以来为自外来故说得有碍大凡卦变须看两体上
 下为变方知其所由以成之卦曰便是此处说得有
 碍且程传贲卦所云岂有乾坤重而为泰又自泰而
 变为贲之理若其说果然则所谓乾坤变而为六子
 八卦重而为六十四皆由乾坤而变者其说不得而
 通矣盖有则俱有自一画而二二而四四而八而八
卷六十七 第 37b 页 WYG0701-0367d.png
 卦成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而
 重卦备故有八卦则有六十四矣此康节所谓先天
 者也若震一索而得男以下乃是已有此卦了就此
 卦生出此义皆所谓后天之学今所谓卦变者亦是
 有卦之后圣人见得有此象故发于彖辞安得谓之
 乾坤重而为是卦则更不可变而为他卦耶若论先
 天一卦亦无既画之后乾一兑二离三震四至坤居
 末又安有乾坤变而为六子之理凡今易中所言皆
卷六十七 第 38a 页 WYG0701-0368a.png
 是后天之易耳以此见得康节先天后天之说最为
 有功(铢/)
问乾坤大过颐坎离中孚小过八卦番覆不成两卦是
 如何曰八卦便只是六卦乾坤坎离是四正卦兑便
 是番转底巽震便是番转底艮六十四卦只八卦是
 正卦馀便只二十八卦番转为五十六卦(学蒙录云/自此八卦)
 (外只二十八卦番转为五十六卦就此/八卦中又只是四正卦乾坤坎离是也)中孚便是大
 底离小过是个大底坎又曰中孚是个双夹底离小
卷六十七 第 38b 页 WYG0701-0368b.png
 过是个双夹底坎大过是个厚画底坎颐是个厚画
 底离(按三画之卦只是六卦即六画之卦以正卦八/加反卦二十有八为三十有六六六三十六也)
 (邵子谓之暗卦小成之卦八即大成之卦六/十四八八六十四也三十二与六十四同)
卦有反有对乾坤坎离是反艮兑震巽是对乾坤坎离
 倒转也只是四卦艮兑震巽倒转则为中孚颐小过
 大过其馀皆是对卦(渊/)
福州韩云能安其分则为需不能安其分则为讼能通
 其变则为随不能通其变则为蛊此是说卦对然只
卷六十七 第 39a 页 WYG0701-0368c.png
 是此数卦对得好其他底又不然(渊○文蔚录作险/而能忍则为需险)
 (而不能忍则为讼/刘名信说福唐人)
互体自左氏以言亦有道理只是今推不合处多(可/学)
王弼破互体朱子发用互体(渊/)
朱子发互体一卦中自二至五又自有两卦这两卦又
 伏两卦林黄中便倒转推成四卦四卦里又伏四卦
 此谓互体这自那风于天于土上有个艮之象来(渊/)
一卦互换是两卦伏两卦是四卦反看又是两卦又伏
卷六十七 第 39b 页 WYG0701-0368d.png
 两卦共成八卦(渊/)
问易中互体之说共父以为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
 其中爻不备此是说互体先生曰今人言互体者皆
 以此为说但亦有取不得处也如颐卦大过之类是
 也王辅嗣又言纳甲飞伏尤更难理会纳甲是震纳
 庚巽纳辛之类飞伏是坎伏离离伏坎艮伏兑兑伏
 艮之类也此等皆支蔓不必深泥(时/举)
    辞义
卷六十七 第 40a 页 WYG0701-0369a.png
易有象辞有占辞有象占相浑之辞(节/)
彖辞极精分明是圣人所作鲁可几曰彖是总一卦之
 义曰也有别说底如乾彖却是专说天(道/夫)
凡彖辞象辞皆押韵(铢/)
象数义多难明(振/)
二卦有二中二阴正二阳正言乾之无中正者盖云不
 得兼言中正二五同是中如四上是阳不得为正盖
 卦中以阴居阳以阳居阴是位不当阴阳各居本位
卷六十七 第 40b 页 WYG0701-0369b.png
 乃是正当到那正中中正又不可晓(渊/)
林安卿问伊川云中无不正正未必中如何曰如君子
 而时中则是中无不正若君子有时不中即正未必
 中盖正则骨子好了而所作事有未恰好处故未必
 中也(义/刚)
中重于正正未必中盖事之斟酌得宜合理处便是中
 则未有不正者若事虽正而处之不合时宜于理无
 所当则虽正而不合乎中此中未有不正而正未必
卷六十七 第 41a 页 WYG0701-0369c.png
 中也(焘/)
中重于正正不必中一件物事自以为正却有不中在
 且如饥渴饮食是正若过些子便非中节中节处乃
 中也责善正也父子之间则不中(泳/)
㬊亚夫问中正二字之义曰中须以正为先凡人做事
 须是剖决是非邪正却就是与正处斟酌一个中底
 道理若不能先见正处又何中之可言譬如欲行赏
 罚须是先看当赏与不当赏然后权量赏之轻重若
卷六十七 第 41b 页 WYG0701-0369d.png
 不当赏矣又何轻重之云乎(壮/祖)
中重于正正不必中中能度量而正在其中(可/学)
凡事先理会得正方到得中若不正更理会甚中显仁
 陵寝时要发掘旁近数百家墓差御史往相度有一
 人说且教得中曾文清说只是要理会个是与不是
 不理会中若还不合如此虽一家不可发掘何处理
 会中且如今赏赐人与之百金为多五十金为少与
 七十金为中若不合与则一金不可与更商量甚中
卷六十七 第 42a 页 WYG0701-0370a.png
 (渊/)
易中只言利贞未尝谓不利贞亦未尝言利不贞(必/大)
厉多是在阳爻里说(渊/)
吉凶悔吝圣人说得极密若是一向疏去却不成道理
 若一向密去却又不是易底意思(渊/)
吉凶悔吝吉过则悔既悔必吝吝又复吉如动而生阳
 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悔属阳吝属阴悔是
 逞快做出事来了有错失处这便生悔所以属阳吝
卷六十七 第 42b 页 WYG0701-0370b.png
 则是那隈隈衰衰不分明底所以属阴亦犹骄是气
 盈吝是气歉(渊/)
问时与位古易无之自孔子以来骤说出此义曰易虽
 说时与位亦有无时义可说者(历举易中诸卦爻无/时义可言者○德明)
仁父问时与义曰夏日冬日时也饮汤饮水义也许多
 名目须是逐一理会过少閒见得一个却有一个著
 落不尔都只恁地鹘突过(贺/孙)
问读易贵知时今观爻辞皆是随时取义然非圣人见
卷六十七 第 43a 页 WYG0701-0370c.png
 识卓绝尽得义理之正则所谓随时取义安得不差
 曰古人作易只是为卜筮今说易者乃是硬去安排
 圣人随时取义只事到面前审验个是非难为如此
 安排下也(德/明)
圣人说易逐卦取义如泰以三阳在内为吉至否又以
 在上为吉大槩是要压他阴六三所以不能害君子
 亦是被阳压了但包羞而已包羞是做得不好事只
 得惭惶更不堪对人说(阙/)
卷六十七 第 43b 页 WYG0701-0370d.png
    上下经上下系
上经犹可晓易解下经多有不可晓难解处不知是某
 看到末梢懒了解不得为复是难解(砺/)
六十四卦只是上经说得齐整下经便乱董董地系辞
 也如此只是上系好看下系便没理会论语后十篇
 亦然孟子末后却刬地好然而如那般以追蠡样说
 话也不可晓(渊/)
    论易明人事
卷六十七 第 44a 页 WYG0701-0371a.png
孔子之辞说向人事上者正是要用得(渊/)
须是以身体之且如六十四卦须做六十四人身上看
 三百八十四爻又做三百八十四人身上小底事看
 易之所说皆是假说不必是有恁地事假设如此则
 如此假设如彼则如彼假设有这般事来人处这般
 地位便当恁地应(渊/)
易中说卦爻多只是说刚柔这是半就人事上说去连
 那阴阳上面不全就阴阳上说卦爻是有形质了阴
卷六十七 第 44b 页 WYG0701-0371b.png
 阳全是气彖辞所说刚柔亦半在人事上此四件物
 事有个精粗显微分别健顺刚柔之精者刚柔健顺
 之粗者(渊/)
问横渠说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盖自太极一判而
 来便已如此了曰论其极是如此然小人亦具此理
 只是他自反悖了君子治之不过即其固有者以正
 之而已易中亦有时而为小人谋如包承小人吉大
 人否亨言小人当否之时能包承君子则吉但此虽
卷六十七 第 45a 页 WYG0701-0371c.png
 为小人谋乃所以为君子谋也(广/)
若论阴阳则须二气交感方成岁功若论君子小人则
 一分阴亦不可须要去尽那小人尽用那君子方能
 成治(贺/孙)
汉书易本隐以之显春秋推见至隐易与春秋天人之
 道也易以形而上者说出在那形而下者上春秋以
 形而下者说上那形而上者去(僩/)
    论后世易象
卷六十七 第 45b 页 WYG0701-0371d.png
京房卦气用六日七分季通云康节亦用六日七分但
 不见康节说处(方/子)
京房辈说数捉他那影象才发见处便算将去且如今
 日一个人来相见便就那相见底时节算得这个是
 好人不好人用得极精密他只是动时便算得静便
 算不得人问康节庭前树算得否康节云也算得须
 是待他动时方可须臾一叶落地便就这里算出这
 树是甚时生当在甚时死(渊/)
卷六十七 第 46a 页 WYG0701-0372a.png
京房便有纳甲之说参同契取易而用之不知天地造
 化如何排得如此巧所谓初三震受庚上弦兑受丁
 十五乾体就十八巽受辛下弦艮受丙三十坤受乙
 这都与月相应初三昏月在西上弦昏在南十五昏
 在东十八以后渐渐移来至三十晦光都不见了又
 曰他以十二卦配十二月也自齐整复卦是震在坤
 下(一/阳)临是兑在坤下(二/阳)泰是乾在坤下(三/阳)大壮是震
 在乾上(四/阳)夬是兑在乾上(五/阳)乾是乾在乾上(六/阳)姤是
卷六十七 第 46b 页 WYG0701-0372b.png
 乾在巽上(一/阴)遁是乾在艮上(二/阴)否是乾在坤上(三/阴)
 是巽在坤上(四/阴)剥是艮在坤上(五/阴)坤是坤在坤上(六/阴)
仲默问太玄如何曰圣人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
 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甚简易今太玄说得却支
 离太玄如它立八十一首却是分阴阳中间一首半
 是阴半是阳若看了易后去看那玄不成物事又问
 或云易是阴阳不用五曰它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
 时便也是五了又言扬雄也是学焦延寿推卦气曰
卷六十七 第 47a 页 WYG0701-0372c.png
 焦延寿易也不成物事又问关子明二十七象如何
 曰某尝说二十七象最乱道若是关子明有见识必
 不做这个若是他做时便是无见识今人说焦延寿
 卦气不好是取太玄不知太玄却是学它(义/刚)
问太玄曰天地间只有阴阳二者而已便会有消长今
 太玄有三个了如冬至是天元到三月便是地元七
 月便是人元夏至却在地元之中都不成物事(夔/孙)
太玄甚拙岁是方底物他以三数乘之皆算不著
卷六十七 第 47b 页 WYG0701-0372d.png
太玄纪日而不纪月无弦望晦朔(方/子)
太玄中高处只是黄老故其言曰老子之言道德吾有
 取焉(方/子)
太玄之说只是老庄康节深取之者以其书亦挨傍阴
 阳消长来说道理(必/大)
太玄亦自庄老来惟寂惟寞可见(泳/)
问太玄中首阳气潜藏于黄宫性无不在于中养首藏
 心于渊美厥灵根程先生云云曰所谓藏心于渊但
卷六十七 第 48a 页 WYG0701-0373a.png
 是指心之虚静言之也如此乃是无用之心与孟子
 言仁义之心异(可/学)
自晋以来解经者却改变得不同如王弼郭象辈是也
 汉儒解经依经演绎晋人则不然舍经而自作文(方/子)
潜虚只是吉凶臧否平王相休囚死(闳/祖)
日家四废之说温公潜虚只此而已(㽦/)
潜虚后截是张行成续不押韵见得(闳/祖)
欧阳公所以疑十翼非孔子所作者他童子问中说道
卷六十七 第 48b 页 WYG0701-0373b.png
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又说河出图洛出书
 圣人则之只是说作易一事如何有许多般样又疑
 后面有许多子曰既言子曰则非圣人自作这个自
 是它晓那前面道理不得了却只去这上面疑他所
 谓子曰者往往是弟子后来旋添入亦不可知近来
 胡五峰将周子通书尽除去了篇名却去上面各添
 一个周子曰此亦可见其比(渊/)
廖氏论洪范篇大段辟河图洛书之事以此见知于欧
卷六十七 第 49a 页 WYG0701-0373c.png
 阳公盖欧公有无祥瑞之论欧公只见五代有伪作
 祥瑞故并与古而不信如河图洛书之事论语自有
 此说而欧公不信祥瑞并不信此而云系辞亦不足
 信且如今世间有石头上出日月者人取为石屏又
 有一等石上分明有如枯树者亦不足怪也河图洛
 书亦何足怪(义/刚)
老苏说易专得于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以下三句他把
 这六爻似那累世相雠相杀底人相似看这一爻攻
卷六十七 第 49b 页 WYG0701-0373d.png
 那一爻这一画克那一画全不近人情东坡见他恁
 地太粗疏却添得些佛老在里面其书自做两样亦
 间有取王辅嗣之说以补老苏之说亦有不晓他说
 了乱填补处老苏说底亦有去那物理上看得著处
 (渊/)
东坡易说六个物事若相咬然此恐是老苏意其他若
 佛说者恐是东坡(扬/)
易举正乱道(必大/)
卷六十七 第 50a 页 WYG0701-0374a.png
朱震说卦画七八爻称九六他是不理会得老阴老阳
 之变且如占得乾之初爻是少阳便是初七七是少
 不会变便不用了若占得九时九是老老便会变便
 占这变爻此言用九用六亦如此(渊/)
朱子发解易如百衲袄不知是说甚么以此进读教人
 主如何晓便晓得亦如何用必大曰致堂文字决烈
 明白却可开悟人主曰明仲说得开一件义理他便
 说成一片如善画者只一点墨便干淡得开如尹和
卷六十七 第 50b 页 WYG0701-0374b.png
 靖则便说不出范氏讲义于浅处亦说得出只不会
 深不会密又伤要说义理多如解孟子首章总括古
 今言利之说成一大片却于本章之义不曾得分晓
 想当时在讲延进读人主未必曾理会得大抵范氏
 不会辩如孟子便长于辩亦不是对他人说话时方
 辩但于紧要处反复论难自是照管得紧范氏之说
 镮锁不牢处多极有疏漏者(必/大)
问藉溪见谯天授问易天授令先看见乃谓之象一说
卷六十七 第 51a 页 WYG0701-0374c.png
 藉溪未悟他日又问天授曰公岂不思象之在(方录/作于)
 道犹易之有太极耶此意如何曰如此教人只好听
 耳使某答之必先教他将六十四卦自乾坤起至杂
 卦且熟读晓得源流方可及此(煇○方录云先生云/此不可晓其实见而)
 (未形有无之间为/象形则为器也)
问藉溪见谯天授问易天授曰且看见乃谓之象一句
 通此一句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通藉溪思
 之不得天授曰岂不知易有太极者乎先生曰若做
卷六十七 第 51b 页 WYG0701-0374d.png
 个说话乍看似好但学易功夫不是如此(学履录云/他自是一)
 (家说能误人/其说未是)不过熟读精思自首至尾章章推究字字
 玩索以求圣人作易之意庶几其可一言半句如何
 便了得他(谟/)
谯先生说见乃谓之象有云象之在道乃易之在太极
 其意想是说道念虑才动处便有个做主宰底然看
 得系辞本意只是说那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底
 意思几虽是未形然毕竟是有个物了(渊/)
卷六十七 第 52a 页 WYG0701-0375a.png
涪人谯定受学于二郭载子厚为象学其说云易有象
 学数学象学非自有所见不可得非师所能传也谯
 与原仲书云如公所言推为文辞则可若见处则未
 公岂不思象之在道乃易之有太极耶后云语直伤
 交幸冀亮察○见字本当音现谯作如字意○谯作
 牧牛图其序略云学所以明心礼所以行敬明心则
 性斯见行敬则诚斯至草堂刘致中为作传甚详(方/)
先生因说郭子和易谓诸友曰且如揲蓍一事可谓小
卷六十七 第 52b 页 WYG0701-0375b.png
 小只所见不明便错了子和有蓍卦辨疑说前人不
 是不知疏中说得最备只是有一二字错更有一段
 在乾卦疏中刘禹锡说得亦近柳子厚曾有书与之
 辨(先生揲蓍辨为/子和设○盖卿)
向在南康见四家易如刘居士变卦每卦变为六十四
 却是按古如周三教及刘虚谷皆乱道外更有戴主
 簿传得麻衣易乃是戴公伪为之盖尝到其家见其
 所作底文其体皆相同南轩及李侍郎被他瞒遂为
卷六十七 第 53a 页 WYG0701-0375c.png
 之跋某尝作一文字辨之矣(义/刚)
或言某人近注易曰缘易是一件无头面底物故人人
 各以其意思去解说得近见一两人所注说得一片
 道理也都好但不知圣人元初之意果是如何春秋
 亦然(广/)
因说赵子钦(名彦/肃)易说曰以某看来都不是如此若有
 此意思圣人当初解彖解象系辞文言之类必须自
 说了何待后人如此穿凿今将卦爻来用线牵或移
卷六十七 第 53b 页 WYG0701-0375d.png
 上在下或挈下在上辛辛苦苦说得出来恐都非圣
 人作易之本意须知道理圣人作易还要做甚用若
 如此穿凿则甚非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又云今人
 凡事所以说他恁地支离者只是见得不透如释氏
 说空空亦未是不是但空里面须有道理始得若只
 说道我见得个空而不知他有个实底道理却做甚
 用得譬如一渊清水清泠彻底看来一如无水相似
 他便道此渊只是空底却不曾将手去探看自冷而
卷六十七 第 54a 页 WYG0701-0376a.png
 湿终不知道有水在里面此释氏之见正如此今学
 者须贵于格物格至也须要见得到底今人只是知
 得一斑半点见得些子所以不到极处也又云某病
 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天下
 只是一个道理更无三般两样若得诸公见得道理
 透使诸公之心便是某心某之心便是诸公之心见
 得不差不错岂不济事耶(时/举)
因看赵子钦易说云读古人书看古人意须是不出他
卷六十七 第 54b 页 WYG0701-0376b.png
 本来格当须看古人所以为此书者何如初间是如
 何若如屈曲之说却是圣人做一个谜与后人猜抟
 决不是如此圣人之意简易条畅通达那尚恁地屈
 曲缠绕费尽心力以求之易之为书不待自家意起
 于此而其安排已一一有定位(贺/孙)
赵善誉说易云乾主刚坤主柔刚柔便自偏了某云若
 如此则圣人作易须得用那偏底在头上则甚既是
 乾坤皆是偏底道理圣人必须作一个中卦始得今
卷六十七 第 55a 页 WYG0701-0376c.png
 二卦经传又却都不说那偏底意思是如何刚天德
 也如生长处便是刚消退处便是柔如万物自一阳
 生后生长将去便是刚长极而消便是柔以天地之
 气言之则刚是阳柔是阴以君子小人言之则君子
 是刚小人是柔以理言之则有合当用刚时合当用
 柔时(广/)
林黄中以互体为四象八卦(德/明)
林黄中来见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
卷六十七 第 55b 页 WYG0701-0376d.png
 生八卦就一卦言之全体为太极内外为两仪内外
 及互体为四象又颠倒取为八卦先生曰如此则不
 是生却是包也始画卦时只是个阴阳奇耦一生两
 两生四四生八而已方其为太极未有两仪也由太
 极而后生两仪方其为两仪未有四象也由两仪而
 后生四象方其为四象未有八卦也由四象而后生
 八卦此之谓生若以为包则是未有太极已先有两
 仪未有两仪已先有四象未有四象已先有八卦矣
卷六十七 第 56a 页 WYG0701-0377a.png
 林又曰太极有四象既曰易有太极则不可谓之无
 濂溪乃有无极之说何也曰有太极是有此理无极
 是无形器方体可求两仪有象太极则无象林又言
 三画以象三才曰有三画方看见似个三才模样非
 故画以象之也(闳/祖)
问易圣人所以立道穷神则无易矣此是指易书曰然
 易中多是说易书又有一两处说易理神如今人所
 谓精神发挥乃是变易之不可测处易书乃为易之
卷六十七 第 56b 页 WYG0701-0377b.png
 理写真(可/学)
关子明易麻衣易皆是伪书麻衣易是南康士人作今
 不必问其理但看其言语自非希夷作其中有云学
 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上驰骋不知心地如何驰骋(可/学)
麻衣易是南康戴某所作太平州刋本第二跋即其人
 也(师卦象倒说/了○闳祖)
问麻衣易是伪书其论师卦地中有水师容民蓄众之
 象此一义也若水行地中随势曲折如师行而随地
卷六十七 第 57a 页 WYG0701-0377c.png
 之利亦一义也曰易有精有蕴如师贞丈人吉此圣
 人之精画前之易不可易之妙理至于容民蓄众等
 处因卦以发皆其蕴也既谓之蕴则包含众义有甚
 穷尽尽推去尽有也(大/雅)
麻衣易南康戴主簿撰麻衣五代时人五代时文字多
 繁絮此易说只是今人文字南轩跋不曾辨得其书
 甚谬李寿翁甚喜之开板于太平州周子中又开板
 于舒州此文乃不唧𠺕底禅不唧𠺕底修养法不唧
卷六十七 第 57b 页 WYG0701-0377d.png
 𠺕底日时法(阙/)
麻衣易南康戴主簿作某亲见其人甚称此易得之隐
 者问之不肯言其人某适到其家见有一册杂录乃
 戴公自作其言皆与麻衣易说大略相类及戴主簿
 死子弟将所作易图来看乃知真戴公所作也(恪/)
浩问李寿翁最好麻衣易与关子明易如何先生笑曰
 偶然两书皆是伪书关子明易是阮逸作陈无已集
 中说得分明麻衣易乃是南康戴主簿作某知南康
卷六十七 第 58a 页 WYG0701-0378a.png
 时尚见此人已垂老却也读书博记一日访之见他
 案上有册子问是甚文字渠云是某有见抄录因借
 归看内中言语文势大率与麻衣易相似自捉破又
 因问彼处人麻衣易从何处得来皆云从前不曾见
 只见戴主簿传与人又可知矣仍是浅陋内有山是
 天上物落在地上之说此是何等语他只是见南康
 有落星寺便为此说若时复落一两个世间人都被
 压作粉碎先生遂大笑后来戴主簿死了某又就渠
卷六十七 第 58b 页 WYG0701-0378b.png
 家借所作易图看皆与麻衣易言语相应逐卦将来
 牵合取象画取图子需卦画共食之象以坎卦中一
 画作卓两阴爻作饮食乾三爻作三个人向之而食
 讼卦则三人背饮食而坐蒙卦以笔牵合六爻作小
 儿之象大率可笑如此某遂写与伯恭伯恭转闻寿
 翁时寿翁知太平谓如此戴簿亦是明易人却作书
 托某津遣来太平相见时戴已死又曰李寿翁看杜
 撰易渠亦自得杜撰受用(浩/)
卷六十七 第 59a 页 WYG0701-0378c.png
晁说之谓易占随日随时变但守见辞者死法也(阙/)
沙随云易三百八十四爻惟闰岁恰三百八十四日正
 应爻数余曰圣人作易如此则惟三年方一度可用
 馀年皆用不得矣且闰月必小尽审如公言则闰年
 止有三百八十三日更剩一爻无用处矣或问沙随
 何以答曰它执拗不回岂肯服也(僩/)
龙图是假书无所用康节之易自两仪四象八卦以至
 六十四卦皆有用处(砺/)
卷六十七 第 59b 页 WYG0701-0378d.png
 
 
 
 
 
 
 
 朱子语类卷六十七